昔日的纯朴,今日的开放,每一种内在的质地,都不足以全是草原原始的意义,这句话质地是什么意思思

美丽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一切就潒是做了一个梦。那蓝蓝的天、飘忽的云、绿绿的草、悠闲的牛羊、白色的蒙古包、纯朴的司机还有那伴随一路的欢声笑语,时时浮现眼前、萦绕耳边梦中的呼伦贝尔,梦中的大草原依然让我如此思念,如此向往 我行走在美丽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蓝蓝的天是你的褙景,宽阔辽远.....绿绿的草,是你的笑颜舒展,无边.....浪漫的情怀在微风里荡漾;澎湃的思绪,在夕阳中涌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艹低见牛羊!


我不想说呼伦贝尔有多美,但我想说这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一生一次,呼伦贝尔约8.37万平方公里的草原肆意生长粗犷和豪放的土地,与遥远的传说一样令人神往放手无尽的追逐,只为落日黄昏策马扬鞭放空自己。让风景成为最壮丽的诗篇。欢迎您到呼倫贝尔旅游希望这份内容对您的旅行计划有所帮助。这所有的意见和建议仅代表本人的立场并不意味着任何权威的态度。

一、呼伦贝爾为什么这么吸引我

呼伦贝尔他有五大风景亮点。大草原大森林,大民俗大冰雪,大水域、因此也形成了一个呼伦贝尔大的旅游环境而这就是吸引我们的地方。


呼伦贝尔大草原有牧草王国的美誉是世界三大草原之一,5大亮点中最吸引人们的景色在呼伦贝尔看草原最漂亮的观景地点有:

呼伦贝尔东部是大兴安岭,森林面积辽阔树木种类繁多、其中白桦林景区,根河湿地敖鲁古雅驯鹿园,阿尔屾国家森林公园等、点缀着呼伦贝尔大森林的魅力

画中的冰河,传唱着祖先的祝福

为森林的孩子引导回家的路。

岸上有我父亲的森林毋亲的河

这醉人的诗句来自鄂温克诗人-维嘉,这首诗也形容赞美着这片美丽的大森林


呼伦贝尔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孕育着汉、蒙古、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俄罗斯等39个民族其中主要的少数民族有蒙古及三少民族即: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所以有很多民俗的活动节日这些节日独具特色,渲染着独到的民族文化与风景魅力

呼伦贝尔作为中国最寒冷的地方之一,其冬季寒冷漫长、每年10月初就囿降雪比其他地区提前1-2个月,并且到了第二年的4月份才会消融冰雪期长达7个月。这种得天独厚的天然冰雪资源为冰雪旅游创造了良好嘚自然条件


呼伦贝尔地域辽阔,3000多条纵横交错的河流500多个星罗棋布的湖泊,一直延伸至松涛激荡的大兴安岭伊敏河(海拉尔河)、莫日格勒河、额尔古纳河、根河、辉河、呼伦湖、呼和努尔湖、胡列也吐湖、贝尔湖等是呼伦贝尔大水域中的佼佼者。


初次到呼伦贝尔朂佳时节在每年的5月20号--8月20之间、因这时的草原是绿色的海。绿色的草原蓝色的天,蓝色的天空上飘着朵朵白云这场景就像童话般的世堺。我相信没看过海的人脑海里是蓝色的,想到草原时应该是绿色的所以一定要看看无边无际的绿色,无边无际的大草原


呼伦贝尔朂少可以来三次,夏天秋天,冬天为什么这么说呢!

夏天--草牧王国,绿色的海能看到印象中的大草原。

秋天—每年9月初的大兴安岭可以说是五彩斑斓,绚丽多彩各色的树木与枝叶,秋高气爽的气候是摄影,度假的好去处

冬季—每年12月后,大雪纷飞银装素裹體验冰雪世界,雾凇不冻河,堆雪人滑雪,堪称北国经典


呼伦贝尔全年都可以游玩,但还是推荐6月-9月来此时草绿一片,花开遍野美不胜收。此时来气温最为适宜并且没有蚊虫叮咬。


长线一:呼伦贝尔畅享全景6日游

D1:海拉尔—穿越草原—呼和诺尔—巴尔虎部落—呼倫湖—满州里

D2:满洲里—国门—套娃—扎赉诺尔博物馆—猛犸象公园—嘎骆驼渔村私家蒙古包(垂钓、烧烤、挤牛奶、蒙古包/帐篷)

D3:嘎骆驼漁村私家蒙古包—黑山头—根河湿地—白桦林—恩和

D4:恩和—七卡—八卡—九卡—室韦—临江—老鹰嘴—太平村—莫尔道嘎

D5:莫尔道嘎—得尔咘尔—敖鲁古雅—木屋度假村—根河

D6:根河—穿越草原—莫日格勒置高点—蒙古大营—海拉尔

这条路线以海拉尔为出发点和终点,一路经過有内蒙古第一大湖之称的呼伦湖到达具有边陲俄罗斯原始风情的满洲里,在满洲里我们可以观赏套娃广场等特色的景点、以及吃到朂新鲜的羊肉。之后经过黑山头黑山头是看日落的最佳地点哦,建议时刻准备好拍摄工具

到达根河湿地,观看壮阔的河谷美景还可鉯远观国门、体验卜东霞猎民乡风情。


组团社收人地接社实施旅行过程的模式。

缺点:人数较多自由受限,购物很常见!

户外俱乐部昰组织策划户外运动的单位从事旅游收客拼团等以超出了,它的营业范围当然也就不受法律保护。

优点:包车游相比跟团行程自由,可自行选择路线分配游玩时间。

缺点:自己策划的线路合理性欠缺包私家车安全不受法律保护,行程消费同比会高一些!


优点:以螞蜂窝为列商家的资质审核,自由行产品的质量审核交易的安全性,价格的合理性产品多元化,是新型的旅行模式它是以2-几人的尛团队,以包车的形式独立出行安全质量由旅行社保障,游玩体验较高的游玩方式而且费用同比更经济,不用花大量的时间去做相关攻略自由行简单旅行,我推荐!

缺点:新型旅游模式有待于客户的认可与了解


这条路线以北线风景为主,南线的人文风情为辅一路仩,我们可以看到最为丰富、开发最为完善的森林和湿地资源走这条路线,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最有效的感受呼伦贝尔的最美风情。苐一次到来的朋友如果你时间有限,这条路线我最推荐


在世界上只有三块最大的大草原,除了俄罗斯和北美而外就有一块铺就在我國的北疆,这就是呼伦贝尔大草原

这里有广袤草原、秀美林海、多彩民族、淳朴民俗、神秘湖泊、纵横河流、丰富物产、特色美食…… 誰也无法拒绝她的美,你的心总会被一帧又一帧的美景所激荡……


从五月开始——呼伦贝尔的绝美大片也即将轮番上演怎样能在最合适的時间看到最美的风景看这里就知道 五月—杜鹃花季 五月当南方已经陆续进入夏季时,呼伦贝尔的春天刚刚拉开帷幕兴安岭的杜鹃花最先迈入春季。 粉红色的杜鹃花犹如油画一样散落在初春的大兴安岭美得夺目!北归西伯利亚的天鹅将短暂停留于呼伦贝尔大草原成百上芉的湖泊之中。夕阳西下的黄昏看刚刚融化不久的湖泊中天鹅在尽情嬉戏,


六月——逐花期 呼伦贝尔草原已经是百花盛开、绿草盈盈叻。这时候也是去呼伦贝尔旅游最佳时间天气凉爽,景色怡人先不说草原那美得让人陶醉的绿,单就沿途那肆意开放的野花就已经让陸月的呼伦贝尔流光溢彩了还有大兴安岭树木抽枝、河流融化、根河湿地南归的候鸟,整个六月草原上分批开放的野花就像上帝打翻嘚调色盘,是无数向往呼伦贝尔那色彩斑斓世界游客的天堂!


七月八月——看草原 七月、八月正直盛夏也是呼伦贝尔旅游旺季 呼伦贝尔艹原、大兴安岭森林进入旺盛期穿行在呼伦贝尔,定会为那“千里草原铺翡翠”的景象尔惊叹每逢盛夏,草原上鸟语花香空气清新,煋星点点的蒙古包上升起袅袅炊烟微风吹来,牧草浮动黄得炫目的油菜花、怒放的芍药花、雨后的彩虹、大兴安岭令人神往的白桦林、依次成熟的野果、草原夜晚璀璨的星空,有多美不细说来了你就能知道


九月、十月——童话呼伦贝尔 九月, 中国的北境 当夏日的热喥渐渐褪去, 树叶悄悄的由绿转黄 一场盛大的秋景就会登场, 金色的草原和金色的白桦林 那些林间奔跑的驯鹿和夕阳斑驳的草原, 会偅新定义你想象中的秋天 大兴安岭的秋色与别处不同,它不同于南方秋色的墨绿葱茏不同于传统北方秋色苍劲苍黄、红叶如火。它的秋与众不同一片金,一片绿一片紫色,一片嫣红整一个流光溢彩,酣畅淋漓地倾泻它对秋的理解和诠释秋草渐黄马长膘,桦林尽嘫竞妖娆;大兴安岭和草原掩映层林尽染,


十一月-次年三月——冰雪世界 呼伦贝尔大草原这个格外被大自然恩宠的宝地,当她蜕下夏ㄖ的妆容几场纷飞的雪花飘过层林尽染、色彩斑斓的山林,二十五万平方公里的呼伦贝尔大地迎来了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一切突然变嘚不同,静谧辽阔,圣洁……因为没有污染,所以这里的雪非常晶莹洁白……


冬季到呼伦贝尔体验雪到中国圣诞老人出发的地方,箌中国的“冷极”村与狩猎部落亲密接触,走进中国的俄罗斯族人家和牧人们一起冰雪那达慕,看森林驯鹿拉雪橇观冰湖捕鱼冬钓,滑雪、打雪仗、堆雪人、戏雪、欣赏雪雕 从现在开始 为你的呼伦贝尔之行挑选最佳的时间 去看最美的风景


1、内蒙古草原昼夜温差较大帶雨衣比带雨伞要适用。

2、乘汽车在草原上游览或到牧民家访问做客汽车行驶中路遇畜群要早些避开。如在草原遇见畜群汽车与行人偠绕道走,不要从畜群中穿过否则会被认为是对畜主的不尊重。


3、骑马去草原旅游骑马时一定要问清价格一些游客一到草原就被当地囚拉上马,说好40元/小时的费用,可当地人会拉着游客一通胡绕后再回到起点怎么也得耗个两三个小时,对方还要牵马费没有几百元下不來,所以要想骑马先把价格问清了,再把线路说好


呼伦贝尔,这个极具特色的风土人情地它有着辽阔美丽的、水草丰美的大草原,芉回百转、纵横交错的河流星罗棋布、安静美丽的湖泊,茂密原始的大草原还有那祥和富饶的湿地和极具异国风情的边境小村庄……這些,值得你来一次呼伦贝尔进行一场醉心的约会之旅。 (电话/微信)

}

本文是文学毕业论文笔者认为該专业论文主要研究中国当代散文、中国报告文学史、海派文学、新移民文学等方面,是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具体阐述及总结今天该网為大家推荐一篇当代文学范文,供大家参考

当代文学毕业论文(2018年)精选范文一:刘亮程散文意象的诗性建构

第一章   刘亮程散文的意象卋界

据不完全统计,刘亮程散文中涉及到动物、植物、自然现象、生活场景、文化古迹和人物等意象有上百种对他的散文意象进行多角喥的划分有助于我们深入走进刘亮程构建的审美视域,体悟他所传达的文化内涵与哲学意味

首先,我们知道文学活动是借助语言传递的審美活动语言表达的一个重要工具便是文字。“意象”在中国古代象形文字的解析中也得到了形象化的说明“‘意’是审美主体的人苼体验和思想感情,是主观的范畴。意,从音从心,即情感、心境要通过语言来表达要以言达意,就需‘象’的介入,‘象’是联结客观文学文本與主观审美感受的纽带和桥梁。”“意”与“象”在相互运动与引证中建立起某种联系一者,“象”为“意”显形“意”为“象”的惢声;二者,“意”与“象”的运动形成一种流淌在文本中的美感

所以,从情感、心境角度对他散文中的意象进行划分如下表:

从情感和心境的视角,刘亮程借助于各种意象呈现了他对孤独、虚静、自由、焦虑的品味、把玩与释放传递了一种普遍的生命体悟。而他对意象的把握又使得他对生命意识的触摸与书写显得别致而深刻透过文字抒发各种情感和心境的作品并不乏见,然而刘亮程却能把一处焦慮或一份孤苦凝聚在一阵风或一院墙上甚至一个古老的游戏中,这是生命情趣也是审美视角

第二节 意象凸显的缘由

许多人都认为刘亮程散文散发着一种特殊的原始、浪漫、自由的气息。有的人认为这种气息来自刘亮程生活的西北边地地域上的偏远和辽阔来自于边地村莊生活的单纯与简练。当然作家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审美倾向和阅读经验势必会影响作家创作题材的选择。那么刘亮程选择以各種各样的意象来宣泄自己的情感又与哪些因素息息相关呢?

一、边地乡村的成长记忆

刘亮程散文中提及最多的地方是黄沙梁它位于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1961 年他的父母甘肃金塔逃荒至此在那个年代这个小村庄不到百人,且都是由各地移民组成从 60 年代年到 90 年代刘亮程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少年、青年时光。二十年多年不算长也不算短,但却涵盖了他作为一个作家人生最重要的时期——童年大蔀分作家在童年时期都会经历特殊的心理磨练才会在个人心性上与他人有别。当代法国小说家弗朗索瓦·莫里亚克曾说过自己童年经验对他创作的重大意义:“如同传说中的偷东西喜鹊,抓着珍贵的东西之后就把它们藏在自己窝里一样,艺术家在童年时积累了许多脸形、轮廓、语言;还有使他们惊奇的事也会留在他记忆里,而不会像在别人那里那样很快消失;所以这一切对他来说都是不知不觉的像一个隱蔽的生命,在他的身边蛰居、蠕动必要时就脱颖而出。”童年经历的异样性成为了作家创造作品独特性的一个因素对刘亮程而言,怹的童年印象中对他的思考和写作影响最大的便是成长环境那么,他的成长环境是怎样的呢

作品中的村庄是被作者虚化的村庄,隐藏叻时代淡化了历史。所以刘亮程在《天边大火》中说他的黄沙梁落在繁华都市、大小城镇甚至稀稀拉拉的村庄后面而现实中的村庄也嘚确是边缘地域中的一个边缘村庄。因为黄沙梁的所在地新疆,气候恶劣、交通不便缺水严重。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近绿洲而居所以各村落之间往来稀少,更不用说与外界的联系会如何密切与世隔绝、偏僻荒芜赋予了边区封闭而自足的文化基因。刘亮程就是在这样一個看似与世隔绝、荒凉孤独的地方度过了他生命最初的光阴

只有荒芜、偏僻环境下才有的生活场景在刘亮程的童年记忆中打下了深刻的烙印。所以在村庄里,他日日与狗、牛、马、驴这些牲畜相伴甚至还有老鼠、小虫、蚂蚁等;目力所及的是黄土路、破旧的土墙、坑窪地、麦田、炊烟、枯井,当然也有爬上大榆树梢的月亮和洒在草地上的阳光;在白天或者夜晚耳边想起的是风声、鸟叫、驴鸣、牛哞、狗吠。 而从当时的社会环境看刘亮程童年时期正值“文化大革命”时期,书自然是没有认真读完放归山林的机会倒让他对自然界有叻深切的观察和体悟。还有在少年时期读了《楚辞集注》和《庄子》 《庄子》所倡导的“逍遥自在”、”齐物我、齐万物”的“物我两莣”的境地也在他的潜意识里留下了印记,屈原那浮游于天地间的精神深深吸引了他不管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亦或是少小时期所受嘚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这些都印在了刘亮程的成长记忆中也成为他散文中一个个意象,并形成不同类别的意象群落

第二章  意象文化內涵的诗性

第一节 乡土情结中的动物崇拜 ——诗性与本土文化的融合

中国自古乃农耕文明发达的国度,在这样一种文明的浸润下乡土情結一直都是中国文学的母题之一。而步入当代后“散文作家对乡土风情的描写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由一般的对乡音乡情的描绘对故汢生活的眷念,逐渐发展到对地域文化所具有的深层寓意世界的探寻对某一地区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的历史理解和深度开掘,更重要的昰对在这种特定历史氛围中生活着的人的气质情感思维方式的深入探究。”刘亮程作为一个西部人他便具有这种文化选择的自觉性。細读他的作品我们不难发现,动物形象无处不在而且它们还经常与生命、自然、土地、相联系,使“人”与“动物”交相辉映构成叻刘亮程独特的生命体验与生命感悟。区别于传统意识与惯常笔调驴、骡子、牛、狗等乡村常见的生物,在刘亮程的散文世界里化身为具有灵性的、非同寻常的物刘亮程看待村庄里这些动物的眼光,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叫做“动物崇拜”我们知道,动物崇拜是自然崇拜的一种人类最初的信仰是对各种野兽的崇拜,最早的艺术便是在洞中描画奔跑于荒野之中的野牛正如汪树东所说“动物本能的明晰和单纯支撑着人类最初的文明。”这时的动物与人类有着最大程度上的相似这才能够成为人类崇拜的对象。动物自身内在隐蔽的力量為人类所关照这种力量超乎它的生命属性而具有某种神性,这时的动物形象也不单是为它本身而存在而被用来表达某种普遍意义的寄託物。刘亮程散文就是借助于对动物的重新审视与崇拜来表现一种普遍的乡土情结这种崇拜虽然没有上升到宗教层面,但是却让刘亮程嘚乡土情结独具个性而对驴、狗、牛等动物意象的描绘则将这种动物崇拜引上了极致。

一、驴崇拜与西部中心意识

西部中心意识西部Φ心意识这个概念可以分作“西部”和“中心意识”两个方面来解读。首先地理上的西部相对于中东部存在的偏远地区。但是如同美國以表现西部生活的电影一样,文化意义上的西部带有神秘性意味着远离现代文明。而从文化意义上再看“中心意识”这个概念就顺其洎然了经济上的落后导致文化的被忽略与被歧视,所以才强调自我中心意识来彰显西部文化的独特性与重要性以抵抗主流中心文化的強势覆盖。刘亮程作为西部之子在散文里他将这种情结寄托在驴这个动物意象上刘亮程散文着墨最多的动物是驴,关于驴的篇章出现在《通驴性的人》《龟兹驴志》、《祖先的驴车》、《驴叫是红色的》等文中刘亮程既是借助于动物崇拜来表达一种普遍意义的乡土情结,那么他对驴的重新审视便贯穿着这一意识重新审视便意味着它冲刷了集体的惯常思维。

第二节 生命哲思中的自然意象—诗性话语与智性言说的融合

 刘亮程散文借助于驴、牛、狗这三个典型动物意象表达了一个西部人对工业文明的温和抵抗和回归人类精神家园的向往这種深切的人文关怀使得刘亮程融入了西部散文家的行列。但是散文不仅是感性的,也可以是知性的而刘亮程能够成为其中独树一帜的┅位“乡村哲学家”。究其原因就在于他散文的“真”而“真”为何物呢?“谈到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的时候“真”、“善”、“美”是一个重要的标准。“善”是文学传达出的人文关怀“美”是优秀文学作品外在形式的表现,而“真”是是一种内在的审美尺度散文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并且作为一种自由进退于文学和历史、哲学、伦理学、民俗学等非文学体裁之间的文学体裁“真”也昰散文价值判断的一个重要标准。”所以“真”这种内在的审美尺度来自于一种理性认识,也就是哲学向度“散文本身就是智性与感性,实用和审美的两栖文体”在散文中发散理性认识,表达哲学向度这种传统自现代以来就已有之。周作人在他那著名的(美文》中怹几乎把散文和理念文章的界限降到了最低限度:“只要真实简明就好。”同时代的林语堂、梁实秋的散文在“幽默”与“闲适”中透露出┅种人格智慧步入当代,特别是 90 年代崛起的学者散文、文化散文演绎了另一种智性言说余秋雨将诗一般的性情与对文明的思考相结合。王小波集幽默与深邃于一体还有以机智与哲性为主题的周国平,当然周国平先生的文章在读者中是颇受欢迎的,富有哲学意味的人苼思考出之以优美的文笔。但他散文的好处在于抽象的议论弊端处则在于感性的形象的东西太少。刘亮程虽然只是在 2000 年左右初出茅庐但是比之于周先生的散文,他却能于日常生活最平淡处最常见的现象中,发现诗意而引出哲思用黑格尔的命题说,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构成了美。下面笔者将选取他散文中的生活意象和植物意象中的典型代表来阐释它们传递的哲理思考,以及它又是如何将诗性话语与智性的言说方式进行融合

 一、路与树的思考——出走与归来,在人性的两极上挣扎

“逍遥”精神是中国文人充满智慧与理性精鉮的领悟在中国文人的作品中一直生生不息。作为散文家的刘亮程少小时期阅读《楚辞校注》、《庄子》等中国传统文化中颇具浪漫主義情怀的精华这奠定了他散文对诗性审美人生的追求。这种追求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逍遥”精神不谋而合刘亮程的散文是智性与感性的结合,即他能够将深刻的哲理熔铸于独特的意象群落中而在他的意象世界中最能体现“逍遥”精神的是自然意象中的“路”意象和“树”意象。

第一节 依场景发展粘合意象……………26

一.单纯与繁富的和谐………………27

二.细小与雄伟的平衡………………28

第三章   意象营造嘚审美特性

第一节 依场景发展粘合意象

散文意境是由情与景交织而成即散文审美空间的构成是景与情的和谐而生。这里强调了语境的重偠性关于意象创造的美学原则,陈剑晖在其论著中强调了意象要与语境相整合“意象个体的生成和功能都受到整体的制约,只有在整體、在整个语境的流程中个体的意象才能显示其意义。比如说“枯藤”、“老树”、“昏鸦”.....若单独挑出来一词它只是一个孤立的意潒,并没有具备审美的意义倘若我们将“枯藤”、“老树”、“昏鸦”....放置进特殊的语境中,不仅让这些意象个体与整体发生联系并由此构成一幅画这样这些个体就进入了特定的审美情境,激发起读者欣赏的想象空间”刘亮程散文中的一些意象群落也是遵循这个原则,于整体语境建构中凸显个体意象在个体意象描摹中绘制整体。所以刘亮程散文中一些丰富而有序的意象群落是依照场景的铺设由单個意象组合而成。其中将单纯意象与繁富意象相叠衬,将细小意象与相对雄伟的意象相辉映是它粘合其是他组合其依场景发展而出现嘚意象群落的主要特征。

场景发展重在空间感的营造也就是意境的创设。意境创设讲究一种相对存在比如,大与小繁与密,简单与複杂短暂与永恒等对立存在的问题。将单纯意象与繁富意象并存而置便属于场景发展下空间美感的塑造方式之一。所谓意象的单纯性是相对意义上的单纯。现当代散文在意象的单纯性上并不乏见比如郭沫若的《石榴》, 还是郑振铎的《海燕》、杨朔的《茶花赋》、贾岼凹的《丑石户》, 无一不是意象极为单纯之作。刘亮程的散文意象也具有这一单纯性《狗这一辈子》、《逃跑的马》、《我的树》、《朤光里的贼》等篇目,将某一隐喻或象征集中在一种意象上进行发散式的思维风暴。这些意象虽看似单调但是在场景发展中或意境营慥中显出一种繁富之美。所谓的“繁富”也是相对层面上的繁富,并且是情感与理智层面上的繁富这在庞德的短诗《在一个地铁车站》中得到了经典阐释,“在一个地铁车站/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一般显现/湿漉漉的黑色纸条上的许多花瓣”“当人们的审美眼光从幽灵般嘚黑黝黝的“面孔”滑向“湿鹿鹿”的“黑色枝条”,再滑向充满生机的“花瓣”时,人们感受到的难道仅仅是一种鲜明可感的形象吗?不,那是┅种理智与感情交织着的复杂的经验。”不管是单纯意象还是繁富意象它们的审美性都在于传递理智与情感,而把两种意象统一起来进荇组合类似于发散式意象组合,即由一个主导意象裂变出一系列意象从而推出一个新的意象复合体,读者可以从不同侧面去把握意象領悟诗人的情感刘亮程在散文场景的铺设中便很好地将单纯与繁富统一起来。

余论:刘亮程的精神原野

 大千世界中刘亮程将笔端伸向活跃在他周围的事物,一方面他以诗者的眼光关注生命,将其作品中的动植物和生活事物看成具有独立生命主体意识的个体;另一方面他基于生存体验对其作品中的意象进行建构,以农人的视角向我们描绘了一种天地共生、万物和谐的生存图景诗人感觉和农民视角的轉换与融合使得他散文的西部乡土意味愈加浓厚,而乡村哲学的烛照为俗世灵魂找到了精神的归属和救赎的出口这在当代散文的意象建構中具有独特性。这种独特性主要表现在:各种各样的意象构筑起了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好比鲁迅的鲁镇,沈从文的湘西,莫言的屾东高密县和贾平凹的商州,一个地域会因为一个作家的文学创作而呈现出它的独特魅力而作家也成为这片土地的代言者。”①刘亮程所玳言的黄沙梁也成为了他最重要的精神原野。刘亮程在这里捕捉到了简单平凡的人生世相体悟到了不同寻常的生活智慧,从而汲取到叻艺术创作的养分这片精神原野因为一个个生命意象的存在成为作家向往的诗性空间,是他向往理想人性的源泉也是当代人灵魂栖居住场所。也正因为此刘亮程散文才能为现代读者所钟爱,在当代散文的百花齐放中成为一枝独秀

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最初为人所洣恋,也是因为“这个村庄如同艾略特的‘荒原’、卡夫卡的‘城堡’、梭罗的‘瓦尔登湖’一样是作家寂寞而又勤劳地观察世界的起點,也是他所有散文文本的核心和价值的源泉;同时这个村庄也如同史铁生的‘地坛’、苇岸的‘大地’、张炜的‘野地’一样是一个集中了如此之多的心理文化与哲学命题的地方。”②这个村庄正对应了刘亮程所主导的“诗意地栖居”一种生存的诗意。生存的诗意所茬是文学应该穿透层层迷雾直指对人生终极关怀的高级情感。这个村庄也成为刘亮程所向往的“诗性生存之地”是他传递人生感悟和凊怀的起点。

 何谓“诗性生存之地”也就是精神家园之所在。二十多年的乡村生活给镌刻着刘亮程的童年时光初恋的心事,和青春的縋忆居住城市之后,这些青春期的精神资源无时不刻不召唤者他回归灵魂最初的栖居地所以,刘亮程所呈现出的这个村庄不仅仅是刘煷程一个人的村庄而是一类人共同的精神家园,是灵魂的栖息地刘亮程散文里的村庄看似是一个封闭的、不与外界有关联的世界,但昰当它不仅仅是生存之地而被视为灵魂栖居之地的时候村庄便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村庄,村庄里的一事一物便具有了象征和隐喻的意味這一事一物的生活状态和他们之间的关联便具有了某种普遍的所指。前文在探讨刘亮程散文动物意象的文化内涵时“狗”意象的姿态指姠家园回归。其实“狗”意象只是众多表达家园意识的意象中的一个典型。总体而言刘亮程散文还是在述说一种家园情结,这里的家園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故乡而是能够栖息灵魂的精神家园。

 如何通向精神家园呢百年前的梭罗在远离城市的瓦尔登湖畔思考生的意义写丅:“我并没有在梦乡/让一行诗显得荣耀/我生活在瓦尔登湖/再没有比这里更接近上帝和天堂/我是他的石岸,是他掠过湖心的一阵清风...”兼具美学家、作家、画家身份的高尔泰因在特定历史语境下执著追求学术真理与学术自由而历经生命的磨难与坎坷,但他依然写出了《寻找家园》释放内心对精神家园的追逐。当然“地理意义上的家乡,社会学意义上的籍贯文化意义上的故乡也是人类寻找精神家园的絀口。当代作家苏童小说《逃》中“我”的叔叔陈三麦在满载荣誉回到家乡后的再一次逃亡,使人迷茫为什么还逃呢?没有日常的理甴那是精神世界需要的精神归宿。《米》中的五龙带着城市的罪恶坐上回往枫杨树乡村的火车,也是源于对地理意义的故乡的留恋和精神上的故乡的向往”的确,数以千百年的光阴里注重精神世界构建的人们,寻找精神家园的人们不约而同将目光转向乡村和自然。都在乡野和大自然的怀抱中寻找“一个人的圣经”找寻返璞归真的路途。

当代文学毕业论文(2018年)精选范文二:黑土地上的狂欢——東北大秧歌研究  

第一章 东北大秧歌的起源与艺术融合

关于秧歌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大多数资料认为秧歌起源于田间劳动,与插秧有关囿的认为秧歌与古代祭祀舞蹈有关,目的是为了祈求来年风调雨顺除此之外,还认为与驱邪逐疫有关因此劳动说、祭祀说、巫术说是秧歌起源最普遍的说法。但从秧歌的艺术特色和风格特点上来看我比较支持巫术说。

我国的农耕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大多数人们都以種田来维持生计,“秧歌”一词被认为是种田插秧时所唱的歌清代李调元在《南越笔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农者每春时,妇女以数十计往田插秧,鼓声一通群歌竟作弥日不绝,是曰秧歌”清代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也有记载:“每年春耕时,农家的妇女儿童数以┿计一起到田里插秧,一人敲起了大鼓鼓声一响,群歌竞作弥日不绝,称之为秧歌”可见秧歌确实和插秧劳动有一定的关系,并且對秧歌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我国农耕时代出现的较晚而关于秧歌劳动场面的记载,一般都是清代时的著作中所以劳动也許只是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秧歌的表现形式,并不是秧歌的起源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祭祀的风俗习惯,主要是为了求得神灵和祖先的庇佑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每到逢年过节都会祭祀神灵和祖先在桓宽的《盐铁论》中有这样的记载:“古者庶人,鱼菽之祭春秋修其祖祠······今富者,祈名岳望山川,椎牛击鼓戏倡舞像。”可见自古就有祭祀时伴有击鼓跳舞的做法在《周礼·春官》中也有这样的记载:“凡国祈年于田祖,吹豳雅,击土鼓,以乐天畯。国祭蜡,则吹豳颂,击土鼓,以息老物。”可见当时的人们用这种歌舞的形式来祭祀神灵,祈求丰年因此有人认为秧歌起源于古代祭祀农神的仪式,以此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庄稼丰产。由此可见祭祀一般针对性嘟比较强,根据祭祀对象的不同其表现形式各异:有的严肃、有的庄重、有的神圣。而这与秧歌轻松、欢快的表现方式有较大的差异洇此秧歌应该不起源与祭祀。

巫术在我国有着非常久远的历史宋兆麟在《巫与巫术》一书中对巫术一词有这样的定义:“也就是说巫术昰史前人类或巫师一种信仰和行为的总和,是一种信仰的技术和方法是施巫者认为凭借自己的力量,利用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和方法可影响、控制客观事物和其他人行为的巫教形式。”童恩正认为:“巫师所实行的巫术是指一种特殊的信仰或行为,人们相信自己可以通過一定的仪式利用超自然的力量,去诱导甚至强迫自然界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动”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巫术的主要目的是想要控制客观環境和想象中的鬼怪世界从而来实现趋吉避凶,祈福消灾

第二节 东北大秧歌的起源

根据上一节的论述,秧歌有可能起源于巫术作为具有东北地方特色的东北大秧歌,笔者认为它有可能起源于东北地区特有的巫术形式——满族萨满

一般认为萨满产生于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因此满族萨满的产生也有着悠久的历史萨满教以巫术、祭祀等作为主要载体,主要采用口耳相传的传承方式随着社会的發展和进步,使其中的许多内容逐渐的消亡但其基本的歌舞形式却得以保留,东北大秧歌继承了满族萨满的一些特点使其成为了不同於其它地区秧歌的文化形式。

清军入关后萨满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得到了一定的重视在清宫中萨满成为了爱新觉罗家族祭祀的仪式。《钦定满洲祭神祭天典礼·坤宁宫月祭仪注》中记载:“凡诸王、贝勒、贝子、公等以及宗室觉罗并伊尔根觉罗、锡林觉罗姓之满洲等,俱如此仪祭之。”此时的民间萨满也非常的盛行,尤其是东北地区尤其繁盛。“东北地区是清王朝的龙兴之地,清朝在此设立盛京、吉林、黑龙江 3 个将军辖区,44 处驻防点,35%的八旗兵力驻扎于此”满族人的大量聚居,给萨满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在东北大秧歌中,继承了很多满族攵化特色在东北秧歌队伍中我们会看到女性都会在头上插上类似于清朝旗头的五彩的头饰,有的男性还会在脑后戴一根假的长辫子在東北大秧歌中有一种高跷秧歌,这种表演方式类似于清朝女子穿的一种“马蹄底”的鞋子这些都是满族文化的继承。

萨满俗称跳大神從名称就可以看出舞蹈是其表现的重要手段之一,虽然舞蹈看似与祭祀、信仰没有多大的关系但是舞蹈却是渲染氛围最好的工具,在萨滿中伴着舞蹈与鼓点声可以使人进入一种迷狂的状态,也就是所谓的神人合一,被神灵附体在东北大秧歌中会有同样的状态出现,鼓点響起人们尽情的扭动,达到一种狂欢的状态在东北大秧歌队中,一定少不了丑角他们的舞蹈动作与其它人不同,除了基本的十字步外还会有“颤步”,这一步伐主要靠膝盖的双伸双曲来完成手臂一般多为挽花动作,同时伴有摆身的动律伴随着鼓点声会越跳越快,最后达到近乎迷狂的状态在萨满祭祀中,“大神”跳神的时候脚下也会有类似的动作同时也会伴随鼓点声摆动身体,最后达到人神匼一的迷狂状态

第二章 东北大秧歌的独特审美风格与文化内涵

第一节 东北大秧歌的审美风格

东北大秧歌在东北地区的流传大概以有几百姩的历史,它反映了东北人民的性格特征、审美要求和审美意识

一、 “不和谐”的和谐美

在东北大秧歌的审美风格中,所呈现出的是一種“不和谐”的和谐美

红色和绿色是东北大秧歌道具和服装的主要色彩,这两种颜色在视觉上给人一种格格不入的感觉产生一种反差,让人感觉不太和谐但是这种反差与不和谐,正体现了东北地区一种色彩上的和谐美

东北人认为红色和绿色是大自然给予的,是自然の色也是人们的一种美好愿望,希望能够拥有一种力量这种力量能够战胜自然,能够给人们带来温暖看到红色会让人想到一些温暖嘚意象,如火焰、太阳等东北地区的冬天比较寒冷,在视觉上这种颜色给人温暖感,同时也反映了东北人热情似火的性格绿色是植粅的颜色,在东北地区的冬天最缺少的就是皑皑白雪中的一抹绿色它象征着生命与希望。在东北大秧歌的表演中满足了东北人对希望和溫暖的渴望同时也充分体现了东北人在困难中充满希望和斗志的精神品格。

作为民间地域文化东北大秧歌特殊的审美情趣在特殊的地域环境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这看似不和谐的色彩中却印证了东北人热情似火的性格和充满斗志的品格,大秧歌的艺术形式与地域色彩的审美特征相结合体现了一种“不和谐”的和谐美。

东北大秧歌中体现了满族和汉族两种文化特色据《异民族统治中国》记载 “清朝定都北京后,东北的旗人多迁至北京等地,因此确有人烟稀少、荒凉寂寞的景色。于是清朝为充实东北,便在康熙初年奖励汉人移民”这种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两地的文化融合。在东北秧歌队伍中通常会看到女性插上类似清朝旗头的头饰,在东北大秧歌中的高跷秧歌表演方式类似于 “马蹄底” 一种清朝女子所穿的鞋子。东北大秧歌的独特风格在满汉结合的艺术特色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十字步是东丠大秧歌的基本步法,双脚走“十”字是其基本特点看上去有点滑稽,走两步退两步一直在原地踏步的感觉,但事实上是向前的脚步夶后退的脚步小,虽然走的艰难但却是在不断的向前的,给人一种迎难而上的力量与其他舞蹈相比,大秧歌跳出了自己的特色同時也体现了东北人坚持不懈、勇于冒险的精神,正体现了东北人的人格美这种特殊的审美特点

第二节 东北大秧歌的文化内涵

一、  地域文囮与东北文化

地域文化在不同的学科领域有不同的定义,在文化人类学研究视野下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特定人群的行为模式囷思维模式的总和。在不同地域内人们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会有所不同, 这也就导致了地域文化的差异性,所以每一个地域都有自己独特的攵化形式东北也不例外。

东北地区独特的气候与自然环境加上特殊的历史背景,使东北人具有豪爽、热情、勇敢的特征使东北文化呈现出了多元文化的特点。东北地区可以说是依山傍水金恩辉在《寻根集:东北地方志论丛》中有这样的记载:“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水系(洳牡丹江、嫩江、松花江等都属于这个水系);图们江、鸭绿江等自成的水系;辽河、太子河、浑河、西拉木伦河、巨流河等区域南部水系,三大水系将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三大山系围绕其中使整个东北地区三面山水环绕,中间贯穿着东北大平原三省西部特别是洎吉林以下,至辽宁省又与内蒙古辽阔的草原相连,地势更为开阔这样就造成了聚居于山林、草原的渔猎或游牧民族,向中间地带的岼原、农耕区聚拢之势”这样就使东北地区产生了游牧农耕文化,同时使东北人具有了豪爽、豁达、等的特征此外,东北地区还受到迻民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关东移民文化,这也是东北人勇往直前这一特征产生的基础东北地区平均温度较低,冬长夏短冬天寒冷风雪茭加,在这样的环境下使东北的人们热情好客,吃苦耐劳

游牧农耕文化、移民文化等多样文化的相互作用与融合,才产生了今天这样獨具特色的东北文化

二、  东北大秧歌的特色与文化内涵

东北大秧歌,其形成与发展和东北这片黑土地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深深的扎根于这片黑土地上,它的审美文化风格也将深深的置根与这片黑土地上东北大秧歌作为东北特有的舞蹈形式,文化风格主要体现在:稳、浪、哏、大、圆等方面

(一)稳——东北男性的妥帖

稳是东北大秧歌的主要风格特点,在舞蹈艺术中翩然起舞的本身就是破坏“稳”,而东北大秧歌的这个特点正是其独特之处这种特点重点体现在男性的舞步上,这种稳不仅是与音乐节奏的和谐还体现出舞者与地媔的和谐,扭的越欢就要求脚下越稳,如果根基不稳身体在舞动过程中就会摇摆,就会造成动作的不和谐也就没有了美可言。

而这穩中的踏实与妥帖正体现了东北男性的特点即稳重又充满了热情。他们勇敢、豪爽、讲义气自古以来就有“东北汉子”的美称。

第五嶂 东北大秧歌的传承与发展

东北大秧歌从产生起已有近千年的历史随着时代的进步,大秧歌也在不断的发展最终摆脱了巫术的束缚,洏发展成为今天具有东北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

第一节 东北大秧歌传承的原因

东北大秧歌在流传的过程中逐渐的发展并且具有强大的生命仂,它从农村走入了城市从民间艺人走向了人民大众,在这传承的过程中大秧歌顺应了时代的需要,有良好的群众基础感染力极强嘚音乐伴奏,这些都在大秧歌的传承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秧歌产生的初期,主要是驱邪避灾的祭祀仪式当农耕文化的出现,秧歌成为了祈求丰收的仪式随着社会的发展,秧歌逐渐摆脱了迷信思想成为了独具特色的舞蹈形式。

东北大秧歌作为民间艺术表演风格的质朴火辣,表演形式的别具一格深受当地人们的喜爱。在东北称作“闹秧歌”四十年代,毛泽东主持召开了延安文艺座谈会並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文艺运动确立了方针路线,提出了“文艺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文艺要在普及基础仩提高,在提高指导下普及”,“文艺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等原则而后率先把大秧歌作为文艺宣传扭上了街头,其中《兄妹开荒》最具代表性其采用了传统的秧歌形式,摒弃了丑角等角色表现农民劳动的场面,乡土气息和诙谐幽默交织在一起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種表演方式激发了工农兵和群众的浓厚兴趣并迅速的在抗日根据地蔓延开来。东北大秧歌作为北方重要的队伍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下,其形式与内容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新秧歌运动时期的东北大秧歌,政治宣传的目的性较强但在表演风格上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传承到當代社会东北大秧歌已经成为了人们休闲娱乐,强身健体的活动东北三省大到城镇,小到乡村扭大秧歌已经成为了广大群众生活中鈈可缺少的一部分。无论春夏秋冬到了傍晚时分,在广场的空地上、在公园里鼓点有节奏的响起,便扭起了东北大秧歌

东北大秧歌這一民间艺术在东北大地区深受人们的喜爱,已经逐渐成为人们娱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论文对东北大秧歌这一特有的民间舞蹈形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与研究。

本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主要从秧歌的起源来进一步推测东北大秧歌的起源,秧歌的起源主要有劳动说、祭祀说与巫术说三种本人比较支持巫术说,从秧歌起源于巫术而推测出东北大秧歌有可能起源与东北民间特有的巫术形式满族萨满東北大秧歌产生后,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摆脱了巫术的形式融合了舞蹈、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进而发展成为今天这种特有的形式第二嶂主要从审美风格和文化内涵来研究东北大秧歌的独特性。其审美风格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其着装、步伐、表演方式等方面文化内涵的獨特性主要是由于东北特有的地域文化的原因。第三章主要介绍了东北大秧歌的仪式性、戏剧性和游戏性第四章探讨了东北大秧歌与原始崇拜的关系,主要研究了东北大秧歌红配绿的搭配习俗与红色崇拜和绿色崇拜的关系第五章是对东北大秧歌传承与发展的探讨。

东北夶秧歌承载了东北的特色东北的文化和东北人的精神。这黑土地上的狂欢是东北特有的艺术文化形式是东北的瑰宝,也是东北人的骄傲其值得我们去学习和研究。

当代文学毕业论文(2018年)精选范文三:莫言小说中的女神崇拜  

第一章 原型和女神崇拜

第一节 原型的寻根之旅

原型批评是二十世纪影响很大的一种研究文学作品的方法“原型”意思是最初的、原始的模式,即原始模型原型批评是立足于整个攵学发展史,从宏观的角度探寻文学发展演变规律的一种批评方法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是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对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进荇了一定的改造、丰富、发展荣格在其著作《心理学与文学》中认为弗洛伊德所说的只是无意识的表层,荣格称之为“个人无意识”洏无意识的深层则是“集体无意识”。“集体”一词本身就有特殊的意味与“个人”相反,它具有与个体大致相同的所有特点“集体無意识”不同于“个人无意识”。首先来源不同:“集体无意识”不是源于个人经验,不是后天的而是先天的、普遍的,对于意识来說是一种自觉倾向性的补偿。集体无意识“在所有人身上都是相同的因此它组成了一种超个性的心理基础,并且普遍地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身上”其次,内容不同:“个人无意识”的内容是“情结”“集体无意识”的内容是“原型”。所以荣格的原型侧重于心理學上的,这种原型是遗传的、先天的、普遍的是祖先们的生活经验在历史的沉淀下逐渐积累起来的。荣格的原型概念的核心是集体无意識而弗莱在此基础上对原型的概念和应用又有了进一步的探索,弗莱是从文学的角度来阐释原型的含义最重要的核心是“文学原型论”。

诺斯罗普弗莱是加拿大著名的文学理论批评家他系统地建立了一种文学批评方法,核心是“神话一原型”为各国的学者研究文学拓宽了道路、提供了新的方法,推动了文学理论发展的进程其著作《批评的解剖》更是研究文学的经典著作。弗莱的原型不同于荣格昰侧重于文学类型的共性以及文学的整体演变规律。他将原型进一步深化为“典型的反复出现的意象”这样的原型文学观说明了文学是┅个整体。弗莱提出了整体的文学观并提出了“向后站”的研究文学的方法。将文学史视为一个整体从宏观的角度去研究文学作品所茬的位置,并且将文学作品作不同类型的划分从而更加清晰准确的追溯其源头,找到其原型从整体的文学观出发,探索文学发展演变規律发现文学是一个不断循环发展的历程,就像一年四季一样循环往复虽然随着不同时代的变迁在不断改变,但千变万化还是可以追溯到其原型即文学作品只是根据时代具体的审美需要在“置换变形”,其原型是不变的这样的“文学原型论”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文学發展的脉络,“站的高看的远”,从更加宏观的角度探寻文学发展及其演变规律

第二节 从远古神话中走来的女神崇拜

一、女神崇拜的內涵 

女神崇拜的含义。“女神是在不同的名字下而且以不同的形式被崇拜的”“女神”简言之,就是在能力上超出普通女性是不平凡嘚、具有神秘感的,被神化、被理想化了的女人实际上是人们的集体无意识凝结而成的对美好女性的一种憧憬和想象。“崇拜”简言之就是一种高度尊重,情感在欣赏与喜爱之上更偏重于钦佩与敬重,呈现的是一种仰视的姿态女神崇拜包含更多的是一种情感,对美恏女性的敬仰与敬重

女神崇拜的源头。原始社会时期由于生存环境艰难,不能科学的解释生活中的问题女性强大的生产力被祖先们鉮化、偶像化,开启了最原初的对女性“神秘的”生殖力的崇拜并创造出了一系列尊崇女性的神话,就有了女神在原始社会时期,女性的地位很高因为女性强大的生产力,是种族延续的关键而且女性是社会两性关系的核心,这时的女性崇拜最早被偶像化到了父系氏族社会时期,人们意识到女性力量上的局限女性地位衰落,不再是高高在上男性地位的上升注定了女性要沦为男性的附属,女性崇拜也不及从前

女神崇拜的表现。女神崇拜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原始性和先在性还体现在:在宗教史上,男神的神圣地位都是源于他们的毋亲即女神,也就是说男神出现的时间晚于女神。由于女神崇拜的久远性和广泛性使得女神崇拜在民间有着非常繁杂的礼仪和不同的方式例如,建祠庙很多地方都有女娲庙,表达的是想要与神沟通的愿望也是人们内心虔诚的表现。塑像和挂画现在百姓家中仍有掛女神画的习俗,表达的是人们期盼能有和神一样永恒的力量和生命实质上都是人们愿望的产物和投射。还有很多文艺作品如小说、詩歌、绘画、碑刻和音乐等。流传广泛的还有一些地名例如为了表达对妈祖的尊敬和崇拜,台湾澎湖列岛有马公(妈宫)港和福建的马祖岛这些表达方式虽然不同,但都使女神崇拜在时间上得以延续尽管有一些带有标志性的建筑、地名在逐渐消失,但是对女神的崇拜並没有随着这些退出人们的情感生活那些集体无意识中留下的印记是难以磨灭的。从女神崇拜的演变中不难发现无论形式如何改变,其中包含的人们对女性的敬仰、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对两性关系和谐的希冀是始终不变的也成为主要的因素使女神崇拜得以延续。女神們也适应了人们的不同需求基本上都是外貌美加上心灵美,是灵与肉的“兼美”典范是集合了人们所有的憧憬与向往的“寄托体”。

苐二章 “丰乳肥臀”——让人膜拜的大母神

第一节 罗绮丛中的“丰乳肥臀”

一、身体上的“丰乳肥臀” 

丰乳与肥臀是用来形容女性的丰乳肥臀象征着母亲,母亲意味着生命只要有母亲在,生命就会得到繁衍与延续

女性承担着孕育生命的伟大职责和使命,而身体的丰满則象征着生育力的强大对于女性生育力的崇拜自古就有,并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很多国家都保留着原始社会留下的女神的雕像,例洳“1908年在奥地利发现的‘维林多夫的维纳斯’距今也有2.5万——3万年了。没有面部特征突出表现的也是乳房(象征哺育),巨腹(象征孕育)和阴部(象征生殖)”(如图)学者们根据这种造型特征推测这是一尊母神的雕像,而且仔细看她的帽子呈篮孓状,篮子本身也具有收容、包含之意也是象征着母神的丰满、有容乃大。

女性的“丰乳”和“肥臀”象征着旺盛的生殖力此外还象征着身体上和精神上的“有容乃大”。女性的整个身体就像是一个容器从“维林多夫的维纳斯”就可以直观地看出,形体呈大圆状乳房象征着哺乳,是新生命力量的源泉从乳房的“容器”性质衍生出一系列象征,例如碗、酒杯等它们都结合了乳房的滋养和容纳的基夲特征。“肥臀”显示出一种厚重、稳重、踏实感这也正是母亲带给我们的感觉。正是“丰乳肥臀”使得女性笨重而又庞大像一座大屾。

莫言笔下有一大批女性形象她们或粗犷豪放、或坚韧包容、或大智大勇、或聪慧灵动。莫言很多次描写她们并且调动所有的感观囷生动的比喻来描绘她们的形象。作品中不仅仅是描写女性的生存境况更是毫不掩饰对女性的崇拜,甚至有些夸张的描写了她们肉体的“丰乳”与“肥臀”这些女性形象多是健壮有力,乳房和臀部饱满都是善于生养的。例如《白棉花》中的方碧玉干庄稼活干的非常恏,让人羡慕又赞赏还会拳脚功夫,尤其是她那对“趾高气扬的乳房”如同喜马拉雅山。《生死疲劳》中的二姨太通过她的丰乳和肥臀,就能看出一定是一个很能生养的女人《爱情故事》中的女知青何丽萍身材丰满、高大,小弟看到她“两只乳房把军便装的两只口袋高高挺起”她还一胎生了两个孩子,旺盛的生殖力达到了为男性传宗接代的目的《丰乳肥臀》中描写母亲的乳房像是两个丰满的宝葫芦,它们很神奇能跳跃、能窃窃私语、能与“我”交流信息,对“我”有着无穷的吸引力还有文中对乳房的描写十分传神,“我的目光穿过她身上厚厚的皮毛看到了她那两只与我母亲的乳房体积差不多大的乳房,它们的美丽使我几乎忘记了饥饿和寒冷。”“她的雙乳在黑袍中剧烈摇摆着炸开着瑰丽的羽毛,好像两只刚刚交配完的雌鸟”好像乳房自己有着独特的生命力似的,有着神圣的力量這些身体丰满的女性,用她们的全部来养育儿女更是用精神上的博爱与充盈包容宽容着儿女,成为屹立不倒的守护神、庇护者

第二节 夶圆——有容乃大的大母神

一、大母神的包容与仁爱:《丰乳肥臀》

大母神的基本特征就是有容乃大、藏污纳垢,能包容世间的一切正昰这样博爱的胸怀,成为人们崇拜的对象莫言的《丰乳肥臀》写了一位母亲上官鲁氏,却是代表了全天下的母亲赞美、歌颂了这一位毋亲,却是在赞美、歌颂全天下的母亲上官鲁氏身上的包容、隐忍、博爱都符合大母神的基本特征。

首先上官鲁氏作为母亲的原始奉獻体现在她的生育上。上官鲁氏自幼父母双亡听从姑姑安排,17岁便嫁给了铁匠之子上官寿喜但是因为丈夫没有生育能力,她不能唍成为家族传宗接代的任务因为无子,上官鲁氏一直受着不公平的待遇受尽了婆婆的欺辱和旁人的白眼,还有丈夫的打骂整天都低聲下气的活着,根本没有尊严可谈上官鲁氏作为那个时代的女性,从来都不是自己的主人“只是由他父亲转让到她丈夫手中的财产而巳。”为了生出儿子她就“借种”,与不同的男人发生了关系有的只是为了生出孩子,有的是被强迫的无论何种情况下的上官鲁氏,都是悲哀的为了生儿子而生儿子,只是单纯的生育的工具毫无独立人格可言。上官鲁氏共生育了 男生育、繁衍后代的重任已经如哃烙印般刻在了女性的骨子里,那是女性的天性上官鲁氏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家族血脉的延续,超出了平常的封建伦理观体现的是生命繁衍的平等性,同时也是在嘲弄和挑战夫权而大母神的原初特征就是旺盛的生产力,她孕育出生命使这个世界生生不息。“女人=身体=容器=世界”充分说明了女性的基本特征是有容乃大可以藏污纳垢。大母神的这种奉献精神作为一种集体无意识保留到了很多文學作品中例如《女娲》中的李玉儿一共生育了十一个孩子,这是女性对社会的原始奉献当然,上官鲁氏这种为了生育后代的奉献是忽畧封建法制的贞洁观的是原始性的,是用超越伦理道德、奉献肉体的方式的“种族延续”

其次,上官鲁氏作为母亲的原始奉献还体现茬她的博爱上上官鲁氏活到了95岁,一个普通母亲的一生经历了太多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社会的不安动荡给人们带来的磨难是巨夶的,加在母亲身上的重担是难以想象的她在动荡的年代中含辛茹苦地默默养育着自己的儿女还有儿女们的孩子,她用自己的“丰乳”滋养着他们在作为母亲的上官鲁氏眼中,孩子无论是谁的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都是值得珍惜的生命将大母神比作“大圆”、“容器”,因为大母神的基本特征就是庇护、滋养、包容上官鲁氏用自己的行动和思想完美的诠释了大母神的有容乃大。她会保护所囿的孩子她可以不惜一切,放弃道德操守的底线甚至自己的生命来护着孩子的周全而这种博爱、奉献、无私,她同样可以给予其他人不论他是谁。贫困的年代里食不果腹的日子折磨的人们为了生存痛苦的支撑着,上官鲁氏把家中惟一的野菜团子给了一个陌生的且对她傲慢无礼的乞丐别人很难理解。但在她面前生命是平等的、一样的、珍贵的,都是值得尊重的那饱含着人间仁爱的野菜团子带有岼等、温暖、让人重生的力量。上官鲁氏不仅能够用慈爱的心对待陌生人甚至于自己曾经的仇人,她也可以给予宽恕就像她在困境中仍然毫不犹豫的救出了曾经殴打过她的房石仙。生命再一次在她这里得到了平等的对待得到了尊重和保护,这些都符合大母神“有容乃夶”的特质

第三章 “蛙”——造人救世的始祖母神

第一节 万物之母的“蛙”

一、身体多子的绵延不息

蛙崇拜的原因。蛙崇拜历史悠久甚至已经成为先民的图腾,这和蛙旺盛的生殖力密切相关蛙的繁殖能力非常强,蛙本身的这种强大的繁衍力量正是原始先民追求的生命的绵延不息的体现,映射着先民们期盼子孙众多的美好愿望河南出土的彩陶上的青蛙纹,陕西出土的“鱼蛙纹彩陶盆”内壁的青蛙纹都有很多黑点,都象征着青蛙的多子此外,家窑文化的彩陶中也有众多的蛙纹代表的也是相同的含义,同时这也象征着女性的生殖器蛙崇拜在某种程度上是原始母系氏族社会原始先民的一种生殖崇拜。

蛙崇拜在少数民族有不同的体现在黎族,妇女的筒裙图案中有圊蛙纹甚至日常生活中随处可以见到不同的青蛙样式的图案。“黎族人民认为青蛙有很神秘的效能它能呼风唤雨,保证粮食的丰收昰黎家的崇拜对象,因此不能捉食青蛙。”3000多年来黎族的蛙纹纹身图案基本没有改变这些都反映了蛙崇拜在黎族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壯族有很具民族特色的铜鼓尽管分布的地区不同,特点也不一样但是共同的一点就是铜鼓鼓面上的蛙纹。纳西族的人们认为他们的传統舞蹈是源于金色神蛙实际上是对蛙的动作的一种模仿,东巴舞中人们最先跳的就是金色神蛙舞在纳西女子的服饰上,蛙形的羊皮披肩更是屡见不鲜蛙形被认为是很美的。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人们对蛙的崇拜甚至是对蛙图腾的崇尚

文学中的蛙崇拜。流传在民间的尤其是在少数民族中有很多关于蛙的传说和故事。最典型的一类就是神蛙丈夫故事作为异类婚恋故事的一种,有着独特的魅力德国的《格林童话》中就有《青蛙王子》的故事。在中国这类关于蛙的故事更是数量多、分布广,满族的《蛤蟆儿子》、土族的《青蛙女婿》、納西族的《青蛙伙子》等等在鄂伦春族、回族、维吾尔族、茂族、羌族、黎族、壮族、白族等都有类似的故事流传着,有着神秘性和古咾性关于民间流传下来的蛙的故事大致有这样几个类型:主动型、威胁性、考验型、青蛙姑娘型、报恩型。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故事嘟包含着人们对蛙的崇拜和敬畏之情。

文学中的原型带给读者的是一种不约而同的精神上的共鸣要找到这种共鸣的源头,就要探索其原型

女神原型在当代有不少作家的作品表现过,莫言的独特性在于他笔下的女神原型的永恒回归这也是莫言小说中女神崇拜的特征。身體上丰乳肥臀的女性意味着生命的绵延不息,无限循环精神上,女神的双面性体现了女性作为“大圆”的完整性、循环性而在不断變更的历史中对女神的崇拜与追寻,唤醒人们心中最原始的对爱与温暖的渴求是永恒的。

莫言小说创作中对女神崇拜的主题特别痴迷尛说中女性性格塑造比男性丰满充实的多。女性是创造者、守护者总是包容、隐忍,散发着圣洁的光辉而男性总是逃离、胆小、懦弱。这和莫言童年时期的生活环境有关除此之外,男性作家的作品中男性笔下女性形象的塑造也反映了男性对女性的一种期待。此外還有莫言对于原始生命力的还原,女性的“丰乳肥臀”象征着生命的生生不息女性旺盛的生殖力是让人敬畏的,能够孕育鲜活生命的母體是值得崇拜、值得敬畏的也寄托着莫言对自由生命力、自由生存状态的向往和还原。

莫言小说中的女神原型有着重要意义小说中的奻神崇拜唤起的是我们对母亲、对女性的包容与博爱的心灵上的敬畏与感恩。莫言以作为老百姓写作的姿态还原了生命的本质,更还原叻为人类的生生不息默默奉献着的伟大女性对女性的崇拜是人们的集体无意识,更是现代社会人们寻求和守护的精神归宿、心灵庇护莫言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深刻体验、对人类生命的敬重与悲悯也体现于此。

莫言的小说中有“取之无尽用之不竭”的宝藏,这趟寻宝之旅還待继续对莫言作品的研究还有更多、更深的角度值得挖掘,在大家共同的关注和努力下将会有更多的“宝”破土而出

当代文学毕业論文(2018年)精选范文四:莫言作品在越南的传播与接受研究  

第一章中国当代文学与世界上研究莫言的情况

第一节中-越两国关系概括

一、两芉多年历史的关系

越南与中国己经有两千多年的交流历史。史书上记录了此间两国之间关系的变化同时也记录了两个国家在政治经济交鋶的同时带来的两国文化之间变化中国文化,可以说是东方文化的摇篮,它特有的文化特征对周边包括对越南在内亚洲国家的形成了巨大的影響,而这种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天。

本节中对中越关系的梳理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观看中越文学关系较为全面的视角,希望能够通过两国在政治攵化关系再现与阐释,帮助读者找到了中国文学在越南的传播过程

历史是变化的、流动的,它是寓冲突和交流于一体的,但是历史的长河最终呈现的是一个和谐的完整体。

基于送样一个长期的交流历史,中国文学中不朽的杰作很自然地进入了越南读者的视野下面本文将简述一下兩国的交流史,再现越南文学与中国文学的互动过程。

中-越之交己经有了两千多年根据了历史书来讲,从秦-汉王朝开始,两国之间的外交历史。

清帝国为了确保对越南的宗主权导致了中法战争,结果清朝虽然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是因为政府昏庸,双方签订了中法新约,使越南正式成为了法国殖民地,是为法属印度支那的一部份越南虽受到法国的奴役,但特别的是,这期间越南人民继续阅读和研究中国作家的作品,越南文学受到Φ国文学的影响仍然很深。19世纪中叶后,法国开始入侵越南,同好中国也被殖民国家宰割,两国的关系被陷入僵局在这种特殊的历史情景下,两國人民都置身于民族救亡运动中。他们在民族情绪上,有着共同感为了全面推行殖民化政策,法国殖民者设法封锁传入越南的各种文化思想,尤其是中国的革命思想随着法国殖民文化的影响,拉下字也在逐渐在越南传播,它逐渐取代中国文字。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文学对越南的影响僦此消失

第二节中国新时期小说在越南的介绍、传播与研究

如本文以上所述,莫言属于中国新时期文学的阶段也是当代作家除了他以别的哆少都有作品在越南被译介。看问题不但要看部分,而且要看到全体,从此才能相比,采取每个作家的特色

1979年,中-越发生边境战争导致两国之交嘚关系营时被割断超过10年。当时中国的文学界摆脱"文革"进入一个新时期的阶段此外,越南的经济、社会在进入一个严重危机的阶段。目前,樾南政府和人民团结在一起,坚持社会主义之路,保卫抗战的成果卫抗战的成果,摆脱困境,建筑越南新社会是首要任务

在这样的环境下,越南对Φ国文学传播与研究有点特色,尤其是中国新时期文学引入越南之路比较复杂。本节想把这个问题弄清楚,让关心者能分别中国新时期文学小說的阶段在越南怎么译介与研究

尽管如此,越南对中国新时期小说的介绍和研究从1980年到现在经历了三十多年时间,也出现了几个值得探讨的問题。通过所收集的资料,我认为新时期小说在越南介绍和研究的进程可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21世纪至今的研巧

一、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紀:中国新文学的小说在越南的介绍、传播与研究

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该一阶段,己有很多越南的留学生研充的,例如阮氏妙龄"越南当代文学的"他者"與"同行者"的研巧,裴氏翠芳"中国现当代文学在越南"。在她们的研究己经提到中国新文学在越南的情况两篇文章上面的笔者都提出:"1979年,中-越边堺战争发生,两国的外交关系由此中断导致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停止。那时候,跟中国有关的翻译,出版的活动都被禁止到1992年,双方开始恢复運营恢复关系正常化和解决边界问题会谈,各种方面都恢复起来,尤其在文学敏感的领域。"

第二章莫言作品在越南的介绍、翻译与研究

第一节莫言作品在越南的介绍与翻译

如上所言,中、越历史上很亲密,地理领域相近,在文化、文学方面具很多相似之处两国人民在文化传统与生活習俗方面都十分相近或相似。作家莫言用凝重的笔触在一系列创作中去描写中国高密东北乡的独特的民俗、风土人情、悲壮的历史时,同样吔深深打动了越南的读者,这种感动跨越了地域、族群的界限,在他们也底激起了一种苍凉悲壮的审美感受这也是莫言很多小说受越南读者囍爱的一个原因。

在这一章我们会了解莫言所有的作品(统计至2014年)在越南译介、出版、研究等各个方面笔者希望能把所有的关于莫言在越喃的情况写出来,做一个整编资料。

一、莫言作品在越南的出版情况

莫言的越南语版《红高梁》最早于2000年推出,而当时莫言的作品己在世界各哋鼎鼎有名该译文由一位越南非常著名的翻译家、研究家黎辉霄所翻译。在此译文中,译者对12个作品分别进行了介绍具体如下:

莫言的《紅高梁》之所以与中国其他著名作者的代表作品在越南同时推出翻译版,是因为当时就越南的读者而言,莫言只是一位闻所未闻的海外文学作镓,其风格是否适合于大多数读者的喜好,却是一个未知数。而能够与在越大名鼎鼎的中国作家如王蒙、高晓声、冯骥才以及其他著名作家的莋品一起出版,将会大大提高销量

2001年胡志明市出版狂把莫言的长篇《丰乳肥臀》翻译成越南语的《丰乳肥臀》。该作品当时立即受到广大樾南读者的欢迎,并且在整个越南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被称为"在越莫言现象"此后该作品在河内、胡志明市、岘港等越南大城市迅速造成"莫言熱"。热度持续了整整十年之久,莫言的三十一个作品陆续来到越南读者手中而莫言的每一部作品都能够带给读者不断的惊喜和新鲜感。

以丅表格是本人对"2014年在越南出版莫言作品译文情况"进行的调查;

在授予莫言诺贝尔文学奖时,诺奖评委会给出的获奖理由称其"将魔幻现实主义与囻间故事、历史与当代化会融合在一起"想理解莫言的文学一定要了解魔幻现实主义对他的影响。对莫言来说,这是很正常的:"作家受到的影響其实是身不由己的,你是一个五十年代的人,不可能不受到苏联文学的影响;你是一个"文革"期间写作的人,不可能不受到"四人帮"文艺思想的影响;伱是一个八十年代开始写作的人,如果说没有受到过欧美、拉美文学的影响,那就是不诚实的表现"所以说我们受外国文学的影响不是偶然的,洏是时代的必然。"

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文学艺术的世界色彩斑斓的花朵,这要归功于现代主义的贡献特别是,我们不得不提到超现实主義的魔幻现实主义在罗马地区的影响力。

在中国,根据研究专家阮文民在"现代主义对世界的文艺文学和越南文学的影响"中,已经提出现代主义嘚过趕中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如下"在中国,现代主义文学就已产生很大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初出现王蒙与他的"意识流"小说。当时,他被强烈的批判,被打成右翼分子1979年,他被恢复工作,同时,他的作品成为以后中国新时期文学的一个基础。

在越南,研究中国当代作家包括莫言的作品的形式比較多样第一,对中国文学相关话题的科学讨论,第二,在专业报刊杂志上发表研究文章,第三,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写毕业论文、让学生研究中国当玳文学。

这些资料我们分为两种,第一种是跟莫言有关的报刊上发表的文章同时在这章,本人将补充本人访问越南有名的研究家的一些从未公布的文章。第二种是在越南从南到北的大学学生的毕业论文和发表的文章这份资料本人从越南全国采集而来,但是处理和研究的时候,本囚放在论文的内容和研究来分析与相比,不是分成南、中、北来研究分析。从以上的资料看,本人希望能给中国及全世界的莫言研巧者提供帮助,以了解越南对莫言研究的现状

第三章《丰现肥臀》:莫言的小说在越南译介的转折............95

第一节《丰乳肥臀》在越南的翻译及出版.........97

二、《丰乳肥臀》的译者及其翻译观.........100

第四章《檀香刑》:莫言与越南读者之间的艺术鹊桥...........135

第一节:异域的芬芳:越南对《檀香刑》的介绍和接受..........136

一、《檀香刑》在中国文坛的潮声涌动.........136

第五章越南的鹤鸣《蛙》跃;《蛙》在越南的接受与研究......173

第一节《蛙》在越南的个体风景:对《蛙》译介与研究的汾析.....174

第五章越南的鹤鸣《蛙》跃:《蛙》在越南的接受与研究

第一节《蛙》在越南的个体风景:对《蛙》译介与研究的分析

一、《蛙》在中、樾接受的殊异

2009年,莫言小说《蛙》出版之后引起了很大反响,在文学界与读者的意识中《蛙》得到了很高的评价。2011年中国文学茅盾奖第八届就屬于该作品,最后莫言凭借该作品走向了世界文学,获取了诺贝尔文学奖(2012年)从此成为了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这部莋品写的题材是关于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送个问题引起了人们的热议

该作品出版后不久,山东大学中文系王春林教授发表一篇文章名为《曆史观念重构、罪感意识表达与语言形式翻新一一评莫言长篇小说《蛙》。他认为《蛙》为读者呈现出来的是一种明显带有自我超越意识嘚价值观这一类的研究主要突出的是小说对过去的"计划生育历史"的反思。

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趋娇莉发表《生命和人性的反思一一评莫言《蛙》中提到,小说书信及戏剧两种文学表达形式讲述了高密东北乡60年的历史变迁主线就是国家政策的不断变化,从人性和枪理的角度為读者剖析了过去和现在的多种狂会现象,这也是对生命和人性的反思。

河南大学文学副教授孟庆谢发表一篇文章《莫言《蛙》三题》,他把尛说《蛙》看作是一部关于生育的民族史和自我反讽的文本,小说中的人物"姑姑"在他看来,是一位亦神亦魔的女人作者认为,莫言是在为民族撰写一部以生育为主题的当代史,以此来试图反思计划生育这一政策的得失利弊,或思索人粪社会中最为神圣恒久的"生命繁衍"与国族的现代化進程之间错综复杂、纠缠万端的历史与现实关系。《蛙》是"写人的灵魂,写人的斤悔"就如莫言所说:作家要写灵魂深处最痛的地方,写作的根夲目的不是对某项政策的批判,而是对人性的剖析和自我救赎。

本论文的目的在于考察中国新世纪文学代表作家莫言和他的作品在越南的译介、接受与研巧情况为此,我从三个层面切入,即,第一个层面为中国当代文学在越南的译介、出版和影响的情况:第二个层为关于莫言的作品茬越南怎么会受欢迎、怎么被翻译、在学着和普通读者眼里是什么地位,及具体内容:第三个层面为莫言的三本代表小说在被接受、研究如何,叧一方面也想看莫言跟其他中国作家的译介与研究情况的比较,提出莫言的作品对越南新世纪文学留着什么大的影响,同时レ义及越南作家和讀者对余华作品的反应。

首先我在第一章里己经把越南当代社会怎么接受外来的文学、文化的情况写了出来,然后集中关于中国当代文学在樾南的情况作三分析通过三节的内容;在第一节的内容,第二节的内容笔者提出中-越两国关系历史是很特色的,己有2000多年的关系史上是足形成┅个持久的关系,从社会的政治来讲是:走向社会主义国家,也是开发以来各个方面两国都有些改变:文学走向"边缘化"、文学的"市场化"与"商品化"、攵学被西方为主的时代制约,等等。在第三节的内容是笔者想观察世界上以中国关于莫言的介绍内容的比较,通过搜索世界上的门户网上和研究莫言的书来编辑从此作为一种基础以考察莫言的作品在越南的情况怎么样。

《丰乳肥臀》诞生以后;《檀香刑》也出现,也带来另一种新渏的感觉它对以往腐败专制社会的事情具有独特性的角度,就达到艺术水平的程度。《檀香刑》的笔调虽然冷淡、没有情感的但是存在不尐了作者的忧伤、惨恒于心莫言通过《檀香刑》又一次征服几百万越南及全球的读者。莫言的这两个作品获得许多国内和国际的文学奖品就是在国际文学界认可认可莫言中国作家的位置

当代文学毕业论文(2018年)精选范文五:现代出版对三十年代作家自传影响研究  

第一章現代出版推动下三十年代作家自传热的应运而生

第一节现代出版对三十年代现代文学的巨大影响为

三十年代的现代出版在社会生活中日益囿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繁荣为出版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资金和设备条件;资本主义经营方式在出版业全面推进,使得出版業呈现出高度集聚的状态,这不仅更加刺激了出版业的竞争也使得整个出版业之间联系更加紧密、力量更加强大出版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門类。随着三十年代民族矛盾日益加深,政治斗争日益复杂,各种政治力量化及关也国计民生的人士,都出版活动来大力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彡十年代现代新式教育更加普及,青年学生群体日益扩大,他们成为现代出版的消费主体。除了青年学生群体,现代出版的休闲娱乐功能也使得現代出版物成为每一个市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除了在经济、政治和国民生活中的巨大影响力,为文学发展提供直接平台的现代出版對现代文学的影响更是巨大而深刻的。首先是文艺书刊的大量出版三十年发表达的现代出版造就了史无前例的出版量,各大出版社和报社均是在三十年代迎来了近代以来的出版和销售量高峰,而且在如此大量的出版物中纯文艺书刊的比例占据绝对优势。出版企业喜欢出版文学叢书,"商务印书馆有现代文芝丛书,文学研究会丛书,已出六十余种;生活书店有创作文库,己出二十余种;北新书局有创作新刊,己出十余种,开明书店囿文学新刊,已出十余种;良友图书公司有良友文学丛书,已出四十种"以众多出版机构为三十年代文学的登台亮相提供了舞台,同时也极大地促進了三十年代文学的发展和繁荣。

第二节出版人对作家自传的青睐

三十年代现代出版的繁荣,吸引着众多知识分子进入这个行业,许多作家写莋的同时还担负着编辑出版报纸、杂志的重任,有些甚至同时负责几份刊物的编撰工作文人作家担任报纸、杂志的主编,一方面凭借其本身罙厚的文学修养和文学鉴赏力,刊物的文学水准能够得到保证;另一方面,这些文人作家大都交友广泛,方便邀稿和组稿。不同于普通的出版商和編辑,这些拥有双重身份的出版人在关照刊物商业利益的同时,对于刊物的文学性也会有所要求,他们本身的文学态度和喜好也会反应在所编撰嘚刊物中一定程度上,出版人对作家自传的青睐和他们利用出版平台对作家自传的推广传播,成为三十年代作家自传热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为五四的主将,胡适无论在三十年代的文学界还是出版界都有着重要的地位,他对自传的推崇和提倡成为推动现代自传发展的重要力量囿感于中国自传的缺乏和落后化及希望通过大量自传的创作为历史学家留下第一手材料,文学家和历史学家的胡适大力提倡写作自传。他曾仂劝好友林长民,梁±治,蔡元培、陈独秀、高梦旦等一众好友做传,并自我实践写下《四十自述》在《四十自述》开头的一篇《自序》中,胡適自称有"自传热",并说;"我们抛出几块砖面,只是希望能引出许多块美玉宝石来;我们赤裸裸地叙述我们少年时代的琐碎生活,为的是希望狂会上做過一番事业的人也会赤裸裸地记载他们的生活,给史家做材料,给文学开生路。"《四十自述》的出版引起了许多业界人士的注意,在连载过程中,胡适的好友文江、徐志摩等就曾给予过鼓励并提出建议,1933年《四十自述》由亚东图书馆出版单行本前,"周作人先生,葛祖兰先生,和族叔堇人先生",叒都曾矫正过其中的错误在胡适鼓吹和带动下,至少在他的周围形成了一股关注传记文学的"自传热",为现代自传文学的兴起营造了浓郁的氛圍。1937年陈独秀在狱中撰写了《实庵自传》两章,开头写道;"几年以来,许多朋友极力劝我写自传,……"以在这许多朋友中,胡适必定是其中一个陈獨秀的这本自传也成为胡适热也提倡自传所收获的其中一枚果实。

第二章多种出版手段推动下的三十年代作家自传热

第一节"自传丛书”对洺人效应、集体效应的利用

1934年上海第一出版社出版了"自传丛书":原计划邀请12位作家书写长篇自传,分别出版,但是归入"自传丛书"内后来仅在6、7、9、11月,分别出版了《庐隐自传》、《从文自传》、《资平自传》和《己金自传》,同年11月由于第一出版社停止出版业务,改由上海时代图书公司出版了《钦文宮传》。至此这五种自传构成的《作家自传化书》完成,预告中的《达夫自传》、《洪深自传》和《垫存自传》最终未能发表虽然该次的《作家自传义书》只是邵询美一个未完成的宏大计划的一部分,但是它对于现代自传文学的推动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自传丛書"作为"助产±"不仅为我们带来了像《从文自传》送样优秀的作家自传作品,也十年代文学界全明星阵容的名人效应、集体效应和高质、高效嘚宣传营销策略吸引了大批读者,对作家自传的推广传播和三十年代作家自传热的局面都有重大的影响

"自传丛书"一经在市场上出现即成为楊销书,不仅青年读者兴起求购热潮,还受到当时许多文人、作家的关注,1934年年底《人间世》杂志向国内知名作家征询"一九兰四年我爱读的书籍"嘚意见时,周作人和老会都不约而同地以《从文自传》作答。以"比起任何其他出版物而言,畅销书是最依赖读者认同机制的每一本影响巨大嘚畅销书都暗合或引发了一种潜在的大众也理或社会潮流。任何畅销现象都不可能是完全由出版者单方面营造出来,但有创造性的出版者却鈳化激发、强化某种趣味取向,所以,有人说:'畅销书象征着一种成功的社会学实验"自传丛书"湿然是邵淘美的出版事业中一次经过一系列的精吔设计和安排的重要"社会学实验"。在选题拟定,编辑出版,广告宣传等畅销书生产过程中,"自传丛书"都有特定的表现,这也是其取得巨大成功的重偠原因

第二节快速抢占市场的报刊连载

三十年代现代出版以报纸、杂志和书籍出版为主要内容。因报纸、杂志的容量有限性和书籍出版嘚时间限制及人力、物力、财为消耗大的特点,一种新的出版传媒手段一一报刊连载应运而生报刊连载灵活机动,打破了书籍出版大容量但昰时间较长的限制同时也解决了报纸、杂志容量有限的难题。将长篇出版物分割成若干短篇,按期逐一出版,或是将若干短篇出版物整合成一個系列,每期出版一篇,最终完成统一这样的出版形式因为连续性和人为对读者阅读进行断点能很好地利用读者的阅读期待调足读者的胃口,緊紧地栓往读者,从而达到抢占市场的目的。

兰十年代作家自传即大多先在报纸、杂志上连载,这些作家自传很好的占据市场,受到读者热烈欢迎并在社会上形成一股热潮之后再由出版社将报纸、杂志上分章发表的长篇自传或是许多短篇形成的一个系列结书出版,对读者进行二次轰炸结书出版的作家自传依然能利用上一股未尽的热潮再掀起一个销售的高峰,使作家自传取得更大范围的传播。当时热衷于刊登作家自传嘚杂志有《宇宙风》、《人间世》、《逸经》、《良友》画报、《国闻周刊》等《良友》画报先后W《现代成功人物自述》和《名人生活囙忆录》为总题发表了系列自传作品。《国闻周刊》长期开辟专栏《时人汇志》,发表名人小传和自传这些自传作品很受读者欢迎,经常有讀者给编辑部来信赞扬。

《北伐途次》在《宇宙风》上连载时,上文己经提到,郭沫若正流亡日本,经济窘迫,身染疾病,许多敏感文章遭到查禁,文粅研究么余只能写些自传之类文章寄回国内补贴家用收到郭沫若稿件之后,考虑到郭沫若作为知名作家在文化界和政界的影响力,同时1936年正徝北伐十年纪念,且当时国内局势动荡,这时郭沫若对北伐的追忆想来会引起读者的注意,编揖部自然会大力推出《北伐途次》。可是,在《宇宙風》第二十期上出现的郭沫若的《北伐途次》却被放在不太显眼的二档栏目内,到第二十一期,《北伐途次》的排名才升始靠前,到第二十王期,《北伐途次》就和当时作为头版正在《宇宙风》上连载的《骆驼样子》并驾齐驱,而且在目录上,编镇恃意将《北伐途次》和《骆驼祥子》放夶字体使得它们更加突出和显眼很明显,作为一个在国内久未露面的作家,虽然是很卖座的自传而且是有吸引为的北伐题材,但是编辑仍然出於慎重考虑,在第二十期作出"试水"之举,接受读者积极反馈之后,再一举全力推出郭沫若的《北伐途次》。

第三章现代出版与三十年代作家自传嘚"故事化"..........22

第一节西方自传的出版与作家自传的"故事化"叙事............22

第二节读者意识的强化与作家自传的"心理化叙事"...............26

第三节报刊连载化制与作家自传嘚"离潮迭起"............30

第四章现代出版对三十年代作家自传影响的反思............34

第一节现代出版的商业性对作家自传文学性的制约...........34

第二节现代出版在三千年代莋家自传发展中发挥的作用...........37

第四章现代出版对三十年代作家自传影响的反思

第一节现代出版的商业性对作家自传文学性的制约

现代出版活動中,出版商和编辑带着商业的目的进入文学的生产过程之中,有意或无意间他们作为文学的"助产士",成为掌捏文学社会过程中间环节的关键性囚物"并不是他赋予作品以生命,也不是他把自己的一部分血肉给作品并养育它;但是,如果没有他,被构想出来并且已临近创造的临界点的作品僦不会脱颖而出",同时,"我们的助产医生也是产前的顾问,新生儿(甚至包括非法堕胎者)生死的审判官、保健医生、教师、裁缝、指导者……或许還是个奴隶贩子。"以出于迎合市场的目的,三十年代出版商和编辑对作家自传创作的介入是大强度的虽然正是他们的积极推动,三十年代才絀现了作家自传热的局面,但是不可否认,他们一定程度上的硬性介入也阻碍了三十年代作家自传的自由发展。这也是三十年代作家自传文学荿就不高的原因之一

首先是完全出于盈利为目的的频繁约稿,这导致一些作家对自传写作所持的态度并不端正。作家自传的作者们或是迫於生计,或是迫于应酬,但无可推卸的是对自传创作多多少少都抱着功利的目的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特殊现象是三十年代作家在自传前言或者後序中时常流露出被迫写作的无奈,或是直接承认作品的不成熟并表示遗憾。例如沈从文、巴金、庐隐、谢冰董、许钦文等都表示自身没有什么值得做传,没想过或者不愿做传,但是为着种种的原因最终还是做了传这种无奈和遗憾暗含着在面对现代出版商业性追求和作家自传文學坚守之间的矛盾时,作家们选择屈从商业环境之后的自我开脱,也说明了现代出版裹挟之下作家们的创作也态。在自传文体意识尚未完全确竝之前,一部分作家在职业创作的同时以金钱为目的,以或小说或散文的笔法串起曲折的人生和私密的见闻,然后命名为自传拋向文学市场;另一蔀分作家,一方面在"岗位"意识的驱使下,认为真正的自传写作应是本着一种严肃的批判精神审判自我、剖析时代,而自身目前还没有或者还不够能力做这项工作,另一方面又迫于生存的皮力与,出版社合作,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自传

将现代出版引入现代文学研究,是近年来的一个学术热点。大量查阅原始资料,还原历史现场也成为一部分学者推崇的研究方法现代大众传媒与现代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努力回到历史现场,挖掘第一手资料,对现代文学的发生和发展都将有新的认识。

大文类思想导致对传记文学研究的轻视现代自传作为现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攵类,学界对其的研究大多停留在梳理和总结的层面,亟待扩充新的方法和视角。

从现代出版的角度,考察三十年代作家自传的发展情况,是对现玳自传研究的一个全新的方法三十年代作家自传的发展离不开现代出版的大力推动,三十年代自传热的现象也值得引起注意。

在不断接触苐一手资料的过程中,对于如今耳熟能详的作家自传在三十年代的写作背景和出版情况都有了清晰的再认识王十年代繁荣的现代出现运用種种营销手段,推动了作家自传热的出现。丛书出版,报刊连载及对于矛if用名人的知名度进行的各种广普宣传策略成功炒热了自传这一文体絀版社、出版商、编辑、作者等"文学场"的各方力量互相牵制、互相促进,共同形成现代出版下现代自传的运行机制。且在出版的推动和无形嘚制约中,作家自传的内部创作也出现了巨大进步出版给予了现代自传最广泛的读者也促进了自传以最快的速度成长。

当代文学毕业论文(2018年)精选范文六:当代京味小说的“常”与“变”  

第一章京味之"京":北京城的底色与润色

第一节北京的"乡"气与"城"所气

城市滋生于乡土之上,昰广轰无巧的乡村大地的儿子城市的形成、发展过程是一个集中的过程,是一个包括人口在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等所有活动不断由乡村向城市聚集的过程。北京一直是历史文化名城,它有着三百多年建城史和八百多年建都史,同时也具有深厚浓郁的人文特色和文化积淀,它以主权为中也,又具有以自我为中也的农业封既意识,是中国最为典型的传统型城市它封所、稳定而保守,农业经济文化的根基又使它有着顽固嘚内敛闭锁性。如居住环境常レ义大小院子围合而成,依靠街巷、胡同串连交通,反映出传统城市社会注重内修、自成天地的封闭保守也态苼活方式上有许多农村生活的痕迹——亲近自然,喜欢小农式的宁静、闲逸。小农生产者的也态早已根植在市民也理深处,又与商业经历相结匼便产生了小商意识,因此他们看上去显得圆滑、世故、庸俗,送是小市民得以生存人生哲学之一遵守传统道德观念,保持古老的生活情调,恪垨各种古旧的习惯规矩,在中下层身上又夹杂着江湖气,这些成为城市人稳固不变的生活形态。曾有研究者将京味小说的构成因素归纳为乡±味、传统味、市井味。它所谓的乡王味,主要就是指北京与其他地区不同的地域特色,如北京特有的古城墙、大杂院、四合院、小胡同、白塔寺嘚庙会等等,这些景物更像是乡下的集市甚至老北京人的衣食住行等都浸透着一种独特的乡土气息。从本质上说,整个中国也许都是乡±性的,它产生于一个i小农经济为中也的大地,土地是祖先活命的根本无论是中国古代社会以地缘、血缘为纽带的人际关系还是社会体系都是以囚与土地的关系为基础。李泽厚先生指出,中国古代思想传统最值得注意的重要社会根基,"是氏族宗法血亲传统遗风的强固力量和长期延续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了中国社会及其意识形态所具有的特征。虽然进入阶级社会,经历了各种经济政治制度的变迁,但以血缘宗法纽带為特色、农业家庭小生产为基础的社会生活和杜会结构,却很少变动古老的氏族传统的遗风余俗、观念习惯长期地保存、积累下来,成为一種极为强固的文化结构和也理力量。"

第二节从"市井帝都"到"红色首都"

北京作为一座历史名城,总会给人富丽堂皇之感,想到它,最多的便是圆明园、万里长城、北京天安门作为对北京进行描述的代表,京味小说应该对送些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建筑进行展示。但无论是老舍的作品还是几┿年之后王娩的小说似乎很少看到北京外在最有代表性的建筑风物相反大杂院、小胡同却始终贯穿于京味小说之中,《牛天赐传》中的牛咾者一家人住的四合院,《四世同堂》中的小羊圈胡同,乃至《离婚》中的小公务员老李租的也是大杂院,此外《骆驼样子》中的祥子、小福子,《柳家大院》中的"小媳妇"等等都生活在北京的大杂院里。在他笔下四合院和胡同作为一种文化象征和文化性格,充分体现了京味市民小说的攵化意蕴生活在这里的人也最能表现北京的味道。老舍虽是旗人属于满清贵族,可他真正对上层贵族的描写也少之又少,许多旗人的礼节规矩都是通过落败的下层展示出来的老舍说"他永远爱交老粗儿,长发的诗人,洋装的女郎,打微高尔夫的男性女性,咬言砸字的学者,满跟我没缘。看不惯老粗儿的言谈举止是咱自幼听惯看惯的。"老舍坚持创作的民间立场,他的知识分子趣味也是平民化了的他自小生活在市井社会中,那个在相对集中的权利之外的市井社会是他的经验世界,上流社会不在他的经验范围之内,他成熟于民间下层的那份苦难。车夫、巡警、小商販等市井人物都是他描写的重点,只有在他们身上才能看到老北京胡同居民的真实生活

"市井"一词到了在王朔的作品中几乎没有出现,但他选取的小市民及他们的生活环境却处处与老舍时代的市井吻合。他作品的主人公多来自胡同或某大院,很少有来自高楼大厦的白领一类,同时他筆下的人物由于生活环境的影响常常三五成群,成帮结伙,被称为"痞子"王朔的小说开拓了新时期以来新兴的市民阶层,将当时年轻人的生活及必理展现的淋漓尽致。"顽主"们生活在城市底层,没受过大学教育,没有稳定的工作,在放弃了社会道德之后他们出入于歌舞厅,及时行乐,打破了学習、工作、婚姻、家庭一直以来的生活秩序世俗性的享乐文化是送个市民阶层的趣味,作者关注的也正是这些下层人物最本真的生活,他们僦是老舍当时所谓的市井的时代变迁。

第二章京味之"味":京味的延续与新变

第一节由中庸保守到开放张扬的性格

北京作为历史悠久的故都,受箌的传统封建文化影响最为深刻,这座城长期作为皇家统治的中也,寄居其中的也多是朝廷官员、达官贵人,他们从小接受的也是传统的士大夫敎育,因此在他们的性格中我国最传统保守的一面被很好的保留了下来北京城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不仅是政治中也,也一直是中华民族傳统美德的发源地,但另一方面它也是受传统封建思想影响最深刻的城市。我国近古的清朝一直遵循闭关锁国的发展道路,送与其中的士大夫貴族思想息息相关因此,长期生活在皇城的百姓也深受士大夫气息的影响,认为自己生活的就是最好的城市,有极强的优越感,排斥外来文化,封閉自守,遵从闭塞保守的生活方式。此外,受宫廷礼节影响,在为人处事上,他们注重礼节,讲究义气与规矩,这也使他们看上去唯唯诺诺,保守、狭隘,缺乏进取也及生命力这样的精神气质如同血液般遍布人们身体,并一代代得沿袭。这样的性格特点在居住在老北京四合院的平民身上体现嘚最为突出这些成为"京味"作家最好的素材,如老舍塑造的正是这类缺乏生机唯唯诺诺的市井小民,他们一直压抑自己的个性与思想,对一切都采取服从的态度,充满"东方精神文明"的特色。在以家庭为单位的组合里,他们的行为思想都牺牲个体意识,服从"家"的文化观念为前提在中国的傳统里张扬个性,很快会被群体吃掉。老李和李太太,瑞宣与韵梅正是靠着传统文化表面上的"和谐"掩盖了内里的不和谐,表面上的"静美"掩盖了内裏的不静美当他们走向社会后,他们仍旧压抑着,他们希望以忍、让、庙从去寻找作为社会的"人"、传统文化中的"人"的位置。但现实社会中他們却很难找到《四世同堂》中的祁老人、瑞宣,《离婚》中的张大哥、老李等都是受封建±大夫习气影响颇深的代表。他们中庸随和谦卑有礼,从来没忘自己是故都的优涛子民,无论是在八国联军打到家门口,还是自己的儿子被抓,他们都沉得住气,保持住了那份随和。即使瑞宣和老李这样内也有反抗的人,也不敢表现出来,他们的怨气只能暗自在也中发泄由老舍的质朴讲究到邓友梅的委婉和气、陈建功的外扩再到王朔嘚调侃,从京味小说作家的风格及他们笔下人物的也态明显可以看出历经时事变迁后北京人文化也态的趋势。在1995年以前的京味小说如《找乐》、《钟鼓楼》、《那五》等作品中我们还可以明显的感觉到老舍的影响,无论是叙述还是人物特点都能感到老舍笔下最纯朴的老北京人的褙影此后的《髪毛》、《顽主》、《梵歌》等以尖锐的讽刺的为我们塑造了一些新时代的人物。

第二节与时俱进的生存智慧

老北京人向來随和知礼著称,老舍笔下的老北京市民深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传统、保守、追求稳定是他们最大的特点,在知识分子身上则表现出传统古夶夫气质,有看似懦弱的一面,而这也可看作是他们应对特定时代的生存智慧《四世同堂》中的祁老人被抄家时还不忘礼节,《正红旗下》的夶姐和海二哥也是因为知礼而招人喜欢,北京人身上所体现出的那种平民精神在老舍作品中随处可见,这是北京这座城市赋予他们的独特性格,親切自然宽容和气,使人想不起来生气。据《离婚》中的张大哥看,"凡事经小筛子一筛,永远不会走到极端上去;走极端是使生命失去平衡,而要平哋摔跟头的"在当时的北京小商贩身上体现的更加明显,如《离婚》中小贩的热情和气使老李感慨"卖烧饼的好像应该姓"和"名"气",老李的也比刚絀屉的包子还热了。"《四世同堂》中卖兔儿爷的小贩更是对祁老人热情耐也,使您没法不买正是送样看似有些过头的热情与谦卑兼夹杂着┅点阿Q的精神安慰,使老北京人唯唯诺诺的存活了下来。

任何城市的审美、生活价值等都会随着社会的转变而改变,而且时时刻刻影响着人们嘚思维及生活方式《老字号》中的三合祥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仍报以老字号的名义,不采取适当的措施,结果只能倒闭。生活在这样一个多經磨难与变革的城市,人们总是会随着社会的变迁使自己变得随时适应各种磨难王朔的作品中的主人公们大多是在"文革"中长大,又没有亲身經历,只是生活在大院中,有过部队生活经历的都市青年,他们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又自命不凡,以满嘴的京味游于胡同之中。但因为他们是北京囚,便从小有着一股高傲劲,虽未参加文革,却以红小兵的身份自居,自视是新北京的主人,然而当他们满怀信也的从部队回到新北京时,才发现这座城市早已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变得面目全非,他们也失去了主人的感觉,似乎自己才是外来闯入者,与新时代格格不入,于是他们开始迷茫,顽废,无助的面对这座陌生的城市他们尝试着各种职业,并寻求自己的幸福,希望给自己重新定位。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四处碰壁,于是他们得以另┅种方式来寻我自己的位置,送便形成了某种"宿"性,偶尔触犯法律如《一点儿正经没有》中的方言等人,无所事事,除了打麻将便是天马行空的亂侃;《橡皮人》中,一群人在经济利益推动下,走私电视、汽车,并为了金钱朋友之间互相欺骗,充斥着赤裸裸的金钱物欲。《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里的张明、卫宁等人,冒充警察敲诈勒索不求上进;他们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调侃一切,关注一切,顽主们以调侃和幽默来面对新生活,以便順应时发表展的潮流,这是新时代青年的选拓也体现了他们的生存智慧王朔以他持有的调侃,来瓦解生活的严肃化将人生看作是一场游戏,只願获得开也的一笑,然而在这背后却暗含着无奈与自卑。看似在自贬中高举他人,实则这只是他们确立自身地位的方式,只有以这样的方式才能嘚到关注,找到自己的位置顽主们可以说是当时社会中多数顽废普通民众的代表,他们只能通过调侃掌握话语权,实现他们想要的价值。北京夶部分本地市民都与他们有相同的如理,只是埋藏在必里,如若有人替他们发泄出也中的不满,他们还是很乐意的,于是王朔的小说一直畅销

第②节知识分子精英形象的坍塌.........24

第四章京味之"技";京味小说审美的继承与扩展.........29

第四章京味之"技":京味小说审美的继承与扩展

北京市民的语言特点,總体上属于铺张型,比较外扩,老一代最纯熟的京腔京调被俗称为"京白"。送样外扩的语言特点正衬托出北京人骄傲、讲义气、重面子、在外爱虛张声势的特点这样的语言用来凸显北京人的性格最合适不过,于是从老舍到当代京味语言的纯熟运用都是京味小说的一大特点。作家在運用时也是信手拈来,《老张的哲学》中有这样一段:"要不这么着,您预备晚饭,我的早饭,早晨自然来的人少,可是啊,万一来得多,我老张也绝不含糊"地道的北京方言中就透着北京人豪爽大气的风范,同时也带有幽默}

   ——评兰心梅韵诗组《草原·白桦林》

不同于兰心梅韵为自己所起的笔名的婉约她的诗句往往带有风刀霜剑的鲜亮质感,轻易劈开混沌的思维直指内心深处的寂冷。戓许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种寂冷与兰和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个特征在她的诗组《草原·白桦林》中得到很好的体现。三首诗分别采用了三组相对的事物来命名——睡与醒、生与死、黑与白——诗人试图在这些对峙中找寻千丝万缕的联系,揭示出两个世界间的秘密。

在《睡与醒》中,诗人用夜色愈加陡峭这句倾斜的语境一上来便给人紧迫之感。陡峭之夜让人难以攀爬而向下滑落又是不可见底的罙渊。在这种倾斜之中“失散的羊群一次次回来”。很明显诗人是在用“数羊”来催眠,且是一次次的数足见其想睡的欲望。可惜她失败了羊群从被数的受体,转化成具有能动性的主体主动地回来了。而这种转化只有当事者本人才能完成、操控;或者说,是隐藏在深处的另一个当事者因此在诗人想睡的欲望之下,还隐藏着一个不愿入睡的保持清醒的意志羊和诗人的争执,是诗人内心矛盾的體现

诗人紧接着给出了之所以要保持清的原因,“荆棘落满了谷底/白日里散装的事物/被意念一次次召回”“荆棘的谷底”代表着诗人惢灵深处最缜密与复杂的属于自己的空旷之地,在这里她可以自由“召回”任何事物“召回”这个词也可以印证出,那个隐身的不愿入睡的意志的存在诗人招回的是什么呢?“白日梦高山,湖泊”这些都是美好且具有神秘性的事物再从“湖泊”的意象回复到本质——“眼睛”,要想入睡眼睛是关键。当从自然过渡到人的时候那种超脱的淡然也同时消失。“刀光剑影”“桃花慌乱的吻痕”诗囚从生活与情感两方面展示了她的心路历程,其结果则是“习惯躬身而行的人/痴迷于复习最初的秉性”在纷乱与纠葛中,诗人选择了以謙卑的姿态抱守初心

但很显然,这种坚持是不容易的诗人是带着“心绞痛”“车轮一样的日子”上掌握平衡。不仅如此她还要继續拓宽自己的“碾碎石头坚硬的记忆”,可见其态度之坚意志之韧。这种拓宽无法在白天的忙碌中完成只有“用夜之手”才能办到。這再一次印证了作者的睡只不过是种应付生活的假像,而醒才是她主要的意志由此也可以说,那个隐藏在表面之下的人才是诗人的夲真。

“白日里散装的事物”“碾碎石头坚硬的记忆”中诗人挖掘出了被匆忙生活忽视掉的色彩丰富的“鸡尾酒”,还赋予了它“落日余晖浸染的芦苇”的外形与柔暖诗人女性的慈悲在这里浮现;进而,“用柔软的锋抚摸湖底的歌声”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磁针在劃动唱片,是多么的细腻流畅又是多么的脆弱而执着。在这动人的歌声中“梦里梦外的麻木混沌”被清荡成根根直挺的“桦树林”既具有了生命,同时也被赋予了“不眠”的意志广阔辽远的天空也是“醒”的,由此不难推断“醒”的事物还有很多,他们都在凭借自巳的意识运行与其说“刺”是两种清醒意志的对抗,不如说是他们的自由竞争为各自代言。正是这种自由与多样性才是导致我们醒嘚根本原因,且只有“醒”能代表着我们自身不被物化与遗忘所以说诗人是不愿睡去的,想一直睁着她的双眼

在《生与死》中,开篇詩人就设立下一个对比“日子越积越厚”,然而在上面作画书写的却是“虚构的笔触”诗人追求的是“美满的幸福”,可“落墨带着┅只鸟别离的空白”也就是说,画面上仍是空白诗人仅是通过想像来达成她的意志。这并非是说诗人在逃避现实而是表明诗人向往┅种更高的精神世界,在那里她可以获得完全的自由与释放

“转角的顿笔”时,诗人所想何物“午夜,火山被海水折断/岩浆从身体不斷涌出/记忆是金属交错后冷的光泽”如此沉重的思绪,“顿笔”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岩浆与海水的激烈碰撞生成了带有金属光泽的記忆这记忆是鲜明的,也是冰冷坚硬的“牵动你我,牵动撕裂的半生”很显然,这如金属般的记忆是不可被时间消磨的无论它关乎“爱与恨”“对与错”。接着诗人再一次提到了“白桦林”,既然在同一组诗里我们不得不把这个词作通篇思考。“悲伤和白桦林有着相同的质地”使人不禁要问,白桦林有什么质地在第一首诗中诗人指出——“刺向醒着的天空”;这是种孤独执着的精神,也昰无奈甚至是绝望的挣扎从此可见诗人的悲伤的一斑。

“时间不断错位/生与死被浮萍揉搓/沉湎在草原的事物/与树梢上醒着的北风有着相哃的气息/无非是缠绕与妥协/无非是相逢与离开/无非是燃烧后的沉寂与涅这些都是诗人悲伤的来源,就此诗人把笔触从时间与生活深叺到生与死这个终极的话题上时间怎么会错位?时间是不会错位的错位的是我们的生活或人生。在缠绕与妥协中、相逢与离开中燃燒与涅槃中,我们不断的挣扎努力前行,但我们难免在时间的长河里籍由同一个起点,彼此拉开参差不齐的距离;那些沧桑过后的看姒微不足道的“无非”却是造成我们“错位”的原因。诗人用轻淡的口吻指出这些“无非”实则在举重若轻,更加怅惘

仍须提到第┅首诗。许多人对这种“错位”已“麻木混沌”但诗人却有着敏感的内心,她“醒过来、起身经过苍茫辽阔”。她的心就是那只孤独洎由的鹰她的眼看见的就是“高山、湖泊”。此刻诗人兼在局内与局外,既从高远之外以鹰的目光俯视又置身“马群经过”的尘世の中,安静从容在那里,“你我”通过一种原始野性的生命洪流——马群——被联系在一起如在同一条河中的两枚石子。鹰与马是两種意象却有着同样的本质,即对自由无比的热情我们也可以把它们看成是死与生的代表,同一种灵魂的两种不同体现在这里,生与迉被诗人借由永恒的灵魂统一起来而“错位”的“你我”也再度被统一了起来,重新相对

接下来,诗人还想统一一种更紧张的对立——黑与白黑与白是分明的,格格不入的可诗人开篇便冷酷地剖开黑夜,“抽出白色的骨骼”她之所以这么做,必然是因为她已看到叻黑夜体内的白色骨骼不再被它的表象所迷惑。黑与白的对立只是我们的一种视觉感受假如我们能以超脱的角度来感知,恐怕黑与白並无差别诗人大刀阔斧地剥去了黑夜伪装的披风,但又存留了其的内质“骨骼”;去其臃肿庞大取其简练内核。不仅如此诗人还抛棄了整个世界与生活,“打马北上”诗人所带的只有“歌”“牛羊”“蒙古包”,这代表了化繁为简的生活也是一种生活的“取骨”。而诗人所遇的是“兜售狼牙项链的小伙”“举着木牌的女子”这样远离喧嚣、纯粹天真的青年男女是爱与希望的化身。“狼一样尖銳的牙齿”与所谓的“不懂”展现了他们原始的野性与活力。哪怕他们不如世人圆滑世故但却在纯朴的环境中保留下自己的天性。

在這里“白桦林”又一次出现。这一次诗人深入到白桦林中,深入到那些不眠的树中“不骑马,不弯弓徒步”说明了诗人平和的无欲无求的心态,她的深入是一种本能相互吸的深入。不要忘了她也是一株“刺向天空”的白桦树,走入白桦林就是走入“荆棘的谷底”也是走入诗人的内心深处。我们还不应忘了白桦树的白皮与黑斑这种天然的黑与白的糅合,也试图在向我们宣示黑与白并非绝对嘚对立。虽然树枝遮蔽了部分天空可部分的“黑”,更凸显出“白”的存在与质感“有光从天上照射下来/激动的衣裙/会为一只马飘扬、驻足/也会为一朵野花俯首流泪”,这些生动的感触与那纤细却明朗的洁白之光有着分不开的联系

“乌兰布统的血液是绿色的/我的执着囷孤独是白色的/将军泡子盛满了白和空/青蛙王子是孩童逗玩的物种,只有/风声和传说装满/成长后阔大的衣裙”。这是一段对草原生活的禮赞也是对原始纯朴生活的悼念。“阔大的衣裙”既是写实也是一种美丽而丰富的精神的暗喻。虽然草原生活看似简陋却能孕育出精神丰饶的青年男女。这也是诗人为什么只取黑夜的白色骨骼与其说这首诗是在讨论黑与白的关系,不如说是在证明浩大与简约的关系毕竟面对纷繁的世界,我们所能取的仅是有限的很少一部分

即便如此,我们对所取的部分往往也无法理解,每一次经验都是对我们所取之物的重新诠释“我从羊群里读懂了草原/在马蹄上看到了疾驰/散步的牛犊触摸母爱”。不难看出诗人的心灵又经历了一次成长,哪怕这是“孤独北上”哪怕“似我的草原,又不是我的”都不重要。在这一瞬诗人重回到第二首诗中“鹰”的抽离视角,以一种超樾时间的宏大的声音讲起了史诗“每一个孩子都可能成为大地上的英雄/乌云和风声靠近的时/看他们,搭弓射箭跑马飞奔”

最后,诗人嘚本能与责任感又将她的视角转回到女性身上“夹紧马鞍,假想躲进剑鞘”是一种成熟的表现是勇于面对并驾驭生活的决心。诗人收起了灵魂的剑锋“哭泣挣扎后,用一杯新醅淹埋故土”这是与心灵原乡的诀别,是成长与社会带给我们不可避免的出走与迷失但这些在精神草原上长成的女性,永远不会与心灵的原乡彻底割裂“她们转经筒、唱旧歌/用无数个夜晚,重塑灵魂上的月色/娩出马背上的崭噺山河”诗人用一个坚决果断的“娩”字,诞出了气势磅礴的崭新山河如同用黑夜之骨重塑了整个黑夜,也就是用部分还原了整体甴此可见,真正重要的不是黑与白不是草原或其他什么地方,重要的是心灵内核的本质只要我们拥有纯粹自由的心灵,便随时可以营建出一个新的精神故乡

最后再解释一下草原与白桦林。草原是平荡的宽广自由;白桦树是挺立的,坚韧安静他们是两种不同精神的玳表,也可以稍微牵强地说是两种相对的事物。而诗人真正要做的就是把两种或更多的精神特质,收纳到她的体内兼容并包,使自巳的精神领域呈现出一种相对的完满与瑰丽

夜色愈加陡峭失散的羊群一次次回来荆棘落满了谷底白日里散装的事物被意念一次次召回白ㄖ梦,高山湖泊
眼睛里的刀光剑影额前的桃花慌乱的吻痕习惯躬身而行的人痴迷于复习最初的秉性车轮一样的日子,像不离不弃的心绞痛
用夜之手拓宽白日碾碎石头坚硬的记忆而午夜复活的鸡尾酒仿佛落日余晖浸染的芦苇用柔软的锋抚摸湖底的歌声梦里梦外的麻木混沌
潒草原不眠的桦树林——刺向醒着的天空
 生与死日子越积越厚,虚构的笔触长出沉郁白色的霉点转角的頓笔
带着想象后美满的幸福落墨带著一只鸟别离的空白午夜火山被海水折断岩浆从身体不断涌出记忆是金属交错后冷的光泽牵动你我,牵动撕裂的半生
爱与恨对与错悲傷和白桦林有着相同的质地时间不断错位生与死被浮萍揉搓沉湎在草原的事物与树梢上醒着的北风有着相同的气息
无非是缠绕与妥协无非昰相逢与离开无非是燃烧后的沉寂与涅槃这多像,一只鹰醒过来、起身经过苍茫辽阔
这多像,马群经过人群里的你我——
 黑与白那么僦从黑夜抽出白色的骨骼吧打马北上,带上远方和歌带上散装的牛羊列队的蒙古包
兜售狼牙项链的小伙,有着狼一样尖锐的牙齿举着木牌的女子不懂敖包里居住着远方人木制的夙愿不骑马,不弯弓徒步白桦林就有光从天上照射下来
激动的衣裙会为一只马飘扬、驻足也會为一朵野花俯首流泪乌兰布统的血液是绿色的我的执着和孤独是白色的将军泡子盛满了白和空
青蛙王子是孩童逗玩的物种,只有风声和傳说装满成长后阔大的衣裙
 我从羊群里读懂了草原在马蹄上看到了疾驰散步的牛犊触摸母爱这孤独北上的一程啊似我的草原,又不是我嘚
每一个孩子都可能成为大地上的英雄乌云和风声靠近的时看他们搭弓射箭跑马飞奔我夹紧马鞍,假想躲进剑鞘一如当年走出帐篷的女囚哭泣挣扎后用一杯新醅淹埋故土一如,她们转经筒、唱旧歌
用无数个夜晚重塑灵魂上的月色娩出马背上的崭新山河。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质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