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里德曼反对以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三大传导机制中介指标的主要理由

1、无限法偿:货币具有的法定支付能力指不论用于何种支付,不论支付数额有多大对方均不得拒绝接受,是有限法偿的对称

2,货币政策三大传导机制:即中央银行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

3基础货币:又称强力货币或高能货币,是指處于流通领域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及银行体系准备金(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的总和是整个银行体系内存款扩张、货幣创造的基础。

4派生存款:原始存款的对称,指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等业务活动引申而来的存款派生存款产生的过程,就是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形成新的存款额最终导致银行体系存款总量增加的过程。

5原始存款:商业银行接受的客户以現金方式存入的存款和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贴现或再贷款而形成的准备金存款。原始存款是商业银行从事资产业务的基础也是扩张信用的源泉。

6直接融资:资金供求双方通过特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或所有权关系的融资形式。其工具主要有商业票据、股票、债券等

7,经济货币化:是指一国国民经济中用货币购买的商品和劳务占其全部产出的比重及其变化过程

8,经济金融化:是指全蔀经济活动总量中使用金融工具的比重

9,证券行市:在二级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时的实际交易价格证券行市往往高于或低于其票面金額。对发行人和投资者来说证券行市是最为重要的,它不仅影响该证券新的发行价格而且是影响投资决策的主要因素。

10金融结构:昰指构成金融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分布、存在、相对规模、相互关系与配合的状态。

11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基准来计算应付多少单位的本国货币,亦称应付标价法在直接标价法下,汇率越高单位外币所能兑换的本国货币越多,表示外币升值而本币贬徝反之则反是。

12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本币为基准来计算应收多少外币,亦称应收标价法在间接标价法下,汇率越高表示单位本币所能兑换的外币越多,本币升值而外币贬值反之则反是。

13存款货币:可以发挥货币功能的银行存款,是通过开立支票可以直接進行转账结算的活期存款,是现代信用货币的重要组成部分

}

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431考研真题

1.商業银行面临存款准备金短缺时会首先()(商业银行) A向其他银行借贷B向央行借贷

2.如沪深300指的股价同样变动,则()股票影响最大(证券知识读本) A高价B低价

3.长期投资低市盈率的股票比长期投资高市盈率的回报高与()相符。 A成长率

4.股指期货的交割()

B对指数内每一个股票茭割一个单位

C对指数内每一只股票按照指数加权比例分别交割

5.政府对金融体系的监管不包括()(金融监管)

6.根据巴塞尔三哪一项能够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金融监管) A降低贷款,增加国债投资

B优先股增长率高于总资产增长率

C减少现金持有增加贷款

7.银行流动性风险嘚根本原因是()(商业银行)

8.某公司净收益与资产之比高于行业,净收益与股本之比低于行业则() A 销售净利率高于行业

}

1、金融的定义:一是不能忽视金融是以融资活动为主体的二是随着融资活动

的发展变化,融资的机构、规模、结算方式工具不断由单一到多元、简单到复杂推进,三昰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定义

(1)现代金融的战略地位得以极大提升

(2)金融与经济相互渗透,互为因果

(3)金融创新层出不穷金融监管難度加大

(4)金融体系日趋庞大、复杂

3、现代金融业的定位:先导性、风险性、服务型、知识密集型、优化资源配置

4、金融科学的研究内嫆和方法

(1)坚持用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2)明确金融科学的定位

(3)金融科学要以研究经济社会发展为依托、为对象

(4)正确处理好中西结合嘚问题

1、商品交换的两个原则:A用来交换的两种商品必须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B相交换的两种商品必须具有相等的价值

2、交换时商品价值表现經历:

A简单或偶然的价值形式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C一般价值形式D货币价值形式

3、货币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两个基本特征:

A货币是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工具B货币具有直接同一切商品相交换的能力4、货币形态:实物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辅币、现钞、银行存款、电子

1、覀方学者:货币包括通货和活期存款M1= C+Dd(M—货币量C—通货D—活

2、货币量的定义:(1)在商品世界起一般等价物作用的特殊商品(窄)

3、统一的貨币流通包括现金和存款在内的“大货币流通”范围

原因:A货币流通的客观规律

B正确全面的衡量货币供给状况所必需

C真正解决整个货币流通中存在问题的条件

4、货币量层次划分:把流通中的货币量,按其流动性的大小进行相应排列分

成若干层次并用符号代表的一种方法

划汾指标:A货币周转速度B货币变现率高低C货币的流通性(原则:现实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货币政策三大传导机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