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实现吗?会尼玛。为什么怎么多高官送子女出国,因为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否实现,都存在质疑。

    人民网北京3月9日电 (人民网前方報道组)3月9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大会发言。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周文彰作了题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觀核心价值观要融入政府日常工作》的发言

    周文彰:当今中国,每天都有许多让我们感动的人和事同时也有不少背信弃义、伤风败俗等道德失范现象,迫切需要用核心价值观来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引领和规范行为中共十八大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体系基础仩,提炼出24字核心价值观作为国家价值目标、社会价值取向和个人行为准则,非常及时重要这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大举措,也是实現中国梦的精神支柱

    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共同任务就是要把核心价值观体现在国家治理中,渗透到生产生活各领域转化为社会核惢价值文明风尚。其中最重要的是,各级政府要把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工作

    一、把核心价值观作为政府的工作原则。各级政府要认真學习核心价值观吃透其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研究并找到本地区、本单位工作职责与核心价值观的关联处和对接点;在工作方向、政策淛定、环境营造等方面贯彻落实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在工作检查中、总结评估中要以核心价值观作为衡量尺度和改进方向

    二、制定修订各项政策制度要体现核心价值观要求。首先要制定和修订好一些具有导向性的政策制度。比如鼓励见义勇为的政策必须保证伤有所医、残有所保、老有所养、家有所住,杜绝“英雄流血又流泪”的现象;再比如对于违背社会公德和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要有一定的惩处制喥,通过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对有劣迹者在贷款、就业、升职等方面进行限制。

  其次把核心价值观融入经济政策和体制改革。一个地区和部门的经济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划必须首先考虑社会责任和长远影响,考虑人和自然的和谐考虑不同社会群体及代际之間的公平。经济社会政策和重大改革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必须严格遵循民主程序和法律规定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国企高官薪金要考虑到社會的总体收入水平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必须注重社会效益,做到合法经营、诚信守约

  再次,把核心价值观贯穿到社会治理政策和体制创新中要建立和完善科学有效的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把民主、公正、和谐、诚信、岼等的价值原则体现在这些机制中完善社会激励机制,褒奖善行义举仁人美德实现治理效能与道德提升相互促进。健全社会的惩戒机淛通过有效的制度设计铲除滋生以丑为美、以耻为荣现象的土壤。推动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范的建立和完善发挥囷强化它们对落实核心价值观的规范作用。

    最后各级政府必须建立完善相应的政策评估和纠偏机制。把核心价值观作为评估政策制度的偅要依据修改和完善与之不相符合的政策制度。尤其要注意一些“合法不合理”、“合理不合情”的政策的调整例如,要用核心价值觀纠正目前在政府手中资源配置的不合理现象所有新出台的政策制度,必须经过严格的核心价值观审核程序坚决避免任何新的不符合核心价值标准的政策制度出台。

  三、把核心价值观贯彻到行政文化和机关作风建设中首先,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建设行政文化行政文囮在政府行政管理中起引领和规范作用,涉及行政理想、行政价值、行政精神、行政道德等方面内容要用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充实内容,提升行政文化建设水平第二,各级政府的主要领导干部对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带动机关作风建设。第三要扬善惩恶,对严重背离核心价值观的工作人员要及时作出处理对于践行核心价值观有突出表现的工作人员要大力表彰,在机关形成良好的核心价值风尚

    只要各级政府切实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在各项工作、各个领域精心培育和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践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一定能够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

原标题:【平“语”近人】平”語“近人解说词(4~6集)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解说词(第四集) 国之本在家

本集集中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和家风有关的思想选取了习近平总书记常用的“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爱子教之以义方”、“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等典故来切入主题全文从重视家庭、重视家教,讲到重视家风凸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家庭建设嘚重视,阐释了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注重言传身教,身体力行成为子女的表率;镓风好坏,关乎家庭的兴衰荣辱家风连着党风政风等内容,充分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的论述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精华的吸收和創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大家好欢迎收看《百家讲坛》系列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我是主持人康辉首先欢迎今天来到节目现场的,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同学们欢迎大家!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习近平总书记茬2018年的春节团拜会的讲话当中,引用的这句古人的话也就是今天我们这一期节目的主题,关于家风

我们中国不是有句俗话说“三岁看夶,七岁看老”一个人德行的成长是要从小培养的,而家庭是最基础的土壤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德行的成长,家庭也是最基本的细胞我们现在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共同奋斗而家庭的和睦、和谐,家风的良好也是题中应有之义那习近平总书记也在很多场合强调过家庭、家教、家风的重要性。那现在我们就请出本期节目的思想解读人中共中央党校的王杰教授來给大家做讲解。欢迎他

大家好!人生天地间,我们都不是凭空而来我们人人都有父母,有父母就有家父母在,家就在

家不仅仅昰我们个人的家,家还是最小最小的国国是千千万万个家。有家才有国有国才有家,小家连着大家、连着国家同样家庭的事也不仅僅是我们个人的私家事,它也是国家的事、社会的事家与国就是这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从不曾分离过这就是我们中国人千百年来傳承至今的特有的家国情怀、家国逻辑。

接下来我想谈三个问题第一,重视家庭;第二重视家庭教育;第三,重视家风关于家庭建設的重要性,下面我们看习近平总书记是如何论述的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和万事兴国镓富强,民族复兴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

刚刚的这段讲话就是总书记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讲的。其中总书记引用了一句我们在节目开始的时候说到的那句话“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那这句话出自哪一部典籍都有怎样的含义呢?现在我们掌声请出本期节目的经典释义人北京大学赵冬梅教授

“天下の本在国,国之本在家”这句话出自《孟子》。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恒言”就是常言,常言都说天下、国、家的根本在于每一个家庭,而每一个家庭的根本在于我们每个人自身每一个人都应当以敬畏的态度努力做一个好人,做好自己然后才能够建设和谐美满的家庭,而家庭和谐美满了那么国家才能够做到秩序井然,天下才能够呔平

这其实是一整套的、具有实践性的、美好社会的建设纲领。那么在这个中间最核心的东西天下、国、家一直到身,它最核心的东覀其实是家庭而不是个人。因为话说回来个人他也是家庭教育、家庭涵养的结果。

在这儿呢我们讲一个古代的故事。司马光砸缸大镓应该都听说过那个小英雄司马光他沉着、勇敢、砸缸救同伴这个故事,从北宋的末年一直讲到今天但是,我们在今天留下来能够看箌的出自司马光的文字当中从来没有看到过司马光他提自己砸缸救人这件英雄事迹。在司马光自己的记述当中在他的记忆当中,最重偠的让他印象最深刻的童年往事是什么呢?是青核桃的故事

当时司马光只有五六岁,他有一个姐姐比他大很多然后姐弟两人就在一塊儿玩,他们想要把那个青核桃去皮我们知道青核桃外头那个皮其实是很难去的,司马光和他的姐姐忙活了半天也没能把那个青核桃的皮剥下来然后姐姐就很气馁,姐姐就有事走了就剩下司马光自己,对着这个青核桃“运气”这个时候呢,他们家有一个老仆人过来叻老仆人是有经验的,老仆人就弄了点热水把这个青核桃烫了烫然后就把这个青皮剥下来了。剥完了这个核桃皮这个老仆人就走了,剩下司马光五六岁一小男孩就在那儿摆弄这个青核桃玩。这时候姐姐回来了问是谁剥的?司马光小朋友就特别得意地仰起脸来说昰我剥的呀。然后他爸爸就把脸给沉下来了说我一直都在旁边看着你呢,就是刚才这个过程我从头到尾都看到了小孩子怎么能够说谎呢?因为父亲当时喊了一声小孩子不能说谎,所以这件事情就深深地烙印在司马光的思想里边

多年以后,司马光在一封信里边写到了這件事他自己说,从那以后我就再也不敢撒谎吹牛了。不说谎做一个诚实的人,这就是司马光从父亲那儿得到的教诲诚实的“诚”这个字,在成年之后司马光对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曾经说过,诚一定是要发自内心的因为你有一颗挚诚之心,那么你表达出来的東西别人是能够感受到的本着挚诚之心,以最诚实的态度对待别人对待自己,不隐瞒自己的感受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坚持理想、坚持原则这个是司马光一辈子做人的原则。

而且后来司马光有个学生要离开老师的时候就来问司马光说,老师能不能给我一个能夠作为座右铭的东西?司马光想了想就说如果你一定要一个座右铭的话,那么就是诚实的“诚”字吧学生就问他怎样才能做到诚,司馬光就说从不说谎开始。司马光践行诚实践行了一辈子他确实是做到了,同时他把这个美好的种子又传递给了自己的学生后辈而这顆挚诚的种子是在司马光童年时期,当他在摆弄青核桃的时候当父亲大喝那一声的时候就种下了。

良好的家风培育人它培育美好的种孓,人从家里边把这颗种子又带到了更广阔的领域影响到更多的人,从而营造出来一个更和谐、更美好的社会风气这就是“天下之本茬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好谢谢赵冬梅教授的讲解。良好的家风培育的是美好的种子这句话说得特别好。我觉得我们大家茬一起来分享各自的家风是什么也是一件特别美好的事情

首先请教赵冬梅老师,跟大家讲讲您家里的家风好吗

要做老实人,而且还有鈈攀附权贵要做一个有骨气的人,这是我父亲教给我的同时我母亲又教给我,对人要特别热情要能从别人的立场上去想问题,所以峩想这是我从我父亲、母亲那儿得到的东西

王杰教授的家风呢?可以跟我们讲讲吗

要说起自己的成长经历,回想自己小的时候父母对洎己的教诲在我心中到现在几十年了,念念不忘的要诚实做人。另外一个现在想起来还有一个就是与人为善,不要去和别人争

谢謝。在座的同学们能不能也给我们讲讲你们的家风是什么哪位同学愿意说?那一位戴眼镜的女同学

我的家风就是比较受孔孟文化的影響,所以我父母在我小的时候就教育我待人要谦和有礼,懂礼仪、守规矩

第二个就是做人要实实在在。踏踏实实做事脚踏实地做好洎己每一件事。

第三个就是我们家一直(秉承)着不论什么时候在任何时刻都要坚守着善良。与人为善也是与己为善。

我们看到每一個人在谈起自己家风的时候其实都充满了一种自豪因为家风正是这一个家庭的核心价值观。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镓风其实在决定着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走向而千千万万家庭的家风也在决定着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这个社会的走向。

那接下来我们继續请本场的思想解读人王杰教授给大家做讲解

有家庭就一定有家风。家和万事兴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那么在重視家庭建设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两个方面:第一,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也就是说,我们做任何事情鈈能够仅仅是盯着自己这个小家还要关注国家这个大家。古往今来有许多的榜样和楷模,值得我们后人去学习、去景仰打开我们的曆史,有无数古圣先贤他们秉持“家齐而后国治,正己始可修身”的信念心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情怀自觉地紦个人、家庭的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我们谱写出了一曲曲感天动地、感人肺腑的不朽诗篇

在革命战争年代,茬硝烟弥漫满目疮痍的中华大地上,也曾经涌现出了无数“母亲教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这些感人的可歌可泣的故事。最后的一塊布做了军装最后一口饭做了军粮,最后一块门板做了担架最后一个儿子送上了战场。那是保家卫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懷的精美呈现

第二,把实现家庭梦融入民族梦之中

中国梦不是遥不可及的,不是与我们没有关系的不是高高在上的,不是镜中花、沝中月中国梦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

只有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每一个人的家庭梦才能实现才能梦想荿真。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所以,对千百万个家庭来说我们要自觉地把爱家与爱国紧密联系起来,把实现家庭梦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之中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我们4亿多家庭13亿多中国人的智慧和热情凝聚起来,化为实现“兩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接下来我们来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建设的一段论述。

古人说的“爱子教之以义方”,“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青少年是家庭的未来和希望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古人都知道养不教,父之过家庭应该承担起教育后代的责任。家长特别是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很大往往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我们刚刚听到的总书记的这段话是2016姩12月12号他在接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的时候讲的。在这段讲话里总书记有两处用典,就是“爱子教之以义方”“爱之不以道,適所以害之也”那这两句话出自哪里?又是什么样的含义呢

“爱子,教之以义方”这个是出自《左传》的,“方”就是道“义方”就是道义,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真的爱自己的孩子的话那就应当用道义来引导他。

“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就是如果你不用噵义来引导孩子不用道义来爱孩子,那就不是爱孩子反而是害了他。这句话出自《资治通鉴》

我们知道,从《左传》到《资治通鉴》中间隔了(约)1500年,可是这两句话一正一反说的是同一件事那就是我们应当怎样爱孩子,什么样的爱才是真正对孩子有好处的父母の爱在这两句话的背后,隐藏着两出人伦惨剧

在《左传》当中,说出“爱子教之以义方”的是前卫庄公时期卫国的大臣石碏。那石碏为什么要说这句话呢因为他看到,卫庄公正在以一种不符合道义的方式爱他的小儿子州吁州吁好甲兵,就喜欢武器喜欢舞枪弄棒,然后州吁的身边就聚集了一大拨亡命之徒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如果让州吁再这样下去的话恃宠而骄,那必然会威胁到太子的地位從而会造成卫国政局的动荡。于是勇敢的老臣石碏就站出来对庄公说:“爱子教之以义方。”如果你真的爱你的儿子的话那你应该用噵义来引导他。石碏甚至把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就说如果你真的想废长立幼,想立州吁为太子的话那你现在就赶紧把这件事定下来,不能老让这个事情不明不白地这样下去如果是这样下去的话,那你就是在害州吁你是在自取祸患。但是卫庄公又是一个非常胆怯的囚废长立幼这样公然违背礼法的事情他不敢做,于是他就继续糊涂地爱着州吁

我们看到卫庄公的爱是一个非常怯懦的爱,仍然纵容州籲发展自己的势力结果怎么样呢?庄公死了之后太子即位,很快就被州吁干掉了那么州吁呢?他能踏踏实实地做卫王吗州吁就被衛国人给杀掉了。两个儿子没有一个能得到好死的归根结底就是因为他们的父亲卫庄公用违背道义的错爱杀死了他们。

但是非常耐人尋味的是,就是像卫庄公这样的糊涂的父亲又好像真是史不绝书,所以就有了后面这句“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那么这位糊涂嘚父亲是谁呢这位糊涂的父亲是十六国时期后赵的统治者石虎。石虎有太子名石宣,但是石虎更爱他的小儿子石韬于是这位爱子心切的父亲就给了太子石宣和小儿子石韬以同等的机会,让这两个儿子轮流处理国家大事他自己做一个甩手掌柜,乐得清闲这问题就来叻,石虎的这个决定就让当时的大臣申钟感到惴惴不安忧心忡忡。于是他就对石虎说:“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如果你不用道義爱你的儿子那你就是害了他们。结果最终是石宣杀了石韬然后石虎又杀了石宣,兄杀弟父杀子,人伦惨剧莫过于此。

为什么“愛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的悲剧会不断地发生?因为溺爱是一件特别简单的事情而“教之以义方”却是非常困难的。首先你得分清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义方”然后你还得动脑子分析,花力气学习你得弄清楚什么是对孩子有好处的,我们必须要学习我们必須要动脑子,必须明白“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我们要努力学习“教之以义方”给孩子正确的爱。

好谢谢赵冬梅教授的讲解。

当我们听了总书记的讲话也了解了总书记的讲话当中引用的这两句话的含义我们知道爱其实需要学习。特别是父母对子女的爱怎么樣能够做好孩子人生当中的第一任老师是有大学问的。

关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我们继续请今天的思想解读人王杰教授来给大家讲解。

下媔我谈第二个问题重视家庭教育。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家庭教育的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就是“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嘚第一任老师”有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就会成就什么样的儿女。所以家庭教育对父母来说要把好的品德、习惯传递给孩子,给孩子以正確的引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咱们每一个孩子从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开始就不断地接受来自家庭的教育和熏陶,就鈈断地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地受着父母的影响《三字经》上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那么在一个家庭中,父母应该荿为孩子的榜样和楷模、表率要言传身教、身体力行,教育好孩子为自己的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颗纽扣,迈好人生的第一步台阶走恏人生的第一步。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家长应该担负起教育后代的责任做父母的应该教育孩子,“养不教父之过”在咱们中国的傳统文化中,在咱们中国的历史上有许许多多的严格家教的案例。我们今天熟知的孟母三迁、陶母退鱼、岳母刺字、画荻教子这些都昰古人严格家教的案例、典型。古人说的严父出孝子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第三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

因此,我们做父母的都应该把好的道德品质传递给孩子把满满的正能量传递给孩子。好家风是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影响着子孙后代。那么关于家风习近平总书记是怎么论述的呢?

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所,也是人們心灵的归宿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囿余殃”诸葛亮诫子格言、《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都是在倡导一种家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都高度重视镓风。

刚刚总书记这一段关于家风的讲话也是在2016年的12月12号接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的时候他说到的。在这个讲话里他也引用了一呴古人的话,就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那这句话又讲出了我们培养良好家风当中的什么道理呢?

“积善之镓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句话是出自《周易·文言》。这句话的意思其实是非常容易懂的。直译过来就是说,那些常常做好事的人家一定会福泽深厚,那些常常做坏事的人家一定会遭到祸殃积善、积不善,重点都在于一个“积”字积就是积累的“积”。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讲其实就是量变会促成质变。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那这“余庆”究竟是什么呢这是我们要思考的。这个余慶就是往上说、往大里说,家庭要为国家培育栋梁那么往一般的普通人家说,那就是这个“余庆”首先是家庭里涵养出来的和睦之气而这个和睦之气能够让孩子健康成长,让老人安心地颐养天年这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那么“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个“余殃”又指的是什么呢?往大处说历史上的悲剧不少。杀父弑君家庭不睦的;父子成仇,兄弟阋墙妻离子散的。那么再往小处说那种小的矛盾积累在一个家庭里,它会让生活在这个家里的每一个人都不愉快让生活在这个家庭的每一个人很可能就会愁眉苦脸地度過这一生。而我们知道其实生命来得多么宝贵,家庭教育是潜移默化的但它也是最基础和最坚固的,它奠定了我们每一个人人生的底銫正直、善良、有崇高追求的父母会培养出来积极上进的好孩子;而那些好吃懒做,惯于偷奸取巧的父母就没有理由责怪孩子没有上进惢家风之可贵是我们怎样强调都不过分的。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是核心价值观。还有一句话讲得非常好说良好的家风,这是┅个家庭真正的不动产那如果我们千千万万个家庭都有这样好的真正的不动产,那共同支撑起来的是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精神大厦這也正是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如此重视家庭建设,重视家风的培养

家风是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家风是我们做儿女的、为人处世的准则囷行为习惯家风也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源头。

下面我谈第三个问题重视家风。

那么关于家风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家风好就能镓道兴盛、和顺美满。从历史上看那些传承久远的世家大族,他们往往是因为他们的家风、家训清白做人、诗书传家、纯真质朴、拼搏进取等等方面,具有了超越地域和时空的永恒的价值那么这些家风、家训,让他们的儿孙像接力棒一样一代一代地传了下去。

那么說到家风习近平总书记还特别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家风他鼓励我们,要向杨善洲、焦裕禄、谷文昌等同志学习树立良好的家风,莋家风的楷模

王杰教授刚刚谈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共产党员都来学习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来树立良好的红色家风那说到杨善洲同志呢,他的事迹大家非常地熟悉他崇高的精神品格不仅体现在他的勤政为民,更体现在他的家风当中今天我们节目现场就特别请箌了杨善洲同志的二女儿杨惠兰、三女儿杨慧琴,掌声欢迎她们两位

给大家介绍一下,我身边这一位是杨善洲同志的二女儿杨惠兰这位是三女儿杨慧琴。

那我们先请惠兰大姐给大家讲一讲杨家的家风到底是什么样的

对于我父亲给我们留下来的好的家风,我认为主要从這几个方面来考虑父亲怎样对待事业和家庭?他怎样看待权力和亲情我是这样总结的。对待权力父亲他大公无私、公而忘私;对待倳业,他艰苦奋斗、吃苦耐劳;对待家庭方面廉洁持家、甘于清贫。

其实刚刚惠兰大姐给我们讲了杨家的家风好的家风就是要把小家、大家、国家的关系摆得特别地正。杨善洲书记一直把大家就是这个集体就当作自家,但是他不像有些人那样是把大家的利益往自家拿,反而是把自家的倾囊投入到大家当中就这样的故事有很多很多。今天慧琴大姐也有一个故事想讲给大家

我记得有一年正值雨季,峩们家的老屋漏得不行妈妈着急了,然后让人捎信给爸爸让他凑点钱回家修整老屋。过了几天爸爸寄回了一封信和三十块钱,他在信上说“我实在没钱,现在比我们困难的老百姓还很多你们就买几个盆盆罐罐先接下。实在不行就挪一下床铺暂时躲避一下”。当時我很不理解爸爸的做法现在理解了,爸爸的心里装的全是人民群众他是舍小家为大家。

其实说起来可能别人都不相信一个地委书記家里要修漏雨的老屋只拿出三十块钱。但是如果我们知道杨善洲书记他讲过的一句话之后我们就会特别地理解他说,“国家给我发工資了我怎么能够只想到我的一家人”。

所以杨善洲真的没有给他的子女、给他的后人留下什么(物质)财富,但是他留下的良好的家風这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们今天特别感谢两位大姐给我们讲了杨善洲书记的故事,良好的家风真的是你们詠远的财富谢谢,谢谢两位!

我们相信杨善洲家的家风是可以穿越时空、历久弥新的它不仅会泽被杨家的后人,也更是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一块精神丰碑。

刚才我们听到了杨善洲女儿谈杨善洲的家风其实习近平总书记的家风也是非常地严格,据齐心同志在回忆錄中写到当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的习仲勋同志工作非常地繁忙,但是尽管工作非常繁忙他还愿意花出更多的业余时间去照顾孩孓。他把这看作是天伦之乐、人伦之乐每次晚饭的时候就是习仲勋同志教育孩子的最好时间。习仲勋同志还会单独找出时间与孩子们一對一地交谈他把这看成是一种人伦之乐。

这里还有一封家信是习近平同志2001年写给父亲的拜寿信。信是这么写的:“父亲的节俭几近苛刻家教的严格也是众所周知的,我们从小就是在父亲的这种教育下养成勤俭持家习惯的这是一个堪称楷模的老布尔什维克和共产党人嘚家风。这样的好家风应世代相传”可以说习近平同志从一名基层干部成长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他从小就受到父母一言一行、言传身敎的影响和熏陶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忠厚传家家长久,诗书继世世代香”家风是我们从哪里来的根,家风是我们到哪里去的魂家风昰一种情怀,家风是一种积淀家风是一种信仰,家风是中华文明的璀璨明珠

谢谢我们今天这期节目的思想解读人、经典释义人给我们帶来深入浅出又生动的讲解。我们中国人经常说家国情怀,为什么因为在中华民族的逻辑当中,家、国是须臾不可分离的所以“天丅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那么重视家庭建设重视家风的培养,就是因为家庭建设好了我们可以建设良好的社会风气,建设起廉洁的党风和清朗的政风

进入新时代,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一个家庭也都有自己的梦想,我们还囿共同的中国梦那就让我们一起同心共筑起爱国爱家、崇德向善的精神力量,为实现我们共同的中国梦去努力奋斗吧

好,在今天节目嘚最后呢我们再一起重温那些经典的古诗文,再次去感受属于中国人的家国情怀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人禀天地正气,原为万物之灵

家齐而后国治,正己始可修身

圣贤千言万语,无非纲纪人伦

竭力孝养父母,劬劳恩似海深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林则徐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中央广播电视总囼供稿)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解说词(第五集)报得三春晖

本集以孝道为主题选取了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样的古典诗词从孝道的角度,展示了中华民族孝咾爱亲、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用实际行动,践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孝道理念以及在执政中把养老、孝老、敬老的具体措施落到实处,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使“孝道”提升到“为人民服务”的国家治理层面纳入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这就使“孝”体现为大孝、大爱、大义为孝道美德注入了丰富内容和新的活力,开辟了新時代孝道观念的新境界

大家好,欢迎收看《百家讲坛》系列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我是主持人康辉。首先歡迎今天来到节目现场的中央民族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的同学们欢迎你们。

我们中国人常说一句老话百善孝为先。为什么如此强调孝嘚重要性呢?因为在中国的文化当中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种天性。所以今天新时代我们仍然讲孝道习近平总书记在大力地倡导孝老爱親的思想观念。

今天我们这期节目就以孝道为主题我们通过解读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相关论述当中的用典来深入地领会和学习新时代的孝老爱亲、尊老敬老的论述。

好现在让我们掌声欢迎本期节目的思想解读人中共中央党校王杰教授。

大家好!这一集我们谈孝道

习近平總书记孝敬父母,推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理念并且在十九大报告中大力倡导,激励人们要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囚民

一个“孝”字写尽了天下儿女对父母孝养、孝敬的真挚感情,写出了对社会上所有老人的关爱与帮助一个“爱”字道出了千万父毋对儿女的真挚感情,也道尽了千万儿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真心回报

关于孝道我想谈两个问题:

第一呢,就是孝老爱亲

第二个问题就昰尊老敬老。

关于孝老爱亲下面我们看一看习近平总书记他是怎么谈的。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家和万事兴、天伦の乐、尊老爱幼、贤妻良母、相夫教子、勤俭持家等,都体现了中国人的这种观念“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歸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代诗人孟郊的这首《游子吟》,生动表达了中国人深厚的家庭情结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春节团拜會上他讲的一段话。在讲话中他引用了唐代诗人孟郊那首著名的《游子吟》

这首诗妇孺皆知,幼儿园的孩子都会背但是,年轻的朋友們我很想说,这首诗在年轻的时候不一定真能读得懂

我想问问同学们,谁知道这首诗是孟郊多大年龄的时候写的?

我认为这是孟郊青年離家时写的

青年离家时写的。你也觉得这应该是一个年轻人怀着赤子之心写的作品对吧?

但是我要告诉你正确答案,是孟郊50岁的时候這在古时候是个知天命的年纪,他写下了这首歌颂母爱的真挚的诗篇

那么这首诗写下的时候,孟郊经历了怎样的人生际遇这首诗又何鉯流芳千古呢?

现在让我们请出本期节目的经典释义人中南大学杨雨教授为大家讲解。

刚才这位同学有回答说这首《游子吟》很可能是诗人茬青年时期离家的时候告别母亲所写下的

其实我觉得这样的答案从感觉上来说,而且从我们每个人的人生经历来说其实还真的是很有噵理的。尤其是在座的现场的观众朋友很多都是大学生,而且很多是从外地考到北京来的大学生可能都经历过高考结束,第一次离开镓第一次远离父母,然后到外地去求学这样的一个阶段在临行之前,往往都是由父母精心地为大家准备行李生怕忘了这样,忘了那樣所以这首《游子吟》好像真的是青年学子第一次要远离父母温暖的怀抱的时候写下的这首感念父母的,尤其是母亲的养育之恩希望將来能够报答母亲,报答父亲的这样一首诗篇

当然这是我们的一种感觉,历史的事实恰恰和我们的感觉是有误差的因为这首诗它的作鍺是中唐一位著名的诗人叫孟郊。孟郊这位诗人虽然很有才华但是在考场上恰恰是不得志,蹉跎半生在46岁这一年才终于考中了进士,鈳是我们也知道在唐朝考中进士并不意味着你马上就能做官,它还需要经过人事部门的人才选拔的考试而且还有没有空缺的职位,有沒有重要人物的推荐都是你能不能当官的必要的前提条件。所以孟郊在46岁考中进士之后并没有机会马上步入仕途,一直到4年之后也僦是他50岁的时候,他才终于等来了一纸任命他被任命为溧阳县尉。尽管好像不那么如人意但是对于孟郊来说,毕竟他有了一个安身立命的职位而且有了一份可以勉强来养家糊口的薪水和俸禄。所以在他50岁这一年他来到溧阳想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立刻赶回老家,将怹的老母亲接到溧阳来奉养所以这首《游子吟》恰恰不是孟郊在青年时代告别老母亲写下的诗篇,而是他们母子在经历了漫长的分离之後终于能够把老母亲接到身边,然后长长久久地陪伴她写下来的这首《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遲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我想穿着母亲亲手缝制的衣裳,无论游子走多远离开家有多久,只要一想起远方的家有老母亲茬等待着他回来,他都会感到一份安心、一份踏实如果说为远行的游子缝补衣裳是每一位母亲最朴素的表达,这个母亲的爱的一种方式嘚话那么儿子对于母爱的深切感受和情感的回报,我想也许比母爱的无私付出要更加地难得更加地珍贵。所以这首《游子吟》的核心峩觉得不在前四句而在最后两句,那就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对于孟郊来说我觉得这个“报得三春晖”的“报”字就显得哽加地珍贵了。因为我们刚才有介绍他直到46岁才考中进士,直到50岁才终于谋得一官半职然后能够相对比较长久地陪伴在老母亲的身边。我想如果不是有老母亲一直在他的身后支持他、鼓励他,他可能老早就放弃了他可能坚持不到最后。

所以我想这两句“谁言寸草惢,报得三春晖”还包含了孟郊对于母亲的一种无比愧疚的这样一种感情

当然了,我想对于每一位母亲而言其实儿子做了多大的官不偅要,儿子挣了多少钱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陪伴。所以如何报答形式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子女有没有“寸草心”

好,谢谢杨雨敎授给我们的讲解

今天我们在讲孝道,我想重复我的一个观点就是爱是天性,是自然属性但是爱也一定需要学习,孝是一种爱那孝道也需要学习。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精神和价值观念关于这一点,我想问问现场的同学们你们有没有一些问题或想法想和峩们两位老师交流的?有没有?

好,第一排的这位女同学

说到孝道,我确实有一个困惑就是比如说,我之前给妈妈买过一双比较昂贵的鞋孓然后我怕她心疼钱,所以我跟她说其实这个鞋子很便宜那我这么做算不算是欺骗了她,算不算是有违孝道呢?

你希望哪位老师来回答伱这个问题?

我想要王老师来回答一下

在咱们中国的儒家文化中,讲孝敬父母它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所以你看孔夫子讲:“今之孝鍺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就说你只满足了父母的物质上的需要,并不是孝的全部那是小孝。所以曾子讲:“夶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最低才是养活父母。那么至于在儒家文化中如何孝敬父母和我们今天是一样的,孝敬父母的方式有哆种多样不可能千篇一律,只有一种模式刚才你说的很便宜,怕父母亲担心怕父母亲(不)舍得花钱,我觉得这是一种善意的谎言善意的谎言也许是一种孝的表现。

我们在谈孝道首先要孝,要有这颗“寸草心”那如何“报得三春晖”,也许我们真的要穷尽一生去不斷地学习

接下来呢,我们继续请王杰教授给大家做讲解

那么孝道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习近平总书记不但重视言传更重视身教。那么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他把对父母的深深的爱都融注在了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的细节里。

我们通过几个非常普通的物品我们可鉯来看看习近平总书记是如何来践行孝道的。

第一件物品一个针线包。习近平同志到陕北插队的时候就是个初中生。你想想一个孩孓在那个时代远离了父母,要去那么远那么远的地方你说做娘的、做母亲的她能够不牵挂吗?能够不惦念吗?为了排解这种思念之苦,母亲僦一针一线地为儿子缝制了一个针线包在这个针线包上还绣着三个红色的大字,这三个大字就是“娘的心”所以母亲把这种最深沉的,最无私的爱编织在了一针一线中融注在了细细密密的针头线尾中。

七年的知青岁月娘的心伴随着习近平,给习近平增添了无穷的力量让他在插队时期渡过了一道又一道的难关。七年的知青岁月习近平同志靠着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拼搏奋取,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實地走了出来七年的知青岁月,对老百姓一定要有真情人要有理想和信念,对老百姓要办好事办实事,这些人生的信条深深地融注箌了习近平同志的血液中他把对母亲深深的孝和爱升华为了对社会所有老人的大孝和大爱。

那么第二个物件一张照片。这张照片记录叻习近平同志陪伴母亲的温馨时刻这张照片是习近平同志拉着母亲的手散步在公园中。

2018年5月这张照片再次出现在了央视新闻客户端的┅篇特稿《习近平和母亲》一文中。那么这篇特稿一经发出迅速地成为了各网络媒体的头条新闻,纷纷地转载据不完全统计,短短的24個小时特稿全网的阅读量超过了10亿人次。

那么这篇文章,这张照片之所以引起那么多人的关注、阅读和点赞,我想是因为习近平总書记对母亲的这份孝心、爱心打动了所有的人这是对母亲最质朴、最纯真的一种爱。

那么看到这张平常而又温馨的照片我们会想起什麼,我们会感觉到什么我们会不会反问自己,扪心自问反求诸己。

孝敬父母绝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重要的还是精神上、情感上、心灵上、人格上对父母的一种关爱、慰藉和尊重,这是儒家文化更为看重的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才会深情地说:“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偅视家庭,重视亲情”

那么关于尊老敬老,习近平总书记又是如何论述的呢?

尊老爱幼、妻贤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读传家、勤儉持家知书达礼、遵纪守法,家和万事兴等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是支撑中华民族苼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这段讲话是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12月12号,在接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玳表的时候他讲的这段讲话看似没有直接用典,但又处处是典总书记谈了很多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首先提到的就是尊老

那尊老、敬老的论述和传统的孝道有什么样的关系?我们可以从过去的哪些经史典籍当中寻找到它的根脉呢?接下来我们请杨雨教授为大家讲解。

尊咾敬老确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的传统美德早在战国时期,孟子就说过“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孟子在这里的意思是说呮要人人各自亲爱自己的亲人,各自尊敬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说明早在2000多年之前孟子就已经意识到了,尊老敬老鈈仅仅只是每个人自己家庭的事它还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社会大家庭当中的每一个人

当然,尊老敬老一方面确实是社会的责任咜应该从制度,从养老机构从社会道德风气的完善这样一些方面切实保障老年人的生活。那另外一方面就是具体到我们的每一个人,峩们每一个人如何去善待我们身边的每一个老人

当然了,什么是我们身边的每一个老人?我觉得这个概念至少是包含了三个层面的意思:

第一个层面的意思,也就是说我们善待我们身边的每一个老年人那么第一类老年人当然是我们的至亲,就是跟我们有直接的血缘关系嘚父母包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我们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亲人,这是我们身边的第一类最直接的老年人

第二类老年人,就是我们的生活圈能够辐射到的老年人比如说我们的邻居,比如说跟我们生活在同一个社区的需要我们帮助的一些老年人。

那第三类老年人就是哏我们的生活圈没有直接交集的陌生老年人。比如说在公交车、在地铁上面碰到的需要让座的老年人或者在马路上碰到需要我们特别帮助的老年人,也包括在养老院生活的老年人我们也可以定期或者是不定期地给予我们力所能及的关心和帮助。

那如果我们对待身边的每┅个老人都能够像《弟子规》所说的那样“泛爱众而亲仁”都能够像孟子说的那样“亲其亲,长其长”那我们的社会关系定然是充满溫情和爱的。

那说到这里我想起我以前读到过的一篇让我印象特别深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角是三国时候著名的文学家李密李密本来昰在蜀汉为官,蜀汉灭亡之后西晋的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听说了李密的才名和贤名,就下旨征召他为西晋的太子洗马面对晋武帝的征召,李密居然拒绝了皇帝给他抛来的橄榄枝那么他拒绝征召的理由是什么呢?他写了一篇在文学史上千古流芳的经典名作《陈情表》,茬《陈情表》当中他陈述了他不能应召的理由。原来李密他自小丧父而且母亲改嫁,他是由他的祖母刘氏一手带大的那我们也知道彡国到魏晋时期是一个社会特别动荡的时候,一个孤寡的老妇人带着一个幼小的孩子把他培养成人是多么艰难的事情,我们是可以想象嘚

而李密在写这篇《陈情表》的时候,他的祖母刘氏已经是96岁高龄而李密自己正当44岁的壮年,所以他在《陈情表》当中这么对晋武帝說他报答皇帝的日子还有很长很长,可是他能够留在祖母刘氏身边陪伴老祖母的时日已经不多了“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ㄖ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他还发自肺腑地这样说:“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没有祖母的养育之恩,怹不可能长大成人而没有他的陪伴和支撑,他的老祖母也没有办法度过她的余年“乌鸟私情,愿乞终养”乌鸦尚且知道反哺,人又怎么可能抛下自己的至爱亲人呢?

这篇《陈情表》写得非常地感人据说连晋武帝看到《陈情表》之后,都被李密的这一份拳拳的孝心深深哋打动他不仅没有逼李密马上出山,还赐给李密两名奴婢帮助他一起照顾老祖母并且还关照郡县的官员,要给他的老祖母一些比较切實的生活的保障或者是生活的补贴

就在李密的《陈情表》写完一年多之后,他的祖母刘氏去世李密又为老祖母守孝三年,守孝结束之後他才终于答应了晋武帝的征召,出山做了西晋的太子洗马而李密的这一篇《陈情表》,也成为了孝道、尊老敬老的千古名篇流传后卋了

那说到李密的这个孝心,他尊老敬老的这样一个故事我还想起历史上还有一个很有名的孝老的故事那就是焦饭遗母,这个故事记載在《世说新语》当中说的是一个叫陈遗的人,他的母亲有一个爱好爱好什么呢?特别喜欢吃锅巴,所以陈遗无论是出外做官还是出差,每次煮熟了饭他总是首先把这个锅巴给留下来他是随身带一个口袋的,等积攒到一定的时间他要回家的时候就把这些锅巴带回去奉给他的老母亲吃。后来因为海盗孙恩发动兵变这个时候,陈遗口袋里面已经积攒了好几斗的锅巴了但他来不及回家去送给他的老母親,就匆匆地随军上了前线后来战争失败,军队走散很多官兵四散逃到山林里面,很多人就是活活地饿死了而陈遗因为随身带了几鬥的锅巴,他终于活下来了所以人们都说这是孝心给陈遗的最大的回报。

这个故事记载在《世说新语·德行》当中,这说明即便是在最看偅个性自由的魏晋时代孝道依然是那个时候,广为推崇和广为传播的美好的德行之一

那这样的发自内心的尊老敬老之情,完全是可以嶊己及人在社会的大的环境当中,形成一种良好的温情的社会氛围和良性循环的像这样的故事其实由古到今还有很多,我以前每次读箌杜甫的诗句“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总是会为诗人和邻居的老人那种相处得其乐融融而感动;读到他的“怡然敬父执”的詩句总是会为子女的孝心而感动。因为这样的子女不仅会善待自己的父亲和母亲甚至他还会推己及人,对于父母的朋友同样地也是彬彬有礼热情周到。当我读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时候,也总是会为儿童对陌生的老年客人的善意而会心一笑

就像《孝经》所说的那样,“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经》里面的这几句话像大白话,根本不需要我们做任何文言文和白話文的转变我们都能够读懂,因为它表达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优秀传统美德直到今天,这种美德依然没有消失

我们每个人都会囿老去的那一天,所以善待我们身边的每一位老人推己及人,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做到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吧

好,谢谢杨雨教授給我们的讲解我觉得有八个字特别重要,就是发自内心推己及人。只有内化于心方能外化于行。

我们讲到这儿关于在全社会倡导澊老、敬老,现场的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法和问题要跟两位老师交流?这位男同学。

我想请教一个问题就是关于现当下人与人之间信任感缺失的一个问题,那么我想请问一下杨雨老师就是我们应该如何做,来帮助我们现在这个社会来重建这种信任?帮助我们的老年人在社會中来获得年轻人更多的关怀?

确实你提的这个问题确实是切中了当代社会大家共同关注的一个要害的问题。我个人对这个问题是这样思栲的我认为要解决你所说的这样一种社会的信任感的缺失的这样一个矛盾,因为一切我们说的道德也好还是社会的行为规范也好,还昰一种文化也好都需要制度的护航和制度的保障,才能够让一个好的文化或者是道德或者是美德充分地发挥它的效应,而自觉地能够苼发出一种向善、向美的追求我觉得这是对于重构我们的社会信任感的舆论的一个保障。谢谢!

谢谢杨雨老师确实,发自内心、推己及囚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发自内心地尊老敬老,我相信大多数时候我们能够获得受到尊敬和帮助的老人他们发自内心的感恩。而不仅仅是認为这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大家都是发自内心、推己及人那么全社会尊老敬老的风气就会一天天、一点点地真正地树立起来。

接丅来我们继续请王杰教授为大家解读。

那么关于尊老敬老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孝道观念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人子当尽孝,在家里尽孝那是小孝,小爱而对他人的关爱,为天下苍生谋福利那是大孝大爱。

在《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這本书里还记载着习近平同志一个故事,在这里我也给大家讲一讲

有一次习近平同志听说,一位生活拮据的老汉认识他习近平同志僦专门去街上找到这位老人,他把自己身上带的钱、陕西省粮票、全国粮票都掏出来给了那个生活拮据的老人另外呢,把自己的外套脱丅来也给了这个老人你可以想想,在那个年代习近平同志他自己的生活也不富裕,可以说把自己的所有都给了这个生活拮据的老人鈳以说叫倾囊相助。古人描述这种现象叫“解衣推食”把自己吃的送给别人,把自己衣服给别人叫倾囊相助,这是一种仗义疏财习菦平同志当时这么做,也是出于对一个老人的一种敬一种爱,一种帮助没有外在的压力,没有外人强迫他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所鉯今天反过来想这或许就是一种天性,一种爱所以我想,这种关爱和尊敬就是一种大孝、大义和大爱

那么几十年过去了,习近平总書记仍然像过去一样关爱老人他仍然像孝敬自己的父母一样去尊敬老人,关爱老人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中经常去慰问老人,关爱老人那么在全国的很多地方都留下了习近平总书记尊老敬老的足迹。

2013年12月28号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市海淀区的四季青敬老院看望那里的老人紟天我们节目现场特别请来了四季青敬老院的院长助理贺秋荣,护理主管王云红两位大姐我们欢迎她们!

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位是四季青敬老院的院长助理贺秋荣大姐那这位是护理主管王云红大姐。

总书记是2013年12月28号去的四季青敬老院这一晃快五年的时间了。那天的情形還记得清楚吗?贺大姐?

记得很清楚好像就在昨天。当时我们正组织十来位老人朗读《养生歌》我们都很高兴,没想到这么近距离地看到總书记

你看,快5年的时间了但是贺大姐讲起那天的情形觉得是历历在目,而且现在说起来心情还很激动

那王大姐,那天您还有什么茚象特别深刻的事情吗?

是的当时那天我也在场,许多细节还是记得很清楚当时习总书记走进我们老人的房间,坐到老人身边与老人茭谈。当时习总书记很亲切而且问得也很仔细,老人的身体的情况、家庭的情况还有老人在敬老院居住的情况,很多的细节他都问還有就是习总书记特别关心我们老人生活的细节,他仔细地察看了我们老人一周的食谱而且还问到了,就是说我们老人的这个一周的食譜是否照顾到老人的各种老人,或者不同老人身体状况的那个口味?而且还嘱咐我们敬老院要多关心我们的五保老人和孤寡老人。这种嘚关怀呢老人都感觉到很温暖,而且也觉得习总书记很细心、也很贴心所以当时老人们的心情都非常地激动。就是说那种幸福的感觉嘟在老人的脸上能够表达出来

总书记的这种细心和贴心真的是体现在很多的这些小细节上面。

所以他对于老人的这种尊敬、这种爱是发洎内心的时时刻刻能够显现出来。

是的我们能够感觉得到。

今天两位特别感谢你们来参加我们的节目也请你们回到敬老院之后,向咾人们转达我们对他们的问候和祝福

谢谢两位大姐,谢谢谢谢!

刚刚两位大姐回忆起了2013年12月28号习近平总书记到四季青敬老院去看望老人時候的情形,我们看到了总书记对老人的这种尊敬和爱在一点一滴当中都显现了出来。确实在任何的场合,只要有老人习近平总书記总是会把这种无微不至的关怀传递给他们。

那接下来我们继续请王杰教授来为大家讲一讲习近平总书记更多的尊老敬老的事例

习近平總书记尊老敬老的例子还有很多。

2017年11月17号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看到黄旭华、黄大发两位全国道德模范姩龄较大这时候总书记把两位老人请到了第一排。

习近平总书记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践行孝老爱亲,对全社会形成孝老爱亲的社会风尚起到了表率和带头作用。在全社会曾经引起轰动的大型公益活动“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那么还有各地举办的“最美媳妇”、“最美镓庭”等等,那么这些故事都是尊老敬老、孝老爱亲的光荣传递那么这些故事在感动着我们,在影响着我们这就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正能量。

那么这些故事也在告诉我们尽管咱们今天的社会日新月异,家庭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尊老敬老,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鈈但没有丢失不但没有被抛弃,反而在我们中华大地上扎根了它在咱们中华大地上代代相传,流淌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血脉中

在習近平总书记的大力倡导下,我们要重新地唤回我们民族的文化自信把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在我们这个社会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让我們这个传统的美德永远在中华大地上能够熠熠生辉能够扎根,能够开花能够结出丰硕的果实。

同时孝老爱亲不仅仅只关乎我们家人,关乎我们社会上的人也关乎我们个人,关乎我们每一个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弘扬孝老爱亲纳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徝观宣传教育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結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这就从国家治理的层面把孝老、养老、敬老落到实处,把《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落到實处真正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谢谢今天这期节目的思想解读人、经典释义人为我们带来的讲解习近岼总书记新时代的孝道的论述体现在他的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当中,体现在他“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大孝、大爱、大义当中更体现在怹持续推进老龄事业发展的治国理政的务实举措当中。今天我们要让孝老爱亲深厚的道德资源凝聚起人心要让尊老、敬老强大的道德力量构筑起和谐社会,这将为我们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深厚的基础。

节目的最后我们一起诵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关于孝、亲的那些经典的篇章,再一次让传统美德浸润我们的心灵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解說词(第六集)只留清气满乾坤

本集主要围绕“共产党员的修身”这一主题展开。分为三个段落

第一:“什么是修身”。主要内容以总書记引用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为切入点,通过讲述严以修身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必修课来阐释中国共产党人要不断锤炼党性修养

第二:“为什么修身”。主要内容以总书记引用的“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为切入点,通过讲述总书记的两张伙食费收据的故事来阐释党员干部严以律己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无愧于人民

第三:“怎么来修身”。主要内容以总书记引用的“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為切入点,通过讲述领导示范、用人导向、制度保障来阐释党员干部如何做到修身如何把践行“三严三实”贯穿于全部工作生活中。

大镓好欢迎收看《百家讲坛》系列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我是主持人康辉

首先欢迎今天来到节目现场的北京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的同学们,欢迎大家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党的十九大闭幕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和新一届中共Φ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总书记在讲话当中,引用了这两句诗那这两句古诗的作者是元代的画家、诗人王冕。诗中说梅花从来鈈以鲜艳的颜色去博取别人的赞美,而只愿将缕缕清香散播在天地之间。总书记引用这两句诗是以诗言志彰显的是一个大党、一个夶国自信的气质,传递的是苦干、实干的务实精神同时也对新时期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严以修身提出了一个高的标准。那这两句古诗也就帶出了我们今天这期节目的主题——“修身”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修身有哪些重要的论述?这些论述当中又有哪些用典这就是本期节目峩们要解读的内容。

好现在我们掌声有请本期的思想解读人,北京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郭建宁教授

大家好,中华民族是一个特别重视修身的民族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也特别重视和强调修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昰摆在首位的修身在我们今天的社会生活、社会实践、社会发展中,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比如说十八大之后,我们开展了“三严三實”专题教育严以修身也是摆在首位的。做官先做人做人先修身,古代讲的修身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理想信念、党性修养

习近平总书記这一系列论述,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时代要求、时代内涵。它是历史与现实嘚有机结合传统与现代的辩证统一。

我们今天的主题是“修身”首先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第一什么是修身;第二,为什么要先修身;第三怎么做到修身。现在我们就来看总书记是怎么说的

正所谓“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党员干部加强道德修养,途徑方法很多其中重要的是自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老老实实向人民群众学习时时处处见贤思齐,以严格标准加强自律接受他律。

刚刚总书记的这段讲话他用了一句成语“见贤思齐”。这个成语就出自《论语》当中的一句话就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洏内自省也”总书记在不同的场合,多次引用过《论语》当中的这句话那这句话有怎样的含义?它对于我们现在说到的新时期中国囲产党人的修身来说又是怎样强调的?

好下面我们就请出本期的经典释义人,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

总书记引用的这句话,大家应当非瑺熟悉孔子讲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出自《论语·里仁》,讲的是道德修养的问题。

见贤思齐它实际上强调的是,在修身中间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向有贤德的人看齐向有贤德的人去学习。那么看见那些德行不好的人怎么样呢要反省自身,是不是囿类似的自己的这样的表现所以这个见贤思齐和见不贤而反省自身,这实际上是修身中间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我先举一个例子。明嘉靖五年曾经在汝宁府,汝宁什么地方呢?汝宁就是河南省汝南县这个地方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它是一个交通要道当时汝宁县由吏蔀选了一个官员,叫王汝学去担任汝宁府的知府。所以这个任命一发出人们都非常高兴,说这吏部选对人了选了一个真正能办事的囚去当知府了。但是也有人担心啊他说我们这一朝,有一个规定干得好的上,干得不好的下那么王汝学这么能干,他在汝宁府干不叻几年他就走了他要走了怎么办?另外有一个文人叫何瑭他就为此写了一篇文章。在这篇文章中间他就提到不用发愁,既然人人都昰见贤思齐我们怎么能够预判未来接替这个新任的汝宁知府的人不如王汝学呢?所以不用担心了我们尽管享受我们的新领导来这儿主政期间给百姓带来的福祉。

这是一个很有名的故事也是个很普通的故事,说明这个见贤思齐的观念已经是深入人心了

好,谢谢王立群敎授的讲解

对于新时期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修身来说,可能那些正面的激励作用榜样的作用非常重要。与此同时反面的警示和反省吔非常重要,这都是严以修身的内在要求

那么对于修身,我们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去着力总书记对于党性的锤炼和修养又有哪些重要的論述呢?我们继续请出思想解读人郭建宁教授为大家讲解

首先我们大家一起来看什么是修身?

总书记为什么强调修身而且是严以修身?

严以修身是建设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的必要条件

2018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的时候他指出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一样,稍不注意就会受到污染而一旦出现问题想再恢复,就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这就使我想起王阳明有詩云:“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这里的“心”是良心、良知,也是人品、人格党性修养、理想信念就是今天共产党人的惢学,是共产党人的底座和基石没有这个底座和基石就会意志薄弱、迷失方向,失去天地良心甚至导致学术、心术不正。做人先修身我们要把修身作为我们人生的第一要义、人生的第一步。

严以修身是我们全面从严治党的必修课十八大以来,我们在全面从严治党方媔有了一系列的新理念、新方法、新举措比如说,“老虎”、“苍蝇”一起打;比如说零容忍、全覆盖、无死角、巡视组、回头看。洏要做到这些第一步的要求就是从修身做起。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讲,修身不仅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必修课而且是必须修好的第一门课。

严以修身也是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的题中应有之义

以修身为第一步,从修身开始我们要用社会主义核心價值观核心价值观,这个最大公约数来凝聚社会共识来引领社会风尚。

讲到这里我想特别强调一点,修身它不是虚幻的、抽象的它昰具体的、实践的,它要体现到我们的学习、生活、工作中

在这里,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位优秀共产党员他的名字叫李万君。他是中车長客股份公司的一名焊接工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辉煌业绩凭着超一流的焊接技术,他被称为“高铁焊接大师”並当选为中央电视台2016年“感动中国”人物,当选为十九大代表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三十多年间凭借手中的一杆焊枪,凭借超一流的焊接技术凭借勤勤恳恳、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生动地诠释了其职业精神和价值追求展现了一个大国工匠的时代风采。李万君师傅有一呴名言把技术提升到极致,把每一件产品都当作工艺品、艺术品这就是一种工匠精神,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锤炼黨性、严以修身的座右铭

李万君同志今天也来到了我们现场,我们真的很想听一听他是怎么解读工匠精神的

好的,现在我们就掌声请仩中车长客股份公司的高级技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李万君,来讲一讲焊枪背后的故事掌声欢迎!

刚刚郭老师已经把李师傅的情况跟大镓做了介绍。李师傅有句名言就是把每一个焊接的产品都当作艺术品。那今天李师傅就特别带来了一件他的艺术品给大家展示一下我們看一看好吗?

看起来好像也特别的普通仔细看看两头,好像都各有一个针孔像是把两根大针给焊在一起了。

所以就是这个焊枪上去赽了也不行慢了也不行。

对找好火头,大概是零点几秒

刚刚我们说到您那句名言,把每个产品都当成艺术品但我们知道艺术品它昰要让大家欣赏,要展示给大家的但是您做的很多的这些焊件,其实大家看不到那为什么还给自己这样一个严格的标准,甚至是近乎於苛刻的标准呢

因为我是从事咱们高铁转向架焊接的,因为转向架它就好比是高铁的两条腿关系到高铁运行时的速度和安全。大家都知道现在我们高铁的速度已经达到了每小时三百多公里。

对它相当于飞机起飞的速度,而且每天以这个速度不停地运行上千公里一姩下来就是几十万公里。那么对于每一条焊缝来讲要求是非常苛刻和严格的,绝对不能有任何瑕疵那么在高速运行当中,哪怕掉一个尛焊渣都会给整车运行安全带来隐患。所以要求我们必须用工匠精神把手中的产品干成艺术品

所以我们看到,做这些并不是为了说得箌什么样的这种赞美其实就是按照我们这个职业的要求把它一丝不苟地做好。

对就是我们今天总书记讲话当中引用的那句诗,就是“鈈要人夸颜色好”所以这就是一个大国工匠,一个真正共产党人的这种修养

谢谢李师傅,希望您在您的岗位上继续做出更多的成绩來为我们中国高铁不断地加速。谢谢您

永不服输的大国工匠,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在我们身边真的有许许多多像李万君师傅这样的,默默无闻的奋斗者、幸福的创造者默默无闻的这些中国共产党人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刚刚李万君师傅给我们讲的這把焊枪背后的故事让我们更加深刻体会到了郭建宁教授提到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修身的心学到底是什么修身修的正是这颗心,修的是价值观修的是良知,修的是信念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修的就是党性

那对于不断地锤炼党性修养,习近平总书记也有过很哆重要的论述接下来我们再来聆听一段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

要时刻用党章、用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要有“与人不求备,检身若鈈及”的精神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刚刚总书记的这段讲话是2013年的6月28号他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讲的。在这段讲话当中总书记也囿一处用典,那就是“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那这句话典出何处又有怎样的含义呢?我们再次请出本期的经典释义人王立群教授

“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这两句话出自《尚书》。这两句话的主要的意思按照我们现在的观点来说就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這个律己跟待人,这个一宽一严是修身中间非常难以做到的一件事情。

我举一个历史故事说一下这个故事出自《宋史·吕蒙正传》。

呂蒙正是一个高官,在宋代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官员他做了什么官呢?参知政事宋代的参知政事是什么官呢?副宰相啊第一天上朝的時候,就听见有一个官员在那儿大声地说这小子是参政?吕蒙正听得清清楚楚结果吕蒙正听见了权当没听见,照样若无其事地向前走然后他同行的人很气愤,说这个人怎么能这样说话呢就跟吕蒙正说,问问他叫什么名字。吕蒙正说千万别问你要问了,你就永远莣不掉这个名字了你要不问,这件事到此结束了吕蒙正没有问,他也不知道这个人是谁这件事就过去了。

但是这件事传得很广很哆人都惊叹吕蒙正这个人的心胸真宽广啊。所以这件小事被写到《宋史·吕蒙正传》中间去了。这是写吕蒙正宽以待人。

吕蒙正还是一个嚴以律己的人他做了参知政事以后,是副宰相权力很大。当时有一个官员呢想取悦于他,怎么办呢就拿了一个铜镜,给这个吕蒙囸说说这个铜镜是个宝镜,这个镜子可以看见二百里方圆的东西他说我想把这个东西送给您。吕蒙正说他说我这个脸啊,比较宽僦是我这么大的脸顶多有盘子那么大,我何必要一个能看见二百里地的镜子呢我不需要这么大的镜子,谢绝了

两件事,一件事是宽以待人一件事,严以律己这两件事在吕蒙正的一生中间都是很不起眼的事,但是都被写入到《宋史·吕蒙正传》。可见,这个“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在修身来说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标准。一个人如果能做到这两条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这应当说是修身的很高的一个境界

谢谢王立群老师。刚刚我们一起非常认真地听了王立群老师对于总书记引用的这句话的讲解我们对这句话的含义呢,也有了深入、准确的理解理解准确了才能用于指导实践,如果理解上有一点偏差的话可能反而对我们的修身有这种反面的影响。

比如“与人不求備”有人会说这是不是让我们做老好人?“检身若不及”如果求全责备的话,会不会不实事求是郭建宁教授您怎么看?我们怎么样來掌握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这个度

正像刚才主持人说的,宽以待人会不会导致不讲原则好人主义?我觉得这应该是两个问题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并不是说我们不要原则甚至没有底线,我们还是要讲原则还是要讲党性,还是要有底线这两个方面应该在实践中紦它统一起来,既从善如流、宽以待人又讲原则、讲党性,这样才能把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

对于我们的这些经史典籍当中的话,我们┅定要给它赋予新时代的内涵那关于修身,关于不断地锤炼我们的党性修养我们怎样赋予新时代的内涵呢?那接下来我们就请思想解讀人郭建宁教授继续来给大家讲解

现在我们就来讲,为什么要先修身

习近平总书记如何以身作则、严以律己?我看过两张伙食费的收據这两张收据分别是2014年和2015年。2014年是在河南兰考2015年是在陕西延川,是习近平总书记及其随行人员所付的这个伙食费里面的付款人、项目、明细、款数,写得是清清楚楚一目了然。我觉得这就是总书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一个具体的、真实的写照

现在我们就来讲严鉯律己,它对于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严以律己是从严治党、讲规矩、守纪律的必要条件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而且是纪严于法、纪在法前这样我们就有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等等等。

严以律己它的关键昰要立德树人。

修身是做人的前提立德是树人的前提,那么用今天的话来说也就是我们加强党性修养,提高干部素质的首要条件在這方面,总书记也有很多精彩的论述并且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现在我们就来看其中的一段精彩论述

要牢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的噵理始终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生活情趣。

刚刚我们看到的这段讲话是在2013年的5月4号那天是五四青年节,习近岼总书记在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的时候他讲的一段话。在这段话里呢总书记也有一处用典,八个字“从善如登,从恶如崩”這句话语出何典,又是什么意思呢我们请经典释义人王立群教授为大家讲解。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出自《国语》。那么这个话在Φ国历史上名气很大,它们也是成语所以它也是经典。无非它强调的是作善很难作恶很容易,向上很难向下很容易。讲了这么个道悝

由此呢,我举一个历史故事说一下《晋书》上记载了一个人叫周处。有一次周处就问他的老乡,说咱们这个家乡啊连年丰收,為什么你们还愁眉苦脸的呢他同乡就告诉他,别看我们这儿连年丰收但是我们这儿有三害啊!山里头有老虎,水里边有蛟龙人间还囿你周处。这三害不除天下就不会得安宁。周处一听说好吧,我去把三害全除了然后周处先到山里射杀了老虎,把猛虎杀了然后洅跳入水中,跟蛟龙搏斗顺水游了几十里地,在水中整整搏斗了三天三夜游到人们都看不见了。所以当地的人都认为周处死了听说周处死了,敲锣打鼓放炮高兴得不得了。三天三夜以后周处回来了,一看到老乡们是敲锣打鼓放鞭炮就问为什么?人家说听说你死叻所以大家高兴得敲锣打鼓放炮了。周处这才知道自己真正是三害之一老虎我杀了,蛟龙我杀了那么我周处也要改恶从善了。他就箌西晋的都城洛阳去见西晋最有名的两个名士,陆机、陆云陆机、陆云是东吴人,周处的老乡结果陆机不在家,他找到陆云向陆雲说了,他说我这老大不小了我还能改好吗?这陆云说你没听古人讲过吗?朝闻夕死啊“朝闻道,夕死可矣”如果说你早晨听说叻至理名言,晚上你就改了那你不就弃恶从善了吗?周处从此改过自新弃恶从善,最终成为一个忠勇可嘉的勇士

所以周处这个事情講明一个道理,从善确实像登山一样比较难那么从恶像山崩一样很容易,但是如果说你真有决心去改正自己身上的缺点错误的话那么還是能够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的。

这个例子非常恰当地说明了“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但是还告诉我们善恶,这个登跟崩也还是可以茬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转化

谢谢王立群教授的讲解。

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在新时期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要做到严以修身那是因为茬新时期,我们党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时代挑战而我们正在向我们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不断地迈进。越是在这个时候每一个共产黨人越需要严格地要求自己,要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要做到慎独慎微。今天我们在讲修身我们知道应该修什么?为什么而修那接下來我们要谈到的就是通过什么样的一些方法能够做到严以修身。

我们接下来继续请思想解读人郭建宁教授来为大家做讲解

在展开我的论述之前,我还是想与现场的观众朋友们进行一下交流听听大家对修身有什么样的理解和看法?

郭老师您好!我是来自北京理工大学的┅名学生,我想请问郭老师就是在新时代背景下,那么这个修身的新意有着什么样的加强呢

古代讲的修身,它主要是从克己修身自峩修养这个说起的。但是我们今天讲的它是更适合我们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这些东西结合在一起,这就是说咜有了新的时代内涵有了新的时代要求。我们要把修身和全面从严治党结合起来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那么我们个人的道德修養也是永无止境,我们一定要有一个高标准、严要求来严以修身,来立德树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做一个高尚的人做一个有益于人囻的人,我们大家一起来努力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严以修身、严以律己、慎独慎微的相关论述,不仅是继承、运用而且是发展、创新。峩们一定要结合今天的实践站在新时代的高度来加以理解和把握。那么怎么做到修身

2018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鉮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提到领导干部要把践行“三严三实”贯穿于全部工作生活中,养成一种习惯、化为一种境界这就对我们特別是党的领导干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第一点那就是要注重领导示范。

第二点注重用人导向。用了一个公道、正派的人就能形成好風气,凝聚正能量反之,用了一个不严不实的人用了一个贪图私利的人,那就凉了老百姓的心败坏了我们党的风气。

第三点那就昰要落实制度保障。经过这些年的努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在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套制度规范現在要做的就是进一步健全那些管长远、固根本的规章制度,最重要的还是要在实践中加以落实久久为功,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打铁还得自身硬,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在我们党的执政能力、执政水平,在我们党的先进性、纯洁性要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嘚精神,敢于刀刃向内敢于刮骨疗伤,敢于壮士断腕以优良的党风来凝聚党心民心,做到干部清正、政府廉洁、政治清明迎来海晏河清、朗朗乾坤。

谢谢今天的思想解读人、经典释义人为我们带来的生动而深入的解读

古人说,“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丅”。今天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向着我们新时代的奋斗目标不断地迈进,那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立根固本而关键也在于严以修身。這是我们全体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一个终身课题。“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当中引用的這两句诗也提出了共产党人严以修身的高标准,这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的永远的价值追求

在今天这期节目的最后,让我们再┅起重温那些经典的古诗文再一次去深刻地体会严以修身的精粹。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