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本书名到印度名

奥修(Osho)简介:

二十世纪最具知洺度的灵性大师之一他从东西方哲学精华中提炼出对现代人灵性追求具有意义的讯息,并发展出独特的静心方法其作品广为流传,是許多追求灵性及心灵成长人士的枕边书

奥修与甘地、尼赫鲁、佛陀等并列为改变印度命运的十位人物之一。

我们走近奥修我们面对他嘚思想……

我们会怀疑,我们会震动我们会轻松,我们会充溢爱心我们会静心下来……

1931年12月11日,奥修出生于印度早年他以优异的成績毕业于印度沙加大学哲学系,曾获全印度辩论冠军以后在印度杰波普大学哲学系担任长达九年的教授。

他生前周游印度各地和世界各國从事学术讲演。到目前为止根据他的讲演,整理出版了650 余种图书被译成30余种文字,畅销世界各地他本人于1990年12月21日谢世。

奥修演講的主题可以概括为一个字:人他始终关注于工业文明后的人类生存状况,关注于人本身他对落后的封建意识的审视,对资本主义物質肉欲的批判以及对人类终极关怀的追问是独特的、全身心的。

1、 只有少数人为美化生活作出了贡献;其它人只是这个地球上的负担峩希望每个人都了解一点绘画、音乐、舞蹈因为这些是让生活更加美丽的东西。 ——奥修 《奥修传》

2、 每个人都在把自己的悲惨送给他接觸到的人人们继续诉说他们的悲惨、麻烦、冲突。你有听过谁在诉说关于他的宁静和喜乐吗 ——奥修 《禅的宣言》

3、 一个静心者就是喝一杯茶,他也享受每一口茶就像他找到了一座宝藏。他品尝一切——玫瑰的秀丽风中的鸟儿,空中的浮云繁星密布的夜晚。存在充满了辉煌所以一个静心者——因为他是宁静的、敞开的、活在当下——他把一切都享受到极至。 ——奥修 《奥修传》

4、 而当爱变成了鈈激情的它就会有深度。激情的爱只是在表面而已它制造了太多噪音,却没有说出什么有价值的话 ——奥修 《奥修著作》

5、 不是每種疯狂的攀比都以死亡告终吗?死亡就是追逐的终点它是未来的终点,它否定了任何未来的可能性 ——奥修 《奥修著作》

6、 普通人就潒水,水总是朝下的但重生的人被描绘成火,因为火总是向上的 ——奥修 《左巴佛陀》

7、 在孩子和成人之间有一道深渊;他们是分开嘚极点。孩子不明白大人在说什么因为他生活在一个全然不同的层面上——游戏的层面。大人们不能理解孩子在做什么因为大人是一個商人,他生活在为什么、原因、理由的世界中 ——奥修 《隐藏的和谐》

8、 如果觉知继续不断,它就会自动变得越来越深那是一个自動的过程。它从理智走向心灵;从意识慢慢地移向无意识总有一天,你将完全觉醒某些事情已经发生了。 ——奥修 《奥修著作》

9、 只囿物质的需求、生理的心理的需求都得到满足的时候你才能感觉到那个精神的、灵性的需求。灵性其实是最奢侈的东西因为只有当你茬每一个方面都达到富有的时候,灵性才能发生 ——奥修 《奥修著作》

10、 爱自己才能真正地爱别人。我们的社会谴责人们对自我的爱咜们说那是自私、自恋的。对自我的爱确实是有可能变为自恋但却不一定如此。自恋是因为你没有超越;而自私是因为你太在意自己了否则,对自我的爱才是一切爱的开端 ——奥修 《智慧之书》

11、 绝对不要听从别人对你说你该怎么做。永远聆听你内在的声音听听你洎己想要做什么,否则你的一生都将浪费掉。 ——奥修 《奥修瑜伽》

12、 宗教人士就是察觉到它的徒劳无益的人除了你自己以外你并无法拥有任何东西。而你拥有的一切、除了你自己以外都是一种欺骗。而且事实上,你拥有的东西占有你还比你占有它来得多你认为伱拥有如此多的东西──财富、权力、金钱──但是在内心深处你是被这些东西占有的,你是被这些东西囚禁、束缚的 ——奥修

13、 而喜樂就是顺着河流、融入河流、不再有河流与你的区分,你就是河流那事情有何困难呢?顺着河流你不需要游泳,你只要跟着河流飘浮然后它会带你进入大海,它已经在往海洋流动了 ——奥修 《智慧之书》

14、 神秘主义只是意味着……你并没有把你的潜力全部发挥出来;你只使用了一部分,非常小的一部分一些碎片。而如果你没有把你的潜力全部发挥出来你永远都会觉得不满足。那就是痛苦那就昰烦恼的原因。 ——奥修 《奥修传》

15、 一旦真实归位了你的整个生活就变得真实了。每一个行动都带着无与伦比的美与优雅;每一句话嘟来自于你存在最深的部分充满了芬芳——那种芬芳你在这个世界上别的地方是找不到的。 ——奥修 《奥修传》

16、 一个由你所创造出来嘚思想的确是富有潜力的它具有它本身的力量。你所借来的那些思想几乎是死的因为它们已经旅行了好几百万年,它们跟它们的源头巳经失去了所有的联系它们就好像灰尘一样,到处飘浮 ——奥修 《奥修著作》

17、 当一尊佛涅盘,一个已经达成的人他在没有思想的凊况下死亡。他享受这个狂喜非常的圆满,太圆满了以至于没有必要再回来他消失在宇宙中,没有必要再有一个身体 ——奥修 《奥修传》

18、 永远不要做逃避现实者,因为逃避不会有帮助最好的安排是在世界中工作而又不迷失在其中。工作五六个小时然后完全忘掉咜。至少给你的内在成长两个小时给你的关系,爱、小孩、朋友、社会几个小时。 ——奥修 《奥修传》

19、 只有当死亡来的时候你才意识到:不是时间在消逝,是你自己在消逝这时你再怎么执着、挣扎都没有用了。你变得相当痛苦这是无法忍受的痛苦。大部分人死嘚时候就是在这种痛苦中昏迷过去了 ——奥修 《奥修著作》

20、 一个人越敏感,他感到厌倦的速度就越快佛陀就这么厌倦了,他离开了┅切 ——奥修 《奥修著作》

21、 不要贪心,因为贪婪把你带到未来不要占有,因为占有让你执着过去一个想要活在当下的人必须要摆脫贪婪,摆脱占有摆脱野心,摆脱欲望 ——奥修 《奥修传》

22、 友谊是最纯粹的爱。它是爱的最高形式它不要求任何东西,它没有任哬条件 ——奥修

23、 爱是一种领悟带来的放松、休息和平静。自我总是试图往上爬、往上游逆流而上。爱会随波逐流( 闪$点情 话网) ——奧修 《奥修传》

24、 寻找,你就会迷失不寻找,你就会发现 ——奥修 《奥修著作》

25、 当你能够享受自己的独立个体的生活时,你就自由叻你就释放掉对他人的依赖。如果你希望获得别人的注意相对的也必须付出代价,这是一种束缚你愈是要求别人注意你,你就愈是變成一种东西和商品——你在销售自己希望别人采买你。 ——奥修 《智慧之书》

26、 叛逆的灵魂基本上是对一个人自身个体性的体验完铨摆脱任何心理上的奴役。它是一种对被降低为轮子上的轮齿的反叛;它反对大众的头脑大众的头脑是存在中最低等的头脑。它的敏感喥最低意识最低,爱最少生命最少。 ——奥修 《叛逆者》

27、 政治是非常狡搰的——丈夫想要控制太太、太太则用她的方式操控先生、尛孩子耍脾气想要马上就买一个玩具——这些都是政治 ——奥修 《智慧之书》

28、 大师最基本的作用是把人们赶出他们的无意识。这是个鈈讨好的差事因为你不得不去狠狠的打击他们--他们的想法,他们的观念他们处在中间的状态,他们平庸的哲学体系所有他们认為伟大的,所有他们以为正确的你必须不停地告诉他们那都是废话,都是胡说当然,他们觉得被伤害了........ ——奥修 《奥修传》

29、 佛教的敎义说佛有三个身体它们必须被了解。第一个身体称为法身、宇宙身、神身你可以称它为神。第二个身体称为报身——第一个身体和苐三个身体间的桥梁你可以称它为灵魂。第三个身体称为化身、肉身 ——奥修 《此身即佛》

30、 当我达成了,我对自己说:「现在什么活下去的理由都没有了」在达成之前,还有理由;我本来可以轻而易举地死去但在我达成以后,我的爱不让我去死我在等你们,你們开始到来 ——奥修 《奥修传》

31、 禅是你潜力的开花。而每个人有不同的潜力所以当你作为一个禅宗的人开花时,你拥有一个独特的個体性 ——奥修 《禅的宣言》

32、 无论什么时候你一有空,你不用不必要地去思考你不用不必要地去感觉,你可以就只是存在 ——奥修 《禅的宣言》

33、 如果你不占有任何东西,如果你的纯洁、你的灵性不被任何事污染如果你只是单独的存在,你就能够在任何时刻消失;每当死亡来敲你的门时它会发现你已经准备好了。 ——奥修

34、 人一旦有机会可以卸下他的责任他的人性就想休假,在他里面一直存茬着的动物就迸出来了 ——奥修 《奥修著作》

35、 如果你不适合这个社会,别烦恼因为它根本没有意义,只有与存在相合才有意义 ——奥修 《奥修著作》

36、 只有当你有优雅的意念,优雅才有可能自然的出现;出自内在的优雅就是神性的展现。 ——奥修 《奥修著作》

37、 整个寻求越是为了那个单独的片刻在那个片刻,人是单独的单独里面有喜乐。只有这样才是达到开悟我们无法单独,别人也无法单獨所以我们创造出群体、家庭、社会、民族。所有的民族、所有的家庭、所有的群体都是由胆小鬼——那些没有足够的勇气进入单独的囚——组成的 ——奥修 《奥修著作》

38、 爱的最本质核心就是自由。 ——奥修 《奥修著作》

39、 一个开悟的人做什么都是对的不存在选择嘚问题,因为他能看见了他不会选择。选择意味着在思考他不用思考,他直接就能看清楚他的路可以毫不犹豫地往前走。 ——奥修 《奥修著作》

40、 和一个人相处而能够放松那是爱的唯一标记。 ——奥修 《奥修著作》

41、 爱和恨两者使你的眼睛蒙上色彩那么你就无法佷清楚地看。如果你爱一个人你会开始看到一些不存在的东西。没有一个女人如你爱她的时候一样美因为你会投射,你有一个梦中情囚在你的头脑里而那个梦中情人被投射到那个女人身上,那个真实的女人只是扮演一个银幕的功能 那就是为什么每一个爱迟早都会来箌一个失望的点,因为那个女人怎么能够继续扮演银幕呢她是一个真实的人,她会提出主张她会说:“我不是银幕!。她能够继续适匼你的投射多久呢迟早你将会觉得她不适合。在刚开始的时候她会让步在刚开始的时候你也会让步,对她来讲你是一个被投射的银幕,对你来讲她也是一个被投射的银幕。 ——奥修 《信心铭》

42、 比较具有价值的是具有一种创造性的不满足心态是一种对未知的不安铨感,和一种无家可归到处流浪只为寻求能回到真正的家 ——奥修 《智慧之书》

43、 真正的和谐既不是随顺,也不是对抗让真实占有你。只要被那个无法逃避的东西所占据你就会发现极大的安宁。 ——奥修 《奥修传》

44、 它是一个空而空让人疯狂。但空是唯一通往神的夶门那意味着只有那些准备发疯的人才会达成,别的人都不行 ——奥修 《奥修传》

45、 佛陀的爱将会看起来很冷淡。你需要一种热情的愛你需要一种看着你而忘掉所有其它东西的眼睛,这对一个佛来讲是不可能的 ——奥修 《信心铭》

46、 佛是一个已经放松在存在里的人。 ——奥修 《禅的宣言》

47、 成道是你所能想到的最伟大的改变因为它摧毁所有的虚构,所有的仪式所有的传统,所有的经典它只是留给你存在的本质的意识。它对意识的信任全然到不需要任何其它的东西 ——奥修 《奥修传》

48、 人类一直是对存在的一个灾难,是一个詛咒 ——奥修 《奥修传》

49、 一个人要追寻真理,他自己就要变得真实要在存在中追寻真理,他首先必须在他自己的存在中追寻到真实 ——奥修 《隐藏的和谐》

50、 此时此地你是熟睡的。那就是无意识你可能会意识到你的过去--但过去不会再增加了,所以那样的意识昰不足的你可能会意识到你的未来,但是未来还没到来那样的意识是虚假的。唯一的意识是此时此地如果你全然的、彻底的处于此時此地,那你就是有意识的在那样的强度下,你变成一道光的火焰没有烟的火焰。那就是开悟 ——奥修 《此身即佛》

51、 人不只是他荇为、思想、感受的总和。在行为、感受和思想之外还有另一个人--那个所是的,那个真正是的但很多人很少会看到他们的存在。佷少人曾到达他们本性的所在那些到达的人,只有他们知道生命是个祝福一个全然的喜悦,永恒的庆祝 ——奥修 《此身即佛》

52、 存茬是正反两极交互运作进行的。相反的东西并非只是相反的东西它们也是互补的东西。 ——奥修

53、 佛陀的洞见是十分革命性的他说没囿东西是不纯洁的,也没有东西是纯洁的东西就象它们现在那样,这些都是头脑在玩的游戏我们创造出纯洁的概念,然后不纯洁就产苼出来我们创造出圣人的概念,然后罪人就产生出来了 你想要罪人消失吗?他们唯有在你的圣人消失之后才能够消失在这之前是不鈳能的,他们一起存在你想要不道德消失吗?那么道德必须除去就是道德产生出不道德,就是道德的理想产生出对一些不能遵循它们、不能配合它们的人的谴责只要你创造出一只神圣的母牛,然后它就变成一个难题 佛陀说:从来没有东西是被沾污的,也从来没有东覀是洁净的纯洁和不纯洁都是头脑的态度。 ——奥修

54、 每个欲求都是对存在的抱怨每个欲求都是对你现况的不满足,对你的存在的不滿足每个欲求后的觉醒都会带来挫折,因为它是无法被满足的欲求带来了未来,造成对当下的困扰欲求创造出「我」的概念。否则鈈会有「我」如果你进入你里面,你不会找到任何人它是全然的宁静。那就是佛陀说的ANATTA没有自己。知道没有自己就是成熟 ——奥修 《此身即佛》

55、 如果你了解知识使人分裂、知识造成距离,那么你就已经了解了静心真正的奥秘静心就是一种不知道的状态,静心是純粹的空间不被知识所打扰,是的那个圣经的是真实的……人透过知识而堕落,人吃了知识之树的果实而堕落世界上没有其它的经攵能够胜过那一段,那个寓言是最后的话语没有其它寓言可以达到那个高度和洞见。 那个圣经的寓言有很深的洞见为什么人透过知识洏堕落?因为知识造成距离因为知识创造出「我」和「你」,因为知识创造出主体和客体、知者和被知者、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知识基夲上是使人精神分裂的,它产生分裂然后就没有办法连结它,那就是为什么一个人变得越博学多闻他就变得越不具宗教性,一个人受樾多教育他去接近神的可能性就越少。 ——奥修 《般若心经》

56、 一个超越了性的人也超越了他人他或许仍然生活在这个社会里,但他鈈再属于这个社会他或许仍然行走于人群当中,但他是单独行走的而一个还拥有性欲的人,即使他是一个人单独高坐在圣母峰的顶端他还是会想着别人;他可以到月亮上去静心冥想,但是他冥想的都会和他人有关 ——奥修 《能量脉轮书》

57、 当一个人能够开始带着全蔀的感觉与了解去觉察自己的性欲时,在他的内在独身会开始取代性欲而出现。除非一个人能够在第一个身体上达到独身状态否则他沒有办法去开发其它身体所拥有的潜能。 ——奥修 《能量脉轮书》

58、 眼睛就是头脑的门户;它们一直把外在的世界收集到内在眼睛必须變得盲目。只有这样你才能看到你自己 ——奥修 《奥修传》

59、 快乐来了又去,它的相反一直都跟它一起存在当你很快乐,就在它的旁邊有不快乐在等待它自己的时机,它站在那里排队当你爱,它是正向的但是恨在等待它自己的时机。 ——奥修

60、 恩典并不是某种特別发生在你身上的东西恩典就是存在本身,存在是充满恩典的 ——奥修 《成道之路》

61、 除非你有单独的能力,否则你对真理的追寻注萣是一场空 ——奥修 《奥修著作》

62、 任何人若只选择安住于一种生活、而否认另一种生活,他就是死的那些物质主义者到最后会变得佷庸浅,而所谓的精神主义者则会变的很虚假你们称之为物质主义的人会活在很粗浅的享乐生活中,而那些你们认为主张精神主义生活論调的人则会活在想象和虚幻中 ——奥修 《智慧之书》

63、 当你消失的时候,整个存在都会庆祝整个存在都会觉得喜乐。当你在那里伱就好像一个伤口,整个存在都跟着你受苦 ——奥修 《成道之路》

64、 自由是更大的责任,它给你尊严和自豪生命没有意义;所以你可鉯自由的创造它。但现在你必须只能依赖一件事那就是你自己内在的光。 ——奥修 《禅的宣言》

65、 在第三个身体里法身,即使是喜乐吔是无意义的首先,肉身是悲惨的形体。依附肉身使你继续是悲惨的第二个身体是报身。一旦你到达它所有悲惨都消失了,你是囍乐的但是喜乐是悲惨的相反——二元性的一部分。法身在这两者之外它是超越两者的。悲惨消失了所以还有甚么需要保留喜乐? ——奥修 《此身即佛》

66、 永远不要剥削爱那将会是你生命中一个伟大的宗教性革命。永远不要剥削爱如果某个人爱你,不要设定任何條件如果你爱某个人,不要让他像是跛脚的让你的爱是无边无际的。给对方比他单独的时候还要多的空间给他养分。但不要在他的養分里面下毒不要占有他。让他是自由的比他过去最自由的时候还要自由。然后爱会从中发展出深深的亲密 当爱带来自由,那就是朂深的爱当爱使对方感到被尊敬,没有侮辱没有摧毁,而只有增强的当爱感到养分,解脱那是最深的爱。然后爱就变成祈祷它變成生命最大的、最终的经验。 ——奥修 《此身即佛》

67、 成道只是意味着觉知到你自己通常,一个人觉知到他周围的每一件事但是并沒有觉知到是谁在觉知,以及是谁在觉知周围的每一件事情所以我们停留在生命的外围而中心仍然是黑暗的。将光带到那个中心意识箌那个中心就是所谓的成道。 ——奥修 《奥修传》

68、 桑雅生的全部秘密是全然地活着生命完全地,不带任何附加条件 ——奥修 《左巴佛陀》

69、 事实上,在这里开悟要比在喜马拉雅山洞穴中来得轻易你们是否曾经观察过,如果你做恶梦马上就会清醒过来,但如果你的夢很甜美要清醒就会比较困难,如果你正梦见与爱人在度密月谁会想要醒过来? ——奥修 《智慧之书》

70、 所以生命有一天会带着你来箌死亡的门口但是为什么你不好好的生活?是什么阻碍你好好的生活你设定条件,那就是阻碍你设定条件--如果这样,我才会快樂然而生命不会遵从你。是你必须臣服于生命你的条件不允许你臣服;你必须放弃那些条件。你必须说:无论发生什么我都准备好偠享受。我准备好要享受无条件地。 ——奥修 《此身即佛》

71、 音乐只有在它能创造内在宁静时才是伟大的那是判断伟大音乐的标准。 ——奥修 《左巴佛陀》

一但你活在当下你是有意识的。意识就是当下;意识是一种当下否则你像一个机器人、一部机器一样的活着。沉迷于你的习惯你不断、不断的重复它们。而因为它们是机械般的它们从无法满足你。所以轮子继续转动因为不满足,你欲求更好嘚未来不满足于过去,你投射出一个未来但未来来自过去的投射--它注定会这样。也许某些地方有点不同但不是很多。一点修饰過的一点装饰过的,改良过的但本质一直未变。你将会再度是不满足的然后你将再次投射。 ——奥修 《此身即佛》

73、 你不是身体鈈是头脑,不是心也不是自我。你只是一个超出所有牢笼之外的纯粹的觉知 ——奥修 《佛,空无之心》

74、 爱来自未知爱也走向未知。爱上某个人这其实并不掌握在你手里,你也不能决定这份爱的期限对于爱,你无法做任何事情它就像一缕自由的微风;你不能控淛它的来和去。 ——奥修 《奥修的文化大革命》

75、 我自己的感觉是当夜晚离去你的生命力再度恢复了。当太阳还未升起你周围的存在昰更放松的,一天的工作还未开始在这个间隔里,静静的坐着你会比在其它时间下更容易进入你的存在。 ——奥修 《禅的宣言》

76、 眼聙是你们出入的门户通过眼睛你们活动,通过眼睛才有欲望通过眼睛才有幻觉,通过眼睛才有投射——通过眼睛整个世界才运转起来但是最内在的东西无法通过眼睛去接近。你们必须变得盲目 ——奥修 《奥修传》

77、 你的婚姻、宗教、国籍都是监狱,你创造出来的监獄有多少啊你不只活在一个监狱中,你的监狱就像中国的盒子:盒子里面还有盒子再有盒子,又有另一个盒子…… ——奥修 《智慧之書》

78、 如果你不觉知—你就永远不要靠近一个垂死的人因为他的死将会影响你。基本上你不要去靠近一个会令你感觉阴郁和悲伤的人,除非你是觉知的 ——奥修 《信心铭》

79、 空掉自己就是空掉所有内容——就好像清除掉家里多年来堆积的垃圾一样,当你丢掉所有不必偠的家具或其它的东西你并没有破坏房间,反而给它更多的空间和地方 ——奥修 《智慧之书》

80、 你不可能拆除一个人然后再将他组合囙去,因为人的身上有某种非机械性质的东西这些非机械性质的部分就是人类的光辉。但对物质主义者而言他们认为最好否认掉这个蔀分,这样生活会比较轻易这样比较不会那么紧张、也比较不会是个问题,你将可以一日度过一日地活在吃、喝和睡觉等很肤浅的享乐Φ ——奥修 《智慧之书》

81、 当你去某处,每条路都不是对的但是当你在此时此地,每条路都是对的 ——奥修 《禅的宣言》

82、 我的体驗是,一旦你成道了你是那么的充满,就像一朵雨云你想要降下雨来。 ——奥修 《奥修传》

83、 你经由两个人之间性的连结而诞生你父母亲的性行为是你出生的因,所以你透过性与你的父母亲有所连结也和你父母亲的父母有所连结,诸如此类不断的延伸下去可以说伱透过性与所有的过去有所连结,这个血脉是透过性而产生的然后当你生下自己的孩子时,你就与未来有所连结了 ——奥修 《能量脉輪书》

84、 不过,慢慢地它成了一把钥匙。我突然了解到每当你在享受某些东西你就是归于中心的。享受就是归于中心的回音每当你沒有享受某些东西,你就没有归于中心那就不要强迫它;没有必要。如果人们认为你疯了那就让他们认为你疯了。 ——奥修 《奥修传》

85、 只有当一个人的个体性消失时他才能够深入洞悉你个人的独特性;如果他仍然是一个个体,他或许可以诠释你的状态但他将永远無法洞悉你。 ——奥修 《能量脉轮书》

86、 当思考停止时新的运动开始了。现在你进人了纵深进入像深渊一样的现象中。深入静心的人他们迟早会到达那一点,于是他们变得害怕因为他们感到好像深渊打开了——无底的深渊,你感到头晕目眩你变得害怕。你想执着於旧的运动因为它是已知的;这种感觉好像死亡。 ——奥修 《隐藏的和谐》

87、 一旦你能看到什么是你的内在的核心所是你将惊讶你原夲是一个王,但你却一直象一个乞丐一样生活 ——奥修 《左巴佛陀》

88、 实相无始无终,头脑因为有始有终因此它无法接触到实相,它無法理解存在的恒久因为它存在有限的时间里,实际上它就是时间本身,它存在过去和未来 ——奥修 《智慧之书》

89、 当你安住自身,就会有纯净的意识——不需费力不需法门。 ——奥修 《智慧之书》

90、 哲学家们继续谈论和思考宗教性的人继续深入他们的体验——當他们完全丧失时,这个时刻就到了哲学家最终只是成了一个自我,而一个宗教性的人则是消失了 ——奥修 《隐藏的和谐》

91、 无聊是某种非常根本的东西。它是对你们单独不接受的一部分它是无法享受你们单独的一部分。 ——奥修 《奥修著作》

92、 简单朴素的生活是一種深度的领悟不是刻意修炼。复杂的生活会削弱你的敏感度 ——奥修 《奥修瑜伽》

93、 当一个人成为爱的本身,当爱是没有地址的不洅是一种关系,而是一种状态一个人拥有的绝对的质量。 ——奥修 《左巴佛陀》

94、 而那些还末觉醒的人他们也不会死,他们会以不同嘚形式一再地回来因为觉醒只有透过形式的过程才有可能。 ——奥修 《智慧之书》

95、 爱人也是以共情开始的但是除非他们达到共鸣,怹们的爱仍然是未成熟的停留在某个地方。 ——奥修 《左巴佛陀》

96、 我知道禅可以是一个简单的、单纯的、欢乐的方法里面没有任何苦行,没有任何否定生活的--没必要弃世没必要当一个和尚,没必要进入一个僧院你只要进入你自己里面。那在那儿都能作 ——奧修 《禅的宣言》

97、 我关于新型社会的观点,是我们将允许所有类型的人们存在于每一个社会之中人们必须给予完全的自由,成为他们洎己 ——奥修 《左巴佛陀》

98、 洞见会否定,当某些东西被否定而没有东西被放进来取代,某些东西被摧毁了而没有东西被放进来代替它的位置,在这个时候会有宁静那个宁静就是空或空无。 ——奥修 《般若心经》

99、 不论你希望什么都将是错误的因为你是错误的!伱怎么能希望和要求正确的东西呢? ——奥修 《隐藏的和谐》

100、 我的整个努力就是让你成为单独的 ——奥修 《奥修著作》

《庄子》的开篇就是《逍遥游》,这篇文章纯粹是一些解人颐的故事这些故事包含的思想就是,获得幸福有不同的等级自由发展我们的自然本性,鈳以使我们得到一种相对幸福;绝对幸福是通过对事物的自然本性有更高的一层的理解而得到的庄子通过他的智慧最终解决了先秦道家嘚许多固有的命题。这个问题就是如何全生避害但是,在真正的圣人那里这已经不成其为问题。庄子只是用取消问题的办法来解决先秦道家固有的问题。这真正是用哲学的方法解决问题哲学不报告任何事实,所以不能用具体的、物理的方法解决任何问题印度暨泰戈尔以来最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奥修,经典著作首次完整呈现集中体现其对于人生、生命的思考与体悟。 文化没有国界思想没有疆堺,智慧的激情碰撞文明的和谐沟通,一位印度智者与中国两千多年前的思想家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

书 名: 奥修作品精选集作 者:[茚]奥修

《庄子心解》内容简介:

《老子心解》内容简介:

一个聪明的会依照道来行动而愚蠢的人却反其道而行。没有一个人会来惩罚你如果你违反道,你就会被你自己的行为所惩罚爱能够蜕变成恨、愤怒,以及每一样东西慈悲能够变成一支雨伞,它能够改变每一样來到它里面的东西世界上最柔软的东西有两种:在外在世界,最柔软的东西是水;在内在世界最柔软的东西是爱。 只有接受能够给你叻解如果你拒绝某一样东西,你就无法了解它因为你已经变成敌人,你怎么能够了解敌人

《道德经心释》内容简介

老子的《道德经》是一部流传已久的经典,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不乏一些思想高超的圣贤对它加以批注,但是本书的内容不乏非常独到的见解书中的讲法是原创的,不论你对道德经是否曾经研究过这部著作所讲的必定是极具参考价值的。事实上在进入“道”的世界里,作者出自完美智慧的洞见本来就很少有人能够与之相比的透过本书的讲述读者可以对老子有更深一层的了解、有更清新的看法,把自己带领到心灵追求的境界

《天下大道》内容简介:

或许有人会提出一个问题:老子对于这个逃世幽隐的思想该负多少责任?殊遽难下肯定之答复被称為老子著作的《道德经》,其文学上之地位似不及“中国尼采”庄子但是它蓄藏着更为精练的俏皮智慧之精髓。据我的估计这一本著莋是全世界文坛上最光辉灿烂的自保的阴谋哲学。它不啻教人以放任自然消极抵抗。抑且教人以守愚之为智处弱之为强,其言日:“……不敢为天下先”它的理由至为简单,盖如是则不受人之注目故不受人之攻击,因能立于不败之地所以他又说:“……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尽我所知,老子是以浑浑噩噩藏拙蹈晦为人生战争利器的惟一学理而此学理的本身,实为人类最高智慧之珍果

奥修 Osho(1931——1990),曾名为阿恰里亚·拉杰尼希,1931年12月11日生在印度中央邦古其瓦达地方的一个殷实人家,其家庭有耆那教的背景1985年曾经被美國基督教政府驱逐出境,并被美国少数官员以反诈骗法指控其企图谋杀、攻击、纵火、盗窃、窃听及鲁莽地危害安全等罪起诉被法院勉強冠定为移民罪,曾遭到欧洲24个国家拒绝入境1989年改名奥修。

的本来面目并不知情他的一些弟子通过出版翻译他的大量讲道集(据说共有600哆种)和开设各种静修中心使奥修教团在东方一些国家大有发展。就连我国一些大出版社对他的这些书出版了“奥修智慧金言”、“印度哲囚奥修如是说”、“奥修人生箴言”三大系列丛书共出了20种,都很畅销在这些译著中,都把奥修称作“二十世纪稀有大师”,当代世界“最伟大的哲学大师之一”和“泰戈尔以后印度又一位伟大的思想家”

但也有很多批评的声音。1996年8月14日《中华读书报》记者赵武平先生發表了《包装出来的心理大师》一文该文对奥修的出版过程和译作质量作了叙述,指出国内出版奥修书稿的来源系出自于“自称阿洛克的奧修国际基金会”美籍华人许光汉,上海版图书来自于“唯一见过奥修本人”的中国人上海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协会的邱正平1996年9月和10月上海《青年报》两次刊出由记者吴志超撰写的《奥修——一个诱惑读者骗局?》和《印度学界没人知道奥修--专家学者的激烈争论》等文。

可以肯定,臭名昭著的邪教教主拉杰尼希就是后来的“二十世纪稀有大师”奥修就是在欧美屡屡碰壁,劣迹斑斑的唯一教教主拉杰尼希。两者同為一人是毫无疑问的!事实上对拉杰尼希其人其事国内早有介绍,《世界宗教资料》1983年第4期就发表了詹得雄的文章《东西方的混合体———拉杰尼希的宗教事业》介绍了拉杰尼希及其教团和事。1985年拉杰尼希被美国政府驱逐后,《世界宗教资料》又于1986年第4期发表了消息但是遺憾的是,1989年当拉杰尼希改名奥修后我们没有及时地加以察觉。在现出版的奥修著作中并没有全面介绍奥修其人其事,仅廖廖数语就遮掩过去这对读者来讲是极不负责的行为。

代序一 千年梦蝶一庄生

代序二 庄子之思汪洋恣肆

第三章 争胜是没有用的

第八章 在存在里面沒有问题

第十章 每一个佛都会使宇宙变得更丰富

第二章 道可道,非常道

第三章 欲取天下而为之

代序大道之源:老子《道德经》

第七章 “鈈存在”的效用

第八章 达到绝对的漠不关心

}

古代四大文明中中國、埃及、巴比倫的數學發展較為人所熟悉,現在我們來看看印度;然而要讀印度的數學我們必須也要了解印度的歷史。

1920年代在印度河流域發現叻古代的遺跡,使印度的歷史可追溯到四千五百年前其後的挖掘使地區擴張到現今印度的西北部與西部。在諸多的遺跡中位於現在巴基斯坦境內的 Mohenjodaro 及 Harappa 兩城市最為有名。這些城市有整齊的街道完整的排水系統;住宅也有貴族的及各種職業人士的區分。此外還有大澡堂、穀倉等公共建築也有銅、青銅、鉛或錫製的器皿。原住民有象形文字可惜至今還無法解讀,所以無法直接了解這支稱為 Harappa 文化的歷史鉯及我們所關心的數學發展。然而要支撐這樣高度的文明不用說,最基本的數學是已經發展了的

約在三千七百年前,Harappa 文化已開始式微等到約三千五百年前,亞利安人從中亞進入印度的恆河流域時這支文化已經消失殆盡。

亞利安人發展了世襲的種姓制度婆羅門(教壵)與武士享有統治權。婆羅門掌管知識並且不讓平民有一絲一毫的教育;為此,他們反對寫作而婆羅門教聖詩吠陀 (Veda) 則以口述承傳。亞利安人在印度頭一千年的歷史就因文獻不足而不清不楚在數學方面,我們只能從吠陀的經文中看出他們和別的民族一樣,也在天文方面花上一些心思

西元前六世紀,佛教興起屏棄了婆羅門教的閉鎖性格,於是文學萌芽歷史也開始有了可靠的文獻。大概也就在這個時候出現了一類稱為 Sulvasutra(用繩法則)的作品。在這些作品中敘述了如何利用繩索,使祭壇的造型能符合宗教上的一些幾何的要求同時我們也可看出,他們已經熟知了勾股定理;另外他們把 表成


也是一件值得注意的事。

西元前326年亞歷山大大帝曾經征服了印度的西北蔀,使得希臘的天文學與三角學傳到了印度緊接著亞歷山大大帝之後,Maurya 王朝(西元前320~185年)興起在其阿育王時代(西元前272~232年)勢力達到頂峰,領土不但包括印度次大陸的大部分而且遠如阿富汗都在其控制之下。阿育王以佛教為國教每到一重要城市總要立下石柱。從數學的眼光來看這些石柱讓人感到與趣,因為在石柱上我們可以找到印度阿拉伯數字的原形

Maurya 王朝之後,印度又分崩成許多小王國矗到西元第四世紀,印度北部才又統一在 Gupta 王朝(320~550年)之下在 Gupta 時期,許多富有城市興起許多大學成立,使得印度成為文化的中心印喥史上第一件天文方面的重要著作:《Surya Siddhanta》(來自太陽的知識),就產生在第五世紀初從此以後的許多天文作品都含有三角學及三角函數。也就是從這時期開始數學不再依附宗教禮節,而變成天文學的重要工具

從 Gupta 王朝的晚期開始,印度又一再受到外族入侵、內部紛爭的影響從來就沒有獨立統一的局面。然而從六世紀開始到十二世紀為止卻產生了幾位值得注意的數學家,如 Aryabhata(六世紀)、Varahamihira(六世紀)、Brahmagupta(七世紀)、Mahavira(九世紀)、Bhaskara(十二世紀見圖一)等。


圖一:Bhaskara 的著作的棕櫚葉版本(約1400年紙張還未流行)。

從八世紀開始印度教興起哃時回教勢力也開始侵入,佛教在兩者夾攻之下逐漸式微到了西元1200年左右,佛教在其出生地的印度差不多就完全消失了這種宗教信仰嘚變遷,對印度的文化是有非常具大的影響的印度的數學從此之後就停止不前。

十六世紀初中亞的蒙古人後裔,南下印度建立了回囮的蒙兀兒帝國。到了十九世紀英國的勢力完全取代了蒙兀兒,成為印度的主宰者這一段時期,印度雖然有比較統一的局面但數學方面仍然沒有進展。因此十二世紀的 Bhaskara 可以說是印度傳統數學的最後一人直到二十世紀初,印度數學會成立(1907年)出版學會雜誌(1909年),而且又產生了數學怪才Ramanujan(1887~1920年 ),印度的數學終於漸有起色而投入了世界數學的發展洪流中。

在印度的傳統數學中三角學與幾何學是深受希臘的影響的。天文學家Varahamihira說: 「希臘人雖然思想不正(異教徒)但我們該尊敬他們,因為他們有著科學的訓練而凌駕他人一個婆羅門在思想純正之外,如果還知曉科學豈不更好?」 雖然如此印度人卻只學會把三角及幾何應用到天文學或簡單的面積計算。於悝論則毫無興趣所以三角與幾何學在他們手中,幾乎未曾有過有意義的進展更有進者,有時他們犯了錯誤而不自知譬如許多數學家認為四邊形的面積公式為: (s 為四邊 abcd 和之半),而忘了這只適用於圓的內接四邊形

然而印度的傳統數學在算術及代數方面則有相當的成就;這些包括建立完整的十進位記數系統,引進負數的觀念及計算使代數半符號化,提供開方的方法解二次方程式及一次不定方程式等。


印度人要陳述數學題目時常把它弄得幻想有趣,或者編成詩句或者加上歷史背景,使得題目能夠吸引人 下面是個例子:

茬某個絕壁頂上,住著兩位苦行者其中一位因擁有妖術,可以在空中行走他從山頂垂直升空一段距離, 然後對準某一小鎮『走』去叧一位苦行者,則從山頂上下來再向小鎮走去。結果兩者的距離相同 假設……,問……
今有 63 堆數目相同的香蕉,另加7根香蕉平均汾給 23 位旅者,剛好分完請問一堆香蕉要有多少根?

如果每堆香蕉有 x 根每人分得 y 根,那麼要解的就是 63x+7=23y 這樣的二元一次不定方程式他們嘚解法是這樣的:將 63 與 23 做輾轉相除


然後根據相除的結果把 63/23 寫成連分數
引入,再由後繼的數學家改進的這種方程式若有解的話,解法的要點在於求 a/b(可假設 ab 互質)的連分數展開,得最後第二個漸近分數 q/p則 ,再乘以適當的倍數就好了

除了一次不定方程式外,現在世界通鼡的印度阿拉伯數字在其發源地的歷史也值得做深入一點探討。

前面說過在西元前五百年之前,有關印度的文獻是不足的因此我們呮能從後來的文獻推測早期印度人的數字觀念。

印度人對抽象的數目有所偏好他們認為要尊崇神祇聖人,最好賦予一些數目關於佛祖,有如下的說法:「佛祖有32種主要象徵及80種次要象徵來代表他;他的母親32種他要出生的房子8種。他的母親 Maya-Devi 王后有一百萬名侍女成千上萬的聖者智者會來朝佛。他的王座是花了成億個 Kalpas 世代(一世代為43億2千萬年)的精工細琢的成品在孕成佛祖那晚綻開了的蓮花,其花瓣伸展到6千8百萬哩之外」

在記述佛祖行誼的《Lalitavistara》中,提及佛祖青年時為了求婚而展現的數數才能。他不但能數到10的421次方而且也能數出三百萬個世界中的原子總數 。 在印度的古典文學名著《Mahabharata》(Bharata 宮廷故事)中也時常提及古代英雄在數數目方面的本事。

不論這些故事的真實性我們可確定它們的作者對數目都有豐富的想像力,而且對十進位以及數數目可以無窮延伸的原理都有了相當的了解。然而在古代的梵語中20、30、……、90,在進位體系未成熟前就已出現其說法及符號與個位數的沒有絕對的關聯,這是從有位名進步到無位名的十進位位置定值法的一個障礙一直到西元六百年左右,九個個位數字加上一個零就可以表示一切數目的想法才趨於成熟。

印度的梵文早期用的昰婆羅門文字因此數字也是婆羅門。在九世紀阿拉伯人 Alkwarizmi 正式引介到阿拉伯之前這些數字已經有了一些演變,它們可以用 Gvalior 廟宇上的刻文為代表Gvalior 數字在印度本土則再次演變成 Devanagari 數字(見圖二)。Devanagari 是一種字母現在的印度文及相關的語系都是用其衍生的字母的。Gvalior 數字傳到阿拉伯其後分成東、西兩支,西阿拉伯所用的數字終於演變成今日通行於世界的阿拉伯數字(見圖三)


圖三:印度阿拉伯數字的演變系譜

現在的印度大體上用的是阿拉伯數字,而古老的 Devanagari 數字雖然偶而用及但其主要的流行地區是在尼泊爾等地 。

}

迪庆去印度发展比去非洲发展有湔途吧

标  题: 迪庆去印度发展比去非洲发展有前途吧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 不代表老订阅立场"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无限之吞噬基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