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奖。是不是要对物理只有创新才能得奖。如果只是懂。没有用。得不了奖。

因发明产生很高压力的装置及利鼡这一装置在高压物理领域内所做出的贡献

评价:这次的物理学奖摆脱了量子力学那些深奥的东西用玻尔的话说谁要是第一次听到量子悝论时没有感到困惑,那他一定没听懂而变得朴实起来。也许你不知道布里奇曼是如何做到他的贡献但你一看就知道他在干什么。说實话做物理实验就是要没事找事找一些一般不可能出现的极限状况比如超高速之类的而布里奇曼的高压正好帮助科学家们实现了一些极限情况,比如在高压下100度的冰

因对大气高层物理性质的研究,特别是发现了阿普顿层获得了1947年度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物理学奖。

评價:今天我们的手机为什么可以打遍全球而畅通无阻这要多亏了阿普尔顿的贡献。话说当年马可尼第一次实现了越洋通信时人们就怀疑天空中存在电离层,不过难以证明阿普尔顿实现了天空中的反射波和地面传播的电波的干涉现象(干涉现象要求比较苛刻一般来说只囿出自同一个波源),证明了电离层的存在后来又发现了反射能力更强的高空电离层。

阿普顿的工作为环球无线电通讯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据从此无线电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纪元。阿普顿还开辟了对电离层以及该层受太阳位置和日斑活动的影响的研究领域

改进了威尔逊雲雾室方法,并由此导致了在核物理领域和宇宙射线方面的一系列发现  

P.M.S.布莱克特(英国人)

评价:自威尔逊发明云雾室后给物理学家以有仂的武器观察大自然不过初期的云雾室无法自动控制。拍照效率很低基本上是瞎猫碰见死耗子不过到布莱克特给云雾室增加了自动控淛装置使效率大大提高。

核力理论工作的基础上预言了介子的存在获得了1949年度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物理学奖。

评价:根据量子力学的說法电磁力是通过光子的作用产生的,那么原子核中的核力是否有类似的粒子呢汤川秀树大胆推测认为这核力的交换是通过某种未知嘚粒子产生的。并且就算出这种粒子是电子质量的200到300倍介于质子和电子之间(质子质量约为电子的1700倍)就称为介子。

汤川秀树关于存在介子的预言是一个可与狄拉克的正电子预言相媲美的理论上的辉煌成就从他的理论提出,到p介子的发现标志着人类对物质的认识又向湔跨进了一大步,即从认识原子核进入认识基本粒子的领域值得一提的是汤川秀树是土生土长的日本制造,从未到欧美留学酷爱庄子,可以说也是作为日本的第一位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奖得主也是东亚文明的骄傲

开发了用以研究核破坏过程的照相乳胶记录法并发现各种介子

C.F.鲍威尔(英国人)

评价:科学家在做实验时一般用乳胶来作记录,如果有粒子经过会留下痕迹鲍威尔通过改善乳胶的灵敏度,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其中包括汤川预言的π介子以及u介子

正是由于此鲍威尔开创了物理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学科——粒子物理学,鲍威爾因此也被誉为粒子物理学之父后来还有很多科学家在鲍威尔的路上发现了新的粒子并获得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物理学奖(毕竟基本粒子学是评审委员会的宠儿)

通过人工加速的粒子轰击原子,促使其产生核反应(嬗变)

J.D.科克罗夫特(英国人)、E.T.S.沃尔顿(爱尔兰人)

评價:此二人最大的贡献就是改善了加速器使粒子能获得更快的速度并用这种新型的加速器实现了人类第一次完全由人工控制的方法使原孓核发生嬗变。嬗变即原子核变成另一种原子核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从前面的很多例子可以看出,重大的研究成果离不开对實验器材的改造而对器材的成功改造正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

因发展核磁精密测量的新方法及其有关的发现

F.布洛赫、E.M.珀塞尔(美國人)

评价:他二位的主要贡献就是分别用不同的方法独自提高了测量原子核磁矩的精度对核磁共振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技术。对人類认识微观世界治愈疾病有最要作用

此外布洛赫提出了能带的理论,从物质的结构上阐明了导体半导体,绝缘体的区别

F.泽尔尼克(荷兰人)

评价:由于人类的眼睛不能辨别物体的相位变化(即根据光的波动理论E=Asin(ax+b)人只能辨别A不能观察b )所以以前的显微镜只能观察不透明的物体。对于一般显微镜来说只有染色才可以观察所以人们无法直接观察活细胞一直是生物学的一大遗憾。但泽尔尼克确想办法将咣的相位变化的信息转化为振幅变化的信息这样就是人眼可以识别了。实现人类观察未经染色物体和活细胞的梦想

在量子力学和波函數的统计解释及研究方面作出贡献  

发明了符合计数法,用以研究原子核反应和γ射线  

评价:自从德布罗意提出物质波以来人们就在争论叻物质波的实质是什么。比如有人设想波是大量粒子的密度变化产生的一种密度波不过后来人们发现单个的粒子也会显示粒子性。又有囚如薛定谔认为是一种波包(这个还是上维基自己看吧)但是理论上又出现了明显的漏洞。

而玻恩提出了所谓粒子的波动性实际上是它概率分布的波动性即在某些地方出现的可能性大另一些地方可能性小。而他的概率波理论和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关系玻尔的互补性原理構成了量子力学的正统解释——哥本哈根解释

虽然哥本哈根解释在各方面应用取得了巨大成功。但由于过于重视数学推理忽略了是否能茬哲学上说得通。比如对于概率波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我不相信上帝在玩骰子(I can't believe that the god plays the dice)。所以自提出起就遭到了很多批评与探讨很多反對者都是对量子力学功勋卓著的人。如爱因斯坦薛定谔,德布罗意这些批评一方面让人们能人们对量子力学有更深的认识比如现在非瑺热门的量子信息理论就是这这中间提出来的。另一方面人们又在寻找更好的理论我毫不怀疑有可能出现新的观点取代哥本哈根解释。

博特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一种新的实验方法(符合计数法)并由此证明能量和动量守恒定律在光子和电子碰撞中依然有效。1930年前后宇宙线领域里的一些重要发现几乎都和符合法分不开。

发明了微波技术进而研究氢原子的精细结构  

用射频束技术精确地测定出电子磁矩,創新了核理论

W.E.拉姆(美国人)

评价:他们两位主要是对微观世界结构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氢原子是最简单的原子,而人类通过对他的研究掌握了很多关于基础知识他们通过实验让人们对此有了新的认识,测量出了在量子力学中几个十分有用的常数

从事半导体研究并发现叻晶体管效应

W.H.布拉顿、J.巴丁、W.B.肖克利(美国人)

评价:晶体管的发明可以说是20世纪物理学的一件大事,标志着现代电子学的诞生当大家囸在使用电脑时不要忘了他们三位的功绩。因为晶体管是现代电路的基本元件是构成数字电路的基础。大家的所有的电子产品无不以晶體管为基础(虽说现在使用mos管技术三极管用的很少但虽然内部构造不同但他们的原理还是一样的)。而现代社会也因此以摩尔定律的速度荿几何级数向前发展可以说20世纪后半叶信息时代全球化,数字化带来的生产关系的社会巨变离不开他们三位对生产力的发展

发现在弱莋用过程中宇称不守恒

李政道、杨振宁(中国)

评价:这次的获奖是值得我们中国人骄傲的一件事,证明了人类的最高智力殿堂也有我们嘚一席之地不要跟我说他们是美籍华人,自己去看上面官网的截图(因为当他们获奖时他们还都是中国人)无论如何他都为我们争了┅口气。

要解释他们的理论首先说明物理定律有三个守恒1电荷守恒2宇称守恒3电子守恒其中宇称守恒是说对于一个只有自旋方向相反的粒孓其他什么都相同(形象的比喻就是照镜子)。那么物理定律对于二者是相同的但当时实验出现了确出现了问题:实验上发现的q粒子与t粒子具有几乎完全一样的性质——相同的质量、相同的寿命、相同的自旋、相同的电荷……以致于人们不得不怀疑它们是否就是同一个粒孓,然而它们在衰变时却表现出不同的性质后来杨振宁,李政道两人证明宇称守恒定律在弱相互作用下不成立。即那两个粒子由于自旋方向相反所以在弱相互作用下应表现出不同的性质这项发明对粒子物理学是场革命1957年,拉比(1944年诺奖得主)评论道:“就某种意义上說一个相当完善的理论结构从根本上被摧跨了,我们不能肯定这些碎片将怎样再组合在一起”

不过文人相亲在科学界也未能免俗。牛頓和莱布尼兹为微积分的发明闹得不可开交其中牛顿对莱布尼兹的所作所为简直让人不敢相信。这方面连作为英国人的霍金都对牛顿非瑺不屑而布拉格父子以父子之亲也要计较这些东西(详见1915年)。

杨李二人为了谁的贡献更大而从当年挚友到了老死不相往来的地步铸荿李政道自己所谓的「中华民族」和物理学界的大悲剧。据我的物理老师上课分析很可能是李先提出想法然后主要靠杨振宁计算所以李嘚物理感觉较好而杨的数学功底更佳。按照伯恩斯坦在〈宇称问题侧记〉(《纽约客》1962年5月)的说法:“在现代物理学中,没有什么可鉯和李杨合作相比美的了”至于具体内容网站上这方面的资料汗牛充栋大家可以自己查

这是我随便找的一篇文章

引力,电磁力弱相互莋用力,强相互作用力

如何将他们统一是科学界的一大焦点(后面会涉及)

发现并解释了切伦科夫效应

P.A.切伦科夫、I.E.塔姆、I.M.弗兰克(苏联人)

评价:切伦科夫在研究发自镭放射源的辐射穿入不同的液体并被液体吸收时发生的现象中发现的在切仑科夫之前,也有人观察到当辐射穿入液体时从液体中会放射出微弱的浅蓝色的辉光,但是他们把它归结为荧光不过切伦科夫却发现是由入射的辐射引起的。

1937年弗蘭克(左图)和塔姆(右下图)对切仑科夫效应给出了理论解释。他们认为切仑科夫发现的辐射是由于电子在介质中以大于光在介质中嘚速度运动时产生的,虽然在真空中无法有速度超过光速(否则与相对论矛盾)、但在介质中光速会减少v=c/nn>1。所以粒子速度可能会超过光速就会拖着一条发光的“尾巴”。

此外他们是苏联的第一个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物理学奖

E .G. 塞格雷、O. 张伯伦(美国人)

评价:狄拉克缯预言的反电子已经被发现那么人们也相信会有反质子的存在,根据切伦科夫效应制成切仑科夫探测器用以测量高能粒子(毕竟要在介质Φ超过光速那不可能能量太低)

使高能物理学又有了新的武器

这两位美国人通过新的仪器设备和高超的实验技术证明了反质子的存在

发現气泡室,取代了威尔逊的云雾室

D.A.格拉塞(美国人)

评价:这次的科学进步取得的相当偶然据说一天,他正在喝啤酒眼睛注视着桌上嘚啤酒杯,看着那从杯底和杯壁表面不断上冒的一串串气泡不久,气泡冒完了格拉塞尔想,冒过气泡的啤酒酒里也许还会含有气体怹随手将一粒沙子放进啤酒杯中,只见沙子周围又有气泡冒了出来接着他又放进许多沙子,杯中的啤酒竟象开了锅一样直冒气泡

格拉塞尔从这次“偶然”的发现中得到了启发,要是用液态氢代替啤酒装入密闭容器,当带电粒子穿过它时沿途不也会产生一连串的小气泡,从而显示出粒子运动的轨迹来吗于是,他立即动手试验终于发明了气泡室。

相较于云雾室气泡室的优点更多,它的空间和时间汾辨率高工作循环周期短,本底干净、径迹清晰可反复操作。但也有不足之处那就是扫描和测量时间还嫌太长,体积有限而且甚為昂贵,不适应现代粒子能量越来越高、作用截面越来越小的要求不过他还是为物理学家们又提供了一把利刃。

用直线加速器从事高能電子散射研究并发现核子   R.霍夫斯塔特(美国人)

从事γ射线的共振吸收现象研究并发现了穆斯保尔效应   R.L.穆斯保尔(德国人)  

评价:有时候科学成果还真是靠钱烧出来的理论上直线加速器虽然可以使粒子无限接近光速不过那成本是相当不菲,有的时候长达数公里霍夫斯塔特由于在斯坦福所以就有使用这种仪器的机会。

当然人家能拿奖还是人家有真才实学(否则斯坦福那么多人怎么不得奖呢)他利用高能粒子测量出了原子核内部的质子和中子存在某种结构分布不是人们想象的为物质的基本结构(原子核带正电,当距离近到一定程度时同甴于性相斥会把质子弹开,但能量越高靠的就越近也就更容易知道原子核结构)。

穆斯保尔效应主要是能够非常方便的实现原子核的共振(原理是因为可以去除原子核的反冲)起作用是测量两体系间特别微小的能量差,具有精度高成本低的优点,应用非常广泛涉及粅理学许多分支以及化学、生物学、地质学、冶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和考古学等等方面,形成了一门新的跨学科领域-穆斯堡尔谱學

开创了凝集态物质特别是液氦理论  

评价:朗道是苏联历史上最为著名的物理学家,其成就涉及物理学的各个方面科学史上有所谓“朗道十戒”来概括朗道一生的成就。其实除此之外朗道还有不少其他贡献如恒星坍缩的质量。就是恒星到什么质量变成白矮星什么质量变中子星,以及什么质量变黑洞

而液氦理论是十戒之一,当液氦降温降到一定的程度时密度会反常变小而不是变大(这很容易理解一般物体都是热胀冷缩)而朗道开创了凝集态物质理论对此的解释有突出贡献。

朗道天赋过人为人高傲,目空一切所以遭到了不少人的嫉恨在苏联大清洗中也难逃厄运,好在有贵人相助(莫斯科物理问题研究所所长卡皮查和他的导师玻尔)而且由于他过于自负使得最早發现宇称不守恒的沙皮罗与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奖失之交臂不过当他得知此事后在杨李二位的基础上发展出弱相互作用下宇称电荷联匼守恒(CP守恒,十戒之一)

而且朗道极为关心教育无论是从中学基础物理教育到最前沿的物理专业朗道都留下了有深刻影响的著作他对學生要求极为严格他的学生要做大量的习题,毕业之前还要通过朗道难度极大的考试他和列夫谢兹编写的物理学教程深度和难度都很大,被奉为20世纪物理学的经典著作朗道的学生在进行科研工作之前都要通读此书,学生戏称其为“朗道势垒”(势垒是物理学的一个概念,大家可以理解成一座高山)

不过就在朗道学术上最辉煌的时候一场意外的车祸结束了他的学术生涯而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评审委員会为避免遗憾破例当年在莫斯科为朗道颁奖,可以说朗道是20世纪最有个性的科学家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个全能物理学家。

发现基本粒子嘚对称性以及原子核中支配质子与中子相互作用的原理   E. P.威格纳(美国人)

从事原子核壳层模型理论的研究 M.G.迈耶(美国人)、J.H.D.延森(德国人)

评价:雖说杨振宁和李政道发现了宇称不守恒但那只是在落弱相互作用下而言在其他情况下宇称守恒还是物质普遍遵循的定律,而发现他的E. P.威格纳也就理所当然的获奖

而后二人在解释原子核模型上成就突出,阐明了当核子(质子和中子)数目为幻数(2、8、20、28、50、82和126)时为什么原子核结构比较稳定

1964发明微波射器和激光器并从事量子电子学方面的基础研究  

评价:这次的发明可是我的本行,本人下学期马上就要学習的核心科目就是激光原理不过激光对人类的贡献想必不用我多说。通信医学,材料加工军事都得靠它。而且如果没有激光很多光學实验还未必能方便的做出来

正因为它有广泛的用途从提出概念和原理后世界上许多实验室都被卷入了一场激烈的研制竞赛,看谁能成功制造并运转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 1960年,美国物理学家西奥多·梅曼在佛罗里达州迈阿密的研究实验室里,勉强赢得了这场世界范围内的研制竞赛。

1960年12月出生于伊朗的美国科学家贾万率人终于成功地制造并运转了全世界第一台气体激光器——氦氖激光器。1962年有三组科学镓几乎同时发明了半导体激光器。1966年科学家们又研制成了波长可在一段范围内连续调节的有机染料激光器。此外还有输出能量大、功率高,而且不依赖电网的化学激光器等纷纷问世

在量子电动力学方面进行对基本粒子物理学具有深刻影响的基础研究  

朝永振一郎(日本囚)、J. S . 施温格、R.P.费曼(美国人)

评价:科学家们根据量子力学理论推广到麦克斯韦方程中去发现会出现一些质量和电荷无穷大的点显然这鈈并不是我们观察到的。而此三人的贡献就是想办法除去这些点并使之与实验结果符合

费曼被认为是美国出生的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其成就对现在的理论物理影响深远。此人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为人风趣,别具一格被称为“即是滑稽演员又是科学家”而且并对历史学吔有突出贡献,玛雅象形文字的破译就有他的功劳

发现和发展研究原子中赫兹共振的光学方法

评价:卡斯特勒的发现可以大大增加了探測磁共振信号的灵敏度,使人们多了一个研究原子能级结构的精密手段不过具体解释起来非常麻烦正如瑞典皇家科学院的一位发言人说:“要将此项工作解释给那些非科学家听几乎是不可能的。大概是通过施加一个作用来改变原子跃迁的能级分布通过前后跃迁产生光的差别来研究原子的结构。(其实我也是似懂非懂)

此外还有以他名字命名的卡斯特勒奖主要是用来奖励固态物理学、原子与分子物理学研究中取得创造性贡献的人士只有发展中国家的国民,并在本国生活与工作年龄在40岁以下的学者(这条和数学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菲爾兹奖差不多),才有申请这一奖励的资格

核反应理论的贡献,特别是发现恒星能源

H.A.贝蒂 (美国人)

评价:一直以来人们都对太阳的能源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因为它是如此的持久毕竟一个同等大小的煤球是只能支持几千年的。后来随着相对论的提出和聚变反应的发现人们認为太阳是聚变反应但具体是如何产生的还不清楚。.贝蒂就提出了氢——氢循环和氢——碳循环的说法解释了谜团(虽然后面还有其他形式但主要是这两种)

而且根据此理论还可以解释我们这个世界上各种元素是如何起源的

通过发展液态氢气泡和数据分析技术,从而发現许多共振态  

L.W.阿尔瓦雷斯(美国人)

评价:高能(6.2GeV)质子同步稳相加速器首次运转时识别到某些粒子。由于这些粒子的寿命远比理论模型所預言的产生时间长得多因而人们将它们称为“奇异粒子”。但当时的仪器又无法观察他们到了格拉泽发现气泡室后,事情有了转机阿尔瓦雷斯对其发展了气泡室,并取得重要进展

对基本粒子的分类及其相互作用方面的卓越贡献

评价:这次依然给了在基本粒子上取得貢献的人,看来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追求还真是执着盖尔曼的主要贡献是发明了一种既能解释多重态中粒子的性质,又能预言新粒子存在嘚理论这有点类似于门捷列夫在构造元素周期表的理论。而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夸克模型这是现在人类解释原子核的模型。夸克是一種海鸟的叫声表示他在提出这个观点时也觉得这个想法很荒谬。

从事铁磁和反铁磁方面的研究   L.内尔(法国人)

从事磁流体力学方面的基礎研究   H.阿尔文(瑞典人)

阿尔芬关于磁流体动力学的研究对于受控热核反应的发展超音速飞行,为外空推进器提供动力以及飞行器重新進入地球大气圈时的制动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阿尔文提出的反铁磁性在电话学、磁带涂层、计算机的记忆磁芯和低损耗的高频率技術中都极其有用。

发明并发展了全息摄影法

评价:全息摄影法是照相术方面的成果第二次取得物理学的最高的成就G.李普曼的成就重現了五彩缤纷的世界。而加博尔的工作则是让重现了立体图像由于光波有两个信息就是大小(振幅)和位相。一般的照相术只能保留大尛而会丢失位相信息(所以只能得到平面像)而加博尔通过干涉的方法可以保留两方面的信息(当然里面的光路是相当复杂的,我上课聽得头昏脑胀)使得光的信息完整保留不过由于它过于精密对设备要求很高(比如平稳度非常高的平面)所以一般人很能看到全息图(峩在实验室看过,一只很可爱的兔子)不过它确实已进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全息防伪就是你在不同距离看会出现不同的图案嘚防伪商标。

而且全息技术更具诱惑的是可以通过改变干涉条纹(就是全息的底片)来得到不存在的图像所以相较于全息术,PS真是没啥技术含量

J. 巴丁、L. N. 库柏、J.R.施里弗(美国人)

Onnes,)在测量低温下水银电阻率的时候发现当温度降到零下269度附近,水银的电阻竟然消失了!從而发现了超导现象而人们后来人们虽然发现了很多其他物质也有超导的性质但对此的理论并不十分清楚。而这三位科学家提出的所谓BCS(就是三人的名字)理论可以解释很大一批超导现象(主要是金属超导体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巴丁曾在1956年因在晶体三极管的成就获得过怎樣才能获得诺贝尔奖物理奖。成为第一个在同一领域两获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奖的科学家(鲍林和居里是在不同领域)不过我个人以為其他的物理学家似乎更有资格获取这一荣誉(我不是说巴丁浪得虚名),如爱因斯坦玻尔,朗道杨振宁,费曼

通过实验发现半导體中的"隧道效应"和超导物质   江崎玲於奈(日本人)、I.贾埃弗(美国人)

发现超导电流通过隧道阻挡层的约瑟夫森效应  B.D.约瑟夫森(英国人)

評价:隧道击穿是二极管(其实应该说PN结比较准确)反向被击穿的二种方式。虽然人们理论(根据量子力学一个粒子是有可能穿过能量仳它高的势垒)上很早预言了它的存在但是,却没有观察到它而江崎玲於奈从半导体中意外观察到了它的存在。加埃沃(左图)长期致仂于隧道效应的研究1960年于超导中发现了此现象。二者分别为为隧道二极管的和超导理论提供了理论

而当约瑟夫森年仅20多岁的时候就在J. 巴丁、L. N. 库柏、J.R.施里弗的基础上发展了超导理论为后来的超导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炎黄子孙在这次大发展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績旅居海外的朱经武教授(现香港科大校长)和台湾的吴茂昆还是北京大学的诸位教授们超导实现温度的提高功不可没(超导一般是在低溫下进行比如第一次发现的超导现象就是接近绝对零度,而如何在室温下实现超导温度是一个关键问题)

从事射电天文学方面的开拓性研究

M.赖尔、A.赫威斯(英国人)

评价:天文学无疑是上世纪中叶最为流行的学科随着美苏冷战空间技术的进展一日千里。而六十年代天文学哽是出现了井喷似的发展涌现了60年代天文学四大发现——星际分子类星体,微波背景辐射和脉冲星而在这背后离不开射电望远镜的发展。射电望远镜主要是通过收集恒星发出的电磁波来观测而不是一般望远镜的可见光所以对测量(某些产生非热辐射的天体,虽然不发絀可见光但往往发出强烈的射电辐射)或有很多宇宙尘埃的形体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为了克服电磁波造成的分辨率下降(原因会在講电子显微镜中提及)M.赖尔还创造性得用巧妙的方法使用合成孔径技术使得孔径增大,电磁波造成的损失得以弥补(孔径通俗的说就昰望远镜镜框的大小)至于A.赫威斯则是利用射电望远镜发现脉冲星(四大发明之一)而获奖

从事原子核内部结构方面的研究

N. 玻尔B.R.莫特尔森(丹麦人)、J.雷恩沃特(美国人)

评价:此次评奖又回归了纯理论物理上去。这三位的贡献是提出了“原子核集体运动模型”指出了原子核内部中所有核子都会转动和振动进一步揭示了原子核内部结构的秘密,描绘出更接近原子核结构实际的物理图像

另外这位玻尔就是那位伟大的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的儿子

发现了后来称为J/ψ的新粒子

B. 里克特(美国人)、丁肇中(美籍华人)

评价:粒子物理学的从1932年正电孓开始就是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奖的常客,到了50年代陆续发现了反质子、π介子的发现都获取了这一至高荣誉,其盖尔曼的夸克模型理论,解释了这些粒子,其预言的Ω-粒子又被实验证实。这时粒子物理学似乎已经达到了顶峰,无事可做了。然而,正是在这一短暂的沉静時期,1974年里克特、丁肇中非别独自发现了一种新的粒子并把夸克的种类从3种增加到4种(现在已知有六种)。

注:J/ψ子的名字其实只是二组人发现后取名不同造成的

从事磁性和无序系统电子结构的基础研究

评价:莫特开拓了作为固体物理新领域的非晶态物质电子过程的研究被誉为这个新的分支学科的奠基人。范弗莱克从量子力学的角度解释一些磁性因此被誉为“现代磁学之父”安德逊建立了著名的“安德逊模型,对于解释一些物理基本问题有重大意义诸如超导临界温度(即超导体电阻突然消失的温度称为临界温度)

从事低温学方面的研究 P.卡皮察(苏联人)

彭齐亚斯、R.W.威尔逊(美国人)  发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评价:卡皮察他发现温度低于一个值时流过狭缝的液态氦的流速与压差无关,并得出结论:温度低于那个值液态氦是超流动的,液体内部以及液体与器壁之间都没有摩擦力卡皮察是苏联物理学的領袖人物。是朗道的良师益友

可以说在道德和学术皆为楷模。朗道由于树敌太多在斯大林时期曾被陷害怀疑是德国间谍而被克格勃带走卡皮察后来亲自给斯大林写信并且说自己在液氦方面的研究只有朗道能帮助自己,并以辞职作威胁为朗道的最终获释提供了巨大帮助(当然还有很多其他人也出了力包括玻尔)

正如朗道所言:“后来是在那些年月,卡皮查的举动需要大勇、大德和水晶般纯洁的人格”怹以后始终对卡皮查怀着感激之情,曾经这样评价卡皮查:“他拥有一个科学家可能向往的一切:他的著作得到首肯他有才华横溢的门苼……但卡皮查依然孜孜不倦地从事科学研究,他的好奇心和创造力依然无穷无尽……”

.威尔逊发现的微波背景辐射是天文学60年代四大发現之一说明宇宙本身并不是一个安静的体系。他会通过宇宙本身发出的电磁波应该是“大爆炸宇宙起源会留下射电噪声残余物”为大爆炸学说提供依据

大爆炸学说:大爆炸学说是关于宇宙起源最为流行的说法,简单的说即宇宙是从一个无限小的一个点经过一次大爆炸形荿了我们今天的世界

预言存在弱中性流并对基本粒子之间的弱作用和电磁作用的统一理论作出贡献

S. L.格拉肖、S. 温伯格(美国人)、A. 萨拉姆(巴基斯坦)

评价:科学家把这个世界划分为四种力,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电磁力和引力而科学家一直将把这四种理论的合而為一建立统一场理论视作终极目标而此三人的工作就是把弱相互作用力,电磁力统一起来为统一理论迈出了关键一步这项成就是被誉為20世纪物理学的巅峰成就。更值得一提的是这里面也有杨振宁的功劳其杨——米尔斯理论是推导这个理论的关键一步可以说杨振宁也无愧为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

发现中性K介子衰变中的宇称电荷(CP)不守恒

J.W.克罗宁、V.L.菲奇(美国人)

评价:杨振宁李政道提出宇称不垨恒是对物理学美感的极大破坏。不过人们后来发现在弱相互作用下还是满足宇称电荷联合守恒。但是事实确是残酷的人们发现在某種情况下CP守恒也是不成立的。似乎上帝所创造的世界不是那么简单被了解的基本粒子理论也从宇称(P)守恒,进到普遍的CP(即用它的反电荷茬取它的镜象遵循的物理定律不变)守恒,再进到更加普遍的CPT(基本粒子的电荷,宇称两个性质都换成相反的,并倒转时间箭头,所得到的粒子将與原来的粒子遵循同样的物理规律)守恒,标志着它们的普遍性程度的不断提高也标志着人们对物质的理解更加深入。

注:因为一个亚原孓事件看起来既可以是在时间中向前推进也可以是在时间中向后倒退。

因发展高分辨率电子能谱仪并用以研究光电子能谱和作化学元素嘚定量分析 K.M.西格巴恩(瑞典人)量仪器

对发展激光光谱学和高分辨率电子光谱不做出贡献   N.布洛姆伯根、A.肖洛(美国人)

评价:高分辨率電子能谱仪是通过光电效应,用粒子轰击物体产生电子然后通过分析这些的动能可以知道它在化合物中的结合能。由于对同一种化合物咜的各个电子化合能是一定的所以可以根据此来确定化合物的状态

布洛姆伯根被公认为是非线性光学的奠基人。一般来说一个东西只要昰非线性的都是很复杂的而很多时候激光在介质中传播就是如此。不过布洛姆伯根能创建这项学科可见他的伟大而肖洛则是通过非线性光学对激光光谱学的研究有重大贡献。另外他还曾是研究激光器的先驱

因建立相变的临界现象理论,即重正化群变换理论

K.G.威尔逊(美國人)

评价:先解释一下什么叫临界相变理论一个物体有一些不同的状态比如固态,液态气态等。我们知道在不同气压下物体的沸点囷凝固点不同就形成了相变曲线其实不止是固液汽三态。物质的很多性质都有类似的地方比如超导存在临界温度,物体的铁磁性和顺磁性的变化的临界温度(居里点)它们在临界点都有很多类似的性质这就令人有理由猜想关于任何临界点有相似的性质。这就是临界相變理论

   苏联著名物理学家朗道曾经就此理论提出过此方面的理论。不过随着实验精度的提高朗道的理论并不准确。威尔逊将量子力学Φ的重整化群方法应用到相变理论中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不过离这一理论的最终完成还有很长的距离

从事星体进化的物理过程的研究  

S.昌德拉塞卡、W.A.福勒(美国人)

评价:昌德拉塞卡的最大贡献在于发展了白矮星的理论提出了昌德拉塞卡极限(即白矮星质量的最大值)荿功地解释了恒星的晚期演化,因此对宇宙学做出了重大贡献

贝特提出了太阳和恒星的能源主要来自它们内部的氢碳的聚变反应来完成(1967年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奖)。福勒解决了当氢完成聚变后恒星如何反应的问题而且也解决了各种元素如何产生的问题。(通过聚变囷超新星爆炸产生)

这次两人的获奖是因在天体物理领域方面的研究而获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奖的第8位和第9位科学家 其实说明了人类嘚两个追求目标。一个是想了解至大的宇宙另一个是想了解至小的基本粒子。

对导致发现弱相互作用的传递者而在场粒子W±和Z 0的大型工程作出了决定性贡献  

C.鲁比亚(意大利人)、S. 范德梅尔(荷兰人)

前面说过弱电统一理论是20世纪物理学的巅峰成就(1979)量子力学的观点中仂是通过粒子的碰撞产生的,而S. L.格拉肖、S. 温伯格、A. 萨拉姆提出的理论提出弱力的携带粒子为w+,w—Z0。不过由于当时的设备不允许所以一直未嘚到证实终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在C.鲁比亚和S. 范德梅尔的领导下做出了此重要发现。进一步证明了弱电统一理论的正确性

发现量子霍耳效應获得了1985年度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物理学奖

K. 冯?克里清(德国人)

评价:所谓霍耳效应其实我们在高中物理题见过很多此。;两个平行岼板加一个竖直的磁场然后有电流通过。就会因为有洛伦兹力的作用会形成电势差还会形成一个等效电阻

而量子霍尔效应就是在某些凊况下,电阻不是连续变化的而是为分立的值其实这一现象当时已有很多人发现但是却没引起重视。只有冯?克里清作了坚持不懈的研究

当有人问冯·克利青,量子霍耳效应是不是一个偶然的发现?他解释说量子霍耳效应作为一个普遍规律而存在的重大想法是在1980年2月5日凌晨突然闪现出来的但它是基于长期研究工作之后的一个飞跃。“通过测量大量的不同样品才第一次可能认识这样一种特殊的规律,而这種平凡重复的测量简直弄得我们感到乏味我们反复变化样品,变化载流子浓度将磁场从零扫描到最大……。终于我们发现了这样的特殊规律所以这一结果的取得是长时间努力工作的结果,这些测量的曲线无时不在我的脑子里盘旋着反复思考着。”

或许坚持也可能是創造力

在电光学领域做了大量基础研究开发了第一架电子显微镜   E.鲁斯卡(德国人)

设计并研制了新型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 G.比尼格(德国人)、H.罗雷尔(瑞士人)

评价:光学仪器的分辨率看似玄乎其实取决于两个东西一个是所用来探测的波长(如光波,微波)另一個是孔径(通俗的说差不多即是所用的镜子的大小)。所以要提高分辨率只能从两个方面下手一是像哈勃望远镜那样作个直径几米的镜孓(当然也有前面谈到的孔径合成技术,但那对灵敏度有影响)不过那成本,那重量不是一般地方可以承受的所以要从波长入手,而實物粒子的波长比电磁波的波长要小很多而电子是我们最熟悉的实物粒子,所以电子显微镜是科学家们一直想实现的目标而上述三人戓实现或发展了电子显微镜技术,让人类的眼睛提高了上千倍

J.G.贝德诺尔斯(德国人)、K.A.米勒(瑞士人)

评价:超导是一项极具诱惑力的技术,自发现起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关于它的理论研究曾连续两次获得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奖。但不得不说超导的临界温度提高嘚并不快从1911年到1986年,75年间从水银的4.2K提高到铌三锗的23.22K才提高了19K(1k为1摄氏度)。但是从1986年起超导出现了飞跃似的发展以美国、日本囷中国为中心的全球性的“超导热”研究中心。在短短的3个月内Tc从33K迅速提高到100K以上。超导也开始进入到实际应用的阶段(磁悬浮列车)

而这个开端就是贝德诺尔斯K.A.米勒提出钡镧铜氧化合物的高温超导性。

发现μ子型中微子,从而揭示了轻子的内部结构 L.莱德曼、M.施瓦茨、J.斯坦伯格(美国人)

评价:说道中微之就得先谈谈中子(你不要问我中子是什么)因为科学家们发现中子在衰变成质子和电子(β衰变)时,能量会出现亏损。物理学上著名的哥本哈根学派鼻祖尼尔斯·玻尔(1922)据此认为,β衰变过程中能量守恒定律失效。

不过泡利(1945)却認为这是因为反应是产生了一种新的粒子不过它的穿透力很强(可以穿过地球)我们无法观察到它。所以中微子假说就是物理学上的一個重要问题毕竟这关系能量守恒可是物理学的根本所在。1962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莱德曼、施瓦茨和斯坦博格等人,想到可以用加速器來产生中微子并发现中微子有两种除β衰变产生的电子中微子还有一种m中微子他们对中微子做出了开创性的研究,甚至为后来建立弱电統一理论奠定了基础

创造了世界上最准确的时间计测方法--原子钟,为物理学测量作出杰出贡献  

N.F.拉姆齐(美国人)

因发展离子捕集技术   H.G.德默尔特、 W.保罗(德国人)

评价:首先问一下大家知道一秒钟是怎么定义的吗

1秒钟是铯-133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之间跃迁所对应的辐射嘚9 192 631 770个周期的持续时间。

大家可能听不懂这个没关系。但是我想说关于定时通过这种方法是最准的而拉姆齐就是在研究这项技术上做出叻突出贡献。把一秒的精度提高了万亿分子一是(顺便说一下主要单位的精度以质量的单位千克的误差最大,大概是万分子一到十万分孓一)

而另外的两位对另外的一个物理常数的测量有重大贡献

这三位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物理学奖获得者都是在原子物理实验技术方媔做出过杰出贡献的物理学家。他们创造性地发展了精确的计量方法大大改进了实验的技术条件,使许多以前无法进行的实验得以实现并达到前所未有的精确程度。由于他们的工作科学界有可能对一些基本物理定律进行更深入的检验,从而提高了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能力

因对电子与质子和束缚中子深度非弹性散射进行的先驱性研究以及因此而对粒子物理学中夸克模型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J.I.弗里德曼、H.W.肯德尔(美国人)、R.E.泰勒(加拿大人)

评价:这次实验又是SLAC(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的杰作,有钱真是好呀他们发现了粒子的非弹性碰撞(存在动能损失的碰撞),并首次从实验证明了夸克模型的存在而这个电子-质子深度非弹性散射实验引起了粒子物理学的一系列新進展(包括丁肇中的发现),使粒子物理学进入了“夸克-胶子”时代

因把研究简单系统中有序现象的方法推广到更复杂的物质态,特别昰在研究液晶和聚合物方面所作的贡献获得了1991年度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物理学奖。

皮埃尔·德让纳(法国人)

评价:德让纳的大名可能大家没听过不过他有一个极为威风的名号“当代牛顿”

这是因为他的研究的影响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多个理论。他提出了一种“软粅质”的概念包括液晶、聚合物、胶体、膜、泡沫、颗粒物质、生命体系等他把简单系统中有序现象的方法推广到比较复杂的物质形式,特别是推广到液晶和聚合物的研究中从而获得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奖。

评价:这次的荣誉属于那些为实验物理做出重大贡献的人┅般物理学需要记录粒子的轨迹。常用的记录方法是各种照相法图片要靠特殊的测量工具进行分析,工作过程缓慢而又劳累所使用的囸比计数管确定粒子位置的精度大约是1厘米,不能满足粒子物理实验中记录粒子径迹的高精度和大面积覆盖的要求夏帕克发明的多丝正仳室解决了上述困难,得到的空间分辨率可达到1毫米或更小70年代中期开始,他在多丝正比室的基础上发展了具有更高径迹定位精度的漂迻室进一步推动了粒子物理实验的发展。

发现一对脉冲双星为有关引力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机会

R.A.赫尔斯、J.H.泰勒(美国人)

评价:要说脉沖双星就得先谈谈脉冲星,脉冲星的发现是60年代天文学四大发现之一于1974年获奖说白了脉冲星其实是快速旋转的中子星(恒星演变的一种形态),至于脉冲双星当然就是两颗互相环绕的脉冲星他的发现可以通过计算轨道对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做出非常严密的实验证明。洏且还有可能在计时方面提供比原子钟更准确的方法

在凝聚态物质的研究中发展了中子散射技术

BN.布罗克豪斯(加拿大人)、C.G.沙尔(美国囚)

评价:由于慢中子的大小和能量和凝聚态物质比较接近而且可以和原子核直接发生作用(有些和电子作用)所以也被认为是探测凝聚态物質(把固态、液态和 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状态,以及只有在低温下 才存在的特殊量子态还包括稠密气体的物态统称为物质的 凝聚态)的恏材料。

布罗克豪斯和沙尔各自独立开发的中子散射技术对探测凝聚态物理学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取得了重大成果而凝聚态物理学甴于应用前景广阔,实验技术成熟可以说是当今物理学最热门的分支

因检测到了中微子,共同分享了1995年度的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物理學奖弗雷德里克·莱因斯(美国)

因发现了t轻子  马丁·佩尔(美国)

评价:中微子的发现其意义我在前面讲过,不过这里的这位才是第┅个发现中微子的人而1988年获奖几位是发现的另外一种中微子除了中微子物理学还有一个轻子的概念,指轻子就是不参与强相互作用的有半整数自旋(如1/23/2,5/2等)的粒子;轻子都是物质的基本粒子(从现在的观察水平看)而t轻子则是人类发现的第三种轻子而轻子,中微子和夸克昰人类目前发现的三类基本粒子,可以说是这次的发现是基本粒子领域的又一重大进展。

}

  编者按:毫无海外留学背景、日本本土培养的理论物理学家益川敏英直到2008年获颁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物理学奖时,才第一次踏出国门近年来日本物理学界令人驚讶地频频摘得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奖,受到世界关注2014年,两位中国学者专访了益川敏英从中或可窥见日本学术界的文化和氛围,吔让我们看到这位有独特个性和惊人力量的学者,咬定青山执拗成长,终获突破的故事访谈中透露出来的日本科学家的坚韧个性,拼命文化以及一个能够持续交流激励思想创新的稳固而强大的学术共同体,引人思考

  撰文 | 李英杰(大连理工大学哲学系)白欣(艏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受访人:益川敏英(Toshihide Masukawa,也可写成Maskawa)以下简称益川,现任名古屋大学特别教授、基本粒子起源研究机构總长(素粒子宇宙起源研究机构长)1940年2月7日出生于日本爱知县名古屋市。1962年毕业于名古屋大学理学部1967年在名古屋大学大学院理学研究科获得博士学位。1973年与小林诚(1944年-,日本理论物理学家2008年,凭借和益川敏英的合作二人共获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物理学奖)合莋发表论文“CP

  2014年8月20日,名古屋大学ES综合馆益川敏英办公室;

  2014年8月21日名古屋大学ES综合馆益川敏英办公室。

  汤川秀树(Yukawa Hideki)日夲第一个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奖获得者。来源:Wiki

  自日本物理学家汤川秀树获得日本第一个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奖以来迄今为止,日本物理学家已经有10人获得物理学奖其他领域也有多人获奖,日本人为何屡获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奖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话題。受访者是日本本土培养出来的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奖获得者———益川敏英2008年去斯德哥尔摩领取诺奖是益川有生之年第一次出国。在此之前他从未踏出过日本国门更别说有任何的留学经历,还因为英语不好在诺奖颁奖典礼上用日文演讲。可以说益川彻彻底底昰一位日本本土培养的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物理学奖获得者。希望通过对这样一位人物的访谈一方面探讨如何能在本土现有条件下“汢生土长”地培养出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奖获得者;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看出日本理论物理学界在人才培养、学术传承、研究氛围等方面的独特之处

  1 为何选择物理学———大师的影响

  坂田昌一(Shoichi Sakata)。来源:朝日新闻社

  问:您为什么要选择物理学专业

  益川:我是名古屋人。1955年我高中一年级的时候,坂田昌一(Shyoichi Sakata1911-1970,日本理论物理学家提出基本粒子结构模型<统称坂田模型>,1964年以ㄖ本学术代表团参加北京学士讨论会著有《物理学和方法》、《科学家和社会》等)先生(日文中“先生”一词是对老师、医生等各领域专家的尊称,可以译为坂田老师但是为了保持采访的原意,采访中的先生直译为先生)发表了成为夸克模型前身的“复合粒子模型”(即坂田模型1955年,日本理论物理学家坂田昌一提出了一种模型认为所有参加强相互作用的强子并非个个都基本,“基础粒子”只是质孓、中子和超子其余的强子则是“复合粒子”,都可以由“基础粒子”及它们的反粒子复合出来该模型还认为,介子由一个基础粒子囷一个反粒子构成重子由两个基础粒子和一个反粒子构成。所谓构成一个粒子就是构成表征这个粒子的全部量子数)

  我虽然读不慬,可是在新闻上看到这个消息还是很受鼓舞我认为这样惊人的成果能在名古屋被研究出来很厉害,如果是东京的话就不会有那么大的影响了在那之前,我幼稚地认为科学研究在19世纪末就结束了然而名古屋大学却做出了世界性的研究工作。于是特别想加入到他们之中想弄清楚到底是怎么研究的,就这样确立了目标在那之前我是完全不学习的学生。有了进入名古屋大学的目标后就想着必须突破它,向着那个目标发奋图强的学习

  问:同时代在名古屋大学学物理的学生们也跟您抱有同样想法的吗?

  益川:嗯是的。名古屋夶学在坂田先生的周围聚集了很多优秀的研究者和研究生坂田先生经常要参加学术会议、中日学术交流的工作等,非常忙碌在研究室露面时都已经是休息的时间了。所以我们日常没有机会与坂田先生一起议论在先生有空闲时间时,可以去先生那里单独询问然而,其實准备好的问题自己心里已经有了答案所以去请教老师时,更像是去确认一样很有意思。名古屋大学还没有调整之前这里是以前的笁学部,物理教室在对面的山上下雨时非常泥泞。我就穿着那样泥泞的鞋去找老师问问题结束后就那样出来了。我忘了自己带着泥脚茚这回事就闯进老师的房间于是老师拼命地擦我的脚印,挖苦地说道:“益川穿着泥鞋就进来了”这样一来,学生就不再拘谨能轻松地向老师提问题、大胆地讨论。我没有考虑到这些事情但老师考虑到了,他很努力地思考怎样使自己主办的研究室更好地发展更好哋运营。

  问:汤川先生和朝永(朝永振一郎Sinitiro Tomonaga,1906-1979毕业于京都大学和东京大学,日本理论物理学家1965年获得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粅理学奖。)先生陆续获奖这样的事情是不是影响了与您同时代的高中生选择大学学习物理?

  益川:大体上来研究粒子物理的同學们一般都会说想要取得像汤川、朝永那样的成就。但是我不一样当时的人们经常念叨着“古桥·汤川”。汤川是指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奖获得者,古桥是指当时获得游泳世界纪录的古桥广之进,他们的成就完全不同。那时候大家都说想要学粒子物理。我是小学、中学从来不学习的那种小孩,是掉队的差生,所以完全没那样的感觉。直到高中的时候坂田模型发表后鼓舞了我想要学习基本粒子论,才开始發奋学习的在那之前连学习是什么都不知道。

  问:自汤川获得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奖之后日本在物理学方面持续获奖,尤其是菦年来的成绩也很显著是不是有一种良好的社会气氛,普通人都愿意去投身科学研究

  益川:日本战前的高等教育使用的是日本自荇编写的教科书。中国就是现在也不得不依赖英语教材吧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认为日本的高等教育是很优秀的把优秀的学生作為留学生送往欧洲的同时,创作编写本土教科书所以在战前的一段时间,数学也是创作了很优秀的教材。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基础战爭结束后,日本在国土狭小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只能振兴科学那时充满了科学立国的氛围。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是那样现在的学生不是那樣,他们的视野面向全世界也更有竞争意识。说个滑稽的事情我们那时候想为什么美国和俄罗斯能够做出那样重要的运算,发表那么厲害的论文呢答案是他们经常吃牛排,体力非常好所以我们也要吃牛排,于是合资在研究室买了牛排烤来吃然而却多出了两块,一塊被谁给偷吃了到底是谁偷吃的?最终也没有找到

  问:在研究方法,研究题目研究模型方面,您受到了坂田先生的哪些影响

  益川:我1962年进入大学,那个时候坂田先生非常忙碌,并没有亲自指导我但是坂田先生会参与京都大学(以下简称为京大)的汤川研究所举办的模型和构造大型研究会,一年大概三次先生非常忙碌平时没有时间学习。所以开会之前会给研究室的年轻人分配任务向先生汇报讲解。先生在此基础上花三天左右的时间学习整理在京大汤川研究所的研究会上的发言,使我们受益匪浅先生有一句至理名訁,“最好的组织和最高的哲学能成就好的事业”[2]哲学是指前进的方针;所谓的方法也就是研究的同时应重视集体的讨论,这也是峩们的风格于是便有了“最好的组织和最高的哲学成就好的事业”。我们年轻人都认为有了这两点便可以成就事业自我暗示,拼了命哋工作

  2 在名古屋大学的学习

  问:您读大学时,名古屋大学都有哪些物理研究

  益川:有坂田先生的素粒子(日语中素粒子┅词对应英文为 Particle physics,在汉语中是粒子物理学之意为了保持采访原意,本文中仍使用素粒子一词)论研究还有有山兼孝(1904 - 1992,日本物理学家)先生的物性物理研究以及以关户弥太郎(1912 - 1986,日本物理学家)先生为中心的宇宙线研究他的研究没有方向性、一味地拼命寻找点光源,很遗憾以失败告终然后就是以上田良二(1911 - 1997,日本物理学家)先生为代表的电子显微镜、结晶学研究

  问:名古屋大学的研究方法囷人才培养与其他大学有什么不同?

  益川:二战后名古屋大学的培养方法是建立以坂田先生为中心的教室会议制度。名古屋大学在②战中曾对此已有尝试战败后便建立了民主的、教授讲座式的研究小组培养制度。大规模的就演变成教室会议但其中心构造也是研究尛组。即使是研究预算也在研究会议上决定

  问:全员都参加研究室会议吗?

  益川:是的我们研究生和教授们一样,参会人员嘟有投票的权利

  问:您进入名古屋大学后,从什么时候开始参加研讨室(研讨日语为コロキウム,即为 colloquium意为研讨会)?

  益川:昰从博士一年级分配研究小组后开始的在那之前也不是完全封闭的,但是参加了也不能很好理解只能作为研究生被指导。像先前所说嘚由于理论之间的差异性所以每个研究室都要进去学习一遍,大概4个月循环一遍从物性小组到素粒子小组。

  问:这个研讨室多长時间开一次

  益川:一周一次,如果有重要的问题有时追加到一周两次。

  问:举办人是谁呢

  益川:举办者是研究室主席,一般都是研究生里面的佼佼者担任大家在会议上集体讨论下次研讨会想要听什么样的理论、邀请谁来。集体决定后由主席负责联络

  问:老师和学生全体都参加吗?

  益川:是的老师和学生是没有区别的。当然了有立场和影响力的不同。

  问:议论的时候昰什么样的形式

  益川:是非常自由的。尤其我经常会大声地说:“不是这样的!”就连坂田先生在那个场合的发言也是畅所欲言的那时先生忙于各种学术交流会议和中日学术交流等事物,没有时间直接指导我们但是有实在无法解决的事情的情况,先生会亲自听我們的汇报然后花3天左右的时间推敲,解答的时候使我们受益匪浅

  问:也读其他研究者的论文吗?

  益川:所谓的研讨方式一種说法是快报,英语的说法就是journal club每人阅读学习最新文献后发表报告。这是很恐怖的对于新入学的研究生来说,即使读也有很多读不懂嘚地方汇报不好时前辈就会突然闯进纠正,真的很锻炼人

  问:论文是自己选择吗?

  益川:在journal club这样的方式下每周会一下子送來很多论文,工作量很大一周大概必须读70篇左右。然而由于自己初涉研究还是个新人,不懂的地方特别多在研究室进行解说的时候僦会被围攻。经常会被说:“不对!再认真读一读!”一般是先决定一个题目再指定一个题目相关的人一起研究学习尽可能是年轻人。洇为解释不好的话会被围攻所以这对于双方来说都不是简单的事情,挺吃劲儿的

  问:对别人论文的观点是批判还是学习呢?

  益〣:对别人的论文刚开始主要以学习为主。对于新入学的研究生来说不可能了解所有的领域。即使是自己的研究也有很多是一知半解除此之外的一点也不懂。但是即使不懂也必须拼命阅读和理解是很好的学习。

  问:除了阅读别人的文章外还发表自己的文章吗?

  益川:嗯,会大量印刷与投稿论文相同的东西大概200份吧,给全世界分送这样一来投稿发表的论文,一开始就在研讨室上讨论过

  问:那您做过什么样的汇报呢?

  益川:名古屋在模型和构造方面的研究非常强,有很多杰作但是对于像在美国和东京很流行的dispersion也就昰分散之类的研究却不擅长。越不擅长越想要去做于是我便被要求做这些方面的研究。所以会做与坂田模型不同的领域的研究

  问:被前辈们要求?

  益川:是的是这样的。并且很严厉有一次不是在京大的基础研究所,而是在与之相邻的数理解析研究所在那裏参加数学和基本粒子领域研究会。那时候有一个题目要求从素粒子角度进行报告我从大贯义郎(1928-,日本物理学家是益川研究生时代嘚指导老师之一)先生那里得到了一篇特别难的数学方面的论文,要求我用一周的时间做出来

  问:不是自己喜欢的题目吗?

  益〣:我并不讨厌数学还能很好地消化。

  问:发表了多少次呢

  益川:没有计算过。

  问:发表之前会做什么样的准备呢

  益川:我比较懒,并不很早准备大概在临出发去京都之前的一两天吧。带上相关的论文提前一天会学到半夜三点。

  问:遇到研究中的问题您是怎么解决的呢?

  益川:做研究还是一步一步来比较好还记得我当助教指导博士论文时,论文里有一个最初的数式絀现问题但那时他的论文已经完成的差不多了,失败的话会对找工作有影响说起来很辛苦,我51个小时没有睡觉修改论文终于起死回苼。这样的事情发生过两次还有一次是因为电脑的程序的问题。还是在那个博士的论文中程序的基础是我负责,发现有错误后花了51個小时进行修改,通宵达旦才通过的

  问:您这次获奖的论文是从研讨会中获得的灵感吗?

  益川:不是但是,它可以说是我对目前为止所学习和研究过的内容进行的一个总结就某种意义而言注重开发和运用数学本身的一些专业技术和知识。

  3 在素粒子论讨论癍(素粒子論グループ)中成长

  问: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素粒子论讨论班的

  益川:具体来说,我从进入硕士阶段开始接触素粒子论讨论班的也就是1962年开始的。在那之前读大学的时候,我虽说隶属于物理研究室但与老师直接接触的时候很少,只是听听课洏已没有深入了解

  之后,进入物理研究室进行研究是从名古屋大学硕士一二年级的时候开始但硕士阶段也是很多人一起集体学习談不上研究。老师要求我们要经常在理论研究室学习所以我每三个月循环一次,物性理论原子核理论都要体验一遍。在此基础上老師再来指导我们经过了理论学习以后看自己适合哪个研究团体,再结合自己的意向确定硕士论文的题目。题目确定以后再推荐去适合这項题目的研究室如果自己无论如何也确定不了题目的话,老师会提供一个论文题目的目录单从中选择题目后,再决定去哪个研究室

  硕士二年级后半期虽然还不能算正式进入研究室,但是该研究室的老师会指导你的硕士论文

  博士一年级的时候才会被正式分派箌各个研究室。我们必须要学习与实验相关的技术但是在这方面花费的时间不能太长,没有时间让你考虑太多必须早一点决定自己要詓哪个研究室。

  理论上来讲早早决定自己的专业或方向是不妥当,盲目的因此,每个理论研究室都不能错过都要经历一遍。所鉯我花了三四个月的时间循环了三四个研究室。

  问:那您是在这些研究室学习过之后马上就决定去素粒子研究室了吗

  益川:鈈是的。我不是马上就进行研究的当老师问我想以什么题目写硕士论文的时候,我说了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话老师说,你想进行的研究哪里都不能提供没有条件实现。但是如果哪个方面都想接触的话只有素粒子研究室才能做到,所以我才决定去素粒子研究室我的题目跟哪个研究室都没有多大关系,是很特殊的题目我试图解开这个S矩阵的方程式。所以其实我也不是直接在素粒子理论团队进行研究的进入坂田研究室以后也不单单只学习基本粒子理论,原子核理论我也学习过也发表过论文。

  问:您硕士阶段决定去坂田研究室的時候就已经确定指导教授了吗

  益川:硕士的时候没有独立的指导教授,是大家一起学习集体指导。

  问:那就不是单独的老师指导您对吗?

  益川:是的我所研究的东西题目很特殊,没有老师能指导能指导的我都不做,做别的事情我的情况是,不拘束於条条框框喜欢什么就做什么。

  问:进入素粒子研究室以后每次的小组讨论您都出席吗?

  益川:是的硕士刚进入研究室的時候有大概半年的时间是由研究室的前辈指导我,所以那时候还找不到进入研究室的感觉进入博士阶段后才算正式隶属于此研究室。进叺博士以后基本上我就不接受指导了就随便做自己喜欢的事。

  问:那您每次参加研究室的研讨会是从博士开始以后吗

  益川:昰的。我是从1964年开始的当时名古屋大学还不是自由制。虽然隶属于那个研究室但是要成为该研究室的研究员,要由研究组的人推荐以後在教师会议上投票来决定当时是这种情况。

  问:素粒子论讨论班是全国性质的组织吧

  益川:是的,是这样的

  问:那麼那时素粒子论讨论班的学科带头人是谁呢?

  益川:那就要谈一点历史[3]了战前还没有素粒子理论组,那时有数物学会也就是數学和物理共同的学会。在那之中最开始做研究的人们开展了所谓的介子讨论会(日文原文为メソン会),有四五十人集中议论问题除此之外没有别的,逐渐发展到现在大概有数千人了介子讨论会的成立是在战后不久。除此之外坂田先生于1942年在名古屋大学成立了研究组。京都的话就是汤川先生了。朝永先生也是在战后成立的研究组只有这些,没别的人研究朝永先生那时条件很恶劣,居住环境吔不好只能寄宿在大学。随后经过体制的改革后当我们进入到素粒子论讨论班的时候,在较具规模的大学里素粒子论讨论班已经形荿规模了。

  问:全国的研究者们会不会聚集在一起发表讨论?

  益川:最开始在战后介子讨论会那时会在一起讨论那时提出了研究应该更加深入和细致的建议。于是给每个人分配任务然后在下次集中讨论的时候把研究成果综合起来变成论文。那时是这样的方法充其量也就40人。1950年以后体制改革才变成了现在的素粒子论讨论班所以那个时候如果说能算作研究小组的话,只有汤川先生那边和坂田先生的名古屋以及朝永先生所在的东京教育大学(日本筑波大学的前身)还有大阪市大学,那里有实力很强的研究组聚集了现在看来佷有影响力的前辈成员。那里的中心人物是南部(南部阳一郎1921 -,日裔美国物理学家2008 年与益川、小林一同获得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物悝学奖)先生。但是南部先生在35岁左右的时候虽然在日本已经当了教授可还是放下研究组去了美国。也许是想跟最尖端的人们一起共事

  问:现在素粒子论讨论班还存在吗?

  益川:现在有些过于大了但也只是形式上变大了。因为现在学会聚集讨论的时候与其說讨论物理问题不如说讨论该如何组织讨论班的问题。

  问:素粒子论领域在最初的时候聚集了各个大学的教授们其中领导者都有谁呢?

  益川:那个时候的大师有汤川、朝永、坂田以他们为中心,每次集会的时候学会之间互相汇报和讨论研究的内容并且一起讨論下次集会之前应该研究的内容,非常和谐也许与汤川先生获得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奖这件事情有关吧,日本在战后马上在各个大学進行研究体制的改革与整顿于是每个大学都有了自己的研究室,在里面进行日常的讨论和研究以汤川先生为首的京大基础物理学研究所也进行了整顿。他们是根据题目授课然后把人们聚集在一起议论和发表研究内容。所以有几个大学的研究会都是自己干自己的而后,由于讨论逐渐参有行政事务的内容物理学会便根据科目分成了几个小组,有素粒子论讨论班、原子理论讨论班等

  4 与小林诚的合莋

  问:您为什么要把“CP对称性破缺”作为研究课题呢?

  益川:这个问题我想若是要小林来作答的话肯定会给出一个充分合理的理甴我的话,其实可以说是非常偶然的在当时一个特别简短的交流会上,递到我手里的一篇论文引起了我的注意大致浏览之后,觉得“CP对称性破缺”的实验验证是存在问题的可是问题具体出在哪里,因为当时时间紧迫一点儿头绪都没有。后来由于实验数据与现有悝论的不匹配,仅靠“四个夸克模型”来解释“CP对称性破缺”困难重重研究就这样搁浅了。1967年温伯格(Steven Weinberg,1933-美国物理学家,1979 年获怎样財能获得诺贝尔奖物理学奖)实验验证了统一电磁作用和弱相互作用的模型从而解决了质量项破坏规范对称性的问题。根据这一理论峩们的实验验证才得以顺利进行下去。

  问:对于理论物理学共同研究是很重要的吗?

  益川:实验小组现在有上千人然而理论尛组经常2到3个人就能组成一个团队,这是很常见的有年轻人需要亲自指导的话,也有5到6个人的时候

  问:那么,研究的时候您和尛林先生是如何分工的呢?

  益川:我在名古屋大学当助教时他进入研究生院。他是他那个年级里唯一对素粒子论有抱负的人那时峩为要博士毕业的学生召开研讨会,共同研究论文相关的内容小林君经常会偷偷溜进来参加,我也不说什么于是,不光是他组里的學生在写论文、研究等各个方面都借鉴到了很好的经验。

  1970年我到京都大学工作,2年后也就是1972年他也来了。于是便有了一起工作的想法

  那时候只发现了3个夸克,4个夸克理论的提出还是在1969年格拉肖、李尔普罗斯、马伊阿尼(三人分别是 Sheldon GlashowJohn Iliopoulos and Luciano Maiani,这里是益川的记忆有误三人是在 1970 年发表的夸克相关的文章)等人的论文的基础上才有的。于是以那些论文为基础我便思考到是否可以运用场理论来对CP对称性破缺这一问题进行说明。所以趁着和小林谈话的契机,我们俩不谋而合决定研究这个课题

  4月初,小林一直在忙于适应新的生活环境虽然在日本,4月末到5月初是休假时间但他却一直在忙。所以大概在5月10日左右,在思考后我们决定利用场理论来研究CP对称性破缺这┅问题我们开始运用4个夸克结构来做各种各样的实验,但对于CP对称性破缺这个研究从一开始就不能很顺利地进行刚起步就遇到很大困難。我又是在业界出了名执拗的人总想着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小林君也在反复摸索后发现四个夸克模型确实存在问题研究陷入困境。

  你知道在做决定的时候,浴室[4]和厕所是转换思维的好地方走投无路时突然想到既然“四个夸克模型”不能很好地解释“CP对称性破缺”的话,那么为什么不把夸克增加到6个呢因为我是个急性子的人,所以比小林君更早一些就否定了四个夸克的方法第二忝去了学校把我的想法跟他说了以后,他考虑了不到一分钟就同意了我的观点

  我用日语写的论文的结构和草稿,花了将近1个月的时間才写完大概是论文(指实际发表出来的那篇获诺奖论文)的三倍那么多。小林君在此基础上删减后以不同的顺序也写出三个CP对称性破缺模型。现在成功的六元模型我在最开始写的时候是在希格斯粒子为复数的条件下达成的大概写得乱七八糟的就给他送过去了。论文從开始撰写到完成大约花了50天左右的时间因为当时是8月份,小林要返乡(这里指的是 8 月份是日本的盂兰盆节小林诚返乡祭祖)。我把ㄖ语的原稿写完之后立即交给小林他在返乡期间就完成了英文的译稿。8月末他回来后我们又再次修改润色,觉得差不多了之后就向京夶的《理论物理学进展》(该杂志名为 Progress of Theoretical Physics是日本的一个物理学期刊,由日本物理学会出版发行该杂志创刊于 1946 年,杂志语言使用英语)投稿了关于他是怎样思考颠倒顺序以及为何这样做的原因我从来没有问过。结束后我就忙别的事情了。我如果写特别长的论文的话要经過一年左右的时间反复思考、深思熟虑以后才写

  验证小林益川理论使用的贝拉探测器和KEK B加速器。来源:KEK

  问:过去研究者们之间經常一起讨论甚至还会有争吵,是这样吗

  益川:会啊。事实上那样的事情每天都会发生经常是边吃饭边讨论。总会有两个人讨論着然后第三者插话这样的事情发生这样形式的讨论在小组中并不是说在听到“好,下面开始讨论吧”诸如此类的话后为了讨论去讨论而是每时每刻像本能似的很随意地在做着这样的事情,不用引导不过,这样的情况仅限于日本国内比如美国的某个大学,像这样边吃边聊物理学的话题是不被允许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比如甲说了“这个问题……”的话后而乙正好就甲刚说的这一问题与甲有相同的觀点,或许有比甲更成熟的想法听了甲这样的话后,乙只有去和甲两个人共同完成论文的撰写了因为若是乙就相同的观点发表论文的話,在甲看来乙这样的行为就属于剽窃、抄袭了所以,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他们是不会边吃边聊的。

  问:在日本国内诸如此類的事情会发生吗

  益川:不会。硬要说的话我觉得大家是在一种特别自由、浓厚的学术氛围中做研究的。

  问:名古屋大学像這样的学术氛围很浓厚但是您在名古屋大学做了助教后就去了京都大学吧?

  益川:是开始是在名古屋大学。去了京都大学后呆了6姩又在东大的原子核研究所呆了4年后返回了京都大学。

  问:为什么是这样的一种路线呢

  益川:学术交流对于研究者来说是极其有益的一件事情。正是因为持有这样的一种价值观促使我们会努力去很多地方与不同的研究者进行交流和探讨,所以我从名古屋、去叻京大、东大后来又返回了京大。即便是回了京大实际上也是在京大的不同地方做研究。先是在基础物理学研究所后来又去了理学院。结果是在做了研究所的所长后我在学术研究方面反而搞得比较少了。

  5 从未出国、英语不好却为何获奖

  问:您一直在日本國内进行研究,与国外的研究者有交流吗

  益川:因为用英语交流对我来说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平时不会去在意这些事情也极少参加一些国际性的学术会议。获诺奖后在瑞典发表演讲的时候我也用的是日语当时也有一个用法语做演讲的研究者,所以我是第二个没有鼡英语发表演讲的人[5]

  问:既没有留学的经历,也很少与国外的研究者进行交流您觉得这是一种遗憾吗?

  益川:不会当嘫,有留学的经历是很好的能够频繁参加一些国际性的学术会议肯定对我目前的研究会有所帮助。但是即便是身在国内,我也会通过各种途径去获取和收集研究所需要的最新资料所以,我觉得应该一分为二地去看待这个问题虽然英语交流有困难,但是在阅读英文的學术论文的时候我会一边读一边去揣摩撰写者的遣词造句。因此在精读这些论文的过程中,无论是在研究方面还是在语言学习方面峩都获益匪浅。

  问:您虽身在国内却做了国际性的学术研究究其原因您认为是什么呢?

  益川:因为物理学本身就是一门非常客觀的学科从实际出发,把现有的理论与实验数据相结合去实验验证的话肯定会得出与之相应的结论。任何理论也是如此若是对现有嘚设想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的话,你所要提出的理论肯定是不会被认可和接受的

  问:物理本身是一门客观的学科,对此能否再详细解释一下呢

  益川:最近的话,信息传递很及时以前不是这样的。以前国外的最新研究成果都是从海运的途径被送到日本但也仅限于送到有名的研究所或者大学里然后再被逐渐分下来,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这样的话国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到达我们这里也需要半年的時间了。我们写的论文给外面的杂志投稿到印刷下来也需要半年的时间所以等不及就会在教室印刷誊写版本,大概200册左右称为预印本姠全世界范围发送。分送的时候就在想要是有一个能公开展示的地方就好了。有的一听说是从日本的研究所来的论文直接就被仍在垃圾桶里面了

  特别是最近的话,可以保存在电脑的服务器里哪里都能看得到,只要不是特别奇怪稀奇的文章都可以刊登有的外行或鍺不懂行的同伴来的投稿,大致由主编删选后决定是否刊登最近刊登的大部分都是具有一定水平的文章。所以即使是定居在日本的乡村写的文章在第一时间也都会被全世界看到。

  但是这样一来也出现了问题由于信息的发达反而缺少了一起讨论的环境和伙伴。从前夶家一起研究讨论再投稿发表最少需要半年,现在一篇文章三四天就能发表稍微晚两天就只能说借鉴过前人的研究,所以同等程度的研究者们反而缺少了一起讨论的环境也没有那么容易就写出精彩的论文了。

  问:物理学的客观性是最重要的原因么

  益川:是嘚。但也不全是自由的讨论也很重要。有时一起吃饭的时候比如甲关于某一研究课题聊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后,恰巧在场的乙与甲的想法是一样的或许比甲现有的想法更成熟。但是听了甲的话之后乙若是撰写与甲的想法相关的论文,那就成剽窃、抄袭了如果乙不想放弃自己现有的研究的话,那除了和甲两个人一起去实验验证完成这项研究之外别无他法所以,刚开始研究的时候是一个人等研究完荿的时候或许是两个人、三个人,这样的事在日本国内屡见不鲜这方面国外具体是怎样做的我不太清楚,日本是很自由的自由的集会,畅所欲言的发表看法有的甚至从最初的两三人到后来演变成六七人。

  6 得奖与思想传承

  问:您所说的汤川、朝永的传统具体指嘚是什么呢

  益川:汤川先生可以说是国内素粒子研究的第一人,对于他来说1949年获得诺奖可以说是为自己目前为止的研究画上了一個完美的句号。我反而是受坂田的影响比较大在名古屋这样一个不像东京那样中心的地方进行物理学研究并能获得世界级的水平,可想洏知对于当时的我是非常震撼的同时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进行物理学研究的决心。

  问:您接受过汤川、朝永以及南部怎样的指导呢

  益川:这些前辈们所提出的研究理论使研究进入一个日趋成熟的阶段,再加上自由浓厚的学术氛围我觉得我的研究得以顺利的进行茬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此。

  问:他们的研究方法有什么特点对于现在的年轻研究者来说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

  益川:研究方法的话可以说是各有所长因人而异。前面也提到汤川先生是国内素粒子研究的第一人他的获奖不仅使日本的物理学研究获得了国际方媔的关注,在精神上也极大地鼓舞了国内其他的研究者和年轻人朝永先生在获奖之后需要参加很多的学术会议,即便这样他还是在百忙の中抽空来了我们学校近距离地和年轻研究者们进行谈话,并且提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意见

  问:您是在什么时候接触到《自然辩證法》[6]一书的?

  益川:大学二三年级的时候吧在当时如果不知道这些的话是会被嘲笑的。除此之外我还读了马克思的《资本論》。恩格斯、黑格尔的书我也有看其中,黑格尔的书我觉得很深奥难于理解。特别是他的《法哲学原理》一书我记得有时候即使昰一两页的内容,在看了日文的译文后还是花了将近2周左右的时间才弄明白。这样晦涩难懂的内容是需要花很多的时间才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的。

  问:接触了这样的书之后对您的研究有什么启发呢?

  益川:简单来说就是自然界的万物生存都遵循着一定的法则。把自然辩证法和唯物论相结合后能够使我更客观地去看待一些问题。

  问:坂田先生的“无限层次性”和武谷三男的“三阶段論”对您的研究有什么启发

  益川:可以说现有的任何理论在被反复实验验证之后,有的也许会被推翻有的也许是在得以证明后使其变得更为成熟和完善。原子之后有原子核原子核之后还有质子、中子,而这类亚原子粒子是由更基本的单元———夸克组成的那么誇克之后呢?像这样的实验验证和科学追求是永无止境的所以结果也就会有无限的可能性。我是无神论者坂田也是。而且坂田在基本粒子的物理研究中特别注意借鉴和运用自然辩证法的思想也许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他才提出了这一理论吧

  7 迄今为止,中国自然科學为何无缘诺奖(编者注:访谈时中国还没有自然科学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奖)

  问:目前中国还没有取得自然科学类的怎样才能獲得诺贝尔奖奖。对此您有什么看法和建议呢?

  益川:听说中国在选拔人才向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奖冲击并不是说你出类拔萃被选拔上了就能证明你是适合去搞研究的,也不是说你在搞了研究之后就一定能够有所成就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被选拔上的这些囚较之其他人而言在某些方面比如说学习方面,一定是非常优秀的但是,搞研究与你会不会学习关系不大会学习的人那是秀才,这些人往往脑子灵活、反应迅速能够快速而准确地应对一些突发状况,解决一些棘手的问题但只注重追求结果的他们却疏忽了对过程的思考,而这恰巧是搞研究的人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条件所以,我认为搞研究需要的是具有脚踏实地持之以恒,永不放弃等等这些品质嘚人

  日本在二战时期曾经推广过“英才教育”。把全国各地被称为“神童”的人集合到一起让他们去解一些难题、迷题。那这些囚无疑是优秀的因为他们是秀才,会学习虽然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这些孩子们并不是那种适合创新的类型仅是聪明是不够的,也正是这一点其实是不适合搞研究的因为搞研究并不是一个立竿见影的事情。它每前进一步都是很难的而要突破那一点是需要投入楿当的精力、大量的时间的。这些人是很难朝着一个方向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去努力的会很容易改变目标,朝另一个方向前进所以這些人在成为助手之前虽然也做了一些成功的研究,但是之后就会进入一个瓶颈期一旦陷入这样的困境之中,他们是做不出突破这个瓶頸所需要的努力的倒不如说反应不太灵活但善于思考的人是比较适合搞研究的,最后能够取得重大的学术研究成果的也往往是这些人所以,我是不太喜欢“英才教育”的

  学术研究并不是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就能做来的。它需要对当前陷入的难题去积极思考坚持鈈懈地努力。这种持之以恒、不屈不挠的精神是非常重要的

  “英才教育”聚集起来的这些人当中没有一个人最终成为天才。天才是茬某一方面或多方面拥有异于常人的天赋并不是什么都会什么都懂。如果当时能够意识到这一点的话也许结果会大有不同。给研究者提供一些经济方面的援助这一点我觉得是很好的

  有时候我也会被问到“像中国、韩国这样的国家在什么时候才能获得诺奖呢?”类姒这样的一些问题也许汤川先生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吧。国外具体是怎样的我不太清楚但是日本在明治时期就教育这一块儿做得非常恏。把国内的学者送到海外学习与此同时,引进海外先进的教育技术等光是注重教材的编写这一点就为研究者进行实验研究提供了很哆方便。这也是被国外的很多学者认为值得推崇的地方

  总之,我觉得踏实勤奋一心一意去做研究的话,即便是大学生也可以在5年の后能够写一些比较有价值的论文了若是有人指导就更好了。过于依赖外界也不好这也是为什么我虽身在日本国内却能做出国际性的研究成果的一个原因。

  此次采访得到了日本物理学家坂田文彦教授以及东京工业大学博士生益田须美子女士的鼎力支持特此致谢。

  左起:本文作者白欣、李英杰、益川敏英来源:作者提供

}

  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奖(Nobel Prize)是根据瑞典化学家的所设立的奖项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是炸药的发明者,因此也获得了巨大的财富但他对自己的发明用于破坏感箌震惊,于1895年11月27日在法国巴黎的瑞典-挪威人俱乐部上立下遗嘱用其遗产中的920万美元成立一个基金会,将所产生的每年奖给在前一年中为囚类作出杰出贡献的人以表彰那些对社会做出卓越贡献,或做出杰出研究、发明以及实验的人士

  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一生没有結婚所以没有妻子、儿女,死前连亲兄弟也去世了但他发明了炸药,取得了众多的科研成果成功地开办了许多工厂,积聚了巨大的财富在即将辞世之际,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立下了遗嘱:“请将我的财产变做基金每年用这个的作为奖金,奖励那些在前一年为人类莋出卓越贡献的人”根据他的这个遗嘱,从1901年开始具有国际性的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奖创立了。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在遗嘱中还寫道:

  • 奖给在物理学方面有最重要发现或发明的人;
  • 奖给在化学方面有最重要发现或新改进的人;
  • 奖给在生理学和医学方面有最重要发现嘚人;
  • 奖给在文学方面表现出了理想主义的倾向并有最优秀作品的人;
  • 奖给为国与国之间的友好、废除使用武力与贡献的人

  为此,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分设了5个奖

  1969年,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基金會新设了第6个奖——

  12月10日即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逝世5周姩时,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奖第一次在原皇家音乐学院颁发了文学、物理、化学和生理学或医学奖从1902年起,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奖烸年由瑞典国王亲自颁发一开始,当时的瑞典国王奥斯卡二世并不同意将此全国大奖颁发给外国人但后来意识到该奖金对于这个国家嘚,他改变了主意

  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奖于每年12月10日,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逝世那天举行正式的颁奖典礼。但是奖金获得者洺单通常在当年的10月份就由不同的委员会宣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因战争关系停顿了几年

  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奖的奖金丰厚,在同一年里各项奖金的数额是相同的,不同的年份奖金数额有所变动,其幅度主要取决于每个各项奖金可由两个获奖者均分享(最多不超过三人);如果当年无人得奖,则该奖金可留待翌年;每一项奖金在五年内至少应颁发一次以鼓励得奖人能够继续工作而不臸于受到财政上的压力。

  根据该奖创始人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的遗嘱在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奖评选的整个过程中,获奖人不受任何国籍、民族、和宗教的影响评选的唯一标准是成就的大小。

  在每年的9月份物理学、化学等几个不同专业的怎样才能获得诺贝爾奖委员会向全球各地的数千名独立人士(具备一定资历的学者、科学家等)发出邀请,请他们推荐自己认为下一年度有望获得怎样才能获得諾贝尔奖奖的候选人由于许多独立人士经常推举同一个人,每年只会有200到300名科学家最终被提名


  候选人名单必须在第二年年初提交箌不同专业的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委员会。各委员会在评奖专家的协助下对收到的提名进行评估要经过初选、复选等层层选拔,委员會才能完成对候选人的挑选然后,委员会将建议上交给相应颁奖机构各颁奖机构通过投票选出最终获奖者。每年10月投票结束后立即公布获奖者。

  从1974年开始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基金会规定,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奖原则上不能授予已去世的人

  此外,与许哆电影奖项及文学大奖不同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奖遵循的原则是,除了公布最终获奖者的名字外凡作为候选人的科学家名字都不对外公开,并设置了50年的保密期因此,对于每年可能出现的各种“风声”说某人获得提名成为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奖候选人,其真实性必须等50年后才能得到验证

  两次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奖得主:

  • 法国国籍波兰裔科学家玛丽亚·居里(Marie Curie),第一位获得怎样才能获嘚诺贝尔奖奖的女性第一位两次在不同领域获得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奖的人

  物理,1903年:发现放射性与钋元素

  化学1911年:提炼絀镭

  • 美国科学家莱纳斯·鲍林(Linus Pauling),第一位以唯一获得者身份两次在不同领域获得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奖的人

  化学,1954年:化学键嘚研究

  和平1962年:反对核武在地面测试

  物理,1952年:发明晶体管

  物理1976年:建立超导BCS理论

  化学,1958年:测定胰岛素分子的结構

  化学1980年:核酸DNA序列的确定方法

  唯一获得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奖的兄弟

  唯一获得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奖的兄弟是荷兰嘚(,之父于1969年获得)和他的弟弟尼可拉斯·丁伯根(Niko Tinbergen,发现动物个体及群体的于1973年获得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医学奖)

  最年轻朂年长的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奖得主

  • 威廉·劳伦斯·布拉格为最年轻的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奖得主。1915年(与其父威廉·亨利·布拉格一起)获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物理学奖时只有25岁
  • 雷蒙德·戴维斯获2002年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物理学奖时已有88岁。为至今最年长的怎样才能获得諾贝尔奖奖得主

  获得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奖的华人

  • 获得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奖的华人目前总共有7人,还没有华人获得怎样才能獲得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和

  1927年10月召开的第五次索尔维会议。参加会议的二十九人中有十七人获得或后来获得怎样才能获得诺贝爾奖奖

在一些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奖未包括的领域,也有其它不是由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奖基金会颁发的大奖鼓励在该领域的杰絀贡献,如:

数学、视觉艺术]]、听觉艺术和逻辑学]]与哲学界
高科技、基础科学、艺术与哲学
每年颁发一次旨在奖励那些“无法或不该重複的”研究工作

  人们对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奖的争议点主要是集中在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和平奖的颁发对象,得主必须是三人以丅的限制少数几位得主支持纳粹,还有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奖不设立数学奖

  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和平奖的颁发对象有可能并鈈爱好和平,这是比较大的争议因为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基金会无法确定得奖人在得到和平奖后是否还会发动战争,所以怎样才能获嘚诺贝尔奖基金会只能在道德层面上约束得奖者希望得奖者保持最大限度的克制。

  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奖的老规矩:得主必须是彡人以下也产生了较大的争议,有人说这个规则与西方价值观相吻合该奖项只是表彰在科学领域中有重大突破的个人和小团队的。不過也有例外的是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奖中的和平奖分别在1917年,1944年1963年颁发给了()组织。

  另外一个大的争议是在二战期间的怎样財能获得诺贝尔奖物理学奖得主有的为了自身利益而为希特勒效劳的与和平奖得主相同,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基金会无权利使得主改變自己的看法也只能在道德层面上约束得奖者。

  关于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基金会不设立数学奖民间有很多说法,其中有一个流傳较广的说法是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的妻子与一位名叫雷富勒(Mittag-Leffler)的数学家有外遇所以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本人强烈要求不设置怎樣才能获得诺贝尔奖数学奖。不过这个说法也被人指责显然不实因为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根本没有结婚。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关於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奖是否应该增设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计算机奖也引发了激烈的讨论,计算机被称为“计算机界怎样才能获得诺貝尔奖奖”

  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奖在对于物理学奖,化学奖颁发的争议在学术界也较大(其中最为著名的例子是爱因斯坦没有因楿对论获得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物理学奖而在12年后才因光电效应获奖)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