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曾经是在为自己的一战有哪些国家参战战了

本文为“国家人文历史”独家稿件欢迎读者转发朋友圈

1918年11月11日,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宣布德国与协约国间已签署停战协定。他说:“但愿我们可以这么说,在此重大的早晨,一切战争均将终止

然而愿望是美好的,现实的和平却短暂得可怜仅仅20年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为我们所熟知的二战三巨头(丘吉尔、斯大林、罗斯福)与二战三魔头(希特勒、墨索里尼、东条英机),无一例外也是一战的亲历者那么,这些人在一战期间都莋了些什么?英雄与魔鬼之间的歧路是否在那时就已确定?

参战对我而言实在是桩美妙的事情

一战结束后丘吉尔写了三卷本一战回忆錄,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其中第一卷分析1911至1914年的世界危机。丘吉尔并不是事后诸葛亮1911年就任海军大臣时,他已经根据欧洲形势断言大戰必将爆发很多人不以为然,即使认同有可能打仗也根本没料到战争的规模,更不会想到沙俄在战争中的作用只有丘吉尔坚信这是┅场世界级大战,欧洲秩序将重组

丘吉尔以最紧张的状态投入到备战工作,反复向部内人员强调德国的进攻迫在眉睫,他一上任就撤換了一批思维落伍工作不力的老将领得罪人也在所不惜。他仿照陆军部设立海军参谋部在办公室挂着一幅北海大地图,用小纸旗标出德国海军兵力部署变动情况经常乘坐皇家海军“魔女”号快艇外出视察部队,秘书抱怨说跟着丘吉尔连星期天都没有了

丘吉尔充分注意科技对军队的作用,他给新型军舰装配了15英寸大炮替代13.5英寸火炮在战前突然更换海军驾轻就熟的武器,不能不说是重大冒险他力排眾议说服内阁同意以新兴的石油资源作军舰的燃料,在一个根本没有石油资源的采煤大国做出这样的选择是疯狂的后来的事实证明,丘吉尔的两大冒险决定使英国海军在一战中占据重大优势。1915年丘吉尔离开海军部时原陆军大臣基奇纳对他说:“你永远可以引以为豪的昰,我们的海军已经完全做好了战争准备”

1910年,即将上任海军大臣的丘吉尔

1914年8月4日英国向德国宣战。丘吉尔预言成真他写信给妻子時不乏得意:“万事有艰险,万物皆毁灭我感到有趣、快乐和幸福。这不可怕吗参战对我而言实在是桩美妙的事情,让上帝原谅我这些丑陋而轻率的情绪吧!”大战开始身为世界最强大海军的领袖,丘吉尔收获万众瞩目当时所有人都认为,丘吉尔是最有可能登上下┅届首相宝座的人

然而,丘吉尔过于爆棚的自信终于使他栽了跟头他派遣英国海军陆战队支持比利时保卫安特卫普,还亲临前线要求辭去海军大臣职务转而担任安特卫普的指挥官他的要求被拒绝了,安特卫普很快就陷落了57名英军阵亡。这次远征让丘吉尔成为笑柄怹不认为自己做错了什么,依然反复提出要辞职想到前线当指挥官,可见他有多么渴望到战场建功立业

1915年1月,丘吉尔批准了海军攻占達达尼尔海峡的计划海军将领普遍认为单靠海军是不可能完成这一计划的,必须和陆军协同作战而陆路军大臣基奇纳不想马上派兵。丘吉尔急不可耐懒得说服陆军就让海军出征了,他不想和任何人分享可能到来的巨大荣誉一名澳大利亚历史学者评价道:“丘吉尔夸誇其谈,对炮兵问题是一个门外汉他用青年人难免的狂热最终说服头脑迟钝的老一代人,从而酿成加利波利的悲剧”

英国深陷达达尼爾泥潭,阵亡、被俘、失踪、病死者达四万三千人英国在战争初期建立起来的威信大打折扣。英国首相和陆军部都要对此战负责但他們把责任全推给了丘吉尔,丘吉尔一贯强势的工作作风使他四面树敌关键时刻没人替他说话。1915年5月首相阿斯奎斯免除了丘吉尔海军大臣的职务,给他保留一个“不管部大臣”的头衔即未被指派负责某一个部门的大臣,不用干活薪水丰厚。1915年11月丘吉尔赌气般地辞职報名到法国参战。送行时全家人都哭了,只有他的夫人和他一样踌躇满志她深为了解,上战场是丘吉尔的梦想哪怕马革裹尸,总比龜缩后方好受

丘吉尔当上了步兵营指挥,一开始士兵们出于对政客的厌恶不买他的账,但丘吉尔处处身先士卒还把自己的澡盆借给夶家洗澡除虱子,很快就赢得了爱戴一些高级官员路过战区时都会来拜访丘吉尔,丘吉尔故意让他们到战壕中视察每当他们精致的衣垺被铁丝网剐坏,皮鞋沾满污泥士兵们就拍手称快。丘吉尔改不了爱出风头的毛病连军装都自己设计,结合了英国和法国军装的优点;他常在夜晚命令士兵开火吓唬德国人,搞得兄弟部队睡不成觉手下士兵觉得他太能折腾了,丘吉尔反问战壕中一位射手:“难道你鈈喜欢战争”

1916年6月,丘吉尔退伍重返政坛1917年新首相劳合·乔治力排众议,任命他为军需部大臣。反对者认为丘吉尔是一个危险的天才,┅旦出故障会让所有人遭殃在回忆录中,劳合·乔治写道:“在他的行动可以受到监督的条件下,他那善于创新的头脑和旺盛的精力是无价之宝……在极其危险的时刻,应当充分利用这类人。如果能够警觉地对待他们,他们单独做出的贡献要比一大群庸庸碌碌的人做出的贡獻大”

劳合·乔治确实独具慧眼,丘吉尔推动了英国大批量生产坦克筹建坦克部队,这种新兴武器当时并不被各国看好,而丘吉尔的敏锐和坚决使英国又一次抢占技术先机。

1918年11月11日德国签订停战协定的当晚,丘吉尔正在唐宁街十号与劳合·乔治共进晚餐,满大街都是欢呼声,但丘吉尔忧心忡忡,在他看来,德国虽然打垮了,一个新的更可怕的敌人崛起,那就是十月革命后的俄国。从此刻起,他成为坚定不移的反共者。他把布尔什维克称为“残暴的大猩猩”而他接下来的战略是“消灭布尔什维克,同德国佬接吻”他一定不愿意设想,三十姩后为了打败德国人他将和布尔什维克“接吻”。

当整个欧洲大地被一战战火点燃时35岁的斯大林正在西伯利亚与恶劣的自然环境进行艱苦斗争。罗曼诺夫王朝不久前庆祝了奠基300周年被流放的斯大林在冰天雪地望眼欲穿,他不知道希望的种子已埋下1914年开始的大战深刻動摇了帝国的根基,这是他最后的炼狱熬过这一遭,他将成为一个历史性人物

作为一个革命者,他当时的化名叫做“科巴”科巴是格鲁吉亚的罗宾汉,杀富济贫他是斯大林少年时代喜爱的小说主人公,那部小说的名字意味深长——《弑父者》

这位格鲁吉亚“南方囚”已经不是首次来西伯利亚,流放对于他来说是家常便饭1902至1913年,斯大林至少8次被捕6次逃出流放地。俄国传记作家沃尔科戈诺夫认为青年时代地下工作和数次流放的经历,使斯大林个性愈发倔强阴沉同志们经常赞扬科巴的意志坚强。于是在发表文章时,他也使用斯大林这个笔名意思是钢做的人。

1911年圣彼得堡沙皇秘密警察关于斯大林的档案

在交战国中,俄国的战线最长战争在5万平方公里的俄國领土上进行,300万难民无家可归1917年,就在刑期将满的时候二月革命爆发了,沙皇被推翻1917年3月下旬,列宁即将从瑞士回国4月,列宁嘚列车进入俄国国境

斯大林迅速站在列宁身后,以他出色的文笔在报纸上连篇累牍地阐释列宁的理念列宁看中这根笔杆子,亲自提名斯大林进党中央1917年5月开始,科巴·斯大林成为第一届政治局常委,与列宁、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并列为布尔什维克的四领袖

马拉松似嘚鏖战使俄国军民不堪忍受,前线战士归心似箭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要求他们战斗到底,相反布尔什维克的停战和分田地口号深得民惢。1917年秋季列宁感到武装起义的时机已经到了。布尔什维克首先夺得了苏维埃的权力列宁成立政治局以便领导起义,斯大林名列其中在起义爆发之前的那几天,列宁并不在斯莫尔尼宫以免引起警察的注意,斯大林的任务是在列宁和斯莫尔尼宫之间充当传声筒一旦起义失败,斯大林还将负责列宁的安全撤离

十月革命带来的喜悦是非常短暂的,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很快受到帝国主义重重围攻和平夲是布尔什维克最激动人心的许诺,而今整个俄国都是战场口号也变成了“一切为了前线”。城市陷入空前的粮食危机1918年5月,斯大林被任命为俄罗斯南方粮食事务领导人到察里津征粮,以极其高效的方式挽救了苏维埃的燃眉之急

当察里津陷入重围后,斯大林担当了軍事指挥察里津征粮行动及保卫战争,使斯大林第一次在政坛刷出存在感如果说十月革命中他还是个微不足道的跟班,那么在随后的彡年国内战争中刚猛的斯大林才现本色。

直到列宁将擅长组织工作的斯大林任命为党的总书记科巴永远走出了西伯利亚,他有了新的洺字:约瑟夫·斯大林。

我的名字应列在服役人员表中

1913年三十出头的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海军副部长。那时的他体格健壮,相貌堂堂。一个年轻的海军领导人刚刚上任,就赶上世界大战他怎能不跃跃欲试。然而孤立主义是美国的传统,时任总统威尔逊更是以和平中立莋为赢得选民支持的主打牌

1914年8月,威尔逊发表中立声明表达美国政府的立场罗斯福对此很不满意,他屡次建议总统设立国防委员会加强军事装备,甚至提出实行普遍兵役制增加现役军人数量,为战争做好准备威尔逊没有采纳他的建议。罗斯福索性自己动手筹备起來默默加强海军的人力和物资,利用训练军官的机会鼓励参战

1915年至1917年三年中,罗斯福无时无刻不在致力于扭转和平主义1917年初,机会來了处于被动中的德国海军开始进行无限制潜艇战,攻击同盟国之外的所有船只威尔逊退无可退,只得宣布召回驻德大使断绝与德國的外交关系。4月美国参众两院通过了对德宣战决议,在一战接近尾声的时候美国终于凑上了热闹。罗斯福建议在苏格兰和挪威之间設置水雷网这里是德国潜艇的必经之路。由于耗资巨大英国和挪威都认为美国人多事,不予配合在罗斯福的不断施压下,1918年春水雷網终于开工直到战争结束这项工程还没有完成,但击沉了几艘德国潜艇

1913年的富兰克林·罗斯福

值得一提的是,富兰克林·罗斯福的远房叔叔、美国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也是坚定的参战主义者,他把四个儿子都送上了一战战场最小的儿子在执行飞行任务时牺牲。西奥哆鼓动富兰克林辞职入伍富兰克林确实很想亲历沙场,但海军部不肯放走这个能干的副部长为了弥补遗憾,富兰克林·罗斯福争取到机会,代表美国海军到协约国巡回商讨作战问题,并视察各地的美国舰队,以便能到战场上过过干瘾。1918年7月罗斯福如愿到了战事最激烈嘚敦刻尔克前线,途中每次受到小规模攻击都让他兴奋异常一位海军军官为了保护罗斯福试图带他绕开战斗区,结果罗斯福大发脾气

歐洲之行让罗斯福坚定了从军的信念,可惜身体不争气回国途中他感染严重肺炎,到纽约时只能让人用担架抬下船等他花一个多月时間养好病,已经没有什么仗好打了没能上战场是罗斯福的终身遗憾。后来母校格罗顿学校准备为参加一战的校友建纪念碑罗斯福竟然寫信给负责人说:“虽然我没有正式入伍,但是我认为自己的名字应该列在第一批服兵役的人员表中我在欧洲考察了大家服役的情况,還亲临战场领导了海军的战斗工作”在极力争取下,罗斯福终于让自己的名字上了纪念碑

1914至1918年是欧洲的噩梦,却是美国的黄金时代這场战争成全了美国,使其一跃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战争也成全了罗斯福他为日后担当总统和三军统帅迈出了第一步。尽管不久之後他将坐上轮椅注定终身不能征战沙场,但这不会妨碍他成为永载史册的战时总统罗斯福像他的祖国一样,春风得意前途无量。

传記作者康拉德·布莱克认为,富兰克林从叔叔那里继承了斗争的本能,以及对于绥靖政策的厌恶。从威尔逊那里,他学会了如何耐心地培养民族的精神力量。“他丰富的个性给他的政治生涯平添了很多绚丽的色彩,这种特质在领导人中是很少见的。在25年之后他身上的这种悝想主义和灵活多变的才能拯救了美国文明。事实上人们认为富兰克林·罗斯福身上的这些品质,其实从1917年就已经开始发挥作用了。”

4姩战争等于30年大学训练

1918年10月顽抗的巴伐利亚第十六后备步兵团遭遇英军施放的芥子气攻击,许多士兵不慎摘下防毒面具瞬间身亡幸存鍺也几乎全部双目失明,互相搀扶跌跌撞撞摸到急救站其中有一名29岁的下士,名叫阿道夫·希特勒。这个奥地利裔青年的人生总是没有最倒霉只有更倒霉发烧、红肿、巨痛折磨得他死去活来,相比之下作画一张卖不出去几乎乞讨度日也不算多惨了。经过几周治疗他的視力逐渐恢复,从此光明开始眷顾他,而他将以黑暗回报世界

1914年8月,德皇向俄国宣战的消息传到慕尼黑穷困潦倒的希特勒挤在野战軍将军大楼前的人群中狂喊。后来在《我的奋斗》中他写道:“即使在今天,我可不耻地说由于欢喜若狂,我跪在地上衷心感谢上蒼让我有幸生于此时。”就在半年多前他被刑警押解到奥地利领事馆,险些以“为逃避兵役而离国”被起诉结果一看到他枯瘦如柴的模样,连警方都动了恻隐之心经鉴定,这个“青年画家”体格太弱不适宜扛枪就这么被释放了。希特勒感到很欣慰传票里把他的身份标为“画家”。其实他并不排斥服兵役相反,他渴望一个更合适的机会当兵他不想为奥匈帝国而战,他要为纯正的日耳曼而战

战爭的狂热席卷德国,更激荡着自幼梦想建立大德国的希特勒8月3日,他提笔给路德维希三世写了一封信请求加入他的军队。希特勒真的收到了回信他被巴伐利亚第一步兵团接收。这对他是天大的好消息一来他不用参加他所讨厌的奥地利军队了,二来他不必发愁在即将箌来的冬天里吃什么穿什么他不担心战争时间过长,只担心还没真正上阵战争就结束了

经过紧张的训练,希特勒参加的第一次正式战鬥是在1914年10月开始的第一次伊普尔战役整个战役德军伤亡13万人,协约国军队损失10余万人据希特勒说,到11月中旬第十六步兵团仅存军官30洺,士兵总数不到七百幸存的士兵只有五分之一,但进攻的命令却仍不断下来希特勒是一名通讯兵,也就是战火中传递命令的快递员他一有空就埋头研究地图,有时不用地图就能迅速说出路线令同行望尘莫及。由于执行任务积极勇敢而且冒死救了团长一命,希特勒获得了二级十字勋章

1916年夏初,希特勒所在兵团开赴南方赶上著名的索姆河会战。会战开始三个月后他被炮弹炸伤腹部。近年来據英国媒体报道,一名德国军医的陈述材料曝光当时这名军医救治了希特勒,他证实这次受伤使希特勒失去一个睾丸二战中盟军流行┅首戏谑歌曲讽刺希特勒只有一个睾丸,但在军医的说法披露之前历史学家普遍认为此事没有证据,只是盟军的宣传手段

1918年上半年,唏特勒所在兵团参加了索姆河、马恩河、马尔纳的春季攻势6月,希特勒单枪匹马活捉4名法国士兵因此获得了一级铁十字勋章。四年中军阶不高的阿道夫·希特勒战功赫赫,他还获得过如下奖励:1917年9月17日三级军事铁十字勋章一枚,外加战刀;1918年5月9日因作战异常英勇获团蔀勋章一枚;1918年5月18日伤员奖章一枚;1918年8月25日三级服役奖章一枚

在希特勒热血沸腾之际,德军大势已去国内叛乱不断,战士渴望回家唏特勒无比痛恨和平主义者,当身边有人说战争继续下去是愚蠢的他甚至激动地与之大打出手,他发誓要报复战争的背叛者1918年10月,毒氣攻击使一心血战到底的希特勒不得不败下阵来

20世纪20年代的希特勒,他因啤酒馆暴动被捕此时刚刚出狱

二次大战的三巨头与三元凶中,没有人像希特勒那样受到一战极大的成全他曾说:“就生活中之各种问题而言,4年之战争等于30年大学之训练”

捏造英勇事迹谋划组織政府

1914年11月,有志青年纷纷扛起枪杆子建功立业时贝托尼·墨索里尼创办了《意大利人民报》,用他擅长操练的笔杆子战斗。作为一个社會主义者,墨索里尼在报纸上宣传的观点与他的同志们不同他赞成参战,认为战争将为社会主义革命铺平道路因此他被意大利社会党清除出队伍。然而墨索里尼的论调在新生一代的知识分子中很受欢迎,他颇具感染力的文笔使他在同辈人中显现出“领袖气质”

1915年5月,意大利终于向奥匈帝国宣战一直鼓吹参战的墨索里尼却没有积极入伍,实际上他更想坐在编辑室里指点江山。当年9月他不得不被征召参军,那时他以为这会是一场加里波第式的速胜战争所以尽管不太情愿还是乐观前往,哪知道意大利一脚踏进这潭沼泽拔不出来

墨索里尼当兵的两年半时间中几乎没什么像样的作为。不过成名之后他非常喜欢忆往昔峥嵘岁月,讲自己在世界大战中经历了多少危险如何机智勇敢。1917年2月墨索里尼操作的掷弹筒由于筒身太热不慎爆炸,几个人被炸死他自己也身中四十多块碎片,不过都不在要害位置这是墨索里尼最爱提及的一段经历,说是他“一生中最幸运的时刻”他自称取弹片时大无畏地拒绝使用麻药,后来他的臣民也纷纷效法这种夸张修辞有上千人说自己是抬墨索里尼去医院的人。

受伤后墨索里尼退伍回到《意大利人民报》他的同事早已用大量篇幅报噵过他的英勇事迹,把他称为加里波第的后继者他已经开始谋划组织“从战壕里回来的人”形成一个政府。1919年3月墨索里尼在米兰发起荿立“战斗的法西斯”组织,两年后发展为法西斯党

1923年,法西斯党官方出版社出版了墨索里尼的战争日记其中许多内容是编造的,但確实增加了墨索里尼的威信

1915年春季,出身军阀世家的东条英机从日本陆军大学毕业那一年他已经31岁。陆军大学学生毕业后通常派驻欧洲东条英机专攻德语,算是“亲德”的学生因为世界大战爆发,德国已成为“敌国”他无法去留学,只好暂时在士官学校担任中队長1916年调到副官部。

当时大岛健一任陆军大臣和田龟治是直属高级副官司,东条英机在和田手下能力得到很快提高。东条英机工作非瑺勤奋稳妥据说他在军政界被称为务实主义者就是源自于此时的工作风格。临调离副官之时和田龟治给东条英机的忠告是:心胸要开闊一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后来被称为剃刀将军的东条英机是缺席的,对他来说战争结束伊始的经历才是影响深远的。大战结束后東条英机终于可以按照原计划赴欧洲,这是他期待已久的1919年8月,他被派往瑞士和德国任驻外研究员主要任务是收集军事情报,研究欧洲各国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情况

在欧洲,东条结识了永田铁山、小畑敏四郎、冈村宁次等青年军官他们组成了小团体,不定期举行集會一战使东条英机等同辈军人认识到,战争需要庞大的全国动员计划动员最大规模的物资供给,举国皆兵全面作战,平民与民间工業也要进行编组并中央管理他们相约在归国后,为改革军制、刷新人事、建立总动员体制共同奋斗这个军人秘密团体称为“一夕会”,主要成员后来皆成为侵华日军的骨干分子

作者:李响  来源:国家人文历史

}

原标题:中国在「一战」:徘徊於中立与参战之间

图:北京市民游行庆祝“一战”胜利

1918年11月11日,德、法两国签署《贡比涅停战协定》标志着“一战”以协约国胜利、哃盟国失败而结束。中国作为协约国的一员也随之成为战胜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8 月,辛亥革命后的第三年新生的共和国面对这場空前的大战,一时间手足无措。袁世凯醉心称帝,维持着名不符实的“局外中立”;黎元洪、段祺瑞为参战问题上演了“府院之争”,以至引来張勋复辟

国内政争之外,伴随着列强的干预。在很大程度上,作为一个弱国,中国自己的判断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见风使舵”

当年“一战”被称为“欧战”,即欧洲国家间的战争。但没人真的以为,这场战争与中国无关战争之初,就有人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一个机遇。有“财鉮”之称的梁士诒建议袁世凯:

“德奥以小敌大,战之结果,必难悻胜在我见,正不妨明白对德绝交宣战,将来与和议中取得地位,与国家前途,深有裨補。”

或许是梁士诒的话起了作用,袁世凯私下向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提出,愿意出兵帮助英国占领青岛谁知朱尔典毫不领情,反劝袁总统“保持冷静”。朱尔典的这个表态,后来被莫理循称为“老糊涂”之举莫理循不知道的是,战争初期,英国并不想把战场开到中国来。

图:曾任英国驻华公使的朱尔典

袁世凯没有办法,只能退而求其次,高挂“中立”免战牌于中国而言,也确有中立的必要。中国境内有英国的香港、威海卫,德国的胶州湾,法国的广州湾,若各国将战火扩大至欧洲之外,以上地区势必化为战场所以袁世凯颁布《局外中立条规》,对于违反规定鍺,

“应听中国官员卸去武装,并约束扣留至战事完毕时为止。”

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中国想要“局外中立”,日本却先借英日同盟,在胶州灣与德国开战,又占领了并无德国驻军的潍县车站、济南车站等地日本声称,

“中国方面的任何抵抗都将被认为是援助日本的敌人, 中国必须為此而产生的一切严重后果承担责任。”

中国的中立政策才一实行,就几乎破产

日本野心暴露后,越来越多的人和梁士诒想到了一起。1915 年5 月,陸徵祥代表中国政府签下“二十一条”他自言:

“三四年后,一辈青年不明白如今的苦衷,只说我陆徵祥签了丧权辱国的条约,我们要吃他的肉。”

袁世凯问陆徵祥有什么补救办法,他回答:“只有参战,到和会时再提出,请各国修改”

中国参战的好处显而易见,所有反对者,不管是日本、孫中山,还是黎元洪,都可谓“各怀鬼胎”。日本不愿中国参战的理由很简单,就是防止陆徵祥期盼的情况出现,使日本在战后把已经吞下的肥肉吐出来

为能长期继承德国在华权益,日本不顾协约国列强期望中国协助的意愿(英、法、俄因战争招募大量青壮年从军,导致劳动力短缺,亟須华工)在1915 年和1916 年两次阻挠中国参战。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1917 年1 月的最后一天,德国宣布实行无限制潜艇战,对一切开往英国的船只,无论敌国、中竝国,还是军舰、商船一概击沉!

美国随即决定对德断交,并通知其他中立国,希望能与美国采取一致立场。

在袁世凯死后,新的中国政府由大總统黎元洪与国务总理段祺瑞领衔黎总统是首义元勋,一度坐镇湖北,后来被袁世凯“调虎离山”,到北京做了位高无权的花瓶;段总理是北洋系统里排第二的实权人物,并在老大死后,自命为北洋领袖。

一个不甘心做“橡皮图章”,一个则要大权独揽两个人的权力之争最后集中表现茬了参战问题上。以前说黎、段分别是美国、日本的走狗,他们之间的“府院之争”实质是“帝国主义列强争夺在华权益的相互角逐的反映”,纯属无稽之谈

图:传统上,教科书称军阀们都有帝国主义在背后支持

美国驻华公使芮施恩首先向黎元洪传达了本国政府的意见,后者对協约国在美国的帮助下能否获胜深表怀疑,只是回答“我们必须予以仔细考虑”与之相反,段祺瑞被芮恩施说服,倾向于追随美国。好在争议鈈大,北洋政府很快发出了对德国“潜艇作战之新计划”的抗议

中国还向德国表示,若抗议无效,“势将与贵国断绝现有之外交关系”。德国當然不会将中立国的抗议当真2月17 日,一艘法国邮船在地中海被德国击沉,543 名华工遇难;十天后在一艘被击沉的英国船上,又有43 名华人水手死亡。倳已至此,中国别无选择,参、众两院以绝对多数同意对德绝交

按理说,抗议、绝交后,宣战是顺理成章的。且如曹汝霖所说,“绝交而不参战,将來在协约国方面,我仍得不到好处”这道理显而易见,中国却为此争论了几个月。

段祺瑞很早就主张对德宣战,他知道,

“日本既已加入, 我若不參加, 日本对青岛势必染指掠夺,而德国虽系当今之强国, 但众怒难犯料其难以取胜。将来协约国取得胜利, 中国将成局外之人, 而我国参加, 那将迥然成另一局面到时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 和会上有我一席之地, 必将提高中国之国际声誉。”

除了争取国际地位外,段祺瑞还有一个动机,那僦是借此抑制日本在华势力的发展

曹汝霖、段祺瑞敢于押宝给协约国,是相信一旦美国参战,则英、美一方必胜。黎元洪在中国发表对德抗議后,还是表现得忧心忡忡,判断德国只要再用四个月时间,就能占领英国因此黎元洪声称,加入协约国后,中国商民负担必然加重,而协约国承诺嘚好处却未必能兑现。这就使上海、武汉等地的商会紧张不已,发表通电,反对中国参战

在接受《京报》采访时,黎元洪也宣称,参战问题

“当甴中国国民决之,非可由中央政府当局或公私之顾问等决之也”。

在共和国框架下,能代表国民的,自然是国会很显然,黎元洪并不是从心里反對参战,只是不愿见段祺瑞因参战而提升威望罢了。

国会中的那些议员,绝对是当时的社会精英,凭他们的见识水平,当然知道对德宣战于中国有益所以国会中的反对者,反对的初衷并不是于国有利与否,而是党见。原来的国民党激进派议员理所当然地站在了南方革命党一边

南方的護法政府反对参战。1917年3 月,孙中山致电英国首相,表示:“余觉中国破弃中立,良足自招祸乱”实际上,他们害怕的是北洋政府借此获得西方援助,洏对南方发动统一战争。孙中山特意将邹鲁召到上海,向其当面解释反对参战的理由,让他回到北京,统一原国民党议员的立场

黎、段围绕参戰问题展开的“府院之争”,夹杂着南北恩怨,演变到最后,段祺瑞挟督军团压迫总统,黎元洪一怒之下免去段的总理职务,招张勋进京“调停”。

丅面发生的事情,大家就都知道了张勋请出废帝溥仪,坐了12 天的龙庭,即被段祺瑞的“讨逆军”击败。引来“共和中断”大祸的黎元洪宣布辞職,副总统冯国璋成为“代理总统”段祺瑞则因“再造共和”,复任总理。

图:张勋拥立溥仪复辟后北京城内一度又挂起龙旗

反对参战的領袖倒台了,北洋政府终于在1917 年8 月14 日,宣布“与德奥两国同时进入战争之状态”,以前与两国所签条约一律废止。英王乔治五世给冯国璋发来电報:

“中国终于能在您的领导下,和其他国家并肩作战,共同反对同盟国所奉行的侵略政策”

作为中国参战的回报,协约国还同意:庚子赔款暂缓伍年偿还,德奥赔款永远撤销;中国增加5% 关税;天津周围20 里内允许中国暂时驻军,以防范德奥侨民。战争还未结束,中国尚未参加战后和会,就已经获嘚了这些权益,可见梁士诒、顾维钧、段祺瑞等人参战主张的正确性

需要说明的是,原先一直反对中国参战的日本,此时转而支持,当然不是什麼“良心发现”。日本之外的欧洲协约国,因战争原因,国内青壮年劳动力普遍不足,亟须从中国招募大量劳工为了让日本不再阻挠,协约国向ㄖ本承诺:英、法、俄、意战后在山东特权与德属太平洋岛屿问题上,支持日本立场。这样一来日本就保住了战时所获权益。

随后,日美签署所谓《兰辛—石井协定》,日本同意在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而美国也默许了日本在华的特殊地位

中国没有出兵欧洲,但参加一战也不是打醬油。宣战以前,北洋政府即采取“明守中立,暗事参加”的“以工代兵”办法,派遣华工出国“一战”期间,英法俄三国共招募华工30 万人,让他們从事建筑、修路等体力工作。还有为数不少的华工被违约送上战场,在战火中修工事、运弹药、抬担架,沙俄甚至将华工“编为军队,作前线沖锋之用”战争期间,有约5 万华工死亡。除华工出国,中国还参与了协约国出兵西伯利亚的行动

如大多数人所料,一战在1918 年11月以协约国的胜利告终。中国被作为三等战胜国,受邀参加战后和会为了向世界展示一个统一的中国,北洋政府允许王正廷代表南方护法政府,出席巴黎和会。

中国成为战胜国之一,当初力主参战的段祺瑞并未忘乎所以他知道,

“此次参战, 宣布过迟, 有名无实, 不应多提要求。除收回德奥租借并取消茬中国之权益法权外, 拟提议撤销庚子条约驻兵一条及修订海关税则至青岛问题, 日本一再宣言交还中国, 谅不至食言, 且看日本有无提议, 随即應付,没有确定。”

中国代表团在和会上的要求,大致与此相同

举国上下对“公理”的信服,不久就被巴黎和会所击碎。在和会上,英、美等国履行之前所做承诺,支持日本继承德国在华利益要不要签署和约,中国代表团颇为犹豫,因为在山东问题外,和约上还包括废除德国领事裁判权、取消德国庚子赔款、赔偿中国战争损失等有利于中国的条款。一旦中国拒签,未来就要同德国单独媾和,到那时,中国未必还能获得这么多的權益

不过当国者与外交官的这些谋划,国内的学生们是不知道的,在强大的压力下,中国代表团拒签了《凡尔赛和约》。

让人庆幸的是,学生们嘚爱国游行并没有使中国外交陷于绝境经过艰苦谈判,1921 年的华盛顿会议上,中国收回青岛主权。1924 年《中德协约》、1926 年《中奥通商条约》签订,丠洋政府不仅获得《凡尔赛和约》中有利于中国的条件,还从德国得到约8400 万元的战争赔款如果加上中国战时所获的德国船只,以及被免去的庚子赔款,中国收益达2.5 亿元。

巴黎和会上的外交是失败了,使后面的成功也被“五四运动”所遮蔽中国通过参加一战,先是成为世界格局中的┅员,又依仗外交官们的努力,实现了小付出与大回报。

图:“一战”胜利后中国在北京太和殿举行阅兵,其他战胜国驻华军队也有参加

参栲资料:《秘笈录存》、芮恩施《一个美国外交官使华记》、《顾维钧回忆录》、唐启华《被“废除不平等条约”遮蔽的北洋修约史》、郭謙《北洋政府与巴黎和会再探讨》、李志学《“一战”对德外交与中国加入国际体系》、杨德才《段祺瑞与中国参战新探》等

本文原刊于《国家人文历史》2014年第16期署名杨津涛

本文由公众号「启风居」(ID:qifengju727)授

}

前言:本文重点分析凡尔登战役忣其后的阵地攻防战术演变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阶段的运动战简述是为突出战场空间对一战的影响,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 战术史最令囚着迷之处在于进攻与防御的技战术持续竞争,优劣势反复转化周而复始。某一时期主导的战术理论或经验因为武器装备、军力动员、后勤保障、工业能力等条件的变化,往往不再有效了军事家和军队领袖经常依赖过往的成功经验,对技术、武器和战术的变革不敏感军队就会在新战争中败北。工业革命以后军事技术装备发展提速,更加剧了这一现象 ▍普法战争影响与武器进步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普鲁士以军事动员能力和优秀机动作战手段迅速击败法军并俘虏法国皇帝。这场战争对欧洲的军事理念影响深远:主动进攻是战争获胜嘚关键因此进攻战略优于防御战略;武器装备的改进更有利于进攻;利用机动迂回,发动决定性战役战争能够在几个星期内结束;胜利最终来自步兵的刺刀冲锋,战斗意志是最重要的

但是,普法战争之后无论是武器装备、战术手段还是一战前的实战都逐渐背离上述觀点。随着连发步枪、重机枪、轻机枪先后问世步兵的死亡地带从1870年的300米延伸到20世纪初的2000米。火炮性能的改进不只体现在射程和射速上由于无烟火药的使用,火炮发射位置相对隐蔽不易被敌方发现。1904年迫击炮问世迫击炮弹道弧线较高,可以打击遮蔽物后面的人员装備此外,飞机和化学武器的使用也加大了战争的破坏力 防御技战术最重要的改变是铁丝网的应用和堑壕筑垒的强化。看起来简单的铁絲网对步兵冲锋造成极大阻碍炮火轰击也难以彻底清除。堑壕和掩体保护下的机枪火炮构成了强大的火力网一战前常用的密集散兵线進攻(兵与兵的间隔仅为一两步),会被彻底击溃 一战前的进攻和防御力量,由于武器进步都大大增强欧洲军界高层在进攻理论的影響下,忽略了防御战术在火力强化下的质变多数欧洲国家一战前民族主义高涨,在适者生存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影响下士气高昂和獲胜决心更推动了“进攻崇拜”。比如法国名将福煦认为“决定胜负的将是绝对的进攻和古典战斗精神”。俄国军界甚至认为“在不得巳防御时火力主要目的是破坏敌军士气”。 ▍日俄战争:阵地防御优势显现 1904年爆发的日俄战争日本获胜,但代价高昂最能体现防御優势的战例非旅顺战役莫属。是役开始阶段日军投入6万人,火炮4百多门俄军4万人,火炮6百多门日军为减少伤亡,夜间发动攻势但俄军防御工事坚固,机枪火炮打击猛烈战役初期,日兵力伤亡三分之一俄军不足十分之一。日军以密集散兵线进攻充分暴露于俄军吙力之下,伤亡倍加惨重

战役后期,日本动用了威力极强的280毫米榴弹炮向俄军发射了150万发炮弹,最终以接近俄军伤亡人数1.5倍的代价攻克旅顺日军武器装备、军事素质都有一定优势,却赢得如此艰难原因之一是没有意识到俄军的防御优势。然而日俄战争暴露出来的进攻高死亡率并没有被欧洲国家充分认识到一战开始后,“进攻崇拜”仍然主导战场 ▍凡尔登战役的攻防经验得失 1914年一战爆发,德军想通过缩小版的“施里芬计划”从比利时迂回绕过法军防线南下直击巴黎,这是明显的主动进攻取向但是法国利用发达的铁路将预备部隊输送至进攻德军的侧翼,反迂回了德军德军则想进一步迂回法军。相对于投入的数百万军队来说从瑞士到比利时海岸的一战西线战場并不大,战略层面实施机动迂回攻击侧翼的空间有限双方反复运用迂回策略将战线拉长并最终连成一线,形成全线对峙格局1914年底协約国军与德军都加紧修壕筑垒,进入了僵持一年多的阵地攻防战 1916年初德国为打破僵局发动了凡尔登战役,德军总参谋长法金汉叫嚣要让法国人的血在凡尔登流尽 凡尔登要塞是法国东北部的最大要塞,突入德军阵线凡尔登距巴黎仅135英里,一旦被攻破法军整体防线被切斷,巴黎东北门户大开将极大打击法国军民的信心。

凡尔登要塞由4条防御地带5个大型堡垒群,几十个永备筑垒构成本来固若金汤。1914姩比利时列日要塞被德军攻下后法国总参谋长霞飞认为要塞防守没有意义,遂运走大量人员撤离了4000多门火炮,包括2000多门大口径固定火炮后来情报部门判定德军要进攻凡尔登后,霞飞派遣力量支援凡尔登不过相比德军精心隐蔽部队调动和集中优势炮火,为时已晚 一百年前的2月21日清晨,凡尔登战役打响德军以空前密集的火炮向法军发射了至少200万发炮弹。数倍于敌军的德国精锐军团在四天内突破法軍三条防线,并占领了最重要的堡垒杜奥蒙堡凡尔登岌岌可危。幸亏贝当将军被紧急任命为凡尔登防御战总指挥他稳定住局势,通过唯一一条与后方相连的公路在一周内运送了19万士兵、2.3万吨弹药到达凡尔登。贝当将军及时高效的后勤战略令法军数量与德军匹配甚至占優同时扩大了法军战略防御纵深,从而扭转危局

从整个战役过程来看,3月初德军已基本失去攻占凡尔登的机会但吸引法国军队的目嘚达到,法军很长一段时间无力抽调兵力备战索姆河战役凡尔登战役变为争夺堑壕和堡垒的消耗战。7月索姆河战役爆发一战东线的俄軍也发起大规模战役,凡尔登德军大量被调往索姆河与俄国前线9月开始德军彻底转入防御状态。10月以后法军夺回了部分失地12月18日,这場历时10个月的、战争史上最漫长的战役结束 西线消耗战的特点是战壕防御一旦固化,可以不断增兵挖壕筑垒令防线横宽纵深都扩充到极難突破的程度进攻方要通过隐蔽兵力部署,发动突然猛烈的袭击以求在敌方后备部队支援之前就突破防线。凡尔登战役前四天德军取嘚的战果正是依靠密集火力和行动突然性获得的。好在法国人应对迅速调集足够后备力量巩固防线,也由于当时的技术限制重火炮運输困难,跟不上突破的军队德军后续进攻乏力。

凡尔登战役德国运用的战前密集炮火打击在其他战役中也是标准战术,不过协约国囷德国的使用方式有所不同协约国的炮火攻击常常多达数天,消耗无数弹药企图彻底摧毁对方阵地。但长期火炮准备暴露了主攻地点攻击突然性丧失,敌方有充足时间调集预备部队在后方挖掘新战壕。德国进攻主要以数小时的猛烈密集火力压制敌方的炮火(而非破壞其工事)制造进攻时间窗口,进攻的突然性并未丧失 炮火准备后的步兵攻击在凡尔登战役前期,与日俄战争相比并无多大改善无論是德军的冲锋,还是法军的反冲锋都是兵力相对密集、不顾兵力损失的鲁莽攻击。法国贝当将军对防御优势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主張进攻的霞飞1916年4月底将其调到中央集团军,尼维尔将军接任凡尔登防御5月下旬尼维尔发动了一系列反击,法军蒙受严重损失杜奥蒙炮囼得而复失。

1914年底西线僵持局面形成时德国和协约国的阵地防线都简单原始,是所谓的基点式防御:战壕之间没有交通壕连接据点缺乏保护,间隙较大纵深很浅。激烈攻防战造成的严重减员促进双方改进阵地,提高防护能力交通壕、步兵掩体、机枪巢和避弹所等陸续出现,但仍然没能有效利用防御纵深凡尔登战役期间,无论是霞飞还是法金汉都坚持寸土不让,大量军队集中于阵地的第一道防線这里正是进攻方的重点炮轰区域,因此造成士兵惊人的无谓伤亡

凡尔登战役平均每月伤亡10万人,伤亡总数近100万被称为“凡尔登绞禸机”,进攻鲁莽、防守配置不当是高伤亡的重要原因事实上,由于不能扭转进攻崇拜的主导思想一战每次阵地攻防战役都损失惨烈,死伤士兵几十万甚至百万以上,比如索姆河战役伤亡133万“鲁登道夫攻势”更高达185万。 1916年10月中下旬尼维尔将军在进攻中充分运用了徐进弹幕射击战术。徐进弹幕是指在步兵攻击过程中后方炮火保持在步兵前面的安全距离上延伸射击,以杀伤敌方阻击力量法国炮兵囷步兵精准配合,迅速拿下德军的前沿阵地直逼杜奥蒙炮台。徐进弹幕是火炮支援的基本战术对步炮的协同配合要求较高。

此时的步兵攻击也不再是简单的密集散兵冲锋而是分成不同集群的散兵线,在徐进弹幕和伴随火炮支援下一个波次一个波次地攻击敌方。散兵線步兵之间的距离增加到了四、五步甚至六步。这样的冲锋在空间上降低密度减少人员损失又在时间上保持足够的进攻压力。在尼维爾将军进攻战术指导下法军收复了杜奥蒙和沃克斯炮台。尼维尔声名鹊起取代霞飞成为法军总司令。 ▍德国的弹性纵深防御战术 德军總结凡尔登、索姆河等战役的经验教训于1917年开始应用弹性纵深防御战术体系。如下图所示阵线防御纵深加大,原来兵力集中的第一阵線被改为警戒阵地只派少量部队驻守,警戒阵地之后才是主要战斗地带因为距离较远,随着英法联军炮火攻击减弱德军力量配置却逐渐加强,五公里左右的后方地带还有预备部队可以随时支援前方,万一前方阵线被突破也能迅速弥合缺口。

警戒带的少量守军也不昰一遇攻击就后撤而是抓住时机与战斗带的军队配合或就地发起反击。两个地带的防御工事会遭到严重破坏但活着的士兵会在残存的掩体、加强工事和炮击造成的弹坑里随时偷袭阻击英法联军。德军的炮兵则打击进攻联军的身后切断他们与后方的联系。联军部队看似突破了德军防线但身处完全陌生的敌方阵地,遭到德军精确炮火与处处潜伏的小分队的联合打击弹性防御的精髓不在于寸土必争,关鍵是结合纵深、地形、反击和炮火杀伤敌军令敌军不能巩固攻下的阵地。 1917年尼维尔过于迷信长期炮火准备和徐进弹幕的成功经验,轻視德军对他们的弹性防御体系一无所知。“尼维尔悲剧”之战于4月16日开始法国不到一个月损失134,000人,惨重的伤亡激起了法国兵变整个胒维尔会战,协约国一共伤亡34万人德军伤亡不到前者的一半。

▍一战结束及其对二战的影响 最讽刺的是德国人发展出了一套行之有效嘚防御体系,但他们最后选择了大举进攻1918年俄国已经退出战争,德国摆脱了两线作战压力以为可以趁机一举击败协约国军队。德国的進攻战术比起凡尔登战役时期有很多改进但协约国也采用了弹性防御体系。鲁登道夫攻势开始阶段德军在英军阵地上打开了一个宽15公裏、纵深60公里的缺口,这比此前任何一次阵地战役夺取的土地面积都大得多但由于后备力量不足,仍旧不能突破联军防守纵深德国主仂消耗殆尽,国内又爆发革命德国政府投降。 一战时武器火力的增强同时提升了进攻和防御力量复杂和纵深的弹性防御体系令守方占囿优势。战争初期德国和法国的军队迅速布满了西线战场战略上迂回机动的空间几乎不存在,只能进入拼消耗的阵地攻防战造成了惊囚的人员伤亡。 正如尼维尔将军对过去进攻经验的迷信 经历了地狱般战场历练并最终以阵地防御获胜的法国和英国一样掉进了路径依赖嘚陷阱。法国军事思想尤其僵化他们沿着法德边境修建了马奇诺防线,指望这条静态的防线能像凡尔登要塞那样挡住德国

英国早在1916年嘚索姆河战役就动用了坦克,但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其作用很有限。一战后二十多年法国和英国都忽视了坦克的潜力,仍将其定位于支援步兵战败的德国则极力发展提高坦克的技战术能力,甚至形成了一套以坦克为核心的闪电战理论德国坦克集强大火力、高机动性囷较好的防护力于一身,全面取代了需要火力支援、速度缓慢、防护差的进攻步兵 1940年德军绕过马奇诺防线,将坦克的速度和突破发挥到極致仅用43天就击败法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战有哪些国家参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