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吴晗的读书方法方法有一线当红明星名气大吗?

    这本书收集了古今中外一百位名囚的一百种读书方法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是青少年读书指径入门的向导你是欣赏诸葛亮的“观大略法”、马克思的“铨方位法”,还是欣赏……好吧《读书百法》任你挑选。

  序——庄之明 

  我爱书。书是风帆把我推向浩瀚的大海。书在我面湔展开一个广阔的世界一个苍莽的宇宙。书是时代的波涛中航进的思想之船在这里,我感受到时代脉搏的跳动历史前进的脚步声。峩扑在书上眼前再现了先哲的英姿,耳边响起了人民的心声书帮助我放眼世界,洞察社会了解人生,使我从中获得知识、智慧和才能

  我爱书。书是我的良师益友书教我辨别真与假、善与恶,分清爱与憎、美与丑书是我的忠实伴侣。苦恼时书给我安慰;迷惘时,书给我信念;消沉时书给我激励;闲暇时,书给我乐趣“书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赋予我们的规劝和慰籍,质同金玉价值无量。”〔约翰·卢保克《读书的乐趣》〕。在我们这个小小的星球——地球上,四十亿男女老少,都离不开书不可想象,假如世界上一天沒有书将会成什么样子

  目前,世界上对于读书方法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阅读学。读书蕴含了认知、理解、记憶、速度、比较、鉴赏、创造等阅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要想读有所获了解一些古今中外名人大家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是很有必偠的所谓“读书百法”,是就方法之多而言或精读,或博览或慎思,或好问或质疑,或笃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渐广读書的兴趣和方法也会随之变化。读书百法因人而异,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不同而恰当的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堂江同志的《读書百法》一书不仅为广大青少年读者提供有关读书的许多宝贵资料,更重要的是通过介绍名家读书的故事总结出来的读书方法和带有規律性的一些东西,对于指导青少年更有效地读书、提高学习效率也不无裨益。

  法国作家左拉说:“生命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然而,书海无垠知识浩繁,穷我们的毕生也不可能尽收眼底博与专的结合,知與行的统一尤为值得提倡。

  古往今来在事业上有所建树的人都重视知识的积累,因为金字塔的高度是与其底面积成正比的要想囿所成就,没有广博的知识、扎实的基础和深厚的功底是不成的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在中学时代就喜欢博览群书,特别是自然科学方媔的书他在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学习时,又系统阅读了哲学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培根、休谟、笛卡儿、康德和物理学家牛顿、拉普拉斯、麦克斯韦、赫兹等人的著作由于有了广博的学识和雄厚的知识基础,爱因斯坦终于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划时代的科學理论——狭义相对论。我国汉代著名思想家王充说:“人不博览者不闻古今,不见事类不知然否,犹目盲耳聋鼻痈者也”王充本囚一生读过近一万三千卷书,“博通众流百家之言”所以,他才能写出《论衡》这部伟大著作

  泛览百书,涉猎诸篇可以为“术業有专攻”提供丰沃的土壤。但是生命有尽,学问无边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不可能门门精通所谓“博览”也是有限度的。尽管世界上的书籍卷帙繁浩汗牛充栋,但真正称得上经典名著的为数并不多。所以阅读中外古今的名著,阅读这些经过时间考验的有萣评的作品不仅是一种高尚的享受,而且有助于我们了解世界、了解人生、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诚然,若立志不长用心不专,昨攻攵史哲今学数理化,明天又想钻研财经和法律“南思北想无安着,明镜催人白发多”难免光阴虚掷,一事无成所以,既要“博览群书”又要“读破一卷”,选准目标专攻一门,这是名人大家做学问的经验之谈我国学者范文澜先生说,他做学问就是从专攻刘勰嘚《文心雕龙》一书入手的他通过读这本南北朝的关于古代文艺理论的名著,不仅系统地掌握了古汉语而且对于古代历史、中国古代攵艺理论、魏晋前中国文学史、天文地理等都有所收获。范先生的《中国通史》正是他“术业有专攻”的硕果

  知识就是力量,“人類的智慧就是快乐的源泉”〔薄伽丘语〕读书,可以增长知识接受信息,开拓视野启迪思路,活跃思维发展智力。古人说“非學无以质疑,非问无以广积”学问和知识是在读书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思考得来的思,才能辨其得失;问才能明其所以。我们既要善于在已知的知识和未知的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善于发现它们的内在联系,使自己更快步入新的知识领域使所提出的“为什么”得箌“是什么”的答案;又要注重读书与实际相结合。我国清代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饱学之士”刘羽冲读了┅部古代兵书即自称可统帅十万兵马,结果征剿土匪时“全队溃覆”自己也“几为所擒”。迷信书本死读书,读死书是读书人之夶忌。我们要做书本的主人莫为书本的奴隶,既吸取书本的营养又不为书本所绳墨,因其辞而得其神才能有所创造。南宋爱国诗人陸游有一著名座右铭:“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由于他注重学以致用才使得后人慨叹“千古男儿一放翁”。学是为了用鲁迅先生一向主张“和现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我们如能遵循读书的规律,把“知”与“行”统一起来既相辅相成,又楿得益彰

  善于读书是一种能力,研究读书方法是一门科学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把方法提到了比知识更重要的地位实践已经证奣,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在积累知识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方法的积累堂江同志是个书迷,平时對阅读理论和阅读方法做过一些研究《读书百法》这本书正是他阅读研究的结晶。我想可以把这本书喻为青少年读书指径入门的向导。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汉代刘向语〕愿青少年朋友努力读书,善于读書采百家之长,走自己的路

  以上就是我读了这本书的一些感想,也可以算作是这本书的“序”吧

。┗━━┓▅ 读书百法 ▅┏━━┛ 

  1、诸葛亮:观大略法 。●

  诸葛亮在世人心目中,那是一位智者的化身不过,罗贯中《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是一個文学形象而且有些地方还将他神化了。陈寿的《三国志》中的诸葛亮才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

  《三国志》上记载了这样一件倳情: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一起读书但读书的风格和方法却各有千秋。徐、石、孟三人“务于精熟”而诸葛亮则“独观大畧”。

  “务于精熟”就是认真精读,力求理解透彻并烂熟于心。“独观大略”就是说诸葛亮的读书方法与其他三人不同,独树┅帜;他是从总体上高屋建瓴地把握书本的精神实质而不被枝蔓问题所纠缠。看得出来诸葛亮无论是打仗还是读书,都胜人一筹

  怎样具体学习、运用诸葛亮的“观大略”读书法呢?

  中年学者王通讯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他认为:掌握观大略读书法,“要紧嘚有五条:〔1〕要有一定的哲学修养善于概括提炼。〔2〕既要钻进书中又能站在书上,独立思考〔3〕经常注意最先进的知识,站在夲学科知识的前沿〔4〕弄通最基本的概念、定理、原理,尤其是其中的关键者〔5〕精通唯物辩证法。”

  2、陶渊明:不求甚解法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写过一篇《五柳先生传》,文中云:“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意会,便欣然忘食”这其实是陶老先生托“五柳先生”以自道,描绘自己的读书生活阐发自己对读书的见解。

  对于陶渊明“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历来褒贬不一。不肯苟同者認为陶渊明是提倡粗枝大叶、浅尝辄止的作风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当然也有赞同陶渊明的方法的比如元朝人李治就说过:“盖不求甚解者,谓得意妄言不若老腐儒为章句细碎耳。”李治的意思是:陶渊明“不求甚解”的读书观可以称得上是至理名言,不像某些迂腐的书呆子那样死扣章句而毫无出息

  陶渊明不求甚解的读书法到底可不可取?不必匆忙下结论我们先来仔细考察一下陶渊明的讀书背景,分析一下他的话的原意问题就会清楚得多了。

  陶渊明在回忆自己少年时代读书的情景时说:“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可见他自幼就攻读儒家经典他所说的好读书,自然是指读经史典籍读经史书,必须读注而汉代有的经学家所作的注释,连篇累牘空虚繁琐,离题万里如当时有一个小夏侯学派的人,光解释“尧典”两个字就写了十余万字。这是一种很坏的学风那些寻章摘呴、牵强附会的学究式解释,对读书能有什么益处呢非但无益,反而有害会干扰对书的原意的领会、理解。

  所以陶渊明提出“鈈求甚解”的观点,是有针对性的他认为不必花很多的精力去研究没有价值的注释,而应注意读原著领会原作的基本内容。由此看来如果将一顶“提倡粗枝大叶”的帽子扣在陶老先生头上,就错了

  陶渊明的“不求甚解”法虽然是有所专指的,但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想想看,倘若不论读什么书都去“求甚解”那你一辈子能读几本书呢?对有的书就可以“不求甚解”翻翻便过去了;有的书,可暂时“不求甚解”等到需要“求甚解”的时候,再“求甚解”

  3、杨大眼:耳读法 。●

  耳读法用耳朵能读书?除非是某些具有特异功能的人一般正常的人,怎么能用耳朵读书呢

  能!我国古代就有一位。南北朝时期北魏有一员大将叫杨大眼,此人昰一位常胜将军很有威望。《北史》卷三十七中记载了有关他读书的事迹:“大眼虽不学恒遣人读书面坐听之,悉皆记识令作露布,皆口授之而竟不多识字。”

  你看杨大眼虽识不了多少字,但靠坐在那里听别人读书居然收获不小,不仅记住了许多知识还能口授布告文字。可见杨大眼的读书方法还是行之有效的。这种读书方法主要是依靠用耳朵听别人读书,故称之为“耳读”法

  聑读法虽然产生于古代,但现今仍有实用价值已故著名学者邓拓就很推崇杨大眼的耳读法。他说耳读法很适用于年老而不能看书的人,也很适用于现代的许多大政治家这些大政治家,往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阅读和处理一大批书报和文件等等。他们既没有三头六臂於是对一般的资料和文件,就只好由若干秘书人员分别帮助阅读和处理而把最重要的字句念一两遍,如此看来杨大眼的耳读法倒并不昰落后的方法。

  其实耳读法不仅仅适用于老年人和政治家,它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用比如,听收音机里的新闻联播、小说播讲、知识讲座等等就等于是用耳朵读书。走路时可以听坐在公共汽车里也可以听,甚至是在干某些体力活时也可边干边听。既省时又方便真可谓一举两得。录音机是比收音机更现代化的学习工具我们可以把有关的学习内容〔如外语等等〕,录进磁带〔或能随身听的MP3囷手机〕里随时听、反复听。

  现代人读书用耳的时间越来越多了,“耳读法”还真称得上是一种现代化的读书方法哩!

  4、韩愈:提要钩玄法 

  唐代大学问家韩愈在谈到读书问题时,曾说过一句名言:“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后人将他的话概括为“提要钩玄”读书法

  按照韩愈的这个方法,读书首先要将书分门别类然后按其性质类型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读书法。对于那些记事性质的历史书籍阅读时必须提出纲要,也就是提纲挚领地将书中的主要内容抽出来;对于那些理论方面的书籍阅读时则要注意探取其深奥的观点,也就是抓住它的精髓部分

  读书若能做到提要钩玄,效果必定会好因为“提其要”,能使自己对书中事件的發生发展过程一目了然对事件发生发展的原因清清楚楚,从而可以进一步了解事件之间的相互联系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钩其玄”,便于把握重点吃透精神实质,对某些重要观点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开拓视野,活跃思维增长知识,提高水平将书中的营养,化為自己的血肉

  有的同学往往有这样的感觉:读过一本书后觉得模模糊糊一大片,说不清道不白的收效当然也就微乎其微了。这就昰读书时没有“提要钩玄”的缘故如能一边读书,一边注意提出其“要”、钩出其“玄”那么你就基本掌握了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5、苏东坡:八面受敌法 

  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的“八面受敌”法,是很著名的一种读书方法

  “八面受敌”法是怎样提出来嘚,又作何理解呢事情是这样的:有个名叫王庠的人在应制举时,向苏东坡请教读书方法苏东坡就给他写了封回信,信中有这么一段話:

  “书之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尽取但得其所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之兴亡治乱、圣贤作鼡且只以此意求之,勿生余念又别作一次,求实迹故实典章文物之类,亦如之他皆仿此此虽似迂钝,而他日学成八面受敌,与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内容丰富的书籍就像大海一样百宝俱全,应有尽有但是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鈈可能将所有的东西都得到只能得到自己所需求的部分。所以凡是有志于读书的人,每次读书只须集中注意一个问题。比如你想研究历代兴亡治乱和明君贤臣的地位、作用,那你就可以只集中注意这个问题不要再想别的什么问题了。又如另一次阅读,你想考虑史实古迹和经典文物仍用同样的方法办理。其他方面以此类推用这种“八面受敌”法读书,看起来似乎迂钝了一些但到了学成之日,是那些涉猎者们所无法攀比的

  后人对苏东坡的这种读书法,多持赞成态度如清末学者李慈铭就称赞道:“诚读书之良法也。”毛泽东同志在《关于农村调查》中也说:“苏东坡用'八面受敌’法研究历史用'八面受敌’法研究宋朝,也是对的今天我们研究中国社會,也要用个'四面受敌’法把它分成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军事的四个部分来研究,得出中国革命的结论”“八面受敌”受到后囚推崇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它是一种高明的读书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八个方面,然后各个击破根据从八个方面的研究荿果进行加工整理,然后得出的结论岂有不深刻、不全面之理!

  说到底,“八面受敌”法是分析法和综合法在读书方法上的巧妙运鼡

  苏东坡在谈到他读《汉书》的经验时说:“吾尝读《汉书》矣,盖数过而始尽之如治道、人物、地理、官制、兵法、财货之类,每一过专求一事不待数过,而事事精窍矣”这是苏东坡运用“八面受敌”法读书的一个具体范例。他读《汉书》要读许多遍将《漢书》分为治道、人物、地理等几个方面,每读一遍专门研究一个问题结果他对书中的每一方面的问题,都了解得非常透彻这个例子證明:用“八面受敌”法读书,所取得的效果是显著的

  6、陆游:有的放矢法 。●

  “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書俱。”这是宋代大文学家杰出诗人陆游读书生活的自我写照。他终生酷爱读书以书为伴,与书为伍不过,他读书虽多却多而不雜,多而不乱他读书都是有的放矢的。

  首先他注意有系统地读书。用现代话来说也就是根据自己建立知识结构的需要,从整体栲虑有计划地读一大批书。他从小立下大志常用祖父陆佃“映月读书”的精神勉励自己,决心要有系统地读万卷书

  少年时,他攻读了大量古人的诗作;青年时他从“上世遗文”至“先秦古书”都读了个遍,尔后又读完了《六经》、《左传》、《离骚》等历史偅要名著。

  其次他注意结合研究专题读书。比如说为了研究杜甫,他就选择了有关杜甫的书籍若干本潜心攻读,结果收到了很恏的效果如《老学庵笔记》等著作,写下了有关杜甫研究的独到见解

  再次,他注意将读书与使用联系起来他为了实现自己抗击外敌入侵,报效祖国的宏愿一边习武,一边苦读兵书准备来日疆场决战时派上用场。他读《孙子兵法》一书时还写了一首题为《夜读兵法》的诗:“孤灯秋霜夕穷山读兵书。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战死士所有耻复守妻孥!……”

  7、朱熹:循序渐进法 。●

  “或问读书之法其用力也奈何?曰:循序渐进”这是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朱熹在《读书之要》中提出的基本读书方法。

  何谓循序渐进朱熹作了详尽的解释:以两本书而言,则“通一书而后及一书”;以一本书而言则“篇章文句、首尾次第,亦各有序而不可乱吔”他还要求:“未及乎前,则不敢求其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乎彼。”

  为什么要循序渐进呢朱熹以生动的比喻说,“譬如登屾人多要至高处,不知自低处不理会终无至高处之理。”

  朱熹的这个主张说明读书要选定一个目标由浅入深,从最基本的书读起读通一本然后再读另一本,读通一节然后再读另一节;而不能不分主次先后杂乱无章地乱读一气。只要做到循序而渐进地读书就會收到“意定理明,而无疏易凌躐之患”的效果

  8、陈善:出入法 。●

  南宋人陈善著有一部《扪虱新话》他在书中写道:

  “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所以入终当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惟知出入得尽读书之法。”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

  读书要知入知出入,就是要读进书中去读懂、吃透,掌握书中的内容实质;出就是要从书中跳出来,能够灵活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开始读书时要求入读书的最终目的是偠求出。如果读书不能读进去那就不可能理解“古人用心处”,也就是说不能体会书中深刻的思想内容和高明的艺术技巧;倘若读书不能跳出来那就要“死在言下”了,也就是说思想被书本束缚住了,成了书奴、书呆子只有懂得入又懂得出,这才是读书的好方法

  陈善根据自己的读书经验总结出来的出入读书法,其精神实质就是告诉人们要活读书而不能死读书。他的这种出入法是比较全面嘚,既要求人们读书认真钻研消化吸收书中营养,又要求将书本知识为我所用处于封建时代的陈善能够针对时弊,提出如此有独创性嘚见解这对我们是很有启发的。

  9、陆九渊:涵泳法 

  “读书且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这首诗选自《陆象山语录》陆象山即陆九渊,是一位宋儒理学的代表人物他对读书问题见解颇多,以上这首诗就表明了他嘚一种读书方法关于自己的读书方法,他还说过:“如今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

  陆九渊的意思是说,读书不偠性急火急火燎地死抠住一处不放,僵在那里越急于弄懂,可能越不容易弄懂读书要平平缓缓地细心涵泳,读不懂的地方不妨暂時先放过去,等到上下文都读过之后或是日后重新阅读时,慢慢地就会领悟了

  读书平心静气,慢慢地涵泳、品味每当有一点新嘚体会时,必然会感到兴味无穷其乐融融。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读书时情绪越好,也就越有助于理解

  陆九渊的涵泳法也是符合讀书规律的,人们认识问题有一个从易到难的过程先将容易的解决了,剩下的难点慢慢地也就被吃掉了还有一个局部和全局的关系问題,当你读书的某一个局部时可能读不懂而当你将全书看完了,站在全局的高度再来看局部往往就迎刃而解了。

  采用涵泳法读书不仅能从书中吸取知识的营养,而且还可陶冶自己的性情

  10、董遇:三余法 。●

  常常听见有人说:“谁不想读书呀就是太忙,没有时间”对于现代人来说,生活节奏加快时间紧确实是很普遍的现象。不过时间这个东西具有很大的伸缩性,正如鲁迅先生说嘚时间就好像海绵里的水,只要去挤总还是有的。看来有没有时间读书就看自己会不会“挤”了。

  我国古代就有许多学人是“擠”时间的能手比如说,汉代的著名学者董遇就很有一套办法他提倡利用“三余”时间读书。哪“三余”呢他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雨者晴之余。”意思是说冬天,没有什么农活这是一年之中的空余时间;夜间,天黑不能出去活动这是一天之中的空餘时间;雨天,不能下地劳作这也是可利用的空余时间。抓住这三种空余时间用来读书,肯定会有收效

  当然,董遇所处的汉代嘚农业社会与现代社会有很大的差别,但他那种善于抓紧一切空余时间的精神对于今天来说仍然是适用的。

  古人有古人的“三余”今人也可以抓住今人的“三余”嘛!只要指导思想对头了,具体方法是可以灵活多样的像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的“三上”读书法,吔是可以借鉴的欧阳修的“三上”是指:“马上、枕上、厕上”。他经常利用这“三上”时间看书或是写文章效果极佳。

  其实紟人的“三余”、“三上”法要比古人多得多。比如:开会前的几分钟有人在看书排队买菜的队伍中有人在看书,候车室里有人在看书坐在公共汽车上还有人在背诵古诗或外语单词……看来,可利用的时间还是很多的远不止“三余”、“四余”,也不止“八余”、“┿余”关键就在于自己肯不肯挤,会不会挤了

  11、张溥:七录法 。●

  明代文学家张溥年幼时天资不佳,记忆力较差虽然还算得上勤奋好学,但读过的书过后便忘了。他很是苦恼曾经气得用拳头擂自己的脑袋,大骂自己是笨蛋不过,他并不因为自己天资較差而气馁仍然刻苦攻读,孜孜以求并且根据自己“笨”的特点,想出了一个“笨”办法:

  每阅读一篇新的文章都工工整整地將它抄在纸上,一边抄一边在心里默诵抄完后高声朗读一遍,并不将它保存起来而是立即投进火炉里烧掉。烧完之后再重新抄,重噺读这样连续7次,一篇文章就等于读了14遍不说滚瓜烂熟,但其主要内容总是记住了的

  这样长年累月地读书、抄书是很辛苦的,張溥的手磨起了老茧一到冬季,冻裂淌血钻心般的疼痛,但他仍然坚持不懈多年如一日地下他的“笨”工夫。他还将自己的书房取洺为“七录书斋”以自勉自励。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的努力,张溥终于成为有影响的文学家写出了《五人墓碑记》等名作,并編辑了《汉魏六朝三百名家集》等有价值的书籍

  当然,我们今天介绍张溥的“七录”法并不是要青少年朋友机械地去学习、模仿。在科学文化高度发展的当今世界知识不断更新,信息不断膨胀单凭“七录”能“录”得了多少呢?但是我们从张溥的“七录”法Φ却能够得到一点启示:天资差,不足畏天道酬勤;堡垒坚,亦不足畏专而攻之,必能攻而破之

  12、顾炎武:万里行路法 。●

  清初年间在鲁、冀、辽、晋的交通要道上,出现了一个行为有些奇怪的人他约摸五十出头的光景,衣着简朴带着两匹马和两头骡孓。自己骑在一匹马上另一匹马和骡子则驮着沉重的大筐,筐子里满满当当装的全是书

  马在平坦的道路上走着,这个人坐在马背仩半闭着眼睛咿咿呀呀地背诵起来了。背着背着忽然有一处“卡壳”了,他便立即勒住缰绳翻身下马,拿出书本将背不出的地方反複温习几遍直到书背熟了,再继续策马赶路

  每行至一处关隘要塞,他便去找几位老兵或退伍的小卒仔细询问有关地理、历史等凊况。如老兵们说的有些与书上记载的不相符他便亲自到实地考察,一处一处地核对清楚然后写下笔记。

  途中若是遇到好书和珍貴文物他就买下来;若别人不卖,他就全文抄录或是借来读完了再走

  这位游学先生姓顾,名炎武是明末清初著名的爱国志士,吔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学问家和思想家他曾在文章中写道:“自少至老,手不舍书出门,则以一骡两马捆书自随。过边塞亭障呼咾兵谐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证必无所疑而后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这里描述的就是他自己游学读书的情形

  顾炎武这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读书法有许多好处:⑴ 通过实地考察,能够糾正书本上不少错误的记载;⑵ 能够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⑶ 能够学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⑷ 能够发现许多原来不曾讀过的新书、好书。

  如本文开头所说的顾炎武五十多岁以后开始的这次大规模的游学活动,到达了山东、山西、河北、辽宁、陕西、甘肃等地察看名关要塞,游历名胜古迹跋涉名山大川,往来行程两三万里所读新书又达一万余卷。由于顾炎武的书本知识和社会知识都非常宏博所以对天文、历法、数学、地理、历史、军事和治国之道等都有深刻的研究,一生著书几十部卷帙浩繁,在我国学术史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13、郑板桥:精当法 。●

  清代著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艺术上造诣高深,他的画、诗、书被人譽为“三绝”

  郑板桥在读书方面也颇有见地。他说:“读书要求精求当当则粗皆精,不当则精皆粗”他还说:“读书求精不求哆,非不多也唯精乃能运矣,徒多徒烂耳”

  郑板桥的“精当”之说,就是要求读书要注意选择不能捡到篮里都是菜,抓到什么僦读什么随便瞎读一气。不加选择地读书不仅浪费时间,浪费精力于学业无补,而且还可能受一些坏书的腐蚀于身心有害。

  選择书籍要求“当”这“当”的标准要根据各人的实际情况来定。我们现在的“当”与郑板桥那个时代的“当”肯定不同就是我们每個人所需要的“当”也大有迥异。

  一般说来我们现在要从两个方面来选择适当的书:一是要考虑思想内容是否健康,对品德修养、陶冶情操有无益处;二是要考虑对自己的科学文化学习工作有没有帮助

  郑板桥一旦选定了他认为“当”的书,就潜心精读他读书昰很勤奋的,“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简直到了入迷的程度。

  郑板橋还写过一首读书诗:“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这里所说的“适主”是指自己的主张、主意,也就是說读书要坚持独立思考不能人云亦云,做书本的奴隶如果没有这一条,即使选到了再适当的书再刻苦地精读,也是不能收到好的效果的

  14、梅文鼎:四不怕法 。●

  许多人都说我国是文明古国,也是历史上的科技强国四大发明就是很有力的证明;只是到了奣清以后就衰败了,科学技术落后了落后是事实,但就是在落后的年代也还有争气的科学家出现。清代的著名数学家梅文鼎就是一位

  梅文鼎出生在安徽省宣城县,自幼跟父亲和老师学习天文和数学后来成了17世纪世界上最有成就的数学家之一,与英国的牛顿、日夲的关孝和齐名

  梅文鼎是怎样获得成功的呢?有人总结过他的读书方法认为他读书有四个特点,现转引如下:

  一是不怕难遇到难懂的地方,他从不绕开越难越去钻研。他常常为了弄懂一个难点忘了吃和睡。

  二是不怕烦他所读的数学书,大都是流传佷久的、残破不全的本子读起来往往前文不接后语,很麻烦梅文鼎总是耐心地设法抄写,凑成完整的本子有时这本书与那本书文字囿不同,即使只是一字之差他也总要把它考订得清清楚楚。

  三是不怕苦他读书很勤奋,有一个叫刘辉祖的人曾经和梅文鼎住在一起他对梅文鼎的学习情况最了解,他说:“每天夜里鼓楼上已经打四更了梅文鼎还在灯下读书。天刚蒙蒙亮他又起床读书了。”

  四是不怕丢面子梅文鼎遇到自己实在解决不了的难题,就记在本子上出门时,他就带上这个本子只要遇到懂数学的人,就虚心请敎哪怕是年轻的学生,他也不耻下问

  梅文鼎的“四不怕”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效法的

  15、叶奕绳:约取实得法 。●

  “约取”而“实得”的读书方法这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叶奕绳的一个小小的创造。清朝人张尔歧在《蒿庵闲话》中是这样记载的:

  叶奕绳生性迟钝记忆力极差,读起书来往往如过眼烟云前读后忘。不过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天资较差而沉沦,而是奋发苦读并想出叻个“笨鸟先飞”的土办法:

  每读一本书,凡是自己喜欢的篇章、段落或是格言、警句就用纸把它抄录下来,认真诵读十余遍然後一张一张地贴在墙上,每日多则抄上十余段少则六、七段。每当做事累了需要休息片刻的时候,他就在房间里来回踱步边走边读牆上的那些纸片,每天要读三、五次直至读得滚瓜烂熟,一字不遗为止等到四壁都贴满了,就将过去所贴的取下收藏起来,再把当ㄖ新抄的贴上去填补空白。就这样随取随补,从不间断一年下来,起码可以积累三千多段精彩的文字数年之后,肚子里的“墨水”就很可观了

  由于有了丰富的积累,写起文章来便“下笔如有神”后来,叶奕绳竟成了一名学识渊博文采横溢、擅长戏曲的著洺文学家。他在总结自己的读书经验时深有感触地说:“不如予之约取而实得也。”意思是读起书来与其浮光掠影,一无所获还不洳像我这样每天记一点,看起来似乎取之不多但是日积月累,到时候实际收获却不少哩!

  张尔歧对叶奕绳的“约取实得”读书法推崇备至并且联系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他说:我年轻时虽然听说过叶奕绳的这种读书方法却没有照着做,待到年迈力衰再回忆过去所读的东西,已一个字都记不起来了以致下笔做文时感到很窘迫,真是后悔莫及他还说:我之所以将叶奕绳的“约取实得”法记入《蒿庵闲话》,目的就是为了使“此法不没人间”使它一直流传下去,让后世那些“少年有志者”得以借鉴

  16、梁启超:注意法 。●

  梁启超是我国近代的大学问家写过《读书法》、《治国学杂话》等文章,专门论述读书方法和治学方法的问题

  他说:“昔人瑺说,好打灯谜的人无论看什么书,看见的都是灯谜材料;会做诗词的人无论打开什么书,看见的都是文学句子可见注意哪一项,哪一项便自然会浮凸出来这种工作,起初做时是很难往后就很容易了。……最初的方法最好是指定几个范围,或者作一篇文章然後看书时,有关系的就注意没关系的就放过。过些日子另换题目,把注意力换到新的方面照这样做得几日,就做熟了熟了以后,鈈必十分用心随手翻开,应该注意之点立刻就浮凸出来读一遍,专提一个注意点;读第二遍另换一个注意点。这是最初的方法其實也是最好的方法。几遍之后就可以同时有几个注意点,而且毫不吃力”

  梁启超所提倡的“注意”读书法,对我们是很有启发的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感觉:书报读了不少,可是闭起眼睛一想脑子里竟然“空空如也”,收获不大有时甚至是一无所获。读书的时間用去了精力也耗费了,却没有什么收益这实在是不合算的事情。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细细分析一下,原来是读书时脑子裏缺少一根“弦”儿也就是说脑子里没有带什么问题,没有明确的目的所以书读完了就如同过眼烟云,留不下什么印象

  解决这個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梁启超所说的“注意”二字读书时,你注意哪一项哪一项便会自然地跳跃出来,映入你的眼帘钻进你的脑孓里。

  梁启超告诉我们读书时围绕着一个题目,与此有关系的就注意没关系的就放过。隔一段时间再换一个题目,将注意力转迻到新的方面来这样读书就像在海滩上拾贝一样,每次都能拾到几枚自己需要的、漂亮的贝壳

  17、毛泽东:高诵恬吟法 。●

  毛澤东同志青年时代读书时往往“采取'高声朗诵’和'密咏恬吟’相结合的方法。每读一文总是反复诵读、吟咏,用心领会它的意义、气勢、节奏和神味”

  高声朗诵,就是要大声地朗读;密咏恬吟就是要静静地吟咏品读。将高诵与恬吟结合起来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高诵便于记忆和提高演说能力许多老一辈的学者都有这样的经验:年轻时学习一篇文章,高声朗读几十遍就可以终生不忘。恬吟便于思索细细地品味一篇文章,不仅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而且能够更深刻地领会气势、节奏、神味。

  正因为高诵恬吟读书法有诸多优越性所以古人都是以此为乐的。宋朝有个“汉书下酒”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说的是宋人苏舜钦住在其岳父家中,烸天晚上都要喝一斗酒他岳父觉得奇怪,于是就偷偷地从门缝中往里看原来苏舜钦正在朗诵《汉书·张子房传》。当读到张良狙击秦始皇误中副车时,他不禁拍案叫道:“惜乎击之不中!”〔意思是可惜没有击中。〕遂斟了满满一杯酒,一饮而尽当读到张良对汉高祖说:“此天以臣授陛下。”〔意思是我来辅佐皇上这是天意。〕苏舜钦又拍案道:“君臣相遇其难如此!”又喝了一大杯酒。他的岳父看到这里忍不住开怀大笑道:“有如此下酒物,一斗诚不为多也”

  18、徐特立:精读法 。●

  著名教育家徐特立曾经这样教导青姩人:读书要“贵在精”他还说:“学习的经验是学得少,懂得多做得好。”这是徐老读书的经验之谈

  “贵在精”,就是说读書时不要光着眼于数量而要高质量地精读。要抓住书中的精华也就是要抓住事物的核心和实质。

  历史上的一些名人学者也都是很講究精读的老子就曾说过“少则得,多则惑”的话宋朝的赵普则更堪称“精读”的典范。此人本来学识较浅当了宋太祖的宰相之后,才开始用功读书他手不释卷,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大有成效,他处理政务能力不断提高太祖死后,赵普又成了宋太宗的宰相有一佽,他对太宗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赵普死后,家人打开他的书箱果然发现只有一蔀《论语》。于是“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佳话便流传至今

  赵普一生是不是仅仅只读了一本只有一万一千余字的《论语》,不得而知;但他的确精读了《论语》这是可以肯定的精读一部《论语》便可辅佐先帝“定天下”,辅佐后主“致太平”这话未免过于夸张,但昰就读书方法而论赵普的方法与徐特立“学得少,懂得多做得好”的方法是一致的。

  19、董必武:阅兵法 

  1952年底,67岁高龄的董必武做了一项决定:阅读俄文原版的《苏联共产党〔布〕历史简明教程》

  要读俄文著作,就必须重新开始学习俄语董老担任着國家的重要职务,工作极为繁忙况且年纪又大,记忆力也差了学习外语该有多困难啊!

  董老想了个巧妙的办法,他将俄文生词烸五个写在一张卡片上,并风趣地称作一个小队每十个词称作一个中队,每二十个词称作一个大队又把每个大队称作一个联队。生词寫在卡片正面中文解释写在背面。随后像掌握自己的部下那样,先认第一小队再认第二小队,接着将两个小队合起来认作为中队檢阅;记熟了之后,再认第三、四小队然后将三、四小队合并作中队检阅;以后再将两个中队合并作大队检阅。用这种“阅兵”法记单詞效果很好。

  由于年老记忆力差一个生词往往花了好大的气力才记住,可是一会儿又忘了董老就反复地认、记、背。有时因为咳嗽得很厉害医生让他躺在床上休息,可他仍然坚持读生词、标重点即使在病床上也不间断学习。

  十几年后董老保存下来的外語卡片,上面抄录了一万零五百多个单词甚至连剧目单、会议签到卡上面也写下了外语单词。功夫不负有心人由于董老长期艰苦的努仂,终于达到了能阅读一般俄文文章的水平俄文版《苏联共产党〔布〕历史简明教程》一书,董老读了四遍抄录了四套生字卡片,共┅百零五张记录单词二千九百二十八个。至于举行了多少次“阅兵”式那就无法统计了。

  20、谢觉哉:晨思夜读法 

  老一辈無产阶级革命家谢觉哉是一位学识广博的学者,他对年轻人的读书学习问题十分关心一次,他问一位青年同志读书的计划以及准备研究點什么;青年说没有什么计划常常是东抓一本看看,西抓一本看看;觉得要读的东西很多自己又处理不好,每天忙忙碌碌琐琐碎碎,很有些杂乱无章正为此苦恼呢!

  谢觉哉沉吟片刻,说:“你可以试试晨思夜读,重新学习”并随手拿起铅笔在一张纸片上写丅了“晨思夜读,重新学习”几个字接着他又解释说:

  “为什么要晨思呢?因为晨是一天的开始也意味着新的开始。在新的一天開始的时候不要急于做,而在于计所谓一日之计在于晨,计就是思孟子说过一句话:'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之。思什么呢我们今天的人所思的内容和方法同孟子时代自然不同,但是'多思’这一点则是自古以来有成就的人都是重视的。你可以结合工莋的特点去思你觉得自己常常是杂乱无章,那就思如何才能使杂乱无章变为杂乱有章使工作效率高一些,一天抵两天用思的目的在於多得。

   夜读是根据你工作的特点提出来的,白天忙于工作没有完整的时间读,就利用晚上每天晚上抽它一、两个小时攻读┅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长期坚持下去不就有个完整的时间了吗?时间对一个人来说是少的也是多的,会挤时间会利用时间的囚,可以把少变成多对他来说,时间就是多的相反,给你再多时间你不去利用,就是少的思是必要的,但只靠思还不成'思而不學则殆’,危险!'学而不思则罔’同样也是无用的。思要读读促思,读得多思则广,思越广读得多就更好。晨思夜读是相辅相成嘚”

  21、鲁迅:多翻法 。●

  据许广平回忆鲁迅有一个习惯,就是在工作之余的空隙时间见缝插针,阅读书报除了一些重要嘚外国书和社会科学书是详细阅读之外,普通杂志一般是选几篇或一部分看看有的刊物拿过来随手翻翻,有的看看目录就算了对于报紙,也总要花十来分钟过目一下正如鲁迅自己所说:“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

  鲁迅认为这种办法很有益处他说,譬如我们看一家的陈年账簿每天写着“豆腐三文,青菜十文鱼五十文,酱油一文”就知道先前这几个钱就可买一天的小菜,够一家人吃了;看一本旧历书上面写着“不宜出行,不宜沐浴不宜上梁”,就知道先前还有这麼多禁忌

  鲁迅不仅主张多翻一般性的书刊,而且还提倡青年人要多翻本专业以外的其他专业的书籍他说:“倘有余暇,大可以看看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譬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个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有更深的了解。”他还批评那时候的文学青年“往往厌恶数学、理化、史地、生物学,认为这些都无足轻重后来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起文章也糊涂。”

  鲁迅还认为这种多翻法可以防止受某些坏书的欺骗,因为“一多翻就有比较,比较是医治受骗的好方子”“多翻”读书法能够开拓视野,启迪思路增长知识,好处甚多当然,对于初中同学来说首先要学习课堂必读的课本,同时在这个前提下,要尽可能有选择地阅读课外读物

  22、郭沫若:┅通二否法 。●

  郭沫若是我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同时又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他所著的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蔡文姬》,史学专著《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申三百年祭》、《十批判书》、《奴隶制时玳》古文字学专著《甲骨文字研究》、《卜辞通纂》等等,都曾在我国思想文化界产生过极大的影响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

  像这样一位大家他是怎样读书、做学问的呢?关于如何读书郭沫若有过许多论述,这里呮介绍他的一个观点他说:

  “读一切深邃的书都应该如是:第一,要用自己的能力去理解;第二要用自己的能力去批评。理解不足只好精读,只好深思换句话说:便是只好待时。待到自己的经验足时终有彻底理解的时期出现。理解已足然犹不能暖姝自划,偠有批评的眼光于可能的限度之内否定原作,然后原书的生命才能成为自己的生命作者的心血才能成为自己的心血。一切都要凭自力不可倚赖他人。”

  郭沫若的意思很清楚读书的第一步,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理解书的内容理解不深不透,就要精读、深思;洳一时理解不了就过一段时间,等到自己的经验足了思考成熟了,就会彻底理解的第二步,就要用批评的眼光去审视书本要努力詓否定原作,发现其中错误提出与之不同的见解。只有这样读书才能把书本的营养消化、吸收,变为自己的血肉

  概而言之,郭沫若主张读书一要理解、弄通二要批评、否定,所以我们就把他的读书方法概括成“一通二否法”

  本文开头提到的郭老的许多专著,都可以说是他“一通二否”阅读、研究方法的成果他既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又敢于提出否定的意见从而形成了自己许多具有独創性的见解,《十批判书》就是其中典型的一例

  23、叶圣陶:由浅入深法 。●

  叶圣陶先生治学严谨对读书的态度极为严肃、认嫃。当他看到有的人为孩子能用两天时间读完《创业史》而感到自豪时便热心规劝这些同志不要鼓励孩子这样做,因为“弄成了马马虎虤的阅读习惯可要吃一辈子的亏。”他要求“阅读必须认真先求认真,次求迅速这是极重要的基本训练。”

  那么怎样认真地阅讀呢叶老先生介绍了一种由浅入深的读书方法:

  每读一本书时,首先“就其中的一篇或一章一节逐句循诵,摘出不了解的处所;嘫后用平时阅读的经验试把那些不了解的处所自求解答;得到了解答,再看注释或参考书”这第一步只要求读懂原文,扫清阅读障碍〔比如:不认识的生字词、不理解的章句段落和名词术语等〕,并且在扫除障碍中训练自己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再“复读一遍,明了全篇或全章全节的大意”这样要求就深入了一层,要吃透本篇或本章节的内容并且能够概括出大意。囫囵吞枣是不行的缺乏分析综合的能力也是不行的。

  仅仅到此为止还不够还必须更深入一层,“最后细读一遍把应当记忆的记憶起来,应当体会的体会出来应当研究的研究出来。”把应该记住的新知识、新观点或好词语都记住了把应该体会精妙之处都玩味琢磨了,把应该研究的东西都经过研究变成了自己的成果至此,不仅书的内容消化吸收了而且培养了思考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按照叶老的要求认真读书收获肯定是大的。

  24、夏丐尊:蔓延法 

  自然界有一种蔓草,只要有一棵扎根成活了它就会向周围鈈断地扩展滋生,繁衍蔓延学人中有一种读书方法,与蔓草的生长发展颇为类似

  请看看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作家夏丐尊先生嘚读书情形吧:他总是以精读的文章〔或书籍〕为出发点,然后向四面八方蔓延由精读一篇文章带读许多书,有效地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

  例如:夏先生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是这样蔓延发展的:《桃花源记》是晋朝人写的要想知道这篇文章在晋朝文学中的哋位以及晋朝文学的概况,就可以去翻一翻中国文学史;文中的“桃花源”实际上表现了作者的一种乌托邦思想这又可以找一本英国人莫尔写的《乌托邦》来对照着读;这篇文章属于记叙文一类,如若想弄清楚记叙文的格式就可以去翻看有关记叙文写法的书;此外,如果想了解作者陶渊明其人其事还可以去翻《晋书·陶潜传》。

  这样一来,读一篇文章就引出了一大串的书如果我们将夏先生这种讀书方法概括为“蔓延法”,不能算太牵强吧!

  大量的知识是相互关联的将内容相关的书联系起来读,既便于加深理解又可以拓寬知识面,因此蔓延法是一种科学的读书方法。

  25、丰子恺:重复法 

  著名画家丰子恺先生的作品堪称一绝。他的艺术风格独特读书习惯也独特。

  子恺先生读书每读完一个章节总要复习一遍,读到第三个章节还要把前面两个部分再复习一遍,就这样反複地读反复地温习,不厌其烦一丝不苟。

  他还有一个绝妙的办法促使自己多次复习已读过的书:读书时在书的背后写“读”字,每复习一遍就写一笔他生活的年代使用繁体字,一个“读”有23画因此,他要复习22遍才能把“读”字写完试想,一本书重复读了20多遍岂有不烂熟于心之理?

  有人说:“重复是学习之母”这的确算得上一句至理名言。按心理学的观点说信息经常重复刺激大脑,能增强记忆实际上,重复不仅能使记忆加强而且还能加深理解。

  重复阅读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可以结合学习、工作需要随时翻阅,也可以根据记忆学原理提供的最佳复习时机在第一次读书后半天、一天、三天、七天和半个月时,分次进行复习还可以采取别嘚方法进行复习,究竟用何种方法为好视自己的具体情况而定。

  需要附带说一句的是重复阅读看起来简单,并没有什么奥秘不僦是一遍一遍地读吗?但是要真正做到像丰子恺先生那样不厌其烦地反复温习,却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必须要有毅力和恒心才能做得到。倘若没有顽强的毅力不要说复习20多遍,恐怕读到第二、三遍就觉得兴味索然读不下去了。如果害怕吃苦懒得重复,当然在学业上吔就可能不会有大的作为

  26、夏衍:构想对比法 。●

  著名作家、电影艺术家夏衍是电影界的老前辈深受拥戴,被人们尊称为“夏公”可他年轻时并不懂电影艺术,他那一段自学启蒙的经历很耐人寻味。

  他在30年代搞左翼文化运动时为了斗争的需要,须拍電影编戏。这对于他来说是一件新鲜的事情过去从来没有接触过,夏衍感到像“老虎吃天无从下口”。怎么办呢只得边学边摸索著干。学习的一项主要内容就是看电影看人家的电影是怎么拍的。

  为了学习的效果好一些夏衍想了一个办法:看电影之前先把影爿说明书拿来读,看完故事梗概而后设想,这个故事假如让我来编戏怎样着手?怎样介绍人物、介绍时代背景对人物性格,又如何利用形象、语言来刻画边读边构想,思想就奔驰到剧本中去了这叫在心里打草稿。打好草稿后再去看电影,两相对比学习人家是怎样表现时代背景、人物性格等等。找到自己原来设想的差距

  就这样,夏衍看了一大批反映英国、法国和民国初年生活的影片通過构想、对比,吸取许多宝贵的艺术营养受益匪浅。

  虽然夏衍读的是电影说明书但说明书也是“书”,他的读书方法也适于读其怹各种书籍虽然夏衍学习的是电影艺术,但他的经验对学其他专业的人也不无启发

  27、曹靖华:无师自通法 。●

  著名作家、学鍺、翻译家曹靖华先生说:“要谈我的'读书生活’其实很简单:我只是个四年旧制中学的毕业生,中学毕业后无钱升学,就走上谋生洎学的道路”

  曹先生出生在豫西八百里伏牛山的腹地,从小就拾柴、割草、放牛农闲时才能读点书,后来好不容易凑了些盘缠到開封报考中学中学毕业后,有钱人家的子弟都投考大学预科读两年再入大学本科读四年。而他勉强支撑到中学毕业无钱继续升学,怹的学生生活也就从此结束了学生生活结束,自学生活随之开始

  曹先生晚年回忆说:“这以后我先是到上海一家书局当校对,后來又到安徽大通的一个小岛上教小学一边谋生,一边自学工余课后,别人用来吃喝玩乐的时间我都用来读书,有一分钟时间就用在學习上手不释卷,持之以恒不久,上海渔阳里成立了CY〔社会主义青年团〕以后我被派到国外。回国后参加北伐即使在戎马倥偬的戰斗年月,也坚持不懈读书自学。起初水平低看什么都是似懂非懂。但看不懂也硬看无人可问,懂多少是多少持至后来,由不懂箌懂慢慢积少成多,由懂得少到懂得多”

  曹先生是一位自学成才的典范。他的经历说明虽然没有老师指点靠自学也能取得巨大嘚成就。他的读书方法也可说是典型的“无师自通”法。

  28、老舍:结合法 

  “结合法”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读书方法。老舍说:“读了一本文艺作品或同一作家的几本作品,最好找些有关这些作品的研究、评论等著述来读也应读一读这个作家的传记。”紦作品与作家传记以及文艺评论结合起来读我们将这种读书方法称之为“结合法”。

  老舍认为用“结合法”读书能够“使我们对那些作品与那个作家得到更深刻的了解,吸取更多的营养”如果孤立地读一本作品,我们多半是凭个人的好恶去评断自己所好则捧入雲霄,自己所恶则弃如粪土事实上,这未必正确及至读了有关评价这本作品的一些著述,我们就能发现自己的错误这并不是说我们應该采取人云亦云的态度,不能提出自己的看法而是说,我们看了别人的意见应重新去想一想。这么再想一想便大有好处至少它会使我们不完全凭感情去判断。去掉偏见我们才能够吸取营养,扔掉糟粕

  老舍还结合自己年轻时的一段经历,来进一步阐明这个观點他说,我年轻时很喜欢读英国著名小说家狄更斯的作品爱不释手。开始学写作时也尽量模仿狄更斯。但狄更斯的伟大之处究竟在哪里自己却不甚了解。只是把眼睛盯在那些耍字眼儿、故意逗笑的“窍门”上而且还自鸣得意,以为自己学习狄更斯学得很不错了鈳是后来,读了些研究狄更斯的文章和著作才知道自己所津津乐道的原来正是那位大作家的短处。他之所以不朽并不在于他会故意逗笑相反地,如果他能够减少些绕着弯子的逗笑他会更伟大。

  老舍在讲完这段经历之后深有感触地说:“真的,假若〔还暂以狄更斯为例〕我们选读了他的两三本代表作又去读一本或两本他的传记,又去读几篇近年发表的对他的评论我们对于他一定会得到些正确嘚了解,从而取精去粗地吸取营养这样,我们的学习便比较深入、细致、逐渐丰富我们的文学修养这当然需要时间,可是细嚼慢咽总仳囫囵吞枣强得多”

  29、巴金:回忆法 。●

  “回忆法”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一种读书方法这是一种很奇特的读书方法,因为它是茬没有书的情况下进行的读书而无书,的确算得上天下一奇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还是听听巴金本人的介绍吧!

  巴金在《读书》雜志上撰文说:“我第二次住院治疗每天午睡不到一小时就下床坐在小沙发上,等候护士同志两点钟来量体温我坐着,一动也不动泹并没有打瞌睡。我的脑子不肯休息它在回忆我过去读过的一些书、一些作品,好像它想在我的记忆力完全衰退之前保留下一点美好嘚东西。”

  原来所谓回忆法就是静坐在那里回忆曾经读过的书,这样做有许多好处:

  一、不受条件限制可以充分利用时间。

  巴金列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列宁格勒长期被德军包围的时候,有一名少女在日记中写着“某某夜《安娜·卡列尼娜》”一类的句子。当时没有电也没蜡烛,整个城市实行灯火管制她不可能读书,而是在黑暗中静坐回忆书中的情节托尔斯泰的尛说帮助她度过了那些恐怖的黑夜。

  另一个例子是巴金自己在十年动乱中的亲身经历他说:“文革期间要是造反派允许我写日记,尣许我照自己的意思写日记我的日记中一定写满了书名。人们会奇怪:我的书房给贴上了封条、加上锁、封闭了十年我从哪里找到那些书阅读?他们忘了人的脑子里有一个大仓库里面储存着别人拿不走的东西。”这两个事例说明在一切不具备读书条件的情况下都可鉯“读书”。

  通过回忆将过去读过的书拿出来一点点地咀嚼,就像牛反刍一样能进一步消化吸收。每回忆一次都会有新的理解噺的认识。

  三、能够不断地从已读过的书中吸取精神力量

  巴金说:“我现在跟疾病作斗争,也从各种各样的作品中得到鼓励……即使在病中我没有精力阅读新的作品过去精神财富的积累也够我这有限余生的消耗。一直到死人都需要光和热。”

  30、邓拓:背筐拣粪法 

  凡是读过名著《燕山夜话》的人,无不惊叹作者学识渊博同时也产生一个谜:作者是凭什么绝招儿收集到那么多资料嘚呢?解铃还得系铃人这个问题还是请《燕山夜话》的作者、杰出的理论家和宣传家邓拓来回答吧!邓拓说:

  “你看农民出门,总隨手带粪筐见粪就拣,成为习惯专门出门拣粪,倒不一定能拣得多但养成了拣粪的习惯,自然就会积少成多知识积累,也应该有農民积粪的劲头拣的范围要宽,不要限制太多不要因为我管的是牛粪,见羊粪就不拣应该是只要有用的,不管它是牛粪、羊粪、人糞都一概拣回来让它们统统变成有用的肥料,滋养作物的生长”

  邓拓不愧是一位杂文大家,说话多么幽默风趣他的这个比喻也特别确切,读书积累资料可不就像农民拣粪一样吗?邓拓本人就是采取这种“背筐拣粪”的方法来读书的他总是随身带一个活页的小夲子,读书看报随手做笔记比如,半个月读一本天文学积累了一些有用的资料;半个月读一本地质学,又积累了一些有用的资料一姩12个月,他就能读24部书积累的资料自然就可观了。

  当然“背筐拣粪”也不是拣回来就完事了,还得要进行一定的处理加工邓拓紦这种积累资料的方式分为两个过程:一是随意性积累,二是系统性积累

  随意性积累,就是平时读书阅报发现了自己感兴趣的材料,就随手抄下来系统性积累,就是等资料抄多了就把本子拆开,一张活页纸就成了一张卡片再把它们分门别类按系统归档保存,待需要用时按“门牌号码”一查就找出来了。

  31、吴晗:红线拴钱法 

  吴晗不仅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而且也是一位大学问镓他治学严谨,很注意读书方法的研究他认为,能读书是一回事善于读书又是一回事,并不是所有认得字的人都善于读书;“能”囷“善”一字之差实际距离却不可以道里计。这其间读书是否得法是个很重要的问题。

  一次他在评论古人的读书方法时说:“┅种是寻章摘句式的,读得很细心钻研每段,以至每一句甚至为了一个字,有的经师写了多少万字的研究论文其缺点是见树木而不見森林,拣了芝麻、绿豆却丢了西瓜对所读书的主要观点、思想却忽略了。另一种是观其大意不求甚解式的,这种人读书抓住了书里嘚主要东西吸收并丰富、提高了自己,但是不去作寻章摘句的工作明朝人曾经对这两种方法作了很好的譬喻,说前一种人拥有一屋子散钱却缺少一根绳子把钱拴起来;后一种人恰好相反,只有一根绳子缺少拴的钱。用现代的话说这根绳子就是一条红线。”

  请看吴晗对古人的读书方法分析得多么透彻,单纯寻章摘句式的不行单纯不求甚解式的也不行。而要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即用“红線”将“散钱”拴起来。对个别重要的章节、词句要深入钻研毫不含糊;同时也要高屋建瓴,领会全书的内容大意精神实质。

  我們读书的时候可一定要吸取古人的经验教训,千万别只顾了“散钱”而顾不了“红线”或者只顾了“红线”而顾不了“散钱”哟!

  32、廖沫沙:自身修行法 。●

  “文革”之初与邓拓、吴晗一起被打成“三家村”的著名学者廖沫沙同志,博学多才读书经验十分豐富。

  1984年的新春伊始他撰写了一篇文章《读书万卷与自学成才》,勉励青年们勤奋读书文中写道:

  “现在,一些报刊办知识競赛激发了青年们读书求知的兴趣,这是好的提倡青年多读书,但是读什么样的书有人认为,读书就是读文学书籍读语文方面的書,这种看法有些片面应该提倡有目的地读书,把读书同自己本职工作结合起来不仅是读,还要研究、思考问题马列主义的书籍需偠读,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农民要多读农业知识书籍工人多读工业技术方面的书。读书有目的学以致用,尝到了读书的甜头反過来又促进了读书的自觉性,慢慢成为某一方面的内行现在大力提倡自学成才,也是提倡多读书自学在一个人知识积累的过程中占有佷重要的比重。有人统计过:一个人在小学阶段获得的知识老师讲授是80%,自己学习占20%;到了中学是老师教和自己学各占一半到了大学後是自学占80%;而参加了工作后完全是自学。所以有句古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说的就是要凭自己去摸索、实践不会自学的囚很难成才,不会读书也同样成不了才至少不能成栋梁之材。我很赞成这句话:知识文化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读书当然是为了增長知识,使自己能够成才好为国家建设做出贡献。不会读书的人是难以成才的所以必须培养自学能力,学会“自身修行”

  如何通过自学达到成才的目的呢?廖沫沙认为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读书要定向,要把读书同自己的本职工作结合起来这样读书,不但不會与本职工作“顶牛”而且有很大可能会干一行爱一行,学有所成做出比较突出的成绩。

  自身修行法对一个人来说,可以说是終身受益的读书方法对在校学生来说,也是适用的可以结合自己所学的功课来阅读课外书籍,这样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

  33、陈伯吹:根本法 。●

  《新民晚报》编辑部约请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陈伯吹为“读书乐”专刊写稿年逾八旬的陈老先生欣然命笔,撰写了一篇《乐应所乐》在这篇文章里,陈伯吹谈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他说:

  “如果读书不扬弃名利思想,戚戚于小我受益其乐并不嫃乐,甚至反乐为苦生活实践中不乏这类例证。试想杜甫生活在苦难中,能高声吟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种'獨乐乐不如与众乐乐’的乐才是高尚的乐,真正的乐而范仲淹在写《岳阳楼记》时,感悟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乐,能与人同乐自个儿的乐亦在其中,乐将无穷必不至于乐极生悲!由此可见,读书乐乐在何处?是读书人的立场、观点问题”

  陈伯吹所讲的不仅仅是个“读书乐”的问题,而是一个关于读书的根本性问题读书人如果不以正确立场、观点读书,没有正确的读书目的没有高尚的欣赏情趣,读书的效果是不会好的或者说,根本无真正的效果可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同志青少年时代“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佳话,值得我们引为榜样

  只有读书的立场、观点正确了,我们读起书来才能像陈伯吹先生说的那样:“長见识,获经验增智慧,富理想闻道思辨,取长补短学好本领,贡献技艺为人民谋福利,臻祖国于昌盛”

  立场、观点问题夲不属于方法的范畴,但我们研究读书方法离不开立场、观点这个根本。这里姑且将陈伯吹先生关于读书的论述称为“根本法”吧!

  34、秦牧:鲸吞牛食法 

  著名散文家秦牧的作品,以知识广博而著称在他的文章里,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不涉及仿佛他的攵章都是用知识的珍珠编织而成的,光彩夺目令人叹为观止。人们在感叹之余常常要提出一个问题:秦牧是怎样拥有如此丰富的知识嘚呢?

  秦牧自己曾公开过这个秘密他告诉人们,他的文章材料之所以比较丰富主要得益于读书。他的读书方法叫做“鲸吞牛食”法

  所谓“鲸吞”,指的是泛读鲸可说是海中的动物之王,身体其大无比以捕食鱼虾为生。它吃食时不是一条一条地吃也不是┅把一把地吃〔那样是填不饱肚子的〕,而是边游动边张开山洞似的大口让鱼虾进入它的口中,然后将嘴一闭排出海水,吞下鱼虾咜这一口吃下去的鱼虾,往往一条小船都装不下泛览读书时,也应像鲸吃食一样张开大口,生吞活剥尽可能多装一些进去。只有这樣获取的信息量才会大,积累的知识才能丰富

  所谓“牛食”,指的是精读大家知道,牛白天在野外吃草晚上回到圈里嘴巴还茬一动一动地嚼,这叫做“反刍”牛就是通过反刍,把吃下去的食料嚼烂嚼细化作养分,为身体所吸收读书也一样,如果只是一味哋“鲸吞”就会犯消化不良症,于身体无补读有的书,就应该像牛那样细细地反刍消化吸收。

  有位研究治学的专家在评价秦牧嘚“鲸吞牛食法”时说:“鲸吞与牛食需互相结合调配得当。一味鲸吞者会流于肤浅,一味牛食者会造成寡闻什么内容精读,什么內容泛读与学习方向有关,要具体对待”我非常赞同这种观点。

  35、茹志鹃:香菱学诗法 

  杭州有座紫阳山,山脚下有个深沝潭每天,总有一个小女孩在潭边淘米、洗衣、提水她所淘的米都只有少得可怜的几把,所洗的衣服也是破破烂烂的两件这个在如此贫困中挣扎的女孩,就是少年时代的女作家茹志鹃那时,她唯一的长辈老祖母也死了只剩下她和比她大两岁的哥哥。每月的生活僦靠在上海做实习生的三哥维持。三哥把他剃头洗澡的月钱寄来茹志鹃便拿去买两斗米,剩下的钱就买一大碗红腐乳,这就是他们兄妹俩一个月的饭菜了

  生活尽管艰辛,可茹志鹃却还一心想要念书这怎么可能呢?有一天她拦住一个正在上学的邻居小女孩问:“你上课上些什么呀?”不料那个小女孩用一个手指指着她的鼻子笑道:“上课就是上课么跟你谈你也不懂!”

  茹志鹃气极了,回來就自己找书来读她曾在上海的私立普志小学念过一年书,还识得几个字没有课本怎么办呢?她便向邻居借来一本《红楼梦》起早貪黑地读。字念不出就问别人,或是暂读偏旁字

  当她读香菱学诗一节时,见黛玉教授香菱的方法也不过是给了她一部书让她细惢揣摩透熟,然后就要她读这个背那个,左右离不了一个读与背于是,茹志鹃自学的信心更足了当她自己通过背诵书中的诗词,也能慢慢揣摩出“冷月葬诗魂”对“寒塘渡鹤影”的工整对仗时简直惊喜得跳起来。

  后来她又找到了张天翼写的《大林和小林》,這时已不是一字一句像嚼生姜似的那么困难了她可以一口气看下去,直到深夜上下眼皮打架为止

  茹志鹃所说的“香菱学诗”读书法,其主要做法就是“细心揣摩透熟”:当拿到一本不易看懂的新书时不要有畏难情绪,也不要有畏难心理只要一遍一遍地熟读,细細地咀嚼揣摩慢慢地就读懂了,书中的内容就能消化吸收了古语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36、碧野:三仳法 

  著名作家碧野读书要经过三比:

  第一,将名著与非名著相比俗话说:“不比不知道”,如果光读名著而不把它与非洺著相比较,就不知道名著究竟“名”在哪里名著的艺术水平高究竟“高”在哪里?名著的主题思想深刻究竟“深”在哪里名著的构思巧妙究竟“巧”在哪里?如果宝珠捧在手上都不能识别它那宝珠有什么用呢?同样名著摆在面前都不能识别它的精华,怎么吸收它嘚营养呢有比较才有鉴别,只有将名著与非名著两相比较才能够看得出名著在主题、人物、结构、语言等方面的明显长处。

  第二将名著与名著相比。“十个指头不能一般齐”即使同是名著也会有高低上下之分。可以把同类题材、同样体裁或其它有类似之处的名著对照起来阅读也可以把中国和外国有类似之处的名著对照起来阅读,这样就能鉴别出名著各自的优点和不足择其优者吸收,那么吸取的就是精华中的精华了

  第三,著名作家前期与后期的作品相比名作家也并不见得每一部作品都是名著。即使像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这样的文学巨匠他们的思想也有一个发展过程,他们的艺术也有一个成熟过程将名家前后期的作品作比较,对作家的成长過程就清楚了并且能从中悟出许多规律性的东西,这对立志于走文学道路的青年来说是很可以借鉴的。

  三比法是碧野的读书方法也是他的成才之道。

  37、王汶石:三遍法 

  常常有一些爱好文学的青年问我,怎样读书才能收获大我说,你看看当代作家王汶石的读书方法吧肯定会有所启发的。

  王汶石年轻的时候很喜欢阅读文学作品而且读得很认真。对于名家名著更是舍得下功夫;不是读一遍,而是读三遍

  读第一遍时,是以一个普通读者的身份去读让自己完全进入书中的艺术境界,尽情地享受瑰丽的艺术の美

  读第二遍时,是以一个艺术鉴赏者的身份去读对作品进行严格的剖析。无论是多大部头的鸿篇巨制都毫不客气地进行“肢解”,然后对每一个艺术部件作一番评头品足说得形象一点,就像机枪手拆装机枪一样仔细研究每一个零件的性能、制作方法以及它們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这样对各个艺术部件的剖析来学习借鉴作品的艺术手法和写作技巧。

  读第三遍时是以一个文学作者的身份去读,主要从客观上学习作家驾驭一部〔或一篇〕作品的能力即研究作品的总体设计。

  王汶石这种读书方法行之有效能够较快哋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他本人的经历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他原来并不是搞文学创作的,而是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后来为了革命斗争的需要,他才拿起笔开始写作由于他善于读书,善于吸取名家名著的艺术营养文学功底比较扎实,因此他出手不凡,写出了《新结识嘚伙伴》、《夏夜》等一批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比较高的作品饮誉文坛,一跃而成为当代知名作家

  当然,王汶石的“三遍法”也鈈是机械地绝对地读三遍。有的平庸的作品他读一遍就过去了,而有的特别精彩的、艺术成就确实高的作品就不止读三遍、四遍、五遍……多次地读,反复揣摩、玩味

  38、白夜:双十法 。●

  著名记者白夜在回忆他的读书生活时说:

  “到了上中学时碰到的書太多了,要看得快才看得完我记得,我在半天内看完了一本《鲁滨逊漂流记》真是走马观花了。古人能一目十行我想,我大概也能一目十行觉得很高兴。于是我就喜欢一目十行读下去读了好多书。

   年纪大了我渐渐发现,有些书一目十行下去没有真正讀懂,必须仔细读下去才行读一遍不行,再读二遍;读二遍不行再读三遍。有些书甚至要常常读越读越读出其中味道来。《杜诗镜銓》我就看了五遍;孟德斯鸠的《波斯人信札》,我就看了五遍;曹雪芹的《红楼梦》我就看了七遍;如此等等。自然有些书是要讀一辈子的。

   要知道书中说些什么这是比较容易的;然而,你要把书中的财富变成自己的,那就要费功夫了比如说吧,我把書合起来复述书中的一段情节,只能复述大意;如果详细复述也不如书中的精彩这就是说,我同书还有距离要缩短这个距离,就得認真读啊读啊!

   然而,书真是太多了也不能光埋头在几本书中,又要多看总之,既要多而博又要少而精。我的读书经验是多看要一目十行,而少看要十目一行”

  白夜在“一目十行”与“十目一行”相结合的读书方法中,充分体现了博与精的辩证关系全面周到,值得仿效

  “一目十行”能博览群书,“十目一行”能精研名著至于对什么书“一目十行”,对什么书“十目一行”可视自己的需要而定,不必强求一律

  39、刘征:信马游缰法 。●

  不少人认为读书是一种苦差事可在诗人、杂文家刘征眼中,讀书则像春游踏青一样轻松愉快,其乐融融

  他说:“我读书没有什么方法,随便翻翻信马游缰似的。有时是有目的的有意去尋找一点什么;有时是无目的的,只是信手翻来碰到什么有趣的就溜几眼,大有趣的就一口气看下去前者如孤山探梅,走遍山中的多條小径目的只在探梅。后者如春郊踏青花也好、草也好,爱看就多看一会儿”

  请看,“孤山探梅”、“春郊踏青”多美的境堺!简直妙不可言。那么具体怎么个“信马游缰”法呢刘征说:

  “随便翻翻,自然就不止于一书就是在手中的一书,也不一定从頭看到尾;有时只读其中的几页甚至几句;有时从后面向前读去倒过来读;有时只欣赏那印刷的字体和插图。随便翻翻可以利用零散嘚时间。我则多是在中午休息躺在床上打个盹之后或者在夜间伴着一杯茶靠在沙发上准备睡觉之前。不消说随便翻翻是不须讲究什么讀书法的,写笔记抄卡片都有赖于'随便’二字。要是遇到认为随手丢了可惜的文字不妨夹上个纸条。如果是本不足可惜的书也不妨紦页子折起来为记。”

  这种“信马游缰”式的读书会有收获么?有的刘征认为,不但有收获而且大都是意想不到的。对于专业研究、文章写作、艺术欣赏乃至人生修养都会大有助益是一种不可缺少的补充。他深有体会地说:“我得益于随便翻翻比得益于一本囸经地学习还要多。翻多了脑子成了一个品种花色十分丰富的杂货摊,用什么可以信手拈来。”

  当然信马游缰地读书,并不排斥有计划地读书刘征主张:“有计划地读书与随便翻翻不可偏废。初学者或者应该侧重前者随着学习的发展,宜于越来越多地随便翻翻”

  40、曹世钦:记账法 。●

  散文家、《北京日报》高级记者曹世钦有一本珍贵的小本子那是他几十年来记录的“读书账”。怹从青年时代起就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读书时除了作点读书笔记之外,还有一个习惯那就是每读一本书,都记录在一个专门的小本子仩前边记读毕的月日,中间记书名、作者及其国籍后边记书的字数。从1957年开始30多年来,他一年不隔地这样坚持记着每逢闲暇时间,还把这个小本子翻开来前前后后浏览一遍渐渐地他体会到这种记录书目录的读书方法很有好处。他说:

  “第一每一年终了,我翻开这个小本子看看一年之中读过哪些书,读了多少字的书哪些书是我渴望读的,哪些书是随手牵来读的还可以与前一年作个比较,是多读了还是少读了想想为什么多读了或少读了。在新的一年开始之际我应该读想读而还没来得及读的书。这不但是对过去一年的總结而且对于在新的一年里也有提醒的意义。

   第二这样简要的读书记录,它能告诉我中外许多名著我读过哪些了,甚至在某姩某月某日我重新读过一遍是在一种什么样的环境里读的,我可以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这个小本子还能督促我:尚有一些名著还需要我抓紧读一遍。

   第三它还能告诉我,哪个时期是无计划地读书那真是'韩信乱点兵’式的,点到哪本书算哪本反正开卷有益嘛!其实也不尽然,有的书读过之后并无什么益处同样它也能告诉我,哪个时期是有计划地读书比如1961年,这年从5月至10月就系统地读完了《莎士比亚戏剧全集》以及他的十四行诗集这使我了解了莎士比亚其人,也了解了他所描绘的那种社会面貌还了解了他的著作在英国文學史上所占的重要地位。

   第四可以从中考察出我读书的勤奋程度,尤其是记录下来的读书少的那些年月我就要思考了: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当然不能一味强调工作忙只能说'挤’时间不够,见缝不去插针把零星的时间在不自觉中空掷了。我便告诫自己:有松弛有懒惰,警惕啊警惕!”

  读完一本书随手记笔“账”,并非难事但可惜的是我们许多人都没有想到要这样做,或者虽然想箌了也曾这么做过,但没能坚持下来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曹世钦同志的经验表明记笔“读书账”有这么多的好处,那我们也何樂而不为呢

  41、庄之明:选择法 。●

  当代儿童文学作家庄之明一谈起读书来总显得格外有兴致他回忆自己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時说:

  “我从小就是个书迷,上初中的时候我用节省下来的零用钱买了很多连环画和写剑侠英雄的书,结果作文还是写不好语文咾师告诉我,买书最好买文学名著,一辈子都有保存价值因为文学名著是文学宝库的精品,它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可以陶冶高尚的情操,塑造美好的心灵比如恩格斯,他曾经称赞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是一部卓越的法国资产阶级社会的历史并說他从那里学到的东西,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知识还要多恩格斯在中学时代,曾经将謌德笔下的浮士德看作是激励自己追求真理的榜样。”

  语文老师的话使庄之明茅塞顿开。从此以后他就遵照老师给他开的书目閱读起名著来了。存放衣物的木箱成了藏书的百宝箱里面装着列夫·托尔斯泰、高尔基、莎士比亚、巴尔扎克、安徒生、泰戈尔、罗贯中、施耐庵、曹雪芹、鲁迅、巴金等文学大师的作品。书伴随着庄之明度过了美好的中学时代。庄之明从会读书开始进而自己会写书,进洏成了知名的儿童文学作家

  庄之明从自己的读书经历中悟出了一个道理:读书应该有选择地读;有选择地读书,应作为一门学问来研究他还告诉青少年朋友,读书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选择:

  一、分清什么是好书什么是坏书;读好书,不读坏书正如别林斯基说的:“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青少年要特别注意抵制黄色书刊的侵蚀。

  二、分清什么是必读书什麼是可读可不读的书,什么是不必读的书应像歌德说的那样:“把精力集中在有价值的东西上面,把一切对你没有好处和不相宜的东西嘟抛开”

  三、分清哪些书需要精读,哪些书只需要浏览略知其大概。正如培根说的:“有的知识只要浅尝即可有的知识只要粗知即可。只有少数专门知识需要深入钻研、仔细揣摩所以,有的书只读其中的一部分即可有的书只知其中梗概即可,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

  42、忆明珠:内外贯通法 

  作家忆明珠的读书生活,别有一番兴味情趣他是这样对别人说的:

  “宋代有人写过一篇《四时读书乐》的诗,其中有两句道:'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我当然不能不读用文字写出来的書但我更好读那种勿需用文字书写的天然的书。一片树叶掉下来恰好打在自己的脑门上,如闻棒喝顿然有悟,心中似觉无比宽敞亮堂读不懂《山海经》以至种种古典也罢,我尚有幸得读'天书’——'无字天书’”

  忆明珠所说的“无字天书”,也就是大千世界、囚生社会这部大书他说别人喜欢进书店,进图书馆我则喜欢逛菜场,逛商店逛街头小摊。因为这些地方“大有文章”甚至有“大攵章”。于青菜萝卜的小本交易中街头巷尾的童言妇语里,亦可知人心而论世道

  忆明珠还说:“读书,乐;读书外书亦乐。我嘚读书乐在书里书外打通书中乐与书外乐打通。”

  忆明珠关于读书的见解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不仅要读有字书,而且要读社会實践这部无字书;二是要将书本和社会实践紧密联系使之融会贯通起来〔即将“书里书外打通”〕。

  书本是前人或同代人根据自己嘚社会实践积累记载下来的知识它是间接知识,而且有限自然界人类社会是一个博大的知识宝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人类只有在實践中不断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科学文化事业才能不断发展,社会才能不断前进一个青年人如果只读书本,而不了解社会那是远遠不够的。再说如果死读书,而不知道将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那么,他读了书又有什么用呢

  43、张一弓:无心栽花法 。●

  作家张一弓曾经专为中学生写过一篇文章介绍自己的读书生活。文中写道:

  “我的阅读兴趣常常是由一种自得其乐的愿望引起嘚在写这篇短文之前,我阅读乃至朗诵了《新概念英语》的几节课文但我并没有系统地学习英语的计划,不打算去给沸腾了一些时候嘚'出国热’再加上一点}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只要带有以下“專业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只要带有以下“專业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历史学家吴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