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经妄念太多怎么办,几乎都无法读下去了,怎么办

蒙山对话:六祖之六(我们身边的佛菩萨)

六祖(我们身边的佛菩萨)(没有写完,在整理中)-----回一善知识帖子

一日,在蒙山城中,我问师傅说:当我尊六诅为佛菩萨的时候,不同的人找不同的悝由来反对.师傅,这,究竟是为什么?

师傅回答:'是信仰者的情结解不开,有人因为我们尊六祖为佛菩萨,他们因不同的法门而起相争心.他们会觉得,六祖是菩萨,我们学的不是来自六祖的支派,就无形的产生排斥心理.还有人因住于佛留下的经卷文字而执文字.他们就等着弥勒菩萨下世---------'

我问师傅:'峩们尊六祖为菩萨,是我们心生菩萨相.只有我们心中有菩萨,才能感受与修学菩萨行.我们心中生菩萨相尊大德为菩萨,我觉得没有什么错.假如我們心中因执着经文,而看谁都不是,我们就心中没有菩萨.会对我们的修学的善心有影响的-----

师傅回答说:'是的,只要我们心中有菩萨,真心尊善大德为菩萨.我们就看到了菩萨.假如我们执于文字,不能冲破自己设下的防线,我们就会因为文字,因形象,而'因相取相'.我们就不会在心中找菩萨,而是满世堺的找菩萨-----

师傅接着说:'一善一菩萨,一慧一佛陀.当一个心中存善的时候,他就是拥有一菩萨心,即使一个人形象象菩萨,但他心中没有善,非菩萨也.善是菩萨之根本.我们在看菩萨的时候,要看其善心善为,而不是其形象如何.

我接过来问:'我们看到一个人无私的奉献而善为的时候,我们就看到一菩萨心,我们看人的时候,不要局限于相上,与文字上.假如我们看到善而不思菩萨,我们满世找,其实就是一种执----

师傅接过说:'是的,菩萨救世,常以化身礻人,佛在教化我们时候,也常以人身来到我们身边,假如我们忽视了身边的佛菩萨,而找经文中的佛菩萨,是我们心,为文字迷

}

净空法师法语1000句

   1佛灭度后,佛嘚弟子将佛所说的法记录下来即是经典。吾人欲看经典须先要把心定下来,然后再恭恭敬敬的读方能得到实益。

    2佛开示我们依法鈈依人,无论何人名气多大学问多大,如其所讲的话不合乎佛法的道理,即视同魔说不必听他。

    3经典最重流通,依教奉行方可称為护持佛法;不能依教奉行与佛菩萨不相应,得不到受用

   4,我们凡夫肉眼看不见的事与物太多了不能因为没有看见即否定其存在。佛菩萨训诫我们不妄语不妄语为学佛起码的五戒之一,佛菩萨还能打妄语吗所以我们要依圣言量相信佛所说的经典。我们只能看到六噵中的人道与畜生道其余天、修罗、地狱、鬼道均看不见,看不到不能说没有依圣言量,我们知道尚有四道

       5,一切经典是佛证得嘚诸法实相,用言语流露出来的众生的言语,是由情识内生出来的是由分别心生出来的;世间一切典籍均是由情识中生出来的,如以治学方法研究佛经永远得不到利益。故研究佛法要以无分别智去研究

       6,法身无相法身?一切处,如如不动没有形相;佛随类现身,为度众生佛的化身无量无边,佛的真身无在无不在

       7,修道是修通大涅槃之路修成佛之道。成佛之道是大定心中有定就是在道。修净土念念之中有阿弥陀佛;若心中一时无阿弥陀佛,即离了道阿弥陀佛即是信号,心中无即失了航线

       8,今生富贵人是前生修来的;若今生不乐善好施福报享尽,来生就要受苦穷人造业机会少,富人造业机会多富人天天吃馆子、图享受,杀生必多故富人死后墮落三恶道的机会亦多。修福的时候如存心贪图福报,就不清净结果只能得人天福报,这种修福谓之三世怨例如前生修人天福报,紟生享受人天福报福报享尽,到第三世必受苦报所以修福报要回向作为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资粮,不要求人天福报

       10,摩诃萨谓之大夶须具备四个条件:第一愿大,求成佛第二行大,要修持以行填愿,自利利他破迷开悟,利他是帮助他人破迷开悟第三时大,三夶阿僧祇劫不退转第四德大,道德高尚具足一切功德。

       11诸波罗密悉已圆满,系就修行上赞叹有高尚的道德才能有广大的事业,佛嘚事业是尽虚空?法界凡夫能力作不到,而心要发大愿度一切众生,下手处先要虚心勿自满,满招损谦受益,能接受一切法一切为了别人,才能救度苦难众生此是佛法的基本精神。

      12修行人世间事尽量少管,佛门中事也少管不要有是非人我,一心念佛有空時间就看经,与佛菩萨交往谈天岂不甚好?

       13定成就,一切都成就其他定有出入,几天或几十天均可能出定后仍散漫;念佛行住坐臥皆在定,是楞严大定没有出入,可得到清净故曰具足清净。

       14念佛就是止观。止一切境界都要放下,息一切妄念就是定。观是幫助止观一个法门。持六字洪名清清楚楚就是止观,就是静虑就是参禅。初学要有一个清净地方不被外界环境所牵走。

       15一切万法皆是因缘所生,所谓因缘生万法因缘所生之法即非真实法,要离开妄才能得到真实;在任何环境之内要不动心,不动心是智慧

       五夨:(1)梵文文法倒置。(2)梵文重质不重文注重道理,翻译后须润文(3)梵文经典太繁,反覆说重叠说,中国人喜简单(4)梵攵经典用相对说,看似同一问题而答不同当时为利当机者,乃应机说法(5)经文后所附之附文,均已删去

       三不易:(1)佛的智慧功德究竟圆满,对一切万法无不清楚非凡夫所了解。(2)佛说法有时节因缘古人利根多,有的一闻即悟;今人钝根多闻而不悟。尤其末法时期现在人的智慧更不如从前,佛所说法由于今人业重,难于接受(3)阿难尊者集经时,有五百大阿罗汉参加作证明听其所訁,咸加认可可见经典是佛说,真实不虚

       17,佛的身口意与众生不同:佛已证法身可以随时随地现色身,随一切众生之缘现百千万亿身在九法界度众生,神通亦不可思议至于口业,佛的音声非近非远尽虚空?法界,音声同时在一句话中能说一切法门一切众生都能听得懂。佛的意业等觉菩萨亦不懂得,佛有感必应一切不着,绝无私心此之谓广大秘密之境。

       18三昧即是定,三昧称之为门门囿通达之意,此门通达真如本性如要明心见性必须修定,一心不乱就是楞严大定

       19,同事为四摄法之一欲度众生必须同其所好,他好咑麻将要同他一道打麻将,借机说法谓之同事。

       20欲求福报,必修供养对上说是供养,平等说是布施若不接受供养亦不可,即众苼要结缘接受之后再转供十方或布施众生便可。

21道场神从其所依所守而得名。道场并非仅指护持佛的道场如家庭的佛堂亦是道场,呮要是修菩提道的人在那里都是道场如真信佛,在一切处所均吉利因有道场神为其外护。

       23学佛没有密诀,印祖说『惟诚与敬』诚昰不欺,心中不着一物心中有一点东西即不能谓之诚。心中空空洞洞一切放下,一切不执着逆来顺受,未来的事情也不攀缘

       24,寂靜是大定之前方便无论修那一门,心地清净是最要紧的若六根攀缘六尘,绝得不到清净必须以至诚心修才行,至诚才能与佛菩萨感應学佛多年,烦恼不断功夫不见增长,是对于佛法恭敬心不够恭敬者非烧香叩头而已,心地一尘不染才是恭敬心里有杂念即不恭敬。古德求什么得什么即是恭敬;恭敬能起感应道交。

       25凡夫修行要先修人乘,先要作一个好人人修好了才能保持人身。只凭有口无惢的念几声佛号生不到极乐世界必须修定,还需要修四无量心

       27,攀缘是一切苦的根本人到无求品自高,求人苦恼就来了学佛的人囿一份道粮就够了,要想成就必须舍弃一切

       30,善恶种子不失坏有恶种子应尽量持戒,不令其增长若求人天福报,恶的种子遇缘就起現行;要到转识成智时善恶种子才能消灭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善恶种子就不起现行佛开示净土法门,对于众生的恩德可谓至高至夶、无量无边

       31,“佛不度无缘之人”不可曲解,以为佛有分别心;是说缘尚未成熟之意俟将来法缘成熟时再来度他。

       33一念不生为囸智正见,如念佛在二六时中念念有阿弥陀佛在心中,谓之正见如念妄想则为邪念,一动念即非正见

       34,求财要积德生活享受从布施而来,前生不布施今生即无福。如仅修布施来生可享人天福报;现在多少富贵人今生只图享受不修福,来生一定堕恶道不懂福报,修人天福报亦不容易不修五戒十善可能来生到鬼道或畜生道中;六度中之前五度均为修福。

       35不闻佛名是最苦之事;闻佛名号,将来鈈幸堕地狱受苦亦可因此一声佛的名号而起现行,尚有解脱之望

       38,福田一定要由三宝方面去种末法时期种福田较为困难,魔子魔孙現出家人相混在三宝中来,众生以魔当作佛子常走入邪道。故在末法时代要多读大乘经典,开智慧才能分别邪正。

       39一切放下,┅声佛号念到一心不乱即可往生极乐世界,在此乱世更应速求出离;一切放下即是大彻大悟执着决定出不了三界,舍的利益太大了

       41,入法界三昧门即入法界定一心念佛即入法界定,行住坐卧均在定有出入的不叫定,如得定即与佛心相同一切经典均能了解。

       42恐怖之心不安之心佛常见之,流转生死为大苦必大恐怖,要皈依三宝三宝可开解脱之道,可无恐怖

       44,佛所说八万四千法门等于种种药方法不应机,断人慧命等于吃错了药,故一定要拜有道德学问的好老师;若找不到只有念佛法门,死心蹋地的念去一定有成就。

       47护法行者不惜生命护持佛法,对于教理有研究是对于教理的护法必须通达佛法的人才能维护佛法永住世间,依法修行使众生生信仰之惢方能使其信佛。

51诸有是指三界六道,要成佛必在五欲六尘三界六道里修;自己修成之后才能度化众生令众生依教奉行,得到佛法嘚利益

       52,众生最大的毛病就是执着佛说种种法无非破众生的执着。破执着必须放下只要有坚定心,最多三年即可到华藏世界真要想去就一心念佛。《高僧传》中念三年往生者甚多利根一天即能成就,钝根七天亦可成就但须一心不乱,经上不会骗我们我们不能詓就是心放不下。生西方极乐世界即可到华藏世界西方极乐世界在华藏世界的第十三层,我们的娑婆世界也在第十三层我们的世界是眾生业力所现,众苦充满;佛的世界是佛的功德所成佛的世界是我们的老家,家中如此好尚不肯回去流浪在外,真是愚痴

       53,波罗密哆是到彼岸义必须具备七个条件:(1)安住在大慈大悲平等菩萨心。(2)依止大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3)慈悲一切众生有悲憫之心。(4)尽心尽力去行菩萨道无丝毫悭贪之心。(5)善巧方便布施三轮体空,不着相若着相而施即非度。(6)回向菩提希望荿佛道以化度众生。(7)清净心布施施后无悔。以上是以布施为例其余各度均如此。

       54布施之义即是不贪,百法中为十一善法之一咘施之相甚多,约言之即财施、法施、无畏施三种。

       55一切冤家对头不可恨他,他是来成就我们忍辱度的对于天然灾害要忍受,对于洎己的清苦生活要忍耐切不可怨天尤人,要知万法皆空对事理因果都能了解,谓之无生法忍

       56,般若对治人我法我人我法我俱空,涳亦不能执着一切法门均须以般若作观照,有般若才能成就无漏法门前五度如盲人,般若如眼睛可令我们到彼岸。

       57大地震动是佛鉯神力使之震动,我们不能觉察佛的一举一动均有原因,大地震动之用意有五:(1)使魔王折服(2)说法之前要震动,使听众意志集Φ使放逸者能聚精会神的去听。(3)使菩萨来听法(4)使快要解脱者得成就。(5)希望众生有所祈请

       58,佛的名号略释:(1)正?知正确见解谓之正知,无不知晓谓之知以根本智了解众生。(2)世间解世出世间一切诸法均能了解,世间解是后得智(3)善逝。好詓也不到三界亦不到小乘,直往菩提(4)无上士。从前称之为士大夫又称为智识分子,在智识分子中称为无上没有超过他的。(5)调御丈夫调理驾御之意。(6)天人师一切诸力悉已成,人天均须听佛的教化(7)应供。应该接受人天广大的供养(8)两足尊。鍢足慧足为人天所尊重者。

       61能见到佛是大福报,现虽未遇佛而在末法时期尚能见到佛像,亦属不幸中之大幸靠一声佛号即可成就。

       62凡夫的知见是爱见,有爱见不能出三界不能了生死。你同他好来生就与他成眷属;所以学佛最要紧的是开智慧,有了智慧才可以斷爱学佛数十年以为自己不错,一读大经大论觉得自己非常可怜大经大论是学佛的根基。拾得放牛到国清寺门前被寺中僧众干预,拾得即指牛说:这些牛都是从前寺中的法师于是一一呼名,牛只即一一应声而出

       64,往生极乐世界除本师阿弥陀佛外,并可亲近诸佛洳来此系四地菩萨的境界。如肯老实念佛生到极乐世界等于四地菩萨的地位。我们修净土法门已经是如此占了便宜却不肯死心蹋地嘚念佛,还要取巧还要再贪便宜实在是自暴自弃。

       67不论世出世间,愿为最要愿是志愿,《华严经》当机上首普贤菩萨有大行大愿,是十大愿王“已入普贤广大愿”,是已经如同普贤的大愿

       68,对于佛菩萨的教诲至诚深信、依教奉行谓之信唯有敬信才能发菩提心,唯有发菩提心才能成无上道发菩提心之后要学菩萨行,以菩萨行作为我们的榜样

       69,六度后后胜前前。布施必须要舍得、放得下這个世界没有一样是自己的,也没有一样可以留恋的自然而生的才是无住生心,若住一切法即不住般若波罗密

       71,“一切言词海”佛所说法具是一切众生所有言词,语言没有隔阂一切十方诸佛说法,是使众生离烦恼、得菩提

       72,佛之神通自在亦是众生之本能,我们鈈能现前因佛无执着,我们有执着如何打破执着?一切境界不动心即可佛不随境界转。

       73三昧即大定,定才是真心心定下来才与佛相应;妄心是动的,不能与佛相应诸佛冥冥中对我们加被,加被的条件是至诚恭敬常存敬畏之心才能得到利益。

       75观照是功夫,分別是情识既然是分别,经中所说的境界我们不能了解日常行住坐卧,处处要起觉照心不要随境界转。照是真明了境界现前不动心。

       76『普入一切佛平等性』。大定的定体即平等性心不平想入定无有是处,心不平修定绝不会成功后后胜前前,忍辱度不能修禅定絕不会成功,有分别就不平等

       78,章嘉大师说求佛菩萨求不到的时候是业障所障碍。业障可以消除如不退转必能如愿。若修三年五载無感应以为佛菩萨不灵,即退了道心必致失误;不要因一点小小挫折即退道心。佛菩萨念念之中均在加被众生若发大心,佛菩萨不加被天龙八部也会来维护。

       79众生业力不等,所现国土就有净秽不同直心、深心、菩提心是菩萨净土,所以经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佛菩萨无非利益一切众生,在三宝面前供一朵花供一盏灯,即为生佛国之因;但并非今生今世即生佛国不过有此種子而已。写经、造佛像、造塔、至诚恭敬生欢喜心均为生佛国之因。

81对佛所说法依教奉行是真皈依,真皈依有三十六位天神保护若不依教奉行,称之为冒牌佛弟子

       82,修十波罗密主要是对治烦恼如六度中之布施治悭贪。贪是一切烦恼中之根本烦恼一切坏事均由貪字而来;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才能得到自在。佛说不虚必依佛说,佛菩萨要是靠不住人更靠不住。(净法师出家六年将自己所有,咘施得干干净净后来真有感应。)

       86果报是从修行来的。果就是证修学佛法的步骤是信解行证。修行人多证果者少,就是进进退退不能精进。八地菩萨是不动地才无退转,七地以下都是进进退退

       87,学佛人有的欲消除罪障有的欲修定功,有的欲念佛求往生无非均为自己求解脱而未有救度一切众生之心。如真能如四弘誓愿的发心才可以与毘卢遮那佛相应,要有广大心量才与一乘圆教相应《華严》是主经,其余均是眷属经所以有五乘的说法,有八万四千法门的修法真实法是一乘圆教,历代祖师认定《华严经》是圆教大法

       88,常乐我净真实善略释:(1)常不变义,永远是这个样子(2)乐,安稳也身心皆得安稳。(3)我自在义。(4)净一切不染,鈈但烦恼不染连声闻缘觉都不染。(5)真离妄也,离一切相?实,不假也不是空空洞洞什么都没有。(6)善恒顺一切众生,成就┅切众生十方一切诸佛均如此。

       89从前不管学大小乘均由四念处修起,即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四念处也有藏、通、别、圆。修净土法门果然能老实念佛四圣谛均在一句佛号之中。心与善恶业均不相应才可以往生。

       90念佛求往生不要说再等几年,再等几年就来不及了果能对四谛法(苦、集、灭、道)有深切的了解,一定可以放下了如果说已经看破而仍然放不下,实在未看破所谓知难行易,真实不虚

       91,人生有八苦;遭遇最悲惨的环境果能一生受尽就解脱了,也不算苦;地狱之苦更甚果真下了地狱,经過很长的时间把它受完就得到了解脱,也还算有期限并不太可怕;最可怕的是轮回之苦,没有完永无止境,起惑造业受报六道轮囙头出头没,才是真正可怕的苦呢!

       92十二因缘中之爱、取、有三个东西最坏,其余九个有的是果有的是过去的因,只有接受无法变哽,真正能下手转变的只有这三个东西:?爱贪染五欲等事。?取于诸境生取着心。?有作有漏因,招未来之果

       93,近有某法师得中风昏迷不省七日,终告不治他生前心地良善,未出家时即喜作一切功德出家后更是众善奉行;但有一点放不下,即拟多储蓄一点钱自巳盖个茅蓬,安心修行不料所愿未达,即行辞世临终未能一心不乱,往生当无把握来生富贵可以逆料,惜哉!佛说人命呼吸间我們绝不可等待事业有所成就再修行,时间已不许可必须现在立刻一切放下,专心念佛此位法师是对我们现身说法。

       94经云:『众生无囿生』,是见众生与真如理体无二无生法忍是初住菩萨破无明见法身,忍是认可之意忍亦作定解,有安住之意初住菩萨位子不简单,是多生多劫修的修净土的人当生即可带业往生,花开见佛悟无生与初住菩萨地位相等,比阿罗汉高的太多了修净土能得到这样的便宜,使人难以相信所以︽弥陀经︾上说:『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

       95人生短暂,一晃就过如真能念佛往生极乐世界昰最有福报之人,若欲往生必须求解除非二六时中只有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可以不要求解,否则必须听经以免盲修瞎练,一定要懂理否则不能成就。

       96七圣财:(1)信:指真如本性,相信自己能成佛真心与十方诸佛无二无别。(2)戒:戒是防非止恶(3)闻:博学多聞,能开智慧有智慧才能断烦恼、破无明。(4)舍:看破还要放下身心世界一切放下,身心自在无牵无挂。(5)慧:佛的知见不會有错。(6)惭:自己善根的力量不敢作错事。(7)愧:怕舆论责备作事对得起父母,对得起他人

       97,『施无傲心』即布施时无傲慢心,把对象看作佛菩萨则心与佛同,一切众生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布施有因同果不同者,即是心不同一个是傲慢心,一个是恭敬心

       98,往生是弹指间事一剎那间,如有贪恋则不能往生变为中阴身,作了中阴身即无往生之望密宗虽有中阴身救度法,但太无把握

       102,永明延寿大师是弥陀化身指示禅净双修是对禅人说的,并非对修净土人说的当唐宋时代参禅人多,念佛人少如对禅家说,劝其改修净土恐怕他们误会认为看不起他们,他们未必能接受故劝其禅净双修,实不得已也

       103,生活环境发现种种不顺心的时候才能發勇猛精进心,希望离开这个娑婆世界往生净土,这对修行人而言也是一种增上缘;而如果环境好,有财力则可以作功德,行布施救济人,护持佛法故无论环境好与坏,都是学佛的增上缘

       104,欲报父母恩亦得先往生极乐世界到那时就有天眼通,可以看到过去父毋现在在那一道中再去救度他们,不生极乐世界没有办法往生极乐世界之后,其地位可与大菩萨相比一剎那顷游行无量世界。所以現在要死心蹋地的老实念佛不但世缘要放下,佛法的缘也要放下其他的经典不要念了,要专修净土历代祖师均如此说,宾主要分清念佛是主行。

       105财色名食睡谓之五盖,盖覆我们的智慧但食睡二者不能或缺。《虚云年谱》中载师有一次入定二十余日不吃不喝,鈳见禅定中的滋味非凡夫所能了解入定非睡觉,禅定能滋养精神凡夫为什么离不开食睡?是身为形役心被身转。修行人身体随着心轉身体听心的话。心的营养须要禅定身体像一部机器,心要静身要动;用功时求一心不乱,是要心静;坐久了起来经行,拜佛若幹拜是要身动。世人颠倒心动身不动;日常生活需要人侍候,自己身子不动但是心一天到晚打妄想。

       107可作世间事,莫存世间意偠想成就,就要一切放下世间事还是要作,并且要认真去作但心不要落印象。佛法是活的本无定法,原理原则不变度化众生的技術方法随时变化。

       108杀生为十恶之首,其果报有三类:(1)异熟果此为最重,谓果报异时成熟昔作杀生之因,其种子藏在阿赖耶识中待异时因缘成熟,即感受三恶道之果报(2)等流果,此较轻谓从善因生善果,从恶因生恶果果性似因性而流出。虽种杀生之因洏幸未堕三途,转世为人必感多病短命之报。(3)增上果此最轻,依增上缘而生者谓前生种有杀生之因,今生精神萎靡面无光彩,由于杀害生命之所感招

       109,烦恼重的人障碍多烦恼中以瞋恚最重,所谓“火烧功德林”火指瞋毒而言;凡夫由散乱心,经过常久的修持才养成的定心很不容易,但是一念瞋心起一切功夫都完了,定力也就跟着失去了所以在六度中,禅定之前是忍辱修忍辱度遇箌再大的侮辱也不能发脾气。

       110若就六道轮回上说,无明最重有无明即起惑,起惑便生我执有我执便生爱取有,此是生死根本要学佛,这两个冤家│无明及爱│必须克服断无明,断爱取否则不能出三界,不能生西方慈悲不含有爱在内,慈悲是由本性生出来的換言之,即由纯理智生出来的而爱是由感情里发出来的,佛是无缘大慈是没有任何条件的大慈,情爱不断生死不了。

111学佛可以使囚了生死、出六道轮回,此是最大利益之事而一般人尚有不愿学佛者,其故安在有很多道德高尚、学问造诣甚深之人,就是不肯学佛此种人自以为见解比佛还高明,对佛所说之法尚有欲批评检讨之处此之谓世智辩聪,为人生八难之一实为最可怜悯者。

       112已入佛门の修行人,有的很快即有成就有的久无成就,其不能成就之原因即是我见、我慢、我爱之烦恼有以致之我爱慢是第七识,即人我执、法我执例如修禅定已修到三果,自以为已证三果颇有自满之意此即犯了我爱慢之病。如罗汉有此念头认为我已经证到罗汉,颇为自嘚其实他还未证到罗汉。

       113行善事得福报。福报如人身影寸步不离;恶报亦如是。《地藏经》中说罪福之因果报应至为详尽必须深信不疑。不信因果者是福薄之人殊为可悯。行善事身心安稳快乐自在。心若不安纵然有财富,亦是坐卧不宁痛苦万端。

       114修行人遇到任何境界现前要不执着,执着即遇魔障例如打佛七,有人很精进见到佛像发光,闻到异香此系极粗的境界,若真遇到实在没有說的必要念佛念得好,三圣全来不必动心;西方极乐世界现前,也不必欢喜心中一动欢喜心,就不清净什么境界现前,不理他伱的功夫又进了一步;一沾染,就是魔

       115,欲开智慧须先舍舍分别心、舍妄念,舍得干干净净才自在有一丝毫障碍即不得清净。清净昰福报清净生智慧,否则无论如何修均属人天有漏福报

       116,天人享福快乐歌舞升平,不乐于修道;三恶道太苦无暇修行。人间苦多樂少最易起修,容易解脱今生如不能成就,实在辜负了自己佛说末法时期净土成就,我们修净土法门是照佛之遗训修其他法不易荿就。

       117多欲是修道人的大障碍,生活方式愈简单愈好佛说修道之人只接受四事供养,即饮食、衣服、卧具、医药除此之外,其他均鈈要众生为了培福,要供养法师金钱财物亦不能拒绝接受之后应作为庄严道场、救济贫苦、赈灾、以及其他利益有情之举。人要知足知足者富,少欲知足是修道的前方便修行人遇到魔障即因有贪心。少欲知足心才能定下来,心要不净如何能得定

       118,世间人前世行善乃闻得阿弥陀佛名号是多生多劫来的善根。目前人类有四十亿有几人能闻到佛法;闻法之中,又有几人闻到净土法门;其有能闻而起修者更是少之又少。我们今日能有机缘闻到净土法门闻而起修,应当为自己深自庆幸人身难得已得,佛法难闻已闻若不于今生喥脱此身,更待何时

       119,毛发悚然泪即出者表示感动之深,须达多长者第一次闻到佛名即毛发悚然修净土者都是过去世曾经修过净土法门,否则不会一闻即信《华严经》云:“宁在诸恶趣,恒得闻佛名不欲生善道,暂时不闻佛”

       120,善男子善女人是指发菩提心之人洏言闻佛名号之后即能一心念佛,执持名号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即是善男子善女人。闻到佛名对于净土法门有清净信心,信愿行三资糧具足现在即是西方极乐世界的诸上善人。

       121修净土者以阿弥陀佛为所缘的名号。古德开示念佛要念“阿弥陀佛”四字;有称六字名号鍺加『南无』二字,即恭敬归依礼拜之意昔莲池大师说:教他人念应念六字,而大师自己则念四字何以故?大师说:念四字者是一惢一意的求生净土表示决心。四字比六字方便简单容易念到一心。教人念可念六字因其未必有决心,先令其种植善根此祖师教人の苦心也。

       122我们发菩提心应当选择一位大菩萨作为我们的导师,文殊、普贤、观音、势至、地藏任何一位均好,即以他作模范念念Φ向他学习,把自己的心与行照菩萨的心与行一样他在等觉,我们在初发心举心动念都要向他学。经典即是学习的教科书方便有多門,归元无二路法法平等,无有高下一门修成,其余门门皆通;如不选择一位作榜样则茫茫大海,无所适从

       123,无量无边佛法归纳の不外四摄六度六度万行皆是助道法,助道很重要无助道,正道无从下手发菩提心之后须有事修,六度属事修理可顿悟,事须渐修凡夫自无始来习气熏习的太深了,如不下对治的功夫如何能断除习气?以悭贪为例三界六道中找不出一个没有贪心的,用布施治貪本性中并无悭贪,悭贪是习气六度均为对治习气的。

       124《金刚经》只说一个布施,布施即舍把得的心舍掉,舍掉之后才能恢复本來面目布施是一切佛法的总纲,一切佛菩萨的正行古德说五欲六尘舍不掉就离不开欲界,当然不能生色界天因为色界天没有五欲六塵;不舍掉世间法就不能得到佛法,到最高的境界连佛也要舍掉圆满菩提,归无所得行与解相辅相成,必须行解相应舍之一字万不鈳看轻,八万四千法门就是教人放下若能看得破放得下,佛也无话可说了

      125,杀业最重凡是动物均爱惜其生命,没有不贪生怕死的┅只羊把牠杀了,牠的力量不足以抵抗人的机巧只有接受被杀之苦,但是这一怨毒始终未了迟早一定要报复,所以杀生必得短命多病嘚报应佛经说一切众生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岂可害其命食其肉

       126,出家人必须把心放在道上心不在道,必在烦恼之中从前出家囚日中一食、树下一宿,可以专心办道现在要靠信徒供养,拉拢信徒道业难成。应向古人学习不与信徒往来,莫愁道粮受苦是消業障的,凡夫多生多劫的业障太深了果能吃十年八年的苦头就吃完了,还算是业障轻的

       127,二六时中念念均有佛号谓之执持断掉即为夨念。失念时虽无妄想但堕在无记性中,亦属烦恼;若再起烦恼则问题更多。故在行住坐卧中心里要存有佛号。使用念珠原为记数手中持着念珠可随时提高警觉以防失念。

       128念佛人要研究教理,以求开悟不可完全等着生西后再求开悟。如能在娑婆世界尽量的精进求开悟则生西的品位亦高,而且见佛的时间也可以提早

       129,每一道中均具有十法界修六度万行是人中之菩萨,受持五戒是人中之人修十善是人中之天人,造十恶是人中之恶道众生自己是那一界的人,自己心里应当有数贪瞋痴慢心重的人,今生虽享受荣华富贵而迉后之悲惨,是在意料之中

       130,舍诸世间法才能生到如来家。对五欲六尘尚贪恋不舍即是尚未发菩提心;大乘佛法是对世间一尘不染。迷的时候就是世间法悟了之后就是佛法,『离世觅菩提犹如觅兔角』,佛法即是对于一切世间万法不起分别心一举一动样样如法洏不起分别。

       131修诸善业而不愿求世间果报,因世间果报容易使人堕落大修行人一念错误转世为大富贵人,因而又造业必招致三世怨,故古德有大成就者对世间福报均无贪恋之心行菩萨道不远离五欲六尘,如何能入道

       132,学佛之人对于圣教应当了解而且还要记得。境界现前必须依佛教教义的方法以对治之记不得焉能对治。

       133经云:『住于深定,不沉不举』沉是昏沉、打瞌睡;举是掉举,愈想静妄念愈多,心不宁静所以必须定慧等持。定多于慧易昏沉慧多于定易掉举,均非所宜;欲求等持惟有不放逸才能作到。

       134世人拜佛,其目的不过求名利、求福慧但行之数年毫无效果,反而境遇愈蹇便以为佛菩萨不灵,乃灰心放弃学佛之愿│此实最可怜悯之人。要知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了生死是世间最大的事,尚可求而得之何况其他!果能发大心,与佛菩萨之心愿相合自然蒙佛加被,有愿必成

       135,修行不易成就均由于过份爱惜自己的身命,对于精进就要打很大的折扣法门无量无边,修任何法门都要受相当的苦才行如鈈肯吃苦,道业难以成就不惜身命并非故意糟蹋身体,人生就像演戏一般必须认真去演,应做的事要做得好做得像放弃责任也不成。

       136行菩萨道的人应常常发愿无有间断,地藏菩萨生生世世常发大愿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如常发大愿即不会懈怠愿为行之先导,所以大愿必须常常发

       137,“法印”法指万法,印是印证、证明官府中均有印信,佛亦有法印大乘一法印即实相,小乘三法印即无瑺、无我、涅槃凡符合这三个意思的是小乘经典,佛又说五法印即无常、无我、苦、空、寂灭无论修行发愿均不能违背法印,凡是与法印相合的即是佛法不合的是魔说。

       138“承事善友,恒不舍离”善友包括老师、同学、道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即承事善友无善友鈈能成就。求学太重要了活到老学到老,行菩萨道生生世世都要求学成了佛才算毕业。

       139参禅完全靠自力,不开悟没有成就一生不開悟者甚多。悟是理上悟悟了之后还要修,理可顿悟事须渐修,修是修无始以来的烦恼与习气念佛则不同,念佛可以带业往生乃方便中之方便。佛说正法时期戒律成就像法时期禅定成就,末法时期念佛成就现值末法,以念佛法门最为契机若违反佛之训示,恐勞而无功

       140,凡夫对于身体太重视唯恐委屈了它,恐怕累着它不能精进之原因在此。古大德念佛念到筋疲力尽还要念下去身体毁灭嘟可以,佛号决不间断身心世界一切都放下。若稍为顾惜自己的身体还要多活几年,佛号就念不下去了稍存此种思想,就去不了极樂世界

141,大小乘经论中讲闻思修三慧学之处甚多。佛法在行而行先要求解,闻慧尤为重要一历耳根,永为道种有人说听经听过僦忘,记不着故不愿听;须知闻慧重熏习,博学多闻才能一门深入以世间法说,古文佳作若熟读之百读不厌,趣味无穷;古文尚且洳此何况佛经!古大德讲一部经,有一生讲一二百遍者愈讲愈能发挥其精义,此古德留下之典型值得学习

       142,有谓:佛法如此好有哬方便法门速得成就?祖师开示说:“看得破、放得下”六字而已必须先从布施下手。要舍不舍娑婆世界之苦,如何能生极乐世界研究教理开智慧很有限,必须由行持上开智慧小乘由戒定开智慧,戒是舍恶业定是舍散乱。佛法无一而非舍布施舍贪,忍辱舍瞋般若舍愚痴。六度布施列为第一十度(六度加方便、愿、力、智)布施复为第一,四摄法布施亦为第一真正有道之人都很清贫,居住屾洞心中自在。古人云“道不远人人自远之”,求功名富贵用多少心机,人家给不给还有问题;而修道是自己的事操之在我,不必外求比求功名富贵更容易,何乐而不为

       143,经云:“柔和忍辱无有穷尽”。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能忍一分便有一分成就。遇到一切苦难侮辱正是消灭自己业障的好机缘,天下没有不能忍的事情中国人讲气节,所谓“士可杀不可辱”古人译经用辱字有深意:辱都可以忍,何况其他!古德教学常用种种方法测验学人有无忍耐之心。六祖到五祖门庭求教乃令随众作务,在碓坊舂米经过仈个多月。设六祖无忍耐心岂不老早离去?

      144有念即不正,无念方为正念;无念不易做到以一念止万念。修净土法门以心安住在佛号仩久而久之即得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即是定事一心与理一心各有千差万别,定力之差别很多六度中将禅定放在第五亦有深意,不到此时心放不下精进在前,精进是把各种法门都学过了然后才可放下心。

      146小乘国家之三藏是四阿含、比丘戒、只供释迦牟尼佛,但修尛乘佛法亦并不容易要断见思惑才能修到须陀洹初果。念佛能带业往生比修小乘容易太多了。诸同修应深自庆幸生于大乘佛教国家,幸闻佛法复遇讲大乘经论道场,应各自努力莫失机缘。

      147菩萨道非常遥远,如有一念厌倦之心即不能满菩提愿;菩萨永远没有休息身体如同机器一样,用坏了再换一部

      148,“大庄严”指清净庄严非物质上的庄严,是心地清净一尘不染。例如佛堂不在建筑得富丽堂皇在乎同修们的心地清净,如佛堂内每个同修均入念佛三昧则佛堂建筑虽简陋,亦是一个大庄严的道场

       149,佛经不是一律都讲成佛の道佛是应机说法。有一类众生不想成佛不愿行菩萨道,因为太长远太艰苦只求自己了生脱死,所以佛对他说小乘法;又有一类众苼只求人天享受佛即说人天道。故佛经中有了义经与不了义经其原因在此。

       150菩萨修六度万行,利益一切有情心中没有自己。事事偠做但不着相看似很难,其实比世间法之求名求利还容易世间名利用尽心思未必能求到,行菩萨道心中一尘不染五欲丝毫不贪沾,連功德都不着是行之在我,说到做到自己能够控制。

       151离五欲六尘不能行菩萨道;此身是利益众生的工具,随缘而不攀缘取而不舍昰凡夫,舍而不取是小乘修行要善巧方便,有一丝毫贪着道就入不进去。菩萨道易行十方诸佛菩萨都来护持,难的是私心放不下若真心在道,福德自然故俗云:“只怕没有道,不怕没有庙”

       152,持名念佛不必观想,如要观想亦未尝不可须知色相已包括在一句洺号之中,名必有相先有相而后有名,名相皆不离一心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相与心有密切之关系,一句名号功德无量无边

       153,即心是佛何必持名念佛?此乃学佛人之邪知邪见所谓“自性弥陀,唯心净土”是理不可执理废事。众生迷惑颠倒不攀缘佛即攀缘陸道,念头是剎那不停的与其攀缘俗念,不如攀缘净念烦恼未断,生死未了很想成佛,念佛即成佛的增上缘岂可轻视持名念佛法門?

       154修行人首先须具备生活上必具的条件,约有五事:(1)衣食具足(2)持戒清净,(3)清净处所(4)息一切外缘,(5)亲近善知識

       155,上求下化、成就众生是佛菩萨的宏愿我们若发与佛菩萨同样的愿,佛菩萨必加被;若行为再与佛菩萨一样我们就是现在住在世間的佛菩萨。经中所讲的广大行愿是教我们照作的并不是佛菩萨自抬身价,希望大家恭维的

       156,烦恼皆由贪瞋痴而来不离贪瞋痴,圣噵上无分贪分为五类:(1)内贪。对于自己身体起种种欲望希望身体健康长寿,精神饱满对身体过分爱惜。不知身是一部机器如舍不得用,养尊处优过若干年仍然坏掉;必须使其发挥最高的效能作为我修道的工具,方有成就(2)淫欲。经中列为根本戒之一想叻生死、成无上道,必须断淫欲;如不断修得再好只能生六欲天之他化自在天,仍在轮回(3)境界欲,追求精神物质上的享受(4)對五欲六尘的贪爱,六根贪六尘吃讲究色香味等等。(5)身见、我执以上五种,那一种都不容易断不断即不能离开欲界;若能少欲知足,身心即能自在人到无求品自高。

       157“于一念中,入诸三昧”心若不定,身语均谈不上庄严行住坐卧均在定中。禅家之定有出囿入出定心即乱;念佛看似浅近,与最高一着的楞严大定相应只要心里有佛号,即在楞严大定中

       158,佛在世时只有众会即讲经说法の所在,听经之后各自修行中国自佛法东来以后并无丛林制度,唐以后古德鉴于修行人疏懒成性必须共修,于是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以防止个人修行之放逸

       159,往生极乐世界是活着的时候去的不是死了之后去的,死后就作不了主现前不能开智慧,尔后即不能往生学佛是白学了,未免冤枉过去人能往生,主要是世俗之事放得下一切不操心,事情来了就办办完就了,过去不想未来亦不想。修净土用此种心情去修一句有一句的用处;以此方法劝化他人,送他成佛将来他要度多少众生!

       160,一个人能接受佛的教训是多苼多劫的福德善根所致。印光祖师说能够死心塌地的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第一等聪明人。佛说末法时期淨土成就所以今世修行人应以修净土为正行。

       161“一心不乱”言执持之极也,是《阿弥陀经》全经之旨一心不乱是功夫话,念佛人所求者在此虽不易而必须有此目标,只要诚心诚意求仍可求到。

       162学佛之目的,即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念佛人要有信心,品位高下在乎功夫之深浅家乡原来是在极乐国土,此娑婆世界实无可留连

       163,修行要常想六字洪名口念不关重要,心中要常念一个字一个字清清楚楚,相续不断初学通常要用念珠,每晨念三串珠念三声佛号拨一珠,一直念下去绝不中断;以后再五句拨一珠,或十句拨一珠在念佛时任何闲事都不要管,行也念坐也念,句句分明不清净场所及睡时不必出声,心中仍念久而久之,即得念佛三昧

       164,六道皆恶道诸难指三途八难,最主要的闻不到佛法佛法是众生得度的机缘,可以了生死出三界不出三界就免不了仍堕落在三途八难之中,欲离此难先求生净土能生净土即可远离恶道。

       165佛法太难了,学小乘也要先做到无我谈何容易!若想成佛,就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设佛不说净土法门,吾人对于佛法只有徒生仰慕之心不过种种善根而已,很难达到究竟的目的佛大慈悲开示净土法门,可以带业往苼当生就能成就。但不可误解以为造业之人念佛均可往生。祖师说“随缘消旧业切莫造新殃”,是指学佛之后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荇,不可再造新业在日常生活当中,平常只以阿弥陀佛一句名号念在心中无论遇到什么境界现前,即以一句圣号对付之过去现在未來一切不要思量,老老实实守着一句阿弥陀佛名号此一句圣号与一切法均不相应,自与六道均不相应故可脱离六道,超出轮回

       166,学佛要正助双修助修包括的范围非常广泛,学者往往将之看轻凡夫迷惑造业,无始以来所造恶业无量无边虽有正修,而多生多劫来所慥的恶业会来障道助修是先要把这些障碍去掉。助修以六度为主六度以布施为主,只要修布施波罗密即有无量的利益

       167,大乘菩萨亦修四谛法佛说世间人是苦,有三苦、八苦、无量苦离苦之后才能得到安稳。欲想得受用必须舍弃世间五欲六尘、名闻利养、是非人峩。不攀缘放下一切,老实依教奉行自然得到安稳。

       168修行人为图清净好用功,常有闭关之举其实古来大德闭关是已有修证,宗门敎下均有成就不需再有明师指导,为自己加行才有资格闭关。

       169讲经弘法之人,不作营生事业须由大众信徒供养,尽量安定其生活使其不必顾虑到生活问题,专心说法;故集大众的力量建立道场供养法师功德甚大,若能回向法界其福不可为喻。

       170每一众生从无始以来,住于生死受尽苦恼,轮回世间是可耻的事。修行固然是苦事而苦尽甜来,并不是做不到的;若做不到佛就不说了。有信囿解必可往生上根利智之人一天就能往生,最钝者七天亦能往生千万不可看轻自己。无量劫来在生死轮回受苦比菩萨修六度万行之苦大的多,修行之苦有限度六道轮回无限度,学佛吃苦吃了有好处,生死轮回之苦是白受的

       171,能忍是一切事业成功之根本能忍才能精进。念佛精进参禅精进,世间事业同样要精进不过结果不同。有人对打麻将精进将来只有往三途方面去,殊为可惜古来大德沒有一个不是拿一天当十天用的,人生光阴有限若不精进,习气很难断

       172,讲经说法不但佛法要通世间法也要通。佛法略分十宗每宗均有其渊博的内容;世间法包罗万象,最大的图书馆亦不过收藏一部份书籍何年何月才能将内外典籍搞通?所以古来大德欲求通达世絀世法惟有以至诚感通为要诀,求佛菩萨神力加被如此修法才能成就;若靠自己研究,绝无成功之望

       173,正念即是禅定亦称三昧,亦称正定寂而常照,照而常寂静是寂,虑是照心无散乱即得正定,心不随境界转即是禅定此非易事;学佛欲有成就,舍此无他法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方便之方便但离开禅定还是不成,一心不乱为净土法门之要件不得一心即不能成就。

       174光阴太可貴了,不要以为我现在年岁还不算太大将来环境许可再好好念佛,须知世间事与我了生死毫不相干自己要认真去作,一天当十天用┅年当十年用,时间不多世间名闻利养只有害处,没有好处修净业念佛、诵经、拜佛都是必需的:读经求解,拜佛求忏悔消业障念佛求一心,只要正念成就智慧就开了。

       175心外求法谓之外道,摧伏外道先由本身作起二六时中随时觉察。四魔中之前三魔均属自己份仩只有天魔是外边的。

       176六道有情众生对自己看法不同,对环境看法亦不同随心的境界而转。所以人必须要求学求开智慧。佛的境堺是一真法界佛是大智大觉,我们接受佛的教育之后对于宇宙人生比较清楚深入,使我们的观念与佛的观念渐渐相近才能得益。

       177洳想证入佛的境界,心不散乱是为第一证入必须有定功,往生极乐世界就要心不动八万四千法门那一门都离不开禅定,离定即不得其門而入所以经云:『修菩萨行心不散动,于大乘门皆得圆满』

       178,佛法说因果报应丝毫不爽世间人认为以一个人的聪明智慧可以得到┅点小便宜,此纯系愚痴错误的观念假如前生没有种这一点善根,今生无论如何求都求不到的一饮一啄,莫非前定用尽了心思所得來的还是命中注定的,聪明智慧高强而潦倒一生者所在多有不从因地上修行而想得果报,无有是处大富贵大福德是由布施而来,依正莊严是由修六度而来

       179,持戒之人必须少欲知足贪欲少,修般若才不会出毛病;若贪欲多便易曲解佛法,以为作坏事若不着相亦不落洇果生大邪见,自己受害无穷故修福之人必深信因果,方不致偏于断灭相学般若应行布施,布施即舍持戒能舍世间之欲,修福能舍自己财产与精神正合般若道理。

       180学佛者无论行住坐卧均须求三宝加被,修任何法门均应如此讲经时须将平日知见抛开,求三宝加被;念佛时须心中一无所有抛却平日知见,专心一句佛号求阿弥陀佛加被。经中常说承佛威神力故如何如何此并非有所依赖,倘不洳此有一我见存在,将自己灵性障住无有是处。

       181凡夫对于境界未能了达深悉,以致放不下迷在里面,被境界牵着走;一落在分别仩即造业随业流转,不能出苦了达境界,对事事物物样样清楚看得真切,如在梦中自己知是梦境苦乐不觉,心中清净不染自然鈈受境界的感受。人生数十年光阴所遭遇的事事物物那一样是真的,何尝不能当作梦想

       182,交善友有七事应作:(1)友遭逆境不弃(2)贫贱不轻视,(3)密事相告(4)友有过不宣,有善表扬(5)难作能作,(6)难与能与(7)难忍能忍。

       183佛于一切法均通达是“解洎在”,于一切法不染是“行自在”行解均自在。佛为何示现菩萨相其用意是大慈大悲。菩萨有示范作用在世间同学道友中间就有佛菩萨应化,倘发菩提心佛菩萨均会为他示现,其示现的方法非常巧妙佛菩萨入定出定不可思议,无论依报正报一切无碍存心求佛感应处处均可遇到。凡是令你觉悟的或者遇到一句话,一种暗示一种灵感,因而恍然大悟的都是佛菩萨的神力示现不但有情,无情亦可示现翠竹黄花无非般若,故曰:“佛力不思议一切皆能现。”美国恒由法师由旧金山金山寺至西雅图一千里的长途学虚云和尚鼡三步一拜的虔诚方式,自一九七三年十月十六日开始行至中途,发现亲手缝补的长裤就一点一点的裂开无法收拾,且并未带一条备鼡裤他对同行礼拜的恒具法师说:“我该怎么办?如果再顶礼几次就要露体站在这里了。”继续拜不是被警察拘捕就是被路人嘲笑,二者均属难堪他决定不折返金山寺,继续缓缓前进默求佛陀慈悲加被。他向恒具说完这些话后刚走了几步,忽然注意到前面大路當中有样东西在微风吹动下轻拍着当进前拾起来一看,竟是一条长裤除了旧一点外,大小正合适经此感应,恒具、恒由两位法师誓願一生从事坚苦卓绝的佛学修持

       184,六趣众生无量无边佛以神力常随不舍。佛的智慧神通不可思议但佛不度无缘之人;无缘之人不接受佛的教诲,在其本身方面有障碍有人不欲生天,以为高不可攀来生仍欲作人,佛即教其持五戒;其实五戒亦是无上菩提的基础佛喥化众生均用善法,善法均是为了成就众生若用严厉手段对待众生而使其改过迁善者亦属善法,父母教诫子女态度虽恶劣而仍属善法,诚如经中所说:“悉以善法方便摄取令其修习清净之业。”

       185世间的善人是一个地方的福田,他可以感化一个地区的民众使其弃恶姠善,故善人是国家之宝罗汉、辟支佛均是人间的福田,而佛则是最上的福田种因必得果报,布施是种福田财、法、无畏无论那种咘施,只要清净均可得无量福布施是破悭贪的,佛教我门修布施之用意是在破烦恼因为悭贪是主要的烦恼。古德说:“佛法无他只囿一布施。”通常说修六度修一个布施即可圆摄六度。

       186佛的相好光明庄严,“凝光如满月曩劫因修忍。”“满月”言其丝毫无欠缺佛在过去世中修忍辱波罗密,相好是修忍辱的果报正报庄严以忍为主,依报庄严以布施为主如在忍辱上用功,入道不难忍辱能感動人、教化人。无缘无故的受冤枉之事甚多能忍实对自己有利益。

      187念佛功夫虽未至念而无念,但能行愿真切仗弥陀悲愿力,亦蒙佛接引往生极乐。到了极乐世界即不退转;不退是初住地位念佛一生即可办到,若修他法须经久远劫数此方便之方便,今幸闻此法豈可交臂失之?

       188经云:“智身无所着,远离于身相”智身指佛而言,佛绝无执着一切不染着。我们对过去的事不要回忆对未来的倳亦不要想像,现在的事事物物也不要染着则三世均断了,三世断则无轮回读经一二句,若能体会实行一生受用不尽。

       189极乐世界昰净业修成的,生到极乐世界即相好光明一到极乐世界即开端,有进无退当生成就。西方极乐世界可以带业往生唯佛与佛方能了知其真相,所以《阿弥陀经》中说:“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舍利弗!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普通俗人读了《阿弥陀经》即能相信真实有一个极乐世界乃是他多生的福德善根因缘所致,也昰有来历的人

       190,学佛之人决不能离开佛菩萨离开就要退转。现在佛已不在世间经中开示,如能每日读诵大乘经典即能常常启发清淨信心,故学佛之人每日诵经实有必要世间上的事,生活过得去就算了不必费太多的精神消耗在五欲六尘上。

       191修供养是明心见性的方法,证菩提的适当法门但一有所求,即与供养布施之义相违即变为人天有漏的福报。

       192佛的大涅槃谓之无住涅槃,不住生死亦不住涅槃行于生死中是大悲心,佛菩萨住在六道之中与凡夫一样。大乘学人接受佛的开示要作菩萨其愿力心力超过业力,即可转变境界由现在起就是乘愿再来的菩萨。来去清清楚楚的人是大菩萨大菩萨照顾小菩萨,小菩萨有隔阴之迷经大菩萨一点破,恍然大悟其願力再超过业力,又是一个再来的人转凡入圣就在此时,不要等来生

       193,不着有为即不执着不着无为是什么都要做,如此才能入菩萨噵有为法包括甚广,《百法明门论》中前九十四条均属有为法世间五欲六尘之乐决定是虚妄的,凡夫迷在其中不觉知,有大智慧才能照破一切有为法均无自性,有用无体彻底虚妄。

      194恭敬者,虔诚也即一心皈命之意。盖三业以意业为主摄心归一,不向外驰謂之恭敬。若但理发洗澡华服盛装,而妄想纷飞不能谓之恭敬。合掌顶礼表身业虔诚。称念圣号赞扬功德,表口业清净心中一塵不染,表意业恭敬

       195,百千万劫难遇到佛闻到佛名字都很难。佛在世时在舍卫国弘法还有三分之一的民众不闻佛名。佛的法运有一萬二千年现值末法时期,等法运完了要再等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之后弥勒佛降生才有佛法在这个期间众生如何能得度?我们能有机缘遇箌大乘佛法务自珍惜,多多劝人念佛亲近佛法。口头劝文字劝,以此因缘自己也得莫大的利益。

       196佛出兴于世,对于众生的恩德呔大了经典中至高无上的真理以及修行的方法,得度的因缘佛若不说,我们再聪明想一辈子也想不出来人身本来是为受报而来,是為酬业而来被业力牵着走,太苦了我们必须发菩提心,使我们的愿力超过业力我活着是为了度一切众生,不为我自己心量展开,即得自在

       197,娑婆世界众苦充满极乐世界无有众苦但受诸乐。如仅以欣厌心求往生恐难达到愿望,必须发菩提心莲池大师在《弥陀經疏钞》中说下品下生也要发菩提心。到极乐世界是留学等学成之后再回来度众生,再来是愿力不是业力所以求生西方不是逃避,不昰图享受而是为度生。经云:“宁代诸众生永受轮回苦,终不舍如来而求于少乐。宁恶道多劫受苦闻佛名,不愿生善道暂时不聞佛。宁地狱多劫受苦常见佛,不愿离三涂生无佛法处。”

       198回向太妙了,小小一点善事如用回向可以发展到尽虚空?法界。凡夫惢量太小了常常修而心量仍是拓不开。粗心大意听经时融会贯通,出了讲堂全忘了实在说经本下课时才用得上。在日常生活当中鈈管作何事均要回向,虽以一文布施其功德亦无量。相随心转六尘均是相,如烧一炷香回向法界,则?法界均香莫小看呀!

      199,十夶愿王中的称赞如来一切佛之名号以及一切善法无一不是称赞如来。《华严经》境界实在广大心中有佛即是在道场。心、愿、行与佛楿应即真是菩萨应世与佛相应即是与法相应。名闻利养真害死人稍一沾染即与法性背道而驰。

       200学佛必须有清净信心才算入门。清净信是对于三宝全诚恳信绝不为境界所动摇。信而不能深解无法得益,不解其义则不能行对于大乘经典要深入体会。在历史上顿悟嘚人只有六祖一人。修大乘法应在五欲六尘中修在根尘相接时用寂照的功夫。寂是心如如不动照是境界历历分明,心若不能寂照住茬深山中也是枉然。走小乘路对不起佛菩萨研究经教随文入观,能入进去即是佛的境界入要修行,《般若经》中所教的修学方法是不執着

201,有出家人不肯讲经他以为自己没有修证、没有福德接引信徒,无资格讲经其实我们只要根据古人注疏解释,知多少讲多少既可弘法利生,复可使自己速得成就

        202,《华严经》是经中之王其余经均是眷属经。十大愿王又是《华严经》的枢纽其第一条即是礼敬诸佛,可见其重要性世间人不依十大愿王立身行事,而日日营求名闻利养被其奴役指使而不自觉,诚属迷惑颠倒须知能舍尽一切即能得到一切,凡夫不敢如此作因其疑关打不破。菩提心是清净心一点妄念都没有。如想这一生成就就得把自己身心生死得失利害┅齐抛开,有如此清净心自己本有的福与智才无有边际。善人被人欺是一时的恶人作恶得便宜亦是一时的,自己无始劫以来的业障因為被人轻贱毁谤亦可重报轻受。世间事那一件值得重视那一件事能够了生死?如此一想就容易放下了

       203,学佛之人看到无量无边法門,不知从何处学起;殊不知法门虽多如想一时通达也无困难,学东西不要在枝叶上寻求经云:『譬如良沃田,所种必滋长如是净惢地,出生诸佛法』一切佛法全是由净心地生出来的,心地不清净如何能有成就佛法与世间法不同,世间法一切通达很难尤其现在嘚人被烦恼所盖,只能学一门;学佛若有成就真能通达如来真实义。

       204随便修一法,就赅一切法此是一多无碍的境界。如布施摄六度六度摄万法,用一布施即可总持布施摄一切法门。唯有舍智慧才能现前,肯舍就成了经中处处开示,祖师也时常劝勉有几人肯莋?舍不是舍财一种六种根本烦恼要舍,二十种随烦恼要舍;最要紧的是舍脾气不要有个性,莫同俗见

       205,世间万事皆是相对而有虛幻不实。修行人不在世间一切对待事理名相上认真心中存有渐渐摆脱之意,勿令间断复于此际提起一句阿弥陀佛名号,一心专念亦不分别谁是念、谁是佛,但会念即是佛佛外无念,上与十方如来心心相印下与法界众生息息相通,念到念而无念无念而念,此种念法与实相相应与一真法界相应,与心净土净之义相应果能如此,何愁不往生

       206,住的地方认作是自己的家就被圈住了,应当作旅館住一天算一天,就自在了在家人如此,出家人更要作此想如以为那个庙是我的就糟了!自己如果有一个住处就不能?法界现身,現有住所只能作自行化他的处所一切相重在受用,不在所有权有主权就受主权的约束。买一辆小包车要有存车的地方保养修理,还偠洗车、擦车、上油、缴各种税捐办理保险,种种手续麻烦极了;若要雇司机开车还要替他安排宿舍,问题更多等于替车服务,被咜拖累不如坐计程车,招手即来付钱即去,不必烦心我用它,不让它用我岂不自在?(在台湾是如此但在美国又不同,美国计程车少且贵如无自备车寸步难行。)住公家配的房子住一天算一天,既不要付房租及修理费也不要纳房捐,我活着的时候用它死後谁住都行,岂不自在何必买房子为儿女置产业?须知儿孙自有儿孙福他如果有福报,他还能看得上这所公寓吗

       207,一般人混混沌沌不知不觉,迷惑颠倒醉生梦死。父母未生前在何处将来到那里去,没有想过也不去想,想到的是如何赚钱升官发财,争名夺利成家立业。为此短短数十年的生命劳碌奔波,造诸众恶此种种作为,皆是趋向于烦恼的道路唯有一条安乐的道路,即是菩提之路此是正路。正路是心地清净一尘不染,不着相此康庄大道,无尽的智慧、无尽的福德均在其中可惜世人愚昧无知,不闻佛法无嘚救之机缘,实在是冤枉极了

       208,二乘人虽亦修六度万行但未忘记自己,还有一个我在我要度众生,有能有所权教菩萨以前皆是以意识心修的;大乘菩萨是用真心修的,用真如本性修的不要为自己设想,生为一切众生而生死为一切众生而死。有大智慧才能舍己为囚一动念头障碍就来了。

        209戒是修行基础,以其作用能舍旧染之污持戒即是心能于戒忍可安住,忍可安住即心定不动就是定。必其┅心忍可于所观之法而后慧生故曰定生慧。然亦必具有遣执破我之慧乃能得安住不动之定

        210,发菩提心应离一切相菩提者,觉、平等、慈悲义若着相则其心非觉、非平等、非无缘慈、非同体悲,虽曰发心其所发者不能称为菩提心。故离一切相才能发菩提心

       211,学佛先要守五戒把人道修好,起码要能维持人身;人道修不好小乘佛法无资格。切莫轻视外道有的外道对于经论甚为通达。佛门中亦有對于教理研究甚深十分通达,而中间差了一点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修行从根本上求,要走成佛的道路《华严经》是佛与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的境界,要想入佛境界第一步先从因缘果报上说起,不然教理再通达恐流于狂慧,反而不如老太婆深信因果一心念佛来得踏实。

       212四禅八定定功有时间性,时间到定功即失去了,失去以后必堕落四空天均堕三涂。不修真实定用了苦功夫最后还是堕落,叒何必当初真实定是行住坐卧均在定中,如不理解即近于盲修瞎练信解行证决不可缺少。念佛法门之净念相继即是修楞严大定六根鈈攀缘六尘即是都摄六根;依天台家言,都摄六根即止净念相继即观。人我是非未离妄想不断,修不成功

       213,『无碍法光明』指放任的辩才,如现在所说的称性发挥对教理圆融才有此能力。讲经时发挥透彻听的人自然心开意解。但初学讲经的人即求尽量发挥必致夨败应按步就班学规矩,先求依文解义不要说错,至少讲过二十部三十部经以后再自己发挥经义

       214,五种怖畏:(1)三恶道的怖畏鈈读佛经不知三恶道之苦;(2)恶名,如受他人之毁谤、污辱、讽刺令生烦恼;(3)大众威德如初上讲台之人见听众不敢讲话;(4)死嘚怖畏;(5)不活,如遇大灾难或生大病

       215,起念即妄真如本性中并无念故。凡夫染念不停不得不借用念佛之念,治其住尘之念盖念佛之念,无非真如之本体却是趋向真如之妙用。真如是清净心佛念是清净念,同是清净得以相应,所以念佛之念绵绵密密,能臸念而无念故曰胜方便。

       216在娑婆世界修行,比在极乐世界修行效果大;有这样优良的环境我们还是每天悠悠荡荡,不知精进修持殊觉惭愧。《无量寿经》云:“正心正意斋戒清净,一日一夜胜在无量寿国为善百岁。”《思益经》云:“若人于净国持戒满一劫,此土须臾间行慈为最胜。净土多亿劫受持法解说,于此娑婆界从旦至食胜。我见喜乐国及见安乐土,此中无苦恼亦无苦恼名,于彼作功德未足以为奇;于此烦恼处,能忍不可事亦教他此法,其福为最胜”《宝积经?文殊师利授记会》云:“北方常庄严世界娑罗起王佛言,东北方有世界名妙庄严忍彼现有佛号大自在王,其土众生皆悉具足,一向安乐乃至若有众生,于彼国土亿百千岁修诸梵行,不如于此娑婆世界一弹指顷于诸众生起慈悲心,所获功德尚多于彼,何况能于一日一夜住清净心”佛无妄语,我们果然能够在此五欲六尘众苦充满的娑婆世界放下一切,以清净心念佛求生净土因而超出三界,不再六道轮回岂不是太幸运了吗?

       217古德雲:“执性废修,如贫士拾豪家之卷;着事迷理类童蒙读古圣之书。”盖童蒙读书虽不明理,果能熟读天长日久,自能融会贯通仍有悟解之望;如愚夫愚妇只知念佛,不研经教但能至诚恳切,老实念佛念至一心不乱,必能往生聪明人谈玄说理,自以为深通经敎高谈唯心净土,自性弥陀以致佛亦不念,三宝亦不拜不诚不敬而欲求解脱,实无可能所以着事迷理远胜于执性废修。盖愚人但偅事相发乎至诚,能有成就比之聪明人只尚空谈者,大有天渊之别

       218,念佛法门本为至圆至顿之无上妙法若仅为自了,以欣厌心情唏求则最上乘大法竟变为小乘,只能下品往生多劫不能花开见佛,因与佛之悲愿相违;若不称性起修甚至往生下品亦不够资格,只能生到疑城经长时间方能生安养,岂不可惜所以学佛先要开智慧,多读大经大论体会经论中之真实义理,并非研究佛经文学及其词藻必须屏除外缘,收摄身心令心摄在一处而不驰散,乃能起观

       219,菩萨对众生如日普照一切,不求恩报完全是施舍,决不要权利;众生有恶悉能容受终不以此而舍誓愿。修忍辱是学菩萨的容量地狱众生亦要以平等心慈悲心看待他们。

       220学佛是自己学佛,不必看囚家学佛的精进程度如何人家学与不学与自己毫不相干。以修十善言天天根据经典批评人家,只有自己造口业对于自己毫无好处。洳果机缘成熟一说即能改过迁善,不妨倒予以规劝否则还是不要管人家的闲事比较好。

       221我们如果有慧眼,在在处处皆是佛菩萨现茬佛已经不在世间,但是佛的经典仍留在世间如能亲近供养,心无疲厌如见佛一样。看经典如远游学子获读父母家书字字均是金玉良言,依之而行此之谓亲近供养。

       222现在学佛的人,多数不愿意离开这个娑婆世界总要想先买一所公寓,有个安定的住处生活求其舒适,饮食要求营养收入总嫌不够;生活过得富裕快乐,有空闲的时候研究佛法,念佛念经拜佛听听经,跑跑道场吃吃素斋。此鈈过表面上冒充佛子论其心只希望在娑婆世界多活几年,享享清福并不一定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有此种懈怠的心情即不可能往生永在六道轮回。要知学佛要下决心一心求生,不必顾虑自己的生活只要心在道上,自有护法龙天护持不虞生活无着。如果心不在噵上每天为自己生活打算,则护法神也就乐得的休息一番便了还有同修,总想找一个清净地方去修行;须知掩关潜修固然有功效但吔是修行人的险着。古人说:“不悟道不住山不破参不闭关。”若是修行程度不够而妄想入山清修,恐怕修不好还会招魔出大毛病。

        223每一部佛经均分为三分:一为序分,二为正宗分三为流通分。序分中多举出几位上首菩萨其名字每部经不同,但用意至深上首哆半是佛的大弟子。《金刚经》以须菩提为上首因须菩提解空第一,《金刚经》讲般若智慧以须菩提为当机者。《弥陀经》以舍利弗為上首舍利弗智慧第一,《弥陀经》所说的西方极乐世界种种庄严乃释迦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说此一切世间难信之法非有大智慧鈈能领悟。《楞严经》序分中举出六位上首:舍利弗智慧第一;目犍连神通第一神通表大用,又表大悲;拘絺罗辩才无碍答问第一;富楼那说法第一;须菩提、优波尼沙陀均为解空第一,优波尼对于分析空颇有深解明白此六位上首之修学造诣,即可知《楞严经》全部の内容《华严经》所说的是佛的境界,《楞严经》所说的是入佛境界的方法古人说开慧的《楞严》,信不诬也

        224,三轮体空平常多举咘施为例无能施所施之境界。能施即能施之心与能施的我所施即所施之物与所施对方接受的人。其实作任何佛事救护一切众生均应彡轮体空,否则与本性不相应离相非常难,离相即见性世间好人甚多,所作好事亦甚多但均属有漏的福德,不能了生死出三界懂嘚离相,不着相即有般若智慧在内。

       225成佛之事不难,难在自己不发心去作断烦恼、了生死、证菩提与外面人不相干,外面人只有增仩缘帮助我们成佛的因缘,有顺逆二种如不肯发心,纵遇顺增上缘也是枉然果真依教奉行,二三年即能见效学佛是但求诸己,佛學是内学能真正带业往生还算不错,但是我们的目标不能订得太低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学佛的障碍就是多生多劫来的业障,能够时時忏悔业障扫除成佛道路上的妨碍,自然速得成就我们的业障还不算重,重的人遇不到佛法更遇不到《华严经》讲座。有此机缘峩们即应如经中所说:长养一切善根,舍离一切生死流转

       226,佛法千言万语总归一句是“看破、放下”。此四字作起来不容易但有一方便法,即是布施布施即舍离生死流转。每人均愿了生死而每人均抓得牢牢的,此是执着不肯放下与佛法背道而驰;不但身外之物偠布施光光的,连身体也要布施给众生大乘佛法是即世间而离世间,正放下的时候也是正提起的时候把身体留在世间为一切众生服务嘚,以五欲六尘作佛事『我见』没有了,那里还有疲厌那一个受苦?身都放下了何况身外之物!佛法说『法喜充满』,即是自在之意所作已办,不受后有今生即能作到。

       227一发心即是初发心的菩萨,不能谦虚直下承当;如说不敢当,佛即大失望但菩萨不住菩薩相,若着相即不清净不清净即不能见性。菩萨行无量无边《华严》将六度开为十度,十度是同时修的行布不碍圆融,圆融不碍行咘《华严》具行布、圆融二门,皆能通入法界:(1)行布门行者行列,布者分布经中广说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之四十┅个法门,由浅至深行列次第分布,故曰行布门(2)圆融门。经中又说法界之理圆融无碍,于前之四十一位随举一位而赅摄诸位,谓之圆融门如说“初发心时,便成正觉”是也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可以修的,我们都可以修

       228,学佛应将佛所说义趣彻底明了使心Φ了了,然后修行遇一切境界时乃能历事练心。在行住坐卧、穿衣吃饭等日常生活当中时时将所领悟之义趣存养心中,使经义与我心融成一片如此便是观照便是薰习,不一定要打坐参禅

        229,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佛法不坏世间相如世间讲伦常,父慈子孝兄友弚恭,佛法所说的更彻底、更圆满佛法是即世间而离世间,若坏世间相性也没有了。所谓“善超诸有”是在生死中即超越生死。

       230卋间有很多人发心以财、法、身布施,可惜未闻正法更未闻到大乘了义经,乃与本性不相应实在可惜。有的人烦恼障重、所知障轻尚有闻法的机缘。有的人烦恼障轻而所知障重,即无闻法的机缘;纵有机缘而听经也坐不住虽有善心作大慈善家,而所得的是有漏的鍢报

231,纯而不杂谓之精精进是没有条件的,有条件即不能与本性相应有条件容易退转。例如学佛为求财富、求平安、求儿女上进唏望达不到就要退心了。必须发菩提心发菩萨愿,没有任何要求及附带条件只是为了饶益众生,为了度众生求诸功德法。

       232礼敬诸佛是灭我慢的方法,我慢是俱生的烦恼若不除之,修行即有障碍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心净则土净心中有慢即不清净。考察自己的傲慢心有无减少并不太困难,以前总觉得自己比旁人高一等学佛之后觉得自己样样不如人,即是有进步

        233,供养十方三世诸佛指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未来佛包括一切众生因为众生将来皆得成佛。有人在庙中供养法师非常虔诚恭敬而回家后对于父母视若路人;佛门中焉有不忠不孝之人?父母有生育之恩师长有教诲之恩,父母师长之恩不肯报答而对于佛菩萨、法师恭敬供养,也是虚伪的恐叧有目的,是要不得的学佛以家庭为起点,以供养父母、家庭和睦孝顺为基础然后推而广之,供养社会大众以及戒杀放生。放生是供养畜生畜生迷得最深、堕得最重,我们对于畜生要有怜悯心

       234,『法供养』:法有世间法与出世间法世间法包罗万象;不可吝法,吝法得愚痴报愿一切众生个个都比我好,文化水准提高人人都有智慧,把娑婆世界变成净土否则众生迷惑颠倒,社会不安天下大亂,我自己也要连带受苦谈到出世法,供养是使众生离苦得乐遇到人即劝其念佛,给他种一个念佛种子将来他总会遇缘而起现行的。

       235业障是与生俱来的,人人皆有;如无业障是佛菩萨再来。业障重可以忏悔忏分事忏与理忏:事忏要发露忏悔。业造作之后一定有果报发露的意思是使恶业作增上缘,不要藏在里面发泄出来,使人知道能早日了结。事忏力量薄不能消灭恶业的种子。理忏要修萣是见性。见了性才能转业转阿赖耶成根本智。念佛念到理一心不乱即是理忏的境界。

       236佛经的用途,是为了印证自己的知见与佛嘚知见是否相符五祖以前以《楞伽经》作印证,五祖以后以《金刚经》作印证在行的阶段,学人可以用之;初学之人只能以佛经当莋一面镜子用,修正自己的毛病三宝以法宝为中心,僧虽为人天师但佛说『依法不依人』,依经与论修正自己的知见依戒律修正自巳的行持。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若求不到是有业障,必须忏悔业障念佛一声,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必须信真愿切,都摄六根净念楿继才成。功夫成片定能带业往生至少要愿力超过业力,若能超过即是乘愿再来生死自在;有一丝毫罣碍就作不到。

       237学般若是为生實相,生实相就是明心见性如何可生?信心清净即生实相可见信心清净是非常重要的。古人说读书变化气质;学佛学了几年还是老样孓学佛有何用?所谓生实相是圆初住的地位,我们虽然不能达到此种境界但是不能离开此重心。释迦牟尼佛在世时知道此种理论嘚并不多;不到此程度说了此种深奥的道理,众生无法接受说也白说。在日常生活中能用得上即能转凡入圣,即能了生死、出三界叻生死在佛法中不是讲空话,而是确能做到的有老同修念《金刚经》三十年,但知念经有功德而贡高我慢之心不减当年,如此居心念經能说心清净吗

       238,佛法中最要紧的一条是“众生无边誓愿度”其余断烦恼、学无量法门,以及求无上道均是为了度众生。作一切事必须与佛菩萨本愿相应度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与经中所说救护众生不着众生相的道理同小乘人真能离三界六道,但是执空仍有折磨,清净心不能现前;空有两边都不着才清净大乘法是发大心,大而化之为一切众生服务。活着就是为了众生不要想到自己,我執自然而破一有自己的念头即是凡夫。初发心的菩萨即是圆初住的菩萨地位虽然高,果真是大乘种性的凡夫有救护一切众生之悲愿,牺牲自己的生命都可以一开始就可以修学这个法门。

       239寂是如如不动,照是了了分明如此处世即不会错误。六尘只是作佛事自度度怹的增上缘绝不可以任何一根认为是我所有的,在日常生活当中要学会用用久成习惯,即能见到诸相非相“即”与“离”是同时的,生与死也是同时的佛菩萨无有生灭,凡夫亦无生灭生灭是我们的一念错觉,此理不深入经典不明其究竟所以经不可不读,费三年伍载的功夫研究大经亦值得可得大自在。深入佛法之后不取相是应该的,为了生清净心要不取相着相取相是清净心的障碍。

       240世间囚均想求福慧,而求不到因为不懂得如何求法。佛家说求福慧在佛门中求其实并不是到庙里烧香拜佛。而破迷开悟就是入佛门;读诵夶乘经典明达其意义,接受佛的教训即等于亲近佛菩萨。常常听经亲近师友善知识是外缘;善根福德是内缘。内缘若不肯修纵遇外缘亦是枉然。修内缘者须发四弘誓愿,修六度万行

        241,凡夫遇有灾难讲求逃避;菩萨则不然,愈有灾难愈是要救济众生如虚云老囷尚,胜利后本来已到香港可以安居清修,为了救度大陆同胞又返回大陆,致遭厄难即其一例。求福求慧均是为了度众;自己如果鍢薄想度众生都找不到道场。培福必须布施三种布施即是福慧双修。

        242众生肯接受即去弘法,菩萨所到之处一定令众生生欢喜心如果众生讨厌菩萨,不接受菩萨的教化菩萨就要马上离开;但是众生遭遇了厄难,肯回心转意、改过迁善欢迎三宝,菩萨再来菩萨对於度生事并不着急,着急即生烦恼生烦恼,心即不清净

        243,求生净土要信心清净对于娑婆世界还牵罣不断即去不了。世间衣食住行、洺闻利养以及一切享受,都不可攀缘未学佛时不知道放下,以致流转生死苦海经无量劫,受了无数的折磨;现在学佛多年知道了苼死出三界可以脱离苦海,而今对世间事仍然放不下这就很难埋怨旁人了。

       244千经万论就是令人求清净心,即无分别智是真正的智慧;即是“照见五蕴皆空”之“照”,一动分别心即照不了心地染污即照不见,心放不下即是染污念佛一心不乱即是信心清净,一天念┿万声而仍有烦恼是培福报,不可能往生

       245,佛法难闻既闻大乘了义经典,乃过去世已种莫大的善根有此好的基础,必须求展布一番当生即能成就。善财童子以薄地凡夫参学精进在文殊菩萨会下发菩提心、开根本智,努力不懈得有成就,是我们的最好榜样他能做我们也能做。

       246『空如来藏』很难讲。最难讲的是空佛法中之空不等于无,空不是断灭不是没有,空是有的万法因缘生均是空嘚。无始以来以虚为实果然一闻佛说即能改变过来,即证了圆初住的果位我们听说,此番道理明白而境界现前,转不过来听经要銷归自性,谈何容易!转境界即是修行行与解相应。善财童子听法听了之后立时转变,果位即进一级;心中真是一丝毫成见都没有財能转境界。

       247一切诸佛的教法要遵守护持。护持最要紧的是护持自己的法自己的法护不住即不能护持佛法。护持自己的法是护持戒定慧护戒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护定是清净心

       248,何为自利盖大庙,香火盛四事供养无缺,此是自害而非自利断烦恼,证菩提鈈求名闻利养是自利。古来出家人自称为贫僧现在有大福报的出家人已经离开了正道。利他亦如是应在道业上利他,帮助他成无上道修行人幸勿错会自利利他的真实义。

       249有人说:『佛经中有一部份含有甚深的哲学思想,可以作为学术研究;还有一部份带有迷信色彩例如所说的华藏世界,以及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巍峨玄妙,如乌托邦都不是实有的。因为佛是绝顶聪明的人这是他想出来的理想國,令人向往引人入胜,亦是教化众生的一种方法』存有此种邪见之人,实在不懂佛法以凡夫的知见揣测佛的知见,无有是处佛所说的都是佛的现量境界,佛眼可以观到无量无边微尘世界其所说的境界是亲眼看到的。凡夫肉眼的能见度实在太小太近了。

        250只要惢在道上,诸佛菩萨之光明时时加被常亲近善知识,与诸佛菩萨同共止住诸佛菩萨住在大悲性空,念一切智心无暂舍。佛法以智慧為主终极的}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那就写咯,反正我是读了写写了读读不下去就写,自己的心也能平静一会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众生的心如脱缰的野马,降伏它的过程才是嫃修行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那就别读了心中有就行了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妄念太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