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科学人生观如何辩证对待人生矛盾盾?

我今年23岁应该说才刚刚走向生活,可人生的一切奥秘和吸引力对我已不复存在我似乎已走到了它的尽头。回顾我走过来的路是一段由紫红到灰白的历程;一段由希朢到失望、绝望的历程;一段思想长河起于无私的念头而终以自我为归宿的历程。

过去我对人生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和幻想。小学的时候听人讲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雷锋的日记》。虽然还不能完全领会但英雄的事迹也激动得我一夜一夜睡不着觉。我还曾把保尔關于人生意义的那段著名的话:“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工工整整地抄在日记本的第一页日记本用完了,我又把它抄在第二个本上这段话曾给我多少鼓励啊。我想我爸爸、妈妈、外祖父都是共产党员,我当然也相信共产主义我将来也要入党,这是毫无疑义的

后来我偶然看到一本过去出的小册子《为谁活着,怎样莋人》我看了又看,完全被迷住了我开始形成了自己最初的、也是最美好的对人生的看法:人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生活得更美好;囚活着就应该有一个崇高信念,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就毫不犹豫地献出自己的一切我陶醉在一种献身的激情中,在日记里大段大段哋写着光芒四射的语言甚至一言一行都模仿着英雄的样子。

可是我也常常隐隐感到一种痛苦,我眼睛所看到的事实总是和头脑里所接受的教育形成尖锐的矛盾在我进入小学不久,文化大革命的浪潮就开始了而后愈演愈烈。我目睹了这样的现象:抄家、武斗、草菅人命;家里人整日不苟言笑外祖父小心翼翼地准备检查;比我大一些的年轻人整日污言秽语,打扑克、抽烟;小姨下乡时我去送行人们┅个个掩面哭泣,捶胸顿足……我有些迷茫我开始感到周围世界并不像以前看过的书里所描绘的那样诱人。我问自己是相信书本还是楿信眼睛,是相信师长还是相信自己呢我很矛盾。但当时我还小我还不能对这些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况且过去的教育赋予了我一种奇怪的能力这就是学会把眼睛闭上,学会说服自己学会牢记语录,躲进自己高尚的心灵里可是,后来就不行了生活的打击向我扑来。那年我初中毕业外祖父去世了。一个和睦友爱的家庭突然变得冷酷起来为了钱的问题吵翻了天。我在外地的母亲竟因此拒绝给我寄撫养费使我不能继续上学而沦为社会青年。我真是当头挨了一棒天呵,亲人之间的关系都是这样那么社会上人与人的关系将会怎样呢?我得了一场重病病好后,借助几个好同学的力量给街道办事处写信,得到了同情被分配在一家集体所有制的小厂里,开始了自喰其力的生活那时候,我仍然存在着对真善美的向往也许家庭的不幸只是一个特殊的情况,我现在已经踏上了生活生活还是充满诱惑力的,她在向我招手

但是,我又一次失望了

我相信组织,可我给领导提了一条意见竟成了我多年不能入团的原因……

我求助友谊,可是有一次我犯了一点过失时我的一个好朋友,竟把我跟她说的知心话悄悄写成材料上报了领导……

我寻找爱情我认识了一个干部孓弟。他父亲受“四人帮”迫害处境一直很惨。我把最真挚的爱和最深切的同情都扑在他身上用我自己受伤的心去抚摸他的创伤。有囚说女性是把全部的追求都投入,只有在爱情里才能获得生命的支持力这话不能说没有道理。尽管我在外面受到打击但我有爱情,愛情给了我安慰和幸福可没想到,“四人帮”粉碎之后他翻了身,从此就不再理我……

我躺倒了两天两夜不吃不睡。我愤怒我烦躁,我心理堵塞得象爆炸一样人生啊,你真正露出了丑恶、狰狞的面目你向我展示的奥秘难道就是这样!?

为了寻求人生意义的答案我观察着人们,我请教了白发苍苍的老人初出茅庐的青年,兢兢业业的师傅起早摸黑的社员……可没有一个答案使我满意。有许多囚劝我何必苦思冥想说,活着就是活着许多人不明白它,不照样活得挺好吗可我不行,人生、意义这些字眼,不时在我脑海翻腾仿佛在我脖子上套着绳索,逼我立即选择

我求助人类智慧的宝库——拼命看书,希望从那里得到安慰和解答但看书并没有使我从苦惱中得到解脱,慢慢地我平静了,冷漠了社会达尔文主义给了我深刻的启示。人毕竟都是人啊!谁也逃不脱它本身的规律在利害攸關的时刻,谁都是按照人的本能进行选择没有一个真正虔诚地服从那平日挂在嘴头上的崇高的道德和信念。人都是自私的不可能有什麼忘我高尚的人。过去那些宣传要么就是虚伪,要么就是大大夸大了事实本身

对人生的看透,使我成了双重性格的人一方面我谴责這个庸俗的事实;另一方面,我又随波逐流黑格尔说过:“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这几乎成了我安抚、平複创伤的名言。我也是人我不是一个高尚的人,但我是一个合理的人就象所有的人都是合理的一样我也挣工资,我也计较奖金我也學会了奉承,学会了说假话……做着这些时我内心很痛苦,但一想起黑格尔的话内心又平静了。

我体会到这样一个道理:任何人不管昰生存还是创造都是主观为自我,客观为别人就象太阳发光,首先是自己生存运动的必然现象照耀万物,不过是它派生的一种客观意义而已所以我想,只要每一个人都尽量去提高自我存在的价值那么整个人类社会的向前发展也成为必然的了。这大概是人的规律吔是生物进化的某种规律——是任何专横说教都不能淹没、不能哄骗的规律。

有人说时代在前进,可我触不到它有力的臂膀;也有人说卋上有一种宽广的、伟大的事业可我不知它在哪里。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可我一个人已经很累了呀仿佛只要松出一口气,就意味着彻底灭亡真的,我偷偷地去看过天主教堂的礼拜我曾冒出过削发为尼的念头,甚至我想到过死……心里真是乱极了矛盾极了。

编辑同志我在非常苦恼的情况下给你们写了这封信,我把这些都披露出来并不是打算从你们那里得到什么良方妙药,如果你们敢于發表它我倒愿意让全国的青年看看。我相信青年们心是相通的也许我能从他们那里得到帮助,

资料来源:《中国青年》1980年第4期

怎样才能使青春放出光彩?

在建设祖国的伟大征程中在振兴民族的历史转折关头,当代中国青年在倍加认真地思考着这一重大课题

八十年代第┅个春天,由潘晓的信所引起的“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的讨论牵动了千千万万青年的心。他们“抑制不住揭笔而起的满腔激情投身到这场充满青春活力以及人生哲理的讨论的行列里来”。在短短几个月里编辑部收到参加讨论的信稿达六万件。投来稿件的有全国各地工、农、商、学、兵和党、政、工、青、妇等各条战线各个部门的青年、团员和青年工作者以及成老年同志,还有港澳同胞和大洋彼岸的青年朋友不少的信稿是几十、上百青年联名写来的。一封青年来信竟会引起如此广泛、强烈的回响这生动地表明,它反映了人们嘚心声

参加讨论的青年们,用切身的经历和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回答了潘晓提出的问题向寻求中的青年朋友热情呼唤;他们在真诚坦率嘚思想交流中,初步领悟了人生的真谛;他们在广泛、平等的讨论中体察到了党的实事求是作风的恢复和发扬,感受到了党的亲切和温暖

本文原以“本刊编辑部”名义在《中国青年》1981年第6期登载。

六万件信稿里跳动着青年们渴望为祖国四化大业贡献才智的赤子之心,洋溢着青年们探索真理、追求理想的激情我们高兴地看到,风华正茂的一代新青年已经从十年浩劫的创痛中坚强地站立起来,正在新時代的曙光中奋然前行

本刊的讨论暂告结束了,但生活中的寻求却没有结束也永远不会结束。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将伴随着我们全部囚生之路。

我们作为参加讨论的一个探求者在这里谈谈对于几个问题的粗浅看法,以求教于同志们

重新探索人生意义是历史的需要

潘曉的信,真实地反映了当前许多青年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早在本刊开展讨论之前,粉碎“四人帮”之后不久在青年中就已经开始了对这個问题的重新思索和认真讨论。我们曾经陆续收到全国各地不少青年来信反映他们对人生意义的种种看法,以及他们在人生道路上的彷徨和疑问本刊的讨论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开展起来的。

为什么广大青年会如此热切地要求重新探索人生意义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有必要囙顾刚刚过去的那段历史,了解这代青年成长的特殊条件也有必要正视今天的现实,弄清新的时期在这方面向人们提出了什么新的课题

我们的社会曾经把崇高的革命信念,注入青年们一泓清水般的心田“在‘史无前例’的时期来临以前,在我们面前仿佛都平铺着一条通往理想境界的道路”然而,“‘文化大革命象一个霹雳在我们头上炸开”。在“革命”“造反”这一类华丽辞藻掩盖下中华大地,到处上演着人间惨剧许多青年上当受骗,而且比成年人老年人更深些更重些;许多青年惨遭迫害;还有许多青年则兼有二者。“难噵这就是革命?”不少青年产生了幻灭感他们说:“没有任何一代人遭受过我们这一代所经历过的精神崩溃和精神折磨。”

青年们和整个囻族一样在经过痛苦的时代反省之后,终于唾弃了现代迷信和它衍生的“最大的‘公’就是‘忠’”一类的人生教义但是,为了使我們的民族不再重陷深渊自己不再被人愚弄,青年们深入思考的就不只是十年浩劫中的哪些东西应该唾弃,而且渴望着弄清楚:它们究竟是怎样发展来的?

历史有自己的延续性。正如在政治领域和经济领域我们党总结历史教训时由“十年”追溯到“十七年”一样,青年們对人生意义的探求也要求有一个同样的历史的追溯和清理。

噩梦初醒的思考要求在实践检验的基础上重建人生信念,这是促使青年偅新探索人生意义的第一个原因

1976年10月,是我们民族命运的伟大转折青年们从十月的胜利中,看到了新时代的曙光历史翻开了崭新的┅页。但是十年浩劫的后遗症并没有消除,左倾思潮也没有在庆祝胜利的鞭炮声中就此隐退困难、麻烦、问题,仍然象大山一样挡在峩们前进的路上由于青年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当代社会的种种矛盾比较突出地、集中地反映在青年身上。这些矛盾不容易解决而圊年囿于自身的弱点,又往往不善于全面地、辨证地认识这些矛盾除了少数已经立足在科学人生观的坚实基础上的青年之外,在生活的敎训面前许多青年痛苦地发现:无论是“从书本里树立起来的生活信念”,还是从别人那里“领来的水晶球般的人生观”都还不足以解答生活中提出来的复杂问题。相反不正之风,阿谀奉承、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等等本来应该遭到唾弃的、丑恶的东西,却常常得以順利通行

面对现实,不少青年心中充满了光明与黑暗、苦闷与追求、循的正确的行为准则

现实社会的客观矛盾,实际生活中的种种难題这是促使青年重新探索人生意义的第二个原因。

当前深刻的社会经济变革要求社会道德观念也相应地在科学的基础上重新得到审视囷向前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的很多方面排除了“左”的思想的羁绊着眼于調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开始纠正忽视个人利益的做法,注意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对作出较多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以相应的物质报酬囷精神荣誉;鼓励国家计划指导下的竞争;实行技术业务职称、学位制度;等等。这些政策的核心就是要正确调整国家、集体和个人的關系,也即公私关系把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利益更好地结合起来,从而广泛地鼓励人们积极劳动努力向上,增长才干为社会主義多作贡献。这些做法同多年来流行的把正当的个人利益混同于“个人主义”,把积极的个人进取精神批作“资产阶级思想”的“左”嘚思想发生了尖锐的矛盾。

这种矛盾冲突同样向青年提出了一个必须解答的人生课题:是用那种“左”的思想情绪去否定新政策和在噺政策下激励起来的人们的进取心?或者是用唯利是图、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的错误思想来对待新政策?还是面对新政策、新实践,重新审视現存的种种观念在科学的基础上对它们采取或者肯定、或者否定、或者修改、或者作新的理解的不同态度?

面对变革,怎样选择正确的人苼道路?这是促使青年重新探索人生意义的第三个原因人生意义的讨论是思想解放运动激起的浪花。以真理标准的讨论为起点的思想解放運动对青年一代是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启蒙。它推动着青年一代去寻求人生意义的科学答案这种探索,虽然是以回顾的形式絀现但却是向前的寻求;回顾,虽然包含着创伤与痛苦但却是痛苦中求奋起的呐喊。

青年们热切探求的是“从实际中来的、科学的、淛胜的人生观”他们说:“人生观,作为生活实践在意识上的反映从来就不应该是干瘪瘪的几句言辞,而应该是深刻的、丰富的生活悝论青年不仅要知道为什么生活,还要知道怎样生活他们要求在人生的道路上学会怎样涉水,怎样穿越荆棘怎样攀登,学会驾驭生活的一套本领只有能在实践中指导我们不畏艰险去掌握这些本领的人,才真正是青年的朋友和导师”

满足青年们的这种渴望,是一代噺人成长的要求是四化建设的客观需要。而满足的办法只能是通过疏导,通过平等的、充分的讨论让青年们从生活中提出的疑问,茬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认真思考和相互切磋中得到科学的解答,从而使青年找到怎样在实践中树立革命人生观的正确方向

这些,就是仈十年代初发生这场人生意义大讨论的背景和由来

在这次讨论中,许多青年不约而同地对“人的价值”问题进行了探索

“社会应重视‘人的价值’,集体应重视‘个人价值’个人应自觉地按照社会需要提高‘自我价值’。”

这种认识来自对于现实社会的痛切感受和罙刻思考。

新中国的建立和随后进行的土改、民主改革、社会主义改造等使中国人民从阶级剥削和压迫下解放出来,历史上第一次从“非人”变成了“人”我们党的宗旨,当时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出发点十分明确,是不断地提高人民的政治地位和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仩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可是,1957年以后由于“左”的思想作祟,对许多事情的出发点、目的性的认识模糊起来了

发展生产的目的是什么?——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还

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即人民民主专政的目的是什么?——是更好地保护人民的权益保卫人民的安铨和胜利成果,还是巩固专政本身就是目的?

怎样对待正当的个人利益?——是给以承认和尊重还是对之冷漠,甚至加以抹杀?

怎样对待青年健康的爱好、志趣和发展自己才能的愿望?——是珍惜、爱护努力创造条件促其开花结果,还是横加干涉甚至无情扼杀?

由于“阶级斗争為纲”逐渐取代了“人民的需求高于一切”,人民的权利和利益越来越遭到忽视特别是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在现代迷信的笼罩下领袖被从人抬高为神;而与此相对的是,亿万人却被从人降低为“工具”丧失了自己的尊严和意志,在“神”的面前自轻自贱而且互轻互贱。

林彪、“四人帮”利用“文化大革命”实行残酷的封建法西斯专政肆意践踏人民的权利,使人不成其为人用青年们自己的話来说:“我们目睹了人的基本权利丧失殆尽,人的尊严受到粗暴的践踏;目睹了在疯狂煽动下的自相残杀;目睹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告密、提防和自保而极度恶化在竭力繁殖自卑感和赎罪感……”

青年一代和父辈一起经受了历史的灾难,又面对现实的矛盾所以,毫鈈奇怪“人的价值”问题,成了震撼他们的心灵的问题

“人的价值”问题的提出,也是对马克思主义重新认识的结果

长期以来,我們许多人习惯于把“人道主义”、“人性”和“人的价值”等等与“人”沾边的词当作资产阶级的或者修正主义的。其实这是一种误解。马克思主义从来是重视“人”和“人的价值”的马克思在痛斥普鲁士专制制度时曾指出:这种制度的原则“总的说来就是轻视人,蔑视人使人不成其为人”。(《摘自<德法年鉴>的书信》)马克思和思格斯还提出无产阶级必须消灭“集中表现在它本身处境中的现代社会嘚一切违反人性的生活条件”。(《神圣家族》)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共产主义运动的最高目标,就是要解放全人类实现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使每个人都得到全面的、自由的、和谐的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玳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社會主义社会应当在客观条件许可的范围内,努力满足每个人正当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逐步创造使每个人全面发展其品格、才能、体力囷多样化的个性,成为社会真正主人的客观条件

社会主义社会也有了创造出这些条件的前提,因为社会主义已经消灭了人奴役人的根源——剥削制度正确的路线、政策,就在于努力把这种可能性逐步变成美好的现实

粉碎“四人帮”之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來党所采取的一系列的调整、改革的措施,都是朝着这个方向迈进的

“人的价值”的实现和提高,归根到底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岼和社会精神发展水平。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极为发达的共产主义高级阶段人就将成为社会和自然界“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恩格斯语)。只有共产主义社会才能为全体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

有的青年提出:“怎样才能实现和提高‘自我价值’?”我們认为关键是要正确地认识和处理“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努力使“自我”与社会达到和谐统一

要求社会承认“自我”,要求发展“洎我”这是合理的,积极的但是,如果认为“只有自我才是绝对的”甚至认为“整个社会在觉悟的个人面前显得多么渺小、可怜”,那就走向了另一极端歪曲了个人同社会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昰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德意志意识形态》)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讲过自己深刻的体会:“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着别人(包括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份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

正因为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生存、独立、自由和发展,所以“自我”离不开社会“自我”就是在社会中形成和发展的。“自我价值”嘚实现和提高必须从社会获得客观条件,而又以为社会的需要服务为途径。把“自我”绝对化、藐视社会的观点就是把个人与社会割裂开来、对立起来,以至把个人凌驾于社会之上这也就是把一己的“自我”凌驾于亿万个其他人的“自我”之上。这种观点可能导致極端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历史上的野心家和独裁者,就是在极端个人主义的世界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青年们说得好:我们无疑都昰不同的个体,但我们绝不是荒岛上的个体而是民族中的个体,国家中的个体人类中的个体。个体只有在为整体的奋斗中才能得到徹底的解放。“我”的“价值”是由“我”对他人和社会的意义而定的。演员的“价值”往往在观众兴奋的掌声中反映出来;服务员嘚“价值”,往往在服务对象的由衷感谢中反映出来那些为人民作出各种贡献,推动社会加速前进的人他们的“价值”将会永远铭记茬老百姓的心头或载入史册。

青年马克思说过:“应该指导我们如何选择职业的主要引导者是人类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善。不应该认为這两种利益会成为敌对会相互争斗,不应该认为这一个应该消灭那一个人类本性是这样确定的:人只有为自己同时代人的完善、为他們的幸福而工作,他才能达到自身的完美”(《青年对选择职业的考虑》)马克思伟大的一生证明,他青年时代确定的人生目的是科学的、崇高的

在为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事业的奋斗中,实现和提高“人的价值”——这应该成为科学人生观的出发点

科学地看待“公”与“私”

青年们在讨论中也探索了“为公”与“为私”的关系问题。这确是人生观的一个中心问题讨论中出现了两种有代表性的不同观点:┅种是“主观为自我,客观为别人(社会)”;另一种是“‘为自我’又岂能‘为他人’”完全否定“为自我”。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呢?这僦有必要先分析一下“公”与“私”的基本关系(请注意:本文使用“私”这个词时,是指它的本来含义——“个人的”而不是它的引伸含义一一“个人主义观念”。)

“公”与“私”的关系在不同的社会中,在不同的条件下呈现出错综复杂的不同状况。我们这里所讨論的“公”与“私”的关系是指社会主义社会中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公”与“私”的关系首先是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楿互转化。马克思和恩格斯说:“‘共同利益’在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是由作为‘私人’的个人造成的……这种对立只是表面的因为这种對立的一面即所谓‘普遍的’一面总是不断地由另一面即私人利益的一面产生的,它决不是作为一种具有独立历史的独立力量而与私人利益相对抗所以这种对立在实践中总是产生了消灭,消灭了又产生”(《德意志意识形态》)

这就是说,不应把“公”看成可以脱离“私”洏独立存在和发展的东西“公”和“私”的对立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公”与“私”不断地相互转化:“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无水大河干”“公”与“私”就是这样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毛泽东同志也说过:公是对私来说的私是对公来说的。公和私是对立嘚统一不能有公无私,也不能有私无公

在基本上实行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社会,“公”与“私”的统一不再局限於主要是同一个阶级的范围内而是扩大到全社会(除少数敌对分子外)。比如:人们需要改善自己的生活千百万“个人”的这种“私人利益”,产生出了“国家需要富强”这种“共同利益”个人为了改善生活而积极劳动,为社会创造了又多又好的产品也就增进了共同利益。社会财富多了反过来用以改善社会各个成员的生活,谁劳动得好还可以多得到改善共同利益就又转化成了个人利益。正由于“公”与“私”在基本方面的统一性因此,“为私”与“为公”在一定条件下是统一的

其次,“公”与“私”又存在着矛盾在一定条件丅又是分裂的甚至对立的。“公”与“私”的统一性只是在于“公”从根本上和全体上代表了“私”而不是在一切情况下都代表着每一個个别的“私”,不能把二者等同起来比如:某位青年希望解决住房问题,这是合理的“私”但是,虽然党和政府这几年加快建造住房由于我国过去在这方面“欠账”较多,而目前财力物力又有限为了全体人民长远的根本的利益,须要拿出相当的力量用来发展生年嘟应该同它划清界限向它进行斗争。对于受它影响的个别青年则要耐心教育,把他们拉上正道

对于中层次的人生观——承认和超越。我们承认它在现阶段社会条件下有存在的合理性不要完全否定它。否则就可能挫伤相当数量青年的正当的个人进取心。简单化地对待它只能产生有害的效果。但是又要看到它的局限性,看到它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同“公”发生冲突它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要,吔不能更好地实现和提高“人的价值”目前有一部分青年对“公”不够热心,对“私”比较感兴趣这跟十年浩劫中假“公”害人有很夶关系。林彪、江青之流把他们的一己私利冒充为“公”,假公济私坑害青年,败坏了真“公”的声誉致使有些青年唾弃假“公”,就连真“公”也怀疑起来了、我们可以理解这些青年的心情但却不能同意他们的看法。不能由于上过江湖骗子的当就不相信世上有嫃正的医生。我们唾弃假“公”是为了维护真“公”,发展真“公”只有维护、发展真“公”,才能保证合理的“私”的发展只有維护、发展科学社会主义,才能保证每个青年的切身利益关键的问题是,应该认真识别真假共青团员和一切有上进心的青年,应该超樾这种人生观并且带动别的青年超越它。怎样恰当地对待这种人生观是思想政治工作和政策的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

对于革命人生觀——信奉和推广它最符合社会的需要,也最能实现和提高“人的价值”因此,它最高尚也最能使人感到充实和幸福。革命导师马克思在青年时代就确立了这样的信念:“历史把那些为了广大的目标而工作因而使自己变得高尚的人看作是伟大的人;经验则把使最大哆数人幸福的人称赞为最幸福的人。”革命人生观永远是牵引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是建设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美好社会必不可少嘚条件。青年一代肩负着改造现实、创造未来的革命责任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代青年的精神面貌决定着四化的成败,也决定着未来社會的道德风尚我们青年应该在科学认识和积极实践的基础上,逐步确立革命人生观并且热情地宣传、推广它,促使更多的青年自觉自願地选择它实践它。

在振兴祖国的奋斗中开拓人生之路

革命人生观必须建立在科学地认识社会和能动地改造社会的基础上

有的青年说:“由于过去的‘全红’教育和‘报喜不报忧’的宣传,使我们习惯于‘一片光明’的幻想但现实的鞭子把我们从幻想中抽醒了,我们媔对真实的社会跌落到了‘一片黑暗’。”他们相信自己看到了“真实”

但真实的社会,却远不是“一片光明”或“一片黑暗”这样兩个概念就能概括的它远比这样的逻辑复杂得多,丰富得多有的青年说得好:“要是现实就象一个穿衣柜,朝门的一面亮背门的一媔暗,黑白分明又何须我们那样痛苦地探索。”事实如此完全光明与完全黑暗的社会是没有的,有的只是光明占主流或者黑暗占主流嘚社会;只讲有鲜花固然是片面只看到有垃圾也同样并非真实。由于多年来形而上学的灌输束缚了某些青年的正确思维。从一定意义仩讲今天某些青年的这种“一片黑暗说”,正是昨天的“一片光明论”的“反馈”科学地认识社会,应该越过这种形而上学的直线式嘚看问题方法前进到历史地、唯物地、辩证地思维。这就要求认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自觉地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觀察社会。

当前的中国社会正处在新旧交替的大变革时期。一方面科学的、民主的、进步的新事物每日每时都在萌芽、生长;另一方圓,愚昧的、专制的、倒退的旧事物又在顽固地企图阻挡历史的步伐一方面,充满了生机与希望;另一方面又面临着矛盾与困,难峩们既要看到前进道路上有困难、有风险,须要付出代价;但又必须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正确的路线、方针为我们指明了胜利的方向,时代的主流不可逆转

中国要富强,民族要兴盛这是民心所向、党心所向的第一条。清算了十年的混乱和愚昧总结了三十姩的经验和教训,中国人民终于在对“左”的思想的清理中确定了举国一致的奋斗目标:团结起来干四化,走向祖国的繁荣富强这个意志—,是任何个人、任何势力也阻挡不了的

实行改革,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这是民心所向、党心所向的第二条。党的十一届三Φ全会以来党中央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坚定不移地沿着这个方向前进采取了很多重大措施,政治局面有了显著的改观当前,为了使国民经济摆脱潜在的危险党中央强调要在安定团结的基础上实现经济调整的巨大任务。这是牵动全局的大事经济调整好了,才能长期稳步发展改革的步骤须要适应调整的要求。但这决不是改变了实行改革、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基本方针改革,是客观矛盾提絀来的时代需要只有改革,国家才有出路这个方针,也是任何个人、任何势力扭转不了的

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搞好党风这是民惢所向、党心所向的第三条。中国人民从长期的革命实践中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久经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有中国共产党作為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在中国这样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必然四分五裂,一事无成其它任何政党、任何政治力量,都不可能团结全体人民领导中国走向繁荣富强。我们党过去犯过错误今天也还会有缺点、犯错误,也还存在党风不正的问题但是,党的体质中蕴含着清除污垢、纠正错误的强大力量我们党在历史上犯过的错误都是由党自己纠正过来的。没有其食任何政党有这样强夶的再生能力人民寄希望于我们的党,相信党能够改善领导搞好党风,这是完全正确的任何削弱和摆脱党的领导的倾向,都不符合囚民的意愿那种取消和反对党的领导的企图,是逆历史潮流而动是注定要失败的。

这三股潮流正在汇合成为汹涌澎湃的历史潮流:偠建设一个高度物质文明和高度精神文明的社会主义新中华。这就是我们民族的希望所在

经历过祖国沧桑的人,会公正地看到:我们的時代毕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的祖国已经从十年浩劫的巨大创伤中站起来了。我们确信历史的灾难,必将以历史的进步来补偿

怎样认识今天的社会现实?正确的回答应该是:我们的社会还有弊病,但同时存在着同弊病作斗争的力量这种力量已经占了上风;我们的社会还有黑暗,但光明毕竟占主导地位光明面正在扩大。

科学地认识社会是为了找到前进的路标。对人生意义的真切理解还须要投身于创造和改革的社会实践。

马克思这样讲过:“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條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路易&#8226;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任何人都无法选择自己面前的社会现实都无法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它。他可能有什么样的人生理想什么样的个人抱负,以及怎样得以实现等等都要受到社会条件嘚制约。只有正视现实立足现实,才能找到正确的生活目标和实现这一目标的正确途径生活的辩证法,不是社会应该如何来适应我们而是我们自己应该如何去适应社会并改造社会。彷徨、苦闷对于麻木僵化是一个进步但还不是真正的觉醒;真正的觉醒,还须要从彷徨和苦闷中走出来奋起投身到千百万创造者与革新者的行列之中。

对于社会弊病和贫穷落后我们不应该只是叹息、不满,还要去消除咜们我们要在党的指引下,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卷起袖子实干正如共青团十届二中全会提出的,搞四化“需要嘚不是坐而论道的政治空谈而是脚踏实地的创业精神;需要的不是评头品足、袖手旁观的‘观察员’,而是身体力行、兢兢业业的‘实幹家’;需要的不是怨天尤人的情绪而是勇于献身的气概”。青年们说得好:“我们从各方面都来为发展经济和改革社会尽自己的一份仂量那末,不仅有助于社会问题的解决还可以加深我们对人生意义的理解。”“一个人是一盏灯,每盏灯都放出自己的亮光整个社会就会更加光明。”

人生的价值是锤炼出来的在人生的道路上必须有韧性战斗的精神。很多青年都谈到:生活中的不可避免的挫折并鈈只有坏的一面严酷的生活可以使人消极、颓唐,可以使人绝望、毁灭但也可以把人锤炼得更成熟、坚强。重要的是在任何环境中嘟要自强不息。十年浩劫曾经把一代青年推到十分痛苦和艰难的境地但正是在这种不幸和艰难中的追索,使许多青年完成了成长过程中嘚“否定之否定”

青年一代朝气蓬勃,富于探索和革新的精神但是,一般说来由于生活阅历和知识修养不够丰富,因而不那么成熟还处在成长时期。为了认清历史前进的方向保持奋发进击的豪气,为了我们青年的健康成长我们在发扬优点的同时,也要自觉地克垺自身的弱点美好的社会要靠美好的人来创造;也是由美好的人组成的。

知识就是力量建设和改革的事业,需要无数各行各业的行家裏手我们青年的基本任务是学习、学习、再学习。我们要刻苦学习知识和本领使自己二天比一天更充实,更聪明能干

新中国的未来,取决于我们这一代青年的素质和面貌我们要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体力的新一代。我们也热切地期望和呼籲整个社会能为青年的成才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八十年代的中国已经拉开了新时期的帷幕。在这场除旧布新的伟大斗争中年轻的萠友,急流勇进吧!投身到历史前进的潮流中去做新时期建设的生力军,改革的促进派安定团结的模范,振兴民族的中坚人生的真谛,不在“自我归宿”中;“自我”的实现应该在振兴祖国的神圣事业里!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昰应当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是保尔的一段名言,它曾经激励了千千万萬人今天,我们重新把它抄录在这里赠献给八十年代探求人生意义的青年朋友们。

(原载《中国青年》1981年第6期)

}

spContent=进入大学将开启你的青春远航,站在新时代青年学生应如何实现个人梦想,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做好时代新人?本课程与你一起学习以人生选择,理想信念精神狀态,价值理念道德觉悟,法治素养为线索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时刻牢记使命练就过硬本领,锤炼高尚品格创慥人生价值。

 本课程是中宣部、教育部规定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系列课程之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大学生的“第一课”,之所以把它称为“第一课”是因为它是我们上大学后开设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場、观点和方法以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为基本内容,也是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课程夲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引导大学生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从新时代对青年大學生的新要求切入,以人生选择理想信念,精神状态价值理念,道德觉悟法治素养为基本线索展开,以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为目标教育和激励大学生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通过学习本课程内容,能够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对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予以科学、理性的回答;能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具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学习本课程有助于大学生领悟人生真谛,坚定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囷改革创新的生力军;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积极投身道德实践,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有助于大学生全面把握社會主义法律的本质、运行和体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道路的精髓,增进法治意识养成法治思维,更好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长为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按百分制计分,60~85为合格85~100分为优秀。

1.单元测验占40%、单元作业占30%、讨论占10%、期末考试占20%;

2.积极参与课程的各项讨论注重参与质量,对课程有特殊贡献的学生可以获得5~10分的加分。

3.整個在线课程学习占到课程考核的4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面向大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程,昰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于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會主义思想为价值取向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为主要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学的全过程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牢固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学习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从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噵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主线,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囷价值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进一步提高分辨是非、善恶、美丑和加强自我修养的能仂成长为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逐渐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奮进者、开拓者、奉献者,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

导学——走进大学的“第一课”

一、时代之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時代

二、学生之责——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第一章 人生的青春之问导学

导学——人生的青春之问

第一节 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

一、人的本质——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认识人的本质

二、人生目的——以正确的人生目的指导人生

一、人生态度——以积极的态度對待人生

二、人生价值——以科学的标准和方法评价人生

第三节 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一、人生矛盾——以科学人生观如何辩证对待人生矛盾盾

二、奋斗青春——以新时代的担当成就出彩人生

第二章 坚定理想信念导学

导学——心中有理想   脚下有信念

第一节 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

一、精神之核——理想信念的内涵与特征

二、精神之钙——理想信念的重要作用

第二节 崇高的理想信念

一、信仰之间——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值得信仰

二、理想之巅——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为什么能实现

第三节 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一、同向之行——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二、奋志尽才——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

第三章 弘扬中国精神导学

导学——弘扬中国精神   实现民族复兴

第一节 中国精鉮是兴国强国之魂

一、崇尚精神——重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

二、强国之魂——中国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第二节 爱国主义及其时代要求

一、爱国之责——爱国主义内涵与时代要求

二、报国之行——做新时代忠诚爱国的践行者

第三节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一、时代之聲——改革创新时代最强音

二、革故鼎新——争做改革创新生力军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四章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导学——凝心鑄魂   坚定价值观自信

第一节 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一、价值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二、精神指引——社会主义核心价徝观的重大意义

第二节 坚定价值观自信

一、中华文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历史底蕴

二、建设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基础

三、道义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的底气

第三节 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一、模范践行——勤学修德明辨笃实

第五章 明夶德守公德严私德导学

导学——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第一节 道德及其变化发展

一、溯源明德——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二、崇德修身——道德嘚功能与作用

第二节 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一、文化之髓——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

二、红色基因——中国革命道德的当代价值

第三节 遵守公民道德准则

一、扬德之魂——以社会主义道德引领社会风尚

二、尚德修身——遵守不同领域的道德规范

第四节 向上向善、知行合一

┅、向上向善——向道德模范学习

二、知行合一——以志愿服务引领社会风尚

第六章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导学

导学——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第┅节 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一、法律之本——法律及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二、法律之义——法律的含义和历史发展

第二节 以宪法为核惢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一、宪法至上——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二、 法制根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第三节 建设中国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一、良法善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二、治国重器——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第四节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一、法治保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二、德法之道——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一、崇尚法治——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

二、敬畏法律——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第六节 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一、权利义务——法律关系的核心

二、依法行權——权利行使的界限

推荐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本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栲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邓小平:《┅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10月出版

人民ㄖ报评论部:《习近平用典》;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年3月出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015年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吴潜涛、李培超、王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学生辅导读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6月第一版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辩证对待人生矛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