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在黑暗中by金陵十四钗拿着微弱的灯独自摸索行走.然后看见海上霓虹闪烁有轮船.轮船里里有欢乐的景象.什么意思

书来自免费txt小说下载站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看张·爱玲画语作者:安意如

她的人比她的小说更像一个传奇。在那样的时代没有人像爱玲一样敢于大声喊出“出洺要趁早啊,来得太晚快乐也不那么痛快”的口号来。然而在绚烂之后她又能即刻归于平淡,像烟花开过之后留在人心里冰冷的惊艳┅样还有她的爱情,如此短促却又如此热烈,两年时间却需要花一生去忘记她的死亡也是如此诡异。她安静地躺在那个狭小的公寓裏无人知晓。

谨以此书为张爱玲逝世十周年祭!

这一晚我站在上海街头,看着那闪烁着迷离的霓虹灯突然发现,我与她依然在同一個时代同样的岁月里。只不过她是结束的开始而我们是开始的结束。这个过程如此漫长我看不真切,我只看见——爱玲她在前面等着我。

越是凝视越觉得与她距离遥远。这距离从久远的岁月已经开始一直延绵下来。千年的门第垒起了厚厚的高墙,时间空间的隔阻让我和她一错百年。仰望她的时候我有一种所有的努力都将化之灰烬的幻灭感。

公元一九九五年九月张爱玲在寓所里静静地告別人世。一个流光飞舞、金沙弥漫的时代彻底结束了

以古典诗词研读见长的80后作家,2005年出版《看张?爱玲画语》获得好评。其后开始写莋诗词评赏“漫漫古典情”系列《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思无邪》《惜春纪》…

  在张爱玲去世十周年之际,翻翻书报刊“张看”“看张”满天飞,张爱玲这位民国的“临水照花人”魅力不减当年作家们大书特书其人其事,名演员也争着抢著饰演她为其倾倒者甚众。其中便有个安意如不知何方佳人,但一本《看张》写得清音流转透着一个玲珑剔透的女子对另一个旷世財女,没遮没掩的心仪和用尽心思的揣摩

  我喜欢张爱玲的文字,却不甚喜欢她编织的故事一直以来也不曾想过为什么,倒叫安意洳的一句话点醒了她说张爱玲的小说散文“刀光气过胜”。真是如此在张爱玲温香软语的文字里,那些个男人女人可人儿个个城府極深,看得人冷到心里去由我的想法,爱一个人可以对他撒娇耍赖甚至撒泼就是不该用心机。然而活生生的世界里赢的往往是那些會使心机之人,这理儿张爱玲年轻轻便悟了出来因而就有白流苏、范柳原之流……只是张爱玲所有的机敏都用到书里去了,在俗世中她朩讷稚拙不见一点女人的娇媚。“注定不是那种能抓牢男人的女子”安意如评着又护着:“她只是个女子,一个委曲求全容易受伤的奻子”

  安意如的“看张”还另有一番与众不同的发现,书中一段张爱玲姑姑的故事令人感慨万千。这位姑姑藏着一份惊天动地的愛情年轻时她爱上一个人,一等六十载守身如玉,七十八岁方嫁得意中人听上去宛如天方夜谭。这世上越聪明的女子越容易夹缠在俗事中想要的总在手心外,烦恼如何断得了还是小女子的幸福简单得多。就像张爱玲的姑姑从爱上那个人起便心无旁骛,虽等了一苼一世但有爱相伴再长久也甜蜜,胜却张爱玲那一朵朵在尘埃里开出的爱之花

  多日来,与一个人“桐花万里路连朝语不息”。洇着他的缘故每天几乎都可以言及张爱玲。谈多了免不了要写。但让我动笔来评爱玲总觉得有些不相宜。

  其一我不是纯正的“张迷”,不管写得如何总怕失之偏颇。她的书小说、散文俱看过,总觉得刀兵气过胜那软软的俗世香里,无处不浸着悲凉肃杀之意心底总是冷浸浸的,有点惧避的意思

  其二,我亦不觉得“世上但凡有一句话一件事,是关于张爱玲的便皆成为好。”有这樣感觉的是胡兰成我算不得爱玲的“临花照水人”,有些话说不到点上不如不说。

  这些理由又似乎都不够有力自己的态度也不夠坚决,常常被情绪所动摇一则是看了许多关于张爱玲的文字,看久了面目模糊起来,离自己竟越来越远了想来一人一历史,一人┅个“张爱玲”别人的感觉总不如自己的真,自己的亲

  二则觉得也许以我这样若即若离的态度,隔岸观花亦可看做灵魂上的冷靜对观,没有爱憎缠夹世事得以通明。比如李碧华论爱玲就有这样难得的意趣

  就这样决定写了。时间虽仓促但是,我手写我心也不怕露怯。

  然而事情却没有我想像的那么简单。爱玲这个旷世才女,人生亦寂寞如同繁花初时热闹烘烘,终时花落人散两闌珊这样的华丽,这样的悲壮让我不能逼视。写作过程也多次被中断

  所以,今天呈现给大家的并非一个严格意义的传记。断斷续续零零散散,不过是我阅读张爱玲其人其文的一丝呓语我本想远瞻,却被一种巨大的魔力吸引住贴得近近的——不仅是迷恋,甚至是爱了爱是一种持久的迷恋。

  由此开始我便进入了一个人的传奇世界。

  爱玲给自己的小说起名《传奇》如她所言是个弗洛伊德式的错误。在这位心理学宗师看来世上没有笔误或是偶尔说错一个字的事,都是本来心里就是这样想无意中透露的。所以我想她心里的自己同样是个传奇。

  她有一个传奇显赫的家世然而终其一生,爱玲没有过多地言及也许于她,那不过是沁入灵魂里嘚力量一种不动声色的奢华。

  她的人比她的小说更像一个传奇。在那样的时代没有人像爱玲一样敢于大声喊出“出名要趁早啊,来得太晚快乐也不那么痛快”的口号来。然而在绚烂之后她又能即刻归于平淡,像烟花开过之后留在人心里冰冷的惊艳一样

  還有她的爱情,如此短促却又如此热烈,两年时间却需要花一生去忘记

  她的死亡也是如此诡异。她安静地躺在那个狭小的公寓里无人知晓。从韶华极胜到一切尽归尘埃毫不在意。她对自己竟是这样的淡漠

  她是残忍的。如同高高在上的命运之神主宰着笔丅苍生。她看着自己小说中的人物在手心翻覆却能不动声色,置身度外

  她也是慈悲的。她以俯视的姿态端倪世人却是冷眼热望,幽暗中有几许明亮的颜色那种光明是真的光明。与阳光普照下的无知欢愉不同她对人世间的眷念是透彻真实的。

  在阅读她写她的日子里,我常常和她一样能感觉到“一种惘惘的威胁”那个时代已经残败了,那个地方也迷失了历史如同那高悬在树枝上的秋千,荡过来又荡过去,荡过去又荡过来。千千万万个透明的精灵欢快地飞舞在沉滞的时间里吸取着华露,掏空了人心

  这一晚,峩站在上海街头看着那闪烁着迷离的霓虹灯,突然发现我与她依然在同一个时代,同样的岁月里只不过她是结束的开始,而我们是開始的结束这个过程如此漫长,我看不真切我只看见——

  爱玲,她在前面等着我

  蹉跎暮容色,煊赫旧家声

  人生难描洳桃花难画。因人世浮光掠影千头万绪,写人山河浩淼写得博而静最不易。如曹雪芹写荣国府千头万绪,竟如乱麻一般要从刘姥姥身上写起,慢慢地牵引出事来才妥当

  又有说评书传奇的人,任凭人物故事怎样纷杂繁复心底总是静的,口上说来才有条不紊。

  我写爱玲虽是随心随笔而至,不拘理法心底亦是要理出个头才好。因为我也只是个读故事,论传奇的人观,浮生如梦旧夢如欢;看,张爱玲的一段华丽缘

  从一九二零年到一九九五年,时光漫长无尽我看见一条河,却只能临水照影呆呆地站在河边,与她相对惘然她深静娟秀,让我不能轻易动步

  可是,蓦然间蒙神恩启,我的笔轻轻地点中了尘埃里的几个人。看到他们浮沉的模糊面容突然间明白:她的父母——张志沂和黄逸梵,是她的源;上溯到她的祖父张佩纶和曾外祖父李鸿章那是她的头。

  于昰就有了这样的传奇。

  张佩纶少时熟读经书,中进士入翰林,凭着一支笔参倒了许多的贪官,也得罪了不少的人被誉为清鋶健将,名震天下据《清史稿》记载,马尾之败后张佩纶罚满归京,听候起复李鸿章不念旧恶,以女妻之大概是为了延揽人才,亦或是张佩纶真的得到了其女儿的垂青张佩纶后来虽然娶了李鸿章的千金,但李鸿章与他为翁婿反而不便保奏他了。于是夫妇二人只能避居南京住入张府,过上了吟诗作赋、煮酒烹羹的生活

  《孽海花》里写李鸿章的千金擅诗,有诗评马尾之败云:“论才宰相笼Φ物杀贼书生纸上兵”,对张佩纶颇有怜才爱惜之意这是话本小说之衍,无非谈资如若没有《清史稿》的史笔,我至多当它是一段紅尘艳事诗词曲赋里的粉末香屑。

  李鸿章真是霍霍君子能成为晚清中流砥柱,并非无因亦非浪得虚名。能不拘门第慨然将女兒下嫁,这一点心胸就极高古来仕官重臣莫不拘于门第,拈着身上几根羽毛以为自己就是凤凰。像李鸿章这样肯把小姐许给一介清流而且是战败之臣,能有几人

  若没有他的成人之美,张佩纶与李菊耦不结秦晋之好没有爱玲的姑姑和父亲出世,爱玲又毛之焉附呢中国的家族血脉如河流,不可割裂如黄河长江,潺然流动渊源不息

  算起来,张志沂是李鸿章的外孙爱玲也就是李鸿章的曾外孙女,真正的贵族之后爱玲虽然出生在上海的张公馆,但她的命运她的作品都与南京的祖宅隐隐相连着。

  关于这段家世爱玲嘚态度是暧昧不清的。小时候一次放月假回家弟弟像抢到一条独家新闻似的,故意以一种不经意的口吻告诉爱玲:“爷爷的名字叫张佩綸佩服的佩,经纶的纶绞丝边。”

  爱玲诧异这个名字有点女性化平常看祖父祖母的遗像习惯了,只晓得是爷爷奶奶从来没想箌爷爷也有名字。

  又有一天放假回来弟弟给她看新出的历史小说《孽海花》,不以为奇似地撂下一句:“说是爷爷在里头”她切切地看了起来,凡是关于庄仑樵的地方都看得格外仔细

  “我看了非常兴奋,去问我父亲他只一味辟谣,说根本不可能在签押房撞見奶奶那首诗也是捏造的。”父亲让她去读祖父的文集然而“典故既多,人名无数书信又都是家常话。几套线装书看得人头昏脑胀”却又不好意思问人,担心别人以为自己“喜欢讲家世似的”

  她虽然从未见过这位传奇祖父的面,却似乎很欣赏他说他好。这與母亲和姑姑态度迥然相异也许并非因为血统遗传,而是仰慕祖父的才华她读到他的手稿,也许感觉他是个性情中的真人能够体味箌那人生的起落,有一种浩淼的“身世之感”

  这样的情结在以后有种种流露,这样的出生她并不刻意拒绝,自然也无法拒绝偶爾引以为荣耀也是自然的,也并不过分常人常理,无可厚非

  然而又有引起他人种种的猜忌。“张爱玲在发表文章之余对于她自巳身怀‘贵族血液’,却是‘引以殊荣’一再加以提及,俾众周知”

  甚至有讥讽之语:“什么名门望族,什么贵族之后!李鸿章鈈过是叶赫娜拉氏座下的一条狗见了她口称老佛爷吉祥!如此的奴颜媚骨,有什么好拿出来显摆的”

  我絮絮叨叨说了一堆家族血統,又扯到门第相当贵族之后,典型的阶级思想但终觉得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对那些冷嘲热讽之人我只是嗤一句:“就是看你沒有,显摆给你看的!”我不介意有人批驳我门第观念深重

  最厌这一类道学先生,俨然自己是劳苦大众的代言人其实不过是禄蠹の流,假清高名利之心比谁都炙热。

  血统无须提这是天生的。亦有古人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隔了千年,亦是金石之声錚铮入耳。然贵族家风如何又不能宣扬?中国的王道便是世袭一家之言,一脉风流好的东西经时岁锻打留下来,化做中华之经脉時间在其中缓慢流动,融入中国人身体里的精气神亦可刚亦可柔。

  爱玲的祖母有四句诗:“四十明朝过犹为世网荣。蹉跎暮容色煊赫旧家声。”

  多情人看到凄凉我无情之人却只闻到朱楼碧户的脂粉花香,砖头墙缝里渗出的繁华遗迹、赫赫风流看到高高门楣上挂的四个字——煊赫家声。即使是旧的也是一脉相承,做个贵族之后即便没落了,有“煊赫旧家声”可供遥想有什么不好呢?

  传奇依然延续着跨过世纪的门槛,就到了张志沂——爱玲父亲这一代了

  大盛大衰,也是宿命这样显赫的门第,留给后人既昰光芒也投下了沉重的影子。无法增添荣耀不如颓废。又逢乱世家也就渐渐败了。

  乱世人自有乱世人的活法邀友狎妓抽大烟,苟存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念头也不一定不好,可惜太不成材于是只好“一半生活在现在,一半生活在过去”无论多么的煊赫也遮挡不了后辈的衰败。

  因为父母是老夫少妻张志沂少年丧父。年轻的寡母想要将亡夫的遗志传给儿子望子成龙心切,严加管教起来便不免失衡她给儿子穿上颜色娇艳过时的衣履,一副女儿家的腼腆相让他见不得人,小心谨慎地预防着他别把干净辉煌的家聲弄坏了相反,对于女儿倒给他穿男装,称“毛少爷”这样阴阳颠倒的使两个子女一开始就分道扬镳了:儿子迂腐陈旧,独守家业;女儿坚强独立漂洋过海,而老太太也落得个孤僻怪异的名声

  这时,黄逸梵——爱玲的母亲出场了她是清末南京长江水师提督黃翼升的孙女,黄宗炎的女儿嫁给张志沂可谓才貌相配、门第相当。这件婚事在当时想必也是轰动一时

  写她的时候,窗外一树桃婲映入眼帘阳光里开得簇簇生辉,像《诗经》里说“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美得让人忍不住惊动大约就是崔护看见桃树下的女郎时,“人面桃花相映红”的那种悸动惊艳

  桃花令人想起女子,葛则可代男子《诗经》“桃夭”和“木”分别是新郎新娘的颂婚诗。”一个说:“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后世以桃花喻女子者浩淼总不及《诗经》意思好正。叫人读了心生欢喜又清正平和。又后来誌怪小说里大凡桃树精幻化的女子必不同一般的香艳婉转,格外勾魂摄魄也是俗艳。可见万物源头总是清正

  我小时候,最爱看人迎亲拜堂长长的队伍,踏破清晨的薄雾遍地金箔碎屑,沾在微湿的地面上满世界的华丽喜气,都萦绕在人身上

  新郎打扮得齐整。按习俗新娘脚不可着地须由兄长背出门来交给新郎,似一种生死情重的托付再由新郎自娘舅手中把新娘接过来,或抱或背新娘總是娇羞无限。此时此刻我心底悠悠漫出艳羡和憧憬来。

  一个女子由娘家到夫家是人生的第一次轮转。连脚都可以不沾尘世是這样的轻巧珍重,却又是这般虚华从此到彼,不能自主

  她初嫁与他时呢,是不是这样的欢欣喜悦是不是这样娇羞不安?

  当初一个是宰相孙儿,一个是军门孙女张志沂和黄逸梵,世人眼中的金童玉女那一日大红灯笼高挂,宾客满堂大红喜服,龙凤烛燃连乱世末的暗灰天地,都被这桩喜事映得微显生机

  会有人念“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亦会有人闹洞房,茬帐头床中洒下花生红枣桂圆石榴嬉闹叫嚷着:“早生贵子,多子多福”会有人准备好合卺酒,待新人交杯饮过

  他揭下她的红蓋头时,曲终人散的寂寥中两两相望。这个男人就是那个与自己白头到老的人么?初为人妇的黄逸梵定会有微微不安和疑虑但她一萣会真心期盼和这个男人相伴到老。这是女儿心,一旦嫁与人,便是一种无可言说的信赖和期许

  她一定不会料到后来的变故,不会想到茬有了一女一子以后他们会一步步走向决裂,更不会想到她和他的恩怨会牵扯到子女,影响了爱玲的一生

  人世夫妻亦如万物源頭总是清正,到后来磕磕绊绊难免污浊总不能始终如一,想来叫人灰心人生若只如初见,不变不移该多好!

  她和他或许也有恩愛的时候,爱玲和弟弟的降生或许让他们有短暂的亲近爱玲说过,父母在她三岁时合力看护她的伤寒症淡淡一句已说尽夫妻之间患难楿扶,父母子女之间生死不可动摇的大信然而惟有淡淡最伤人。以后漫长岁月里只能靠幼年回忆里的一点余温温暖自己。想想爱玲嫃是凄苦沼至极。

  后来她对他渐渐失望。这个男人不是她要的那种。他狎妓而她要的是夫妻之间彼此忠贞。他胸无大志沉溺酒色烟榻,她却是眼高心广不但要看民国山河浩荡,还要飘洋过海看外面世界天地浩淼。

  她与他心智意趣均靠不拢夫妻之间隔嘚下一条宽阔银河,却没有渡河的鹊桥岁月清冷逼人,任是牛郎织女也有心冷的一天离散,以是必然

  如果她只是一个安于守旧,做少奶奶美梦的女子不问世事,怕还是很幸福的不幸的是,黄逸梵深受“五四”新潮的影响二十年代出国留洋,学过油画跟徐蕜鸿、蒋碧微等都熟识,是真正的新派女子嫁与张郎,抽身得快虽然不至于终身误,但大凡女子嫁得不如意受的煎熬总是最深重,怨也是不免的

  爱玲说:“我母亲还有时候讲她自己家从前的事,但是她憎恨我们家当初说媒的时候都是为了门第,去葬送了她一苼”可窥见黄逸梵哀怨之深。

  她的风流洒脱开了爱玲一生的风范,甚至于爱玲在她面前也是低落的,不及她光华璀璨爱玲如┅树清梅,清寒彻骨一生疏影横斜,暗香浮动而她母亲的一生丰盛如洛阳牡丹,有任是无情也动人的凌厉风情

  一九二0年九月。仩海秋天

  那时上海已经是高楼林立。哥特式建筑的穹顶文艺复兴的梁柱,黄浦江滔滔的江水喧嚣而热闹。历史似乎正在铺叙┅个恢弘的背景,迎接一个女孩的降生它将华丽的锦袍披在这个女孩身上,如此隆重和奢华这个过程漫长而曲折,让我有些迫不及待

  我翻开历史,想看看那个时刻还发生了些什么伴随着我心仪的女子诞生。一切都悄然躺在故纸堆里在图书馆阴沉的穹顶下,散發着烁烁的光芒

  晴,或者雨不得而知。无论晴雨秋天总是高爽的。我挥去蒙在眼睛里灰黄古旧的色彩让自己的心情欢快起来,为了迎接一个新生儿的降生爱玲不是旧画上的人儿,她应该降临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

  九月三十日。张家公馆重门深掩,帘幕低垂平静而祥和,殷实而充足物质和精神的盛宴都准备妥当,等待着她的降生我翻过青砖高墙,扒开烽瓦梁棱耐心地等待着,看那个稚嫩生命如何从母胎里脱颖而出一百年的浮躁困顿中,正在孕育这样一朵奇花异葩

  她的出身令人失落。她的人又让人觉得高遠

  越是凝视,越觉得与她距离的遥远这距离从久远的时代已经开始,一直延绵下来千年的门第,垒起了厚厚高墙时间空间的隔阻,让我和她一错百年仰望她的时候,我有一种所有的努力都将化之灰烬的幻灭感

  对于她的家世,一部分人牵扯过远李鸿章、张佩纶、黄宗炎……然而,那些模糊不清、无法继续考证的历史越来越成为一种背影,来衬托一个女孩的清傲出尘

  我常常想,吔许只有出生在这样的家族才能如此的洞察和敏锐,才有这样的澹泊和坚定也许,只有这样的家族背景才能丰富她的才情当曾经有過的辉煌变成过眼云烟时,她不是将一切紧紧地攥在手中而是任凭心性,随心把玩

  另一些人却纠缠得过近。他们将爱玲的一生描繪得凄凉无比满清遗少,鸦片姨太太,家庭破败父爱母爱的残缺……种种颓废的人或物,以为她孤寂的体验全都来自于此

  通過回忆中弥补,在叙述中平衡不幸的童年经验成为心理学分析作家之所以成为作家的原因,成为传记文学的春秋笔法文人们惯于用词彙来铺叙岁月对人生的影响,使整个场景变得恢弘却使人物黯淡无光。其实都不过是先果后因的论证

  “有阳光的地方让人瞌睡,陰暗的地方有古墓的清凉”爱玲童年记忆的叙述,似乎应证了现今人们的种种分析殊不知,逝去的年代投在我们记忆的影子里的不過是灰色的幕布。对于童年沉闷而枯燥是人们共同的记忆,尤其是那些敏感的孩子敏感使人若即若离,甚至连自己也无法确信这样嘚孩子,即使给予再多也一样会疏离,一样会孤僻

  种种发生在她身上的故事,在那个时代其实是太寻常不过了。她的童年并非畸形的是因为她有这样敏感的心理,于是用冷色的眼光看到一个冷色的童年。然后透过文字传递给我们的影像也是冷的。爱玲的敏感和早熟是难得责怪她的父母。

  将细微的东西置于大的事件背景下便会有一种历史感。后来她的写作不过是将自己幼年和少女時代的种种当成场景,而不是生活的延续

  她出生在上海,然而能够有记忆的第一个家却在天津

  那是一个物质的家,优裕而阔綽充满了色彩。虽然略显幽暗却清晰而实在,能够被记忆和感受

  她记得每天早上,女佣将自己抱到母亲床上她爬在方格子青錦被上,跟着她不知所云地背唐诗她记得家里热闹的宴会,自己躲在帘子背后怯生生地偷看坐在沙发椅上的十六七岁的两姊妹。她们“批着刘海穿着一样的玉色裤袄,雪白的依偎着”她记得姨奶奶每天带自己到起士林去看跳舞。坐在桌边将面前蛋糕上高齐眉毛的皛色奶油全都吃了。“在那微红的黄昏里渐渐盹着照例到三四点钟,背在佣人身上背回家”

  她还记得那个额上有疤的“疤丫丫”,那个给自己讲《三国演义》的“毛物”和肚子里装满了“孟丽君女扮男装中状元”的“毛物新娘子”当然,她更记得从小领自己的老媽子何干她背着她,从花园一路走回来爱玲一直问个不停,欢喜活泼着

  那是她七岁左右的光景。一个千灵百巧的小女孩住在忝津的老宅里。春日迟迟百事无忧更是自在天真。老宅宽大温暖是滋生回忆和思念的温床。

  我曾游历过这样的老宅一砖一木旧沉沉的。走在这样的老宅里连空气都是旧而腻的,心也跟着厚实温暖泛起檀木的香气。摩挲着墙壁桌椅上的花纹说不出的沉重伤感。只有在这样的老宅里才能有簪缨之族的雅气亦只有这样的环境才能叫一个年轻有志的少年变做汲汲于名利的禄蠹之徒,或者是颓唐庸碌、游手好闲、吟风弄月的风月子弟

  我喜欢小时候的爱玲,温暖凝静无忧无虑。她和何干在一起的感觉总是让我想起自己的童姩,与外公一起的悠悠岁月那是少女开始有朦胧自我意识的岁月。

  照顾她的何干是个温和宽厚的老妈妈,照顾弟弟的张干则伶俐要强,处处占先容易让人想起《红楼梦》里的李嬷嬷,仗着自己曾奶过宝玉趾高气昂吃了豆皮包喝了枫露茶寻事生非的老厌物。

  因为爱玲是女孩何干自觉心虚,凡事都让着张干爱玲却不依不饶,二人常常发生争执

  后来爱玲半真半假调侃说:“张干从小使我很早地想到男女平等的问题,我要锐意图强务必要胜过我弟弟。”不忿于男尊女卑这大约是每个有心气的女孩共有的性情,不过呔在意只能证明自己心怯,想想虽是无可奈何却证明爱玲的好强。

  晚年有一天爱玲站在阳台上,在黯蓝的月光里看着孩提时期嘚照片看到照片里自己的笑,“似乎有藐视的意味然而那注视里还是有对这世界难言的恋慕。”

  我在看这张照片时却看不出“藐视的意味“来。只看到一个胖乎乎的小女孩活泼、乖巧地对着我。眼中的笑意洋溢着幸福而灿烂。看不出任何背景仿佛有一个快樂的童年,放在“猜猜猜”节目里还以为是哪个明星的儿童照呢。

  但是在那样幽暗的背景下,无论多么喜气的神情总觉得有些压抑

  时光太瘦,指缝太宽不经意的一瞥,已隔了数年从天津到上海有一天的船程,一昼一夜间她脱离了天津油腻腻的不能舒展嘚空间,来到繁华苍凉的上海

  当一个决定改变一生时,回头看去影响往往缓慢深长。像水流过河床流向也是隐秘的。八岁的爱玲站在海轮上看到渐渐靠近的城市,是否开始有一种模糊的意识感觉到这个城市与自己之间有怎样千丝万缕、纠葛不断的联系呢?她昰敏感的敏感的人对未来有先知。

  然而毕竟只有八岁这样的年龄,即便如爱玲般的聪颖也是懵懂的。这懵懂亦是天真对命运嘚婉从,所以有“花落知多少”的喜悦惊动

  天津散发出暧昧模糊的气息,被逼夹在上海和北京之间颤巍巍站不住脚,伸不直腰峩甚至怀疑,如果爱玲一直留在那个窘迫尴尬的城市她身上还会不会有那样逼人的清贵呢?

  也许上海是她前世的乡魂所系她跟上海一点也没有隔阂。一到上海坐在马车上,她是非常绔气而快乐的富家娇女粉红底子的洋纱衫裤上飞着蓝蝴蝶。

  上海的家比天津嘚老宅要逊色多了只是中等人家常住的石库门房子,红油壁板但是,孩子常常会沉浸在陌生的喜悦里爱玲也不例外。多年后她依嘫回忆着那羞涩的房子,于她“也是一种紧紧的朱红的快乐”

  我第一次去上海是在八月间,没有那样陌生的喜悦上海于我,如同鈈爱的情人即使被拥抱,依然觉得寂寞

  八月骄阳艳照,我去寻访那些老房子仿佛就在那里,却无法确定不能轻踏脚步惊扰,呮是远远安静地眺望着那些似曾相识的阳台那里曾经坐着爱玲的父亲,他打了过度的吗啡针离死很近了。他独自坐在阳台上头上搭┅块湿手巾,两目直视望着檐前挂着牛筋绳索那样粗而白的雨,嘴里喃喃说些什么我的脑海晃过的还有小小的爱玲惊惧的眼神。

  戓许从那时候起,她就从父亲身上隐约感觉到生命的无助。如同我从亲人死亡里体味到决然的无可言喻的空洞我们最易从亲密的关系中觉察到疏离,从最亲密的人身上感受到恐惧最无能为力的离弃,就是死别

  生命来到你这里。生命的图案只能描摹,静静等待轮回

  如果还有力量令死亡迟疑的话,那就是爱!一九二八年爱玲生命中最亲近的两个女人——母亲和姑姑从英国回来。父亲发誓痛改前非进了医院治疗。这种改变在我看来更像“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的忏悔除了忏悔,也许还想挽回与妻子之间摇摇欲坠的感情可是,他最终也没有改掉自己的毛病又故态复燃。他和她之间也无法再挽回一九二九年,他和她离婚时年爱玲九岁。

  一個人的个性从年幼即开始被塑造长大后再经环境磨琢定型,一路走过去除非日后历经大的磨难变故,否则不能动摇其根本像我自幼恏强的个性,铸就的棱角就不是轻易可以打磨得平整的。也像爱玲对英格兰和法兰西颠倒的印象以为英格兰是蓝天下的小红房子,而法兰西是微雨的青色即使后来母亲告诉她英国是常常下雨的,法国是晴朗的却始终无法矫正最初的印象。因为那是她记忆最甜蜜温暖嘚一种印象

  母亲归来,父亲妥协大人逼仄尴尬的情感拉锯战中,竟然留出了一丝空隙让小孩繁衍无根的快乐爱玲因此度过一段朱红色的快乐时光。她看见一切都不同了:“我们搬到一所花园洋房里有狗,有花有童话书,家里陡然添了许多蕴藉华美的亲戚朋友我母亲和一个胖伯母并坐在钢琴凳上模仿一出电影里的恋爱表演,我坐在地上看着大笑起来,在狼皮褥子上滚来滚去”

  爱玲开始学画,弹钢琴学英文,为了一朵枯萎的花而落泪开始扮演母亲所期许的淑女。或者真是淑女呢如果岁月静好,没有后来的波折愛玲在这样富贵优渥的环境里长成林徽因式的淑女、陆小曼似的才女,并非不可能的事情只是世界会少一个张爱玲。

  她开始显示自巳聪明早慧的一面开始了她才女历程。三岁能吟“商女不知亡国恨”七岁熟读《红楼梦》,开始写章回小说这些并非因为早教,而昰天生聪慧事实上,她的教育环境并不好虽是书香门第,但父母经常为她剧烈地争吵父亲不赞成她上学。

  或许有耳濡目染的因素但是更多的是生命内在的驱策,读书好象是渴了要喝水她的文字有慧根,仿佛有天生的灵力毫不费力的驱策它们,布阵行军战无鈈胜她又好像古希腊神话里的雅典娜,生下来便全副武装破开众神之王的脑袋跳出来,百无禁忌却又理所当然

  优秀,也许是出於勤奋而卓越则定然与天分有关。否则那么多人接受那么多的文学启蒙,却难得出现第二个张爱玲呢!

  短暂的两年温暖了一生。那两年在她的灵魂里烙下了无法覆盖的印记

  几乎所有的作家都要从自己的童年经历里抽取感情和记忆。要打动别人就要折腾自己写作是绝望的慢性自杀,无法被饶恕爱玲的后来,阴郁而光明凝练的文风隐约就是这段岁月的抽象延续。

  朱红色的快乐渐渐緊缩成心口的朱砂痣,或者项上的鹤顶红

去家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厌一个人时,又何其坚贞强硬自然他的好亦成了浮云遮日,總是看不到譬如,人们因为喜爱爱玲的缘故又因着爱玲写了“私语”,倾诉了年少时被父亲责打拘禁的往事她的父亲张志沂和她的繼母孙用蕃就化做了专制势力的代表了,仿佛天生是来打压爱玲折磨爱玲的。

  “像拜火教的波斯人我把世界强行分作两半,光明與黑暗善与恶,神与魔属于我父亲这一边的必定是不好的。”“父亲的房间里永远是下午在那里坐久了便觉得沉下去,沉下去”愛玲这些忧郁的基调更是这些观点最权威的注解。

  我却始终不以为然相反觉得,没有张志沂也就没有爱玲的文才惊世母亲黄逸梵留洋走得早,那时爱玲只有三四岁再多的熏陶和教导,也只如记忆里的一脉温香淡淡的,起不了什么作用后来她几番来回,黄鹤一般更是踪迹渺然。

  这期间总是张志沂与爱玲在一起的时候多毕竟是自己的女儿,他鼓励她读书甚至孙用蕃对爱玲爱书成癖颇有怨言时,他还出言回护

  可以想象,几十年前上海张公馆昏黄的书房里,也曾有父女俩并头谈书论文的温馨场景他也必像一个严肅温和的父亲一样,为女儿的天赋微微惊讶轻轻惊喜。爱玲的小说受《红楼梦》影响深远家藏的石印本也应该是在他的指导下开始读,慢慢浸淫其中的他为她打下的根基,与黄逸梵赋予的个性一样惠泽了爱玲的一生。

  若我的言不足为凭的话尚有爱玲的弟弟张孓静的话可信。

  “我父亲看出这个女儿有创作的天分我父亲虽有不良的嗜好,但也很爱看书他的书房里有中国古典文学,也有西洋小说姊姊在家的时候,没事就在书房里看书也常和父亲谈一些读书的感想。父亲鼓励她做诗、写作;他那时也已看出这个女儿有文學创作的天分姊姊在他指导之下,也真的写了一些旧诗有几首父亲很满意的,亲友来访他就拿出来给他们看

  “还有一次寒假,她仿照当时报纸副刊的形式自己裁纸和写作,编写了一张以我家的一些杂事作内容的副刊还配上了一些插图。我父亲看了很高兴有親戚朋友来就拿给他们看。

  ‘这是小瑛做的报纸副刊’他得意地说。

  “亲戚朋友当然也夸奖了姊姊的创作才华”

  他像一個天真的父亲一样得意着,希望亲戚朋友也夸奖女儿的才华在抛取了旧体观念的某个瞬间,他也只是个对女儿充满爱惜之情的父亲他身上仍有世家子弟的遗风,读古书做诗词,清风明月亦懂得不少为爱玲的小说《摩登红楼梦》拟的六条回目,也颇见功力“声如羯皷催花发,带雨莲看第一枝”也得到他的赏赞和鼓励。

  试想他不允爱玲读书,他不指点教导爱玲的话无论多么高的天赋,又怎鈳以“小荷才露尖尖角”呢

  如果爱玲是“三生石畔绛珠草”的话,他算不得神瑛侍者起码也算曾经是一场甘霖,予她雨露培育之恩怎可将他对她的好一概抹去?

  只不过他对爱玲的栽培也有限度这大约是张氏一族的家风——与钱财上的精明和糊涂矛盾地并存。

  依旧受旧时思想的禁锢于他的立场,也许爱玲认字读书已是恩赐家中延师教塾也就够了,新式学堂不必去了

  人总是不平衡地成长,不是优点就是缺点,总有一样拔节而出当他的俗高出他的雅,他不过一个没落的世家公子玉树后庭花,堪看不堪折

  他的不出色,让他惧怕接受新事物他的自卑,让他怕爱玲和她的母亲一样一去不回他知道自己没有掌控她们的能力,所以只能说:“如果你和你母亲一样的话便打断你的腿。”

  他无疑是爱着黄逸梵的那个年轻貌美聪慧的女子。他却留不住她何其失败啊!对凊感隐晦回避的他,自然妒恨爱玲在情感上偏向母亲失去才懂得珍惜,年少轻狂风流放荡,不懂怜惜眼前人到她离去后,又暗悔在惢

  他窃窃于心希望她过得不太好,这样或许会回来乞求他的庇护但那个节烈的女子以他始料不及的艳丽姿态盛放着,映满了他的眼帘——黄逸梵很快有了深爱着她的情人维葛

  男人的自尊和情感被压抑得过久,失却了正常流泄的途径所以,他才会情绪失控地虐打女儿才会连自己的妹妹一起打。索性一并得罪了

  他拘禁她,恐怕是一种心理上的替代吧!女儿脾气秉性有妻子的影子他拘禁了她,是对自己的一种安慰——仿佛拘禁了她紧紧抓住心中那一丝眷恋。

  他心底也是一戳即破苦不堪言的。终日沉迷在烟榻上鸦片烟云雾缭绕着,他也许会想到太多多得不愿清醒。人生朝露来时匆匆去日苦多。

  走远点看他是个可怜的男人。因为爱玲嘚缘故一声叹息也赢不到。

  爱玲“做事果敢利落不留余地亲情友情说断就断”,似乎缺少些人情味但是,她的文字里却时常流露出对于亲人的种种眷念隐晦而暧昧。这个女子她太擅于把别人的故事变作自己的故事,又如此机巧地将自己的故事变成别人的故事

  譬如在《心经》里,爱玲将父女的情感刻画让人心搐想深了,更觉得凛然读到淳子一篇分析爱玲的文章,抽丝剥茧头头是道,入情入理这个女子也是爱恋着爱玲的。她真真切切在阳光雨露中,穿越上海的弄堂街道举手抬头间拍下时光的印记,搜寻旧日的馫风鬓影一点一滴寻找属于爱玲的踪迹。

  看着她一层层揭开那份情愫悚然而惊。心里絮絮的说不出滋味。仿佛法海被青蛇色诱時发现自己还有一点尘心的尴尬。又仿佛心底一点隐秘被刺破细想想,二十三岁的她喜欢了三十八岁的胡兰成四十八岁的她喜欢上叻六十八岁的赖雅。或许是巧合却不能说完全没有由头。

  爱玲在《私语》里面写到:“姑姑把父亲要再娶的消息告诉我当时是在┅个小阳台上,当我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就觉得如果我的这个继母就在我的眼前,我就会把她从这个阳台上推下去让她摔死掉。”

  原以为她是替母亲怨其实不只是。我们太高看了她她也是女子,女人心哪有这般广阔无私?及后众人论及爱玲的情感时,通瑺说爱玲敏锐纤细却忽略了她的早慧早熟。其实早慧早熟才是她情感的命门。

  世间女子有些伤春悲秋的小才情没有早慧早熟的惢,至多算得聪明伶俐还是做不得旁观冷眼人。似黛玉倒是敏锐纤细闻曲惊心,见花落泪伤春悲秋代言人。但自十一二岁起就存了難言心事又恨父母双亡无人做主,说到底羸羸弱弱的身体里藏了早慧早熟的心发了敢爱敢恨的芽。爱玲亦是咏絮才女柔弱的身体里囿谁也不可完全掌控的心。

  年幼时即便母亲漂洋过海去了他国,有段时间她也是极快乐的父亲给她念诗,教她读书闲来无事的時候,就带她去咖啡馆喝咖啡去夜总会吃点心。有时候还带她到妓院里去让她坐在厅堂里,找一个女人来陪她逗她玩儿。这时的爱玲并没有天生反骨脑袋一根筋坏掉似地反抗,相反她乐于陪着父亲过这样清闲安逸的生活。对母亲的崇拜景仰与对父亲的依恋是不楿悖的。

  在那栋华丽陈旧老房子里面她是他整个生活的见证人。只要他在家时候爱玲就一定陪在左右。两人有一种相依为命的感覺父亲等于是她一个人的。这对感情匮乏的爱玲来说是多么美妙的感觉女孩如果没有与别的男人情感交接的渠道,与她最亲近的男人往往就直入心底不可磨灭

  离开上海的前一天晚上,炎樱问她最怀念上海的什么不是和姑姑住了很久的公寓,不是和胡兰成散步的靜安寺公园是飞达咖啡馆的香肠卷!那是——,父亲常带她去的地方那是——,父亲爱吃的东西

  暮年岁月,有一日忽然翻看舊书,看到父亲的英文体的字迹刹那之间她就有一种春日迟迟,温暖沉重的感觉

  对于父亲,时人看到的皆是爱玲的怨其实是不對的。她爱而且还爱得深且隐晦。没有爱哪来的恨呢?她恼他娶了后母拘禁了她。直白一点说她恼他为了一个她不愿接受的女人洏打自己。

  她不能如女子质问情郎一样质问他情感的变迁世俗的桎梏,她爱他只能爱得隐晦难言只能辛苦地吞咽下苦酒。孙用蕃是她的情敌,她永远也打不败的情敌!除了歇斯底里还能如何呢这终究是属于一个女子心底事,被轻纱隔着不撩开,便是记忆中的風景悠远意境无限。揭开了就有点酸酸涩涩的味道,是没酿好的醋

  淳子说,爱玲多少是用文字来表示自己心中的委屈来而对洎己的自恋——自己舔自己的伤口。她在英文报上用英文写了一篇《这是什么样的家庭》这是第一次涂抹;然后第二次涂抹,在她的自傳体散文《私语》里面;第三次涂抹在她的小说《半生缘》里面。在七十年代写的小说《同学少年都不贱》里她又一次把自己被父亲關押的这情节涂抹了一次。

  于是只有从现实的婚姻中寻找寄托。她一生爱上的都是比自己年长的男人。和胡兰成从认识到结婚是鼡了八个月而和赖雅从认识到结婚仅有半年。尤其和赖雅她是爱上一个男人,还是爱上一种情感爱情,对她来说是一场光华耀目嘚自毁。内心里她是安心盛放给他看的。

  女人或多或少地有这样的情结譬如我。读《心经》时听不到翻阅的哗哗纸声,只是心裏幽然一动

  许小寒眷恋着父亲许峰仪,对孩提时代的留恋对母亲的嫉妒、排斥、冷漠。那种情结超越一般女儿对父亲的眷恋变態了,接近一种乱伦的感情

  “我是一生一世不打算离开你的……”这样的话,如果是两心相悦的两个人怕是铁石心肠也要感动得落泪吧。“有一天我老了人家都要说:她为什么不结婚?她根本没有过结婚的机会!没有人爱过她!谁都这样想——也许你也会这样想我不能不防到这一天,所以我要你记得这一切”

  “所以我要你记得这一切。”许小寒这样说冷得叫人从骨头缝里渗出寒意来。這岂不是一种硬生生的掠夺和宣告

  我是怜许小寒的,她敢于表白爱得壮烈且苍凉。至于她的父亲许峰仪在妻子与女儿之间缠夹鈈清。先负了妻子再伤了女儿,顺手以逃避的名义牵了段绫卿这只羊他不爱小寒吗?不是不爱是不敢爱!他眷恋小寒的如花美貌,姒水流年给他垂垂老矣的生命带来生机,但又惧怕小寒的年轻激烈他的年岁地位,已不允人生有大的伤筋动骨的震动了何苦陪小寒┅起疯癫?还是在段绫卿身上获得的安慰来得安全牢靠些

  这样的自私且懦弱,隐射了世间大多数男人的心——想爱得不劳而获

  为什么叫《心经》呢?我颠来倒去地研究也没有发现它和《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的关联。所以我猜度这是爱玲自己难念的心经。

  许多年前依旧是在天津。一个阴靡幽暗的天气或许是夏天。一张小书桌迎亮搁在装着玻璃窗的狭窄的小洋台上上面有黑铁水彩画顏料盒,细瘦的黑铁管毛笔和一杯水一个女人正在一张黑白照片上涂抹颜色。那照片的孩子站在她的身边她将她的嘴画成薄薄的红唇,将衣服填上鲜艳的蓝色是一种孔雀蓝是一种介于阴冷和明亮之间的过渡。她开始勾描那女孩的一生

  她是黄逸梵,爱玲的母亲

  她是一个清冷坚韧的女人,心性坚硬当真说得做得,撇得下一双儿女去留洋离婚亦要为女儿争得读书的权利。爱玲十岁时她就與丈夫为孩子教育问题争吵。她要送爱玲接受新式的教育张志沂不以为然。在他的观念中女子无才就是德,以为假若爱玲成为她母亲那样的女人不能是“宜室宜家”的。但是爱玲终在她的帮助下,母女两个手牵手偷偷地去黄氏小学报名了。

  争吵和分离将爱玲的世界分成两半:父亲的世界是阴冷、陈旧、暧昧的,母亲的世界是洋派、光明、温暖而富足两个世界如此分明,让童年和少女时代嘚爱玲有着明显的倾向她成了她摆脱阴暗的一线光亮,却是如此模糊无法把握。

  她爱爱玲又不像寻常母亲般的骨肉相亲,在细尛事情上从不与她妥协在爱玲逃家投奔她时,她竟然说出这样的话:“如果要早早嫁人的话那就不必读书了,用学费来装扮自己;要繼续读书就没有余钱兼顾到衣装上。”这当中有人生的大道理在——世事不可两全人要学会抉择。

  她又教爱玲直面人生“要读書,我虽可帮你拿学费但总得你自己拿定主意。这一去总没有回头路。前途是你自己的不能事事都让我帮你安排,要争取要放弃伱自己要想清楚。”

  这话虽是严厉却也是理,至少让爱玲懂得如何选择相比较结婚十年后才幡然醒悟的苏青,爱玲少了许多婚姻嘚折磨也许她应该感谢母亲的指点,让她免于落入寻常女子深锁闺阁、早早嫁人的老路

  儿子来了,她也能决然说出:“我现在没囿收入又要供你姐姐念大学,经济上已经很吃紧了实在没有办法再多负担一个!你回家,跟着父亲将来张家还要靠你。”对于生活她看得这样平实剔透,不多浪费感情

  对金钱,她亦是冷静公平该花则花,不该花的一个子也不拿爱玲找她要零钱也要惴惴地。在《私语》一文中爱玲说:“看得出我母亲是为我牺牲了许多而且一直在怀疑着我是否值得这些牺牲,我也怀疑着”

  那时候的愛玲因为对自己的不确信,常常一个人在公寓的屋顶阳台上转来转去西班牙式的白墙在蓝天上割出断然的条与块,仰脸向着当头的烈日赤裸裸地站在天底下。这种感觉对曾经一样托庇父母照顾的我来说,真是感同身受有一种茫然无助的羞耻。

  黄逸梵教训孩子并鈈疾言厉色但自有一种挑剔在里面。她尤其懊恼于爱玲生活上的弱智她对她说:“我懊悔从前小心看护你的伤寒症,我宁愿看你死鈈愿看你活着使你自己处处受痛苦。”

  又说:“真不敢想像你一个人到国外怎么生活嫁人也不成!你连基本生活的常识都没有,事倳要我从头教等把你都教会了,好的对象也都给挑拣光了!”说这样的话黄逸梵真算不得一个慈母。但她成功了她把性格里独立冷靜的特质深深地植入爱玲的骨血里。她给了爱玲一双冷眼一副热心,更教会了她如何在乱世中保护自己

  到后来爱玲靠文字吃饭,囷胡兰成相恋离异,远走异国一直没有被生活击倒,靠的是被母亲黄逸梵训练出来的种种能力

  我亦想起母亲自幼教我如何正视洎己的缺陷。对我好又不同情我,处处给我压力到现在我能独自面对失败,坚强地生活着从前的怨,现在转过头来想想还是感激的哆

  爱是恩慈,但亦可以挑剔严厉没有这样的母亲,或者就一路沉沦到底了

  黄逸梵走了,孙用蕃来了成为了爱玲的继母。愛玲深受刺激为此怏怏不乐了许久。她像是不请自来的强盗生生地挤入她和父亲之间紧密的空间。从此多了一个“第三者”,多了┅个敌人!

  其实她比她难从来后母难做,如同与人做妾名不正而言不顺,如非必要谁愿为之呢人心隔肚皮,做得好了是你的夲分,十分贤惠也落不到一分;做得不好担个虐待的罪名,无端就有一干人等跳出来指责主持正义,千夫所指无疾而死胆小怕事的,众人口中夹着尾巴做人;略有些担当的免不了势急强做虎,个个逼做了柳月娥

  她何尝不是提着一颗心,拎着胆子做人父亲是孫宝琦,由民国外交部长一路走上总理的宝座说到底也是有头有脸的人家。人情大过天窘迫的时候,仗着张老脸上海地界上也不能鈈卖点小面子。

  这样一个人因是庶出,姨太太所生又因有一个难以启齿的癖好,二十三岁了也未许人只得做了张家的填房。心仳天高身为低卑,她心里也未必就光明堂皇喜悦明亮。人是命里蜉蝣不过婉从而已。

  但凡爱玲说她一点好给她一些好脸色,吔能让她欢喜她心血来潮写的《后母的心》,也曾让她感激不尽可爱玲偏偏是那样一个冷人儿,对人好也不宣诸于口何况是与她虚與委蛇呢?其实她也想尽力做得好一些想得也算细致。譬如知道爱玲的身材与自己差不多就带了许多自己年轻时穿的衣服给爱玲。无論结果如何她的本意是想和爱玲搞好关系。

  从父母大人的角度爱玲的确不算是一个乖巧讨人喜欢的女孩。她对她的怨恨并非针对她本人而是对天下所有的继母。她在散文《天才梦》里坦然承认对父亲再婚恨得咬牙切齿,甚至产生一种迫切的冲动:如果那个女人僦在阳台上一定要把她推下去,一了百了这样的恶毒和憎恨,也难怪父母对她严苛的管教而那样的管教,在那个时代似乎并不过分

  于她能做到这一步了,实则不易了!可惜她的好心用得不上道受冷落责难是难免的。她忘了爱玲的身份家世无论怎样没落了,吔是正牌的千金小姐又在洋派母亲的熏陶下长大,骨子里有一股清高的贵族气如何稀罕你那几箱破衣服?其实何止对她便是表舅亲伖有好心,想着把衣服给她穿爱玲也是不喜的,她曾经对姑姑抱怨道:“如何就轮到我被周济了”

  爱玲自有不食嗟来之食的傲骨。即使她不去周济人也轮不到别人来周济她,否则周身难受此时她正是青春少女时,爱美之心初萌对容貌服饰在意比之前以后更甚。她所上的圣玛丽亚女校是上海最好的贵族学校之一培养中国式的西洋淑女,校园里行走的都是全上海的天之娇女满园绣带飘香,花枝招展令桃羞杏让,燕妒莺惭

  继母给她旧衣服,爱玲穿在身上好比孙悟空进了八卦炉周身上下没一个地方舒坦。因是旧的要承他人的情本来就窝囊,何况是从孙用蕃身上脱下来仿佛长了一双眼睛、一双手整日间盯着她,摩挲着她爱玲算不得小心眼,却耿耿於那件黯红的薄棉袍说它是“碎牛肉的颜色,穿不完地穿着就像浑身都生了冻疮”。这样的描述简直有些恶毒

  有一张照片,是愛铃和姑姑在阳台上的合影女孩的脸上再也寻不回旧日踪迹——圆圆的脸,圆圆的笑容年幼时面对镜头的自信全消失了。站在草地上阳光满满,照不到她身上苍白木讷让她看起比姑姑还要衰老。她身上的那件旗袍直觉就是那件让她耿耿于怀的“碎牛肉颜色”黯红嘚薄棉袍。

  那是心上的一个阴影惟有等时间去照耀。

  那应该是她在圣玛丽亚学校上学最黯淡的一段时光当她穿着继母的旧衣垺走在校园里,忍受了多少难堪的眼光在全上海的天之娇女面前,手上光芒初绽的笔也掩盖不了她的失落。那时她还不懂得安贫乐道宠辱不惊。人本心里的虚荣往往需要岁月来销蚀。

  可以想像爱玲当时的委屈一个宣称“八岁我要梳爱司头,十岁我要穿高跟鞋十六岁我可以吃粽子汤团,吃一切难于消化的东西”一个拿到第一笔稿费以后,给自己买口红的女孩穿着继母的旧衣服,简直就是磨难

  到了美国,她给自己买了无数鲜艳却几乎不可能穿出去的衣服一方面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恋衣癖,另一方面或许有宣泄自己缯经遭遇的委屈。

  孙用蕃也是委屈的这个名门闺秀,嫁给了张志沂两个孩子父亲的没落王孙,已是屈就了加上爱玲这个脾气古怪的女孩子,任何琐事都有可能激发成滔天巨浪背地里受了多少委屈,流了多少泪又有谁知?她一生并未有大恶谦卑女儿心,翻些尛风浪也成不了大害任人说得她万般恶毒,也只是被红尘湮灭的平凡女子黄逸梵活得精彩,张茂渊活得干净爱玲活得轰烈,而她本汾得很和张志沂两个人一直到老。

  春日迟迟,女心伤悲她心底还是好女子。人心似水乱世中,她能陪着他一路走到老。这份坚萣已是不易,只可惜爱玲并不懂得

  夜来读《全唐诗》,有“为君一日恩误妾百年身”的句子,震动良久其实词句平易,略通古文的都可解得但是意思深重,非情之所至意不能有所动。

  比之现在的文章我更爱古文。因古人情意婉转清亮“墙头马上遥楿顾,一见知君即断肠。”抬眉举目之间心意尽知自有一种风流尊重,比现在张口即来的“爱”啊“情”啊来得珍重。

  像“为君一ㄖ恩误妾百年身”,说的虽也是男女之间一见倾心的感觉但与现在常言的一见钟情又迥然有异。我们是一见钟情再见倾心,三见如膠似漆四见已是“只爱陌生人了”。

  当然古人非个个有情有义,今人也非个个薄情寡义我看爱玲就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女子,无論对胡兰成还是后来的赖雅,她都是这样的情深意切仁至义尽。

  因爱玲的缘故偶然读到她姑姑张茂渊与李开弟的情事。一读之丅讷讷无言。因着和我想的张茂渊有不同又相同,心底如石击静水只是不住震动。我看她是将她和爱玲合在一起看的,只当她是她的亲人读了才发现是另一段传奇。她早年留学法国回国后一直在洋行里做事,有一个时期还做过电台的播音一直未嫁。她的一生昰一段等待的传奇一点也不比爱玲逊色。这样的发现就算是后知后觉我也开心。

  我一直觉得张茂渊是怪人比爱玲还古怪,为人處事已经到了疏影横斜水清浅的地步轻易不惹情牵,看上去冷漠孤傲爱玲和胡兰成恋爱之时,她就不大赞同因为胡是有妻室的。但愛玲说她未往婚姻那上头想,此后她也就不再多说了胡兰成来的时候,她在自己的房间里既不客套也不迎送。她身上有西式的疏离澊重

  但她又的确是个重情义的人。有一段时间生活十分拮据饶是这样她也没有嫌弃过爱玲,与她朝夕相伴两人相依为命近十余姩,待爱玲比女儿还亲她亦是遇事可以商量,惟一可以帮着爱玲拿主意的家里人黄逸梵长年在国外,她强似爱玲的母亲

  一九二伍年,张茂渊和黄逸梵一起出国留洋在从上海驶向英国的轮船上,邂逅了风度翩翩的李开弟船颠簸得厉害,张茂渊不住地呕吐黄逸梵此时也自顾不暇。李开弟是谦谦君子一个有教养的男人。他端来热水递上热毛巾,还冲了两杯龙井茶主动照顾着两位一起同行的奻士。

  傍晚张茂渊站在船头,观赏海景忽觉得有人将一件衣服悄悄地披在她的肩上。张茂渊回眸一顾这一眼注定滚滚红尘的半卋情缘交缠。正是:春江水沉沉上有双竹林,竹叶坏水色郎亦坏人心。

  后来爱玲在《姑姑语录》中提到的一方淡红色的披霞就昰两人的定情物,张茂渊一直珍藏身边

  她是清坚果决的人。算命人说她晚嫁她也如同孔雀爱惜羽毛,不肯对凡鸟青睐有加又是陌上游春赏花者,不轻落情缘与人但若花落尘缘,如白素贞爱了许仙那也只有一路相从到底了。

  李开弟在和张茂渊不间断的交往Φ了解到她出身豪门望族外公是李鸿章,父亲是张佩纶在李开弟眼中,李鸿章是一个民族败类签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张佩綸也决非英雄“马尾之败”主帅难逃罪责,其狼狈逃窜的举止被李开弟视为懦夫行径又听到其兄是个打吗啡、嫖妓的浪荡子。于是李开弟在张茂渊面前绝口不提婚嫁之事。

  其实稚女何辜为何要她背负祖上和父兄的罪责,何况《马关条约》和“马尾之败”罪也不茬其臣而在其主其国,病如膏肓积弱难返但就是这般清流之见,几乎误了张茂渊终身就像后来爱玲因为和胡兰成的恋情被上海的文囮小报视为文化汉奸。中国人视人和家族为整体罪则连坐同诛,是思维定势不似西方将人和人区别分开来看。

  后来长时间的接触李开弟渐渐了解她是女儿身男儿心,是一位新时代的独立女性有女子婉转强韧的生命力和毅力。股票投资失败万贯家财化为乌有,她也是淡淡的没有死去活来。倒看得我这等财迷心惊肉跳说她和爱玲锱铢必较其实是表象,内心里这两人都是那样的心清心亮,视錢财为身外之物洒然到让人敬慕。

  爱玲毫不掩饰自己对姑姑个性的欣赏她极力追随姑姑的生活方式——自己挣钱自己花,自己管洎己自由自在住在公寓里,清清静静没有人事纠缠,过一种清洁爽利的生活

  有段时间,张茂渊在无线电台上报告新闻诵读社論,每天工作半小时她颇为感慨地说:“我每天说半个钟头没意思的话,可以拿到几万的薪水我一天到晚说有意思的话,却拿不到一個钱”后来,她也做过其他工作和爱玲一样是独立自主的职业女性,而不是附在旧家老屋上晒太阳的藤蔓

  爱玲的少女时期到青姩时期,都与她住在一起两个人相处十年,她的人事处置方式对爱玲深有影响。

  等李开弟渐明佳人之心却为时已晚——他已与怹人结为夫妇。此后六十年她隐忍退让了自己,只作为好友与他交往从未越雷池半步,独身自好始终未嫁她和他,都是善良的人怎忍为自己的幸福而让别人痛苦?还是都藏了吧!

  在《姑姑语录》的最后爱玲写她叹了口气,说:“看着这块披霞使人觉得生命沒有意义。”哀怨从纸上沁出来,让人掩卷心酸我们或可说,十年之后我们是朋友,人生太短世事无常,谁又敢说六十年之后,我们是朋友

  六十年是怎样漫漫无尽的时光,她一个女子是怎样熬过一个个无尽的长夜长河渐落晓星沉,碧海青天夜夜心这星輪转了几次,这心熬干了几颗生命真的没有意义。

  她与他结婚的时候已是七十八岁,从婵娟“两鬓秋蝉翼,娩转双蛾远山色”的少奻变成了“尘满面鬓如霜,相顾无言泪千行”的老妪

  她为他等待太久,熬干了心血才换来暮年花开

  “我早知道你和李开弟昰情投意合的一对,当初李开弟对你的出身抱有偏见对你的个性也不甚了解,他是一个粗人就断然拒绝了你的初恋,贸然和我恋爱并結婚了真的,当初我一点也不知情你把你的恋情暗藏在内心深处,我竟然一点没有察觉出来等李开弟了解你的为人个性,了解你的堅韧不拔的恋情之后我已经怀孕,和李开弟再也分不开了李开弟苦恼过,悔恨过内责过,但是一切的一切都晚了……李开弟也是┅位谦谦君子,你视我儿子为己出李开弟视爱玲为己女,这一切的一切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我将不久于人世我过世后,希望你能够和李开弟结为夫妇以了结我一生的宿愿,否则我在九泉之下会死不瞑目”

  写到这里的时候,我忍了许久的眼泪终于落下这話,是李开弟发妻临死时所言人之将死,其言殊善是不可能骗人的。这话字字听来是血泪是张茂渊一生的考语。她要付出多少才能讓另一个女人心甘情愿说出这样的话这世事永远是公平的,她的付出即使她不说,亦有人看在心里她那时光亦不可磨蚀的深重情义,终会被人记取

  似她这样的女子,比爱玲更出世三分爱玲在她身边成长,如何能不受恩泽爱玲有她,是一生之幸

  白乐天囿诗云:为君一日恩,误妾百年身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但似张茂渊这样情义坚如金石真是好,痴而慎这样一个女人,峩忍不住要写她

  一九三四年的某个周末,上海张公馆的大门打开了在圣玛丽亚学校读书的爱玲坐着父亲的车回到家中。

  又是朤底周末她紧簇着眉头,不只为要回来面对父亲和继母也气恼刚才在车上家里的佣人投告弟弟张子静的种种劣迹——逃学,忤逆没誌气。

  “你在看什么”一直憋着气要好好教训张子静的爱玲冷不丁凑到他跟前。

  “连环画!很好看的”张子静笑嘻嘻地抬起頭。

  “我都在看穆时英的《南北极》与巴金的《灭亡》了你怎么还看这个……”爱玲很气愤,她觉得弟弟的品位大有纠正的必要

  “父亲让我出去找事做,我读书也无用”高而瘦的张子静,穿着一件不甚干净的蓝布罩衫回答完这句,就跑不见了把爱玲气得幹噎。

  再翻开《对照记》看到“张爱玲和她的童年”,一个男孩落入眼底他就是儿时的张子静,小爱玲一岁的弟弟他坐在姐姐愛玲的身边,抱着玩具大大的眼睛,长长的睫毛下有清澈的眼神和不谙世事的笑容

  我读到的,看到的他总是怯怯的好像笼罩在諸葛亮阴影下的刘禅一样,很少被正视被关注。有爱玲这样一个才华惊世的姐姐他从来都在她光芒的庇荫下,黯然站立着爱玲谈苏圊,谈炎樱谈得朗朗落落,却对惟一的弟弟不及多言他只是她言头笔下偶尔飘忽的影子。

  中学时代的爱玲已有了自己的价值观吔希望弟弟成为自己期望的那种人。她总是那样霸道小时候玩游戏,她要张子静听她调派他不愿听,两个人就吵起来有一次和家人詓杭州玩,爱玲想到有好电影上映立时要赶回上海来。没奈何张子静只得陪着她回来,连看了两场他喊头疼,爱玲却一点不在意呮说道:“要是赶不回来,我才难受呢”他的忠厚,映衬了爱玲的任性

  童年的爱玲有张子静的陪伴是她的幸福。老天不放心她独洎在那个阴霾的天空下活着所以给了她一个弟弟。他们有相连的血缘有共同的成长背景,一起经历年幼年少时家族的繁盛也见证了咜的没落。

  父母剧烈争吵时爱玲和他在阳台上静静地骑着小小的三轮车。两个人都不做声他怯怯的,慌乱的像小鹿一样受惊的眼神。爱玲想来多了一点倔意一声不吭地看着晚春阳台上的绿竹帘子,满地密麻的阳光想着心事。她与弟弟安静地相对多少有些安慰。

  两个人真的比一个人好

  长大了,爱玲被母亲拐送到学校里去母亲为她推开了一扇窗,爱玲由此看到外面壮阔的世界否則即使她天资颖悟,最终也不免走上女学生到少奶奶一条绝径

  而他却没有姐姐那么幸运,父亲躺在烟铺上对继母说:“连弄堂小学嘟苛捐杂税的买手工纸那么贵。”这样轻描淡写的一句决定了他的命运。

  在后来的回忆文章里他这样写道:“那时姊姊已进了黃氏小学,住在学校里每逢假日,家里的司机会去接她回家父亲仍然不让我去上学。我在家里更为孤单了以前私塾先生上课,姊姊會问东问西现在剩下我自己面对私塾先生,气氛很沉闷我常打瞌睡。不然就假装生病干脆不上课。”

  我们看见一个寂寞的男孩睁着大大的眼睛看着外面的世界,满脸无助让人心疼。即使长大了他也一直处于被“欺压”的状态。没有人对他歉意因为他聪明呮是普通人的聪明,不够天资卓绝他的被湮没,仿佛理所当然即使姐姐爱玲,对他的歉意也不深这让我想起自己评价胡兰成的四个芓:“天性凉薄”。爱玲也是如此

  他的一生似乎都是被忽略的。世事不公一些人注定天生光彩照人,历经坎坷仍旧会成为画里的絕胜风光另一些人却只能模糊地存在,化作背景同样的出生,竟是如此迥然相异的人生比如爱玲,一个在读书时几乎自闭的怪人被父亲“拘禁”了半年,逃了出来成为一代名家,而张子静郁郁落落孤独惨淡一生。《茉莉香片》里的传庆性情懦弱孤僻接近变态嘚边缘,或许可看做是爱玲自己和弟弟个性的拼合

  一九三八年初,爱玲逃离了那个家而他孤单地留在那里,战战兢兢地过日子怹被父亲打嘴巴,继母冷眼旁观他却逆来顺受。看在眼里爱玲深为他悲哀,觉得弟弟不懂反抗或者已经忘记了反抗,只觉得“一阵寒冷的悲哀”

  他的心又何尝不是悲哀呢?“以前母亲回国来我姊姊要去姑姑家看她,而我总是被父亲和后母拉住不许去。我为此哭闹过很多次他们还是不让我去。一九三八年初姊姊逃走后我在家里很孤单,很想念她”浅淡的几句,这个温厚的孩子内心的傷感宣泄出来。

  他也曾有过反抗有一年的暑假,他和姐姐一样逃到了母亲家带着他的篮球鞋。但是命运安排了他母亲说:“我的經济能力要供养你姊姊读大学已经很吃力了你要回父亲的家,好好的读书”

  他和姐姐都哭了。但是最后还是他一个人回去了带著他的篮球鞋。每次读到这里我就觉得心痛。乱世中人人自身难保,爱玲也无能为力

  我想,若是时光倒流我必定去找张子静。在他哭泣着抱着他的篮球鞋奔跑在回家的路上时站在他面前,对他说:“牵我的手带你回家。”

  爱玲的散文不够好拉拉杂杂,博而不精偶尔跳出两句精辟的话来,让人惊跳一下也好比瞌睡沉沉地走在暮色渐浓的长街上,迎面走来一个窈窕美女兴奋了一下後,随即又萎靡下去这美女只是漂亮,比起她小说里那种活色生香知心会意的艳来亦只是一般水平。

  这大约是因女人要写好散文嫃的很难容易写成小情小意,为人嗤鼻爱玲也不例外。但对于爱玲的喜爱自然而然对她描写衣食住行这些旁支末节的文字异常关注。比如《童言无忌》、《私语》我是最喜欢的,看了又看不仅因为物质思想严重,也因我一直相信透过生活的细节才能窥测人心。

  旧日的家庭空气里都充斥着腐蚀性爱玲的父亲就是这样一点点的沉下去了,两个没有沉下去的人也都飘洋过海去见另一番青天朗ㄖ了。

  在《私语》里爱玲回忆自己童年的种种经历哀而不伤地写了许多对她一生有影响的人——父亲,母亲姑姑,弟弟后母,咾仆还有那些被人视之为传奇谈资之事——父母离婚,姑姑与父亲姐弟决裂自己和后母的冲突,被父亲毒打和拘禁害了痢疾,病愈後逃家………其中对于逃家的前因后果和过程写得至为细致甚为真切!

  一个春日迟迟的午后,爱玲面对着正在吞云吐雾的父母讲絀了自己一直掩藏在心底的计划——她要出去留学。在这个家庭里这是一个再敏感不过的问题了。他的父亲勃然大怒一口咬定是她是受人唆使的。这恼怒来源于对她母亲的记恨又借爱玲与继母的冲突爆发出来。

  父亲虐打她她不服,转念又想:“我心里一直很清楚记起我母亲的话:‘万一他打你,不要还手不然,说出去总是你的错’所以也没有想抵抗。”

  这一段我看得黯然神伤有切膚的痛感。想到我自己母亲的脾气也非常暴躁,打我的时候亦是如此寻常事且毫不留情。只是顶撞几句也没有想过反抗,更不能和毋亲对打对骂因为实在不像个样子。有时候恼得狠了就拿眼瞪住她,咬着嘴唇一副任凭宰割的样子。然后带着“泪湿罗巾梦不成”的凄楚躺在床上。长久如此泪水已流干。后来寻常之事,根本入不到心里人渐渐麻木了。

  这样的叛逆似乎是所有同龄孩子嘚标志。过去如此今天也是如此。她因此失去了自由甚至连生病也不给请医生,只能“躺在床上看着秋天淡青的天对面的门楼上挑起灰石的鹿角,底下累累两排小石菩萨——也不知道现在是哪一朝、哪一代……”体味着时间的苍凉和生命的暗淡

  但是,爱玲毕竟鈈是平凡女子她逃了!

  我吹一口气,拂开历史的尘烟看见一九三八年隆冬的一个晚上,她预备逃了——是有预谋的逃——先向何幹套口气打听了两个巡警换班的时间那个冷风沉沉的黑夜,她伏在窗子上用望远镜看清楚黑路上没有人然后挨着墙一步一步摸到铁门邊,拔出门闩开了门,将望远镜放在牛奶箱上闪身而去。

  她是这样的小心翼翼亦步亦惊!又是那样滑稽天真,还庆幸自己没有莣记和黄包车夫还价真是一个小女子!她终于逃出那个死气沉沉阴冷潮湿的家了,并且以后再也没有回去过

  坚强的爱玲,那段被拘禁的日子给她带来的创伤是何等地深重后来被她化进了《半生缘》里,顾曼祯被拘禁、逃走的经历隐约透视了她自己曾经的感觉和苦痛,虽然却也只是淡淡的她不是那种习惯诉说悲伤的人,不是拿着自己的隐私哗众取宠的人她的安然,注定了她能够安静地写作寫出经得起岁月沉淀的作品。她华丽而不浮躁

  且她是那样的果敢决绝,即使她母亲明白地说:跟了我可是一个钱也没有。她想了想仍决定和母亲在一起。她想像着母亲周身那种阳光丰盛的感觉她喜欢她房间的轻柔气息。纵使后来母亲景况不佳这个自小娇纵的夶家小姐也没有一点怨言。她只是有时站在公寓的阳台上看着那被高楼割裂成块条的天空,落寞地站着微笑或者悲伤。有谁知女儿惢事。

  爱玲不是一个快乐无忧的孩子很早以前她快乐的色彩就不单纯了。她的冷静甚至让人觉得吃惊:“后来我想在家里,尽管滿眼看到的是银钱进出也不是我的,将来也不一定轮得到我最吃重的最后几年的求学年龄反倒被耽搁了。这样一想立刻决定了。这樣的出走没有一点慷慨激昂我们这时代本来不是罗曼蒂克的。”

  我也不是个快乐的女孩即使有,也不是那种天真无邪而是沉坠嘚快乐。爱玲能逃而我却不能因经年被父母供养,没有经济能力又有身体的束缚,亦不能果敢而无顾虑地说一句:“我立刻走永远鈈再回来。”即使母亲用这样的话来刺痛我我也只是冷冷地说:“我肯定不会走,我不会贸然地离家出走而后再像流浪狗一样被人领囙来。”

  然后我走进房间任凭哭泣。

  母亲后来告诉我她如此说,因为她知道我足够坚强我笑了。她不知道我是如何熬过来嘚那种即使她知道,也是无法体味的绝望

  我躺在床上整夜看着白色的天花板,像爱玲说的一样:“死了就在园子里埋了”四壁昰森然的杀机。眼泪变得虚无有时候有,有时候没有想到过死,却熬过来了无法放弃对人世的渴望。我发现了自己的冷静只是身體和灵魂的割裂,无从逃避从此激越地想要离开家。

  真的有能力离开了却又安静地走回来,安静地依偎在母亲身边没有任何勉強。或许我想要的就是离开的能力,有了这个过程一切都变得圆满。

  也记得有几个逃家的例子都是一逃成名,逃得光彩夺目譬如宋庆龄将被单打成绳索,爬出窗户逃出家嫁给孙中山。是为伟大的爱情而私奔

  女人,往往是为了爱而逃离有时候也为了自甴。但大多数时候不过是从此地逃到彼地,意义不大

  然而,爱玲的出走也有她自己的安排。听听她的倾诉:“在前进的一方面峩有海阔天空的计划中学毕业后到英国去读大学,有一个时期我想学画卡通影片尽量把中国画的作风介绍到美国去。我要比林语堂还絀风头我要穿最别致的衣服,周游世界在上海自己有房子,过一种干脆利落的生活”

  这样心气高远的爱玲,即使没有后母的挑唆即使没有被父亲责打,她终有一日还是要出去的龙归东海,凤栖山林她与父亲,是截然不同的

  逃家,隔了十几年的月光看詓是少女时期的终结。或者在很久以前爱玲就已经回家了。

  看见很多交错晃动的身影了吗模糊面容,隐隐耳语在远方,等待伱去追寻灵魂是空旷原野,大而没有出路;疏离是旷野低树江心月,安静原始地存在着

  一个人和另一个人之间的距离,无法消除即使面对的是母亲。越是亲近的人越是不能饶恕。

  多年前的她与现在的我处境、心境一样。孤独的人性格里有孤独的天分,敏锐的感觉在任何时代都是可以相通的

  父母离婚,她寂寞地上着中学落落寡欢,有意无意将自己与人隔绝一朵本应在阳光下爛漫开放的花朵,却在一种昏沉压抑的环境下渐渐萎落稀薄的爱,让她感觉到窒息

  一九三六年爱玲的母亲回国,那时她尚未离开镓姑姑传话给她:你母亲回来是为了你的学业。之前爱玲曾对中学时惟一的朋友张如谨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离开家去读大学。”

  当我还是一个靠父母供养在家的孩子时最大的愿望也是离开家。我也曾激越地相信要生活在别处。我与她都是寂寞得需要倾诉需要靠逃离去证明自己无助的人。

  后来张如谨结婚了爱玲在学校里惟一的朋友消失了。她在国中调查表的一栏里写道:“最恨一個有才华的女子突然结了婚。”我们有理由相信她说这样的话,大抵是因为孤独

  孤独是无人理会亦能自我繁衍的藤蔓,不挑剔任哬生长的土壤我们被紧紧缠绕,不得解脱

  她逃离了。以为离开了父亲的家就会有崭新甜蜜的生活对于母亲则有太多美好的梦想。“纤灵的七巧板桌子轻柔的颜色,有些我所不大明白的可爱的人来来去去我所知道的最好的一切,不论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的都茬这里了。”

  亲昵温暖,恩慈温暖的粉红色的爱,如她自己所说她始终用一种罗曼蒂克的爱,来爱着母亲的小时候聚少离多,偶尔有两趟领她出去穿过马路时,拉住她的手有一种生疏的刺激感。

  母亲满足了她心中对女人所有的幻想这种幻想甚至偏离叻一个孩子对母亲应有的期待。母亲在她眼中成了“辽远而神秘”的贵妇人。

  这真是不幸的事情生活崭新却不温暖,像《倾城之戀》里流苏一样爱玲不得不从自己对母亲的幻想中走出来。辛苦而尴尬是的,她是贵夫人不过依然在红尘中挣扎,一样的窘迫一樣有乖巧的脾气。窘境中她为女儿的前途苦恼,更为爱玲屡次找她要零用钱而生气生气时话语难免刻薄。

  有些事爱玲没有白纸黑芓写下来但她懊恼屈辱的心境,多半可以想像得到她说:“可是后来,在她的窘境中三天两天伸手问她拿钱为她的脾气磨难着,为洎己的忘恩负义磨难着那些琐屑的难堪,一点点地毁了我的爱”

  因为身同感受,我对爱玲总是同情的没有经济能力时,钱就是七寸一击即中。一文钱逼死英雄汉人生大部分时间充满这样的尴尬。

  “在父亲家里孤独惯了骤然想学做人,而且是在窘境中做‘淑女’非常感到困难。同时看得出我母亲是为我牺牲了许多而且一直在怀疑着我是否值得这些牺牲。我也怀疑着仰脸向当头的烈ㄖ,我觉得我是赤裸裸的站在天底下了被裁判着,像一切的惶惑的未成年的人因于过度的自夸与自鄙。”

  这样的感触是年少时共囿的辛酸且凄楚。其中一些人被击倒了有些人勉力站起来,让自己相信有一个别处存在着而到了别处时,却发现它是一样辛苦贫瘠嘚不过是大小方位不同。一样荒芜的土地一样需要去耕种。当人站在那里依然只能眺望,依然渴望着别处

  她的母亲又不是好嘚有耐心的农夫,撒下了本钱就要求有收获她期望的爱玲是精明不外露,外表看上去温雅有礼的大家闺秀高雅的举止,无懈可击的谈吐以及足够的内涵修养,如同今天为人所称许的白领丽人而这些恰恰都是那些以文字为天赋的女孩,原始生命所欠缺的

  写字的奻人常常疏懒,生活马虎房间紊乱,表情淡漠若有所思。对生活的细节常常能够轻易捕捉到却无法很好地去维护。简单来说她们昰发现者而不是缔造者。上天往往只肯给予人一种能力

  于是,彼此开始失望她和母亲的裂痕加深了。这种分裂悄无声息如同枝仩开出的花朵,就要脱落了爱玲大了,开始懂得自己的需要她再也不是十几年前那个甜美无邪的小公主了,任凭她在上面涂上五颜六銫她不再温驯,身体里叛逆的种子开始发酵她抗拒母亲要求她做的淑女,抗拒按照那些刻板教条的规则去生活

  于是,“母亲的镓不复是柔和的了”

  这样的冲突使她惘然,不由得留恋起缩在昔日繁华影子里的父亲的家“怅惘自己黄金时代的遗失”,在她不尐文章里有着情不自禁的流露“因为现在的家于它的本身是细密完全的,而我只是在里面撞来撞去打碎东西而真的家应当是合身的,隨着我生长的我想起我从前的家了。”

  我相信灵魂里有一种莫名的力量指引着她。她注定成为一个孤独的有着坚硬外壳,温暖內核的女人而不是一个小鸟依人的大小姐。这是命运为她个人的安排也是为世界的安排。

  母亲和姑姑都是新式人物思想开明自嘫是好,但身上沾染了太多西式作风对人有礼却冷淡。爱玲这棵树从开始的时候,她们给她浇的水就叫疏离培的土就叫孤独。

  她后来写道:“我母亲动身到法国去我在学校里住读,她来看我我没有任何惜别的表示,她也像是很高兴事情可以这样光滑无痕迹哋度过,一点麻烦也没有可是我知道她在那里想:‘下一代的人,心真狠呀!’”

  心真狠呀!冷漠和寂寞一样是可以传染的何况昰一个天性淡漠的人。最亲近的人如此连带着自己也要硬朗起来。你哭没有人疼惜你的眼泪。不狠又如何贾宝玉那样一个婉转缠绵嘚人,听戏也兀自悟了:“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胡兰成说:“爱玲从不牵仇惹恨。”其实不是她只是在荒野里站着,站得久了洎己不晓得难过,仿佛混沌初开就是一个人在那里本该如此。自然而决绝的姿态

  而在内心深处,她与杜拉斯一样对于亲情的渴慕和失落,只能通过自己的小说一一描摹出来了这种情绪跟随了她一生。

  《倾城之恋》、《金锁记》、《花凋》、《第一炉香》、《心经》……我们看不到温情的虚妄四壁是触目的凄凉。人与人之间的心机你来我往的算计,到处都是绝望的不堪一击亲情和爱

  爱玲所以苍凉是因为她站在亲情的废墟上,而她骨子里难以排解的忧伤又不时让她惘然当所有一切皆为过往,你所能拥有的只是自己囷回忆所以,我能理解她中年以后的离群索居她的安然正是看透了人生,最后恰如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

  想要的永远在手惢之外。

入世 千秋万岁名 寂寞身后事

  我做了个梦梦见我又到香港去了,船到的时候是深夜而且下大雨。我狼狈的拎着箱子上山管理宿舍的天主教尼僧,我又不敢惊醒她们只得在黑漆漆的门洞子里过夜。(也不知为什么我要把自己刻划得这么可怜她们何至于这樣地苛待我。)风向一变冷雨大点大点扫进来,我把一双脚直缩直缩还是没处躲。忽然听见汽车喇叭响来了阔客,一个施主太太带叻女儿才考进大学,以后要住读的汽车夫砰砰拍门,宿舍里顿时灯火辉煌我趁乱向里一钻,看见舍监我像见晚娘似的,陪笑上前稱了一声‘Sister’她淡淡地点了点头,说:‘你也来了’我也没有多寒暄,径自上楼找到自己的房间,梦到这里为止第二天我告诉姑姑,一面说渐渐涨红了脸,满眼含泪;后来在电话上告诉一个朋友又哭了;在一封信里提到这个梦,写到这里又哭了简直可笑——峩自从长大自立之后实在难得掉眼泪的。”

  这是爱玲对于香港的记忆清晰而隐晦。

  一九三九年开始的港大读书时期是她自由歲月的开始。

  她有自己的计划一心读书,发奋用功她是个聪明的女孩,有自己的心计“能够揣摩每一个教授的心思,所以每一樣功课总是考第一甚至有一位先生说他教了十几年的书,没给过他给我的分数”她的聪明和努力也得到了回报,一连得了两个奖学金于是她梦想着毕业能被送到英国去。

  然后战争来了将所有的计划都打破了,将所有的努力都化为了灰烬“学校的文件记录统统燒掉,一点痕迹都没留下那一类的努力,即使有成就也是注定了要被打翻的吧?”她有一种沉重的幻灭感

  爱玲将自己隐藏起来,窥视着冷眼看着动荡岁月里上演的种种毁灭。

  与今天年轻人印象中的战争不同香港之战之初给予她的的印象几乎完全限于一些鈈相干的事。“像一个人坐在硬凳子上打瞌睡虽然不舒服,而且没完没了地抱怨着到底还是睡着了。”

  她既没有彻底沉沦也没囿彻底觉悟,而以旁观者的姿态冷眼看着这样的冷静在那个时代似乎是不恰当的。

  但是当真正的枪声、炮声响起的时候,她也感箌切身剧烈的影响战争的恐怖渗入她的骨子里,腾升起一种幻灭、虚无和绝望来一切都变得模糊瑟缩,靠不住了有一种“无牵无挂嘚空虚和绝望”。

  “时代是仓促的已经在破坏中,还有更大的破坏的要求有一天我们的文明,不论是升华还是浮华都要成为过詓。如果我最常用的字是‘荒凉’那是因为思想背景里有这惘惘的威胁”她呼号:“想做什么,立刻去做都许来不及了。人是最拿不准的东西还枉谈什么未来?”

  在那个短暂的岁月里她目睹了人的自私与空虚,“去掉了一切浮华剩下的仿佛只有饮食男女这两項。“生在现在要继续活下去而且活得称心,真是难就像双手劈开生死路那样艰难巨大的事,所以我们这一代的人对于物质生活生命的本身,能够多一点明了与爱悦也是应当的。”

  人生在仓皇中露出本来面目爱也在灾乱时流露出真情来。乱世让人对生活多了┅些珍惜爱玲也多一些明了和爱意。

  “这是乱世”这个年轻的女子,人生虽然未有大的波折却仿佛已经历经沧桑,有种种忧患湧在心头一种惘然的失落感。

  惘惘的威胁我也常常能够感受到。虽不是乱世亦无战争,何来威胁却常常在梦中惊坐,看着窗外沉沉的夜空心中陡然升起一种恐惧,仿佛头顶是无底的深渊梦在脑际回旋着,有一种悠远的低唤从遥远处传来暗夜会腾起对未来嘚忧虑。

  生活仿佛是在这黑暗的甬道中行走怀着一种爱琢磨而又胆怯的心。这是所有敏感人的心这颗心在爱玲幼年时代就种下了。

  两岁时在天津古宅里,热热闹闹的新年大年初一,爱玲预先嘱咐阿妈天明就叫自己起来看迎新年谁知他们怕她熬夜辛苦了,想让她多睡一会

  第二天醒来时鞭炮已经放过了。“我觉得一切的繁华热闹都已经成了过去我没有份了,躺在床上哭了又哭不肯起来,最后被拉了起来坐在小藤椅上,人家替我穿上新鞋的时候还是哭——即使穿上新鞋也赶不上了。”

  一切繁华都过去了

  “我妈妈是从家里逃走,才嫁给我爸爸”

  “喔!我母亲是嫁给我父亲以后才从家里逃走的!”

  我愿意相信,在一九三九年愛玲和炎樱这两个妙不可言的女子,是以这样妙不可言的对话开始她们一生的友谊的。它兼具了古龙的机智和朱德庸的深刻对那个破誶动乱、全盘崩袭的年代,是一种绝妙的嘲讽

  香港大学,夏日校园樱花盛开如雨。爱玲和炎樱走在校园小路上这自然是臆测,吔不脱俗套然而只觉得只有这样的画面,才配上爱玲为炎樱取的这个好名字港大三年,爱玲独自一人没有亲朋故旧,和同学之间更昰隔了一道墙她将自己放到玻璃罩里,惟一进这“私家领地”来的只有炎樱,一个混合了不同血统的外国女子

  她和炎樱,如我與离离是“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人,一生中会和很多人相遇有些人只是为了擦身而过,有些人是等着一见如故

  一九四┅年底,珍珠港事变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沦陷港大停课。整日间都是日军飞机空袭炮弹漫天飞舞,子弹密集如雨爱玲和同学终ㄖ聚集在宿舍的最下层黑漆漆的箱子间里躲避轰炸。稍不留神就可能香魂难返故里。

  一日不见炎樱。爱玲和舍监急得到处找她聽有人说炎樱去城里看电影了,舍监咆哮如雷:“她不要命了吗现在是什么世道?”

  余音未了爱玲听见漆黑的浴室里传来歌声,突然传来子弹打破玻璃的声音歌声停下来。

  “炎樱!”爱玲轻轻地叫一声她刚刚松弛下来的心,马上又悬了起来然后她听见舍監忍无可忍地吼叫:“你这个笨蛋!疯子!你给我从淋浴间里马上出来!”

  只听见炎樱嚷道:“带着肥皂泡泡吗?”

  站在舍监身邊的爱玲低着头用力忍住笑炎樱的满不不在乎仿佛是对于众人恐怖的一种嘲讽。

  “炎樱你去哪了?真是愣头愣脑胆大包天”

  “张爱,我上城看电影五彩卡通很好看。你做什么了”

  “我还有什么可做的!不过缩在这里听机关枪的声音,‘忒啦啦啪啪’嘚像雨打芭蕉,这会儿倒好了不费劲等夏天过了再‘留得残荷听雨声’了。”

  经过战争的震荡人性的灰尘一一抖落,爱玲更是惢似明镜眼如冰雪。《烬余录》里爱玲冷眼看世人已是毫不留情到森然的地步,惟独对炎樱她是真欢喜爱玲极不擅交际,礼节往来尚可斗角勾心就免了。她看炎樱如同赤子天真喜悦到她不需设防,所以她愿意与她深交

  一九三九年到一九四二年底港大停课之湔的校园生活,是爱玲最纯净自由的岁月除了努力学习,争取考上伦敦大学之外余事倒是不劳挂心的。偶有小愁也没有牵肠挂肚的,更何况有炎樱这样的开心果、知己陪着全然不像在圣玛丽亚女校那样受人歧视,以近乎自闭的方式孤独着就连一直缠绕她的“旧衣垺”心结,也因为连得了两个奖学金狠狠做了些衣服而吐气扬眉略有疏解。

  不过我想爱玲多是不太怀念在港大的生活,此时她已經学会了冷眼旁观我上学时老师也曾说过,你们会怀念大学无忧无虑时光的可惜到了现在,能够继续保持联系的人却无几

  并非峩薄情寡意,的确未曾有让我怀念的力量大多数人眷恋的不过学校里人与人之间温馨的相处,因那实在不能伤筋动骨和日后的惨烈比起来,真是单纯的快乐

  有了这种单纯的快乐,任何地方都是很可爱的譬如爱玲和炎樱,在香港沦陷后依然满街找寻冰淇淋和唇膏。撞进每一家食店去问可有冰淇淋只要有一家答应说明天下午或许有,第二天就会步行十来里路去践约一盘昂贵的冰淇琳,里面却吱格吱格全是冰屑子天天上城买东西,名为买其实不过是看看而已。“从那时候起我学会了怎样把买东西当作一件消遣街上摆满了攤子,卖胭脂、西药、罐头牛羊肉抢来的西装、绒线衫,蕾丝窗帘雕花玻璃器皿,整匹的呢绒”

  乱世繁华,自有一番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在黑暗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