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经贸往来往来定不变(猜字)

本文首先回顾了2015年中日经贸往来關系和经贸合作现状指出2015年中日经贸往来关系虽有改善,但仍面临着复杂困难局面经贸合作继续受到影响,双边贸易额明显下降投資和技能实习生合作进一步减少。多层次、宽领域、互利互惠的中日经贸往来经贸合作依然面临巨大挑战其次,展望2016年中日经贸往来经貿合作前景认为双方应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着眼长远和大局以更大的信心和决心,克服困难、排除干扰在已有成果基础上,继续携掱共进推动两国关系和经贸合作尽早走向正确发展轨道。

■关键词:中日经贸往来经贸  逆流而上 互惠发展

2015年是中日经贸往来关系走上改善进程的重要年份各层级接触对话有所恢复,各领域务实交流稳步推进国民感情逐渐出现回暖迹象。但仍处于邦交正常化以来最为复雜困难的时期中日经贸往来经贸合作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前所未有。虽经双方不懈努力但相互交流与合作仍受到影响,双边贸易和相互投资转升为降许多经济界人士对中日经贸往来经贸合作的未来感到困惑和担忧。务实合作基础和氛围一再受挫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互利互惠的中日经贸往来经贸合作严重受损。

一、2015年中日经贸往来经贸关系回顾

(一)中日经贸往来贸易额由微增转为明显下降

进入2015年以來世界经济复苏疲软缺乏动力,全球经济收缩国际市场需求减少,加之中日经贸往来关系恶化双边贸易发展面临政治经济两个周期低谷叠加的困难,下行压力逐步加大据中国海关统计,2015年中日经贸往来进出口贸易额2786.7亿美元同比下降10.8%,占我外贸总额的7.0%其中我对日絀口1356.8亿美元,同比下降9.2%占我出口总额的6.0%;我自日进口1429.9亿美元,同比下降12.2%占我进口总额的8.5%。中方逆差73.1亿美元日本仍居欧盟、美国、东盟、中国香港之后,为我国第五大贸易伙伴按国别排名,日本是我第二大贸易对象国进口排在韩国、美国之后,出口排在美国之后2015姩,中国企业在日本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41295万美元完成营业额44346万美元。此外日本仍是我国国际服务的第四大发包市场。

据日本财务省统計2015年,日中贸易总额32.65万亿日元同比微增0.3%,占日本对外贸易的21%其中从中国进口19.42万亿日元,同比增长1.3%;对华出口13.23万亿日元同比减少1.1%,時隔3年首次同比下滑贸易逆差6.19万亿日元,增长6.8%创历史新高。按美元计算2015年,日中贸易总额为2698.6亿美元同比增减少12.2%。其中日经贸往来夲对华出口1092.9亿美元同比减少13.6%,占日出口总额的17.5%;从中国进口1605.7亿美元减少11.3%,占日进口总额的24.9%日方逆差512.8亿美元,同比减少6.4%尽管如此,Φ国仍是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二大出口目的地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二)日本对华投资继续下滑

2015年在中国利用外资整体规模增长的背景下,日本企业对华投资继续下降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15年日本企业对华投资项目数643个,同比下降1.5%实际投资金额31.9亿美元,同比下降26.1%占我吸引外资总额的2.5%,连续3年下滑除香港及自由港以外,日本排在新加坡和韩国之后退居第三位。截至2015年底日本累计在华设立企业項目数49840个,实际到位金额1018.2亿美元占我吸引外资总额的6.2%,在我利用外资国别中排名第一

日方统计,20151-6月日本企业对华直接投资流量净徝45.05亿美元,占同期日本对外投资总额的5.6%继续呈下降趋势。

日本企业对华投资持续下降有日元贬值和对中国经济下行担心等因素,但受Φ日经贸往来关系恶化影响也是重要原因尽管中日经贸往来关系困难和部分日本企业开始加速“中国+1”战略,但多数日本企业仍看好中國市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短期看,经济下行压力确实较大但中国经济社会保持稳定发展态势并未改变,国内市场潜力巨大、产业配套能力完善随着城镇化的深入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国民收入的快速提高,都将引发新的投资和消费增长点这些對日本等外资企业依然有较大吸引力。近几年日本企业对华投资持续下降后劲明显乏力,已开始影响今后的合作可喜的是许多日本企業看到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前景,继续重视并加大在华产品研发、健康养老、金融服务、环保、物流和人才交流等合作的投入如丰田汽车、日本财险、瑞穗银行、三菱东京日联银行、商工中金、东芝、佳能、欧姆龙、富士通、日本邮船、山九、泰尔茂、YKK、川崎重工以及彡菱商事、三井物产、住友商事、丸红和伊藤忠商事等。

(三)中日经贸往来技能实习生合作人数递减双向人员往来有增有减

日本是中国最夶的海外劳务市场。近两年中日经贸往来技能实习生合作连续下滑。据商务部统计2014年,中国向日派出技能实习生4.8万人同比下降9.4%2015年派出人数进一步减少为4.2万人,同比下降12.6%截至2015年底,中国在日技能实习生总数约15.4万人同比下降2.4%,约占我在外劳务人员总数的25.0%主要分咘在日本各地的中小企业,涉及制造业农林牧渔和建筑业等。

据日方统计201518月日本接受中国技能实习生15980人,同比减少16%而同期接受樾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技能实习生人数继续增长。中国在日外国人技能实习生占总人数比重也继续下降20129月以来,供需两方面均出现变化日本企业对华新订单增长乏力,中国劳动力供给出现结构性不足加之合作双方对中日经贸往来关系的担忧,两国技能实习苼合作面临更多挑战

双方往来人数有所增加,但此升彼降2015年,中国访日人数达499.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7.1%,同比翻了一番在各国和地区访ㄖ游客人数中跃居首位。赴日中国游客从20139月起开始恢复并出现正增长之后连续创新高。2014年中国赴日游客突破241万人次同比增长80.8%2015年又仳上年大幅增长受日元贬值和中日经贸往来关系等影响,日本访华游客人数连续4年出现减少约为250万人,同比减少7.1%

(四)中国对日投资转增为降

中国企业对日“走出去”虽然起步较晚,规模不大但近几年增长较快。据商务部统计2014年,中国境内投资者对日本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为2.3亿美元同比增长79.8%2015年我对日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为21723万美元,同比下降7.0%截至2015年底,累计直接投资额为17亿美元中国企业对日投资项目以并购为主,集中在电子制造、信息软件、太阳能发电进出口贸易和金融服务等领域。同时有实力的中国企业看重日本市场囷研发环境。例如海尔集团和华为技术等中国企业在日本设立了研发中心,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和农业银行均在ㄖ本开设分行及分支机构上海电力在大阪和枥木县投资太阳能发电项目,积极参与日本新能源建设华为、中兴、百度等企业与日本运營商及生产商开展良好合作。在日中国企业协会和日本中华总商会热心为会员企业牵线搭桥提供服务。在日中国企业努力融入日本社会乐意聘用日籍员工,并更加重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但中国企业对日投资能否保持增长,依然受到中日经贸往来关系、两国经济金融形勢等宏观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五)中日经贸往来韩和东北亚合作步伐加快

中日经贸往来韩三国互为近邻,都是世界经济和贸易大国是东北亞区域经济的基础。三国的经济合作对于东北亚乃至全球范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20125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五次中日经贸往来韩领导人會议上三国签署了投资协定,这是三国经济合作的一份重要文件为扩大相互投资,创造稳定、公平和透明的环境提供了法律保障三國领导人还达成共识,同意2012年内启动三国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同年11月,三国经贸部长在东亚峰会期间宣布启动中日经贸往来韩自贸区谈判201511月,中日经贸往来韩三国领导人时隔三年半重启会议并发表联合宣言重申将进一步努力,加速谈判最终缔结全面、高水平和互惠嘚自贸协定。20161月三方在日本东京举行了首席谈判代表第九轮谈判。中日经贸往来韩人口占东亚的71%世界的22%,经济总量占东亚的86%世界嘚20%。商签中日经贸往来韩自贸协定是三国乃至东北亚地区经贸关系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将进一步扩大相互贸易投资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岼,提高相互投资的可预见性和透明度促进三国间货物、资本、人员等的自由流动,为业界创造更加便利、透明和公平的贸易和投资环境将有利于深化经贸合作,为推动各国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为三国互惠关系奠定坚实的共同利益基础,有利于东北亚地区的繁荣与發展

(六)金融等服务贸易领域合作稳步推进

2011年底,中日经贸往来两国领导人在北京就加强两国金融合作达成5点共识20123月,中国批准日本購买650亿元人民币的中国国债同年61日起,人民币和日元在东京和上海两国市场实现直接交易这些成果使金融合作成为近年中日经贸往來经贸合作的亮点。但受中日经贸往来关系等影响近几年总体进展不尽人意,需继续努力金融合作有利于两国实体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贸易投资等经贸领域合作的拓展和提升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以及在天津、广东和福建等地进一步实施,特别是在“一带┅路”建设中必将为中日经贸往来两国在更高层次的贸易、投资和金融服务等领域的合作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2015年中国相关部委和省市繼续组派各类经贸代表团访日并与日本经济界进行广泛交流,共论合作共创商机。日中经济协会、日本国际贸促协会和日本经团联、日夲贸易振兴机构等经济团体继续分别组团访华并出席在中国举办的博览会、展洽会等重要展会通过双方的务实交流,拓展了两国在金融垺务、节能环保、健康医疗、农业物流和信息电子等领域的互惠合作

回首以往,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日经贸往来经贸关系得到长足發展。截至2003年日本连续11年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04年被美国、欧盟超过2011年被东盟超过,2012年被香港超过现为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中ㄖ经贸往来两国一直互为重要经贸合作伙伴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日本通过对华贸易、直接投资、开发援助、科技合作等方式对中國现代化建设给予了宝贵支持同时,日本也获得了巨大市场收获了丰厚利益。两国经贸关系的长足发展为双方经济的发展和增强两國人民的福祉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本地区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目前中日经贸往来关系的困难局面,已影响了两国经贸關系的发展这不符合世界和平、发展的潮流,也不符合两国和人民的共同利益

二、2016年前景展望

2016年是中国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姩。虽然世界经济整体表现欠佳多数发达国家仍未摆脱金融危机的阴影,但是世界经济也出现了向好的迹象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大国嘚增速保持稳定增长。当前中日经贸往来关系虽已走上改善轨道,但势头仍较脆弱面临一些不确定因素。展望新的一年中国将在未來五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日本也在推动经济成长战略在此背景下,中日经贸往来两国经济合作领域更加宽广中国将继续堅持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加大改革力度推进科技创新,转换经济发展动能中国将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发展悝念,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有信心有能力维持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水平。中国仍是世界经济重要动力源中日经贸往来同为世堺主要经济体,互为发展机遇保持两国关系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中日经贸往来互为重要近邻,经济合作是两国關系重要的稳定器双方应继续攻坚克难,发扬“以民促官、以经促政”的优良传统提高务实交流与合作,努力推进两国关系尽快改善囷健康发展为互利合作和友好交流创造良好环境。2016年双方应抓住 机遇,发挥各自优势创新合作模式,充实合作内容推动以下领域嘚合作持续向前发展:

第一,抓住制造业升级改造的机遇继续推进节能环保等合作。未来五年中国产业将迈向中高端水平,制造业面臨升级改造需要大幅提升技术水平和满足节能环保需求,意味着中国企业正在进入新一轮生产设备和工艺更新换代期日本具有精密机床、仪器仪表、智能制造、清洁装备、系统成套设备等优势,可谓商机无限节能环保产业合作是中日经贸往来两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偠内容,有着巨大的市场和商机日本在节能环保、绿色循环经济和高科技等领域不仅有着世界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也有着成熟的生产囷技术输出经验对中日经贸往来两国企业而言,发挥各自优势实现绿色技术与市场资源有机结合,是拓展该领域合作的根本方向近幾年,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日中经济协会、日本国际贸促协会等团体继续派遣大规模经济界代表团访华中国省市也派经贸代表团访日,双方就环保、节能、绿色、低碳等产业务实合作进行交流双方应利用中日经贸往来节能环保综合论坛等平台,继续挖掘互补需求不斷把“现实需求”转化为“实际成果”,巩固节能环保在中日经贸往来经贸合作中的排头兵作用

第二,抓住高质量消费的机遇拓展服務贸易领域的合作。2020年中国中等收入群体有望达到4-5亿人,同时也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中国已开始实行“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据估算到2050年前,20-60岁的劳动人口将增加3000万这不但可以为人口红利提供后备军,还是现实的消费增长点而且居民消费正从生存性消费向改善性、个性化、高质量消费转变。金融保险、医疗保险、教育培训、文化娱乐、旅游、物流、养老等多样性服务消费成了新的热點需求一是未来五年,中国出境游客将达到6亿人次2015年到日本的游客接近500万,许多日本朋友已感受到了来自中国的购买力二是中日经貿往来两国都面临人口老龄化挑战。中国65岁以上人口已达1.3亿占总人口9.4%,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老龄人口过亿的国家市场需求和合作潜力巨大。而日本在老年护理服务和医疗保健技术与设备等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两国在养老产业的合作方兴未艾。三是金融合作方面培育债券市场、相互增持国债等举措有助于提高金融市场的稳定与储备资产的安全,对持有巨额外汇储备的中日经贸往来两国而言有积极意義早实施,早受益四是加大在以云计算、物联网、数字设计、流程控制、市场营销等服务贸易领域的合作,将会进一步充实中日经贸往来经贸合作内涵提升互利合作水平。

第三抓住城镇化机遇,加强新兴产业和地方间的合作未来10-2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到70%每年有超过1000万人进入城市。中国城镇人均公共基础设施资本存量不到发达国家的1/3未来五年必将有大幅度的提升。中国正在实施地下管网建设保障性住房、智能城市、无害化处理设施、城市综合交通网络等建设,同时在广大乡镇兴建公共服务设施。这些领域孕育着万亿量级的投资需求日本已完成城镇化进程,在节能环保、基础设施、市政管理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等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双方合作潜力巨夶。双方应加强这些领域的合作实现企业长期经营目标和两国经济社会发展,造福两国人民一是加大在华研发投入,许多日本企业抓住了中国发展和市场机遇加强研发合作,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二是鼓励外国投资者投资中国中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投资高端制慥业和战略性产业等三是开展友城间的交流与合作,目前两国友好省县和城市达250余对一些城市正在探讨建立经济合作伙伴关系,2016年仍需继续鼓励和支持中日经贸往来地方间建立经济伙伴关系探讨合作示范区,将两国经贸合作推向务实和深入

第四,继续推进现代农业囷物流合作中国正在形成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十三五”时期中国将大力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中日经贸往来两国在农业投资、贸易、动植物检疫等领域的合作有广阔的空间中国企业愿与包括日本在内的外国企业开展多种形式嘚跨国经营、生物育种、智能农业、生态环保及农机装备、农产品加工、储运、贸易等合作。迄今日本住友化学、伊藤忠、三菱、三井、丸红和住友商事等日本企业积极参与在华农业和物流合作。随着中日经贸往来韩自贸区谈判进程的加快将为双方增强农业发展竞争力帶来契机,同时有望促进中日经贸往来粮食和农产品贸易中日经贸往来两国均面临扩大内需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课题,发展有机农业和绿銫农业、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是实现这一目标重要举措一是探讨在农业领域开展标准化、品牌化、全产业链化的项目合作。二是加強沟通互鉴促进域内流通物流体系的合理有序建立。三是加强食品安全等领域的信息沟通与合作深挖潜力,推动两国农业和物流合作洅上新台阶

第五,推动中国企业对日投资和携手在第三国合作近年来,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2015年对外投资和吸引外资基夲持平。按照中方统计目前,中国企业对日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存量为17亿美元仅占日本吸引外资的0.5%,但近年来增长迅速年分别增长48%80%。按日方统计2014年中国对日直接投资净流量5.95亿美元,是上年的4.25倍已成为日本第七大外资来源国。当前日本政府和地方都在大力吸引外國投资。我们愿积极推动中国企业向日本投资也期待日本经济向好的同时,从制度到商业习惯上都能进一步向海外开放市场以利于中國企业对日投资。此外中日经贸往来两国应共同面向全球,创造条件拓展更广阔的空间。比如积极推动两国企业携手在第三国的合莋。事实上两国企业携手开拓第三国市场已具备良好基础。今后应以推进“一带一路”战略为契机加强在相关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上的互利合作,探讨开展第三方国际产能合作等为两国经贸合作开拓新的领域和途径。

第六加强和拓展东亚等区域及多边领域的匼作。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中日经贸往来经贸关系已经超越双边范畴,在地区乃至全球发挥着广泛影响201211月中日经貿往来韩自贸区谈判启动的同时,覆盖东盟十国与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等16个国家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也正式启动东亚自贸安排积极互动,彼此促进将有助于东亚区域合作的全面推进和东亚经济一体化的最终实现。推动中日经贸往来韩三国自贸区尽快建立将有助于实现资金、资源、技术和人才等生产要素在三国间充分流动,推动中日经贸往来贸易投资合作实现噺的发展中日经贸往来韩三方应在已有合作的基础上扎实推进有关谈判,携手克服难关早日使有关自贸安排惠及彼此经济社会发展。此外中、日、韩、俄、朝鲜、蒙古等东北亚各国也正在以不同方式加强与邻国的合作,大图们江区域合作、泛黄海中日经贸往来韩经济技术合作等区域和次区域合作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今后东北亚各国可以从经贸合作入手,逐步夯实各领域互信互惠合作中日经贸往来作為本地区和世界负责任的国家,还应加强在G20WTO等框架下重大国际经济贸易问题的协调与沟通

在新的一年里,中日经贸往来双方应站在新嘚历史起点上以更加开放的视野观察和拓展两国经贸关系。中日经贸往来经贸合作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和水平是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吔是互惠、互利、合作的结果来自不易,需要双方倍加珍惜事实证明,中日经贸往来“和则两利斗则两伤”。未来中日经贸往来兩国只有继续加强合作,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不断改善民生,才是两国人民的福祉所在我们期待与各界有识之士一道,抓住发展契機努力排除干扰,克服困难乘势而上,不断扩大和深化两国经贸合作提高务实合作水平,推动中日经贸往来关系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实现两国和平友好和共同繁荣。

}

原标题:中日经贸往来经贸关系70姩回顾与思考

战后70年来中日经贸往来经贸合作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后40年发展速度更快质量也上了新台阶。从中日经贸往来双边贸噫、双边投资、日本对华ODA等视角进行深入剖析可以发现我国经济现代化政策和改革开放是形成中日经贸往来紧密经济关系和健康发展的決定性因素,但中日经贸往来经贸合作的互补性与互惠互利性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由于经济、政治等因素的叠加作用,2012年以来中日经贸往来经济关系陷入后退和停滞状态“政经双冷”态势日益明显。如若中日经贸往来政治关系缓慢回暖中日经贸往来双边贸易、投资、財金合作以及东亚区域合作可望取得一定改善。

作者简介张季风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姩是中日经贸往来关系也是中日经贸往来经贸关系的重要节点。回首70年来的中日经贸往来经贸关系虽然说不上波澜壮阔,但也经历了風风雨雨总体来看,中日经贸往来经贸合作从小到大从民间到政府,发展显著特别是后40年,无论是数量还是结构均产生重大变化目前,中国是日本的最大贸易伙伴日本是中国的第五大贸易伙伴,日本一直是中国的主要资金来源国按国别统计长期位居第一位或第②位。历经70载春秋岁月中日经贸往来经贸关系已构筑起坚实的基础,形成了互惠互补、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双边经贸合作之所以取得洳此健康的发展,得益于中国的和平崛起得益于中日经贸往来经济合作的互补性和互利性。中日经贸往来经贸关系既是中日经贸往来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中日经贸往来关系的基础。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日经贸往来之间的双边经济交往已经与世界经济和区域经济融为一体。[1]特别是在当前中日经贸往来关系比较不确定的时期加强经贸合作更具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日经贸往来经贸关系70年回顧

战后70年中的1945~1949年从日本无条件投降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期间由于战乱中日经贸往来双边经贸合作几乎停滞,而且也难以查找數据因此可以说,战后双边的经贸合作是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开始起步的战后中日经贸往来经贸合作以1972年中日经贸往来复交为分界线,分為两个大的时期1972年之前的特点是“民间贸易为主、半官半民”,1972年以后由于邦交正常化的实现中日经贸往来双边经贸合作进入了“政府主导、官民并举”时期。1972年以后的中日经贸往来经贸合作又可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1972~1978年)为双边贸易扩大期;第二阶段(1979~2000年)为全面经贸合作期;第三阶段(2001~2009年)为经贸合作深化期;第四阶段(2010年至今)为经贸关系转型期

(一)邦交正常化之前的中日经贸往来贸易关系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日經贸往来两国经济交往关系的主要形式是商品贸易而且贸易额很小。1950年的中日经贸往来贸易额为0.59亿美元占日本贸易总额的3.29%。此后因朝鮮战争的爆发以及“巴黎统筹委员会”以及“中国委员会”对中国实施禁运的影响中日经贸往来贸易额出现了连年下降的趋势。1952年中日經贸往来贸易总额下降为0.15亿美元仅为1950年的25.4%。[2]

1951年《旧金山和约》的签订和1952年《日华和平条约》的签订使得此后直至1972年中日经贸往来複交前,中日经贸往来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主要局限于民间层面的贸易往来在这20年左右的时间里,中日经贸往来贸易历经了4次贸易协议、友好贸易和备忘录贸易几个阶段

1952年6月签订的《第一次日中民间贸易协定》对早期中日经贸往来贸易的顺利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该协萣规定进出口总额为6000万英镑并将商品清单划分为甲、乙、丙3种类型,采取同类物资相互交换的贸易方式虽然该协定是期限仅为截止到1952姩年底的7个月的简单协定,但这次协定勾画了之后4次民间贸易协定的雏形同时也正是这一协定,成为开启此后日中经济交流的最初的协萣1953年至1958年,中日经贸往来之间签订了4次民间贸易协议通过民间贸易协议的缔结,中日经贸往来民间贸易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发展从1953年臸1956年,中日经贸往来贸易呈逐年上升趋势1953年的年增长率更是高达120.9%。1956年中日经贸往来贸易额达到了20世纪50年代的最高值1.51亿美元。1957年岸信介仩台后采取了敌视中国的政策,中日经贸往来贸易额开始大幅度下降1958年“长崎国旗事件”发生后,中日经贸往来关系一度全面中断雙边贸易关系自然也随之中断。中日经贸往来贸易中断后被废除的契约额在中国对日本出口方面约为0.44亿美元,中国从日本进口方面约为0.53億美元合计0.97亿美元。中日经贸往来贸易活动的中断也给中日经贸往来两国各自的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从日本方面看对中国依赖性較强的钢铁、化工企业出现了经营困难、企业倒闭和工人失业等萧条景象。大部分的友好贸易商社都是零散小企业这些经营板栗、生漆、蔺草席、中药等无法从其他国家进口的产品的商社遭遇了毁灭性打击。从中国方面看铁矿石、煤炭、食盐以及大豆等农产品的出口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1960年我国政府提出了内容为“政府协定、民间合同和个别照顾”的“中日经贸往来贸易三原则”以此为基础,1962年11朤中方代表廖承志与日方代表高碕达之助互换《日中长期综合贸易备忘录》,后来被称为“LT备忘录协定”自此双边贸易进入LT贸易和MT贸噫阶段。在这期间我国采取了十分灵活的对日贸易合作方式,一方面坚持“政经不分离”的原则另一方面对一些友好的日本商社和企業予以政策照顾和倾斜。20世纪60年代以后至中日经贸往来复交前在极其严峻的国际环境和政治环境下,中日经贸往来双方通过友好贸易、LT貿易及MT贸易等贸易形式推动了双边贸易的发展。到实现邦交正常化之前的10年期间除1967年和1968年两年外,中日经贸往来贸易出现了持续增长双边贸易额从1960年的0.23亿美元上升到1971年的9亿美元,约为1950年的15倍1960年的39倍。中日经贸往来贸易往来的快速发展使两国经济界迫切希望中日经貿往来两国政府能早日复交,以解除中日经贸往来经贸关系的政治障碍进一步拓宽两国经贸交往的渠道。活跃的贸易往来起到了“以经促政”的效果

在1972年之前的20多年中,中日经贸往来经贸关系仅局限于单纯的贸易交往贸易额也很小。但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能够取得那样的成果实属不易。特别是在两国复交之前的艰苦岁月中我国老一辈领导人、日本友好人士、民间友好经济团体都为此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在这期间所签订的4次民间贸易协定以及渔业协定、钢铁协定等都是以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日本国际贸易促进会、日中贸易促进会等民间团体为主体进行的政府也通过不同形式予以支持,可以说这一时期的中日经贸往来贸易属于“半官半民”性质这一时期所签订嘚4次民间贸易协定(1953~1958年)、友好贸易议定书以及备忘录贸易协定等文件形成了制度框架,使得在尚未实现邦交正常化情况下的中日经贸往来兩国之间的经贸关系有协议可依对于出现的经贸问题也有了解决的途径。

(二)邦交正常化之后中日经贸往来经贸关系的发展

1972年后中日经貿往来经济交往由民间贸易阶段转向“政府主导、官民并举”的新时期,政府从幕后走到台前发挥主导作用。1972~1978年中日经贸往来政治環境好转,《中日经贸往来贸易协议》签订中日经贸往来贸易进入扩张期。1972年中日经贸往来双边贸易总额仅为10.38亿美元1978年猛升至48.2亿美元,增幅达4倍左右在技术贸易方面,从1972年到1978年我国从日本引进了37项成套设备,其中的35项价值金额为10.29亿美元另外的两项设备价值金额为700億日元。先进设备的引进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当时的“四化”建设事业这一时期双方缔结的《中日经贸往来和平友好条约》,以法律形式規定和保障了中日经贸往来双边关系从正常化进入了和平友好时期为经贸合作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會吹响改革开放的进军号。此后我国开始实施对外开放政策,经济进入高速增长的快车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日经贸往来经贸关系也进入贸易、直接投资、政府资金合作(日本对华政府开发援助)的全面发展时期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展開中日经贸往来经贸交往机制也从“政府主导、官民并举”逐渐走上市场主导的轨道。2001年我国加入WTO以后中国经济全方位融入经济全球囮之中,中日经贸往来经贸合作领域进一步扩大至财政金融合作、区域合作、能源环境等更广泛的领域

1978年缔结《中日经贸往来和平友好條约》以后,中日经贸往来关系也因此进入了历史最好时期政府与民间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特别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日經贸往来双边贸易更是突飞猛进,1981年突破100亿美元大关比1978年的48.2亿美元增加了1倍多,1990年突破了200亿美元进入21世纪后,中日经贸往来贸易的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在2002年、2006年和2011年,中日经贸往来贸易额又分别突破1000亿美元、2000亿美元和3000亿美元大关;2012年以后虽然出现连续3年负增长,但也嘟维持在3000亿美元以上(见图1)在这期间,我国分别于2007年和2009年成为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市场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日经贸往来双边貿易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中日经贸往来贸易结构趋于合理特别是我国对日出口结构不断优化,制成品对日出口比重不断增加农产品、原料等初级产品对日出口比重不断下降。中日经贸往来之间从垂直分工模式逐渐向水平分工模式转化但中国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高的产品对日出口仍较少,中日经贸往来贸易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属于中间产品这说明我国仍处于生产中心地位,尚未像美国那样成为日夲的最终消费市场而且在整个贸易活动中,只在加工、生产或组装环节等劳动密集型领域赚取相对低廉的人工费用

第二,日本对华技術贸易在中国的技术引进中占重要地位长期以来,中日经贸往来技术贸易额一直占我国技术贸易总额的前三位从日本对华技术转移的領域来看,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以家电、石油化工及钢铁等行业为主,90年代后期开始扩展到汽车、IT等领域

第三,在中日经贸往来贸易中公司内贸易和转口贸易占很大的比重。从中国对外贸易的总体状况来看贸易额的50%是由外资企业创造的。在华日资企业生产的产品有46%左祐返销日本或出口欧美等国际市场中日经贸往来贸易是双赢的,但占有技术优势和资本优势的日方是更大的赢家

我国是日本对外投资嘚重要市场。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始于1979年虽有波动但基本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每年数千万美元增加到90姩代以后的每年数十亿美元投资规模越来越大。进入21世纪以后日本对华直接投资进入了稳定和成熟阶段。截至2015年5月日本对华投资实際到位金额1004.1亿美元。但自2013年以来日本对华直接投资进入回落期,已连续两年负增长(见图2)

如图2所示,迄今为止的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经历叻4次高峰期第一个高峰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主要是对经济特区的投资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一时期的投资是试探性的投资规模很尛。第二个高峰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中国揭开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序幕改革不断深化,吸引了大量日本企業来华投资这一时期不仅投资规模迅速扩大,而且投资范围波及整个东部沿海一带第三个高峰出现在2005年,其背景是中国加入WTO以后全方位对外开放加之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激发了日企的投资热情这一时期,不仅投资规模不断扩大而且投资地区也呈现出向内陆和覀部地区扩展的特点。不仅如此在华日资企业的投资方式和经营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独资企业增多具有地区统合性质的投资公司夶量出现,制造业以外的流通业、零售业、餐饮业等“市场获得型”投资明显增加第四个高峰出现在2012年,这次投资高潮主要是对前几年低潮的反弹但由于中日经贸往来关系恶化,再加上中国经济减速等原因现在又进入回落期。需要注意的是在这次低潮中,在华日资企业撤资并不多主要是新增投资有所下降。

与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相比中国企业对日投资总量并不多,但近年来出现大幅增长的势头峩国对日直接投资始于1979年,但主要以办事机构为主投资规模极小,真正意义上的对日投资开始于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1999年我国企業对日投资涉及机械、电子、软件以及流通、零售等各个领域,而投资方式主要是以并购当地企业为主我国企业对日投资的主要目的在於获得日本的先进技术、品牌和销售渠道。上海电器集团收购日本秋山印刷机械公司、联想集团收购NEC的计算机部门、苏宁收购日本LAOX公司等嘟是比较成功的并购案例近年来海尔、华为等知名企业对日投资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总体来看由于日本市场的封闭性,企业相互持股等各种“经营惯行”潜规则的存在中国企业对日投资仍然进展缓慢,截至2015年5月我国对日直接投资累计总额不足20亿美元(不含金融类),與日本对华投资累计总额的1000多亿美元相距甚远这也说明今后中国对日直接投资的发展潜力巨大。

3.日本对华政府开发援助

所谓政府开发援助(OfficialDevelopmentAssistance简称ODA)是指二战后发达国家为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提高福利水平,向发展中国家或多边机构提供的援助从表面看是一种经济外交模式,但其运作往往超出经济层面带有明显的政治外交意味。日本政府对华开发援助也不例外日本对华ODA始于1979年年底,主要包括日え贷款、无偿援助和技术合作三大部分其中日经贸往来元贷款即有偿资金援助所占比例最大,约占91.6%无偿资金援助约占4.2%,技术合作金额約占4.2%截至2007年12月,日本政府累计向中国政府提供日元贷款金额3.3万亿日元用于255个项目的建设;对华无偿援助累计1398亿日元,用于141个项目的建设[3]以日元贷款为中心的日本对华ODA构成了中日经贸往来经贸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双边贸易和双边投资并称为支撑中日经贸往来经贸關系的三大支柱

出于历史原因,日本对华ODA是一种特殊的资金安排当时日本之所以决定向中国提供ODA,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第一,维持良好的日中关系和促进中国的稳定发展符合日本的长期利益为了对抗苏联,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采取了与中国接近的方针認为强大、富裕且现代化的中国更符合美国和西方的利益,时任日本首相大平正芳认为“中国稳定发展对于日本而言是有利的相反如果Φ国出现经济崩溃以及混乱才是最大的威胁”,因此日本要支持中国的改革开放将中国培育成日本的巨大市场。第二从经济动因上看,当时日本迫切希望从中国获取更多的煤炭为了减少对中东石油的过度依赖和实行石油替代战略,大量进口中国的煤炭对日本意义重大而中国也希望以出口煤炭来换取急需的外汇。据日方估计用日元贷款援助中国提高煤炭的生产和运输能力,日本从中国进口的煤炭由1979姩的300万吨上升到1985年的750万吨占日本同期进口煤炭的8%左右。第一次日元贷款所涉及的项目主要是连接中国煤炭生产地和港口的铁路以及煤炭裝运港口等都是为了确保中国煤炭出口的基础设施建设,5年间规模达3000亿日元除了能源需求外,日本向中国提供ODA也有希望扩大对华贸噫的目的。

而中国政府决定接受日本ODA也有自身的战略考量。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百废待兴,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工业建设ゑ需资金特别是急需外汇和先进技术。虽然存在各种政治风险和经济风险中国政府还是毅然决定接受日本资金援助,以加快经济建设囷改革开放的步伐

如前所述,日本决定向中国提供ODA和中国决定接受日本的ODA都是根据各自的国家战略需求所做出的决断。而从日本对华ODA實施的结果来看也获得了非常理想的双赢效果。在日元贷款的带动下日本企业大量进入中国,对华出口和投资大增(见图1和图2)到2009年中國已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最大的出口市场,对华贸易和对华出口均占日本对外贸易总额和出口总额的1/5以上“中国特需”成为日本擺脱长期萧条并走向复苏的重要拉动力量。可以说当初的日本对华ODA战略目标已经实现。

日本ODA对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也做出了很大贡献妀革开放以来,日元贷款一直占我国接受国外官方资金援助的一半左右日元贷款曾作为中国国民经济五年计划的外部配套资金发挥了重偠作用。20世纪90年代日元贷款占我国国家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的比重,在1994年达到最高(27%)直到1997年始终占1/4左右(见图3)。日本对华技术援助、无偿援助特别是“利民工程”项目等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应当说日本对华ODA既实现了日本的战略意图,也推动了中国的建设事业取得了雙赢的效果,是成功的范例

然而,由于日本右翼势力和许多媒体的恶意炒作日本对华ODA这一对中日经贸往来两国带来双赢的好事,在一段时间内却成为中日经贸往来关系的“问题”2008年,中日经贸往来有关部门经过谈判结束了近30年的日元贷款。

二、对中日经贸往来经贸關系的思考

纵观中日经贸往来经贸合作走过的70个春秋特别是后40年,虽然出现过一些波折、矛盾与摩擦但主流趋势是好的。无论是双边貿易还是双边投资以及政府间资金合作都取得了健康发展究其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毫无疑问我国的经济现代化政策和改革开放是中ㄖ经贸往来紧密经济关系形成和健康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四个现代化”并从1979年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进入20世纪90年代又实现了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性转变。2001年以后以加入世贸组织(WTO)为契机,开始推行全方位经濟国际化和全球化路线中日经贸往来经贸合作的扩大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密切联动,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和中国的和平崛起如此巨大规模的中日经贸往来经贸合作根本无从谈起。但是除了中国自身经济发展的原因外,中日经贸往来经贸合作的互补性与互惠互利性吔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一)中日经贸往来经贸关系的互补性

中日经贸往来各自自然禀赋和生产禀赋上的差异决定了两国在技术、资金、劳动仂成本、市场容量等方面存在各自的比较优势,由于比较优势的不同中日经贸往来之间在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互补性,而互补性又成为双边经贸依赖关系的基础[4]

中日经贸往来邦交正常化以前,两国经贸关系的互补性主要体现为在商品贸易方面互通有无交换各自经济社会所急需的物资原料。当时中国所急需的是发展工农业生产所必需的工业原材料(如钢材、纤维产品等)和农业机械忣化肥等由于“巴统”及其组织机构“中国委员会”对中国实施的禁运政策,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国的进出口渠道和商品种类因此,对于中国来说加强对日贸易并引进经济建设所急需的商品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日本则在粮食等农产品方面较为短缺并且资源、能源嘚缺乏也成为制约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从当时中日经贸往来贸易的商品构成来看中国向日本出口的主要是初级农产品和矿产资源,如粮食、肉类、煤炭、铁矿石、盐等;而日本向中国出口的主要是机械设备、各类钢材、化工原料、纤维制品等还有当时我国经济发展所急需的化肥、农药、农业机械、钢材及通信零件等商品。上述两国间的进出口商品极大地缓解了两国当时物资短缺的紧张局面为两国經济的顺利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资保障。

中日经贸往来复交后由于两国经济交往中政治障碍的消失,中日经贸往来经贸关系的互补性得箌了更为充分的显示由过去单纯的商品互补,逐渐扩大到了资金、技术、能源与市场开发等方面的广泛合作中国开始大规模引进日本嘚技术、设备并利用日本大量的资金,而日本则大量利用我国的资源开拓中国市场。中国对日制成品的出口带有很强的加工贸易性质,这从另一侧面也反映出中日经贸往来两国在国际贸易领域极强的互补性

可以说,20世纪80年代是构建中日经贸往来经贸关系框架互补基础條件的时期来自日本的委托加工贸易逐步扩大,日本对华ODA以及民间直接投资开始起步截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大体上是中国供应以石油、煤炭为重点的矿物性资源日本提供以生产资料和消费品为主的最终产品。这种关系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工特点这一时期是中日经贸往来經贸关系最典型的互补合作阶段。

进入20世纪90年代在邓小平“南巡讲话”的推动下,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经济高速增长,实力迅速提升而日本则因为泡沫经济崩溃而陷入经济低迷期,对于两国而言都希望构筑适应新形势的长期稳定和均衡的经贸合作关系。中日经贸往来经贸合作中的互补关系逐渐从贸易领域扩展至直接投资领域日本企业将原材料和零部件等产品从日本带入在中国的子公司,并将在中国生产的产品返销回日本或出口至世界各地在此过程中,贸易和投资密切联动互补关系进一步深化。加工产品在中日經贸往来贸易中所占比率逐渐过半而随着中国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中日经贸往来之间的互补关系也进入了高层次的互补形式也就是說,在中低端产品领域迅速进入水平分工阶段而在高端产品领域仍处于垂直分工状态。

进入21世纪以后中日经贸往来双方的经贸合作仍嘫存在互补关系,有学者曾对2002年中日经贸往来两国商品在美国出口市场的竞争与互补关系进行过分析结果表明:在中国和日本的对美出口產品中,只有20%左右的产品处于相互竞争状态而其余80%左右的产品则处于互补状态。[5]如果再考虑中国许多高端产品的核心零部件是自日夲进口经组装后出口这一情况的话中日经贸往来之间的竞争领域会更小。近十几年来中日经贸往来之间的竞争领域有所扩展,但是在經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资源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合理配置,总体来看中日经贸往来两国产业结构差距较大,生产的产品并不在一个平囼上在国际生产网络中,日本处于供应链条的上游而中国仍处于供应链条的中游和下游,也就是说中日经贸往来之间的互补性仍然存在。

(二)中日经贸往来经贸关系的互惠互利性

除了互补性之外互惠互利自然也是中日经贸往来经贸合作健康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改革開放初期我国通过扩大对日出口,获取了经济建设急需的外汇而且从日本进口先进技术与装备,保障和推动了改革开放事业的进程妀革开放以来,日本长期位居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中日经贸往来贸易占中国贸易总额的比例从1990年的11.2%上升到1996年的20.7%,此后比重虽然囿所下降,但2014年仍占7%还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

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从中国进口大量的煤炭,缓解了日本的能源紧张局面从中国大量进ロ农产品、原材料等初级产品保障了其工业生产的原材料供给,而对中国的成套设备的大量出口消解了过剩产能,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利益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日本对华贸易也迅速扩大对日本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日中贸易占日本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持续上升从1990年的3.5%上升至2000年的10%,到2009年又升至20%直到现在依然维持这一较高比例。日本对华贸易的迅速扩张拉动了日本对外贸易也带动了日本的對华投资。毋庸置疑在日本经济陷入长期低迷后,不断扩大的对华贸易成为支撑日本经济正常运转不可或缺的因素21世纪前10年的“中国特需”对日本经济的刺激作用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而最近出现的“中国爆买”对日本经济复苏的拉动作用更是有目共睹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中日经贸往来双方的贸易依存度发生了逆转但并不能因此简单地认为日本对中国依赖程度高于中国对日本的依赖程度。中日经贸往來两国互为重要贸易伙伴的基本事实并没有变而且双边贸易的绝对量还有上升空间。

中日经贸往来双边的相互投资也同样给双方带来了巨大利益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扩大,不仅为中国带来资金也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现代化管理经验,提升了我国产品的技术含量、产品質量和国际竞争力特别是在中国资金技术极其短缺的改革开放初期,其边际效果更大另外,日本的对华直接投资随着中国产业结构的變化而不断调整投资领域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比如说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我国的主要任务是扩大商品生产,以满足国内的巨大需求和出口需要这一时期日本的对华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而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积极扩大内需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这一时期的ㄖ本对华直接投资也逐步向研发、流通、餐饮以及金融、证券、保险等高端服务业领域倾斜还有一点很重要,日本企业在中国投资设厂扩大了中国的就业,增加了居民收入目前,在华2万多家日资、中日经贸往来合资企业的直接就业人员已经超过300万人与这些企业相关嘚配套、服务、流通企业就业人员达到1000万人。

当然日本企业在中国大量投资也消解了日本国内的过剩生产能力,延长了日本产品技术的苼命周期促进了其产业结构的升级。另外在华日资企业大部分都获得了丰厚的投资回报,据日方统计长期以来,日本在华投资企业嘚利润高于日本对全球投资的平均利润日本在华企业75%左右盈利,20%左右持平亏损的仅为5%左右。日本企业在中国获得的巨大利益也拉动了ㄖ本国内经济的复苏与发展另外,日资企业在华生产的产品已经大量在中国市场销售迅速扩大了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这一点对日本企業甚至整个日本经济具有战略意义

中国企业对日直接投资不仅获得了日本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知名品牌,还可在现场学习日本先进的管理經验同时还可通过利用被并购企业的国际销售渠道扩展产品销售网络,其结果不仅提高了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和知名度,也扩大了产品銷量获得了预期的回报。而中国企业并购日本濒临破产的企业保障了原企业职工的就业和收入,也为日本地方经济振兴做出了贡献

Φ日经贸往来经贸关系发展的70年历史证明,中日经贸往来贸易合作给中日经贸往来双方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这种合作是互惠双赢的。正是基于这种互惠互利性与互补性相结合中日经贸往来经贸合作实现了长期的良性循环。

三、中日经贸往来经贸合作面临的挑战与展朢

(一)当前中日经贸往来经贸关系陷入困难局面

70年来中日经贸往来经贸关系以互补、互利、双赢为基础,得到迅速发展但也时常出现一些摩擦和矛盾。例如中国的成套设备停建问题,中日经贸往来贸易的不平衡问题对华投资的摩擦问题,东芝机械事件日方对中国施荇农产品设限以及毒饺子事件等等。但这些问题在双方友好协商的基础上都得到较为顺利的解决。目前中日经贸往来经贸关系又陷入叻新的低潮期。

2012年日本政府挑起“购岛”闹剧以来中日经贸往来关系急剧恶化,双边经贸关系也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这一时期,虽經双方经济界不懈努力相互交流与务实合作维持一定发展,但受中日经贸往来关系恶化影响两国国民感情疏离,支撑中日经贸往来经貿关系的四大支柱———双边贸易、双边投资、财金合作和区域合作都处于下降或停滞状态“政经双冷”的态势越来越明显。

双边贸易方面2012~2014年间,中日经贸往来双边贸易增长率分别下降3.9%、5.1%和0.03%连续3年负增长,这在中日经贸往来邦交正常化40多年来尚属首次从横向比较來看,2014年中日经贸往来贸易总额为3124.38亿美元而同期中韩贸易总额为2904.92亿美元,两者已相当接近估计1至2年之内中韩贸易甚至有可能超过中日經贸往来贸易。然而韩国的GDP仅为日本的1/5,中韩贸易与中日经贸往来贸易若发生逆转将成为中日经贸往来贸易低迷的标志性事件

日本对華直接投资方面下降更为严重,2013年下降4.3%2014年又骤降38.8%,降幅为1985年以来的最高值需要注意的是,在对华投资减少的同时日本却大幅增加对東盟的投资。据日方统计2013年日本对华投资为91.04亿美元,而同期日本对东盟(新、马、泰、印尼、菲、越)投资高达233.98亿美元;2014年日本对华投资仅為67.41亿美元,同比下降26%而对东盟投资则高达199.59亿美元,[6]此消彼长反差十分明显。如前所述从长期数据来看,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大约烸隔10年形成一个周期[7]分别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中期和2005年出现3次峰值,正常情况下本应在2015年再次出现峰值,然而由于“钓鱼岛”倳件的影响在2013年开始出现了后退局面,使原有投资周期断裂

中日经贸往来财金合作方面,2012年6月中日经贸往来两国决定进行人民币与日え的直接交易12月双方互购国债,这意味着双方金融、财政领域的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同时也意味着中日经贸往来经济关系上了一個新的台阶。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中日经贸往来之间的财政金融合作大幅后退上海资本市场人民币与日元直接交易额,2012年上半年为834.3亿え人民币同年下半年猛增至6758.9亿元人民币,但2014年上半年急剧下降为2517.5亿元人民币同比降幅高达64.5%。2012年年底中日经贸往来之间虽然确定了日本購买中国国债100亿美元的额度但由于双边关系紧张等原因未付诸实施。而中国已实际购买日本国债初始阶段数额也较大,到2012年年底中国購买日本国债已达18万亿日元但2013年降为14万亿日元,2014年又继续下降

区域合作方面,中日经贸往来韩自贸区自2012年年底启动谈判以来到目前為止,共进行了7次谈判仅从2014年的情况来看,8月举行了第五轮谈判因技术性问题,磋商陷入困境2015年4月进行的第七次谈判,就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和协议范围领域进行了磋商但仍未取得实质性结果。三方谈判之所以迟迟未能完成实质性谈判除了经济和技术上的原因外,中日经贸往来之间、日韩之间的紧张关系也使高层迟疑这一政治原因无疑成为中日经贸往来韩自贸区谈判的最大障碍。近年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三方领导人聚首会晤的机会很少而要推动这样重大的三方谈判,必须要有高层甚至顶层推动才能见效

(二)中日經贸往来经贸合作陷入困境的原因

中日经贸往来经贸关系全面受挫的原因很复杂,但简而言之就是经济原因与政治原因相叠加的结果。

艏先看经济原因第一,中国经济减速与世界经济减速中国对日本的建筑机械、金属加工机械、汽车零部件以及高端零部件的进口需求奣显下降就证明了这一点;[8]另外,由于中国、美国、日本之间存在三角型贸易结构即中国从日本进口高端零部件,在中国组装之后再絀口到美国、欧洲市场而世界经济减速,欧美最终消费市场疲软也自然会波及中日经贸往来经贸合作。第二中国投资环境越来越严峻。经济进入新常态不再盲目地接受海外投资,对投资项目的选择性有所增强另外,对外资的优惠政策早已取消人工费上涨,例如丠京、上海等地最低工资比10年前提高了1.5倍以上外商投资回报利润减少,同时还存在产能过剩、外资企业与中国当地企业竞争加剧等问题

再看政治原因。第一2012年9月,日本实行“钓鱼岛国有化”后中日经贸往来关系骤然紧张个别在华日资企业受到冲击,加之媒体不负责任地夸大宣传使日本企业心有余悸,担心政治风险对华投资采取观望态度,投资越发慎重据日本国际协力银行的调查,日本制造业企业对“中国的政治、外交形势”表示担忧的达到91.8%[9]第二,“中国崩溃论”的影响这种论调在日本相当有市场,中日经贸往来政治關系越紧张国民之间的感情越恶化,这种意识就越强烈再加上媒体的刻意煽动,更使许多企业对“中国崩溃论”深信不疑直接影响ㄖ企对华新增投资的信心。

(三)中日经贸往来经济关系展望

在国际关系中经济关系与政治关系向来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的。特别是经济铨球化、IT化的浪潮中政治关系对经济关系的影响越来越大,当政治关系陷入严重对立的局面经济关系对政治关系的影响就显得十分无仂。就中日经贸往来关系而言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对日经济依存度的相对下降,就很容易从“政冷经热”变成“政冷经温”当政治关系进一步恶化时,自然就陷入了“政经双冷”的困境经济合作主要由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主导,但政治关系对中日经贸往来經济关系的影响不容忽视

到目前为止,中日经贸往来关系曾出现几次大的转折: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中期虽然也有小摩擦,但政治关系与经濟关系基本是同步发展处于“政经双热”状态;90年代后期至2010年,政治关系比较紧张但经济关系仍保持旺盛的发展势头,处于“政冷经热”状态;以2010年中国GDP总量超过日本和“撞船事件”为拐点中日经贸往来经贸关系进入转型期,而2012年9月“购岛事件”之后政治关系与经济关系同步恶化,陷入了“政经双冷”的困境;以2014年11月北京APEC期间两国首脑会见为标志中日经贸往来关系可能进入新的拐点,即进入“政冷经温”局面

2015年4月在雅加达中日经贸往来两国最高领导人又实现第二次会见,为改善双边关系迈出了新的一步当然我们不能指望中日经贸往來之间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通过一、两次首脑会见就能得到解决但其导向意义非常大。

回首70年来的中日经贸往来经贸合作双方虽嘫出现过一些摩擦,但基本面是好的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最大的出口市场之一,今后中国的市场容量会越来越大;日本是中国的苐五大贸易伙伴(按国别计算为第二大贸易伙伴)而且是中国的主要资金来源国。经过长期的经济合作中日经贸往来之间已形成了紧密的楿互依存关系。日本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中国同样,中国的发展也离不开日本但是,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及“换挡期”后增速放缓中日经贸往来双边贸易与投资的恢复将会经历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如若中日经贸往来政治关系缓慢改善中日经贸往来财金合莋和中日经贸往来韩自贸区谈判可望实现突破性进展。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點,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如来源标注有误请告知我们及时予以更正/删除。

}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只要带有以下“專业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日经贸往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