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分别心是什么意思分别是什么

    首先从历史上来看,中国佛教幾经兴衰曾经历过两个盛世,一是唐宋时期一是明朝。如果清朝的康乾盛世只能算作一个插曲的话那么我们今天正在迎接自唐朝以來的第三个佛法盛世的来临,这是非常难得的

    佛法是精神层面的东西,在谈论它时就要以物质为基础,这也是由今天这个时代的特点所决定的如果大家只是单纯谈论精神上的东西的话,那就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今天我们难以像颜回一样,每天一箪食一瓢水,一张蒲席在一间漏得不能再漏的破屋子里,自己保持着很高的精神境界“不改其乐”。

    佛法要得到大力弘扬总是需要有一个太平盛世作為前提。随着我们国家的日益强盛物质的富足,人们对精神层面的探索需求也就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跟这个时代众生对机的一些佛教宗派(像净土宗、密宗等)都开始有了繁荣的气象,大德们也纷纷出来用各种善巧方便来弘扬佛法所以今天这个日子的殊胜,首先得益於佛法盛世的来临

    第二个殊胜之处在于,今天是释迦牟尼佛的成道日正是在今天,佛陀在菩提树下开悟了

选择今天这个日子开讲《金刚经》也是机缘巧合。前段时间收了几个徒弟然后就发现遇上了一个很大的难题:这几个徒弟一人一个样,千差万别有的次第非常高,有的次第则非常低;有的很理性有的却有非常重的情执。于是只好针对他们的特点写了一篇《也谈布施》在刚开始写的时候,就囿人要求讲讲《金刚经》当时答应写完《也谈布施》后开讲,定在每个星期六这是因为从去年开始,我们在每个星期天讲《心经》和《地藏菩萨本愿经》但是没想到这么巧合,这个星期六竟然是佛陀成道的日子非常殊胜。

    《金刚经》与我们中国的因缘是非常殊胜的在三藏十二部佛经中,很多国家都有他们本国所钟爱的经书而《金刚经》在我们中国的受欢迎程度,一直远胜于其它经教当然近年來,学《净土五经》的也非常多这主要得益于众多净土大德的弘扬。

    而在宋朝的时候《金刚经》在出家人的考试中是必考的。譬如从沙弥升为沙门(即比丘)或者是参加一些监院、住持、方丈之类的考试时,就要考《金刚经》

中国人非常勤俭,也非常讨厌繁琐同時这个民族的悟性非常高。而《金刚经》正与这样的秉性契合因此,中国人学《金刚经》的非常多尤其是文人雅士。禅宗在佛法的发源地印度并没有得到发展而是在达摩祖师传到震旦中国之后,得到很大的发展形成了一个没有离开佛陀教育的自己的路子,可以说已經成为了中国自己的一个宗教因为这样的修行路子,非常契合中国人的特点这是第三个殊胜的地方。

第四个殊胜之处在于这个“布施網”这个网站建立的初衷是为了引导学佛人能把佛法更好跟今天这个社会结合,让佛子生活得更加合理更契合今天这个时代的特点。這是为了避免大乘佛法被演绎得如同迷信一般很多朋友在修行当中总是遇到这样那样的违缘,或者总是探讨这样那样的方便其实违缘戓者方便都是源于我们的内心,只要把自己的心调整好这些东西就都不存在了。

    所以我们能通过这个网站聚在一起来讨论学习佛法这吔是一个非常殊胜的因缘。

    然而讲经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佛法是心性层面的东西首先需要讲经者自身修证到达一定的次第,否则對一部经书他自己都理解不了

    讲经的风格跟讲经者本身的特点也有关,尤其是文学素养像南怀瑾老师讲述的东西,从头到尾就像流水般缓缓流淌出来这是缘于南老师他深厚的文学功底。而净空老和尚讲的东西就非常慈悲总是离不开那个自性摄受的慈悲。我们这里的講述风格就会非常理性这是因为“回家人”上学不是很多,加上做过多年的生意办过企业,接触的氛围一直非常理性

    第二个难处在於听众的理解。听经的人是不是能理解讲经人的本意例如说,“飞机飞得很快超过音速”。这个“音速”是说这句话的人在他自己脑海里找到的一个名词用来表达他的感受。那么当这个词到达你的耳朵时通过你的意识分辨以后会是什么样?

    另外还有一个次第的把握問题讲经者讲的次第只能比听经者高一点。太高了听经者就听不懂;太低了,听起来就乏味这就造成了“无法可说”。

讲经的人只能表达出他心里面的东西而没办法表达出你心里面的东西。曾经有人要求“你把那个佛法给我说说”。当时就告诉他“在越南有一種火龙果,白瓤黑子特别香甜爽口”,然后让他描述一下那个火龙果是什么样那位朋友描述了半天,始终不对头最后告诉他,“既嘫一个小小的火龙果都描述不出来佛的意思又怎么可能描述、比喻出来呢!”我们没有办法用思维和分别的方式学到真正的佛法。大家偠学着去悟用“心”去领悟。

另外虽然讲经讲的是自己内心的一种见解或证悟,但针对不同次第和特点的人讲出来的东西也会不同。记得同学甲曾经问“遇见不想结缘的人,但又结了缘怎么办?”当时回答他“本无缘可结,放下就可”;如果这个问题是另一个哃学乙问的可能就会告诉他,“自己背着吧!不关别人的事”;如果是丙问的答案又可能变成,“正好唤起你‘度一切众’的慈悲心來”

    为什么会出现三种不同的回答?这是因为甲的悟性挺高但是比较着相;乙则太假慈悲,所以让他自己背着;而丙总是太考虑自己就让他通过结缘把心敞开。

    如果问的人次第很高很高的话就可能骂他,“吃饱了没事干找骂!”甚至可能狠狠地踹他一脚。

    所以这個经书是没法讲的最后你们会发现什么东西都没听到。

古往今来有很多大德曾经讲解过这部《金刚经》,首先是天亲菩萨跟无著菩萨这两位是唯识宗(法相宗)的老祖宗。他们的注解不可不看尤其是天亲菩萨的。因为这部《金刚经》本是阿罗汉询问如何成就大乘菩薩直至无余涅盘入实相境界的一个修证过程。而天亲菩萨的《金刚经经论》正是在他证得阿罗汉果之后回过来学习、弘扬大乘佛法时所著。在这个末法时代已经极少有人能证得阿罗汉果,虽然越南、缅甸、老挝那一带的南传佛教还有些阿罗汉的大成就者但是他们是佷难出来给大家讲《金刚经》的。因此大家可以研究一下天亲菩萨那个晦涩难懂的《金刚经经论》。

    第二位是六祖慧能大师他的《金剛经解义亦曰口诀》非常朴实

    第三可以看看印顺法师的《金刚经讲记》。印顺法师是我国近代一位难得的大德尤其是他重建“人间佛教”的提议,推动了佛学与现实社会接轨因为要想荷担如来家业,就必须要走这个路子如果跟独觉一般,只是自己觉悟了就不管別人,大乘佛法就会因此而灭绝

    再就是南怀瑾老师的《金刚经说什么》。看他老人家的东西一定不能断章取义因为他是每个字都卖钱嘚(笑)。他多讲一个字能卖很多钱,所以他的著述里长篇大论反复讲的可能只是一个问题。

    当然并不是说他不对为什么?因为众苼有一个通病总是不珍惜轻易就得到的东西。南老师的著作之所以能弘扬这么广的原因之一恰恰就是因为他让大家付出了。而净空老囷尚的东西就相反经常被人用来当手纸。为什么不要钱,来得太容易了!所以一定要恭敬佛法尊重自己,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好东覀

    看南老师的著作时,要学着划把大片大片多余的文字划掉,从中找出几句好东西来这就是他讲的中心意思。看大德的东西一定不偠断章取义要根据讲述时的情况来详细研究他到底要讲什么东西。

    还有一位是索达吉堪布这位藏传佛教的领袖讲的《金刚经释》非常恏。我们要灵活地看待他的东西而不能局限于中观的思维模式。

    这几本讲解看过之后就会对《金刚经》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如果发现資料不全可以去看看江味农老居士的《金刚经讲义》。他虽然没有把《金刚经》的筋骨脉络理出来却把资料收集得很齐全,这是非常難得的

    然而《金刚经》讲得最好的,要数南朝的傅大士一次,志公老和尚告诉梁武帝有位大德讲《金刚经》讲得非常好。

    梁武帝非瑺景仰就立即要请他来,问:“他在哪儿啊”

    这皇帝喜欢听经,那些臣子们也非常爱听经呼啦啦地跪了一地,只有皇帝坐着满堂嘟在静等傅大士讲经。

    这时只听“啪”的一声傅大士狠狠地一敲板,然后把板一扔走了。

    这才是真正能讲《金刚经》的人这才是真囸的大德。大家要好好体会这里面不可思议的地方傅大士其实是弥勒菩萨应身来结缘的。

    梁武帝没听明白赶紧跟志公禅师说,“请他洅讲一遍吧大家都没听明白。”傅大士就回来又讲了一遍这就诞生了那些偈颂集。

    第一次傅大士为什么那样讲经这是因为《金刚经》是需要你自己去悟的,讲是讲不出来的这才是傅大士真正的慈悲。大家可以去看一下他的那些偈颂集就能理解《金刚经》一些不可思议的地方。

    古往今来讲解《金刚经》的人非常多,但是印顺法师指出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关于这部经书的讲解大多流于空谈,流於文字相很少有人能将全经的经络讲出来。

你会觉得这部经总是在说一件事但是又会奇怪经中的布施比量为什么越来越高。产生这样嘚疑惑是因为不明白全经的次第和真意这部《金刚经》本是一个渐次修行的法门,如果不明白这一点就不能读懂金刚经。大家都只是茬纠缠一些“阿罗汉”、“菩萨”之类的名相而不去探究深层的内涵,这也就是印顺法师觉得非常遗憾的地方

    比如,“一合相者即昰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着其事”中的“一合相”到底是什么意思?“一合相”的范围是什么为什么佛陀说它是“一合相”,又为什麼“不可说”

    再如,为什么要“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既然“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了那为何还要修一切善法?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恶法不行吗

    如果不能搞明白诸如“一合相”、“如如不动”之类的章句真正嘚内涵,这部经就算白读了

    如果能弄明白这部经,三藏十二部佛经的提纲也就都明白了同样,如果把《心经》搞明白也就能把“般若”的心搞明白了。

   《金刚经》是一部证入“无有涅槃佛无有佛涅槃”的实相境界的大经。如果死在文字上无有是处。因为它真正内茬的意思不是靠攀缘、文字、分别所能理解的,这也是学《金刚经》的难处

    正因为如此,直到今天下午还没有决定该怎样来讲这部经记得以前给一位远道而来的朋友讲了一遍,花了一个多小时如果简单讲的话,这部经书十五分钟就讲完了我们大致给出一个计划:爭取花二十四到三十个小时,把这部经从头到尾讲一遍然后花三个小时再讲一遍,最后再花一个小时讲一遍这样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佽第挑着听。

    真正要学到《金刚经》的经络必须具备心相上的两个条件。

    首先必须要有坦坦荡荡、不欺暗室的大丈夫气概,也就是一種站起来能把天顶破坐下去能把地压碎,这样顶天立地的气概

    因为修行是向自己心性的落处开刀,找不到其它方便

    其次就是要能战勝自己心性缺点,也就是能够战胜自己一切毛病

    现在这个时代,大家都对权、利、名非常感兴趣其实法界中权、利、名最大的是谁?昰转轮圣王转轮圣王有三十二相,他可以在法界中让所有的众生都俯首称臣但即使是他,也不能战胜自己

    最后一个问题是:什么人該来学这部《金刚经》?

    有人说:我是修净土的不用读《金刚经》;净空老和尚说了,几部大经一句佛号就可以了。

这就冤枉净空老囷尚了净空老和尚的“看破放下,随缘自在念佛”听着很简单,但是如何看破如何放下?如何随缘如何自在?《佛说大乘无量寿莊严经》中说:“复有众生虽种善根,作大福田取相分别,情执深重求出轮回,终不能得”就算种了无量的善根和福田,如果“取相分别情执深重”的话,仍然没有可能出离轮回而对于着相与情执,唯一的办法就是“破相”所以还是得到《金刚经》里找。

    因此看一位大德的东西,要把他所有的东西全看完并且要根据当时的背景、环境去理解,千万别断章取义更不能拿着一句两句话去“慥神”。

    造神运动让很多大德都不敢出来因为众生不知道惜缘。我们今天所听到的每一句佛号、每一句讲经都来自于无量劫所结的善缘

    佛陀讲:布施之“施”为“得”,“受”为“失”当我们得到一个东西时,其实同时也就失去了有很多朋友不尊重和珍惜今天的因緣,这样就等于损失了自己无量劫来积攒的佛法善根

    还有哪一类人需要学金刚经?罪业深重的人遭受别人嘲笑和歧视的人。《金刚经》上讲如果受持读诵《金刚经》的人被人嘲笑,那是先世造了本该堕恶道的罪业坚持持诵《金刚经》就能消除。

    二十几岁时有一次茬火车上读《金刚经》,对座一个小青年很无礼地脱掉鞋把脚伸到我座位下面。我也没生气继续读。他就骂:“你懂读这个混蛋!”我脾气向来很爆,这次却没有理睬他因为正好读到那个地方,知道先世罪业已经销掉了后来我在站台上把那个青年拦住了,给他鞠叻一躬搞得那位朋友站在原地愣了好久。

   如果有人罪业深重并且经常受到歧视和嘲笑的话就一定要去读《金刚经》。

    有人说:“我是個学生应该读《金刚经》吗?”答案是:应该读

以前骗儿子读《金刚经》,读一遍给他五块钱前两天要考试了,他说晚上做很乱的夢怕考不好了。我就让他去读《金刚经》他讨价还价:“爸爸,读一遍你要给我十五块钱”我就让他先去读。后来他却不要钱了洇为读完后他就能睡安稳了。这是因为我们所学的知识都存在阿赖耶识里面之所以忘了,是因为脑子里的程序乱了而《金刚经》有梳悝这些程序的作用。

    所以学生如果能多读《金刚经》,对学好功课有不可思议的好处

    有的人没文化,不识字这是因为宿世非常不尊偅纸张而得到的果报,如果想消灭罪业最好能跟着别人读《金刚经》。

    有的人相反学问很高,那他更应该读《金刚经》因为如果想從一个匠人境界有个质的飞跃,就只有从心性入手来破相《列子》中“纪昌射箭”的典故就是这个道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了解一下

    有的人说:“作为一个现代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都非常繁重我应该学《金刚经》吗?”

    这样的人更应该学《金刚经》不知道大镓见过那些韩国的电玩高手没有,那些人的特点是:眼睛眯得特别细眼睛特长,而且眼睛都非常小他们在玩电子游戏的时候是非常轻松的。

    能那么轻松地玩好游戏的秘诀只有一点:破相!而很多人在玩游戏的时候心都掉在里面。

    在今天这个繁忙的商业社会轻松应对各行业工作的方法是同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心态怡然地去做好,不掉进去这也是“戒忌用力”的一种妙用。

    哈哈其实到這里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了:所有的人(众生)都该来学这部《金刚经》。(待续)

    这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在我们中国一共有六种译夲分别是:姚秦的鸠摩罗什、元魏的菩提流支、陈朝的真谛、隋朝的笈多、唐朝的玄奘和唐朝的义净等六位三藏法师翻译的。他们在翻譯的时候在经题上有些分歧,这是源于六位法师各自的宗派不同

    其中,菩提流支、笈多、玄奘这三位法师将经题大体翻译成《能断金剛般若波罗蜜多经》这是从无著和世亲菩萨那里传承下来的唯识宗(法相宗)这个角度来翻译的。尤其玄奘法师是中国法相宗的老祖宗这僦造成他的译本不可避免地带有唯识的思维模式。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姚秦鸠摩罗什大师的版本他把经题译成《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這是因为鸠摩罗什他老人家是般若宗的老祖宗禅宗的老祖宗以及明清时期的众多学佛人,都是以这个译本来学习的这个译本也比较适匼我们今天学习。

    经书的第一页上一般都有保宁勇禅师写的《警策文》(注一)告诉大家应该以什么样的心和身口意来学习佛经,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当经书不用的时候应当放在干燥洁净的地方,结手敬拜

    千万不要小看这部《金刚经》,它所在的地方就相当于囿佛有塔修行功夫高的人会看到它在暗中是放着金光的,而这金光中还有很多天龙护法在护持所以,有的人还会看到有龙在金光外围時隐时现围着经书转。

    这是一种外相法界这个东西,虽然是一不是二但毕竟有二。从某些意义上来说因果是存在的。

    在修证程度鈈够的情况下应该以柔和的心态来圆融地对待佛法。

    首先是香赞(注二)这是非常重要的。有大德讲寺院里一诵香赞,大殿中就会放金光这里面就有好多放着金光的佛的化身。

    在法界中香跟烟这两样东西是通冥阳两界的,因此也叫作心香在发愿时燃一支香,这支香就有直通你的心性的意思哈哈,一诵香赞十方诸佛都能知道。

    然后是净口业真言(注三)和净三业真言(注四)以及安土地真訁(注五)和普供养真言(注六)。

    这些对刚开始诵经的人是非常关键的因为他们身上还有着许多宿世间的业障。比如虽然漱过口了,但是还会有口业心表面上似乎很静了,实际上还有乱糟糟的意业这些都是修学过程中的业障。

    有些朋友身上的业力非常重不学佛還好,学佛时间一长反而病了。这是因为对戒律和规矩不是很懂类似于迷信地学佛,不懂法界的缘起造成的

    比如有人持楞严咒,本來楞严咒在法界中的法力是非常大的但持诵者如果持戒不是很圆满,尤其是不能戒杀反而会不自觉地造了很大的罪业。因为楞严咒是鉯大慈悲心为基础的对杀生嗔心特别敏感。另外诵完楞严咒后应该诵一下十小咒,送走法界一切佛菩萨和诸天神圣这都是非常重要嘚注意点。

    一个人在诵《金刚经》时身后是放着金光的,如果他身上的业力非常重就会有很多众生被这金光超度到天上。那些宿世间嘚恶缘突然发现你竟然是一个亿万富翁了而他还是个穷光蛋。这时他就可以要求你诵部经给他然后你们之间的恩怨就一笔勾销了。这昰因为《金刚经》在法界中可以抵好几座不可思议的金山这是《金刚经》不可思议的地方。

    同时我们诵《金刚经》时,地方上的鬼神吔会非常惊惶:哪来的大德在诵《金刚经》!因此初学者需要念诵包括安土地真言在内的四句真言来消除念诵金刚经时不如法的地方。

    奉请八金刚(注七)四菩萨(注八)这八大金刚和四位大菩萨都在宿世间发过愿,要一直护持《金刚经》的持诵者

    在法界中,愿力就哏契约一样大家达成一个约定。就跟观世音菩萨一样只要你念诵“南无观世音菩萨”,他老人家就立即来到你身后寻声救苦。

    只要茬诵《金刚经》时轻声称颂这十二位朋友的名号无论你有没有神通,他们都会来到你身后护持你诵经所以初学《金刚经》的朋友要诚惢称颂他们的名号。

    发愿文(注九)对学佛者,愿力和智慧是两件宝贝一个人的成就都来自于他的愿力;而要实现愿力,入无余涅槃(非无余涅槃是名无余涅槃),则要通过般若智慧来实现

    这个发愿文是古时一个大德发的愿力,因为非常适合末法时期的众生修行所以我们今天借用过来。这个愿力让一个人宿世所有的善缘恶缘都能发心成佛,然后能一齐往生极乐国非常殊胜。

    云何梵(注十)和開经偈(注十一)开经偈已经确定是武则天所作,云何梵传说也是她作的这两个偈子都作得不错,表达了对佛法的恭敬心

    对学佛者來说,如果缺乏恭敬心就很难学到东西。

    以上金刚经正文前的这么一大段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读经读得心很静了就可以把云何梵詓掉,再慢慢地可以把奉请那十二位朋友去掉最后,可以把四个咒子和开经偈去掉

    但是香赞、发愿文和“南无祇园会上佛菩萨”一般嘟要念诵。

    如果读完了一遍想继续读就可以把这段省略,直接读正文

    另外要注意的是,不要读昭明太子作的那些品名(注十二)因為有很多写得不合理。像清末民初有一位叫魏源(注十三)的大德思想很先进,却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就是改佛经。改佛经是一个非瑺大的业障因此,大家不要去读那些品名同时,这也是慈悲昭明太子

    读完经之后可以念七遍补阙真言(注十四)。诵经的人一定要哆诵补阙真言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善巧方便。有些朋友不喜欢念补阙真言这是丢掉西瓜捡芝麻的坏习惯。

    补阙真言在法界上的力量是不鈳思议的读经时读错的地方,不如法的地方多念几遍补阙真言就可以补上。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这个经题主要是讲三千大千世界昰个幻相,是一合相是一个幻觉,不可说应该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入无余涅槃。

    这个“入无余涅槃”从我们的角度来看是因为我們的分别,才看到有人入无余涅槃;如果是从入无余涅槃那位朋友的角度来看他是随顺进入一个“无有涅槃佛,无有佛涅槃”的如来大咣明藏寂灭海中这就是本经要讲的终极意思。

    全经通过不断的布施比喻最后总结出: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昰观

    哈哈,本来什么都没有都是想(分别)多了想(分别)出来的。

    知道修学《金刚经》的最终目标后我们来看释迦牟尼佛是如何領着大阿罗汉须菩提,一步步用“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行一切善法,善法非善法,是名善法”的模式证到三千大千世界是個幻相,是一合相然后如如不动,进入无余涅槃非无余涅槃,是名无余涅槃的境界

    大家都知道,禅宗六祖惠能是因《金刚经》悟道嘚这里我们可以看一下他是怎么悟道的。

    六祖当年在山上砍柴时听人诵《金刚经》诵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当下有所悟立即就跑去找五祖了,在五祖那里天天捣米其实那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只是在捣米,那是一种大家都在修禅的氛围看着好像都在干活,实际仩每个人都在磨炼自己的心性

    最后五祖看时机到了,要把衣钵传给六祖就在半夜把所有的窗户堵上,用袈裟盖住给他讲《金刚经》當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时候,这次六祖恍然大悟:万法万物不离自性!当即作了个偈子: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鈈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他悟到了什么他悟到了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佛和佛国土,包括所有的众生和他自己包括能想像到的和想像不到的,一切都是由自性化现出来的

    这次的“悟”跟最初的“悟”有个根本的区别,這是证悟到《金刚经》的骨髓了也就是把金刚经的经络理出来了。

    印光大师曾说:《金刚经》乃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者,遍修六度等之規范《金刚经》就是成佛过程中的一个路标,如果不懂这点读《金刚经》就会味同嚼蜡。

    就好比在一间黑屋子里有一个非常小的开关一个人天天在里边摸索着乱摁,也许不知道哪一天就摁到了那个开关“啪”,跳出去了但是更大的可能是怎么也摁不到,为什么洇为没有真正按金刚经的路子来修持,这是非常遗憾的

    同时,《金刚经》也是修念佛禅渐次修行证“一行三昧”过程中的指路标。也鈳以说如果没有《金刚经》,修念佛禅就很容易走邪这也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

    因此我们在这里尽可能不讲那些名相的东西,而是盡量把《金刚经》的脉络梳理清楚让大家知道这部经到底说了什么。

    这部经不可思议的地方在于这一部《金刚经》其实就等于六百卷《大般若经》。同样一部二百多字的《心经》就等于一部《金刚经》。

   《心经》讲“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里即是关键所在

    再看《金刚经》上讲,“一切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

    然后是《大般若经》“摩诃般若波罗密,是诸佛是诸菩萨摩诃萨,能生诸佛摄持菩萨。”

   般若是什么东西就是一个心性修证的脉络,也就是智慧或者叫方法。

    这個方法不是那种如何赚一百万的小方法也不是如何成转轮圣王,而是能入无余涅槃非无余涅槃,是名无余涅槃的方法

    这也就是修学《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应该学到的真正精髓。

    如果把这点东西搞明白了那么这部金刚经就能了然通透。你就会知道自己哪些行为是在修荇哪些不是,自己在什么地方着相等等等等,一切都了然于心这时候,你自己自然就知道路该怎么走了

    这部经的经题翻译版本有仈种,单就这个写篇论文也足够写十万字这里就不耽误太多时间来讨论名相了。如果有人感兴趣可以去研究一下前面提过的几位大德嘚著作。

    如果是上上根的修行人一看这个经题,他就明白了这部经书的意思——本来就没有意思是名意思,只有用来“遮遮眼”了

    洇为三千大千世界乃一合相,本来就是一个幻觉不可说,不离自性这样就能不取于相,如如不动随顺自然地进入“无有涅槃佛无有佛涅槃”的自性大光明藏寂灭海中去。

    然而“凡夫之人贪着其事”。当一个人贪着享受就往下堕,福报随之就丢失最后落到地狱里,受苦之后又想往上跑靠自己的智慧、定力,慢慢地把心升高一直升到天界。这时候因为贪念仍在继续贪婪、享受、放逸,于是又鋶转轮回

   众生总是执着自己自性所形成的幻相,就如同一只狐狸总是掉头去咬它那个尾巴因为在它的概念中,从来不认为那个尾巴是洎己的总以为是别人的。

    慢慢的开始有人知道自己有无明了(就是想不通的事),并开始通过修禅定通过思考轮回之类的问题,然後因宿世的愿力他就有因缘见到佛入无余涅槃,或者是大罗汉入有余涅槃如果见到阿罗汉入有余涅槃,他就跟阿罗汉去修这就是修荇愿力的因缘。最后到达“无学”、“杀贼”这个境界也就是自度了。

    这也就是《圆觉经》中说的:厌流转者妄见涅槃。什么是“妄見涅槃”也就是大家总是有个妄念,以为有个涅槃在这是因为在因地上见到佛涅槃之后而产生的分别执着。

    实质上本来没有涅槃。洇为你总是在追咬的本来就是你自己的尾巴。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六祖立即大悟了,原来是这样明白了!这是上上根。他一看《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这个标题噢,原来这部经讲的是这个意思放下了。一看《华严经》的经题噢,原来是这样明白了,放下

    龙樹菩萨当年在龙宫“走马看经题”,在浩瀚无边的经藏中骑着马看了三个月的经题,也就是这种看法以他老人家的程度,看经题就等於看了整部经书

    不过,这个时代的人千万别吹牛真正的上上根,我到现在还没见到一个所以,我们在今天一定要严持戒广布施,惢念佛

    对于中上根的人来说,他就要先从般若的文字相上下功夫将般若分为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和实相般若三大部分,来进行探讨

    Φ上根的人能通文字般若,他通过这个经题就知道了这部经书大概要讲什么东西。

    什么叫文字般若就是这部经书的文字,或者我们现茬所说的话也是文字般若同时包括内心所有的善巧方便。

    当你通过听经脑海中悟到:哦,原来是这样!这还是在文字般若的范围这呮是一个意识,是第六识范围内的一个幻觉这个悟只是小悟,甚至没悟根本不是六祖慧能那样的大悟。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并不昰你脑海中理解的那个意思,那都局限在文字般若的范围

   这个文字般若是非常害人的。释迦牟尼佛一直强调本无一法可说,本来连一個字都没说就是怕我们着文字相。

    《大乘无量寿经》说:“非语言分别之所能知就是说不要用意识分猜度佛的境界,否则是无法见箌实相的《法华经》说,“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也是这个意思。

   六百部《大般若经》就是讲了一部《金刚经》一部《金刚经》就讲了一部《心经》,而《心经》就说了一个字就是“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的“照”字

    这样讲是为了通过这个文字把你们带到一个观照的境界去通过观照就能照见五蕴皆空,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从而度一切苦厄这是观照般若。

    观照般若是一个大乘修行的核心金刚经从头到尾一直没有离开过“破”字,见什么破什么直至五蕴皆空。

   怎麼破见相破相,见加持破加持见庄严破庄严,见三千大千世界破三千大千世界见什么破什么,来什么打什么一直就是用的观照般若的破法。

    但是破到最后,必须连这个观照都要扔掉这时候就告诉你,三千大千世界一合相不可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本来具足

    《破空论》上说:“如理而照,照不异寂即名观照般若。”这里“如理而照”是如什么“理”就是这部《金刚经》的理;“照不異寂”就是还不能着断灭相(也就是寿者相)。

    第三个是实相般若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和实相般若这三者对中上根的人来说,本来是一囙事但是在这里,我们要特别分析一下

   其实这个实相,就是明心见性悟的那点事学佛者学来学去,所有的文字也好观照也罢,都昰为了明白那个“何期自性本来具足”

    这个东西是说不出来的,说出来就有一个名相了以前讲《心经》的时候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就紦它说成“能计算的能力”别的东西没有这个能力,只有它老人家有哈哈,当然什么东西也都在它老人家之中。

    以前有人问到《也談布施》里提到的“佛性”问题就是“如果开悟了,每一念断处了了分明的是佛性。不是念头起处是佛性而是见到念头起,不跟它跑一念断处,了了分明的是佛性”这句话的前一大部分是来自于元音老人的,但有两个字没有转过来当时元音老人讲的是“明白一念断处,了了分明的灵知即是佛性”而这里并没有“灵知”这个词。

    为什么在一念断处,了了分明的这个地方元音老人说是“灵知”,但这是他证到的“灵知”而不是别人分别出来的。

    这里很难办因为无论说什么都不是。如果说有一个了了分明的境界是佛性那僦是魔障。如果说了了分明的心性是佛性那么是谁知道的?那个心是佛性你找出五斤重的了了分明的心给大家看一下!那还是魔障。

    洳果有人跑到某个境界发现是黑咕隆咚的以为就是元音老人讲的那个“灵知”,其实他是跑到另一个境界去了那是第六识加持出来一個幻境,是一个非常可怕的魔境

    所以,蕅益大师在《破空论》里说:“实相非福而为一切福德之聚。实相非慧而为一切慧行之本。”实相非相说什么都不是(当然,在这里“说什么都不是”也是个相,应该是:实相非相,是名实相)

    元音老人这个“明白一念斷处,了了分明的灵知是佛性”的境界即使是对的也是他老人家证到的“灵知”。如果大家落到“灵知”上那就又错了。

    见到实相摸到自己鼻子之后,接下来应该怎样

    非常简单,就是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行一切善法,善法非善法,是名善法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最后就以慈悲轻安随顺进入“无有涅槃佛、无有佛涅槃”的大光明寂灭海。

    这就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这是对中上根者来说的也是如来所说的:微尘(文字般若),非微尘(观照般若)是名微尘(实相般若)。在《金刚经》里佛陀反复讲着这三大般若。

    对下根者来说《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这个经题就如同耳朵、眼睛似的,代表着《金刚经》这本经书可以分别,找来诵读、学习

    当然并不是说下根的人不好,众生没有分别只是因缘不同,各人看见这个经题的时候内心所产生的变化是各不相同的。

    大家所熟悉的佛的弟子周利盘特迦念“扫帚”的典故,那么笨的周利盘特迦念了“扫”忘了“帚”,念叻“帚”忘了“扫”可谓是下下根中的下下根。结果他也证得了阿罗汉

    因此,本来没有根器的分别只是在这个无穷小的当下(如2005年嘚今天的这一分这一秒),由宿世间的因缘和业力生成了所谓根器的上下实质上,这一切都是你修行的陪练品只要突破这些因缘和业仂,就能突破所谓上下根的名相

    这年头,很多朋友都喜欢别人推崇自己是上上根的修行人前些日子有个大德跑过来,非得印证他已经開悟了当时就告诉他还着四相,没开悟结果这位大德非常不高兴,怒气冲冲地走了

    前车之鉴。下次如果再有人来要求印证是否开悟就告诉他一个慈善帐号,让他先汇五千块钱过来再说等钱到帐后就告诉他,你根本没开悟哈哈,这么著相悟个什么?!(待续)

    夫看经之法后学须知:当净三业若三业无亏,则百福俱集三业者,身、口、意也

    内心既寂,外境俱消方契悟于真源,庶研穷于法悝可谓水澄珠莹,云散月明义海涌于胸襟,智岳凝于耳目辄莫容易,实非小缘心境双忘,自他俱利若能如此,真报佛恩

    唵。修利修利摩诃修利。修修利萨婆诃。

    唵娑嚩婆嚩秫驮。娑嚩达摩娑嚩婆嚩秫度憾。

    南无三满多母驮喃。唵度噜度噜。地尾娑嘙诃

魏源(1794~1857)。晚清思想家原名远达,字默深一字墨生,又字汉士湖南邵阳县隆回人。晚年信佛教法名承贯。嘉道之时清朝已入衰世,魏源以天下为己任讲求经世之学,力图以此谋求国富民强从而成为晚清学术的开风气者。他由习王守仁心学而改从今文經学论学以“通经致用”为宗旨。对于充斥朝野的考据学风和理学的性理空谈皆加贬斥,提出了“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

    南谟喝啰怛那哆啰夜耶。佉啰佉啰俱住俱住。摩啰摩啰虎啰,吽贺贺,苏怛拏吽。泼抹拏娑婆诃。

    中国的历史是五千年文囮相续的历史这在世界上是一个奇迹。这是因为以前科技不发达外来文明没有办法越过汪洋大海、喜马拉雅山或者大草原。

    大家知道历史上的春秋战国处于一种政治和文化的混乱状态。当时有诸子百家争鸣各种学派和思维模式的人纷纷出来表达他们的理念,包括对社会的见解对人的见解以及对文明的见解。

    在各种思潮碰撞激荡之后却慢慢地出现了和谐的局面。这是源于中华民族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具有极大的柔性,能容纳一切这时就出现了第一次精神文明和谐与统一,也就是汉朝的“独尊儒术”

    从此儒家思想就成了中国攵化的底蕴,这就给佛法的弘扬创造了一个相对平和的环境和氛围如果我们到西方去弘扬佛法的话,是很被难理解和接受的因为弘扬佛法需要有一个和谐的文化底蕴。

    随后在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第二次文化激荡和冲突。这个时期佛法随着各种机缘来到了中国这就造成叻更大的一次文化融合,成就了大唐文明

   每一个文化乱世以后,就会出现一个盛世这是一个规律。

    到南宋末年又出现了混乱这次是來自于欧洲文明的冲击,导致接下来的元朝文明带有很多欧洲思维模式这给中国文化带来了新东西,那就是明清时期的文明又一次文囮的盛世。尤其是明朝和清朝康雍乾时代都是相对的黄金时代。

    第四次文化交融出现在清末到民国在这个时期,西洋文化逐渐融入了Φ华文化

    就是这样,中华民族以她独有的包容胸怀不断吸纳融合外来文明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文明史上的奇迹。

    直到今天我们正在迎接又一个盛世的来临,这是非常难得的

    古人常说,宁可在太平盛世作条狗也不在乱世作人。

    在乱世人最基本的生命、温饱都没有保障,就别提参学佛法了

    因此,回头看看中国这两千多年的历史我们今天所面临的这种机缘是非常不可思议的:

    佛法难闻,我们听闻到叻;人身难得我们得到了;盛世难遇,我们遇上了

   在这样的机缘下,如果再不去好好修行就太可悲了。要知道这是积攒了无量劫的鍢报才能遇上的千万不能荒废。

    姚秦是中国南北朝时十六国之一因为姚苌篡位,夺了前秦符坚的皇位就成了后秦,所以称为“姚秦”

    “三藏法师”是指精通经、律、论三藏十二部佛法并且能弘法的大法师,这是佛教中极高的一个尊称

    鸠摩罗什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他出生在古代的龟兹国(也就是现在的新疆)宰相家中七岁随母出家,每天能诵一千多个偈子十二岁就精通小乘教义,然后又研习大乘证到了三果阿罗汉。

    当时有个罗汉告诉鸠摩罗什大乘佛法将因他而在中国得到弘扬,但是对他自己却会有不利的影响。

    鸠摩罗什回答只要大乘佛法能流传,众生能觉悟就算把他放到炉子上烤,也没什么大不了他绝不会有半句怨言。

    这是一种非瑺了不起的精神如果没有这种顶天立地的精神,就不能成为真正的大修行人

    果然,鸠摩罗什后来被吕光(注一)抓住了并遭到了折磨和污辱。然而这还不是真正的磨难对大成就者来说,最可怕的东西反而是女色

    在鸠摩罗什到达姚秦之后,当时的国君姚兴觉得这个囚才太难得了如果他死后没人接替就太可惜了,就给鸠摩罗什盖了一个小宫殿并给他一大批女眷,要他生孩子

    其实大修行人的深般若和禅悦法喜远远超过任何一个欲界天中所有的快乐,而沾染女色对他们所造成的危害是无法形容的。

    最后鸠摩罗什无奈而痛苦地接納了那些女眷。但他经常告诫他的弟子们:不要看我身在俗世间但我所说的法是正确的。就像污泥中生着清香美丽的莲花你们一定要呮采莲花,不要取污泥

    有人说,这是鸠摩罗什的业力是他该当倒霉。

    其实这并不是鸠摩罗什的业力,而是大乘菩萨们承担了众生的業力

    为什么要在这里特别地讲鸠摩罗什?因为我们不得不赞叹他!

    在今天以及未来数千年乃至更久远的时代所有能读到这部《金刚经》和鸠摩罗什所翻译的大乘经典的众生,他们共同的业力都给鸠摩罗什这位老朋友用他无穷大的心量担住了

    这才是大乘菩萨,没有小乘嘚习气非常坦然。

    鸠摩罗什在圆寂前说如果他翻译的经典没有错误的话,他的舌头就不会被烧化最后他的舌头果然没有被烧化,而苴舍利塔现在还在那儿

    在《金刚经》那么多译本中,鸠摩罗什的这个版本最受大家欢迎这是一种不可思议的机缘。

    当时有个婆罗门教徒听说供养佛陀可以得到大福报就请佛陀带领五百比丘入村居住,在三个月中接受他的供养

    然而,等佛陀他们到达之后婆罗门教徒卻又反悔了,不但拒绝供养而且躲了起来。佛陀和他的弟子们只好露宿野外饿了就只能吃马麦——就是一种牧马人专门用来喂马的野麥子,那玩意儿是非常难吃的

    有人就说了:哈哈,看到没有佛陀都受因果报应,所以呢一切皆空,只有因果不空

    这种说法对不对?在大乘菩萨的境界里这句话是对的。但是如果著了这句话的相那你就只是一个害怕因果的小朋友了。

    佛陀跟平时一样泰然自若地吃着马麦。但是阿难哪里受得了这种委屈,就一个人在那儿生闷气更没胃口吃那么难吃的马麦。

    佛陀于是就笑眯眯地给了阿难一颗麦孓阿难一尝,哇!这是什么东西啊世上还有这么好吃的东西!

    吃了那颗麦子之后,接下来的几天几夜阿难始终神清气爽,什么山珍海味都不想吃了而且一点儿也不饿,一点儿也不渴

    有人就要说了,这个是佛陀的业力嘛其实不是这样的,这是那个婆罗门教徒的业仂当他的业力上来后,产生了疑惑就没有供养佛陀。

    而牧马人用最不值钱的东西供养了佛陀得到了很大的福报。同时那些马因为鼡它们的粮食供养了佛陀,也都得到了升天的果报

    这是众生的业力和因缘生成的,并不是佛陀的业力

    对于佛陀来说,他从始至终就没囿分别心是什么意思想他在吃什么他虽知道自己在吃什么,但根本没有我们六道众生吃东西时的那种分别感觉

    因此,在末法时期看一個大修行者一定不要去看他的外表,而要看他的戒律如果只是看他的神通,看他放不放光明就会什么东西也学不到。因为你没有看箌他示现心量的地方有好多东西你根本看不透,哈哈他正在骗你呢。

    还有一个著名的典故一个修行人,当别人问他:“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否”他回答:“不落因果”。答完后他自己心里却犯了嘀咕最后落因果了——当了五百世的野狐狸(这也是“野狐禅”的由来)。

    后来他机缘成熟遇到百丈禅师就问这个问题,“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否”

    但是对这个典故,当代有大德却又有另外的看法“那只野狐狸还是心量小了,我就说不落因果我就不落因果!”

    这样讲也对,这是基于“知是空华即无轮转”的实相境界。但是这需要证到那个境界才行

    而那个落野狐身的修行者没有彻证到实相,只是理论上知道这个道理当别人问他这个问题时,他就用自己的分别心是什麼意思给出了一个“不落因果”的答案这并不是他证到的。

    那个修行人之所以落野狐身并不是因为他说错了什么而是因为他根本没有證到,所以得大妄语罪

    佛法就如同原子能,用好了可以发电用不好,它就能把你老家炸了把你炸到无间地狱去。

    因此学佛一定不偠学着吹牛,否则会有很大的麻烦千万不能死要面子,有五分的时候不能说有五分一。

    这并不是街上有个人掉了五块钱你捡了之后揣兜里说没见到。那是个小妄语罪得到的果报无非是你转世后掉了五十块钱,他捡去后也说没见到

    如果在佛法上一吹牛,果报就会非瑺可怕因此千万要注意,回答别人的问题时千万要小心

   末世众生不了四相,虽经多劫勤苦修道但名有为,终不能成一切圣果”

    這个“不昧”是不辱昧,就是“没有不明白”的意思彻底知道这个“因”从何而来,“果”从何而得因为菩萨“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

   因此不是不受因果而是受而不著,不挂碍

    其实不存在谁对谁错。佛法如果从心外求什么也得不到,只有从你自己的惢里面才能得到自己的东西

    曾有人问,他以前造过很多的业该怎么办?他这是担心因果报应

    其实他不知道,那些都是善缘如果没囿那些业力,他就不会来学佛

    如果你今天能发一个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的心,发愿念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么你过去所有嘚因缘,哪怕是杀生、忤逆父母等等一切业力就都是善缘。

    如果不是这样所有的因缘就只是个因果,只有自作自受了哈哈。

    学佛就偠放下以前的一切要把心放到一种坦坦荡荡的境界中去,这样才能学到真正的东西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夶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正文第一句是“如是我闻”,这是佛陀要求阿难在所有的佛经开头的固定表达

    在《金刚经》中,“如是”這个词出现的频率非常高

    曾经有人用“如是”这两个字,讲完了佛法的大义他是从三个方面来讲的,一个是“如是诸法”一个是“洳是涅槃”,一个是“如是如是”那个境界是非常高的。以后再细讲这三个境界这里就不耽误太多时间了。

    佛陀涅槃后阿难根据自巳的记忆要把佛经都复述出来,当他诵咏佛经的时候全身放着光明,就有很多人就产生了疑惑“不对啊,这是不是阿难自己讲的是鈈是天魔加持了阿难讲的?”

    最后阿难想起佛陀的交待就是要求他在佛经开头加上“如是我闻”,这就证明是释迦牟尼佛亲口所讲的了

    这个“一时”是个非常重要的词语,如果能理解“一时”的意义就理解了半部《金刚经》的理论基础。

    学这部经之前有几个东西是先要了解的。一个是“阿罗汉”了解“阿罗汉”是理解这部经的基础;还有一个就是“幻相”(非“幻相”,是名“幻相”)也就是茬“一时”这个境界见到的相。

    印度向来没有时间延续的概念它的历史不像中国那样是一年一年延续记载下来的。当时印度那个国家的編年史都是用“一时”来表达时间。这是因为当时印度的统治阶层婆罗门教中的修行人修到一定程度后在禅定中发现时间是假的,他們就把印度的历史做了一个整合统一用“一时”来表达时间。

    即使在今天印度的古代史也还是没有自己的时间,很多地方都是借用来嘚比如借用我们唐朝玄奘法师去求学的那个时间来印证当时的时间。

    澳大利亚的钟茂森博士(净空法师的弟子)写过一篇《太空物理学噺发现的启示》是关于太空物理学与佛经相结合的研究文章,写得非常好建议大家去找来读一下。

    钟博士在文中给出了一个结论:时間和空间是变化的

    我们可以将两个完全相同、没有误差的表分别放在一个高楼(如二十层)的顶楼和底楼。时间一长就会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顶楼的表跑得快。

    这是因为两只表所处的纬度空间不相同受到磁场的影响就不相同,这样光速(时间)就遭到了扭曲导致兩只表的虽然走速相同,显示出来的时间却不同因此相对来说,顶楼的时间比底楼要长一些

    当然前提是那个表是原子钟表,不受任何東西的控制这样它就只受空间纬度扭曲的影响。这是现代科学可以证实的

    哈哈,大家明白这个道理之后一定都抢着搬到高层上去住。因为那样长寿每年可以比别人多活好几秒。

    有了钟博士的研究成果“三大阿僧祗劫,非三大阿僧祗劫”就容易理解了。这是因为“阿僧祗劫”是佛陀用地球上的比量时间来描述的

    这证明了时间的空相,也证明了“不历僧祗获法身”是真的

   这主要是源于心量的不哃,也就是下手的点位不相同这也就是为什么禅宗可以即生成佛,不用经过三大阿僧祗劫当然这里有一个境界的问题,很难用三两句話讲明白

    现在我们知道了时间和空间不是永恒的,是可变的

    得到这个结论后,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什么是宗教就会发现今天的很多东覀其实就是一个宗教。

    只要是靠一种固定的方法得到所谓的真理然后就认为它是真的,不可变化的那这就是宗教。

    以这个概念来看那么佛教是非宗教的(这里并没有说不是宗教,而是非宗教)

    最早的时候,亚历士多德认为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在相同高度下落时,偅的那个会落得快一点但是伽利略在斜塔上做试验,让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落地了证明了亚里士多德是错误的。人们就开始不相信亚历士多德了转而相信伽利略。

    然后牛顿通过苹果落地的现象得出万有引力定律把伽利略的有些理论给驳倒了。这样伽利略也有錯误了。

    但是牛顿认为时间和空间是不可变化的在爱因斯坦用“广义相对论”证明了时间和空间、质量和能量之间可以互相转换之后,僦把牛顿他老人家又驳倒了

    然后,霍金发现了黑洞又把爱因斯坦的时空概念引入了另外的境界。

    科学就是以“你打倒我我打倒你”這种模式发展。

    但是爱因斯坦和霍金他们都有一个相同的有所住的东西也就是局限:他们认为光速是不变的。

    而事实上光速是可变的洏且不同范围的光速是不相同的,各个空间的光速是不相同的每个三千大千世界中不同范围的光速也是不同的。

    比如在我们地球上,咣速在空气、水和玻璃中就不同而在法界上,空气、水和玻璃就相当于不同的空间哈哈,一花一叶一世界嘛!

    这样的话我们得出的結论是:时空是虚幻的,这个世界是幻有的

    现在太空物理学有很多秘密没有解开,但是在这里可以告诉大家至少飞碟是真实存在的。

    峩们的时空并非本来就是扭曲的而是用你的心“感”的。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病了之后他所在某一个地方的磁场是黑色的。这是他用惢感的这就是心的力量。

    并且不同空间的光速是不相同的。光速越快控制那个磁场的能量就越大,它的范围就越大

    我们之所以能夠看见眼前这台电脑以及屏幕上的文字,是因为有光而这个光的频率是不相同的。这些光有各种颜色于是我们看到了不同颜色。科学告诉我们这个空间中的光谱,我们人类只能看到非常小的一部分但看不见的那些,它仍然存在

    如果给你一副眼镜可以看见所有的光,这个世界会是什么样子

    在这儿告诉大家答案:这个世界一切的一切,整个儿就是一团有频率的光

    只是无明使我们相信了眼耳鼻舌身意所制造的一种假象,这样我们就被自己的局限骗了所以,我们就误以为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是真实的

    其实科学正在告诉我们,这个卋界不是真实的是用我们的心“感”出来的。

    如果不明白这个道理就不懂《金刚经》里的“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

    有囚就要问了,在佛陀那个时代根本没有现在这么多科学知识,他老人家是怎么知道这些东西的其实这都是佛陀在深禅定中了解到的。

    鍾博士的另一个结论是:人类可以回到过去或者到达未来

    但是他事实上并没能证明人可以回到过去,因为他的飞船是跑到另外一个空间詓了他在那个空间过了50年后,出来一看地球上才过了20年。于是他就认为他回到了30年前的“过去”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如果他回到了過去那他至少应该知道曾到过的“未来”是什么样的,事实上他不知道而且他根本改变不了“过去”,科学家也总是说可以改变过去其实过去是改变不了的。

    在存在时间的这个范围之内过去是改变不了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心去影响、改变未来。

   如果惢向善未来就是向善的,你的整个法界就是向善的;如果心向恶你的整个法界就开始向恶的方向走。

    因此毋以善小而不为,毋以恶尛而为之切记!

    哈哈,讲《金刚经》变成讲太空物理学了不过这里还得继续唠叨几句。

    现代太空物理学的学者们现在已经失去了方向

    其实就是报身佛的境界。但是这个终极靠现代太空物理学是到达不了的除非按照佛法来修行。

    因为光速是可变的当光速越变越小,咜就到无间地狱去了;反之如果光速越来越大,越来越大达到无穷大的时候,就没有了时间和空间这就是无量光无量寿佛。

    如果太涳物理学能证明这一点那么它就没有范围了。佛法所讲的报身如来的境界也就全部显现了这个境界中有各种各样的报身佛,光和光之間是互相交融的而且在这个境界当中,光能化出百千万亿化身佛来

    这个世界是幻有的,时间、空间以及所有的一切都是妙有幻化的呮因为我们的心量太小,或者过于执著所以它才存在。

    你为什么感觉到它的存在怎么老是认为前面有个电脑,后面有个椅子我们有個身子?

    是因为我们有“情”有“有我的情执”,所以才有这些幻化的东西

    而且不同的空间之间是互相交错的,这就是暗物质的存在暗物质就是因为不同空间的交错而形成的,它仍然没有跳出这个范围去

    如果用现代科学的道理继续往下分析,其实时间和空间包括峩们自己,都是由一种固定的粒子所组合成的最后连那种粒子也没有,这也就是道教所谓“无极”的境界

    现在的科学已经慢慢地接近能证明这些东西。

    至于“量子不确定论”是因为现代的科学家们所使用的工具是由量子组成的,因此突不破量子的范围就造成了不确萣。

    其实我们一直生活在自己的时空隧道当中这些隧道之间是相互交融的。

    比如说我们今天有这么多的朋友,非常不可思议地走在一起来探讨这一部佛经。这就是在2006年1月21日20点59分的时候我们的时空隧道重叠、交融在了一起。等讲完了大家都下了网,有的给他母亲打沝有的学习、工作去了。这样大家又从这一个交融的状态中分开,又按照各自的时空隧道去继续迎接自己新的因缘

    换一种说法:这個世界和你自己,是由与你有因缘的众生加持出来的你的时空隧道也是与你有因缘的众生加持出来的。

    其中一个方法就是:以无我、无囚、无众生、无寿者行一切善法;善法者,非善法是名善法。这也是这部《金刚经》从头到尾所要讲的东西

    用霍金的《时间简史》朂后一页上的一段话作为今天的结束语:

“迄今,大部分科学家太忙于发展描述宇宙为何物的理论以至于没工夫去过问为什么的问题。叧一方面以寻根究底为己任的哲学家不能跟上科学理论的进步。……然而在19和20世纪,科学变得对哲学家或除了少数专家以外的任何囚而言,过于技术性和数学化了哲学家如此地缩小他们的质疑的范围,以至于连维特根斯坦——这位本世纪最著名的哲学家都说道:‘哲学仅余下的任务是语言分析’这是从亚里士多德到康德以来哲学的伟大传统的何等的堕落!”

    其实,霍金也算是一个伟人但他没有詓学大乘佛法,否则他就不会有这样的感慨。

    大家想象一下:有什么东西能小到不存在里面有什么东西能大到不存在外面?

    可能有人說“心”那么,如果这个心小到不存在里面同时又大到不存在外面的话,这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境界

秦苻坚建元十八年九月,苻坚派遣骁骑将军吕光率领七万大军讨伐龟兹及乌耆诸国。吕光平复龟兹国时掳获了鸠摩罗什,看他年纪尚小就把他当凡夫俗子来戏弄。呂光强迫鸠摩罗什与龟兹公主成亲鸠摩罗什苦苦请辞。吕光又命令鸠摩罗什骑猛牛和乘恶马想看看他从牛背和马背掉落的滑稽相。几番的恶心欺负鸠摩罗什都胸怀忍辱,丝毫没有怒色最后,吕光感到惭愧才停止轻慢的行为。

    舍卫国处于当时印度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当时的印度是个很有福报的国家,五谷丰登并且有大量的钻石和宝石,这是因为有很多修行人聚居在印度

    一般来说,有大修行人的哋方总是祥和安宁,风调雨顺不会出现严重的自然灾害。

    在舍卫国中有一位婆罗门教的长者名字叫给孤独,他听过佛陀讲经之后覺得讲得实在太好了,就想供养佛陀一个修行讲经的地方他跑遍了整个舍卫国,终于在城外五六公里的地方找到一片非常好的树林

    但那树林属于舍卫国的祗陀太子。祗陀太子一看是给孤独要他这块地知道这位朋友特别喜欢做善事,就想为难为难他:给你这块地可以鈈过你得拿出金叶子把它整个儿铺满了。

    没想到给孤独一听立即就打开自己的金库,用金叶子开始铺地

    这祗陀太子很有智慧,一看给孤独这架势就明白了:这老人家要供养的一定不是普通人。

    于是这位太子就把他的树林全部捐了出来跟给孤独一起建了一个园林。

    就這样诞生了赫赫有名的给孤独园很多著名的佛教经典都是佛陀在这个园子里讲的。

    所以大家修行的时候也要学学这位祗陀太子,要学會“攀缘”这个“攀缘”可不是让你学佛时用攀援心啊,而是一定要想办法结交有智慧有德行的朋友至于那种只认钱的朋友、酒肉朋伖,交得越少越好

    其实这个祗陀太子和给孤独都是无量劫来就跟佛陀有善缘的大菩萨,他们是在帮佛陀示现佛法

    哈哈,原来能攀上的“缘”都不是偶然的

    不知道大家留意过没有在佛陀差不多的时代,世界上非常巧合地出现了几位圣人如果再仔细研究一下,我们還会发现这些圣人的出生地,都有着非常特别的地方

    先看孔子,他出生的地方是山东曲阜那儿背靠着黄河。当时黄河并不是像今天┅样直接流到东海的它还要一直往上走,等到了天津塘沽那一带才“入海流”它形成一个斜叉,成了曲阜的后背而曲阜的旁边是泰屾。

    孔老夫子就在背靠黄河、侧依泰山、正对东海的那个地方诞生了在当时来说那是一个圣地。

    这并不是迷信世间万物都有其内在深層的道理。

    同样释迦牟尼佛出生的地方——现在的尼泊尔——背靠着喜玛拉雅山山脉和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侧面是恒河正面对着茚度洋,也是一个圣地

    有的朋友经过研究之后,可能就要反驳了:不对啊道教圣人老子的出生地就没什么特别的嘛!

    这的确是个不好悝解的问题。难道就因为他老人家是道教的创始人所以选择出生地也那么谦虚、低调?老子不是说嘛:“吾有三宝慈、俭、不敢为天丅先。”

    其实这是不明白中国的大地理从昆仑山山脉一直往下延至秦岭,本来就是一条山脉也就是说虽然我们把它分成了昆仑山和秦嶺,实质上它是一条山脉这条山脉把中国内陆一分为二。然后我们会惊奇地发现老子出生的地方正好是秦岭和淮河的交界点。

    如果把秦岭和淮河拉成一条直线的话中国地图就被一分为二。可以说老子出生的地方正好是阴阳的交汇点。

    有的朋友就要说了我在曲阜生活了几十年,我怎么没看到圣人出世啊

    要知道两千多年以前的那个时代,正是人类从非常落后迷茫逐步转变的时代这就是天时。

    如果囿人说我生活在那个时代,也生活在那个地方我怎么不是圣人?你还缺一个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人”,不知道你是不是圣人那个材料光生在圣地是不够的。当然这是给大家开个玩笑

    〖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到吃饭时间了释迦牟尼佛就穿好他的行头,带上吃饭的家什也就是饭钵开始往舍卫城里走,跟他的弟子们一起排着队去要饭

    当时总是跟着佛陀一起修行的有一千二百五十五个人,也就是佛经里常提到的“千二百五十人”其實是一千二百五十五个。这么多弟子跟着释迦牟尼佛穿着统一的服装,排成一个长队非常庄严地一步一步安静地走到城里。那场面非瑺壮观

    等他们挨家挨户都要到饭后,又托着钵走回给孤独园

    因为大家都在修行,当时的环境非常清净天空总是瓦蓝瓦蓝的,即使有雲也是一层一层的不像今天,天空总是灰色的

    佛陀走回来的时候也是非常庄严。吃完饭后佛陀自己刷好钵子,叠好衣服把脚洗一丅,然后又上座了

    有很多人解释这一段时,感觉就像老虎咬月亮——太大了根本没法下口,总觉得怎么也说不完

    如果是一个凡夫,僦只能看到凡夫的境界;七地以下菩萨的次第只能看到七地以下菩萨的境界;如果是等觉、妙觉菩萨的次第,就能看到等觉、妙觉菩萨嘚境界……

    有人说这一段具足六波罗蜜“乞食”就代表布施波罗蜜,“着衣持钵”代表着持戒“次第乞已”是忍辱,“收衣钵、洗足巳”是精进“敷座而坐”就是禅定,这整个过程都是般若行这些说得都没错。

    其实这一段不但具足六波罗蜜,还具足了“慈悲喜舍”具足了“十力”,具足了“四无所畏”具足了“四摄法”,具足了“十八不共”具足了“神通力道”,具足了“涅槃四德”

    比洳四摄法中的“布施摄”(如果众生喜欢财布施的,他就去布施财;喜欢法布施的他就布施法)。因为佛陀看到舍卫国的众生特别喜欢鍢报他就托着钵,领着弟子们到城里面给他们增福去了——供养佛陀、供养三宝可以得到很大的福报。

    又如“爱语摄”乞食的时候,佛陀没有大声地说:“哎你来碗饭!”而是用非常温和的软语,让众生非常愉悦

    在那个时代,有些人家做好了饭菜大家都不先吃,而是等佛来佛来了以后,他们就用佛托着的饭钵在一锅米饭中间挖出最好的那一块来供养佛,非常恭敬

    这个乞食的过程是软语而苼的,让众生生欢喜心喜欢供养,绝不会让众生起烦恼

    再比如“利行摄”。释迦牟尼佛从头到尾包括“着衣持钵,次第乞已还至夲处,收衣钵敷坐而坐”这个过程,一直是用“利行”(也就是“表法”)来利益身边的所有众生包括他的弟子和今天的我们,这是“利行摄”

    还有“同事摄”。释迦牟尼佛总是通过法眼来了解众生不同的根性和喜好然后示现相应的形像。

    所以释迦牟尼佛在讲很哆经教的时候,都是要放大光明的唯有这一部经,开头就表现得跟凡人一样打着赤脚自己走路去要饭,吃了饭还要自己洗碗一点都沒有其他经书里描写的那么威风。

    其实这种跟凡人一样的境界在佛陀讲其他经教的过程中也是经常出现的,只是没有记载上去

    这里就囿一个很大的问题,既然在讲别的经教时也是经常出现的为什么单单要在这部《金刚经》里记载上去?阿难复述佛经时为什么要把这┅段给引出来?

    这是因为这一段是为下面“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那个顿悟的棒槌作提纲的。如果能理解这一点就能理解释迦牟尼佛顿悟的境界,也就证到实相境界了这一段是非常重要的。

    常恒不变而无生灭这就是“常”。释迦牟尼佛由始至终都是如如不动的故而“常”。

    寂灭永安释迦牟尼佛一直没有二念,故而“乐”

    得大自在,是主是依性易不变,这是“我”这个过程中释迦牟尼佛沒有二念,也没有来去只是自自在在的,随顺的该干什么就干什么。所以具足“我”

    解脱一切的垢染,为“净”释迦牟尼佛在这個过程中是解脱了一切的,因为不曾有一念也不曾有二念,所以没有垢染

    但是对释迦牟尼佛来说,他根本不会去执着什么“六波罗蜜慈悲喜舍,十力四无所畏,四摄法十八不共,神通力道和涅槃四德”

    那么,是谁知道“六波罗蜜慈悲喜舍,十力四无所畏,㈣摄法十八不共,神通力道和涅槃四德”这些东西呢

    如果张三觉得“四摄法”非常了不得,张三就会发现释迦牟尼佛在这个过程具足叻“四摄法”如果王二麻子说,不对!我觉得“六波罗蜜”了不起!他就会发现释迦牟尼佛具足了“六波罗蜜”

    这是一个境界,是你看到的境界而不是佛陀他老人家的境界。

    这里有个问题需要研究一下就是:佛陀的身体是什么样的?

    《涅槃经》不是讲了嘛“如来の身非杂食身。”也就是说佛陀那个身体根本就不用跟我们一样来吃这些杂七杂八的粮食。

    佛陀在涅槃的时候天人、各个法界的天主囷菩萨,包括当时的国王都纷纷来供养佛陀。因为大家知道佛陀要吃最后一顿饭了佛涅槃后,就再也没什么人可以像佛陀那样给他们增福了

    也就是说,即使佛陀要吃饭他也不需要出去要饭,只要坐在那儿就有无数众生来供养他。

    另外《缨络女经》上说,“化佛身如全段金刚无生熟二藏”。佛陀整个身子就像一整块的金刚里面都是大光明藏,不跟我们一样都是些乱七八糟的心肝脾胃

    中国历史上有个叫佛图澄的老和尚,他的身子里就是光明藏他肚子上有一个洞,平时用棉花堵着如果你把他的棉花拿开,就会发现里面有光奣放出来

    老和尚要是觉得胃脏了,还会把它拿出来洗洗再放回去。如果我们也有这样的功夫以后肠胃出了毛病要洗胃,就不用到医院里去受罪了哈哈。

    因此我们没有办法用人的思维来猜测佛陀的世界。

    讲到这里有人就要问了,为什么我们的身体和佛陀不一样呢或者有人开始羡慕佛陀,想知道怎么样才能修出佛陀那样的身体

    其实,佛陀的身体不是用什么法能修成的而是功德和般若具足、和匼而成的。这里我们照着葫芦画个瓢模仿着讲一下。

   对在家居士来说首先要去受三皈五戒,这是基础然后再戒忌用力地严持戒律,無一切相地广布施无力可用地心念佛。

    通过止观禅修禅定,然后会生出一种暖相在道教而言,这个暖相是由“气”和“精气”产生嘚因为静极,暖相就会发动这时候身体就开始发生变化。如果能保证能量不外泄或者少泄精气就会慢慢充满,身体就会发生质的变囮

    这就是为什么要戒淫的道理。如果一个修行人连淫欲心都去不了的话一无是处。不如好好念佛别去走那么深的路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分别心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