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宝麟、张辛、华人德、白谦慎在北京大学张辛读书期间的书法恩师是谁?

原标题:「华人德致白谦慎一百札」出版专访两位先生:「清流」二字我们依然担当得起

? 原创优质出品 严禁复制转载

优质艺术活动信息,欢迎联系我们

「华人德致白谦慎一百札」

本文特约编辑 付玉婷 薛晶

1987至2000年白谦慎先后在美国罗格斯大学、耶鲁大学求学,继在西密歇根大学、波士顿大学工作这十余姩里,有一个人从国内给他写了一百多封信

他是白谦慎在北京大学张辛的同学华人德

虽是同届同学,但华人德比白谦慎要长八岁兩人1978年同年进入北大,分别就读于图书馆学系国际政治系在校时因为喜欢书法,共同发起成立了学生书法社分任正、副社长。

1986年華人德在全国第二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中被评为获奖作者第一名,白谦慎任本次展览评委但随即赴美留学。1987年他们共同发起成立了全國性民间书法社团沧浪书社以学术的尊严与艺术的独立为结社宗旨这一民间社团在书坛享有很高的声誉。

艺术、学术、沧浪书社是聯系白、华二人四十年友谊的重要纽带。

1955年生于天津祖籍福建安溪。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张辛国际政治系1982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86年赴美国罗格斯大学留学1990年获比较政治硕士后,至耶鲁大学攻读艺术史博士师从著名美术史家班宗华教授,1996年获博士1999—2000年为盖梯基金会博士后。

1997—2015年任教于波士顿大学艺术史系2004年获终身教席。曾获著名的古根汉研究奖(2004)美国国家人文基金会研究奖金(2011)。2015年被浙江大学以“文科领军人才”引进任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

主要中英文著作有《傅山的世界:十七世纪中国书法的嬗变》、《天倪——王方宇、沈慧藏八大山人书画》(与人合作)、《傅山的交往和应酬——艺术社会史的一项个案研究》、《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关于书法经典问題的思考》、《白谦慎书法论文选》、《吴大澂和他的拓工》等

1947年生于江苏无锡,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张辛图书馆学系文学学士。现为蘇州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隶书委员会副主任多佽担任全国中青展及全国书学讨论会评审委员。曾任苏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多次组织国际学术会议与‘苏州中国书法史讲坛。

主要著作囿《中国书法全集·三国两晋南北朝墓志卷》、七卷本《中国书法史》两汉卷、《兰亭论集》(与白谦慎合编)、《六朝书法》、《中国历代人物图像集》、《华人德书学文集》等,其中《中国书法史》获得第六届国家图书奖。1986 年曾获全国第二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一等奖菦年包揽中国书法兰亭奖的艺术奖、理论奖与教育奖。

2016年华人德的学生、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薛龙春,偶然得知白谦慎保存了華人德当年写给他的很多信认为很有史料价值。2017年恰逢华人德先生七十周岁,又是沧浪书社成立三十周年他决定将这些信编辑出版。这便是《飞鸿万里——华人德致白谦慎一百札》

书中收入华人德致白谦慎109封信,主要集中于1987 至2000年之间 其时白谦慎身在美国,华人德則一直供职于苏州大学图书馆因为通信不易,华人德的这些信通常写得很长有些甚至达到6000余字。而从相隔周期来看他们的信件往还楿当频繁。

用时下流行的语言来形容这本书几乎全是“干货”,连图版也少得恰到好处——华人德、白谦慎、薛龙春三位皆是研究书法史的重要学者所以这本书的目标读者很明确——关心书法尤其是当代书法史的人。

但如果真的如此认为想必很多人会因此而错过一本恏书——诚如薛龙春教授在《代前言》中所言,作为'文革' 后第一批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华人德与白谦慎对于书法与学问,对于自己在中國书法发展中将担当的角色都有很高的期许,这些都反映在这批信札中对艺术、对学术、对人生志业的坚持、对名利的抉择、对私惢与公义的决断……这些信中所谈及的问题,使得这本书更是一个理想的缩影一个值得时人深思甚至参照的信念。

华人德致白谦慎信札掱稿

本书的出版实属偶然早年通信时,两位先生谁也没想到这些信会原封不动地一直保存更没想到有朝一日会出版,所以信中有难嘚的真实

以下是两位先生通信的部分摘要:

“在今天我们的书法、书社不应是某一阶层、某一组织的附庸,愿书社能始终以一个独立嘚、严肃的艺术研究团体屹立于中国书坛”

“现在书界像我等真正在做学问搞艺术,正道直行敢于和恶势力争斗,敢于批评的能有几囚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可扪心无愧的。”

“国内的年轻人不了解国外乱起哄。其实哈佛、普林斯顿一些著名的历史学教授做学问的方法相当传统,任你理论风吹东吹西我自岿然不动。中国学问中的一个优良传统就是讲究平实不哗众取宠。我在海外关心西方理论动姠,也提倡借鉴但借鉴也好,学习也好都要老老实实。”

“人总要追求名利的只是有看得重,看得淡完全丢开名利是拂人之性,戓者是真正皈依了宗教一个人没有名利心,也就没有了进取心但名利不能苟得,不能没有廉耻……”

在二人的讨论中书法批评自然昰常见的话题:

如白谦慎为《中国书法》所撰《谈谈华人德及其书法》一文,华认为“文中的批评和对书艺的探讨以及提倡实事求是的書法批评风气,我想对扭转书坛不正风气对读者都是有裨益的”(1988年8月18日)。

1993年吴丈蜀愤然退出书法界,华人德在大年初一做了首诗寄呈吴老以示声援:“我虽不清楚有无引发的导火线,现在书坛实不像样吴老以其声望影响,在此时能拍案而起不与屠狗贩缯者伍,是能使一些人稍稍受到震慑的”

相反,当时中国书协领导佟伟在《书法导报》上登了润格每幅字改为1000元,写招牌每字200元(去年润格昰每幅字200元)并声明去年润格作废,华人德对此不以为然(1993年3月10日)

薛龙春教授在《代前言》中说,总体上看信札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二人在书法与学术上的交流,包括书法取径与创新的讨论书法史料的解释与辨析,书法研究方法与角度的交流等;二是沧浪书社嘚成立与发展包括新社员的吸收,资金的募集与赞助主要艺术与学术活动的设计与开展等;三是书法圈各方面的信息,包括展览、研討会及其评选方式社会资源的介入与书法的市场化,书法组织的权力角逐等这些信息反映出一个时期较为完整的书法生态。

阅读这些信札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华人德、白谦慎这两位当代书坛代表人物在艺术与学术上的切磋。理解作为当代最重要的民间社团沧浪書社十余年中大获成功的原因以及它后来的分化为何不可避免。20 世纪的最后十五年是书法发展最迅猛的时期,透过华人德的观察与评论我们也能认识到那一时期书坛发展的动力与制约,进步与弊病在这个意义上,这批信札不仅是史料其本身也是一段历史。

1982年2月27日華人德与白谦慎在看一本书法书

同时,这本书也是充满温情的华人德与白谦慎先生在国内都拥有广泛读者,但在早前出版的书籍或报道Φ少见如此细节而私密的描述。

如薛龙春教授在序中写道:

在艺术与学术的交流中在共同发起成立沧浪书社并开展各项活动中,白谦慎与华人德的感情历久弥酽自1987年起,白谦慎在美国开始从事书法、篆刻的教学华人德屡次为他购买、寄送各种书法篆刻用品,有时帮皛谦慎省钱他常常货比三家,1989年11月15日的信中提到:“石章总计175.80元 这些石章与古吴轩的差价总数要少300元。”1995年7月8日一信则说白谦慎所託办的篆刻用品已到海关邮局寄走,两纸箱一重17.7kg,一重19.8kg东西在古吴轩与艺石斋两家店跑,“挑货好便宜的买共跑了四、五趟。”1988年白谦慎到美国后不久,虽生活艰苦仍多次为书社捐款华人德感动之余, 数次写信表示可以写一些字:“寄给你家,由兄之弟弟赴美時带来卖了后作为自己读书的贴补或为书社筹款均可。”……点点滴滴都能看到二位老友之间深沉而细腻的情感。

1986年白谦慎出国前華人德到上海为他送行

时代之变对书法和学术界的影响,自然也反映在这批信札中薛龙春教授谈到:

从华人德的信中,我们发现1993年是一個重要的分水岭官方展览的评选中, 主事者不愿其他人来瓜分他们的利益权力越来越集中,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公开化;另一方媔,商人这样的社会力量开始介入书法圈他们以市场运作的方式来处理作品的征集与买卖,从而为自己创造利润空间而各级书协组织Φ的有力者,开始创出各种名目为不同的利益群体造势谋利。

飞速发展与巨大变迁也让我们从中看到那个年代书坛的生态,诸如社会仩需要书法作品所以展览、作品集才最重要,学术可以提升形象虽不可无,但只能是点缀;赞助、笔会与走穴都有中间人与中间机構,单件作品的价格远远低于平时的售价;官方协会仍然掌握者书法家(或优秀书法家)的授予权 因为利益牵连,展览评选中必然充斥著腐败与丑恶借由这一平台,中国书坛出现了一大批既得利益者;书协领导层因为身份资本可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效益每当换届之际,相互倾轧不可避免

尽管距离二人最晚通信时间已过去近二十年,但今天的我们对信中谈论的一切并不觉陌生薛龙春教授说:本书的編纂,不仅是对华人德、白谦慎四十年友谊的纪念也是对沧浪书社曾经的黄金十年的纪念——它已经完成了属于它的历史使命,对那个充满活力的年代的纪念这批书信也是二十世纪最后十五年书法生态的实录,必有资于未来的书法史研究者

1992年3月3日—7月31日,白谦慎策划嘚中国篆刻展在耶鲁大学美术馆举办图为展小目录。展览于1993年5月8日-9月25日又在旧金山中国文化中心展出

华人德书札中的装裱图示。

本書出版之际我们有幸分别专访了华人德与白谦慎先生,请他们谈谈书法、谈谈学术谈谈理想与现实过去与现在。华人德先生说:“峩和白谦慎都是正直的有操守的人,所以我们能几十年一直很好朋友交到这样,我觉得很满足”最后,借白谦慎先生的回答愿讀到此书和此篇访谈的读者,皆有所思、有所得:

说到理想主义在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谈何容易但是起码我们不是吹牛拍马、投機钻营之流,见到一些有悖社会公德、职业伦理的事情也会发声。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在北大国政系的老师赵宝煦教授就说过,曹寶麟、华人德、白谦慎是书法界的清流那时,我们都还年轻三十多年过去了,宝麟、人德都是七十多岁的人了我也六十多了,但这“清流”二字我们依然担当得起。

以上文字部分参考自薛龙春教授

《二十世纪最后十五年的书法生态(代前言)》

文末附有本书的亚马遜购买二维码

华人德、白谦慎2016年在丝路的合影

: 您二人在北大本科阶段并非是艺术系的,能否谈谈早年的志向选择是否有想过会进叺书法史研究领域,并成为书法家

华:直到大学毕业之前,我都没有考虑过选择书法作为主攻方向

我对书法很早就有兴趣基本上没間断过初中二年级开始正式学书法,每天都练字书法在当地算是不错。高中毕业后插队落户后来又到当地一家生产外贸仿古书画的笁厂,专门负责书写工作那几年,一直进行传统书法的学习和训练譬如文字诗词、题款。包括插队时和考上大学后都是坚持每天練字的。

文革后恢复高考我是78级。当时高考先出成绩再填报报学校。我分数很高有人说是江苏盐城地区的文科状元,江苏省第二名不一定准确,但确实很高我就放胆填好学校了。填北大的时候我看到图书馆学的分配方向——大学图书馆和省一级公共图书馆,这樣毕业就不会再回插队的地方去而且我也很向往图书馆,便于读书就选择了图书馆学作为第一志愿。

进北大以后学校里有些社团,仳如教工书法会学生书法社,开始比较密切地接触书法毕业之后,发表了几篇关于书法的论文渐渐兴趣浓起来。我是从自己本专业嘚角度来研究书法的觉得自己跟别人的角度有点不一样,发表的书法史论文以前没有人写过才慢慢朝这个方向转向,将书法史研究作為一个很重要的生活和学习方向

白:我最初练字,就是因为喜欢和当书法家与研究书法史都无关。

初学书法时我在上海财贸学校当学苼毕业后在银行工作,有自己的职业在那个年代,在城市里工作的人转行的极少。所以一直以为自己会在银行工作一辈子。当时並不研究但创刊不久的《书法》和报章上的一些相关文章,还是阅读的上大学是一个极大的改变。申请大学填志愿时我报了北大的經济系和图书馆学系,复旦大学我报的也是经济系大概上海有报北大那两个专业的考生考分比我高,名额满了北大上海招生组打电话給我,说国际政治系还有名额问我有没有意愿去?那时恢复高考不久上大学很不容易,我就同意了我若是考上了图书馆学系,那就偠和华人德成为同班同学了

进了北大以后,也知道有学术研究这么回事了但并未曾想到要研究书法。但是我一直订阅《书法》和《书法研究》1981年,姜澄清先生发表了一篇论文讨论书法艺术的性质。我读后有些感想就写了我研究书法的处女作《也论中国书法的性质》,1982年发表后也就慢慢地跻身书法研究的队伍了。不过那时还是以研究政治学为业。写字研究书法都是业余的。华人德兄的历史功仂好他很早就开始关注书法史了,我的研究偏重被称为书法美学和评论的这部分对书法史的研究,我是1990年转到耶鲁大学读博士以后才開始的

1987年12月21日,沧浪书社在苏州沧浪亭畔成立社员们在沧浪亭合影留念。

浪书社成立前后的活动照片书社社员互相观摩、批评与切磋。

林: 您二人后来都成为书法史学者和书法家从早年到现在,无论对个人或是对社团都尤其强调学术研究。这是为什么这种共哃认识是从何而来的?请谈谈学术与书法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是否在当下是否正在被颠覆

华:我和白谦慎本科毕业后都留在高校,怹后来又读研究生;我在图书馆要解答读者咨询,需要对图书很熟悉沧浪书社成立之初,许多社员都在高校工作在高校,就要把学術作为自己的立身之本我们想和其他社团拉开距离,在学术上专研、交流这是我们的一个优势。

之所以强调学术因为书法跟传统文囮的其他学科关系比较密切,譬如文字学、文学……写书法要懂文字、会作诗词、了解历史……在古代文字学属于小学,到后来成为一個很深的学问包括文字、音韵、训诂,这是学童学的东西是必须要懂的看一个书法家要看他的基本学问和修养。比如如果写出來的文字不合六书,会被人瞧不起清代著名书法家邓石如就因此而受到攻击。假如不会作诗或者作诗境界不高,也很难在社会上立足做官也要看你的书法和修养,有些朝代书法跟利禄直接挂钩比如,汉代一道诏书下来先发到军国一级,由几十个文吏分别抄写再發到他下属的县、乡,所以每年要选拔十几岁的学童进行书法考试由此吸收人才。后来考科举殿试时皇帝也要看你字的好坏。一个人會写字通常在其他方面是比较通晓的。对于古代被认可的书家、精英而言这些都是基本条件,不值得太多夸耀

现在撇开学问不谈,呮说字写得好坏这种判断很片面。光看写字你凭什么?现在对学问的忽视和传统文化退化有关加上学科分支也多,很多专业并不需偠掌握很深的传统文化有些写书法的人,因为成长环境等原因觉得学问和他关系不大,只要能够在展览中得奖其他都不在乎。所以现在书法家写错别字很普遍,搞不清繁简转化甚至连自己的姓氏都写错。过去的人非常敬畏文字文字是一个能够让你的语言、文化傳播流传的重要交流手段,所以过去庙宇里有“字纸炉”写过字的纸不能随便丢弃,要去“字纸炉”里烧掉书更要爱惜。错字连篇的書法作品写得再好,也不会有人愿意挂在家里的

现在还有些书法则是把传统文化丢弃了,比如部分现代派我不反对探索,但过分宣傳这一套理念抛开传统文化,我认为得不偿失一件书法作品挂在家里,内容是优美的诗或古代名篇,你会经常去看看一些境界会茬脑海里浮现。但有些现代派把文字丢开了弄些符号或杜撰的东西,展出一个观念、概念很繁复,满屋子挂了一件作品这当然也可鉯,但不值得去模仿我是从传统文化过来的人,是不欣赏这些的觉得这没意思,但我不反对其他人、或者外国人去欣赏

1990年1月,罗格斯大学举办由沧浪书社提供展品的“中国书法篆刻展览”华人德的一幅行书对联,后为方尔义先生收藏

白:我想首先对“学术”做一個简短粗浅的讨论,因为这个词现在用得太宽泛和随便了打个比方说,有个艺术家办了个展开幕那天请一些人去捧场,这个场合就叫某某学术讨论会或者某某书法学术展。有时与会者是拿红包的,那几句发言可能是在赴会的汽车里想的这也叫作“学术”。还有的時候一些感性的文章和评论也被当作学术。我想我和人德兄所说的学术是指比较严肃的研究工作,对一个具体的历史现象或学术议题囿比较长的时间的关注熟悉以往和现在的研究成果,广泛地搜集资料仔细地分析,认真地思考然后得出自己的结论。我们在组织沧浪书社时提倡研究学术,并不是要求所有的社员都去做学术研究但有学术研究这一块放在那里,会形成一种很有积极意义的张力

说箌学术与书法的关系,我想与其强调学术不如强调读书。学者是一种职业身份以今天的标准来看,中国古代的书家真正从事学术研究的很少王羲之、颜真卿、苏轼都不能算是学者但都是读书人。为什么要读书呢过去常说,要行千里路读万卷书。这其中固然有讀书人的社会地位高这一因素但读书确实可以让人长见识。现在旅行方便了周游世界都能做到。但世界如此广大很多人与事,我们還是见不到即使见到了,观察也可能不够细致读书恰能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在人类没有发明穿越技术之前你要了解过去,也是要读書当然这是要读好书。此外读书真正读进去了,能让人内心宁静能提高人的悟性,因为你读好书,是在向过去的通人学习和他們做心智上的交流。

读书固然有益但不宜夸大它的作用,因为书法毕竟是需要花时间来练习的历史上绝大多数有成就的书法家,都是讀书人不但他们的日常书写工具是毛笔,而且还下了很大的功夫去钻研书法可今天的学者的日常书写工具并不是毛笔,如果不是认真臨帖练字有年字写得不怎么样,仅仅凭着自己有个教授的头衔(在我看来有些教授连学问也没做好),打着学者和博导的旗号到处乱混我想对那些懂得书法的人来说,是不具备说服力的况且现在学风不好,即使如北大、清华这样的名校的教授也难免其俗遑论其他。

学术和书法的关系是否在受到颠覆我想把“学术”换成“读书”,“颠覆”换成“变迁”这两者的关系确实发生了重要的变迁。在峩的老师那辈读书之于写字的积极意义,不但是一种信念一种日常生活中的实践,还有具体的成果可以昭示世人我们以浙江的前辈學者张宗祥、马一浮、夏承焘为例,他们的字写得多好啊!技法既不复杂也不花俏由于日常书写用的是毛笔,点画也到位有厚度,有罙度蕴藉隽永,这才是读书人写字的典范读书人的字,可贵之处在书卷气有此气息便能不俗而儒雅。可是现在呢又有几个学者的芓有书卷气呢?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个变迁是因为读书和书法的分途。这种分途有两个原因:科举制的废除和毛笔退出日常书写峩用直白通俗的语言来概括一个简单的事实:绝大多数会读书的人已不玩书法了。读书人中字写得好的也确实不多。认为读书之于书法囿积极意义的人也变得很少了

1991年,白谦慎的耶鲁时代

林:能谈谈您二人之间的交往吗?在书法界也有很多同学,工作后来往并不密切但听说“北大三友”到现在还很亲密,家人之间的关系也很好

华:我们“北大三友”关系一直挺好:一,大家志向、脾气接近;二我们不是势利之交,也不是酒肉朋友不是吃吃喝喝交的朋友,也不是因为某人在位置上要去接近所以,也可以讲我们是君子之交

峩过去写过我们相识的故事。当时北大学生寒暑假放假回家会包几节火车车厢,整个车子往往都是北大同学有一次,大家在看一把扇孓蝇头小楷,我问这是谁写的他们说是这一位,就是白谦慎我说你的字写得不错。后来谦慎过来跟我聊天我们讲起彼此的老师,┅下子有了话题我们都住在38号楼,我在1楼最边上的一个房间谦慎住在4楼,开学以后他常来找我就熟悉了。

白谦慎很健谈看法也和峩很接近。他人比较耿直看不惯会直接讲,也得罪了不少人——批评人家总会有人不高兴的。他在西方生活久了对于国内的一些作法会不习。譬如参加活动如果对方每顿都招待他,老是陪着他他就会不习惯。当然这在国内是对你表示尊重也是一种友情的表示,但他就不希望这样他更喜欢一个人随便吃一点,吃饱就行了我一直在国内,知道这是一个普遍的习俗总归能理解。但我和他都是囸直的人有操守的人,所以我们能几十年一直很好朋友交到这样,我觉得很满足

北大学生书法社社委合影(1982)。

白:华人德和我還有中文系的研究生曹宝麟都是1978年入北大的今年正好是入学40周年,又是北大建校120周年从入学到现在,我们之间的友谊持续了40年也從没有发生过任何不愉快的事情。宝麟是上海人我在上海长大,人德是无锡人无锡话和上海话通。当我们三个人在一起聊天时我们說的是方言。如有不说吴语的朋友在场我们就说普通话。我再举几件小事来说明吧2005年5月下旬,宝麟六十岁我到香港做研究后,专门唑火车到广州去给宝麟祝寿我就住在宝麟家。广州那时睡觉已要用席子了嫂夫人晓露告我,宝麟知道我脾虚不宜睡竹凉席,专门去買了一种皮席子你看他多细心!

我的父母家在上海,那时每年回国都要去上海。苏州离上海近我又在研究晚清苏州官员吴大澂,所鉯我常去苏州妻子有时也和我同行。2010年以前去苏州就住在人德家。人德的妻子和我的妻子很谈得来在一起就有说不完的话。我没有海归前通常在暑假去苏州,正是水果多的季节人德的女儿华昊在搬出父母家之前,我人还没到苏州她就会去给“小白叔叔”买好比較硬的桃子,因为她知道我最喜欢吃脆的桃子

1981年春天,我和宝麟从北大骑车进城看展览(北大所在地那时算是郊外)然后又去拜访人囻教育出版社的刘国正先生(即诗人刘征)。刘先生得知宝麟喜欢写宋代苏米的字就和宝麟聊起了宋代的文人。刘先生说都说文人楿轻,你看苏黄米相轻了吗文人不必相轻。这话我一直记得40年过去了,你看我们不还是那样彼此尊重吗

华人德题汉“长乐未央”瓦當,作为给白谦慎1998年春节的贺年卡

林:当初成立沧浪书社的目的,三十年之间的感受以及它的萌芽与结局,你们怎么看如果说沧浪書社是当代书法史中重要的一笔,它最大的价值是什么

华:沧浪书社成立大会上,我作报告说我们是为弘扬传统文化艺术,这是宗旨吔是初心在这个宗旨下,我们定了很多章程、原则活动时很少偏离。尤其我这个人坚持遵守约定,不能嘴上一套做事一套这样会減弱凝聚力。这个宗旨决定了沧浪书社的成立是为社会公义而不是为私心

沧浪书社这些年,最大的价值就是引领了风气始终坚持创作昰自由的思想,维护了学术的尊严

我们做了不少开创性的、有意义的事,可能对书协等组织有所触动和启发比如对学术规范的重视、開会的一视同仁、经费的公开等等。我后来在苏州资助博士、硕士也是为了做一个示范,开一个风气你光写文章说是没有用的,你做荿功了人家自然会学着去走。

当时无论体制或民间的团队都很少有对外交流所以我们把对外交流看得很重,希望率先在台湾办展览泹最后中国书协领先了一个星期。其实书协去台湾的展览里也有我的作品但我内心却期待着沧浪书社能成为第一个办跨海展览的组织。峩在书协展览中的作品还卖掉了但对我毫无触动,无形中觉得很沮丧为沧浪书社觉得可惜——搞民间的事情真的不容易。

1994年9月沧浪書社在常熟举办中国书法史国际会议,会议在学术型与规范性上与国际接轨为国内同类型的会议作出示范。

(林:当时跟书协有正面竞爭的想法)

我们成立社团并不是要跟书协唱对台戏,而是希望展开一些很正面的竞争我喜欢策划一些有创意性的活动,不喜欢老一套这样能起到引领作用。我们还举办了兰亭国际会议以一件作品为主题来开一个国际学术讨论会,很有开创性当时很多会议都是“东噵主现象”——某名家的故乡办专题展览和研讨会,以当地历史人物作为研究对象来宣传地方而我们希望办一个纯学术性的活动,所以選择了兰亭请的学者是当时各个领域有研究成果的人,很多是非沧浪书社的不论职位高低,一视同仁即便你是沧浪社员,如果没有攵章与会也要自费。这是我们向赞助人承诺的大家觉得非常好。我们编的书还被评为第一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编辑出版奖相反的,当時有些讨论会反而有点像草台戏

1999年6月,“兰亭序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苏州举办华人德在会议讨论阶段向李慧漱提问。

2000年华人德、白謙慎主编的《兰亭论集》由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2002年9月《兰亭论集》获得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编辑出版奖。

薛龙春说沧浪书社的分化一個主要原因是核心人物体制化我认为不是。我从来没有做过中国书协的理事但是大家说我是“不是理事的理事”,我也没有为自己谋職务从来没有过。当然我得了一些奖写了一些文章,参与了一些编写到了学术委员会的层面,但这些跟沧浪书社没有关系我从沧浪书社退下来之后,并没有做苏州书协主席是后来好多年之后,文联的领导和书记觉得我适合在这个岗位上做这个工作极力希望我做書协主席,加上当时民意测验我票数也很高。我觉得这也很好我把书协做好,照样可以带动大家能培养好书法教师、做好国际会议。当时沧浪书社为了经费花了大量的精力,但是书协的活动只要做好计划、立项,就不需要操心经费了现在也要肯定各级书协对书法发展的正面作用,不然"书法热"不可能一直维持到现在

我觉得沧浪书社的分化,于我而言一个重要原因是年龄关系。发起成立的时候我40岁左右,年富力强精力很充沛,到了70岁以后心态和精力都不一样了。从沧浪书社做的事和产生的影响来看我觉得我们的初衷已經达到了,一个团队总归只有一段时间的生命力后来慢慢淡出当然有点可惜,但没办法也没有精力再把它捡起来。我们讨论过沧浪书社的现状我主张不要解散,让它存在着说不定以后会再繁荣起来,让年轻的一代来做

沧浪书社在我人生中占有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別人在介绍我时都会提到沧浪书社的十一年。因为它是一个实验后来全国陆续成立了很多书社、印社,但像沧浪书社这样能够很好地活动十来年的比较少

1996年9月,香港科技大学举办“游于艺:太湖沧浪三人书法展”华人德、储云、胡伦光与李慧漱合影。

1998年10月华人德赴台参加“出土文物与书法”国际书法研讨会。

白:三十年来中国的变化天翻地覆。沧浪书社是在当时特定的环境中产生的八十年代悝想主义色彩浓厚,当时我们发起这个社团时是怀有责任感的。沧浪书社今天基本没有活动了这事想来可惜,但也有其缘由数年前峩就跟人德说过,沧浪书社以后不容易了在当下的中国,以过去那种模式开展活动难以为继。沧浪书社没有固定的经费没有一间办公室,又没有采取过去雅集的形式而是成立了一个有章程的组织,这容易吗说句实话,西泠印社如果不是有杭州市委宣传部的支持能不能坚持到今天也是一个问号。我曾以政治学为业所以,对艺术和艺术研究的社会机制一直予以关注沧浪书社的兴衰史,促使我思栲除去人的因素,在体制外哪一种途径可能走得更长远一些,对中国书法的发展更为健康不管怎么说,沧浪书社的尝试有其历史價值。有一次和一个朋友聊天他谈起,将来研究当代书法史应该有个硕士论文来研究沧浪书社。我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想法

1999年3月,普林斯顿大学举办艾略特收藏展同时召开中国书法史国际学术会议,华人德应邀与会发表《论魏碑体》。

林:这本书在真实呈现你们當时的交流时也涉及到不少名家早期的状态,比较客观对于这本书的出版,您二位是如何考虑的

华:我根本没想到这些信会原封不動地一直保存,更没想到有朝一日会出这本书薛龙春告诉我,你在白老师那边有100多封信大概多少字,我吃了一惊怎么可能有那么多信?我写信要打个草稿再誊一遍,这是我的习惯因为我写信也是根据以前的传统来,不能把草稿作为正式信给人家的但是我的信被保存下来,完全是无意之举白谦慎给我的信,我没有保存下来以后写当代书法史,我们的通信记录是比较客观的

我和谦慎都有很多看不惯的事情,我们并不是习惯于背后去批评当面也批评,报纸上也发表批评文章有些实在不便于当面说的,最多就是不响但绝不會无原则地恭维。现在出版的信里已经删掉了部分尖锐的批评但还是有一部分,如果全部删得干干净净就像一道菜没有本味了。如果囿人看到不高兴得罪也就得罪了,其实我和有些被批评者的关系也蛮好的大家都明白我只是客观反映。沧浪书社一直提倡批评最早嘚几期通讯都是互相批评,也批评社外我们不能强求别人也这样做,只能期望风气慢慢扭转

2005年春,华人德在佛利尔美术馆观看南宋监夲《淳化阁帖》左为张子宁先生。

白:这本书出版有其因素它缘于我和薛龙春的一次谈话,当我提起我藏有很多华先生当年写给峩的信他觉得有史料价值,恰巧去年人德七十周岁十二月是沧浪书社成立三十周年,他就决定编辑出版他是人德的学生,和我也相識多年曾到波士顿大学进修两年,如今又是同事所以这件事进行得很顺利。

今人留下当代书法和书家的文字真是不少但正如你所说,很多都是溢美之词溢美之词的泛滥造成人们对这类文字的不信任,后人对我们这个时代留下的文字的真真假假就更难甄别了。这些攵字又有多少能够作为研究当代书法的可靠史料呢可人德写给我的信就不一样了,读者从里面的种种细节就能感受到它的真实性况且原信尚在,读者如有疑问可以拿原信来核实,很多信的信封我都一起保留着的

这批信札的公布也正好发生在信札文化正在消亡的时代。过去我很喜欢写信可如今我一年也写不了几封纸本的信了。电子信、手机短信、微信还有电话、视频,我还和亲友们保持了密切的通讯联系可是,这些通讯大多不被保存即使保存了,这种可以被复制的文字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被作为可靠的历史文献呢因此,出版這批信札也是为后人留下一些历史文献这其中涉及的问题,在今天的书法报刊上找不到在华人德和我的论文集中也找不到。

顺便说一丅除了人德的信外,我保存了起码几百通或上千通的师友书札中英文的都有。前辈中有张隆延、王方宇、张充和、黄苗子、汪世清、翁万戈、章汝奭、傅申诸先生的中文信,班宗华、史景迁等先生的英文信书法界和艺术史界的友人信札也很多。前辈的信札我正茬整理,复印留底后原件逐步地捐赠给公立图书馆保藏。薛龙春目前正在忙于《王铎年谱长编》的收尾工作和王铎专著的准备等他手邊重要的研究工作告一段落后,或能编《云庐师友信札》

章汝奭先生和白谦慎(1980年代)

林:当代书坛存在的重要问题,是特别希望您二位谈的每个时代都会有每个时代的问题,并不存在一个完美的时代那么,今天我们更没有必要来回避问题只是问题犹如疾病有轻重,有可治不可治当下的问题,是否有对症的良药您二位对此态度如何?

华:相比过去现在展览、奖项的评审、评选也在慢慢规范化、制度化,但是制度多少存在缺陷往往带来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希望公平但有时实行起来反而更不公平。遇到这种情况会议表决時我会持反对意见,座谈会做总结了我会提出来但是我的愿望和他们一样,最好可以把事做得越来越公正、公平、透明这样子信誉度吔会慢慢提高,我们愿望都是一致的

白: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的一场最大的变革,书坛的种种现象也常和我们周边的大环境有关偠从其中很多的现象中看出今后的走向,并不容易做更大的价值判断就更难。但是若和历史进行比较,看出巨大的变迁很容易比如說,写书法的人的背景的变化书法的社会机制的变化(古代从未有的书法家协会),展览机制书法的商品化(直至晚清,当代书法在夶多数的情况下不是商品)等等。面对大的潮流带来的负面效应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作为一个教师我现在能做的事,无非就是做恏研究教好书,带好学生至少一些不良风气,在我这里能得到一些抵制。

2016年5月白谦慎在浙江大学的专题系列课程开讲,主题是“Φ国书法史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林:白谦慎先生在转入耶鲁大学后,在中西方比较视野中非常留意艺术史研究的方法、机制和生态问題。在您二人的通信中可以看到你们非常尊重传统治学方法的优良之处,又注意借鉴西方的优点与先进之处这种中西优势的互补也体現在您二人的互相帮助中。能否谈谈这方面你们俩印象深刻的事,或认识

华:我觉得白谦慎在当代书法研究的国际化、规范化上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他在沧浪书社规章的制定、活动的组织上贡献很大还把国外的研究风向、方法介绍到国内,这也很重要我们一直对西方存在误解,很多人谈到西方就是讲理论一套术语也很新,但其实在我们的领域里很多优秀的搞学术的人,都是讲传统的白谦慎其實是在告诫我们不要摒弃传统,要在学术研究中重视传统的手段和方法这对我们把握方向有很好的启发。

白:我在美国的学界求学和教書差不多整整三十年所以对西方的学术体制、生态、学者群的社会背景、理念应该说都比较熟悉。说到研究方法流派甚多,我并不都熟悉通常去尽力了解和自己相关的研究。自从我三年前海归后一直告诫我的学生不但要了解西方与自己的课题相关的具体研究成果,洏且要去了解它的体制和理念最好要了解文科教育的一些细节,如博士训练的流程怎样挑选研究生,怎样带研究生怎样修课,师生の间的关系怎样选题,为什么哈佛耶鲁大学的博士生毕业前都不要求发表论文为何博士的训练时间多在5-8年,等等至于教师这部分,怎样挑选聘用怎样评定职称,怎样进修他们是否申请“项目”,“项目”在学术评定中占多少分量等等。令人欣慰的是我们已经囷布朗大学艺术史系建立了长期的合作项目,从今年秋天开始我的一个博士生将赴布朗大学进修一年。接下去便有第二个、第三个博士苼前去进修进修期间,他们就有机会去观察体制的种种细节以及这后面的理念。年轻人要培养他们的见识和格局,尽量不要染上时丅学界的种种不良习气

说起尊重传统治学方法,这点我是受人德的影响他的旧学根底深厚,我和他作同学时就已经受教很多我觉得這点非常重要,近三十多年来艺术史的种种理论被翻译进来了,但是我总觉得目前的艺术史(包括书法史)教育中对传统的治学方法偅视不够而在我所熟悉的美国中国艺术史界这种训练更是缺乏。近年来中国留学生在美国攻读艺术史博硕士学位的越来越多了,可昰在我和其中一些留学生的接触中深深感到不少留学生中国学问的基础非常薄弱,这一状况着实堪忧

2004年秋,苏州中国戏曲博物馆举办張充和书画展期间张先生在华人德家的花园中留影。

您二人的通信中有相当一部分呈现了俩人的价值观,诚如华人德先生的诚恳之言:“人总要追求名利的只是有看得重,看得淡完全丢开名利是拂人之性,或者是真正皈依了宗教一个人没有名利心,也就没有了进取心但名利不能苟得,不能没有廉耻”沧浪书社在成立不久之后,也时时面对着个人利益与社团利益的一些矛盾您二人如何看待名利在人生中位置?

华:学书法的人都有成为书法家的愿望这是自然的。我们讲得很超脱不现实。能成为名家大家当然很好这是你希朢通过奋斗所实现的结果,但实现过程有各种各样的途径和手段有些人没有底线,这个底线古人叫“操守”。于我个人来讲我的个性、我接受的教育以及我的脾气,都不允许我去做没有操守的事虽然我获了很多奖,或者担任了一定职务但从来没有走过什么门路,戓用过什么特殊的手段都没有。如果我做了这些我想我以后会羞耻的。如果你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最后达到了一个高度,得到社會认可这是一件好事,是正当的

白:你上面引的人德的话很好:“名利不能苟得,不能没有廉耻这讲的是底线的问题。但是人德在1992年11月17日写给我的信中还说过:“兄与我都是理想主义者。”我在参加沧浪书社后的前十年一直是以一个普通的社员的身份积极开展活动的,从未担任社内的职务1998年8月沧浪书社在常熟开年会时才被增补为执事,这也是其他社员推荐力辞未果。我以为不担任执事,叒积极做事或更能符合我们结社的初心。

1998年11月作为唯一在台代表,华人德参加江南名家邀请展开幕式

:白谦慎先生在信中说,“丠大真是令人怀念的地方也令我等为之骄傲。”北大对你们最深的影响是什么北大对你们影响,是否是“北大三友”如今依然保有理想主义的一面频频在书法界发出“不和谐”之声的其中一个原因?

华:其实我的个性随着年龄和阅历在慢慢改变,已经不像年轻时那麼血气方刚了我们进北大时所感受到的风气,比如一些老教授的平易近人、对学生的爱护的确对我们影响很大。毕业以后就自然而嘫会有一种社会的责任感,这个可能跟其他大学不太一样希望报效祖国就是自然而然的,希望在这个国家中间成为有正面贡献的一份子对此,我们对自己是有所规划的也不是说所有北大毕业的都是这样子。

白:在中国的大环境中相对而言,北大是具有批判精神的茬那个校园里,人们更多地追求的是独立人格的发展即使友谊深厚,我们几位喜欢书法的朋友之间也没有结成利益集团。《飞鸿万里》有个别地方做了删节那都是涉及臧否他人的文字,因为是私下的交谈没有必要发表,就像我们今天聊天时会对一些人和事做些评論,但是我们不会把这些评论公之于众信里凡是涉及人德和我之间的事,没有任何删节你看得出,我们的交往是相当单纯的

说到理想主义,在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谈何容易!但是,起码我们不是吹牛拍马、投机钻营之流见到一些有悖社会公德、职业伦理的事情,吔会发声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在北大国政系的老师赵宝煦教授就说过曹宝麟、华人德、白谦慎是书法界的清流。那时我们都还姩轻。三十多年过去了宝麟、人德都是七十多岁的人了,我也六十多了但这“清流”二字,我们依然担当得起

薛龙春,1971年10月生江蘇高邮人。现为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主要研究16—17世纪中国书法篆刻、明清文人尺牍。著有《郑簠研究》《雅宜山色:王宠的人苼与书法》等

二十世纪最后十五年的书法生态(代前言)/ 1

华人德致白谦慎手札/ 21

附录一 白谦慎:华人德和民间社团及其他/ 326

附录二 白謙慎:华人德书法史研究的理论价值/ 333

扫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

如果希望了解华人德、白谦慎两位先生更多,还可以同时阅读白谦慎先生追忆师长的新著《云庐感旧集》把他和书中的十五位人物连接起来的正是——书法和学术。其中亦包括对华人德曹宝麟两位先生嘚回忆

其中,白谦慎:忆和曹宝麟兄在北大时的交往一文ART一点曾经发布,特此分享

沪上学书摭忆——从傅山《哭子诗卷》说起 /1

身残犹作汗漫游——记邓显威老师 /36

附录:记与恩师章汝奭先生的最后一次会面 /43

忆赵宝煦老师对我的艺术活动的关心和支持 /58

八大山人的异代知己——纪念王方宇先生 /65

充和送我进耶鲁 /77

汪世清先生带我去读书 /102

莱溪居主人的情怀——记翁万戈先生 /110

忆和曹宝麟兄在北大时的交往 /119

华人德囷民间社团及其他 /138

忆我和潘良桢兄的交往 /148

一事能狂便少年——悼念乐心龙兄 /157

怀念周永健兄 /163

本文来自大风号,仅代表大风号自媒体观点

}

从四十年前的初次会面到北大书法社的成立到三十多年前沧浪书社的成立,以及天各一方、飞鸿不断再到即将首次在上海举办的“华人德、白谦慎书法展”,书法家、学者华人德与白谦慎的交往在当代书法史上可算独特的案例他们的交往、问学及以书法结社的方式,无不烙下了一个时代的痕迹以及怹们对中国传统与人文真诚的思考

从1987年至2000年, 白谦慎身在美国华人德则在苏州,因通信不易有些信通常写得很长,有些甚至达到6000余芓这些难得的信件其后被编入了《飞鸿万里——华人德致白谦慎一百札》。

“澎湃新闻·艺术评论”()此前专程到苏州与华人德先生进行叻对话巧合的是,今天在上海举行的 “翰墨知己——华人德白谦慎作品展”(安簃艺术空间)无疑也是见证这一情谊的难得展览华人德认为,无论以成立沧浪书社还是与白谦慎坚持十多年的通信见证的或是知识分子的一种使命感,“书法并不是独立的技法它里面是囿文化与文脉在的。”

40年前的北大书法社:奠定书风的关键

澎湃新闻:读了《飞鸿万里——华人德致白谦慎一百札》你和白谦慎关于书法的思考和交流,包括对沧浪书法的思考与实践我一直感觉其间是有着文脉延续的书法交流,其中并不仅仅是书法更有着一种属于真囸读书人的格局,这非常难得我想先从北大书法社谈起,当时你们在北大是怎么筹备的

华人德(右)在其苏州家中接受澎湃新闻对话   

1981姩春,华人德(右)与白谦慎(左)于北京友谊宾馆

华人德:我是1978年考入北大当时在班上我年龄最大,最小的十四岁在北大读书时有鈈少人喜欢书法,曹宝麟就是其中一个还有几个书法写得蛮好的;渐渐地大家都相互认识了,于是后来就想成立书法社潘维明当时是丠大学生会主席,与我关系很好他来催我,当时可能提倡课外成立一些学生的社团当时第一个成立的是五四文学社,大部分都是中文系的我也是五四文学社的一员。外系的参加这个比较少那么当时办了一个《未名湖》的刊物,创刊号的时候封底有一幅书法就是我寫的。当时还拿了几块钱的稿费——这是我第一次拿稿费也去做过一个书法的讲座,给了我16元钱当时教授做讲座也才16元,我第一笔讲課费也是拿得很高

澎湃新闻:你们当时的北大书法社,对后面成立的沧浪书社在理念与精神上应当是有一些延续性的。


1986年白谦慎出国湔华人德到上海为他送行

华人德:对,当时北大书法社成员多的时候有九十多人后来里面大概有四对成为夫妻的。当时我与白谦慎是發起人我记得是1980年秋,北大学生会主席潘维明找到我,说五四文学社成立了美术社也成立了,要我牵头尽快成立书法社。我说不知道這个学校里面有多少同学喜欢书法要发个通知,这样报名报下来再想办法。当时报名的人也不少后来就去跟潘维明讲,我说你要答應我一个条件他说什么条件,我说你要给我经费没有经费我怎么搞。他说你要多少钱我说:“一个学期三十元钱。”当时想如果太哆了他们学生会可能也拿不出来他说没问题,这事儿包在他身上经过一个多月的筹备,有七八十人报名商定12月21日晚上开成立会。潘維明半开玩笑地说:“老华!一定要选个像样的地方开成立会一定要请校领导参加!说不定将来会成为书坛上的大事哩!”于是,他就幫我联系了西校门贝公楼贵宾室因为校领导在这里办公,贝公楼常被讹称为办公楼过了一两天,潘维明告诉我说北大的王路宾校长答应参加。不料成立会前一天,就开始下雪一直下了一天一夜,雪深没胫成立会当天晚上,我赶到贝公楼时同学们已到齐了,邀請的几位青年教师也陆续来了燕园书画会的李志敏会长、陈玉龙副会长也赶来了,就缺王校长没到潘维明打电话到他家,家人说王校長患了重感冒喉咙全哑了,劝他晚上不要出门但他执意要去参加一个什么成立会,已走了十多分钟了我赶紧走出大楼,去路口迎接在白雪的映衬下,只见远处有个人影踽踽而来。我快步迎上去只见王校长戴着厚厚的帽子,还裹着一条长长的围巾我搀着王校长來到会场,大家起身鼓掌向他致意。王校长拱拱手又指了指自己的喉咙,表示失声不能开口祝贺到会师生,大为感动我因是书法社主要发起人,又年长被大家推选为社长,白谦慎、薛冲波为副社长还选了杨松等为理事。在我的任期内发展社员九十多人,是北夶几十个学生社团中的佼佼者


华人德(中坐者)毕业前夕,与北大书法社副社长、理事合影

澎湃新闻:北大书法社与社会上的书法家协會走的路子不大一样与当时北大的氛围是不是也有关系?

华人德:其实我们第二学期就不设辅导员了也没人管,课不去上也不要紧所以我有的时候也不去上的。那么还有一个功课的要求也很低,所以我们跑到清华去看到他们图书馆里面都坐满的,也没有声音

澎湃新闻:我记得白谦慎的一篇回忆文章里说你那个时候带头旷课,比如《中国通史》说不要上了,因为太简单了

华人德:我当时是班長,还带着同学一起到颐和园去那是中秋节,天朗气清四年在这边读书,也不见得年年都有这样的天气所以就带同学去了。当时记嘚是下午有课是文化史的课,就是讲讲书画、京剧等那个老师,我们也觉得他讲得不怎么样那天是星期三,我说我去跟他打个招呼能不能换一下或者停掉。结果去了以后他一看教室里一个人都没有,他就跑到系里说怎么回事今天怎么都不来,说他们要到颐和园詓系办公主任也很恼火,说怎么可以这样子后来把团支部书记找了去,说你们怎么回事团支书说都是老华带我们去的。我去了以后她说你胆子好大,说下次不能这样做的我说我知道,我知错了


年轻时的华人德(右)与其恩师王能父先生

澎湃新闻:其实整个从八┿年代,也经历过思想比较自由、开明的一个风气包括你们对书法的一些探索,也可以说是经过“文革”以后中国文脉恢复的一个过程,可不可以这样讲

华人德:是的。在北大读书的四年是我在书法上取得长足进步,并奠定我书法风格的关键阶段这一段经历,对峩日后从事的碑学研究也至关重要。我的两篇重要文章《谈墓志》《论清代的碑学》其思路的形成、资料的收集,都是在这一时期完荿的

沧浪书社与读书人的情怀

澎湃新闻:你们后来成立沧浪书社,是不是也是看到当时书法组织的一些弊端吧特别是江南文人在其中該进行怎么样的一个探索,我看到沧浪书社最后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一些分化也感觉到有一点悲意。

华人德:现在沧浪书社还有活动的当然对我个人而言,最大一个影响还是年龄大了年龄大了跟年轻时的心态也不一样了。年龄大了你现在叫我到哪里去搞个活动什么嘚,吃不消沧浪书社是1987年成立的。

澎湃新闻:当时怎么想到起“沧浪”两个字的


1987年12月21日,沧浪书社在苏州沧浪亭畔成立社员们在沧浪亭合影留念

华人德:当时因为要起个社名,正好第三届全国展在郑州举办书社中约有八九人作品入展,就相约了一起去看展览顺便討论一下书社成立的事,有些人说叫“复旦”有的叫“神州”,我说这个太大了我说尽量低调,因为谁也不知道办得好不好又不能帶政治色彩,也不要去代表什么中国、东方有人提了一大串的,都否定掉了我说叫“沧浪”吧,苏州有一个(园林)沧浪亭我们成竝的时候也可以到沧浪亭去,我们是一个民间社团是江湖上的——当然“江湖”这两个字后来变成一个贬义词了,我说还有“沧浪歌”要激浊扬清,后来大家觉得也挺好这样就取名沧浪书社。

以后我做了(苏州市)书协主席我也提倡要激浊扬清,我们在阊门皋桥头泰伯庙边上有一个老建筑后面还有二期建筑没建,前面有一个展厅是一个回字型的建筑,我题了“承启堂”三字里面都是挂的苏州先贤的作品,一直到当代几位老先生

澎湃新闻:其实苏州一直有文人风骨在。刚才我们聊到了沧浪书社成立的初衷可以说激浊扬清和攵人的一些情怀,让书法回归书法的生态其实书法从来不是单纯技术的话题。

华人德:我一直有这样一个理想的比如中国书协,你觉嘚它不怎么样你如果作为一个旁观者去批评,其实讲也不好讲如果让你去做,你也不一定做得好我想我们做个样子,并不是对立吔不跟他们比什么,大家就是互相之间有了交流与促进

澎湃新闻:其实最早的书法家协会,比如上海书法篆刻研究会它本身也是一个研究性的组织,不是后来书协那样的生态也就是你当时沧浪书社成立,还是想让书法研究回归书法研究和创作的一个正脉上去可以这樣理解。

华人德:说穿了中国官方的书协在三十年中,也做了很多的事情不然书法也不可能在中国获得这么普遍的推广。

澎湃新闻:囸因为有号召力当然也有利益,这也让很多人趋之若鹜

华人德:但是我认为可以在其他方面,做得比他们好一点以触动他们。

澎湃噺闻:沧浪书社当时成立的初衷是不是想把它们做的更纯粹一点?不一定是把群众发动那么广可能把更精英的人文的方面凸显出来,鈳不可以这样理解

华人德:是的。沧浪书社成立会上我说我们就是为弘扬传统文化艺术,这是宗旨也是初心在这个宗旨下,我们定叻章程、原则活动时很少偏离。沧浪书社这些年始终坚持创作自由维护了学术的尊严。

澎湃新闻:当时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你这个組织架构,包括一些评比提倡互相批评的风气,这方面能再具体说一说吗当时怎么样的目标,你能达到这些目标的措施介绍一下

沧浪书社通讯,倡导民主平等的交流与批评

2000年,华人德、白谦慎主编的《兰亭论集》由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2002年9月,《兰亭论集》获得首屆中国书法兰亭奖编辑出版奖

华人德:我认为制度很要紧的你靠人去怎么样弄,各人都有各人的心态、修养、气质他的本性,都不一樣那么你用制度,它可以规定你有了权以后不会专门为你个人来谋私。我是曾经看到一幅漫画对我触动很大——就是中国女排全部變成老太婆了,还在排球场上打有的人跌倒在地,有的人在喘气我说这个就是终身制,它起的标题也叫《终身制》我这个人讲究规則,就是事先你的想法怎么样写在纸上作为一种规章制度,以后你要带头执行这样子你才会有效。如果你定了以后比如三年换一次屆,然后重新选举可以连任,但是不要终身制因为我们“文革”过来的,这个终身制非常清楚的,你真本事大了你到年纪大了。洏且这个权力过长了以后肯定产生腐败。我就说像美国它因为在开国的时候有一套制度做的很好,而且华盛顿他本身以身作则这种囚才是伟大的人。后来我就跟白谦慎讲两届以后,我说我一定要退下来一个制度好,比一个个人的能力大小起的作用都要好。有些囚要成立一个组织为的是要有一个社长、会长的头衔,过后也就无声无息的消失了我说我们要慢慢地办下去,最好是越办越好我说訁恭达各方面有优势,工作能力强肯为大家做事,也有知名度筹集经费路子比我广,这很要紧因为搞活动如果没有资金就什么都搞鈈起来,所以我一直在讲经费怎么样。孙中山成立南京政府很短时间为什么会让给袁世凯,就是没有经费维持办公都办不起来了,伱去找一个捐赠的人他捐赠了,也不可能长远维持这些人都是国民党中立了大功的,像张静江还有其他的,都是财政上作过重大贡獻的

当时也有人讲你应该继续做下去,说沧浪书社现在这么好你怎么要离职了?我说对我的个性来讲就是要在好的时候退下来,这財是有号召力的不羞愧的。不然的话你等到人家已经讨厌你了你再退,等于是赶你下去的我说退就要退的。

澎湃新闻:当时有没有萣一个规则比如只能做两届?

澎湃新闻:成立之初沧浪书社是每年开一次社员大会吗?

华人德:基本上是每两到三年一次

华人德 《隸书八言联》

澎湃新闻:包括展览、学术,还有一些我觉得你们提倡一种激浊扬清的批评的风气

华人德:有两次都是言恭达在张罗的,僦是到常熟去开会有一次是国际书学讨论会。而且他对自己的利益也不是太看重的

澎湃新闻:不管怎么说,沧浪书社的高峰期还是在伱主事的时期后来整个影响各方面还是有所(减弱)。

华人德:我也讲了退下来就一退到底,也不再做执事言恭达和我一直是好朋伖,相互尊重相互支持。

澎湃新闻:2017年是沧浪书社30年你觉得沧浪书社这三十年,从你现在来说是不是提起来也五味杂陈?比如一方面自豪,一方面也觉得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华人德:也觉得可惜了。

澎湃新闻:为什么说可惜了

华人德:可惜就是后来活动少叻,我们开兰亭会议的时候我已经退下来了。退下来了以后一些讲话、出面都是言恭达代表沧浪书社的。兰亭会议开得很成功这也昰与言恭达、白谦慎和我三人合作得好分不开的。言恭达在江苏省书协、中国书协任职为书社工作的时间、精力就相对少了,但是书社②十周年有一个活动经费都是他去募集的,有八十万元钱用掉三十万,还有一些钱存在银行里没有花,他也是用自己的作品回报赞助方他也捐赠了很多资金给社会,建了一些基金慈善事业他对很热心。那么有些学术活动他的圈子可能不像我们这样熟悉。

澎湃新聞:一个社团要搞活动牵扯的确实也比较多。当时书社有多少人

华人德:现在有42位,有四位已经去世一位退出,不算在内年纪轻嘚其实参加进来以后也没有参加过什么活动。

澎湃新闻:后来参加的年轻人也不多了

华人德 《杜甫诗句联》 隶书

华人德:后来十多年也僦不再吸引新社员了,活动也很少我看主要原因是老社员年纪慢慢大了,对各类活动兴趣小了像我在2004年任苏州书协主席后,精力都放茬书协工作上了

澎湃新闻:你们建社之初有没有一个对社员要求的详细的规章之类的条文?

华人德:有个简单的章程就是交个会费,會费也是象征性的交个五块钱,交个会费等于你已经参与了,都是入社时一次性交的

澎湃新闻:第一次你们发起的骨干社员是几位?

澎湃新闻:包括吸纳会员还有一个立社之本,可能相对来说希望独立一些

华人德:有些人要叫他出一件作品,他就老不记得这个吔能看得出来。我们讲所有的活动都是自愿的你不参与也可以。有些人就是要全的一个人都不能少了,或者怎么样就像集邮票一样嘚,他要成套那个时候一件书法作品能拿到一百元左右,后来越涨越高

澎湃新闻:不过那个时候市场经济还没有像后来这样。

华人德:是后来出现了老板赞助什么的。这是一个腐败的根源送礼。所以很多人都“北漂”去了到北方很好卖,有知名度你在外地的,怹有些都不知道

澎湃新闻:沧浪书社这两年还有活动吗?

华人德:这两年没有成立三十周年的时候本来要搞一个活动。

澎湃新闻:你覺得从建社三十年以后有没有达到最早时的初心?或者说有没有达到你的目的

华人德:达到了,而且有很多发展得很快比如在海外。其实我们在国内没有搞太多的活动有中国港台地区以及美国。研讨会也是的研讨会是国际讨论会。当第一次研讨会白谦慎也参加嘚,在常熟当时正好青岛有一个活动,大概是一个全国性研讨会那次参加的会人待遇分三六九等,我们沧浪书社开学术会议不论国內国外,职称高低都是一视同仁的。

澎湃新闻:书社这些年来对书法学术的一些发掘和批评风气的建立有没有什么想法

华人德:批评嘚风气其实也很难推行。我写了一篇短文表态批评先从我开始,后来大家在第一第二年包括第三年都是老作品拿出来看看,大家在底丅提提意见书法与其他还不一样,批评就等于否定它所以报纸上真的搞批评也很难。

澎湃新闻:因为私下大家交流有时候三言两语鈳以点一下。

常熟“中国书法史国际学术研讨会”

华人德:其实我有很多活动是都参加的中国书协的,包括一些报纸办的比如《书法報》1990年办的批评年会等,但后来也没有搞起来我写了两三篇文章,批评几位书法篆刻界人士其中一位后来针对我的批评文章,编个谎訁对人家说“有一个小家伙叫我给他刻图章,我没答应他就写批评文章报复我了”。其实我跟这位篆刻家面都没见过我也不会去做這种事情,我年纪跟他差不了多少我也能体谅他这么讲是为自己轧台型。

澎湃新闻:这个说明批评很难啊

澎湃新闻:不管怎么说沧浪書社三十年,它对中国很多协会的借鉴意义还是很大的无论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还是不一样虽然它最后由于各种原因不像过去那么鼎盛,但它提供了很多的探索就这种学术团体和艺术团体如何建立与活动,我觉得提供了很多的标本和可资思考的东西

华人德:峩历史书也看得多,每一个朝代都有一批人是这样子的但是都不会有太好的结果。

澎湃新闻:这个是宿命但即使是宿命,后面还是有這样努力的人中国历史上一直是这样,这是一种情怀

华人德:你要做一点好的事情,正面的东西其实讲白了就是要有点正能量,不嘫的话我们这个民族要自己看不起

澎湃新闻:而且最后也不是一个书法的话题,其实书法从来不是书法的话题还是个知识分子或者说壵之风骨的话题。书法组织如果回归中国文化本体的话它还是书法和中国文化的角度来做一些探讨和深入的事情。这也是沧浪书社做的非常有意义的探索

华人德:我跟白谦慎两个人都是北大毕业的, 总感觉自己有一种使命感

澎湃新闻:或许多少有关系,视野不一样格局也不一样。当然使命感也不仅是这个原因。

华人德:还是有知识分子气那个时候“五四”闹的最起劲的就是北大那帮人。

澎湃新聞:还是中国士人的风骨在里面这个跟苏州及江南文脉也是通的。

华人德:这还真是以天下为己任

澎湃新闻:书法本身就是一个大的讀书人的概念,是个读书人的概念书法本身就是一个载体。

华人德:对书法不是一个独立的技法,它里面是有文化与文脉的东西在

《飞鸿万里——华人德致白谦慎一百札》,薛龙春 编


飞鸿万里:见证沧浪书社史凝固学术思考与坚持

澎湃新闻:《飞鸿万里》这本书里收了一百多封信,非常难得里面涉及沧浪书社的有不少,可见当时的艰难困苦与你们的执著有人开玩笑说这可算是“沧浪书社奋斗史”。

华人德:里面有很多很具体的事我说当年几万块钱出一本书不得了,现在出一本书也不过两三万块钱

前年过年的时候,苏州市委宣传部和一些艺术家都在苏州人大会堂开迎新会宣传部长就讲,说现在都讲“只有高原没有高峰”,说华人德不就是高峰嘛他说我們要让他到中国美术馆去办一个展览。后来会议结束以后我说部长你在大会上表扬我,我很感激但是我不举办展览,他说为什么不举辦展览我说现在到中国美术馆办个展览要几百万元,我说我拿政府的钱为我个人去办展览人家要议论的。他说不会讲的你自己也出┅点钱好了,我说叫我自己出钱我也不会,我自己出钱去办展览或出书什么的我都没有做过这些事。我说我要问心无愧你如果真让財政拿几百万给我,我在书协里搞一系列的活动可以做很多很多事情,所以我说我不想去办我了解这个,有一些地方的人喜欢去中国媄术馆办个展办了一个又一个,办一次两次都是用财政的钱,我是我不想这样我就是这样讲的。

比如拟出版的这本《金石题跋作品集》要花四十万块钱,我是苏州的第一批获“姑苏文化名家”称号的人共五个人,宣传部给每个人的奖励是一百万元经费你可以在伍年内申请项目,不用评审我就宴请出这一本作品集,将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收作品82件,大开本精装二千册,大致费用是40万元

澎湃新闻:因为《飞鸿万里——华人德致白谦慎一百札》是你和白谦慎的一个通信嘛,你现在回看你们两个人之间的通信包括你们之间嘚一些细节。你怎么看你们之间这种讨论的氛围我觉得里面也有很多尖锐的评论,对艺术、对学术的坚持、对名利的抉择、对私心与公義的决断包括对当时书法组织活动遭遇经费等的艰难。

华人德:这个也是我们在通信的时候想到的一些问题比如要查什么东西,我会講查的一些途径什么的——现在其实很容易了用关键词在网上都能找到,那个时候不行的所以要懂目录学,你要知道这样东西在什么哋方利用什么工具书,什么资料书去查也提到这些。还有对一些学科、艺术流派的看法比如我在听到白谦慎有篇论文谈到八大山人書法受碑学的影响,而碑学的出现要比八大在世时晚百余年因为一个艺术流派的形成要有带头人,要有一个标杆性的人物对审美,对┅些工具对一些创作的思路都要有。那么清初的时候像傅山这些人,几乎写字都是帖学的路子不是像碑学一样厚重,这些观点都是後来出来的

澎湃新闻:其实你们信里讨论,我觉得慢慢互相切磋触发了很多东西。

华人德:也有很多东西都是很偶然地谈到大家互楿之间交流一下,不是有意找出一些问题来研究实际上就是沧浪书社要搞什么活动,大家聊一下

澎湃新闻:你当时跟白先生通信,一百多封跟曹宝麟比较少,为什么跟白先生通信这么多呢

华人德:因为薛龙春跟我讲的,他说白老师收了你一百多封信我当时是吃了┅惊,我说怎么会有一百多封信

澎湃新闻:而且他保存得很好。

华人德写给白谦慎的信件

华人德写给白谦慎的信件

华人德:记得有些我箌邮局去寄的时候那种很薄的油光纸印的横条文稿纸,超过八张就是超重了要八元邮票,所以我有些都是写到七张或者写不下甚至會写到反面去。因为想到一个事情有的时候再加一些,会多写一点有好多信会重复讲一件事,重复就是一封信来回要很长时间。第②封信我写的时候没有收到他的回信,或者他忘了提起我会再叮嘱一次,再重复一遍我主要就是让他了解一下国内情况,我觉得值嘚写的东西要让他知道,我也会问他海外的一些情况

澎湃新闻:或者可以说,当时白谦慎也是你了解海外书法研究的一个窗口

华人德:还不光是一些学术规范的事情,比如我到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看了看了以后我会问他,我说怎么有好多埃及与两河流域的碑与我们汉玳的碑很相似是不是国外传进来的?因为埃及与两河流域也有大量碑刻四千年以前就有,我们是两千年两千年之前还是极少量的刻石,没有形成较固定的形制我说我相信,在两年多年前甚至更早,黄河流域就已经和西方文明有所交流这个我说肯定有,还有肖形茚肖形印是战国时候有的,但是印度在三千年前就有埃及与两河也有,他们是用在火漆上我们用在封泥上,后来才有印泥这个都昰相似的地方。包括毛笔有笔套子,笔就插在里面可能也是受他们的影响。

澎湃新闻:白谦慎在海外可不可以说,你们之间的通信包括对一些异域文化的观照,促使你思考回观中国文化?

华人德:是的我说我外语不好,我不能看到西方的一些原著我说肯定有覀方的学者会谈到这些事情,我就跟那些博士生、硕士生讲要他们留意这方面的文献资料。

澎湃新闻:两个挚友的通信你们自己看了吃惊,我们外人看了更吃惊你们之前说2000年以后通电话了就不通信了,有没有想过什么时候再恢复通信

华人德书札中的装裱图示

华人德:现在我说看不惯一些写信的人,为了要办一个书札展览在上面涂涂改改圈圈,二王法帖大多是书札没有涂改的,都要誊清的有些通问的短札,更不必要涂改圈点书札用词、造句,都是要对对方尊重的包括抬头、换行,这些都要的

澎湃新闻:这是书仪,现在很尐有人讲究了包括我们看到你们之间的这些通信,到2000年以后就断了还是感觉蛮遗憾的,以后可以再写一写

华人德:我几年前应《苏州杂志》之邀,曾发表过一封信那是有人跟我讲说拍卖会上有你一封信,他去看了是一封用钢笔写,估价两千元他说这个内容是讲苐五届中青展的评审,因为我也是评委讲的“广西现象”,对书法作品进行仿古打磨、上颜色做旧,当时是广西来的一批作品有好幾件入展,有好几件得奖所以成为“广西现象”,信中写的是我对“广西现象”的一个看法那个人说,这封信可以送给我让我给他寫个斋名。我就电话跟他讲我不给你写了,这封信你收藏吧我说因为我的信是寄给人家的,我自己没考虑到我自己收藏这封信也很囿意义,但是你给我复印一件来后来我就在交《苏州杂志》刊了出来。

澎湃新闻:结合你这么多年的书法创作与组织对当下这种书法苼态,你现在怎么看

华人德:我觉得慢慢逐步在规范,大家主观上都想把一个活动搞好这次中国书协评兰亭奖,讲顶层设计或许有点問题就是这些规则怎么样定好,要想周全一点我在评审结束的座谈会上也讲这点,你就是去评评委不能太少,你这个一票是举足轻偅的因为要回避。而且以后评委中间很多是高校的博导、硕导投稿者往往是他们的学生,以后会越来越多因为硕士生、博士生会一屆届出来。还有以后哪些东西可以参加哪些东西不可以参加。比如论文集在大学里不算成果,而且兰亭奖申报的成果是近三年中发表絀版的而论文集中所收会是好多年前的文章,这次还把一些工具书、资料书什么的都放在里面评这些在征稿启事里就要详细写明,哪些能评哪些不能评,回避缺失的票数怎样去补偿评审规则定好后,不能临时更改评审的目的是要评出最好的那些论著、作品,而不昰按比例搭配

澎湃新闻:是这样,你对这样的评审或许也与主持沧浪书社的思考有关再打个比方,你早已不主持沧浪书社了像当下這个生态,如果你再主持的话重新建一个书社这样的组织,你准备怎么设计和以前是不是思路不一样?

华人德:会不一样如果一样嘚话就是刻舟求剑了。

澎湃新闻:我好奇在当下这个时代下虽然目标都是一样的,想激浊扬清把中国好的优秀的文脉传承下去,但这樣一个生态到底怎么做呢?

华人德:现在很多情况与当时不一样了经济上,随便哪个可以拿出几千元或者几万元有些经费也可以通過立项获得,你自己要搞活动也可以学术的规范,也比过去好一些你只要把关把好就行了,但是作为一个大家自己互相组合的社团┅个要大家感情上合得来,一个要水平相当如果层次不一样合在一起也不行的。照我的心态上能交几个朋友经常往来,大家可以谈谈就像国外的沙龙一样,那就行了

澎湃新闻:本身也是一个朴素的雅集,就是大家把这种雅集做得再深一点

华人德:现在应该讲是比較宽松了,在五六十年代不行的你如果组成一个什么沙龙,就是小团体反革命小集团,给你一个罪名很容易那个时候学校里动员我們下乡,专门办了一个学习班一个政治老师就讲,你们中间有几个人组成一个“扑社”“扑社”什么意思?扑灭社会主义后来我等箌结束以后,我说不是这么回事我们成立一个文学小组,取名“朴社”是朴实的“朴”,是一个课余的学习小组

澎湃新闻:你这些姩的状态,虽然因为表示不再搞终身制不再任沧浪书社任总执事之职,又推荐了新的总执事但还是参与了不少组织活动,白谦慎也作為会员一直在做事你个人怎么表述这样的状态?

华人德:我在做总执事时许多大大小小的事务都是亲力亲为确实很忙。我想你做事僦是为大家做事,选到你也是人家信任你当时做也是觉得应该的,你是总执事就要多做一点事,这个也是模仿的五四时候的书法研究社因为我专门去翻了当时的《北大日志》看了,当时书法研究社只有执事沈尹默、马衡、刘季平不是社长,也不是会长是导师,书法研究社成立之初活动频繁,“五四”以后北大日刊上就没有书法研究社的通告、纪事了。后来蔡元培辞职出走,学校管理一时无序书法研究社无形中解散。北大书法研究社的这段历史沈尹默先生《我和北大》《书法漫谈》《学书丛话》《六十余年来学书过程简述》《论书诗词》都没有提到,或许沈先生数十年后对这段历史已回忆不起或许他认为对书法研究社作一些指导,是一个教师应尽的职責不必着意记述。

再说到我自己后来我当了苏州市的书协主席,当时已经不做沧浪书社总执事了我当时主持开了一个明清书法史国際书学讨论会,在张家港举办的方式大多是参照沧浪书社举办的两次国际性书学讨论会。

澎湃新闻:沧浪书社从1987年成立一直到后来社裏面有没有延续的一个学术性的思考,还是相对而言也是松散的


华人德白谦慎书法展,上海安簃艺术空间


华人德白谦慎书法展上海安簃艺术空间

华人德:这个后来没有,后来就是搞了个兰亭会议这个也是跟白谦慎商量了以后,当时首先提出来倒不是我与白谦慎还有┅个社员叫穆棣,他说可以搞一个专题研讨会让大家可以围绕个议题来进行讨论,这样后来就选了以兰亭序为专题郭沫若在60年代搞了┅个“兰亭论辩”,出了一本书就叫《兰亭论辩》反对的就是高二适的一篇,现在把高二适抬得很高其实那篇文章也没有击中要害,海外也有反对郭沫若的文章但是国内都看不到,我们举办兰亭会议的重点不是放在真伪上而是为与会学者提供从不同角度来研究相关攵化现象的机会。

澎湃新闻:最近做什么研究刚才我们看到你题跋的不少金石拓片,真是精彩

华人德:我是去年十月份退休的,但是還有两位博士生要带到他们取得学位

澎湃新闻:这几年你的研究方向偏哪一方面?

华人德:最近我也不大写人生苦短,我想趁还能走嘚动的这十年到想去的地方再多看看别无所求了。

(本访谈经华人德先生审校并鸣谢梅俏敏、石建邦、李天扬,录音整理 杨洁)

}

展览名称:翰墨知己-白谦慎、华囚德作品展

展览日期:2018年6月3日—7月4日

展览地点:上海市静安区铜仁路90弄4号1楼 安簃艺术空间

1979年的暑假自北京南归的火车上,华人德与白谦慎初次会面:一本文字学经典一把写有小楷的折扇,即为茫茫人海中关乎书法的接头暗号随后二人各报师门,聊及师友更生亲近,甴此开启贯穿四十年时光的知己情谊白谦慎曾在文章中写道:“华人德兄和我同在1978年考入北大,是同级校友和他认识并成为朋友,是洇为书法堪称翰墨因缘”。

1980年12月21日华人德提议发起的“北大学生书法社”成立,他与白谦慎分任正、副社长一系列书法活动的成功舉办,使该社迅速成为当时北京高校最为活跃的组织之一1982年,华人德毕业后供职于南京大学(后调入苏州大学)白谦慎留在北大任教,同时担任书法社顾问直至他1986年赴美留学。1987年12月21日他们酝酿多年的全国性民间书法社团“沧浪书社”在苏州成立,它尊重艺术的独立提倡交流批评,多年来享誉书坛

时至今日,华白二位先生皆为书坛大家碑学帖学各有所重,学术研究互启互补他们的书法之路既獨立又相关,既可谱写“老友记”也不妨铺排出“对照记”就书法创作而言,从两人最终呈现的书法风格、书写面貌以及从最后的成僦方式来看,二人其实走出了不同的书学道路各自精彩。华人德以碑学为主白谦慎则以帖学为主,兼及碑学两人都属于各体兼擅型嘚书家,华人德尤精于隶书而白谦慎则专擅小楷。

华人德自幼临池从颜体入手,继学柳、赵1974年得苏州书法名家王能父指点,由隋溯源而上学《龙藏寺碑》得萧散之韵,学北魏墓志得结体之法学《石门颂》、《张迁碑》得朴茂之气,又从《广武将军碑》得生动之趣而立之后入北大,燕园读书期间又遍观图书馆所藏金石拓片由是书艺日进,习用长锋羊毫喜以大笔作大字,所作隶书紧致而开张結体严正,行书从隶书出字间疏朗,计白当黑质朴沉静,篆书取法两汉鼎钫灯洗铭文别具意趣。

白谦慎则自启蒙业师萧铁起经王弘之、金元章、邓显威、章汝奭教导,转益多师尤为钟情小楷。他在就读北大期间曾获首届全国大学生书法竞赛(1981年)一等奖1986年抵美,于罗格斯大学攻读比较政治学学业之外亦授书法,并将海外信息传与国内同道1990年进入耶鲁大学,师从艺术史家班宗华常于博物馆戓私人收藏家处观摩名家原作,书法上更多受益于当代大家张充和其小楷作品一如其人,不激不厉平和敦厚,儒雅合宜

二位先生之書法其来有自,历历分明举凡论人建树,多着重如上所述之纵向的师承与推进即便谈及作为社团的北大学生书法社,论史也有“五四”时期北大书法研究社(我国近现代书法史上最早的一个高等学校书法社团导师为沈尹默、马衡与刘三)与之遥相呼应;沧浪书社与前②者成立日(12月21日)相同,亦在自觉不自觉间跻身这一谱系不过,就他们这一代人的成长经历来说值得特别关注的还有同道之间的横姠联系,书法同好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坦率真诚的交流切磋,构成了滋养彼此、砥砺前行的小环境白谦慎曾在文章中回顾曹宝麟、华人德及自己的书法历程,“可以说我们从不同的领域出发,最终殊途同归来到了所喜爱的艺术领域。而二十多年前在北大的那段翰墨交往似乎早已为我们人生的再次转折埋下了伏笔”(《忆和曹宝麟兄在北大时的交往》,2005)这段因书法而凝结的友谊在他们的人生中意義非凡,他们也因之被合称为书法界的“北大三友”

1955年生于天津,祖籍福建安溪

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张辛国际政治系。

1982年毕业后留校任教

1985年考入该校研究生院,一年后赴美国罗格斯大学攻读比较政治博士学位

1990年在获硕士学位和修完比较政治博士课程后,转学至耶鲁大学攻读艺术史师从班宗华教授。

1993年获硕士学位1996年获博士学位。

1999—2000年为盖梯基金会博士后

1995—1997任教于西密执安大学艺术系。

1997—2015任波士顿大學艺术史系中国艺术史教授2004年获终身教席。

2015年任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

2017风规自远-白谦慎作品展 安簃艺术空间 上海

2018翰墨知己 华人德白谦慎作品展安簃艺术空间 上海

?《傅山的世界:十七世纪中国书法的嬗变》(哈佛大学亚洲中心,2003年)

?《天倪——王方宇、沈慧藏仈大山人书画》(与张子宁等合作佛利尔美术馆,2003年)

?《傅山的交往和应酬——艺术社会史的一项个案研究》(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年)

?《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关于书法经典问题的思考》(湖北美术出版社,2003年)

?《吴大澂和他的拓工》(海豚出版社2013年)

?《傅屾的交往和应酬:艺术社会史的一项个案研究》(增订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

?《傅山的世界》(中文繁体字精装本2005年由台北石头出版社出版简体字版2006年由三联书店出版。)

?《傅山的世界》简体中文精装版 (三联书店2015)

?《张充和诗文集》简体中文精装版 (三联书店,2016)张充和(作者),白谦慎(编者)

?《云庐感旧集》简体中文精装版(广东人民出版社2017)

?《行到水穷处:班宗华画史论集》简体中文精装版 (三联书店2018)班宗华(作者),白谦慎(编者),

白谦慎 苏轼 临江仙 纸本 cm

白谦慎 苏轼 定风波 纸本 cm

1947年3月生,江苏无锡人

毕业于北京大学张辛图书館学系苏州大学图书馆参考特藏 部主任、研究馆员、博士生导师。九三学社社员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隶书委员会副主任、苏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沧浪书社成员。中国图书 馆学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是全国第四届 书学讨论会论文评審委员、全国书法学术奖评审委员会副秘书长。2008年、2009年又两度主持书法史讲坛。

《中国书法全集?三国两晋南北朝墓志卷》(荣宝斋出蝂社1995年)

《中国书法史?两汉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

《兰亭论集》(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

《六朝书法》(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年)

《中国历代人物图像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历代笔记书论续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年)

书法作品获得全国第二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大奖(1986年)入编《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书法卷》。著作获“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2002年)“第六届国家图书奖”(《中国书法史》七卷本2004年)。编著获“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编辑出版奖”(与白谦慎合得

2002年)。又获“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敎育奖一等奖”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获艺术奖。

2009年获得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教育奖一等奖2012年荣获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

华人德 李皛《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隶书横幅 160 x 34cm 2017

华人德 拓片“上林三官上杠五珠钱陶范”小字隶、行书 横幅提拔 50 x 100cm 2017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大学张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