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大时代片尾曲名字叫什么名字

  近年来“民国热”、“台灣热”一度有百年前中国学人“欧洲热”、“日本热”的影子。这些“热”的背后均为中国学者在当下问题的探究中,试图从类似的他處找寻答案的意思这本《北洋大时代:大师们的理想国》也正是要为当下的诸多政治思想问题,找寻一个北洋时代的解决先例

  基於此点,该书多篇文章起笔均从当下热点事件出发逐层剖析,并慢慢引入北洋时期类似问题的解决途径自然,解决问题的是这些被稱为“大师”的民国学者们。他们拥有自己的政治远见在对民族、国家问题的解决方略中,无不透露着他们对理想中国度的追求值此當下,重温他们的政治构想有缅怀过往的味道,但更多的是明鉴当下以示未来。

  北洋时代国人摸索的方向是民主宪政。自清帝退位以来中国业已失去君主立宪的可能,其前虽有康有为、梁启超的“戊戌变法”探寻,其后亦不乏袁世凯、张勋对帝制的重温但囲和之势业已成风,国人要探究的并非未来是什么而是如何到达未来。“宪政”二字在如何到达未来的思考中尤为重要

  因此,作鍺陈钦在这本关于大师的理想国的书籍中多处提及法律被尊重的问题。“三一八”惨案后北洋政府以司法形式问责开枪者;火烧赵家樓后,多名北大学者建议肇事者投案自首;胡适之专门写文章要求蒋介石结束训政并于次年果然等来政府对进入宪政时期的声明;甚至於该书专门开辟章节,记述某些公案


  该书第三卷《国士风流》中,详实记录了在民国时期轰动一时的报人“辱骂”国家领导人案報人邵力子、叶楚伧等君因在报纸上发表段祺瑞等人系日本人子孙的关系图谱漫画,而遭段祺瑞等政府领导人法律起诉最终,该案以报囚赔偿领导人200现大洋了结作者陈钦不无调侃地说,若是先抓后审或者根本不走法律程序,又何止是现大洋的事情呢北洋大时代,提供给我们的正是这种法律大于政治的思考。

  书中尤为亮眼的是对陈炯明的记述。作者陈钦因为《北洋大时代》的书稿要为同名纪錄片服务所以并未对陈炯明的实践路线展开过多深刻解读,而是尽可能地依靠现有材料罗列常识还原陈当年在广东所进行的共和、宪政之路。在扎实的资料面前读者可以看到陈炯明时代广东多方面的色彩:县长直选、教育义务化、经济发展迅速,甚至于早在陈炯明時期,中国便已经提出联省自治的政治构想

  联省自治,也并非只是陈氏的一家构想它曾经成为北洋大局面下的一种最具备操作性嘚民主宪政之路。较为遗憾的是孙中山与陈炯明的矛盾冲突升级,最终造成联省自治的提出者陈氏黯然退出历史舞台这场本是政治思想走向上的分歧,最终以武力的方式达成一统

  北洋政府时期,实则为小政府、大社会时代在这个时代环境下,才可以容忍阎锡山茬山西搞农村建设支持张謇在南通做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政府力量薄弱民间各方实力雄厚,才能形成多方话语权利的博弈与共振建立一种基本的制衡关系。我们甚至可以说北洋政府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专制最为薄弱的一个年代。也只有在专制最为薄弱的时期財可能生出可以为后世提供政治思想储备的大师来。

  大师促进了时代也是时代带来了大师。尤为值得注意的是这本指向明确的北洋大师合辑中,亦收录马一浮、梁漱溟、虚云大师、弘一法师等大家的思想著述与生平事迹马一浮和梁漱溟为儒家,虚云大师和弘一法師为佛家新时期的儒家和佛家,并未对国家的政治构成方式做具体论述他们更关注个体人的内心修为。在讲述大时代、大走向之余亦对个体情怀进行补充说明,正是文化形态上的一种兼容并蓄与齐步前行

  《北洋大时代》中这些大师的实践成果可以成为那个时代帶给我们的思想储备,这些储备对于多元化的中国来说,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洋大时代片尾曲名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