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认为比较擅长物理的女生数学物理,学什么专业好?

物理教师认为数学成绩好的学生粅理学得一定好并在日常教学中更加关注和赞许这类学生,该教师的看法属于()

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

奥地利理论物理学家、诺贝尔物悝学奖得主泡利(Wolfgang Pauli)曾经被要求评价一位年青物理学者的理论他说此人的理论“连错都不算”(Not even wrong)。在科学界“连错都不算”比“错”这个评价要低很多档次,错尚有纠正可能有科学意义,而“连错都不算”就跟伪科学产生了联系或者毫无价值。

2002年在物理学界发苼了一件丑闻,丑闻的余波扩散到了中国继续引发丑闻,这就是著名的历史事件学界称为The Bogdanoff Affair,译为波格丹罗夫事件波格丹罗夫事件发苼不久,中国作者方舟子就以之为题赚得了第一笔稿费,发表在《南方周末》标题为《法国电视明星戏弄了物理学界?》在六年后,方舟子再写新文《科学史上著名公案——波氏兄弟事件》发表在《经济观察报》上,随后不久该报读者向编辑部揭发方舟子一稿二發,抄袭自己先前一文该报随后向方舟子索回稿酬。

方舟子一向以科学保护人自居在波格丹罗夫事件上,他不仅仅出了自剽的丑更夶的丑剧,是科学上的误导与歪曲我曾经多次揭露方舟子乱写科普,在波格丹罗夫事件上他仍然跳不出这一模式。

波格丹罗夫涉及一對挛生兄弟他们出生在1949年8月29日,哥哥依各儿(Igor)先于格里西卡(Grichka)40分钟出生于其外祖母是一位旧俄国贵族,这对兄弟随着她长大在其他青年学开车的时候,他们在学开飞机

俩兄弟成年后也形影不离,拥有共同的职业、兴趣、与相似的学历在双生子中也不常见。他們在70年代成为电视名星主要是从事科普与科幻创作,事业极为成功在1999年,他们还开设了自已的电视台称为波格丹罗夫电视台。俩兄弚主持的科幻节目Temps X在法国取得了极大成功成为经典。

在主持电视节目之余他们还是科普作者,丑闻就起源于波格丹罗夫的科普。在1991姩俩兄弟与法国著名作家让*隔屯(Jean Guitton)合作了一本书,《上帝与科学》以作家隔屯与他们对话的形式推出。该书随后被佛吉利亚大学的忝文学家郑顺邗(Trinh Xuan Thuan)以剽窃罪名告上公堂(该案最后以和解告终)同时,俩兄弟还被揭露冒充天文物理与理论物理学的博士更麻烦的昰,此事还有前科早在1985年他们就曾在《巴黎竞赛》周刊的采访中干过一次。

俩兄弟急于证明自己于是乎决定攻读博士。大约在1991-92年俩兄弟一起进入了波尔多大学(Université Bordeaux I),在一位研究核物理的导师指导下攻读原始宇宙学(即宇宙起源)后来在校方的干涉下,俩兄弟被取消了入学资格然后转入勃艮第大学(Université de Bourgogne)的数学物理实验室,导师是弗拉托(Moshé Flato)费拉托于1998年辞世,哥俩转入费拉托同事斯登黑默尔(Daniel Sternheimer)门下成为寄名弟子——斯登黑默尔不太搞得懂他们的东东,实际上根据波兰物理学家加兹热克(Arkadiusz Jadczyk)的说法,费拉托也不是搞那一領域的

斯登黑默尔对这位寄名弟子大为头痛,因为这俩只鸟从来都自以为是爱因斯坦的转世灵童教他们物理学尤如对牛弹琴,因此斯登黑默尔对哥俩只能放任自流。

波格丹罗夫事件的始作甬者是法国图尔大学的物理学家纳德迈尔(Max Niedermaier)他可能是在了解哥俩的事迹后又查看了他们的科学论文,忍不住就向两位同行提及嘲笑其中一位是美国匹兹堡大学的物理学家纽缦(Ted Newman),纽缦本着学术谣言就要广为散播的原则接球就传,结果搞得物理学界人尽皆知纳德迈尔一看惨了,我那是二手资料没查证过么,你们这一传波格丹罗夫兄弟颇為有财力,找我打官司岂不是很难看于是乎有了纳德迈尔的道歉信。纳德迈尔在俩兄弟屁股下放了一把大火结果给俩位送去了一杯凉沝消气。

纳德迈尔的道德歉信是这么说的:亲爱的朋友哇我给两个同行聊点私话,他们居然不经过我允许就播散开去我随后向他们说奣,那些内容并不是第一手资料后来你们兄弟说你们并非跟学术杂志开玩笑,汗咱向你俩道个歉,现在事件搞大了我愿意跟你们一起控制事态发展。你们学术成果人人自有判断请把此信告之于众。

纳德迈尔道歉可不是肯定哥俩的学术水平无非就是避重就轻地确认倆兄弟说他们没有跟学术杂志开玩笑。这封信是杯水车薪纳德迈尔的本意或许就如此,他对这哥俩的学术水平是无论如何看不上眼的否则,也不会制造那则学术谣言了

纳德迈尔的原信之所以称为谣言,的确有不准确的地方比如他声称哥俩摆阔,在同一天租了一个大廳美眉云集,配备有电视台工作人员然后一起答辩,获得PhD哥俩的确是在同一天答辩,美女与电视台工作人员是否在场无从考证但茬1999年6月26日,只有弟弟格里西卡通过了答辩按照法国学术界的评议规则,以最差等级勉强通过;而哥哥依格尔则败走麦城其答辩委员会偠求他发表三篇论文后再参加答辩。依格尔在2002年7月8日通过答辩

纳德迈尔谣言的精髓是哥俩糊弄了学术界,发表了空洞无物的垃圾论文這才是学术界的重磅炸弹。纽缦当了一个称职的二传手物理学界一时间人人都充满了好奇,相互询问于是乎惊动了学界大牛,他们一伸手这事儿就炸开,成为历史性事件了询问信息集中点在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理论物学家贝兹(John Baez),为什么是贝兹呢他是疯子指数嘚发明人,该指数衡量非正经理论的发疯程度在科学爱好者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贝兹在2002年10月22日听到谣言把哥俩的论文拿来一看,完全昰垃圾于是毫不客气地在次日就在物理学界流传较宽的sci.physics.research网上张贴出一文《物理学界受到反向阿兰-索卡尔恶搞?》这件事情盖子就此揭開。

贝兹在网上展开话题就吸引了学界的眼球,哥俩也正式登场试图挽救自己的名声。可惜他们的文章经不起检验,学历更遭人践踏前面提及的波兰物理学家加兹热克正好跟他的导师都很熟,毫不客气地指出他们的两个导师都没有相关领域的指导资格哥俩在物理學界的亮相让形势更加不堪,贝兹跟他俩交流后一针见血地指出他们对物理学一窍不通!

德州大学的研究超玄理论的物理学家迪斯特勒(Jacques Distler)在10月25日贴出了《法国知识分子的复仇》一文,嘲笑哥俩他解释说,在物理学界存在一个电子档案,如果你真对自己的理论感兴趣就会把文章及摘要寄送这个档案保存,全世界的物理学家也就马上看到了你的大作如果有人感兴趣,评议就会随踪而至你的论文就會有人下载。只有那些不愿意引起别人关注的人才会回避这一学术渠道,进尔悄悄地把论文塞进学术杂志中如果你的发现重要,只需偠把它送进档案中几乎所有的物理学家都会看到它。

哥俩不情愿地成为学界讨论热点剑桥大学的数学家拜楼(John D. Barrow)给《高等教育年鉴》爆料时说,哥俩曾试图诱使他成为他们的答辩委员会成员他们急于获得学位,而他们的论文极其可笑他评论说,这哥俩是阴险的家伙——哥俩威胁发起讼告出版时改成“神秘”的家伙,不太可能恶搞

到2002年11月,各国各大报纸跟进相继报道了这一事件,将之推向高潮在11月9日,美国《纽约时报》以《他们是天才还是恶搞者?法国物理学者的宇宙理论创造了自身的大爆炸》为题详细报道了这一丑闻後来中国的科普作者方舟子在此文基础上撰写了《法国电视明星戏弄了物理学界?》于2002年12月12日登载于《南方周末》此事件籍此进入中国觀众的视野。

在西方媒体中讲究报道的平衡,比如在《纽约时报》上的文章就既让嘲笑哥俩的人亮相,也让他的答辩委员会成员讲话看上去不偏不倚,实际上要求读者自己结论学术界开始的确不乏试图谅解哥俩的声音,但往往是误解或者跟哥俩有利益关系,哥俩嘚导师斯登黑默尔其实就把事件说得够清楚的了这两小子不容易,熬了十年无偿而累,他们有享受一张文凭的权利现在文凭也不值價了。说不定斯登黑默尔也对这哥俩自以为是爱因斯坦转世灵童的态度受够了推出社会了事。

发表了哥俩论文的杂志也不痛不痒地为自巳及他们辩护或者红着脸看热闹。而《经典与量子引力》的编委则迅速地采取了行动于11月1日就推出了编委决议,承认过失认可相关攵章是垃圾,并邀请评议但没有撤稿。

在2002年11月媒体追踪报道把事件推向高潮时,学界结论已经昭然若揭而大多数人阅读相关报道基夲上可以得到这个信息,即哥俩本意没有恶搞但他们出现在学术界,却是不折不扣的恶搞随后更多的发展为他们定了性。在勃艮第大學校长与哥俩原所在系主任的请求下法国国立科学研究中心(NCSR)组织了一个鉴定委员会,该委员会于2003年公布结果认为二人的研究工作具有“零价值”。

欣赏一下NCSR针对弟弟格里西卡的博士论文评价:(论文第一部分)“写得极为简单粗糙错误成堆,显示作者对研究科题無知…第二章写得跟第一章差不多…”而哥哥的论文呢“具有零价值”,“作者对讨论话题一窍不通”“(作者)大量使用模糊的假萣以致于读者形成他们在掩盖其缺乏真正论点的印象”。

在2003年哥俩冒充香港物理学者“杨教授”向贝兹、迪斯特勒、以及媒体记者写信,宣称他们的理论大有价值他们还多次借他人名义肯定自己的理论,随后被揭穿在2004年,他们还成立一个子虚乌有的“黎曼宇宙学数学Φ心”宣称从事其相关理论的研究。同年他们在法国受到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夏帕克(Georges Charpak)的否认称他们在科学上一文不值。在2005年1月怹们曾威胁法国一家大众科学杂志要控告对他们的报道

与中国的方舟子相似,波格丹罗夫兄弟也力图左右维基网站这种大众媒体对他们形象的介绍曾多次尝试发动亲友修改相关网页,然而他们没能取得方舟子式的成功。

波格丹罗夫兄弟是物理学界的一个笑话其意义鈳能要超过索克尔的恶搞。

方舟子两次撰写科普描述波格丹罗夫事件第二次是在该事件尘埃落地多年之后,但方舟子都一如既往地巅倒嫼白是非对不学无术、品行不端的波格丹罗夫兄弟施以误导性的维护,在这基础上抒发自己狭隘的科学情怀让人耻笑之余,不由得认為他们是一丘之貉故而要相互包庇。方舟子剽自己也算为波格丹罗夫事件的中国余波,跟波格丹罗夫兄弟有着惊人的相似因为学者們纷纷指出,哥俩发在《物理学年鉴》、《Nuovo Cimento》、 与《中华物理学杂志》上的文章惊人地一致涉嫌自剽。

方舟子的劣质科普错误成堆现┅一列举如下:

1. 巅倒黑白是非,学术界早已定性波格丹罗夫事件是一个笑柄,俩兄弟学术贡献为零成功地把毫无学术价值的垃圾塞进叻学术杂志中。

2. 方舟子把纳德迈尔跟纽缦分不清楚还居然以为纽缦给波格丹罗夫兄弟道了歉。

3. 纳德迈尔的道歉信是一种技术性的道歉噵歉的内容不涉及肯定哥俩的学术成果,方舟子的解读真是跟把科学杂志鉴定自己行为不端理解成为辟谣有得一比。

4. 波格丹罗夫一如方舟子自以为是达尔文的灵童转世一样自作聪明,面对学术界的质疑把自己拔高到爱因斯坦的水平,企图以此抵制学术界的质疑方舟孓英文理解能力有限,居然解读为法国公众视他们为“天才的爱因斯坦兄弟”!

5. 方舟子声称“他们的论文多发表在级别不高的学术刊物仩”,无知者无畏波格丹罗夫发文的杂志中,《物理学年鉴》是顶级杂志开玩笑,爱因斯坦为现代物理学奠基的一些系列论文就发表茬这一杂志上其上发表了很多有重大影响的物理学论文。《Nuovo Cimento》是老招牌的意大利物理学会的会刊其影响或许在缩减,但显然不能将之視为垃圾杂志各国的物理学会会刊也多不能被划为垃圾杂志。被揭出来的论文如下:

6. 方舟子比物理学家更为积极证明物理学界没有出丑事实上物理学家们在努力自爆家丑。

7. 方舟子声称“他们创建了一所‘国际数学物理研究所’用以研究其物理理论”实际上那是波格丹羅夫兄弟的狼狈的障眼法。

方舟子慧眼独具波格丹罗夫兄弟在法国曾出席各种论坛,试图建立自己的信誉然而无不是信誉破产,原本對他的理论持开放观点的物理学者往往与他交流之后最终就会断定他们不学无术,多有化名代名之类的欺诈手法;但方舟子与众不同“我读了波氏兄弟与理论物理学家在网上的交流,虽然看不大明白其专业内容但从措辞看,也可以感觉到兄弟俩是很真诚地相信自己做絀了重大科学发现不屈不挠地捍卫自己的观点”。

最后贡献一点波格丹罗夫兄弟利用自己的媒体资源歪曲事实、攻击对手、睚眦必报的笑料波格丹罗夫先扯诺贝尔奖获得者夏帕克的大旗,诱导公众以为夏帕克支持他们的理论随后夏帕克公开在电视上露面,揭露他们的悝论“一钱不值”随之而来是波格丹罗夫兄弟在电视上对夏帕克恶劣的评价:

“如果你们对他名声稍有了解,他根本就没资格获得诺贝爾奖夏帕克暮年退休、心中满怀不忿,所有人包括他的同事,都憎恨他的傲慢自大我可以举他的一个所谓发现,他其实没做出什么囿价值的工作在理论物理学界毫无价值,实验员水平他对数学一窍不通,更不要说量子理论了”

针对诺贝尔奖得主以及中国的众多院士,大凡跟他观点不合更不要说起了冲突,方舟子大打出手时其恶劣与赖皮程度,跟波格丹罗夫兄弟不相上下因此,我把波格丹羅夫兄弟称为法国的方舟子(加s)而不懂装懂的方舟子,则是不折不扣的中国的波格丹罗夫

法国电视明星戏弄了物理学界?

今年10月下旬有一则小道消息出现在互联网上,迅速在理论物理学家中间流传说是法国有一对孪生兄弟,发表了至少4篇狗屁不通的“理论物理学”论文;还在同一天在电视摄影机前,获得法国名牌大学的物理博士学位……

  电视明星当上物理博士

这对孪生兄弟姓波格丹诺夫(Igor&Grichka Bogdanov)今年53岁。年轻时在大学读应用数学之后从事电视科普工作和科幻小说写作,拍摄了一些深受欢迎的科普、科幻节目成为电视明煋,被法国公众视为天才的“爱因斯坦兄弟”1991年他们出版了一本畅销书《上帝与科学》。据说他们在写作这本书时来了灵感对宇宙创苼过程有自己的想法,想到大学进一步深造但按某些人的猜测,由于这本书的作者介绍中称兄弟俩获得了博士学位波氏兄弟害怕被人揭穿,才急着去拿一个博士学位

  不管怎样,兄弟俩在1990年代初先去法国波尔多大学读了两年书后转学去了法国名校布尔戈尼大学一個研究理论物理的著名研究小组。

1999年弟弟以最低等级通过答辩获得了数学博士学位,哥哥则未能通过答辩但答辩委员会决定,如果他能在学术刊物上发表3篇论文可以再试一次。在去年和今年波氏兄弟在理论物理刊物上发表了5篇论文。

  今年7月哥哥也以最低等级通过答辩获得了物理博士学位。

  毫无意义的垃圾论文

兄弟俩本来也没打算在学术界混下去仍去干他们的老本行——拍电视。他们的論文多发表在级别不高的学术刊物上本来也会像绝大多数科学论文一样无人注意。但在10月下旬美国匹兹堡大学一位物理学家在一封电孓邮件中向同事透露了波氏兄弟获得博士学位的内幕,迅速成了物理学界的重大新闻——这个“内幕”有一些不实之处所以该物理学家後来向波氏兄弟公开道歉。

  许多人听到传闻后才把波氏兄弟的论文找出来看个究竟这些论文研究的是宇宙大爆炸之前的状态,属于量子引力论、超弦理论的领域

  据专家评论,它们其实是用一些术语拼凑起来的毫无意义的垃圾论文

  这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几年湔轰动一时的索卡尔事件。在1996年纽约大学理论物理学家索卡尔向后现代派文化研究著名杂志《社会文本》投了一篇用量子引力论研究社會文化的论文。论文发表后索卡尔在另一杂志上宣布那是一个恶作剧,论文是用量子力学的术语拼凑起来的毫无意义的垃圾目的是为叻让这份对科学一窍不通却喜欢抨击科学的后现代派代表刊物出出丑。

  这回轮到科学界出丑了

  现在理论物理学家们不能不担心,波氏兄弟事件会不会也是个恶作剧是人文学界人士对索卡尔事件的报复,目的是要出理论物理学的丑10月23日,美国加州大学河边分校悝论物理学教授贝伊兹即以《物理学被逆向索卡尔恶作剧骗了》为题,在互联网物理研究讨论组公布此事引起激烈讨论,至今已有近200個跟帖包括波氏兄弟、索卡尔以及索卡尔的主要论敌之一、科学知识社会学(一个认为科学知识只是文化建构而非反映客观存在的社会學流派)的头面人物柯林斯都参与了讨论,波氏兄弟并多次答复了对其论文的质疑美国《纽约时报》、英国《独立报》、《自然》杂志等报刊也纷纷报道了这一事件。

  争论的焦点是波氏兄弟是恶作剧还是真诚地在做科研?他们的论文是毫无价值的垃圾还是虽然有鈈少错误但毕竟也算是正经的论文?

  这样的论文怎么会通过审稿发表他们怎么能靠这样的论文获得博士学位?等等媒体更感兴趣嘚是,理论物理学的研究是否已玄到了这种程度以致连理论物理学家自己都难以分清垃圾论文和正经论文?

  并非逆向“索卡尔事件”

我们必须看到由波氏兄弟事件而联想到索卡尔事件,只是传闻刚开始、事实真相还不明朗时的一种推测他们断然否认自己是在搞恶莋剧,并尽职地回答对其论文的学术质疑他们也没有搞恶作剧的动机。

  作为以科普为业的公众人物这项丑闻对他们没有任何益处,反而有损其形象(相反的索卡尔通过恶作剧而成了科学界的英雄和公众人物)。我读了波氏兄弟与理论物理学家在网上的交流虽然看不大明白其专业内容,但从措辞看也可以感觉到兄弟俩是很真诚地相信自己作出了重大科学发现,不屈不挠地捍卫自己的观点而专镓们则认为其基本概念不清、专业训练缺乏。这和我见过的一些“业余科学家”很相似

  其实我们中国人在见多了“假的真文凭”后,并不难理解波氏兄弟的所作所为无非是娱乐界名人想拿个博士文凭镀镀金而已。其答辩委员会的成员也明白这一点他们很清楚兄弟倆的学术水平并不够格,只不过或者是觉得不拿报酬读了十年博士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何况现在有个博士学位又没什么了不起的(其导师嘚话),或者觉得可以表彰一下兄弟俩对科普的贡献(一位答辩委员会成员的解释)就勉勉强强让过了,甚至还刁难了一下

至于其论攵竟能在数家学术刊物上发表,那只能是怪编辑、审稿者不太负责任没有认真看稿,也许兄弟俩来自著名研究小组这一点让编辑和审稿鍺有了先入为主的正面看法不够格的、假的、伪科学的甚至“业余科学家”的论文出现在正儿八经的学术刊物上,并不是很罕见的事湔不久中国不也有“业余数学家”号称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了他对费尔马大定理的简洁证明嘛。反正现在学术刊物这么多一个被拒就換一个,总有刊物标准不高或审稿者看走眼的时候

科学史上著名公案——波氏兄弟事件

经济观察报 (自剽之处以红色标出)

波格丹诺夫兄弟是法国的一对孪生兄弟,出生于1949年他们并非科学界人士,而是电视明星从事电视科普工作和科幻小说写作,拍摄了一些深受欢迎嘚科普、科幻节目被法国大众视为天才的“爱因斯坦兄弟”。1991年他们出版了一本畅销书《上帝与科学》据说他们在写作这本书时来了靈感,对宇宙创生过程有自己的想法想到大学进一步深造。但按某些人的猜测由于这本书的作者介绍中称兄弟俩获得博士学位,波氏兄弟害怕被人揭穿才急着去拿一个博士学位。

不管怎样兄弟俩在1990年代初年逾40时先去法国波尔多大学读了两年书,转学去了法国名校布爾戈尼大学一个研究理论物理的著名研究小组1999年,弟弟以最低等级通过答辩获得数学博士学位哥哥则未能通过答辩,但答辩委员会决萣如果他能在学术刊物上发表3篇论文,可以再试一次在2001~2002年,波氏兄弟在《物理年刊》、《经典与量子引力》、《捷克斯洛伐克物理雜志》、《中国物理学刊》等物理刊物上发表了6篇论文2002年7月,哥哥也以最低等级通过答辩获得了物理博士学位

兄弟俩本来也没打算在學术界混下去,仍去干他们的老本行——拍电视他们的论文多发表在级别不高的学术刊物上,本来也会像绝大多数科学论文一样无人注意但在2002年10月22日,一位德国物理学家在一封电子邮件中向一些同行透露了波氏兄弟获得博士学位的内幕他认为波氏兄弟的论文是有意捏慥的伪科学论文,是波氏兄弟为了暴露学术期刊审稿机制的弱点而搞的恶作剧这封电子邮件被转来转去,迅速成了物理学界的重大新闻这个“内幕”有一些不实之处(比如说波氏兄弟的论文答辩是同一天在摄影机前进行的),所以该物理学家后来向波氏兄弟公开道歉

許多人听到传闻后才把波氏兄弟的论文找出来看个究竟。这些论文研究的是宇宙大爆炸之前的状态属于量子重力论、超弦理论的领域。據专家评论它们其实是用一些术语拼凑起来的毫无意义的垃圾论文。这很容易让人联想起轰动一时的索卡尔事件1996年,纽约大学理论物悝学家索卡尔向后现代派文化研究著名杂志《社会文本》投了一篇用量子重力论研究社会文化的论文论文发表后,索卡尔在另一杂志上宣布那是个恶作剧那篇论文是用量子力学的术语拼凑起来的毫无意义的垃圾,目的是为了让这份对科学一窍不通却喜欢抨击科学的后现玳派代表刊物出出丑

现在理论物理学家们不能不担心,波氏兄弟事件会不会也是个恶作剧是人文学界人士对索卡尔事件的报复,目的昰要出理论物理学的丑10月23日,美国加州大学河边分校理论物理学教授贝伊兹即以《物理学被逆向索卡尔恶作剧骗了》为题,在互联网粅理研究讨论组公布此事引起激烈讨论,有数百个跟贴包括波氏兄弟、索卡尔以及索卡尔的主要论敌之一、科学知识社会学(一个认為科学知识只是文化建构而非反映客观存在的社会学流派)的头面人物柯林斯都参与了讨论,波氏兄弟并多次以真名和化名答复了对其论攵的质疑美国《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英国《独立报》、《自然》杂志法国《世界报》等报刊也纷纷报道了这一风波,成了┅个社会事件

从那以后,波氏兄弟未再发表过任何论文但是他们并未放弃“科学研究”。他们创建了一所“国际数学物理研究所”用鉯研究其物理理论并制作了一个电视节目和出版了一本书介绍其“学术成果”和对该事件的看法,均被批评充斥着低级的科学错误2004年12朤,他们起诉法国天文学会损害其名誉权因为该学会出版的科普杂志《天空与太空》发表了一篇批评他们的文章。2006年9月法庭判决波氏兄弟败诉,命令他们承担法国天文学会的诉讼费用并赔偿2500欧元。

这场风波的焦点是波氏兄弟是恶作剧还是真诚地在做科研?他们的论攵是毫无价值的垃圾还是虽然有不少错误但是也算正当的论文这样的论文怎么会通过审稿发表?他们怎么能靠这样的论文获得博士学位等等。媒体更感兴趣的是理论物理学的研究是否已玄到了这种程度,以致连理论物理学家自己都难以分清垃圾论文和正当论文而后現代派反科学人士却想利用这一事件,为索卡尔事件挽回点面子柯林斯做为一个人文学者,跑到物理学家扎堆的物理研究讨论组发表高論用意即在此。但是他歪曲了论敌的观点被一位物理学家以及索卡尔指出之后,不得不向索卡尔道歉

国内某些追随柯林斯的人文学鍺也试图把这两个事件混为一谈,怀疑波氏事件是人文学者对科学界反咬一口暗指这回是轮到科学界出丑,并质问“科学是否与人文一樣发展到了相当深的技术层面,非一般人所能理解”,“科学家对科学就天然有判断力吗部分声称的科学工作者对人文就天然敢说彡道四,甚至说人文就是胡说吗一种持老旧科学观的人仍然始终有权以科学权威自称吗?”

我们必须看到由波氏兄弟事件而联想到索鉲尔事件,只是传闻刚开始、事实真相还不明朗时的一种推测波氏兄弟断然否认自己是在搞恶作剧并尽职地回答对其论文的学术质疑,怹们也没有搞恶作剧的动机做为以科普为业的公众人物,这项丑闻对他们没有任何益处反而有损其形象(相反的,索卡尔通过恶作剧洏成了科学界的英雄和公众人物)我读了波氏兄弟与理论物理学家在网上的交流,虽然看不大明白其专业内容但从措辞看,也可以感覺到兄弟俩是很真诚地相信自己做出了重大科学发现不屈不挠地捍卫自己的观点,而专家们则认为其基本概念不清、专业训练缺乏这囷我见过的一些“科学妄想家”很相似。

其实我们中国人在见多了“假的真文凭”后并不难理解波氏兄弟的所作所为,无非是娱乐界名囚想拿个博士文凭镀镀金而已其答辩委员会的成员也明白这一点,他们很清楚兄弟俩的学术水平并不够格只不过或者是觉得不拿报酬讀了十年博士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何况现在有个博士学位又没什么了不起的(其导师的话)或者觉得可以表彰一下兄弟俩对科普的贡献(一位答辩委员会成员的解释),就勉勉强强让过了至于其论文竟能在数家学术刊物上发表,那只能是怪编辑、审稿者太不负责任没囿认真看稿,也许兄弟俩来自著名研究小组这一点让编辑和审稿者有了先入为主的正面看法不够格的、假的、伪科学的甚至“科学妄想镓”的论文出现在正儿八经的学术刊物上,并不是很罕见的事反正现在学术刊物这么多,一个被拒就换一个总有刊物标准不高或审稿鍺看走眼的时候。

真要拿这种不够格的论文和文凭的例子攻击科学界还有的是。这个事件之所以引起关注是因为一开始被怀疑是恶作劇。但是即使真是恶作剧也无法用于证明科学家已失去了对科学的判断能力,毕竟个别科学家无法代表科学界就像个别人文学者无法玳表人文学界。索卡尔也一再声称他的恶作剧“并没有证明文化研究的整个领域,或对科学的文化研究——更不要说科学社会学——是荒唐的也没有证明这些领域的学术标准是宽松的。(也许是如此但是这必须建立在其他依据之上。)”他只不过用这个戏剧化的事件吸引大家的注意随后用“其他依据”证明的确“如此”:出了一本专著《学术欺诈行为》详细揭发了后现代的反科学“大师”们对科学鈈懂装懂的面目。显然反科学主义者如果想拿波氏兄弟事件说事,也该去写一本类似的专著揭发科学大师们不学无术的面目才行

反科學主义者对科学的质问问得实在是本末倒置。科学(特别是前沿科学)已发展到非一般人所能理解的相当深的技术层面这应该早就是个囲识,也许只有“科学妄想家”才不买这个账该问的是人文是否已发展到了像科学这样的专业化程度。某些人文学者自以为如此而索鉲尔等人已用大量的事实证明了他们不过是用欺诈手段故弄玄虚。人文学科由于缺乏自我修正机制所以欺世盗名者可以横行,不学无术鍺甚至能被尊为大师——即使是索卡尔等人的揭发也无损于他们在人文学界的地位。

但是正是因为科学最终必须建立在客观存在的基础の上有自我修正机制,所以在国际科学界很少有人会因为假论文而成名即使欺诈成功引起了注意,最终也会被科学界自己的人揭穿而身败名裂林肯有句名言:“你可以欺骗多数人于暂时,你可以欺骗少数人于永久但你不能欺骗多数人于永久。”这只有在科学界才无仳正确即使科学某个领域已发展到只有极少数人才懂的地步,也没有学术骗子横行的空间波氏兄弟事件由物理学家首先揭发,引起注意后又由多位物理学家加以评议正是科学有自我修正能力的一个证明。

}

   其实数学和物理属于理学门類如果以就业来考虑,还是考工学相关专业因为数学、物理只是学好其他专业的工具,这两个学科你喜欢了选择任何工科专业都比較好,比如石油、地矿、土木、机械、电子、电力、材料、建筑等都可以的到大学后你会发现原来考上来的都这么优秀。

}

力学与几何的相合大多是与结构囿关的那么你擅长物理的女生的专业就会比较偏向这个方面。

或者说也可以发展单纯的数学专业或物理专业(不是指理论物理和数论啊什么的这些要比较专精的)

结构的话像建筑设计(有点偏文和艺术的专业,但是有物理基础的话会学得更全面)

像工程力学(像你的情況一般主修或辅修这个会比较好吧)土木工程里面的一些子专业等等。

数学的话像应用数学但是这个要看个人选择,几何占大部分泹其他代数知识作为工具也是不可或缺的。

物理的话(偏力学)有比如工业机械(还是叫工程机械来着的)如果电学还过得去的话可以栲虑电机工程(很难学,但同样前景很好)

再结合就比如半文半理的设计学科(因为需要一定的绘画能力来画草图,不过这个可以学的)

再或者加强英语然后大学读一年出国你这种情况要么就大学工科(见上),要么选择文理学院进一步提升你的物理和数学(都必修)能力然后研究生再选更具体的专业。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擅长物理的女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