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童年的记忆 一瓶酱 吃的拌饭酱特别好吃

又是一年儿童节,记者发现,每当儿童节到来,处处充满着童年的乐趣。儿童节不仅仅是少年儿童的节日,也是许多成年人回忆童年、寻找童真的美好时节。无论是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出生的人,还是“90后”,每个人、每代人都有自己的专属童年记忆。在“六一”前夕,记者分别采访了三个不同年代的人,与读者们一起分享他们最美的记忆。

“放养”的童年充满乐趣

曾女士家住赣州市火车站附近,作为典型的“70后”,她说她的童年没有“60后”的艰辛,也没有“80后”的幸运,但她的童年经历了峥嵘岁月,也经历过“粮票”的日子。由于当时家里子女较多,他们的童年大都是在“放养”中度过。说起那段日子,曾女士感慨万千,她说童年有很多乐趣,也很难忘。

吃:物资不丰富 零食靠自家做

“当时的冰棍5分钱一根,汽水也是几分钱一瓶,但很少人买来吃。”据曾女士介绍,那时候有人推着自行车或者挑着竹篓,到村里面叫卖零食,虽然卖得也不贵,但她很少吃。

“70后”的童年生活里,不仅街上卖的零食少,而且吃的人也少。曾女士说,小时候她吃的“零食”大都是妈妈用米粉或者糯米做的点心。

小时候,大部分农村家庭都种了番薯,一到番薯收获的季节,家家户户都会晒番薯干。这样一来,可以更好地保存番薯,还可以将番薯干用来当零食吃,番薯干也是大家最常吃的“零食”。

最难忘的经历是“偷”李子

在曾女士的童年记忆里,和同学一起“偷”李子的事情,让她至今难忘。现在只要同学聚会,大家都会说起这件事情,令人记忆犹新。

“我们上学的时候会经过一片李子园,只要一到丰收的季节,我们就会想办法吃李子。”曾女士说,当时她们和男同学一起摘李子,男生负责摘,女生负责看书包。在曾女士看来,“70后”的童年充满着乐趣,回味起来更是乐趣无穷。

玩:显得有些奢侈的需求

最常玩的玩具是爸爸做的

曾女士说,她们那一代人,基本上每个家里都有几个兄弟姐妹。父母要忙着养家糊口,根本没有时间管她们,所以他们当时都是被“放养”长大的。当时玩的东西比较少,但是很有乐趣。

曾女士说,她们当时玩的游戏大部分都不需要玩具,只要有几个小伙伴走到一起,就可以玩起来。而且当时玩的东西也比较简单,要么玩丢石子,要么就玩捉迷藏。最经常玩的就是捡5块小石子,和小伙伴玩丢石子比赛。

“当时街上卖玩具的地方少,大部分玩具都是爸爸做的。”曾女士告诉记者,她的父亲比较疼爱她,还给她做了好多木头玩具给她玩。比如木质的小推车、小弹弓等,说起这些,曾女士感慨颇多。

现在电子产品到处都是,连小学生都会用手机和电脑了,但是在“70后”的童年记忆里,要看上一回电视或看一场电影,那是最奢侈的事情。

曾女士告诉记者,她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只要听到哪里有电视看,不管多远都要去凑热闹。她清楚地记得,在家里到学校的途中,有个院子会放电视。当时一台黑白电视机摆在院子中央,到处都是看电视的人。院子里站不下了,有的人就爬到树上或围墙上看。还有的人为了看电视,不惜出卖苦力,帮有电视的邻居干活,为了就是能看到当时流行的电视剧《霍元甲》《陈真》等。

“看电影就更少了,看电影要自带凳子到村委会或学校去看。”曾女士说,那时候的电影基本上都是黑白的,一般只有村委会或学校会放电影。大家只要知道有电影看,就会早早地吃晚饭,为了占个好位置,天还没黑便搬着凳子走好长一段路,去邻村看露天电影。

曾女士说,当时流行电影《少林寺》,有时候村里的小伙子结婚也会给大家放场电影,但在婚礼期间放电影的毕竟不多。那时候,看电视和电影都是一件奢侈的事情,所以露天看电视和看电影也是童年既奢侈又有趣的记忆。

最珍贵的记忆是用过粮票

曾女士说,她家里当时是村里面第二户拥有电视的家庭。为了买这台电视,家里还找了一位表哥帮忙,而且是用票据买的电视。

在曾女士的童年记忆中,当时买什么东西都要用票据。买米要用米票,买布要用布票。到现在她还记得用票去买东西的场景,直到后来,她还收藏过许多粮票。

曾女士说,用粮票买东西是她珍贵的童年记忆,直到后来自己长大能赚钱后的年代,粮票才渐渐不用了。

最爱看的图书是《刘胡兰》

“记忆中我们看的图书大都是红色题材的书籍,比如说《刘胡兰》《鸡毛信》《地雷战》等。”曾女士说,她当时最爱看的是《刘胡兰》,对于刘胡兰的故事,她如数家珍。

曾女士说,当时还流行看一些连环画,比如《白蛇传》《东郭先生》《穆桂英挂帅》《隋唐演义》《岳飞传》等,都是一些积极向上,宣传正能量的图书。但当时要看图书也很不容易,大部分的图书都是靠向同学朋友借,能买得起图书的同学比较少。

我们比“70后”更幸运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80后”的孩子们和“70后”相比更加幸福。吃的品种更丰富,玩的形式也变得多种多样。回忆起那段熟悉而又陌生的童年生活,“80后”的孩子充满着酸甜苦辣……

吃:不是谁都能吃上零食

为吃一根冰棍,常给人抓痒

与现在的孩子相比,“80后”还不算幸运。现在的孩子有各种各样的零食,但是“80后”的童年吃的零食不算多,受家庭条件限制,能吃上零食的小孩比较少。

在赣州市中心城区工作的韩先生回忆说,那时候的零食只要几分钱,比如冰棒只要5分钱,酸梅粉也只要5分钱。因为一直在农村长大,小时候要向爸妈拿钱买零食特别困难。“当时村里有个中年人,只要我们给他抓痒,他就给我们买冰棍。”韩先生说起这段记忆到现在还津津乐道。

韩先生说,那时候吃得比较多的是家里腌制的酸萝卜,还有5分钱的糖果。爸妈给了钱后,他还会上街买豆奶、汽水、棉花糖等零食来吃。“很多人都知道大白兔奶糖,但我们却吃的比较少。”

父母不在家,经常吃酱油拌饭

对于童年的记忆,韩先生说最难忘的要数吃酱油拌饭。他说那时候在农村老家,很多同龄小伙伴都有过吃酱油拌饭的经历。

据韩先生介绍,自他懂事以来,他就一直比较独立,父母很少管他。家里能吃的东西也比较少,家里的厨房一般没有菜,更不用说鸡鸭鱼肉了。吃白米饭没有味道,有一回他看到同龄小伙伴吃酱油拌饭,后来他也学着将酱油倒到饭里吃。

韩先生说,现在的小孩比较幸福,不仅有很多零食吃,还有许多美味佳肴可吃。长大以后,渐渐很少吃酱油拌饭了,酱油拌饭的味道也渐行渐远了。

玩:各种小游戏进入童年生活

家住赣县五云镇的谢先生,现在是某高校教师。谢老师说他从小在赣县农村长大,童年生活特别有趣。那时候,电子产品还不流行,但农村一起玩的伙伴特别多,乐趣也很多。

谢老师说,童年就像一个万花筒,五彩缤纷。他们的童年没有电子产品,却有许多朴素的回忆。比如他们当时玩的游戏没有场地限制,甚至只要几个人走到一起就可以玩了。“我小时候比较喜欢玩弹象棋、打纸板、小竹炮、飞金虫、滚铁圈等等。”

谢老师说,打纸板是他最擅长的一个游戏。所谓打纸板就是将纸折成纸板,然后大家把纸板放在地上,让其他玩家用纸板去打自己的纸板,谁能将对方的纸板打得翻起来,谁就获胜,而且还可以将对方的纸板收走。

“我念小学的时候,书包里每天放一半书本和一半散纸。”他说那时候只要一放学,大家就会围在一起玩打纸板游戏。说到打纸板,还有很多人会在游戏中作弊。最常用的作弊手段就是增加纸板的重量,比如在纸板里塞铁皮或树叶。还有的人会先把纸板放到水里浸泡一小会,然后再拿去晒干,纸板里面是湿的,但外面看上去是干的,这也是许多人获胜的秘诀。

滚过铁圈 玩过“金虫”

在很多“80后”的记忆中,滚铁圈算是一款最经典的游戏。游戏比较简单,就是将铁丝做成圆状,然后再用一根比较长的铁丝套在圆形铁丝上,推着铁圈往前运动。谢老师说,在他的童年小伙伴中,基本上每个人都玩过。

这游戏可以一个人玩,也可以许多人一起玩。人多的时候,大家可以排成一排,谁滚铁圈滚得快,谁第一个到达终点谁就获胜。但也有许多小伙伴,喜欢一个人滚铁圈。因为滚铁圈不仅有趣,而且还能锻炼身体。

一到夏天,中午最热的时候,生于1980年的刘先生就会和伙伴们一起到郊外去抓“金虫”(金龟子),抓到“金虫”后,他们就用一根细绳拴在金虫的脖子上,只要一甩,“金虫”就会飞起来。

刘先生说,“金虫”是许多小伙伴爱玩的昆虫。但“金虫”飞累了,就会停下来一动不动。每当这个时候,他们就会给“金虫”喂点西瓜皮,只要“金虫”吃饱了,又会飞起来。

我们生于一个美好的时代

“90后”的孩子们,转眼间也长大了。也许有的还在学校上课,也许有的已经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甚至还有的已经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但是,他们的童年,离他们却还很近,仿佛它就在下一个街道的转角处,就在那小卖部里的一包包QQ糖中……

童年的玩具对于“90后”来说,除了“前辈”们流传下来的游戏,他们的玩具,大多跟电视、网络、电子产品等联系在一起。

吃:洋食品击败本土零食

上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除了沿海发达城市,内陆的一些小城也渐渐被洋快餐店侵入。不论是KFC还是M记,又或者各种山寨的麦丹劳、肯塔鸡……都成了各家小皇帝、小公主的最爱。考了高分吃顿鸡翅,过个生日来“全×桶”,逢年过节要吃披萨或牛排,都是“90后”难忘的回忆。

市民刘女士不擅做饭,于是孩子每次要跟小伙伴们聚会,她都是带着一帮孩子去洋快餐店大吃一顿。“我也知道快餐食品是垃圾食品,吃多了没什么好处,可是孩子就是喜欢吃,每次走到门口就拖不动了。”刘女士无奈地说,“要孩子正儿八经地吃点米饭特别难。”

王思萌是个标准的“90后”,大学毕业后她当了小学老师。她说:“我是上了中学之后才开始吃那些洋快餐的,开始是新鲜,后来是图方便。现在教的班上的孩子,基本上从孩提时代就是洋快餐的忠实‘粉丝’了,有些甚至把洋快餐当主食。”

除了洋快餐店,事实上各种进口食品店也正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如同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不像早些年,吃点进口食品不是别人从国外带回来的就是去香港买的。现在,不说那些实体店,网购的出现也满足了人们的各种需求。

“跟我们那个年代比,现在的小孩子真是太幸福了。”市民于女士说,“以前吃个几分钱的‘醋果子’都要攒钱偷偷地吃,炒田螺、酸萝卜和牛奶冰棒、三角豆腐这些按现在的话说就属于‘高大上’的零食了。”她认为,物资大大丰富的现在,孩子的选择更多了,家长也是尽量地给孩子买些高档的东西。同样是奶糖,进口的听起来就是比本地的显得好一些。但是究竟好在哪里,其实家长自己也不清楚。

玩:都是电子产品的天下

轩轩1995年出生于会昌县城的一个普通家庭,现在正在广东上大学,回忆起自己的童年,轩轩觉得,小时候的自己,应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在学校的自己,一部分是在家的自己。在学校的时间大部分是在上课,有限的课间10分钟,会和小伙伴们玩玩弹珠,分享电子游戏机、遥控车等各种玩具,但是更多的时候,童年是在家里。

轩轩告诉记者,在家的自己,相伴最多的是电视。少儿频道的动画片,好像永远都放不完似的:《飞天小女警》《蓝猫淘气3000问》《大头儿子小头爸爸》……而除了看电视,最开心的时刻,便是爸爸又带了新玩意儿回来。“我的第一个电子玩具,应该是一个小小的游戏机,左边一个圆圆的大按键,右边几个小小的按键,游戏很少,只有俄罗斯方块和‘打飞机’什么的,但却让我玩得不亦乐乎。后来慢慢有了PSP、电脑、MP3、MP4等等各种电子产品,各种线上小游戏,太容易让人上瘾了,为了玩游戏,我可没少挨我妈揍!”说起童年囧事,轩轩扶了扶眼镜,还给现在的“00后”一个小小忠告:“少玩游戏多读书,不然书没读多少,却把自己弄近视了哦!”

相比“90后”,“00后”的玩耍内容更加简单直接。触屏手机、平板电脑、网游,这些几乎成了“00后”玩乐生活的全部。城市变成了水泥森林,玩耍的场所被蚕食,除了一些小区里的滑梯和秋千,可供孩子们自由玩耍的地方越来越少。加上人身安全等问题,老早以前的放养式方法也不再适用于现在的孩子。而除了吃喝玩,对于“00后”来说,还有占满周末和所有休息时间的各种辅导班、才艺班。对他们来说,这些都是带着苦涩滋味的玩乐,然而依旧被他们的“前辈”羡慕,羡慕生活和物资的丰富。(见习记者刘七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拌饭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