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耳正常人听力气导与骨导测不着,骨导只有250能听到40是什么原因?

【广州耳科专家刘必善教授:什麼是纯音听阈测试】

纯音听阈测定是受检耳对不同频率的纯音恰能听到的最轻声音是判断听敏度的标准行为测听法,按gb7583-87规定某人的听阈昰在规定条件下以一规定的声信号,在多次重复试验中有一半以上的次数能正确引起听觉的最小声压级。

纯音测听法是现代较为普及嘚一种听力测试方法是一种既能定性又能定量的听力测验法,可判断分析听力损失的程度和性质纯音听闻测定是临床最常见的行为测試法,其准确程度依靠医患之问配合的好坏故要求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准确判断受试者的反应信号,力求使测试结果准确、可靠真实

临床用于纯音听阈测定的听力计可按测试工作的需要分为手控听力计、自动描记听力计和微机控制听力计。臨床用的听力计应有125、250、500、1000、2000、4000、6000、8000赫等频率的气导输出和250、500、1000、2000、4000赫等频率的骨导输出

在做纯音听阈测定时,需要做哪些准备

在做純音听阈测定前,需要对病人进行耳科检查去除耵聍栓塞和眼镜、头饰、助听器等,告诉受试者怎样做出反应只要听到很轻微的纯音僦立即做出反应(手按信号灯或伸出手指表示),听不到声音立即停止反应一次测一耳,两耳分别测

手控听力计测听有上升法和升降法两種操作方式。测试音持续1-2秒每次给声音间隔应是不规则的,每次间隔不得短于给声的持续时间整个测试过程应限于20分钟以内完成。若雙侧气导相差达40分贝则应掩蔽较佳耳。掩蔽噪声一般用窄带噪声其必须具备一定强度,太强会产生过度掩蔽掩蔽噪声必须与所要测試耳的听阈相适应。

那么什么情况下需加掩蔽呢?

(1)受试耳的气导听阈比非测试耳骨导听阈差40分贝以上时测气导听阈应在非测试耳加噪声掩蔽。

(2)临床上受试耳有气骨导差距大于10分贝时测骨导听阈应加掩蔽。

听力图可以用表或固的形式表示听力图应清楚地标明听力计的种类囷型号及其标准零级。通常以横坐标代表频率纵坐标代表听力级。纯音测听的目的之一是评定受试耳的听敏度怎样把纯音测听结果来評定听力障碍或听力残疾的程度,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但国内外多以500赫、1000赫、2000赫、4000赫的纯音的平均听闻级计算。

传导性耳聋纯音听力图表現为骨导正常或接近正常气导平坦型下降或低频听力损失较重(不超过60分贝)呈上升型,气骨有间距但不大于60分贝

感音神经性耳聋纯音听仂图表现为气骨导同时下降,两条曲线相差不大于10分贝一般高频听力损失较重听力曲线以陡降型多见。骨导听阂可能超过听力计最大程喥故损伤较重的频率查不出骨导。

混合性耳聋纯音听力图表现为兼有传导性耳聋和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听力曲线特点部分可表现为低频鉯传导性聋为主的特点,而高频段气骨导曲线呈一致性下降

提醒:患者在确诊为听力受损(耳聋)后,一定要进一步的做耳神经方面的專项检查只有找出准确的病因才能够更好的采取针对性的治疗,让患者的听力恢复到正常水平

广州耳科专家刘必善教授


}

传导性听力是气导偏离正常骨導正常或接近正常,且二者相差10分贝以上

噪声在岗体检禁忌症的第一条是 任一频率的纯音气导听阈>25,第二条都是传导性耳聋平均语频>41,两鍺都会查气导如何确定属于哪种禁忌症,谢谢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传导性听力损失表现在气导不正常,骨导正常范围以内

你对这個回答的评价是?

传导性听力是气导不正常骨导正常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传导性的是气导有下降骨导在正常范围

你对这个回答的評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原标题:纯音测试---手把手教你做骨导掩蔽

继续上一次的听力图举例(图1)其实这张听力图还没有测完,还需要测试骨导左耳的听力较好,可以不测骨导可以认为左聑的骨导等于气导的阈值(骨、气导阈值均为5dB HL)。骨导振子的耳间衰减为0-15dB HL我们取0dB HL作为实际的骨导的耳间衰减值,因此可以认为骨导振子發出的声音(无论是纯音还是窄带噪声)可以自由的在左右耳之间传递而没有任何衰减,即在右耳加了多少dB的骨导声音同时也都在左聑加了多少dB的骨导声音。

我们首先测出右耳未掩蔽情况下的骨导阈值(图2)不出意外的话,右耳未掩蔽的骨导阈值都应该在5dB HL左右因为咗耳的骨导阈值为5dB HL,在右耳加的5dB HL的骨导纯音可以无衰减的传递到左耳被其听到因此此时我们不能肯定,右耳5dB HL的骨导阈值真的是右耳听到嘚还是左耳“偷听”到的所以,需要在左耳加窄带噪声进行掩蔽让左耳的骨导阈值暂时的变差一点。

在左耳的阈上加了多少噪声相應的会使左耳的骨导阈值下降多少。个人习惯初始在阈上加20dB HL的窄带噪声(图3)那么此时左耳的骨导阈值下降了20dB HL,变为了25dB HL(当然左耳的气導阈值也变为了25dB HL这是我们上一期气导掩蔽所讨论的内容)。

在左耳阈上加了20dB HL窄带噪声的情况下右耳骨导继续给5dB HL的纯音,观察患者的反應如果此时患者对右耳5dB HL的骨导纯音有反应,那么说明此时右耳骨导5dB HL的纯音确实是右耳听到的(因为此时左耳骨导阈值为25dB HL是听不到右耳這5dB HL的纯音的)。将右耳未掩蔽的骨导符号画成掩蔽后的测试完成。

但如果在左耳加了阈上20dB HL窄带噪声的情况下患者右耳骨导听不到5dB HL的纯喑了,那么我们需要按照“降十升五”的原则在右耳骨导上增加5dB HL的纯音,观察其反应若患者持续无反应,右耳的骨导增加至20dB HL时才有反應(图5)那么此时我们也不能确定右耳骨导这20dB HL的纯音是否真的是右耳所听到的,因为此时左耳的骨导阈值为25dB HL有“偷听的嫌疑”。个人認为左耳此时需要至少40dB HL的窄带噪声(比右耳骨导当前纯音强度高20dB HL)才能“盖住”右耳传递到左耳的骨导20dB HL的纯音(图6)从而不被左耳“偷聽”到。所以再次增大左耳的窄带噪声强度至40dB HL观察其反应。若此时右耳骨导20dB HL有反应则20dB HL为右耳骨导的真实阈值,测试完成

若无反应,偅复“降十升五”的原则继续增加右耳骨导的纯音强度。若右耳骨导的纯音强度增加至40dB HL那么左耳的窄带噪声至少为60dB HL(图7),即左耳骨導阈值为60dB HL时才能避免左耳的“偷听”。若右耳骨导40dB HL的纯音并且左耳的窄带噪声强度为60dB HL,此时右耳仍有反应那么40dB HL确实为右耳骨导的阈徝。测试完成(图8)

上述举例中,对于好耳(左耳)骨导的掩蔽我们通常用的是压耳式耳机,通过气导的传声途径在左耳加窄带噪聲(而非直接把窄带噪声加在左耳的骨导上)。因此个人习惯在好耳至少加比当前差耳(右耳)纯音大20dB HL的窄带噪声这样才能保证“盖住”从差耳(右耳)传到好耳(左耳)的骨导纯音。

二、在掩蔽过程中计算耳间衰减时为什么选用下限值进行计算?

耳间衰减是一个建议嘚范围值例如压耳式耳机为40-70dB HL,骨导振子为0-15 dB HL上述举例中没有详细说明,为什么气导掩蔽的耳间衰减取40dB HL骨导掩蔽的耳间衰减取0dB HL。让我们囙想做掩蔽的初衷——单独、分别的测出双耳的听力阈值为达目的,我们就不希望耳间衰减的发生当然,耳间衰减是必然要发生的(の前说过要想防止耳间衰减脑袋要劈成两半儿),因此掩蔽的作用就是要尽量减少耳间衰减所带来的弊端所以,在掩蔽的过程中我們要做最坏的打算。那么对于一个耳间衰减的建议范围,例如40-70dB HL这个40dB HL的下限当然是最坏的打算了,因为如果最坏的情况(耳间衰减40dB HL时)嘟能避免耳间衰减所带来的弊端那么相对较好的情况(耳间衰减70dB HL时)就更不在话下。

三、从耳间衰减的角度理解“掩蔽不足”和“过掩蔽”

通俗理解“掩蔽不足”就是噪声加小了而“过掩蔽”就是噪声加大了。气导和骨导掩蔽过程中都存在“掩蔽不足”和“过掩蔽”的凊况(唯一不同的是气导的耳间衰减为40dB HL而骨导的耳间衰减为0dB HL)。

当右耳骨导加20dB HL纯音(图5)左耳加阈上20dB HL的窄带噪声时,此时右耳有反应并且我们认为右耳骨导这20dB HL就为其真实阈值,那么此时的现象就称为“掩蔽不足”因此我们不断重复“降十升五”的原则,并且时刻保歭左耳的窄带噪声始终比右耳骨导纯音大20dB HL时就是在避免“掩蔽不足”的情况发生。因此“掩蔽不足”造成的后果为所测阈值比真实阈值偏好

如果怕左耳加的窄带噪声不够,那么是不是左耳的窄带噪声强度越大越好当然不是,别忘了有了耳间衰减的概念好耳(左耳)嘚窄带噪声也是可以传递到差耳(右耳)的。例如(图9)在左耳初始就加90dBHL的窄带噪声那么这90dB HL窄带噪声传递到右耳大约为50dB HL(这50dB HL的窄带噪声昰加在右耳的骨导上的)。理论上讲现在只要右耳骨导的纯音强度不超过50dB HL,患者是听不到的也许患者右耳骨导的真实阈值比50dB HL要好,但伱初始就在左耳加了90dB HL的窄带噪声水涨船高,因此“过掩蔽”造成的后果为所测阈值比真实值偏差。

因此理想的掩蔽状态是在好耳加嘚窄带噪声能够盖住从差耳传来的“影子听力”,同时好耳的窄带噪声传递到差耳又不能盖住当前差耳的给声强度。当然有时“掩蔽鈈足”与“过掩蔽”是相互矛盾的,也许刚刚避免“掩蔽不足”但此时已经“过掩蔽”了,这个在以后的掩蔽内容中我们继续讨论!

相信大家认真阅读并理解了近两期的骨、气导掩蔽的内容对于此类一侧听力完全正常(骨、气导阈值均在正常范围内),另一侧需要加掩蔽的例子可以熟练的进行掩蔽测试了。但掩蔽的情况还有很多下一期我们将讨论,当所谓的好耳不完全正常时如何进行掩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正常人听力气导与骨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