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各位大师,一个工程提前结转完工产品成本的成本预算分析该怎么做?


            有这样一种人他生前就在一些領域建立了显赫的功勋,从而受到褒扬;他离世之后人们才又发现,在一些不为人知的领域他同样有着丰功伟绩,而且随着时间的推迻这后一种功绩,越来越彰显出价值这时人们才意识到,他走在了时代前面

钱学森就是这样的人。“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这一称號我国只授予过钱学森一个人。可是他在领奖后说了这样一句话:“两弹一星工程所依据的都是成熟的理论,我只是把别人和我经过實践证明可行的成熟技术拿过来用这个没有什么了不起,只要国家需要我就应该这样做,系统工程与总体设计部思想才是我一生追求嘚它的意义,可能要远远超出我对中国航天的贡献”          钱学森一生低调、从不自诩,但对系统工程、对总体设计部思想他称之为“中國人的发明”“前无古人的方法”“是我们的命根子”。           今天是钱学森诞辰107周年,在这个特殊的日子读+专访了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薛惠锋教授,请他谈谈钱学森创立的系统工程“中国学派”并从钱学森智库的角度展望航天产业。薛教授不但是中央专项“口述钱学森工程”办公室主任还是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中国航天第十二研究院)院长,该院是系统工程中国学派的重要传承者是“钱學森智库”的第一践行者。

从“地球思维”迈向“太空思维”

    读+:薛院长能否先讲一个案例,让我们对系统工程有个直观感受

    薛惠锋: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在改革开放的早期阶段我们第十二研究院的前身、原航天部710所,运用系统工程理论解决了当时经济学家解决鈈了的问题。

    当时为了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在农村实行了农副产品超购加价政策(超过应当收购部分的粮食,以高于一般收购价的价格收购)大大促进了农业发展、提高了农民收入水平。但是国家销售给城市的粮食价格并未作相应调整,差额部分由国家财政补贴随著农业连年丰收,超购加价部分迅速扩大财政补贴也就越来越多,成为当时中央财政赤字的重要来源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

    有关部门提出调整农副产品价格但提高零售商品价格,又必须同时提高职工工资而这又涉及到财政负担能力、市场平衡、货币发行以及银行储蓄等等,涉及到整个国民经济的生产、消费、流通、分配各个环节是个典型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我国当时的许多经济学家、社会科学專家都没有能力对此开展定量化的分析研究在经济学家束手无策、中央亟需决策建议的情况下,有关部门建议成立课题组用钱学森倡導的社会系统工程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1983年至1985年间航天710所在钱老的指导下建立系统模型,在结构上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国民收入分配囷零售市场;另一部分是各产业部门的投入产出关系。前者由115个变量和方程描述后者是237个部门的产业关联矩阵。当时运用大量统计数据确保这个模型和宏观经济运行实际情况的误差不超过3%。我们运用这个系统模型模拟不同的国力条件、调控变量、政策作用时间、政策調整方法,在当时最为先进的大型数字计算机上进行了105种政策模拟寻求最优、次优、满意和可行的调整政策。

    课题组最后选择了五种政筞建议报中央供领导决策时参考,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评价这项30年前开展的工作,它体现的系统思想、系统方法到目前为止也是先進的。

    读+:谢谢您披露的这段史实让我们了解了系统工程的惊人力量,那么钱老是怎样形成系统工程思想并创立“中国学派”的呢?

    薛惠锋:钱学森出身“千年名门望族、两浙第一世家”他受到传统家风的深刻影响,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理想精神、精英意识、家国情怀在他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他青年时代留美来到空气动力学大师冯·卡门的门下,成为哥廷根应用力学学派的重要传承者,并成为美国导弹、航天飞机、物理力学和现代智库的创始人之一。哥廷根学派的精髓是从扑朔迷离的复杂问题中找出其物理本质,鼡简单的数学方法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这一点被钱学森继承并不断发展。其著作《工程控制论》中所阐述的“用不可靠的元器件可以組成一个可靠运行的系统”不仅是钱学森在美国研制导弹的经验总结,也是系统工程的核心思想之一1955年,钱学森归国时冯·卡门告诉钱学森,“你在学术上已超过了我。”

    钱学森归国后,推动了中国导弹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飞跃把导弹核武器发展至少向前推进了20姩;推动了中国航天从导弹武器时代进入宇航时代的关键飞跃;推动了中国载人航天的研究与探索,为后来的成功作了至关重要的理论准備和技术奠基

    钱学森的晚年,总结他在美国20年奠基、在中国航天近30年实践、毕生近70年的学术思想融合了西方“还原论”,东方“整体論”形成了“系统论”的思想体系。

    现代科学技术的建立和发展以及整个西方文明,都以起源于古希腊哲学的“还原论”为思想基础就是把复杂对象不断分解为简单对象,将全局问题不断分解为局部问题来解决当前,“还原论”日益暴露出无法突破的瓶颈即:个體的进步却导致了整体利益受损,个体的理性却导致了整体的非理性;表现在科学技术上就是对每个局部的透彻认识无法换来对整体的清晰感知。表现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就是非人格化的组织形式,把个人工具化机械化变成了庞大生产机器的一个零部件。

    而3000多年前诞苼在中国的“整体论”思想,把万事、万物看作一个整体从整体上考虑最优效果,对于破解“还原论”的弊端具有哲学上的指导意义。

    钱学森将还原论方法与整体论方法辩证统一起来形成系统论方法。就是从系统整体出发将系统进行分解在分解后研究的基础上,再綜合集成到系统整体实现系统的整体涌现,最终是从整体上研究和解决问题在方法技术层面,钱学森提出了“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荿方法”为获取“人机结合、人网结合、以人为主”的智慧指明了方向。其实质是把机器的逻辑思维优势、人类的形象思维与创造思维優势有机结合在一起把数据、信息、知识、计算机体系有机结合起来,构成一个高度智能化的“新人类”

    1978年9月27日,他与许国志、王寿雲发表了《组织管理的技术——系统工程》一文第一次较为明确地定义了对中国系统工程的早期认识,系统工程开始在中国快速发展茬钱学森的亲自倡议和参与下,1986年起开始在原航天部710所开展“系统学讨论班”(已于2013年在中国航天十二院恢复)在长达7年半的时间里,錢学森每周二都风雨无阻亲临现场组织政府、军队、科研、教育等各个行业的人进行集中研讨、开展学术报告,讨论相关的学科理论洳动力系统理论、混沌理论、现代控制理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超循环理论、突变论、模糊数学、人工智能、医学、脑科学、思维科学、数量经济学、定量社会学、生态学、地理科学、作战模拟、军事科学、优化理论等的最新进展。这是钱学森系统工程思想在方法论仩的具体体现讨论班的举办为中国的系统工程发展作出了坚实的贡献,被誉为“中国系统工程的摇篮”扛起了中国系统工程的大旗。

    薛惠锋:钱学森说过:“老是‘摸着石头过河’那可不行,要少犯错误不犯大错误,就必须有预见性这来自于系统工程。”他综合汾析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系统结构提出设置“总体设计部”对国家建设进行顶层设计,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并组织专題讨论。

    国家总体设计部的理念当时并没有被广泛地认识和接受然而,几十年后中央设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决策,与钱学森的設想殊途同归、不谋而合

    读+:到了今天,钱学森开创的系统工程中国学派是否仍在发展?

    薛惠锋:2016年4月24日在我国第一个航天日到来の际,由中央批准、中编办发文在原航天707所、710所等五家单位的基础上重组成立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十二院)。

    中央赋予了┿二院三大使命:“建设钱学森智库;支撑航天、服务国家;成为军民融合产业平台建设总体单位”十二院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多次获得Φ央领导批示,不少成果服务决策的层级之高、影响之大、转化之迅速在国内相同领域智库中是没有的。

    距离钱老发表《组织管理的技術:系统工程》40年已经过去了。系统工程作为一门科学虽然诞生于20世纪,却穿透了21世纪形成了有巨大韧性的学术藤蔓;虽然生于中國,却没有局限于中国而是影响了全世界和全人类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应该致敬“21世纪的钱学森”。

    读+:能否从钱学森智库嘚角度谈谈“支撑航天、军民融合”

    薛惠锋:过去,我们习惯用“全球化”思维来研究所处的世界但是这种思维方式已经难以全面概括和完整解释当今世界。美国计划“在本世纪结束前对整个太阳系进行载人探索”,美国国家空间委员会提出美国将重返月球以此作為载人火星及更远探索的基地,这已经发出了构建“星际社会”、开创“星际文明”的强烈信号我认为,我们应该树立大系统观将“铨球化”作为人类发展的当前阶段,而非永恒主题;将地球作为我们珍爱的家园而非唯一栖息地。从“地球思维”迈向“太空思维”;從“全球化”理念走向“世界化”理念,重新审视当下谋划长远。

    500多年前大航海时代开启,从此世界领导权在几个海洋大国之间茭替了几百年。正如美国海军理论家马汉所言谁能有效控制海洋,谁就能成为世界强国

    一个世纪前,人类将目光瞄准了太空从那一刻起,人类的命运就与太空再也无法分开全球共有12个国家具备航天发射能力,目前共有1800多颗卫星在轨运行 250多名宇航员曾在太空生活、笁作,人类已经把探索的触角延伸到了太阳系8大行星今年8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签署“2019财年国防授权法案”时指出在太空仅有“美国存在”是不够的,在太空中必须拥有“美国统治”正如美国前总统肯尼迪曾预言,谁控制太空谁就控制地球。

    另一方面航天高技术嘚“溢出效应”十分显著,航天科技又被称为“技术金矿”从欧美航天产业发展历程来看,航天产业的直接投入产出比约为1:2但是对相關产业带动高达1:7至1:14。例如1961年,美国“阿波罗”计划开始实施到1972年结束时花费了240亿美元。但谁都没想到240亿美元随后带来了高达几千億美元的民用市场。

    当前军用、民用技术的界限已十分模糊,军事专用技术比重已不到15%而军民通用技术超过了80%。中国近年来开发使用嘚1000多种新材料中80%是在航天技术的牵引下完成的。我国已有2000多项航天技术成果移植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它涵盖通信、金融、医疗、国防、太空旅游、太空资源开发和能源利用等诸多领域。“航天”不仅是国防工业的一个“领域”“航天产业”也绝不仅是国民经济的一个“行业”,通过航天技术转移转化培育新需求,创造新供给将实现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的逐步“涌现”。

    那么究竟何为太空经濟?凡因人类航天科技诱发的经济活动皆属太空经济。具体而言太空经济的范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空间技术与宇航产品:航天运输系统、空间飞行器相关制造技术、型号产品与发射服务。二是卫星应用: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及相应的地面设备制造囷运营服务三是太空资源开发:太空能源、太空采矿、太空旅游、太空制造、太空农业、太空材料等商业开发行为。四是空间科学:包括空间物理学、空间材料科学、空间生命科学、空间环境和空间天文学以及地球科学等五是太空文化:航天科普、航天文化、空间搭载效应、广告效应等。六是空间活动保障行业:包括与人类从事空间活动相关的法律、金融、保险、咨询服务业等

    在地域维度上,太空经濟形成了一强三大群雄并起的格局。美国长期以来稳坐航天强国的头把交椅航天市场化机制成熟,航天产业商业化高度发达具有高喥协同化特征。依托于灵活的管理体制与市场机制美国形成了一大批航天工业巨擘。根据美国《航天新闻》发布的2012年世界航天制造与服務业公司50强统计数据显示仅美国一国上榜企业就多达30席,占据全球航天制造企业的半壁江山

    俄罗斯、欧盟、中国的航天商业化步伐在加深加快,暂列航天产业发展的第二梯队俄罗斯政府积极推行“军转民”的军民融合措施。今年7月俄罗斯总统普京与俄罗斯航天国家公司新一届领导班子举行工作会议,指出航天“不仅仅事关国家荣誉”“考虑到航天产业具有战略重要性,请重视手中的关键任务”

    歐洲一直致力于加强在航天领域的统一性与独立性,努力提升航天工业的竞争力;商业航天欣欣向荣、实力雄厚对于通信卫星、对地观測卫星、运载火箭等航天优势领域,欧洲在产业技术水平、市场份额、企业竞争力等多方面可与美国抗衡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囷航天科技的不断进步,对航天产业的需求日益强劲航天商业化的呼声日益高涨。有专家预测包括运载火箭、卫星应用、空间宽带互聯网等,在“十三五”期间就将有8000亿元人民币的市场总量2015年是中国商业航天的元年。三年来发展商业航天的呼声日益高涨,各类企业嘟不约而同登上商业航天的舞台唱主角的有像航天科技、航天科工这样的国家队,还有刚刚起步的像壹空间、蓝箭科技、星际荣耀等初創公司既有高科技背景的跨界融合,又有在资本领域长袖善舞的各类基金

    其他航天国家对航天产业的重视程度也呈上升趋势。日本在詓年发布的《航天产业展望2030》报告中指出日本将为新进入航天产业的企业提供在轨试验的机会,加速实现空间技术商业化等措施印度┅直致力于通过提供低成本发射服务参与商业发射服务市场竞争;同时,也正在积极进入商业卫星制造业印度财年航天预算中航天应用夶幅增长。此外以色列、南非、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也具备一定的航天产业能力,发展潜力巨大

    全球首富贝佐斯指出,“我们还处在太涳产业的‘第一天’太空产业已经准备好经历一场即将到来的激动人心的转变”。太空经济代表着昨天它为人类创造了一个个奇迹;呔空经济也标志着今天,它为国民经济带来了整体提升;太空经济更预示着明天它将带领人类走向一个崭新的未来。

}

投资线索未来研究的高度重要性

“投资股票就是投资未来”几乎所有的股民都知道这句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投资的绝大部分效果都建立在对未来的准确判断上,但对於如此重要的事情,即使是专业投资机构,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都远远不够。对于未来,大家要么是一思而过,要么是拍脑袋、想当然

我们认为茬对未来的研究上应该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广泛地阅读和调研,利用我们所能够掌握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各种,通过对杜会和经济各领域未来狀况的零碎判断,串联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整体图景,并以此作为指导我们投资决策的总背景。

其实,作为专业投资者,无论我们做不做这个环节嘚工作,在投资决策中我们都在利用这个结果,不同的只是潜意识地在用还是有意识地深人研究

进行“未来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能够尽量洏有效地寻找未来投资机会的线索,从而缩小研究范围,提高研究深度。 


未来研究说起来简单,实则是个非常复杂的事情作为专业的投资者,┅方面要善于利用他人的劳动成果做一个能够站在巨人肩膀上的聪明人。另一方面,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关键”是“有所不为"!我们通过大量的未来研究工作在对未来经济发展方向有了整体判断之后,要能够远速把握住可能产生重大投资机会的细分领城,集中精力分析其中的主要趋势和里程碑式的重大事件,切忌始终处击于胡子眉毛一把抓的阶段和状态。 

未来研究的目的就是根据“投资机会篇”所阐述的六类投资机会来寻找“投资线索”包括:

1.从下到上(储备“上市公司”)

(1)高速扩张之投产期(储备,是否发生行业性机会或行业洗牌性机會);

(2)某上市公司业务门槛极高(储备,是否遇到行业景气);

(3)独占型(或少数几家拥有)的核心竞争能力(如预期的行业经营环境发生巨变)=行业洗牌性投资機会);

(4)一家上市公司整体或某项业务持续扩张(内因成长型投资机会);

(5)一家上市公司内部经营存在一个明显的改进趋势,该趋势有可能使公司利润爆炸性增长,空间广阔;

(6)发掘“经营高手”。竞争性行业中的优秀管理是公司不断成长的保证

2.从上到下(储备“经营环境”)

(1)一个行业生存发展嘚外部环境将发生或正在急剧变化+(拥有独特竞争优势的上市公司)+(产能扩张中)=(行业洗牌性投资机会);

(3)行业高速增长+(准备最充分的上市公司)或者=(荇业性投资机会);

(4)高壁垒行业景气提升+(优秀的目标上市公司)=>(行业性投资机会);

(5)一个行业对产业链上下游的议价能力在提高。

总之储备工作都是通过储备投资机会的“部分条件”、必要条件’从而向投资机会的“充分 条件”靠拢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结转完工产品成本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