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这件所有博物馆青铜器真品图片是真品吗?它在古代是做什么用的?

国内顶尖青铜器鉴定专家李米佳做客“青睐”??

游走于真假青铜器之间 考的就是功力

许多人提起青铜器总觉得高深莫测、无从谈起,印象中是个远古而来的“大家伙”。而事实上,不管从文化内涵还是生活应用上,青铜器在我国历史中都曾有深远的影响。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李米佳从1988年7月起从事中国古代青铜器、宣铜器的研究、陈列和保管工作。从国家文物局开办的“文物学习班”毕业后,李米佳1983年分配到故宫工作,1988年正式来到金石组,师从青铜大师杜?松先生。这一做,李米佳就不知不觉和青铜器相伴了30年。

扎在文物堆里几十年,李米佳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成为目前国内顶尖的青铜器鉴定专家。他可以通过极微小的花纹、装饰和工艺判断文物的年代以及真假,这才是真正的“绝活儿”。

4月15日,李米佳做客北京青年报的青睐讲座,用他几十年的青铜器研究经历和深厚的“鉴宝”功底,为大家揭开、普及了青铜器背后深蕴的文化内涵、社会象征和精细的制作工艺,以及他几十年间以青铜器为伴的“鉴宝”岁月中所遇形形色色的人与故事。

文并整理/本报记者 雷若彤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 王晓溪

商代青铜器装饰鸟纹用于思念祖先

一般青铜器我们都说夏、商、周,还有战国,“周”又分西周和春秋。我们一般说青铜文化都是指先秦,秦以前的青铜文化,后来随着考古发掘,又发现其实汉代的青铜文化也是很辉煌的。但是主要的来讲还是先秦以前,因为汉代以后的青铜器功用变了,主要是以生活用具为主。再往后,比如唐、宋也都做了不少青铜器,尤其是铜镜。其实再往后,宋、元、明、清也都在做,只不过是当摆设,数量很少。我们今天主要谈的是先秦以前的青铜器。先秦以前的青铜器我主要分为四期,分别是青铜早期、青铜中期前段、青铜中期后段、青铜晚期。这四个时期和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代不是对应的,因为一个政权的更迭引起了时代的变化,它和青铜文化的变化不是对应的,不是紧跟的。所以我的这个分期不是根据时代来走的,是根据文化内涵来走的。

青铜中期前段的内涵是青铜文化最鼎盛的,容纳了好多礼法,因此我把它叫礼法的载体,礼器、乐器、兵器等还有纹饰。对于纹饰,大家记住两点,一个是鸟纹,一个是兽面纹。兽面纹主要是饕餮纹等,鸟纹、饕餮纹或者是兽面纹他们是在纹饰上做主体纹饰,只有在这个时期是当主体纹饰的。青铜器的三个主要方面都是礼法的主要载体,比如说器型,兵器是体现王权的,纹饰能体现神权,铭文体现族权。

商周社会有三大社会支柱,神权、族权、王权,表面上排列是这样的,核心的应该是王权,但是王那时候很谦虚,就放在了最后边。

商代的人认为自己的祖先是神鸟,自己是神鸟的后代。“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就是说简狄是一个祖先的妾,简狄有一次在河里洗澡的时候,天上飞过来一只神鸟。神鸟恰恰从她上面飞过的时候,掉下来一个鸟蛋,简狄捡起那个鸟蛋吃了,然后就怀孕了。怀孕生下了契,这个人就是商人的祖先,所以商人一直都把神鸟当作他们的祖先神来供养,他们在青铜器上用鸟纹来表达他们对祖先的一种思念,甚至还用鸟的立体形象来做青铜器。商人认为神鸟能给他们带来和平、吉祥,能保佑他们。

除商人之外,西周人似乎对商代的祖先神鸟仍然在供奉,这一点也反映在青铜器的纹饰上。像堇临簋,都是一级品,是非常重要的重器,它的双耳,鸟纹、鸟嘴、鸟翅膀、鸟的身子都很立体、很形象,上面是兽首,两个突出的双耳,最重要的部位就是鸟纹和兽首,说明在周时期,至少在中早期的时候,同样是崇拜鸟纹。

还有一种就是饕餮,饕餮非常贪吃,人们都非常害怕它,因此人们就不塑造它的身子,只塑造了它的头,甚至连嘴巴都不塑造。饕餮昭示的是一种警告,让人不能做坏事,不能做错事。值得注意的是它的耳朵,下边的耳朵是一个立体的神鸟,有翅膀,鸟的爪子长长地垂下来。上边的组合是一个兽,也是立体的,两个角大大地立着,这个可以叫龙也可以叫神兽,是一种组合型的耳朵。

有一年,李克强总理招待印度总理,我拿的就是这件青铜器,当时外交部让写出简要的文字来,介绍为什么拿这件器物,该如何讲解。当时我写的就是神鸟象征着和平,但是所有的和平一定是要在实力的统治之下,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实力,尤其是军事上没有实力,就不会有和平,当然这个翻译成英文就更婉转了,但是意思是传达到了,因为上边很快就接受了这件器物。

先看有无“锈根”和打磨痕迹,后看重量大小

锈是从金属里边生出来的,而不是从外边糊上的,当然同一个墓坑出土的,也许有其他的青铜锈会沾上。但是沾上的锈和里边长出来的锈是不一样的,锈长出来就会有锈根,就像地上的树,我们把树锯了,还有树桩呢,树桩刨了,底下还有树根。锈也是这样,锈下边是有锈根的。我们在拿到一件铜器的时候首先就要看它有没有打磨的痕迹,如果看到有锉痕,钢锉的痕,齿很细很密,间距还一样,而过去古代是没有钢锉的,有钢锉的痕迹就应该起疑了。有一些卖家可能会说这个痕迹是自己锉的,用来判别是不是金子。遇到这种情况也没有关系,不管是钢锉的痕迹还是打磨的痕迹,我们就顺着这个痕迹找,如果锈是真正地从青铜器里面生出来的,那么即使当初铸造的时候它有锉痕,这个锈长出来以后也会把锉痕冲断,锉痕就没有了。把锈剔掉了以后,锈下面就是锈根,就像把树锯掉以后,下面是树桩子一样,锈根是长在器物的表层之下的,锈根是低于表层的。这时候即使它有原始加工的痕迹,锈长出来就没有了。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重量。青铜器在地下埋藏了几千年,它里面的金属性都已经挥发了许多许多。同样大小、同样薄厚的青铜器,旧的拿在手里面是比较轻的,新铸出来的青铜器,哪怕它过了几十年、上百年,它的金属性没有挥发掉,在同样大小、器壁同样薄厚的情况下,它一定比几千年的青铜器要重得多。

还有一个就假锈,用油漆之类的,用毛笔往上甩这个锈。现在有一些卖家做的是真锈,就是把真的锈往上贴,贴在这个器物上,所以你看的都是真锈,但这个锈很硬,真锈用指甲盖扣不动,假锈是扣得动的,但是他们用的胶都是强力的胶,指甲盖也扣不动,而且是真锈。毕竟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魔高一尺道又高一丈,我们现在有一种手电筒,凡是有胶的地方用这种手电一照就会发蓝光。

故宫文物医院也有一个金石组,有一年他们的组长找我看一件铜器,这个铜器看着很奇怪,腿和身子不成比例。我就掰了一块,开始还掰不动,外边的锈里边的锈都脱落了,里边露出了芯儿,我一看露出的芯儿是红铜芯儿,就像我们现在洗脸盆内外都是搪瓷,里边是铁片一样,它这个内外都有东西做的锈,里边是铜片,红铜片,这肯定是假的了。当时我们还研究这锈的渣子捏着挺硬,还硌手,到底是什么。人家是专业的,说这是环氧,我说对了,这是树脂,就树脂这种东西,调什么颜色都能调出来,做什么花纹都能做得很逼真。

我问对方“想听真话还是假话”

有一个做古董生意的台湾老板,他有一次跟我说:“我进了一批铜器,好几十件,我从中挑了五件,能不能抽时间帮我看看。”然后我就去了。台湾人爱喝茶,他说先喝茶,我说先看东西吧,看了一件不对,看一件又不对,其中有的就是树脂做的,只有一件没看出来问题,先放在一边,剩下那几件都不是真的。我就问他,这五件东西感觉风格都差不多,这是一个人卖给你的吗?他说这几十件都是一个人卖的。我就想这些都不对,就这一件没问题?有点疑惑。然后就坐下喝茶了,一边喝茶一边聊天,他还挺高兴的,这时候阳光慢慢从他后边照过来了,照在这件东西上,我就觉得这东西好像看出点什么了,我就拿放大镜看。

这个东西奇怪的就是纹饰都是高浮雕的,而且它的口沿平唇都是直角的,纹饰也是直角的,感觉很怪异,但是一下又没看出什么毛病。我用放大镜看这个阳光照下来有点疑问的地方,那个地方有一个缝,我就明白了,他这个东西整个口沿的平圈是接上去的,不是一体铸造的。我看了这个之后再看下边的纹饰也全都是粘上的。我看的时间一长,他的心里就有点慌了。我拿放大镜指给他看,看完那个口以后,我说再看看纹饰,然后他就不说话了。后来喝茶的时候他都没什么话了,可能是心情不好,然后就匆忙结束了。

还有一件事呢,看的是一个炉子。一个朋友说他认识一个人非常崇拜我,一定要见我。我就知道一吃饭就会看东西,一直回绝不去。有一次这个朋友打电话问我在不在故宫,说人老板都到门口了,车也到门口了,我一看没招了就出去了。出门一看一劳斯莱斯来接我,这排场挺大的。

到了吃饭的地方,挺高档的,就我们三个人吃饭,那个老板拿了三件东西,我一看这东西就不对,我就想怎么和人说呢,但这东西确实有硬伤。我就问,你是想让我说真话还是假话,他说请你来当然是真话了。我就告诉他这些器物上的烧兰还在呢,通常情况下这些烧兰也就几十年的寿命。

他挺不高兴,说为什么那么多专家看了都说是真的啊,我这一千多万买的呢,我说那干吗还找我看啊,你请我吃饭我干吗骗你啊。后来老板半截有事先走了,我和朋友打出租回来的。去的时候豪车接,回来时候打出租。

问题一:铜镜在每个时代大概有哪些特点?

李米佳:唐代的高锡镜,它的每一个连珠纹,每一个鸟的羽毛,一粒一粒,一根一根的非常清晰,它的锈不可能生出大块的红斑绿锈,这个是高锡镜的特点。然后宋的铜镜还是比较多的,宋是大量民间的镜子,宋的时候镜子已经走向千家万户了,宋代的湖州镜非常知名。宋代的青铜镜最多,再往后就少了,元没有多少,明清还有,它们这个铜的颜色是不一样的。宋代的青铜镜的铜是发红的,青铜中铜的成分多一点,锡和铅少一点。明代铜镜发白,加了一些锡,甚至还加了一点锌,所以会发白。清代的青铜镜是发黄。也就是宋红明白清发黄。

唐代的青铜镜是最辉煌的,我要讲的是高锡镜,锡含量高就很容易把纹饰铸得很精美,不容易生锈,可是有一个缺点就是容易碎,不容易传承下去。还有一种就是普通的青铜镜,锡含量低,不容易碎,缺点是镜子不够亮,纹饰不精美。因此特别有钱的人会追求高锡镜,普通些的人家就会选择普通的青铜镜。高锡镜和我们所使用的镜子照起来是完全不一样的使用感受,人影会有一种非常深远的感觉,就像幽灵一样。

问题二:传世品和出土的青铜器在研究或价值上有什么区别?

李米佳:首先说价值方面,青铜器呢,现在,传世品卖不出价,传世品表面都做过一定处理了,好多人辨不出真伪来,而且传世品江湖上看的也少,所以他们没有经验,接受的人少;出土的,虽然国家一直在打击不许买卖,但是出土的他们会识别。从拍卖上来讲呢,不管是传世品还是出土的,价格不是按这个分的,而是按照器物本身的时代,铭文是不是够多,皮壳是不是够好,在古书中是否有记载来确定其价值。其次从研究上来讲,出土的比较好研究,什么地方出土的,器型是什么样,纹饰风格和铭文内容是什么样,都容易认定;传世品就比较难,因为传世品失去了当时出土地点的记载,失去了当时出土的情况,那个时空已经没有了。

问题三:也就是说故宫中很多的传世品身世是不清楚的吗?

李米佳:很清楚,就是明代皇宫传到清代皇宫,清代皇宫传到现在,甚至也有个别的是从宋代传到现在的,它是这种流传有序的身世,而不是出土地点的身世。后来我们新收购的、捐赠的,还有拨交的这些东西我们都冠以新字号,这些东西是有明确出土地点的。“故”字号的是传世品,那么确实是没有明确的出土地点。但是这方面的研究也一直在推进,我曾经做过这方面的课题,就是把故宫旧藏器簋这一类别和出土器作对比,从而找出他们当年的大致出土区域和所属的青铜文化范围。成果发表在故宫博物院院刊上。

问题四:随着时间的演变,新出土的青铜器和传世品在皮壳上有什么区别?

李米佳:首先从外表上看,传世品已经在人间过了很多年了,新出土的生坑和熟坑在外观上就不一样。另一个方面,出土的虽然是出土的,如果是宋代就出土的,那到现在它也是一个传世品了。

凡是一些传世品,我们过去的这个收藏者也好,文人也好,爱好者也好,没有把出土的东西直接摆家里的,因为不干净,不吉祥,他们一定是要做手脚,也就是要清洗,要打蜡。我们中国的习惯是内外都做,不能把脏的东西留下来,日本是只做外边,里边不做。

那出土的东西,宋代的虽然是很早就出土了,但是宋代到现在其实也是传世品,除非我们指的这个出土的是新出土的,新出土的东西,深坑出土的东西和我们人为做过的是不一样的,从表面看肯定是不一样的,这能看出来。

问题五:有没有收藏时代序列比较完备的博物馆?

李米佳:时代序列比较完备的就是国家博物馆,他们各个时代的都有,以前叫历史博物馆。我们曾经也办过一个历代陈列馆,但是要想把历代都排齐了,就得各门各类的东西都往里放。

问题六:您有什么相关书目推荐吗?

李米佳:书目要当基础的话,就是《中国青铜器》,那个很详细,应该是有着教科书般的级别。当然我也推荐我们故宫青铜器馆的书,也非常的好,都是彩色图片,从编排到内容的深度都有。

问题七:作为一个鉴宝专家,您之前说过您会学习怎么造假,您具体是怎么做的呢?

李米佳:我去过陕西一个专做青铜器的村子,人家院子里有一个大炉和一个小炉,大炉是铸青铜器时化铜水的,小炉是铸铜器耳朵、足等小件东西时化铜水用的。他们是用中国传统的方法去铸造青铜器,所以想要鉴定,就需要知道他们是如何造假的,因此我就和他们一起做了一个月,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这个河南工造的是最好的,山东的还有北京的没有河南工做得好。

那段时间老有人说,藏家才会看,我们搞文物的专家不懂真假文物,这不是开玩笑吗?我们天天接触的都是一些真器物,冷不丁的一个假器物出来一抬眼就能看出来,那些天天和假器物摸爬滚打的,一辈子没见过真器物或只能有机会看到一两件真器,你们凭什么能鉴定出真假。

问题八:请您鉴定的人特别多,他们有各种身份,经济能力也不一样。碰上假的东西时,您都遵循什么样的心理准则?

李米佳:没有准则,我曾经去一个老先生家,这位老先生大概有七八十岁了,家里收藏了一屋子的假青铜器,这个时候就需要考虑对方的情况和实际,不能随便说啊,你的良心你的准则呢?只能说不错不错您好好收着,不然老人万一出问题了怎么办呢。

有一次河南某地检察院的拿着青铜器让我老师看,半天没出屋,东聊西聊就是不说真假,最后出门我说这是假的。后来我老师告诉我这个我要是说假 ,就按照文物诈骗罪来判这个人,我要说真就按倒卖文物罪来判这个人,家属都要找来。

问题九:您鉴定开鉴定证书吗?

李米佳:根据相关规定,我们是不开鉴定证书的。但是我曾经给朋友画过一幅画,那是因为故宫青铜器馆里有五件展品临时去芝加哥艺术馆展览了,为了向观众解释、道歉,也为了能让观众看到手绘的画面心里有个慰藉,我就画了五幅彩铅画分别摆在展柜里。在此之前为了练手,就给朋友先画了一张,并题字说明这件东西的来源和时代。他挺高兴,说这个比鉴定证书还好。(来源:北京青年报)

抵制!疑似圆明园流失文物在英国拍卖:3500年前西周青铜器

英国当地时间4月11日,据今约3500年的稀有西周青铜器“虎鎣(yíng)”将在英国东南部肯特郡当地一家拍卖行进行拍卖,并被这家坎特伯雷拍卖行(The Canterbury Auction Galleries)当作此次拍卖的封面物品大肆宣传。

坎特伯雷拍卖行的推特截图

英国《每日电讯报》以“平房里的劫掠物(Bungalow loot)”为题着重介绍了这件来自中国的宝贵文物。文章称,这件稀世珍宝是1860年英国军队从咸丰皇帝的颐和园抢劫而来,具有3500年历史。在肯特郡海滨小镇的一栋平房中被发现。

器物拥有者是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上尉Harry Lewis Evans()的后代。Evans参与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中国的侵略。并且在给母亲的一封信中详述了法国和英国军队如何占领和掠夺宫殿,Evans写道:“我成功地获得了几个青铜器和珐琅花瓶。”

拥有者是一对老年退休夫妇,直到他们向附近的坎特伯雷拍卖行的中国艺术顾问Alastair Gibson展示时才知道它的价值。Alastair Gibson赞叹道,当我被请求来到这个不起眼的平房看到一小堆中国青铜器时,我无法想象这扇门可以打开1860年的时代胶囊。

目前“鎣”类青铜器已知仅存世七件,除“虎鎣”和另一件“鎣”现身拍场,其余五件均为博物馆收藏,实属罕见。这件“虎鎣”因其器盖和出水口的老虎造型而得名。老虎在中国被看作动物之王和能防御邪恶力量最强大的动物。

国家文物局官方微博@中国文博 3月28日曾就此事发表声明称,日前,有媒体报道英国坎特伯雷拍卖行(The CANTERBURY AUCTION Galleries)将于4月11日拍卖“青铜虎鎣”等疑似圆明园流失文物,国家文物局正在了解核实有关情况,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国家文物局一贯反对并谴责买卖非法流失文物的行为,希望有关机构遵守相关国际公约精神,尊重文物原属国人民的感情,不买卖非法流失的文物,不以此类文物为名进行商业炒作。

今天(4月10日),国家文物局再发《关于英国坎特伯雷拍卖行拍卖疑似中国圆明园流失文物事的声明》,强烈谴责坎特伯雷拍卖行行为,并呼吁共同抵制疑似非法流失文物拍卖。

国家文物局在得知英国坎特伯雷拍卖行即将于4月11日拍卖疑似中国圆明园流失文物后,通过多种渠道与该行进行沟通,要求其遵守国际公约精神与职业道德准则,尊重中国人民的文化权益与民族情感,终止对上述文物的拍卖和宣传活动。4月9日,坎特伯雷拍卖行明确表示,拒绝撤拍上述文物。

尊重本国和其他国家的文化遗产,促进非法流失文物返还原属国,是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也是中国政府的一贯立场。国家文物局强烈反对并谴责坎特伯雷拍卖行不顾我方严正抗议,执意拍卖疑似非法流失文物,并以战争劫掠文物为名进行商业炒作的行为。国家文物局不赞成境内机构和个人参与上述文物的竞拍活动,并呼吁国际友好人士本着人文主义精神,共同抵制疑似非法流失文物拍卖。

国家文物局将密切关注事件进展,并将继续依照相关国际公约和中国法律规定,通过一切必要途径促使从我国非法流失的文物回归中国。

在英国坎特伯雷拍卖行的脸书账号上,有网友留言呼吁“停止拍卖中国文物!”

据坎特伯雷拍卖会估计,虎鎣售价将在12万至20万英镑。与虎鎣一同出售的还有两件来自中国的青铜器。

17世纪末或18世纪初,中国的青铜“大象”香炉,估价英镑。

商周时期的樽青铜酒器皿,估价英镑。

让我们再通过拍卖行发布的照片看看这件中国流失的珍宝。

再次呼吁国际友好人士本着人文主义精神,共同抵制疑似非法流失文物拍卖。希望有关部门通过一切必要途径促使从我国非法流失的文物回归中国。

}

1958年9月17日下午,毛泽东主席亲临安徽省博物馆视察,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古代文物展览,其中对一批安徽阜阳出土的古代青铜器很感兴趣,展厅中心位置的独立展柜中,陈列着一件体形高大的商代龙虎尊,铸工之精几乎让在场所有文物都黯然失色。在这件青铜器面前,毛泽东转了一圈看了个清楚,露出了微笑,高兴地说:“中国青铜器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人民认识自己的历史和创造的力量,是一件很要紧的事。”

安徽省博物馆原副馆长顾祖英保存的毛泽东观看龙虎尊的照片

这件龙虎尊几乎被认为是商代文物中最炫目的作品,它的横空出世,曾经让文博界为之震惊。从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先后参观稀世珍宝龙虎尊,并将其调往北京,被列为国家一级藏品。

邓小平参观安徽省博物馆的青铜器

关于龙虎尊的传奇过往,由此开始被扯开序言……

1957年6月的一天上午,安徽阜南县农民徐廷兰在离家几里地的小润河里撒网补鱼。行至润河拐弯处,徐廷兰见岸边水中有一圆形口沿,风吹浪起,时隐时现。徐廷兰好奇,就趟水过去看看究竟,发现了一个沉在河底的大家伙。用手一提,没提动;顺着口沿向下摸,却掏出了两件像喇叭样的东西,青铜觚。于是徐廷兰又借了把铁锹使劲挖,不长时间,就把这大口沿的铜器挖出来了。接着又在下面挖出两个铜斝,铜斝旁挖出一件饕餮尊,尊腹内又有两个铜爵。徐廷兰乐不可支,用鱼网裹起这八件洗净的青铜器,捡一件小的铜爵送给借锹人作酬谢,把另外七件青铜器背回家中。

没几天,四邻八乡都听说徐廷兰得了宝,村民、当地官员、文化机构领导都到他家里看稀奇,并写信给安徽省文化厅反映这件事。文化厅将此信转呈安徽省博物馆,省博急派专家赴当地调查,初步判断这是一套罕见的青铜酒器。至于什么年代什么文物,一时间还无法确定。省博专家建议尽快上交国家,然而徐廷兰却迟迟未交。后经各级专家沟通,晓以大义,徐廷兰无奈下用箩筐挑上5件铜器送往文化馆,龙虎尊却没在此列。镇上领导又来催,他才拉着架子车把龙虎尊送到了县城。龙虎尊被绳子捆在车子上,土路颠簸,身上的锈皮被磨掉许多,现藏在中国博物馆内的龙虎尊,仍能看到被麻绳勒的痕迹。省博物馆给了徐廷兰200元钱作为奖励。当年徐廷兰送给借锹人的一件铜爵后也被省博物馆追回。

据参与协调此事的专家介绍,我国对文物发现奖励分主动上交和被动上交。显然,徐廷兰属于后者。而在1957年那个时代,省博物馆奖励200元钱是很高的,因为当时物价非常低。可以这么说,1957年的200元钱相当于现在的两三万元。

齐白石 + 徐悲鸿,2幅大作换回被盗文物?

这样的故事在建国初期有很多,如果龙虎尊的身世就这样结束,就远算不上传奇了。当时出土的8件青铜器,分别是龙虎尊1件,饕餮尊1件,铜斝1对,铜觚1对,铜爵1对。其中成对的各一只和饕餮尊被留在安徽省博物馆,另一套3件和龙虎尊被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博物馆前身)调走并存放至今。

1957年安徽省阜南县出土

1989年以前,我国文物被盗情况严重,国家主要的博物馆中也发生了多起文物被盗案件,丢失珍贵文物多件。大约在80年代初期安徽省博物馆被盗,从小润河出土的这批青铜器文物被盗。1987年左右,一位英国人在香港古玩市场买到了两件青铜器,分别是觚和爵。据这位英国人自己说,当时在古玩店中看到了4件差不多风格的青铜器,自己仅买了2件。买到之后发现上面有馆藏编号,便不敢自己收藏,于是他找到国家文物局说明情况。据说这位英国人当时希望能用这两件文物换齐白石和徐悲鸿两幅画。当时二位大师的画还不像今天动辄上亿,不算特别贵;考虑到商代文物重要性,文物局便答应他的请求。这两件青铜器后被国家文物局送到中国历史博物馆。

高47厘米,口径39.3厘米

1957年安徽省阜南县月牙河出土

这件龙虎尊器高50.5厘米,口径44.9厘米,重约20公斤,是一件具有喇叭形口沿,宽折肩、深腹、圈足,体形较高大的盛酒器。因其主题纹饰有龙虎而著名。铸工极精,整体形成三层花纹。

肩部以圆雕和浮雕相结合,塑造3条生动的蟠龙形象,龙身蜿蜒,龙首探出,额有双角,阔吻巨口,两眼大睁。

腹部以三道扉棱为界,分隔3组相同纹饰,皆双虎食人之状。虎头居中,为高浮雕,左右两侧是虎身,为浅浮雕。裸体人头已被老虎含噬口中。圈足平雕饕餮纹饰,饕餮纹也称兽面纹。

这种纹样象征古代传说中一种贪食的凶兽饕餮的面形。龙虎尊的肩部饰以三条蜿蜒向前的龙,龙头突出肩外。腹部纹饰为一个虎头两个虎身,虎口之下蹲一双臂屈举的人,神情悲惧。人头衔于虎口之中。虎身下方以扉棱为界,饰两夔龙相对组成的兽面。圈足上部有弦纹,并开有十字形镂孔。

整个器物,纹饰精美,绚丽多彩。集平雕、浅浮雕和高浮雕于一身,尊的内壁随器表的浮雕而凹凸,做到了器壁厚薄均匀。而所有这些,又都是通过铸造工艺表现出来的。这种具有独特风格的铸造技艺,即使用现代的精密铸造技术,也很难达到满意的效果。像这件精美绝伦的龙虎尊,目前在我国也就只有这么一件,无疑属国宝重器。

另一件出土文物饕餮纹尊也是商代大型青铜盛酒器,因腹部主要纹饰为饕餮纹而得名。虽比龙虎尊稍差,但也是尊中的上乘精品。该尊高47厘米,口径39.3厘米,重16.6公斤,属国家一级文物,和龙虎尊基本构成一对。小润河出水的其他3对即6件青铜器,分别为:兽面纹斝 (音甲),商代青铜温酒器;兽面纹觚,商代青铜饮酒器;兽面纹爵;器形皆雄伟有力,纹饰刚劲富丽。“龙虎尊”的铸造工艺极为复杂尖端,是用十八块母范经两次焊接而成的,塑之浑然一体,毫无痕迹。

“虎口衔人”,神秘的殷商

龙虎尊的时代相当于殷早期,埋藏地下数千年,不仅完好无损,而且光彩熠熠。特别是尊上的猛虎噬人纹,也引起中外历史学家的关注。虎口衔人曾认为是用来威吓奴隶、压制反抗,或认为奴隶主吃饱喝足之后,用欣赏虎食人的可怕场面来寻开心犹如古罗马奴隶主观赏奴隶斗兽一样,用来表现奴隶制社会的恐怖和压迫。对于这种传统的解释,另外一些考古学家则提出质疑,他们认为这应该是在表现一种巫术主题。

从主体花纹看,龙、虎、人造型庄严稳重、奇特神秘。圆形大口表示上天,肩部神龙游荡于空中;尊腹表示大地,有神虎张牙舞爪。特别是龙头和虎头用浇铸法从外壁突兀凸起,雄健粗犷,比起用高浮雕法更具有一种威武逼人的悍气。这种手法既适应尊的特定造型,又表现出纤柔亲和之意,似乎在呵护着蛙形裸人,折射出神秘莫测的魅力。

这样的纹饰应是巫师作法的情景纪实。张开的虎口在古代是分割生死两界的象征,虎口下的人很可能就是巫师,巫师在祭祀中通过老虎的帮助而表现出一种能够通天地、感鬼神的能力。据专家介绍,前些年浙江省余姚等遗址出土一批原始社会进入文明时代初期的文物,在几件玉琮、玉钺上,用微雕刻画有带冠神人蹲抱在虎头上的图案。这些形象应该说都是氏族的保护神。

惊人的“巧合”:10年前,这里还出土过13件青铜器

在出土龙虎尊的小润河月牙湾处,10年前还出土过13件青铜器,而且有一件巨大的四方铜鼎,重达400多公斤。这是当年省博物馆专家来到阜南鉴定龙虎尊时,从群众中意外了解到的。

那是在解放战争时期,时间大约是在1947年左右,也是4、5月份,白庄农民张殿春在月牙湾处挖出一个大如司母戊鼎的长方形四足铜鼎,鼎里又掏出12个铜鬲。也不知道张殿春是用什么方法,把这重达400多公斤的青铜器悄悄运回家的,而没有像徐廷兰那样“惊天动地”,家喻户晓。一年多后,张殿春先挑选了两个铜鬲送给当时的阜阳守城部队司令李觉,本打算送上去,李司令给几个钱,再把另外几件一块送去。然而,李觉得到后没给一分钱,张殿春好不气恼。他又带着两件铜鬲到了蚌埠,送给一个当水上警察的亲戚,结果这个亲戚没声张,也没给钱。计划落空的张殿春非常恼怒,认为这些东西不值钱,不然为何都不给他钱?这以后,有亲戚张口向他要,他就送一只,或出去消费用来抵了钱,总之这13件青铜器全部被送人或丢失了。

传1944年安徽省阜南县月牙河出土

对于这13件青铜器,阜阳市博物馆原馆长韩自强也有所了解。他说,这13件青铜器的价值比龙虎尊还高,大如香炉的青铜器重达400多公斤,小的全部是一样大小,摆在香炉内,分三排摆放。这件大香炉曾被张殿春送到村子里的台寺庙,供人烧香用。1956年张殿春母亲病故无钱安葬,张殿春就到庙里搬这个大铜鼎,转手卖给当地废品收购站。没几天收购站准备运到南京,便用大锤砸铜鼎,想砸烂往麻袋里装,方便托运,然而,砸了十几锤竟没有丝毫损伤。收购站人员便不砸了,直接从水路用船只运往南京炼铜厂。待省博物馆人员知晓后便紧急写信给上海市博物馆帮助寻找,上海博物馆人员挨个到废品收购站查找,却无功而返。至于为什么没有找到,韩自强说,省博物馆判断错了,当时以为从陆路运送的,会送到上海,谁知却是水上托运的,是到南京的。这一耽误就导致了文物毁于一旦,大铜鼎一运到南京炼铜厂就被化掉了。

直到六十年代初,这13件青铜器找回7件。阜阳守备司令李觉在湖南投诚起义,居住在北京。省博物馆人员找到他时,张殿春送的两件青铜器已被他给了故宫博物院,现收藏在国家博物馆。随后,省博物馆人员又赶到蚌埠,多方打听找到这名水上警察时,才得知他已把张殿春送的两件青铜器给了上海历史博物馆。另外又从张殿春亲戚处收回三件,其余已无法追回。

国宝频现:神秘的“小润河”

为什么在一条名不见经传的小润河频频出现国宝级文物?那么,历史上的小润河是什么样的?它又形成于什么年代呢?

当地专家介绍,小润河发源于大运河,它是大运河的一个支流,那时阜南水上运输很发达,后因历史变迁,小运河逐渐淤塞,造成运输中断,失去了作用。在阜南当地许多人都叫它小运河。小运河相传宋朝就有了,具体时间无法考证。现在,阜南的一些书上也开始沿用小运河这个称呼。

而对于龙虎尊与13件青铜器为何在小润河发现?

据《阜南县文物志》记载:出土的龙虎尊等8件文物,均属三千多年前殷商时代之酒器。当时因河水较深,无法对文物出土地段进行清理,作实地考察,从河岸现状及河口土色综合分析,推测此组文物原系位于河侧古墓中之殉葬品,后因流水冲刷,河线北移,遂坍入水中。商朝时期,属豫州之域。有九个部落,素有淮河九夷之称,整个山东省称东夷、西夷,而阜南则是东夷一个支系,阜南则属虎方部落,是淮夷的一个小国家 (部落)。南到合肥,以淮南、凤台为中心属虎方部落。阜南距凤台不足200华里,属虎方范围。因此,龙虎尊应是商代虎方淮夷的器物。

2017年,在距离小润河200米的台家寺商代遗址,被确认为是商代早中期淮河流域的高等级聚落,台家寺遗址发现商代铸铜作坊、出土大量铜容器陶范,是在商代这一时期都城以外首次确认了铜容器铸造活动,也是商代两处都城以外发现陶范数量和铸造器类最多的。铜容器铸造技术,是商代最为尖端的技术。台家寺遗址的考古发现打破了铜容器在夏商时期不能在都城以外制作的观点。

台家寺遗址在淮河流域的青铜文明进程中占据了领头羊的位置,同时,其发达的青铜铸造手工业和龙虎尊为代表的优秀作品,证明了台家寺遗址是淮河流域青铜文明的中心。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所有博物馆青铜器真品图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