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三次人工肝胆红素反弹还有170是什么原因

麦峻婷,江元森,庄鹏,谭淑燕,林国梅,李学俊,邓友,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人工肝研究室,

目的 探讨人工肝治疗后总胆红素反弹率的影响因素及对预后的预测作用,比较血浆置换(PE)和持续缓慢血液透析滤过(CHDF)治疗中、晚期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血浆置换(PE)为A组59例,中期28例,晚期31例。血浆置换联合持续缓慢血液透析滤过(PE+CHDF)为B组86例,中期39例,晚期47例。两组病例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观察两组病例人工肝治疗后总胆红素清除率、总胆红素反弹率及预后等,B组同时观察治疗前后电解质变化。结果 治疗后总胆红素反弹率有影响意义的因素为治疗方法(P〈0.05)、治疗前的诊断(病情轻重)(P〈0.05),两者偏回归系数B分别为-0.116,0.043。治疗后总胆红素反弹率与预后之间进行等级相关分析,两者有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r=0.324(P〈0.05),治愈或好转患者人工肝治疗后总胆红素反弹率均值为(31.88±21.07)%,自动出院或转肝移植或死亡组患者人工肝治疗后总胆红素反弹率均值为(45.17±22.65)%。在两组各诊断的构成比相当(即病情相当)的情况下,A,B组总胆红素清除率为(39.73±12.64)%,(38.05±9.89)%,两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416);两组治疗后总胆红素反弹率分别(45.22±20.23)%,(31.03±19.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B组能有效改善肝性脑病、纠正低钾血症、降低合并肝肾综合征患者的血肌酐水平。B组有效率70.93%优于A组有效率50.84%。结论 人工肝治疗后,对总胆红素反弹率有影响意义的因素为治疗方法、治疗前的诊断(病情轻中重),可以通过总胆红素反弹率初步推测患者的预后,PE+CHDF联合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安全有效。


}
您好,虽然我们的工作人员都在竭尽所能的改善网站,让大家能够非常方便的使用网站,但是其中难免有所疏漏,对您造成非常不必要的麻烦。在此,有问必答网向您表示深深的歉意,如果您遇到的麻烦还没有解决,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我们会优先特殊解决您的问题。 请选择投诉理由

}

□ 麦峻婷 江元森 庄鹏 谭淑燕 林国梅 李学俊 邓友

目的 探讨人工肝治疗后总胆红素反弹率的影响因素及对预后的预测作用,比较血浆置换(PE)和持续缓慢血液透析滤过(CHDF)治疗中、晚期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血浆置换(PE)为A组59例,中期28例,晚期31例。血浆置换联合持续缓慢血液透析滤过(PE+CHDF)为B组86例,中期39例,晚期47例。两组病例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观察两组病例人工肝治疗后总胆红素清除率、总胆红素反弹率及预后等,B组同时观察治疗前后电解质变化。结果 治疗后总胆红素反弹率有影响意义的因素为治疗方法(P〈0.05)、治疗前的诊断(病情轻重)(P〈0.05),两者偏回归系数B分别为-0.116,0.043。治疗后总胆红素反弹率与预后之间进行等级相关分析,两者有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r=0.324(P〈0.05),治愈或好转患者人工肝治疗后总胆红素反弹率均值为(31.88±21.07)%,自动出院或转肝移植或死亡组患者人工肝治疗后总胆红素反弹率均值为(45.17±22.65)%。在两组各诊断的构成比相当(即病情相当)的情况下,A,B组总胆红素清除率为(39.73±12.64)%,(38.05±9.89)%,两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416);两组治疗后总胆红素反弹率分别(45.22±20.23)%,(31.03±19.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B组能有效改善肝性脑病、纠正低钾血症、降低合并肝肾综合征患者的血肌酐水平。B组有效率70.93%优于A组有效率50.84%。结论 人工肝治疗后,对总胆红素反弹率有影响意义的因素为治疗方法、治疗前的诊断(病情轻中重),可以通过总胆红素反弹率初步推测患者的预后,PE+CHDF联合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安全有效。

特别说明:本文献摘要信息,由维普资讯网提供,本站只提供索引,不对该文献的全文内容负责,不提供免费的全文下载服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工肝胆红素反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