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穿汉服同袍上街,会被说吗,有没有同袍,来聊聊

“关山月语兄,别来无恙?”

“奕叶清华兄,近来可好?”

头戴乌黑儒冠,身穿深色对襟,“关山月语”抱拳向诸位“同袍”问好,昂首挺胸走了进来,他右手端在胸前,左手甩在腰后,长袖迎风轻摆,颇有诸葛亮羽扇纶巾的感觉。

在座的十多人大多是瑞安本地人,有男有女,但都身着汉服。他们都是汉服爱好者,平时以网名相称,互称“同袍”,每逢传统佳节,都会组织一些活动,着汉服,行古礼。

7月12日这天非年非节,他们相聚一堂,是为了庆祝一位“同袍”新店开张。

穿汉服读古书,缓解工作压力

“汉服是汉族的传统服饰,后来因为清朝‘剃发易服’中断了,现在我们重新穿上是很正常的。”说这话的人叫“奕叶清华”,家住市区白岩桥附近,今年37岁,已经干了14年的牙医。

2006年温州汉服社创建的时候,“奕叶清华”是主要的参与者之一。“奕叶清华”说,从小到大他都是家里的乖孩子,平时上班又在白大褂里裹着,压力还是蛮大的。

他喜欢古代文学,家里有不少经史子集。“汉服是穿在身上的传统文化。”穿着汉服读古书,让他感觉特别亲切,有一种归属感,工作和生活上的压力也随之而去。“我这网名的意思是大片的叶子和盛开的花,就是很从容的状态。”说话间,他手把茶杯,身体微倾,再加上稀疏的胡茬,颇有点魏晋风流的意思。

儒雅汉服圈,让她融入瑞安生活

茶艺师小霖是位新居民,老家在河北衡水,来瑞安3年了。2010年,温州汉服社举办公益演出,当时的她生平第一次穿着宽袍大袖的汉服登台表演茶艺,感觉茶艺和汉服结合挺有古韵。

几个月后,正好是高级茶艺师级别考试,其中一项可以自由发挥。小霖突发奇想,借了套浅色的汉服。“同场考试的有十几人,别人都穿旗袍,就我这么穿。评委说‘很有创意’,考试也顺利通过了。”之后,她加入了温州汉服社,穿着汉服表演茶艺,也就成了保留节目。

小霖说,融入瑞安有很多途径,而汉服爱好者圈子里的人,大多比较儒雅,大家相处挺融洽,让她很喜欢。现在,她已经成了瑞安媳妇。

向往陶渊明,借汉服找回梦想

31岁的药剂师“落木”从更衣室走了出来,身着一袭红色的曲裾,踏着碎步,吟诗一首,就像电视剧里的人物。她加入到这个圈子不到3个月,这是第一次穿汉服,朋友们都认不出来了,说她是古代穿越来的。

“落木”写诗有十多年了,喜欢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悠然。“上中学的时候就梦想着开一家店,楼上卖书,楼下卖花。过一种古人般恬静诗意的生活。”她说。

不过,结婚生子后,现实显然和梦想有很大差距,写诗也放下许久了。现在孩子大了,“落木”忽然发觉自己已过而立之年,觉得找回梦想是件很重要的事情。在她看来,汉服只是这个梦想的一部分,重新找回生活的价值,才更重要。

“我把穿着这件曲裾的照片拿给老公看,他说看到了真正的我,让我很感动。”虽然刚加入温州汉服社不久,但“落木”觉得,热爱汉服的人都有个共同特点,就是热爱传统文化,更热爱生活。

爱玩网游的建筑公司员工:

学国学练胆子,培养兴趣爱好

“关山月语”今年29岁,在一家建筑公司做现场管理。

“关山月语”自称以前是个宅男,爱玩网络游戏,喜欢一个人听音乐,没什么其他兴趣爱好。后来朋友介绍他加入了温州汉服社,到现在有4年了。

“前年元宵节,大家组织去公园游玩,后来下大雨,就在公园的葡萄架下对诗。我一句都答不上来。”“关山月语”说,“同袍”们大多爱好国学,让他觉得很有意思。

“关山月语”说,这几年在汉服社里学到了不少东西,胆子也练大了。有一次,大伙穿着汉服去看电影,往售票处一站,立马围上来一群人,议论纷纷。他挺紧张,但看到几位“同袍”都安之若素,他也镇定了下来。

当然也有被误解的时候。一次汉服社组织吃饭,他把新认识不久的女友也约了出来,女友看到他穿得像个道士,一言不发吃完了饭,回头就发来短信要分手。他给她解释了一大堆关于汉服的历史,好说歹说,才挽回了芳心。

“宣传汉服文化是我的理想”

温州人“唐风”是温州汉服社创始人之一,他看起来年近不惑,身材魁梧,在一家外贸公司当中层。他说,2006年成立温州汉服社以来,现在已有百余名成员,来自瑞安的有十多人。大家主要通过网络联系,差不多一个月有一次活动。

“宣传汉服文化一直是我的理想。”“唐风”说,中国是礼仪之邦,穿汉服就要学习传统礼仪,抱拳,作揖等等,礼仪中蕴含着谦逊礼让孝顺等传统美德。“比如说,古人和长辈说完话,告别时要先后退一步,再转身,表达对长者的尊敬,直接转身就走不太礼貌。”他说,只穿汉服不学礼仪,容易使汉服变成一种娱乐作秀。所以,现在搞活动时就不像之前那样只是刷“存在感”,而是组织大家学习《论语》、《大学》等传统经典。他希望通过汉服,把传统美德融入到日常生活。

和登山、打球、烹饪这些爱好相比,穿着汉服上街,并不容易被人理解。

笔者采访中了解到,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对于汉服爱好者们存在质疑,认为他们“食古不化”“走秀炒作”等等。但是平心而论,在这个审美疲劳的时代,汉服爱好者们把这一传统服饰带入生活,确实让人眼前一亮。能够不畏流言,也说明他们有所坚持。

活动的组织者说,他们希望复兴汉服文化,接上已经割断数百年的文化链条。这个宗旨颇为宏大,但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的则是一种向往。温州汉服社成立8年以来,成员如流水,很多老成员“退隐”,新成员又进来,彼此间的收获就是交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另外,相聚在一起的“同袍”读古诗、学古礼,也为一些生活、工作与传统文化并不搭边的朋友,打开了一扇国学的门。

组织者介绍,他们将在瑞安成立汉服分社,并在即将到来的七夕举办更多活动,“让美丽的汉服,不只存在于影视剧里,让传统文化为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增添一份厚重和诗意。”

n编辑:叶双莲_责任编辑:黄作敏下载温州网新闻阅读器applestoreandriod全文浏览打印举报网络谣言和淫秽信息我要评论新闻中心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

原标题:青岛高校汉服美女引围观 出入餐厅教室似穿越

穿汉服去吃饭。杨港宁摄

近日,三名身着汉服的学生出现在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荟萃苑餐厅,吸引了众多同学的目光。弦歌汉服社15名汉服爱好者身穿汉服走进课堂、餐厅,向师生展示汉服并讲解汉文化。

穿汉服去吃饭。杨港宁摄

每逢着汉服的同学经过,同学们都会投来惊奇的目光。记者获悉,原来这是一群喜欢传统文化的大学生。虽然天气寒冷,但汉服爱好者的热情丝毫不减。15名汉服同袍们穿的汉服颜色各异,款式也不同。有的同袍穿着浅色的领襦裙,有的穿着黑红色的曲裾,有的穿着墨绿色的直裾,身着汉服的他们成为了校园里一道别样的风景线。

化学工程学院15级学生李涵很早以前就喜欢上了古装剧里的衣服,但是并不了解其中的体系。“‘同袍’是我们对所有喜欢汉服的人统称,它取得意义是‘与子同袍,岂曰无衣’。”虽然没有系统的学习过汉服知识,她还是在同袍与同袍之间互相交流之中慢慢地喜欢上了汉服。大一的暑假,她拥有了人生中的第一套汉服,“就是我今天穿的这套浅色交领襦裙。”

穿汉服在图书馆读书。杨港宁摄

从汉服兴起到现在,已经13年。如今已经衍生出了许多改良汉服,汉服中一些不方便的地方也进行了改进,很适合大家的日常出行而且穿的时候也方便了很多。“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购买改良汉服,就当常服来穿,很漂亮也很方便。”汉服爱好者王钰鑫说道。

同学们在汉服社制作头饰。

“看到校园里穿汉服的学生很惊异也很羡慕”汉语言文学16级学生董佳楠说道,“我对汉文化、汉服也比较感兴趣,我也有属于自己的汉服,但是一直没有勇气穿着它走在校园里,他们给了我很大的信心。”

同学们在汉服社制作头饰。

除了号召汉服爱好者穿汉服走进课堂、餐厅等场所外,弦歌汉服社还组织汉服爱好者在活动室进行了簪子和头饰的制作。活动负责人张文煊说道:“我们举办此次活动就是希望让更多的同学了解汉服,促进汉服的日常化,这也是我们协会的宗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汉服同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