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手术后的寿命,可以喝咖啡吗

大家好,我是癌细胞。对,就是那个网络、电视、报纸上频繁出现的可怕“名词”。

  很多人都发现,近几年患癌的人比以前多了,身边总能听到某某患癌的消息;关于“癌”的种种报道,也不断刺激着大众的神经。

  如果你以为我离你还很远,下面的数字恐怕会让你吃惊。

  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以74岁寿命计算,人一生患癌的几率高达22%

  2016年11月,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公布最新报告,至2030年,癌症每年将夺走550万女性的性命,大约相当于整个丹麦人口。

  其实,我是曾经人体忠实的一员,是一个正常的细胞。因为人体呼吸的空气、喝的水、吃的食物、每天的生活习惯等,让我渐渐改变,变得面目狰狞,直至最终失控,顺着人体循环系统扩散到全身。

  今天,《生命时报》“邀请”癌细胞,为大家讲出心里话,教你科学防癌。

“1~99岁都爱的糖,是癌症帮凶

  有人说糖会“滋养”癌细胞,虽然这一说法并不准确,但高糖饮食确实与癌症有关。

  瑞典科学家曾对8万人进行了长达9年的跟踪调查,发现过多摄入糖、果酱等食物,会增加患胰腺癌的风险。因为吃糖会导致胰岛素大量分泌,使胰岛功能受损,成为诱发胰腺癌的潜在因素之一。

  一项针对绝经后妇女的研究发现,血糖水平高的人,患上直肠癌的风险比正常人几乎高两倍。

  学会看加工食品上的标签,选择低糖或无糖食品。

  警惕“隐形糖”,番茄酱、速冻食物、牛肉干、面包等都含有不少糖分。

  精米白面升糖指数也较高,应该控制摄入量,建议多吃玉米、燕麦、豆类、红薯、土豆、山药等粗粮。

果蔬是癌症克星,很多人忽视了

  2017年2月,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一项研究表明:相比较于不吃果蔬的人,每天吃200克果蔬的人患心血管疾病风险低13%、患癌风险低4%、早亡风险低15%;吃800克时,则分别减少28%、13%、31%。

  研究还指出,能降低癌症风险的食物有绿色蔬菜、黄色蔬菜、十字花科蔬菜(西兰花、萝卜、白菜、卷心菜等)。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里推荐,每人每天应该吃300~500克蔬菜,200~350克水果。

  伸出双手,教你精确衡量果蔬重量:

  对蔬菜来说,一个拳头 + 双手一大捧 = 300~500克

  对水果来说,双手一捧 = 200~350克

烫是一种痛,癌会趁虚而入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过热饮品(如咖啡、茶等)可能会引发食管癌,“过热”指的是饮品温度在65℃以上。需要说明的是,喝咖啡、茶本身不会致癌,只是别喝太热的。

  中国人吃饭尤其讲究“趁热”,过热的食物会损伤食道黏膜。长此以往, 黏膜反复受到慢性损伤, 可能引发慢性炎症,增大癌变可能性。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爱喝功夫茶、生滚粥的潮汕人,爱喝大碗烫粥的太行山区居民,常饮滚烫奶茶的新疆哈萨克人,都是食管癌、胃贲门癌的高发人群。

  不要吃烫食、不要直接喝开水和烫茶,等放凉一点再喝。

  小笼包、生煎包等带馅食物,吃的时候要当心。

食物宜淡不宜咸,管住撒盐的手

  盐和癌症也有“亲戚”关系。日本胃癌高发,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摄取盐分太多。

  吃得太咸,会导致胃黏膜屏障的慢性损伤,日久会增加对致癌物质的易感性,导致胃癌发生。

  食物宜淡不宜咸,每日盐的摄入总量应低于6克

  注意食物中的“隐形盐”,酱油、味精、调味料等都要少用。

  吃饭口味重的人,最好多吃富含维生素 C 的水果,帮助阻断致癌物亚硝基化合物的合成。

腌和熏风味独特,恰好癌症也好这口

  腌菜、腊肉、腊肠等腌制食物,往往含有大量硝酸盐,会在胃内被转变为亚硝酸盐,与食物中的胺结合成亚硝酸胺, 有极强的致癌性,增大胃、肠、胰腺等器官癌变风险。

  而熏肉、火腿等熏制食物同样风险不小。熏烤类食物在制作中,燃料不完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多环芳烃类物质,具有强弱不同的致癌性,强致癌物苯并芘就是其中一种。

  无论是下馆子还是在家,尽量多吃新鲜蔬菜、肉类,少吃加工肉制品。

烟酒不分家,伤害你我他

  吸烟会增大癌症、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这早已是共识。除了要戒烟, 这里的烟还包括油烟。

  国人喜爱煎、炒、炸等高温烹调方式,很容易产生大量油烟,夹杂着不少烷烃类物质等致癌物,增加患肺癌风险。

  过量喝酒和肝癌密切相关,常喝啤酒或其他含酒精饮料的人,结肠癌发病率高。

  除了自己不抽烟,也别让身边人遭受二手烟侵害,因为二手烟会让肺癌发生危险增加20%~30%。

  多用蒸、煮等烹饪方式,炒菜时避免油温过高, 控制火候和时间,打开抽油烟机。

  贪酒的人注意了,男性一天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你熬得不是夜,是命

  美国癌症研究会调查发现,每晚睡眠时间少于7小时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几率高47%。

  因为睡眠中会产生一种褪黑激素,能减缓女性体内雌激素的产生,起到抑制乳腺癌的目的。

  除此之外,常处于熬夜、疲劳、精神不振状况的人,免疫力会跟着下降,给疾病趁虚而入的机会。

  任何年龄层的人,都要注意劳逸结合、少熬夜,注意作息规律。

  成人每天睡6~8小时为宜,睡前2小时最好不要进食。

忽视运动的你,是癌症候选人

  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针对7万人的长期研究发现,每天只要走路一小时,就可以降低一半患大肠癌的几率。

  美国华盛顿大学和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联合研究发现,每周合计快走5个小时或者跑步2.5小时的人,乳腺癌风险降低14%,结肠癌风险降低21%。

  避免多余的热量和脂肪囤积,少吃多动。

  每天跑步半小时,也可选择自行车、游泳、引体向上、俯卧撑等方法,循序渐进地锻炼。

  晚饭后要外出健步走,用走路调节工作疲劳,不要吃完饭就坐下来。

  如果没有大块时间运动,可以利用零碎时间动起来。下班多走路少坐车、爬楼梯少坐电梯、中午饭后散散步等。

“‘癌症性格’,心理因素也致癌

  如果你每天都阴沉着一张脸,正常细胞的日子也好过不到哪去,对我们癌细胞来说,更是生长扩散的机会。

  有种性格叫“癌症性格”,这类人喜欢生闷气、长期精神不佳,沉浸在焦虑压抑的负面情绪中,带来睡眠、饮食问题,长期会让机体免疫力紊乱,癌症趁虚而入。

  美国一项针对8000名癌症病人进行的调查显示,大多数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都发生在失望、孤独,或其他沉重打击和精神压力频繁发生的时期。

  不要一味地压抑、克制。向他人倾诉、写日记、做感兴趣的事,都有助于排解不良情绪。

  不要一味地迎合他人,学会善待自己,敢于说“不”。

  多参加社交活动,试着去展示自己,增强自信心。

“定期体检,阻挡癌症的重要屏障

  随着年龄的增长,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明显升高。

  每年的定期体检不能错过,癌症如果在早期就被发现,配以正确的治疗方案,可大大提升患者5年生存率。

  长期吸烟、患有肝病、慢性胃溃疡、直系亲属中有得过乳腺癌的人,都属于癌症高危人群

  青年男性结合自己的家族史、既往史、烟酒史等,选择相应的检查项目。如胸部X光检查可排查肺部疾病;腹部彩超可对肝胆、泌尿系统、甲状腺肿瘤进行初筛。

  青年女性应该加强乳腺癌、宫颈癌、卵巢癌等的筛查。

  中老年人群可以做低剂量肺部CT;消化道肿瘤筛查;肝胆、泌尿系及甲状腺彩超等。▲

如果你们爱自己,我也只能永远当个正常细胞中的“健康宝宝”。

如果你们挥霍生命,连自己都不爱了,我就会自暴自弃、越变越丑。

}

原标题:喝咖啡到底致不致癌?世卫组织给出了权威答案

喝过热饮品会致癌?这一传言让不少爱喝茶、咖啡等热饮的人忧心忡忡。日前,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日前就饮用咖啡和其他过热饮品是否致癌进行了评估。

无确切证据表明喝咖啡会致癌 但过热饮品可能引发食管癌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专家发现,无确切证据证明喝咖啡会致癌,但饮用温度在65°C以上的过热饮品可能会引发食管癌。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主任克里斯托弗称,研究结果表明,饮用过热饮品可能会引发食管癌,其原因在于温度,而不在于饮品本身。

他指出,大部分食管癌出现在亚洲部分地区、南美和东非,这些地方饮用过热饮品的现象较为普遍,食管癌高发的原因也尚无定论。这也正是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决定就此事进行证据评估的原因。

专家:热饮并非不能喝 但过烫饮品应凉一些后饮用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施贺德博士认为,应正确看待这些研究成果。“我们并不是让大家不要喝热饮,这些研究的核心信息是希望大家能运用自己的常识,不要喝滚烫的饮品,等它凉一点再喝。我们还需要更多的信息和研究来证明过热饮品与食管癌之间的确切关系,包括饮用量与患癌风险之间的关联。”

他同时指出,目前能够确认的是,吸烟会导致食管癌、肺癌、喉癌、口腔癌、肾癌、膀胱癌、胰腺癌、胃癌和宫颈癌。

饮品温度越高 患癌风险越高

食管癌是全球八大常见癌症之一,也是导致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2012年的数字表明,约有40万人死于食管癌,占癌症总死亡人数的5%。饮用过热饮品可能导致的食管癌的比例尚不明确。但在寻找更多证据的同时应注意,饮品温度越高,患癌风险也越高。

最新的研究成果与世卫组织现有的凉一凉再喝的建议相一致,因为饮用过热(滚烫的)饮品可能增加罹患某些癌症的风险。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致癌物质分类指南

1类:该物质是人类致癌物。

当有足够证据证明对人类致癌时,即为1类。换言之,已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该物质致癌。做出该评估的依据通常是接触该物质的人罹患癌症的流行病学研究。

2A类:该物质对人类致癌的可能性较高。

当有限证据证明对人类致癌,且有足够证据证明对实验动物致癌时,即为2A类。“有限证据”意思是观察到接触该物质与罹患癌症之间存在关联,但对这种关联的其他解释又不能排除(技术上称为偶然、偏差或混淆)。

2B类:该物质对人类致癌的可能性较低。

当有限证据或者不充分证据证明某物质对人类致癌,且证明该物质对实验动物致癌的证据尚不够充分时,即为2B类。3类:该物质对人类的致癌性尚未归类。

3类:该物质对人类的致癌性尚未归类。

证明某物质对人类致癌的证据不充分,且证明该物质对实验动物致

癌的证据不充分或者有限时,即为3类。对实验动物的有限证据指的是已有证据证明其致癌,但尚未最终确定。当证明对人类致癌的证据无法促成某种结论(称为“不充分”证据),但已有充分证据证明对实验动物致癌时,也可被列为3类。

4类:该物质对人类可能没有致癌性。

当证明某物质对人类和实验动物均不构成致癌,即为4类。

如果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某物质归为致癌物,是否意味着一旦我暴露于该物质就一定会罹患癌症?

不一定。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分类是基于特定物质导致癌症的证据的力度来划分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力图确认癌症风险,即暴露于该物质并患癌的可能性。但是,就所涉及的物质而言,患癌的实际风险取决于暴露的方式和程度,以及该物质的影响力度。

(总编:贾海英 编辑:车承华 校对:王珍 孙丽丽)

}

原标题:喝咖啡有好处还是坏处,用数据说话!

咖啡与消化系统疾病到底有没有关系?

咖啡作为大家广受欢迎的饮品,长期摄入对于消化道常见疾病(肿瘤)是否有影响呢?想必这是在临床工作、甚至自身生活中非常关注的问题。在此,遨游君做一回文献搬运工,将相关研究结果整理分享给大家。(Ps:由于相关研究较多,本文将最新发表的,具有代表意义的大样本量,发布杂志影响因子较高的研究挑出来整理,不恰当之处望指正。相关阳性结果并加以着重说明。

咖啡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已有大量临床回顾性分析、荟萃分析进行报道,褒贬不一。这里将最新的一项大规模HERPACC研究结果分享给大家。该研究由Keitaro Matsuo等人发起的,关于日本本土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研究。研究回顾了年期间16176名日本人群(其中罹患结直肠癌人数2696名),研究主要结果提示:饮用咖啡(含或不含咖啡因)与结直肠癌发生的相关性不显著,可能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尤其是对于直肠癌。从图中可见,相对于不喝咖啡人群,结肠癌患病率风险HR处于分界线两边,无统计意义。进一步根据肿瘤解剖学部位分亚组,提示对于远端结肠癌,每天喝1-2杯咖啡,似乎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亚组分析也提示男性每天喝咖啡小于1杯/天可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1]

咖啡-酸相关性疾病(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

教科书中写道脂肪、巧克力、茶、咖啡等食物会降低LES压力,宜适当限制。而咖啡饮食与胃食管反流到底有无相关性呢?2013年Takeshi Shimamoto等人在plos one发表了一项横断面研究,共纳入8013名人群。其中患胃溃疡(GU)129例,患十二指肠溃疡(DU)250例,患反流性食管炎(RE)2112例,非腐蚀性反流性食管炎(NERD)1118例。结果提示,相比于每天喝少于1杯咖啡人群,咖啡(含或不含咖啡因)对于酸相关性疾病(消化道溃疡及食管反流相关性疾病)发生的相关性因素,无保护也无明显致病效应。[2]

既然无证据证实咖啡与酸反流相关性疾病的相互关系,那我们看看与Barrett食管的相互关系。2016年Krishna C. Sajja等人基于2038名美国退伍军人的横断面研究(其中罹患Barrett食管310例),指出咖啡饮用与Barrett食管发生无因果关系,同时不同咖啡的温度、浓度组间Barrett食管发生率无明显差异。[3]

前面有研究表示咖啡与反流性食管炎、癌前Barrett食管均无相关性。那咖啡与食管癌有无相关性呢?欧洲癌症和营养前瞻性调查(EPIC)研究给了我们可供参考的数据。研究表明,咖啡与食管癌的发生无明确相关性(无论是腺癌或鳞癌)。而亚组分析中,对于男性吸烟者,每天饮用447ml以上含咖啡因的咖啡,对于食管鳞癌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对于该结果作者也给出了慎重的说明“need

既然咖啡与消化性溃疡无相关性,但与胃癌的发生想必也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同样EPIC研究总是把事情考虑的那么周到。纳入研究人群咖啡摄入量波动于92-900 ml/天,根据总人群咖啡摄入量分位一分位,二分位,三分位,四分位研究发现:咖啡与胃癌的发生(胃底或非胃底)均无明显相关性。[5]

之所以饮用咖啡得到推崇,得益于其对于肝脏疾病相对较为肯定的发现。在此为大家分享2015年发表于gastroenterology的美国多中心队列研究。我们可以看到,相比于不喝咖啡人群,每天喝2-3杯咖啡发生肝癌的风险比明显低于1,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另有相关研究证实对于丙肝肝炎人群,喝咖啡2-3杯可以提高利巴韦林联合干扰素治疗20周病毒性反应率(OR=2.4,95%

暴饮暴食、高糖高脂肪饮食是急性胰腺炎发生的相关因素。2017年最新多中心的美国队列研究关注了咖啡等饮食饮食和急性胰腺炎的相关性,结果发表于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研究结果提示,相比于不喝咖啡人群,咖啡并非急性胰腺炎的可能因素,相反对于非胆石症相关性的急性胰腺炎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7]

前面提到的几种消化道疾病与咖啡多无相关性,甚至偏向预防作用。而此处我们要提到“癌中之王”-胰腺癌。研究提示,总体来说咖啡摄入与胰腺癌无相关性。但是在亚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含咖啡因咖啡,相比于少量喝人群,中低量咖啡的摄入胰腺癌的风险比大于1,具有统计学意义了,此处需引起各位的关注了。[8]

咖啡是目前世界上广泛接受的饮品之一。对于喝咖啡的获益及风险目前结论仍是各异,其主要的因素有以下:

1.咖啡为天然混合物,含多种化合物,其生物学功能具有多样性;

2.不同地区种植、后期加工等均对其成分、口感等因素有较大影响;

2.咖啡摄入方式,包括温度、浓度、辅料使用等极具多样性和个体性。

因此对于咖啡和疾病相关性的流行病学研究可能存在多种混杂因素和异质性。尽管如此,相比于民间的一传十十传百,基于上万人群的调研数据,我想还是更具有说服力和科学性吧。我们也要注意文献中提到的咖啡包括含或不含咖啡因类型,具体感兴趣的可下载相关文献研读其间的差异性,同时文献中也有对性别、体重、吸烟等生活因素详细的亚组分析。

注:文章提取数据为患病风险比(HR)或比值比(OR)及其可信区间。以1为分界线,共同处于分界线以上,为患病风险增加,共同处于分界线以下,为患病风险减少。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食管癌手术后的寿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