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寸风水罗盘盘第十二层十二次与黄道十二宫有什么关系

战国时期,人们根据磁石指南的特性,发明了司南。《韩非子·有度》说:"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鬼谷子·谋》亦谓:"郑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可知当时司南已得到普遍运用。

战国时期,人们根据磁石指南的特性,发明了司南。《韩非子·有度》说:"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鬼谷子·谋》亦谓:"郑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可知当时司南已得到普遍运用。司南是最早的指南针,形制比较简单,主要是由勺和*组成。勺用磁铁制做,底部呈圆形,可以在平滑的盘上自由旋转,当勺静止时,勺柄就指南方。*是一个方形盘,用铜质或木质材料制成,盘的四周刻有天干、地支和八卦,其中天干中戊已应在中心不刻,八天干、十二地支再加上乾坤巽艮四维共有二十四向,作为司南的定向。   在汉代,"六壬术"很盛行,这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依据的一种占卜术。水、火、木、金、土五行之中,以水为首;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十天干中,壬、癸皆属水,壬为阳水,癸为阴水,舍阴取阳,故名为"壬";在六十甲子中,壬有六位,即壬申、壬、午、壬辰、壬子、壬戌,故名"六壬"。当时,人们创造了一种供六壬占卜使用的工具,这就是六壬式盘,近代考古中屡次出土六壬式盘,现存尚有七具。六壬式盘分为天盘与地盘两部分,天圆地方,天盘嵌在地盘当中,中有轴可以自由转动。北宋杨维德《景佑六壬神定经》记载造式之法云:"天中作斗杓,指天罡,次列十二辰、中列二十八宿。四维局。地列十二辰、八干、五行、三十六禽。天门、地户、人门、鬼路,四隅讫。"也就是说,天盘中央为北斗七星,次列十二辰或十二神将(十二月将为:征明,亥将,正月将;天魁,戌将,二月将;从魁,酉将,三月将;传送,申将,四月将;胜先,未将,五月将;小吉,午将,六月将;太一,巳将,七月将;天罡,辰将,八月将;太冲,卯将,九月将;功曹,寅将,十月将;大吉,丑将,十一月将;神后,子将,十二月将。)象征十二月,外列二十八宿,代表列宿。地盘列天干,代表五行: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中央戊己土,分寄于天、地、人、鬼四隅。地盘上的十二辰,象征八方及日出之方位。杨维德所言是后来形制,较汉制稍繁。从出土实物看,汉代六壬式盘天盘中绘北斗七星,周边有两圈篆文,外圈为二十八宿,内圈为十二个数字,代表十二月将。地盘有三层篆文,内层是八干四维,中层为十二支,外层为二十作宿。使用时,转动天盘,以天盘与地盘对位的干支时辰判断吉凶。在初期,六壬式盘大约只用于卜算做某事日子的吉凶,后来其用途不断推广,也用于判断方位的吉凶,与风水术发和关联。《唐六典》卷十四记六壬术用于九个方面,"一曰嫁娶,二曰发病,三曰历法,四曰屋子宇,五曰禄命,六曰得官,七曰祠祭,八曰发病,九曰殡葬",其中第四和第九个方面肯定与风水有关。   在唐代或其后出现的《黄帝宅经》中,以阴阳八卦配干支,分为二十四路为建宅的指导原则,是将六壬式盘应用到相宅中。该书中载有阴阳二宅图并有较详细的说明,阳宅图如下所示。 书中说:"二十四路者,随宅大小中院分四面,作二十四路,十干(应为八干,戊己不用)、十二支、乾、艮、坤、巽,共为二十四路是也。""二十四路"又称"二十四山",也就是住宅四面的二十四个方位,其表示法与司南同。据《宅经》解释,乾、震、坎、艮以及辰属于阳位,坤、巽、离、兑以及戌属于阴位,阳以亥为首,巳为尾,阴以巳为首,亥为尾,所有方位均与吉凶有关,顺之者"一家获安,荣华富贵",逆之则"家破逃散,子孙绝后"。 大约在晚唐时期,罗盘发明出来,并被广泛用于风水。卜应天《雪心赋》中有"立向辨方,应以子午针为正"之说,据后人解释,子午针就是指南针。《九天玄女青囊海角经》说:"玄女昼以太阳出没而定方所,夜以子宿分野而定方气,用蚩尤而作指南,是以得分方定位之精微。始有天支方所、地支方气,后作铜盘合局二十四向,天干辅而为天盘,地支分而为地盘。"这段话所说罗盘起源出于神话附会,但从中可以知道罗盘的最初型制,是由天盘和地盘组成,上面主要刻有二十四向。大体说来,罗盘是司南与六壬式盘结合的产物,其后在风水家们的手中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神秘。   天盘和地盘是风水罗盘的两大部年,象征着天圆地方。地盘是正方形,中间凿有一个凹圆;天盘为圆形,盘底略凸,置于地盘的凹圆上可以旋车,中间装有一根指南针,也叫磁针、金针。从各种风水书上所载及实物来看,风水罗盘的型制很多,简单的只有二三层,复杂的有多至四十余层者。如罗经图分五层:一层天池,风水家认为天池是罗经中之太极,中藏金水,动而阳,静而阴;二层先天八卦,又名内盘,所指适当子午之正;三层后天八卦;四层正针二十四位,分阴龙和阳龙,阴龙是亥、丑、艮、卯、巽、巳、丙、丁、未、庚、酉、辛,阳龙是壬、子、癸、寅、甲、乙、震、午、坤、申、戌、乾;五层七十二穿山,即六十甲子加上八天干和四维,共七十二,以应七十二候。据王振铎先生研究,罗盘可以按制造地域划分为沿海和内地两大式,前者如福建之洋州、广东之兴宁,后者如江苏之苏州、安徽之休宁等。下面以休宁所制的罗经盘为例,略作介绍,罗盘中的概念前面已解释过的,兹不再熬。   第一层是天池,即太极。磁针居于中,红头指向南方,黑头指向北方。风水家认为,太极化生万物,一为太极,二为两仪(阴阳、乾坤),三为三才(天、地、人),四为四象(东、西、北),五为五行(金、木、水、火、土),六为六甲(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七为七政(日、月、五纬星),八为八卦(乾、坤、艮、巽、震、坎、兑、离),九为九星(贪、巨、禄、文、廉、武、破、辅、弼),十为洛书成数九加一。在风水理论中,天池与金针非常重要,立规矩、权轻重、成方圆,莫不由之而定,金针动而为阳,静面为阴,子午中分为两仪,两仪合卯酉为四象,四旬合四维为八卦,八卦定方位,于是天道成,地道平,人道立。   第二层是先天八卦(多数罗盘为后天八卦)。   第三层是九星,有两种提法:一种以唐代杨筠松《撼龙经》所说为代表,名为贪狼星、巨门星、禄存星、文曲星、武曲星、廉贞星、破军星、左辅星、右弼星;一种以宋代廖*《九星转变》所说为代表,名为太阳星、太阴星,金水星、木星、天财星、天罡星、孤曜星、燥火星、扫荡星。本罗盘所刻为箭者,简称贪、巨、禄、文、武、廉破、辅、弼。九星与二十四山向、五行相配合,组成艮丙贪狼木、巽辛巨门土、乾甲禄存土、坤乙辅弼木、坎辰申癸破军金、兑丁巳丙武曲金、离壬寅戌文曲水、震庚亥未廉贞火。   第四层是天星,共二十四个,即天皇、天厩、天鬼、天乙、少微、天汉、天关、天帝、南极、天马、太微、天屏、太乙、天罡、天官、天苑、天*、天市、天厨、天汉、天垒、天辅。《易》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风水家认为二十四天星下映二十四位,星有美恶,故地有吉凶。如天皇在亥上应紫微,艮应天市,酉应少微,丙应太微,为"四垣",乃为天星之最贵,又称"天星四贵",除少微外,三贵均有立国建都之验。凡星下照地穴,金木水火土合局则吉,不合局则不吉。   第五层是地纪二十四位,即二十四向,这是内盘,又称正针。二十四位上应天时二十四节气,下行地中二十四山方,其排列次序是:正北坎卦壬子癸、东北艮卦丑艮寅、正东震卦甲卯乙、东南巽卦辰巽巳、正南离卦丙午丁、西南坤卦未坤申、正西兑卦庚酉辛、西北乾卦戌乾亥。在风水术中,二十四向用来定山向,辨水向。盘中指数如指某节气,则生气临在其对应的一方。另外,以洛书之数推卦气的阴阳,如乾南得九,坤北得一,离东得三,坎西得七,皆为奇数,故该四卦为阳,所纳之干支亦为阳,即乾纳甲,坤纳乙,离纳壬寅戌,坎纳癸申辰,均用红字标示,余为阴,用黑字标示,故又称红黑阴阳。   第六层是二十四节气,立春始艮,大寒终丑,以推五过金、木、水、火、土,以察少阴、少阳、太阴、太阳。   第七层是七十二穿山,分布于二十四位之下,第位分三龙十二支,如与亥位对应为丁亥、巳亥、辛亥,与子位对应为丙子、戊子、庚子等。穿山即穿定来龙,搞清了来龙属何干支,才可辨别吉凶,如亥山只可坐丁亥、辛亥两方,子山只可坐丙子、庚子两方。八干四维处于空格中,如指数在此几格为凶。   第八层是分金,在正针二十四山之下,每山各设五位,合为一百二十,用以避免孤虚龟甲。   第九层是中盘人极二十四位,又称中针人盘,子午对准内盘的壬子和丙午之间,处于二十四山方位向右错开半路,指向北极子午。风水家认为中针上关天星厘度气运进退,下关山川分野地脉赖否。   第十层与第八层相同,但错开。   第十一层是透地六十龙。风水家认为,透加管吹灰,气由窍出。五气行之地,发生万物。地有吉气,土随而起。气透于地中,气雄则地随之而高坐,气弱则地随之而平状,气清则地随之而秀美,气景则地随之而凶恶。   第十二层是口诀,配合透地六十龙解释吉凶   第十三层是十二次。   第十四层是十二分野。   第十五层是外盘缝针,子午对准内盘的子癸、午丁之间,处于二十四山方位向左错开半路,指向*影子午。   第十六层与第八层相同,但错开。   第十七层与第十一层相同,但错开。   第十八层是宿度五行。   第十九层是周天宿度,即二十八宿。   以上介绍的是一个十九层罗盘的情况,至于三十余圈、四十作圈的罗盘,又加上八煞黄泉、八路四路黄泉、阴阳龙、劫煞取用、透地奇门、秘授正针二百四十分数、纳音五行、登明十二将等等名目,不要说局外人看起来目迷神眩,就是一般的风水师也未必弄得明白。如果将风水罗盘简化一下,其基本框架不外乎三盘三针:即内盘正针,起指南针的作用,所指方向为磁极子午;人盘中针,指向北极子午;外盘缝针,指向臬影子午,与正针之间形成磁偏角,用以确定正南方向。其余层次,或多或少,都是微调辅佐的数据,且其功用在风水中说法不同。   清乾隆时期的餐霞道人说过:"罗经是堪舆之指南,无罗经则山向何由分,方位何由定。"佛隐《风水讲义》也说:"罗经为堪舆家之秘宝,挨星度,正方位,分金定穴,端赖乎是,所以列为阴宅之关键,研究是道者,必先洞悉罗经之妙用。"罗盘使用的关键是看针,根据天池内磁针的晃动情况判断吉凶。风水家归纳出"罗盘八奇":一搪,惧也,浮而不定,不归中线,说明地下有古板古器;二兑,突也,针横水面,不归子午,其下必有金属矿质或铁器;三欺,诈也,以磁石引之,针转而不稳;四探,击投也,落针而半沉半浮,上不浮面,下不沉底,或一头沉一头浮;五沉,没也,说明地下有铜器;六遂,不顺也,针浮而乱动;七侧,不正也,偏东偏西,不归中线;八正,收藏中线。前七种情况均不吉,只不过第八种针归中线为吉。风水师如果格水的方向,就用罗盘(托盘)正中的红线(有的用白线)指定水口交合之处,再转动圆罗盘,使磁针与天池海底线平行,再看红线在圆盘上指的是什么字,就可以根据风水理论推定方位之吉凶,若方向不合适,就调整罗盘,直到吉为止。格龙砂、穴位、建房屋等,都采用相同方式。

羅經,又名羅盤,是鑽研風水和在風水實用上一件十分重要的工具,也是精密的儀器。

蔣氏盤銘 天地定位 陰陽迭更 仰觀俯察 河洛呈文

先後八卦 體用咸明 抽爻換象 闔闢相尋

五德為緯 四七為經 宮移度改 分秒殊情

嗟彼庸術 罔識權衡 刪邪表正 協古宜今

分元定卦 測日推星 天根月窟 來往皆春

羅經,又名羅盤,是鑽研風水和在風水實用上一件十分重要的工具,也是精密的儀器。

在本港,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鑽研「沈氏玄空學」的人甚多,但在市面上,卻極難找到沈氏的羅盤。

這事在沈延發先生去年底來港時,我設宴為他洗塵時在席上提過。

沈延發先生是<<沈氏玄空學>>的作者一代宗師沈竹礽先生之孫,他來港前我們雖未謀面,但他閱讀過我的著作,亦曾託人送來三部他的著作給我,可說早已神交。

當日應邀出席的除本港「國際沈氏易學研究總會」(以下簡稱「沈氏易學會」)主持人和多名會員外,尚有曆學專家蔡伯勵先生及易學大家范文通先生等。

我在席上提議,本港既然成立了「沈氏易學會」,沈氏羅盤最宜由「沈氏易學會」監製。

可喜這個提議,馬上獲得「沈氏易學會」各人的響應,而且立即進行。

在沈氏羅盤研製過程中,「沈氏易學會」各人亦十分虛心,它的主持人陸毅先生就曾在羅盤訂稿之前拿給我看,並徵詢我的意見。

沈氏羅盤的好處是廿四山陰陽正確之外,並每卦之下附有替卦,使初學者遇到兼線時暸如指掌。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和很多坊間的羅盤都沒有的,就是六十四卦分金和納音,這在墓宅定向上十分重要。

舉例來說,我在拙著<<燃犀日知錄>>上提過一個在台北的個案,當日我設計的房子座向為坐艮向坤,飛星為一四到向,後天卦水風井 逆排一四。先天卦為天水訟順排一六,若取內爻,則犯伏吟,是故取外爻定線,在納音乙未金中,則可避過伏吟矣。此為一線隔天涯之實例。同座向而每有禍福迥異 之事,亦多由此而致!

現在「沈氏易學會」所監製的沈氏羅盤,除具備上述各項功能外,還增添了指南針的度數,分為三百六十度。這是方便現代的風水師和建築師的溝通。

舉例來說,如果你對建築師說想建一「坐酉向卯」的房子,相信他們大部分不明白你的意思,但如果你說是坐西向東,九十度(磁北),他們就容易明白過來。

這種「沈氏羅盤」製成後,「沈氏易學會」的會長陸毅先生送了一個給我,並希望我作一些介紹,因此不避淺陋,綴此數言。

『沈氏玄空羅盤』問世的因緣 陸毅

近十數年來,風水中的沈氏玄空學大行其道,在風水各家各派中獨樹一幟,成為最多高級知識分子接受的一門術數,真可謂「異數」矣。

究其原因,不少風水界前輩名宿,對玄空學大力推廣,傳藝授業,是一個方面;而玄空風水,本身沉實不華、驗而有徵,「形巒」和「理氣」結合的原則,合符科學中「時間」、「空間」的理論,亦是重要方面。

我曾在屯門探望一位多年不見的朋友,她住的公屋,六運座子向午,門走巽方,大門外有一條長走廊直對。由於玄空飛星向首為雙六,大門為二一,我當時指她家中 有人耳朵很差,聽覺不靈,還有皮膚病,腹瀉、頭痛等諸種疾患,另外我沒有說出口的,是這個住宅內的人,為人孤僻,有跟外界隔絕的傾向,容顏易見衰老。事實 是她的丈夫,耳朵固然「撞聾」,身上又有白蝕;而這位朋友,則經常腹瀉、頭痛,年中奉獻給醫生不少金錢。我其餘的判斷,都符合她家的事實,認真奇怪。

為學之道,最重「理論」能符合「實踐」,而玄空風水的數理,往往跟事實完全吻合,這是其令人驚服的地方。前面說本港相當受過西方教育的高級知識分子,竟然也能如此熱衷的接受風水之學,除了其中確有道理,否則何以解釋。

推廣玄空者,晚清以來,沈公一門,代代皆有貢獻,是以玄空學之上冠以「沈氏」二字,實對「沈公」推廣玄空學之一種尊崇的表示,而並非玄空必分「沈氏」「孔氏」也。

可惜,自沈竹礽公著作「沈氏玄空學」至今,雖提出玄空使用的羅盤,卻一直未有真正的「玄空羅盤」供習玄空者應用,學者多有不便,亦無可奈何。

「工卻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為了發揚中華優秀的堪輿學,我們「國際沈氏易學研究總會」著手製作「沈氏玄空羅盤」,早已是責無旁貸的事,是以紫微楊老師一 提出建議,我們便覺得是做點事的時候了。現在,依足「沈氏玄空學」內容而修訂完善的羅盤,已經問世,希望這個羅盤上的資料,能令你如虎添翼,深入玄空學的 殿堂。謝謝各位!

答曰:「玄空二字,傳亦久矣。諸子百家,解此二字甚多,皆未的當。楊子法言曰:『玄者一也。』此係的解。至空之一字,尤為難解。然空非真空,空中亦有所憑 藉。天竺學者言:『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則空非憑藉於五蘊不可也。既憑藉五蘊,是空即有物矣。此西方聖人與東 方聖人之理同也。然空之憑藉,即竅也。竅有九,故曰九竅,是玄空二字,自一至九之謂。然一至九,非定數也,有錯綜參伍,存乎其間,故以玄空二字代之。」

(見沈氏玄空學卷一論玄空)

中心 天池(天心及天心十道)

戴 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取龜眾焉。洛書之文,與河圖之數相表裡。有河圖而無洛書,則有體而無用。三元方位,本於洛書,而運用,以起洛書之 數,對待合十。一對九為十、二對八為十、三對七為十、四對六為十。地居四隅、天居四正。一生一成,相為經緯。一陰一陽,相為交媾。九疇從此生、九宮從此 配、九星從此挨。故沈氏玄空學之羅經篇曰:『盤之用洛書也。』

(見沈氏玄空學卷五河洛概義)

說卦傳曰:『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數往者順,知來者逆。』

邵雍曰:『乾南,坤北,離東,坎西,震東北,巽西南,兌東南,艮西北。自震至乾為順,自巽至坤為逆。後六十四卦方位放(倣)此。』

第三層 二十四山向及陰陽順逆

一 坎、二坤、三震、四巽、五中、六乾、七兌、八艮、九離。一為壬子癸、二為未坤申、三為甲卯乙、四為辰巽巳、五為戊已、六為戌乾亥、七為庚酉辛、八為丑艮 寅、九為丙午丁。以上二十四山,分為天人地三元。天元之子、午、卯、酉為陰,乾、巽、艮、坤為陽。人元之乙、辛、丁、癸為陰,寅、申、巳、亥為陽。地元之 辰、戌、丑、未為陰,甲、庚、壬、丙為陽。

兼向,名曰替卦,亦稱變卦。蔣杜陵曰:『兼則須用坤壬乙訣。』(見姜垚從師隨筆)沈公以兼三四分者,當用替星。宗章仲山者,則以出宮兼及本宮陰陽互兼,始用替星。其挨法亦就運星所臨之山向某字,配坤壬乙訣,分陽順陰逆佈之。逢子癸甲申,用一入中;坤壬乙卯未,用二入中;戌乾亥辰巽巳,用六入中;艮丙辛酉丑,用七入中;寅午庚丁,用九入中,此尋替之法也。

如四運立丑山未兼向,運星四入中,一到向,丑未地元龍也,一即壬屬陽,當用二入中,順飛,其挨到向星為八,即替星也,餘類推。若兼而不變,無替可尋者,則 照正向挨法行之可也。其山向宮位,如值運盤五到,則無替可尋,仍五入中,而依山向之陰陽,為順逆推排之繩,則此與下卦同一例也。

立向之道,崇尚清純,陰陽互兼,便犯差錯出宮,兼向更嫌卦氣龐雜,二者皆因順山川之情勢,不得已而立之,然須以乘時合運為依歸。坤壬乙訣為取裁,必使旺星 挨到山向,又得旁水聯珠之美,此為地卦出,而天卦不出,轉主大吉。若不明奧義,竟落衰死,出卦固凶,差錯亦難免咎,不可不慎也。或云,出宮兼向,其卦不變 者,無咎。此不足為訓,緣陰陽差錯,乘時合運,尚不能作旺向論,況出卦乎!此替卦之概略焉。

子癸甲申貪狼尋 坤壬乙卯未巨門

乾巽六位皆武曲 艮丙辛酉丑破軍

若問寅午庚丁上 一律挨來是弼星

蔣大鴻授姜汝皋挨星口訣

子癸並甲申 貪狼一路行

壬卯乙未坤 五位為巨門

乾亥辰巽巳 連戌武曲名

酉辛丑艮丙 天星說破軍

寅午庚丁上 右弼四星臨

(見沈氏玄空學卷五玄空輯要)

此圖由南起逆時針方向至北為:

乾為天、澤天夬、火天大有、雷天大壯、風天小畜、水天需、山天大畜、地天泰、

天澤履、兌為澤、火澤睽、雷澤歸妹、風澤中孚、水澤節、山澤損、地澤臨、

天火同人、澤火革、離為火、雷火風、風火家人、水火既濟、山火賁、地火明夷、

天雷旡妄、澤雷隨、火雷噬嗑、震為雷、風雷益、水雷屯、山雷頤、地雷復、

由南起順時針方向至北為:

天風姤、澤風大過、火風鼎、雷風恆、巽為風、水風井、山風蠱、地風升、

天水訟、澤水困、火水未濟、雷水解、風水渙、坎為水、山水蒙、地水師、

天山遯、澤山咸、火山旅、雷山小過、風山漸、水山蹇、艮為山、地山謙、

天地否、澤地萃、火地晉、雷地豫、風地觀、水地比、山地剝、坤為地。

第六層 先天六十四卦六爻分金

六十四卦分金法,係將中宮及山向飛星配成一卦,即以此卦爻與先天六十四卦爻互校,無反、伏吟者用之,有則避之。

飛星逢五,則一運寄坎、二坤、三震、四巽、六乾、七兌、八艮、九離。

五運逢五,則子午寄坎離,壬癸丙丁同;卯酉寄震兌,甲乙庚辛同;巽乾寄巽乾,辰巳戌亥同;艮坤寄艮坤,寅丑申未同。

惟 分金時,與先天卦爻互校,必明卦之順逆排法,始知犯反、伏吟者,為內卦、為外卦。按張心言卦爻排法,以乾、坤、坎、離四卦為陽,震、巽、艮、兌四卦為陰。 內卦、外卦,陽見陽、陰見陰,則順排。順排者,如乾卦初爻近丁,上爻近丙者是。內卦、外卦,陽見陰、陰見陽,則逆排。逆排者,如姤卦初爻近丙,上爻近丁者 是。六十四卦每卦六爻照此順、逆排去,其於反、伏吟也,可無遺憾矣。

袓 綿 謹案 先君一、二運子山午向二圖,係將山、向、中宮之飛星,配成內、外卦爻,與先天六十四卦之卦爻相校。如前圖一運,山為晉卦、向為坎卦、中宮為需卦。與 六十四卦中之乾、坤、姤、復四卦之爻相校,無反、伏吟者用之,有則避之。蓋六十甲子分金,重在虛則補母、實則瀉子二語。所謂知化氣也。六十四卦分金,重在 避反、伏吟。各有至理,不可偏廢者也。

(見沈氏玄空學卷二論分金篇)

分金不獨用於山、向,即穴前所見之一山、一水,莫不與分金相關。而且非常奇驗。予(沈竹礽)歷年覆人墳墓,生肖以納音為主,患病以六十四卦為主,不能絲毫放過。

(見沈氏玄空學卷二論分金篇)

或謂蔣氏不用分金,此大謬。蔣盤節氣上有十二支,學者每不察其理,豈知即分金也。仲山<<心眼指要>>載蔣公盤式即有分金,惟用法過於秘密,僅於<<辨正>>中略指一斑耳。

(見沈氏玄空學卷二論分金篇)

或問:『蔣盤冬至何以居寅之半,有訛否?』答曰:『冬至子之半,盡人知之。今蔣氏盤中所載之節氣,即太陽纏度過宮,是用於選擇也。如子一宮為玄枵,子宮十五度立春,太陽過癸到子,纏玄枵之次之類。』

(見沈氏玄空學卷一論羅經)

葬 必擇日,取太陽到山、到向、到三合方為最便。蔣盤有二十四節氣,如子山午向,太陽大寒、立春到子山;秋分、寒露到辰;小滿、芒種到申,與子為三合。大暑、 立秋到午向;小雪、大雪到寅;春分、清明到戌,與午為三合。於諸節氣中擇安葬吉日用之,拘拘合亡命生命無益也。惟本年太歲、五黃、三煞臨山、臨向,不宜用 事。

(見沈氏玄空學卷四玄空淺說)

第九層 山向飛星六爻分金

第十層 六十甲子納音分金

分金時所用甲子、甲戌、甲申、甲辰、甲寅五位為納音。藏金、木、水、火、土五行。取不足宜補,有餘宜洩。

(見沈氏玄空學卷二論分金篇)

第十一層 六十甲子納音五行

甲子乙丑海中金 丙寅丁卯爐中火 戊辰己巳大林木 庚午辛未路旁土

壬申癸酉劍鋒金 甲戌乙亥山頭火 丙子丁丑澗下水 戊寅乙卯城頭土

庚辰辛巳白臘金 壬午癸未楊柳木 甲申乙酉泉中水 丙戌丁亥屋上土

戊子己丑霹靂火 庚寅辛卯松柏木 壬辰癸巳長流水 甲午乙未沙中金

丙申丁酉山下火 戊戌己亥平地木 庚子辛丑壁上土 壬寅癸卯金箔金

甲辰乙巳覆燈火 丙午丁未天河水 戊申己酉大驛土 庚戌辛亥釵釧金

壬子癸丑桑拓木 甲寅乙卯大溪水 丙辰丁巳沙中土 戊午己未天上火

庚申辛酉石榴木 壬戌癸亥大海水

正北為0度、正東為90度、正南為180度、正西為270度、東北為45度、東南為135度、西南為225度、西北為315度。

子年在子方,丑年在丑方,推之亥年則在亥方。

太歲為一年主宰,掌一年吉凶。宜坐不宜向,避之為吉,犯則禍大且久。如子年立子山午向,即為坐太歲;午山子向,即為向太歲。修子方,即為動太歲。能不坐、 不向、不動最佳。否則坐之動之,須看年月有吉神方可。語云,若要貴,修太歲。其中蓋有玄妙,切勿輕犯。

子年在午方,丑年在未方,推之亥年則在巳方。

七煞即歲破,切不可犯。否則,須看年月有太陽及貴人、祿馬等吉神飛到方可,否則其凶立見。

申子辰水局,在巳午未。寅午戌火局,在亥子丑。亥卯未木局,在申酉戌。巳酉丑金局,在寅卯辰。

年煞,宜向不宜坐。如子年立巳午未三山,即為坐煞;立丙丁二山,即為夾煞;立亥壬子癸丑五山,即為向煞。修巳丙午丁未五山,即為犯煞。雖有吉神臨方,不能化解。不得已向之無妨,然須有吉神到向方可。

正、五、九月,煞在亥子丑。二、六、十月,煞在申酉戌。三、七、十一月,煞在巳午未。四、八、十二月,煞在寅卯辰。

月煞按月遷移,宜向不宜坐,犯則凶禍立見,遲則一月,速則旬日。如正月立亥子丑三山,為坐煞;立壬癸二山,為夾煞;立巳丙午丁未五山,為向煞。修亥子丑方,為動煞,凶。不得已向之,須有吉神到向方可。

(見沈氏玄空學卷六神煞)

上一篇:格量穿山72龙和透地60龙

格量穿山72龙和透地60龙

在穴位附近下罗盘,在罗盘第五层地盘中确定山的坐向。共有24个坐向,称为24山。(需要学习如何确定是哪一个坐向)

一、格量龙的坐向。 1、在穴位附近下罗盘,在罗盘第五层地盘中确定山的坐向。共有24个坐向,称为24山。(需要学习如何确定是哪一个坐向)

2、格量穿山72龙和透地60龙时,可以把24山归为12类,分别为壬子山,癸丑山,艮寅山,甲卯山,乙辰山,巽巳山,丙午山,丁未山,坤申山,庚酉山,辛戌山,乾亥山。

3、罗盘的第六层为穿山72龙。以上12类山,每一类都对应6格穿山72龙。例如壬子山对应的穿山72龙分别有癸亥,正,甲子,丙子,戊子,庚子。这六个穿山72龙按顺时针排列的规律为“* --正--*--*--*--* ”。判断某穿山72龙是凶龙还是吉龙时,也有固定的规律:按顺时针排列为“ o—正—x—o—x—x ”。其中o代表珠宝,吉龙;正代表空亡,x代表火坑和差错。都为凶龙。

4、以罗盘天池的中心为始点拉一条直线,线的另一端对准穿山出脉处,也就是穿山72龙所在(需要学习如何确定穿山72龙所在)。确认该直线落在罗盘第六层穿山72龙的哪一个格上。按照“ o—正—x—o—x—x ”的规律,如壬子山若直线落在癸亥和丙子上,为吉龙;落在其他四格上,则为凶龙。

5、在罗盘第13层透地平分60龙共有60格。以上12类的龙,每一类分别由五个透地60龙。如壬子山,在罗盘13层分别显示有甲子,丙子,戊子,庚子,壬子。每一个山的坐向对应的五个透地60龙的有固定的规律,按顺时针排列分别为“ x—o—x—o—x ”, 其中o代表珠宝,吉龙;正代表空亡,x代表火坑和差错。都为凶龙。

6、格量透地60龙时,以罗盘天池的中心为始点拉一条直线,线的另一端对准透地60龙所在(需要学习如何确定透地60龙所在),确定线落在罗盘第13层的哪一格上。按照“ x—o—x—o—x ”规律,如壬子山若直线落在丙子,庚子上,为吉龙,其他三个则为凶龙。

穿山透地与分金乾艮坤卦重连山


杨公理气未失传,点点滴滴在三僚。后世诸名儒不明所以,著书倡一已之见,遂使门派纷争,真假难考。尤其穿山透地与分金,属罗盘核心技术,多为师授之秘。故师承不一,认知亦相距大。今演绎其要,明确各自系统和三大口诀使用方法与使用环节。

此皆所谓本卦也,穿山以先天图所起之卦以合山头为主,透地用归藏卦布六十甲子起卦,则照甲子起三奇四吉,子爻财富禄与贵人,以断吉凶。

百二十分金卦赖公卦与京房卦不同,今置京房卦于座山论抽爻换象些子于玄空卦论,百二十分金不用,惟取空亡差错孤虚关煞而用也。分金者,避空亡、差错、孤虚、关煞也。

杨公云:得金须得卦。厉伯邵曰:得金不得卦,妄自说空话。得金之卦,透地卦也。透地吉,分金亦吉,同此一卦也,是谓得金须得卦。穿山为虎,合山头不动,如虎之家;透地龙则变化莫测,所以然者,避凶化吉也。故穿山、透地与分金,重透地一卦也。

盖连山、归藏二易不传。今之所传者周易,易者玄空卦也。透地不用周易,而用连山。

连山首艮,故透地本卦从艮布。艮与寅同,寅与春逮于寅月,正是艮地。透地专以节气为主,故透地本卦用法,从阳局,阴局遁出,而后三奇四吉,子父财官,因爻而定。

地理得金须得卦,此卦指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对堂局的影响。如不用连山,则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皆失其正,三奇不知何为奇,四吉不知何为吉,子父财官不知何为子,何为父,何为财,何为官也,何以趋吉而避凶乎?今之所用者,止此一卦,非独相沿之久,不合于周易,亦卦之不得不用也。

穿山、透地、分金,三者关系即本卦,复重连山一卦,与三元玄空体系。周易不合,古本已讲明。非独相沿之久,不合于周易。盖亦卦之不得不用也。能悟透背后之为什么?杨公理气已浮出水面,千年风水玄机,也将半现于世矣!

坐穴分金周天度数古义:

三百六十五度,上合天运之流行,下通地理之山向。罗经取生旺吉坐纪百二十之分金,不使孤虚之气入郭,而合六十之气,分抽添承之浅深,周遍透地之吉凶,四吉三奇为用此节云分金避孤虚为得金,透地一卦为得卦,此得金须得卦也。厉伯邵所谓:“得金不得卦,妄自说空话”,明也。

空亡、差错、关煞古义:

凡二十四山分界,干支缝中线为小空亡,八干四维当中一线为大空亡,十二支辰当中一线为差错,二十八宿六十一位五行其分界交间地为关,遏克为煞,相生比和为有关无煞,遇阴阳中半不纯者谓之阴阳差错,总计四十八点,为空亡差错之位,乃为天机四十八煞,七十四位为五行关煞之乡,更有八度为凶星友吟伏吟。五行克占之地其协吉者一百八度而已,余凶吉相半固也,盘内黑点及交叉与空地亦如七十二分金示人吉凶现成之法,凡作穴定向置避其黑与交叉之度,而用其不虎之空位为吉。此先贤示人一定之法,毫厘不爽,古今不易之常理也。

陈名补注:正卦八干四维正中一度曰大空亡,七十二龙缝中一度曰小空亡,十二地支正中一度曰大差错,二十四山逢中一度曰阴阳差错,宿度五行相克者为关煞,此日崇正决妙论论空亡差错关煞之位。此名词之考证,空洞之论辨,地理学的怪圈,殊属无味!千年古本转抄,文字宁不错耶?分金者,知避界线之逢空之义。比对安微修宁罗盘为正版皆示人以规炬,而港台罗盘创新方便,参而考之。凡一百八十度交叉黑点非不能用,而尽量不用,用需有补救之法,无识补救化吉之秘法,以不用为妥,岐节不需深辨,口舌之论无义。

穿山七十二虎与透地六十龙古义:

虎在山蹲踞不动,七十二龙审地之龙且一定而不移,有虎之象,是以名之为虎。陈名补注:陈彦绎诀“先识穿山虎,后识透地龙,译天开宝照,金水月相逢”。七十二龙审龙不动之气,当以七十二虎更合古义。百年相争或龙或虎,亦不必争辨,明七十二山龙,六十透地如龙潜渊变化无常。故六十龙察黄泉之气且可改而就吉有龙之象,是以名之龙,他皆非。

震纳庚,艮纳丙,长男少男阳也,阳为旺,故所纳之庚丙为旺。巽纳辛,兑纳丁,长女少女,阴也,阴为相,故所纳辨丁为相。若申、壬纳于乾之老阳,老阳不生则为孤,乙癸纳于坤之老阴,老阴不产则为虚,戊已又为龟甲空亡,是以不可用。

透地龙变化莫测,分金穿山透地即重本卦,又重透地。透地避凶化吉分出四大支系统:一曰连山,从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而起口诀;一曰以五子气分布六十甲子而起口诀;一曰从二十八宿禽星之说而起阴阳遁而起口诀;一曰从奇门定六甲而起口诀。陈名补注:经曰“排六甲,布八门,推五运,定六气”,指透地一法也,蒋大鸿未得真法,注《青囊经》只从玄空大卦角度,显然失周。

奇者,天干中乙丙丁为三奇,门者开休生伤杜景死惊八门也。后天洛书八卦附以八门:坎为一白,休门附之。艮为八白,生门附之。震为三碧,伤门附之。巽为四绿,杜门附之。离为九紫,景门附之。坤为二黑,死门附之。兑为七赤,惊门附之。乾为六白,开门附之。其中一白,六白,八白,三白星所属之门为三吉门也。

穿山透地分金,盈缩盘十星化曜,抽爻换象……皆罗盘理深层次功夫,寻龙——穴法——立向——挨星——定针——日课——内堂作法,今从定针环节,演绎概念,条理清晰,各司其职,尔后照十个口诀各自推演,杨公理气,真法只“三十个口诀”而已。明乎各自关窍,即明并无门派之争,也无真伪之辨,如单一用飞星,大卦,纳甲,三合……岂不误人?也与实践不合。笔者以廖家古本演绎,并经考证廖家地师实际操作,点点滴滴皆在三僚。杨公真法,并未失传,已有定论。三僚地师并不代表三僚风水,师承三僚地师,亦需择良师真学而从之,斯不误人误已。杨公十层罗盘,各有妙用,非挨星一法或玄空大卦一法,或纳甲之法,或透地一法,或三合一法而尽之,各层有各层之理论体系,合而用之为巨太极。分而演之,各自为太极,斯为混元一气作法。三僚硬派传人廖香探先生对此领悟入骨三味,笔者亦师亦友,质疑考证已久,比对古本皆合。此杨公真法浮出水面,定然无误!证于实践,三条五条口诀一合,定然有验,铁断无误!

上一篇:罗盘七十二龙应用价值

有一点是不能否定的,那就是七十二龙虽然在后人增添为论四大局排十二宫山水是错误的,但还是不能全部否定其七十二龙的存在,七十二龙有他的运用之处在于分金兼向入首坐扦上体现出來。

有一点是不能否定的,那就是七十二龙虽然在后人增添为论四大局排十二宫山水是错误的,但还是不能全部否定其七十二龙的存在,七十二龙有他的运用之处在于分金兼向入首坐扦上体现出來。

其中,遇到七十二龙中的十二空亡龙时,杨公风水学术是不坐空亡龙的,在坐穴朝向时,以前二八,后三七进行兼向分金。除去十二空亡龙不能开穴坐向后,还有六十甲子便是七十二龙实际运用的数据了,此乂是以六十甲子纳音五行来论坐穴之龙是何龙来论的,所以七十二龙在杨公风水学术中存在的价值是用来论扞穴坐山坐在何龙的,是坐在金龙上,还是坐在水龙上,或是坐在木龙上? 入首龙是在七十二龙的哪一龙上,入首龙是金龙还是木龙还是火龙?来龙入首是否与扦穴坐龙相生?相克?比合?入首龙与水口扦穴是否在同一龙上?是否淸纯还是阴阳交浊?同卦不卦?是否是联珠?这才是七十二龙真正的用途,也是七十二龙的价值所在,但专用此七十二龙去断验旧坟,是不全面的。

自古以来很多地方龙穴是不相配,得一失二,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发过富贵的旧坟、老宅在來龙入首与扦穴及水口是不在一卦的,也就是说如来龙是金龙但扦穴又为火龙,水口又在木局上,此为阴阳交浊,不淸纯,但为何还是能出富贵,有的旧坟虽在来龙入首扦穴和水口均为一卦,按理来讲应富贵,但实践中还是有很多不发富贵,当然我论的前提是有龙穴的之地,所以这就是七十二龙力所不及的之处,当然有些学术在网上我还是值的去保留一些,作为个人学术保留。故七十二龙论四大局排十二长生宫山水来去之法是经不起实践的考验的,除去上述我讲的七十二龙真正在杨公风水上的运用价值外,没有用七十二龙来论四大局之说,不信易友用七十二来论四大局去实践断验一下旧坟老宅就明。

上一篇:风水罗盘不仅仅是风水师的专业工具

下一篇:格量穿山72龙和透地60龙

风水罗盘不仅仅是风水师的专业工具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罗盘几乎是风水师的标志,罗盘上密密麻麻的小字很神秘看不懂。也因此认为,罗盘就是风水师的专业工具,和普通人的距离很远。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罗盘几乎是风水师的标志,罗盘上密密麻麻的小字很神秘看不懂。也因此认为,罗盘就是风水师的专业工具,和普通人的距离很远。

其实,这是对罗盘的一种误解。罗盘并不仅仅是风水师的必备工具,还具有化煞的功效,在家居风水的调理中也经常会用的。

所以,觉得有必要给大家普及一下罗的相关盘知识,让大家对罗盘有初步的了解。

罗盘,也称罗庚,罗经等,是风水师勘测风水必备的专业工具。 风水师判定一地风水的好坏,寻找到最有利、最适合的风水宝地,不仅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做后盾,更必须通过罗盘这一工具。

罗盘种类很多,常见的有三元盘、三合盘、三元三合两用盘、易盘、玄空盘等等。但不论哪个门派,罗盘上的基本的内容是不能少的。

罗盘主要由天池、内盘、外盘三大部分组成

也叫海底,是大家熟悉的指南针,它固定在内盘中央。指南针箭头所指的方位为南,另一端为北方。

天池被视为罗盘的太极,中藏金水,动而阳,静而阴。

内盘就是指南针外可以转动的圆盘,是罗盘的主要部分。

内盘上印有许多同心圆环,一个环就叫一层,罗盘的各种内容分别印刻在内盘的不同层上。

各层又划分为不同等份,上印不同字符。不同种类的罗盘层数也不同,有的多,有的少,最多的达五十二层,最少的却只有五层。

外盘一般为正方形,主要是内盘的托盘,在四边外侧中点各有一小孔,穿入红线成为天心十道,用于读取内盘盘面上的内容。

罗盘内圆外方的形状,象征着天圆地方。

二、罗盘在阳宅风水中的使用

罗盘,以其先天之气化解后天无形之煞,在阳宅风水调理中摆放罗盘,可以起到镇宅、化煞、助运的作用。

如果家居、办公室中的阴气重,或有不良气场,很容易引起居住者不安、惊恐、做恶梦等等,这种情况下,摆放罗盘可以起到镇宅保平安的作用。

家居、办公室外围环境不利,存在风水煞气,诸如正对尖角、高压线,以及厕所、垃圾场等不吉利场所的话,会对主人运势形成不利影响,甚至严重影响主人健康、容易发生意外等等。摆放罗盘,则可起到挡煞化煞的作用。

温馨提示: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罗盘是风水工具,在摆放的时候请先咨询专业人士,千万别摆错了位置。

三、化煞罗盘不可作为风水师专业罗盘

现在市面上常见的很多罗盘,是作为化煞使用的,与风水师的专业罗盘不同。

1、风水师专用罗盘精确度要求高

风水师专用的罗盘,是要用来测量、定向、勘察吉凶的,事关重大,要求罗盘要求制作精准。而一般用作化煞的罗盘则对精准度的要求一般。 所以化煞罗盘达不到做风水师专业罗盘的要求。

2、风水师专用罗盘可以作为化煞用

化煞罗盘相当于风水师专用罗盘的简化版,所以风水师专用的罗盘可以做为家居、办公环境的化煞、挡煞之用

上一篇:如何在野外判定方向

下一篇:罗盘七十二龙应用价值

罗盘是野外定向最常用的工具,使用简便。判定时,将罗盘水平放置,待磁针静止后,磁针上涂有夜光剂(便于夜间使用)或其他标识“北”含义的一端所指就是北方。面对北方则背后是南方,右边是东方,左边是西方。使用罗盘前,应先检查磁针的灵敏性

在浩瀚的大海,在旷远的沙漠,在辽阔的荒原等各种野外环境条件下,如何判定方向是非常重要的。了解这些知识无疑会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野外生存技巧。兹介绍几例,以供参考。

罗盘是野外定向最常用的工具,使用简便。判定时,将罗盘水平放置,待磁针静止后,磁针上涂有夜光剂(便于夜间使用)或其他标识“北”含义的一端所指就是北方。面对北方则背后是南方,右边是东方,左边是西方。使用罗盘前,应先检查磁针的灵敏性,还须特别注意避开铁锤、铁轨等铁性物体和高压线。

我们知道,磁针静止时所指方向为磁子午线方向,它和通过该点的真子午线(经线)方向通常是不一致的,二者间的夹角为磁偏角。当磁针北端偏于真子午线东面时,称为东偏;反之,称为西偏。所以,我们用罗盘测定的方位是磁方位,而不是真方位。要想得到真方位,可由地形图或其他资料提供的当地磁偏角数据进行订正。我国东部地区磁偏角一般为西偏,西北地区和南海诸岛地区一般为东偏,其数值一般只有几度,如北京5°15′(西)、上海4°26′(西)、西安2°29′(西)、乌鲁木齐2°44′(东)。在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可用磁方位代表真方位,即把磁北针所指方向看做地理上的正北方向。

依靠大比例尺地形图可以快捷、准确地判定方向。

首先在实地找到与地图上相对应的、具有方位意义的明显地物,如山头、独立树、桥梁、道路或道路交叉处、河流或河流汇合处等。然后转动地图,使图上地物与实地相对应的地物位置关系完全一致,此时地面上的方位与图上的方位已完全符合,如图1。借助地物定向,是野外利用地形图定向的主要方法,只有无明显地物可参照时才需要借助罗盘仪定向。

如图2所示,将罗盘置于图上,并且使地图的北图廓与罗盘磁针北端指示的方向一致,再将罗盘带有南、北注记的方向线对准图上磁子午线方向,然后将地图和放在上面的罗盘一起转动,直至磁针北端指在北处,此时实地方向已与地图的方向完全一致。

古代在尚无罗盘之前,主要靠日月星辰来定向。东晋高僧法显在其《佛国记》中说:“船航于海上,大海弥漫无边,不识东西,惟望日月星宿而进。若阴雨时,为风逐去,亦无准……至天晴已,乃知东西,而复望正而进。”可以说,日月星辰就是天上的罗盘,至今仍是人们重要的日常定向依据。

在晴朗的白天,主要是利用太阳来确定方向。笼统地说,大阳升起的方向是东,下落的方向是西。实际上,只有在春分(3月21日左右)和秋分时(9月23日左右),日出和日落的方向才是正东和正西。

见图3,从春分到夏至(6月22日左右),太阳升起(或下落)的方位由正东(或正西)逐渐向北偏移,到夏至偏移到最北点,如在北京及同纬度地区上这个东最偏北(或西最偏北)的角度约31°多。从夏至到秋分,太阳升起(或下落)的方位逐渐向南偏移,到秋分这一天移到正东(或正西)。从秋分到冬至(12月22日左右),太阳升起(或下落)的方位由正东(或正西)继续向南偏移,冬至偏移到最南点,如在北京及同纬度地区上这个东最偏南(或西最偏南)的角度约是31°多。从冬至到春分,太阳升起(或下落)的方位逐渐向北偏移,春分移到正东(或正西)。知道了不同季节日出点(或日落点)的大约方位,又根据正午时太阳一定位于正南方(太阳直射纬线以北)这一点,就可判定白天不同钟点时,太阳所在的大致方位了。

晴朗的夜晚,可利用月亮判定大概方向。农历初一新月时,月亮和太阳在同一方向,它与太阳一起升落,这时看不到月亮。初七八上弦月时,月亮在太阳东面90°,比太阳约晚6小时升起来,也晚约6小时落人地平线,即正午太阳在正南方时,月亮刚从东方地平线升起;太阳在西方地平线上时,月亮在正南方;半夜前后,月亮在西方地平线上。十五六(有时十七日)望月时,月亮和太阳相距180°,太阳落时,月亮正从东方升起;第二天太阳升起时,月亮正从西方落下。二十二三下弦月时,月亮在太阳西面90°,它比太阳约早6小时升起来,也约早6小时落下去。即太阳从东方升起时,月亮在正南方;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时,月亮正从西方落下。这样,就可根据不同的月相判定大概方向。

在北半球,北极星无疑是最重要的一颗指示方向的星体了。在星空背景上,北极星距离北天极不足1°,故在夜间找到了北极星就基本上找到了正北方。北极星属小熊星座,是其中最亮的一颗(2等星)。由于小熊星座众星除北极星外都较暗,所以,通常根据北斗七星来寻找北极星。见图4。

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主体。其形状像一只勺子,我国民间又称“勺星”。从斗口边两星(指极星)的连线向斗口外延长5倍左右,便可找到北极星。北极星附近相当大的一片天区里,没有比其更亮的星了,所以,用这种方法是极易找到它的。因此,谚云:“识得北斗,天下好走”。

当北斗七星由于周日视运动旋转到较低位置,甚至没入地平线以下时,则可根据仙后座来寻找北极星。仙后座主体由5颗亮星组成,形似拉丁字母“W”,常称为“W”星。“W”星和北斗七星分居北极星两侧且大约对称的位置。二者在星空中遥遥相对,非常显眼。当北斗七星位置较低不易观察时,W星正好高悬天庭。如图4,在W星缺口中间的前方,约为缺口宽度的两倍处,即可找到北极星。

顺便指出,由于北极星紧靠北天极,所以,只有北半球的人们才可用其判别方向。在北半球任一地方,北极星的高度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如北京地处约40°,则在北京所见北极星的高度也约为40°。这一点可作为确认北极星的一个依据。

北斗七星除可帮助寻找北极星以定向外,它本身也可用来指示方向。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很早以前就懂得这一点。战国时代的《鹖冠子》中说:“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这个法则是说,在黄昏时分通过观察北斗七星斗柄三星的指向,就可确定季节。反之,人们也可在不同季节利用斗柄的指向判定方位。一般情况下,晚上约八九点钟,春季时斗柄指向东方;夏季时,指向南方;秋季时,指向西方;冬季时,指向北方。

金星是全天最亮的行星,呈白色,我国民间称其为“太白星”或“太白金星”等,它最亮时比最亮的恒星(太阳除外)天狼星还要亮约14倍,在星空中格外引人注目。由于它和太阳的角距离最多只有约48°,因此,只能出现在黎明时的东方或黄昏时的西方。金星作为晨星出现在东方时,我国称其为启明星,当作为昏星出现在西方时,称为长庚星,《诗经》中就有“东有启明、西有长庚”的说法。由于金星特亮,又只能出现在黎明时的东方或黄昏时的西方,所以极易辨认,常用来指示方向。还有一些可用来定向的星,其定向方法较复杂,在此就不作介绍了。

晴朗的白天,高出地面的物体在阳光的照射下总会产生阴影。随着太阳在天空位置的变化,物体影子的朝向、长度也不断发生变化。在一块平坦的地面上,竖立一根直杆,在某一时刻记下直杆影子顶端的位置A,过10分钟~20分钟,再标出影子顶端的位置B,连接AB,则AB就是此地近似的东西方向线。首先标出的一点为西方,面向西方,则北后为东方、左方为南方、右方为北。

还有一种较准确的方法。如图5。在午前某一时刻记下杆影顶端位置A,以直杆和地面的交点O为圆心,以OA为半径画一圆弧,待午后某一时刻,杆影顶端恰好落在弧上时再记下位置B,联结AB并取其中点C,则OC即通过该地的南北方向线。CO方向为正南,OC方向为正北,CA方向为正西,CB方向为正东。

这种方法的道理很简单,太阳每天东升西落转一周(360°)为24小时,钟表时针转一周却只需12小时,所以,太阳在天空中运转速度每小时15°,是时针速度的一半。而正午(地方时12时)时刻太阳在正南方(太阳直射纬线以北),所以,钟表上12时刻度线和时针之间的角平分线即为南方。

估测方向时,将钟表平放,时针对准太阳,为准确起见,可在表盘上直立一大头针(细直草根、牙签等均可)。如图6。太阳照射细针时便在表盘留下阴影,则影子即代表太阳所在方向。平移表盘使影子通过表盘中心,再转动表盘使影子与时针相重合,那么,此时时针和12时的刻度线之间的夹角平分线就是南方(太阳直射纬线以北地区)。

通常我们钟表所用时间为北京时间,即以东经120°的地方时为准的时间。用这种方法定向根据地方时会准确些(许多文章介绍用手表定向时常忽略这一点)。如兰州(约东经104°)和东经120°相差约15°,因此,兰州的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晚约1小时,若此时为北京时间8点,则兰州的地方时为7点,用此法之前将时针由8点拨到7点,然后再按前述步骤进行即可。必须说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用手表法定向有一定的误差。

有些地物的特征具有指向性,可用来判定方位。如常见的有:

1.树木向阳面生长快,背阴面生长慢,在树桩年轮上反映出靠北面的较密,南面的较疏。同理,树木通常南面枝叶茂密,树皮光滑,北面枝叶较少,树皮粗糙,易有青苔。

2.突出北面的地物,如田埂、土堤、土堆和建筑物等,其南面较干燥、积雪融化比较快;北面阴凉、易生青苔、积雪融化较慢。凹下地面的地物如土坑、沟渠和林中空地等的特征则相反。

3.我国北方广大地区冬季多西北风,夏季多偏南风,为调节气温、通风、采光之见,民居的主房一般为坐北朝南。内蒙古高原冬季因受寒冷的西北风影响,蒙古包多朝东南开。因伊斯兰教圣地麦加在我国的西方,教徒做礼拜时要朝向麦加方向,故我国清真寺礼拜殿大门朝东开。等等。

以上介绍的一些判定方向的方法,在实际应用时,要注意综合分析,多方验证,以获得可靠、准确的结果。

下一篇:风水罗盘不仅仅是风水师的专业工具

中国远古文明的钟鼎文化时代,是人类从对宇宙认识的混沌之中,走进相对论认识的一个重要知识里程。而子午线的确立,则是中国古人从对宇宙认识的混沌未开,找到了打开宇宙混沌奥秘之门密钥的混沌初开。

一、子午线是钟鼎文化时代时空观认识体系的基准线

中国远古文明的钟鼎文化时代,是人类从对宇宙认识的混沌之中,走进相对论认识的一个重要知识里程。而子午线的确立,则是中国古人从对宇宙认识的混沌未开,找到了打开宇宙混沌奥秘之门密钥的混沌初开。

为了认识茫茫的宇宙,首先要寻找到一个人类的认识可以能够依托的坐标原点。而这个原点的确立,则需要人类能够准确地找到可以确定这个原点的空间方向。指南针的发明并不是单纯的一个器具发明的问题,而首先反映了中国远古人类对南北方向有了一个准确的认识。也就是说,发明指南针的最基础的内容是需要知道哪里是南?哪里是北?然后才是寻找始终可以与这个方向保持一致的东西。

于是,就产生两种不同的认识。一是南北方向是属于自然中固有的。一是南北方向是由指南针确定出来的。发明指南针的人,自然应该属于前者。对于因指南针的传入而凭此来辨别方向的西方人来说,肯定是后者。所以,在西方人的眼中,方向就是指南针,时间就是钟表,空间就是长、宽、高的认识,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但是,与西方人认识不同的是,中国远古时代对方向的认识,称为晌(日向)。晌午(日向在午时),是第一个被认识到的时间与方向的统一。晌,是以“日晷”上的“日相”确定的。所以,“日晷”也被称为“华表”。但是,在没有“日晷”之前,午时与南方是可认识的,它是由太阳每天在天空中最高位置的日象所确定的。而子时与北方的认识,则是比较模糊的。但是,有了“日晷”之后,通过对日象在“日晷”上形成的日相的相对化认识之后,产生了对日向的认识------晌,日向在晌午的时候,在日晷上就出现了一条最短的阴影。而这个最短的阴影所指的方向,就是精确的北方向认识。南北方向被精确地认识后,中国人将能够贯通南北两个方向上的线称为“子午线”。子午线,是日月对举,昼夜旦夕变化的一个共同基准线。有了这条基准线,于是,就有了人类对万有星空的“坐使青天暮,小星愁太阴;阳明千星隐,厥阴万星稠”的认识。也就是说,对星空不同变化过程认识的开始,都起源于子午线把天空分野成不同时空属性的认识层面。

厥阴、太阴、少阳、少阴、太阳、阳明,是时空形貌与属性一体化认识结构的不同层面。所以,它们既可以表达方位,也可以表达时间。

少阳表示东,少阴表示西,太阳表示南,太阴表示北,阳明为上,厥阴为下。此为空间四向表示法。

在时间表示法中,日称太阳,月称太阴。太阳系与太阴系,各有五行。太阳系中无太阴,称为“日相”四象。太阴(月亮)系中无太阳,称为“月相”四象。“日相”四象中,阳明表示昼,厥阴表示夜,少阳表示旦,少阴表示夕。“月相”四象中,少阳表示朏,少阴表示朓,阳明表示朑,厥阴表示胊(注:“朏”为月亮从东方升起的形貌,“朓”为月亮在西方要落下的形貌,“朑”为月亮在天空中运行过程的形貌,“胊”为月亮不在天空中的形貌)。太阳有昼、夜、旦、夕,月亮有朏、朓、朑、胊。二者在“日晷”、“月晷”上的形貌运动变化规律相对、相反,完全一致。子午线,则是人类认识这些内容的最基准线。

在更大的时间尺度内,如对月与年的时间表示法,月相变化也有四象:月盈称为阳明,月晦称为厥阴,月盈变称为少阳,月亏变称为少阴。所以,月相的朏、朓、朑、胊四象,也有盈、亏、圆、缺四种变化过程的分类属性。日相的变化也有四象:春、夏、秋、冬四时。所以,日相的四象分类,有一天之中的昼、夜、旦、夕小四时,也有一年之中的春、夏、秋、冬四时,还有更大时间尺度的大四时等不同的四象变化过程的分类属性。

大自然中的子午线是贯通南北的。所以,中国对方向的原始认识应该是先认识到太阳在天空中最高的日象是晌午。而通过“日晷”上取得日相上的最短日向,才找到准确的北向。“夸父追日”到北极点之后,发现天空中的太阳是一样高的,根本找不到哪里是晌午。于是用太阳在天空中最高位置定义南方的逻辑,在这里无法成立。也就是说北极的四周都是南方。那么,北跑到哪里去了呢?于是,把北定义为上;下与四周的方向,都定义为南。同样,在南极点上,也应该把南定义为上,四周与下都是北的方向。这就是说,在北极,除了上的方向是北之外,所有的方向都是南;在南极,除了上的方向是南之外,所有的方向都是北。由此可以看出,北极南极是一个特殊的方向地区。站在北极点上,则唯上为北,其它方向都为南;站在南极站点,则唯上为南,其它方向都为北。北极与南极的轴线,是唯一的。北极到南极的地表面线,则有无数多条。所以,无论人们站在地球的什么地方,都有唯一的一条通过人们所站的地方的贯穿南北两极的子午线从那里通过。

所以,以人们所站的位置所确定的唯一的子午线,为人类认识宇宙的最基准线,就可以把天空中的日向、月向,日相、月相,日象、月象,分成形貌、属性,时间、空间四个不同的认识层面。为人们全方位的认识整体宇宙的规律性,建立了一个统一的阴阳六气结构框架。构成了日有昼、夜、旦、夕,月有朏、朓、朑、胊的自然存在与人类意识存在的两个八卦结构的阴阳统一性。阴阳八卦,构成了自然存在与人类意识存在阴阳合一认识的六十四卦全息结构框架。

古老的中医学,也是建立在这样一个阴阳八卦结构框架基础之上的知识体系。只不过,人体的形貌,属性,时间,空间四象结构体系与天空中的太阳与月亮的四象结构体系的运动变化的具体内容有所不同罢了。

二、任督二脉是人体生命时空观认识体系中的“子午线”

对方向的认识,若以人体为坐标原点,被划分为前后,上下,左右。人体八卦的结构性分别称为:阳维﹑阴维﹑阳蹻﹑阴蹻﹑冲﹑督﹑任﹑带。任督二脉是人体结构中的一个中轴线。钟鼎文化时代也有人体的“子午线”之称。

为什么会把人体上的任督二脉称为子午线呢?因为,中国的传统医学,是产生在钟鼎文化时代研究天文学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方法与属性认识结果基础上的一个新领域的科学体系。用天地日月星辰的时空结构研究方法来研究生命现象,还是用其它方法来研究它,则是中医学奠基的一个根本问题。也就是说,通过垒石结绳之法的启迪,中国古人毅然抛弃了用研究“石头”(物质)的方法去研究生命现象,升华到继续用研究“绳子与绳子”的关联关系的方法来研究。如果当初,中国古人不能在垒石结绳的关联关系认识过程中,毅然抛弃“石头”,进入纯粹的“绳子与绳子”表达的时空属性关联关系体系,也不会得到盖天论,喧夜论,浑天论三个认识层面上的天文学进步。所以,古中医学的奠基理论,应该来源于中国天文学的时空研究。认识人体生命的方法*论与认识论,都是采用了古代研究日月星辰的属性理论成果对人体属性的继续认识。

中西医基础理论上的不同所产生的壁垒的根源,是来源于中西方科学体系的基础理论与研究方法不同。也就是说西方科学使用的是绝对时空观下的物质的形与数关系的量值表达方法,而中国古科学,使用的则是相对时空观下的属性的形与数一体关联关系的综合表达方法。这样,中医与西医之间的理论基础,就存在一个物质绝对时空观,还是属性相对时空观的根本问题。

西医学,可以说是建立在物质绝对时空观基础之上的人体科学理论体系。它研究的内容是组成*人体的物质与物质之间的关联关系,表达的是人类生命现象存活的过程中,缺少了什么营养物质,缺少了什么物质元素。而中医学在研究生命现象存活的过程中,是研究如何使人体自身生命结构的时间系统与空间系统和谐性,以及与自然环境的和谐性。研究是的人类自身的时空体系如何与大自然的时空体系相顺应,从而作到天、地、人的三个时空体系相统一。所以,古中医学的生命时空观,是司天在泉理论。司天在泉的核心理论是五运六气。认识的是自然存在的风湿燥暑寒火与人类意识存在的喜怒哀思悲恐惊之间的关联关系。认识到的是人体之外有先天八卦与人体之内有奇经八脉的属性相对性。对人体认识的起点是,人体的四象时空变化的连续性与一分为二与二合而一的变化关联;……。

中西方科学存在着物质绝对时空观与属性相对时空观不同的差别,从而形成中西方科学壁垒。在方法上看,两者虽然都应用了数学的组合学原理(这是二者之间唯一可沟通的地方),但是,西方科学把组合学应用在物质的绝对时空结构体系的研究领域。而中国传统科学则是把组合学应用在了时空属性相对性的结构体系的深入研究方面。但是,中国传统科学并不排除世界是万物的组合理论。只不过,中国远古的先人们在垒石结绳之法的研究中,以“石”代物(日月星辰),认为物与物的组合只是“石头”的简单堆砌;以“绳”代系,即用“绳子”来表达物与物之间的关联关系。绳子与绳子(系与系)仍然存在关联关系的继续。而这种关联关系的继续,则是由一组最简单的数字(三、四、五)构成的一个长、宽、高表达的空间体系,和一个时钟形貌属性运动的勾、股、弦关联关系构成的时间系统。所以,中国传统科学,是奠基在研究日月星辰运动变化关联关系形成的时空观认识基础上的,完全有别于西方现代科学理论体系的一个人类古老的知识宝库。

子午线的发现,中国人最早找到了南北。从这一点来说,子午线的重要科学地位应该是决定性的。

所以,在人类走进人体生命科学研究的时候,首先也在人体的复杂结构中,找到了这样一条线。并把它称为任督二脉。任督二脉具有鲜明的人体空间属性。任前,督后,贯通上下,划分左右。任督二脉的发现,为进一步应用空间认识方法与时间认识方法来研究人体的生命现象,奠定了框架性的初始认识。为认识生命中的新陈代谢,吐故纳新现象奠定了走进时空一体化认识的基础条件。

古人发现,认识任督二脉,并不是简单的停留在经络或者穴位的唯一认识层面上来研究经络或穴位的物质性。而是走进了经络或穴位的属性相对时空观。“日晷”上的一条子午线,为钟鼎文化开创了认识日象、日相、日向的统一体系之学。同样,任督二脉作为人体上的一条子午线,也帮助了我们远古的先人,在遥远的过去,就走进了对认识自身生命现象的生象、生相、生向,克象、克相、克向的体系化研究。那么,古人在那个遥远的年代,又是通过一个什么样的工具,来研究生命现象这个具体的时空观所展示出来的问题呢?

研究日象,需要有“日晷”来取得日相;研究月象,需要有月晷来取得月相。同样,研究人体的生命现象,也需要一个“人晷”来从生命的生象中取得生相。

西方科学发明了天文望远镜和显微镜,分别用于观察宏观和微观的物质的运动与变化,扩大了人类感官的局限性所限定的视野。而研究常规的物体,可以直接用眼睛来观察事物的运动与变化。中国古代研究宏观的天地,并不仅仅是直接观察日象与月象的运动与变化,而是通过取相之后,才研究日象与月象的运动与变化的规律性(向)。取相时用的工具,则是人人可用的“日晷”与“月晷”。这种取相与直观观察之间到底有什么不同与差异呢?

现代,如果用显微镜来直接观察经络和穴位,并看不到经络和穴位的存在。但是,人们可以通过现代辐射场摄影术的取相之后,经络和穴位就神奇的在人体的体表显示了出来。

所以,只有在活生生的“人晷”上取相后,对人体的认识才会有经络与穴位。所以,中国人体图上没有肌肉只有经络,而西方人体图上只有肌肉而没有经络。经络是人体活着的时候才有的东西,而组织与器官在人死了之后它仍然存在。所以,只研究组织与器官的形貌与属性,就等同于寻找死活之间的共同。而唯有经络仅仅是生命活体存在的时候才有的。所以它与人体之间的其它组织与器官之间存在生死属性的差异。

经络现象只在活人身上才有。故称有活有经,无活无经。肌肉则在人死后仍然存在,所以称为:有活有肉,无活亦有肉。有活为生,无活为死。则经络为生有死无,肌肉则为生死皆有,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的道理。但是,世界上研究所谓经络“实质”的科学家们,却辛辛苦苦几十年地在尸体上去寻找什么经络的存在,真是匪夷所思,令人哭笑不得!在没有真理的迷宫里,再怎样努力的探索,最终都是徒劳的。

既然,经络与穴位就是对生命现象取相后的认识结果,那么,性与命、寿与命、运与命,就是人类对自己生命现象取相后的相对认识。这样,任督二脉是人体上的子午线理论,就显得异常重要了。如何认识任督二脉,应用任督二脉的相性,来认识生命?

任脉于前,督脉于后,上下贯通,左右两分。所以,任督定,左右分。人体的方位被任督二脉定义为上下,前后,左右。所以,人体空间的属性认识产生于任督二脉的基准认识。所以,任督二脉有人体中的子午线之称。

前面说过,南北极的轴线,是唯一的;贯通南北地表面的线,则有无数多条。因此,无论人们站在地球的什么地方,都有唯一的一条通过人们所站地方的贯穿南北两极的子午线从那里通过。但是,任督二脉在人体上的子午线属性是唯一的。而任督二脉在人体与大自然两个时空体系的关联关系上,却是随机的。

因为,人体在大自然中自由活动,当面向南方的时候,就会出现左东,右西;而面向北的时候则恰恰相反,左西,右东;面向东的时候则会出现左北,右南;面向西的时候则会出现左南,右北。所以,任脉具有任意的方向性。而任脉的方向性一经确定,则督脉的方向性也被确定,左右两侧的方向性也被确定。所以,把任督二脉在大自然方向系统中的随机变化性,只确定在任脉任意变化表达的方向上。而任督二脉之间相对性则确定了一个与自然时空体系之间的方向性的随机变化纽带。

所以,人体与大自然是两个时空体系,而链接这两个时空体系之间关联关系的任意自由变化的纽带,就是任督二脉。

所以,任督二脉之通,表达的是两个时空体系之间的相互联系。也就是说,它只是一种关联关系。而这种关联关系的确立,则完全是发生在两个时空体系之间的。从空间四象的认识范畴中来看,这种纽带关联关系并不涉及真气范畴中的元气与原气之间的关联关系。它只是一种空间方位产生的一种关联关系。

所以,在这个认识层面上,任督二脉之通的问题,并不存在天地未分之前的混沌之气,或者宇宙的自然之气,可以通过任督二脉进入人体之说法。因为,任督二脉根本就不具有物质或者精神的相互传递与沟通的通道属性。它只是两个时空体系之间取相后被认定的一种关联关系。它所沟通的内容纯粹是一种时间属性与空间属性。

人体的空间属性与时间属性,与大自然的空间属性与时间属性之间的沟通,既不是自然中的元气,也不是人体内的原气,而是人体与大自然的象、相、向之间的运动变化的相对性与随机性。也就是说,中医学中精、气、神三焦论的内涵就是:神,为人体与大自然的向、相、象之间的运动变化的唯一精准沟通;精,为相对精确地沟通;气,则为人体与大自然的向、相、象之间的运动变化同时又存在着随机性的沟通。这种沟通的随机性,才是大自然万物霜天竞自由的根本。

也就是说,自然之象与生命之象,是两个相互独*立的时空体系。自然之象被取相认识之后,形成了四象理论,称其为时间四象,空间四象。简称为四时四方理论体系。四象时空被取相认识之后,形成了阴阳三焦论。也就是说,阴阳三焦论是大自然时间四象与空间四象取相认识后的一种图腾认识。这种图腾认识被人类自身身体的时间四象系统与空间四象系统认识之后,又会还原为象。也就是说,如果自然象,被抽象取相的时候被三因合成为一果的时候,那么,人类的四象时间系统与空间四象系统,也会还原成一种随机变化的三焦形貌。而自然象被抽象为阴阳态的时候,则人类的时空系统同样也会还原为阴阳两种形貌。也就是说,任督二脉的自然与人体之通,是一个象、相、向的被抽象,被取相,再被复象的过程。它不是物质的流通与交换过程。所以,用通任督二脉的真气疗法来命名一种健身法,是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贫瘠的一种无知之说。

所以,中国古人就是凭借着这个人体上的“子午线”的基准确定,对人体生命运动过程中的现象,依据时空的属性、形貌的运动过程分类,划分为六气结构框架去继续认识。

阳维与阴维,表达的是阴阳形成的一种维系,或者维絷。也有法度与纲维的意思。但是,它侧重表达的是一种新陈代谢,吐故纳新的维持、维护、维修、保养的属性。

阴蹻与阳蹻,表达的是阴阳形成的一种蹻系。蹻有举、翘的意思,阴蹻则为举阴,阳蹻则为翘阳。此外,蹻有纠偏以防太过和不及的意思。所以,可以称为举不及而按太过,蹻邪防非。

冲脉,则为气街穴起到胸中而散。带脉则有别于人体诸经络皆上下周流,唯带脉环身一周,横束如带,有总束诸脉成一体系的作用。

也就是说,人体的属性、形貌、时间、空间结构性,是阴阳两个四象的复合关联关系而成的八卦。而每个四象又具有四个不同的三焦结构性。三焦的属性结构性又有六气。所以,八卦与六气的关联关系具有统一的率领作用。所以,手足各有六经络而为六气,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属性形貌一体化结构的整体框架。所以,人体中的厥阴、太阴、少阳、少阴、太阳、阳明六气,左右手足共有二十四经络。经络与脏腑互为表里。形成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结构框架。

也就是说,中医学对人体的认识,是与钟鼎文化时代对大自然认识的知识体系,共同建立在同一个属性、形貌、时间、空间理论基础上的认识论与方法*论。而任督二脉,则是中医学知识体系中的“子午线”。没有任督二脉的本原认识,也就无法去认识人体中的阴阳,三焦,四象,五行,六气,八卦的一体结构性。

上一篇:风水中的四十八局

下一篇:如何在野外判定方向

风水罗盘二十四山向的知识点许多易友是清楚的,但是杨公风水所讲的二十四山组成四十八局就鲜为人知,平常大家讲的最多是正向和兼向问题,这就没有讲到它的阴阳本质。

风水罗盘二十四山向的知识点许多易友是清楚的,但是杨公风水所讲的二十四山组成四十八局就鲜为人知,平常大家讲的最多是正向和兼向问题,这就没有讲到它的阴阳本质。

罗盘周天360度,将八干四维十二支形成二十四山排布其中,子午卯酉为四正,乾巽坤艮为四隅,每一山为15度。

每山以中线为界分成左顺右逆两局,每局7.5°范围,则二十四山就成了四十八局。如子山0°至7.5°为阳顺局,0°至352.5°为阴逆局。

由于干与维置于先天罗经地支之间,每一干维覆盖相邻地支各四份之一,即7.5°,因此干维顺逆各7.5°的两半实质上属于罗盘不同的地支范围,因而有不同的五行属性。如子癸虽为一组,但其排列却有子癸和癸子两个,子癸为0——7.5°,而癸子则为7.5°——15°,子癸为顺而癸子则为逆。这种逆顺阴阳不是正兼坐向那么简单,它对判断来龙入首的五行特性及如何进行选穴(阳来阴受,阴来阳受)是十分有帮助的。

另外,关于正向与兼向问题,一般来说一山15度分五格,中间9度为正向,前后3度为兼向。值得说明的是,这时的正兼与四十八局不同的两种概念。

上一篇:杨惠国:自制新版六十四卦圆图罗盘

杨惠国:自制新版六十四卦圆图罗盘

本人是一个堪舆爱好者,为了使用方便和需要自己动手设计制做了一个适用的六十四卦罗盘。现介绍给有缘的朋友来一起分享。

本人是一个堪舆爱好者,为了使用方便和需要自己动手设计制做了一个适用的六十四卦罗盘。现介绍给有缘的朋友来一起分享。

中心阴阳鱼位置放置指北针

第三层:后天八卦方位与八煞八生

第四层:地盘二十四山向

第五层:对应地盘人盘 三元天地人与拨砂五行局

第六层:人盘 采用三元的玄空阴阳山向

第七层:对应人盘天盘 干支纳甲

第八层:天盘与三合四局五行

第九层:二十四节气与太阳黄经度

第十一层:六十龙与一百二十龙 旺相二位分金

第十二层:二十八宿方位五行度

第十三层:周易六十四卦圆图

经过多次的设计变更和制作,感触很深。最终完成后觉得有两个方面的问题特别需要解释和说明。

第一个方面,是第三层后天八卦方位与八煞八生。后天八卦方位与山龙八煞是众所周知的问题,不多诉说,主要对八生做一下说明。

山龙八煞设立的理论依据是,八卦中各八纯卦之官爻的五行方位为该卦之煞方。那么根据对立统一、一分为二和阴阳既对立又互补的理念,有阴则必有阳,有克亦必有生;有官爻之克,必会有印爻之生。才符合平衡的规律。所以,我以各八纯卦印爻之五行方位设立生方。我认为有可取之处是可行的。就象“八煞黄泉与救贫黄泉”的统一平衡一样,应该具有合理性。有生有克、对立统一、平衡制约才能生存和发展。虽然目前尚没有此“八生”一说,但是,世间的任何事物,任何观点和主张都有个“第一次”。关键是看其观点和主张是否有理、有利、有节,是否可行并真实有效。至于说到真实有效,我觉得现在堪舆所用的“禁镇官贵之法”是可以佐证“八生”观点存在的正确性。并衷心的希望广大的堪舆界朋友,在今后的实践中对“八生”的观点进行客观的验证,检验其有效性。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第二个方面是:六十四卦圆图在罗盘上应该如何定位起卦,是应该顺时针“左旋”运行,还是应该逆时针“右转”运行的问题。

本人经过认真的思考和研究,最终采用的方法是:乾兑离震四宫由复至乾三十二阳卦,从罗盘的北方子山开始起复卦,逆时针“右转”运行,至午山乾卦止;巽坎艮坤四宫姤至坤三十二阴卦,则从午山接乾卦之后起姤卦,还是逆时针“右转”运行,到子山坤卦止。完成二十四山向与六十四卦圆图的相互结合。

我的这种在罗盘上,六十四卦圆图逆时针“右转”运行的方法与伏羲六十四卦圆图的顺时针“左旋”运行方法正好相左。我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运行方式,特作如下的理由说明:

其一:吴玄同志在1991年所著的“易经半月通”里对伏羲六十四卦圆图是这样讲的,“根据图中所示,外圆、内方各分为六十四卦为阴阳两类,复卦至乾卦为阳,三十二卦;姤卦至坤卦为阴,也是三十二卦”。“即阳卦始于复卦极与乾卦;阴卦始于姤卦,极与坤卦。阴阳循环消长,生息不止。其中阳卦运行可象征春夏两季,阴卦运行可象征秋冬两季,卦中的阴阳又可象征夜昼”。

陈梦雷撰写的“周易浅述”除具有上述吴玄同志的观点外,还更加详细的论述了,伏羲六十四卦圆图与二十四节气,相互配合排列的深刻的道理。我不想占用过多的篇幅来引用原文所说,按其所论之结果是:伏羲六十四卦圆图,阴阳各三十二卦,都是顺时针“左旋”运行的。四个枢纽卦,坤复在下乾姤在上。复至乾三十二卦居左,姤至坤三十二阴卦居右;二十四节气,也是顺时针“左旋”运行。下方冬至、左方春分;上方夏至、右方秋分。这样,冬至配坤复二卦,阴极阳生;夏至配乾姤二卦,阳极阴生。左方,冬至到夏至为春夏,配复至乾三十二阳卦;右方,夏至到冬至为秋冬,配姤至坤三十二阴卦。形成了伏羲六十四卦圆图与二十四节气的完美结合。

其三:现在我们所使用的罗盘,对二十四节气有两种不同的排列运行方法。第一种:夏至配午山居南方,冬至配子山居北方,节气顺时针“左旋”运行;第二种:立春子山北方起,立秋午山南方起,按逆时针“右转”运行。

依据相关资料的证实有“立春北斗指寅,太阳运行到子山之中,再运行7.5度才进入壬山”;辞海对冬至一词的解释中有“大雪后十五日斗指子,为冬至十一月中”。以上两点都与太阴到山盘的运行方位完全吻合。我没有研究太阴到山盘的形成原理,但我想这不是简单的巧合吧,应该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真实的反映。

由此,我认为,第二种罗盘对二十四节气的方位、运行排列是正确的。所以,我也采用这种:二十四节气立春北方子山起,逆时针“右转”的运行排列方式。

其四:二十四节气的具体位置与运行方位的确立,是确定六十四卦圆图运行方式的关键所在。也是我斗胆采用六十四卦圆图在罗盘上逆时针“右转”运行的依据。

相互比较一下,可以看出“周易浅述”阐述的理论是:二十四节气从下方冬至或上方夏至开始,顺时针“左旋”运行;六十四卦中,阴阳各三十二卦,也都是由上方乾姤或下方坤复开始,顺时针“左旋”运行的。即是“左旋配左旋”。

我之所用也遵循如此之道。二十四节气北方子山立春起,南方午山立秋起,都是逆时针“右转”运行;六十四卦中,阳卦复至乾北起子山,阴卦姤至坤南起午山,亦是逆时针“右转”运行,是“右转配右转”。并且符合阳卦三十二配春夏,阴卦三十二配秋冬的象征规则。

六十四卦逆时针“右转”运行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二十四节气寒暑运行方式的改变,必然引起注重阴阳的六十四卦圆图运行方式的相应改变。“天变道亦变”。因此,我认为具备合理性,也是正确的相配之法。

其五:总结以上四点结果是

第一点 从方位上看,上南午方、下北子方、方向格局没有改变。

第二点 乾姤,坤复四个枢纽卦方位未变,仍是上南乾姤,下北坤复。但是,乾姤二卦位置互变,坤复二卦位置互变。阴阳各三十二卦都由原来顺时针“左旋”运行,变更为逆时针“右转”运行,是“变位不变序”。

第三点 “周易浅述”理论,节气对四个枢纽卦是:上方夏至配乾姤二卦,下方冬至配坤复二卦,南北相对应。我采用“乾卦大暑末,姤卦立秋首”居上南午方,立秋为始;“坤卦大寒尾,复卦立春头”居下北子方,立春为始。也是南北相对应。只是节气的位置发生了改变,由南夏至,北冬至,变更为南立秋,北立春。

为什么节气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呢?是因为,乾姤坤复四个枢纽卦与节气的对应关系方生了改变。

陈梦雷言到“天之阴极于冬,阴极阳生为冬至;天之阳极于夏,阳极阴生为夏至,故二至为阴阳之枢纽”。

而现在依据科学的天文地理研究表明,辞海也在冬至一词的解释中说道:“此日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短,其后阳光直射位置向北移动,白昼渐长。由于太阳辐射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发散的少,故在短期间内,气温继续降低,天文学上规定:冬至为北半球冬季的开始”。辞海在夏至一词的解释中又说“天文学上规定,夏至为北半球夏季的开始。”

这就是说地处北半球的中国大陆,冬至、夏至是冬季和夏季的开始,不是阴极、阳极改变的枢纽。真正实际意义上的“阴极阳生与阳极阴生”的枢纽是立春和立秋。“立春阳气转”也充分说明了立春是阴极阳生的开始。

因此,冬至、夏至的阴阳枢纽由立春和立秋来取代,“二至变二立”就是顺理成章之事了。

至于上面第二点所说的“乾姤二卦位置互变,坤复二卦位置互变”的原因,则是二十四节气由原顺时针“左旋”,变为逆时针“右转”所决定的。节气运行规律的逆转,必然引起四个枢纽卦首尾相互对应的位置产生逆转互变。

综上所述:我认为两个应该说明和解释的问题,都已经说的比较清楚和明白了。由于知识水平和逻辑推理能力所限,论述的不是很清晰。至于是对是错,是客观实际的真实反映,还是不着边际的生拉硬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为抛砖引玉的我,恳请周易八卦与堪舆界的有识之士,前辈与朋友们对以上观点进行剖析和斧正。以使伏羲六十四卦圆图与罗盘堪舆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为我中华民族博大精深,辉煌灿烂的民族文化事业添砖加瓦。

上一篇:日影确定南北方向

下一篇:风水中的四十八局

现在人们已经知道,地球的两个磁极和地理的南北极只是接近,并不重合。磁针指向的是地球磁极而不是地理的南北极,这样磁针指的就不是正南、正北方向而略有偏差,这个角度就叫磁偏角。

陈按:我推崇真北,不喜欢磁北,不然同一个屋子,因为风水师以及罗盘精度的不统一,测出不同的结果,这样的预测有意义吗?下面是看到的日影确定南北方向的方法,仅供参考。

现在人们已经知道,地球的两个磁极和地理的南北极只是接近,并不重合。磁针指向的是地球磁极而不是地理的南北极,这样磁针指的就不是正南、正北方向而略有偏差,这个角度就叫磁偏角。又因为地球近似球形,所以磁针指向磁极时必向下倾斜,和水平方向有一个夹角,这个夹角称为磁倾角。不同地点的磁偏角和磁倾角都不相同。成书于北宋的《武经总要》在谈到用地磁法制造指南针时,就注意利用了磁倾角。沈括在《梦溪笔谈》谈到指南针不全指南,常微偏东。指出了磁偏角的存在。磁偏角和磁倾角的发现使指南针的指向更加准确。还可以用影子来确定方向。用一根直杆,垂直立在空地上,用一块石子记录下直杆阴影顶点的位置A,约10分钟,阴影随着太阳的位置而移动,用石子记录下阴影顶点的位置B,将两点连成一条直线,这条直线就指向东西方向,与这条直线AB垂直的线就指向南北,向着太阳的一方是南方,相反方向是北方。在这个定向中,杆子越直,越细、越垂直于地面、越靠近中午12时,测出的方向就越准。

下一篇:杨惠国:自制新版六十四卦圆图罗盘

三合的实质是见“土”则合。周天十二地支中,有辰、戌、丑、未四个土,形成四个三合局:申子辰(辰土),亥卯未(未土),寅午戌(戌土),巳酉丑(丑土)。八字理论中,不仅仅三合局是以土为界,其他如八字三会、八字相害、八字相刑等,都是因土而设。

三合的实质是见“土”则合。周天十二地支中,有辰、戌、丑、未四个土,形成四个三合局:申子辰(辰土),亥卯未(未土),寅午戌(戌土),巳酉丑(丑土)。八字理论中,不仅仅三合局是以土为界,其他如八字三会、八字相害、八字相刑等,都是因土而设。

八字三合理论中还有一个“五行”现象:申子辰局中,由申到子相隔五位,由子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十二寸风水罗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