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扫地机器人实用吗是属于中高端扫地机器人实用吗?

  中国电子学会日前发布的《中国()产业发展报告(2017)》指出,机器人产业加快向中高端、多领域发展,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向更多细分行业拓展。

  报告预计,2017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62.8亿美元。其中,工业机器人42.2亿美元,服务机器人13.2亿美元,特种机器人7.4亿美元。预计2017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232亿美元。其中,工业机器人147亿美元,服务机器人29亿美元,特种机器人56亿美元。

  报告指出,机器人产业资本市场活跃,资本杠杆的使用打破传统制造业线性、单向传导模式,推动机器人产业进入资本联动、跨越增长的新时代。从机器人行业投资布局情况看,企业投资方面,对工业机器人的热度最高;机构投资方面,对家用机器人的热度最高。

  报告称,中国机器人市场进入高速增长期,工业机器人连续五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应用市场,服务机器人需求潜力巨大,特种机器人应用场景显著扩展,核心零部件国产化进程不断加快,创新型企业大量涌现,部分技术已形成规模化产品,并在某些领域具有明显优势。总体来看,中国机器人产业加快向中高端、多领域发展,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报告指出,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向更多细分行业快速拓展。继汽车和电子之后,在五金卫浴、家具家电、塑料、橡胶等行业以及新能源电池、环保设备、高端装备、仓储物流等新兴领域加快布局,带动相关产业加速发展。

  报告认为,智能机器人成为我国实现机器人产业跃升的新兴增长点。国内智能服务机器人领军企业具有技术和产品相互交叉缠绕、互相推动的特点。

  据介绍,新松、()、广州数控、()等企业已在核心部件、本体制造、系统集成方面进行全产业链布局。

  机器人:下游需求显著回升,加速新兴领域的市场布局

  下游需求显著回升,公司订单保持增长。据CRIA与IFR初步统计,2016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继续增长,全年累计销售88,992台,同比增长26.6%,增速比上年有所加快。其中,国产机器人销售29,144台,同比增长30.9%,高于外资品牌同比增速。随着制造业逐步呈现出小批量、定制化、短周期的生产制造需求,柔性化的人机协作机器人与系统解决方案得到市场广泛关注,而精密制造需求表现尤为明显。特别是,3C制造业机器人使用量快速增长,2016年销售2.8万台,同比增长58.5%,在中国市场总销量的比重增至31.2%。在各行业对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的需求驱动下,2017年前7个月中国工业机器产量达到71,631台,同比增长57%,增速较2016年提高22.70个百分点。受益下游需求显著回升,公司新签订单保持增长。

  加深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的融合发展。公司充分运用在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应用方面的综合优势,加大人工智能技术与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的融合,研发多款新型机器人产品,在拓展工业、国防及民生三大领域的细分市场方面也取得丰硕成果。1)工业机器人。公司七自由度协作机器人和基于双目视觉能够完成装配作业的双臂作业机器人已经实现小批量的销售,主要应用在3C等精密制造领域。公司并联机器人以动态抓取技术具备速度快、精度高、刚性强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分拣、包装等领域。2)洁净机器人。公司成功研发的真空大负载机械手批量应用,绝对码盘真空直驱机械手进入客户应用阶段。3)智能服务机器人。公司服务机器人实现海外销售。4)特种机器人。公司进行4款型号机器人的样机试制,开展了1款型号机器人的工程设计和3款型号机器人的分析论证。

  数字化工厂提升综合实力。2017年上半年,公司数字化工厂业务新签订单覆盖汽车与零部件、工程机械、新能源锂电池、3C等多个领域,新签订单较去年同期订单在规模与信息化建设程度上均有大幅提升,充分体现公司在规模化与技术密集化项目上的综合实力。其中,公司与中核集团合作项目进展顺利,已有部分工作站项目完成验收工作;公司与中兴通讯形成持续合作,为其规划实施数字化工厂项目。此外,公司以国家智能制造专项政策为契机,依托公司卓越的技术能力和丰富的项目经验引领客户走符合其行业发展特色的智能制造新模式,目前已有多个项目成为国家2017年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立项项目,为公司下一步拓展新行业起到示范作用。

  智能物流拓展应用新领域。公司保持在汽车、电力、烟草、地铁等行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公司自主研发的电池堆垛机、双托盘联动、特种超长堆垛机、超低工位穿梭车以及智能物流信息系统等新产品在轮胎、动力锂电池、医药、离散制造等领域实现应用,与中车、宁德新能源、梦天木门等知名企业形成长期合作关系。上半年,公司与米其林深入合作,共同探索具有国际一流水平应用在轮胎行业的智能物流系统,为公司智能物流业务在轮胎行业发展树立里程碑。

  再次斩获沈阳地铁项目订单。公司继承担沈阳地铁一号线、二号线相关设备及系统集成项目后,再次与沈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合作,今年7月中标沈阳地铁九号线一期1.18亿元的综合监控系统集成项目,将对公司后续参与沈阳地铁项目具有重要意义(在建项目还有4号线和10 号线),为公司继续开拓国内其他地区及海外的地铁项目起到积极作用。

  预计公司年的净利润分别为5.04亿元、6.32亿元,EPS分别为0.32元、0.40元,对应P/E分别为65.81倍、52.65倍,目前其它通用机械P/E(TTM)中位数为59.95倍,考虑下游市场需求明显扩大,公司凭借国际一流的技术和服务,大力推广新产品、拓展新客户,加速在机器人应用新兴领域的市场布局,可给与一定的估值溢价,我们维持其“增持”投资评级。

  下游需求放缓;行业竞争加剧。

  埃斯顿:业绩较快增长,机器人业务保持高增长

  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运动控制及伺服等业务驱动业绩较快增长。

  报告期内, 公司主营业务中,智能装备核心控制功能部件业务的营业收入为2.5 亿元,同比增长25.6%,其中运动控制及伺服产品同比增长50%以上;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的营业收入为1.7 亿元,同比增长274.3%。

  机器人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保持持续高增长。公司机器人产品中,其中高端应用的六轴机器人占总销量的80%以上,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广泛应用于汽车、压铸自动化、家电、3C、新能源等领域, 机器人销量多年保持翻倍增长。

  加大研发投入,通过并购等途径布局人工智能与服务机器人领域。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为3921 万元,同比增长70.0%。2017 年4 月,公司入股BARRETT TECHNOLOGY,为进军高端伺服应用领域包括为服务机器人提供核心零部件奠定基础;同时布局人工智能,助力公司进军人

  机协同机器人和智能机器人,为进入康复医疗机器人市场奠定基础。

  公司坚持“双核双轮、内生外延”的发展战略,将保持持续快速发展。公司智能装备核心控制功能部件、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两大核心业务协同发展,形成从核心部件、工业机器人到机器人集成应用全产业链竞争优势,并将以此为基础打造基于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数字化智能工厂,应用领域不断扩展,将保持快速发展。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维持公司盈利预测, 年净利润为1.11 亿元、1.53 亿元、2.08 亿元,EPS 为0.13 元、0.18 元、0.25 元,对应市盈率为95.6、69.2、51.0 倍。公司机器人与运动控制系统等业务处于快速发展期,有望成为国内机器人本体及系统集成的领先供应商,在智能装备核心部件领域具有技术优势,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机器人业务发展低于预期,下游市场需求下滑等。

  科远股份:持续创新,推动业绩成长

  新老业务发展良好。

  2016年,公司经营状态良好:1)流程工业信息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5.1%至0.69亿元,对总收入的贡献提升2.21个百分点至13.4%,订单额列国内公开竞争市场第一名;2)以电厂DCS 为主打产品的过程自动化控制系统收入同比增长15.7%至3.32亿元,占总收入的64.8%,保持行业前三,海外业绩增加,设立印尼办事处,并实现9F 级联合循环机组国产DCS 首台套突破;3)自动化仪表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4.4%至0.54亿元,占总收入的10.5%,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逾20%,并推出针对脱硫系统应用的新产品;4)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0.2%至0.58亿元,占总收入的11.3%。

  持续推进科技创新,业务持续增长可期。

  公司将“智能制造、工业大数据、绿色制造”作为战略发展主轴,以科技创新带动业务发展,凝汽器清洗机器人、锅炉CT 等创新产品在相关细分市场的竞争优势明显。定增募投项目推进顺利,2016年中标大唐姜堰、国信高邮、国信仪征等智慧电厂项目,智能工厂解决方案应用于沙钢集团、山钢集团等知名企业,试点示范效应明显。我们认为,创新科技将推动公司业务持续成长。

  维持“增持”评级。

  新业务发展存在试错风险,成本与费用管控或不达预期。

}

原标题:机器人产业加快转向中高端

  记者10日从第五届中国机器人峰会现场获悉,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正呈现加快向中高端转型的新特点。一方面,工业机器人去年产量突破13万台,连续五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应用市场;另一方面,资本和创业者正逐渐回归理性,企业注册增长速度首次下滑。与此同时,目前产业发展正经历从数量扩展向高质量发展的攻坚阶段,一揽子行业标准和引导规范也正在加快酝酿推出。

  势头仍猛但热度趋减

  目前我国机器人产业总体势头依旧很猛,但产业热度出现减弱趋势。据峰会期间发布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研究》(以下简称“报告”)显示,自2017年开始,机器人企业注册数量增长率相比2016年减少15个百分点。在受访的与会专家们看来,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市场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盲目无序的发展以后,资本与创业者逐渐回归理性,市场趋于稳定发展。

  近年来,我国机器人行业迅猛发展。2017年全球机器人市场已达232亿美元,同期中国市场规模约为62.8亿美元。2012年至2017年全球市场平均增长率约为17%,同期中国市场平均增长率达到28%。中国工业机器人去年已突破13万台,连续五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应用市场,占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份额超过四分之一。服务机器人需求潜力巨大,特种机器人应用场景显著扩展,核心零部件国产化进程不断加快,创新型企业大量涌现,部分技术已可形成规模化产品,并在某些领域具有明显优势。

  “目前机器人产业的应用范围已向农业、电力等多领域拓展,资本市场对机器人的热情持续高涨,机器人发展步入‘黄金时代’。预计到2020年,中国机器人产业规模将超过600亿元。”赛迪顾问智能制造产业研究中心此前发布的关于“2018年机器人产业发展及投资价值”的最新研究报告透露。

  不过,我国机器人产业也呈现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特点。报告显示,截至去年底,全国机器人相关企业已达6500余家,比较集中的地区主要有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

  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机器工业联合会原执行副会长朱森第向记者表示,“整体来看,2015年至2025年这十年是我国机器人产业的跃升时期。”

  事实上,上述委员会此前预测,到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将超15万台,保有量达到80万台。

  市场需求决定产业方向

  一般来说,机器人大致可以分三类: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目前我国这三类机器人各有特点,亮点很多。以工业机器人为例,我国是工业机器人应用第一大国,全球比较大的机器人厂商都在中国设了分厂,甚至有不少制造厂的总部都搬到了中国。而对服务机器人来说,我国2016年市场规模仅达到10.3亿美元。不过,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以及医疗、教育需求的持续旺盛,我国服务机器人存在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

  科技部高技术中心研究员刘进长表示,机器人产业“目前确实有些热,应该有选择地发展。机器人不是谁都能做的,这需要长期积累。当前市场上有不少的机器人厂是从其他领域转行过来的,这需要科学引导。”不过,刘进长也直言,“做了很多产品,卖不出去,才叫产能过剩。”在他看来,机器人产业还没有看到产能明显过剩的迹象,更何况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需要更智能化的机器人满足人们更多的需求。

  事实上,并非所有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都是现阶段的“引爆点”。“未来三五年,机器人会在计算和感知领域爆发。”新松机器人总裁曲道奎此前预测。而在朱森第看来,市场的需要才决定产业发展的速度和力度。“目前来看,当前机器人应用领域最广的还是汽车,其次是电子信息产业。”朱森第表示。

  在业内看来,国内市场需求牵引、产学研用结合、强化企业创新主体才是未来的出路。“未来国内企业可围绕核心零部件、创新型产品、细分市场、售后服务、资本并购等五个维度进行突破。唯有实现自主创新,掌握高端核心技能,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核心竞争力,进而在市场上站稳脚跟。”深圳某长期研究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业内人士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强化引导和规范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蔡鹤皋对媒体表示,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机器人制造领域,完善标准体系、健全检测认证、规范市场体系、促进公平竞争已成当务之急。

  事实上,为促进我国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工信部等部委陆续出台一系列后续产业发展促进措施。早在去年4月,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印发《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年)》要求,五年内形成我国较为完善的机器人产业体系。根据工信部工作部署,下一阶段相关产业促进政策将着手解决两大关键问题:一是推进机器人产业迈向中高端发展;二是规范市场秩序,防止机器人产业无序发展。

  “目前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正经历从数量扩展向高质量发展的攻坚阶段。”工信部装备司副司长罗俊杰表示,未来首先要推动机器人质量的提升,向中高端行业迈进。重点解决一些“卡脖子”问题,充分利用机器人创新中心共建国家机器人创新平台,突破人机交互,柔顺控制,功能仿生,智能感知等一类关键共性技术。

  “第二是要防止无序竞争,规范行业发展。”罗俊杰说,此前工信部公布了一批符合《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名单,接下来,工信部将进一步实施行业的规范管理,引导政策资源集中集聚。同时利用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等行业组织促进行业自律,完善机器人检测认证平台,制定行业急需的标准。三是要着力培育世界级机器人产业集群,促进大中小企业的融通发展。

}

中国自2013年起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已连续4年蝉联机器人销售量世界第一,而根据相关机构的预测,接下来几年,无论是销售、技术支出还是机器人产量,中国也都将继续保持领先地位。但是,取得成绩的同时,中国机器人产业始终被一个问题所困扰着,即中低端。那么,中国机器人产业该如何才能实现由中低端转向中高端转型??

机器人被认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各国对此都别重视,市场竞争也十分激烈。国产机器人若要在这一过程中立足世界,由中低端转向中高端转型,就是必须迈过的坎。

如何实现这一转变?推动技术创新与突破将是重点,机器人关键零部件、服务机器人技术等应成为主攻方向。一方面,国家需进一步加大技术支出,大力支持创新能力强、技术先进的机器人项目,促进国产企业在关键技术领域突破创新;另一方面,企业要强化创新意识,在机器人研发、技术人才培养等环节增加投入,并充分利用机器人产业园区研发创新、标准体系的集中优势,加快企业创新。

同时,产业发展方面,目前行业内部分企业存在的无序扩张、集中低端的局面必须加以扭转。未来,可通过产品质量要求、研发创新能力、销售和售后服务等条件规范行业秩序,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并积极培育一批机器人龙头企业。同时,充分发挥机器人行业组织的作用,通过行业组织建立有利于机器人研发、创新和有序竞争的行业规则。

此外,我们还应充分利用已有优势。当前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快速发展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专家们普遍认为中国距离美国只有一步之遥。我们应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的发展,推动新一代机器人技术取得突破,加快实现智能机器人的创新应用。

应该看到,“十三五”时期是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需求方面,无论是工业还是服务业对机器人的需求都呈快速发展的趋势;供给方面,国际机器人产业发展大势已经形成,国际机器人巨头也在加速抢占市场。在此背景下,国产机器人如能充分练好内功,同时积极寻求合作,加快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国产机器人就有底气与本行业的国际巨头“掰手腕”,并在全球机器人产业中站稳脚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扫地机器人实用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