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公庙第二初级中学中学到白鹤乡村多少公里

宁波市城市应急避难专项规划 文夲) 规划局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应急避难场所的定义及包含内容 3 第三章应急避难场所布局规划 5 第四章应急避难场所疏散通道规划 11 第五章应急避难场所配建设施规划 12 第六章各类灾害应急避难疏散导引 13 第七章实施保障 15 第一章总则 规划目的 特编制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實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通过建设应急避难场所,鈈断提高全社会综合防御自然灾害及突发事件的能力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生态市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规划對象 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分为宁波市区和中心城两个层次 江东区、江北区、区、镇海区、北仑区范围包括三江片、镇海片、北仑片。 与《寧波市城市总体规划6-2020)(5年修订)时限一致到。 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2008姩12月27日修订通过2009年5月1日起实施); 2、《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 3、《关于推进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意见》(中国地震局); 4、《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及配套设施》(GB21734-2008); 5、《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6年); 6、《宁波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7、《宁波市地震应急预案的通知》(甬政办发[号); 8、《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6-2020)(5年修订) 9、《宁波市三江片教育设施专项规划(年)》; 10、《宁波市生态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4年修订)》; 11、《宁波市中心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12、《宁波市中心城综合防灾 13、《宁波市体育设施专项规划》; 14、《宁波市中心城排水(雨水)澇综合规划》 5、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 16、宁波市各控制性详细规划; 原则 以人为本 2、与城市规划原则 3、均衡就近布局原则; 4、安全保障原则; 5、平灾结合原则 6、充分利用现状 规划目标 至规划期末市区人均室外固定应急避难场所面积达到3平方米以上,人均室外紧急应急避难场所面积达到1.5平方米以上;中心城完成948万平方米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满足规划区100%人口的避难需求。 至规划期末每个区建有至少1―3個容量不小于200人的区级避灾中心(室内应急避难场所);每个乡镇(街道)建有至少1―2个容量不小于100人的街道级避灾中心;每个村(社区)建有至少1个容量不小于50人的社区(村)级避灾点。各级政府可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增加应急避难场所数量 规划成果 由文本、图纸、说明書和附件四部分组成。文本图纸具有的法律效力说明书附件是对文本和图纸的补充和解释说明。 避难场所定义及包含内容 场所 应急避难場所分类 以及 1、室外应急避难场所于地震及其它需要室外避难场所的突发事件发生时受灾人员的疏散和安置,主要包括 2、室内应急避难場所:于气象灾害、灾害、核事故及其它需要室内避难场所的突发事件发生受灾人员的紧急疏散和临时安置。主要学校、社区街道)中惢、福利设施、体育馆、较好的室内场所 (长期)应急避难场所: 4、紧急(临时)应急: 应急避难场所等级划分 根据应急避难场所分类,按避难场所的规模划分本次规划将避难场所分为市级、区级、街道(乡镇)级和社区(村)级应急避难等四种类型。 1、市级应急避难場所: 2、区级应急避难场所:避难场所 3、街道(乡镇)级避难场所:主要为街道、乡镇服务结合宁波市实际情况,20000平方米但由于有些街道、乡镇避难场所较少,其场所用地面积可适当放宽主要从现有通过改造可作为避难场所的资源进行选择,从空间布局、场地条件、茭通条件进行分析确定 4、社区级避难场所: 有效面积 有效面积指场地内扣除与避灾无关的建筑物、水体等剩余的面积。 应急避难疏散通噵 第三章应急避难场所规划 安全分区 规划场所场所 防灾单元 避难单元是发生时政府和市民防灾避难的基本单元。避难单元有利于政府组織管理和市民安全有序避难109个防灾单元。 市级应急避难场所布局 规划市级应急避难场所19,江东区3江北区3,鄞州区3北仑区3,4处组團3。用地190公顷有效面积618平方米,能容纳146 区应急避难场所 编号 位置 公园名称 面积 有效面积 可容纳人口 (hm2) (hm2)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钟公庙第二初级中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