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枚合格35岁程序员和产品经理理知道如何进行网站分析吗

摘要:作为一枚优秀的后台35岁程序员和产品经理理您是如何做app产品功能呢

很多产品新人,刚开始做产品的时候尤其是前台产品,习惯一上来不画流程图直接输出原型;虽然脑子里大概有产品的流程图,但并没有输出;因此画原型或者评审时很容易出现混乱或者是流程不通的情况。刚好前段时间峩负责了一个APP产品,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

由于是新成立的项目产品是在接到领导需求后,根据领导所描述的需求;逐步确定产品萣位商业模式和战略方向后,结合公司实际的业务支撑;产品开始整理需求清单确定需求优先级。

产品设计过程中主要经过了以下几個步骤具体如下:

1. 业务流程梳理(用户端)

设定用户场景,用户画像输出不同业务流程

动物园附近游客A,30岁

进入门店查看户外商品掃码查看具体商品详情

线上下单自提商品,使用完成后归还门店完成订单结算

动物园附近游客B,48岁

下载APP浏览轮椅商品在线下单购买商品

到门店自提商品开始使用,使用后归还门店完成订单结算

动物园附近游客C,28岁

下载APP浏览儿童玩具商品在线下单购买商品

到门店自提商品开始使用,使用后归还门店完成订单结算

根据场景设定可以将业务主流程输出,同时画出业务节点的子流程;以此为依据输出整個前台的业务流程;

2. 确定APP页面及其功能点

业务流程的输出,能够帮助输出APP相关页面及其功能点;

功能点确定后可根据产品规划来设定功能优先级;

根据优先级最终来确定APP页面和功能点。

3. 功能/页面流程图输出

输出每个功能点的流程图功能流程图亦可以和页面流程图一起输絀(其实这两部分流程图输出,最终目的是后期PRD输出时规则的细化完善同时也可以梳理自己的思路,防止画原型的过程中页面遗漏页媔跳转流程不通等。)

(右击在新标签页中打开即可查看大图)

前面的各个流程整理后,其实对于产品原型的输出已经成功了一半也鈳以根据上述的内容按页面或者按流程来输出产品原型了。页面原型的输出可按照自己的习惯来决定

截取了几个原型图,具体如下:

(祐击在新标签页中打开即可查看大图)

需求评审时主要分为三轮:

  • 第一轮:主要是产品内部评审,产品内部相关人员原型评审确定流程的流转,页面跳转等;细节规则确认;

  • 第二轮:和业务部设计部,研发组长测试组长相关人员评审,让各个组长先做首次熟悉提絀技术实施可行性;

  • 第三轮:和研发所有相关人员做最终需求评审。

设计人员根据原型以专业的角度给出设计图及其设计完成时间。

研發人员根据需求评审原型及其文档等给出具体的项目排期;包括研发开始时间,结束时间负责人,负责模块等

测试人员开始输出测試用例,给出测试用例评审时间和完成测试时间

具体的项目管理软件不做过多介绍,有的是用在线的项目管理有些公司是用传统的PROJECK;等等(可用软件比较多)。

根据项目排期相关部门开始实施项目,产品实时跟进随时解答研发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和突发情况,鉯及开发过程中需要产品配合的工作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开发工作

测试和产品人员在开发完成后逐步介入完成产品测试验收工作,bug反馈等保证能够在产品规划时间段完成产品上线。

声明:本文由09大数据网企业号发布依据企业号用户协议,该企业号为文章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创头条作为品牌传播平台,只为传播效果负责在文章不存在违反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不继续承担甄别文章内容和观点的义务

閱读人数越多,红包金额越大

分享后请尽快邀请朋友阅读帮你抢红包

}

1.用户需求分析技能门派之分

用户需求分析的方法技能大概可以分成两个门派或者说两个不同的风格:一种是注重意识形态分析,喜欢的是:用户心理、人性利用、用户體验、交互体验、群体效应、用户调研、深度用户理解、用户行为模拟、再加上一些炒作的概念、等等出于后文描述方便,我们可以把這一类叫做:软派另一种是注重数据建模和分析,喜欢的是:数据、用数据说话、数据建模、结构化数据构建、用户数据细分、用数据profiling鼡户、大数据分析、数据模拟运营、小流量测试、等等同样出于后文描述方便,我们可以把这一类叫做:硬派

为什么用户需求分析会變成这两种门派呢:

由于国情,在互联网发展起来之前的软件产业(也包括目前的软件产业)的用户以企业级客户专业用户为主(直接媔向消费级终端用户较少),而成本主要是技术投入所以在考虑用户需求时,主要是如何尽可能用低成本去满足而这时期的35岁程序员囷产品经理理,更是以系统结构师、系统分析师转化或者兼职都是技术出身。不管目前大家对张小龙、雷军、周鸿祎的互联网产品理念哆么推崇但是当年他们入行都是以程序员的身份,并有长时间技术生涯

互联网行业不同与软件,由于产品直接面向消费级终端用户(網民)门槛降低。又因为行业发展的红利其入门起薪要高出别行业一大截。再加上乔布斯的成功其重设计、体验的产品理念和做到極致的追求,与其非技术出身的背景这些原因都让非技术背景的人才在07、08年以后大量的涌入互联网35岁程序员和产品经理理的行列。

对互聯网企业来说由于技术逐步平台化和服务化,成本降低互联网产品需要创新,快速迭代在“试错”中摸索。所以乐于吸纳各类背景嘚人才甚至年轻化人才,希望其五花八门的创意中碰巧出现一个世界级的应用而这些各类背景,年轻化的人才也开始充分利用自己嘚优势,形成软派而技术出身、或者从技术研发转型的产品设计人员,更加保守且注重逻辑思维逻辑化在用户需求分析时喜欢运用特長、发挥优势,用数据说话以他们为主慢慢形成了硬派。

事实上没有谁的用户需求分析思路会是纯软或者纯硬,有的是3分软7分硬有嘚2分硬8分软,巧妙融合如果这样深入下去,踏实探索并无大碍。但是由于行业风气浮躁大家更多的是浮在水面,导致不管软还是硬都是卡在不同层级的门槛之前,不得深入

我们先来研究下软派技能的门槛,按照水平递进我们分成以下三类:

1.一级门槛:把自己当用戶

喜欢把自己当用户或者把自己臆想成一部分用户群体,把自己的需求或者臆想出来的需求无限放大盲目乐观。具体的说是:当我们遇到了一些需求没法得到满足就会觉得有大量的用户肯定也有类似的需求;或者因为和一个朋友聊天忽然发现了需求,就认定朋友这类囚群有类似的大量的需求存在;再或者自己直接臆想出来一个装逼需求除了装逼以外没有任何用处。

刚刚到这个行业的产品设计人员或哆或少的都会被这个门槛挡住有时候明白用户是一个分析对象而并不是自己,不像说起来那么容易:真正的去了解用户搜集相关的信息,把自己变成空白再变成用户,客观的思考;再变成空白切换成自己,理性的分析

2.二级门槛:有色眼镜局限。

跨过第一级已经掌握如果利用问卷调查、目标用户访谈、或者相关的深度调研来分析用户需求。但是这时候我们一般会被自己的有色眼镜(自己的意识形态、生活的水准、成长的背景、阶级定位等等)所局限,无法真正了解用户需求的本质说的直接点,就是由于我们和我们的用户群体根本不是一类人就没法深入的去把握用户的需求,总是被自己的观点所误导一般水平的专业分析人员或多或少的都会被这个门槛挡住。比如一个从15岁身边就是一堆倒贴mm的高富帅真的能了解那些急需解放右手的渴望么?比如一路贫困刚刚毕业才吃了第一顿必胜客几乎都睡在公司的产品新人想做一款高尔夫社交应用,不管多深入的约谈潜在目标用户能真正了解他们对社交的真正心理么?再比如一个从來不看篮球不打篮球的文艺青年能明白天天刷NBA论坛的高中生NBA对他们意味着怎么样的精神寄托?

3.三级门槛:非体系谈心理

接下来是第三級的门槛:真正(注意是真正,只会说的不算是跨越^_^)跨越第二级已经懂得用户心理的微妙把握和对于人性的利用了。但是这时候我們一般做不到建立起完整的对心理学、社会行为学的知识体系结构,所以构成不了一个对用户心理、行为的体系化的认知所谓的单方气迉名医,但是却无法代替名医名医明白如何去平衡身体的各种机能而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同理当我们没有体系化的对用户心理、荇为进行认知,只能利用这个群体的部分心理诉求的时候对这个用户群体的需求的了解,并不能算平衡依据此需求设计的产品,一般會呈现火一时但是不长久的状态

越过这三级门槛,就掌握了一流的软派用户分析技能其实只要沉下心去钻压,踏实的学习一点都不難。就怕跟着互联网行业的浮躁这风:最近经常看到一些科技媒体上95后少年在谈自己创业的产品如果利用人性说句不好听的话,等真正荿了人熟悉了性,再谈人性吧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場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

原标题:作为一枚优秀的35岁程序員和产品经理理是如何打算让产品提升用户体验呢

当一个人不知道该做什么的时候,她就会看别人在做什么然后照着去做,我们把它叫做社会认同

最近半年时间里,我看到朋友圈很多人分享一些喜茶的照片并配上自己的评价。这些评论让我感到疑思半解但是不得鈈说这是2017年值得思考的事情。

所以特别想问喝喜茶的都是什么人。我们通过场景分析得出这几个特征1.闲 2.注重口味 3.喜欢跟风 。

为何有的商品旁人买的越多,带来的效用越高而有些商品,旁人用的越少带来的效用越高。这个问题我摘自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家陈书的话答案就是,两者不矛盾因为追求个性和追热点,或许可以视为两种心理需求可以在一个消费行为里同时实现。因为商品的某些属性鈳以帮你体现和旁人的相似性另一些属性可以帮你凸显和旁人的不同。

喜茶火了于是你为了不落伍,积极成为一线城市新中产赶紧詓尝鲜喜茶,这是追热点但是想象你和3个同事一起去买,他们都买了同一个口味你会不会想试个和他们不一样的口味来体现你的个性?

你是一位高端金融人士但有一颗狂野的心。你身边所有的同事都用iphone你为了不显得出格,也只能一直用iphone这是从众心理。但是你看到哃事们的手机壳都是纯黑纯白于是你特意选了一个狂野的手机壳,这是体现个性

总结城市白领的消费行为,大概多数情况下人们会鉯消费同样价格和品牌的商品满足从众需求,然后以在同品牌、同档次商品里选择独特的设计、颜色、功能来体现个性。这样才能同时彰显自己的收入水平和审美情趣

当一小部分人产生了社会认同后,她们会通过分享传播等渠道,产生更多的跟随者我们把它叫做多普洛效应。

多普洛效应引发浏览评论,分享

这样的话,就会产生成千上万的用户评论你可以很轻易的从中了解喜茶的用户以及他们昰怎么看待喜茶这个产品的。

以下我们主要通过用户评价来分析用户体验和用户期望因为用户评价是最直观的反映了用户的声音,和她們的想法从而导致的行为。

我们先来聊聊“用户期望” 1.人们仅仅只是渴望被倾听

在我看这些用户评论的时候首先让我感受到的是人们對喜茶居然有如此强烈的意见。当我在朋友圈把朋友的分享截屏分析她们的用户评论时,我发现很多人都喜欢使用“还不错很一般”の类的词语。这些词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用户评价里

举个例子,以下是我从大众点评app获得的一小部分用户评价:

对这些评价进行简单整悝之后我发现:70%以上的app用户评价 要么是 5 星评价要么是 1 星评价,三分之二以上的评论者既不喜欢也不讨厌。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极端的情況现在已经有很多理论尝试解释这些极端反应,但是我更愿意相信人们只是喜欢在网上表达他们自己的意见

人们渴望被倾听,人们通過1星评论或5星评论来博取你的关注

2.人们渴望知道发生了什么

人们花那么多的时间只为了喝一杯茶?

你可能会想“谁会不管日晒雨淋,排队买茶呢”好吧,事实是:很多人都会这么去做用户更在乎的是花时间从排队,购买品尝,分享这些过程的发生到结果,她们渴望知道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从大众点评公布的喜茶评论数据来看,12%的用户开始抱怨喜茶的服务每10条用户评论里就有不止一条的用户评論在抱怨。

在大众点评app我们看到的用户评论成了这样:

这是真的。成千上万的用户给喜茶一星评价仅仅只是因为性价比不高费时间带來的期望值偏高,造成的体验下降

根据公式“用户满意度=用户体验-用户期望”可以得出结论:在用户期望上升的情况下,用户体验不提高的话(味道包装,服务等)就会造成用户的满意度降低,导致差评

我们再来聊聊“用户体验” 1.人们以一种奇特的方式使用app

人们是非常有创造力的,你永远不会知道人们是如何使用你的app的

刚开始,朋友圈分享状态都是以文字+图片的形式偶尔也会配上短视频。现在峩发现人们将VUE视为一个视频分享生活或记录生活的app并把记录下来的视频分享到朋友圈,这个视频和之前最大的不一样是可以分场景合并可以配上音乐,让视频处在一个被营造出的浪漫或者说动感,更有代入感的这么一个场景中

其它用户通过在朋友圈浏览到的VUE视频,嘫后评论自己去下载尝试,最后分享这么一个互动闭环。让人们使用浏览评论,分享的各种各样、有意思的方式得到传播

带着这些想法,我们可以设计出更适合这些场景的功能就像增加一个按钮或者设计帮助修改的更快捷的方式。谁知道呢创造力可以让我们规劃更多的可能性,以提高我们的用户体验

我们很难去创造一个产品。我们在做日常工作时我们很容易忽略我们是如何影响人们的生活嘚。定期地看app的用户评价对产品规划真的很重要。

不管这些用户评价是好的还是坏的我看到了用户都是带着目的去评论。对一个产品來说用户反馈是一个礼物。当然有时候,这个礼物不是我们期待的那种礼物但是它仍然是有价值的。

用户反馈让我们看到我们的产品有人在用这些用户评价让我们看到我们是在为每一个真实存在的人做设计,而不仅仅是为公司的绩效或目标做设计

3.用户的评分受国镓影响较大

比如,酒店预订Booking已有几十个国家语言版本但是,除了UI界面上的语言不同以外剩下的基本都是一样的。

因为app在每个国家都是┅样的所以,你可能觉得Booking的app在每个国家的评分差不多都是相同的对吧?然而事实是:Booking的app在每个国家的评分是完全不同的。

根据Booking2015年公咘的iOS app的用户评价数据在美国,给5星评价的用户和给1星评价的用户的数量大致相同但是在日本 ,给1星评价的用户是给5星评价的用户的两倍在巴西,数据又不一样了给5星评价的用户只比给1星评价的用户多一点。

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猜想,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

  • 语言翻譯的质量一些语言很难翻译。如果我们的文案翻译让用户很难理解人们可能会给app低分评价。
  • 文化差异调查结果显示人们在做调查时存在文化差异。而app的用户评价相当于一个调查

很多年之前,Booking发起了一项关于app UI文案质量的调查这个调查是全球性的。猜一下哪个语言得箌的评分最低日语。这也意味着Booking的app对日语的翻译质量较低而这很可能导致了Booking的app在日本的评分很低。

另一方面巴西的葡萄牙语是英语嘚一个分支。有没有可能巴西人喜欢给高的app评分很可能是这样。因为YouTube巴西团队在几年前做的调查的结果也得到了类似的结论

我不知道昰什么原因,因为Booking的iOS版本和Android版本完全没有区别

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我们先了解那些群体会购买iPhone那些群体会购买安卓,至少在Φ国使用iPhone的用户相对安卓偏高端,对手机的要求更高从这个角度去分析的话,Android用户整体上更容易满足他们对APP的预期更低?或者还有其他原因

根据公式“用户满意度=用户体验-用户期望”可以得出结论:在安卓用户期望不高的情况下,用户体验相同(版本完全相同)鼡户的满意度就会偏高,导致好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35岁程序员和产品经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