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可以控制制约中东石油各国,封锁石油,让中国买不到石油吗?

  目前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主要产油国,尤其是沙特和其他中东石油国家试图通过减产来支撑油价。短期看来中东石油产油国的利益会受到影响,但长远來看对他们依然有利。


  毫无疑问过去10年,由于非欧佩克国家油气资源不断增多尤其是美国页岩气和加拿大油砂资源的开发,欧佩克产油国的地位受到动摇然而,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沙特对于油价的影响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中东石油产油国仍拥有明显优势


  首先,中东石油产油国的石油产量占欧佩克国家的3/4足够应对国际油价大幅下跌。拥有净资产2.2万亿美元的中东石油产油国即使在2014年至2016姩仍承受了油价的重创并维持了基本支出。以石油装备为例中东石油地区钻井设备占世界的份额由2014年的12%上升至2016年的26%。


  相反非欧佩克国家大幅削减开支。据国际能源署(IEA)数据显示2015年和2016年全球石油天然气上游领域投资每年减少25%,2017年预计增加3%这样的投资水平必将在未来10年降低非欧佩克国家的生产能力。


  从需求方面来看IEA预测,到2022年全球原油需求量每天将增加720万桶。尽管美国页岩气和加拿大、巴西的原油可以填补部分空缺但其他非欧克国家石油产量还在不断下降。因此大规模的原油供应仍将来自中东石油国家,特别是沙特、伊拉克和伊朗


  在全球每天9700万桶的原油需求下,油气库存的储备能力在减缓市场不稳定性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2017年油罐车的使用创曆史新高,这对缓解大规模库存起到一定作用但随着未来几个月库存下降,沙特和海湾国家的储备能力将在维持市场稳定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为中东石油国家油气勘探开发带来绝对优势,这个地区已探明储量占世界石油储量的47%中东石油地区石油儲量丰富,开发成本低廉例如沙特东北部的加瓦尔油田,在地表下仅一英里处自1951年以来平均每天生产300万桶原油。而这个油田至今仍有超过650亿桶的石油储量海湾地区产油国的平均生产成本约为每桶10美元,俄罗斯生产成本是它的两倍之多其他国家甚至更高。


  最后铨球石油公司在寻找大规模、低成本的油气储量方面遇到的困难越来越多。


  不可否认的是可替代能源使用效率迅速提高会削减化石燃料的增长需求,从而降低中东石油地区产油国的市场影响力但目前来看,2030年以前石油需求量不会减少


  中东石油产油国已认识到這一前景,开始走经济多样化发展的道路但在这之前,中东石油国家对丰富储量和低成本的石油依赖程度依然不会减少(编译自英国《金融时报》 黄祺茗编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夲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

  • 俄能源部长诺瓦克在该部公共委员会會议上表示,2016年俄石油领域投资总额1 21万亿卢布,较2015年增长19%开发钻井和勘探钻井数量分别增长12%和13%。

  • 咨询公司伍德麦肯锡对油气套期保值活动的分析显示油企的石油对冲交易飙升。这将刺激钻井活动大增即使在现货价格大幅下跌的情况下,也可能导致供应过剩延续的时間长于预期

  • 北京时间5月3日,美国原油库存降幅超出预期消息一出国际油价大涨,涨幅一度超过1%而此前,美国及利比亚原油产量的不斷提高令市场持续承压5月2日WTI原油期货下跌2 4%至47 66美元 桶,创下今年以来第三大跌幅并抹去OP...

  •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化)新闻办公室9日宣布,由中国石化承建的哈萨克斯坦阿特劳炼油厂石油深加工项目主装置日前启动试运行这标志着该项目由工程建设转入生产试運行阶段。

}

文| 王诚瞭望智库特约国际观察员

紟年5月美国特朗普政府宣布单边退出伊朗核协议,并宣布重启对伊朗的“史上最严厉制裁”

近日,美国国务院再次单方面提出要求:所有国家须停止从伊朗进口原油并且中断对伊朗的经贸合作,不遵从美方要求的国家及企业将遭受严惩甚至可能面临被逐出美国市场嘚风险。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一名不愿具名的美国国务院高级官员说购买伊朗原油的各国公司“必须在11月4日前将其自伊朗进口的原油量降至零,否则将面临美国的严厉制裁”

这位官员还特别强调,中国和印度如若不从将像其他国家一样面临制裁。

石油封杀令背后嘚新仇旧恨

为何选择11月4日作为封杀令的生效日期

1979年11月4日,德黑兰的一些激进学生占领了美国驻伊朗大使馆引发了震惊世人的“使馆人質事件”,成为两国关系交恶的重要导火索

特朗普政府此次选择在这个特殊日子发难,无法排除这一历史因素的影响警示意味颇重。

鈈过石油何以成为美国维持全球霸权的“得力工具”?这还得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中东石油石油危机谈起

持续三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机給发达国家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所有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发达国家甚是恐慌,但已经与黄金脱钩的美元却在危机中找到了新目标

1974年,美国与世界最大的产油国沙特阿拉伯达成协议:美方为沙方提供安全保护并且出售先进武器而沙方承诺石油出口只以美元结算其他产油国纷纷效仿美国就这样,通过强大的军事政治力量以及美元结算石油带来的控制力确立了自己对中东石油的影响。

这种控制使得中东石油各国不仅难以再次掀起如1973年一样的石油危机来对抗发达国家更让这些国家根本逃不出美国的“五指山”。一旦出现个別产油国反美美国就对其严厉制裁,同时利用自己的盟国来补缺

中东石油产油国普遍经济结构单一,根本受不了美国及其盟国的重创长此以往,这些国家就出现了两种下场:一是伏低做小忍受美国及其盟友的颐指气使;一是被美国等扶植的反对派力量发动政变或内戰。伊拉克莫过于最典型的例子了

“倔强”的伊朗一直饱受美国的制裁之苦。这也导致其始终难以有效利用本国丰富的石油资源支撑经濟发展

上世纪90年代,随着亚洲新兴国家的发展伊朗终于找到了新的石油买家。奥巴马时期又逐渐放宽了对伊朗的制裁继而建立了多邊机制“伊核六国”框架,伊核协议得以最终达成

然而,具有强烈保守倾向的特朗普从竞选时起就对伊核协议充满敌视加之特朗普与鉯色列最为亲近,而以色列与伊朗互相视为最大威胁这些就构成了美国如今痛下杀手的理由。

伊朗北阿扎德甘油田项目

怎么算都是笔划算的生意

当然特朗普此举也绝非只是为了一雪“国恨家仇”而已——

特朗普的算盘打得很精,在伊朗问题上把水搅浑影响涉及多方面,以便使美国最大限度地捞取好处可谓“一石多鸟”。

近日伊朗里亚尔兑换美元汇率再创历史新低——9万里亚尔兑1美元,较4个月前貶值近半。

在汇率贬值、通胀高企的情况下德黑兰大巴扎(卖场)被迫临时关闭,多地爆发游行示威伊朗老百姓的日子过得苦不堪言。

特朗普政府在此时出手、“封杀”伊朗原油出口将切断该国现金流,无异于给其原本就不堪承受的沉重经济压力再度“加码”

很明顯,这是美方退出伊朗核协议后打击伊朗关键经济领域政策的延续

此举类似此前对朝鲜“无限施压”的做法,逼迫德黑兰方面在内忧外患的局势下做出巨大让步进而遏止其核计划与弹道导弹计划的推进能力;同时,压缩其在叙利亚、也门乃至整个中东石油地区的影响力

夯实美国在中东石油的影响力

与此前美国空袭叙利亚、迁馆耶路撒冷等举动如出一辙,特朗普政府的目的都在于:打乱中东石油地区局勢演变的既有节奏不断制造地缘政治热点,给提高自身在中东石油地区存在以可趁之机

一方面,借加重对伊朗制裁的机会制造地区緊张局势,可不断加强美国与沙特阿拉伯、以色列等地区盟友间的合作关系并且,使后者在地区政治安全事务上愈发倚靠美国;

另一方媔把手伸得更长,通过限制伊朗石油出口及他国与其经贸合作迫使欧盟、中国、印度甚至日本、韩国等伊朗重要合作伙伴忌惮美方制裁,在这种威胁下它们要么直接帮助美国制裁伊朗,要么选择踌躇观望——实际上这种“观望”在客观上就是帮助美国孤立德黑兰。

通过以上方式美国可以轻松维持在中东石油事务中的话语霸权,怎么算都不吃亏

提高原油价格,促进本国出口

除了政治方面的“红利”美国封杀OPEC第三大产油国的原油出口,将在国际市场上造成日均150-200万桶的原油供给缺口

从供求关系来看,这么做无疑将推高国际油价。

若是顺利得到沙特阿拉伯等主要产油国配合美国将能够把油价控制在合适的高位运行。这样做可减缓美元升值速度,有助于维持美國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此外,制裁伊朗还有利于美国自己的原油出口

据新华社报道,美方相关人士近期曾赴新德里游说印方削减进口伊朗原油并表态称美国可成为满足印方能源需求的合作伙伴。

既能打压对手又能树立自己的威信,还有大把银子可赚这笔买卖,怎么看都很划算!

依靠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等主要产油国盟友的支持以及石油美元体系美国单方面强推制裁,给国际原油市场施加沉重负担必然会对与伊朗开展有关合作的各方造成相当大的影响。

目前伊朗原油产量约为380万桶/天,出口量则约为250万桶/天

据路透社统计数据显礻,2018年1月以来伊朗日均出口原油约250万桶,其中1/5出口至欧洲市场

自伊朗核协议生效后,在沙特等海湾国家法国道达尔等欧洲企业难以與美国油气公司相匹敌,于是它们纷纷转战伊朗,加大了在当地石油行业的投资

此次美国重启对伊制裁,欧洲政府呼吁美方给予欧洲企业制裁豁免但该诉求却没有得到美国方面任何积极回应因此欧洲企业不得不逐渐切断与伊朗间的业务联系。

道达尔宣布退出伊朗市场后意大利炼油商Saras和Eni、西班牙石油公司Repsol等企业,均在着手准备以便在美国制裁正式生效前停止从伊朗购买原油。

法国石油巨头道达爾公司

不仅欧洲企业作为伊朗原油4大买家之一的韩国,已于近期正式通知伊朗国家石油公司计划自8月起逐步降低进口伊朗的原油量,對于部分至8月到期的原油和凝析油采购合同到期后将不会续签。

3名韩国知情人士称韩国政府并未向有关企业下达直接指令,但企业深知来自美国的压力有多沉重因此,不会冒险从事任何有违美国制裁政策的贸易活动

韩国国内进口伊朗原油的企业日均进口量,已由2017年3朤历史最高峰的62万桶大幅下滑到今年5月,降至不足20万桶

彭博社透露消息,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有意在今年7月挑选恰当的时机访问伊朗洳最终成行,这将是1978年伊斯兰革命以来在任日本首相首次到访德黑兰。

促成此访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已明确要求日本终圵其与伊朗的所有能源贸易。

印度每天从伊朗进口原油约70万桶并且,伊朗在其能源供应中的重要性日益显著

对于美国此番制裁,印度石油部国际合作联合秘书苏迪尔表示“印度不承认单边制裁,只承认联合国制裁”

此外,即使沙特等国动用闲置产能弥补伊朗石油出ロ的空白实际却会造成闲置产能减少,让自己应对突发风险的能力下降尤其是在本次制裁后,中东石油主要国家间对立加剧擦枪走吙的概率也在提升,此时抗风险能力的下降无疑为自身埋下重重隐患

可以说,特朗普上台以来的单边主义政策招致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反感

鉴于美国金融霸权的余威尚在,不排除伊朗经贸合作伙伴尤其是企业纷纷做出“趋利避害”的选择但从长远来看,世界各国将日趋選择规避美国金融霸权限制的选择并最终弱化直至瓦解美国的金融霸权。美国在国际制度领域的信誉和权威也将继续流散直至丧失殆尽

“石油武器”即便威力无穷,但反复为一己私利来使用违背和平发展大势,那就可能“哑火”

美国制裁等于中国战略机遇?

伊核协議生效后美国一直利用延长ISA(《对伊朗制裁法案》)期限的手段,对伊朗通过油气产业获取和使用利润加以限制

不过总的来看,近些姩伊朗的对外合作环境有所改善,目前伊朗是中国在中东石油地区的最主要贸易伙伴之一:

*伊朗是中国全球第6大原油进口来源地,2017年我国从伊朗进口原油达3115万吨,占我进口原油总量的7.4%;

*伊朗也是中国企业在海外的重要工程承包市场目前,我国在伊跟踪和商谈的大项目累计金额超过了1500亿美元;

*伊朗还是中国机电产品的重要出口目的地占我国汽车对外出口总量的1/4。

特朗普政府退出伊核协议并重启对伊朗的制裁让德黑兰方面愈发清楚地认清到,美国对其孤立打压的意图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深化与伊合作提供了机遇。

在政治方面應看到,虽然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宣布重启提高铀浓缩能力的准备工作但是,这更多是为了增添与美博弈的筹码而非真的逼近美伊開战的边缘。

同时伊朗的核计划与弹道导弹计划占用了大量本可用于改善民生的资源,引发国内民众不满面对此种局势,伊朗也许不嘚不维持与美国“斗而不破”的现状甚至不排除未来妥协、两国重谈协议的可能性。

在经济方面伊核协议生效后,无论欧盟、日本或韓国均忌惮美国,因此各种合作承诺往往口惠而实不至,鲜有重大项目落地

特朗普政府又搞对伊“史上最严厉制裁”,使西方国家茬对伊合作问题上更加缩手缩脚:

波音公司与空客公司总价值380亿美元飞机出口的许可被美方吊销;

法国道达尔、标致-雪铁龙德国西门子、英国石油等均宣布中止或退出对伊合作项目。

在这种情况下前不久,伊朗总统鲁哈尼以观察员身份出席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表明其加快向中国靠拢、寻求政治经济支持的意愿,无疑为双边关系提供了战略机遇

就美国的“封杀令”,中国外交部给予回应称:

“中国囷伊朗是友好国家将在符合各自国际法义务的框架内保持正常交往与合作,包括经贸和能源领域的合作”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问题严峻性的一面:特朗普政府此次对伊制裁力度远胜以往中兴通讯因其对伊业务遭受美方天价重罚,亦给中国企业今后同伊朗方面合作制造叻很大的现实挑战和心理障碍

虽然目前沙特、俄罗斯、委内瑞拉等也都是中国的主要石油进口国,但中国作为伊朗石油的第一大客户石油需求巨大,美国发出对伊朗的石油禁令必定对中国造成影响。

对于今后可能在伊朗面临的种种挑战中国需要在如下三方面保持高喥警惕。

首先在融资结算方面,如若不理会美方次级制裁威胁继续从伊朗进口原油,石油等企业未来遭受制裁的概率较大

尤其可能殃及昆仑银行业务以及中石油海外业务、金融账户、海外资产,甚至昆仑银行有可能再次被排除在美元结算体系之外。

对此中国可以效仿欧盟的设想(以欧元为基础,打造对伊独立金融渠道)探讨对伊项目的人民币融资机制,提高双边贸易人民币结算比重并且支持Φ国金融机构按照商业化原则开展对伊融资,从而为中国企业开展对伊业务提供支撑

其次,在项目实施方面应当保持战略定力,稳步嶊进既有的在伊合作项目

一方面,妥善处理好道达尔向中石油转让南帕尔斯气田开发权益等相关事项;

另一方面利用欧盟与美国在对伊朗制裁问题上的分歧,力争在企业合作层面打造中国与欧盟方的利益共同体共同应对美方单边制裁的影响。

此外也要高度关注影响伊朗局势的一些重要国内因素。

举个例子伊斯兰革命卫队在伊朗国内势力范围庞大,遍及政治经济活动的各个领域无论是在政府、还昰企业层面,中国要与伊朗合作就很难完全绕过伊斯兰革命卫队而最新消息是,特朗普政府正考虑把伊斯兰革命卫队定性为外国恐怖组織作为向伊朗施压的一种手段。

要怎么与它打交道才能避免因此触及美国制裁的“暗雷”?这也是值得深思的问题之一

}

众所周知美国一直视伊朗为不聽话的国家,对其极尽打压之能事美国日前更不顾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孤注一掷退出伊核协议且不日将恢复对伊朗的最高级别制裁。日前美国已经向整个国际社会施压,要求所有国家停止进口伊朗石油可谓釜底抽薪式的赶尽杀绝。事实上美国的真正目标一直都昰包括伊朗在内的中东石油。不过任凭美国怎样威胁,中国都始终坚持自己的立场:买不买是中国的事别人管不着!不仅买,还要多買!

美国之所以盯上中东石油最大的原因就是石油。今年年初美国能源信息局估计,2019年美国石油产量将增至日均1180万桶有望超过沙特、俄罗斯,重夺世界最大产油国的地位因此美国要竭力封杀伊朗石油,并用自己的石油来填补空缺自从美国宣布要制裁伊朗石油,国際石油价格就一路突飞猛涨特朗普也向沙特喊话要求其增加石油产量以平抑油价。若未来对伊朗开战而导致石油缺口油价会更高,美國就可借机增加石油产量和石油出口赚得盆满钵满

不得不说,美国通过搅弄中东石油风云引发战争并借机牟利的做法实在用心险恶。洏特朗普向沙特喊话表明上是为了抑制油价实则是为自己做公关,为美国未来大卖石油做准备更进一步说,美国迫使沙特增产石油楿当于打破了OPEC的减产协议,由此可能导致OPEC价格联盟崩溃美国便可趁机利用自己巨大的石油储备和产油能力提升自己在国际石油市场中的萣价权。一旦未来美国的石油出口赶上沙特国际油价又上涨至100美元一桶,美国就有望获得2700亿美元以上的石油出口年收入若涨至150美元一桶,便可获利4000亿美元以此类推。

面对如此庞大的利益美国怎会不积极。而只有让美元与石油这样的国家必需品挂钩通过军力和资源貿易捆绑,才能稳定币值让美元再度成为全球货币。如今美国下了最后通牒今年11月4日之前,各国必须停购伊朗石油若不配合就会遭箌制裁。但中国不买美国的账外交部一再表示,中伊是友好国家两国保持正常的贸易往来,别人没有资格说三道四伊朗是中俄能源戰略的最后防线,中俄一定会维护到底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东石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