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破楼兰终不还是谁写的破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十五役边地,三四讨楼兰——王昌龄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

挥刃斩楼兰,弯弓射贤王——李白

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杜甫

什么仇,什么怨?让唐朝的大诗人们,如此恨透了楼兰。

其实,我们知道,唐人很喜欢自比汉朝,因而他们的诗中,唐朝的敌人,很多用汉朝的敌人代指。除了匈奴之外,最著名的,当属楼兰了。并非唐朝有跟楼兰打仗。因为当时,楼兰城,都已消失两三百年了。

楼兰,现在看起来很神秘的地方,究竟与汉朝之间,有何仇怨?使得汉朝人对他们恨之入骨?

楼兰之名,首出在司马迁《史记 匈奴列传》里。匈奴单于在汉文帝四年(前177)写给文帝的一封信里如此讲到,“前时皇帝言和亲事,称书意,合欢。汉边吏侵侮右贤王,右贤王不请……今以小吏之败约故,罚右贤王,使之西求月氏击之。以天之福,吏卒良,马彊力,以夷灭月氏,尽斩杀降下之。定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皆以为匈奴。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

原来,汉匈和亲已久,却因为一些事情,又大打出手,匈奴右贤王向西出击,楼兰等二十六国尽被搞定,归于匈奴。后方已定,我们分庭抗礼,干脆又和好算了吧……

楼兰在此惊鸿一瞥,便归于沉寂。

直到《汉书》里,又有提到。班固写的,可比司马迁详细多了。并非司马迁治学不严谨,实是时代所限,那时的楼兰,与汉朝还没多少关系呢!

读完《汉书 西域传 鄯善》,我们可以归纳出汉朝不爽楼兰的几点理由。

鄯善,本名楼兰。汉武帝听“张骞之言,甘心欲通大宛诸国,使者相望于道,一岁中多至十余辈”。

使者如此之多,可见刘彻想与大宛等国建立联系之心切。然,我们从西域诸国地图可以看出,楼兰处于汉朝边境与大宛的正中位置。

如果楼兰与汉朝交好,自然是重要的中转地,但前面单于写给汉文帝的信中已说明,楼兰已臣服于匈奴。

到了武帝时期,这种状况并无改变。“楼兰、姑师当道,苦之,攻劫汉使王恢等,又数为匈奴耳目,令其兵遮汉使”。

可见,若要与西域交通顺畅,首先面对的敌人,当然是匈奴,但匈奴没那么容易打败,那就先干他的小弟,给匈奴一个下马威。

其二,“汉使多言其国有城邑,兵弱易击。”楼兰那么讨厌,有打他几巴掌的心思,而且他还容易欺负,现在不打,更待何时?

于是,汉武帝派赵破奴与王恢带兵攻破楼兰,俘楼兰王。楼兰臣服汉朝。

这下匈奴不高兴了。也派兵打楼兰,楼兰两边都得罪不起,“遣一子质匈奴,一子质汉”,搞两面派,而且还比较偏向匈奴。当贰师将军李广利将借道击大宛之时,匈奴又怂恿楼兰到后面搞搞震。却被汉军的殿后部队发现,楼兰王又被捕了。

不过他命好,一番哭诉,“小国在大国间,不两属无以自安。愿徙国入居汉地”。汉武帝听完也是恻然,于是放他归国。

其三,匈奴的质子,在汉朝,也不怎么安份,有一个被汉朝给阉了。人在屋檐下,却不知低头,皇上不爽啊!

其四,楼兰新王上位后,因其之前是在匈奴做人质,所以与匈奴关系亲近。汉朝派人宣他前来朝见,他老婆给他出主意,“先王遣两子质汉皆不还,奈何欲往朝乎?”王用其计,谢使曰:“新立,国未定,愿待后年入见天子。”不听天子宣诏,不爽!

其五,既与汉朝疏远,“后复为匈奴后间,数遮杀汉使”,汉朝能高兴吗?

最终,汉昭帝元凤四年(前77),“大将军霍光白遣平乐监傅介子往刺其王”,一击成功,将楼兰国改名鄯善国,并应新国王之请,屯田伊循城,以“保护”鄯善国。

从前177年汉朝宫廷出现楼兰的名字到前77年国亡名改,正好一百年。在这一百年里,楼兰反反复复,在匈奴与汉朝之间摇摆,多次劫杀汉使,不给皇帝面子,难怪,汉朝人对楼兰,是必欲灭之而后快了!

只是,诚如楼兰王所言,小国啊,砧板上的肉,能怎么办?要灭,您就灭吧!您高兴就好了!

}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

  他出生于盛唐,是上天的眷顾还是命运的不幸呢?

  蹄声杂踏,一道王令悄然而降。你明白军命如山。于是,毅然放开了双手,飞身上马西出玉门关。触摸着衣服还留有老母亲双手的余温;回想着与好友欢聚畅饮的开怀;留恋着家乡每一寸熟悉的土地,都被塞外的黄沙和你的国之心所覆盖淹没。

  是让你如此坚定的离开?只是因为怕违抗王令而被凌迟吗?只是因为一时的少年气盛吗?不是的,我知道。在你的心中早已明白“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残酷。但不管是铺天盖地的黄沙还是残酷无情的杀戮,你都面不改色,因为你早已立下了“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大志。

  一年,十年,二十年,时间冲冲的走过,但我仍能在战火硝烟中看到你的身影。战马是你的好友,兵器是你的信念,身后是你要守护的家乡。当年的雄姿英发或许已被消磨,唯一还在的是那颗忠贞报国的心,撒在战场的每一个角落。

  寒月初上,你独自一人在大漠中仰望长空。你知道思乡会影响队伍的士气,你很努力的压抑着,但泪水却依旧在你的眼中翻滚,但此刻我分明看见两颗在下晶莹的泪珠在你脸上滑落。不是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吗?身上的伤痕怎么没有你掉过泪,而此刻的你却……随着你的泪光,我看见了天上的明月。,也看到了你在明月中幻想的家人:母,在家门口四处张望,她那一缕缕白丝,在微风中扫过,扫过了你那似箭的归心。突然间,你用手拭去了脸上的泪水,用力一挥鞭,马儿又一次奔向了军营。动作是如此的毅然与坚定,就像当年辞别老母的时候一样没有半点迟疑。

  望着你的身影在夜幕中隐去,我不禁一声长叹。

  男儿志在四方,而你的志在沙场。回到军营,借着微弱的烛光,你奋笔疾书,写下了千古不朽的名篇“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诗终。窗外寒风凛冽。因为你们的守护,长城内不再有冬天。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破楼兰终不还是谁写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