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军机处与东旭筑鼎一起做节目的叫鼎什么?

有了04A步战车,中国为什么还要用主战坦克改装重型步战车?听著名陆军装备专家俞硕和金昊、魏东旭开聊。

}

节目简介:《凤凰军机处》为军事频道原创访谈节目,风格轻松有深度。每周二播出,曾邀请张召忠、邱永峥、黄红华、魏东旭、王鼎杰、郑文浩等国内知名军事评论员参加录制。

}

金昊:凤凰军机处,欢迎二位,小郑如约戴上了我们的头盔。

郑文浩:上期没答出问题来,接受惩罚,要受惩罚。

金昊:这期我们还要这个游戏,待会儿咱们慢慢来,我先给二位背一段话,这段话是这样说的,我已经背了三十多年了:军人是民族的骄子。他为民族而生,为民族而死。做一名优秀而称职的军人是一种无上的光荣,因为他的意志需要比一般人更坚强,更需要超人的智慧和忍受巨大的牺牲与痛苦。在一名优秀的军人身上,凝聚着人类最优秀的品格和力量。我考考你们,这话谁说的?

魏东旭:这个我真不知道。

郑文浩:肯定不是你说的。

金昊:肯定不是我说的,我背了三十多年了。

魏东旭:是个名将,是吗?

郑文浩:我还真不知道这个。

金昊:这个是巴顿将军说的。

郑文浩:这个巴顿,从他的所作所为上看不出他有这么好的认识。

金昊:我跟你说,你还不要小看巴顿将军,巴顿将军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超强的,我给你举个例子,当时二战的时候,美国国内的记者团来到前线,来采访前线的官兵,记者团在巴顿的炕头,在巴顿的枕头边发现了一本《圣经》,记者见到巴顿将军的时候,因为他们也想写这种高大上的宣传,发现了《圣经》,因为听说巴顿将军是个大老粗,大老粗还《圣经》,所以这个是一个扭转巴顿将军形象的这么一个机会,就问他说,我在您的床头还发现了《圣经》,您是天天都看吗?巴顿将军说,没错,我他妈天天都看。

郑文浩:这话我觉得是巴顿的特色。

金昊:对。巴顿将军的特色。

郑文浩:他说不了刚才那么文绉绉。

金昊:但是我跟你说,从刚才那段话说明一个什么?在一个优秀的军人身上,凝聚着人类最优秀的品格和力量,我们三个都是做军事记者出身,我们接触过很多军人,我们也看过很多军事类的文章和书籍,咱们今天就聊一聊优秀军人身上都有什么素质?有哪些军人让你们觉得震撼?

魏东旭:我先说,最近就是《解放军报》,就是咱们军报的一篇报道对我的影响,或者说对我的,就我看过这篇文章之后,我可能对军人,尤其是职业军人有了一个重新的定位,这篇报道介绍的就是咱们成都军区的,可以说他是一个战术大师,也是一个丛林作战大师叫黎登贵,这个人可以说他是从基层摸爬滚打,从连长,包括到营长,一直到参谋,这一路成长起来,而且他在整个的这种单兵作战能力很强,屡次的出国参加这种特种部队的这种比赛,也是履履获奖。

魏东旭:对。是个特种兵出身,而且他最可贵的这样的一个精神在哪?当然除了他立过一次一等功,两次二等功,三次三等功之外,当然,他也带出很多一等功这样的一些,可以说是超级士兵,或者说咱们军中精英,我个人认为,他最大的一个,令我最钦佩的地方就是他的主观能动性和他对军人职业的热爱,在演习当中,他各种各样的这种例子或者说非常感人这样的东西可以说数不胜数,其中有一个就是说当时是搞红蓝对抗,我一个特种作战的环境之下,给他的任务是要击毙敌方的一个指挥官,当时他是一个特种部队的狙击手。

金昊:这相当于也是狙击手段的敌后斩首。

魏东旭:对。他当时,就是对手的指挥官肯定在指挥部,层层设防,而且是一个环形的阵地,对他进行渗透非常难,他在整个的这个丛林环境当中,潜伏了三天三夜,一天只向前,这种匐匐前进一公里,就是为了不让对手发现,最后在这个地上,在草丛当中隐蔽了三天,最终终于等到了指挥官出现,但是从他的其他的一些事例也能看出来,比如说他当时有一个是到高海拔地区的一个部队,应该是挂职还是代职,这个可能记不清了,然后当时那个部队所在的海拔高度应该是在五千米左右,在边境地区,当时报道之中只提到了边境地区有一个湖,我估计可能是在靠近印度的一个边境地区,有一个湖,如果是在五千米高度,这个湖水的温度,应该也就在一度两度左右,就跟冰湖差不多,接近零度,这个时候他看着这个湖,当然也就当一个自然环境,或者说看到一个就不会有其他的想法,但是我们这个战术大师,首先想到了什么?敌方有没有可能通过这个湖面进行一个渗透,如果说你开着船,我肯定能看到,但是如果是蛙人,或者是武装辅助,这个人能不能过来,但是。

魏东旭:武装泅渡,当时他的一些战友,包括一些领导都认为这是不可能,因为高海拔地区。

金昊:我游泳,我基本天天游泳,因为你游泳的话,如果你是蛙泳的话,他呼吸是要很急促的,在五千米那种环境下,我觉得相当够呛。

魏东旭:对。所以说他就是为了验证这样的一个可能性,就是自己脱光衣服到了湖水里面去游泳,可能也就游了20多分钟体温急剧下降,非常危险,当时专门给他配备了一个医生,但是他这么做,可以说是非常非常的,怎么说?这种军人的职业精神(00:05:52),因为他是为自己设置了一个任务,而且设置这个任务是有危险,但是如果说一旦真正边境有冲突,有战争的时候,这个点可能真就是一个漏洞,因为你在你想不到的地方,敌人真有可能过来。

金昊:特种部队往往就是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现。

魏东旭:对。而且他还有一个,怎么说?他的下属比较讨厌的这么一个习惯,无论他待在哪个部队,或者在哪个连队,晚上没事的时候都去摸哨兵,都去骚扰哨兵,比如说守卫某个地方,或者说有一个哨所,他一定会把他所有的哨兵从头到尾,从白天到黑夜都折腾一遍,这样的话,真是按照实战状态,来检验战士他的这种警惕性,当然他手下很多都不服,他说你在这种环境下,你怎么可能说防得住,他说要不然,就是叫黎登贵,他说要不然就是领导,你来当这个哨兵,我们去偷袭你,骚扰你,看看你能不能警惕性怎么样。

魏东旭:结果他手下的士兵确实,他锻炼出来,确实很厉害,也是经过各种化妆,潜伏,悄悄的摸近了他驻守的弹药库,结果又被他摆了一道,虽然他不仅是在旁边布置了很多的这种所谓的警力,还搞了一些鸡鸭鹅狗在旁边埋伏,人没发现,结果狗发现了。

魏东旭:军犬,包括一些什么鹅、鸡,很快就警觉。

郑文浩:警惕性也很高。

魏东旭:警惕性很高,然后这个时候他说,这个我们没想到,他说在战争环境当中,往往是这些你想不到的因素,决定了一场战斗的走向。

金昊:没错,这个东西说到这,我想起,当时我看了一些对越作战的资料,越军侦察兵是如何克服解放军的军犬,他们往身上洒满了辣椒水。

魏东旭:刺激性的气味。

金昊:刺激性的气味,以这个来麻痹军犬。

郑文浩:其实我觉得军人的素质,其实无外乎就是两方面,一个是物质上的,就是体能上的,一个是精神上,而且从现在越来越多的事例来看,其实精神上的因素更重要,其实尤其军人精神上,比如说对领导能力的追求,对军事职业的本身的风险,对国家的热爱,对军事技术这种渴望的知识,这种综合起来,反正能促进他。

金昊:巴顿将军说,人类最优秀的品格和力量,全包括了。

郑文浩:其实很多人也在做这个东西,包括很多复转军人,转役军人,他往往在离开部队以后,在地方上,无论是经商也好,还是从政也好,都做出比较优秀的成绩,其实这也是很多事例都可以确认的,所以说军人素质,我觉得他是我们很多军人追求胜利的一种手段,但实际上我觉得真正能闪现军人光环的还得是战争这把试金石。

金昊:但问题是,中国军队长期处在和平年代,我给你举一个例子,这个人叫李良辉,这个例子出自哪?是出自咱们这个网上现在传出一份金一南的演讲稿,是对他演讲的一个综合,其中举了这么一个例子,这个人叫李良辉,原是空15军的军长,非常年轻,他36岁当副军长,43岁当军长,他当军长的时候,要求空15军从指挥员,从军长到战斗员,到炊事员,甚至包括放电影的,都要能够伞降,从天而降,而且他作为军长,他第一个跳,他当时开创了一个什么?无通信引导,无气象资料,无明显地标的三无条件下,四百米低空开伞。

魏东旭:这个难度是非常大的,尤其是无地面引导这个可以说是很危险。

金昊:我跟你说这个李良辉,他身上表现出的是这种解放军军人的这种热血,我再给你举一个例子,1999年的时候,李良辉在新疆军区当司令员,当时我们也知道,99年5月8日,我们南联盟大使馆被炸了,7月9日李登辉抛出一个两国论,这个李良辉怎么做的呢?李良辉是8月1日在新疆军区进行大阅兵,其实他这个大阅兵是早就计划好的,他并不知道5月8日和7月9日有这些事情,正好赶上了,外电的评论就是中国以西援东,在新疆大阅兵震慑台海,从李良辉身上就表现出中国军人的一种热血,《北京青年报》当时做了一个大规模的采访,你为什么当兵?李良辉的回答是,一时冲动唤起了满腔热血,我觉得这个是非常让人感动的。

魏东旭:他就是这种军人的这种热血,包括他这种职业精神,我认为如果说这两样结合起来,绝对是一个军人的一个非常优秀的品质。

金昊:没错,咱们告一个段落,玩游戏,大家看这幅图,这幅图有可能是PS,也有可能是没有PS的,二位专家看看这幅图。

魏东旭:这个近景应该是一个舟桥部队在架设浮桥,然后岸上应该是有一个中远程弹道导弹发射车,应该是白杨m,我认为这个弹道导弹有可能是PS,因为一般如果从架设浮桥这个角度来讲,可能主要是装甲部队。

郑文浩:跟那个没有关系。

魏东旭:或者是卡车,一般这种大型的弹道导弹是不会走浮桥的。

郑文浩:我主要看两架直升飞机显得有点突兀,因为他跟演习背景,刚才东旭也说了,演习背景没有太大直接的关联,而且他这个角度好像有点别扭,和整个的整体背景,包括河面的背景还是不太一样。

金昊:你们两个都答对了一部分,但是没有完全答对,这个是原图,相当于你们二位都答错了,下期都去戴了。

郑文浩:他把后面背景都是PS的相当于。

金昊:他是两幅真图结合到一起。

魏东旭:这个很难看,因为他结合性应该是在水上。

郑文浩:对。水迹线是比较,而且他有一些海浪什么不好看。

金昊:行了,咱们言转,如果不限于解放军的话,古今中外所有军人全算上,给你们印象比较深刻的有哪些,他的什么品质吸引了你?

郑文浩:我觉得给我印象深刻的算是美军的斯普鲁恩斯给我印象比较深。

郑文浩:对,海军的,因为这个人可以说是,从他的外形特征来说,可能看不出一些热血的,因为他本身身体就比较弱,而且属于那种智谋型的,但是这个人可以说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以后,顶住了巨大的压力,逐步反攻,而且还策划了中途岛,而且美国跳岛作战也是在斯普鲁斯的主要倡议之下,所以说这个人我觉得表现出来一种军人的睿智对国家海军,包括这种国防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这种我觉得,虽然说他可能从外形特征上,从所谓的给人外在感官上,并不是我们典型的那种霸气的那种军人,但是他对整个国家安全的这种贡献,对整个美国海军的这种发展道路的这种所谓的推动作用,我觉得是很难以低估的,所以说这样一种,我觉得他有点像我军的粟裕,粟大将。

郑文浩:他外形看不出来这种所谓的很多,像巴顿型的,或者像李云龙型的这种将军,但是他对军事战略上的制定,对于整个把握整体战争的走向,我觉得他确实反映出一种军人的智慧。

金昊:你说的一个美军的,我再给你说一个日军的,这个是我刚进入军事杂志的时候,编的一篇稿子,看了这篇稿子,给我的这种震撼是很大的,这稿子写的是谁?是日本陆军情报大将叫福岛安正。我给你说两个事,一个是福岛安正在13岁的时候,要上中学了,当时他学习英语,我们知道日本人说英语,直到现在日本英语也是没法听,小郑英语好,这方面你应该能够了解,更何况是在一百多年前的日本,福岛安正家里还很穷,他怎么学英语,他就把一本日英大字典,整个抄了一遍,结果从此之后,这个英语说的非常好,最后福岛安正精通五国语言,这是第一个事。第二个事,他干了一个更牛逼的事情是什么?1897年的时候俄罗斯准备修一条西伯利亚铁路,是从圣彼得堡修到海参崴。

郑文浩:这工程量大了。

金昊:横跨欧亚大陆,同时还有一支引向中国东北,当时福岛安正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他觉得这个事关系重大,这个事对于俄国,对于中国,对于日本都是一个关系重大的事情,他办了一件事,他准备对沿线进行侦查,当时的福岛安正已经是日本驻德国的武官了,他如果要是直接走这条线,容易被引起怀疑,他就说我要进行一次探险,单人独骑冬天横穿西伯利亚,我们知道西伯利亚那个气温零下四五十度是常有的事。

魏东旭:荒芜人烟,想要找到一个补给都很少。

金昊:你找个背风点都难,西伯利亚当地人冬天都不出来,福岛安正骑着他的那匹马叫凯旋,从柏林出发了,历时433天走了一年多,中间换了八匹马,骑死了八匹马,最后终于横穿了西伯利亚,在途中有几次,福岛安正已经,确实自然条件太恶劣了,他病得不行,就向东京的方向跪拜,就说天皇,我不行了,当然他这是日本军国主义,当然就说从福岛安正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军人的这种坚韧,我觉得这个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同时我们现在整天看这些抗日神剧,其实我们要知道,当时我们面对的这个对手,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他们中的精英是很强悍的,观看我们的节目有很多青年的学子,你看看福岛安正是如何学英语的,你要战胜这样的敌人,你就要比他更加努力。

魏东旭:另外一个,从你介绍这个事例,也可以判处,我们当年的抗日战争打的是很艰苦的,我们真是用先烈的这种鲜血,包括他们的生命换来的这种珍贵的和平,不是说像有些电视剧描绘的那样,可能是比较不靠谱,或者说那么简单,显然是不符合当时的一个历史环境,或者说当时的一个历史客观的一个实际的。

郑文浩:而且其实我觉得你刚才说日本军人这个素质,他旧军人素质,跟他现在自卫队做了一个对比,其实现在自卫队应该说是薪金,世界上是名列前茅的,十年前有一个说法应该是世界第一,现在即便是日本经济下降了,我觉得世界前五,应该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可以说现在日本自卫队再有像您说的福岛安正这么一种素质,我觉得可以说很难找到了,而且日本民族,其实也很奇特,日本这个民族,他习惯于一条道走到黑,就像刚才你说的横穿西伯利亚的事,换任何一个国家他可能都做不出来,但是日本人就做出来了,但是日本人最关键的点缺乏在哪?我觉得他缺乏中国军人或者美国军人,其他军人,战略上的睿智。

他总是战术上的狂热,非常狂热,像你说的他走西伯利亚的事都干得出来,或者像比走西伯利亚更狂热的时候都干得出来。

金昊:我跟你说,日本在历史上战略上出臭棋经常经常的,我跟你说,咱们在战术上也不输给他,吴东峰你知道吧,就是咱们以前杂志的专栏作者,他写过一个开国将领的系列,其中有这么一段,我印象比较深刻,写的是谁?写的是上将李达,这个李达将军一直是担任各个不同级别的参谋长,他的战术牛到什么程度?我再给你举俩例子,一个是抗日战争期间,有一天夜里部队行军,日军扫荡,部队行军要跳出日军的包围,这时候走到一个叉路口的时候,作战参谋就搞不清应该往哪边走,赶紧请教李达参谋长,李达过来看了看,指着一棵大树说,走这个方向,部队就从这个方向走,结果就跳出了日军的包围,第二天作战参谋就奇怪,您怎么知道走这条路?李达把地图给他铺开,拿着笔一指,你看这个,这个符号是一棵独立树,等于是李达将军对战场地图已经烂熟于心了,这是一个事。

还有一个事更搞笑,文革期间,造反派把李达从家里抓出来了,要送到秦城监狱去,因为这些造反派也知道李达将军的常年的参谋长,军事素质非常牛,所以就把李达将军的眼睛给蒙上了,然后开着车在北京城七绕八绕,最后送到秦城监狱,结果没想到,到秦城监狱,李达将军一下车就问说,把我拉到秦城监狱来干什么,造反派全惊了。

魏东旭:自己本身是个活地图,从你二位刚才讲的两个事例来讲,首先一定是一个真正的军人,或者一个合格军人,首先是要爱军事,他在整个的专业肯定是要精,我对你刚才提到的,刚才日本的福岛安正,他的情报侦查能力确实他这方面做的比较很好,因为当时一个驻德国的一个武官,能想到一个国家的战略,未来可能跟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后的日本国运都有关,我认为这个想法。

金昊:东旭说的这点特别是,如果他要当时是个战士,他吃这个苦,可能我们还能理解,他当时已经是驻德国武官,应该是养尊处优,还要主动去受这个罪,可能是随时把命给丢了,所以这个更加让人觉得,在这个点上,应该是很钦佩。

郑文浩:我不知道你看没看过金一南教授写的《苦难的辉煌》。

郑文浩:对。其实福岛安正应该说代表了一个实地日本军人整个的危机感,他对整个国家存在大量的危机,我们看好像他当时甲午战争打败了当时的清政府,后来又打败,日俄战争打败俄国,后来一战占点便宜,二战所有的要进攻美国,好像是一个胜利朝着另外一个胜利,但是实际上日本存在着重大的危机,每打一次仗都会引发危机,战争前有危机,战争以后还会有危机,日本整个国家危机感很强,像你刚才说的,福岛安正这个事,他就知道日本崛起,会对整个的东亚格局造成重大的影响,他就拼命的把日本往强大的道路上引,他知道日本,他不具备领袖整个东亚的实力,但是他又在战争中打败了清政府,所以把又站到了这个地位上,所以他维持地位,他有重大的危机感,所以就像你刚才说的福岛安正这个事,可以显示出,整个日本这一代人或者几代人这种强烈的危机感,但实际上我们换个角度来看,他这种素质,所谓的一种军事上的狂热,就是以他的军国主义为基础的,实际上我们在。

金昊:首先是大方向就错了。

郑文浩:一百多年,回过头来看,日本应该在东亚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我觉得现在应该有一个比较正当的定论,他就是那么一个中国的小伙伴,或者中国旁边的一个小邻国而已,他不应该把自己的方向定的过大,或者是你像现在安倍政府又来了所谓的联合美国,要制约中国,动不动就是东海,或者南海巡逻,所以我觉得他这个又是把自己引向了一个企图,他缺乏整个的一个军人对于整个国家脉络一个走向的判断。

金昊:小郑的意思我理解了,他在大的战略方向上判断错了,军人的这些优秀品质是无法弥补的。

郑文浩:对。其实就是说毛主席原来说的,知识越多越反动,实际上是一个道理,毛主席说这话前提就是,如果方向错了,知识越多越反动,实际上日本也是这样,战略方向错了,军人素质越高越倒霉,最后所谓的玉碎,神风突击队,你要是单从孤立来看,确实好像军人素质很勇敢,很无畏,很能体现军人的这种表现,但实际上他是错了,把整个的日本民族坠入了一场深渊。

魏东旭:所以说我认为,我们要对他这种,所谓日本军人的这种专业精神,他所产生的破坏力,或者说他一些负面影响,要有一个逐步的认识。

现在我们可能网上关于日本自卫队都认为他们可能是不堪一击,或者说在这种和平环境当中,尤其是经济高速发展的环境当中,成长起来这些自卫队的队员,他可能是无心恋战或者是不想打仗,可能我们这样的观点也不一定完全正确,因为日本他现在自卫队当中有一些精英,比如特种部队的第一空挺团,里边的很多教官,包括一些种子的军官,整体的战术水平,包括他的一些实战能力。

金昊:你说的第一空挺团,我当时编译过一篇他们的文章,对日军来说,就是精英,但你知道第一空挺团他的入选标准吗?他的体检标准,身高1.60以上,视力好像是0.5,也不是0.01,我记不清,很多年以前的。

魏东旭:可能身体素质是个硬伤,但是经过他的这些磨炼,因为无论是从海上自卫队来讲,或者说他的一些空中自卫队来讲,他的选拔标准,身体素质是咱们没办法,比如视力方面一些,因为跟日本的整个的文化也有关系,天天看动画片,或者说看电视的比较多,所以说。

魏东旭:宅男比较多,所以说视力无法对他进行硬性要求,其实美国特种部队当中有很多戴眼镜的。

郑文浩:其实我觉得刚才东旭意思什么?应该对日本自卫队有一个更加清醒的认识,我们在战略上要藐视他,但是在战术上还是要重视他,应该对日本,现在军人的素质,还是应该有一个比较清醒的判断,虽然说他可能在这种狂热劲上,在这种所谓牺牲奉献精神上,可能不如他们旧日本的前辈,但是他们专业知识,技术储备,现代武器的这种熟练掌握程度,确实是可以,我们应该是有足够的警惕性。

金昊:战略方向错的日本军队咱们不说了,咱们说说身边的中国军队,小郑还记得当年,09年咱们去杨村空中阅兵村的哨兵吗?

魏东旭:这里面有什么特别的故事吗?

金昊:我说吧,09年的时候,咱们举行国庆大阅兵,当时是个春天,我记不太清了,我和小郑跟随记者团去杨村机场采访,当时歼11梯队的空20是驻在杨村机场,在我们大家拍歼11的时候,我发现小郑不见了,这时候远远一看,在远处有一个单独的停机坪,小郑拿着相机在那拍,这时候我也就走过去看看,原来里面停的是苏30。

魏东旭:你们俩离开大波的记者团。

郑文浩:我偷偷溜走了。

金昊:我们俩正拍的高兴的时候,这个时候过来一个卫兵,很年轻,应该是个列兵,提着一支56式半自动步枪,带着三棱刺刀,说你们俩干吗呢?我这人胆小,我就说不出话来了,小郑当时也面如土色,战士就说,把相片全删了,我们不是一支部队,没办法,我就全删了,小郑当时还想保留一部分,最后也被删了。

金昊:珍贵的素材,这个就说明什么?这个卫兵还是忠于职守,而且我跟你说,我不知道你记不记得,还是在这一次,当时我们是参加了空军组织的这次记者团,带队的头是一个空军的大校,人很好。我们在拍机场的时候,有一个卫兵,他没有接到命令,可能是由于传达中的问题,他没有接到命令,他就禁止所有的记者拍,我们其实可以拍的这个东西,后来我们带队的这个大校就急了,这个不行,我们这么大老远这么多记者,各个媒体的记者。

魏东旭:我们也是采访宣传任务的。

金昊:而且那个时候我们都是中央媒体的记者,我们干吗来了,结果这个战士也是提着枪说,我就不允许你拍,这个大校当时确实急了,因为我们离得有一定的距离,听他在嚷,说我找你们连长,找你们指导员,但是这个卫兵说,除非我的连长和指导员给我下命令,否则我就不允许你拍,结果最后还确实是。还有一点,他们场站的那个大领导,他们飞机场站的大领导命令他说可以拍,但是他不接受,我要接受我直接领导的命令,最后是他们场站的大领导找到他的连长给他下的命令说允许拍,这样才拍下来。

郑文浩:实际上又是一个经典的故事,就是将军与哨兵,应该是最经典的故事。

郑文浩:不因为你的职务比我高,或者是影响力比我大,名气比我大,我就要在一些军队的规章知足上向你让步,而是一视同仁,你既然不让拍的话,没有经过上级命令,我就不让你拍。

不论你是中央级媒体,还是世界级媒体,我一概要把你的所谓的片子给你扣下来,所以我觉得,上次虽然哨兵把我们这个相片给删了,但是我觉得回头再想删的好,删的对,就是应该删,这样才体现出来我们现代中国军人的这种严格要求一种素质,对于军令,对于军人的整个的他的职责有一个非常清醒的认识。

金昊:再给你们爆一个料,因为我们前两期请过张召忠将军和吴苏林大校,来我们这作客,实际上后来据我们了解到,两位老前辈回去都被政治部门谈话了。

金昊:相关部门谈话,因为我们凤凰网属于外媒,他们属于现役军人,其实我们说的也都是歌颂人民解放军的这些内容。

金昊:但是恐怕现役的专家在来我们凤凰,近期恐怕有点困难,所以我干脆就破罐破摔的,反正他们也来不了,就爆一些咱们现役专家的料。陈虎老师,曾经是我跟小郑的直接领导,有一次是当时新华网要录像,但是带钥匙的那个人来晚了,就在世界军事那个楼。带钥匙那个人来晚了,这个时候因为我们从演播室,我们那个演播室在二楼,他外面有一个平台,如果上到这个平台可以从里面进到演播室,陈总编为了提前做好录像的准备。

金昊:就准备从这个窗户跳到平台,再进到演播室里面,但是那天也巧了,能够进入到二楼平台的这些门全锁着,只有美编室那个屋有人,但是从美编室那个窗户到这个平台,空中大概有一米半到两米的距离,但是这个窗户有多高,因为他是办公楼,他这个一楼不是两米四,他那个一楼大概相当于一层半到一层楼那么高,所以陈总编就扒着窗户准备跳,后来我想,我在旁边我比陈总编年轻,我说这事您别来,我来吧,我就把陈总编抱下来,我爬那一看,我当时腿就软了,我说陈总编咱在等等,陈总编说,不行,这事不行,上了窗台一下就跳过去了,当时我想如果陈总编说让我跳,我还真不敢跳,后来我就问他,我说这事我年轻应该我来,陈总编说,这种危险的事不能让别人来,只能我来,所以这个是个小事,能体现到身边军人的。

金昊:革命军人的品质。

本期就是这样,下期东旭戴头盔。

郑文浩:给他换个沉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旭筑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