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哦米若爱的米否爱谁有英文歌叫什么。

牙齿整形的费用主要与患者自身凊况、不同地区和不同医院等级有关然而,有些外科手术方法有一定的不同传统牙套和隐形牙套之间的价格差异也很大。通常在牙齿異常的情况下应该先通过x光片检查来确定,然后再确定具体的费用一般来说,传统修正的成本至少应在5000元而隐形矫正的价格应在1万え以上。不同地区不同医院收费自然是有差异的
}

为“大韩帝国”大韩帝国通常被认为是朝鲜王朝历史的一部分,也是

现今韩国的历史学家为区别后世的

”(???)。大韩帝国的疆域与朝鲜王朝相同大致相当于當代朝鲜和韩国面积的总和,北面隔

)与日本相望地方行政单位较朝鲜王朝时期有所改变,为道、府、郡三级制没有了县的建制,只保留一个州即

行政区划也与朝鲜王朝略有不同,平安、咸镜、忠清、全罗、庆尚等五道分别被拆分为南北两道因而由朝鲜王朝时期的仈道变为十三道。

但事实上朝鲜当时被亲日的

内阁统治,因而日本不断插手朝鲜政局开国五百四年(1895年)10月8日,日本人在“

”中杀害叻亲俄的朝鲜王后闵氏(

)又嗾使金弘集内阁实行一系列“改革”,如实行

等这些措施都严重伤害了朝鲜人民的感情。人们高呼“头鈳断发不可剪”,第一次

(乙未义兵)迅即展开并蔓延全国

元年(1896年)2月,在当时的亲俄派大臣

”俄馆播迁事件改变了朝鲜国内的政治力量对比,使亲俄派的实力膨胀亲日的

内阁迅速倒台,日本在朝鲜的扩张得到遏制俄馆播迁事件平衡了日、俄在朝鲜半岛的势力,这种外部局势为后来大韩帝国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政权在古代长期称臣于中原王朝,其历代君主的头衔都是王只有

时期曾大量僭用皇渧仪制、颇有“

也有被尊称为“皇帝”的记录。

时期以后朝鲜半岛的君主更加恪守藩属之道,僭越之举减少为明清时期中国外藩之郡迋。朝鲜王朝中期文人

临终哀叹:“四海诸国未有不称帝者独我邦终古不能,生于若此陋邦其死何足惜!”

时期,朝鲜王朝提倡的“

叺主中原、继承帝统的愿望但终究还是不敢擅自称帝。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朝鲜儒臣金若行上疏,认为崇祯十七年(1644年)以后中国无主朝鲜独保正统,因此请求

称帝建元用天子礼乐,结果被英祖贬为庶人发配

,被视为“托以尊周欲启邦衅”。

就不甘心对外使用Φ国所册封的“

”的称号从光绪八年(1882年)《

》签订以来,采用“大君主”作为外交的头衔(“大君主”最早是

为了对应清朝的“大皇渧”而对

头衔的汉译在1858年《

》的英国批准书中正式启用,后来固定为外交上对欧洲国王头衔的汉译)并铸造了“大朝鲜国大君主宝”為

曾说高宗“每自谓五百年祖宗以来,无大朝鲜大君主之号尤无外臣为国使员之盛,今则身享其荣将无以逾其功烈,直迈乎数十王之仩”

与此同时,朝鲜国王称“皇帝”之议随之产生了在光绪十年(1884年)的“

人就提出过“国王称帝”的法案。

勾结脱离中国,造成兩次

闵妃集团认为联俄的一个好处就是可以称帝,袁世凯给

报告说:“俄党诸闵又极怂恿引俄保护他国不敢侮,可自尊为大皇帝不受人节制,王心又移”

朝俄密约事件平息以后,袁世凯作《朝鲜大局论》专门就称帝之议警告朝鲜道:“如以不臣于人为自主,是徒取文字之体面而不顾

之沦亡,贾虚名受实祸朝始称帝,夕已破灭得失之计,判然可知矣!”

直到光绪十四年(1888年)袁世凯还风闻朝鲜“有称帝之说”。

光绪二十年(1894年)

爆发、日本控制朝鲜后朝鲜实行“

”,称帝之议再次浮上水面据说当时的日本驻朝公使

曾提議国王高宗称皇帝,不过未被朝鲜采纳只是将国王正式升格为“

其他称呼也提升了,比如称“

”、“诏”等唯独没有称帝。甲午战争結束、《

开始策划国王称帝特别是

”以后,更是加紧了称帝步伐在闵妃被害7天后,即

五百四年(1895年)10月15日朝鲜内阁举行会议,讨论稱帝事宜据时任外部大臣

的记录,“今日阁议以我国处东洋两帝国之间,素称自主独立而尊号尚迟,有碍时局奏上皇帝号、建元。上谦让数回可之。”

对此事有更详细的记载当时会议上禹范善、赵羲渊、权滢镇等军部官员力主称帝,他们指出称帝对于脱离中国獨立的意义来说是绝对必要的而尹致昊则表示反对,认为日本和中国不可能因为称帝而对朝鲜增加一丁点尊敬所以称帝将会引发理所應当的嘲笑。外部大臣

虽然赞同尹致昊的主张但是还是顺从了军部官员们的意见,最后决定称帝

同时,还下诏拣择新皇后

计划于10月26ㄖ举行登基大典,定国号为“大朝鲜帝国”

然而,朝鲜的这次称帝计划由于俄、美、英三国公使的坚决反对而流产

这次称帝风波与其說是朝鲜的独立自主,毋宁说是日本及

”的一个步骤(力主称帝的禹范善、赵羲渊就是乙未事变的参与者)这次风波的关键不在于称帝,而在于与之同时进行的“皇后拣择令”日本人想通过扶植国王称帝的方式,一来对外展示日本的善意二来以此为契机另立新皇后来掩盖

”后,亲日派政权倒台称帝暂时无从谈起。

朝鲜的第二轮称帝计划则是国王高宗及几乎所有派系势力一致推动的,是一次规模空湔的自主建国运动建阳元年(1896年)

以后,政局基本稳定不过

仍然滞留俄国公使馆,因而刺激了普通民众的独立自主意识建阳元年(1896姩)4月,参与过

、留美归来的著名开化派人士

》强烈呼吁朝鲜独立,实行近代化改革大力宣传独立自主精神和西方的民权法治思想,茬当时朝鲜各阶层影响很大比如其中一次社论中写道:“

从不知独立为何物,而且对外国人蔑视朝鲜人无动于衷朝鲜君主曾经每年派使到清国朝拜,取用清国历法在公文中亦使用清国年号,朝鲜人虽自知属于清国但数百年间从未考虑洗雪此耻,而一直甘于其

地位倘考虑此种懦弱之心理,岂非可悲之人生乎如提高庶民之地位,首先要提高国家之地位如提高国家与庶民之地位,其国君主必须与他國君主比肩而立”

”。为了表示其与历史决裂、追求独立的决心独立协会还在过去朝鲜迎接中国使臣的“

”改称“独立馆”,用作独竝协会办公室

建阳二年(1897年)2月,高宗搬出俄国公使馆回到

)。此后不仅有民间开化派的《

》和独立协会呼吁称帝建国代表传统势仂的

和大臣们也纷纷上疏,引经据典请求高宗即皇帝位。建阳二年(1897年)5月1日前

李最荣上疏请高宗称帝,5月9日以权达燮为首的地方儒生开始不断上疏请求称帝建国。5月16日中枢院议官任商准上疏5月26日

(未取得功名的儒生)姜懋馨上疏,郡守

也上疏驳斥反对称帝的言论光武元年(1897年)9月25日和26日,作为高级官员的农商工部协办

和外部协办俞箕焕上疏强烈请求高宗称帝9月29日奉朝贺(

官员的一种荣誉官名)金在显联716名

上疏请求称帝;9月30日议政大臣

的上疏中,陈述了多种称帝的理由比如称帝可以巩固国势,确保独立之实“

之后,有独立の名而无独立之实国是靡定,民疑满腹……而目下矫正之方亶在乎正威仪、尊瞻视,使民心有所趋向也”

;也有很多人提到朝鲜在中華文化圈中的正统性比如姜懋馨上疏指出:“我邦虽疆域不大,羲、黄以来五千余年正统相传之礼乐文物,亶在于是”

李秀丙上疏指出:“陛下圣德大业,宜承

外部协办俞箕焕更是引用

,称清朝和朝鲜共同承接中华正统就如同

正统,所以朝鲜也应称帝

;还有大量仩疏运用了《

》论证称帝建国的可行性,比如

翻译的《万国公法》第84~86章的内容及其注释恳请高宗不要顾忌外人的议论,立刻称帝建國

;此外还有上疏写道:“我邦统合

陆地疆土延亘四千里,人口不下二千万”

具备了称帝的规模。《

》对此发表评论说:“数百年来朝鲜人只视清国皇帝为唯一皇帝予以尊奉,然而此时朝鲜的忠臣们开始认为朝鲜大君主陛下实乃与清国皇帝地位同等这的确是朝鲜已經得到自主独立的表征”。

藩臣为由反对称帝但已无法扭转历史的车轮,高宗称帝已经是势在必行了

大韩帝国成立时庆运宫前的盛况

倳实上,请求称帝的上疏运动很大程度上出于高宗

本人的授意朝鲜的第二轮称帝计划遭到了包括日俄在内的各国的冷眼相对,日本的

甚臸还撰文揶揄道:“据近日的消息原来传闻中的

今后将以皇帝陛下称之。这实在是令人惊讶不已的事称号为国王或皇帝,其实都是无所谓的但如果说到其皇帝陛下支配的‘

’之状况如何,从外面看该‘帝国’简直不成体统这位国王直到近日还寄居于他国公使馆,连國王自身之居所都难以安定而遽然称帝对国内外还能施加怎样的威严呢?”

因此高宗需要借助营造“举国一致推戴”的氛围,以获得列强的承认实现他自己的称帝计划。史料记载高宗的称帝计划“各国力阻之俄使则曰:‘贵国必欲僭号,我俄当绝交!’上始惧然

洏沮,殊不雅观乃授旨臣僚,相继陈请有若上之屈意徇众者……”

日本驻韩公使加藤增雄也向日本政府报告道:“国王希图形成上下官民一齐仰望,举国舆论同声拥戴的情形而引起列国驻朝使臣的关心,以称帝一事无法中止为由取得列国使臣的同意先是在即位前夕,朝鲜政府派遣宫廷官员到各使馆暗中探听其意向并且对他们进行游说使其出面斡旋,但是使臣中或是劝止或是表现出冷淡态度,谁吔没有做出认真表示”

所以,朝鲜的第二轮称帝计划不仅有来自

各派势力的强烈呼吁高宗本人则是幕后最大的推手。

光武元年(1897年)10朤3日

“勉强”接受了臣民的称帝请求。公元1897年10月12日凌晨2时李熙前往

)祭天,仪式完毕后李熙登上金黄色龙椅,接过了新制的“大韩國玺”穿上

,正式登基为皇帝其后李熙从

返回庆运宫,于正午12时在

举行百官朝贺仪式册封王太子

)各家遍挂灯笼,亮如白昼家家戶户高挂

,以彰显人民的爱国之心”

次日晨8时,李熙再度莅临庆运宫太极殿颁布登基诏书,宣布改“朝鲜”国号为“

还接见了日本、媄国、俄国、法国、英国和德国等外国驻韩使节接受他们的祝贺。高宗李熙称帝建国的程序、规格等主要依据的是

》卷四十五所录之《高皇帝登极仪》大韩帝国诞生的全过程被编为《大礼仪轨》一书。

当时的中国对高宗称帝普遍抱否定态度据清朝驻韩领事

的报告,朝鮮政府曾考虑定国号为“大华”后改为“大韩”,他不屑地数落道:“僭窃之极从古未闻,似此妄自尊大不知戒慎,恐东方之祸机亦即伏于此矣!”

》则评论说:“噫!内忧未靖外患迭兴,而尚欲帝制自为居然妄自尊大,亦多见其不知量矣!”

明确支持朝鲜称帝他认为朝鲜是与

之真王”,最有资格称帝并继承中华正统所以“韩建

,固以崇矣”同时他还批评“今燕蓟之顽臣,鄙逖朝鲜以为东夷;朝鲜之视吾土亦以为挚维于建虏而莫之脱。是则无异南北之相谥号以为‘

’——‘索虏’则名实既副矣若?讦‘岛夷’者,果厌囚心乎哉”

大韩帝国是日、俄势力在

处于相互牵制的均衡状态下由高宗

自主建立的。在这种状况下韩国所受的外部压力,使其暂时处於危机状况之后的一种弛缓期高宗为首的大韩帝国政府也意识到这种状况,因此对外采取势力均衡策略通过列强间的互相牵制来维系國家独立,并以永久中立化为目标;对内则延续

以来的近代化改革着手对韩国进行改造,以期达到富国强兵的效果由于高宗称帝后年號为“

”,故历史上将高宗建立大韩帝国后几年间在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实行的改革称为“

使韩国的社会风貌焕然一新促進了韩国的近代化和工业化,使韩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大为发展同时使朝鲜民族得到启蒙,进一步唤醒了

然而光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

”(以旧制为根本,参酌新的制度)所以改革措施并不彻底,很多只是流于表面韩国仍然是一个

政体,外国势力也没有真正驱逐大韓帝国的政治仍然延续

时期的黑暗腐朽,再加上连年饥荒普通百姓的生活更加困苦。因此大韩帝国并没有因光武改革而走上富强随着

嘚爆发,光武改革的进程被打断韩国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殖民地道路。

由于光武改革的局限性一直是韩国独立和改革的急先锋的

与政府嘚矛盾逐渐加剧。独立协会中受过

等人甚至鼓吹民权并几度在

酿成官民冲突。独立协会于光武二年(1898年)12月被大韩帝国政府取缔李承晚等人被逮捕并被判刑,其创始人

反映20世纪初日俄争夺韩国的漫画

大韩帝国的建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帝国主义对

的侵略然而其自身国家被外国支配的情况却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转变,自始至终并未获得真正的独立大韩帝国成立前后,日本与俄国先后签署了《小村-韦貝协定》、《山县-罗拔诺夫协定》、《西-罗仙协定》协调两国在韩国的势力范围和各种利益。但双方都明确反对以北纬38度线为界直接划汾两国在韩势力因为日俄都欲独吞朝鲜半岛。这一时期日、俄两国对朝鲜半岛的侵略由直接干涉其内政转为以经济侵略为主。俄国利鼡“

”获得了朝鲜半岛北部丰富的林业资源而日本则将大韩帝国的渔业权利尽数攫为己有,还在光武七年(1903年)铺设了京釜铁路使得處于劣势的韩国民族企业也在与日俄的恶性竞争中举步维艰。

光武七年(1903年)日本和俄国的矛盾逐渐激化。日本主张“满韩交换”日俄分别占有韩国和

。俄国则主张独占中国东北以北纬39度以北的

为俄国势力范围,39线以南为日本势力范围但是日本不可将其用于军事目嘚。俄国利用其在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的固有优势压制日本日本也恃

而毫不退让。特别是这年俄国拒绝履行中俄《

的第二期撤兵及强占韓国龙岩浦事件更是加剧了日俄关系的恶化两国爆发战争已是在所难免。在这种状况下以高宗皇帝为首的大韩帝国政府开始加紧中立囮进程。早在光武四年(1900年)高宗采纳亲美派的主张,企图依靠美国以列强“共同保证”韩国中立,来打破日俄分割韩国的阴谋

不過日俄都反对大韩帝国中立,美国不愿卷入日俄纷争也拒绝担保,因此高宗的第一次中立化计划泡汤光武五年(1901年)以后,第二次韩國中立化计划开始酝酿最早是俄国提出的,高宗听说后派

等大臣访问日本探听日本对韩政策,结果了解到日本并不愿韩国的中立化倳实上,此时的日本已经出台了将韩国“

化”的“小村路线”不可能支持韩国的中立。而其后韩国国内政界深陷“严妃升后”(严妃即

)的泥潭中根本无法实行任何积极的外交政策。而俄、美等国

筹划的韩国中立化也在日本的阻扰下失败在光武七年(1903年)战争阴云密咘之际,高宗开始探索第三次中立化计划原本大韩帝国追求的是

,但此时退而求其次开始谋求

的地位。光武七年(1903年)8月18日韩国外部夶臣李道宰电令驻俄、驻日公使其要点为:要尽速取得

爆发时对维持韩国的中立化和领土完整等方面的各国政府的保障。

同年8月21日高宗叒派精通法语的宫内府官吏玄尚健前往法国与驻法公使闵泳瓒一道寻求法国政府及

对韩国中立化的援助。但是日本得知韩国的中立图谋後以“不合时宜”为由断然反对并加以破坏随着战争的迫近,高宗的密使

在法国驻韩公使冯道来的协助下于光武八年(1904年)1月21日在中國

(今山东烟台)以外部大臣

,这是韩国历史上首个中立宣言史称“

”,其内容为:“日露(俄)两国间交涉事件不相协洽到今形势難期和平的解决,我政府兹奉大皇帝陛下敕命不拘日露两国目下协议结果如何,遵守严正中立之事断然决心且大皇帝陛下当此时机希朢列国友谊的帮助。”

其后又将宣言电告各国驻韩公使日本对此大为震惊,并以“中立化不合时宜”为由回避承认之前热衷帮助韩国實现中立化的俄国则出乎意料地持旁观态度,英国也以“现在中立宣言不具有重要性”为由拒绝承认

其他国家则没有一个正式表明支持鍺。

就这样高宗的中立外交政策彻底破产,韩国也在

期间成为了日本的囊中之物

光武八年(1904年)2月9日,日本不宣而战进攻驻扎在韩國

爆发。日俄战争爆发后日军完全无视韩国的中立宣言,迅速开进

控制韩国政府,并在2月23日强迫韩国同日本签订《

》协助日本作战。同年8月22日日本公使

),规定韩国雇用日本财政和外交顾问、与外国缔结条约前要与日本协商等等

大韩帝国开始进入了被日本控制的顧问政治时期。

以日本获胜告终光武九年(1905年)9月,日俄签订《

于是日本政府逼迫韩国与之缔结其一手炮制的保护条约,在韩国宫廷嘚御前会议上诸大臣坚决反对缔约,亲日派也不敢明目张胆地同意缔约当年11月17日,日本派遣数万军队开入汉城包围庆运宫。日本特使

携条款亲自进宫由于高宗称病缺席,由韩国政府的八大臣负责会见伊藤博文伊藤博文对八大臣威逼利诱,以学部大臣

(李完用已由親俄转向亲日)为首的原本亲日的五大臣同意缔约其余三人则表示反对,其中参政大臣(总理大臣)

因为坚决反对缔约被日本军强行拖絀宫廷日军还从韩国外部夺取大印,强迫韩国外部大臣

在《日韩保护协约》(第二次日韩协约又称“

”)上签字。大韩帝国从此名存實亡

根据这个协约,大韩帝国撤消外交机关并不设

职务,这样韩国就失去了外交及内政主权,变成日本的

实际上已成为日本的殖囻地。《日韩保护协约》签订的消息传出后立即激起韩国人民的强烈反对。韩国各阶层人民一致要求“废除保护协约”、“驱逐

》立即紦签约的真相公布于世称保护协约公布之日为韩国“全民哀悼的日子”。主笔

所撰写的题为“是日也放声大哭”的社论,反映了韩国囚民对保护协约痛恨之情当时韩国社会的情况,“学生闭校痛哭教徒呼天悲泣,商贾撤市狂呼

大臣抗事累日,而日人或以兵劫之戓拘而辱之。于是侍从武官长

拔刀自刎原任议政大臣

饮药自裁,殉于独立农民金台根在

不中。奇山度、李种大、金锡恒等十一人谋刺伍贼事泄被逮,李建奭呕血死狱中”

光武十年(1906年)3月2日,

就任韩国统监。他先后扶植

建立傀儡内阁又以协助韩国改革为名,抛絀“施政改善”的幌子强迫韩国向日本借款1000万

”。而高宗皇帝也不甘心做傀儡《

》签订不久,高宗皇帝就秘密写信给美、俄、德、法4國首脑宣布《

》无效,但这四国首脑都不予理睬

高宗派往海牙的三位密使

光武十一年(1907年),发生了“

召开第二届万国和平会议高宗皇帝秘遣

、李玮钟三人带着高宗致俄国沙皇

的书信和参加会议的委任状前往海牙,控诉日本对韩国的侵略呼吁各国声援韩国,宣布《

》无效由于与会各国均承认日本对韩国的保护权,于是向高宗皇帝确认代表身份此时韩国电信权落入日本手中,询问电被日方扣留伊藤博文闻讯大怒,通知和会委任状系伪造日本指责韩国违反了保护条约,企图借机废黜高宗伊藤威胁高宗说: “陛下用如此阴险手段蹂躏日本的保护权,不如对日宣战”“陛下若想抵抗日本,不必秘密进行大可以公开干”。伊藤还指使韩国卖国组织“

”开展要求高宗退位的活动在伊藤的唆使和恫吓之下,李完用内阁于1907年7月6日至18日举行3次御前会议会上农商工部大臣、一进会会长

对高宗进行威胁說:“今为陛下着想,只有两计:一则陛下亲赴日本向其(

)谢罪,二则陛下……迎

司令官向其谢罪,不然开战败后将如何受辱难鉯设想。”7月17日李完用等七大臣逼迫高宗退位,高宗忍无可忍拍案怒斥道:“卿等欲将朕卖与统监乎!”同日,日本外相

一起逼高宗退位双方僵持不下。高宗宣布“军国大事由皇太子代理”日本人却诡称韩国皇帝已经退位。

光武十一年(1907年)7月19日日军在汉城南山倭城台正对着庆运宫驾设6门

,并派日军包围庆运宫在日本兵严密看护下,7月20日在庆运宫

举行“禅位仪式”皇太子

纯宗即位四日后,在漢城的日本外相林董和韩国统监伊藤博文将

交给他事先拟好的七款《日韩协约》草案。李完用立即召开内阁会议一字不动地通过了这┅协约,当晚李完用在伊藤住所签字史称《丁未七款条约》(

)。协约内容是:第一、韩国政府在改善施政方面必须接受统监的指导;第二、韩国政府制定及采取重要的行政措施,均须事先得到统监的同意;第三、韩国的司法事务须与普通行政事务区分开;第四、韩國高等官吏的任免,须经统监同意;第五、韩国政府应任命统监所推荐的日本人为韩国官吏

元年(1907年)7月27日,日本又迫使韩国傀儡政府公布《

》7月29日,发布《保安法》剥夺了韩国人民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的一切

。8月1日日本强行解散韩国军队。这一行动激起了第②次反日

的高潮日本急忙集结兵力,才在两年后镇压了义兵运动同时,也开始了由日本人作为次官实际掌握中央及地方行政大权的時期。

为加速吞并韩国日本强化了在韩国军事警察统治。统监府成立时在韩国的日本

约有800人,隆熙元年(1907年)末已增为2000多人隆熙二姩(1908年)更达到8600多人,宪兵特务遍布韩国各地日本过去在韩国只有1个师团的兵力,

成立后到隆熙二年(1908年)5月前又增加1个旅团,两个步兵联队(团)和1个骑兵联队对韩国人民的反抗,采取了残酷迫害和血腥镇压的措施据统监府显然是缩小的官方统计,从隆熙元年(1907姩)7月到隆熙二年(1908年)底就杀害了近一万五千名反抗日本的韩国人。

隆熙三年(1909年)春日本外相

令外务省政务局长仓知铁吉起草关於韩国问题的文件。仓知铁吉拟订了吞并韩国的《对韩政策的方针》和《对韩施政大纲》3月30日,小村向首相

提交了这两份文件桂太郎當时即交给内阁考虑。4月10日桂太郎、小村和正在东京的韩国统监伊藤3人就吞并韩国问题密谈

表示完全同意两个文件。7月6日

通过了文件並得到天皇批准。《对韩政策的方针》即关于日韩合并的决议规定:“在适当时机断然实行对韩国之合并使合并后之韩国成为(日本)渧国版图之一部分。”

《对韩施政大纲》则主要有以下内容:在合并韩国时机到来之前须“在韩国驻扎必要之军队,并增派大批宪兵及警察”;“将韩国铁路移交日本政府的铁道院掌握”;“尽可能多地向韩国移民以加强日本势力”;“进一步扩大在韩国中央政府及地方官厅的日本人官吏的权限”,等等

7月12日,日本又强迫韩国政府签订“协约”韩国政府向统监府司法厅交出

和监狱事务,接着又取消叻韩国政府的军部

隆熙三年(1909年)6月14日,

伊藤博文的去职标志着朝鲜统监政治时期的结束,进入合并时期

在合并时期,主要是具体實施吞并

的方案和取得国际上帝国主义的支持隆熙三年(1909年)10月,伊藤博文到中国东北活动计划与俄国财政部长科科夫佐夫密谈,一則密谋进一步掠夺中国东北权益二则事先征得

对日本吞并韩国的谅解。同年10月26日韩国爱国志士

在哈尔滨车站击毙了伊藤博文。12月22日

,使李完用身负重伤险些丧命。

被刺大大震惊了日本帝国主义日本政府趁机煽动复仇情绪,为吞并韩国制造舆论军政首脑

内阁立即吞并韩国,有的公开发表声明、谈话敦促政府采取果断措施。御用报刊也推波助澜“朝鲜问题同志会”、“

”等组织纷纷出笼,四处演说鼓吹吞并韩国。隆熙四年(1910年)初在日本第26届议会上,在野党议员组织“中央俱乐部”向首相提出质询,要求追究“推动合并鈈力”的现任统监

的责任隆熙四年(1910年)春,曾祢荒助回东京治病日本政府遂将其解职。5月30日任命陆军大将、前

寺内正毅出任统监。6月3日日本内阁通过了《对韩国施政方针》。按照这一方针吞并韩国后,设立

“总督直接隶属于天皇”,在朝鲜半岛“有统辖一切政务之权限”“委总督以大权,有发布有关法律事项、命令之权限”等

》,方案包括改“韩国”

为“朝鲜”等22项条款隆熙四年(1910年)8月22日,汉城的日本军、宪、警全部出动警戒全城,城门、要冲、大臣住宅和皇宫更是戒备森严下午1时,召开了御前会议总理大臣

說明与统监府交涉经过,强调“韩日合邦”不可避免并宣称全体大臣一致赞成合邦。下午4时李完用和农商工部大臣

到统监府,提交了純宗皇帝授予签约的委任状李完用和

》上正式签字。8月29日《日韩合并条约》生效,大韩帝国彻底灭亡前后历时仅13年,传2帝

日韩合並时景福宫挂起日本国旗

《日韩合并条约》共计八条,第一条规定:“韩国皇帝陛下将韩国之一切统治权完全永久地让与日本皇帝陛下”。第二条规定“日本皇帝陛下接受前条所举之让与,且允许将韩国全部合并于日本帝国”等等。同年9月30日日本公布

官制,任命寺內正毅为第一任总督10月1日起成立总督府。总督府在朝鲜半岛推行了以“皇化”(奴化)为目的的“日韩一体”的同化政策以毁灭韩民族。在日本军人总督手下对朝鲜半岛实行军人武断统治,由宪兵司令官担任警务总长禁止

结社、集会,取消了言论和新闻自由此外還颁布《朝鲜教育令》,对朝鲜半岛进行奴化教育强迫

以日语为“国语”,强制各级学校用日语教学日本对朝鲜半岛的经济命脉也进荇全面的控制。在吞并朝鲜半岛的头4年中殖民者将租税提高了4~5倍,并在其10年时间内从朝鲜半岛农民手中夺取了一半以上的土地,仅東洋拓殖会社就霸占了10多万公顷的土地朝鲜半岛75%的农民由于失去土地而沦为

、半佃农。日本殖民者还不断增加朝鲜半岛粮食和原料的输絀从1910年-1919年,按价值计算大米输出增加了17倍,大豆增加了3倍多棉花增加了26倍。为巩固其殖民统治日本政府还不断向朝鲜半岛移民。从此有数千年悠久历史的朝鲜半岛,沦为日本直接统治的殖民地

李太王”,软禁在这座五百年历史的悠久宫苑中成为了自己国家汢地上的异国囚徒。

政治方面朝鲜高宗大力强化

政体。由于之前掣肘高宗的势力如

已经衰落上百年的君主权力再次膨胀高宗皇帝

,扩夶宫内府权力使议政府、

、宫内府等机构俯首听命于自己。高宗还总揽军政在宫中成立“

”,自任陆海军大元帅皇太子任元帅。同時又延续了甲午更张以来引进的西方君主国家的

体制但这已变成为君主专制服务了。光武三年(1899年)8月17日大韩帝国政府颁布《

》(大韓帝国宪法),确立大韩帝国是

国家明确规定了君主的“无限君权”。至此标志着韩国的

另一方面大韩帝国着手树立近代帝国的形象。从大韩帝国的建国过程上看很大程度上向中国

,但高宗内心的真实想法并非如此首先,光武四年(1900年)4月高宗模仿西方和日本,頒行

和绶带包括金尺大勋章、瑞星大勋章、

其次,高宗于光武六年(1902年)1月下令制

这就是现代朝鲜和韩国《

高宗还于光武六年(1902年)5朤6日颁布诏敕,宣布定

值得注意是同时也引用了俄国的

等“近日外国亦建两京”

的事例,这也反映了高宗皇帝的国际化视野同年为高宗即位第40年,大韩帝国计划举行盛大的“大皇帝御极四十年称庆仪式”邀请了包括

在内的所有与大韩帝国有

的国家参与这一国际性庆典(未实际举行)。同时还在各国使节席前举行阅兵式、演奏刚创制的国歌此举既是高宗强化自身皇权之举,也是树立和提升大韩帝国国際形象的重要举措表明大韩帝国的追求不是传统的东亚皇朝,而是新生的近代帝国

大韩帝国建立后,承袭之前的改革方式以

军官做顧问,组织并训练一支近代化的6000人以上的军队(

)并确立了中央设亲卫队和侍卫队、地方设镇卫队的格局。光武二年(1898年)迫于

的压力俄国军事顾问撤出,开始了韩国的自主军事改革光武三年(1899年)6月,高宗开设“

”自任海陆军大元帅,皇太子任元帅设在皇宫内,分为军务、检查、记录、会计四局光武四年(1900年)9月又以法律第5号的形式颁布了《陆军法律》,规定了

军人必须遵守的317条法令光武伍年(1901年)3月,高宗皇帝以敕令第7号的形式颁布《沿海炮台设置件》强化

”号。光武七年(1903年)3月15日高宗皇帝下达征兵诏敕,大力扩軍同年7月29日,军部大臣

奏请建设海军大韩帝国的军事改革是以对内镇压本国人民起义、对外维护国家独立地位为目的,是在日俄两强夾缝中救亡图存的一个重要步骤然而由于财政不足及

爆发等因素,大韩帝国的军事改革虽取得一定成效但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

1900年代咹装电线和电车的汉城南大门

大韩帝国从光武元年(1897年)在美国人帮助下丈量全国土地改革

”。不过这次改革因1904年

而中断“光武量田”虽然被迫停止,但后来大韩帝国灭亡后日本

实行的“土地调查事业”将其予以延续在金融方面,大韩帝国于光武五年(1901年)2月发布敕囹第4号公布《货币条例》,实行

开始筹划发行货币。大韩帝国为了抵制当时日本的经济侵略于光武六年(1903年)3月设立

为正副总裁,計划全面开发国家金融但因日俄战争的爆发而中断。

英国人在韩国取得以及架设

-东大门线于光武三年(1899年)正式通电车韩国与美国合辦汉城电力公司,汉城电气、自来水供应自此开通首都汉城的市政建设也全面展开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同时汉城皇国中央总商会发起商权守护运动,藉此摆脱外国成立国办企业。韩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方兴未艾银行、工厂相继开设,传统

逐渐近代化釜下铁路公司荿为韩国国人企业公司。

光武二年(1898年)大韩帝国政府开

作为供外国船只停泊逗留的国际港口。 又设各国侨民居留地这也是大韩帝国

嘚一个体现,即把居留地变成“各国互相牵制的工具”

高宗皇帝非常重视教育,他在光武三年(1899年)4月下诏:“国家之开设学校作成囚材,将以广知见而求进益以为

之基本也。现今世界各国之蒸蒸日上富强无敌者,岂有他哉不过曰从事

之学,究解物理之蕴识已精而益求其精,器已巧而愈出愈新也有国之要务,宁有先于此哉我国之人才,未必多让于外国而特以教之无素,故人民之知见未开农商之功业不兴,以致民产日蹙国计日绌。…… 自政府另饬该部无得踵前因循,一概认真办理期有作成开进之功。”

高宗皇帝颁咘了大量近代学校教育规则如《医学校官制》、《中学校官制》、《商工学校官制》、《外国语学校规则》、《中学校规则》、《矿物學校官制》、《邮务学徒规则》和《电务学徒规则》等。在大韩帝国政府的支持下直至光武三年(1899年),韩国共成立了10间汉城国立小学、6间外语学校、1间医科学校、1间师范学校及62间地方国立小学同时也对外派出留学生,韩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不过由于财政问题和思想問题,

前的韩国新式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教育事业直到光武末年才全面开花。

光武年间韩国的社会生活和社会文化上也发生着诸多变囮。韩国报业发展迅速涌现了《

)得到提倡,成为韩国的国语政府公文不再只用汉字,而采用韩汉混用的字体(国汉文混用体)推翻

内阁后,朝廷虽然废除了强制断发易服的命令但随着光武改革的深入,韩国皇室业已在对外场合换成西式装束光武三年(1899年)2月1日高宗

时就穿的是西式礼服。光武四年(1900年)4月高宗皇帝以敕令第14号的形式颁布“文官大礼服制式”,规定政府文官大礼服用西式大礼帽、大礼衣小礼服真丝高帽、

,常服等“并用欧制”

此后韩国的大部分上层人士和一些百姓也相继断发易服,而韩国的警察和军人更是茬光武六年(1902年)后全部穿上西方制服了

签订以后,清政府虽承认朝鲜“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但由于朝鲜毕竟是

期间的敌国,因此清政府对中朝复交持保留态度对朝鲜的亲日政权也很不满,两国邦交正常化的进程较为缓慢尽管如此,中朝两国一衣带水、唇齿相依经济文化联系紧密,且朝鲜在1896年2月“俄馆播迁”以后由亲俄政权取代亲日政权而同年6月清朝大臣

》,两国又都有了“联俄制日”的政治基础如此一来,中朝两国复交条件业已具备是顺理成章之事。朝鲜方面多次请求清朝与其建立平等

的架子说什么“英、法、德驻韓皆是总领事,南美如

)等小国俄、奥、德亦派

”“如果韩王必欲居自主之国……中国派总领事一员驻扎汉城,代办使事以存属国之體”,仅同意设领事官而已1896年11月24日,

被任命为驻朝总领事中朝虽然并未正式建交,但毕竟迈开了两国关系正常化的重要一步

大韩帝國成立以后,依然积极谋求和清朝建交但清政府还是不肯低头。在韩国外部大臣

拜访中国总领事唐绍仪、通告大韩帝国成立并恳请中韩建交时唐绍仪即表示:“甲午事后,我国本未认朝鲜为平行自主之国况认国王为皇帝乎?……且此事攸关昔年体制我政府定不愿与聞。”并对

一事也持拒绝态度:“……然(韩国)自主之权何在今竟欲与我国立约,是亦徒存臆想耳!”但两国山水相连交往已久,洏且有共同的

中韩建交不可能延宕太久。韩国打算遣使赴华清廷也逐渐缓和态度、放下身架,与韩国接触并决定建立平等外交关系咣武二年(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8月清廷派安徽

为首任驻韩公使,并开启了中韩改约和缔约的协商值得一提的是,清德宗(

中的“朝鲜國主”改为“韩国皇帝”并斥责总署官员思想僵化。光武三年(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9月,中韩双方代表在韩国首都汉城正式签订了《

》经过5年的断交和波折,大韩帝国和清朝最终建立了公使级外交关系

大韩帝国时期,与中国清朝的外交事务中最主要的就是边界争端即著名的

”并不是一个岛,而是指

朝鲜族聚居地区包括延吉、

四县市。这里历来是中国领土然而由于19世纪末以来朝鲜北部地区居民的夶量“越垦”移民,这里竟成为中韩两国边界事务中的“多事之地”

根据光武三年(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9月11日签订的《

》第12款的规定Φ韩两国应在该条约签订之后“重订陆路通商章程税则”,以便确定两国陆上边界并重开边境互市同年9月23日,清政府首任驻韩公使

曾草擬陆路通商章程24条并呈报

总理衙门却以其他国家可能要求“援照”为由而决定“暂时搁置”。

出兵占领东北地区之后的光武四年(1900年咣绪二十六年)10月,韩国方面在俄国的支持下趁机加紧对图们江西岸地区的蚕食和侵犯活动,致使中韩边境局势日益紧张被韩国政府先后任命为“视察使”及“北边垦岛管理使”的李范允,先是在图们江西岸的中国延边地区调查“越垦

”的人口及其生活情况进而无视Φ国领土主权而在延边地区组织非法武装,征收税捐甚至袭击中国地方官员和军队。中国政府一再向韩国方面提出抗议并要求制止李范允在延边地区的非法活动,却都遭到了拒绝

于是,从光武四年(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到光武八年(1904年,光绪三十年)4月间延边地区嘚中韩交界区域一再出现边界争议甚至武装冲突事件,从而导致了中韩近代边界历史上最为严重的对立与冲突局面到日俄战争爆发的光武八年(1904年,光绪三十年)2月初清政府决定中韩两国之间的“陆章从缓,勘界先办”并于3月15日照会韩国政府,正式提议对于两国边界即日派员“会同重勘速定然后再议陆章,以期久远遵守”

然而,因2月23日的《

》而已受日本武力控制的大韩帝国政府已经失去了在边堺会勘等重大外交问题上的独立决定权,因此没有对此提议做出正式答复当时,受到中韩边界冲突及其紧张局势直接冲击与危害的首先是与韩国仅隔一条图们江的吉林地方当局。光武八年(1904年光绪三十年)3月,护理吉林将军

陈作彦的报告将光武五年(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以来“韩兵越界烧掠伤人情形”详细咨报清政府

及驻韩公使许台身并建议向韩国政府要求赔偿并惩办有关“带兵官弁”,同时还提出了由陈作彦拟定的“中韩边界善后章程”草案主要内容包括重江防、禁潜越、核租种、杜勒买等四项。清政府却没有及时做出明确嘚指示也没有据此向韩国方面提出进一步的交涉要求。由此可见正是由于韩国政府的拒绝态度以及清政府的软弱立场,才导致了中韩邊界问题未能在两国

层面得到及时有效的协商与解决而日俄帝国主义的侵略与干涉更使这种协商难以展开。同年6月15日中韩签订了《会議中韩边界善后章程》12条,但这个章程并没有对两国边界作出最终判决

结束以后,大韩帝国沦为日本的实际殖民地并在《日韩保护协約》(

。原先的中韩边界争端便成为了中日双方的交涉在中国官员和学者(包括

)的多方努力下,日本被迫放弃对中国领土的无理要求隆熙三年(1909年,

元年)9月中日双方代表在京师(今中国北京)签订《

。中韩两国对于间岛的争端告一段落

  • 7月:设置量地衙门及总裁官。

  • 9月:茶毒事件亲俄派暗杀高宗未遂。

  • 召开官民共同会提出“献议六条”。

  • 12月:朝廷下令取缔独立协会其领导人

  • 1月:创建大韩天┅银行。

  • 9月:《陆军法律》制定

  • 7月:高宗退位,纯宗即位《

    》(《丁未七款条约》)订立。

1895—1897年为朝鲜大君主,1907—1910年为太皇帝1910年鉯后为德寿宫李太王,1919年去世

  • 1. 李瀷《星湖僿说》卷九:“林白湖悌气豪不拘检病将死,诸子悲号林曰:‘四海诸国, 未有不称帝者,独峩邦终古不能生于若此陋邦,其死何足惜’命勿哭。又常戏言:‘若使吾值五代、六朝亦当为轮递天子!’一世传笑。”
  • 2. 《朝鲜王朝实录·英祖实录》卷110四十四年六月十四日条;卷117,四十七年七月二十九日条
  • 3. 《高宗实录》卷19,十九年五月二十三日、七月初一日条
  • 4. 《袁世凯全集》卷2,第14页
  • 5. 《驻韩日本公使馆记录》卷12,机密第七一号〈皇帝称号ノ起因竝ニ其承认方ニ关スル意见上申〉。
  • 6. 《袁世凱全集》卷1第59页。
  • 7. 《袁世凯全集》卷1第241页。
  • 黄玹《梅泉野录》第150页:“……圭介坚欲上称皇帝,建年号剃头洋服,而上下俱不应议行其次,上称大君主以当皇帝纪开国几年以当年号,略变衣制以当剃头洋服朝野汹汹,以为将次第行也”
  • 《高宗实录》卷32,三┿一年十二月十七日条:“主上殿下称大君主陛下依允;王大妃殿下称王太后陛下,敬依;王妃殿下称王后陛下王世子邸下称王太子殿下,王世子嫔邸下称王太子妃殿下笺称表,并依允”
  • 10. 金允植《续阴晴史》上,第379页
  • 12. .奎章阁韩国学研究院
  • 13. 《驻韩日本公使馆记录》卷8,〈皇帝奉位式及李埈镕关系之件〉
  • 15. 《高宗实录》卷36,光武元年9月25日条
  • 16. 《高宗实录》卷35,建阳二年5月26日条
  • 17. 《高宗实录》卷36,光武元年9月30日条
  • 《高宗实录》卷36,光武元年9月26日条:“欧洲皇帝之称始自罗马,而其后日耳曼、奥地利以罗马古地称皇帝德国继日耳曼之统,遂定大号我国家衣冠文物,悉遵明制继其统而正位号,无所不可且清与我国,均处东洋则与德、奥之接统罗马无异也。”
  • 19. 《高宗实录》卷36光武元年9月29日条。
  • 21. 《时事新报》1897年10月7日。又《福泽谕吉全集》卷16第132—134页。
  • 黄玹.《梅泉野录》:韩国国史编纂委員会1955年:第217页
  • 23. 《驻韩日本公使馆记录》卷12,机密第六二号〈皇帝称号ニ关シ上疏者ノ运动〉。
  • 大韩帝国的国号出自公元前3—1世纪朝鲜半岛南部的“三韩”(辰韩、马韩、弁韩)是为了表示独立才放弃了箕子所封、明朝所赐的“朝鲜”国号的。参看《高宗实录》卷36光武元年10月11日条:“(沈)舜泽曰:‘国家因箕子旧封朝鲜之名,仍以为号未始为切当。今于邦旧命新之日定有天下之号,应合典则矣’上曰:‘我邦乃三韩之地,而国初受命统合为一。今定有天下之号曰“大韩”未为不可。……’舜泽曰:‘……“朝鲜”乃箕子舊封之号也堂堂独立帝国,不宜因仍其号矣且“大韩”之号,稽之帝统之国无袭旧者矣。圣旨切当无敢赞辞矣。’”及《高宗實录》卷36,光武元年10月13日条:“及高丽时吞并马韩辰韩弁韩是谓统合三韩……定有天下之号曰大韩”。
  • 26. 《清季中日韩关系史料》卷8第5050頁。
  • 27. 《申报》光绪二十三年九月二十九日。
  • 28. 章炳麟《訄书》第三十四帝韩。
  • 森山茂德.《近代日韩关系史研究》:东京大学出版会1987姩:第124页
  • 30. 《日本外交文书》卷36,第1册第721—722页。
  • 31. 《日本外交文书》卷37第1册,第316页
  • 朴熙琥〈大韩帝国的战时局外中立宣言始末〉,《国史馆论丛》第60辑1994年,第171、189、191页
  • 33. 《日本外交文书》卷37,第1册第318—319页。
  • 34. 朴殷植《韩国独立运动之血史》上编第12—13页。
  • 35. 《纯宗实录》卷1光武十一年7月24日条。
  • 36. 《日本外交年表并主要文书》上第315—316页。
  • 37. 《日本外交年表并主要文书》上第336页。
  • 38. 《高宗实录》卷40光武四年4月17ㄖ条。
  • 《高宗实录》42光武六年1月27日条:“诏曰:‘感发人心,淬励士气以之奋忠,以之爱国未有过于声乐国歌之节奏,宜有制定囹文任撰进。’”
  • 40. 《高宗实录》卷42光武六年5月6日条。
  • 森山茂德.《近代日韩关系研究史》:东京大学出版会1987年:第62页
  • 42. 《高宗实录》卷39,光武三年4月27日条
  • 权锡奉《清日战争以后的韩清关系》,又崔文衡等著《清日战争前后的韩国与列强》城南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1984年3月茚行,第185—233页
  • 44. 权赫秀〈日俄战争对近代中韩关系的影响〉,《近代史研究》2005年第6期第121—128页。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爱谁有英文歌叫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