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父母希望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啊?

为什么中国的父母总是喜欢拿自己的想法去左右子女的想法?难道做父母的就一定要让子女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吗?为什么小时候听大人话的孩子就能得到他们的认可,而不听大人话的孩子,无乱做什么都会被否定?????
var sogou_ad_id=731549;
var sogou_ad_height=160;
var sogou_ad_width=690;Sina Visitor System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去做什么样的人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去做什么样的人丘铭山百家号  董卿首谈儿子: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去做什么样的人  我看了《朗读者》每一期的节目,可最打动我的,竟不是董卿在《朗读者》节目中的某一处表现,而是在她接受《面对面》采访,谈及初为人母、谈及继续成长时的姿态。  董卿曾在事业巅峰时选择离开舞台,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去美国南加州大学进修。直至2015年时,董卿回到央视,这时她也多了一重身份:母亲。宁问董卿,为何在这个时候选择做母亲。  董卿没讲太繁复的理由,只是说,这不过是遵从自然规律,怕过了现在的年龄便永远都不再有机会做母亲,她说,人对永远这个词是有敬畏的。  就这样很自然地成为了母亲,我想,她可能也像所有初为人母的人一样,经历过迷茫期,不知如何给孩子最好的成长,不知如何规划自己的未来。  董卿说,是朋友讲的一句话,让她忽而通透。朋友告诉她,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很简单,你只要自己先成为那样的人就可以了。  所谓大道至繁至简,世间看似最复杂的问题,往往有着最直接最简单的答案。  想清楚这一点之后,董卿开始规划自己生子之后的事业发展。  一方面,她不想放弃继续成长的可能,不想因为孩子而变得止步不前;  另一方面,她觉得自己也应该努力变得更好。  这样,当孩子在未来真正懂得的时候,他对自己的母亲不但有爱,也有尊重,而且还能从母亲身上学到很多好的品质。一个母亲的责任,不应止于给孩子关爱,还应成为孩子的榜样,给孩子以激励,让孩子去尊重,去欣赏,去努力。  最近几年,我周围陆续有朋友结婚生子,很多人生子后便在工作上不再想上进,或是直接辞职。  她们告诉我,因为“上班的时候太想孩子了,实在无心工作”,而且兼顾工作和家庭太辛苦,于是在家里经济状况允许的情况下,便直接辞职不工作了。  我无意评价这种辞职理由,只是觉得,若真心想去兼顾,也一定是行得通的。  董卿说,她在生子后回到央视,开始着手准备《朗读者》。  她是朗读者的制作人,这对她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身份,她不能轻车熟路地拿起曾经主持人的经验,而必须从头学习如何做一个制作人,如何协调一个团队,她必须继续成长。  董卿在生子后面临的职场挑战,显然比大多数新妈妈都更有挑战。  但她还是兼顾好了职业女性和新妈妈这两个角色。兼顾的秘诀,是做好平衡。  董卿说,她必须在自己和孩子的世界里拿捏一种平衡的分寸,既不能“我的世界只有我”,也不能“我的世界只有他”。  让自己的独立身份和孩子的角色同时融汇在自己的生命里,这是一种智慧。  而这种智慧,亦是为人父母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董卿的父母都毕业于复旦大学,儿时每个暑假,父母都给董卿开列书单,于是,阅读成了董卿少年时期的一项娱乐活动,也像是一个必修功课。  有人说,暑假还要孩子读书,这样的父母太严苛。但我想,即便父母不给董卿在假期安排读书任务,董卿也会乐于读书。(PS:不是每个孩子都会爱读书,有的孩子就是爱玩外自由,不过父母非要逼这孩子上各种辅导班)  因为她毕业于复旦大学的父母也一定热爱阅读,而且家里藏书颇丰,如此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会很自然地爱上阅读。
(PS:环境是可以被改变的,同时也是可以被创造的。)  而且可以想见,热爱阅读、明理知性、不放弃成长的董卿,也会言传身教,把这些优秀品质传给她的孩子。  这便是她在访谈中讲的那句话:“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自己先成为什么样的人。”  换句话说,你是什么样的人,你的孩子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你希望孩子热爱阅读,那很简单,你自己先认真读书,在优质的书籍中完成深层次阅读,而不是一边自己回家就躺在沙发上玩手机,一边大声怒吼只知打游戏而不去读书的孩子;  你希望孩子热爱运动交友广泛,那很简单,你可以带孩子去爬山去打球,或者自己保持健身的习惯,而不是一下班就窝在家里看电视当宅男宅女;  你希望孩子将来懂得如何爱人、家庭美满,那你就先好好去关爱自己的爱人,让孩子在你身上学会爱人的方法,让孩子成长于一个和谐美好的环境,有一句话说:父母恩爱,是最好的家教。  言传身教有着潜移默化的力量,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孩子的一生。  前段时间有个朋友问我,她说自己为孩子买了好多书,可孩子就是不读,她特别生气,问我应该怎么教育不听话的小孩。  我不是育儿专家,但我觉得,她的孩子,并不是无药可救的“不听话小孩”。  于是,我反问了她一句:“你买了很多书给孩子,那买了多少书给自己呢?你家里有很多自己常读的书吗?”“我都结婚生孩子了还看什么书?我又不看,买了也是浪费,我现在就想着,把我孩子培养好就行了。”这位妈妈,对自己一副破罐破摔的模样,对孩子却很是焦虑。  而我听后只是哑然,一个不爱阅读的家庭,偏偏想培养出一个热爱阅读的孩子,太难了。  成长原本就不是太过玄妙的事情。希望孩子好好成长也很简单,只要家长不要放弃对自己的成长就好了。  不要等到孩子长大后再对孩子说:“妈妈为了你,放弃了自己的事业,放弃了自己的生活,放弃了自己继续成长的机会。”别把自己不愿再努力、不愿再继续成长的懒惰,归结到孩子身上,孩子不会领情的。  倒不如努力学习董卿,生子之后,以孩子为动力继续努力、继续成长,从而锻造出一个全新的、更美好的自己。这样的成长,让自己欣喜,也让孩子尊重。  至于生子后你自身成长的理由和方向,很简单,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自己先成为什么样的人。  希望我们的生命,让孩子值得骄傲。那样,孩子的未来,也会成为我们的骄傲。  这像是一种轮回,也是世间最简洁明了的道理。情感、两性、亲子,家庭一生困扰。自由、成长、智慧,我们一起分享。关注生命惊喜, 幸福指数惊喜。生命惊喜是家庭教育咨询专业机构,我们为家长和孩子提供培训课程,从多个维度入手,涉及人格塑造、能力培养、人际沟通、亲子关系、冲突管理、压力管理、家庭关系等众多方面,为0-22岁的孩子提供一个建立自信,提升能力,挖掘潜力的平台。帮助父母了解和明确孩子不同阶段的情感变化和渴望需求,走出培育孩子的误区和烦恼,为家庭夫妻关系提供个案咨询服务和解决方案,从而达到人生的自我实现,让家庭真正走向和谐。读书、看世界自由 绽放 成长 智慧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丘铭山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专注家庭教育的分享与孩子教育成长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我家孩子长大后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亲子课堂专家团原创文章
微信全平台授权首发
本文选自《周正亲子二十法》:
您希望孩子长大后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误区1:出色的专家
爸爸:真真是一个好娃娃,长大要当科学家。
真真:我的理想是长大成为艺术家、文学家,成为最出色的人,超越前人。
在很多发达国家,你随便问一个女孩子,长大后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她会兴奋地告诉你:“我长大后想成为一个出色的家庭主妇。”而很多男孩子的理想则是,长大后想成为一个出色的汽车修理工、调酒师。中国的家长们听了会大吃一惊,转身就嘲笑这些孩子胸无大志。他们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好高骛远,不切实际。
家长们的虚荣心从小就把孩子置于尴尬的境地。许多孩子选择了放弃人生,许多孩子厌学、逃学,许多成年男子30岁了还在依赖父母,大多是因为父母从小就给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比如说,很多家长从小都让孩子树立一个远大理想——只考清华、北大。但是有多少孩子能考上清华、北大?清华、北大对绝大多数的孩子来说,是一个和自己生活永远无缘的事物。家长都说清华、北大好,孩子对清华、北大朝思暮想,甚至魂牵梦绕。
在奔向清华、北大的路途中,有些孩子突然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和家长都太可笑了,我永远也考不上清华、北大,再努力也无济于事。于是,他们早早放弃了学业。还有一些孩子没有考上清华、北大,考上了其他的院校,但是他们对自己的学校、老师、同学百般挑剔、横加指责。这些孩子无法自我认同,难以生活在幸福之中。因为他们身在此处,心却不在此处,他们认为自己的人生是失败的、无望的。这其实就是自虐。
这些孩子的生活由此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
一、中学时代开始厌学,沉迷于网络游戏;
二、成年后“吃老”、“啃老”,整天无所事事,事业无成;
三、婚姻生活不幸,对自己的配偶怎么看都不顺眼,只夸赞一些明星或身边别人的配偶,对自己的配偶百般打击,整日生活在悲哀中。
周正教授告诉我们
成为心理专家的概率为3/997人会因此遭受不应有的挫折感。往往是不出色的人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色,只有自己自信,才能培养出出色的孩子。
误区2:知名人士
妈妈:孩子,好好练声,长大当歌星。
爸爸:孩子啊,爹娘就是因为没上大学,才被人瞧不起,你可一定要考上大学,为咱家争气。
不管孩子是否喜欢这方面,有无优势,家长都一意孤行、扭曲人性,让孩子生活在自己想象的生活中,摧残孩子。自己没有考上大学,孩子一定得考上大学。自己喜欢钢琴,孩子必须喜欢钢琴。自己喜欢舞蹈,孩子就要去学习舞蹈。中国一代又一代的孩子背负着父母的理想艰难前行,稍有不从,父母的打击和责备就铺天盖地,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家长们何时想过,孩子有他(她)们自己的人生。让我们回归生命的原生态,尊重他(她)们生命的意义,还孩子们幸福、快乐的生活。
周正教授告诉我们
成为名人的概率为3/9997人会因此遭受不应有的挫折感。经过了太多挫折的孩子容易导致自卑、自虐、自残。往往是无地位的人,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名。您真的希望孩子有自卑的情绪吗?
那么,我们做家长的应该怎么办呢?其实,我们的老祖先早就告诉我们了。
《三字经》云:子不学,非所宜。孩子不爱学习,可能他就不适合学习。所幸他及早地认识到,自己本身之长并不在功课上面。我们应该高兴,没准儿这孩子天生就是一名商人、工程师、医师、教师……
千秋大业,以人为本——从来没有以学习为本、功课为本、学历为本!
作为“四书”之一的《大学》,开篇第一句是这么说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第一个“明”乃名词活用作动词,当“彰显”解;第二个“明”仍为名词,大意就是“天性”。天性指的是上进心、自尊心、责任心、好奇心和价值观。所以,要彰显孩子的天性。
孔子曰:人分三,生而知之为之上,学而知之为之中,学而不知为之下。这个就是孩子优势所在,家长要经常问自己,我的孩子的“上”在哪儿?
人的许多优秀心理品质,是每个孩子天生就有的。教育就是把孩子本来拥有的天性发掘出来。
中国还有一句最经典的古语——三岁看老。现代早期教育也强调0~3岁是人生唯一的黄金时间,自3岁起就是发现、培养孩子兴趣与优势的机会。孩子偏科了,就是有优势了,就是发现孩子“上”在哪儿了!
在这个世界上人人平等。上帝是公正的,给A不给B,给B不给A,不给A肯定给B,给了B肯定不给A。家长要做的就是找到孩子的优势,成就孩子终生的幸福。
很多人成年以后常常慨叹,真遗憾我没有去做什么,都是我父母非让我做什么,如果我当时不听父母的,我现在就……
我们在前面已经谈过,大家要只看孔雀的前面,看孔雀的前面带给我们的都是幸福和快乐。我们希望家长这辈子都站在孔雀的前面,一辈子都只看到孩子的优势,将孩子培养成一个幸福、快乐的人。
有一个孩子,14岁,自杀了两次。他的母亲就来问周教授,说:“我的孩子都死了两回了,什么话也不和我说,怎么办?”
周教授就问她:“你孩子的优势是什么?”
“哎呀,我的孩子她就是不说话……”
周教授说:“我问你的是,你孩子的优势是什么?”
“那孩子他就是不听话,不好好学习……”
周教授说:“我问的不是这个。我第三次问你,你的孩子优势是什么?”
她的孩子都死了两回了,她还是不听周教授的话。她一张嘴就是“不爱学习,不听话……”她已经定了格了,你想救都救不了。
然后周教授就问周围其他的家长:“我刚才问了她什么问题,你们跟她说说,我今天一定要救这个孩子。”
其他家长就说:“周教授问你,你孩子的优势是什么?”她竟然一个也说不上来。
这位家长就好像做梦一样,她已经定位了,已经迷失了。而孩子则受到极度摧残。
家长们,你们家有这种情况吗?
一个人到了三四十岁的年龄,应该知道,在社会上能站住脚,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专长,是优势,不是毛病。许多家长,从孩子小时候开始,就专盯孩子的毛病。盯毛病是盯不出优势的。有的家长说了,那我是为了让孩子学习好啊。可是要让孩子学习好,就必须让孩子自信;有自信的人碰到困难才能跳过去。那么怎样才能给孩子建立起他的自信?要找到他的优势。你老是找孩子的毛病,他就越来越厌学。学习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他连学习都不敢说!
现在,请各位读者家长立即想:你的孩子的优势是什么?说十条,立即说!自己给自己说孩子的十条优势。
◆ ◆ ◆ ◆ ◆
能说出五条的及格。不考虑立即能说出十条的是好家长,你的孩子将来肯定有出息。说不出五条的都是不合格的家长。
编辑:子然
qinzibaike123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你期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期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加乐美百家号--摘编自金菩提禅师《觉悟之眼看起落人生》天下没有不爱子女的父母。由于父母大都怀抱【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双方的想法和观念难免会有摩擦,也就容易产生冲突和不愉快。其实只要找到问题的症状,用理解、包容以及关爱拥抱对方,亲子之间的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你期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身为父母的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有个朋友跟我说,她希望孩子将来能知书达理,关怀生命,但是她的孩子话费太多时间在电脑上,根本没有时间关心其它的事,这让她非常困扰。她的期望听起来很单纯,无非是希望孩子懂得分辨是非好坏,将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帮助的人。但是孩子忙着玩电脑,没时间关怀社会,难道就错了吗?如果希望孩子将来成为栋梁之才,我们以大松树作为比喻:松树要成为栋梁之前,得从小树苗开始栽培,给它时间成长,否则不满一尺高的小树苗,又如何能长成顶天立地的大树呢?同样的,这个朋友的孩子正值小树苗的时期,正是需要吸收营养,让自己茁壮成长的时候。我们看到很多伟人和成功的企业家,都经过一段自我完善、努力学习的生命过程,才有今日的成就。她的孩子上网也好,读书学习知识也好,事实上,这些行为都是成长过程的积累。此时,你要要求他花时间是关怀生命,帮助别人,是比较难达成的期望。如果你有这种想法,就表示你对生命的理解有所偏差。她问我,你希望你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希望他健康成长,成为一个有生活自理能力的人,并且有强烈的心理免疫力,能够处理并解决生命中的烦恼。在孩子达成这个期望、长大成人之前,父母都必须去栽培他、引导他;其次,才希望他能够有能力帮助别人。一个人如果连自理能力都没有,还有什么能力帮助别人呢?这个听起来虽然只是一个很普通的期望,但如果世上的孩子都能够生活自理,将会减少很多社会问题。事实上,现在有多少孩子没有自理能力?有多少大学生放弃美好的青春和未来而选择自杀?多少孩子学了满腹经纶之后却只会抱怨找不到工作?当然,这些孩子会走到这一步,父母要负很大的责任。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些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太高,造成孩子极大的压力,他就不断的对自我失望再失望,全盘否定了自己的能力和学识,请问:他们对未来还抱有希望吗?对明天还存有美好的幻想吗?我有一位住在温哥华的弟子,在中国的事业规模很大。他有个孩子边上学,边在理发店学理发,空闲时间海盗一家超市做搬运工。当他知道这件事后,非常生气,打了儿子两巴掌,儿子为了这件事还差点报警,最后儿子想了想:算了,再怎么说你也是我父亲,就原谅你这一次,但下不为例。这个父亲有一天来找我:师傅,您说说看,我怎么会生了这样的儿子啊?我说:怎么了?我觉得你的儿子很好啊!他说:我辛辛苦苦地拼出一番事业,他却在超市当搬运工。我说:如果他是我的儿子,我会很高兴的。你想想看,他才十五六岁就知道自食其力,而且没有荒废学业,真的很难得。他就跟我说实话:师傅,可是我不这么认为,人若无壮志雄心,死了都没有脸见祖宗。你知道我希望他将来做什么吗?我想让他成为大老板。我说:你想的,他就能做到吗?你自己算是大老板吗?他说:不是。我说:自己都做不到的事,却要求孩子做到,这说不过去。你知道社会上有多少好手好脚却好吃懒做的人?有多少大学生自杀?你的孩子能这么上进,已经很好了。他说:那么你期望我的孩子将来怎么样呢?我说:我不能期望你的孩子将来做什么,毕竟他不是我儿子,但是我期望我的孩子能具有自理能力。他说:就这么简单?我说:听起来虽然简单,但你做得到吗?虽然你赚了很多钱,请问现在你幸福吗?快乐吗?他说:刚开始赚了钱数钞票的时候感觉很高兴,现在已经没什么感觉了。我说:如果你的孩子靠自己的能力去打工而感到快乐,对他来说,这就是幸福,你觉得不好吗?他说:好像也还可以。所以,当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有落差时,亲子间一定会发生摩擦,只要换个角度看事情,就能消除彼此间的不愉快。回到前面所说的,我期望孩子将来成为一位有生活自理能力的人,不会被烦恼所掌控,可以自在的生活,能力所及还可以帮助别人,平安,清净地过一生,这样,身为一位父亲,就心满意足了。用理解代替责备,用爱包容一切还有一则也是关于孩子玩电脑而让父母上后脑筋的例子。台湾有一位中学老师,满脸愁容的问我:我的孩子一天到晚玩电脑,半夜才睡觉,我苦口婆心的劝他,他就是不听,让我真的很心烦啊!我问她:你的孩子成绩怎么样?她:普通。我:他有残疾吗?她:没有。我:哎呀,恭喜你啊!她:恭喜我什么啊?他那么不听话。我:恭喜你生了个好孩子啊!最起码他的智力和身体都是正常的,这样就值得恭喜了。你知道多少女人期盼能生个孩子却办不到,那些女人多羡慕你!更何况你的孩子身体健康,四肢健全,你还有什么好抱怨的?再说,电脑是现代人谋生的工具,各行各业都必须用到电脑,孩子如果没有具备基本的电脑技能,将来是找不到工作的;当他找不到工作你才会气自己当初为什么不让他多玩电脑呢!如果孩子对电脑没有兴趣,我们才要担心呢!至于如何让孩子的电脑技能更加熟练精准,重点在于父母的正确引导。比方说,请孩子帮你拍张照片,再帮你P成十八岁的模样,这就是正确的引导,在不知不觉间培养孩子的电脑技能。听完我的一番话之后,他也认清了这个事实,改变了想法,亲子之间的互动也不在对立,往后见到我时也不再满面愁容了。永远不要对孩子失望另外有一位学员急切地问我:我的孩子做了坏事,而且屡劝不听,我实在失望透了,该怎么办?从他的谈话,让人感受到他视乎已经确定自己的孩子是坏孩子,无药可救了。这时候父母如果抱着不理他,放弃他,甚至跟他断绝关系的态度,最后他可能真的就变成坏人了。因为孩子各方面的判断力和社会经验还不足,偶尔做错事是无可避免的,记事现在有很多坏习惯、坏毛病,甚至不爱读书,也不能因此而断言他就是坏孩子,很可能只是他比较晚开窍。此时,父母应该用更大的爱心和包容新给予他关怀。要相信孩子现在只是处于成长阶段的过渡时期,只要给他时间,协助他,引导他,他一定会转化,成为你心中期望他达成的样子,甚至还能超越。父母一定要了解一个事实:我们的想法以及对孩子的期望,也是一种能量,如果一味的往坏处想,就会让孩子越变越糟;若往好处想,孩子当然就会越来越好。尤其是父母和孩子之间这种能量额传导是最敏感、最灵验的。有时候我们所认定的坏孩子,通常是因为太聪明了,思维超乎常人,大脑综合能力很强,以至于所表现的行为就超乎常态。一旦孩子的表现超出家长和老师所期望的行为模式,就很容易被视为是调皮的坏孩子。关于好坏的定义,很难判定。社会上各行各业中很多有成就的人,小时候都是一般人眼中的调皮鬼,让人伤透脑筋。他们因为聪明,脑筋灵活,精力旺盛,所以乐于创造另一番新天地。反观有些孩子很乖巧,自动自发地读书,不劳父母操心,但从另一方面看,他可能没有这么高的智力和精力和开创新思维,相对地生活就不会这么精彩,可能平淡无奇的过一生。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加乐美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你与天才之间,只差一个加乐美。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父母都希望找什么样的女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