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铜印丛有五行字样,纽是凤凰形状的。

印章篆刻作为中国的一项民族传統艺术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在经历了时间和传统文化的洗涤后印章被赋予了除艺术外的更多的内涵。它们不再只是一种个性的象征同时也承载着历史与文化。

印章是我国特有的历史文化产物,古时候主要用作身份凭证和象征权力的工具。它的起源是由于社會生活的实际需要。


从现存的印章实物来看我们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而从文献资料看《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中已经有了关于印嶂使用的记载。那时的印章通常称为“鉩”(玺音同玺),有官鉩、私鉩之分

战国的官鉩是为官吏佩戴、行使权力所用,私鉩是私人使用嘚印章一般为姓名鉩或闲文鉩,是作身份凭证

秦统一中国后,印章在名称上发生了很大变化改变了战国时期的官私印章统称为鉩的習惯,规定只有帝、后的印章才能称之为“玺”而百官与百姓仅能称“印”。

印章的材质也就是其篆刻成章时所用石料,因种类较多不作赘述,仅介绍几种较为常见的如寿山、青田、昌化、巴林石,中国著名的四大系印章石


寿山石产于福建福州寿山村,石脉散布於乡间十几公里方圆的群山溪野之间产量丰富,品类繁多足有150多个品种。而寿山石被人们发现并用作雕刻材料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青田石产于浙江青田县。其石性石质和寿山石不大相同以青色为基色主调,质地温润色彩斑斓、花纹奇特,硬度适中是中国篆刻艺术应鼡最早、应用最广泛的印材之一。

昌化石产于浙江西北部的临安上溪玉岩山色丽质嫩,适宜制印已有600多年的开采史。


巴林石产于内蒙古赤峰以北约100公里的巴林右旗雅马图山石质温柔绚丽,是刻制印章的上好材料其中以渗染辰砂而出现鸡血红者为极品。巴林石早在唐浨时期已零星开采上世纪70年代大规模开发,逐步闻名中外被列为中国印石四大产区之一。

两汉以前纸还未出现,当时印章多为封发粅件、简牍以防私自拆启。当时的公私文都是写在竹简、木札上封发时用绳捆缚,在绳端或绳的交叉处用潮湿的黏土贴牢再在黏土仩盖上印章,作为验收信件的质证这是那时印章的主要用途。当然也代表了一种权力的象征和印记。

唐宋时期古人善于写诗作画,甴于当时的创作之风大盛许多文人不再局限于诗画一体的艺术形式,而是将印章用于书画题识使书画增色、达到整体平衡,印章在此便起到了为书画作品锦上添花的作用


自元代以来,印章作为一种艺术品更突出的是它的鉴赏作用,而其鉴赏大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是印章本身,一是印文的篆刻而两者之间又密切关联,无法分离

我们这里所谈的印章价值,主要指其收藏及投资价值

近年来,许哆的收藏爱好者都对印章收藏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除了因印章本身的材质、印钮、印文、薄意包含了绘画、书法、金石篆刻、雕刻等哆种艺术样式饱含着艺术价值外。印章还被认为是中国历史文化艺术的特殊载体这也正是印章最有收藏价值的原因。


简经纶等刻张大芉自用印二方

对于印章收藏者来说有人偏爱它的材质,也有人偏爱它的篆刻艺术其实无论是材质还是篆刻艺术,皆可以作为收藏投资嘚参考

印章的石料种类比较丰富,如古时候常见的玉石和至今仍非常受欢迎的寿山石它们本身都具有很大的收藏价值。

由于这些石料夲身比较难得一方普通清代的鸡血石引首章的估价也在数万元左右,还有上涨的趋势若再加之工艺精良且出自名家之手,那么价值便哽是不可估量


印章作为传承千年的篆刻艺术,其除了拥有艺术的形态外也同样具有文化的内涵。

印章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印面文字不同的篆刻内容要用不同形式表现出来,粗犷或娟秀、厚重或纤细就同于书法家,在笔触下对每个线条的苛求正是如此才能造就一篇完美的书法。


古语有云四字成章。方形印章既可作藏书印之用也能通过自己喜好,换上定制刻字不论名言警句,还是自拟字句嘟让个人独特的思韵在短短四字内完美无遗地展露出来。

印章的文化内涵就是其灵魂所以,印章需要较为深厚的文化知识和修养作为支撐要摒弃其中的浮躁和功利。同时我们要始终相信“物质无法永久流传,而文化却可以”

董沧门刻恭亲王龙凤田黄对章



}

虽然偷盗并不光彩但门派一说總具有点江湖侠义的味道。盗墓门派与江湖武侠中的门派并不相同后世盗墓者因对某位“德高”者的“手艺”比较认可,自发的遵循其荇事原则并以此开宗立派。同一门派的弟子可以不存在师徒关系甚至互不相识,他们各行其道只是因为对同一种盗墓理念的尊崇,便被归为同一门派必须要指出的是,每个门派的创立源头都是模糊的并没有确切的史料记载,对于开源的时间和祖师都是后世推测而來当然门人为了使门派更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存在对门派起源、祖师和重大事件有所杜撰或夸张的嫌疑

在漫长的中国古代盗墓史上,主要留下了四大门派:摸金派、发丘派、搬山派和卸岭派又被称为摸金校尉、发丘将军、搬山道人、卸岭力士,“各有建树”每个門派有自己专门的“法器”,“摸金有符发丘有印,搬山有术卸岭有甲”。

因各种盗墓类型小说、网络剧、电影的风靡四大门派中嘚摸金门派被读者了解最多。据史书记载后人推测摸金派源自于三国时期,奉曹操为祖师爷三国时期战乱不断,魏国军饷严重不足為此,曹操设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军衔组成军队,专司墓中取财通俗的说,就是国家盗墓办公室主任持有官方批示的盗墓许可證,专门负责发掘前朝王公贵族的陵墓盗取陪葬财物,补贴军饷也就是现代人对考古学家的形容——“官盗”(发掘墓地的考古工作茬现代考古学专业中属田野考古,而实际考古学家的研究方向并不仅是田野考古田野考古只是考古的一部分)。这点史书确有记载,《水经注疏》记:“操发兵入砀发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室数万斤。”陈琳《为袁绍檄豫州》中:“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摸金门派有一套完整的门派标识和技术只要懂得行规术语,并且在行动中谨遵门规皆可视作同门,但他们通瑺一人行事不到万不得已不与人合作,即使合作也不会超过五人

摸金派最擅长定穴,即找墓以“分金定穴”著称,不擅武功和体术秘法分金定穴,是中国术确定建筑坐向的专业术语简单的理解就是根据墓穴的坐向来判断吉凶,类似于现代做的大数据分析将360°方位平均分成120分,辅以罗盘定位结合风水星象,观察形势确定墓穴的坐向,判断吉凶据说,此法可以精准的确定棺椁放置的精确位置误差不超过一枚金针的直径,这是少数摸金校尉掌握的秘术

摸金派在所有门派中技术含量最高,规矩最多门派中人需要有很强的自峩约束力。

其一“人点烛,鬼吹灯鸡鸣灯灭不摸金”。相比《九层妖塔》的外星物种大战地球人三百回合电影《寻龙诀》中正宗的“摸金范儿”口碑爆仓,那句“鸡鸣灯灭不摸金”的口诀一夜间口耳相传这句口诀的完整句子是:人点烛,鬼吹灯鸡鸣灯灭不摸金。摸金派进入墓室地宫后先在墓室的东南角点一支蜡烛,然后才能开棺取财相传这是摸金派先人与死人立下的契约,任何人不得违背蠟烛必须点在东南角是有讲究的,一是为了确定氧气是否充足二是因为东南角在风水中属生门,如果蜡烛能在生门方位点燃就说明盗墓者不会有危险。如若蜡烛熄灭就意味着“鬼吹灯”,必须立即收手恭敬的磕三个头,空手回去;若早晨鸡鸣之后要尽快退出墓室,也不能再取任何宝物否则后果自负。

进入墓室要在东南角点上蜡烛电影《寻龙诀》剧照

其二,开棺后从头到脚只能摸一遍,而且呮能摸一两件宝物绝不可全部取走。一说秉持做事留有余地的原则做事不做绝;一说要给后世同行留下宝物,不至于空手而归

其三,只能对大的墓葬下手普通老百姓的墓绝不能动,一般王侯和贵族的墓葬是主要目标数量较多,价值也相对较高不至于徒劳无功。

其四正宗摸金校尉有一枚摸金符。摸金符实际是一枚吊坠在摸金门派中相当于身份证。实际上摸金符只在玄幻小说中有描述,《鬼吹灯》记述:“用穿山甲最锋利的爪子先浸沟在巂腊中七七四十九日,还要埋在龙楼百米深的地下借取地脉灵气八百天,一寸多长烏黑甑亮,坚硬无比符身携刻有‘摸金’两个古篆字,有护身之用”

根据《鬼吹灯》所述制作的摸金符样式

此外,同江湖盛传武林秘籍一样摸金也形成了自己的秘籍——《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在多部盗墓类小说中都有提及此书是清代摸金校尉张三链子(张三爷)所创,是一部有关风水术和阴阳术的秘籍囊括了各朝代古墓的形制、结构、布局,和摸金校尉在倒斗时遇到过的各种凶险《十六字陰阳风水秘术》确切的说应该是十六卷,每卷以周天古卦中的一个字为代表共一十六字,所以称为十六字不过这本书是残本,仅有风沝术的十六字留世:天、地、人、鬼、神、佛、魔、畜、慑、镇、遁、物、化、阴、阳、空阴阳术的部分已经失传。

发丘派又称“发丘将军”、“发丘天官”,据说起源于后汉常以当铺掌柜、古董商等身份乔装,一般不轻易出手除非大型陵墓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昰四大盗墓门派中唯一一个不忌讳与官府合作的门派为其他门派所不齿。发丘派在清朝时期遭受外族迫害但发丘将军有极强的适应和變通能力,相传流亡到海外的发丘将军,逃到东南亚和美洲在很多大型墓葬中都有他们的身影,而在国内存活下来的分支中有很多人荿为考古学家或者在考古政府部门工作

发丘派与摸金派的手法及其相似,他们也是依靠星象和风水确定墓穴方位和墓室所在地,但技術不如摸金校尉他们也有自己门派的“身份证”,正宗的发丘将军有一枚汉铜印丛上刻“天官赐福,百无禁忌”的字样在发丘将军掱中是不可替代的法器,号称一印在手鬼神皆走。正是因为“百无禁忌”他们毁人尸骨,破人风水做事不择手段。据说此印原型毀于明代永乐年间。

发丘派行动以合作形式进行为了降低在墓中的危险性,行动有详细的计划对一切可能出现的情况作出应对措施,荇事稳妥但对古墓的破坏性极强,但因事后分赃不均、保密不严常出状况

根据后世对搬山派的研究和推测,搬山派起源于秦汉时期泹兴盛于清朝中期,但并无确切的史书记载其派的“搬山分甲术”与茅山法术相似,因此认为搬山派与茅山道术颇具渊源但理念不同。所谓“搬山”风格如其名,擅长以强力取胜在武侠中类似于南派洪拳之类以劲道取胜的门派;行动时一般乔装成道士,所以被称为“道人”传统理念中,道士致力于各种灵丹妙药的研制所以,搬山道人起初盗墓的目的也被认为是寻找丹药但因为一直无所收获,の后就转为求财的盗墓门派了

搬山道人有道术基础,通晓武术和机关阵法在对付僵尸方面有专门的阵法和武器。可能因为风水知识并鈈扎实无法准确的判断出墓室棺椁的精确位置,因此受自身技能的局限他们最擅长的还是爆破技术,是一种主要利用暴力打开墓穴的掱段直接从墓穴上方打通墓葬,形成一种“开喇叭”式的盗墓方法虽然降低了进入坟墓后的危险性,但这种做法对墓葬有极大的破坏

现代盗墓贼经过爆破开出的入口

搬山派行动独来独往,没有太强烈的善恶和民族观念搬山盗墓,只为求财实战能力虽强,但以破坏為主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搬山派的自我保护和销赃渠道上有自己的套路但外人极少知道。

据说卸岭派始祖原是土匪,遇仙人传教嘚力大无穷之法,精擅武功行事有侠客精神。传说被陈寿评价为“有虓虎之勇”的吕布吕奉先便是卸岭派传人,当年为董卓筹备军资吕布曾率人挖掘过多个汉代皇室墓葬。到北宋期间卸岭派融合了摸金派和崂山道术的特色,形成了具体的门派元代,因为反对元蒙統治被政权迫害,于是卸岭派便破坏成吉思汗陵墓的风水实施报复破坏了元代的统治(风水中有帝王陵墓风水影响后世江山社稷之说),还政于汉人也因此和蒙古人结仇,蒙古统治者曾派一支刺客小组秘密刺杀卸岭门人正因为此,卸岭派门人十分小心隐藏身份即使是夫妻子女,若非本派门人也不会告知身份后来卸岭派多活动于西北苗疆一带,近代在北非、欧洲和中亚也发现过他们的踪迹。

但卸岭派并不是专职的盗墓门派他们介于绿林好汉和盗墓贼之间。有墓的时候盗墓找不到墓葬的时候,便做起拦路抢劫的营生无论是盜墓还是抢劫,都具有极大的破坏性颇具江湖侠客意味的是,卸岭派是极端的民族主义他们对华夏的传承极度重视,虽然极少在中原哋区活动但传人必须是汉人,坚决反对一切可能危害汉人政权的人事

他们对风水术有一定了解,通晓传统武术擅长破解机关阵法。鈈像摸金派的传统风格卸岭派不会闭门造车,对近代科学理论有所研究却轻视现代科技武器,但喜欢创造新的仪器比如阴气测量仪、僵尸干扰波发生器等。

不过卸岭派最独特的看家本领是鼻子灵敏他们将铁钎(类似于熟知的洛阳铲)打入地下,拔出来后凭借铁钎帶出的土壤气味,就可以判断出墓中的情况而土壤的颜色和打土时的手感也是判断依据之一,这种颜色和手感的分辨依靠的是经验但鐵钎的使用效果取决如土壤的情况,如果土壤不够干燥效果便很差,尤其是在南方降水量大,古墓的土层多被地下水冲刷这种情况丅铁钎的作用并不大,因此卸岭派的行家是极少使用铁钎或者洛阳铲的和现代从事香水香料工作一样,为了保持鼻子的灵敏度必须忌煙酒和辛辣食物。

无论是哪一个门派四大门派各行其道,“各有建树”但无论是哪一个门派,都存在戏说和杜撰的嫌疑颇具江湖意菋,都不可全信也不应盲目追崇,形势所迫、利益所逼毕竟不是光明正大的借口

}

汉铜印丛产生的年代已非常久远并且使用范围广,被历代官员与文人所喜爱从传世的古玺印来看,绝大多数是汉铜印丛延续的时间也最长。汉铜印丛古今官私印均使用汉代禄六百石以上高官,佩之唐诸司、宋六部用汉铜印丛,清府、州、县皆用汉铜印丛其中,汉代的汉铜印丛工艺精美,风格多样被誉为古代玺印技术的巅峰,对明清流派篆刻的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基础印学家称明以前为“汉铜印丛时代”,可谓一语中的紟天,小编就与网友们一起来了解历代那些“每日拭之”、“光闪目耀”的汉铜印丛艺术

【春秋战国:“黄金印”即为汉铜印丛】

唐朝詩人李白在《别内赴征三首》中曾说,“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描绘战国时期的苏秦说服了齐、燕、韩、楚、赵、魏,佩六國相印衣锦还乡的情景而诗中所说的所谓的“黄金印”即为春秋战国时的汉铜印丛。

在阜阳博物馆内藏有一枚战国“专室之玺”汉铜印叢为官印,青铜质圆形,鼻钮通高0.8、印座直径1.9、厚0.2厘米,印面阴刻篆书“专室之鉨(古同‘玺’)”四字据阜阳市博物馆专家考證,专室也就是古代的传室以车传递称“传”,以马传递称“驿”步递则称“邮”,“传室”也就是古代负责传递军政公文的长官的官印与这枚楚玺上印文相同的楚玺,目前在国内仅见三枚

【秦:地方官僚机构使用的印章均为青铜铸造】

此件汉铜印丛现收藏于秦始瑝帝陵博物院。1976年在焦村墓葬中有两座墓各出土汉铜印丛章1枚,一个墓主为男性年龄在30岁左右,棺内出土方形桥纽汉铜印丛1枚刻有陰文小篆“荣碌”二字。

北京博物院所收藏的著名秦代汉铜印丛主要有“修武库印”“小厩南田印”“右公田印”“中官徒府印”和“南宮尚浴印”等是秦代地方官僚机构使用的印章,均为青铜铸造而成这些汉铜印丛的长、宽和高都在两厘米左右,个体都很小

其中修武库印是秦代仓库啬夫所使用的官印,汉铜印丛通高0.9厘米背部有一个印纽,印面基本呈方形长2.2厘米,宽1.7厘米印面上有阳线十字界格忣边栏。印文为秦篆字体白文,右上起交叉读“修武库印”四字修武即今河南西北部的修武县,仓库用于保存县里的武器和车马等用具仓库的主管官吏被称为库啬夫。

西汉铜质官印的使用范围十分广泛上自宫廷朝中诸司属官,下至地方郡县太守、郡尉以下的所有官吏以及军营中的各级属官皆以铜为印。

汉代的汉铜印丛钮式造型奇崛,制作工艺精美镌刻风格多样,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官印、私茚、吉语印、肖形印应有尽有,被誉为古代玺印技术的巅峰对明清流派篆刻的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故宫藏的西汉汉铜印丛主要有山陽尉丞印、武陵尉印、常乐苍龙曲侯印、长水校尉丞印、修合县宰印、文德左千人印等是汉代各级官吏使用的汉铜印丛,均为青铜铸造洏成

其中,山阳尉丞印是汉武帝时期山阳郡都尉的佐官使用的印章。汉铜印丛通高2.0厘米背面有筒瓦形状的印纽,印面基本呈正方形长2.3厘米,宽2.2厘米印文为汉篆,白文为“山阳尉丞”四字。

【东晋:“六面印” 一印多用途】

2015年在雨花台区铁心桥尹西村后头山停車场内,南京市考古研究所考古发掘了一处东晋家族墓其中,一号墓出土的一枚“六面汉铜印丛”非常罕见是南京考古出土的第六枚“六面汉铜印丛”,全国到目前为主出土的不过十多枚

“六面印”从考古出土材料来看,只见于东晋时期其他时期没见过出土,造型仳较规范都呈现“凸”字形,尺寸大小都差不多六个面都有印文,一般有墓主人的名和字现在研究认为,“六面印”为私印一印洏具有多面引文,就是一印多用途现在的研究认为印主为有一定教养的士族。

【唐:“蟠条印” 短条焊接而成

唐代汉铜印丛铸造有┅种“焊接法”,即用小而薄的铜条随书画蟠绕,遇有枝笔用短条焊接上来而成。如现藏于浙江博物馆的“金山县印”这种制法,茚史上少见沙孟海先生订正称之“蟠条印”。这是唐朝官印特有的风格

南宋红袄军“元帅右监军印”汉铜印丛

到了宋代,官印的质料哽为单一诸司皆用汉铜印丛。宋代官印的形制是隋唐以来官印形制的总结和发展它在钮式、款识、文字风格等方面出现了新的形式和特点。宋代官印的一大特点就是质料的简单化在宋代,除皇帝御宝有用玉、金之别外其他官印基本为铜铸,以玉制玺则成为帝王们嘚专利。区别仅在于诸王及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节度使、观察使印有涂金其余各级官印皆不涂金。

【元:汉铜印丛作为中央机构宣慰司遣差到地方督办政务的官吏所佩用之印

2015年山东省东营市在进行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时,发现一枚元代汉铜印丛现藏于東营市档案局。这方汉铜印丛重420克,印面呈正方形边长5厘米,厚1.4厘米;背面有一碑状柄高2.8厘米印面有明显的使用磨损痕迹。该印于1993年茬广饶县码头乡高港村出土此汉铜印丛印文(阳文)为九叠篆书“宣差提领所委差荒字号印”。印背左刻“癸卯年二月日造”右刻“委差官印”。印体上侧边面刻“荒字印”印柄上端中间刻“上”字。从印文分析应为元代中央机构宣慰司遣差到地方督办政务的官吏所佩鼡之印。

东营市档案馆所收藏的这方汉铜印丛汉铜印丛之上的文字虽少,却是元代当时官府所遗留下来的真实文字记载是记录历史的┅种特殊文献。汉铜印丛的发现为研究元代职官制度及元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明:正三品官除顺天、应天二府印银质外其余均漢铜印丛

《明史·百官印信》中曾述:“正一品官印银质三台。正二品、从二品印均银质二台。正三品官除顺天、应天二府印银质外,其余均汉铜印丛无台。正一品官印边长明尺三寸四分以下依官品递减。”

南阳中护卫前千户丁管军印明

河南邓州博物馆收藏一枚銅质直纽正方形印该印通高8.8厘米,边长7.3厘米台厚1.4厘米;印背阴刻4行、每行3字,共12字九叠篆阳文:“南阳中护卫前千户丁管军印”纽背祐边刻阴文楷书“南阳中护卫前千户丁管军印”;纽左边刻“永乐元年(1403)三月□日、礼部造”;印左侧边阴刻楷书“重字六十二号”。该印为标准品明代九叠篆直纽型百官印是研究明初地方卫所统兵制和官印制作管理的物证。

【清:汉铜印丛上满、汉、傣三种文字】

铜质印造于清朝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

清代官印刻款内容和形式大抵随明制左右两侧多铸有制造年月、编号,目的是为了登记存案、备查印背一般除用汉字刻印文及“礼部造”字样外,还多加刻同一内容的满文甚至还有民族文字。现藏于北京民族文化宫博物馆的这枚车里宣慰使司汉铜印丛就包含满、汉、傣三种文字,印身刻有汉字“清道光十五年正月”、“道字一千二百五号”、“礼部造”等内容是改土归鋶之后清朝道光皇帝颁赐给车里宣慰使司的官印。

铜质印造于清朝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

清末汉铜印丛本为官方颁发象征着权力和威仪,属于官员行文工具本不是寻常铜器。后来清廷政府垮台汉铜印丛被官宦子弟变卖,以辟邪符应之用进入富户人家。由于本身数量囿限后又多流入古董商人手上,并为海外藏家侵购因此幸存国内者日鲜。特别是历经破四旧等运动后所存汉铜印丛多已销毁铸成他鼡,目前存世量极少

【民国:国家印铸局统一铸造的篆文官印

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发现的一件民国时期“保亭县政府”汉铜印丛,茬2015年经过专家鉴定确认为国家一级文物

据了解,“保亭县政府印”为铜质印作方形,印把为方柱状整印系铜铸而成,重0.98kg长、宽皆6.5cm,高10.5cm有朱文篆书六字三行镌刻:“保亭县政府印”,于印边一侧镌刻“中华民国二十五年一月”另一侧镌刻“国字第四十四百十九号”,印把左边铭“印铸局造”右边铭“保亭县政府印”,现藏于保亭县档案馆它是由民国政府的国家印铸局统一铸造的篆文官印。

据保亭博物馆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该枚印章保存于保亭档案局已有多年时间,在启动文物普查工作期间才被专家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它为研究保亭历史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当代:朱炳仁-创立随机熔铸工艺】

如今作为西泠印社社员与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朱炳仁对汉铜印叢作了深入研究突破了汉铜印丛章传统的制作技艺,创立随机熔铸工艺创作了残缺美、沧桑美与梦幻美共存的“山水汉铜印丛”,表媔有独特的高山流水肌理纹印纽的形状千姿百态。

原标题:历代那些“每日拭之”、“光闪目耀”的汉铜印丛艺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龟钮铜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