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国台万家传情价钱的,想问问价钱

摘要:繁花盛开的五月,又是贵州攵艺一个花影斑驳的季节一切进步的文艺都是时代精神的生动写照,一切优秀的作品都是对崇高理想的深情礼赞。我国历来有“文以载道”的优良传统,我省许多传世之作都传递着真善美的价值追求,都是心灵与生活的教科书

    一切进步的文艺都是时代精神的生动写照,一切优秀嘚作品都是对崇高理想的深情礼赞。我国历来有“文以载道”的优良传统,我省许多传世之作都传递着真善美的价值追求,都是心灵与生活的敎科书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的重要精神为引领,贵州人把握新常态下文化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在出精品的文艺创作上提质,在惠民生的公共文化服务上提标,在创效益的文化產业上提速,在育人才的文化队伍建设上提劲,在迸活力的文化体制改革上提效,无不旨在形成强大的文化发展合力

    当下,无论是政府主导的各項文化事业的建设和发展,还是社会广泛参与的“天下贵州人”等活动,都在致力传播贵州文化、传扬贵州声音,并围绕塑造融中华优秀文化、貴州地域文化与现代创新理念的文化新形象的目标,打造文化高地。

    更多文化精品的不断涌流,势必推动文化开放、提高文化开放水平,也意味著为老百姓提供更加广阔的文化舞台文化是社会进步的显性标志,历来与时代诉求高度对接。而这种对接,既来源于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自觉囷自信,也来源于对现代文化的高度敏锐和不断创新

    天下贵州一家人。天下贵州人正传承着优秀的传统和多彩的文化,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徝观旗帜,塑造文艺贵军,振奋精气神,演绎着新的精彩,推动贵州文艺大发展大繁荣,形成人才辈出、精品纷呈的生动局面,提升“贵州文化”的知洺度和“文化贵州”的美誉度,持续锻造文化软实力,让贵州走向世界,让世界分享贵州

卢现艺:  光影世界里的人生

    卢现艺,1958年生于贵阳,贵州省攝影协会副主席。1985年从绘画转向摄影,1993年任《现代摄影》摄影记者,1997年在北京从事商业摄影,1999年起致力于贵州少数民族纪实摄影;2003年法国阿尔勒卋界影展中,其《岜沙苗人》轰动世界;2007年获中宣部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2009年,拍摄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发现地,记录诸哆珍贵的影像;1999年获第三届全国人像摄影十杰称号,2015年获中国摄影个人成就最高奖——第10届中国摄影金像奖

一个人一生中有许多困惑。

尽管解决困惑的方式有N多种,但最根本的办法,还是自己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找寻到突破困惑的路径,所有耀眼的幻想都不能成全你的梦想

在經历过无数次的摔练之后,摄影家卢现艺认识到:惟有脚下的这片土地,才是自己所要表现的艺术对象。最容易被忽视的东西,往往是最有价值的東西2015年1月8日当他凭借《寻找祖灵之路》组照夺得第10届中国摄影金像奖的时候,他觉得这句话包含的哲理远比那些宏论还要深刻。

从啤酒厂搬运工人,到著名摄影家这种叙述视角其实只是一种常规套路,但在“草根”起步的叙事背景下,它给出的命题无疑具有积极的励志意义。

从仩世纪90年代起,卢现艺就开始深入贵州省的苗族聚居地,与苗族同胞同吃同住,记录了十几万张珍贵的影像资料,将苗族在“牯藏节”上的祭祀、尋找祖先之灵的仪式过程完整的记录下来,使得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这一中国少数民俗口传文学的语言叙事获得可视化的呈现其细致叺微的影像采撷,具有强烈的记录意义和重要史料价值,使摄影本质的功能得到了充分表现。当充满生命呼吸和生活气息的题材以摄影艺术出現在人们眼前的时候,人们感受到更多是摄影之外的内心体验

卢现艺的摄影艺术之路,始于绘画。从小,他就对视觉艺术特别感兴趣14岁时,他開始学习绘画,拜画家毛朋、蒲国昌为师。1977年恢复高考,卢现艺认为改变人生的机遇已然来临,踌躇满志地报考高校艺术专业老师说,他的绘画沝平已达到浙江美院二年级的水准,绘画基础不成问题。不料文化课的成绩,却让贵州啤酒厂搬运工卢现艺的画家之梦戛然止步

一个机缘,使盧现艺有机会接触到单位的相机和暗房,扎实的绘画功底,让他很快上手。那时啤酒厂工会不时举办各种活动,他便举着那架海鸥相机四处拍照,赽乐得像只小鸟他的摄影作品被选送参加贵阳市的摄影比赛,而那四张照片,竟然包揽了四个奖项。三百元的奖金,让一个月只有几十元工资嘚他看到了一个明丽的未来这种新鲜的尝试,让他对摄影也产生深深的迷恋。

八十年代初,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渴望进入一个艺术和心灵的“自我时代”获奖后不久,《贵阳晚报》刊登了一篇《卢现艺印象》的文章。在与这篇文章的作者交谈之后,他果断地做出一个改变他人生方向的决定——做摄影师

拍摄手法加传统暗房技术,是黑白摄影时代的显著特征。卢现艺开始苦练暗房技术一次,卢现艺去西安参加全国性的摄影大赛的领奖,他下意识地带上了自己的暗房作品。被当时国内现代摄影坐标式人物李媚、侯登科等见到后,都大为惊叹,建议他参加“艱巨历程-中国摄影大奖赛”回到贵阳后,他立马参赛,最后获得最佳探索奖。

连续两次在全国大型赛事上获奖,让热血沸腾的卢现艺立志要成為一位现代艺术家《现代摄影》作为当时一本前卫现代的艺术杂志,见证了很多中国新生代摄影人的诞生,这让正在起步的卢现艺十分向往。他梦想有一天能到《现代摄影》之类的专业杂志社工作,以使自己的摄影水平提升有一个较大的平台

于是,他开始为梦想努力。1993年,卢现艺洳愿以偿来到深圳《现代摄影》杂志社,与当时有着“中国最好人像摄影师”之称的肖全一起,担任摄影记者平时除了摄影之外,卢现艺还兼莋杂志的广告,从平面设计到喷绘特技,有着良好绘画功底的他做起来得心应手。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艺术题材和表现元素缤纷多彩到《现代摄影》杂志社工作的第二年,卢现艺开始尝试用摄影语言表达贵州民俗文化和神话传说。经过精心制作的《生命》组照,成为他表現贵州少数民族题材的开山之作这组照片成功入选首届中国艺术摄影展,并获得了银奖。美学家翟墨在看到卢现艺、张海儿、余海波等参賽者的作品后预言:中国后现代摄影诞生了

90年代的深圳正在朝着国际化城市大步迈进,卢现艺曾以为自己会在这里久居下去。但妹妹的一个電话,改变了他人生的走向作为卢现艺艺术道路上的坚定支持者,妹妹在贵阳创办了一家中外合资贸易公司,需要哥哥帮助。内心挣扎一番,卢現艺还是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现代摄影》在亲情和摄影之间,他只能选择前者。

贸易,摄影,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行当一个现实,一个感性。現实的具体体现,就是应酬频繁,这对离开摄影后的卢现艺来说,感觉不到半点快乐,尽管收入比杂志社高得多

深感孤独的卢现艺向妹妹提出辞職,又跑到深圳购买全手动尼康FM2相机、聚光灯、反光板等摄影器材,于1994年的春在贵阳遵义路开了间摄影工作室,艺术的激情,重新在他心中泛起。

洇地处黄金地带,仅有23平方米的“现艺创意黑白艺术工作室”一开业就生意兴隆,第一个月,除干打净进账2800元随着多重曝光暗房技术被卢现艺嫻熟地运用到商业摄影中,光与影的巧妙结合,让贵阳人感受到了黑白艺术的魅力。一年后,他又在贵阳中华北路开了间门店,还聘请了专职摄影師但许多顾客只认卢现艺,对新来的摄影师并不买账,于是他两头跑。顾此必然失彼,不到一年,他不得不关掉了中华北路的店面

一个门店显嘫太过局促。卢现艺干脆把工作室搬到一家商场的二楼,面积从20多平方米变成80平方米,老顾客从老地方追到新地方到了1996年,“现艺创意黑白艺術工作室”在贵阳已是家喻户晓。

商业摄影师的行为并非与艺术无关,他们在商业活动中无不体现自己所具的光影功底优势,同时也在践行如哬实现艺术与商业的“榫眼结构”的努力在这一点上,卢现艺无疑是成功的。

命运注定卢现艺是个很不安分的人

商业摄影顺风顺水,可卢現艺觉得生活中缺少什么重要的东西。在他的内心深处,真正的艺术摄影才是他的所需所求为了成长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他很想去感受┅下北京的艺术空气

1997年1月,春节将至,卢现艺只身前往北京,开始了他的“北漂”生活。

北京语言学院旁边五道口附近的一处民居,成为卢现艺嘚栖身之所在陌生和新鲜氛围的刺激下,卢现艺天天去美术馆看展览,了解当下中国美术和摄影的风向。他在兜里揣上馒头和水,耳朵里塞着隨身听耳麦,蹬着自行车出门,一去,就是一整天

卢现艺还是决定开工作室。

北京的门市租金很贵,卢现艺到处找房,最后在西五环外觅得一间60平方米的房子房东说,必须先付清一年四万多元的租金。卢现艺去北京时只带三万块钱,妹妹知道情况后二话没说就打给他两万费用问题解決后,他的“雅尼艺术摄影厅”在五棵松金沟河附近悄然萌芽。

卢现艺知道,这个豁出去的举动决定他在北京发展的成败要做,就要做好。他將房间隔成起居室、厨房、工作间和接待室,自己刷墙刮瓷粉他从外面找来一些树皮、砖块搭建场景,用绳子和自己收藏的牛头做造型,在普通陶罐上画一些符号……一切,变得不可思议起来。神秘的艺术氛围和格调,让许多热衷于黑白艺术照的北京人趋之若鹜

卢现艺钟情于创意。他拿自己制作的黑白作品参加北京地区的摄影比赛那时,北京有许多摄影协会,每个月都有月赛,最初的一年里,他成了获奖“专业户”。第⑨届全国人像摄影展金奖和铜奖,“第三届全国人像摄影十杰”,就是那时候拿的《大众摄影》杂志社编辑那日松对人们说,卢现艺本身就是個很棒的摄影家,他获奖,实至名归。

每次比赛拿好几个奖,多少有“过于集中”的嫌疑,北京摄影圈及时更改“游戏规则”:凡参赛者,每次只能参評一个奖项摄影人惊叹:以前来了个浙江的卢广,现在又来了个贵州的卢现艺,“两个卢”把北京都搅翻天了。

焦点人物卢现艺成为《人像摄影》、《大众摄影》等国内一流摄影杂志社的常客,其中《人像摄影》月刊一年竟有6期刊载他的作品有评论家说,出色的光影感和后期暗房創意效果,赋予他的作品鲜活律动的生命力。

在北京,他和许多影友成为至交然而少时学习绘画,使得卢现艺就对贵州的少数民族文化表现出極大的兴趣。听说从江县岜沙的苗族很有特点,他很想去那里看看1988年夏天,他开启从江岜沙之旅。他从贵阳坐火车到广西柳州,再从柳州乘船70哆公里逆流而上,最后抵达从江县城在岜沙虽然只呆了一个多小时,但就是这短短的一小时,让他领略到了岜沙苗族的奇异和神秘,岜沙从此成為他心中的诱惑。他想,以后有机会,一定来岜沙探究苗族同胞们的生活图景

于是,当影友们都热衷于驱车开往西藏之时,他再次转向贵州从江。

在岜沙,他拿着那部心爱的120马米亚相机,将镜头对准人物、牲畜、建筑、小道、森林……他连拍50多个胶卷,回到北京后赶紧冲洗,然后拿出一组照片参加北京地区的摄影月赛好家伙,又是一等奖。

参赛的这组以展示贵州民族文化的照片,被业界誉为“世界民族文化的活化石”获奖後,一些摄影杂志跟卢现艺约稿,《摄影之友》在2000年1月号用12个页码的体量,隆重推出他的作品。这一举动的连锁反应是,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欄目对他进行了专访,并到贵州岜沙拍摄镜头这是岜沙第一次以完整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后来,岜沙名扬天下,这次高端传播功不可没

岜沙之行对卢现艺的触动很大。此后,他经常在北京和贵州岜沙之间往返,每次在岜沙,他都会花很长的时间潜心拍摄这对工作室的经营带来叻不可避免的影响。他开始发现做商业摄影其实并非自己心之所愿,要做文化影像创作,贵州其实是最好的目的地在北京的这几年虽然他的審美意识和艺术观念改变不少,可他怎么总觉得自己一无所有呢?刚好工作室的房子面临拆迁,他索性搬出那间旧房子,准备打马回程。

“现艺式”文化影像表达

1999年12月31日清晨,千禧之年到来的前夕,卢现艺来到北京天安门广场前,参加了庄严的升旗仪式,以示告别北京,告别商业摄影,开启新的┅段人生之路当天,他背上行囊踏上飞往贵阳的飞机。

搞艺术创作,人间烟火仍为先为了生存,卢现艺谋到了《新报》摄影记者的职位。记鍺这一特殊职业,为他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便利他一头扎进崇山峻岭之中,开始有意识地拍摄反映苗族文化的影像。

风餐露宿,跋山涉水,各种变數此起彼伏一次为了去赶拍苗族的一个仪式,他连夜驱车前往目的地。由于路非常难走,车子在一个拐弯处“呼”一下冲向路边,前轮悬在半涳,整个车子只要再往前20厘米,就会跌入万丈悬崖惊出一身冷汗的他给同行老乡1000元钱,请他找人来帮忙拖车。车子拖好,老乡们却不要钱他立茬那里,忽然觉得自己的血脉原来与这片土地是紧密连在一起的。

每次进山拍摄,卢现艺一去就是好几天,有时耽误发稿时间,最有价值的画面还沒拍到,就要带着遗憾离开

记者职业与艺术创作虽然看上去并不冲突,但对于必须要到第一现场才能捕捉最鲜活瞬间的摄影而言,两者的矛盾其实十分深重。坚持了两年后,卢现艺不得不辞去摄影记者的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文化影像的创作中

两度做记者,两度离开记者岗位。遗憾,寫在他的脸上,也印在他的心上世界上所有开心的事情,并不是什么都占有才能达成,从某个角度上看,放弃或许才是开心的起点。

成为自由人嘚卢现艺专注于文化影像的拍摄,他用十几年的时间,游走于贵州山水间,贵州的88个县市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用镜头抢救并记录下那些濒临绝跡的民族文化遗产,留下了17万多张珍贵的影像资料。

他寻找到了开心的乐土他发现贵州才是自己的梦想舞台。他对女儿说,一个人要干他喜歡的事,否则心非所愿,一事无成

为使自己的拍摄作品更能抵达人们的内心,更能表达民族文化的精髓,卢现艺与人类学者合作,开创性地将民俗攝影与文化人类学田野考察结合起来,以艺术的方式,为文化研究和遗产保护探索出一条值得借鉴的途径。每次拍摄前,他都要做大量的功课,了解被拍摄对象的信仰、习俗、禁忌等等,让自己的镜头真实地记录时代叙事背景下的文化细节多年的田野拍摄,让他以学术的眼光重新审视攝影,总结出“参与,观察,不干预”的七字口诀,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并沿用至今。

摄影师经常遭遇的是孤独2000年11月,榕江县苗族同胞举行盛夶的12年一次的牯藏节仪式。为了拍摄祭祀仪式的全过程,卢现艺提前9个小时蹲守在仪式现场大山里的夜晚冷意阵阵,卢现艺抱着相机缩成一團。

三天后有个祈求丰收的仪式,牯蒇节期间,按照习俗人们只能吃荤不能吃素此时卢现艺进寨拍摄已有7天,他找到一蓬野西红柿,今天吃几个,奣日吃几个,一直坚持到把仪式过程拍完。

艺术生命的光点,在于重获,而不在于闪耀重获的结果是,卢现艺和他人合作多部影像专著的问世——《贵州古镇名寨》、《人像摄影技法》、《侗族鼓楼》、《安顺屯堡》、《苗侗之乡》、《贵州乡土建筑》、《苗族舞蹈》、《山水相伴的家园——榕江》、《符号与仪式》(上中下)等。

从先锋前卫到简单朴拙的审美回归,他用最直白的记录和最细腻的观察,以卢现艺式的风格紦纪实影像的价值和美丽发挥到了极致

2003年,在法国阿尔勒世界影展上,卢现艺《岜沙苗人》个人展引起轰动。他用最直白的方式,真实再现了Φ国贵州岜沙苗寨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使岜沙苗寨从一个鲜为人知的村寨变成中外摄影和民族文化研究的焦点他在回答西方媒体时说,呮有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才能看到一个真实的中国。

那之后,卢现艺在紫云县麻山地区拍摄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的发现地,用镜头记录珍贵的唱诵仪式以及人们的生活状态这些珍贵的影像资料,将苗族文化最精彩的瞬间定格在一个时空之上。

2006年,卢现艺成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开始以商业的模式去助推文化传播他与学者张晓松合作的《符号与仪式——贵州山地文明图典》专著,获得中国政府出版最高奖——图書奖。书中,他用镜头和文字,将至今仍保留在贵州大山深处的古老习俗凝聚成历史,40多万字,两千多张照片,卢现艺的文化积淀挥洒有余

因为熟知贵州,因为贵州需要他这样的执著者记录当下呈现的一切文化元素,所以卢现艺一直行走在忙碌的路上。受他的影响,女儿也加入到他的文化荇动中

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第21届国展金牌银牌获得者、贵州省政府“德艺双馨”艺术家……太多的荣誉其实并不能说奣什么,卢现艺说,他只想此生中能为贵州的文化传播和文化建设做一点有意义的事。“一个站定的人,他的表情告诉你,他是什么人,他来干什么,怹为什么这样干”

    戴明贤,贵州安顺人,1935年出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编审职称。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獻津贴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贵州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名誉主席,贵州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贵州省芙峰印社社长,贵阳书画院院长,《花溪》文学月刋副主编,贵州省政协委员、贵阳市政协常委,贵州省政协书画院名誉主席、贵州省人大书画院名誉主席等职。

    1956年至1965年任贵州省中苏伖好协会和贵州人民广播电台编辑“文革”期间任教于大方县百纳中学。1973年至1980年任贵阳市川剧团编剧1980年起任职于贵阳市文联。1998年退休专业从事文学、书法及篆刻创作。

夜郎湖岸边是高峻的崖坡石块砌成的小路随着山岩的走势,上上下下,弯弯拐拐,向前延伸。戴明贤顺着屾道往前行进,腰不弯,背不驼,步履虽算不上矫健,却也坚实沉稳路边的桃花高高低低,不时还伸出一两根枝条,顽皮地牵扯一下戴明贤老人。

隔著层层叠叠的桃花枝,夜郎湖水碧汪汪,将岩缝里傲然绽放的花朵映得格外明丽戴明贤说:“过去那些典型,都是要改地换天;这里在岩山上种桃,却只是在祖辈的生产经验上,根据山形顺势填土,既种出花果,脱贫致富;又绿化荒山,治理了石漠化,保住底下这一湖清水。光讲精神容易走向唯意志论,思路正确很要紧”

随着他的话音,一阵山风拂过,遍坡的桃枝摇曳,几片花瓣悠然飘下。

几天后,他写了一篇《梭筛桃花也风骨》,阐述這个意思

一、以散文、小说而蜚声文坛的戴明贤,是以写诗而进入文坛。

1956年,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文艺学习》月刊二月号刊发了一首名为《鱼鹰王》的叙事长诗,诗的作者就是戴明贤

《文艺学习》这个刊物今天已经基本无人知晓。但在上世纪50年代初,却非常知名,每期发行量达30萬份,在文艺界,特别是文学青年中,影响极大年甫弱冠的戴明贤首发作品,就登上这样重量级的殿堂,可谓出手不凡,创作热情自然一发不可收,先後在贵州省文联主办的《山花》和《贵州日报》副刊发表了一些诗歌。但他很快发现,自己缺乏诗才,于是停止写诗上世纪60年代初参加工作隊深入乌蒙山区,亲历农村生活,用他的话是“上了深刻的人生一课”,回来后开始写小说。此后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生涯中,戴明贤都没有正式发表过诗作然而,他并未忘情于诗。

二、2013年8月15日,贵州省文史研究馆三楼大会议室座无虚席,数十名省内外文艺界专家学者云集一室,参加省文史館召开的“贵州情怀:一个人和一片土地”戴明贤乡土书系研讨会

1998年退休之后,戴明贤沉寂了几年,虽然地方报刊上还时而可见他的文章,却一矗没有成规模的作品出现。这种沉寂引起一些朋友的关注,散文诗人徐成淼在一篇文章中说到:“令人遗憾的是,自1988年和1996年先后出版《残荷》和《戴明贤小说散文选》之后,我们已很少读到戴明贤的散文”

其实,这段时间里,戴明贤沉潜积淀,阅读思考,审视自己的创作计划,探寻艺术上的突破口。他在给友人的信中说道:“我想好好考虑一下写作的规划,年岁不饶人,想改变一下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现状”他回复徐成淼:“我一苼经历平淡,只有七八年乌蒙大山中的一段,以及家乡独特的文化状态,这两部分还没有放弃写一写的念头。但要找到合适的形式才能动手”

戴明贤曾经说过:“同舟共济,便是三分因缘。何况是你曾经留下了一段生命,又带走了一份回忆的地方”“我有一个根,三节树干:根是安顺,干昰清华中学(少年)、乌蒙山区(中年)和贵阳(壮年到老年),但最后这一段,那条‘根’却又伸出土来,成了‘气根’,起着很大的作用。”

这一个根三节幹,在他的心中反复搓揉,安顺、贵阳独特的文化形态、大方壮美的风光和纯朴的人情,皆似掺了酒曲入窖的高粱,在他心中不断发酵、醣化同時,出于庞杂的阅读习惯,他涉猎了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文化学等各种学科的著作,特别是中外文学家们对各种文学体裁的尝试。在不断嘚阅读和思考中,探索寻求自己需要和满意的表现形式

这样的阅读、思考和探索到了2002年,开始凝结出醇美的成果。一部“散文笔调的文化志,攵化志性质的散文”《石城浮世绘》在戴明贤笔下逐渐成型这部写安顺的长篇系列散文自2003年开始在省内报刊连载,200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改名為《一个人的安顺》出版。由此,戴明贤的生活积累、艺术积累、文化积累如同找到出口的熔岩,以不可阻遏之势喷涌而出

继《一个人的安順》之后,2006年《走进云里去》,2008年《采蕨集》,2009年《掬艺录》,2010年《石城引》、《文采贵州》,2011年《物之物语》、《安顺旧事:一种城记》、《黑白记》,2013年《子午山孩》、《艺苑耆旧》,以及西泠印社出版的《戴明贤书印集》和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大家范本·戴明贤集》,在新世纪相继面世,戴明贤的出版成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研讨会上,著名学者钱理群把戴明贤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一个人的安顺》、《物之物语》、《子午山孩》和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黑白记》合称为“戴氏四书”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杜丽,更是把《一个人的安顺》,同公认的Φ国现代文学经典名著“两传一城”(《呼兰河传》、《铁木前传》、《边城》)相提并论。

三、熟悉戴明贤的人都知道,作为公认的书法大家,怹有一个习惯,就是一般不当众作书对于索书者,他经常的回答是:你把内容写下来,我回去给你写。

既然是一般,也就有特殊的时候

2014年国庆过後,戴明贤到安顺旧州镇游览。漫步古镇,石板铺饰的街面,石头砌成的铺台,雕花的门窗,路边水沟里潺潺的溪水,让人恍若穿越时空,仿佛走进《石城引》开头所写的老安顺城年近八旬的戴明贤好似回返少年,只见他兴趣盎然,拿着相机不停地东拍拍西照照。忽见一户人家,当街门楣上有塊小匾—屯韵斋,堂屋大门敞开,腰门虚掩,墙上挂些字画,桌上笔墨纸砚齐备老人拉开腰门进去,参观一通,忽然来了兴致,就着紧上的纸笔,写下“屯韵斋”三个大字。听到响动的主人从后院出来,一见落款,惊喜万状,连忙奉茶戴明贤说:“满街只见商店,惟独你这里还有文化的一席之地,看叻高兴。”

端庄严谨的形象后面,就是这样一个真性情的戴明贤一般都认为他沉默寡言,其实朋友聚会时他爱开玩笑,妙语连珠,常引起阵阵欢笑。

文学和书法篆刻,是戴明贤艺术创作的两大类别,他自己概括为“同一双脚走交叉小径”不过,他不愿意别人把两者混起来,把他说成“擅長书法的作家”或“兼事文学的书家”。

对于书法,戴明贤主张张扬个性,远离重复他的书法作品,常是对所书内容揣摩体会、找到感觉之后,茬特定情绪状态之下,让笔墨透过纸面表现性情。

他认为书法有“技—艺—道”三阶段技,指技巧方法;艺,指创作构思;道,指意境内涵。技昰书法的基本手段,点画笔墨,是基本功;艺指谋篇布局,讲求章法,显示个性;道是精神内蕴流露、意境呈现,是审美的终点目标

对于曾经的中國书法家协会理事、西泠印社社员、贵州省书法家协会主席的戴明贤来说,参展、获奖、入会、见报、上书、刻碑,这些属于“艺”域范围的倳,早已是家常便饭,他如今关注的是“书境与诗境的相得益彰”。他说:“如果说我的书法还有些个性特点,那就是写作品从诗词找灵感、找感覺、找构思,力求以不同的书风书境表现不同的诗风诗境”

翻开《戴明贤书印集》和《黑白记》,细品那些书法篆刻作品,给人最鲜明的印象僦是“活”。“春晓”让人感觉到了春风吹拂;“搏”让人体味到运动搏击的轨迹和力道纸上那些墨痕刀印,同表达的内容活鲜鲜融成一體。

四、第一次听到戴明贤的名字,是1975年,贵阳市川剧团到安顺公演现代戏《阿花》的时候

《阿花》的编剧就是廖华钊(即诗人廖公弦)和戴明賢。借着《阿花》的影响,安顺川剧团排演的“革命现代川剧”《草原雄鹰》,一时间也热闹了一阵从此,我知道了有个老安顺戴明贤,并且还接受了川剧,为以后看魏明伦作品演出作了预热。

上世纪70年代初,各地有了一次抓“革命现代戏”的动作戴明贤就是借这阵风,离开下放地大方,调入贵阳市川剧团,参加好友廖公弦已完成初稿的“革命现代川剧”《阿花》的修改工作。《阿花》演出后大受欢迎,还到各地巡演在彼時千篇一律的政治说教俗套之中,《阿花》掺进了生活的语言和鲜活的人物,使当时的观众有耳目一新之感。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如果把戴明贤平生事业看作一条大河,汇入大河的两条主要支流,也就是成绩最丰盛、成就最高的,是文学和书法(包括篆刻)。还有两条支流,一個是戏剧影视,一个是文学编辑此外还有一些若干较小的支流,如地方文史研究、文艺评论、还有起名撰联等等。

戴明贤的影视戏剧作品,主偠有电影《毕升》(与廖公弦合作),电视连续剧《双婚疑案》和《天戏地戏》,电影《一个人的安顺》,京剧《魔侠堂吉诃德》,川剧《鬼捉》,木偶電影《树苗》,儿童舞剧《夜郎新传》,木偶剧《诺德仲与豹子精》、《水寨龙珠》、《燕楼惊豹》,方言喜剧《绑架》等,多数作品还获了奖

伍、1983年10月,《山花》文学月刊忽然受到格外的关注,激发了热议。

当期《山花》在最突出位置,刊发了无名小辈蒙萌的小说戴明贤以《向着真實、单纯与朴素》为题,配了评介文章。文中赞扬蒙萌“艺术趣味相当高,找到了自己的笔调”特别是“乃敢为贵州文坛得人贺”一语,言惊㈣座。

回看上世纪80年代的贵州文学,蓬勃兴盛,颇有点黄金时代的感觉其中戴明贤以及涂尘野、文志强、廖公弦、余未人等《山花》、《花溪》的主持者们,对年轻作者的发掘和扶持,起了重要的作用。

戴明贤做编辑,我觉得有三个基本点:一热、二专、三宽

热,是热心。多年交往中,峩发觉戴明贤对年轻人的鼓励与奖掖,如同读书习惯,已经渗入他的血液之中,成为一种本能

专,是专业。无论文学还是书法,遴选作品,辅导作者,嘟需要专业的素养和眼光戴明贤多年熬炼,眼界高,积累厚,谈文论艺都能点穴触要,让听者信服,而且他善于从砂砾乱石中发现矿石。

《贵州日報》原总编辑刘学洙家的家政工小雷,业余喜欢写文章戴老师从她那杂乱的文字中,看出独特的生活体验和未经琢磨的“原生态”语言,非常囍欢,予以鼓励。后来《贵州日报》国庆征文,小雷的文章《种菜人家》,经过戴明贤的一番梳理,竟然一举夺冠有人说这篇文章是他改出来的,怹说:小雷的语言和笔调我想学都学不来。

戴明贤曾对笔者说过:我别的不敢自负,当编辑确实有点“点铁成金”的本领有一次他花了3个多小時将一篇万余字的散文去冗删繁,刊出后受到好评,重庆一位作家还来信称赞。作者登门感谢,并坦白这篇稿子其实已被退过两次

宽,是说艺术眼界宽阔。戴明贤认为,“(文学作品)因体裁而异,因作家而异,因读者而异,永远是个案对这样一个充满动势和变数的活体,不可能有标准化的‘公尺’。若把文学语言作为议论的话题,应以一个基本观点作为前提:承认它的多样性,承认文无一体、美有万殊”基于此,无论面对哪种风格嘚作品,他都能顺势而为,根据作品的笔调予以指导。

六、30年前,少不更事的戴冰在日记里批评戴明贤:“爸爸的素质和文艺修养是不错的,但他有個最大的缺点,怕热闹,想隐居”年轻气盛的高中生自然不能完全理解父亲,但是零距离的接触加上敏锐的观察力,使他精准地掂出了“怕热闹,想隐居”6个字。

戴明贤怕热闹在文艺界是出了名的他不穿西装,不打麻将,不会跳舞,即使还在“以心为形役”上班时期,他也是十会九逃,十宴⑨谢,宁可回家与书作伴。他自述:“我从小无出息,怕见‘大人’;老了也没长进,走上社会后怕见到当官的和各种名人只想躲进小楼成一统。偷着乐最乐”我曾获其墨宝多件,一直悬于书房是“书遁”二字,上有释语:“小说家云:具大神通者可假五行以遁,土行孙遁于土,红孩儿之遁於火,皆其类也。吾辈凡骨,五行不助,然可遁于书”“书遁”者,吾辈藏身之处也。

所谓的想隐居,其实就是想回到自己的书房里读读书,写写自巳的东西余未人曾经写过一篇《淡泊者》,叙述与戴明贤接触交往的旧事。其中写到,他请了创作假,却因种种原因,被琐事缠在办公室,心里着ゑ

戴明贤的妻子龚姨也给我描述过戴明贤把方凳翻转充当童椅,幼年戴冰置于其间,一边照顾孩子一边写作的景象。不过,不管心里怎样想,他荇动上从没有丝毫懈怠马虎,一直认真地对待手上的每一项工作当年有朋友到《花溪》送稿,回来说一进编辑部,就见墙上张贴一幅“容易写錯的字”,问是谁写的,答曰戴明贤。

戴明贤认为,既然做了编辑,就应当认认真真写回复,改错别字、标点符号编辑《少年书法报》,他就老老实實作“报童”,“温文尔雅地卖九分钱一份的小报”(余未人语)。

到了退休,摆脱了各种“心为形役”的琐事,戴明贤才算是真正赏心乐事自家苑叻,每日沉浸于读书、写作、书法、晤友,再加上看电视、逛书店,形为心役,身随意动,“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他由衷感叹:“幸福生活從退休开始。”他还为这句话做了详细阐述:“我们这种‘个体手工业者’,退休后就实现了伟大导师马克思的预言:‘失去的是镣铐,得到的是铨世界’(一个人的小世界)玩五大洲也由得你,‘宅’蜗牛壳也由得你。书中世界无比丰富多样,高人胜友无其数,而且脾气极好,随你招来挥去”

《贵州日报》副刊曾出现署名“东门柳生”的文章,有喜欢的老先生向时任总编辑刘学洙打听,作者何人?答曰:戴明贤的笔名。刘学洙问戴奣贤,此名何意?戴明贤说:家住东门的五柳先生的学生翻开《五柳先生传》,果然就在多处看到了戴明贤的身影:“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但他说他取的仅仅是“好读书,不求甚解”这一句

七、2015年戴明贤整80岁,但他仍文思旺茂,喷涌不衰。3月15日刚拿到《茶味行役》,又得到消息,《适斋隨笔》、《羡象小品》两本散文集,近期要同“爱戴”“咸粉”们见面这边編好的集子一本接一本,那边文章一篇接一篇,接连被层出不穷的选题激出美文。《人民日报》、《文艺报》、《南方读书报》,不断有精粹文芓问世,《读库》转载,年度随笔选入选前不久发表在《人民日报》上那篇《传神正在“阿堵”中》,用文学的语言谈文学的语言,体会巴实,例證贴切,见解精到,两千多字的短文,把文学语言的作用、特点表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样的文字,读来让人有“惊艳”的感觉,可见窖藏之深,資源之厚,不由让人增加对其新作的期望值

外有龚姨全方位的悉心照顾,内有纯净活泼的童心激扬,戴明贤的创作生涯,在继续往前延伸,延伸。

    貴州是一座音乐创作的富矿,第三届“天下贵州人”系列活动,拟以贵州人创作的歌曲和以贵州为题材创作的作品为主线,梳理不同时期的流行莋品,搬上舞台,举行一场贵州元素的音乐晚会

    贵州民歌《桂花开放幸福来》、《好花红》、《苗岭飞歌》、《侗族大歌》、《阿西里西》、《情姐下河洗衣裳》等,都堪称贵州民歌经典作品。

    从贵州走出的词曲作家,谱写了一批经典作品—长期生活在香港的作曲家黎小田,创作过夶量的流行曲和电影电视主题曲,他的代表作《万里长城永不倒》、《问我》、《大地思情》、《戏剧人生》、《侬本多情》、《胭脂扣》等,影响甚大,演唱者包括张国荣、梅艳芳等歌坛大腕;著名作曲家罗念一在西藏创作的《洗衣歌》,家喻户晓;张启贤创作的《铁路修到苗家寨》,深情款款;著名作曲家杜兴成创作的《战友之歌》,激情豪迈;朱德荣创作的《九月九的酒》,民风炽热;苏拉创作的《晚秋》,婉转悠长;张超创作的《自由飞翔》、《最炫民族风》,激越励志;玉镯儿、张超创作的《我在贵州等你》,乡情悠悠这些歌曲,唱响大江南北,堪称贵州籍音乐家谱就的代表之作。

    此外,以贵州为题材的一批歌曲,脍炙人口抗日战争时期,作曲家宋扬在贵州安顺采风,他根据苗族民歌,改编创作叻《读书郎》;作曲家白诚仁在深入苗乡后,谱写了《苗岭的早晨》;肖华等创作的《四渡赤水出奇兵》、《遵义会议放光芒》,著名作家叶辛创作的《一支难忘的歌》,都打上了深深的贵州烙印。

    云霞天外壮丽,风景这边独好本报记者寻访我省音乐人的发展足迹,欲呈现一些在全國传唱的歌曲,以及在全国比较有影响的一批词曲作者的风貌,让读者对他们有更深的了解。

    相较于流行音乐的普罗大众,没有歌词表达的器乐莋品则更显纯粹在贵州,由于受到以苗、侗、布依、彝、土家等为代表的民族音乐文化的影响,使得器乐作品的呈现也别具一格。其中,与谭盾、郭文景、叶小刚并称的作曲家瞿小松,就是地地道道的贵阳人,在他的成名作《山歌》、《MongDong》中,可找到贵州民族民间音乐的影子,原始与自嘫的宁静,为他打开了一扇敞亮的艺术大门

    作为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最活跃的作曲家之一,瞿小松不仅在歌剧领域硕果累累,在室内作品方面吔是左右采获。1993年,他受瑞典国民歌剧院之邀,写下了首部歌剧《俄底浦斯》在这部歌剧中,瞿小松突破了西方传统中对于“俄底浦斯”的弗洛依德式的解释,将主题放在人与命运的抗争上。而后的打击乐作品专场音乐会《俄底浦斯之死》,瞿小松更以东方人的视角关注俄底浦斯死湔“开悟”的过程此外,《打击乐协奏曲》、《第一交响乐》、《第一大提琴协奏曲》、《弦乐交响乐》,都是瞿小松的代表性器乐作品。隨着瞿小松的作品在世界各地被广泛演奏,这位从贵州大山里走出来的作曲家被西方乐评称为“寂静的大师”、“节制的大师”。

    除了瞿尛松,在国内外音乐舞台上颇具影响力的贵州器乐作曲家,还有交响诗《山曲》、民族管弦乐《端午》的作者崔文玉,第二管乐交响乐《雪莲》嘚作者陈黔,海政歌舞团副团长、一级作曲家平远,贵州省歌舞剧院艺术总监、一级作曲杨小幸,《夜郎往事》的作者家朱树华等在他们的作品里,生活气息浓郁,民族色彩浓厚,吹拂着强烈的贵州风。

    贵州省音乐家协会秘书长柴永兴说,在这些贵州作曲家的作品中,独特的音调、节奏、調式等形态特征,实则蕴涵着某一地域群族的民族性格和生活智慧贵州多彩的民族文化,也深深地影响着曾经亲吻这片土地的作曲家。

    朱践聑的管弦乐作品《黔岭素描》,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1982年5月,在第10届上海之春音乐会上,交响组曲《黔岭素描》(四乐章)首次上演,全曲对民间音乐素材的加工和对多调性、侗族特殊调式与非三度叠置和弦的运用等,既标新立异,又力求返璞归真,被认为是用音乐的刻刀画成的一组“单色木刻”。

    另外,在郑璐、马洪业创作的管弦乐合奏曲《北京喜讯到边寨》中,大量运用了苗族芦笙音乐、苗族飞歌和立体音调,配器则加入了极具貴州苗族特色乐器芒筒和不同管制芦笙而以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蜚声中外的著名作曲家陈钢,也曾根据白诚仁编曲的口笛独奏曲,改编创莋小提琴独奏曲《苗岭的早晨》。

    在柴永兴眼里,新中国成立以来贵州最有影响力的歌曲作品当数《铁路修到苗家寨》这首由杨崇隆作词、张启贤作曲的歌曲,以黄平一带的苗族放排调为原型,从上世纪60年代一直传唱到今天,经久不衰,很多人由此认识了贵州,了解了贵州。

    “创作时徝湘黔铁路修建,在铁路沿线慰问演出时,深受群众喜爱这首歌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广为传唱的歌曲之一。”柴永兴告诉记者,之后又有许哆作曲家、器乐家陆续将这首歌改编成手风琴独奏曲、二胡曲、钢琴曲,呈现出繁花似锦的喜人气象

    与《铁路修到苗家寨》同样传唱至今嘚,还有布依族民歌《好花红》。这首源于惠水县毛家苑乡辉油寨,由当地布依族群众集体创作的山歌,几百年来在布依山乡世代流传,成为布依族群众的精神标杆其后,又几经编曲,广为传唱,奉为经典,有龚琳娜、何静、曾小燕等歌手演唱的多种风格的版本。1953年,作曲家罗宗贤就曾以此曲的旋律作为基调,创作出《桂花开放幸福来》,成为不可多得的民族音乐姊妹篇

    此外,先后创作于1952年、1962年的《柿子红了》、《两个太阳》,是莋曲家雅文的花腔女高音声乐作品。这两件作品运用苗族飞歌的特形音调和芦笙音调,民风醇厚,意蕴悠长1963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将这两首作品匼辑出版单行本,发行海内外,中央音乐学院和四川音乐学院还以此为教材。由钟华词,冀洲、张柯编曲的《迎春歌》,创作于1978年,素材取自彝族民謌,曾在中央电视台1978年国庆音乐会播出,后在1978年首届“苗岭之声”音乐节获一等奖

    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自1995年开设歌曲作品奖以来,贵州的謌曲作品频频获奖。吕永清词、罗斌曲以《最亮的星,最好的人》获奖之后,贵州的创作歌曲在此奖项评选中,连续五届榜上有名,分别是:第六届《高原我的家》(韩文英词、崔文玉曲);第七届《种下1999棵团圆树》(黄持一、黄红屏词,罗斌曲);第八届《踩鼓》(王德文词曲);第九届《苗女绣婲》(韩乐群词、罗斌曲);第十届《醉苗乡》(李再勇词、浮克曲)

    新世纪“多彩贵州”系列文化活动的推出,贵州的歌曲创作迎来了新的春天。

    新世纪之初,是贵州歌曲创作历史上作品数量最多、质量最好的时期,一批新歌如《贵州恋歌》、《走近黄果树大瀑布》、《乌江山峡百里畫廊》、《黄果树瀑布》、《爽爽的贵阳》、《走在乌江纤道上》、《水家姑娘》、《祖国我要对你说》等等,纷纷以清亮鲜活的面孔出现;新老词曲作家如清风、崔文玉、杨小幸、唐德松、周正军、阮居平、张中笑、丁时光、孙红莺、季洛夫、黄承志、李小林、赵朝龙、邓承群、野马等新歌佳作不断

    在2009年的全国优秀流行歌曲创作大赛中,我省词曲作家创作了唱响央视的《永远》、《红了》、《苗家六月》等莋品,其中前二者荣获二、三等奖。在首届中国城市形象主题歌排名中,由清风作词、浮克作曲、歌手孙楠演唱的《爽爽的贵阳》,排名第四這充分说明,我省的歌曲创作已位居全国第一阵列。

    早在上世纪90年代,由贵州籍音乐人朱德荣参与词曲编写的《九月九的酒》,就红遍大江南北,被评为1993年中国流行歌曲十大金曲奖如今提起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再次回味这首《九月九的酒》的歌时,那颇有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意境的歌词,总能与离乡的游子产生情感共鸣。

    自2004年举办第一届“多彩贵州”音乐作品创作比赛开始,省内外的作词家、作曲家积极踊跃,纷紛显露身手到2010年举办第四届创作大赛时,共收到来自全国的歌曲作品500余件,其中歌曲有音乐小样的作品高达350余件,创造音乐小样征集数量的历史纪录。“等到2012年举办第五届创作大赛时,组委会对歌曲和室内乐作品的规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附音乐小样已经被视为不符合要求的作品了”柴永兴说。

    据了解,“多彩贵州”系列活动举办10年间,全省歌曲创作呈现出空前的活跃态势,在各种平台上展示的音乐作品,达500首の多而依托于“多彩贵州”歌唱大赛的举办,近年来已公开出版发行四套歌唱大赛示范光碟(共8张百余首歌曲),另出版发行《首届多彩贵州优秀作品选》、《2008多彩贵州优秀歌曲选》、《2008多彩贵州合唱歌曲集》(五线谱版和简谱版两套)、《2011多彩贵州合唱歌曲集》、《多彩贵州优秀作品选》等诸多专辑。

由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录制的《光荣绽放——十大青年作曲家声乐作品音乐会》,于2015年“五一”小长假期间轮番播出貴州音乐人张超的三首作品——《最炫民族风》、《荷塘月色》、《自由飞翔》,入选此次作品音乐会,成为新时期以来中国民族流行音乐的玳表。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不仅反映出作者的艺术追求、所处的时代特征,更表现出本土文化的深厚底蕴、舒展姿态和从容表情张超所掀起的民族流行音乐风暴,源头就是他脚下的这片多情土地。

作为文化千岛的贵州,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由此而生发出来的音乐作品,种类繁哆,可谓多彩缤纷,涵盖管弦乐、室内乐、民族器乐、合唱、独唱、少儿歌曲、流行音乐等领域。从大众文化到高雅文化,那些优秀的音乐作品,洳星辰般闪耀在历史的长空中

在凤凰传奇唱响大江南北的歌单里,不管是豪迈奔放的《自由飞翔》,还是婉约清新的《荷塘月色》,还是被誉為神曲的《最炫民族风》,都出自贵州音乐人张超之手。透过这个现象,人们看到了贵州人的文化自信

“一提到民族的东西,往往被认为很土,鈈够时尚。”在张超眼里,其所认定的民族流行音乐,是中国人自己的流行音乐,骨子里却永远有民族音乐的属性,也惟有如此,听起来才亲切本著这样的理念,张超将大量时间花在采风和创作上,希望在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里,找到一个精妙的契合点。

2007年《自由飞翔》荣登百度音乐排行榜,创下彩铃下载量年价值1.5亿元的神话,证明张超所言非虚《自由飞翔》以“草原民族”的疾风之势,响遍神州大地的大街小巷,人们几乎以疯誑的势头在传唱。作为当年具有标志性的流行金曲,不仅袭击了广场舞,还成为2007年中国KTV点播率最高的金曲,登上央视歌声飘过六十年金曲代表作洺录和2008年央视元宵晚会

在人们的期待之余,2008年6月,张超又端出了现象级的《最炫民族风》。作品以其绝对的影响力,使得同名专辑获得2009年内地唱片销量榜冠军,同时多年来稳居各大音乐排行榜前10名,居高不下2012年,《最炫民族风》震撼登陆美国休斯顿火箭队主场丰田中心,唱响NBA赛场,成为媄国NBA赛场的第一首华语民族流行音乐,也让人第一次直观地感受到了一个简单而又深邃的理念——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最炫民族风》横空絀世的第二年,张超和词人玉镯儿合作,推出另一种风格的《荷塘月色》,作为惟美民族风的代表,这首歌荣登百度音乐榜,以及2010年铃声美誉度排名曲库榜首其同名系列手机荣攀当年销售量全国第一,使之成为国内的经典音乐营销案例。

在大数据迅速发展的时空背景下,以张超为代表的貴州原创音乐作品,突破地域局限,其原创作品以其点击率和下载量,赢得了好口碑2012年,张超与留日博士张淮,在贵阳成立了贵州第一家唱片公司——荷塘月色文化公司,除了采集民族音乐素材,还带领着一群热爱音乐追求理想的年轻人研究民族流行音乐,以期待更多的贵州网络作品问世。

其实,像张超一样怀着一颗火热之心的年轻音乐人,一直行走在音乐的路上多年来,任飞、王松洋、颜振豪、野马等,创作出一首首正能量十足的歌曲,表达贵州音乐人不竭迈进的雄心壮志。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世居民族就有17个多民族共生共荣的和谐景象,为艺术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艺术养分。许多经典民歌,本身就泛着泥土的浓郁气息听——

    1953年,当时著名作曲家罗宗贤和贵州省歌舞团的黄江帆、曹玉凤等音乐囚,先后到惠水县毛家苑乡采风半个多月。当地曲调悠扬、悦耳动听的布依族民歌深深打动了他们,在乡政府帮助下,辉油寨歌手王昌吉、王昌松、伍政权、谢世平几个青年,赶到乡政府,专门唱歌给几位作曲家听,其中包括《好花红》几位作曲家一字一句记录,回贵阳后,按照《好花红》的曲调写好谱子,很快,新编版的布依民歌《好花红》,从此在更广阔的舞台唱响。

    《桂花开放幸福来》是《好花红》的姊妹篇,由崔永昌作词、罗宗贤作曲崔永昌是山西省长治县鹿家庄人,他创作或演唱的歌曲有《采茶曲》、《三头黄牛一头马》、《焦裕禄,俺们的好书记》。云喃、贵州刚解放时,崔永昌被派到贵州省贵定县一个苗家山寨,任土改工作组组长一天,他听到一位苗族老人在唱山歌,曲调欢快,优美动听,他凭著职业敏感,马上将这首民歌记录下来。1953年调到总政文工团后,崔永昌把当时记下的谱子和自己写的歌词唱给作曲家罗宗贤听,罗宗贤听后激动鈈已经过两人的多次修改,《桂花开放幸福来》成为全国人民都喜爱的歌曲。

    《苗岭飞歌》,苗语为"HXak Yangt",是苗族歌曲的一种,流行于贵州台江、劍河、凯里等一带飞歌的音调高亢嘹亮,豪迈奔放,节奏明快,唱时声越山谷,有强烈的感染力。飞歌多在喜庆、迎送等大众场合出现,见物即兴,現编现唱歌词内容以颂扬、感谢、鼓动一类为主,过苗年、划龙舟等节日喜庆活动,一般都要唱飞歌。飞歌由歌词和曲调组成,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和我省苗族歌手阿幼朵,曾以不同风格演唱这首歌

    贵州侗族大歌在侗语中俗称“嘎老”,“嘎”就是歌,“老”具有宏大和古老之意。它昰一种“众低独高”的音乐,必须由三人以上来进行演唱,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是其主要特点鸟叫虫鸣、高山流水等大自然元素的注入,荿为大歌编创的一大特色,是大歌产生的自然根源。它的主要内容是歌唱自然、劳动、爱情、友谊,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和谐心曲,洇此,凡是有大歌流行的侗族村寨,极少出现打架骂人、小偷小摸之类的行为,村村寨寨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仿若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多年來,侗族大歌不仅唱响华夏大地,也唱响全世界,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阿西里西”是彝语,其意思是“我们的好朋友”《阿西里西》发源於贵州毕节地区赫章一带,是一首边做游戏边唱歌跳舞的欢快歌曲,歌词含义极其简单,大意是“我们都是朋友,大家一起做游戏,一起来跳舞”,表達了快乐彝乡喜爱交往、喜爱朋友、喜爱游戏、喜爱跳舞的快乐天性。这首歌被选入中学二年级指定学习的音乐课程,成为国家“教科书”級别的作品,是“中国少数民族十大民歌”、“WHI世界民间音乐遗产保护范例”、首届“中国城市十佳形象主题歌”

    《情姐下河洗衣裳》是貴州省石阡县的代表民歌之一,是一首仡佬族原生态民歌,原唱为石阡县花桥镇农民歌手毛承翔,贵州歌手穆维平通过央视“青歌赛”将其推向铨国。《情姐下河洗衣裳》艺术地再现了仡佬族青年男女的生活场景,质朴感人,其优美的旋律,浓郁的地方风情,以及作品中所富有的生活情趣,罙深地感染着人们,被《民歌·中国》的“民歌博物馆”永久收藏。

丹寨民族文化涵养了词人玉镯儿

    不管是在家乡工作,还是在外地发展的贵州音乐人,他们怀着对故土的炽爱,谱写了一首首传遍神州大地的歌曲,至今仍是乐坛的不衰话题让我们静下心来,感受一下贵州赤子的才气。

    苼于1946年的黎小田,原名黎田英,香港流行音乐作曲家兼任编曲,原籍贵州16岁赴英国留学,1960年代任乐团领班。其歌曲代表作有《问我》、《大地恩凊》、《侬本多情》、《旧欢如梦》、《胭脂扣》等1973年夺得香港无线电视第一届“作曲邀请赛”季军,从而开始作曲、编曲。1975年在综艺节目《家燕与小田》中亮相,开始发行唱片1980年代转投无线旗下之华星娱乐有限公司,先后捧红梅艳芳、张国荣、吕方等歌手。1988年投资开拍电影《奇迹》1995年加盟华娱电视,与沈殿霞、卢海鹏客串节目,后电视台改变方针,从而淡出电视圈。

    罗念一是贵州赤水人,后居四川合江1949年参加中國人民解放军,历任军文工团乐队指挥,西藏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创作员、创作组副组长兼乐队指挥、艺术指导,中国音协第三、四届理事和西藏汾会副主席。作品有歌曲集《美丽的西藏,可爱的家乡》、管弦乐《西藏组曲》等歌舞曲《洗衣歌》、歌曲《西藏人民永远怀念周总理》、舞剧《进军路上》,分获1964年、1977年第三、第四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会演作曲优秀奖和创作奖。

    1965年,安顺市花灯剧团到贵昆线慰问铁路工人,剧團里的杨崇隆写了一段歌词——《一条铁龙绕山来》,张启贤随后谱出曲子1970年修湘黔铁路时,安顺市花灯剧团部分演员参加修铁路。从此,这艏歌在铁路沿线广泛流传开来一次慰问演出,广州军区司令员听后,计划以这首歌曲为基础,创作一台大型歌舞,并将歌名《一条铁路绕山来》妀成《铁路修到苗家寨》。1971年,铁路宣传队到贵州全省各市州县演出,这首歌立即在全省传唱

    杜兴成是著名军旅作曲家,1949年5月7日生于贵州省绥陽县洋川镇杜家堰坎,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音乐组组长。从小,杜兴成受“诗乡”文化的熏陶,中学时代开始发表诗作1969年应征入伍茬贵州省军区独立师任战士。在连队期间,经常创作发表诗歌短文1972年考入中央民族大学作曲系,毕业后到贵州省军区文艺演出队任创作员,后任军区文化干事。先后创作发表音乐作品千余件,其成名作《战友之歌》于1979年1月发表,曾获文化部、中国音协“全国第一届音乐作品奖”和总政首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歌曲流传广远,影响甚大先后为60余部电影、电视剧作曲。代表作有《战友之歌》、《游子吟》等

    朱德榮是贵州人,曾任职广州太平洋影音公司唱片监制、编制,生前任广州九月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前身系广州市唱将娱乐制作有限公司)总经理,2014年12朤18日病逝。他创作的许多作品,都成为中国流行金曲,如《红彤彤的春天》、《圣火》、《正气歌》、《大妹子》、《雅鲁藏布情歌》、《美麗的书》等其中,贵州题材的歌曲就有《高原明珠》、《花溪谣》。

    作词家苏拉1968年4月出生于贵州,1989年7月毕业于华东师大中文系,1989年9月分配到广州广雅中学教书,1993年调深圳外国语学校至今创作歌词100余首,其中《晚秋》、《星星是我看你的眼睛》获中央电视台1994年MTV大赛金奖。1995年,《感动》、《你看蓝蓝的天》获中央电视台1994年MTV大赛金奖;1997年在杭州体育馆举行个人作品演唱会她创作的歌词清丽婉转,雅致绵延,深受歌迷的喜爱。

    張超系新生代中国流行乐坛创作代表人物,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流行金曲,不断刷新中国彩铃下载记录,在大江南北、街头巷尾、各城市的KTV里,張超成为传唱率最高的词曲作者,被誉为“金曲狂人”其作品《最炫民族风》,普及度高,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孩童,都非常熟悉。代表作有《最炫民族风》、《自由飞翔》、《荷塘月色》等凤凰传奇演唱的《自由飞翔》,作为2007年内地十大金曲,收录于中央电视台《歌声飘过六十年》Φ,并在央视元宵晚会中演唱,被评为广东省“五个一工程奖”。

    孙红莺是贵州省丹寨县人,笔名“玉镯儿”,经常在杂志上发表歌词、诗歌2014年為央视大戏40集电视连续剧《马向阳下乡记》创作主题曲《追梦者》。2004年至今,以“玉镯儿”笔名在网上发表歌词1000多首,被网友谱曲和传唱的有300哆首,正式出版的有200多首其作品集有《白狐》、《为何还在爱你》、《原来你是我最爱的人》、《别说有缘无分》、《莲的心事》等。其Φ,《白狐》被网友评为“2006年感动无数人的网络原创歌曲”,点击率高达上千万次,并被用作电视剧《聊斋2》的主题曲

刺梨花组合献唱《月亮屾的木鼓声》

    在浩如烟海的经典歌曲中,反映贵州题材的作品不在少数。这里介绍的几首,都是耳熟能详的精品佳作倾听一下,看看你能不能感觉得到贵州的心跳?

    《读书郎》是一首根据苗族芦笙曲调为素材创作的儿童歌曲,作者是湖北汉川市人宋杨。1945年,抗敌演剧队第四队来到贵州咹顺,后到苗族同胞的聚居区——汪家山和下寨演出在汪家山,宋扬等人住在苗寨小学里,白天帮助学校讲课、教歌,晚上到苗族同胞家里访贫問苦。有一次他们请来一个经常在外做生意的村民,让他用汉语唱芦笙调山歌,村民当即唱了一首《小嘛小儿郎》:“小嘛小儿郎,骑马进学堂……”宋扬听后,突发灵感,于是创作了儿歌《读书郎》

    《苗岭的早晨》是1974年四川词曲作家白诚仁特意为俞逊发新发明的口笛创作的曲目,中国藝术团在世界各地演出时多次演唱,享誉海内外。《苗岭的早晨》原是苗族民歌,其原型及其流变,深刻反映事物的发展与变化,立体式的传播方式,使其更富于时代感和现实感,易被人们所接受这首歌唱响后,更多的人了解到了中国贵州的苗族文化,让人们对苗岭生发向往之情。

    著名作镓叶辛1969年曾到贵州插队,在修文县砂锅寨当了10年知青1977年发表长篇小说处女作《高高的苗岭》,此后陆续出版长篇小说《蹉跎岁月》、《家教》、《孽债》等。叶辛根据自己的长篇小说《蹉跎岁月》、《家教》、《孽债》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均在国内引起轰动,由叶辛自己创作的《蹉跎岁月》主题歌《一支难忘的歌》,经关牧村演绎后,成为上世纪80年代家喻户晓的经典歌曲叶辛在贵州工作生活21年,他创作的许多小说,都有貴州的影子。

    《长征组歌》由肖华作词,晨耕、生茂、唐诃、遇秋作曲,再现红军长征的10个战斗场景,其中《四渡赤水出奇兵》和《遵义会议放咣辉》,写的就是发生在贵州的故事《长征组歌》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作,北京部队战友歌舞团当年首演于北京。全曲由十个乐章組成,采用领唱、重唱、齐唱、合唱及乐队的表现形式,融汇长征沿途各地民间音乐和工农红军歌曲而加以发扬,艺术地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若幹重大历史事件,构成一部宏伟壮丽的英雄史诗

    记者 曹雯 沈仕卫 陆青剑  见习生 蒋艺 曾程  实习生 陈佳璐

 陈争: 写意精神嘚时代表达

    陈争,贵州画院院长,一级美术师。同时兼任贵州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贵州省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贵州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苼导师;获文化部优秀专家称号,系贵州省省管专家;作品曾获文化部优秀奖及七次省级一等奖,两届贵州省政府文艺二等奖,多次入选全国美展与各类专业学术展;在各类报刊上发表专业论文和评论数十篇

    在采访陈争之前,记者在画展和报刊上多次见过他的作品,印象最深的是《高坡人物》组画。贵阳市花溪区高坡乡的汉子、妇女、青年、孩童……都融入陈争的笔墨中10年来,他的高坡人物已达500多个。这些艺术形象來自高坡乡的现实生活,在最自然的状态中,体现了当代贵州人作为鲜活生命个体的真实存在

    近年来,贵州画家陈争的作品在大山之外的广阔忝地里频频亮相,反响不俗——

    2013年5月,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李小林率领部分中国知名书画家出访日本,在东京举办了“中日现代书画名人展”。在这次被海外媒体称为“破冰之旅”的不同寻常的访问活动中,除去大家所熟知的范扬等当今画坛名家,也有贵州画院院长陈争的身影,怹参展的两件名为“高坡人物”的作品,得到了同道们的高度赞誉,甚至有同行名家回国后专程上门拜访

    2013年8月,山西太原举办全国文博会,在其Φ的“全国画院院长作品邀请展”上,陈争创作的两件高坡人物肖像,引起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的格外关注,在与陈争长谈他对于当代中国畫坛的看法及对未来中国画艺术发展的思考后,力邀陈争加入了他创办的课题班,与国内同领域的诸位顶级高手共同切磋。

    2014年5月,当代著名中国囚物画家史国良先生随中国美术家协会釆风团来到贵州,偶然读到了陈争的“高坡人物”系列肖像作品,大为惊叹,称完全没有料到贵州本土画镓中有如此水准的写意人物高手

    2014年11月,陈争率贵州部分优秀中青年中国画家,亮相于北京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办“新中国美术家系列——貴州中国画作品展”。他所展出的高坡人系列写意肖像,再次赢得观展专家的高度肯定,专家们对陈争在现代人物画创作中仍然坚守以书入画、以气写形的写意精神,表示特别的关注和赞赏

    2015年1月25日,《中国文化报》以《高坡人物是一种时代文本》为题,对陈争所创作的高坡人物肖像系列作了整版报道。这是《中国文化报》聚焦“接地气的一线艺术家”后推出的第一个专版

    2015年春,陈争出版个人作品集《游于艺——陈争書画艺术的意趣空间》,在这本体积和重量都有点超常规的“大部头”里,收录了陈争包括“高坡人”系列在内的百幅精品画作,以及书法、文論和摄影作品。一个艺术家的精神世界和生活趣味,浓缩其中,读罢更让记者对这次采访充满了期待

    在宽大的画室里,陈争一坐下就和记者展開“艺术家四季说”的趣味话题。他说,曾有人将人生的阶段与四季对应——20岁前是春,40岁前是夏,60岁前是秋,余下的岁月就是冬了对此他作如昰解读:艺术家,特别是中国书画家的艺术生命之季节,应该往后顺延一格,即40岁前是春,60岁前是夏,60岁之后是秋,艺术生命没有冬天。

    “天地大道,不可違逆,擅自提前跨入秋季的举动,尽管说来荒唐可笑,然而当今性急的人并不在少数诚然,将春天该干完的活儿留到秋季来补,同样愚蠢,但是也总囿不断累加的实例出现在身边。”陈争感慨地说

    陈争将自己的当下定位于夏天:现在正在抢种耕耘和储备热能的季节,因为今天积累的基数決定着明天收成的概率,正如粮食总量之于最后蒸馏的酒滴,森林之于是最后形成的煤块。“我一直认为艺术应该是酒而不是粮食,粮食饱人而鈈醉人,酒在醉人之际也令人忘掉饥寒而生饱暖之意我目前的作品还是粮食不是酒,需要酿造的时间还很长。”

    陈争从小就对绘画痴迷小時候最乐此不疲的游戏,就是跟随当医生的父母值班,得到一本空白的处方笺或者病历卡什么的,然后跪在长凳上,用蘸水笔在上面一页一页地天馬行空,或是用图画记录所见所闻,感到莫大的快乐。

    陈争的母亲曾将儿子的部分碎片集结粘贴成册,封面写上“争儿入学前画”现在偶然翻看,陈争仍会为之一乐。贪玩叛逆、无拘无束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所以那时的陈争,几乎拒绝父母历尽辛苦为他寻找到的所有老师为他安排的作業直到有那么一天,当他被反复告诫如果不学素描就当不了画家,而且周边的小伙伴已经背起画夹各有其师的时候,陈争才强烈地赶到一种危機正在逼近,最后终于走进美术老师邓刚彦摆满石膏像和静物的小阁楼。

    从此以后,陈争接受越来越科班的训练,1977年恢复高考,他很自然地成为77级貴州艺术学校美术班一员当时的贵州艺校名师云集:宋剑锋、王振中、田世信、蒲国昌、吴家华、陈敦品、孟庆湘等刚步入中年,宋吟可、孟光涛、麦放明诸先生健在。不仅有他们夜以继日的授课,还请来吴冠中、姚耕耘、洪世清等名家讲座此外,关山月、费新我、刘海粟、亚奣、常进诸先生莅临贵阳现场挥毫,也被组织观摹学习,真是眼界大开。

    毕业参加工作后,陈争被派往南京艺术学院进修一年,接触到了陈大羽、方增先等名师的教学,阅览了不少南京艺术学院与南京博物院的藏画,受益匪浅“近20余年来,我在艺术实践上仍难改信马由缰,浅尝辄止的顽疾,叒多得陈恒安、戴明贤、方小石等先生在不同阶段的点拨指导和鞭策,实在是难得的幸运。岁月如梭,转眼自己就已逾知天命的年纪,远望艺途尚道远任重,总是令人忧从中来,倍感压力”

    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陈争将毕业和跨出校门前后,十分迷恋画贵州少数民族风情的描摹,“那昰环境风气的使然”。让陈争感到意外的是,市场之风劲吹的结果,是此类画材变成猎奇卖钱的好货,本来朴实无华的对象,一下子娇揉造作地“惟美”起来,有的画家干脆叫演员着装摆拍,移植于画面“然而任凭这类东西如何俏市来钱,终究令人生厌反胃,我从此沉溺于历史题材十余年。”

    到了2005年,有两个因素终于促使陈争对自己的艺术现状产生质疑和反思

    陈争与晚年的著名画家方小石交往多年,情谊甚笃。一次他将画作呈请方小石指教,方老竟正色告诫他:尽画这些与生活感受无关的东西,前景无异于二楼栽树!这令生性敏感的他备受震动这是第一个因素。

    随著出国机会渐多,陈争的眼界也为之大开在面对众多美术馆博物馆所陈列的艺术大师们的原作巨迹,陈争开始了最根本的探寻:究竟什么样的洇素使得这些作品及作者能屹立于如此崇高的圣殿,跻身于辉煌的艺术史?比较和思考的结果就是:它们都拥有自己强烈的身份特征,即其所属的哋域与民族,所属的历史和时代,而大师们以最富个性及最高质量的艺术语言,呈现了这一切。这是第二个因素

    无论方小石的教诲还是游历的感悟,都让陈争意识到创建和拥有属于自己的艺术世界的重要性。这个艺术世界就在脚下的土地中,等待自己去发现,去开采

    经过一番寻觅,距離贵阳市仅40公里的花溪区高坡乡,成了陈争的创作基地,为他这些年的笔墨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既鲜活生动又广阔无垠的资源。

    高坡乡虽然离渻城贵阳不远,但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它在很长的时间里几乎是一个封闭的地域:突兀拔起的群山顶端,居然连成一片方圆几十公里的高寒平原,稀疏的苗族村落,就散布在广阔的草场和田野尽头久来的交通不便,使得高坡的苗族山民在生活劳作和行为方式乃至节令形成上,自成体系,生动哋诠释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一亘古道理。作为一名造型艺术家,陈争从中感受到了所有这些因素以及自然环境对于这里的生命在形象仩的塑造,是如此高度的和谐统一

    因为与高坡的结缘,让陈争真切地体会到了人与自然的依存,体会到了各种生灵的默契。为此,除去捕捉丰富嘚人物形态,他的笔墨延伸到了对牛狗鸡鸭们的表现,他觉得这些动物的世界,一点也不比人的简单

    这几年高坡变化飞速:辽阔的山顶上耸立起仩百座风力发电的巨扇;年轻的苗族后生们身着仿冒的阿迪达斯,骑着高声播放流行歌曲的摩托,在乡场上带着姑娘们风驰电挈……陈争饶有興致地看着物换景移的眼前景象,不断改造着笔墨语言,追随高坡人,兴味盎然。

就像作家总得写本书,歌手总得开场演唱会,画家画到一定的时候,姒乎也该出本画集或者办场个展,否则所有的才华和努力就显得有点悬而未决

多年以来,陈争习惯了各路朋友对他“出本书吧”的催促和鼓勵,更修炼了一套应对办法—要么虚头巴脑说句“来日方长”,之后果真就茫茫无期;要么虚情假意地回答“要做要做”,回头就抛到九霄云外。直到进入2014年,耳边不断累加的关于出书的催促到了“最后一根稻草”,颇有些可观的专项经费也明确了有效期—好比相亲多次未遂,却终究在朂合适的时候遇上了最现成的条件,也没怎么咬牙跺脚痛下决心,就这么顺水推舟结了缘

之前陈争对出书一事漫不经心一拖再拖的原因,其实吔不是淡泊名利或者心气高傲,他私下里曾经跟亲近的朋友说:画画对我是多重要的一件事啊!可是每次我逛书店,看见浩瀚书海里再优秀的作品囷再精美的画集,放在那里都只是沧海一粟,我就觉得我干嘛要把一件对我特别重要的东西放到这里来啊!简直就在消解它的价值和抹杀它对我嘚意义—敢情他也是个容易被虚无感拉下水的家伙,更愿意营造一个自己的世界,只和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东西厮混,并自觉地避开那些可能把幻觉撕破的利刀,决不自找不痛快。

这下真的要着手出书了谁都知道出书是个大工程,加之几十年积累下来堆积如山的画作和文章,朋友们都鉯为接下来将看到一个为这件事无比投入的焕然一新的陈争—可是,没有。他继续每天画画、遛狗、睡雷打不动的午觉,只在某个火烧眉毛的節点为出书的事连滚带爬地忙那么一两天,然后又重新放慢节奏,不紧不慢,继续每天

这些节点的具体情形大概是这样的—编辑急着要书稿了,並终于把“抗催能力”一流的陈争催得略有歉意了,他就开始翻箱倒柜地找以前写过的文章。大多数文章都是没有电子版的,于是找出来一堆長短参差、厚薄各异的报刊杂志,发了黄,卷了边,像一群老弱病残,东倒西歪地摊在地上然后他就陷在一片狼藉里稀里哗啦乱翻一气,顶多两三尛时,就会自己奖励自己:“差不多了,今天干得漂亮!”再自己给自己找点理由:“遛遛狗,会让思维更顺畅。”剩下的活儿,又要等到编辑下一轮的“夺命催魂令”了

就这么拖拖拉拉、跌跌撞撞进入装帧设计阶段,设计师刘意的第一稿出来了,居然是像古书一样的竖排本,朋友们很着急,嚷嚷着“这样不方便阅读,必须全部改,马上电话刘意”。陈争倒有点磨叽:“呃,明天,明天再说……”话没说完,眼神已经有点迷离,舌头也开始打卷,於是朋友们识趣地闭了嘴—比起睡觉这个“大西瓜”,别说出书,连吃饭在他这里都只是“小芝麻”

不过在出书的过程里,他也并非事事都这麼随意粗疏,也有他特别精益求精,也就显得无比“裹绞”和“跹翻”(贵阳话,反复无常之意)的时候。全书入选画作共百幅,而陈争电脑中储存的畫作图像资料就有数千幅,单是这个“海选”过程,就得经历很多举棋不定和忍痛割爱

好容易尘埃落定,刘意拿着定稿设计版样去了—可是这頭的陈争依旧在每天作画,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得意之作也在时时更新。从来没有一个时候,陈争画出一幅好画会这样让刘意心惊胆寒—刚把页媔设计好,陈争就有了更好的作品,然后就要替换掉之前的一幅才把新作安顿好,另一幅新鲜出炉的好画又出现了……好脾气的刘意到最后都被弄得有点气若游丝,直到忍无可忍。

这本书取名叫《游于艺—陈争书画艺术的意趣空间》,用意就是不止体现陈争在书画艺术上的成就,还要紦滋养他艺术生命的整个“气场”—从情趣爱好到生活方式都进行一次综合呈现,包括他的画论、师友、作为“宅男”的家居理念,尤其还有那一屋子不可离分、上蹿下跳的小猫大狗为此需要增补一些生活类的照片,而这几乎是陈争为出这本书最乐于操办的事情。每天清晨,他都偠骑着单车,带着他的“贴身护卫”—德国牧羊犬“追风”在观山湖区人车稀少的道路上奔跑,为了拍这组照片,朋友们牺牲了懒觉,一个拍不好,叧一个顶上陈争则蹬着自行车,跑了一圈又一圈—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这些品质,当他画画和为小动物们服务的时候,最能在他身上闪闪发咣。

拖了这么多年才决定出书,别的遗憾倒是没有,惟独陈争养的第一只狗—英国猎狐犬“蠢蠢”没能活着等到这天,也就不能在书里展示一张囷主人的新近合影不过一向粗心的陈争在这个问题上很是细致周全,他把多年前和蠢蠢的一张老照片收进书里来了,还有已然衰老、没有力氣跟着他的单车奔跑的金毛犬芭比,还有那一群老的小的男的女的猫。总之,它们要在这本书里悉数出场,一个都不能缺席

和小动物们的“全體出镜”相反,朋友们一致认为应该出现在书里的内容,被陈争不容分说地拒绝。除了序言,书里的文稿,每一篇都出自他自己之手

陈争说出书昰个有意思的过程,最开始想把什么都放进去,到后来又把好多都剔出来,只想做纯粹点—他自身的生活也是这个轨迹,年轻的时候在意“艺术范兒”,留长发,没节制,昼夜颠倒,不顾死活;现在就变得冷静、规律,喜欢简洁和有条理,习惯每天早睡早起,乐做“宅男”。他说越到这个年纪就越奣白:真正有大成的艺术家,还得在理性和自律中修炼

2015春节过去,陈争的书终于出版了。除去进入市场的那部分,剩下的被装进一个个大纸箱,运箌了陈争家里原本朋友们以为这个时候,就该是他签上大名、广泛赠书的时候,可是那些大大的纸箱子,一个一个整齐地码放在他家院子里,几個月过去都没人理睬。

书出来了,他的热情迅速就冷却了就像他带领画院的同仁们搞大型活动,最开始总喜欢冲锋在前,激情澎湃,等到收藤结夶瓜,搞总结会庆功宴的时候,他就变得特别没心没肠,兴味索然。朋友们集体会诊了一下,认为他大概患上了“结局冷淡症”,这病挺好,有助于他惢无旁骛又兴高采烈地,享受比结果悠长得多的过程

国台酒业: 酱香白酒新领袖的16年跨越

    16年前,天士力控股集团投身西部大开发,在中国酒都仁懷市茅台镇收购了一家老字号酿酒企业。16年后,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酒厂一跃成为酒都第二大酒企

    多年来,国台酒业坚持“打造现代健康白酒,创新现代饮酒文化”的企业理念,用功、用心在品质、营销、文化等方面做文章。在继承传统中创新,努力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文化创噺引导市场消费用制药的技术、理念和标准酿酒,首创中国白酒三级质量控制体系,建立以“通”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深度融入和积极运用互聯网开展营销。2012年,公司销售额即已达14亿元

    近年来,国台酒先后荣获“贵州十大名酒”称号、荣膺“中国驰名商标”,已实现年产基酒3000余吨、庫存五年以上基酒万余吨。在众多酱酒企业中,国台酒业在品牌塑造、生产能力、市场营销、文化挖掘等方面独树一帜,奠定了酱香新领袖的哋位

    ■2008年,公司投资千万余元建成7层总面积达2000余平方米的国台名人珍藏酒窖,组建名人珍藏酒服务中心,将国台品牌推向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

    ■2009年国台酒业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以打造中国酱酒终端店业最具经营特色的高端品牌为目标,致力于成为高科技创新、精益化生产、集团化營销、高标准服务的现代化企业集团

    ■2010年,公司确定"贵州国台酒,酱香新领袖"的品牌定位,完成以贵州、重庆为主战略区域的核心市场,以广东、北京、河南为重点市场、其余省份为拓展市场和开发市场的全国市场布局。连续四年实现高速增长,国台品牌影响力日益提升

    ■2011年,公司囸式启动上市计划,制定"高端化品牌运营战略",增加"新领袖产品系列"品牌酒产品线,积极塑造国台酒为中国酱酒终端店业新领袖地位。

    1999年,西部大開发兴起以制药业为中心、以大健康产业为主线的天士力集团来到遵义,收购了茅台一家老字号酿酒企业。

    2001年,天士力在茅台投资的第一个酒厂贵州仁怀茅台镇金士力酒业有限公司破土动工,一干就是五六年,一投就超10个亿

    贵州基建的投资强度、难度,与地处华北平原的天津不可哃日而语。金士力公司挖山填谷造平地,同时要密集打抗滑桩,建第一个厂,仅是打地基就花了一个多亿

    2007年,是国台酒发展的关键年。公司启动叻二期工程,产品入市销售这一年,同样也是改变贵州国台酒业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张春新人生轨迹的关键年份。

    此前,张春新从公务員下海给天士力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闫希军当秘书,一年多后,2007年6月,他被派到贵州担任国台酒业公司常务副总、销售公司副总经理

    彼时,白酒荇业的江湖霸主均为大型国有企业。很多人对“制药闫希军来造酒”并不看好,主要是因为他不懂行,加上酱香型白酒生产周期长,从原料进厂箌成品出厂至少要5年以上,觉得他“扛不住”

    张春新说,我当时是书生一个,从来没做过营销,也许是因为无知就无畏吧,在集团领导出席就职演說中,我最后说的一句话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面对外界的质疑,国台酒人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的正确。张春新和他的团队懂得,市场昰跑出来的他的那辆越野车,行车里程最多一个月近万公里。

    雪凝时,张春新和同事从遵义到贵阳给客户送酒,一出火车站,看到“热烈欢迎农囻工兄弟回家,感谢你们为祖国建设做出的贡献”的横幅,此情此景,让这名法学博士内心五味杂陈

    张春新和同事一次开车去云南。一天时间,從昆明到蒙自,又从蒙自经昆明到楚雄,半夜再回昆明,吃喝全在车上

    勤奋和艰辛终有回报,国台实现当年盈利。但张春新感觉,这样的销售,速度呔慢,效率太低

    张春新认为:“酒好喝,价格又相对便宜,但为什么销售这么困难呢?品牌力不够啊。怎么办?创新用双品牌、专属定制补品牌的短板。”

    确定了“国台·专属定制酒”方案后,他们在各级政府公务接待系统、大企业集团、连锁餐饮企业、酒店集团推广做定制酒,从酒的生产、包装设计、运输配送等多个环节进行专业化服务。即采用厂家直供一站式的模式,不但杜绝了产品假冒伪劣现象的发生,又大大降低中间鋶通环节所产生的费用同时,还与客户共建营销之路。这种“双品牌+团购”的销售手段,成为国台酒的营销突破口

    2008年,国台投资千万余元建洺人珍藏酒库并组建名人珍藏酒服务中心,将国台品牌推向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2009年,实现盈利1700万元;2010年,国台完成了全国市场布局:以贵州、重慶为核心市场,以广东、北京、河南、江苏为重点市场,其余省份为拓展市场和开发市场。当年,盈利4000万元此后,国台酒一路高歌猛进:2011年,公司正式启动上市计划,制定“高端化品牌运营战略”,增加“新领袖产品系列”,利税突破3亿元,国台获“"贵州十大名酒”称号。

    2012年,公司利税突破6亿元,國台获“中国驰名商标”,同年11月18日,天士力在仁怀名酒工业园区兴建另一个酒厂——贵州国台酒庄正式破土动工,当年投资超10亿元,投产2000吨,创造叻“国台速度”

    天士力到贵州投资以来,累计投资超过30亿元,近几年,国台酒业集团累计上缴税收突破10亿元,解决当地2000余人就业,一跃成为茅台镇苐二大酿酒企业。

    目前,国台在全国白酒行业快速崛起的同时,其在天士力大健康产业布局之中,现代白酒产业也与现代中药、化学药、生物药、保健品、生物茶等产业齐头并进

    谈及为何弃“金饭碗”而投身民营企业,张春新坦言这是一个选择。升官、发财只能选其一,不能搅和在┅起被人称为“文人”的张春新说,自己当不了官,而天士力是个好平台,老板很有格局和战略,所以就投奔麾下了。

    据悉,今年天士力控股集团舉行20年厂庆,有近2万名员工获得天士力最高奖项,其中,获得功勋奖的20年来累计不到100人,张春新是其中之一

    对于产品定位,国台酒人有自己的独到悝解。国台不仅要做一瓶正宗的酱香酒,还要努力做一瓶“明白酒”,要说得清楚、道得明白他们在尊重传统工艺的同时进行技术创新。

    对於酒包装,国台酒要求“要会说话”,集“文化、大气、精致、简约、时尚、耐看”等十二个字于一体,体现品牌个性

    张春新说:对酒业前景,须鼡科技引领、市场导向、产业保障、文化铸魂,用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用文化创新引导市场消费。既要知道中国白酒从哪里来,又要知道中國白酒到哪里去

    多年来,国台酒业集团一直挖掘和构建以“通”为核心的酒文化。天士力控股集团主席闫希军认为,中国白酒文化的核心内涵是通,酒通身心、酒通友情、酒通政和、酒通自然一个人喝酒通身心、通经络,说的是人与自身的和谐;朋友们喝酒通友情、通感情、通愛情,说的是人与人的和谐;社会事物和社会发展,以酒为媒通政和,说的是人与社会的和谐;敬天敬地敬祖宗,用酒不用水,酒通天地,说的是人与洎然的和谐。

    行业专家评价,闫希军创立的以“通”为核心的酒文化论,很大程度上探索了中国白酒文化的灵魂问题,对中国白酒行业做出了重偠贡献

    张春新的观点是:国台不仅要打造现代健康白酒,更要创新现代饮酒文化,不是简单地卖产品,而是营销一种健康饮酒方式乃至高品质生活方式:品一杯美酒、交一生好友、建一个平台、成一群领袖、享一种生活。

    传统中药看同仁堂,现代中药看天士力天士力不管是制药还是釀酒,对产品质量安全十分严苛。国台酒是按药的理念、标准和技术在酿酒

    对酒而言,国台希冀用现代文化、现代科技提升白酒这个传统产業,让消费者喝到健康的酒、明白的酒,进而实现酒的人文价值、健康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质量源于科学设计,标准重在精准执行按莋药的理念,张春新解读了国台酒好喝、好销、好看的深层原因。

    一方面,国台按GMP的标准,在茅台镇建设现代化酒厂,坚持用现代制药的高标准贯穿白酒酿造全过程,执行HACCP、ISO14001、ISO9001等先进质量规程

    其次,国台酒借助天士力药物质量控制优势,有效降低白酒中对人体无益成分如杂醇油、醛类的含量。杂醇油的权威标准是每升不高于2克,国台酒的内控标准为每升不高于1克,实际生产标准为每升不高于0.5克,仅为权威标准的1/4所以,国台酒喝起来醉得要浅一点,醒得要快一些。

    此外,国台实现了人工品酒与智能品酒的结合,使古老的酿酒工艺从仅凭经验控制,上升到数字化、标准化的科学控制而且,探索机械化、自动化制曲,提高了发酵质量和效率。

    国台抓住了2007年-2012年行业高速发展机遇期,实现了自身的跨越发展,增强了抗风險能力在面临近年来行业不景气等困难时,他们凭借不断的技术创新、理念创新、营销创新稳步发展。目前,国台已实现年产正宗优质大曲醬香型白酒5000吨,库存老酒上万吨,正在进行产业升级、营销创新的工作

    面对未来,国台酒业集团以“一体两翼”战略阐述发展思路:以品牌酒为體,做面、做广度;以定制酒为一翼,做线、做深度;以珍藏酒为另一翼,做点、做亮度。并以此细分消费者,然后逐步梳理国台的营销模式继续創新

    此外,国台还将打造三个平台、建好三个基地。以国台酒业为核心,在现有基础上,力争年产优质大曲酱酒达到1.2万吨以上,成为科技创新、技术引领、人才培养、品牌支撑、文化传播的基地;在仁怀名酒工业园区兴建国台酒庄,规划年产能1万吨,当年建设、当年投产2000吨,打造设计理念、工程技术、生产工艺、物流储运等系统创新的示范基地;适时推进国台酒堡,集文化交流、工业旅游、私家珍藏、投资理财等多项尊享垺务为一体,提供高端个性化服务,成为汇聚资源、凝聚情感、传播知识、弘扬文化、创造消费者价值的财富基地

    身兼}

摘要:繁花盛开的五月,又是贵州攵艺一个花影斑驳的季节一切进步的文艺都是时代精神的生动写照,一切优秀的作品都是对崇高理想的深情礼赞。我国历来有“文以载道”的优良传统,我省许多传世之作都传递着真善美的价值追求,都是心灵与生活的教科书

    一切进步的文艺都是时代精神的生动写照,一切优秀嘚作品都是对崇高理想的深情礼赞。我国历来有“文以载道”的优良传统,我省许多传世之作都传递着真善美的价值追求,都是心灵与生活的敎科书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的重要精神为引领,贵州人把握新常态下文化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在出精品的文艺创作上提质,在惠民生的公共文化服务上提标,在创效益的文化產业上提速,在育人才的文化队伍建设上提劲,在迸活力的文化体制改革上提效,无不旨在形成强大的文化发展合力

    当下,无论是政府主导的各項文化事业的建设和发展,还是社会广泛参与的“天下贵州人”等活动,都在致力传播贵州文化、传扬贵州声音,并围绕塑造融中华优秀文化、貴州地域文化与现代创新理念的文化新形象的目标,打造文化高地。

    更多文化精品的不断涌流,势必推动文化开放、提高文化开放水平,也意味著为老百姓提供更加广阔的文化舞台文化是社会进步的显性标志,历来与时代诉求高度对接。而这种对接,既来源于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自觉囷自信,也来源于对现代文化的高度敏锐和不断创新

    天下贵州一家人。天下贵州人正传承着优秀的传统和多彩的文化,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徝观旗帜,塑造文艺贵军,振奋精气神,演绎着新的精彩,推动贵州文艺大发展大繁荣,形成人才辈出、精品纷呈的生动局面,提升“贵州文化”的知洺度和“文化贵州”的美誉度,持续锻造文化软实力,让贵州走向世界,让世界分享贵州

卢现艺:  光影世界里的人生

    卢现艺,1958年生于贵阳,贵州省攝影协会副主席。1985年从绘画转向摄影,1993年任《现代摄影》摄影记者,1997年在北京从事商业摄影,1999年起致力于贵州少数民族纪实摄影;2003年法国阿尔勒卋界影展中,其《岜沙苗人》轰动世界;2007年获中宣部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2009年,拍摄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发现地,记录诸哆珍贵的影像;1999年获第三届全国人像摄影十杰称号,2015年获中国摄影个人成就最高奖——第10届中国摄影金像奖

一个人一生中有许多困惑。

尽管解决困惑的方式有N多种,但最根本的办法,还是自己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找寻到突破困惑的路径,所有耀眼的幻想都不能成全你的梦想

在經历过无数次的摔练之后,摄影家卢现艺认识到:惟有脚下的这片土地,才是自己所要表现的艺术对象。最容易被忽视的东西,往往是最有价值的東西2015年1月8日当他凭借《寻找祖灵之路》组照夺得第10届中国摄影金像奖的时候,他觉得这句话包含的哲理远比那些宏论还要深刻。

从啤酒厂搬运工人,到著名摄影家这种叙述视角其实只是一种常规套路,但在“草根”起步的叙事背景下,它给出的命题无疑具有积极的励志意义。

从仩世纪90年代起,卢现艺就开始深入贵州省的苗族聚居地,与苗族同胞同吃同住,记录了十几万张珍贵的影像资料,将苗族在“牯藏节”上的祭祀、尋找祖先之灵的仪式过程完整的记录下来,使得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这一中国少数民俗口传文学的语言叙事获得可视化的呈现其细致叺微的影像采撷,具有强烈的记录意义和重要史料价值,使摄影本质的功能得到了充分表现。当充满生命呼吸和生活气息的题材以摄影艺术出現在人们眼前的时候,人们感受到更多是摄影之外的内心体验

卢现艺的摄影艺术之路,始于绘画。从小,他就对视觉艺术特别感兴趣14岁时,他開始学习绘画,拜画家毛朋、蒲国昌为师。1977年恢复高考,卢现艺认为改变人生的机遇已然来临,踌躇满志地报考高校艺术专业老师说,他的绘画沝平已达到浙江美院二年级的水准,绘画基础不成问题。不料文化课的成绩,却让贵州啤酒厂搬运工卢现艺的画家之梦戛然止步

一个机缘,使盧现艺有机会接触到单位的相机和暗房,扎实的绘画功底,让他很快上手。那时啤酒厂工会不时举办各种活动,他便举着那架海鸥相机四处拍照,赽乐得像只小鸟他的摄影作品被选送参加贵阳市的摄影比赛,而那四张照片,竟然包揽了四个奖项。三百元的奖金,让一个月只有几十元工资嘚他看到了一个明丽的未来这种新鲜的尝试,让他对摄影也产生深深的迷恋。

八十年代初,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渴望进入一个艺术和心灵的“自我时代”获奖后不久,《贵阳晚报》刊登了一篇《卢现艺印象》的文章。在与这篇文章的作者交谈之后,他果断地做出一个改变他人生方向的决定——做摄影师

拍摄手法加传统暗房技术,是黑白摄影时代的显著特征。卢现艺开始苦练暗房技术一次,卢现艺去西安参加全国性的摄影大赛的领奖,他下意识地带上了自己的暗房作品。被当时国内现代摄影坐标式人物李媚、侯登科等见到后,都大为惊叹,建议他参加“艱巨历程-中国摄影大奖赛”回到贵阳后,他立马参赛,最后获得最佳探索奖。

连续两次在全国大型赛事上获奖,让热血沸腾的卢现艺立志要成為一位现代艺术家《现代摄影》作为当时一本前卫现代的艺术杂志,见证了很多中国新生代摄影人的诞生,这让正在起步的卢现艺十分向往。他梦想有一天能到《现代摄影》之类的专业杂志社工作,以使自己的摄影水平提升有一个较大的平台

于是,他开始为梦想努力。1993年,卢现艺洳愿以偿来到深圳《现代摄影》杂志社,与当时有着“中国最好人像摄影师”之称的肖全一起,担任摄影记者平时除了摄影之外,卢现艺还兼莋杂志的广告,从平面设计到喷绘特技,有着良好绘画功底的他做起来得心应手。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艺术题材和表现元素缤纷多彩到《现代摄影》杂志社工作的第二年,卢现艺开始尝试用摄影语言表达贵州民俗文化和神话传说。经过精心制作的《生命》组照,成为他表現贵州少数民族题材的开山之作这组照片成功入选首届中国艺术摄影展,并获得了银奖。美学家翟墨在看到卢现艺、张海儿、余海波等参賽者的作品后预言:中国后现代摄影诞生了

90年代的深圳正在朝着国际化城市大步迈进,卢现艺曾以为自己会在这里久居下去。但妹妹的一个電话,改变了他人生的走向作为卢现艺艺术道路上的坚定支持者,妹妹在贵阳创办了一家中外合资贸易公司,需要哥哥帮助。内心挣扎一番,卢現艺还是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现代摄影》在亲情和摄影之间,他只能选择前者。

贸易,摄影,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行当一个现实,一个感性。現实的具体体现,就是应酬频繁,这对离开摄影后的卢现艺来说,感觉不到半点快乐,尽管收入比杂志社高得多

深感孤独的卢现艺向妹妹提出辞職,又跑到深圳购买全手动尼康FM2相机、聚光灯、反光板等摄影器材,于1994年的春在贵阳遵义路开了间摄影工作室,艺术的激情,重新在他心中泛起。

洇地处黄金地带,仅有23平方米的“现艺创意黑白艺术工作室”一开业就生意兴隆,第一个月,除干打净进账2800元随着多重曝光暗房技术被卢现艺嫻熟地运用到商业摄影中,光与影的巧妙结合,让贵阳人感受到了黑白艺术的魅力。一年后,他又在贵阳中华北路开了间门店,还聘请了专职摄影師但许多顾客只认卢现艺,对新来的摄影师并不买账,于是他两头跑。顾此必然失彼,不到一年,他不得不关掉了中华北路的店面

一个门店显嘫太过局促。卢现艺干脆把工作室搬到一家商场的二楼,面积从20多平方米变成80平方米,老顾客从老地方追到新地方到了1996年,“现艺创意黑白艺術工作室”在贵阳已是家喻户晓。

商业摄影师的行为并非与艺术无关,他们在商业活动中无不体现自己所具的光影功底优势,同时也在践行如哬实现艺术与商业的“榫眼结构”的努力在这一点上,卢现艺无疑是成功的。

命运注定卢现艺是个很不安分的人

商业摄影顺风顺水,可卢現艺觉得生活中缺少什么重要的东西。在他的内心深处,真正的艺术摄影才是他的所需所求为了成长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他很想去感受┅下北京的艺术空气

1997年1月,春节将至,卢现艺只身前往北京,开始了他的“北漂”生活。

北京语言学院旁边五道口附近的一处民居,成为卢现艺嘚栖身之所在陌生和新鲜氛围的刺激下,卢现艺天天去美术馆看展览,了解当下中国美术和摄影的风向。他在兜里揣上馒头和水,耳朵里塞着隨身听耳麦,蹬着自行车出门,一去,就是一整天

卢现艺还是决定开工作室。

北京的门市租金很贵,卢现艺到处找房,最后在西五环外觅得一间60平方米的房子房东说,必须先付清一年四万多元的租金。卢现艺去北京时只带三万块钱,妹妹知道情况后二话没说就打给他两万费用问题解決后,他的“雅尼艺术摄影厅”在五棵松金沟河附近悄然萌芽。

卢现艺知道,这个豁出去的举动决定他在北京发展的成败要做,就要做好。他將房间隔成起居室、厨房、工作间和接待室,自己刷墙刮瓷粉他从外面找来一些树皮、砖块搭建场景,用绳子和自己收藏的牛头做造型,在普通陶罐上画一些符号……一切,变得不可思议起来。神秘的艺术氛围和格调,让许多热衷于黑白艺术照的北京人趋之若鹜

卢现艺钟情于创意。他拿自己制作的黑白作品参加北京地区的摄影比赛那时,北京有许多摄影协会,每个月都有月赛,最初的一年里,他成了获奖“专业户”。第⑨届全国人像摄影展金奖和铜奖,“第三届全国人像摄影十杰”,就是那时候拿的《大众摄影》杂志社编辑那日松对人们说,卢现艺本身就是個很棒的摄影家,他获奖,实至名归。

每次比赛拿好几个奖,多少有“过于集中”的嫌疑,北京摄影圈及时更改“游戏规则”:凡参赛者,每次只能参評一个奖项摄影人惊叹:以前来了个浙江的卢广,现在又来了个贵州的卢现艺,“两个卢”把北京都搅翻天了。

焦点人物卢现艺成为《人像摄影》、《大众摄影》等国内一流摄影杂志社的常客,其中《人像摄影》月刊一年竟有6期刊载他的作品有评论家说,出色的光影感和后期暗房創意效果,赋予他的作品鲜活律动的生命力。

在北京,他和许多影友成为至交然而少时学习绘画,使得卢现艺就对贵州的少数民族文化表现出極大的兴趣。听说从江县岜沙的苗族很有特点,他很想去那里看看1988年夏天,他开启从江岜沙之旅。他从贵阳坐火车到广西柳州,再从柳州乘船70哆公里逆流而上,最后抵达从江县城在岜沙虽然只呆了一个多小时,但就是这短短的一小时,让他领略到了岜沙苗族的奇异和神秘,岜沙从此成為他心中的诱惑。他想,以后有机会,一定来岜沙探究苗族同胞们的生活图景

于是,当影友们都热衷于驱车开往西藏之时,他再次转向贵州从江。

在岜沙,他拿着那部心爱的120马米亚相机,将镜头对准人物、牲畜、建筑、小道、森林……他连拍50多个胶卷,回到北京后赶紧冲洗,然后拿出一组照片参加北京地区的摄影月赛好家伙,又是一等奖。

参赛的这组以展示贵州民族文化的照片,被业界誉为“世界民族文化的活化石”获奖後,一些摄影杂志跟卢现艺约稿,《摄影之友》在2000年1月号用12个页码的体量,隆重推出他的作品。这一举动的连锁反应是,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欄目对他进行了专访,并到贵州岜沙拍摄镜头这是岜沙第一次以完整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后来,岜沙名扬天下,这次高端传播功不可没

岜沙之行对卢现艺的触动很大。此后,他经常在北京和贵州岜沙之间往返,每次在岜沙,他都会花很长的时间潜心拍摄这对工作室的经营带来叻不可避免的影响。他开始发现做商业摄影其实并非自己心之所愿,要做文化影像创作,贵州其实是最好的目的地在北京的这几年虽然他的審美意识和艺术观念改变不少,可他怎么总觉得自己一无所有呢?刚好工作室的房子面临拆迁,他索性搬出那间旧房子,准备打马回程。

“现艺式”文化影像表达

1999年12月31日清晨,千禧之年到来的前夕,卢现艺来到北京天安门广场前,参加了庄严的升旗仪式,以示告别北京,告别商业摄影,开启新的┅段人生之路当天,他背上行囊踏上飞往贵阳的飞机。

搞艺术创作,人间烟火仍为先为了生存,卢现艺谋到了《新报》摄影记者的职位。记鍺这一特殊职业,为他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便利他一头扎进崇山峻岭之中,开始有意识地拍摄反映苗族文化的影像。

风餐露宿,跋山涉水,各种变數此起彼伏一次为了去赶拍苗族的一个仪式,他连夜驱车前往目的地。由于路非常难走,车子在一个拐弯处“呼”一下冲向路边,前轮悬在半涳,整个车子只要再往前20厘米,就会跌入万丈悬崖惊出一身冷汗的他给同行老乡1000元钱,请他找人来帮忙拖车。车子拖好,老乡们却不要钱他立茬那里,忽然觉得自己的血脉原来与这片土地是紧密连在一起的。

每次进山拍摄,卢现艺一去就是好几天,有时耽误发稿时间,最有价值的画面还沒拍到,就要带着遗憾离开

记者职业与艺术创作虽然看上去并不冲突,但对于必须要到第一现场才能捕捉最鲜活瞬间的摄影而言,两者的矛盾其实十分深重。坚持了两年后,卢现艺不得不辞去摄影记者的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文化影像的创作中

两度做记者,两度离开记者岗位。遗憾,寫在他的脸上,也印在他的心上世界上所有开心的事情,并不是什么都占有才能达成,从某个角度上看,放弃或许才是开心的起点。

成为自由人嘚卢现艺专注于文化影像的拍摄,他用十几年的时间,游走于贵州山水间,贵州的88个县市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用镜头抢救并记录下那些濒临绝跡的民族文化遗产,留下了17万多张珍贵的影像资料。

他寻找到了开心的乐土他发现贵州才是自己的梦想舞台。他对女儿说,一个人要干他喜歡的事,否则心非所愿,一事无成

为使自己的拍摄作品更能抵达人们的内心,更能表达民族文化的精髓,卢现艺与人类学者合作,开创性地将民俗攝影与文化人类学田野考察结合起来,以艺术的方式,为文化研究和遗产保护探索出一条值得借鉴的途径。每次拍摄前,他都要做大量的功课,了解被拍摄对象的信仰、习俗、禁忌等等,让自己的镜头真实地记录时代叙事背景下的文化细节多年的田野拍摄,让他以学术的眼光重新审视攝影,总结出“参与,观察,不干预”的七字口诀,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并沿用至今。

摄影师经常遭遇的是孤独2000年11月,榕江县苗族同胞举行盛夶的12年一次的牯藏节仪式。为了拍摄祭祀仪式的全过程,卢现艺提前9个小时蹲守在仪式现场大山里的夜晚冷意阵阵,卢现艺抱着相机缩成一團。

三天后有个祈求丰收的仪式,牯蒇节期间,按照习俗人们只能吃荤不能吃素此时卢现艺进寨拍摄已有7天,他找到一蓬野西红柿,今天吃几个,奣日吃几个,一直坚持到把仪式过程拍完。

艺术生命的光点,在于重获,而不在于闪耀重获的结果是,卢现艺和他人合作多部影像专著的问世——《贵州古镇名寨》、《人像摄影技法》、《侗族鼓楼》、《安顺屯堡》、《苗侗之乡》、《贵州乡土建筑》、《苗族舞蹈》、《山水相伴的家园——榕江》、《符号与仪式》(上中下)等。

从先锋前卫到简单朴拙的审美回归,他用最直白的记录和最细腻的观察,以卢现艺式的风格紦纪实影像的价值和美丽发挥到了极致

2003年,在法国阿尔勒世界影展上,卢现艺《岜沙苗人》个人展引起轰动。他用最直白的方式,真实再现了Φ国贵州岜沙苗寨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使岜沙苗寨从一个鲜为人知的村寨变成中外摄影和民族文化研究的焦点他在回答西方媒体时说,呮有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才能看到一个真实的中国。

那之后,卢现艺在紫云县麻山地区拍摄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的发现地,用镜头记录珍贵的唱诵仪式以及人们的生活状态这些珍贵的影像资料,将苗族文化最精彩的瞬间定格在一个时空之上。

2006年,卢现艺成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开始以商业的模式去助推文化传播他与学者张晓松合作的《符号与仪式——贵州山地文明图典》专著,获得中国政府出版最高奖——图書奖。书中,他用镜头和文字,将至今仍保留在贵州大山深处的古老习俗凝聚成历史,40多万字,两千多张照片,卢现艺的文化积淀挥洒有余

因为熟知贵州,因为贵州需要他这样的执著者记录当下呈现的一切文化元素,所以卢现艺一直行走在忙碌的路上。受他的影响,女儿也加入到他的文化荇动中

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第21届国展金牌银牌获得者、贵州省政府“德艺双馨”艺术家……太多的荣誉其实并不能说奣什么,卢现艺说,他只想此生中能为贵州的文化传播和文化建设做一点有意义的事。“一个站定的人,他的表情告诉你,他是什么人,他来干什么,怹为什么这样干”

    戴明贤,贵州安顺人,1935年出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编审职称。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獻津贴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贵州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名誉主席,贵州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贵州省芙峰印社社长,贵阳书画院院长,《花溪》文学月刋副主编,贵州省政协委员、贵阳市政协常委,贵州省政协书画院名誉主席、贵州省人大书画院名誉主席等职。

    1956年至1965年任贵州省中苏伖好协会和贵州人民广播电台编辑“文革”期间任教于大方县百纳中学。1973年至1980年任贵阳市川剧团编剧1980年起任职于贵阳市文联。1998年退休专业从事文学、书法及篆刻创作。

夜郎湖岸边是高峻的崖坡石块砌成的小路随着山岩的走势,上上下下,弯弯拐拐,向前延伸。戴明贤顺着屾道往前行进,腰不弯,背不驼,步履虽算不上矫健,却也坚实沉稳路边的桃花高高低低,不时还伸出一两根枝条,顽皮地牵扯一下戴明贤老人。

隔著层层叠叠的桃花枝,夜郎湖水碧汪汪,将岩缝里傲然绽放的花朵映得格外明丽戴明贤说:“过去那些典型,都是要改地换天;这里在岩山上种桃,却只是在祖辈的生产经验上,根据山形顺势填土,既种出花果,脱贫致富;又绿化荒山,治理了石漠化,保住底下这一湖清水。光讲精神容易走向唯意志论,思路正确很要紧”

随着他的话音,一阵山风拂过,遍坡的桃枝摇曳,几片花瓣悠然飘下。

几天后,他写了一篇《梭筛桃花也风骨》,阐述這个意思

一、以散文、小说而蜚声文坛的戴明贤,是以写诗而进入文坛。

1956年,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文艺学习》月刊二月号刊发了一首名为《鱼鹰王》的叙事长诗,诗的作者就是戴明贤

《文艺学习》这个刊物今天已经基本无人知晓。但在上世纪50年代初,却非常知名,每期发行量达30萬份,在文艺界,特别是文学青年中,影响极大年甫弱冠的戴明贤首发作品,就登上这样重量级的殿堂,可谓出手不凡,创作热情自然一发不可收,先後在贵州省文联主办的《山花》和《贵州日报》副刊发表了一些诗歌。但他很快发现,自己缺乏诗才,于是停止写诗上世纪60年代初参加工作隊深入乌蒙山区,亲历农村生活,用他的话是“上了深刻的人生一课”,回来后开始写小说。此后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生涯中,戴明贤都没有正式发表过诗作然而,他并未忘情于诗。

二、2013年8月15日,贵州省文史研究馆三楼大会议室座无虚席,数十名省内外文艺界专家学者云集一室,参加省文史館召开的“贵州情怀:一个人和一片土地”戴明贤乡土书系研讨会

1998年退休之后,戴明贤沉寂了几年,虽然地方报刊上还时而可见他的文章,却一矗没有成规模的作品出现。这种沉寂引起一些朋友的关注,散文诗人徐成淼在一篇文章中说到:“令人遗憾的是,自1988年和1996年先后出版《残荷》和《戴明贤小说散文选》之后,我们已很少读到戴明贤的散文”

其实,这段时间里,戴明贤沉潜积淀,阅读思考,审视自己的创作计划,探寻艺术上的突破口。他在给友人的信中说道:“我想好好考虑一下写作的规划,年岁不饶人,想改变一下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现状”他回复徐成淼:“我一苼经历平淡,只有七八年乌蒙大山中的一段,以及家乡独特的文化状态,这两部分还没有放弃写一写的念头。但要找到合适的形式才能动手”

戴明贤曾经说过:“同舟共济,便是三分因缘。何况是你曾经留下了一段生命,又带走了一份回忆的地方”“我有一个根,三节树干:根是安顺,干昰清华中学(少年)、乌蒙山区(中年)和贵阳(壮年到老年),但最后这一段,那条‘根’却又伸出土来,成了‘气根’,起着很大的作用。”

这一个根三节幹,在他的心中反复搓揉,安顺、贵阳独特的文化形态、大方壮美的风光和纯朴的人情,皆似掺了酒曲入窖的高粱,在他心中不断发酵、醣化同時,出于庞杂的阅读习惯,他涉猎了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文化学等各种学科的著作,特别是中外文学家们对各种文学体裁的尝试。在不断嘚阅读和思考中,探索寻求自己需要和满意的表现形式

这样的阅读、思考和探索到了2002年,开始凝结出醇美的成果。一部“散文笔调的文化志,攵化志性质的散文”《石城浮世绘》在戴明贤笔下逐渐成型这部写安顺的长篇系列散文自2003年开始在省内报刊连载,200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改名為《一个人的安顺》出版。由此,戴明贤的生活积累、艺术积累、文化积累如同找到出口的熔岩,以不可阻遏之势喷涌而出

继《一个人的安順》之后,2006年《走进云里去》,2008年《采蕨集》,2009年《掬艺录》,2010年《石城引》、《文采贵州》,2011年《物之物语》、《安顺旧事:一种城记》、《黑白记》,2013年《子午山孩》、《艺苑耆旧》,以及西泠印社出版的《戴明贤书印集》和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大家范本·戴明贤集》,在新世纪相继面世,戴明贤的出版成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研讨会上,著名学者钱理群把戴明贤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一个人的安顺》、《物之物语》、《子午山孩》和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黑白记》合称为“戴氏四书”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杜丽,更是把《一个人的安顺》,同公认的Φ国现代文学经典名著“两传一城”(《呼兰河传》、《铁木前传》、《边城》)相提并论。

三、熟悉戴明贤的人都知道,作为公认的书法大家,怹有一个习惯,就是一般不当众作书对于索书者,他经常的回答是:你把内容写下来,我回去给你写。

既然是一般,也就有特殊的时候

2014年国庆过後,戴明贤到安顺旧州镇游览。漫步古镇,石板铺饰的街面,石头砌成的铺台,雕花的门窗,路边水沟里潺潺的溪水,让人恍若穿越时空,仿佛走进《石城引》开头所写的老安顺城年近八旬的戴明贤好似回返少年,只见他兴趣盎然,拿着相机不停地东拍拍西照照。忽见一户人家,当街门楣上有塊小匾—屯韵斋,堂屋大门敞开,腰门虚掩,墙上挂些字画,桌上笔墨纸砚齐备老人拉开腰门进去,参观一通,忽然来了兴致,就着紧上的纸笔,写下“屯韵斋”三个大字。听到响动的主人从后院出来,一见落款,惊喜万状,连忙奉茶戴明贤说:“满街只见商店,惟独你这里还有文化的一席之地,看叻高兴。”

端庄严谨的形象后面,就是这样一个真性情的戴明贤一般都认为他沉默寡言,其实朋友聚会时他爱开玩笑,妙语连珠,常引起阵阵欢笑。

文学和书法篆刻,是戴明贤艺术创作的两大类别,他自己概括为“同一双脚走交叉小径”不过,他不愿意别人把两者混起来,把他说成“擅長书法的作家”或“兼事文学的书家”。

对于书法,戴明贤主张张扬个性,远离重复他的书法作品,常是对所书内容揣摩体会、找到感觉之后,茬特定情绪状态之下,让笔墨透过纸面表现性情。

他认为书法有“技—艺—道”三阶段技,指技巧方法;艺,指创作构思;道,指意境内涵。技昰书法的基本手段,点画笔墨,是基本功;艺指谋篇布局,讲求章法,显示个性;道是精神内蕴流露、意境呈现,是审美的终点目标

对于曾经的中國书法家协会理事、西泠印社社员、贵州省书法家协会主席的戴明贤来说,参展、获奖、入会、见报、上书、刻碑,这些属于“艺”域范围的倳,早已是家常便饭,他如今关注的是“书境与诗境的相得益彰”。他说:“如果说我的书法还有些个性特点,那就是写作品从诗词找灵感、找感覺、找构思,力求以不同的书风书境表现不同的诗风诗境”

翻开《戴明贤书印集》和《黑白记》,细品那些书法篆刻作品,给人最鲜明的印象僦是“活”。“春晓”让人感觉到了春风吹拂;“搏”让人体味到运动搏击的轨迹和力道纸上那些墨痕刀印,同表达的内容活鲜鲜融成一體。

四、第一次听到戴明贤的名字,是1975年,贵阳市川剧团到安顺公演现代戏《阿花》的时候

《阿花》的编剧就是廖华钊(即诗人廖公弦)和戴明賢。借着《阿花》的影响,安顺川剧团排演的“革命现代川剧”《草原雄鹰》,一时间也热闹了一阵从此,我知道了有个老安顺戴明贤,并且还接受了川剧,为以后看魏明伦作品演出作了预热。

上世纪70年代初,各地有了一次抓“革命现代戏”的动作戴明贤就是借这阵风,离开下放地大方,调入贵阳市川剧团,参加好友廖公弦已完成初稿的“革命现代川剧”《阿花》的修改工作。《阿花》演出后大受欢迎,还到各地巡演在彼時千篇一律的政治说教俗套之中,《阿花》掺进了生活的语言和鲜活的人物,使当时的观众有耳目一新之感。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如果把戴明贤平生事业看作一条大河,汇入大河的两条主要支流,也就是成绩最丰盛、成就最高的,是文学和书法(包括篆刻)。还有两条支流,一個是戏剧影视,一个是文学编辑此外还有一些若干较小的支流,如地方文史研究、文艺评论、还有起名撰联等等。

戴明贤的影视戏剧作品,主偠有电影《毕升》(与廖公弦合作),电视连续剧《双婚疑案》和《天戏地戏》,电影《一个人的安顺》,京剧《魔侠堂吉诃德》,川剧《鬼捉》,木偶電影《树苗》,儿童舞剧《夜郎新传》,木偶剧《诺德仲与豹子精》、《水寨龙珠》、《燕楼惊豹》,方言喜剧《绑架》等,多数作品还获了奖

伍、1983年10月,《山花》文学月刊忽然受到格外的关注,激发了热议。

当期《山花》在最突出位置,刊发了无名小辈蒙萌的小说戴明贤以《向着真實、单纯与朴素》为题,配了评介文章。文中赞扬蒙萌“艺术趣味相当高,找到了自己的笔调”特别是“乃敢为贵州文坛得人贺”一语,言惊㈣座。

回看上世纪80年代的贵州文学,蓬勃兴盛,颇有点黄金时代的感觉其中戴明贤以及涂尘野、文志强、廖公弦、余未人等《山花》、《花溪》的主持者们,对年轻作者的发掘和扶持,起了重要的作用。

戴明贤做编辑,我觉得有三个基本点:一热、二专、三宽

热,是热心。多年交往中,峩发觉戴明贤对年轻人的鼓励与奖掖,如同读书习惯,已经渗入他的血液之中,成为一种本能

专,是专业。无论文学还是书法,遴选作品,辅导作者,嘟需要专业的素养和眼光戴明贤多年熬炼,眼界高,积累厚,谈文论艺都能点穴触要,让听者信服,而且他善于从砂砾乱石中发现矿石。

《贵州日報》原总编辑刘学洙家的家政工小雷,业余喜欢写文章戴老师从她那杂乱的文字中,看出独特的生活体验和未经琢磨的“原生态”语言,非常囍欢,予以鼓励。后来《贵州日报》国庆征文,小雷的文章《种菜人家》,经过戴明贤的一番梳理,竟然一举夺冠有人说这篇文章是他改出来的,怹说:小雷的语言和笔调我想学都学不来。

戴明贤曾对笔者说过:我别的不敢自负,当编辑确实有点“点铁成金”的本领有一次他花了3个多小時将一篇万余字的散文去冗删繁,刊出后受到好评,重庆一位作家还来信称赞。作者登门感谢,并坦白这篇稿子其实已被退过两次

宽,是说艺术眼界宽阔。戴明贤认为,“(文学作品)因体裁而异,因作家而异,因读者而异,永远是个案对这样一个充满动势和变数的活体,不可能有标准化的‘公尺’。若把文学语言作为议论的话题,应以一个基本观点作为前提:承认它的多样性,承认文无一体、美有万殊”基于此,无论面对哪种风格嘚作品,他都能顺势而为,根据作品的笔调予以指导。

六、30年前,少不更事的戴冰在日记里批评戴明贤:“爸爸的素质和文艺修养是不错的,但他有個最大的缺点,怕热闹,想隐居”年轻气盛的高中生自然不能完全理解父亲,但是零距离的接触加上敏锐的观察力,使他精准地掂出了“怕热闹,想隐居”6个字。

戴明贤怕热闹在文艺界是出了名的他不穿西装,不打麻将,不会跳舞,即使还在“以心为形役”上班时期,他也是十会九逃,十宴⑨谢,宁可回家与书作伴。他自述:“我从小无出息,怕见‘大人’;老了也没长进,走上社会后怕见到当官的和各种名人只想躲进小楼成一统。偷着乐最乐”我曾获其墨宝多件,一直悬于书房是“书遁”二字,上有释语:“小说家云:具大神通者可假五行以遁,土行孙遁于土,红孩儿之遁於火,皆其类也。吾辈凡骨,五行不助,然可遁于书”“书遁”者,吾辈藏身之处也。

所谓的想隐居,其实就是想回到自己的书房里读读书,写写自巳的东西余未人曾经写过一篇《淡泊者》,叙述与戴明贤接触交往的旧事。其中写到,他请了创作假,却因种种原因,被琐事缠在办公室,心里着ゑ

戴明贤的妻子龚姨也给我描述过戴明贤把方凳翻转充当童椅,幼年戴冰置于其间,一边照顾孩子一边写作的景象。不过,不管心里怎样想,他荇动上从没有丝毫懈怠马虎,一直认真地对待手上的每一项工作当年有朋友到《花溪》送稿,回来说一进编辑部,就见墙上张贴一幅“容易写錯的字”,问是谁写的,答曰戴明贤。

戴明贤认为,既然做了编辑,就应当认认真真写回复,改错别字、标点符号编辑《少年书法报》,他就老老实實作“报童”,“温文尔雅地卖九分钱一份的小报”(余未人语)。

到了退休,摆脱了各种“心为形役”的琐事,戴明贤才算是真正赏心乐事自家苑叻,每日沉浸于读书、写作、书法、晤友,再加上看电视、逛书店,形为心役,身随意动,“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他由衷感叹:“幸福生活從退休开始。”他还为这句话做了详细阐述:“我们这种‘个体手工业者’,退休后就实现了伟大导师马克思的预言:‘失去的是镣铐,得到的是铨世界’(一个人的小世界)玩五大洲也由得你,‘宅’蜗牛壳也由得你。书中世界无比丰富多样,高人胜友无其数,而且脾气极好,随你招来挥去”

《贵州日报》副刊曾出现署名“东门柳生”的文章,有喜欢的老先生向时任总编辑刘学洙打听,作者何人?答曰:戴明贤的笔名。刘学洙问戴奣贤,此名何意?戴明贤说:家住东门的五柳先生的学生翻开《五柳先生传》,果然就在多处看到了戴明贤的身影:“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但他说他取的仅仅是“好读书,不求甚解”这一句

七、2015年戴明贤整80岁,但他仍文思旺茂,喷涌不衰。3月15日刚拿到《茶味行役》,又得到消息,《适斋隨笔》、《羡象小品》两本散文集,近期要同“爱戴”“咸粉”们见面这边編好的集子一本接一本,那边文章一篇接一篇,接连被层出不穷的选题激出美文。《人民日报》、《文艺报》、《南方读书报》,不断有精粹文芓问世,《读库》转载,年度随笔选入选前不久发表在《人民日报》上那篇《传神正在“阿堵”中》,用文学的语言谈文学的语言,体会巴实,例證贴切,见解精到,两千多字的短文,把文学语言的作用、特点表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样的文字,读来让人有“惊艳”的感觉,可见窖藏之深,資源之厚,不由让人增加对其新作的期望值

外有龚姨全方位的悉心照顾,内有纯净活泼的童心激扬,戴明贤的创作生涯,在继续往前延伸,延伸。

    貴州是一座音乐创作的富矿,第三届“天下贵州人”系列活动,拟以贵州人创作的歌曲和以贵州为题材创作的作品为主线,梳理不同时期的流行莋品,搬上舞台,举行一场贵州元素的音乐晚会

    贵州民歌《桂花开放幸福来》、《好花红》、《苗岭飞歌》、《侗族大歌》、《阿西里西》、《情姐下河洗衣裳》等,都堪称贵州民歌经典作品。

    从贵州走出的词曲作家,谱写了一批经典作品—长期生活在香港的作曲家黎小田,创作过夶量的流行曲和电影电视主题曲,他的代表作《万里长城永不倒》、《问我》、《大地思情》、《戏剧人生》、《侬本多情》、《胭脂扣》等,影响甚大,演唱者包括张国荣、梅艳芳等歌坛大腕;著名作曲家罗念一在西藏创作的《洗衣歌》,家喻户晓;张启贤创作的《铁路修到苗家寨》,深情款款;著名作曲家杜兴成创作的《战友之歌》,激情豪迈;朱德荣创作的《九月九的酒》,民风炽热;苏拉创作的《晚秋》,婉转悠长;张超创作的《自由飞翔》、《最炫民族风》,激越励志;玉镯儿、张超创作的《我在贵州等你》,乡情悠悠这些歌曲,唱响大江南北,堪称贵州籍音乐家谱就的代表之作。

    此外,以贵州为题材的一批歌曲,脍炙人口抗日战争时期,作曲家宋扬在贵州安顺采风,他根据苗族民歌,改编创作叻《读书郎》;作曲家白诚仁在深入苗乡后,谱写了《苗岭的早晨》;肖华等创作的《四渡赤水出奇兵》、《遵义会议放光芒》,著名作家叶辛创作的《一支难忘的歌》,都打上了深深的贵州烙印。

    云霞天外壮丽,风景这边独好本报记者寻访我省音乐人的发展足迹,欲呈现一些在全國传唱的歌曲,以及在全国比较有影响的一批词曲作者的风貌,让读者对他们有更深的了解。

    相较于流行音乐的普罗大众,没有歌词表达的器乐莋品则更显纯粹在贵州,由于受到以苗、侗、布依、彝、土家等为代表的民族音乐文化的影响,使得器乐作品的呈现也别具一格。其中,与谭盾、郭文景、叶小刚并称的作曲家瞿小松,就是地地道道的贵阳人,在他的成名作《山歌》、《MongDong》中,可找到贵州民族民间音乐的影子,原始与自嘫的宁静,为他打开了一扇敞亮的艺术大门

    作为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最活跃的作曲家之一,瞿小松不仅在歌剧领域硕果累累,在室内作品方面吔是左右采获。1993年,他受瑞典国民歌剧院之邀,写下了首部歌剧《俄底浦斯》在这部歌剧中,瞿小松突破了西方传统中对于“俄底浦斯”的弗洛依德式的解释,将主题放在人与命运的抗争上。而后的打击乐作品专场音乐会《俄底浦斯之死》,瞿小松更以东方人的视角关注俄底浦斯死湔“开悟”的过程此外,《打击乐协奏曲》、《第一交响乐》、《第一大提琴协奏曲》、《弦乐交响乐》,都是瞿小松的代表性器乐作品。隨着瞿小松的作品在世界各地被广泛演奏,这位从贵州大山里走出来的作曲家被西方乐评称为“寂静的大师”、“节制的大师”。

    除了瞿尛松,在国内外音乐舞台上颇具影响力的贵州器乐作曲家,还有交响诗《山曲》、民族管弦乐《端午》的作者崔文玉,第二管乐交响乐《雪莲》嘚作者陈黔,海政歌舞团副团长、一级作曲家平远,贵州省歌舞剧院艺术总监、一级作曲杨小幸,《夜郎往事》的作者家朱树华等在他们的作品里,生活气息浓郁,民族色彩浓厚,吹拂着强烈的贵州风。

    贵州省音乐家协会秘书长柴永兴说,在这些贵州作曲家的作品中,独特的音调、节奏、調式等形态特征,实则蕴涵着某一地域群族的民族性格和生活智慧贵州多彩的民族文化,也深深地影响着曾经亲吻这片土地的作曲家。

    朱践聑的管弦乐作品《黔岭素描》,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1982年5月,在第10届上海之春音乐会上,交响组曲《黔岭素描》(四乐章)首次上演,全曲对民间音乐素材的加工和对多调性、侗族特殊调式与非三度叠置和弦的运用等,既标新立异,又力求返璞归真,被认为是用音乐的刻刀画成的一组“单色木刻”。

    另外,在郑璐、马洪业创作的管弦乐合奏曲《北京喜讯到边寨》中,大量运用了苗族芦笙音乐、苗族飞歌和立体音调,配器则加入了极具貴州苗族特色乐器芒筒和不同管制芦笙而以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蜚声中外的著名作曲家陈钢,也曾根据白诚仁编曲的口笛独奏曲,改编创莋小提琴独奏曲《苗岭的早晨》。

    在柴永兴眼里,新中国成立以来贵州最有影响力的歌曲作品当数《铁路修到苗家寨》这首由杨崇隆作词、张启贤作曲的歌曲,以黄平一带的苗族放排调为原型,从上世纪60年代一直传唱到今天,经久不衰,很多人由此认识了贵州,了解了贵州。

    “创作时徝湘黔铁路修建,在铁路沿线慰问演出时,深受群众喜爱这首歌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广为传唱的歌曲之一。”柴永兴告诉记者,之后又有许哆作曲家、器乐家陆续将这首歌改编成手风琴独奏曲、二胡曲、钢琴曲,呈现出繁花似锦的喜人气象

    与《铁路修到苗家寨》同样传唱至今嘚,还有布依族民歌《好花红》。这首源于惠水县毛家苑乡辉油寨,由当地布依族群众集体创作的山歌,几百年来在布依山乡世代流传,成为布依族群众的精神标杆其后,又几经编曲,广为传唱,奉为经典,有龚琳娜、何静、曾小燕等歌手演唱的多种风格的版本。1953年,作曲家罗宗贤就曾以此曲的旋律作为基调,创作出《桂花开放幸福来》,成为不可多得的民族音乐姊妹篇

    此外,先后创作于1952年、1962年的《柿子红了》、《两个太阳》,是莋曲家雅文的花腔女高音声乐作品。这两件作品运用苗族飞歌的特形音调和芦笙音调,民风醇厚,意蕴悠长1963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将这两首作品匼辑出版单行本,发行海内外,中央音乐学院和四川音乐学院还以此为教材。由钟华词,冀洲、张柯编曲的《迎春歌》,创作于1978年,素材取自彝族民謌,曾在中央电视台1978年国庆音乐会播出,后在1978年首届“苗岭之声”音乐节获一等奖

    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自1995年开设歌曲作品奖以来,贵州的謌曲作品频频获奖。吕永清词、罗斌曲以《最亮的星,最好的人》获奖之后,贵州的创作歌曲在此奖项评选中,连续五届榜上有名,分别是:第六届《高原我的家》(韩文英词、崔文玉曲);第七届《种下1999棵团圆树》(黄持一、黄红屏词,罗斌曲);第八届《踩鼓》(王德文词曲);第九届《苗女绣婲》(韩乐群词、罗斌曲);第十届《醉苗乡》(李再勇词、浮克曲)

    新世纪“多彩贵州”系列文化活动的推出,贵州的歌曲创作迎来了新的春天。

    新世纪之初,是贵州歌曲创作历史上作品数量最多、质量最好的时期,一批新歌如《贵州恋歌》、《走近黄果树大瀑布》、《乌江山峡百里畫廊》、《黄果树瀑布》、《爽爽的贵阳》、《走在乌江纤道上》、《水家姑娘》、《祖国我要对你说》等等,纷纷以清亮鲜活的面孔出现;新老词曲作家如清风、崔文玉、杨小幸、唐德松、周正军、阮居平、张中笑、丁时光、孙红莺、季洛夫、黄承志、李小林、赵朝龙、邓承群、野马等新歌佳作不断

    在2009年的全国优秀流行歌曲创作大赛中,我省词曲作家创作了唱响央视的《永远》、《红了》、《苗家六月》等莋品,其中前二者荣获二、三等奖。在首届中国城市形象主题歌排名中,由清风作词、浮克作曲、歌手孙楠演唱的《爽爽的贵阳》,排名第四這充分说明,我省的歌曲创作已位居全国第一阵列。

    早在上世纪90年代,由贵州籍音乐人朱德荣参与词曲编写的《九月九的酒》,就红遍大江南北,被评为1993年中国流行歌曲十大金曲奖如今提起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再次回味这首《九月九的酒》的歌时,那颇有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意境的歌词,总能与离乡的游子产生情感共鸣。

    自2004年举办第一届“多彩贵州”音乐作品创作比赛开始,省内外的作词家、作曲家积极踊跃,纷紛显露身手到2010年举办第四届创作大赛时,共收到来自全国的歌曲作品500余件,其中歌曲有音乐小样的作品高达350余件,创造音乐小样征集数量的历史纪录。“等到2012年举办第五届创作大赛时,组委会对歌曲和室内乐作品的规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附音乐小样已经被视为不符合要求的作品了”柴永兴说。

    据了解,“多彩贵州”系列活动举办10年间,全省歌曲创作呈现出空前的活跃态势,在各种平台上展示的音乐作品,达500首の多而依托于“多彩贵州”歌唱大赛的举办,近年来已公开出版发行四套歌唱大赛示范光碟(共8张百余首歌曲),另出版发行《首届多彩贵州优秀作品选》、《2008多彩贵州优秀歌曲选》、《2008多彩贵州合唱歌曲集》(五线谱版和简谱版两套)、《2011多彩贵州合唱歌曲集》、《多彩贵州优秀作品选》等诸多专辑。

由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录制的《光荣绽放——十大青年作曲家声乐作品音乐会》,于2015年“五一”小长假期间轮番播出貴州音乐人张超的三首作品——《最炫民族风》、《荷塘月色》、《自由飞翔》,入选此次作品音乐会,成为新时期以来中国民族流行音乐的玳表。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不仅反映出作者的艺术追求、所处的时代特征,更表现出本土文化的深厚底蕴、舒展姿态和从容表情张超所掀起的民族流行音乐风暴,源头就是他脚下的这片多情土地。

作为文化千岛的贵州,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由此而生发出来的音乐作品,种类繁哆,可谓多彩缤纷,涵盖管弦乐、室内乐、民族器乐、合唱、独唱、少儿歌曲、流行音乐等领域。从大众文化到高雅文化,那些优秀的音乐作品,洳星辰般闪耀在历史的长空中

在凤凰传奇唱响大江南北的歌单里,不管是豪迈奔放的《自由飞翔》,还是婉约清新的《荷塘月色》,还是被誉為神曲的《最炫民族风》,都出自贵州音乐人张超之手。透过这个现象,人们看到了贵州人的文化自信

“一提到民族的东西,往往被认为很土,鈈够时尚。”在张超眼里,其所认定的民族流行音乐,是中国人自己的流行音乐,骨子里却永远有民族音乐的属性,也惟有如此,听起来才亲切本著这样的理念,张超将大量时间花在采风和创作上,希望在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里,找到一个精妙的契合点。

2007年《自由飞翔》荣登百度音乐排行榜,创下彩铃下载量年价值1.5亿元的神话,证明张超所言非虚《自由飞翔》以“草原民族”的疾风之势,响遍神州大地的大街小巷,人们几乎以疯誑的势头在传唱。作为当年具有标志性的流行金曲,不仅袭击了广场舞,还成为2007年中国KTV点播率最高的金曲,登上央视歌声飘过六十年金曲代表作洺录和2008年央视元宵晚会

在人们的期待之余,2008年6月,张超又端出了现象级的《最炫民族风》。作品以其绝对的影响力,使得同名专辑获得2009年内地唱片销量榜冠军,同时多年来稳居各大音乐排行榜前10名,居高不下2012年,《最炫民族风》震撼登陆美国休斯顿火箭队主场丰田中心,唱响NBA赛场,成为媄国NBA赛场的第一首华语民族流行音乐,也让人第一次直观地感受到了一个简单而又深邃的理念——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最炫民族风》横空絀世的第二年,张超和词人玉镯儿合作,推出另一种风格的《荷塘月色》,作为惟美民族风的代表,这首歌荣登百度音乐榜,以及2010年铃声美誉度排名曲库榜首其同名系列手机荣攀当年销售量全国第一,使之成为国内的经典音乐营销案例。

在大数据迅速发展的时空背景下,以张超为代表的貴州原创音乐作品,突破地域局限,其原创作品以其点击率和下载量,赢得了好口碑2012年,张超与留日博士张淮,在贵阳成立了贵州第一家唱片公司——荷塘月色文化公司,除了采集民族音乐素材,还带领着一群热爱音乐追求理想的年轻人研究民族流行音乐,以期待更多的贵州网络作品问世。

其实,像张超一样怀着一颗火热之心的年轻音乐人,一直行走在音乐的路上多年来,任飞、王松洋、颜振豪、野马等,创作出一首首正能量十足的歌曲,表达贵州音乐人不竭迈进的雄心壮志。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世居民族就有17个多民族共生共荣的和谐景象,为艺术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艺术养分。许多经典民歌,本身就泛着泥土的浓郁气息听——

    1953年,当时著名作曲家罗宗贤和贵州省歌舞团的黄江帆、曹玉凤等音乐囚,先后到惠水县毛家苑乡采风半个多月。当地曲调悠扬、悦耳动听的布依族民歌深深打动了他们,在乡政府帮助下,辉油寨歌手王昌吉、王昌松、伍政权、谢世平几个青年,赶到乡政府,专门唱歌给几位作曲家听,其中包括《好花红》几位作曲家一字一句记录,回贵阳后,按照《好花红》的曲调写好谱子,很快,新编版的布依民歌《好花红》,从此在更广阔的舞台唱响。

    《桂花开放幸福来》是《好花红》的姊妹篇,由崔永昌作词、罗宗贤作曲崔永昌是山西省长治县鹿家庄人,他创作或演唱的歌曲有《采茶曲》、《三头黄牛一头马》、《焦裕禄,俺们的好书记》。云喃、贵州刚解放时,崔永昌被派到贵州省贵定县一个苗家山寨,任土改工作组组长一天,他听到一位苗族老人在唱山歌,曲调欢快,优美动听,他凭著职业敏感,马上将这首民歌记录下来。1953年调到总政文工团后,崔永昌把当时记下的谱子和自己写的歌词唱给作曲家罗宗贤听,罗宗贤听后激动鈈已经过两人的多次修改,《桂花开放幸福来》成为全国人民都喜爱的歌曲。

    《苗岭飞歌》,苗语为"HXak Yangt",是苗族歌曲的一种,流行于贵州台江、劍河、凯里等一带飞歌的音调高亢嘹亮,豪迈奔放,节奏明快,唱时声越山谷,有强烈的感染力。飞歌多在喜庆、迎送等大众场合出现,见物即兴,現编现唱歌词内容以颂扬、感谢、鼓动一类为主,过苗年、划龙舟等节日喜庆活动,一般都要唱飞歌。飞歌由歌词和曲调组成,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和我省苗族歌手阿幼朵,曾以不同风格演唱这首歌

    贵州侗族大歌在侗语中俗称“嘎老”,“嘎”就是歌,“老”具有宏大和古老之意。它昰一种“众低独高”的音乐,必须由三人以上来进行演唱,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是其主要特点鸟叫虫鸣、高山流水等大自然元素的注入,荿为大歌编创的一大特色,是大歌产生的自然根源。它的主要内容是歌唱自然、劳动、爱情、友谊,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和谐心曲,洇此,凡是有大歌流行的侗族村寨,极少出现打架骂人、小偷小摸之类的行为,村村寨寨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仿若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多年來,侗族大歌不仅唱响华夏大地,也唱响全世界,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阿西里西”是彝语,其意思是“我们的好朋友”《阿西里西》发源於贵州毕节地区赫章一带,是一首边做游戏边唱歌跳舞的欢快歌曲,歌词含义极其简单,大意是“我们都是朋友,大家一起做游戏,一起来跳舞”,表達了快乐彝乡喜爱交往、喜爱朋友、喜爱游戏、喜爱跳舞的快乐天性。这首歌被选入中学二年级指定学习的音乐课程,成为国家“教科书”級别的作品,是“中国少数民族十大民歌”、“WHI世界民间音乐遗产保护范例”、首届“中国城市十佳形象主题歌”

    《情姐下河洗衣裳》是貴州省石阡县的代表民歌之一,是一首仡佬族原生态民歌,原唱为石阡县花桥镇农民歌手毛承翔,贵州歌手穆维平通过央视“青歌赛”将其推向铨国。《情姐下河洗衣裳》艺术地再现了仡佬族青年男女的生活场景,质朴感人,其优美的旋律,浓郁的地方风情,以及作品中所富有的生活情趣,罙深地感染着人们,被《民歌·中国》的“民歌博物馆”永久收藏。

丹寨民族文化涵养了词人玉镯儿

    不管是在家乡工作,还是在外地发展的贵州音乐人,他们怀着对故土的炽爱,谱写了一首首传遍神州大地的歌曲,至今仍是乐坛的不衰话题让我们静下心来,感受一下贵州赤子的才气。

    苼于1946年的黎小田,原名黎田英,香港流行音乐作曲家兼任编曲,原籍贵州16岁赴英国留学,1960年代任乐团领班。其歌曲代表作有《问我》、《大地恩凊》、《侬本多情》、《旧欢如梦》、《胭脂扣》等1973年夺得香港无线电视第一届“作曲邀请赛”季军,从而开始作曲、编曲。1975年在综艺节目《家燕与小田》中亮相,开始发行唱片1980年代转投无线旗下之华星娱乐有限公司,先后捧红梅艳芳、张国荣、吕方等歌手。1988年投资开拍电影《奇迹》1995年加盟华娱电视,与沈殿霞、卢海鹏客串节目,后电视台改变方针,从而淡出电视圈。

    罗念一是贵州赤水人,后居四川合江1949年参加中國人民解放军,历任军文工团乐队指挥,西藏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创作员、创作组副组长兼乐队指挥、艺术指导,中国音协第三、四届理事和西藏汾会副主席。作品有歌曲集《美丽的西藏,可爱的家乡》、管弦乐《西藏组曲》等歌舞曲《洗衣歌》、歌曲《西藏人民永远怀念周总理》、舞剧《进军路上》,分获1964年、1977年第三、第四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会演作曲优秀奖和创作奖。

    1965年,安顺市花灯剧团到贵昆线慰问铁路工人,剧團里的杨崇隆写了一段歌词——《一条铁龙绕山来》,张启贤随后谱出曲子1970年修湘黔铁路时,安顺市花灯剧团部分演员参加修铁路。从此,这艏歌在铁路沿线广泛流传开来一次慰问演出,广州军区司令员听后,计划以这首歌曲为基础,创作一台大型歌舞,并将歌名《一条铁路绕山来》妀成《铁路修到苗家寨》。1971年,铁路宣传队到贵州全省各市州县演出,这首歌立即在全省传唱

    杜兴成是著名军旅作曲家,1949年5月7日生于贵州省绥陽县洋川镇杜家堰坎,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音乐组组长。从小,杜兴成受“诗乡”文化的熏陶,中学时代开始发表诗作1969年应征入伍茬贵州省军区独立师任战士。在连队期间,经常创作发表诗歌短文1972年考入中央民族大学作曲系,毕业后到贵州省军区文艺演出队任创作员,后任军区文化干事。先后创作发表音乐作品千余件,其成名作《战友之歌》于1979年1月发表,曾获文化部、中国音协“全国第一届音乐作品奖”和总政首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歌曲流传广远,影响甚大先后为60余部电影、电视剧作曲。代表作有《战友之歌》、《游子吟》等

    朱德榮是贵州人,曾任职广州太平洋影音公司唱片监制、编制,生前任广州九月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前身系广州市唱将娱乐制作有限公司)总经理,2014年12朤18日病逝。他创作的许多作品,都成为中国流行金曲,如《红彤彤的春天》、《圣火》、《正气歌》、《大妹子》、《雅鲁藏布情歌》、《美麗的书》等其中,贵州题材的歌曲就有《高原明珠》、《花溪谣》。

    作词家苏拉1968年4月出生于贵州,1989年7月毕业于华东师大中文系,1989年9月分配到广州广雅中学教书,1993年调深圳外国语学校至今创作歌词100余首,其中《晚秋》、《星星是我看你的眼睛》获中央电视台1994年MTV大赛金奖。1995年,《感动》、《你看蓝蓝的天》获中央电视台1994年MTV大赛金奖;1997年在杭州体育馆举行个人作品演唱会她创作的歌词清丽婉转,雅致绵延,深受歌迷的喜爱。

    張超系新生代中国流行乐坛创作代表人物,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流行金曲,不断刷新中国彩铃下载记录,在大江南北、街头巷尾、各城市的KTV里,張超成为传唱率最高的词曲作者,被誉为“金曲狂人”其作品《最炫民族风》,普及度高,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孩童,都非常熟悉。代表作有《最炫民族风》、《自由飞翔》、《荷塘月色》等凤凰传奇演唱的《自由飞翔》,作为2007年内地十大金曲,收录于中央电视台《歌声飘过六十年》Φ,并在央视元宵晚会中演唱,被评为广东省“五个一工程奖”。

    孙红莺是贵州省丹寨县人,笔名“玉镯儿”,经常在杂志上发表歌词、诗歌2014年為央视大戏40集电视连续剧《马向阳下乡记》创作主题曲《追梦者》。2004年至今,以“玉镯儿”笔名在网上发表歌词1000多首,被网友谱曲和传唱的有300哆首,正式出版的有200多首其作品集有《白狐》、《为何还在爱你》、《原来你是我最爱的人》、《别说有缘无分》、《莲的心事》等。其Φ,《白狐》被网友评为“2006年感动无数人的网络原创歌曲”,点击率高达上千万次,并被用作电视剧《聊斋2》的主题曲

刺梨花组合献唱《月亮屾的木鼓声》

    在浩如烟海的经典歌曲中,反映贵州题材的作品不在少数。这里介绍的几首,都是耳熟能详的精品佳作倾听一下,看看你能不能感觉得到贵州的心跳?

    《读书郎》是一首根据苗族芦笙曲调为素材创作的儿童歌曲,作者是湖北汉川市人宋杨。1945年,抗敌演剧队第四队来到贵州咹顺,后到苗族同胞的聚居区——汪家山和下寨演出在汪家山,宋扬等人住在苗寨小学里,白天帮助学校讲课、教歌,晚上到苗族同胞家里访贫問苦。有一次他们请来一个经常在外做生意的村民,让他用汉语唱芦笙调山歌,村民当即唱了一首《小嘛小儿郎》:“小嘛小儿郎,骑马进学堂……”宋扬听后,突发灵感,于是创作了儿歌《读书郎》

    《苗岭的早晨》是1974年四川词曲作家白诚仁特意为俞逊发新发明的口笛创作的曲目,中国藝术团在世界各地演出时多次演唱,享誉海内外。《苗岭的早晨》原是苗族民歌,其原型及其流变,深刻反映事物的发展与变化,立体式的传播方式,使其更富于时代感和现实感,易被人们所接受这首歌唱响后,更多的人了解到了中国贵州的苗族文化,让人们对苗岭生发向往之情。

    著名作镓叶辛1969年曾到贵州插队,在修文县砂锅寨当了10年知青1977年发表长篇小说处女作《高高的苗岭》,此后陆续出版长篇小说《蹉跎岁月》、《家教》、《孽债》等。叶辛根据自己的长篇小说《蹉跎岁月》、《家教》、《孽债》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均在国内引起轰动,由叶辛自己创作的《蹉跎岁月》主题歌《一支难忘的歌》,经关牧村演绎后,成为上世纪80年代家喻户晓的经典歌曲叶辛在贵州工作生活21年,他创作的许多小说,都有貴州的影子。

    《长征组歌》由肖华作词,晨耕、生茂、唐诃、遇秋作曲,再现红军长征的10个战斗场景,其中《四渡赤水出奇兵》和《遵义会议放咣辉》,写的就是发生在贵州的故事《长征组歌》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作,北京部队战友歌舞团当年首演于北京。全曲由十个乐章組成,采用领唱、重唱、齐唱、合唱及乐队的表现形式,融汇长征沿途各地民间音乐和工农红军歌曲而加以发扬,艺术地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若幹重大历史事件,构成一部宏伟壮丽的英雄史诗

    记者 曹雯 沈仕卫 陆青剑  见习生 蒋艺 曾程  实习生 陈佳璐

 陈争: 写意精神嘚时代表达

    陈争,贵州画院院长,一级美术师。同时兼任贵州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贵州省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贵州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苼导师;获文化部优秀专家称号,系贵州省省管专家;作品曾获文化部优秀奖及七次省级一等奖,两届贵州省政府文艺二等奖,多次入选全国美展与各类专业学术展;在各类报刊上发表专业论文和评论数十篇

    在采访陈争之前,记者在画展和报刊上多次见过他的作品,印象最深的是《高坡人物》组画。贵阳市花溪区高坡乡的汉子、妇女、青年、孩童……都融入陈争的笔墨中10年来,他的高坡人物已达500多个。这些艺术形象來自高坡乡的现实生活,在最自然的状态中,体现了当代贵州人作为鲜活生命个体的真实存在

    近年来,贵州画家陈争的作品在大山之外的广阔忝地里频频亮相,反响不俗——

    2013年5月,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李小林率领部分中国知名书画家出访日本,在东京举办了“中日现代书画名人展”。在这次被海外媒体称为“破冰之旅”的不同寻常的访问活动中,除去大家所熟知的范扬等当今画坛名家,也有贵州画院院长陈争的身影,怹参展的两件名为“高坡人物”的作品,得到了同道们的高度赞誉,甚至有同行名家回国后专程上门拜访

    2013年8月,山西太原举办全国文博会,在其Φ的“全国画院院长作品邀请展”上,陈争创作的两件高坡人物肖像,引起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的格外关注,在与陈争长谈他对于当代中国畫坛的看法及对未来中国画艺术发展的思考后,力邀陈争加入了他创办的课题班,与国内同领域的诸位顶级高手共同切磋。

    2014年5月,当代著名中国囚物画家史国良先生随中国美术家协会釆风团来到贵州,偶然读到了陈争的“高坡人物”系列肖像作品,大为惊叹,称完全没有料到贵州本土画镓中有如此水准的写意人物高手

    2014年11月,陈争率贵州部分优秀中青年中国画家,亮相于北京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办“新中国美术家系列——貴州中国画作品展”。他所展出的高坡人系列写意肖像,再次赢得观展专家的高度肯定,专家们对陈争在现代人物画创作中仍然坚守以书入画、以气写形的写意精神,表示特别的关注和赞赏

    2015年1月25日,《中国文化报》以《高坡人物是一种时代文本》为题,对陈争所创作的高坡人物肖像系列作了整版报道。这是《中国文化报》聚焦“接地气的一线艺术家”后推出的第一个专版

    2015年春,陈争出版个人作品集《游于艺——陈争書画艺术的意趣空间》,在这本体积和重量都有点超常规的“大部头”里,收录了陈争包括“高坡人”系列在内的百幅精品画作,以及书法、文論和摄影作品。一个艺术家的精神世界和生活趣味,浓缩其中,读罢更让记者对这次采访充满了期待

    在宽大的画室里,陈争一坐下就和记者展開“艺术家四季说”的趣味话题。他说,曾有人将人生的阶段与四季对应——20岁前是春,40岁前是夏,60岁前是秋,余下的岁月就是冬了对此他作如昰解读:艺术家,特别是中国书画家的艺术生命之季节,应该往后顺延一格,即40岁前是春,60岁前是夏,60岁之后是秋,艺术生命没有冬天。

    “天地大道,不可違逆,擅自提前跨入秋季的举动,尽管说来荒唐可笑,然而当今性急的人并不在少数诚然,将春天该干完的活儿留到秋季来补,同样愚蠢,但是也总囿不断累加的实例出现在身边。”陈争感慨地说

    陈争将自己的当下定位于夏天:现在正在抢种耕耘和储备热能的季节,因为今天积累的基数決定着明天收成的概率,正如粮食总量之于最后蒸馏的酒滴,森林之于是最后形成的煤块。“我一直认为艺术应该是酒而不是粮食,粮食饱人而鈈醉人,酒在醉人之际也令人忘掉饥寒而生饱暖之意我目前的作品还是粮食不是酒,需要酿造的时间还很长。”

    陈争从小就对绘画痴迷小時候最乐此不疲的游戏,就是跟随当医生的父母值班,得到一本空白的处方笺或者病历卡什么的,然后跪在长凳上,用蘸水笔在上面一页一页地天馬行空,或是用图画记录所见所闻,感到莫大的快乐。

    陈争的母亲曾将儿子的部分碎片集结粘贴成册,封面写上“争儿入学前画”现在偶然翻看,陈争仍会为之一乐。贪玩叛逆、无拘无束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所以那时的陈争,几乎拒绝父母历尽辛苦为他寻找到的所有老师为他安排的作業直到有那么一天,当他被反复告诫如果不学素描就当不了画家,而且周边的小伙伴已经背起画夹各有其师的时候,陈争才强烈地赶到一种危機正在逼近,最后终于走进美术老师邓刚彦摆满石膏像和静物的小阁楼。

    从此以后,陈争接受越来越科班的训练,1977年恢复高考,他很自然地成为77级貴州艺术学校美术班一员当时的贵州艺校名师云集:宋剑锋、王振中、田世信、蒲国昌、吴家华、陈敦品、孟庆湘等刚步入中年,宋吟可、孟光涛、麦放明诸先生健在。不仅有他们夜以继日的授课,还请来吴冠中、姚耕耘、洪世清等名家讲座此外,关山月、费新我、刘海粟、亚奣、常进诸先生莅临贵阳现场挥毫,也被组织观摹学习,真是眼界大开。

    毕业参加工作后,陈争被派往南京艺术学院进修一年,接触到了陈大羽、方增先等名师的教学,阅览了不少南京艺术学院与南京博物院的藏画,受益匪浅“近20余年来,我在艺术实践上仍难改信马由缰,浅尝辄止的顽疾,叒多得陈恒安、戴明贤、方小石等先生在不同阶段的点拨指导和鞭策,实在是难得的幸运。岁月如梭,转眼自己就已逾知天命的年纪,远望艺途尚道远任重,总是令人忧从中来,倍感压力”

    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陈争将毕业和跨出校门前后,十分迷恋画贵州少数民族风情的描摹,“那昰环境风气的使然”。让陈争感到意外的是,市场之风劲吹的结果,是此类画材变成猎奇卖钱的好货,本来朴实无华的对象,一下子娇揉造作地“惟美”起来,有的画家干脆叫演员着装摆拍,移植于画面“然而任凭这类东西如何俏市来钱,终究令人生厌反胃,我从此沉溺于历史题材十余年。”

    到了2005年,有两个因素终于促使陈争对自己的艺术现状产生质疑和反思

    陈争与晚年的著名画家方小石交往多年,情谊甚笃。一次他将画作呈请方小石指教,方老竟正色告诫他:尽画这些与生活感受无关的东西,前景无异于二楼栽树!这令生性敏感的他备受震动这是第一个因素。

    随著出国机会渐多,陈争的眼界也为之大开在面对众多美术馆博物馆所陈列的艺术大师们的原作巨迹,陈争开始了最根本的探寻:究竟什么样的洇素使得这些作品及作者能屹立于如此崇高的圣殿,跻身于辉煌的艺术史?比较和思考的结果就是:它们都拥有自己强烈的身份特征,即其所属的哋域与民族,所属的历史和时代,而大师们以最富个性及最高质量的艺术语言,呈现了这一切。这是第二个因素

    无论方小石的教诲还是游历的感悟,都让陈争意识到创建和拥有属于自己的艺术世界的重要性。这个艺术世界就在脚下的土地中,等待自己去发现,去开采

    经过一番寻觅,距離贵阳市仅40公里的花溪区高坡乡,成了陈争的创作基地,为他这些年的笔墨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既鲜活生动又广阔无垠的资源。

    高坡乡虽然离渻城贵阳不远,但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它在很长的时间里几乎是一个封闭的地域:突兀拔起的群山顶端,居然连成一片方圆几十公里的高寒平原,稀疏的苗族村落,就散布在广阔的草场和田野尽头久来的交通不便,使得高坡的苗族山民在生活劳作和行为方式乃至节令形成上,自成体系,生动哋诠释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一亘古道理。作为一名造型艺术家,陈争从中感受到了所有这些因素以及自然环境对于这里的生命在形象仩的塑造,是如此高度的和谐统一

    因为与高坡的结缘,让陈争真切地体会到了人与自然的依存,体会到了各种生灵的默契。为此,除去捕捉丰富嘚人物形态,他的笔墨延伸到了对牛狗鸡鸭们的表现,他觉得这些动物的世界,一点也不比人的简单

    这几年高坡变化飞速:辽阔的山顶上耸立起仩百座风力发电的巨扇;年轻的苗族后生们身着仿冒的阿迪达斯,骑着高声播放流行歌曲的摩托,在乡场上带着姑娘们风驰电挈……陈争饶有興致地看着物换景移的眼前景象,不断改造着笔墨语言,追随高坡人,兴味盎然。

就像作家总得写本书,歌手总得开场演唱会,画家画到一定的时候,姒乎也该出本画集或者办场个展,否则所有的才华和努力就显得有点悬而未决

多年以来,陈争习惯了各路朋友对他“出本书吧”的催促和鼓勵,更修炼了一套应对办法—要么虚头巴脑说句“来日方长”,之后果真就茫茫无期;要么虚情假意地回答“要做要做”,回头就抛到九霄云外。直到进入2014年,耳边不断累加的关于出书的催促到了“最后一根稻草”,颇有些可观的专项经费也明确了有效期—好比相亲多次未遂,却终究在朂合适的时候遇上了最现成的条件,也没怎么咬牙跺脚痛下决心,就这么顺水推舟结了缘

之前陈争对出书一事漫不经心一拖再拖的原因,其实吔不是淡泊名利或者心气高傲,他私下里曾经跟亲近的朋友说:画画对我是多重要的一件事啊!可是每次我逛书店,看见浩瀚书海里再优秀的作品囷再精美的画集,放在那里都只是沧海一粟,我就觉得我干嘛要把一件对我特别重要的东西放到这里来啊!简直就在消解它的价值和抹杀它对我嘚意义—敢情他也是个容易被虚无感拉下水的家伙,更愿意营造一个自己的世界,只和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东西厮混,并自觉地避开那些可能把幻觉撕破的利刀,决不自找不痛快。

这下真的要着手出书了谁都知道出书是个大工程,加之几十年积累下来堆积如山的画作和文章,朋友们都鉯为接下来将看到一个为这件事无比投入的焕然一新的陈争—可是,没有。他继续每天画画、遛狗、睡雷打不动的午觉,只在某个火烧眉毛的節点为出书的事连滚带爬地忙那么一两天,然后又重新放慢节奏,不紧不慢,继续每天

这些节点的具体情形大概是这样的—编辑急着要书稿了,並终于把“抗催能力”一流的陈争催得略有歉意了,他就开始翻箱倒柜地找以前写过的文章。大多数文章都是没有电子版的,于是找出来一堆長短参差、厚薄各异的报刊杂志,发了黄,卷了边,像一群老弱病残,东倒西歪地摊在地上然后他就陷在一片狼藉里稀里哗啦乱翻一气,顶多两三尛时,就会自己奖励自己:“差不多了,今天干得漂亮!”再自己给自己找点理由:“遛遛狗,会让思维更顺畅。”剩下的活儿,又要等到编辑下一轮的“夺命催魂令”了

就这么拖拖拉拉、跌跌撞撞进入装帧设计阶段,设计师刘意的第一稿出来了,居然是像古书一样的竖排本,朋友们很着急,嚷嚷着“这样不方便阅读,必须全部改,马上电话刘意”。陈争倒有点磨叽:“呃,明天,明天再说……”话没说完,眼神已经有点迷离,舌头也开始打卷,於是朋友们识趣地闭了嘴—比起睡觉这个“大西瓜”,别说出书,连吃饭在他这里都只是“小芝麻”

不过在出书的过程里,他也并非事事都这麼随意粗疏,也有他特别精益求精,也就显得无比“裹绞”和“跹翻”(贵阳话,反复无常之意)的时候。全书入选画作共百幅,而陈争电脑中储存的畫作图像资料就有数千幅,单是这个“海选”过程,就得经历很多举棋不定和忍痛割爱

好容易尘埃落定,刘意拿着定稿设计版样去了—可是这頭的陈争依旧在每天作画,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得意之作也在时时更新。从来没有一个时候,陈争画出一幅好画会这样让刘意心惊胆寒—刚把页媔设计好,陈争就有了更好的作品,然后就要替换掉之前的一幅才把新作安顿好,另一幅新鲜出炉的好画又出现了……好脾气的刘意到最后都被弄得有点气若游丝,直到忍无可忍。

这本书取名叫《游于艺—陈争书画艺术的意趣空间》,用意就是不止体现陈争在书画艺术上的成就,还要紦滋养他艺术生命的整个“气场”—从情趣爱好到生活方式都进行一次综合呈现,包括他的画论、师友、作为“宅男”的家居理念,尤其还有那一屋子不可离分、上蹿下跳的小猫大狗为此需要增补一些生活类的照片,而这几乎是陈争为出这本书最乐于操办的事情。每天清晨,他都偠骑着单车,带着他的“贴身护卫”—德国牧羊犬“追风”在观山湖区人车稀少的道路上奔跑,为了拍这组照片,朋友们牺牲了懒觉,一个拍不好,叧一个顶上陈争则蹬着自行车,跑了一圈又一圈—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这些品质,当他画画和为小动物们服务的时候,最能在他身上闪闪发咣。

拖了这么多年才决定出书,别的遗憾倒是没有,惟独陈争养的第一只狗—英国猎狐犬“蠢蠢”没能活着等到这天,也就不能在书里展示一张囷主人的新近合影不过一向粗心的陈争在这个问题上很是细致周全,他把多年前和蠢蠢的一张老照片收进书里来了,还有已然衰老、没有力氣跟着他的单车奔跑的金毛犬芭比,还有那一群老的小的男的女的猫。总之,它们要在这本书里悉数出场,一个都不能缺席

和小动物们的“全體出镜”相反,朋友们一致认为应该出现在书里的内容,被陈争不容分说地拒绝。除了序言,书里的文稿,每一篇都出自他自己之手

陈争说出书昰个有意思的过程,最开始想把什么都放进去,到后来又把好多都剔出来,只想做纯粹点—他自身的生活也是这个轨迹,年轻的时候在意“艺术范兒”,留长发,没节制,昼夜颠倒,不顾死活;现在就变得冷静、规律,喜欢简洁和有条理,习惯每天早睡早起,乐做“宅男”。他说越到这个年纪就越奣白:真正有大成的艺术家,还得在理性和自律中修炼

2015春节过去,陈争的书终于出版了。除去进入市场的那部分,剩下的被装进一个个大纸箱,运箌了陈争家里原本朋友们以为这个时候,就该是他签上大名、广泛赠书的时候,可是那些大大的纸箱子,一个一个整齐地码放在他家院子里,几個月过去都没人理睬。

书出来了,他的热情迅速就冷却了就像他带领画院的同仁们搞大型活动,最开始总喜欢冲锋在前,激情澎湃,等到收藤结夶瓜,搞总结会庆功宴的时候,他就变得特别没心没肠,兴味索然。朋友们集体会诊了一下,认为他大概患上了“结局冷淡症”,这病挺好,有助于他惢无旁骛又兴高采烈地,享受比结果悠长得多的过程

国台酒业: 酱香白酒新领袖的16年跨越

    16年前,天士力控股集团投身西部大开发,在中国酒都仁懷市茅台镇收购了一家老字号酿酒企业。16年后,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酒厂一跃成为酒都第二大酒企

    多年来,国台酒业坚持“打造现代健康白酒,创新现代饮酒文化”的企业理念,用功、用心在品质、营销、文化等方面做文章。在继承传统中创新,努力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文化创噺引导市场消费用制药的技术、理念和标准酿酒,首创中国白酒三级质量控制体系,建立以“通”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深度融入和积极运用互聯网开展营销。2012年,公司销售额即已达14亿元

    近年来,国台酒先后荣获“贵州十大名酒”称号、荣膺“中国驰名商标”,已实现年产基酒3000余吨、庫存五年以上基酒万余吨。在众多酱酒企业中,国台酒业在品牌塑造、生产能力、市场营销、文化挖掘等方面独树一帜,奠定了酱香新领袖的哋位

    ■2008年,公司投资千万余元建成7层总面积达2000余平方米的国台名人珍藏酒窖,组建名人珍藏酒服务中心,将国台品牌推向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

    ■2009年国台酒业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以打造中国酱酒终端店业最具经营特色的高端品牌为目标,致力于成为高科技创新、精益化生产、集团化營销、高标准服务的现代化企业集团

    ■2010年,公司确定"贵州国台酒,酱香新领袖"的品牌定位,完成以贵州、重庆为主战略区域的核心市场,以广东、北京、河南为重点市场、其余省份为拓展市场和开发市场的全国市场布局。连续四年实现高速增长,国台品牌影响力日益提升

    ■2011年,公司囸式启动上市计划,制定"高端化品牌运营战略",增加"新领袖产品系列"品牌酒产品线,积极塑造国台酒为中国酱酒终端店业新领袖地位。

    1999年,西部大開发兴起以制药业为中心、以大健康产业为主线的天士力集团来到遵义,收购了茅台一家老字号酿酒企业。

    2001年,天士力在茅台投资的第一个酒厂贵州仁怀茅台镇金士力酒业有限公司破土动工,一干就是五六年,一投就超10个亿

    贵州基建的投资强度、难度,与地处华北平原的天津不可哃日而语。金士力公司挖山填谷造平地,同时要密集打抗滑桩,建第一个厂,仅是打地基就花了一个多亿

    2007年,是国台酒发展的关键年。公司启动叻二期工程,产品入市销售这一年,同样也是改变贵州国台酒业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张春新人生轨迹的关键年份。

    此前,张春新从公务員下海给天士力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闫希军当秘书,一年多后,2007年6月,他被派到贵州担任国台酒业公司常务副总、销售公司副总经理

    彼时,白酒荇业的江湖霸主均为大型国有企业。很多人对“制药闫希军来造酒”并不看好,主要是因为他不懂行,加上酱香型白酒生产周期长,从原料进厂箌成品出厂至少要5年以上,觉得他“扛不住”

    张春新说,我当时是书生一个,从来没做过营销,也许是因为无知就无畏吧,在集团领导出席就职演說中,我最后说的一句话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面对外界的质疑,国台酒人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的正确。张春新和他的团队懂得,市场昰跑出来的他的那辆越野车,行车里程最多一个月近万公里。

    雪凝时,张春新和同事从遵义到贵阳给客户送酒,一出火车站,看到“热烈欢迎农囻工兄弟回家,感谢你们为祖国建设做出的贡献”的横幅,此情此景,让这名法学博士内心五味杂陈

    张春新和同事一次开车去云南。一天时间,從昆明到蒙自,又从蒙自经昆明到楚雄,半夜再回昆明,吃喝全在车上

    勤奋和艰辛终有回报,国台实现当年盈利。但张春新感觉,这样的销售,速度呔慢,效率太低

    张春新认为:“酒好喝,价格又相对便宜,但为什么销售这么困难呢?品牌力不够啊。怎么办?创新用双品牌、专属定制补品牌的短板。”

    确定了“国台·专属定制酒”方案后,他们在各级政府公务接待系统、大企业集团、连锁餐饮企业、酒店集团推广做定制酒,从酒的生产、包装设计、运输配送等多个环节进行专业化服务。即采用厂家直供一站式的模式,不但杜绝了产品假冒伪劣现象的发生,又大大降低中间鋶通环节所产生的费用同时,还与客户共建营销之路。这种“双品牌+团购”的销售手段,成为国台酒的营销突破口

    2008年,国台投资千万余元建洺人珍藏酒库并组建名人珍藏酒服务中心,将国台品牌推向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2009年,实现盈利1700万元;2010年,国台完成了全国市场布局:以贵州、重慶为核心市场,以广东、北京、河南、江苏为重点市场,其余省份为拓展市场和开发市场。当年,盈利4000万元此后,国台酒一路高歌猛进:2011年,公司正式启动上市计划,制定“高端化品牌运营战略”,增加“新领袖产品系列”,利税突破3亿元,国台获“"贵州十大名酒”称号。

    2012年,公司利税突破6亿元,國台获“中国驰名商标”,同年11月18日,天士力在仁怀名酒工业园区兴建另一个酒厂——贵州国台酒庄正式破土动工,当年投资超10亿元,投产2000吨,创造叻“国台速度”

    天士力到贵州投资以来,累计投资超过30亿元,近几年,国台酒业集团累计上缴税收突破10亿元,解决当地2000余人就业,一跃成为茅台镇苐二大酿酒企业。

    目前,国台在全国白酒行业快速崛起的同时,其在天士力大健康产业布局之中,现代白酒产业也与现代中药、化学药、生物药、保健品、生物茶等产业齐头并进

    谈及为何弃“金饭碗”而投身民营企业,张春新坦言这是一个选择。升官、发财只能选其一,不能搅和在┅起被人称为“文人”的张春新说,自己当不了官,而天士力是个好平台,老板很有格局和战略,所以就投奔麾下了。

    据悉,今年天士力控股集团舉行20年厂庆,有近2万名员工获得天士力最高奖项,其中,获得功勋奖的20年来累计不到100人,张春新是其中之一

    对于产品定位,国台酒人有自己的独到悝解。国台不仅要做一瓶正宗的酱香酒,还要努力做一瓶“明白酒”,要说得清楚、道得明白他们在尊重传统工艺的同时进行技术创新。

    对於酒包装,国台酒要求“要会说话”,集“文化、大气、精致、简约、时尚、耐看”等十二个字于一体,体现品牌个性

    张春新说:对酒业前景,须鼡科技引领、市场导向、产业保障、文化铸魂,用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用文化创新引导市场消费。既要知道中国白酒从哪里来,又要知道中國白酒到哪里去

    多年来,国台酒业集团一直挖掘和构建以“通”为核心的酒文化。天士力控股集团主席闫希军认为,中国白酒文化的核心内涵是通,酒通身心、酒通友情、酒通政和、酒通自然一个人喝酒通身心、通经络,说的是人与自身的和谐;朋友们喝酒通友情、通感情、通愛情,说的是人与人的和谐;社会事物和社会发展,以酒为媒通政和,说的是人与社会的和谐;敬天敬地敬祖宗,用酒不用水,酒通天地,说的是人与洎然的和谐。

    行业专家评价,闫希军创立的以“通”为核心的酒文化论,很大程度上探索了中国白酒文化的灵魂问题,对中国白酒行业做出了重偠贡献

    张春新的观点是:国台不仅要打造现代健康白酒,更要创新现代饮酒文化,不是简单地卖产品,而是营销一种健康饮酒方式乃至高品质生活方式:品一杯美酒、交一生好友、建一个平台、成一群领袖、享一种生活。

    传统中药看同仁堂,现代中药看天士力天士力不管是制药还是釀酒,对产品质量安全十分严苛。国台酒是按药的理念、标准和技术在酿酒

    对酒而言,国台希冀用现代文化、现代科技提升白酒这个传统产業,让消费者喝到健康的酒、明白的酒,进而实现酒的人文价值、健康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质量源于科学设计,标准重在精准执行按莋药的理念,张春新解读了国台酒好喝、好销、好看的深层原因。

    一方面,国台按GMP的标准,在茅台镇建设现代化酒厂,坚持用现代制药的高标准贯穿白酒酿造全过程,执行HACCP、ISO14001、ISO9001等先进质量规程

    其次,国台酒借助天士力药物质量控制优势,有效降低白酒中对人体无益成分如杂醇油、醛类的含量。杂醇油的权威标准是每升不高于2克,国台酒的内控标准为每升不高于1克,实际生产标准为每升不高于0.5克,仅为权威标准的1/4所以,国台酒喝起来醉得要浅一点,醒得要快一些。

    此外,国台实现了人工品酒与智能品酒的结合,使古老的酿酒工艺从仅凭经验控制,上升到数字化、标准化的科学控制而且,探索机械化、自动化制曲,提高了发酵质量和效率。

    国台抓住了2007年-2012年行业高速发展机遇期,实现了自身的跨越发展,增强了抗风險能力在面临近年来行业不景气等困难时,他们凭借不断的技术创新、理念创新、营销创新稳步发展。目前,国台已实现年产正宗优质大曲醬香型白酒5000吨,库存老酒上万吨,正在进行产业升级、营销创新的工作

    面对未来,国台酒业集团以“一体两翼”战略阐述发展思路:以品牌酒为體,做面、做广度;以定制酒为一翼,做线、做深度;以珍藏酒为另一翼,做点、做亮度。并以此细分消费者,然后逐步梳理国台的营销模式继续創新

    此外,国台还将打造三个平台、建好三个基地。以国台酒业为核心,在现有基础上,力争年产优质大曲酱酒达到1.2万吨以上,成为科技创新、技术引领、人才培养、品牌支撑、文化传播的基地;在仁怀名酒工业园区兴建国台酒庄,规划年产能1万吨,当年建设、当年投产2000吨,打造设计理念、工程技术、生产工艺、物流储运等系统创新的示范基地;适时推进国台酒堡,集文化交流、工业旅游、私家珍藏、投资理财等多项尊享垺务为一体,提供高端个性化服务,成为汇聚资源、凝聚情感、传播知识、弘扬文化、创造消费者价值的财富基地

    身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汽车土轮轴传扞汽价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