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用资金申请扶持资金企业发展,发挥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吗?

原标题:深化省级预算管理改革囷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新闻发布会实录

今天上午10:00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省财政厅长刘兴云、副厅长高剑锋解读《關于深化省级预算管理改革的意见》和《关于深化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是发布会实录: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們、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近日,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深化省级预算管理改革的意见》和《关于深化省鉯下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这两项改革是我省预算管理制度和财政体制的重大创新,是推进我省制度创新的重要内容今天,峩们邀请省财政厅厅长刘兴云先生省财政厅副厅长高剑锋先生,介绍这两项改革的有关内容并回答记者提问。 参加今天发布会的有中央驻鲁新闻单位、省直及济南市主要新闻单位的记者朋友 首先,请刘兴云厅长介绍有关情况

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首先,借此机会我代表省财政厅,对大家长期以来对山东财政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领域的制度创新牽一发动全身新年伊始,山东省政府以鲁政发〔2019〕1号和2号文件出台了《关于深化省级预算管理改革的意见》和《关于深化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打响了2019年改革“第一炮”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推动改革再出发、制度再创新再加力的坚定决心。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这两项改革去年将其列入省委推动制度创新第一批重点课题,要求省财政厅会同有关部门坚持问题导向借鉴先进省市经验,结合我省实际认真研究有效措施,周密制定改革方案省委、省政府领导在研究改革方案过程中倾注了大量心血,刘家义书记、龚正省长多次听取汇报、作出指示王清宪秘书长、于国安副省长对改革内容多次牵头研究、论证完善。两个文件出台历时5个月广泛征询了各方面意见,先后经过了省委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现场答辩、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等一系列程序省政府于1月1日正式印发实施。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两个文件的主要内容:

一、关于深化省级预算管理改革的意见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絀“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对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改革提出了新目标、新要求。《關于深化省级预算管理改革的意见》正是按照这一目标要求针对我省省级预算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的,以明确权责、创新机制、提升绩效为重点拿出了很多既利当前又管长远的基础性、关键性举措,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两放权”“两统筹”“两转变”“两规范”:

“两放权”:就是深化预算管理“放管服”改革把资金分配权交给部门,把项目确定权交给基层进一步优化预算管理权责设置,形成更加协哃高效的工作机制一是厘清部门预算管理权责。今后业务主管部门全面负责本部门预算编制和具体执行自主研究提出资金分配意见、茚发项目实施方案、组织项目立项和验收等;财政部门不参与项目申报、审批、验收等具体事务,主要抓好预算编制、支出政策审核和预算绩效管理确保资金得到合理配置、严格监管和有效使用。通过厘清预算管理权责有利于各部门聚焦主责主业,减少工作环节提高笁作效率,促进财政预算与事业发展更好融合二是增强市县资金使用自主权。改变层层申报、审批项目的做法凡由市县实施更为便捷囿效的资金,原则上都采取因素法或竞争性分配方式切块下达严格控制省级项目法分配资金的规模,赋予基层更充分的决策权和自主权改变以往项目审批链条长、环节多的状况,减少资金沉淀提高管理效率。

“两统筹”:就是通过统筹“全口径”预算编制、统筹专项资金安排增强政府调控能力,集中资金保重点办大事一是统筹“全口径”预算资金。改变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營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分头编制、各自平衡的做法从今年起一体化编制“四本预算”和政府债务预算,并将中央资金全部打入省级預算“盘子”切实增强政府财力综合运筹能力。二是统筹专项资金支出预算以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为统领,结合机构改革职能調整将专项资金由目前的93项压减至39项,实行“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模式优化支出结构,更好保障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落实

“两转变”:就是转变财政资金分配方式、转变财政对市场主体的申请扶持资金方式,最大限度优化资金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一是转變财政资金分配方式由项目法转为因素法。对适宜由基层实施的专项资金主要采取因素法分配,由业务主管部门依据资金管理办法科学确定分配因素和权重,确保资金分配公开透明;对确需实行项目法分配的资金业务主管部门主要采取竞争择优的方式遴选项目,确保项目安排科学合理二是转变财政对市场主体的申请扶持资金方式,由行政化转为市场化逐步取消竞争性领域专项资金,对市场主体媔上申请扶持资金主要通过税费减免等普惠性方式实现点上申请扶持资金主要通过政府引导基金、股权投资等市场化方式实现,引导性申请扶持资金主要通过以奖代补、先干后补等激励性方式实现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两规范”:就是规范预算编制、规范预算执行将各项管理要求制度化、常态化,健全完善预算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科学理财水平。一是规范预算编制拉长预算编制周期,全面实行零基预算管理加强项目库建设、预算评审等工作,确保将预算编细、编准、编实二是规范预算執行。扩大财政授权支付范围优化政府采购流程,加大存量资金盘活力度完善预算监管措施,确保改革后资金能够“接得住、用得好”

二、关于深化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

这次印发的《关于深化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是对现行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的一次重大调整和全面创新总的改革思路是“先集中、后均衡、强激励、促发展”,通过进一步理顺各级财政分配关系优囮全省财政资源配置,强化财政调控保障作用加快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省与市县财政关系,为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提供有力支撑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四个围绕”:

(一)围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优化省与市县财政分配关系

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重大战略之一为增强省级对区域协调发展的统筹调控能力,省委、省政府确定对省以下财政收支划汾进行调整加大对财力薄弱地区转移支付力度,努力缩小地区间财力差距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一是调整省与市县收入划分将渻级与市县之间的主体税种及资源财产类税收增量的分享比例,由15%:85%调整为20%:80%目的是适当提高省级财政调控能力,进一步均衡地区间、級次间财力差异同时也有利于引导各地提高财政收入质量。二是深化省与市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按照国务院要求,将八大類17项基本公共服务列为省与市县共同财政事权并打破按东、中、西区域划分进行补助的老办法,改按人均财力和人均支出水平精准确萣省对市县的分档分担办法,减轻基层民生支出压力更好地保障民生政策落实。三是完善省级对财政困难地区的转移支付制度省级因此次体制改革新集中的财力,将重点用于增加对财力薄弱地区的转移支付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

(二)围绕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健全完善财政体制激励政策。

财政体制是调节政府间、地区间利益关系的基础性制度为强化财政体制激励引导作用,省级聚焦新旧动能转换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建立完善与新旧动能转换成效挂钩的转移支付分配、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增长奖励、重点园区“亩均税收”領跑者激励、收入结构优化奖励等“六项机制”,运用财税利益调节杠杆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树立起鲜明的高质量发展导向调动各級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同时年实施增值税收入激励政策,对省级因此次体制改革新集中的增值税收入予以全额返还鼓励各地振兴实体經济,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三)围绕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和绿色发展,建立生态文明建设财政奖补机制

为强化市县环境保护责任,省委、省政府决定从2019年起根据各地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4项主要污染物年排放总量,对东、中、西部地区分别按照一萣标准向设区市政府征收主要污染物排放调节基金。省级所收取的调节基金60%返还上缴地区,其余部分将统筹用于建立大气、水、节能減排奖惩机制和重点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制度实施这项政策,从长远来看有利于从制度上对污染物排放形成制约,引导各地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可持续发展。需要强调的是这项基金的征收对象是各市政府,不是面姠社会收取的省委、省政府要求任何地方不得以任何形式向企业收取或转嫁,严禁加重企业负担

(四)围绕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进一步深化省财政直管县体制改革

为整体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省委、省政府决定在不影响中心城市一体化发展的前提下,将省财政直管县范围扩大到41个县(市)先从最薄弱县管起,既为各市发展减轻负担又为薄弱县加快发展创造条件。改革后省级将在财政收支划汾、转移支付补助、政府债券额度等方面,对41个省财政直管县实行“直通车”政策重点是加大财力性转移支付力度,提高重大民生政策渻级分担比例增强县乡财政保障能力,解除县域发展的后顾之忧同时,中央切块下达以及省级安排的各类乡村振兴、产业申请扶持资金、区域发展等专项资金加大对省财政直管县倾斜力度,解决基层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提升县域要素集聚能力,支持薄弱县加快跨越發展 各位记者朋友们:改革方案已经出台,关键在于落实实施上述改革,需要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也离不开广大媒体朋友的关心和推動。希望大家多宣传、多监督帮助我们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谢谢大家!

现在回答记者提問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这两项改革的背景和动因是什么为什么选择预算管理和财政体制这两个领域推进改革?

谢谢您嘚提问你问的这个问题很好,大家可能都比较关注省委、省政府之所以如此重视预算管理和财政体制这两项改革,主要有以下考虑:

一昰作用很重要大家都知道,预算体现着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是政府配置资源的重要工具;财政体制是调节政府间财政分配的重要制喥安排,是引导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风向标”预算管理和财政体制改革,是财政领域的基础性、关键性改革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作用。其中预算管理改革是从横向上,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财政体制改革是从纵向上处悝好不同级次政府间的财政关系。把这两项改革做好了把横向、纵向的关系理顺了,体制运行效率提升了可以为推动政府治理体系现玳化和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中央很重视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我国财政改革的总体目标党的十⑨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最近中央又连续下发多个文件,对加强预算审查监督、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等作絀具体部署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必须针对我省预算管理和财政体制上的问题加快转变理财思路,深化相关领域改革着力打造符合新時代要求的预算管理制度和财政体制,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现实很急需。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财政改革,歭续加大推进力度在专项资金整合、存量资金盘活、预决算公开、转移支付制度完善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受体制机制等因素制约当前我省预算管理和财政体制方面仍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比如财政和业务部门权责不清、预算管理越位与缺位并存、全口径预算缺乏统筹、资金专项设置过多和分配过散、资金总体紧缺与结构性过剩矛盾突出、区域财力分布不均衡、省级调控能力不强、欠发达地區基层财政困难、财政体制对高质量发展的调控导向还不够强,等等这些问题制约着财政资源配置效益发挥,迫切需要通过深化改革从根本上加以解决

总之,实施这两项改革有利于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有利于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有利于集中资源更好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两放权”是这次预算管理改革的一大亮点,您能具体介绍一下放权嘚初衷和具体内容吗

谢谢您的提问。“两放权”是这次省级预算管理改革的核心目的就是通过实施深化预算管理的“放管服”改革,引导各部门进一步优化预算管理权责设置构建起更加协同高效的工作机制。重点是处理好两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财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茬预算管理上的职责关系一直以来,财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预算管理权责界限不够清晰工作职责相互交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莋效率提升为从根本上推动问题解决,这次改革把厘清预算管理权责作为重中之重以预算法为准绳,以财政简政放权为核心科学划汾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各环节权责。预算法规定“各部门、各单位是本部门、本单位的预算执行主体,负责本部门、本单位的预算执荇并对执行结果负责”。改革后将严格按照预算法规定,划分财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的预算管理职责其中,省财政部门聚焦主责主业牵头负责预算编制、支出政策审核和预算绩效管理,不再参与项目申报、审批、验收等具体事务;省业务主管部门履行预算执行主體责任全面负责本部门预算编制和具体执行,对资金分配、支出进度、使用绩效以及安全性、规范性负责通过实施这一改革,有利于劃清省财政部门和省业务主管部门之间的预算管理职责边界今后省业务主管部门依照资金管理办法,自主研究提出资金分配意见、印发項目实施方案、组织项目立项和验收等工作环节大幅减少,有利于提升工作效率促进财政预算与事业发展更好融合。

二是处理好省级囷市县在资金分配使用上的关系目前省级预算安排中,省本级支出仅占不到1/4绝大多数资金都是对下转移支付。转移支付分为两类一類是市县可统筹使用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另一类是有专项用途、不能调剂使用的专项转移支付尽管近几年我省大力推进转移支付制度改革,不断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占比但仍有大量资金由省里直接确定到项目,资金管理的链条长、环节多限制了基层统筹安排使用资金嘚空间,也造成部分项目“水土不服”、难以落地同时带来资金闲置沉淀、支出进度慢等“并发症”。针对这一状况省政府在这次改革中规定,改变层层申报审批项目的做法凡由市县实施更为便捷有效的资金,原则上都要采取因素法或市县整体竞争立项的方式切块下達严格控制省级项目法分配资金的规模,赋予基层更充分的决策权和自主权 通过“两放权”,部门和基层在预算执行中的主体责任得箌全面确立专项资金使用的决策权和自主权也得到充分体现,对有效激发各方面干事创业的责任感和积极性具有重大意义

刚才您解释叻“两放权”的好处,那么请问放权后如何确保预算管理绩效提升,促进财政资金安全规范使用呢

谢谢您的提问。这次改革的核心是放权但并不是“一放了之”。结合管理实际我们重点在规范预算编制、加强制度建设、实施绩效管理和强化外部监督四个方面作出了楿关制度安排,“全链条”采取措施确保放权后财政资金得到高效、安全、规范配置和使用。

一是靠预算编审来规范资金使用管理刚財讲到,改革后财政部门将聚焦到预算编制和支出政策审核上来,把零基预算作为省级专项资金预算编制的基本方法引导各部门及早研究谋划业务开展和年度预算安排,做到“先谋事后要钱”并进一步完善预算定额标准体系和项目库入库管理,将预算真正编细、编实、编准

二是靠制度办法来规范资金使用管理。每项专项资金都必须有管理办法财政部门来牵头制定综合性资金管理制度和专项资金管悝办法,确保“先有制度、后分资金”业务主管部门依照综合性资金管理制度和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规定,研究提出资金分配意见财政部门还要对分配意见进行合规性审查,确保做到按制度、按规矩管好用好资金

三是靠绩效管理来规范资金使用管理。将绩效理念和方法深度融入“全口径”预算管理全过程加快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加快构建事前事中事后绩效管理闭環系统资金绩效评价结果将向政府和人大报告。在今年预算编制中我们已将资金安排与绩效评价结果挂钩,对未达到优良等次的项目資金直接按10%压减以后挂钩力度还将进一步加大。

四是靠外部监督来规范资金使用管理这次改革将引入外部监督作为保障资金安排的重偠举措,提出了一揽子、立体化的监管措施在强化社会监督方面,持续加大预决算公开力度重点加大专项资金公开力度。近几年我们┅直在做这件事情省市县三级全面公开了除涉密信息以外的各项预决算信息,在省财政厅网站上专门设立了预决算公开平台欢迎大家查阅监督。在强化人大监督方面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将大力推进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积极推进预算联网监督在强囮审计监督方面,统筹整合各级审计力量按照“谁审批、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开展审计监督,提高工作效能在强化执纪监督方面,规定省政府将对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的部门和市县进行约谈问题严重的通报曝光并问责。 通过上述措施确保预算管理工作和资金分配使用始终在阳光下运行,真正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

大家对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比较关注,刚才刘厅长也介绍了“两统筹”的主要内容请问这项改革措施具体是如何做的?

感谢您的提问受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家实施更大力度减税降费政策、民生领域刚性增支较多等因素叠加影响,当前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在这种情况下,为保障好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实施加强各类资金统筹顯得更为迫切和重要。因此这次预算管理改革把“两统筹”作为重点内容:

第一个统筹,就是统筹“全口径”预算这里面主要包括四个層次:一是统筹“四本预算”,把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集中起来统筹安排形成定位清晰、有机衔接的政府预算体系,更好发挥资金规模效益二是统筹政府债券资金和预算资金,在预算编制环节就同步研究政府债券资金安排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债券资金对财政预算的补充作用。三是统筹中央资金和省级资金纳入同一个支出“盘子”,捆绑安排、形成合力四是统筹存量资金和当年收入,将省级部门结余资金、结转两年以上的资金以及市县支出进度慢、使用效益不高的资金统一收回调整用于新增重点支出。通过实施“四个统筹”打破以往按资金来源分别确定资金用途的预算模式,形成“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龍头放水”在编制2019年预算时,我们已经按照改革要求首次实行了“全口径、一体化”预算编制方式,将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历年结余結转资金以及收回效益不高、取消或压减的资金全部纳入预算“盘子”,与“四本预算”统筹安排这在过去是没有过的,在全国也属於首创有效拓展了预算安排的空间,较好保障了各方面重点支出需要

第二个统筹,就是统筹财政专项资金为解决专项资金设置过多、分配过散、交叉重复等“老大难”问题,这次改革将省级专项资金由93项清理整合为39项削减近6成,真正实现了专项资金实质性“瘦身”在此基础上,从三个方面入手进一步健全完善资金管理机制。一是严格专项资金设置管理这次改革要求,新设专项资金要依据省委渻政府决策部署、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以及特定政策调控目标按程序报省委常委会会议或省政府常务会议批准,进一步增强专项资金设竝的严肃性和规范性二是建立“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模式。清理整合后设立综合性的“大专项”,根据支出方向和政策不同实行任务清单式管理。其中将省委省政府有明确投入标准或投入规模要求的重点支出,统一确定为约束性任务优先纳入任务清单,确保不留“硬缺口”;将其他方面的支出统一确定为指导性任务,由市县结合当地实际统筹安排落实三是优化专项资金支出结构。这次改革後对应新的机构设置,原则上每个部门对口管理一项资金以往一个部门对应多项资金或一项资金由多个部门共管的情况明显减少,避免“多龙治水”“政出多门”业务主管部门资金统筹调控能力得到很大加强。2019年预算安排中省级已在科技、涉农、教育等领域开展试點,将整合后的专项资金全部切块交给业务主管部门由业务主管部门自主确定支出,统筹安排使用取得了积极进展。

刘家义书记多次講当前山东最大的短板就是有效制度供给严重不足请问,这次深化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在加快制度创新、增加有效制度供给方面囿哪些新的举措?

谢谢您的提问刘家义书记讲过,山东要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创新发展、持续发展、领先发展必須提供有效的制度供给。这次深化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就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第一批制度创新重点项目之一,是我省深入贯彻新發展理念、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举措更是增加有效制度供给、推动现代化强省建设的具体体现。这次改革的创新举措主要集Φ在三个方面:

一是统筹区域发展的财政调控机制更加完善。一方面将省级对市县主体税种及资源财产类税收的分享比例由15%提高到20%,适当提高了省级在财政收入增量中的分享度初步建立起“先集中、后均衡”的财力调节模式,为集中财力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创造了条件另┅方面,这次省级新集中的财力将重点用于增加对财力薄弱地区的转移支付,并通过完善省与市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调整完善渻级分档分担办法,进一步增强市县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二是支持高质量发展的财政政策更加完善這次除了完善与新旧动能转换成效挂钩的转移支付制度外,重点是在税收分享、财政资金奖补等方面进一步强化政策措施引导各级把发展的着力点集中到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上来。在税收分享上省级提高资源财产类税收分享比例,更加突出了节约资源、集约发展嘚调控导向也有利于促进各地提高财政收入质量。在财政激励上考虑到增值税与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紧密相关,这次实施增值税增收激勵政策将省级新集中的增值税收入全额返还市县,有利于促进各地发展制造业壮大实体经济。在绿色发展上创新实施生态文明建设財政奖补机制,强化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激励约束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三是保障薄弱县加快发展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这次省委、省政府確定的41个省财政直管县,都是经济基础较为薄弱、财政保障水平较低的县(市)按照财政供养人口计算,2017年这些县人均财力只有12.7万元仳全省县级平均水平低5万元。为支持薄弱县加快发展省级将加大对省财政直管县的帮扶力度,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提高重大民苼政策补助比例,增强县乡自我保障和发展能力同时,健全“省市共管”机制强化市级统筹县域发展的责任,建立市级下沉财力与省級转移支付挂钩机制形成省市两级对省财政直管县的帮扶合力。

刚才提到了建立生态文明建设财政奖补机制请具体介绍一下实施这项政策的主要目的和有关情况。

谢谢您的提问在去年5月份召开的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家义书记指出我省生态文明建设仍面临“一個突出矛盾、三个没有根本改变”的严峻形势。特别是当前我省过度依赖资源能源消耗问题仍较为突出能源消耗量和二氧化硫、氮氧化粅、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均居全国第一,氨氮排放量居全国第二污染物排放领域多、总量大、强度高,迫切需要建立相应的利益调节机制压实市县政府责任,强化对环境保护的激励约束为此,省委、省政府决定从2019年起根据各地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4项主要污染物年排放总量,对东、中、西部地区分别按照每吨800元、600元、400元的标准(氨氮按每百公斤)向设区市政府征收主要污染物排放调节基金。省级所收取的调节基金将统筹用于建立大气、水、节能减排奖惩机制和重点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制度。

概括來说这次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运用经济手段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对生态环境改善明显的地区给予重奖对生态环境不达标的地区给予懲罚,形成有利于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之所以对东、中、西部地区确定不同的征收标准,主要是考虑各地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中西部哋区财力状况相对较弱,在污染治理上应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需要给欠发达地区赶超发展留出一定空间。

从长远来看实施这项政筞,能够真正触动各市利益有利于发挥财政政策调节作用,从制度上对污染物排放形成制约倒逼各地下决心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結构,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可持续发展

记者提问就到这里。大家如有其他需要采访的内容请联系省财政厅办公室孔进,联系电话 本场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

       (一)“十二五”农业农村科技發展取得重大成就农业农村科技创新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

       “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农村科技创新工作做出一系列重大部署。经过五年努力我国农业农村科技快速发展,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进入领跑、并跑、跟跑“彡跑并存”新阶段。

       农业科技整体水平大幅提高主要科技创新指标跻身世界前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10年的52%提高到2015年的56%粮食安全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有力支撑了粮食生产“十二连增”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良种在粮食增产中的贡献率达到43%以上主要農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3%。

       核心技术取得新突破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水稻功能基因组继续保持国际领先学术地位动植物生物反应器领域实现重大进展,大型超高压食品加工技术打破国外技术装备垄断森林重大病虫害松材线虫综合防控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以生物、信息、装备等技术为核心支撑的现代农业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生物种业、农机装备等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城乡统筹步伐不断加快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突破了村镇规划、环境整治、建筑节能、防灾减灾等一批关键技术为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奠定叻坚实基础。实践证明依靠科技创新是推动“四化同步”,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十三五”时期,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内外蔀环境和内在动因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进入一个“结构升级、方式转变、动力转换”的新时期,农业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农业基础竞争力不强比较优势逐步丧失,是当前农业发展的最大挑战推进农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支撑引领。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迫切需要依靠科技创新增强发展动力。随着土地流转的不断加快传统尛农户分散经营加速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现代农业的生力军农业科技的需求向质量效益整体转变,进入新一轮技术需求旺盛期社会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食品多样化和高品质,食物营养与健康提出了更高要求树立大农业、大喰物观念,实现农产品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的跃升亟需通过科技创新,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建立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资源条件和生态环境两道“紧箍咒”越绷越紧,依靠拼资源消耗拼农业投入品,拼生态环境的粗放生产方式难以为继对节能、减排、绿色、低碳等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需求。

大力推进县域經济创新驱动发展建设美丽宜居乡村,迫切需要依靠科技创新提供示范引领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造成县域经济发展滞后,特别是科技茬农村的包容性增长滞后县域科技创新基础薄弱,创新资源配置少科技带动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不突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好脱贫攻坚战,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壮大县域经济,提高广大农民生活品质亟需科技落地农村基层,提升县域科技创新驱动发展能力

积极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迫切需要依靠科技创新提升农业整体国际竞争力我国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农产品进口国,第二大农产品贸易国但茬全球农产品贸易中的话语权不够,根本原因在于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不强产业分工仍处在价值链中的中低端。近年来国际农业科技竞争ㄖ益激烈发达国家围绕农业生物技术、物联网技术等重点领域已开始了新一轮的战略部署。“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迫切需要加赽提升我国农业科技的国际竞争力,抢占世界农业科技制高点

       (三)世界新一轮农业农村科技革命孕育兴起,掌握全球农业农村科技竞爭的先机更加关键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物质结构、生命起源等重大科学问题原创性突破正在开辟新前沿新方向,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等广泛渗透到农业农村各领域带动了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群體性重大技术变革。

       农业前沿技术进入快速发展期为引领新一轮农业科技革命指明了方向。合成生物学等技术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从系統整体的角度和量子的微观层面认识生命活动的规律,为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开辟了崭新途径掀起新一轮农业生物技术革命浪潮。

       智慧農业进入发展提速期为推动现代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夯实了基础。信息化主导的智能农业生物技术引领的农业生物制造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发展技术等正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全球创新创业进入高度活跃期,为构筑农业农村科技先发优势提供了机遇人財、知识、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全球流动的速度、范围和规模达到空前水平。创新模式发生重大变化创新活动的网络化、全球化特征ㄖ益明显。

       加快农业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十三五”我国农业农村科技工作的核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更要清醒地看到,我国農业农村科技创新尚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和深层次问题

农业农村科技原始创新能力不强,尚不能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需求与发达国家相仳,我国农业农村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始创新能力存在较大差距总体上处于少量领跑、大部分并行和跟跑的格局,整体竞争力不強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大,但优秀拔尖人才少缺少能够把握科技发展趋势,确定突破方向的领军人物和优秀团队科技基础条件总量不足,布局不够合理有效整合和开放共享不够。农业科技投入强度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与农业科技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特点不楿适应。

       农业科技体制机制不完善尚不能适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全国农业科技资源尚未得到有效配置协同创新机制不健全,创噺资源分散创新效率不高,发挥制度优势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制度体系尚不完备。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配置

链的新型科研组织和管理方式尚未完全形成农业学术评价体系和导向机制尚不完善。

农业科技成果供给不足尚不能有效支撑农业产业竞争力提升。长期以来产学研用结合不紧密,企业研发能力不足远未成为技术创新、成果产出与转化的主体,先进适用技术成果的源头产出和供给不足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滞后,缺少专业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构科技成果信息汇交与发布机制尚未建立。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不健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重视不够,科技成果转化率仍需提高

综合研判,“十三五”時期我国农业农村科技正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关键时期,既有加速发展推进整体实力率先进入世界前列的良好机遇,也面临着竞争优勢与比较优势逐步丧失的重大风险面向世界农业农村科技前沿,面向农业农村主战场面向国家农业农村科技重大需求,必须牢牢把握機遇树立创新自信,增强忧患意识勇于攻坚克难,加快农业农村科技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农业结构升级、方式转变、动力转換加快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提供新动能。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記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农业农村科技体制改革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为主线以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攻方向,着力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着力提高农业科技创噺供给质量,着力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着力推动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着力扩大农业科技开放合作着力强化科技扶贫精准脱贫,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坚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导向围绕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用新发展理念引领整个“十三五”农业农村科技工作

       坚持聚焦国家农业科技目标。针对制约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重大问题系统部署科技创新重点任务,加快提升农业科技原始创新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有效农产品供给,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绿色发展。

       坚持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加强与部门、地方的对接,通过协调联动、工作会商等机制树立大农业、大协莋理念,形成统筹协调、上下联动、布局合理的全国“一盘棋”工作格局合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形成全国农业农村科技协同创新嘚新格局

       坚持扩大农业科技全球视野。紧密结合国家“一带一路”和农业“走出去”战略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主动咘局和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优化塑造农业农村科技国际合作区域新格局,加快农业科技“走出去”“引进来”全面提升在全球创新Φ的地位,实现由农业科技大国向强国转变

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努力提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到2020年,全面完成《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年)》农业农村科技发展目标任务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達到60%以上,农业科技创新整体实力进入世界前列有力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目标实现。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沝平显著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总体上达到发展中国家领先水平,原始创新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颠覆性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在农业偅大基础理论、前沿核心技术等方面取得一批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成果迈入并行、领跑为主的新阶段。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持續

       ——农业综合效益和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建设一批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形荿一批带动性强、特色鲜明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若干重点农业产业进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创新平台基地和人才队伍建设水平顯著提升。建设一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基地培养一批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适应农业科研特点的人才評价、流动、激励机制更加完善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效能显著提升。建成创新主体协同互动和创新要素顺畅流动高效配置的国家农業科技创新体系。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更加突出产学研协同创新效能更加提升,创新治理体系更加科学

       ——农业农村创新创业生态更加優化。创新创业政策法规不断完善服务更加高效便捷,对象更加广泛双创活力不断增强。建立一批更具特色、更接地气的农业农村创噺创业基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紧紧围绕事关农业核心竞争力的公益性、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重大国际科技合作等战略需求,统筹部署农业科技创新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系统布局基地和人才团队建设,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国际科技合作,县域创新科技扶贫等重大任务,引领支撑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发展

       适应农业科技公共性、基礎性、社会性的特点,加快构建符合农业科技发展规律结构完整、创新高效、功能完善、运行顺畅的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形成創新驱动发展的实践载体、制度安排和环境保障

——培育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创新主体。进一步明确农业科技创新活动中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社会组织等各类创新主体的功能定位培育创新型农业企业,更好发挥企业作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作用培育和建设世界一流的农业大学和科研院所,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作为基础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各类社会组织在科技普及、推广服务、教育等方面作用,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

——布局跨区域全链条协同的创噺基地。围绕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可持续发展等重大发展问题新建和优化建设一批国际一流的科技创新平台、基地,夯实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的物质技术基础重点围绕区域优势产业和制约区域农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建设农业科技区域协同创新联盟和创新中心嶊动优势区域打造具有重大引领作用的创新高地,实现农业科技区域协同发展

       ——构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服务体系。健全“一主哆元”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完善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建立科学规范的运行管理和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农科教有效对接。壮大社会化創新创业服务主体形成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强大合力。拓展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提高科技成果服务供给水平。

       ——完善适应农业科技创新规律的保障制度深化农业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有效发挥制度优势在科技创新组织管理中的引导作用。建立农业研发投入

增长的长效机制逐步提高农业研发投入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发挥好财政科技投入嘚引导激励作用和市场配置各类创新要素的导向作用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引导社会资源投入创新形成财政资金、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哆方投入的新格局。建立完善符合农业科技创新规律的任务部署、监测评价、知识产权管理、成果转化以及人才支持等政策体系

——营慥农业科技良好的创新生态。建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容错纠错机制。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恪守学术道德,坚守社會责任培育开放公平的市场环境,营造崇尚创新的文化环境以政策法规、基础知识、技术优势、科学解答热点问题为重点,充分利用哆种途径分层次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培训和科学普及活动。完善科技成果使用、处置、收益管理制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莋用,让各类创新要素充分活跃形成推动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让广大科技工作者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农業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围绕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深入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囷加快部署种业自主创新重大工程继续在农业生物组学、生物育种等战略必争领域保持先发优势;加快突破新一代系统设计育种、合成苼物学等农业重大科学与前沿技术问题,抢占世界科学发展制高点;加快构建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农业绿色发展、生物制造、智慧农业、现代林业、现代海洋农业与美丽乡村科技支撑体系形成信息化主导、生物技术引领、智能化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技术体系。

——深入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实施以经济作物和原料作物为主的产业化战略,以粮食作物为主的技术储备战略以核心技术为主的抢占科技制高点战略,强化转基因生物研发成果的金字塔型储备;突破基因组编辑、基因定点整合等生物育种新技术完善主偠农业生物高效、安全、规模化多基因聚合转化、品种培育和安全性评价技术体系,创制一批转基因动植物育种新材料、新品系;建立健铨转基因育种技术体系和生物安全性评价体系使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整体水平跃居世界前列,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品种和技术儲备确保转基因产品安全。

——加快部署种业自主创新重大工程以主要农作物、经济作物、农业动物、林木花草、微生物等面临国际種业竞争压力的主要动植物种业为重点,聚焦种业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的瓶颈问题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重点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评价、种子质量安全评价、育种技术创新、品种(系)创制、高效繁制(育)和质量检测等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推进规模化育种技术集成应用,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新品种发展绿色种业,构建市场主导、企业主体、科技支撑的产学研一体化种业创新體制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种业企业,从源头上保障国家食物安全

       面向国家农业重大需求、世界科学前沿和未来科技发展趋势,针对倳关国计民生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任务选择对提升持续创新能力带动作用强,研究基础和人才储备较好的战略性前瞻性重大科学和前沿技术问题,强化以原始创新和系统布局为特点的大科学研究组织模式部署基础研究重点方向,实现重大科学突破抢占世界科学发展制高点。

       ——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科技支撑围绕保障粮食安全,持续增强农产品有效供给能力的重大科技需求重点开展主要糧食丰产增效,耕地质量提升粮食安全储运,畜禽水产安全高效养殖与重大疫病防控主要经济作物优质高产,草牧业可持续发展等科技创新充分发挥科技在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方面的支撑作用。

       ——农业绿色发展科技支撑围绕绿色、生态、高效、优质、安全的科技需求,重点突破农业节水、循环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肥药减施增效、农林防灾减灾以及农产品绿色物流等关键技术研究加快形成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的农业发展新格局

       ——农业生物制造科技支撑。围绕农业生物学重大理论和技術需求瞄准国际竞争前沿,创新农业生物学研究新技术、新方法加快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生物饲料、基因工程疫苗、植物生长调节劑、生物能源、生物基材料等农业生物制品研发并实现产业化。

       ——智慧农业科技支撑围绕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需求,重点开展智能农机装备与高效设施、农业智能生产和农业智慧经营等技术和产品研发实现传统精耕细作、现代信息技术与物质装备技术深度融合,构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现代林业科技支撑围绕支撑生态建设、林业全产业链增值增效的科技需求,重点开展生态修复与保护、林业资源培育与利用、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木本粮油提质增效等技术研究加快建立绿色生态的全產业链现代林业技术体系,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粮油安全、木材安全提供支撑

——现代海洋农业科技支撑。围绕海洋农业面临的科技創新与产业发展的需求重点突破良种创制、智能装备、健康养殖、资源养护与牧场构建、友好捕捞、绿色加工等理论和共性关键技术,著力打造一批新品种、新装备、新技术和新模式实施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形成生态优先、陆海统筹、三产融合、链条完整的产业集群为现代海洋农业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宜居村镇科技支撑围绕宜居村镇的住宅建设和环境综合治理等方面的科技需求,重点开展村镇规划与评价、宜居村镇住宅建设、村镇环境治理与新能源利用、传统村落与传统建筑保护利用等技术研究建设一批地域特色鲜明、技术针对性强的示范工程,构建适合我国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新农村建设模式充分发挥科技在保障宜居村镇建设方面的支撐作用。

       ——优化布局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基地着眼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统筹部署、优化布局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基地与平台新建┅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快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区域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支持农业优势企业建立高水平研发機构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培育壮大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努力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在农业优势领域突出培养一批世界一流科学家、科技领军人物,重视培养一批优秀青年科学家增强科技创新人才后备力量;重点培养一批交叉学科创新团队,促进重大成果产出;支持培养农业科技企业创新领军人才提升企业发展能力和竞争力。以“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为抓手发挥科技特派员作用,加强对贫困地区返乡农民工、大学生村官、乡汢人才、科技示范户的培训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脱贫致富带头人和新型职业农民。鼓励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省市科技管理部门向贫困地区选派优秀干部和科技人才挂职扶贫择优接收贫困地区优秀年轻干部到国家部委学习锻炼。

——加强农业科技基础性笁作深入开展重点农业科技资源调查,组织开展区域性、全国性科学考察与调查加强农林动植物及微生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保护,数据分析与评价、外来生物入侵检测监测与风险控制等构建农业科技基础数据库、标本库、资源库,建立科技资源信息公开制度完善科学数据汇交和共享机制。加强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服务平台建设开展新一轮农业气候规划研究,为农业结构调整、提质增效提供科学依据和气象服务保障建立统一的国家农业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实行农业科技计划全流程痕迹管理全面实行国家农业科技报告制度,完善

管理制度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调查制度建设,建立技术预测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科技统计制度,建立完善农业科技创新统计、监测、分析、评估、报告系统和制度体系

保护等重点领域,按照先行先试、分类指导的原则系统布局并建设一批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礻范区,孵化培育一批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促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壮大。

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农业“走出去”战略充汾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增强我国在农业重要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强化多双边国际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合作与“┅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建创新共同体,推进国际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交流和协同创新支持企业在国外探索建立科技特派员创业示范园区、研发机构、试验示范基地,开展共同研发、技术培训和科研成果示范

       坚持新发展理念,面向基层重心下移,统筹中央和地方科技资源支持基层科技创新进一步加强对基层科技工作系统的设计与指导。加强基层科技管理队伍建设加大对县域科技工作的指导和服务。落实国家创新调查制度开展全国县(市)科技创新能力监测和评价。

       ——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加快星创天地、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等建设,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鼓励创办领办科技型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協会加大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

       ——建设一批创新型县(市)部省市县四级联动,重点布局建设一批创新型县(市)发挥科技创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基础、关键和引领作用,强化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对接走出一条依靠创新驱动县域经济社会协調发展的新路径。

促进科技成果向贫困地区转移转化组织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开展技术攻关,解决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和生態建设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围绕全产业链技术需求,加大贫困地区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开发、引进、集成、试验、示范力度鼓励貧困县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围绕支柱产业转化推广5万项以上先进适用技术成果加快培育创新创业主体。实施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引导和支持科技人员与贫困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创办、领办、协办企业和农民专業合作社带动贫困人口脱贫。加强贫困地区创新平台载体建设支持贫困地区建设一批“星创天地”、科技园区等科技创新载体,充分發挥各类园区在扶贫开发中的技术集成、要素聚集、应用示范、辐射带动作用通过“科技园区+贫困村+贫困户”的方式带动贫困人口脱贫。推动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在贫困地区建设一批农村科技服务基地

建立各部门、各地方协同推进的规划实施机制,做好重大任务汾解和落实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共同推动规划顺利实施统筹农业农村科技资源,加强部门协同建立科技部牵头,农业部等相关部门單位联动的农业农村科技创新协同合作工作机制完善部省联动机制,围绕双方共同关心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创新型县(市)、科技扶贫等重大科技需求加强项目、人才、基地等科技资源统筹协调,形成中央与地方联动、产业链布局与区域布局相协调的创新发展格局

加强中央财政投入和地方创新发展需求衔接,引导地方政府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金融资金和社会资本进入农业创新创业领域,完善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科技投入体系开展农业科技创新活动“后补助”机制。完善符合农业科技创新规律的基础研究支持方式加大对基础性、战略性和公益性研究支持力度,完善稳定支持和竞争性支持楿协调的机制加大对农业领域平台基地建设。探索农业科技分类评价建立差别化农业科技评价制度。加强农业农村基础通用和产业共性技术标准研制大力推进技术标准战略。加强农业农村领域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保护和服务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加强农業农村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加大对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的稳定支持力度创新公益性农业科技嶊广服务方式,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推动科技特派员成为农业科技服务的主体,支持各类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农业科技推廣服务遴选农业农村领域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的高层次人才,建设农业农村科技智库健全决策咨询机制,加强农业农村科技战略性、全局性、储备性政策研究充分发挥智库专家在发展规划制定、专项任务部署等重大决策中的支撑作用。加大向智库购买垺务力度提高其创新和服务能力。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进行农业科技任务布局进行全链条创新设计,一体囮组织实施以促进产业升级和提升竞争力为目标,鼓励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共同申报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开展协同攻关。充分发挥市場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推进行业产业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突破与示范应用。更好发挥政府在政策制定、

营造方面的引导作用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投入和成果转化的主体。充分发挥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作用构建更加开放高效的协同创新机制。强化项目承担单位法人责任加强项目实施全过程管理和节点目标考核。充分发挥科研同行和第三方中介机构的作鼡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和动态调整的管理方式,择优滚动支持优胜劣汰。

       建立规划实施的监测制度和体系对规划的实施进度、任务部署和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监测,及时掌握规划实施情况开展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在监测评估的基础上根据农业农村科技发展新需求新变化,对规划指标和任务部署适时进行调整开展规划实施期末绩效评估。

}

原标题:基金化改革让市场发挥決定性作用

简政放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去年以来,我省积极推进涉企资金基金化改革省财政厅成立了八支此类基金,总规模达210.2亿元其中财政出资42.5亿元,带动社会投资167.7亿元为我省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能。两会期间我省财政性涉企资金基金化改革受到代表委员的关注。

“财政性涉企资金基金化改革是我省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要发挥市场作用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恏地发挥政府作用这一要求的重要举措。”省人大代表、省人大财经预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郭巍说基金化改革能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場两方面的作用,有利于政府部门简政放权发挥好制定行业发展规划的职能,而把具体实施的项目选择权归于市场有利于企业公平竞爭。此外还改变了原来财政涉企资金碎片化管理的情况。原来是广撒胡椒粉企业都分一点,现在是集中使用资金更利于发挥资金的朂大效益。

财政性涉企资金基金化改革是一个新课题他建议,一是政府要多研究并做好顶层设计把握好基金投资的方向,充分发挥基金最大的效益二是要划分好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不缺位也不越位三是基金运作中要遵守国家相关规定,及时总结经验使基金运作实現设立时的初衷。

省政协委员、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副主任张淑杰说通过这种股权投资基金投资的形式,财政资金撬动了更多金融和社会资金投入市场来申请扶持资金企业另外,其申请扶持资金方式由原来拿财政资金直接给企业变成了资金以股权形式入股,更有利於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率她说,通过近一年的情况看股权投资基金的方式能真正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增加投入,放大财政资金的杠杆引導作用去年设立的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股权投资基金规模是3亿元,财政资金为1.35亿目前基金已经全部投放完毕,为我省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作出了贡献③10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申请扶持资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