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妈刚才去世了,我要怎么告诉哥哥妈妈去世的消息呢,我哥哥从小就有脑瘫还不能自理一直是我妈妈照顾

鹤城“三轮哥”孝行天下 (之八)
鹤城“三轮哥”孝行天下
踏平岁月坎坷
终达梦想圣地
7月18日14:17,这对于来自我市克东县的传奇人物宇文洪基来说,绝对是个历史时刻 ——他2018驾驶三轮车去西藏拉萨的梦想完美实现啦!
当他的“小红”(座驾爱称 )停靠在布达拉宫前那一刻,他从内心升腾出无限感慨和自豪,用他自己的话就是 “心情大爽”!
自4月7日从家乡出发至今,洪基带着年迈的妈妈和脑瘫的哥哥,千山万水万水千山、 千辛万苦万苦千辛,行程18957公里,跨越祖国16个省、两个自治区和三个直辖市, 终于安全抵达了心中的圣地,践行了他孝行天下的一桩宏愿!
壮举可赞,精神可嘉!
接着此前的报道,记者继续带领读者去感受洪基沿途经历的点点滴滴。
7月5日,小雨。
“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走到玉林路的尽头/坐在小酒馆的门口……”
伴着曾火遍全国的《成都》这首歌,洪基带着妈妈和哥哥上午十点从重庆出发,下午四点抵达了成都,来到了歌词里唱的玉林路的小酒馆门口。小酒馆门前果然有全国各地的很多游客在拍照。 洪基一家也不例外。在附近一家宾馆里,他们安顿了下来,同时也接到了重庆电视台新闻频道记者的电话(北京的一位朋友把他们的故事讲给了成都的记者),约定第二天上午前来采访。
晚上六点半,洪基带着妈妈和哥哥到一家风味店晚餐,饭后在玉林路溜达溜达。没 过多久,下起了小雨,他们赶紧回到宾馆,洗漱休息。
7月7日,阴。这天是洪基驾驶三轮车出征西藏拉萨整整三个月的时间,也是走进西藏的第一天,还是七七事变纪念日。
10:40,他们从成都的那家小酒馆门口出发,奔赴进藏第一天的第一站雅安。雅安海拔641米,预计后天到泸定县,海拔1330米,这样他们可以一点一点地适应高原反应。当天行程150公里,他们到雅安第一件事就是到了当地520地震纪念馆。到了纪 念馆门前,洪基赋诗一首:
十年之前天降祸患
众多同胞在此罹难
十年之后家园重建
雅安雅安,美好明天
今日到此缅怀同胞
继续努力向前
随后,他们又来到了附近的红军长征纪念馆,回顾83年前的红色记忆。洪基妈妈看着看着自己也哼唱起了长征组歌《四渡赤水》。洪基在认真看着每一张照片,每一段文字介绍,并回想自己,感觉也是在走“长征路”,并暗暗告诉自己:还有这最后的2330公里的路程,努力,加油!
7月8日,阴。洪基一行从雅安驱车来到了泸定县,第一时间去了泸定桥。妈妈过60岁了半价门票,哥哥残疾免票,洪基是成人票,一共花了15元。
桥上不许用轮椅,所以洪基同妈妈一起搀扶着哥哥踏上了这座很有历史意义的桥。桥很晃,人也很多 ,他们艰难地一步一步前行,大约半个钟头才走到尽头。洪基满头大汗,哥哥也有些累了。他们赶紧在附近找了一家旅店住下,第二天还要继续前行呢。
7月9日,小雨。这一天路程很短,洪基驱车70公里来到了美丽的康定城,本打算在这里带着妈妈和哥哥溜达溜达,结果刚到就下雨了,于是赶紧联系旅店。
到旅店门口一下车,洪基发现妈妈的嘴唇有些发紫,就问:“妈,你咋了? 头疼不?”妈妈则说:“没事啊,啥感觉没有啊!”洪基赶紧把哥哥背到房间,让妈妈测了一下血压,有些偏高。洪基妈妈说:“可能是天冷有点儿感冒,我一会儿吃片药就好了。”
洪基到外面点了饭菜在旅店吃过后,待妈妈和哥哥睡了,心里琢磨着:不行就返程吧,如果妈妈血压还偏高的话……
7月10日,小雨转中雨。早上七点多,洪基还没睡醒,妈妈就把他叫醒了,说自己刚刚测完血压,正常!洪基还有些不信,眼见再测, 结果真的正常。他像服了兴奋剂一样一蹦三跳地跑出去买早餐。他们吃过早餐后又继续前行。当天路程有些远,准备走283公里到雅江,因为进藏后最好是找低海拔的地方安顿。九个多小时后,他们安全到达雅江 。
进藏前,洪基一位朋友说,到雅江再往前走30多公里有一个三姐妹青年旅社 ,那家藏族人特别友好,所以洪基又骑行一段里程,下午的四点多到了这家旅社。
一位年轻漂亮的姑娘接待了他们——她就是三姐妹中最小的一个。晚上六点多开饭, 老阿妈看着洪基的妈妈年事已高,还有他的哥哥行动不便,就把饭菜送到了房间。收住宿费时,本来每人70元,可那位妹妹看到洪基的哥哥是残疾人,就把他的住宿费免了,只收140元,并多给哥哥拿来一床被子, 怕他冷。洪基真心感谢藏族老阿妈和这位善良的妹妹。
7月11日,晴。这天,他们要继续赶路,从巴塘到左贡,全程260公里。早上七点多就从巴塘出发了,本想着能早点到好好的休息一下,结果走到芒康的时候遇到山体滑坡,道路冲毁,车都堵住了,还好洪基的三轮车能贴边行走,慢慢走过6.7公里的拥堵路段。
祸不单行,在离左贡还有6公里的地方三轮车的离合器片坏了,这时又下起了雨,已经是晚上九点多。路旁有一修理大车的店铺,洪基赶紧去求救。那里的大哥说,他这儿专修大车,三轮修不了,只能帮联系县里的出租车来拉到那里修。半个小时后,一位出租车师傅来了,谈好100元帮洪基拖到县里,到达后都快十一点了。
在一家润驰客栈下榻,这家老板还会修三轮车,洪基便把他的“小红”放到了他家门前,等待明天修。洪基背着哥哥刚要上出租车去找地方住,这个客栈的老板说:“我家住满了,这一条街的客栈都住满了,因为上边堵车,下来的人都住在左贡了,都这么晚了,如果你不嫌弃,我家餐厅有地方,我把家里剩下的被褥都给你们拿来,你们就在这儿打个地铺休息吧,别折腾了,也不收你们钱了!”洪基连声感谢。老板又让厨师给他们娘仨炒了俩菜。吃过饭后,他们休息了。
第二天一早,那位大哥就给洪基修车,把离合器片都换了,又给他们安排了一个三人房间。妈妈和哥哥好好休息了一天,洪基则跟随大哥一起修车。
晚上,洪基和另外一个摩友还有老板一起喝了点儿酒,聊了很多。大哥说:“你不是会唱歌嘛,把你的音响拿下来,我们大家一起热闹热?”洪基答应了,于是,整个客栈的人都出来了。洪基就在客栈门前为这些去西藏拉萨的朋友唱了几首歌,一看时间已经十点多了,就给大家送了祝福,然后回房间休息了。
7月14日早上,他们起来在客栈的餐厅吃过饭后又要前行了。洪基和客栈老板说:“大哥,给我算一下我们这两天的吃饭、住宿和修车的费用。”大哥说:“你们走吧,我不收你们费用了,也算是助力你的,你的行为我很感动!”
洪基真的不知道用什么方式去感谢大哥,只好写了一幅字——“摩友之家”,表达自己的谢意!随后他们在客栈门前合了影,又继续前行。
当天翻越了海拔4658米的业拉山,又闯过了非常难走的天路72道拐,下午三点,他们安全抵达八宿。听说前面的路塌方了,也不知道第二天能不能前行,等待着前方朋友的信息,洪基收拾收拾休息了……
7月15日,洪基在八宿前往波密的途中,看到当地的一位老阿妈带着三名孩子(俩男孩儿一女孩儿)在路边清理环境,是做公益,于是停下车,把好心人送给自己与家人用的精致水杯同大碗面给仨孩子每人送了一套,表达了对他们的敬意。
又行驶一段路程,洪基停下休息拍摄美景,妈妈也下了车,面对高山蓝天白云,不由触景生情,唱起了《翻身农奴把歌唱》:
太阳啊霞光万丈/雄鹰啊展翅飞翔/高原春光无限好/叫我怎能不歌唱
尤其后两句唱得格外铿锵有力。
在行进中,洪基还遇到一位徒步行拜叩大礼的朝圣者,深感其艰辛常人难以企及,于是下车送给他吃的与喝的,祝福这位信念坚定的人一路平安。
这一天,洪基行程218公里,翻越了海拔4325米的安久拉山,过了然乌湖,下午三点半抵达灵芝波密县,用时六小时二十八分钟。
7月16日,从波密到八一方向的50公里处,洪基一行再遇山体滑坡;上千辆车堵在这里,有赶路的人在这里已经停留了三十小时以上了!
心态阳光的洪基有办法帮助大家消除寂寞与烦躁。只见他爬上自己的红色三轮车,站在车顶手持麦克,威风凛凛,比舞台的明星还耀眼!他面对现场不停拍照和录像的观众,也是旅友们,放开歌喉倾情高唱自己的原创歌曲《2018我要去拉萨》。在得到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那一刻,洪基真的很有成就感。
人民子弟兵昼夜苦战,为众人开辟出了道路。洪基的车在行进中深陷泥石流中,是这些最可爱的人帮助他们一行推着走出这段泥泞的。洪基再次深受感动。
7月17日,因八一与工布江达之间的桥梁被洪水冲毁,所以,一大早洪基驾车上了高速路,一路畅通。进藏第11天了,洪基没想到的是,他那段站在三轮车上唱歌的视频传到网上,粉丝一天涨了1.1万,视频播点击达108万人次,直播2.3万人观看。
洪基想着明天即将驶入目的地——拉萨,心情无比激动。他曾在14日发愿,不到拉萨不洗脸,能让自己一洗征尘,光鲜示人的时刻就要到了……
宇文洪基,是位有行动力也是有思想的年轻人,他说:“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有激情才叫生活,没激情只能算活着,只要有前进的方向和目标,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只是一定要做最好的自己!”
记者/ 尹剑飞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双胞胎兄弟双双考上一本:我们的妈妈是超人|李健|双胞胎|超人_新浪新闻
双胞胎兄弟双双考上一本:我们的妈妈是超人
双胞胎兄弟双双考上一本:我们的妈妈是超人
  原标题:家中没有一张父亲照片,双胞胎兄弟双双考上一本:我们的妈妈是超人
  注定,这是一个难忘的夏天。
  14年,对42岁的李健来说,仿佛像一场梦。
  就像还是昨天,两个几乎长得一模一样的儿子眨巴着眼睛问,“妈妈,爸爸呢,爸爸去哪儿啦?”14年后的今天,这一对兄弟已经长大成人。高考结束,兄弟俩拿到了足以让她骄傲的成绩,一个考入了浙江大学,一个考入了重庆医科大学。
  浙江平湖市当湖街道九龙花苑小区,李健坐在两个儿子中间,幸福地笑着。也许过去的日子有些灰暗和苦涩,可未来,已经迎来了阳光。
  是的,今年的“中天·钱报”助学行动,这对双胞胎兄弟哥哥李斌强和弟弟李斌磊成为了我们牵手前行的对象。我们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让已经辛苦多年的妈妈歇一歇,让这对勤奋努力的兄弟能没有负担地走进梦中的象牙塔。
  14年前的那个夜晚他们失去了父亲
  原本幸福的四口之家再不完整
  这是一段即使百般不愿,却始终绕不过去的往事。14年前的那个夜晚,凌晨的那一个电话,这个原本幸福的四口之家从此不再完整。
  那是2004年的寒冬,那天凌晨,28岁的李健躺在才4周岁的双胞胎儿子身旁睡眼惺忪。这一天,丈夫上晚班,原本晚上12点就该回家了。然而,左等右等等不到丈夫的身影,却等来了一个电话。“出车祸了,赶紧来医院!”
  像是晴天霹雳,李健脑袋一片空白。等她赶到医院,甚至赶不上见丈夫的最后一面。“他骑摩托车的,据说那天雾很大,路上行人很少,当时事发路段又没有监控,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因为无法知道事发状况,这件交通事故就这样划上了句号,没有任何赔偿。可李健却永远与丈夫阴阳相隔,一对懵懂的孩子就这样没有了爸爸。那一瞬间,李健觉得天都塌了。闭上眼,就是丈夫的身影,泪水怎么也止不住。
  丈夫没了,家不能就这样散了。看着一对乖巧的儿子,李健来不及悲伤,强迫自己站起来。
  一对4岁的双胞胎,一个生病刚好,另一个又开始了。所有生活的重担都压在当时才28岁的年轻妈妈身上。
  14年仿佛一晃就过了,“到现在都觉得是做梦一样。他爸出事的那天,现在想起来就像是昨天的事。”李健不愿意回想过去,每一次提及,眼泪总会不自主留下来。
  所以,现在的这个家里,找不到一张“爸爸”的照片。因为照片都藏起来了,被孩子们的奶奶藏得严严实实。“老人家怕我们看了照片难受。”李健擦拭着眼角的泪水,两兄弟看在眼里,轻轻拍了拍妈妈的肩膀。
  妈妈是超人一般的存在
  深夜辛苦工作的身影一直印在脑海里
  14年,5000多个日日夜夜,是怎么熬过来的?李健选择了拼命工作。
  以前孩子还小,为了能照顾孩子,李健接了许多编织羊毛衫的活在家里。往往孩子们一入睡,她就开始拿出机器工作。后来孩子大了,为了方便他们上学,她又带着孩子搬到了平湖市区。李健开始去一家服装厂上班。早上7点一直到晚上9点,工厂里忙的时候,连周末休息日都没有。
  “这样也好的,忙了就没空想那些不开心的事,而且能多赚点。”李健上班的工厂是按小时计工资的,多上一个小时班,意味着就能多赚一小时工钱。
  “妈妈很辛苦。初中那会儿,每天早上六点多起床,妈妈已经上班去了,但是她已经为我们做好了饭菜,放在电饭锅里,每天都是热乎乎的。晚上五点多放学回家做作业,妈妈有时是七点左右回到家,也有九点的时候。吃完晚饭,妈妈就继续在家里的羊毛衫机上工作。”哥哥李斌强说,这些日常印象很深刻。
  在兄弟俩的心里,瘦弱的妈妈却是超人一般的存在,为他们遮挡着风风雨雨,给了他们最最温暖的家。
  从来不用妈妈担心
  这对双胞胎兄弟凭着自己的努力成为学霸
▲兄弟俩获得的奖状
  可即使这样的倾尽全力,李健依然觉得,自己亏欠了孩子很多很多。
  因为每天忙着工作,李健没办法像其他妈妈那样,有空余的时间带孩子们四处游玩。直到现在,高中时学校组织的杭州之行算是最远的一次出行。因为条件的限制,她也没法给孩子买各种各样的玩具:“5块钱买的乐高,他们兄弟俩小时候能玩很久。没玩具,就画画,几只笔就能画上很久。”
  也许是早早懂得妈妈的不易吧,李斌强和李斌磊这对双胞胎,成了妈妈最大的欣慰。“学习上从来没让我操心过。”李健看着两个孩子,目光温柔。
  从小学开始,兄弟俩都在同一个班,而且成绩一直名列前茅。2015年,因为优异的成绩,兄弟俩又同时拿到了平湖中学985班的“通行证”。在高中阶段虽然没上过其他校外的辅导班,可兄弟俩的成绩在班里依然非常优秀。他们互相探讨学习上的问题,互相帮助进步。拿到了一个个奖学金,也捧回了一张又一张奖状,三好学生、生物、化学、数学各类竞赛奖。
  今年高考,发挥出色的弟弟李斌磊以总分663的成绩被浙江大学录取。哥哥李斌强发挥虽然有点小失常,但依然以总分645分的高分考入了重庆医科大学。
  儿子们即将远行
  妈妈别担心,请好好保重自己
  在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李斌强和李斌磊的第一志愿都是浙江大学,他们希望,能离妈妈近点,更好地照顾妈妈。现在,李斌磊如愿进入了浙江大学,哥哥却要远赴重庆求学。
  “儿行千里母担忧,现在真的深刻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十多年来,从来没有离开过自己身边,一下子,两个儿子都要去上大学了,心里难免空落落的。李健心里,最放心不下的是大儿子,“在家一点辣都不吃的,去了重庆不知道能不能适应。妈妈不能照顾到你们,你们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希望你们在大学同样的出色。”
  而哥哥李斌强却想对妈妈说:“学会独立该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情呀!现在我们就要出去了。妈妈不用担心我们,好好保重自己!”
  “迷茫的时候,失败的时候,感觉累了的时候,妈妈常常鼓励我们:没关系,下次努力。这句话是我们最大的动力。”双胞胎兄弟凭着自己的努力,在逐梦的道路上,不断克服困难,挑战极限,一次次的重振旗鼓,发愤图强,成为更好的自己,也终于成为了妈妈心中的骄傲。
  跨过荆棘,阳光已照进梦想,放心勇敢前行吧,少年!
责任编辑:由中山
新媒体实验室
Copyright (C)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脑瘫康复儿:“我想去有爱心的学校”(图)_网易新闻
脑瘫康复儿:“我想去有爱心的学校”(图)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儿右在社工的帮助下康复得越来越好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冯小静 实习生 傅雨
  家住海珠区江海街的伍凤儿今年13岁,是一个成功接受手术的脑瘫儿,热爱读书的她在升读初一后,却遭到了同校师生的歧视。“一个学期里,被打了两次,身上好多淤青。”伍凤儿的母亲日前心痛地告诉记者。即使如此,凤儿还是想继续上学,“我一定要读完这三年。”社工正在帮她寻找合适的特殊学校。
  七年前,羊城晚报报道过凤儿的故事,那时候她还没有接受脑部手术,她最大的愿望是和同龄人一起上学。当年的报道让凤儿得到了许多爱心人士的关注,她在三九脑科医院成功接受了手术,并如愿进入聚德东小学读书。
  读小学三年级时,凤儿已经能自己走路、跑跳。如今,她已经能完全自理。2012年6月,凤儿小学毕业。她找人写了一封感谢信,感谢那些在她读小学时帮助过她的人。“我要谢谢聚德东小学的翁校长、孔主任,还有社工哥哥姐姐……”凤儿向记者一一数着这些好心人。
  凤儿的母亲陈女士告诉记者,2012年9月,在区教育局的建议下,小凤儿顺利升入离家比较近的聚德中学读初一。然而,在新的学习环境里,凤儿竟受到各种从未受过的歧视。记者了解到,聚德中学在她入读的时候曾要求陈女士陪读。
  “残联主任和医院都建议,她完全可以自己上学,因为她恢复得很好。”陈女士向学校提出疑问后,聚德中学负责人以小凤儿“小学一直陪读,中学也必须陪读”为由,让陈女士继续陪读。陈女士只好答应了学校的要求,每天和女儿一起上学。
  “没想到我就离开一次,女儿就受到了欺负。”陈女士心痛地说。日,陈女士要参加上岗证考试,无法陪女儿上学,她和学校说明情况后,那天让女儿自己去学校,没想到,女儿放学回到家中,身上竟多了几道伤痕。“现在她的头还有淤青,而且是在她开过刀的刀口上。。”陈女士告诉记者。
  陈女士向校方要求查看监控视频,遭到校方推托。“最后给的视频,只是从厕所走到教室的一段。”校方不承认有人打过凤儿,事情不了了之。之后,陈女士几次发现女儿在课间操时被老师反锁在课室里。当陈女士质问老师为何这样做时,老师说凤儿自己不愿意去做操。陈女士说,凤儿上小学时经常参加运动,和同学一起上体育课。
  尽管受到歧视,可是凤儿读书的念头非常强烈,母亲不忍中断女儿的学业。
  对于凤儿的情况,海珠区江海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社工一直作长期跟踪。一位社工告诉记者,他们正在联系适合凤儿的特殊学校,“或许在那里,她遭受歧视的情况能减少。”
  陈女士则担忧特殊学校的费用:“普通中学属于九年义务教育,而特殊学校要收费,我怕负担不了。”本可参加工作的陈女士,因为陪读而无法抽身,家里的经济状况自2009年丈夫去世后越显拮据。如果有可以寄宿的特殊学校,收费在她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她非常愿意让女儿去读,“她不会再遭歧视,我可以抽身工作。”
  “我想去一间有心理老师和有爱心老师的学校。”当记者问凤儿想不想去特殊学校时,她这样回答。
  (报料人陈女士,三等奖100元)
  冯小静、傅雨
本文来源:金羊网-羊城晚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父母相继患病去世 10岁女孩照顾脑瘫哥哥感动网友-中新网
父母相继患病去世 10岁女孩照顾脑瘫哥哥感动网友
  江西瑞昌10岁女孩照顾脑瘫哥哥感动全国网友
  各地网友纷纷表示想捐助这对苦难兄妹
  即日起,大江网将开设“爱心账号”接受社会爱心人士捐款
  3岁时,母亲患癌症去世;一个月前,父亲又因胃出血去世,撇下她和大她一岁、患有脑瘫的哥哥相依为命……1月12日,大江网刊登了瑞昌市码头镇10岁女孩王依萌在父母双亡后独自一人照顾脑瘫哥哥的感人故事。报道刊登后,引起全国网友关注,大家纷纷跟帖留言或来电,表示希望通过捐款帮助这对苦难兄妹。
  即日起,大江网开设“爱心账号”,接受来自全国各地爱心人士的捐款,我们收到的每一笔爱心善款,都将在网上公开。待捐款汇总后,统一转交给王依萌。
  父母先后去世 他们成了孤儿
  王依萌出生于瑞昌市码头镇的一个偏远山村。2004年,在她还不到3岁时,母亲就因为患牙癌去世。此后,她就与爸爸、还有一个大她一岁的脑瘫哥哥一起生活。然而,祸不单行,就在2011年12月,作为家里唯一顶梁柱的父亲又因胃出血离开人世,留下她和哥哥相依为命。
  “去年12月,王依萌的父亲突发胃出血,到处治疗都不见效。12月20日,病情突然加重,在医院抢救无效去世。”王依萌的小叔叔王细胜告诉大江网记者,王依萌的父亲去世后,王依萌和哥哥就跟着他一起生活,平日在他家里吃饭,晚上就和哥哥回自己家里住。由于父母的先后去世,王依萌的性格也变得孤僻了许多。
  照顾脑瘫哥哥 10岁的她担起了一个“家”
  据王细胜介绍,王依萌的哥哥是因为1岁时患急性脑膜炎,持续高烧后因医治无效,落下了脑瘫,从此不能正常说话,生活也不能自理。由于双腿萎缩,每天只能呆在家里,走路都需要杵着拐杖。
  “她虽然年纪还小,但很懂事。平时不但会帮哥哥穿衣服、洗脚,还经常喂饭给哥哥吃,有时做完作业还会跟哥哥一起玩。”王细胜告诉记者,由于从小就失去母亲,王依萌比一般的孩子要懂事得多。父亲在的时候,她会帮着做家务,做饭洗衣样样都会。现在父亲走了,哥哥都是她在照顾。
  学习成绩优秀,她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
  “这孩子的家庭十分不幸,可她学习非常认真,成绩很优秀,也非常懂事。”王依萌的班主任余泽军告诉大江网记者,王依萌是瑞昌市码头镇亚东希望小学四(三)班的学生。由于从小失去母亲,她的性格显得有些孤僻,平时不太爱跟班上的同学讲话,但学习却很刻苦。
  “虽然她平时要照顾哥哥,还要做家务,但她上学从不迟到,老师布置的作业也能按时完成。”据余泽军介绍,王依萌的父亲因病去世后,家里的情况非常困难。得知这一情况后,1月6日,学校的全体师生纷纷给她捐款。
  “这次我们全校师生共捐助了7000多元,钱虽然不多,但这是全校师生的一份心意,希望能给小依萌和她哥哥一些帮助。”瑞昌市码头镇亚东希望小学副校长朱拥军在接受大江网记者采访时表示,针对王依萌的家庭困境,学校决定免除她今后所有的学杂费,确保她不因家庭困难而辍学。
  希望哥哥能上学 盼好心人帮助
  1月12日下午,大江网记者通过电话,与王依萌进行了简短的交流。
  记者:依萌,你每天照顾哥哥觉得辛苦吗?
  王依萌:不辛苦。
  记者:听你班主任说你成绩不错,这次期末考试你考了多少分啊?
  王依萌:语文89分,数学86分,英语84分。
  记者:现在很多好心的叔叔阿姨想帮助你,捐钱、捐东西给你,你现在最想要的东西是什么啊?
  王依萌:(沉默)……我希望哥哥也能和我一样去上学。
  记者:为什么?
  王依萌:那样我上学的时候哥哥就可以不用一个人呆在家里了。
  简短的对话,当听到王依萌用稚嫩的声音说出这些时,记者被深深的感动。10岁,一个原本天真的年龄,她却独自一人承担起照顾脑瘫哥哥的重任。原本属于她这个年龄的快乐童年,她却没有机会去体验。此刻,在她的眼里,只希望哥哥的病能好起来,能和她一样去学校上学。
  “希望有学校能收留他,能和她妹妹一样正常上学。毕竟他现在才11岁,如果不上学的话,他就完全与外界隔绝了,就这样一直到老,那样的话对他太不公平了……”说到这些,王细胜的声音有些梗咽。他告诉记者,王依萌的父亲去世后,老师,同学,还有社会上的好心人纷纷向她伸出援助之手,他非常感激。现在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有孤儿院能收留王依萌的哥哥,让他也能像正常人一样融入社会。
  众多网友致电本网 希望帮助小依萌兄妹
  “真的很感人,希望我们能给予她一点力所能及的帮助”、“好人有好报,希望能得到她的联系方式”、“小依萌,你很坚强,你好样的。你要好好学习,还有好多叔叔阿姨会关注你的”……
  1月12日,大江网刊登了王依萌的感人故事后,引起全国各地网友的关注。许多网友纷纷跟帖留言,一些网友还致电大江网记者,希望能捐款、捐物给王依萌。
  “看到你们的报道后,非常同情小依萌,她才那么小,就失去了双亲,还要照顾脑瘫的哥哥,非常不容易。”北京网友刘女士表示,她想捐点钱给王依萌,给她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王依萌的故事太感人了,她才10岁,就要独自承担这一切。”网友盛先生表示,他也想给王依萌献一份爱心。
  大江网开设“爱心账号” 接受爱心人士捐助
  为方便全国各地网友向王依萌捐助,即日起,大江网开设“爱心账号”,接受来自全国各地爱心人士的爱心捐款。
  “爱心账号”开户银行:中国银行,账号:0147173,户名:叶新阔。捐款咨询电话:5、。钱款由大江网记者暂时代为管理,我们收到的每一笔爱心善款,都将在网上公开。待所有善款汇总,我们将在王依萌所在学校、村委会的监督下,统一转交给王依萌本人,并开具善款接受收条,同时在网上予以公布。(记者叶新阔)
【编辑:张志刚】
>相关新闻:
>社会新闻精选:
直隶巴人的原贴: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66833 34708 30649 18963 18348 16939 12753 12482 12188 12157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1999-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母亲失踪父亲去世,只留给她一个脑瘫弟弟!这位广东姑娘的一封信缘何刷爆网络?!_金羊网新闻_网易新闻
母亲失踪父亲去世,只留给她一个脑瘫弟弟!这位广东姑娘的一封信缘何刷爆网络?!_金羊网新闻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母亲失踪父亲去世,只留给她一个脑瘫弟弟!这位广东姑娘的一封信缘何刷爆网络?!_金羊网新闻)
一个是粤西农村的贫苦姑娘,一个是热衷公益的善良老者,因为一次公益资助,他们在人生路途上相互鼓励、相互关心。近日,一封在网上热传的感人信件,让公众了解到了他们背后的励志故事,令人心酸又心暖。
图为赖燕珍
母亲失踪父亲离世,独自照顾脑瘫弟弟
7月3日晚,赖燕珍照顾弟弟睡下,结束了一天的忙碌。她想起前几天与王颂汤老人的通话,脑海中浮现出一张慈祥的面孔,她来到电脑前写了一封信,里面提到:“尤其是想到他扶着拐杖、绑着绷带家访的那一幕,心里就特别想,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要见他一面。”
赖燕珍写给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的一封信
这封信是写给恤孤会的,在信中,赖燕珍回想起自己坎坷的人生。1995年,她出生在广东省信宜市贵子镇的一个山村里。2岁那年,患有脑膜炎的母亲离家失踪,至今生死不明,从此与年迈的父亲和脑瘫的弟弟相依为命……
直到2012年的一个下午,她和往常一样外出砍柴。回到家时,她遇到了两位恤孤会的“大哥哥”和 “大姐姐”。“看到她时我就惊住了,那捆柴居然跟她一样高!”现任恤孤会项目主任的“大哥哥”梁栋彬回忆道。
2012,赖燕珍与广东恤孤助学促进会的初次见面
2012,赖燕珍与“大哥哥”
“不知为何明明初次见面却有亲切的感觉”,“他们安慰我、鼓励我,让我又充满了动力”,回忆起这次邂逅,赖燕珍在信中写道。这次恤孤会的来访,为赖燕珍带来了人生中第一笔资助,也帮助她顺利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
2012,赖燕珍和弟弟的第一张合照
命运似乎总爱考验生命有多顽强。2013年,赖燕珍考上信宜二中,家中老屋却被暴雨摧毁,她只得放弃学业、外出打工,辛勤工作加上四处借钱,终于在次年建成一层简陋的砖房,一家人又有了容身之所,但也因此负债累累。
可就在她计划着未来时,2015年,父亲却突然离世,留下生活不能自理的弟弟。在这艰难时刻,赖燕珍选择了辞工回家,一边务工为生,一边照顾弟弟,从此就再没放下……
一个年轻女孩应该有的,她都放弃了
悲伤过后,日子重归平静。今年6月22日,赖燕珍意外地从朋友处得知,自己的名字出现在了全国道德模范广东省候选人的名单上。一起列在这个名单上的,还有一个熟悉的名字——王颂汤老人。
王颂汤在办公室。金羊网记者 谢杨柳 摄
犹豫良久,当晚她打电话给王颂汤老人。当她得知老人最近摔伤、缠着绷带还坚持下乡走访时,她既感动又惭愧,几天后又给恤孤会写了一封信。“早就应该写这封信的,但是一直不敢,因为我没能坚持完成学业,很惭愧。”赖燕珍解释道。
了解过赖燕珍的近况后,王颂汤老人联系了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的专家,为赖燕珍的弟弟做全面检查,结果却令人失望,弟弟很可能一生都不能自理。
说起此事,王颂汤老人感慨:“作为一个年轻女孩,她应该得到的都放弃了,唯一没有放弃的就是她的脑瘫弟弟。”他只能在微信上鼓励赖燕珍:“要继续坚强,与命运抗争不息!”
如今,在照顾弟弟起居之余,赖燕珍还在家门前种了两片地,一片种蔬菜,一片种玉米等农作物。此外,她还养了22只鸡,养大了就去卖钱。闲下来时,就看书写文章,发布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上。
赖燕珍为弟弟洗澡
赖燕珍喂弟弟吃饭
未来之路:虽戴光环,紧箍仍在!
以后的路,赖燕珍究竟该如何走?王颂汤老人无奈地说:“她既不能出去工作,也无法改善生活,甚至像寻常姑娘一样找对象都不行。听说有人给她介绍对象,但因为她弟弟的原因最后没成。现在,她获得了一些社会荣誉,头顶虽然带着光环,但紧箍仍在!”
管理恤孤会13年以来,王颂汤老人见过许多与赖燕珍命运相似的孩子。他回忆,自己曾遇见过一个八、九岁的女孩,父母都已不在,她一个人照顾弟弟妹妹。后来有人收养她,但她在一番考虑后拒绝了,理由是:“我要留下来照顾他们!”
“这不仅是一个人的故事,也是一个群体的故事”,在他看来,这些孩子已经构成了一个庞大、特殊的群体,急需发动社会力量去帮助,“很多孩子并不是生活困难,而是生存困难!单靠公益组织,很难真正解决他们的问题。”
王颂汤老人表示,自己救助了一些孩子,但远远不够,“因为这是一个没有答案的故事,她未来的答案也不知道在哪里,给她再多的荣誉也解决不了问题。尽管她表现得很开朗,但我能理解,她的心里实际上承受着莫大的压力。”
对于未来,赖燕珍并没有太过长远的打算,“如果到了明年,弟弟还没有好的转变,就只能带着他一起去城市租房打工。”
文字 | 金羊网记者 谢杨柳、钟传芳 实习生 陈建连、曾国青
图片 | 岭南文明网、恤孤会(除署名外)
编辑 | Sofia
编辑:易扬
(原标题:母亲失踪父亲去世,只留给她一个脑瘫弟弟!这位广东姑娘的一封信缘何刷爆网络?!_金羊网新闻)
本文来源:金羊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妈妈去世怎么告诉宝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