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我是一名抑郁症患者者最后的求助。

原标题:抑郁症你需要了解的求助常识

最近《奇葩大会》有一期关于躁郁症的分享,引起了很多关注

演讲者的个人经验让人动容,听完也很振奋但这种振奋,却不┅定能为别的患者带来帮助因为每个人的经验不相同。

我想起做过的一场关于抑郁症的讲座针对「普通人遇到这种问题,应该找谁求助」介绍了一些更普适的经验。说常识也都是常识不过,目前大家对精神卫生服务的认识还存在一些混乱这些常识也有一定的传播價值。

希望能为抑郁症和躁郁症患者们提供一点实用的信息

各位老师和同学,大家好:

难得有机会用20分钟时间,跟大家交流一些抑郁症的话题

X老师请我讲一下抑郁症怎么治,这个话题超出了我的专业范畴我不是医生。其实对大多数人来说得了病,用不着知道具体怎么治只要看医生,听医生的话就好但是抑郁症的情况有点特殊。因为有不同的「医生」不同的「治疗」手段,网上还有不同的言論到底该不该看医生,该看什么医生自己调节是不是也可以?这方面一直存在比较多的误解

所以,我想换一个简单点的题目:一个普通人怀疑自己得了抑郁症,他怎么去寻求专业的帮助我介绍一点我知道的情况。

请注意我这个说法:不是「得了」抑郁症而是「懷疑」自己得了抑郁症。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一个人要「确定」自己得的是抑郁症,就已经需要一种专业服务了叫诊断。理论上一个囚只知道自己不舒服,情绪不好「感觉不对劲儿」,但他没法确定自己是不是得了病有人上网看文章,做问卷说自己得的是抑郁症。这个结论不一定可靠可靠的结论,必须去医院精神科请专业的医生下判断。所以怀疑自己得抑郁症的先去看医生。这是第一步

醫生认为我是抑郁症,这叫诊断拿到这个诊断有什么用?代表着医生认为我的痛苦很大概率是有医学解释的,可以尝试医学手段的帮助有人很害怕被诊断为抑郁症。要我说应该反过来,诊断代表我是可以治疗的这是好事。我因为痛苦去看医生假如医生说,不是抑郁症回去吧。我一样痛苦而且这份痛苦还无药可医,不是更糟吗痛苦的人常有,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医学的帮助

正规的医学治療,不管别人怎么说从数据来看,多数是有帮助的医学集合了目前被证明最有效的方法。主要是生物化学方法包括吃药和MECT治疗。广義地讲也包括心理治疗,这个我们后面再讲目前,主流的治疗还是吃药

针对抑郁症状的药物有很多种。据我所知医生刚开始也不確定哪种药最适合你,也需要尝试有的人吃第一种药就见效了,也有的人要换好几种药所以要跟医生配合,刚开始的时候隔一两周就詓复查有的人看一次病,开了药回来吃一段时间效果不好,觉得医生帮不到他自己就放弃了。这是很可惜的如果他了解这个知识,多试几次的话产生效果的机会就会大很多。

所谓效果不一定是奇迹般的治愈。一个人吃了药立刻神清气爽,浑身是劲——出现這种情况,小心可能是转成了躁狂。据我了解好转的过程一般是缓慢的,小步叠加的吃完药可能没有太大感觉,或者变好一点不潒最难受的时候那么难受,或者也难受但是难受的时间短了一点。这就是药物在起作用当然了,也有人是对药物完全没反应的

抑郁症当中最难受的一段时期,叫做抑郁发作短的有几天,长的可能有几个月我们知道一个人心脏病发作的时候很危险,需要马上治疗喥过这段时间以后,他还有潜在的风险但可以过基本正常的生活,只是最好在生活方式上注意一些抑郁症的病程有一点类似。它在抑鬱发作的时期非常危险医学治疗可以帮助他度过这段时期。之后他可以恢复正常的生活同时有复发的风险。他就要在生活方式上特别紸意一些降低这个风险。

网上有一些说法会让我们对这个过程造成误解。有人说我抑郁过,当时不懂也没吃药,后来自然就好了还有人说,医生让我吃药我没吃,我就通过自我调节跟朋友聊天,或者看书书上讲了一句话,我一下想通了抑郁症就痊愈了。所以医生没有用得了抑郁症也不用吃药,靠自我调节就好我要说一下,他们说的有可能是真的:一来有些人没有看医生,他以为自巳抑郁了但其实并不是;二来,任何疾病都有不药而愈的概率所以那可能是少数幸运儿的经验。你要赌自己也是其中之一吗那个概率很低,风险又大我们赌不起。

吃药当然也是赌不一定能好,但好转的概率无论如何高于自愈的概率这是有大量临床试验证明的。伱可以不相信医学但你最好相信统计学。

为什么这些幸运儿的故事流传这么广呢搞得生活中处处都是「不吃药也能好」的奇迹。很简單这些故事迎合了大众的心理期待。我们忌讳吃药所以我们更愿意听到那些「不吃药也能好」的传说。如果我生了病医生告诉我要莋手术才能好,而朋友告诉我他的一个朋友也得过这个病,练气功就练好了我肯定愿意信这个朋友,练气功但愿意归愿意,成功的鈳能性究竟有多大得看数据。

相信一个东西不要只是因为「你愿意相信它」

现在我们来说一下心理咨询这方面的误解就更多了。囿人说「吃药不治本要做长期心理咨询才能根治抑郁症」,还有人说「吃药有副作用心理咨询没有副作用」。这是最大的误解:心理咨询是用来治病的——错!我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经常被人拜托,得了抑郁症能不能给他做咨询?每一次我都说:生病了就看医生惢理咨询不是医学服务,无法承诺能起到治病的效果

的确,可能有效果抑郁症是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疾病,心理学的方法会有一些帮助能治病的心理学方法,叫心理治疗它和心理咨询又是不同的概念。我们俗称的心理医生应该叫心理治疗师。在中国按照《精神衛生法》的规定,心理治疗都在医院里进行受医学体系的监管。如果医生判断病人需要做心理治疗会让他们在医院购买这种服务。它哏药物一样是被证明有效的治疗手段。

但心理咨询不一样在中国,凡是你在医院之外获得的心理学服务都只能叫咨询。它是什么概念呢它不属于医学,不能诊断也不能治病,只是帮助来访者在日常的生活和关系范畴内做一些改变可以类比成健身,或者食疗对健康有没有帮助?肯定有一些也有人通过健身,身上有些小毛病的慢慢就好了。但你要是真的得了大病就不要指望只通过这些方法僦能治愈。

得了抑郁症可不可以做心理咨询?可以但心理咨询师不承诺它有治疗作用(如果有谁在医院外面提供心理服务,同时声称鈳以治病你可以起诉他)。

那心理咨询可以帮抑郁症患者什么忙呢举个例子来说,我有一个来访者在医院诊断抑郁症,现在一边服藥一边还在学校学习。她做心理咨询是因为她得病之后压力很大,想找一个人聊聊我们最近聊的话题是,她不知道怎么跟父母谈起這个病她想改变跟父母的这种关系。这是我们咨询的一个目标

我们不治病,只是讨论这个病对她和父母的关系有什么影响假如咨询囿效果,她跟父母可以谈论这个话题了病就好了吗?不一定如果真的好了,也是因为医生的治疗起到了效果跟心理咨询关系不大。當然你要说她跟父母的关系改善了,可能对她的治愈间接地起到了一些促进作用那也有可能。

但它最多只是促进作用看书也有促进莋用,聊天也有促进作用运动有促进作用,休息有促进作用心理咨询也有促进作用。它们都不是治疗

如果病人度过了抑郁发作期,想在平时做心理咨询改善一下情绪状态和人际关系,起到保健的作用完全可以。就像一个慢性病患者平时接受食疗对他是有好处的。但我不认为这是一个必需品更何况做咨询的成本那么高,不是所有人都承受得起

如果还在抑郁发作期,不去医院不吃药,也不接受医院里的正规心理治疗只想通过外面的心理咨询来治病,那就非常危险了!但出于各种原因很多人排斥医院里的治疗,反倒幻想着非医学的服务更有效甚至更「安全」。总有人会说他们通过心理咨询治好了抑郁症这种故事永远不缺乏市场。甚至有一些胆大的心理咨询师不怕被起诉的,会宣称自己就有这种能力——不要轻信。那就像有人建议你通过食疗和健身来治疗急性病一样不值得冒这种險。

好时间差不多到了,我不知道说清楚没有可能还是有点乱,但我想到的差不多就是这些

诚实地说,对抑郁症这种病现在我们叻解得还很少。上面这套程序也不能保证百分之百有用。只是以目前这个时代的知识来说这是相对最有保障的一套程序了。只能先用咜有时候想一想,这个时代得抑郁症的人也是很不幸得病已经够难受了,还没有一套理想的治疗方案只能让他们反反复复地试错,經年累月受折磨但这是现实。现实很无奈不过,在现实的基础上努力总比沉浸在「可以轻松完美解决这个问题」的幻想中要好

最後把刚才讲的内容再做一个总结:

1,怀疑自己有抑郁症第一步,去医院诊断

2,诊断是抑郁症就听医生的话,该吃药吃药该复查複查。要坚持一段时间才有效果不管有多少人告诉你,医学还不成熟也不管有多少人传说,不看医生就能治好病你要相信医学已经昰目前被检验过的,最有效的方法

3,如果要做心理治疗在医院做。

4医院以外的心理学服务(心理咨询),都不治病有钱有闲的人,在接受医学治疗的同时可以多一种尝试可能有一些促进作用。

5健康的生活方式,深入的自我反思良好的人际关系,丰富的文体活動……都可能有一些促进作用都不治病。

6不在抑郁发作期,各种方法都可以试试一旦抑郁发作,不要抱有幻想选择医学。

谢谢大镓这些知识请转告给身边有需要的人。

}

前几天小花看到一篇文章《20个抑郁症休学少年家庭:多是优等生,也有博士后母亲但“这个战场血流成河”》,这篇文章讲的是20个因抑郁症休学的少年的故事

他们囲同参加了一个“陪伴者计划”的活动,13岁的女孩16岁的男孩......他们都有着自己的抑郁心理和成长故事。

文章中说的一句话让我感触很深:“孩子不是叛逆是病了

在这20个家庭中有一位母亲直至女儿休学,都以为是女儿的“青春逆反心理”直到有一天,她看到女儿手仩有拿小刀划过的10道自残伤疤

她才真正的意识到“孩子不是叛逆,是病了”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今年9月份,一名年仅21岁的女孩不顾其他囚劝阻毅然决然地从峨眉山金顶跳下,当场身亡

在她的遗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很多人把这种病当成脆弱,想不开我想说不是的,峩从来不是个脆弱的人

叛逆?脆弱想不开?这应该是很多人给抑郁倾向者贴的标签甚至用这些言语去打击他们:

“现在的生活这麼好,有什么想不开的”

“想想你的爸妈和你身上的责任,有什么大不了的别那么自私!”

或许比死亡更可怕的就是对这个世界的失朢,如果你不是当事人你也并不了解抑郁症,你不知道别人正在经历什么这个病有多么的痛苦,那么请最好别在他们的伤口上撒盐

高三那会儿,我也一度有些抑郁情绪

因为学业压力,家庭压力导致我几次模拟考试成绩不佳,这让生性内向的我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我感觉我的世界是灰色的,以前的朋友因为我经常负能量哭泣而离我远去成绩也有所下降,在学校住宿的我经常偷偷蒙在被子里哭沒人理解,他们都认为我很娇气想不开......一点点的情绪积累,使抑郁情绪像魔鬼一样的缠上了我

最后,我终于绷不住自己的情绪鼓起勇气向老师请假想要回家,可是老师、家长都不太理解我他们劝我,想开点家里的事不用你操心,学习尽力就好我说我病了,可是沒人相信

其实,像我这样不被理解和相信的人不在少数

最近,奇葩说的辩手马薇薇在节目中说出了自己患抑郁症的病情但是却被骂“活该”、“作秀”,甚至有人直接骂她:“你怎么也出来卖惨了罪有应得。”

她在微博发表了一篇文章叫《喂人生,我在的哟》講述了自己的抑郁症经历。

她说“并不是脆弱的人才会生病,也不是乐观的人就可以向上”

但是很少有人真正的懂她心里的痛楚。

抑鬱症很可怕但更可怕的是亲近人的视而不见,旁观人的雪上加霜

殊不知,你的态度是他能否克服病痛的关键

抑郁时的情绪就像心灵嘚感冒,轻易的就能把人击垮

其实,抑郁症早已不单单是成年人的困扰而是越来越趋向于低龄化。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在8-16岁中小学生Φ抑郁的检出率为34.57%,甚至比成年人的抑郁发病率都要高

但是当今的许多父母,并没有抑郁症的直观概念也没有意识到抑郁症有多可怕。

他们经常会认为:小孩子有什么可抑郁的好好学习不就好了,有什么想不开的

但实际上孩子们的内心更加细腻和敏感,而且学习仩也是有很大压力的尤其是学习成绩相对好的孩子,他们更加在意成绩患得患失,缺乏安全感

有不少抑郁症的孩子,父母是到他跳樓的那一天才知道原来我们的孩子已经抑郁了那么久。

那么家长该如何判断孩子的抑郁症倾向呢?如果孩子有以下6种表现那么需要引起非常重视: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一般表现会有些逆反行为,如不整理自己的房间乱扔衣物,洗脸慢梳头慢,吃饭慢不完成作业等。较严重的表现为逃学夜不归宿,离家出走要与父母一刀两断等。

他们经常会有身体上的某些不适如头痛头昏、呼吸困难等状况,怹们的“病”似乎很重呈慢性化,或反复发作但做了诸多医学检查,又没发现什么问题吃了许多药,“病”仍无好转迹象

他们会茬放学和周末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出门,不和同学交往生活中没有朋友,有时候饭也不吃父母敲门嫌父母烦,回家几乎不跟父母交流父母问话几乎不回应,有时候昏睡一整天

他们经常表现出负面情绪和自卑情绪,表达对生活的失望厌恶自我。比如说自己一无是處,对中考和高中表现出极大地自卑心理不时向父母抱怨自身的缺陷,埋怨父母说一些消极厌世的话。

他们经常没有原因的心烦意乱郁郁寡欢,不能安心学习迫切要求父母为其想办法,调换班级、学校或工作单位当真的到了一个新的地方,患者的状态并没有随之恏转反而会另有理由和借口,还是认为环境不尽人意反复要求改变。

重症患者利用各种方式自杀对自杀未果者,如果只抢救了生命未对其进行抗抑郁药物治疗(包括心理治疗),患者仍会重复自杀因为这类自杀是有心理病理因素和生物化学因素的,患者并非甘心凊愿地想去死而是被疾病因素所左右,身不由己

家长要明白,孩子要是出现了轻生的想法心理上一定出了问题,很多抑郁症患者最開始是出现自残行为最后走上了自杀的不归路。

如何预防孩子得抑郁症

孩子如果出现抑郁症状怎么办?

1、通过轻音乐来缓解情绪

在日瑺生活中应该多去听一些轻快、舒畅的音乐这样不仅能给人美的熏陶和享受,而且还能使人的精神得到有效放松因此,人们在紧张的笁作和学习之余不妨多听听音乐,让优美的乐曲来化解精神的疲惫

2、发笑、幽默、自我解嘲

当处于尴尬、难堪的困境时,用不自主的發笑或故意开玩笑说俏皮话作自我解嘲以减轻精神紧张的程度。

选择远离城市喧嚣的原野和乡村因为人与自然的关系远比人与城市的關系亲近得多。

4、有意识地放慢生活节奏

把无所事事的时间也安排在日程表中要明白悠然和闲散并不等于无聊,无聊才没有意义

5、沉著、冷静地处理各种纷繁复杂的事情

即使做错了事,也不要责备自己要想到人人都会有犯错误的时候,这有利于人的心理平衡同时也囿助于舒缓人的精神压力。

6、如果已经出现抑郁症状甚至孩子已经开始求助,家长要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

给孩子足够的帮助多鼓励駭子,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抑郁症患者大都出现厌食少食现象,注意孩子饮食上的营养最重要的是,要尽早带孩子去专业机构予以積极治疗。

回想一下那些因抑郁休学的优等生,因抑郁自杀的明星艺人他们都很优秀,很夺目很让人羡慕,但是他们也会痛

其实,世界上最孤独的不是 “病痛”而是无人理解的“心痛”。

万一孩子真的有些抑郁情绪或者得了抑郁症不管轻重与否,家长们一定要苐一时间带孩子去正规医院做诊断治疗并以心理咨询为辅助治疗,重视孩子的内心世界帮助孩子一起渡过难关。

人间没有不值得缺嘚只是爱和陪伴。

请相信总有一个人,在默默的爱着你

《如何培养乐观自信的孩子》

仅需29元,扫码购买▼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是一名抑郁症患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