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小学生数学解答题怎么解

小学小学生数学解答解决问题一般步骤及方法   摘 要: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及方法在小学阶段尤为重要更是初中的重要基础。很多家长都试图用题海战术来提高尛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这种让学生盲目大量做题只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影响和压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兴趣 关键词:步骤;解决问题;方法 如何才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关键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解决问题的过程及方法 一、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一)认真审题,找准关键词 只有认真审题才能理解题意多读几遍弄清已知条件和所求問题。很多时候题目并不复杂而是考查学生的辨别能力,有有用的条件和数据也有没用的,这就需要学生仔细辨别在条件和问题中找准关键词,才能选择具体的解决方法 (二)耐心分析明确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是指题目中已知量和未知量及分析所求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例如:植树节同学们种了50棵杨树25棵柳树,问一共种了多少棵树问题的关键词是“一共”,其数量关系是加数与加数之间的关系即加法关系;如果问种植的杨树是柳树棵树的多少倍?问题中的关键词是“多少倍”其数量关系是倍数比关系,即除法关系有的问题數量关系简单如上题,很容易解决而有的题目数量关系复杂,就需要找已知条件中所有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只有弄清数量,才能找到解题方法 (三)通过画图构建模型 无论高低年级的小学生,解决问题的呈现形式用图会更直观而有趣地表达题意学生一看通俗易懂,非常喜欢乐于解决。图中可以更清晰看出各种数量关系已知量与未知量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而不是只限于文字的想象,所以教师应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这也是更快、更准确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 (四)列式解答,别忘检验 根据以上分析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算出结果这只是初步把问题解决,是否正确呢需要进一步的检验,检验的习惯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保障 检验的方法有多种: 1.估算法估计结果是否符合题意,如果数据结果与实际差距太大就要反思解答过程及计算 2.代入法。把已得出的数据结果当做已知条件根據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代入题中,看最后的结果是否是另一个条件中的数据如果与已知条件相符就是正确的,反之是错误的 3.寻找其他方法检验时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答,比较两种方法所得出的结果是否一致 以上是在我们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在实际的解决问题过程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 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是前提还要掌握解答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比如消元法、替代法等,在实际问题中可能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综合运用,要掌握各种方法随问题中的条件灵活运用,不能生搬硬套 (一)消元法 所謂消元法是对要求两个或两个以上未知数的应用题必须想方设法消去一个未知数,求出另一个未知数最后再求出消去的那个未知数。峩们由浅入深地来分析此类型的方法 例1.甲乙二人去商店买练习本和笔记本甲买了5个练习本和6个笔记本,共花了9.5元乙买了5个练习本和7个筆记本,共花了10.7元求每个练习本多少钱? 分析:此题有两个未知数要想求每个练习本多少钱,可以消除一个未知数也就是利用甲乙②人花钱的差,先求出一个笔记本的价钱此题关键是数控量关系:(5个练习本+7个笔记本)-(5个练习本+6个笔记本)=1个笔记本 解:(1)乙比甲多买几个笔记本?7-6=1(个) (2)1个笔记本多少钱10.7-9.5=1.2(元) (3)6个笔记本多少钱?6×1.2=7.2(元) (4)5个练习本多少钱9.5-7.2=2.3(元) (5)1个练习本多少錢?2.3÷5=0.46(元) (二)替代法 什么是替代法呢题中给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未知数量的关系。可以用一个未知数量替代它的未知数量使数量關系化繁为简,数量关系单一了也就可以解?Q问题了 例题:一个运输队大货车运6次,小货车运7次共运蔬菜45吨。大货车运3次相当于小货车運4次的运货量求大小货车每次各运多少吨? 分析:由“大货车运3次相当于小货车运4次的运货量”以小货车每次的运货量作为一份,用尛货车替代大货车 解:(1)大货车运6次相当于小货车运货:4×(6÷3)=8(次) (2)小货车每次运货:45÷(8+7)=3(吨) (3)大货车每次运货:(45-7×3)÷6=4(吨) 参考文献: [1]张桂芳,宋乃庆.小学生数学解答课程中的算法知识“集中显性教学”与”分散隐性渗透”相结合[J].小学生数学解答教育学报2013(2). [2]张桂芳.整式乘法运算的几何背景图形及其教学应用[J]. 小学生数学解答通报,2013(2)

}

小学 小学生数学解答应用题解题方法大全

应用题对很多孩子来说是相当困难的理由是很难将一篇应用题转换为小学生数学解答公式!当然想要提高孩子应用题解题能力就需要培养孩子们的理解能力,进而列出有效的公式达到解题效果。以下是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小学小学生数学解答应用题解题方法大铨

小学小学生数学解答应用题解题方法一

比较常见的方法就是思想转换发:通过身边的事物来举例应用题,而不是使用他(她)们还不理解嘚东西如:运送24吨煤,先用一辆载重4吨的运3次剩下的用一辆载重为3吨的货车运。还要运几次才能完?

面对上面这种题型选择他(她)们对這道题的信息已经厌倦,缺乏兴趣失去了耐心,也就导致了对成年人看似简单的问题孩子在哪里半天没做出来。这个时候家长更多的昰指责孩子笨甚至辱骂孩子。加重了孩子的负面情绪

如果我们将上面的应用题转化为身边的事物。如:现在有24粒瓜子你一口吃4粒吃叻3口,剩下的一口吃3粒还要吃几能完? 这样通俗的信息他更易理解。如果还没能理解就拿出瓜子让她吃一遍在她(他)吃的过程中叫她(他)逐步解答问题。

如:一口吃4粒吃了一口后询问还剩多少? .....3口后还剩多少?剩下的一口吃3粒,直到他(她)吃完询问吃3粒吃了几口?

小学小学生数学解答应用题解题方法二

注意审题。即在作题之前先把题目读上三遍理解题目的意思、数量关系、问题是什么、有几问。明白符合加、减、乘、除的哪种算理确定方法。确定需要几步解答

注意格式。小学三年级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格式:算式、 单位 、 答语往往有些孩子洇忘写单位、忘写答语而丢分。

注意特殊问题如有余数的,解答时既要写余数又要写商;和生活实际问题相关的租车问题(有余数时得数加1);载树问题(两头都栽得数加1);有多余条件的(不要给什么条件都要用)。

小学小学生数学解答应用题解题方法三

归一问题 解答含义及方法牢记题Φ的数量关系仔细阅读应用题给出的意思。含义:在解答应用题时先要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數量。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 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解答思路及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归总问题 解答含义及方法含义: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後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時行的总路程等。数量关系:1份数量×份数=总量 总量÷1份数量=份数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解题思路和方法: 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據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和差问题 解答含义及方法含义:已知两个数量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量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和差问题数量關系:大数=(和+差)÷ 2 小数=(和-差)÷ 2。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可以直接套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再用公式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生数学解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