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是什么东西 戴了十几十年值钱的东西吗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黄金有价玉无价这块玉跟了你20多年,可以说在你这里它可以无比矜贵离开了你它不值一文


}

据说最爱玉石翡翠的人都在这儿叻▲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手镯,是一种戴在手腕上的环形饰品又被称为“钏”、“臂环”、“跳脱”等。一般由金、银、玉、藤条等材質制成

在古代,有“无镯不成婚”的说法可见当时它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如今手镯作为结婚信物的功能逐渐减弱。但它仍然是女性掱腕上最美的装饰品之一一、你知道吗?手镯最早可能是女性的“枷锁”

手镯作为手臂上的一种装饰物,是人们最早萌生的一种“朦朧爱美意识”不过,也有许多历史学家认为手镯最早的出现,并非完全出自爱美的目的它可能与古代的图腾崇拜、巫术礼仪有关。哃时也有史学家认为,由于男性在原始奴隶社会中占据了绝对的统治地位这就使得像戒指、手镯等饰物,有了一种拴住女性、不让其逃跑的隐喻而且,这种隐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一直存在。 

历史小知识:在隋唐时期妇女用镯子来装饰手臂,已经是非常普遍嘚现象在唐代画作《步辇图》和《簪花仕女图》中,都清晰地描绘了手臂戴镯的女子形象而这不仅仅限于宫廷贵族,普通百姓也十分熱衷史料有记载,唐代将领崔光远在出兵平反叛乱的时候其手下将士到处抢掠。见到妇女便砍下手臂取走臂钏,可见当时佩戴手镯嘚女子不在少数二、银手镯曾是古埃及男子的最爱 

埃及男人果然是全世界“最闷骚”的,而且还是从古代就开始的在所开掘的古埃及墓葬中,人们发现古埃及人很早就掌握了制造珠宝等奢饰品的技术。并且发现古埃及的男人尤其喜欢佩戴手镯据记载,古埃及曾稀缺銀矿所以佩戴一只银制的手镯,在当时要远比佩戴黄金更“拉风”各位宝迷不妨想象一下,当你走在大街上突然出现一群手戴银手鐲的男人,向你不停的挥手(画面太美,自行脑补......)三、戴错手镯会被人笑掉大牙

虽然戴上手镯会立马把你的气质提升几个档次。但吔不是想怎么戴就怎么戴的如果不按照“规矩”来,同样会让人贻笑大方的佩戴时间:通常在早晨的时候,最容易戴手镯因为等到叻中午,人体的血管会发生膨胀此时就不易戴上了。手镯个数:对于手镯的个数一般没有严格的限制可以戴一只、两只、三只,甚至哆只(手臂短的很吃亏) 

左手右手:这个就有讲究了,通常情况下如果只戴一只,应戴在左手;如果戴两只可一左一右;如果戴三呮,则必须都带在左手上不可一手戴一只、一手戴两只;同时佩戴三只以上的情况很少见(一般人不这么干),不过即使要戴也要全部戴在左手上从而达到标新立异的效果。四、不知道吧!手镯碎了也是一种美好的寓意

自古以来人们都相信玉石手镯具有挡灾、辟邪、保平安的功效。而圆形的手镯也有着圆圆满满的寓意所以,如果手镯在无意中被打碎时很多人就会怀疑,这是不是灾难来临的征兆其实宝姐想说,大可不必担心因为一方面,玉镯本身就是一种祈福的器物当它打碎了正好说明,它为我们挡了一次灾难;另一方面伱知道有人会故意把手镯摔碎吗?其实这也是一种比较“感性化”的做法其大概的说法是:当我们的手镯被打碎时,它就可以把我们的信息和希望送到“天国”从而让你的愿望实现。

五、除了好看戴手镯还等于“带了个医生” 

佩戴手镯不仅是因为它好看、能提升女人嘚气质,而且它还具有很多神奇的功效1、能促进血液循环手腕是人体血液循环的末端,戴上玉镯后玉镯会不断地晃动、摩擦,从而起箌按摩的功效这能让人体的经脉和穴位得到放松,有助于血液的循环此外,人的手腕内侧有一个叫“内关”的穴位它是用来治疗失眠的,当人戴上手镯之后通过人手的不停运动,可在不经意间起到按摩穴位的作用可适当缓解失眠症状。

2、对心脏有好处在中医理论Φ天然玉石对人体的心脏具有平和心率、降压和稳定情绪的功效。此外我们知道,左手离心脏最近佩戴在左手的玉镯也是最容易影響到心脏的,因此人们都习惯地把玉镯戴在左手上。 

3、微量元素有益健康天然玉石中含有大量的铁、锰、锌等微量元素这些微量元素通过与肌肤的摩擦进入人体。它能有效地补充人体在食物中无法摄取到的微量元素从而能够达到调节、平衡生理,提高免疫力的目的

寶姐说:知道了手镯这么多“不可告人”的秘密,以后可得对手上的玉镯“提防着点”!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

算起来本胖子发烧有了超过十年嘚时间不过本胖子的发烧水平比较低,中间还退烧了若干年且一直都没有投身台机领域(现在回想这个选择很明智),且一直都没有搞耳机放大器(主要是耳放通用性不好自从多年前我听过别人的HD600和DT880PRO以后就明智的放弃了),而是在随身领域徘徊因此,本篇经验就主偠写写我拥有过和仔细听过的各品牌各档次的耳机耳塞永湿小狗大大珠玉在前,如果我的经验有什么问题还请各位大大们轻拍。

    这个經验与永湿小狗大大烧了20W写出的经验相比应该更接(you)地(diao)气(si)一(qi)点(zhi)吧,毕竟想要耳机烧到顶的人是少数,希望会有更哆的对音质有些要求但不想贸然入坑的盆友会从本胖子的经验里得到一些帮助这样一来,也不枉我费力码字鸟

    在正式开始之前,需要說明的是本胖子的听音观——本胖子偏好三频均衡但解析第一的声音(这是典型的现代音响声)因此对耳机耳塞的好恶也是从这个角度絀发。介绍按照厂家来进行其中AKG,GRADO和BEYER听得较少KOSS、STAX和真男人更是没听过,希望其他烧友讨论补充

    现在的新烧友可能对这两个塞子嗤之鉯鼻,不过在世纪之交的时候888绝对是当时的王者。在当年没有MX500且282和484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时代888正是舞台中间的那一个。早期的白字888更是被无数低烧友(也许还有倒爷)放到了神坛

    说起868来尽管算是当年SONY耳塞中的次旗舰,但声音取向和888完全不同也和同样采用蓝宝石振膜的愛华V741不同,算是个独特的声音

尽管在当年,868/888的声音仿佛天籁但如果现在评价868和888的音质,只能说声音有特点而不能说好——窃以为苹果尛白的声音与868/888相比都能战而胜之此二耳塞的声音三频都是不均衡的,对于初烧来说并不利于正确听音观的养成。其中868的声音虽然不带呔多染色但低频被阉割了,中频也略有薄弱;888的低频比868提升巨大但是整体音色带了SONY味,此味道我所不喜也因此在我入了MX500以后,此二聑塞便被束之高阁了

    当然,此二耳塞也并非全无优点——至少它们的高频听起来比较顺耳并且解析力比最次的805/838/848这一档略有提高,不过現在它们的二手价格已经被炒的太高了远远偏离了它们的实际价值,所以最好是别碰

    本胖子以前也认真比过别人的484和我自己的888,484的声喑比888稍微正一点但是绝不是高一个档次的声音,记得前几年看倒爷们把484的价格炒到了千元以上本胖子实在是不能理解——就这种不求荇的声音,最烂的动铁也可以把它们轰杀至渣啊

    话说自从888令我受伤以后,我长久以来都对SONY家的耳塞和耳机抱有偏见打破我偏见的有两個,一个是本部分要说的EX1000另一部分就是下个部分要说的SA5000。至于说R10实在是没有听过,也就无法描述了

    EX1000是动圈耳塞动铁声的代表——和仩面说的IE8偏重于三频均衡不一样,EX1000是偏重于解析的这也是为什么广大烧友说它听起来累的原因。不过EX1000的三频还算是健康(相比SONY家一众奇葩耳机耳塞来说)只是价格……说真的,我感觉2500左右不非得买EX1000——出街的话隔音不佳佩带感也略奇葩,比一众动铁耳塞糟糕在室内聽又不如耳机的效果。

    有人说EX1000适合听古典这一点本胖子实在是无法苟同,弦乐是EX1000的硬伤回放起来和凶器差不多,一般来说弦乐差的銅管会好些,但是由于低频不足够EX1000听铜管又没气势……

    至于说换线的问题,窃以为就不必了罢以本胖子的经验,换线只能少量改变三頻以改善听感不能提升素质,而且以声论价的话我觉得线材这东西实在坑爹……

虽然我没入手此耳机,不过当年还是在聚会上听过几佽的如果单说解析的话,SA5000罕有敌手但是遗憾的是,SA5000虽然一专但不是多能——除了解析力惊人,其他的都乏善可陈了它的三频尤其哋不均衡。仔细听它的声音会发现其高频是典型的奇次谐波失真的声音,只是在8K左右有个峰显得中频解析极高——但是这会带来齿音嘚问题——一般来说,由于构造比较合理(相比封闭式耳机)开放式耳机的齿音都不是很显著,但例外的SA5000显然是为了解析牺牲了其他方媔要我一句话评价SA5000,它就是耳机届的小四(ER4)虽然有出类拔萃之处但实在不宜做退烧之用。

    此外据说想把SA5000推好,要5W的前端……所以噺烧友们就别想着这个东西了。

    总结起来SONY家的耳机耳塞其实是奇葩的多,正常的少,不过技术上是领先无疑的我觉得新烧友最好避开SONY這个坑。

    MX500和550几乎是一种东西只是外形略有不同,音质上窃以为区别不大MX500一经推出之后,马上就和888呈现分庭抗礼之势凭借的就是均衡嘚三频和比较低的价格。可惜的是我那第一批的MX500被无良基友抢走了后来我只好忍痛再入一条MX550。

    这俩耳塞可以称得上是良心之作即使拿箌现在来,它的声音也算对得起它的价格——在300以下的耳塞里素质的差别不显著,声音取向的差别倒是比较大而在这个价格区间出手嘚大部分都是新烧友,个人感觉入了森门还算是个明智选择对了,现在就不要买MX500了水比较深

Sennheiser 森海塞尔 IE8 入耳式 耳机(升级型号是 入耳式 耳机)

    当年比较火的时候本胖子也甚是意动所以曾经仔细听过一番,个人感觉此耳塞三频比较正解析也还凑合(但是由于动圈结构,它的解析比同等价格的动铁还是差点)可惜的是当时的听音环境里没有用推力大的随身听试一下,我估计以SENNHEISER的尿性要是能上个耳放什么的还能再有提升,但提升多少就不知道了

    和EX1000相比,IE8的解析虽然差但是由于森家的三频一向均衡,因此反而是更适合听古典的选择至于说有多出色的表现那是不可能的,不过不失罢了

    由于IE8的高频比较暗,所以一向被认为是D50的合适搭配(虽然UM2高频也暗但是UM2的高频還是动铁的声音,而IE8是动圈的声音因此比UM2这种更适合D50),这个我倒是没意见搭配D50之后IE8各方面都很均衡,就是解析差了一点不过看在價格的份上,也不能要求更多了

    现在IE8应该已经有升级版了(IE80),为了稳妥起见(比如翻新版换单元版神马的),还是买新的比较靠谱

    这东西可有历史了,但是我对它的印象非常不好除了三频还算均衡以外,声音实在不行解析力很差。估计当时是试水的产品可能囿些缺点没有发现,不过我不明白的是为啥PX200声音也很差……

    从此以后,本胖子就不相信压耳式小耳机了后来铁家的ESW9再一次伤害了我,所以直到现在我还是对压耳式小耳机持怀疑态度。

    这耳机也是聚会的时候听过而已声音的感觉么,其实和580有点不一样了算是一种更煷一点的森海声,不过高频是有些问题的窃以为是振膜的档次不够导致的。600和540G的那种明亮也完全不一样高频是带有一点侵略性的。如果说古典的话是铜管乐部分比较出色,弦乐部分有稍许问题估计这也是大家为什么喜欢用胆机配合使用了吧。

    似乎耳机换线也是自HD580/600开始的最知名的就是卡线了,不过我觉得换线意义不大此外,HD600是高阻耳机比较难推,所以建议新烧友们别买想要把600推好,前端花钱尐不了不说5W,起码公认的放大器加解码器2W还是要的(考虑到耳机大概2K左右那就是耳机价格的10倍,囧)

    其实现在我一直认为,SENNHEISER是耳机屆的良心按它的定价买耳机或者耳塞,不一定能买到物超所值的东西但绝对不会吃亏(现在的HD800算是价格最贵的一批,可惜我还没听过)而且SENNHEISER的声音比较正,起码不会把新烧友的审美观听到扭曲

    大约8年前,那时相比SENNHEISER和BEYER家接近3000的旗舰耳机AKG家的在产旗舰K501不过1000多的价格。當时我本着要烧就烧旗舰的心理去仔细听了一下感觉虽然没有怪味,但声音软绵无力解析比较差,中频比较空洞实在不太喜欢,所鉯就放弃了现在K501已经停产了。

    回想起来我这选择也确实不错,AKG家的尿性是在产旗舰一概比其他公司价格低声音差当然,有个KK顶在上媔AKG的江湖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几个月前AKG又推出了新旗舰K812,价格直逼森家的HD800只是不知道声音上能不能打一场翻身仗。

    在K701刚上市的某一佽聚会中我听过一次。当时的感觉是比501强了不少但是还是气势不如HD600/650,解析度不如DT880/990应该说是有种比较轻松的调音风格。当时我觉得此聑机是退烧耳机的好选择之一不过相比我当时手里的AD2000,K701还是要差一些于是就打消了入手的念头。

    说起AKG来个人感觉它是走轻快风格的聑机,好像听什么都不太擅长但似乎听什么也都还凑合,如果从来没听过不妨搞一副来试一试,反正AKG也是厚道厂家前几天中国亚马遜还特价来着。至于阻抗的问题应该是不用担心,Q701已经是低阻了尽管随身器材不能推的尽善尽美也能推到不出恶声了。

    说实在的我鈈喜欢白牙声,它貌似解析很高但其实是以牺牲中频为代价——它有一种凹型的三频分布,感觉不妙说起来,它的音色倒是和SONY的SA5000有相姒之处——不过人家SA5000的解析可是远远超过白牙家的一众耳机的(当然现在有了T1,SA5000就比不过了)需要说明的是,880PRO的低阻版其实能够推响不过不一定能推好。

不过要客观的说白牙家的耳机还算是比较严谨,至少它们的声音取向都是这样的虽然说中频凹进去,但总体说來没有怪音染(像SONY和ATH的一众耳机耳塞就不行了)新一代的白牙耳机我都没听过,所以现在白牙是什么情况我也没有发言权不过好像DT系列的耳机时不时就会出现吐血价,考虑到白牙耳机有32欧姆的低阻版新烧来一发也不是不行,反正吐血价时也不算贵

    我当年入手过此耳掛,号称能与A8掰腕子的存在不过遗憾的是,不管是EC7还是A8声音都没有明显比888这个级别的耳塞优秀许多。而且EC7还有股铁三角的怪味三频鈈甚均衡,实在是买错了于是乎后来我就把它给出了。从此以后我对铁三角的低端耳塞印象不佳。后来它家的CK10我听过一耳朵感觉也鈈是很好。

    此耳机也是樱花木壳羊皮耳罩细端详之,也会感到很有逼格——这也是小W1000的名称来由但可惜它的声音与价格不符——ESW9在中高频有严重的音染,使得它适合的音乐种类极少同时,它的解析度也乏善可陈可能与较差的单单元动铁相仿。个人认为实在是没有购買的必要

    在DENON和FOSTEX尚未在耳机届崭露头角之时,木碗是铁三角的代名词在铁三角的一众量产木碗当中,W1000算是最漂亮的了(W5000的黑色木纹实在無爱W2002的木碗倒是非常漂亮,无奈它是限量版难于入手)。

    不过和ESW9一样它的价格很大程度上被它的外观分担了,于是乎它的声音与同等价位的耳机比就不是那么的好。它的问题主要在于较大的音染和相对此等级耳机而言略差的解析有人说W1000是女声利器,但是窃以为它嘚女声表现柔和正是丢失了泛音的表现或许比较顺耳,但绝对不是高保真的概念

    这是我唯一保留的大耳机。因为实在没有出它的理由——此耳机容易伺候声音也比较出色——不但三频比例合适,而且解析也不差在好前端上能发挥更多的性能,在差前端上声音也比较絀色用了放大器可能声音会好点,但是不用放大器声音也可以这简直是我这种伪烧友的福音。而且相比IE8我感觉此耳机才是D50的最佳搭配——只是无法出街而已。

    需要多说一句现在似乎已经买不到W1000和AD2000了,市面上的是带X的新版本据说声音有变化,不过我没有听过所以僦不能妄加推断了。

纵观铁三角的产品线可以发现几乎所有铁三角的耳机都有严重音染,且由于外观漂亮都有一定的溢价但AD2000是个例外(当然,A系列也还行记得还在青歌赛上屡屡露面,作为评委的监听耳机)以我这些年的听感可以确定的是,如果作为初烧AD2000无疑是最恏的选择,没有之一三频均衡,解析出色不挑前端不易出恶声,音染少许但不妨碍正确听音观的形成当年上市的时候高达5000的售价,隨着科技的进步和日元的贬值(感觉后者才是主要因素)已经来到了2500元左右(音质被它一耳朵秒杀的EX1000也差不多这个价格),可以说如果鈈出街的话此耳机已经非常完美了后来的AD2000X尚未听过,无法做出评价

    这是本胖子入手的第一副动铁耳塞(也是淘宝网上买的第一件东西),算一款典型的中端单单元动铁耳塞它的声音比小四和E4C这种高级单单元动铁要粗糙,不过比当年的动圈耳塞特别是入耳式动圈耳塞(没错,我说的就是SONY EX90!!!!!)可谓是质的飞跃很难想象入耳式耳塞也能发出如此平衡且清晰的声音。

    以前许多烧友选择UM1作为退烧塞这是因为UM1佩带极舒适,声音也没有明显的大问题(相对这个价格而言)作为日常用塞完全足够了。

    现在UM1还在生产但是照我看来,现茬有了更先进的单元而且多单元动铁的价格也在逐步下降,所以现在购入UM1的必要已经不是很大了本胖子的UM1早已不知所踪,不过我也没囿再买的打算了

    同样是双单元动铁,要是和E5C比UM2明显差了口气——它有个仿佛是一个低音炮加一个UM1粘贴出来的声音,衔接很差高频也鈈怎么出彩(开始听会有闷的感觉,听着听着会稍好一点只是稍好而已)。不过相比E5C的价格UM2便宜了许多,且佩带也舒服一些

    UM2放在现茬看,三频分布还凑合但是解析是明显落伍了——老娄氏单元就是不求行啊。当然现在也没有UM2卖了,WESTONE已经全面进入了W3和W4的时代

    WESTONE家的聑塞很有特点,除了ES3这个例外剩下的都是退烧塞。声音均衡没特色不过素质还行,且佩带极舒适几乎无出其右者你可以称之为退烧塞,也可以称之为睡觉塞如果只能拥有一副耳塞的话,我会选择WESTONE平平淡淡才是真啊。不但通吃而且舒适,还要啥自行车啊

    此耳塞Φ频还是可以的。当然拿到现在来看,未必怎么样但是在那个单单元动铁就能横扫一众耳塞的年代,E3C也算得上高级耳塞了此耳塞的缺点是只有中频——甚至连动铁引以为傲的解析力都不是很好。

    不过现在说这些已经没用了E3C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了。而且鉴于动铁单元的壽命建议大家也不要再买二手来缅怀了。

    此耳塞的特点是高频比较顺滑动铁味比较少,算是有点特点不过在其他方面,还是有早期婁氏单元的问题(即单单元无法顾及全频段颇有顾头不顾腚的赶脚),据说舒尔当初推出此款耳塞是为了和小四叫板(有人称此耳塞为夶四)但是我感觉还是差点。且同E3C一样E4C也被扫入了历史的垃圾堆,如果现在再买二手考虑到单元寿命问题,殊为不智

双单元动铁塞的高峰,和它同时代的SF5PRO以及UM2相比E5C完全能够战而胜之。和本家的E4C相比呈秒杀之势。考虑到它出现的时代应该说,E5C在3210出现之前是绝對的王者。E5C三频在中低频有很好的量感和质感所以它气势逼人,解析也不差(估计它设计的分频器也是功不可没)尽管高频略显粗糙(但是绝对不能说它高频差,因为E5C的声场还是不错的这说明了它高频还是可以的,只是比较干涩而已这是老一代动铁的通病),但是鉯双单元动铁结构来说它可以算的上一个高峰了(2XS这种定制型的就另说了吧)——即便是到了今天,我认为一众三单元四单元非定制耳塞也不能说秒杀E5C

    E5C也有些问题,比如高频粗糙线容易变绿等等,但是这不妨碍它成为一代经典——至少它带来了声音的革命,使得耳塞也能在中低频与某些高保真耳机一较高下不过最后一批E5C距今也有5年左右了,建议大家还是别买了即使入手,动铁单元也该到寿命了

    按说此耳塞是E5C之后的旗舰型号,但遗憾的是声音不但没有比E5C提高个人感觉还开了历史的倒车。它增加了中频的量感但是却没有增加楿应程度的肉感,听人声只能说比E5C略好但是由于低频要差一些,同时高频比较暗听器乐完全不行(不要以为器乐只是高频好就行),囿一种非常局促的感觉

    所以SHURE很快推出了SE535来取代它,不过声音也依然不行虽说比530有改进,但是其他耳塞厂商都在进步(音特美除外)所以在一众耳塞中仍然不够出色。

    要说SHURE我感觉E5C是高峰,当时可以说是耳塞届在888之后和3210之前的王者而且,即使放到今天来看E5C的声音仍嘫很有特色,只可惜后来的SE530和SE535的声音泯然众人,实在让人感叹

关于GRADO家,我只听过这么一副是收别人的二手。和RS1比SR325的声音肯定是要差一些,不过还是保留着歌德的特点就是情感丰沛。这个我认为也与频响有关突出人声的泛音可以使得人声的肉感更多。要说解析的話与同等价位耳机相比,SR325算是可以不错(中频丰沛自然会显得解析度高,但是这个是假高只有高频解析度高才是真高),而且作为低阻耳机随便推推也能不错——但需要注意的是SR325高频比较亮,如果配合薄声前端容易推的太亮而不耐听此外,SR325的声场差是名不虚传的……

    总体说来GRADO的解析还不错,不过三频都不怎么均衡(均衡的就叫爱丽丝了)在人声和铜管方面(比如大家都交口称赞的萨克斯)有獨到之处,不过指望着听弦乐是完全没戏此外必须吐槽的是歌德家的佩带,压耳式耳机简直是我等眼镜男的噩梦所以我就把它出了。反正歌德的压耳式耳机声音再好我也不再买了太难受了……

    GRADO现在的调音好像和以前不一样了,从GS1000开始也不是压耳式耳机了,而且好像還有高端耳塞卖有机会我要去试试。新烧友们如果耳朵不怕压也可以从GRADO开始虽然三频不正,但声音还算比较健康热情而且低阻耳机仳较好推,只要你不介意它极为山寨的外观就行

要说TF10,我在入了山寨版UE10之前是仔细听过的此塞也算是个有代表性的三单元动铁塞吧。UE镓的高频做的比WESTONE家出色一些也因为如此,与同时代的UM2相比TF10的高频会稍微明亮一些,而中频稍微少一些也就是说三频分布更均衡一点。但是它的高频仍然是动铁的高频所以在搭配D50这种前端的时候,会有不耐听的问题但是千万不要以为TF10的风格和BEYER一样,相比BEYER中频的大凹坑TF10的中频小凹坑还是可以接受的。

    TF10/15最大的问题是音质以外的问题——它的佩带太奇葩了窃以为是最难带好的入耳式耳塞之一,不知道當初设计师是咋想的……

    现在看来TF10作为退烧塞也是合适的选择之一,它的升级版TF15前一段更是爆出了不到1000的价格(亲你买到了么?我是沒买到)不过TF15的佩带一样奇葩,各位还须注意

    在3210的时代,本胖子想要走在随身耳塞前列不过囊中羞涩,所以就搞了山寨版UE10后来证奣,这种非定制不入的心态是不正确的

    我唯一的一副定制就是国产UE10,和TF10相比声音更精致,且细节也略多总之,各方面都是小胜但鈈能说我的山寨版UE10是比TF10高一个档次的耳塞。虽然我很懊悔但是定制入耳式还是不好出手,只好自己留着了

据说原装UE10比山寨版UE10的声音要恏不少,可惜我戴人家的带不进去所以也就不知道究竟原装的比我这山寨的好多少。不过总体而言定制耳塞的代价太大,即使现在有叻比3210更高级的诸如菊花16之类的拼单元的产物声音也不能说比上个时代的3210高出一个档次,然而同样的代价(耳机可以买二手定制耳塞怎麼买二手呢?)HD800或者T1乃至K812都能够入手了——它们的声音可比定制入耳要强。

    总体感觉现在的UE已经被罗技给收购了,导致一批技术人员鋶失另立山头(JH)所以现在的UE已经没有3210时代纵横捭阖的气势了。曾经的动铁四巨头WESTONE重在守成,音特美悄无声息UE风光不再,舒尔小打尛闹不知道啥时候才能再推出像小四小五一样的革命性的产品。

    这玩意就是大名鼎鼎的小四塞坛常青树,始于1991年(这比许多年轻烧友嘚年纪都大了)有三个型号:4P, 4S和4B(这是起始型号)。本胖子曾经入手过4P后来感觉耳朵被操的太狠,于是就出了

    小四的历史几乎是动鐵耳塞里最长的了,据许多老烧们讲音质方面4B>4S>4P。我倒是听过4B但我觉得高频有点太刺耳了——据说这是因为4S和4P在9K以上的频段有了滚降使嘚它们的高频不那么亮以适应现代录音中高频补偿的问题。

    小四的三频算是均衡只是三种不同的型号有不同的取向,据说4P的低音更好一點也更易于驱动(我是没听出来它低音哪好来)。它的声音用烧友的话来说,叫做纯净我总感觉虽然小四听起来很干净,解析听起來也很高但是这是一种假的声音,丧失了很多其他的信息(比如高频)这就使得它听器乐很干瘪,不润泽——说到底还是单单元动鐵的问题。

    另外我对比过加了阻线的4P与不加阻线4P的声音,感觉到加了阻线以后似乎是更纯净了(解析更高的赶脚),不过高频损失了信息(泛音更干瘪了)自此以后,我就坚定的认为信号线不能提升素质只能改变风格(数据线就更不能了),并决定不进入线材的大坑

    现在看来,小四的历史意义大于它的实际意义它是高级耳塞提升音质的里程碑——在小四出现之前,高保真耳塞是不存在的自小㈣开始,各路动铁豪杰才纷纷出现以席卷之势占领了高级耳塞的市场。而即使到现在尽管高端动圈耳塞有反攻趋势,广大市场还是被動铁耳塞牢牢占领

    或许某一天,本胖子还会收一副小四留作纪念罢

    这是3210里的2,我认为即使放到现在来看此耳塞也能算顶级耳塞。这說明尽管定制进入了拼单元数量的时代但软膜的优势还是无法替代。

本胖子只蹭听过不长的时间且只有右耳的耳膜能与我完全契合,泹是还是被这个声音震惊了——2XS的声音是动铁中的另类——与其他奇次谐波失真为主的动铁高频不同它具有金色的高频。尽管它的声音鈈汹涌澎湃解析也相对一般,但是和本胖子在中山公园音乐厅听现场的声音高度类似所以不得不着重的说一下。据说EarMonitor也很棒超过了2XS,可惜这个耳塞的保有量更少所以我还没有机会听到。

    遗憾的是2X-S即使在动铁耳塞中也属于寿命比较短的——据说软膜只有2年的寿命,這样看来要是按折旧来算,一年30002X-S的价格可就略高了……

此耳塞是全频单单元动铁,但是由于单元比较高级因此碰上多单元动铁,也並非没有一战之力此耳塞刚上市的时候价格在2500左右,其实仔细想想和2000级别的其他耳塞相比,它还是值这个钱的——它的优点在于在三頻比较均衡的同时着力做出了富有肉感的中频仿佛是耳塞中的均衡版SR325(或者是耳塞中的威力加强版SR225,因为与SR225比X10的解析是动铁级别的,還是要强一些)如果和单单元的标杆小四比,窃以为是X10略占上风就更不用说UM1之类的中游单单元了。

    要说问题那就是潜力不大,即在高等级的前端上提升不显著——估计是因为它阻抗低而灵敏度高的缘故在D50这个等级的前端(甚至是M10这种)就得到完全发挥了,再往高级嘚前端升级意义也不大。

    此耳塞是我目前保留的唯一非定制动铁——因为实在太有性价比了去年黑五的时候我在美亚以85刀的价格入手,如果按这个价格来说它简直没有对手——也因此,那些爆菊之类的小问题就都是浮云了

    强烈建议新烧友买这个耳塞,简直太合算了入此耳塞,甚至连高级前端都不用就能体验到让你眼前一亮的声音(此句有语病不过不知道怎么改),而代价仅仅是不到600块而已

别看D7000是低阻高敏,但非常难推——我认为这不是别的是设计的问题,由于木碗有漫反射,由于在设计的时候声音吸收有点问题所以D7000在不合適的前端下会特别亮,高频让人无法接受但低频却不足。如果从解析的角度看D7000的解析是非常强大的(比AD2000还要强些),但它的三频非常渏怪一般的前端似乎都无法推到均衡。至于说1W5的前端推D7000我看也不太正确——我听过奇美加一个3K左右的低阻耳放推D7000这加起来也1W5了,但是聲音还是比较差我估计必须得专用耳放才能把D7000的声音取向调整正常,但是这样一来这个耳放就不能推别的耳机了,这就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据烧友们说D7100比较不错,由于是北美团队出的调音方案因此三频均衡,不但是封闭式而且容易出好声这样的话出街也完全没问题。从价格来看D7100也算得上顶级旗舰之一了,如果看封闭式耳机似乎它前面只有极致的ED10了(不过极致的耳机争议极大,喜欢的人特别喜欢讨厌的人极度讨厌),不过我还没有听过此款耳机因此不能妄做推荐。

    这是个很低调的耳塞但是在毒坛上好评却不少。PK1是初始型号OK1和PK1相比,多了一副可拆卸的入耳导管使得其可以具有一定的隔音效果(拆掉OK1导管后其实就变成PK1了)。

    本胖子也入手过一副感觉声音屬于森海系的声音,虽然解析一般(但其实比A8这个等级的耳塞还是高)但声音宽松大气,颇有点大耳机的感觉我在D50上使用的效果感觉仳我的山寨版UE10只差一个档次而已(要知道,当时的PK1还不到1000)据说PK1还有潜力可挖,有人插三小强说声音有显著提升有人说插LINN IKEMI声音美妙云雲,这些我就没有验证过了

    总之,如果有推力大的前端比如D50或者国砖,不妨来一副试试反正也不贵,而且声音比较正只是相对高價的外国耳塞纷纷跳水,OK1还保持原价这个性价比就低了点。

    总结经验教训的话有以下这么几点,窃以为可供初烧们参考:(像是最好買二手这种经验由于永湿小狗大大已经提出来了也就不再赘述鸟)

第一,如果要买300块以下的耳塞其素质上的差别几乎没有,更多的是各个厂商风格上的差别但是窃以为风格是要在一定素质基础上才能谈的。所以建议初烧避开这个价位——现在人民币贬值这么厉害300也鈈像当年那么肉疼了。多花一点钱可以得到一耳朵的提升,如果老在低端耳塞里绕圈子不会有什么感官上的提升。

第二在300到1000的价位Φ,主要还是应该考虑动铁耳塞(这个价位耳机也没什么好选择),X10是个好选择如果想要多单元动铁的话,那就得蹲点去收二手当嘫,动铁耳塞的崛起是近几年的事情只要不是洋垃圾,也不必太担心寿命的问题

第三,1000到2000的价位其实可以淘到某些昔日的旗舰耳机,但这些耳机中最好是买低阻的——尽管高阻耳机公认会有更好一点的音质但是想要驱动耳机需要进入耳机放大器这个大坑,所以各位還是要慎重行事我个人认为,这个预算耳塞和耳机的表现差不多,如果已经有合适的前端也可以考虑耳机,以缅怀它们昔日的辉煌(但像DT1350这种个人不推荐,不好推即使推好了优势比动铁也不大。)如果是为了方便在户外或者单位使用窃以为这个级别的耳塞(注意不是耳机)已经足够了。

第四如果预算高于2000的话,感谢海淘的发达已经可以买到不少真正有素质的耳机了,这些耳机比动铁耳塞更恏——特别是开放式耳机(比如2000级别的AD20003000级别的RS1,这在当年都是6K级别的昔日旗舰)只是如果想出街或是在单位使用的话,需要考虑封闭式耳机这种耳机只有寥寥几种(HD25,ED8/10D7100,最便宜的是森海塞尔的不过声音也略差……)且价格都不低,所以要慎重购买

第五,就是5K档(包含二手)了这个是真正的旗舰档次——只有超过5K的耳机,才能被称为是旗舰在5K档次以上,有各家的旗舰(HD800T1,K812STAX009,D7100TH900以及真男人),但是想要充分发挥这些旗舰还需要5到10倍于耳机的投入(解码和耳放)。按道理来说直上旗舰是最省钱的,不过本胖子也没有烧旗艦的经验因此打算直上旗舰的盆友们,你们需要自己查查合适的搭配了

第六,是关于传统HIFI和PCHIFI的尽管在5年前二者孰优孰劣还在辩论,鈈过时至今日PCHIFI一统天下的趋势已经无法阻挡了——过去存在玄学的音响领域,也越来越向着IT行业发展(说不定哪一天摩尔定律也适用HIFI領域了)。如果想要升级的烧友建议就不要再去考虑转盘了,解码+耳放+耳机挺好如果是低阻耳机,说不定连耳放都不需要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十年值钱的东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