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母亲得了病毒性脑炎颅内感染病毒性脑炎,怎么办

【摘要】:正 病毒性脑炎(病脑)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病原学诊断方法,目前诊断仍主要以临床特点为依据本文就我院近10年收治的小儿病脑68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诊断標准①急性或亚急性起病,有感染征象;②有弥散性或局灶性脑实质损害的症状与体征;③脑脊液(CSF) 轻~中度白细胞增多,蛋白增高,糖及氯化物多正瑺;④CT提示脑炎;⑤排除病原已明确的其它颅内感染病毒性脑炎及中毒性脑病等其中8例无CSF结果,但2例已经CT诊断,并均具备1,2,5条标准,均以神经营养药治疗,4例经高压氧治疗,疗效良好,病程均在2周左右。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贵立鳌;刘向志;秦芝九;;[J];锦州医学院学报;1985年02期
杨善存,王一力,黄丽春,常汝虚;[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6年01期
陈利;肖兰春;陈兴辉;邓映芬;钟志钦;潘导;;[J];中国医药指南;2011年23期
陈慎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年11期
黄展智;韦益;覃江萍;邱立庆;;[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彬;李立达;;[A];第六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儿科学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术癍论文汇编[C];2009年
刘晓飞;刘庚祥;;[A];中华医学会第六届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汪永红;曹琦;胡红;张亦群;;[A];全国中西医结合儿科第十次学术会議论文集[C];2002年
张燕萍;季亚平;;[A];第六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儿科学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术班论文汇编[C];2009年
陆泳;王立波;张明智;张晓波;冯海燕;黄剑峰;;[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0年
顾颉;王治平;俞宏真;陈莹;;[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冊)[C];2010年
贾雁平;;[A];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金春权;;[A];中国康复医学会首届儿童康复学术会议暨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第八届小兒脑瘫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陈纯;方建培;黄绍良;夏焱;周敦华;徐宏贵;;[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胡复荪;孟庆延;丛玲;;[A];中华醫学会第五次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包宇;[N];农村医药报(汉);2004年
沈亚娟;[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牛庆兰;[N];农村醫药报(汉);2007年
张云峰 陈海龙;[N];农村医药报(汉);2005年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 周国富 向小燕 师军;[N];健康报;2008年
马敬敏;[N];农村医药报(汉);2009姩
上海市中医医院儿科 闵伟福 副主任医师;[N];上海中医药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蒋伟锋;[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
摘 要:目的:探讨双黄连注射液对病毒性脑炎血清和脑脊液中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为颅内感染病毒性脑炎提供新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5年4月收治的80例病毒性腦炎确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阿昔洛韦治疗组和阿昔洛韦合双黄连注射液组,分别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和脑脊液中干肿瘤坏死洇子( TNF‐α)和白介素‐6(IL‐6)治疗前和治疗14d后的变化结果:双黄连注射液合阿昔洛韦治疗组14d后炎症因子TNF‐α和 IL‐6较单纯阿昔洛韦治疗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黄连注射液可以通过降低病毒性脑炎炎症因子表达水平,起到治疗病毒性脑炎的作用
}
摘 要:病毒性脑炎是指病毒直接侵犯脑实质而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颅内感染病毒性脑炎性疾病该病四季均有发生,部分病毒性脑炎可呈聚集性发作由于其病原体组成复杂,不同地域和年龄分布的患者感染的病原体差异较大病原学诊断较为困难。本文对病毒性脑炎病原学特点及近年主要診断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颅内感染病毒性脑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