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有中国哲学史的知识点归纳及中哲学史名词解释大全吗

中国哲学名词解释最终版-土地公文库
中国哲学名词解释最终版
中国哲学名词解释最终版
专业资料。中国哲学史中涉及的名词解释...六爻: 周易六十四卦每卦卦画的基本构成。 八卦各有三爻, 六十四卦皆两卦...
中国哲学史名词解释先秦:太初:天地未分前的混沌状态,其含义与太一、太极相近。《庄子·天地》:“太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庄子·知北游》:“外不观乎宇宙,内不知乎太初。”成玄英疏:“太初,道本也。”《白虎通义·天地》:“始起先有太初,然后有太始,形兆既成,名曰太素。”又引《易纬·乾凿度》:“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成玄英认为:“太,初始也,元气始萌,谓之太初,言其气广大,能为万物之始本,故名太初。”孔颖达:“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太易:宇宙形成过程中“未见气之前”的阶段。与《易传》中的太极,《老子》中的“浑成”含义相近。《列子·天瑞》篇:“夫有形者,生于无形,则天地安从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见气也。”“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故曰易也。”《尚书·洪范》五行说:《洪范》中说:“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它提出了人们所用的五材,以“水”为首的五材排列次序,以及五材的性质、作用,说明其和农业生产有关,但没有触及五行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同:和,指不同东西和合和统一;同,指相同东西的简单相加或同一。西周末史伯首先把和与同作为有差异而又有联系的一对范畴提出。《国语·郑语》:“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俾同,尽乃弃矣。”春秋时晏婴继承发挥之,认为五味相和,方能成为美羹,进而提出君臣关系应该和而不同:“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而去其否。”(《左传·昭公二十年》)孔子以和同推及人伦关系,认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五行相杂说:西周末期太史史伯说:“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这句话表达了单一的东西不可能组成大千世界的思想。史伯还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所谓和,他说:“以他平他谓之和”,即是不同的“实”之和合、统一,所谓“同”,即指相同的实之简单相加或同一。他反对“去和以取同”,因为“若以同禆同,尽乃弃矣。”另外,史伯还提出了一系列命题,接触道对立统一的思想,他从“和无味以调口”、“和六律以聪耳”等经验出发,提出“声无一听”,“物无一文”“味无一果”等命题。五行相胜说:春秋时期,五行相杂说向五行相胜说转化。晋太史史墨说:“火胜金,故弗克。”“水胜火,伐姜则可。”这是认为五行之间有互相制约的关系,而不仅仅满足于五行之间的差异关系。物生有两:史墨在回答赵简子说:“物生有两、有三、有五、有陪贰。故天有三辰,地有五行,体有左右,各有妃耦。王有公,诸侯有卿,皆有贰也。天生季氏,以贰鲁侯,为日久矣。民之服焉,不亦宜乎!鲁君世从其失,季氏世从其勤,民忘矣。虽死于外,其谁矜之?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自古以然。” 强调了事物的矛盾、变动、和矛盾的对立统一。五行相生说:战国时期,不少思想家又意识到五行相胜说的不足。孙武提出五行无常胜,墨子提出五行毋常胜。这样就否定了五行之间单一的制约关系。《墨子·贵义》中已经有青、赤、黄、白、黑的无色排列,这和与之相配的木、火、土、金、水的“五行相生”序列完全符合。以后,《管子》、《吕氏春秋》中的五行相生说更臻完善。1第1 / 58页
全文分58页阅读以下试题来自:
名词解释法界缘起
佛教华严宗基本教义之一。有两种含义:1.法界作为整个宇宙现象的全体。认为宇宙各个具体事物都不是独立而有的,而是相互为缘而生......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名词解释 中国佛教宗派之一,以《华严经》为主要经典,故名,亦称贤首宗。主要学说为法界缘起论,内容有四法界、六相圆融、十玄门等。把一......2.名词解释 唯识宗认为意识的活动有两个方面,一为能缘,一为所缘。能缘指意识的能动作用,又称为“见分”,所缘指意思的对象,又称“相分”......3.名词解释 转识成智是说,八种识都转变为成佛的智慧。他们说,执着有“我”产生“烦恼障”;执着有“法”产生“所知障”(各种虚妄分别计较......4.名词解释 玄奘留学天竺,对于唯识无境说还提出了一种新的解释,被称为“真唯识量”的思想。他认为真的命题只能是形色不能离开眼识而存在,......5.名词解释 即三自性,亦名三自相,三相。指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印度佛教瑜伽行派和中国佛教法相宗的中心理论之一。据《成唯识......中国哲学史名词解释每日一练()
时间:来源:考试资料网
1.名词解释 是由西汉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应论。董仲舒曾非常具体地去描述过,在他看来,人的生理结构其实就是天的模式的一种复制品;同样人与......2.名词解释 《墨子》篇名,一作《右鬼》。原有上中下三篇,现仅存下篇。墨子依据&众之耳目之实&,三代圣王之事和典籍的记载认为......3.名词解释 《庄子&逍遥游》:&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郭象注:&无己,故顺物,顺物而至矣。&意谓排......4.名词解释 一种政治理想。古指君位不为一家所私有。《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吕氏......5.名词解释 战国时告子首先提出的人性论观点。《孟子&告子》:&性无善无不善也。&认为&生之谓性&,&食......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哲学考研试题集——中国哲学专业(中哲)_中国哲学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6,506贴子:
哲学考研试题集——中国哲学专业(中哲)
哲学考研试题集——中国哲学专业(中哲) 名词解释 试题检索? 马非马(人大1997,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南开2000,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 浩然之气(武大2000,中国哲学)? 绝地天通(厦大1999,中国哲学)? 否极泰来(厦大1999,中国哲学)? 温故知新(厦大1999,中国哲学)? 道法自然(厦大1999,中国哲学;南开200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美学;浙大,中国哲学)? 虚壹而静(厦大1999,中国哲学;人大1998,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武大2000,中国哲学)? 三表(人大1997,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复旦1999,中国哲学;浙大1998,中国哲学)效验(人大1999,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无为(人大2000,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中庸(吉大2000,中国哲学)? 有无(复旦1997,中国哲学)? 离坚白(吉大2000,中国哲学)? 道统论(复旦1997,中国哲学)? 抱法处势(南开2000,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 五德终始(复旦1997,中国哲学;浙大1998,中国哲学)? 化性起伪(复旦1997,中国哲学;浙大1998,中国哲学)? 天人相分(复旦1999,中国哲学)? 仁(北师大200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 不忍人之心(北师大200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
和而不同(北师大200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厦大2001,中国哲学)? 涤除玄览(厦大2001,中国哲学)? 克己复礼为仁(厦大2001,中国哲学)? 尽心知性知天(浙大1998,中国哲学)? 参验(浙大1998,中国哲学)? 制天命而用之(浙大1998,中国哲学)? 克己复礼(浙大1999,中国哲学)? 兼爱(浙大1999,中国哲学)? 天人合一(浙大2000,中国哲学)? 有待无待(人大200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宗教学) 名实(浙大2001,中国哲学)? 三玄(浙大2001,中国哲学)?? 试题分析? 【考点】先秦哲学诸子百家的基本哲学命题。? 【难点】先秦哲学思想十分丰富,注意积累,深刻记忆。? 【重点】儒、法、道、墨、名诸家之基本命题、思想。 填空题 试题检索? ? 写出下列哲学著作的作者:? 《天问》(复旦1999,中国哲学)? 《坚白论》(复旦1999,中国哲学)? ? 下列命题出于何书?? 亢龙有悔(复旦1999,中国哲学)?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吉大2000,中国哲学)?? 试题分析? 【考点】哲学家、著作、主要命题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 【难点】基本知识,无难点。? 【重点】各家各派代表人物及其观点、著作。标点、 释词、翻译 试题检索? ? 将以下原著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武大2000,中国哲学)? ? 将以下原著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人大1997,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将以下原著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 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
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吉大2000,中国哲学)?
将以下原著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 颜回曰回益矣仲尼曰何谓也曰回忘仁乐矣曰可矣犹未也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忘礼 乐矣曰可矣犹未也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坐忘矣仲尼蹴然曰何谓坐忘颜回曰堕肢体 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仲尼曰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而果其贤乎丘也请从而后也 (吉大2000,中国哲学)? 将下面古文释成现代汉语并注释画线部分:? 故治之要在于知道。人何以知道?曰:心。心何以知?曰:虚壹而静。心未尝不臧也,然而有所谓虚;心未尝不(满)〔两〕也,然而有所谓一;心未尝不动也,然而有所谓静。人生而 有知,知而有〖ZZ(Z〗志〖ZZ)〗。志也者,臧也,然而有所谓虚;不以所已臧害所将受谓之虚。心生而有知,知而有异,异也者,同时兼知之,同时兼知之,两也,然而有所谓一;不以夫一害此一谓之壹。心卧则梦,偷则自行,使之则谋。故心未尝不动也,然而有所谓静,不以梦剧乱知谓之静。未得道而求道者,谓之虚壹而静。作之,则将〖ZZ(Z〗须〖ZZ)〗道者之虚,则入;将事道者之壹,则尽,尽将思道者静,则察。知道:察,知道;行,体道者也。虚壹而静,谓之大清明。万物莫形而不见,莫见而不论,莫论而失位。坐于室而见四海,处于今而论久远,疏观万物而知其情,参稽治乱而通其度,经纬天地而材官万物,制割大理,而宇宙里矣。恢恢广广,孰知其极!广广,孰知其德!涫涫纷纷,孰知其形。明参日月,大满八极,夫是之谓大人,夫恶有敝哉!(吉大2000,中国哲学)? ? 分析以下著作中的哲学思想。?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孟子曰:“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名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助于得也,求在外者也。”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吉大2000,中国哲学)?? 试题分析? 【考点】先秦儒、法、墨、道诸家的经典著述。? 【难点】能考查考生研究古代哲学的古文阅读功底。注意平时多阅读、练习。? 【重点】标点、翻译。?? 简答题 试题检索? ? 评述孟子的性善论思想。(人大1997,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 简述庄子的相对主义认识论思想。(人大1998,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 简述庄子的相对主义哲学。(复旦1999,中国哲学)? ? 简述孟子的仁政学说。(人大2000,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 《易经》的性质及其三大原则。(厦大1999,中国哲学)? ? 试分析先秦儒家的义利观。(人大1999,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 简论道家的无为而无不为思想。(人大1999,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 《孙子兵法》中的哲理思维。(南开200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美学)??《齐物论》的逻辑思路。(南开200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美学) 墨子的“兼爱”思想。(厦大2001,中国哲学)? ? 简论孟子的“四端”说。(人大2001,中国哲学、伦理学、宗教学)? ? 《老子》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有什么特色?(浙大2000,中国哲学)? ? 庄子的是非观。(浙大2001,中国哲学)?? 试题分析? 【考点】先秦诸子中代表人物的思想。? 【难点】主要考查对思想家主要思想的基本把握。 【重点】儒家和道家的思想是重点考查的对象。?? 论述题 试题检索? ? 试述孟子的性善论思想。(吉大2000,外国哲学)? ? 试论阴阳五行思想及其相互关系。(厦大1999,中国哲学)? ? 战国“百家争鸣”述论。(复旦1997,中国哲学)?
庄子道论述评。(吉大2000,中国哲学)? ? 评述荀况的虚壹而静论。(武大2000,中国哲学)? ? 试述孔子哲学思想的合理因素及其现实意义。(浙大2000,中国哲学)? ? 在阅读以下材料的基础上,分析孟子的性善论。? 《孟子·公孙丑上》第六章:“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浙大2001,中国哲学)?? 试题分析? 【考点】对先秦儒、法、道诸家的哲学思想的理解。? 【难点】先秦哲学发展述论。? 【重点】儒家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道家老庄思想。 名词解释 试题检索? ? 葛洪(复旦1997,中国哲学)? ? 业报轮回(人大1998,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 相竞以器(人大1999,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 《论六家要旨》(复旦1997,中国哲学)? ? 独化(人大1998,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 二谛(吉大2000,中国哲学)? ? 贵无(吉大2000,中国哲学)? ? 止观(复旦1997,中国哲学)? ? 实相(复旦1997,中国哲学)? ? 不真空(人大1997,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 性三品(吉大2000,中国哲学)? ? 天人交相胜还相用(南开2000,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 ? 言尽意论(南开2000,中国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南开200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美学)? ? 形质神用(南开2000,中国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
人副天数(人大2000,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 唯识无境(人大2000,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 《坛经》(北师大200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
? 《封建论》(北师大200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
? 天不变,道亦不变(厦大2001,中国哲学)? ? 一物两体(厦大2001,中国哲学;浙大2001,中国哲学)? ? 阿赖耶(人大2001,中国哲学、宗教学、化理学)? ? 天人感应(浙大1999,中国哲学)? ? 六相圆融(浙大2001,中国哲学)? ? 自生而必体有(人大2001,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试题分析? 【考点】汉代黄老之学,经学(今文经学、古文经学);唯物主义哲学(王充、范缜);宗教哲学(佛教及其各家,道教);魏晋玄学的重要哲学家、代表作,基本哲学命题。? 【难点】对基本哲学观点、命题的理解。? 【重点】宗教哲学的有关知识,经学,玄学。?? 填空题 试题检索? ? 写出下列哲学著作的作者:? 《论衡》(复旦1999,中国哲学)? 《天对》(复旦1999,中国哲学;吉大2000,中国哲学)? 《天说》(复旦1999,中国哲学)? 《原道》(复旦1999,中国哲学)? 《法言》(吉大2000,中国哲学)? 《潜夫论》(吉大2000,中国哲学)? 《复性书》(吉大2000,中国哲学)? 《沙门不敬王者论》(吉大2000,中国哲学)? 《神灭论》(吉大2000,中国哲学)?? 试题分析? 【考点】哲学家及著作,基本命题。? 【难点】基本知识,无难点。? 【重点】儒家经典,唯物主义哲学,宗教哲学。?? 简答题 试题检索? ?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南开2000,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 ? 简述王充对天人感应论的批判。(人大1998,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简论玄学的以无为本思想。(人大1997,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 董仲舒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影响和地位。(南开2000,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 ? 魏晋时期关于名教与自然的关系主要有哪些理论? (复旦1999,中国哲学)
? 什么是魏晋玄学的言意之辩?(人大2000,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 柳宗元的历史发展观有哪些基本内容?(浙大2000,中国哲学)? ? 范缜的《神灭论》对形神关系说作出了哪些新贡献?(浙大2000,中国哲学)
? 述评王弼的言意之辩。(人大2001,中国哲学、伦理学、宗教学)? ? 《神灭论》的理论贡献。(南开200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美学)? ? 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厦大2001,中国哲学)? ? 慧远的“真如法性”说。(厦大2001,中国哲学)? ? 竺道生对禅宗的影响。(厦大1999,中国哲学)?? 试题分析 【考点】重要哲学家的思想及其影响、地位。? 【难点】宗教哲学。? 【重点】汉代王充的思想,魏晋玄学,宗教哲学。?? 论述题 试题检索? ? 王充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及无神论思想。(南开2000,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 ? 僧肇在《般若无知论》中认为:“智有穷幽之鉴,而无知焉;神有应会之用,而无虑焉,神无虑,故能独王于世表,智无知,故能玄照于事外。智虽事外,未始无事,神虽世表,终日域中。”这里得出了般若之“智”与常识之“知”的关系,试用佛教真俗二谛论的方法,阐述此篇论文的主旨。(复旦1997,中国哲学)? ? 试述华严宗的法界缘起的思想。(吉大2000,外国哲学)? ? 论述范缜《神灭论》的基本观点及其意义。(浙大2001,中国哲学)? ? 比较王弼贵无论与僧肇不真空论。(浙大1998,中国哲学)? ? 试述魏晋玄学的发展阶段及其代表人物与基本思想。(浙大1999,中国哲学)
? 范缜的神灭论及其证明。(浙大1999,中国哲学)? ? 从荀子的《天论》到刘禹锡的《天论》。(南开200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美学)? ? 试分析魏晋玄学的“本体论”特色。(厦大2001,中国哲学)? ? 董仲舒哲学的特点是什么?对你有什么启发?(北师大200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 试题分析? 【考点】著名哲学家思想,宗教哲学。? 【难点】宗教哲学,哲学思想比较,哲学发展概说。 【重点】唯物主义哲学(王充、范缜的思想,代表著作);宗教哲学(佛教、道教);哲学思想比较;哲学思想发展概说。 名词解释 试题检索? ? 叶水心(复旦1997,中国哲学)? ? 三纲领八条目(复旦1997,中国哲学)? ? 心外无物(吉大2000,中国哲学)? ? 见几〖而作,不俟终日(武大2000,中国哲学)? ? 一物两体(南开2000,中国哲学)? ? 理一分殊(南开2000,中国哲学;人大2001,中国哲学、伦理学、宗教学;浙大1999,中国哲学)? ? 致中和(南开2000,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 ?? 心学(复旦1999,中国哲学)? ? 无极而太极(吉大2000,中国哲学)? ? 易简工夫(人大1999,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 事功学派(复旦1999,中国哲学)? ? 童心即真心(复旦1999,中国哲学)? ? 张载(北师大200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 ? 王阳明(北师大200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 ? 格物致知(南开200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美学)? ? 知行合一(南开200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美学)? ? 《传习录》(浙大1998,中国哲学)? ? 《西铭》(浙大1999,中国哲学)? ? 格物穷理(浙大2000,中国哲学)? ? 泰州学派(浙大1999,中国哲学)?? 试题分析? 【考点】著名思想家的哲学观点,如二程、周敦颐、张载、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等人。? 【难点】注意把握一些基本哲学命题的含义。? 【重点】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之核心命题。??
填空题 试题检索? ? 写出下列哲学著作的作者:? 《西铭》(复旦1999,中国哲学;吉大2000,中国哲学)? 《皇极经世》(吉大2000,中国哲学)? 《童心说》(吉大2000,中国哲学)? 《习学记言》(吉大2000,中国哲学)? ? 写出下列哲学家的一本哲学代表作(全集和选集除外):? 周敦颐(复旦1999,中国哲学)? 王阳明(复旦1999,中国哲学)?? 试题分析? 【考点】著名哲学家及其著作。? 【难点】一般知识,较容易。? 【重点】重要哲学家及其著作。?? 标点、翻译题 ?试题检索? ? 将以下原著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 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犹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筌者所以在 鱼得鱼而忘筌也然则言者象之蹄也象者意之筌也是故存言者非得象者也存象者非得意者也象 生于意而存象焉则所存者乃非其象也言生于象而存言焉则所存者乃非其言也然则忘象者乃得 意者也忘言者乃得象者也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故立象以尽意而象可忘也重画以尽情而画可 忘也心之体性也性即理也故有孝亲之心即有孝之理无孝亲之心即无孝之理矣有忠君之心即有忠之理无忠君之心即无忠之理矣理岂外于吾心是耶晦庵谓人之所以为学者心与理而已心虽主乎一身而实管乎天下之理理虽散在万事而实不外乎一人之心为其一分一合之间而未免已启学者心理为二之弊此后世所以有专求本心遂遗物理之患正由不知心即理耳夫外心以求物理是以有暗而不达之处此告子义外之说孟子所以谓之不知义也(人大1998,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 将以下原著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 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为是而有畛也请言其畛有左有右有论有议有分有辩有竞有争此之谓 八德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不辩故分也者 有不分也辩也者有不辩也曰何也圣人怀之众人辩之以相示也故曰辩也者有不见也夫大道不称 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清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 成五者园而几向方矣故知止其所不知至矣孰知不言之辩不道之道若有能知此之谓天府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来此之谓葆光?心之所同然始谓之理谓之义则未至于同然存乎其人之意见非理也非义也凡一人以为然天下万世皆曰是不可易也此之谓同然举理以见心能区分举义以见心能裁断分之各有其不易之则名曰理如斯而宣名曰义是故明理者明其区分也精义者精其裁断也不明往往界于疑似而生惑不精往往杂于偏私而害道求理义而智不足者也故不可谓之理义自非圣人鲜能无蔽有蔽之深有蔽之浅者人莫患乎蔽而自智任其意见执之为理义吾惧求理义者以意见当之孰知民受其祸之所终极也(人大1999,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是以仁者非之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 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奈何哉子墨子言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 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右传之五章盖释格物致知之义而今亡矣间尝窃取程子之意以补之曰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究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人大2000,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试题分析? 【考点】标点、翻译重要哲学家著作。? 【难点】熟悉原著,加强阅读。? 【重点】重要哲学家的经典论述。?? 简答题 ?试题检索? ? 简述张载的“虚空即气”的思想及其理论意义。(复旦1999,中国哲学)
周敦颐的《太极图说》的宇宙生化观。(厦大1999,中国哲学)? ? 比较宋明理学中“性即理”与“心即理”两种理论的异同。(人大1997,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 简述朱陆之争的基本问题及其意义。(人大1998,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 “……同则同之,异则异之;单足以喻则单,单不足以喻则兼;单与兼无所相避则共,虽共,不为害矣。”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武大2000,中国哲学)? “万象虽殊,而不能自异,不能自异,故知象非真象;象非真象故,则虽象而非象。”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武大2000,中国哲学)? ? 为什么说“心即理”即陆王心学的基本观点?(人大2000,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 张载是怎样论证他的“太虚即气”的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浙大2000,中国哲学) 试题分析? 【考点】宋明时期重要哲学家思想的内容、理解与评价。? 【难点】朱熹和王阳明的思想。? 【重点】张载“虚空即气”说,周敦颐“太极图说”,“性即理”与“心即理”之比较,朱陆之争等。?? 论述题 试题检索? ? 试述程朱理学的理一分殊思想。(人大1999,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 试析朱熹的心性思想。(吉大2000,中国哲学)? ? 宋儒“存天理,去人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命题在学理上能否成立?它们的实际历史作用又是如何?(复旦1997,中国哲学)? ? 试论朱熹知行观的理论价值。(北师大200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 ? 试论朱熹理学的集大成特色。(厦大2001,中国哲学)? ? 论述朱熹本体论思想与儒释道三教的源流关系。(人大2001,中国哲学、伦理学、宗教学)?? 张载的“气质之性”与“天地之性”。(浙大1998,中国哲学)? 试题分析? 【考点】宋明时期著名思想家的思想。? 【难点】对思想内涵的理解与评价。? 【重点】朱熹、张载、王阳明的思想。 名词解释 试题检索? ? 质测即藏通几(武大2000,中国哲学)? ? 经世致用(浙大2000,中国哲学)? ? 以理杀人(浙大1998,中国哲学)?? 试题分析? 【考点】著名哲学家的基本命题。? 【难点】对基本命题内涵的把握。? 【重点】黄宗羲、方以智、顾炎武、王夫之、戴震的思想。? 填空题 试题检索? ? 写出下列哲学著作的作者:? 《无何集》(吉大2000,中国哲学)? 《张子正蒙注》(吉大2000,中国哲学)? 《明夷待访录》(吉大2000,中国哲学)? 《孟子字义疏证》(吉大2000,中国哲学)? ? 写出下列哲学家一本哲学代表作(全集和选集除外):? 黄宗羲(复旦1999,中国哲学)? 方以智(复旦1999,中国哲学)?? 试题分析? 【考点】重要哲学家的著作。? 【难点】基本知识,较容易。? 【重点】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方以智的著作。?? 简答题 试题检索? ? 黄宗羲的学术史观。(南开2000,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 ? 王夫之的知行观。(浙大2001,中国哲学)?? 试题分析? 【考点】著名哲学家的思想。? 【难点】黄宗羲、王夫之的思想。? 【重点】黄宗羲的学术史观,王夫之的知行观、唯物主义思想。 论述题 试题检索? ? 王夫之历史观述评。(厦大1999,中国哲学)? ? 试论黄宗羲对王阳明哲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浙大2000,中国哲学)? ? 《明儒学案》中的学术史观对研治中国哲学的借鉴意义。(南开200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美学)?? 试题分析? 【考点】王夫之、黄宗羲等人的思想。? 【难点】对王夫之唯物主义思想基本观点的把握与评价。? 【重点】王夫之的历史观、唯物主义思想,黄宗羲的学术史观等。 名词解释 试题检索? ? 知难行易(人大2000,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吉大2000,中国哲学;南开200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美学)?? 因所以发能,能必副其所(南开2000,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
《书》(复旦1997,中国哲学)? ? 俱分进化(吉大2000,中国哲学;武大2000,中国哲学)? ? 质力相推(人大1997,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 三世进化(人大1998,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 尚力非命(南开2000,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 ? 法无顿渐(人大1999,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 托古改制(复旦1999,中国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 ? 天命之性(人大2000,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 民生史观(复旦1999,中国哲学;北师大200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 ? 公羊三世说(人大2001,中国哲学、伦理学、宗教学)? ? 《严译名著丛刊》(人大1999,中国哲学、伦理学、宗教学)? ? 三民主义(人大1999,中国哲学、伦理学、宗教学)? ? 《新学伪经考》(人大2001,中国哲学、伦理学、宗教学)? ? 心力(浙大2001,中国哲学)?? 试题分析? 【考点】龚自珍、魏源的思想,严复、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的思想,章太炎、孙中山的思想。? 【难点】基本观点、命题内涵的把握。? 【重点】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人的哲学命题。?? 填空题 试题检索? ? 写出下列哲学著作的作者:? 《仁学》(复旦1999,中国哲学)? 《天演论》(复旦1999,中国哲学)? ? 写出下列哲学家的一本哲学著作(全集和选集除外):?章炳麟(复旦1999,中国哲学)?试题分析? 【考点】近代哲学家的著作、命题。? 【难点】基本知识,无难度。? 【重点】严复的译著,康有为、梁启超、章炳麟、谭嗣同等人的著作、观点。?? 简答题 试题检索? 简述严复的“开明自营”伦理观。(吉大2000,外国哲学)? ? 严复进化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人大2000,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 谭嗣同是怎样从哲学上批判维护封建专制主义的理论?(复旦1999,中国哲学)
? 康有为与公羊“三世说”。(厦大1999,中国哲学)? ? 试比较谭嗣同与王夫之道器观的同异。(人大1999,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 试比较王夫之与孙中山知行理论的同异。(人大1998,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 简述维新派的历史进化论及其对古代历史理论的批判继承。(人大1997,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 孙中山的民生史观。(浙大2001,中国哲学)? ? 试述孙中山的民生史观。(人大2001,中国哲学、伦理学、宗教学)?
魏源的矛盾观。(南开2000,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 试题分析? 【考点】严复、孙中山、康有为、谭嗣同等人的哲学思想。? 【难点】思想背景与理论内涵的把握与理解。? 【重点】严复进化论思想,康有为公羊三世说,孙中山的知行观、民生史观。? 论述题 试题检索? ? 评述孙中山的知行观。(武大2000,中国哲学)? ? 欧阳渐在20年代初作《佛法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今日科学之必需》的讲演,提出佛法与其 他宗教的基本区别有四:“一者崇卑而不平,一者平等无二致;一者思想极其锢陋,一者理性极其自由;一者拘苦而昧原,一者宏阔而真证;一者屈己以从人,一者勇往以从己。”请评述欧阳渐“佛法非宗教非哲学”的主要论点,并阐述你对佛教哲学特点的基本看法。(复旦1997,中国哲学)? ? 论述近代的西学东渐过程,并论述进化论对中国近代哲学的作用与影响。(复旦1997,中国哲学)? ? 严复的经验论与孙中山的知行观之异同。(南开2000,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 ? 中国哲学史上几种典型的矛盾观评析。(南开200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美学)? ? 评述中国历史上的形神观。(北师大200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 试题分析? 【考点】近代著名哲学家的哲学思想。? 【难点】近代哲学的发展及西学东渐的影响。? 【重点】严复、孙中山、康有为等人的思想。
南开大学中哲试题  中国哲学
一,名词解释
1、为仁由己。2、道法自然。3、言必立仪。4、言尽意论
5、物不迁论。6、格物至知。7、知行合一。8、知难行易
二,简答题
1、《孙子兵法》中的哲学思想
2、《齐物论》的逻辑理路
3、《神灭论》的理论贡献
三、论述题(中哲答1、2题。其他答2、3题)
1、《明儒学案》中的学术史观对研治中国哲学的借鉴意义
2、中国哲学史上几种典型的矛盾观评析
3、从荀子的《天论》到刘禹锡的《天论》
一,名词解释
1、论六家要旨。2、明儒学案。3、贞元六书。4、论衡。5、坛经
6、正蒙 7、东西均 8、天演论
二,简答题
1、张载的朴素辨证法思想述要
2、范缜神灭论的理论贡献
3、章太炎的学术史观
三、论述题(中哲答1、2题。其他答2、3题)
1、先秦道家源流及哲学思想评诉
2、先秦儒家源流及哲学思想评诉
3、评孙文学说 2003年 一、 基本范畴释义(选做8题,共56分) 1、孔子的仁 2、老子的道 3、墨子的义 4、荀子的虚一而静 5、董仲舒的天人感应 6、王充的疾虚妄 7、王弼的贵无 8、僧肇的物不迁 9、方以智的合二而一 10、王守仁的知行合一 二、 哲学命题解析(共56分) 1、和与同异,可否相继 2、知己知彼,胜乃不殆 3、三代相因,损益可知 4、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5、人之性恶,化性起伪 6、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7、神形相即,形质神用 8、静者静动,动静皆动 三、 论述题(共38分) 1、 张载的辩证法思想述评 2、 孙中山的知行观述评
北大试题1 北大的中哲每年试题有两套,按报考专业方向区别,西哲方向的和中哲方向同年的题是一般完全不一样,但错开几年时间的有很大重复概率。而且偶居然觉得西哲方向的题比中哲方向的题要难。
94 中哲(中西同题) 名解 绝四、三表、四德、四几、玄同、奇正相生、人副天数、形神相即、凡象皆气、宙轮于宇 问答 1、比较王弼、郭象、森肇(看不清楚了) 2、比较罗钦顺、王挺相、王夫之、颜元的人性论 解释 虚一而静 物偶自生 自性自度 即物穷理 知难行易
庄子“自然”“无为”思想评述。 评述僧肇不真空论与本无即色轮的不同。 简述王夫之对王守仁知行合一轮的批评。 简述戴震对存天理灭人欲论的评判。 96 中哲 名解 六府三事、天爵、四法界、德性之知、俱分进化 问答(五选三) 1、荀子对礼义和人性的看法2、王弼对自然名教的看法3、慧能“本性是佛”说 4、王夫之能所关系的论述5、严复的认识论 标点(略) 北大98年的中哲试题
一、名词解释:三理、三张伪法、三世说、圆实成性、质测即藏通几。 二简述: 1、老庄道论的异同; 2、韩愈对儒家仁义道德的新解释; 3、 评述魏晋玄学各派对自然与名教的看法; 4 、程颐对道与阴阳的论述; 三、论述 王夫之对知行关系的看法及其对朱熹、王阳明的知行观的批评。 2000 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方向) 名词解释 1、《礼记》2、谶纬3、崇本举末4、习与性成5、体用一 简答 1、郭象与支遁逍遥义的比较2、华严宗的“四法界”说3、戴震论理和欲的关系4、郭店楚简的发现及其意义。 论述 1、《易传》关于道的看法2、王阳明与朱熹格物学说的比较
北大试题2 01年中哲 一、释词 心斋 ;人副天数; 独化;道统;格物;三世说; 二、翻译(略) 三、简答1、庄子是如何继承和发挥老子的思想的?2、什么是法界缘起论?华严宗是如何论证法界缘起的?3、朱陆之争的内容及其意义。四、论述 中国哲学中,“天人和一”论有哪几种理论形态?请分别予以评述。 02年中哲一、释词 1、齐物论2、即万物之自虚3、理一分殊4、至良知5、俱分进化 二、翻译 三、简答 1、怎样分与评价王弼的一段话:“忘象者,乃得意者也;……而象可忘也”2、怎样评价王夫之对王阳明“知行合一”说的批评? 四、论述 论先秦时期人性论的历史的与逻辑的演变 03年中哲一、名词解释 正名;反者道之动;春秋繁露;言意之辩;西铭;坛经;六经注我;致良知;孔子改制考;天演论 二原典解读(略) 三、论述(二选一) 1、分析、评价庄子齐是非的思想 2、分析、评价王阳明“知行合一”的观点。 04年中哲 一.名词概念简述(共5小题,每小题4分) 1.以说出故 2.六派七宗 3.守真存一 4.命不在天而在其人 5.知行常相须 二.问答(共3小题,1、2小题各20分,3小题15分) 述华严宗之“理事无碍”思想 2.比较朱熹、王守仁、颜元之“格物”说 3.韩愈关于仁、义、道、德的论述(注:此题系01年中国哲学史考题重复) 北京大学哲学系“宋明理学”期末考试试题 考试时间: 姓名:学号:系别: 从以下各题中选5题做答,每题20分: 1、“宋明理学”这一名称指的是什么?“理学”一词有广狭二义,分别指什么?试说明之。 2、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和主要特点为何? 3、简述“孔颜乐处”的思想。 4、程颐然后论“道”与“阴阳”的关系? 5、试用白话接受张载的话“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 6、朱熹用月印万川的比喻说明什么问题? 7、试述王阳明的格物伦思想。
北大试题3 1998 西方哲学史 (中国哲学方向) 填空1、费希特的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2、——最早提出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3、单子的预定和谐是——(国名)哲学家——提出的命题4、培根提出的四假象是——5、——(哲学家)在——(著作)提出主奴意识6——(哲学家)认为知识即是美德7、芝诺否定运动的四个论证是——8、思想和广延都是神的属性是——(哲学家)提出的命题9思想是最大的优点,智慧在于说出真理,并且按照自然行事,听自然的话。是——(哲学家)提出的命题简要解释下列概念或命题 5分1、巴门尼德的存在2、原子和虚空3、四因说4、流溢说5、唯实论6、我思故我在7、物是观念的**8、第一性的质和第二性的质分析题4选3 15分1、柏拉图理念论的分有说及其困难2、休谟的因果学说及其理论基础3、康德的先天综合判断学说及其作用4、黑格尔主体即实体的思想 现代西方哲学(西方哲学) 1、简述罗素逻辑原子论的基本观点2、嘉达默尔关于“解释学”的观点3、试析海德格尔的真理观4、福科关于“认识型”的结构主义学说5、尼采关于“重估一切价值”的思想及其意义 北大试题4
1999 西方哲学史(中国哲学方向) 名词解释5分 1、四根说2、波菲利问题3、单子4、先验幻想 简答8分 1、德性就是知识(苏格拉底)2、除了哲学真理以外还需要神学真理(托马斯)3、观念的次序就是事物的次序(斯宾诺砂)4、应该把真正的实体理解为主体(黑格尔) 现代西方哲学 六选五 1、阐述胡塞尔关于“意向性”的学说 2、分析海德格尔关于Dasein(此在)的思想 3、克尔凯郭尔所讲的“人生道路三阶段” 4、柏格森的时间思想 5、关于罗素“模状词”理论及后人对它的批评 6、维特根斯坦关于“私人语言”的主要思路 论述24分 1、洛克是如何说明第一性的质与第二性的质的关系的?贝克来在此问题上有什么不同见解? 2、柏拉图的“洞穴”比喻说明了“理念论”的哪些观点? 2000 西方哲学史 名词解释 1、助产术2、四线段比喻3、太一4、前定和谐5、绝对同一性6、真理是过程 指出下列各段话出自何人,并解释其含义 1、这个世界,……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2、习惯是人生的最大指导。只有这条原则可以使我们的经验有益于我们,并且使我们期待将来有类似过去的一串事情发生 3、上帝的人格性,本身不外乎就是人之被异化了的、被对象化了的人格性 论述 20分 1、斯宾诺莎的实体学说如何发展了笛卡儿的实体学说 2、你如何理解康德的“哥白尼**” 2001 西方哲学史 名词解释 1、亚里士多德的“第二实体” 2、单子 3、四根 4、三权分立 5、四假象 命题 1、自我设定非我 2、思想和广延都是神的属性 3、物质或有形实体是矛盾概念(贝壳来) 4、理念是概念与客观性的绝对统一(黑格尔) 5、实践理性有三条公设(康德) 论述 1、你怎么看待哲学 2、详述并分析柏拉图通种论的基本内容 2001 现代西方哲学 (外国哲学方向) 名词解释 1、实证主义 2、唯意志主义 3、詹姆士讲的纯粹经验 4、摹状词 5、加谬的“荒谬” 6、柏格森的两种时间 问题论述 7选4 20分 1、穆勒关于个人和权利的关系的观点 2、尼采《悲剧的诞生》的基本思路与叔本华思想的关系 3、试析传统逻辑与数理逻辑所包含的不同方法论倾向 4、詹姆士的意识流学说与胡塞尔的意向性学说的关系 5、试析海德格尔的时间观;以及它与康德的时间观的关系 6、简述萨特的“存在先于本质”的论题与自由的关系 7、试论梅洛庞蒂的知觉观 2002西哲部分(问答,共4小题,每小题25分,选做3题) 名词解释
1 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 2 柏拉图的回忆说 3 洛克的白板说 4 奥古斯汀的神正论
1 比较霍布斯和洛克的社会契约思想
2 柏拉图的四线段比喻与他的理念论的关系
招生专业:中哲
导师:魏常海
一、 分析并比较《老子》与《庄子》对道、有、无的论述(25分)
二、 解释分析《坛经》中的三科法门(25分)
三、 论述并比较《大乘起信论》和《成唯识论》中的阿赖耶识(阿黎耶识)概念(25分)
四、 论述分析《传习录》中的四句教说(25分)
考试科目:西方哲学史
招生专业:非西哲专业
一、名词解释(每个词5分,共20分):
1、灵魂助产术;3、(斯宾诺莎讲的)实体;
2、唯名论; 4、休谟讲的两种知识。
二、阐述题(任选4题,每题20分,共80分):
1、举例说明毕达哥拉斯关于“数”的学说如何体现出“对立”与“和谐”的原则。
2、芝诺反对运动的论证是否合理?为什么?
3、亚里士多德如何看待德性?分析他的德性观与他的自然观的关系。
4、介绍并讨论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
5、黑格尔如何批判地吸收康德的思想? 北京大学2001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中国哲学史 招生专业:非中哲专业 (共四题,每题25分) 一.孟子人性论及其论证。 二.张载的气一元论。 三.罗钦顺的心性论。 四.主以智哲学中的辨证思想。
武汉大学2007年研究生考试哲学基础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 1 主观唯心主义 2 上层建筑 3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4 “大宇之内,质力相推” 5 火本原说 6 奥卡姆剃刀 二,简答题(每题15分) 1.试述事物发展的曲折性与前进性的统一。 2.试述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 三,论述题(每题20分) 1.马克思主义中“人的价值”观对中国当前建设和谐社会有何指导意义。 2.比较孟子“性善”与荀子“性恶”并论述二者的区别与不同意义。 3.康德哲学认识论评述。
2005中国社科院考研复试哲学基础理论试题
  哲学基础理论   (适用于外国哲学、马哲、中哲、伦理、美学等方向,满分100分,时间180分钟)   一、名词解释(5×6=30分)   1、白马非马   2、格物致知   3、四因说   4、绝对理念   5、此在(Dasein)   6、《正义论》   二、简答题(10×4=40分)   1、简述唯理论与经验论的基本分歧。
  2、简述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基本内涵。   3、简述中国美学界对“美是什么”这一基本命题的几种代表性观点及代表人物。   4、简述儒家与墨家的主要差异。   三、论述题(15×2=30分)   1、论述康德在哲学史上实现的“哥白尼**”的内涵及其影响。   2、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辨证法做了这样一个明确论述:   “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   结合这一论述谈谈你对辩证法的理解。
中山大学 中哲: 01年 一、释词 心斋 ;人副天数; 独化;道统;格物;三世说; 二、翻译(略)
三、简答 1、庄子是如何继承和发挥老子的思想的? 2、什么是法界缘起论?华严宗是如何论证法界缘起的? 3、朱陆之争的内容及其意义。 四、论述 中国哲学中,“天人和一”论有哪几种理论形态?请分别予以评述。
孔子对古代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2节)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孔子思想要点,认识孔子的历史地位。 二、主要内容: 1、孔子继承和发展了尊德文化,创立了儒家学派。 2、孔子拥护周礼但对其改造,突出政治含义,变其为成系统的人际关系准则。 3、孔子提出“仁”这一时代新观念,包罗众德,树立了至尚的人格形象。 4、孔子提出“和而不同”的文化观和整套教育思想。 三、参考书:陈国庆译《论语》 王 磊(论语——一个仁者的道德理想) 四、作业题:为什么说孔子是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 第四章 墨子思想 (2节)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墨子思想要点,实质及对后世影响。 二、主要内容: 1、墨子开出“除害兴利”社会处方:兼爱、非攻、尚同、尚贤、节葬、节用、非乐、非命、尊天、事鬼。 2、以“三表”鉴别言论是非真伪。 三、参考书:吴龙辉 译注 《墨子》
杨明琪 《墨子——遥远时代的博爱之音》 四、思考题:墨子思想中的小农意识对后世影响。 第五章 《老子》的理论思维 (2节)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 二、主要内容: 1、老子运用形象比拟、概念解说、逻辑推理论证道是精神性的宇宙本体,也是宇宙万物的规律性。 2、老子从尚法自然中引申出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 三、参考书目:周生春译注《白话老子》
杨明琪:《老子》——清静无为的精神家园 四、思考题:老子是怎样论“道”的? 第六章 孟子思想 (2节)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孟子的性善论和仁政说、养气说和历史观,明白其历史地位及当代价值。 二、主要内容; 1、孟子从人与动物的不同去探讨,认为人有生而俱有的善良本性。 2、孟子从性善论出发,论述其仁政说,包括井田制和正经界。 3、孟子从社会有机体观点阐述君子与野人的辩证依存关系,提出民本说。 4、孟子强调士人要养浩然之气,作到知性、尽心、知天。 5、循环的历史观和英雄史观。 三、参考书:李双译注《孟子》
何志虎:《孟子》——儒家道德政治说的全面发挥 四、思考题:孟子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当代价值。 第七章 庄子思想 (2节)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和人生观 二、主要内容: 1、庄子的相对主义哲学思想,否认事物质的区别,否认是非标准,最后走向不可知论。 2、庄子继承老子道的思想,齐生死、等是非,形成超脱、安化的人生观,鄙视功名利禄,追求绝对自由。 3、从自然人性论出发,抨击权力、礼乐、知识,寄理想于“无何有之乡”。 三、参考书:张玉良主编《白话庄子》
王磊:《庄子:人类文明的反思》 四、思考题:如何正确认识庄子的人生观? 第八章 名辩思潮 (2节)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分析惠施、公孙龙的辩题,了解先秦逻辑思想,提高思辩能力。 二、主要内容: 1、惠施的“历物十事”涉及到宇宙的无限性、统一性多样性,绝对与相对关系,人对客观世界的态度,包含着“同中辩异”和“异中求同”的推理逻辑。 2、公孙龙子五篇以指物论中的“物莫非指,而指非指”为根本论点,广泛探讨了事物与概念的关系。 三、参考书:赵吉惠《先秦思想史》
庞 朴《公孙龙子的辩学》 四、思考题:怎样认识名实关系? 战国百家之学的总结——荀子思想 (2节)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分析荀子对百家争鸣的总结,了解先秦思想发展的线索,掌握荀子的思想体系。 二、主要内容: 1、荀子吸收批判孔孟的“天人相通”,墨子的“天志”,“非命”,老庄的“自然无为”,形成“天人相分”的自然观。 2、荀子吸收批判墨子的经验论、孟子的先验论、老子的静观论、庄子的怀疑论、名家的思辨论、后期墨家的的摹略论,形成“缘天官”的认识论。
3、荀子批判性善论,形成“化性起伪”的性恶论,广泛论证教育的目的、内容、过程。 4、荀子既反对单纯“恃礼”,也反对单纯“重法”,形成“礼法并重”的治国方略。 三、参考书:王森 译释《荀子》
何志虎:《荀子》——先秦百家之学的总结 四、思考题:为什么说荀子是百家之学的总结者? 第十一章 法家及其总结者韩非 (2节)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分析韩非的思想,掌握法家学说的要点 二、主要内容: 1、先期法家李悝、吴起、商鞅分别在魏、楚、秦变法,导致个人悲剧。 2、法家集大成者韩非从性恶论出发,主张法术势结合,以历史进化、崇力和耕战为思想体系支点。 三、参考书:李亚东 译注《韩非子》
李思民《韩非子——法家帝王学》 四、思考题:法家学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第十二章 汉初诸子学的复兴与黄老之学 (2节)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陆贾与贾谊的思想,掌握黄老思想的历史作用。 二、主要内容: 1、陆贾“行仁义、法先王”,具有儒道合一的特点,忧患社会变“无为”为“有为”。 2、贾谊继承陆贾,加重忧患意识。 3、战国时的黄老思想主张“以静制动”,汉初黄老思想强调“虚无为本,因循为用”。 三、参考书:陆贾《新语》
刘安《淮南子》 四、思考题:为什么说黄老思想完全适合汉初社会? 第十三章 董仲舒的公羊春秋学 (2节)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分析董仲舒的思想体系,了解儒学在汉代的变化。 二、主要内容:董仲舒以儒家学说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之说,内纳以法家法治思想,将封建秩序神圣化,绝对化,使神权、君权、族权、父权、夫权结成一个统一的体系,适合中央集权封建统治的需要,成为封建社会处于支配地位的思想。 三、参考书:董仲舒《春秋繁露》 四、思考题:孔孟儒学与董仲舒的思想有什么不同? 第十七章 道教的形成和道教思想 (2节)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道教的起源及变化以及隋唐时的修道理论,教育学生正确认识道教。 二、主要内容: 1、原始巫术和阴阳五行学说在东汉时代揉合而形成道教。 2、从丹鼎派发展为汉末的符箓派(五斗米道和太平道),都是民间道教。晋魏葛洪、寇谦之“清整”后,道教御用化了。 3、唐代王玄览著《玄珠录》,司马承桢著《坐忘论》,李筌著《太白阴经》阐发道教思想。五代谭峭《化书》强调“道”的分化产生万物与尊卑。 三、参考书 四、思考题:道教的基本教义是什么? 第十八章 隋唐时期的儒学 (2节)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唐代的思想文化政策以及王通、孔颖达等人的学术贡献。 二、主要内容: 1、唐代实行儒、释、道“三教”并立的文化政策,统一儒学,提倡佛教,推崇道教。 2、唐代儒学变化的趋势,一类以韩愈为代表积极反佛,但又受其影响;一类以柳宗元为代表公开扬佛,但又对其改造,此外,儒学与自然科学互相渗透,重民、爱民思想有所发展。 3、王通提出“三教可一”主张。 4、孔颖达统一南学、北学、撰写《五经正义》。 三、参考书 四、思考题:王通“三教可一”主张的要点是什么? 第十九章 佛教思想 (4节)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佛教的基本教义,传入中国的过程及中国化后的宗派,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佛教。 二、主要内容: 1、佛教产生于印度,基本教义是十等四谛、三毒六学。 2、东汉时佛教传入中国。汉魏时鸠摩罗什等翻译佛经,法显等西行求法。 3、隋唐时形成天台宗、三论宗、三阶教、律宗、净士宗、慈恩宗、华严宗、密宗、禅宗。 4、韩愈写《谏迎佛骨表》,激烈反佛;其弟子李翱写《复性书》修正了韩愈的人性学说。 三、参考书:范文澜:隋唐佛教 四、思考题:禅宗的思想观点及历史地位。 第二十章 理学思潮的兴起和其奠基人之一周敦颐的思想 (2节)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理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周敦颐的宇宙生成论。 二、主要内容: 1、新的人际关系,、民族关系需要新的意识形态,书院兴起,自然科学的发展,佛教、道教向儒教渗透,都是理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2、周敦颐著《太极图说》,以“无极生太极,太极生阴阳二气和天地,阴阳运动产生五行物质和人”的模式阐说宇宙的产生。这就是后来理学家所说的“天理”,所以周敦颐是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三、参考书:张岂之《宋明理学史》 四、思考题:理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第二十一章 理学的另一创始人张载的思想 (2节)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唯物主义哲学家张载的思想要点,明白其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 二、主要内容: 1、张载是唯物主义哲学家,“气化为道,太虚即气”的本体论,“一物两体、变化两一”的运动观,“知由内外之合”的认识论,“天性在人”的人性论,“民胞物与”的伦理观构成了他的哲学体系。 2、实行井田,“足民息盗”是张载的政治主张。 3、“为天地开心,为生民立道,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张载的抱负与学风。 三、参考书:喻博文译注《正蒙》 四、思考题:张载对后世思想家的影响 第二十二章 新学代表王安石 (2节)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改革家王安石新学的要点,明白他与理学的不同风格,继承其改革精神。 二、主要内容:王安石创立新学,要点是“天人相分”的自然观,“有感于外”的认识论,“新故相除”的历史观。王安石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精神勇敢改革,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 三、参考书:《王临川先生集》 四、思考题:如何认识王安石的“三不足”精神。 第二十三章 程颢、程颐的思想 (2节)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二程,概括程朱理学的特点,分析其历史地位。 二、主要内容: 1、二程的思想要点:“万理出于一理”的世界观,“正心诚意”的修身观(程颢),“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2、二程上承周敦颐、张载、下启朱熹、陆九渊在理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3、宋代理学的特点:臆测“天理”,充塞以封建伦理,是儒学的哲理化。 三、参考书:张岂之《宋明理学》 四、思考题:二程思想内容及其历史地位。 第二十四章 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 (2节)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朱熹思想的要点,概括程朱理学的特点,分析其历史地位。 二、主要内容: 1、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包括“理一分殊”的世界观,“格物致知”的认识论,“存天理、灭人欲”的人性论,“十六字真传”的道统论。 3、宋代理学的特点:臆测“天理”,充塞以封建伦理,是儒学的哲理化。 三、参考书:张岂之《宋明理学》 四、思考题:理学是中国思想史的浊流吗? 第二十五章 陈亮、叶适的功利主义思想 (2节)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陈亮、叶适的反朱学思想。 二、主要内容: 1、道与事物不可分离、王道与霸道并用、义利双行等是陈亮功利主义思想的要点。 2、太极是事物的总原则、道在器中、无理学道统等是叶适反朱学的主要观点。 3、功利主义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的重要方面。 三、参考书:张岂之《宋明理学史》 四、思考题:陈亮与朱熹就什么问题辩论,为什么说他具有功利主义思想? 第二十六章 陆王心学 (2节)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简要了解鹅湖之会上朱与陆的争论,重点了解王阳明的心学体系。 二、主要内容: 1、南宋时陆九渊建立了主观唯心主义的心学体系,与客观唯心主义理学集大成者朱熹激烈争论:宇宙的本源是心还是理?求学的方法是“致良知”还是“格物致知”? 2、明代王阳明非朱而是陆,建立了更完备的心学体系,宣扬“心外无物”的宇宙观,知行合一的认识论“磨括心镜”致良知的道德说教。
3、王阳明心学使封建文化进一步走上末路,但由于宣扬“我的灵明是万物主宰”,“人人皆有良知”,在真理标准问题上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 三、参考书:张岱年《中国古代哲学家评传》 四、思考题:为什么说从理学到心学是一场思想解放?
三教交融与儒学的宗教功能 在中国历史上,常有儒、释、道三教之称,因此谈论、研究中国古代宗教,很难回避儒学与宗教的关系问题。中国的传统儒学,并不是纯粹的宗教,它是一种具有强烈的入世精神与深厚的人文传统的理性主义学说,正因为儒学在中国社会长期占据着主导地位,才使中国未曾出现过其他国家和民族大都经历过的宗教全面统治的时代。但传统儒学也确实具有某种意义上的宗教功能,这是我们不能否认的。 一、传统儒学的宗教色彩所表现的几个方面 1、天命观念 从思想渊源来说,儒家学说是夏、商、周三代思想的继续,而在三代占统治地位的“天”、“天命”、“天道”观念仍然是儒家学说的最高范畴。孔子虽然在中国思想史上开始了从“天”向“人”的转变,“罕言命与鬼神”,但在孔子思想和儒家思想中,“天”一直是政治思想和人伦道德之本原,所以说儒家学说仍然具有一一的宗教色彩。 2、天人感应 董仲舒在“天人感应”的理论下把进一步神化、人格化,儒家的“天”又被彻底地宗教化了。所谓“王者法天意”、“人受命于天”、“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等等,把先秦儒家所建立的一整套正在逐步脱离宗教外衣的政治、伦理学说重新神学化、宗教化。 3、传统儒学的修养理论也大量地充满了宗教色彩。他们所走的都是一条通过反省内求以上达天道的道路。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公冶长》),孟子的“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孟子·尽心上》)“慎独”等等都是如此。 二、宋明理学具有一定的宗教功能 1、宋明理学最高范畴的“天理”、“天道”、“本心”、“良知”等,在思想蕴涵上,是吸取了隋唐佛教的“佛性”论,从而使宋儒之“心性义理之学”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儒学化了的佛性理论色彩。 2、其修行方式逐渐由“修心养性”转向禅宗式的注重证悟的“明心见性”。朱熹有“豁然贯通”之说,陆象山“多类扬眉瞬目之机”,王阳明则明言“本体功夫,一悟透尽”。他们极力提倡的主观内省、“主静”、“居敬”、“半日读书,半日坐禅”等,更具有浓厚的宗教式面壁修行的色彩。 3、从思想内容来说,宋明理学教人“存天理,灭人欲”,其“灭欲”说无疑具有强烈的宗教禁欲主义倾向。 思考题: 1、原始佛教和中国化佛教的根本区别中什么? *2、中国化佛教的过程是怎样的?
看完才能发现:1.中国哲学学的是哲学史和八股文。2.中国哲学学习形式是哲学史和八股文。不过了解哲学史也对。
颜回曰回益矣仲尼曰何谓也曰回忘仁乐矣曰可矣犹未也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忘礼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绝地天通中国哲学史名词解释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