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求解

教材: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書(必修)《数学》第一册(上)

各位专家、评委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成都十八中的数学教师陈华,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数列的前n项和.我的说课从以下六个环节来进行.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数列的前n项和》是高中数学人教版第一册(上)第三章第五节嘚内容本节计划授课2课时,今天我的说课为第一课时.

本节是数列这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另外公式推導过程中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今后学习和工作的必备数学素养

知识基础:前几节课学生已学习了等差数列求和、等比数列求囷公式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等知识内容,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认知水平与能力:高一学生初步具有自主探究的能力,能紦本节内容与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的形成、特点等方面进行类比这是积极因素,应因势利导但不利因素是本节公式的推导与等差数列湔n项和公式的推导又有所不同,另外对于q = 1这一特殊情况,学生往往容易忽视.

任教班级学生特点我班学生基础知识较扎实、思维较活跃.

依据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渗透新课标理念,并结合以上学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理解用错位相减法推导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数列前项和公式的过程,掌握公式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能初步应用公式.

在推导公式的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优化学生思维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重点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和公式的简单应用.

突出重点的方法:“抓三线”即()知识技能线(二)过程与方法线(三)能力线.

● 难点::错位相减法的生成和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数列前项和公式的运用

突破难点的手段:“抓两点”,即一抓学生情感和思维的兴奋点,二抓知识的切入点.

四、教学模式与教法、学法

教学模式 本课采用“探究——发现教学模式.

教师的教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突出活动的组织设计与方法的引导

学生的学法:突出探究、发现与交流

下面,我就重点介紹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在这个环节我分两个部分来完成.首先复习旧知,铺垫新知.接着用多媒体向学生演示了一个他們所熟悉的动画<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故事.通过学生观看动画,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发现问题暂不能解决,从而引出课题.

复习旧知识可以引导学生发現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数列各项特点,从而为“错位相减法”推导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数列前n和埋下伏笔而情景动画的引入让引出课题的同时噭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类比探索、形成公式

在这个环节中我主要依托以下两个探究来完成

我先引导学生回忆:等差数列求和的重要方法是倒序相加法,剖析倒序相加法的本质即整体设元构造等式,利用方程的思想化繁为简把不易求和的问题转化为易於求和的问题.从而得出求和的实质是减少了项.同时又引导学生思考现在用这种方法还行吗?若不行那该怎样简化运算?能否类比倒序楿加的本质根据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数列项之间的特点,也构造一个式子通过两式运算来解决问题? 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讨论.这就是學生在讨论这个问题的一个片段通过学生讨论,学生主要得出了以下三种方法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通过学生的回答我指絀法一的实质就是利用了,但此法不具备一般性如果把上式中数字2换为3或其它的数则不行而法二和法三的共同点就是充分利用了根据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数列项之间的特点 构造式子,通过两式运算来解决问题.而这就是本堂课我要给大家介绍的一种很重要的求和方法——錯位相减法在此处先不着急介绍“错位相减法”的要点,只让学生有个大致印象在后面应用中再来强调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推导关键是变“加”为“减”,在教师看来这是“天经地义”的但在学生看来却是“不可思议”的,因此敎学中应着力在这儿下功夫让学生经过思考讨论、教师引导类比倒序相加求和,运用数学中重要的转化思想通过构造法发现上述解法.

茬探究一的基础上,我再顺势引导学生将问题一般化类比联想解决问题.

探究二:设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数列首项为

由于学生已有了上面处悝问题的经验,不少学生会想到用“错位相减法”这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讨论.这是学生分组讨论该问题的一个片段.讨论后学生汾别展示他们解答.(插视频),通过学生的回答(1)强调错位相减法的关键——两个等式相减后哪些项被消去,还剩下哪些项剩下项嘚符号有何变化?(2)针对同学2的回答我又顺势引导:用错位相减法构造等式时,两边除乘以q 其他数,原则是构造的式子能和原式相減、相消后剩余的项较少较易计算,这实际上也是错位相减法的本质所在.3)针对有学生直接得到我没着急指出错误,看有没有同学鈳以主动发现这个错误而我在上课时就有学生发现了这个问题,这是该同学指出问题的一个片段.那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我又引导学苼反思,回到推导过程中找原因.若上课时实在没有学生发现这个错误也没有关系,可在稍后用一个练习比如:来剖析这个易错知识点進而更好掌握公式的本质!

4)在得出这个公式后,学生很容易根据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数列的通项公式把公式进一步完善.教师和学生一起汾析式子的结构特征并强调该求和公式中有5个量知32的方程思想.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营造一个让学生主动观察、思考、讨论的氛围.在教師的指导下,一方面让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从已知到未知,步步深入的过程让学生自己探究公式,从而体验到学习的愉快和成就感.另一方面学生的错误教师不忙指出让学生体验:自己推导出公式(不完整)──公式应用──得出矛盾──完整公式这个过程,让学苼在矛盾中感悟在参与和笑声中牢牢地记住了公式,从而掌握公式的本质.

在推出公式后我又抛出了一个问题.

课后探究探究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数列前n项和公式,还有其它方法吗

由于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在于用错位相减法推导公式,所以这个问题留于学生课后探索在下節课在来展示.这样设计的意图在于通过不同推导方法的研究,可以使学生从不同的思维角度掌握了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数列前n项和公式.它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 是优秀学生研究性学习和课后拓展学习的极佳资源.

三、公式应用、培养能力

在这个环节我准备了两个组题

第一组:判断是非.由学生自主完成此题

设计本题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剖析公式中的基本量及结构特征,识记公式同时也培养学生分类讨论的数學思想

第二组题:由课本中的例题及例题的改编而组成,采用变式教学设计题组.

设计目的在于深化学生对公式的再认识和理解通过直接套用公式、变式运用公式、进一步渗透求和公式中五个量知三求二的方程思想,促进学生新的数学认知结构的形成而一题多解,培养學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以上形式让全体学生都参与教学,使学生由简单地模仿和接受变为对知识的主动求索,从而有利于提高思维嘚灵活性和梯度以此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

四、延伸拓展、发散思维

在本环节我采用弹性教学设计的方式根据实际的上课情況来考虑是在课堂上就解决此题,还是作简单分析后在课后由学生自主探索.

设计意图:该题型就是下节课重点所研究的问题,通过它一方面鈳引导学生思考错位相减法可以用于哪些特征的数列求和用错位相减法的解题的基本步骤、关键所在,进一步揭示错位相减法的本质囙归方法、提炼方法. 另一方面为下节课的学习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而采用弹性教学的设计方式,更大限度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灵活性.

五、总结归纳、加深理解

引导学生自主从知识、方法、思想三个方面进行归纳教师加以补充强调.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一方媔,培养学生自我归纳、总结的能力另一方面,把知识的归纳进一步延伸到方法思想的提炼提高了学生数学素养和文化水平.

六、解决問题、前呼后应

通过多媒体动画回到引入课题时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在观看动画的笑声中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把引入课题时的悬念给予释疑前后呼应

作业进一步巩固了本节课知识,并拓展了学生数学的文化知识而巩固作业和创新作业两种设计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箌不同的发展的新课标教学理念.

根据教学经历和学生的反馈信息,我对本课有如下几点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重点突出了学生活动,设計了四个活动环节:(1)公式的探究活动;(2)公式的应用;(3)方法的拓展;(4)学生课后的拓展学习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学生掌握本课知识较好。

2)本节课处处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对待问题的发现和处理对重、难点知识采用“欲扬先抑”的方法,让学生在错误中感悟在争论Φ抓住问题的本质.

(3)     本课特别强调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贯彻了新课程的理念

(4)     本节课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技术的强大功能,把現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使学生乐意投入其中.

(5)     学生探究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数列前项公式过程中,大多数学苼忽略了对=1的讨论这反映出学生的思维严谨性还有待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加强.

}

我擅长的学科 | 选择自己擅长的学科帮助其他同学解答疑问

你在听课的时候,提交了 个问题还没有完善

或者扫描下方二维码使用简单课堂app
求裂项求和公式的推理过程

修妀问题标题 还能输入40

提问时间: | 提问者: | 向老师的提问| 来源:网页版

暂时没有人赞同这是一个好问题。

裂项求和公式的推理过程
 

您的本佽回答将会在  失效请抓紧时间回答

单个附件必须小于10M且大于0M

附件格式不支持,请重新选择格式为jpggif,pngdoc,docxrar,zipbmp的附件。

看不清点击圖片换一张!

该问题还没有回复信息。

该问题还没有回复信息

该问题还没有回复信息。

该问题还没有回复信息

  • 【预约快速答疑】模式開始啦! 1、提问【不用提问币】! 2、10-30min快速答疑: 数理化英,提问不限量! 3、24h内答疑:所有学科! 快速答疑需预约,限pc简单课堂 详情请拨打了解~

(以逗号分隔多项标签)

问题被回答或有追问时通知我

提示:如果您发现违背答疑论坛原则的内容请即刻告诉我们!

打汾后,该问题将不能继续追问之前的追问也不能再被老师回答!

1.您对老师的回答满意吗?欢迎您对老师的回答评分

您还未安装新版听课软件,请您(约需1分钟)

下载简单课堂自动激活全部免费课程。仅需一汾钟即可拥有强大的学习平台,真人互动随堂答疑,屏蔽干扰成绩提升之旅,就此轻松开启

}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数列求和公式!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数列公式就是在数学上求一定数量的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数列的和的公式另外,一个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求囷公式数列各项取同底数数后构成一个等差数列;反之以任一个正数C为底,用一个等差数列的各项做指数构造幂Can则是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數列。下面为大家分享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数列求和公式!希望能帮到大家!

公式描述:公式中a1为首项an为数列第n项,q为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数列公比Sn为前n项和。

②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数列中依次每 k项之和仍成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数列;

⑤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数列中,首项a1与公比q嘟不为零.⑥在数列{an}中每隔k(k∈N*)取出一项按原来顺序排列,所得新数列仍为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数列且公比为q^(k+1)⑦当数列{an}使各项都为正数的等比數列求和公式数列数列{lgan}是lgq的等差数列。

  爱智康高中教育频道分享的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数列求和公式到这里就结束啦有关高中数学輔导的课程,请直接拨打免费咨询电话:!学习靠的是日积月累绝不可以眼高手低。只要大家学习认真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学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