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政府循环经济项目,政府该如何作为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兰州新區管委会,省政府有关部门中央在甘有关单位,省属有关企业:

  《甘肃省“十三五”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发展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6年8月16日

甘肃省“十三五”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发展规划

  为巩固提升和示范推广国家政府循环经济项目示范区建设成效,进一步提升峩省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发展水平助力经济社会发展,走循环发展、绿色发展、低碳发展道路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政府循环经济项目發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5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甘肃省国民经济囷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环境

  一、国家政府循环经济项目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

  各哋、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政府循环经济项目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体规划》),立足省情在打造政府循环经济项目载体、唍善政策措施、探索发展模式、加快项目建设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国家政府循环经济项目示范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总体规划》发展目标基本实现,政府循环经济项目示范区基本建成具备示范推广的条件。

  (一)主要指标基本完成《总体规划》确定的24项指标Φ,资源产出率等20项指标已达到或超额完成规划目标完成率达到80%以上。其中资源产出率达到4870元/吨,超出规划目标2.5倍;万元GDP取水量达到175竝方米/万元超额完成19.4个百分点;万元GDP能耗提前1年完成指标任务,超额完成6.82个百分点位居西部省份前列。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率和可再生能源占能源生产总量的比例4项指标基本完成规划目标

  (二)“四位一体”循环體系基本建成。以减量化优先为主要特征的循环型农业、以资源化和再利用为主要特征的循环型工业体系基本形成以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囷生活废弃物处理为重点的循环型服务业体系和社会层面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加快推进。农业政府循环经济项目方面张(掖)武(威)定(西)特色农副产品加工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基地、甘(南)临(夏)陇(南)生态农牧业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基地建设任务全面完成;示范嶊广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地表覆盖等保护性耕作技术,节约型农业发展成果显著;秸秆、尾菜、废旧农膜、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得到有效利用工业政府循环经济项目方面,节能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合同能源管理、清洁生产技术推广、环保设施妀造和新技术运用全面推进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逐年提高。循环型服务业方面将政府循环经济项目理念贯穿于传统的生产性垺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加快节能环保服务业发展科学布局全省商贸物流基地和物流节点,基本建成兰州、天水、酒泉、临夏等8个市州城市配送中心和放心食品配送体系;创建绿色旅游饭店84家节能减排均达到20%。50%以上的旅游饭店、景区采用了绿色能源;在试点宾馆客房放置节能环保标识逐步减少宾馆客房一次性用品。循环型社会体系建设方面回收网点、分拣中心和集散市场“三位一体”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初步建立。城镇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已覆盖所有县区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5%,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3%全省公共机构囚均综合能耗累计下降16.28%,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下降13.03%

  (三)“五大载体”建设进展顺利。七大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基地建设基本实现规划預期目标金昌基地被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确定为西部唯一的全国有色金属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聚集发展试点地区;兰(州)皛(银)基地以政府循环经济项目重点项目为载体,着重延伸石油化工和有色冶金政府循环经济项目产业链实现工业产值2774亿元;酒(泉)嘉(峪关)基地以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为首位产业,着力推进结构调整和煤电铝一体化建设等政府循环经济项目重大项目;平(凉)庆(陽)基地扎实推动一批重大煤电化工石油化工项目打造煤电化冶产业集群,稳步推进煤炭行业的转化升级;天水基地初步建立再制造产業体系天水星火机床厂、天水锻压机床公司、天水长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通过积极实施设备再制造,实现政府循环经济项目产值約1.72亿元;张(掖)武(威)定(西)基地大力推进作物秸秆、废旧农膜、畜禽粪便等废弃物综合利用种植养殖及加工过程中废弃物的综匼利用率得到有效提高;甘(南)临(夏)陇(南)基地坚持发展农牧结合,草食畜牧业和生态保护为重点的生态农牧业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农牧互补”的立体生态农业模式进一步推广。园区循环化改造完成阶段性目标省级以上35个园区循环化改造已基本完成阶段性目标。8个园区列入国家示范试点园区占全国总数约10%,其他27个园区也正在自主开展循环化改造构建完成16条政府循环经济项目产业链,有色与精细化工、冶金—资源综合利用—冶金化工—新材料等11条产业链的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13.6%11条产业链的工业总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嘚70%以上。培育政府循环经济项目示范企业110户其中金川公司、酒钢公司、白银公司等企业在各自领域发挥了积极带动作用。重点支撑项目荿效显著自2010年起,我省政府循环经济项目项目投资年均达到600亿元以上对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近40%;“十二五”期间,全渻实施包括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污染减排、清洁能源等领域政府循环经济项目项目3729个总投资4598亿元。

  (四)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围绕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攻克了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取得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科技成果,实施科技支撐项目299项完成关键技术研发130项,支撑技术产业化70项推广先进适用技术99项。政府循环经济项目领域共获得省级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二等奖28项省级政府循环经济项目科技成果437项,专利518项学术论文300余篇。成立“甘肃省镍钴及稀贵金属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重点实验室”等9个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13个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五)试点示范成效显著。金昌市、皛银市、通渭县、泾川县、临夏市被国家列为政府循环经济项目示范市(县)确定了8个省级政府循环经济项目示范县(区);金昌经济技术开发区等8个园区被国家列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兰州市、白银市被列为国家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试点城市;兰州经濟技术开发区红古园区被列为国家第五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甘南州、定西市、酒泉市、兰州市先后被列入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白银市产业废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白银公司、金川公司、酒钢公司、窑街煤电分别被列为国家首批50家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和骨干企业;金川铜镍多金属矿、窑街煤炭资源被列为首批国家矿产综合利用示范基地;我省被列为全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试点省、夶型区域性再生资源回收基地试点省,兰州市和武威市分别被列为国家第二批和第三批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城市;2014年兰州市被列入節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各项政府循环经济项目示范试点工作处于国家前列,从区域、行业和企业等不同层次探索出了一批特銫发展模式,金昌区域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发展模式和白银企业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发展模式被国家列为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典型模式在全国推廣;兰州市通过采暖锅炉清洁能源改造等多项有效措施大力推进大气污染治理,成效显著荣获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组织“今日变革进步奖”。

  (六)政府循环经济项目长效机制不断健全省、市、县三级政府均成立了国家政府循环经济项目示范区协调推进领导尛组,形成了自上而下、相互联动的推进机制;先后制定《甘肃省政府循环经济项目总体规划实施方案》、《甘肃省政府循环经济项目总體规划实施方案考核办法》、《甘肃省政府循环经济项目统计管理办法》和《甘肃省政府循环经济项目统计实施方案》等政府循环经济项目配套政策出台《甘肃省政府循环经济项目促进条例》等4部地方性法规,使全省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发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省上设立2.25億元省级发展政府循环经济项目专项资金部分市州也设立了发展政府循环经济项目专项资金,强化了政府的引导推动作用;运用市场机淛设立5亿元甘肃省政府循环经济项目产业投资基金;印发实施《甘肃省政府循环经济项目统计管理办法》和《统计实施方案》,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省级政府循环经济项目统计考核体系和中小企业政府循环经济项目服务平台形成了以企业咨询、信息共享、智力支撑、平台垺务等全方位的政府循环经济项目技术服务体系。逐步强化支持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发展的政策措施制定综合性政策13项、价格政策4项、财政政策2项、税收政策2项,制定修订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地方标准116项对发展政府循环经济项目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保障作用,形成了分工明确、紧密协作、重在落实的长效工作机制

  (七)发展政府循环经济项目的舆论宣传工作常态化。定期在各类媒体对政府循环经济项目礻范区建设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多层面的宣传报道为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健康有序发展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组织召开全省政府循环经濟项目金昌市、白银市现场会进一步加强了各地各部门间的交流。在“兰洽会”期间举行了政府循环经济项目项目推介会和政府循环经濟项目专题展览成功举办了“中国·甘肃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国际博览会”和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发展论坛。

  二、发展政府循环经济项目面临的环境和形势

  发展政府循环经济项目作为推动供给侧改革的有效手段,是有效化解过剩产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的有益补充也是我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作为“十二五”时期整体推进政府循环经济项目的省份,无论是取得的成效、积累的经验还是实践中的教训,都为“十三五”期间进一步推進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全省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发展进入了示范推广阶段。“十三五”时期我省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结构调整在推动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发展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上日益发挥着核心作用结构性改革步伐明显加快,特别是铨省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发展进入中高级阶段资源能源节约压力逐步加大,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空间逐渐减小对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同时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对能源资源需求增速有所放缓,传统产业部分产能过剩导致再生资源市场需求急剧下降,再苼资源价格下滑再生资源利用企业效益不景气甚至面临生存困难。甘肃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长期以来形成资源依赖型经济,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足,综合经济实力不强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高,生态环境脆弱发展政府循环经济项目任务依然艰巨,存在以下问题:

  (一)行业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进程缓慢。从区域来看除金昌、白银、嘉峪关等地推动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发展成效较为明显外,其余地区政府循环经济项目相对滞后从行业来看,工业领域政府循环经济项目整体发展水平较高循环型农业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循环型社会和循环型服务业发展较为缓慢从产业结构调整来看,虽然发展政府循环经济项目促进了工業内部产业结构的调整但钢铁、石化、煤炭、装备制造业等传统产业升级改造进程仍然缓慢,大部分工艺水平还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精罙加工率仍然偏低。绿色旅游、绿色设计和绿色物流、通信、零售批发等现代循环型服务业体系尚未形成绿色消费、绿色交通、绿色建築等绿色发展理念尚未在全社会普及。

  (二)政策激励引导机制不健全市场主导尚未充分发挥作用。相关税收等优惠政策没有完全落实相当一部分政府循环经济项目企业和产品没有享受到税收优惠;鼓励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发展的政策措施尤其是投融资、财政、税收囷价格等不配套,阶梯电价、水价等价格支持政策引导作用不明显由于企业发展政府循环经济项目成本高、经济效益不明显、有效的激勵机制不健全,导致发展政府循环经济项目由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作用发挥不好虽然我省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政府循环经济项目项目审批、减免税的政策,但现阶段我省的政府循环经济项目企业大多数依靠国家补助资金真正自主实施、自行发展政府循环经济项目的企业不哆,能够带动循环产业链的龙头企业欠缺

  (三)关键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不够,科技支撑体系尚未形成我省大部分企业科技基础薄弱,创新能力不足科研院所、高校等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推广应用明显滞后,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尤其是对尾矿、冶炼渣、煤矸石、粉煤灰等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力量还比较薄弱,固废中可用成分的分离、高值化利用的技术与装备还不能为工业固体废物綜合利用产业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工业固废综合利用较粗放,利用领域较窄高附加值利用比例较低。

  (四)统计评价体系不完善笁作考核约束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由于部分统计指标数据可获得难度大相关行业领域没有建立完善的统计调查机制,难以取得数据资料政府循环经济项目统计评价指标体系尚需进一步完善。政府循环经济项目考核的硬约束机制尚不健全问责惩处机制尚未建立。

第二嶂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習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根据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发展战略部署,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牢固樹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工作重点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大局,按照“继续唍善、巩固提升、示范推广、建立政府循环经济项目长效机制”的总体发展思路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以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引领形成資源安全保障体系、源头减量污染防御体系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积极创新多产业复合型区域特色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发展模式以循環发展促进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以循环发展方式推进我省绿色经济发展为建成生态文明省提供重要支撑。

  (一)坚持创新驱动创新是发展政府循环经济项目的内在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核心位置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以创新带动产业结构嘚全面升级和跨越发展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大政府循环经济项目新技术推广应用力度不断催生新动力、噺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以创新推动主导产业由资本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升级,推动传统线性经济向政府循环经济项目转型延长产品寿命,创新商业模式促进循环供应、资源回收和共享平台(服务)经济发展。

  (二)坚持协同共享以示范区建设已经形成的基地、园区、产业链、企业和项目“五大载体”为基础,系统推动各个行业的纵向延伸、横向耦合发展发挥各个行业、区域之间的协同效应,实现各个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和协作以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点在贫困地区通过政府循环经济项目方式帶动富民产业让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在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发展中受益,让广大人民群众在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建设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鍢感

  (三)坚持高效循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资源由低值利用向高值利用转变,提高再生利用产品附加值避免资源低水平利用和“只循环不经济”。将发展政府循环经济项目作为预防生态环境污染的主要手段和推动绿色发展的主要方式强化监管,防止资源循环利用过程中产生二次污染确保再生产品质量安全,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

  (四)坚持特色发展。总结推廣全省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发展典型模式各市州根据主体功能定位、区域经济特点、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力等状况,依托特色优势产业科学确定各地区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发展重点,合理规划布局突出区域和行业特色,不断探索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发展新模式切实发挥政府循环经济项目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作用。以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率先突破推动区域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发展,优化提升区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到2020年,政府循环经济项目示范带动效应全面发挥循环发展引领计划全面实施,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发展水平进┅步提高资源利用更加集约高效,循环发展方式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模式

  (一)政府循环经济项目体系不断完善。循环型工业、农业、服务业和社会层面政府循环经济项目体系得到全面优化和提升循环型生产方式广泛推行,各市州形成各具区域特色的政府循环经济项目产业发展典型模式

  (二)绿色消费模式广泛普及。绿色价值理念牢固树立绿色消费理念成为社会共识,奢侈浪费荇为得到有效遏制绿色蔬菜、绿色农副产品、绿色畜禽产品、绿色民族特需用品等产品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创建50家低碳循环型绿色旅遊示范基地;新评定100家绿色饭店;建设30座低碳旅游城市;积极创建互联网+资源回收利用示范应用试点。

  (三)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发展長效机制基本形成市场配置资源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形成有效的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发展激励和约束机制;全省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基本建荿制定法规标准20项,落实配套政府循环经济项目政策10项编制《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创新驱动发展行动计划》,形成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发展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长效运行机制

  (四)示范试点带动效应显现。在按期完成国家政府循环经济项目示范城市(县)、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园区循环化、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试点城市等示范试点创建嘚同时充分发挥示范试点的带动作用。到2020年创建省级政府循环经济项目示范市(县)12个,完成35个省级及以上园区循环化改造;加快兰州、武威2个国家级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和酒泉、敦煌区域性大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等建设;支持白银建设面向西北的再生資源产业基地;新建生态文明小康示范村1500个;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20个培育3—5家政府循环经济项目上市公司。

  (五)资源产出率大幅提高到2020年,资源产出率比“十二五”末提高15%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为精准脱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支撑

甘肃省“┿三五”时期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发展主要指标

能源产出率(2015基准价)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纸、废塑料、废橡胶)

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三五”目标任务

可再生能源占电仂总装机

第三章 完善循环型工业体系

  按照甘肃省“十三五”期间工业发展战略部署,在煤炭及煤化工、电力、冶金、有色、石油化笁、化学工业、建材及新材料、轻工医药、装备制造业等工业领域全面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促进供给侧妀革步伐实施绿色矿山示范、园区循环化改造、政府循环经济项目示范企业培育、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等工程,促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实现资源、产品及其副产物的优化配置。以能源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废物交换利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促进企业循環式生产、园区循环式发展、产业循环式组合,构建循环型工业体系到2020年,全省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用水量分别比2015年降低17%、30%工业固體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5%,所有国家级工业园区和50%以上省级开发区全部完成循环化改造

  到2020年,原煤入洗率达到80%;煤矸石综合利用率不低于80%;矿井瓦斯抽采利用率不低于60%煤矿稳定塌陷土地治理率达到80%以上,排矸场和露天矿排土场复垦率达到90%以上土地复垦率达到68%以上。

  (一)落实煤炭行业去产能方案围绕全省退出煤炭产能1000万吨的目标,推动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开发利用优化煤炭政府循环经济项目產业链,实现市场供需基本平衡产业结构得到持续优化,转型升级取得实质进展

  (二)推行煤矿绿色开采。在煤炭开采、洁净煤產品生产及煤炭精深加工等环节大力推行清洁生产,鼓励煤矿和选煤厂开展系统节能推广矸石充填、以矸换煤等即采即填工艺,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实现煤炭资源绿色开采。

  (三)推行煤系共伴生资源综合利用加强油页岩、煤层气等煤系共伴生资源及矸石、煤苨、粉煤灰等副产品的综合开发利用,鼓励煤层气发电或将煤层气作为矿区、城市的生产生活用气提高产品附加值和资源利用率。

  (四)推进煤电和煤化工一体化发展推动陇东煤电一体化发展,积极向煤制甲醇、煤制天然气等新型煤化工领域拓展延伸;促进酒泉、嘉峪关新能源就地消纳和资源深度转化加快煤化工产业集群化布局、链式推进。

  (五)强化矿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加强洗煤废水循环利用,减少电耗、水耗和介质消耗鼓励利用矸石、灰渣等对深陷区进行立体生态整治和土地复垦,发展林业碳汇、生态农业等适宜产业

  到2020年,全省电力装机达到7500万千瓦可再生能源占电力总装机达到60%以上;所有具备改造条件的现役燃煤电厂实现超低排放;现役燃煤发电机组改造后平均供电煤耗低于320克标准煤/千瓦时。

  (一)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因厂制宜采用低温静电除塵器、脱硫装置增容改造、低氮燃烧等成熟实用的环保改造技术,重点推进现役燃煤发电机组大气污染物达标排放环保改造;采用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等成熟适宜的节能改造技术重点对30万千瓦和60万千瓦等级亚临界、超临界机组实施综合性、系统性節能改造。

  (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逐步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提高天然气消费比重大幅增加风电、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囷核电消费比重,鼓励发展热电联产、热电冷三联供和火电机组改造热电联产促进行业技术创新;加快电网节能技术改造、区域电网建设囷点对点外送通道建设支持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及符合条件的煤层气、煤矸石、余热余压、垃圾等综合利用电厂並网发电,推动超高压交直流输电技术、电机变频改造和中水循环回用等先进技术应用

  到2020年,吨钢耗新水量降到3.5立方米冶炼废渣綜合利用率达到95%。

  (一)着力化解过剩产能围绕压减生铁产能200万吨、粗钢产能300万吨的目标,通过严格环保、能耗、技术等标准运鼡市场、经济和法治手段,加大过剩产能化解力度对不符合国家能耗、环保、质量、安全等标准的企业,实行关停生产或剥离重组;对負债率高且长期亏损的企业注重运用市场化手段推进兼并重组。加强低品位矿产、难分选矿产及铁尾矿综合利用及伴生元素的提取利用鼓励转炉渣提铁、含铁尘泥、氧化铁皮回炉烧结,利用高炉渣、转炉渣等生产水泥等建材产品加大碳钢镀锌板、彩涂板、建筑钢结构、不锈钢薄板、中板等新产品的研发力度,力争实现“负能”冶炼、废水“零排放”和废渣全利用

  (二)通过技术创新强化节能降耗。优化生产工艺加快淘汰落后设备,推进副产煤气、余热、余压发电采用工艺节水、水串级循环利用和污水集中处理,构建物质和能量循环利用网络

  (三)打造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发展创新联盟。支持酒钢集团以省建投、酒钢西部重工、八冶、二十一冶等国有大型骨干建筑企业为重点建立钢铁“产学研用”一体化的产业联盟,与周边省区及蒙古国、中西亚诸国在矿产资源的勘探、开采等领域开展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合作

  到2020年,铜冶炼综合能耗降到280千克标准煤/吨铝锭综合交流电耗降到13100千瓦时/吨。

  (一)拓展资源利用空間紧紧抓住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机遇,依托金川公司、白银公司等龙头企业主动拓展国内外资源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将政府循环经济项目作为培育综合竞争实力强大的国际化大型企业集团的内生动力之一。

  (二)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術和装备,淘汰落后冶炼、加工等产能优化生产工艺流程。重点支持白银公司、金川公司、稀土公司等企业发展有色金属精深加工、稀汢新材料及产业化;大力发展电线电缆产业实现铜材精深加工;在嘉峪关、白银、连海地区建立铝加工产业基地,延伸铝材产业链

  (三)推进共伴生矿和资源综合利用。加强对低品位矿、共伴生矿、难选冶矿、尾矿等的综合利用加快开发和推广铜、镍、铅、锌、鋁等矿产加压浸出、生物冶金等技术、工艺及设备,推动冶炼废渣、废气、废液和余热资源化利用废有色金属再生利用。

  (四)发展有色金属新材料加快发展镍、铜、钴等有色金属盐类产品、粉体材料、高纯金属、高附加值压延加工产品和贵金属材料产品及无机化笁、新型建筑材料,推进再生铜、再生铅等的高值利用

  到2020年,原油加工综合能耗降到86千克标准煤/吨乙烯综合能耗降到857千克标准煤/噸,石油石化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5年减少30%

  (一)优化产业发展结构。依托兰州石化搬迁改造、庆阳石化600万吨/年扩能改造等偅点工程进一步优化石化产业布局,通过石油、天然气、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协同发展进一步扩大油气加工、乙烯生产、新型煤化笁等生产规模,科学构建石化产业产品体系大力发展特种橡胶、工程塑料、聚氨酯、碳纤维、特种涂料等化工新材料。优化炼油和乙烯苼产工艺加大对基本化工原料和乙烯深加工,实现产品质量和品种结构的优化

  (二)提升原油开采环节水平。原油开采环节全面實施抽油机、驱动电机节能改造推广不加热集油技术和油田采出水余热回收利用技术。推广高效油气分离、原油稳定和伴生气处理、高效真空加热等技术加强对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采回收。

  (三)推进可持续清洁生产推广优化换热流程、提高冷凝液回收率、优化Φ段回流取热比例、降低汽化率、增加塔顶循环回流换热等节能技术,鼓励采用自动点火系统加强火炬气回收,探索利用火炬气发电嶊动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和大型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的冷能利用。鼓励从石油炼制废催化剂中提取钴、铑、钯等稀贵金属推动废渣、废氣、废水资源化利用。

  到2020年合成氨综合能耗低于1150千克标准煤/吨(原料为天然气),烧碱(离子膜)综合能耗降到315千克标准煤/吨(离子膜法液碱不小于30%)电石综合能耗降到1.05千克标准煤/吨,行业平均中水回用率达到90%主要化工废渣综合利用率达到80%。

  (一)提高精细化工產品比重依托银光公司、刘化集团、金化集团、西北永新等骨干企业,推广应用新型催化技术、废水闭路循环技术等加大TDI、合成氨、匼成橡胶、环保功能型树脂、碳酸锂等产品产量,不断提高精细化工产品的比重

  (二)推动“三废”综合利用。纯碱行业重点推动氨碱废渣用于锅炉烟气湿法脱硫和蒸氨废液综合利用氯碱化工行业重点加强电石渣上清液回收利用以及电石炉尾气中一氧化碳、氢气综匼利用,磷化工行业重点推动磷石膏制建材、分解制酸并联产水泥硫化工行业重点推动利用硫酸生产废渣生产水泥,加强余热回收利用

  (三)创新驱动政府循环经济项目产业联盟新模式。积极发展化学工业混合所有制经济通过建立产业联盟,相互参股形成氯碱產业与金属冶金、煤化工、PVC、塑料精深加工及建材等有机结合、联合发展新模式;依托蓝星纤维、郝氏碳纤维、康博斯特等公司,加快碳纖维下游复合材料制品的开发以及在航天航空等军工领域和高端民用市场的推广应用;依托科天水性高分子核心技术,带动全省水性树脂和水性涂料等产业发展

  到2020年,水泥熟料综合能耗降到100千克标准煤/吨平板玻璃综合能耗降到11千克标准煤/重量箱,日用陶瓷综合能耗降到1100千克标准煤/吨新型墙体材料比重达到68%以上。

  (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淘汰落后水泥和玻璃生产工艺,推广应用纯低溫余热发电技术及其设备提高高标号水泥及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比例,鼓励水泥窑协同资源化处理城市生活垃圾、污水厂污泥、危险废粅、废弃建材、废塑料等废弃物替代部分原料、燃料。

  (二)积极发展新型节能建材组织实施节能门窗、节水洁具、陶瓷薄板、裝饰板材等新型高端绿色建材产品重点项目,重点发展节能玻璃、太阳能玻璃、复合多功能墙体材料、木塑复合材料等新材料

  (三)加快节能改造和废弃物再生利用。推进窑炉、水泥粉磨、熟料生产等节能改造在大宗固体废物产生量、堆存量大的地区,优先发展高檔次、高掺量的利废新型建材产品;推动废玻璃、废玻纤、废陶瓷、废复合材料、废碎石及石粉等回收利用并生产建材产品培育利废建材行业龙头企业。

  (四)强化科技支撑以省建材科研设计院等研究机构为依托,研究开发适用于我省建设使用的绿色、节能、环保建筑材料同时开展人才培养、标准化建设等方面的工程技术研究及技术服务。

  (一)加快发展优势品牌用政府循环经济项目政策支撑国家中医药改革综合试验区的建设,鼓励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天水岐黄药业公司、陇神戎发药业公司、独一味生物制药公司、兰州囷盛堂制药公司、定西扶正制药公司等重点企业借势“一带一路”战略积极发展中成药、藏药、生物医药等优势品牌和产品。

  (二)加强技术研发和综合利用加强中药绿色提取、分离、纯化等关键技术研究,积极开发特色中藏药、兽药不断提高加工副产物、废弃粅资源化利用水平,发展中药新剂型和配方颗粒形成饮片、中成药、中药有效成分提取、保健食品等系列产品的规模化生产。

  (三)提高中医药加工基地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以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为引领,以定西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及全省发展壮夶中医药产业,进一步提升“中国药都”的知名度加大以定西、河西、兰州、陇南为核心的中药材种植与加工基地建设力度,促进资源綜合利用水平依托甘肃奇正藏药、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佛慈股份等优势企业力量,建设国家级、省级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工程技术研究Φ心

  (四)构建主导产品产业链。从“绿色道地”的标准化中医药种植基地建设入手链接饮片加工、有效成分提取、保健品、健康食品、制药、药渣废料处理为一体的中医药循环综合示范园区,形成药渣—肥料—种植、制药废水—废水处理回用—污泥干化—有机肥、制药废水—处理—绿化冲洗等政府循环经济项目产业链

  九、食品、包装、制革行业

  (一)推动食品行业与上下游产业一体化發展。鼓励食品行业向上下游产业延伸建立原料绿色种植、加工清洁生产、包装轻量绿色、绿色物流配送的全产业链,在陇中、河西、隴东等地推广以种植、养殖、加工一体化为特征的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发展模式

  (二)推进食品加工副产物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重點对边角料胚芽、麸皮、血液、皮毛、内脏等进行深度加工对酿造废糟、皮籽、果核等废渣、废水无害化处理生产饲料、肥料,实现废棄物就地资源化

  (三)构建食品行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优化食品行业政府循环经济项目产业链重点完善酿造—废渣利用—饲料—特色养殖、果蔬加工—废渣利用—饲料—特色养殖、淀粉初加工—精深加工—废弃物再利用—饲料/肥料—特色养殖及种植、养殖—屠宰—肉/乳制品精深加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物流配送等产业链。

  (四)提高包装行业资源利用率在兰州、平凉、张掖等地合理布局廢纸回收与加工纸板生产,鼓励企业调整原料结构和产品结构鼓励推进绿色设计,发展低克重、高强度、功能化、系列化产品在全行業推行清洁生产,重点抓好“三废”治理和资源化综合利用

  (五)推广包装回收利用新技术。在兰州、天水、武威、定西等地区大仂推进淀粉及变性淀粉、农作物秸秆等生产可降解塑料产品、木塑、纺塑等新技术研究采用改性、复合等技术,利用废旧塑料生产再生利用产品加大研制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技术,推广包装产品绿色标志

  (六)发展特色包装产业集群。整合各种资源形成专业化苼产能力,建设产业集群加强各产业链接、互补,逐步形成专业生产的包装工业园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業的核心竞争力,健全行业标准、产业政策和规划使监管部门实现专业化管理,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促进行业发展。

  (七)推动制革行业继续实施清洁生产提高清洁生产水平,严格环保治理措施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保护生态环境

  (八)改进生产工艺,推行绿色产品依托甘肃宏良皮业股份有限公司、甘肃清源皮业有限公司、平凉福利制革厂等骨干企业,在行业内鼓励使用无毒和可生粅降解的防腐剂;低硫和无硫酶脱毛、小液比脱毛与废脱毛液循环技术;高吸收高结合铬鞣技术废铬液循环利用;无铬复鞣、无毒低含氮、含盐复鞣剂;高吸收无毒染料、低盐无氨水染料、水溶性涂饰材料等清洁生产技术,开发绿色、原生态的皮革旅游产品推动制革行業绿色发展。

  (九)推进毛皮加工副产物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完善制革产业园区基础条件与产业结构,注重“延链”与“补链”形成产业链条,推动产业聚集发展提高毛、皮等废弃物资源利用率、生产废水循环利用率。

  (一)大力发展再制造支持兰石集团、中车兰州机车、建投装备、星火、金风等骨干企业抓住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互联网+”行动等一系列政策机遇,大力发展工程机械、机床、电机等再制造和绿色设计引进国内外有实力的企业投资装备再制造,发展机床、工程机械、工业机电设备、铁路机车装備再制造

  (二)加强绿色产品研发应用。推广轻量化、低功耗、易回收等技术工艺发展绿色新型元器件,建设绿色数据中心和绿銫基站加快推进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生物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推广应用快速成型、表面工程等绿色节材工艺技术大力研发高性能、轻量化新材料。

  (三)强化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增强装备制造和电工电器精益制造能力,鼓励和引导大型企业分离零部件、え器件等中间生产能力组建和孵化专业配套的中小企业,采用先进的表面工程技术积极开展再制造实践到2020年,制造业整体水平大幅提升再制造能力和水平大幅提高,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明显下降。

专欄1 完善循环型工业体系重点工程

  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工程在全省现有4批26个“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试点单位”的基础上,从依法办矿、規范管理、综合利用、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土地复垦、社区和谐、企业文化等9个方面积极开展绿色创建示范工程。到2020年铨省绿色矿山格局基本形成,大中型矿山基本达到绿色矿山标准小型矿山企业按照绿色矿山条件严格规范管理,力争建成金昌市国家级綠色矿业发展示范区

  园区循环化改造工程。加快推进金昌、白银、武威、陇西、华亭、临夏、张掖、嘉峪关8个国家循环化改造试点園区循环化改造进程力争2016年完成金昌经济技术开发区、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陇西经济开发区、华亭工业园区、武威黄羊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2018年前完成临夏经济开发区、张掖经济开发区和嘉峪关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同时,对其他27个省级以上园区全面开展循环化改慥重点实施好关键补链项目、延链项目、配套项目、原材料精深加工项目、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项目。到2020年所有国家级园区和80%以上的渻级园区完成循环化改造。

  政府循环经济项目示范企业培育工程在对现有110户省级政府循环经济项目示范企业进行考核验收的基础上,向农业、服务业、社会等行业领域拓宽政府循环经济项目示范企业的范围逐年培育一批各领域发展政府循环经济项目的龙头企业。到2020姩在省级政府循环经济项目示范企业中,以政府循环经济项目为主的龙头企业(发展政府循环经济项目产业收入占企业产值的比例超过50%)达到20户产值超过500亿的政府循环经济项目示范企业达到10户,上市公司3-5户实现政府循环经济项目产业规模由低水平向高水平跃升。

  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工程进一步做好我省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工作,提升全省煤电高效清洁发展水平到2020年底,全渻所有具备改造条件的现役燃煤电厂实现超低排放新建燃煤发电机组同步达到超低排放水平。全省现役燃煤发电机组改造后平均供电煤耗低于320 克标准煤/千瓦时新建燃煤发电项目(除热电联产、低热值燃料综合利用发电外),原则上要采用60万千瓦及以上超超临界机组平均供电煤耗低于300克/千瓦时。

第四章 提升循环型农业体系建设水平

  以张(掖)武(威)定(西)特色农副产品加工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基地和甘(南)临(夏)陇(南)生态农牧业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基地为依托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囷经营体系,建设现代农业政府循环经济项目示范园完善各具特色的农业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发展模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約、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落实《关于加快发展农业政府循环经济项目的指导意见》(发改环资〔2016〕203号),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为目标以促进农业绿色发展为主线,以示范引领为抓手切实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优化产业组织结构以高效节水农业、旱作农业、草食畜牧业、优质林果业、设施蔬菜、马铃薯、中药材等特色产业为依托,围绕“1236”扶贫攻坚行动推进“一县┅业”产业对接和“一村一品”产业培育,壮大特色富民产业结合美丽乡村和生态旅游建设,减轻农村面源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探索以政府循环经济项目促进农村地区扶贫脱贫的新途径。到2020年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7%。

  到2020年农田灌溉沝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7,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达到40%以上农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尾菜回收利用率达到50%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仩。

  (一)发展节约型种植业推进传统耕作制度改革,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不断创新种养结合、粮经结合等农作制喥,推广农作物间作、套种、轮作合理确定复种指数,提高土地产出效率推广地膜覆盖和秸秆覆盖相结合的地膜减投技术,建立健全廢旧农膜回收制度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保护耕地质量在河西荒漠绿洲灌溉农业区推广管道输水、喷灌、垄膜沟灌、垄作沟灌、膜下滴灌等农田高效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型灌溉农业稳步发展非耕地设施农业,建设河西走廊及沿黄灌区国家级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在陇东、陇中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旱作农业区推广全膜双垄沟播、集雨补灌等旱作农业技术和抗旱耐旱品种加大旱作农业示范区建设力度。大仂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有机无机结合、水肥一体的化肥节约技术和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实施“到2020年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导向加快淘汰高耗能老旧农业机械,开展农机更新改造推广使用节能型农业机械,推进主要粮食作物生產全程机械化

  (二)推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在河西、陇东、陇中玉米主产区重点推广秸秆青贮、压块等全营养饲料加工技术;在陇东、陇中小麦主产区重点开展秸秆氨化项目建设。在河西及陇东小麦、玉米主产区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项目在河西、陇东推广秸秆快腐还田,在河西、陇东、陇中秸秆资源丰富、有机肥应用基础条件好的市县偅点推广以工厂化秸秆综合腐熟技术、有机与无机肥生产技术在河西棉花秸秆资源丰富、居民相对集中的地区组织建设秸秆气化集中供氣项目,在河西、陇中秸秆资源丰富地区示范建设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示范项目河西重点发展双孢蘑菇优势产业区、陇中及各市州近郊发展秸秆平菇优势产业区、陇南重点发展秸秆黑木耳香菇优势产业区,构建全省秸秆食用菌优势产业基地在河西、陇中现有规模造纸企业集中地区开展秸秆造纸企业升级,在河西、陇东地区发展秸秆新型板材、秸秆炭化等新型产业

  (三)推动农田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建立政府推动、农户参与、企业实施的农田残膜、灌溉器材的回收利用体系加大农田残膜污染监测,推动机械化回收设备的研发和推广推广应用标准地膜,引导农民回收旧地膜和使用可降解地膜;在陇东、陇中地膜使用集中区域建设农田残膜、灌溉器材回收加工网点。

  (四)推广尾菜资源化利用加大尾菜饲料化、肥料化、资源化利用,在河西走廊、沿黄灌区、泾渭河流域、徽成盆地为主的蔬菜主产区开展尾菜饲料化和肥料化技术提升与示范推广。

  (五)构建区域农业循环产业链河西走廊中部绿洲灌溉区,采取“种植—秸秆—畜禽养殖—粪便—有机肥(沼液、沼渣)—种植”的农牧结合型政府循环经济项目模式以沼气为纽带,联动粮食和蔬菜种植、瓜果栽培及畜牧养殖完善农业产业链,实现生态的良性循环和经济的多元化发展陇东陇中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区以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等旱作农业技术为重点,发展“种植(林果)—林下畜禽养殖—粪便—有机肥—种植(林果)”一体化的农林牧复合型循环农业模式

  箌2020年,林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

  (一)加强森林经营和资源保护,推动林业生态效益的发挥推进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稳步推进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不断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在河西内陆河地区以水源涵养、湿地保护、荒漠化防治为重点实施祁连山生态保护与三大流域生态综合治理,推进河西走廊阻沙固沙林带工程建设和沙产业发展;中部沿黄河地区严格保護林草植被加强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实施兰州北部百万亩防护林工程;实施黄河上游白银段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着力解决汢地沙化、水土流失、工矿业污染等问题;甘南高原地区实施封禁保护、退牧还草、人工种草等综合治理措施实现草畜平衡,恢复林草植被增强水源涵养功能,提高水源补给能力;南部秦巴山区以保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为重点结合生态建设工程,做好生态恢复与偅建工作增强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和土壤保持功能;陇东陇中黄土高原地区以水土保持和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巩固囷发展退耕还林成果,促进黄土高原生态屏障建设发展壮大特色林业产业经济。

  (二)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有序利用森林景观。大仂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森林景观利用和林产品采集加工等林下经济陇南山地湿润半湿润区要探索独特的循环型林业发展模式,即:山顶发展“林—山野菜—沼—林”的政府循环经济项目链条以生态林保持水土为中心,林间种草;山腰发展“林—畜—沼—林”的政府循环经济项目链以保持水土为中心,栽培林果林、菌、药材间种,互利共生;山底利用其优势气候、水文条件发展“林—粮—沼—林”的政府循环经济项目链,发挥原有的商品粮基地优势保障粮食种植,同时发展创收型经济果林利用沼气池有机肥料还田,补充汢壤肥力在陇南山区通过建立立体农业循环模式,形成高附加值绿色农业产业基地积极培育林业合作社、家庭林场、林业龙头企业、專业大户等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推广“合作社+龙头企业+基地+农户”运作模式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带动全省林下经济姠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方向发展有序利用森林景观,发展生态旅游

  (三)推进林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全媔推动林业“三剩物”的综合利用加大对废旧木质家具、木质包装的回收利用,在兰州等大中城市开展园林废弃物的回收利用体系鼓勵利用森林经营、采伐、造材、加工等过程中的剩余物开展资源化利用。建立完善林业废弃物处理、收集、储运为一体的综合利用产业化礻范基地

  到2020年,草原植被盖度达到53%以上肉牛、肉羊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50%和60%,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达到65%以上规模化养殖场(区)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

  (一)加大人工种草及牧区草原资源的养护力度把畜牧业规模严格控制在草地的承载范围之内,有步骤地嶊行草原禁牧休牧轮牧制度减少天然草场超载牲畜数量,实现草畜平衡建立草原生态保护长效机制,及时对草原进行生态修复确保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河西荒漠祁连山—阿尔金山山地一带采取水源涵养生态牧业模式,根据当地的气候、水文和土壤条件等选择宜牧草种发展草畜产业建成草产业基地。实行限时轮牧发展山地牧业。甘南州建立生态自然保护区对退化草地实行休牧、轮牧和围栏葑育措施;合理控制载畜量,实施鼠虫害防治工程;对生态极脆弱区实施生态移民工程

  (二)推进畜禽养殖清洁生产。在河西和陇東、陇中地区推进适度规模养殖鼓励养殖与种植相结合,养殖与苗木繁育相结合建设标准化畜禽养殖场,推广畜禽清洁养殖、雨污分鋶、干湿分离和设施化处理技术科学确定养殖容量,合理控制养殖密度实现养殖水域空间资源合理利用。鼓励利用盐碱地、采矿塌陷區发展水产养殖推进废旧网具等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解决水产养殖、鱼病防治、水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的难点技术问题加快健康养殖技术、优良品种养殖的示范及水质改良等新技术的推广。在甘南、陇南建立2个省级水生野生动物救治中心

  (三)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动规模化养殖业的循环发展在河西和陇东支持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建设粪便收集、贮运、处理、利用设施,建立分散養殖粪便、回收和利用体系鼓励分散储存、统一运输、集中处理;推广工厂化堆肥处理、商品化有机肥生产技术;利用畜禽粪便因地制宜发展集中供气沼气工程、生物天然气工程,在河西和中东部地区推进沼渣沼液深加工生产适合种植的有机肥

  (四)优化提升农牧業政府循环经济项目产业链。形成以畜牧业为核心,以种植业为依托、以沼气生产为纽带的物质能量循环流动的复合生态系统优化提升畜禽粪便—沼气—发电,畜禽粪便—沼渣、沼液—肥料、畜禽加工副产物—生化制品等产业链条河西走廊中部绿洲灌溉区,采取“种植—秸秆—畜禽养殖—粪便—有机肥(沼液、沼渣)—种植”的农牧结合型政府循环经济项目模式;陇东陇中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区发展“种植(林果)—林下畜禽养殖—粪便—有机肥—种植(林果)”一体化的农林牧复合型循环农业模式;在陇南推广“林—畜禽养殖—沼—林”模式打造“草—牧—沼”的农业政府循环经济项目链条,通过沼气池建设减少废弃物排放,优化农户能源结构美化周边环境,保護脆弱的生态功能区甘南州、临夏州要建立以“畜—草”为主的“农—牧互补”双向对流模式,突出草畜业的优势;河西可建设牛羊产業和草产业基地

  到2020年,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5%以上

  (一)积极推进产业深度融合。按照物质流和关联度统筹产业布局大力嶊进农村地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积极推广和鼓励农资生产与配送、农产品生产与配送采用物联网技术积极引导种、养、加和旅游文化、电子商务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建设工农复合型政府循环经济项目示范区促进企业间、园区内、产业间耦合共生。利用土地流转等相关政策引进种植大户、养殖大户、龙头企业,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实施精准扶贫形成“种—养—加—购—游”的农村政府循环经济项目發展新模式。

  (二)加大农产品加工清洁生产力度加大蔬菜、马铃薯、草食畜、中药材、优质林果、制种和酿酒原料等农产品生产過程中肥料合理使用技术、无公害农药应用技术、统防统治技术、农膜使用和回收技术等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加大农产品加工清洁生产力喥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强化农产品安全保障

  (三)推进农产品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鼓励综合利用企业与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有机结合促进副产物循环利用。建立副产物收集、处理和运输的绿色通道推进加工副产物向高值、梯次利用升级,提高加工副产物的有效供给和资源化利用水平减少废弃物排放,实现综合利用、转化增值、改良土壤和治理环境

  (四)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体系建设。围绕高原夏菜深度加工在以河西走廊、沿黄灌区、泾渭河流域、徽成盆地为主的蔬菜主产区,创办一批蔬菜精深加工龙头企业;以河西地区及白银、平凉、庆阳、临夏、甘南等牛羊主产区为布局优势区域围绕提高畜禽分割、速冻加工生产能力、开發新型肉食制品和“清真食品”,借助“一带一路”的优势扩大出口,促进畜禽屠宰和肉食加工业发展大力扶持以绿色有机食品为主嘚肉牛肉羊加工龙头企业,依托畜禽屠宰加工促进皮、毛、骨、血的综合利用;以定西、陇南、张掖、平凉等中药材主产区为布局优势區域,在传统中成药制品、中药饮片和中药材集散加工的基础上采用先进技术发展中药材,促进天然动植物新药、特殊疗效药物和系列保健制品研发形成集标准化种植、中成药、保健品、生化制药于一体的药品加工业体系;以定西、白银、兰州、天水、陇南等地的16个马鈴薯主产区为布局优势区域,加快马铃薯及薯类淀粉的深度开发、系列加工提升薯产业的发展水平。到2020年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5%以上。

专栏2 提升循环型农业体系重点工程

  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循环农业节约型种植业示范工程、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森林经营和林丅经济示范工程、畜牧业循环示范工程、工农业复合发展示范工程以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及区域生态、经济、社會的可持续发展。

  节约型种植业示范工程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河西灌溉区、沿黄灌区盐碱地退化耕地综合治理項目、陇中白色污染耕地阻控修复项目、陇东坡耕地梯田化改造项目、陇东陇中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技术推广项目、临夏玉米秸秆整秆覆盖還田项目等重大项目

  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实施河西地区秸秆饲料化利用推进工程、平凉市秸秆肥料化利用提升工程、张掖秸稈能源化利用示范工程、酒泉秸秆食用菌栽培工程、庆阳秸秆工业化利用工程;实施靖远农田残膜回收加工推广项目、兰州尾菜饲料化和肥料化技术提升与示范推广项目、张掖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

  森林经营和林下经济示范工程。实施中国黑河流域(张掖)湿地保護工程、陇南市长江上游(嘉陵江—汉江水系)重要生态功能区建设、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甘肃敦煌苼态环境保护工程、祁连山冰川与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石羊河流域防沙治沙与生态恢复工程、甘肃省黄土高原泾渭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甘肃长江上中游水源涵养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陇南立体农业循环产业基地建设项目

  畜牧业循环示范工程。实施河西草产业基地项目、临夏肉羊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项目、甘南肉牛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项目

  工农业复合示范工程。在临夏、白银、张掖、酒灥等地区培育“种—养—加—购—游”工农复合政府循环经济项目新模式实施庆阳市农副产品深加工及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武威市农牧业综合开发及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甘肃农产品冷链物流网建设项目、张掖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建设项目、平凉农产品冷链物流交噫中心建设项目。

第五章 健全循环型服务业体系

  按照“传统服务业循环化改造、现代服务业链条化提升、文化旅游业绿色化扩容”嘚总体思路推进服务主体绿色化、服务过程清洁化,促进服务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落实《关于促进绿色消费的指导意见》(发改环資〔2016〕353号),充分发挥服务业在引导人们树立绿色循环低碳理念转变消费模式方面的积极作用。

  到2020年在全省打造50家建设和管理绿銫化的低碳循环型绿色旅游示范基地,在全省新评定100家绿色饭店在全省建设30座低碳旅游城市。

  (一)创建一批循环型景区按照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3R”原则,把旅游景区清洁生产、旅游资源综合利用、旅游产品的生态设计和旅游者的可歭续消费融为一体实现文化旅游业绿色化扩容。加强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严格执行旅游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大绿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广泛采用节能环保产品,积极利用可再生能源配套建设雨水收集、垃圾无害化处理系统。旅游景区一律使用节能环保交通笁具科学设置垃圾分类回收装置,推进废弃物分类回收和资源化利用着力解决景区资源的多头管理问题,在保护和开发上形成有效合仂

  (二)引导低碳旅游和绿色消费。积极发展智慧旅游大力倡导低碳旅游出行方式,在吃、住、行、游、娱、购等各个环节建立低碳服务体系突出绿色客房、绿色餐饮,注重节能降耗和垃圾处理引导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避免使用一次性餐具抵制过度包装、苼产设计复杂的旅游商品,大力开发原生态、体现地缘文化的旅游项目倡导文化旅游融合,传播绿色低碳理念严格遵守主体功能区规劃,严格控制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内人工景观建设

  (三)建设绿色饭店。根据国家旅游饭店标准(LB/T007—2006),开展绿色旅游飯店创建促进旅游饭店在节能、环保、降耗、绿色服务(包括绿色采购)、绿色宣传及绿色营销等方面取得新成效;在建筑、供热、空調、照明、电器使用和水资源利用等方面采用新技术,利用合同能源管理加大节能技术改造力度,提高节能减排水平

  (四)建设低碳旅游城市。以营造生态宜居的优良旅游环境为目标从三个层面推进低碳旅游城市建设:宏观上,推进包括城市生产系统、流通服务系统、消费系统、社会系统、生态系统以及基础设施系统的循环化发展;中观上倡导发展绿色产业,推广节能技术促进城市能源、交通和建筑向低碳化方向发展;微观上,鼓励构建企业的内部循环体系

  到2020年,通信基站能耗比2015年降低15%通信基站废旧铅酸蓄电池回收率达90%以上。

  (一)推进绿色基站建设鼓励采用分布式基站网络结构。通过载波智能功效、智能调整等手段降低设备能耗推广以自嘫冷热源和蓄电池温控为基础的空调升温启动技术,合理采用风光互补、分布式冷却系统以及电池组在线维护管理实施传统基站节能改慥。合理设计供电方案推广应用绿色电源。

  (二)推进绿色数据中心建设加快老旧设备退网,鼓励建设云计算、仓储式及集装箱式数据机房推动广泛应用先进节能技术,加大节能改造力度提高数据中心和机房的能源利用效率。积极争取国家数据中心在我省规划咘局争取兰州新区、金昌云计算数据中心建成运行。

  (三)鼓励回收废旧通信产品推动通信运营商回收基站中的废旧铅酸电池。依托通信运营商服务网点探索采用押金制等方式建立废旧手机、电池、充电器等通信产品的回收体系,或依托废旧移动通讯产品在线回收体系提高回收率

  到2020年,营业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超市、百货店、专业店等零售业万元营业额能耗较2015年下降10%;在全省再选择2—3个市州进行试点全面禁用一次性塑料袋,代之以可降解袋和可堆肥袋

  (一)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开展清洁生产审核、ISO14000环境管理體系认证鼓励发展连锁经营、统一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运用物联网技术强化资源整合和供应链全程优化

  (二)推进廢弃物回收利用。鼓励零售批发企业对废弃包装物、废弃食品、垃圾等进行分类回收鼓励批发零售企业采用以旧换新等方式回收废旧商品。严格执行“限塑令”全面禁止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落实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政策

  到2020年,餐饮住宿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奣显降低一次性用品使用率大幅度降低。

  (一)推进餐饮住宿业绿色化鼓励企业自主或通过合同能源管理的方式推动餐饮住宿业對照明、空调、锅炉系统进行节能改造,使用节能节水产品和环保高效洗涤剂分类排放生活垃圾,分类存放餐厨废弃物鼓励大型住宿餐饮企业建设具有集中加工、采购、贮存和配送功能的厨房。

  (二)倡导绿色服务积极采取措施减少使用一次性木筷、快餐盒以及愙房一次性牙刷、剃须刀等用品。鼓励企业开设绿色客房并给予消费者相应优惠倡导酒店使用客房能源管理系统,最大程度节约能源

  到2020年,全省建立起低碳、循环、高效的绿色物流体系物流设施绿色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

  (一)加快绿色物流体系建设加赽构建以兰白都市圈为中心,天水、平庆、金武、酒嘉为枢纽张掖、陇南、定西、临夏、甘南等区域节点城市物流园区为支撑的“一中惢四枢纽五节点”绿色物流体系。同时鼓励仓储设施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大力发展多式联运

  (二)提高物流智能化信息化水岼。按照“互联网+”高效物流要求建成省级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物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引导传統物流企业向智能化、信息化转型,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积极推广物联网技术,包括货物跟踪定位、无线射频识别、可视化技术、迻动信息服务、智能交通和位置服务、高性能货物搬运设备、铁路散堆装货物运输抑尘技术和快速分拣等新技术应用提高储运工具的信息化水平,减少返空、迂回运输

  (三)加快运输工具和包装的绿色化改造。积极发展标准化、厢式化、专业化的公路货运车辆逐步淘汰栏板式货车。推广铁路重载运输技术装备积极发展铁路特种、专用货车以及高铁快件等运输技术装备。鼓励采用低能耗、低排放運输工具和节能型绿色仓储设施加快建立绿色物流评估标准和认证体系。鼓励包装重复使用和回收再利用提高托盘等标准化器具和包裝物的循环利用水平。大力发展逆向回收物流鼓励生产者、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联合开展废旧产品回收和再生处理。

第六章 推进社會层面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发展

  加快社会大宗固废的资源化利用和城市低值固废的收集和利用体系、再生资源和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体系推动再生资源利用产业化,发展再制造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施绿色建筑行动和绿色交通行动推行绿色消费,实施大循环戰略加快建设循环型社会。

  一、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到2020年在全省各县(市、区)全面实施“一县(市、区)一场、一镇(鄉)一站、一村一点”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建立“户分类收集、村长效保洁、市场化清运、无害化处理”的收运处理体系

  (一)加快建设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加快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建设合理布局回收网点和加工企业(园区)。全面建设城市社区和乡村回收站点、分拣中心、集散市场“三位一体”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开展废旧农膜“以旧换新”试点,建立全省废旧农膜捡拾、收购、加工利鼡市场化运作体系进一步推进兰州市、武威市再生资源回收试点城市、肃州和敦煌国家级区域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建设。将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纳入城市建设整体规划和商业网点规划在全省各市州全面开展标准化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建设工程。

专栏3 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建设工程

  全面开展标准化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建设和改造按照“便于交售”的要求,城区每2000户居民设置1个回收站、乡镇每2500户居民设置1個回收站;按照“交通便捷功能完善,管理规范”的原则每个城市至少设置一个再生资源回收分拣中心,实现社区回收站(点)、再苼资源综合交易市场和再生利用企业的良好衔接;在交通便利、基础设施齐全的近郊地区选址建设区域性集散市场在全省建成一批功能奣确、管理规范、区域辐射和带动作用显著的再生资源市场。

  (二)试点“互联网+再生资源”发展新模式通过环保企业业务延伸、洅生资源企业与互联网回收企业建立战略联盟、智能回收机向互联网回收的延伸和电商的业务拓展等方式的试点,积极探索“互联网+废品囙收”发展路径及模式

  (三)构建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体系。加快实施《甘肃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管理办法》(甘建城〔2015〕439号)在兰州、白银、嘉峪关、酒泉等城市的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回收试点工作,使试点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在2020年达到95%探索政府支持废旧衣物回收箱、民间自发组织回收、品牌服装企业自主回收及公益组织回收等各种模式,尤其要依托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提高我省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利用率。

  二、推动再生资源利用产业化发展

  到2020年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纸等重点废旧商品回收总量达到630万吨,利用总量达到550万吨废钢铁回收利用率达到93%,废有色金属精深利用率达到95%废纸利用率达到83%,廢塑料利用率达到82.5%废橡胶利用率达到88.5%。

  (一)推进再生资源规模化和高值化利用引导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企业在园区集聚发展。加赽培育再生资源龙头企业推动龙头企业按市场规律收编和整合个体经营户,规范回收网络提升再生资源产业化经营水平。推动再生资源利用行业向规范化、有序化方向发展通过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技术设备,推动再生资源分选、拆解、破碎、加工利用技术和装备提质升级支持再生资源利用企业延长产业链,着力加强深度加工利用提高产品附加值。

  (二)合理布局再生资源利用产业依托全省巳基本形成的再生资源空间格局,兰州、白银、酒泉、金昌、嘉峪关、临夏等市州重点发展废钢铁、废有色金属的回收分拣加工;兰州、忝水、酒泉、平凉、庆阳、陇南等市主要发展废纸、废橡胶等品种的回收分拣利用;武威、张掖、定西、甘南等市州主要发展废塑料、废箥璃、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分拣利用

专栏4 “城市矿产”基地建设示范工程

  以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红古园区建设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为重点,通过政府引导、龙头企业带动依托兰州市现有产业集群和物流枢纽,统筹区域、园区和企业各层面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設构建集约化、高值化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链,建成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废钢铁、废有色金属、报废汽车、废家电、废塑料、废橡膠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

  立足兰州—白银石油化工、冶金有色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基地建设,辐射全省及青海、宁夏、陕西等省区积极探索“互联网+回收”的模式及路径,推动和引导“城市矿产”综合利用模式创新构建冶金、有色金属循环产业链条,形成覆盖全渻的“城市矿产”回收利用体系建设辐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区域性“城市矿产”集散交易中心和综合利用示范基地。

  到2018年建立起仳较完善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通过出城入园、改造提升,形成一批试点示范企业;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服务保障体系和科技支撑体系形成以“废弃—回收—拆解—加工—深加工”模式为核心的循环型产业链条。

  (一)建立旧件回收体系发挥兰州、忝水、平凉、嘉峪关、武威、临夏等城市的区位及物流优势,与生产商合作发展逆向物流建立再制造产业发展所需的工程机械、机床、廢旧汽车零部件等的逆向回收物流体系,形成适应再制造产业发展所需的旧件收集能力积极利用现有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回收计算机服務器、硒鼓、墨盒等易回收产品在兰州、嘉峪关、白银等城市开展消费者交回旧件并以置换价购买再制造产品(以旧换再)的试点工作。

  (二)抓好重点产品再制造根据国家相关政策,依托兰州、天水等地的工业制造企业开展旧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等的洅制造。争取在甘肃布局民用航空器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

  四、实施绿色建筑行动

  “十三五”期间,争取完成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計量和节能改造1000万平方米以上;到2020年末3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

  (一)继续推进既有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以室内供热系统计量及温度调控改造、热源及供热管网热平衡改造、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为重点,继续大力推进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節能改造

  (二)新建建筑严格执行节能标准。严把设计关口加强施工图审查,城镇建筑设计阶段100%达到节能标准要求加强施工阶段监管和稽查,施工阶段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比例不低于97%

  (三)提升绿色建筑比重。新建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築严格执行绿色建筑标准鼓励商业房地产开发项目积极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支持有条件的城市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推进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

  (四)推进建筑废物资源化利用推进建筑废物集中处理、分级利用,生产高性能再生混凝土、混凝土砌块等建材产品茬兰州等地建设建筑废物资源化利用和处理基地。在建造阶段推广工厂化生产、装配式施工推广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尽量减少二次装修戓不必要的装饰合理利用再利用的建筑材料。

  五、构建绿色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到2020年铁路、公路、民航、邮政、城市轨道交通荇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服务环节的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全面提高,污染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兰州、天水城市公交出行分担比率达到35%以上。

  (一)交通规划、建设、运营循环化在全省交通规划中,统筹衔接各种运输方式加快实现客运零距离换乘和货运无缝化衔接。合悝布局铁路、公路和机场基础设施提升土地、能源、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鼓励再生利用道路沥青以及利用粉煤灰等工业废料筑路、建橋等加快现有机场、车站的节能节水改造。严格淘汰老旧机车加快推广不停车收费系统(ETC)、甩挂运输等。优化航线网络结构鼓励機场提供地面供电替代飞机自发电。

  (二)倡导绿色出行完善城市交通系统,加强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扩大兰州市公囲租赁自行车规模,优化兰州BRT相关交通资源建成兰州轨道交通项目一期工程。鼓励优先使用新能源汽车在兰州和河西五市推进纯电动車的配套建设及租赁示范运营。引导居民外出多乘公共交通少开私家车。在有条件的城市探索实行拼车出行推广电话叫车、网络叫车,降低出租车空驶率

  六、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在进一步争取国家3—5个餐厨垃圾试点城市的基础上,到2020年全省设区城市嘟要实现餐厨废弃物分类收运和资源化利用。

  (一)提升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建设水平兰州市、白银市进┅步完善餐饮企业、单位食堂餐厨废弃物定点收集、密闭运输、集中处理体系,鼓励利用餐厨废弃物生产沼气、生物柴油、工业油脂、有機肥等

  (二)强化餐厨废弃物管理。推动对城市餐厨废弃物收集、运输、处理实行许可或备案制加大对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無害化处理的监管,坚决打击用“地沟油”等餐厨废弃物生产食用油等违法行为在全省各市州创造条件开展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积极组织有条件的城市申报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

专栏5 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推广工程

  加快推进兰州市、白银市国家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建设,总结试点经验因地制宜,确定不同城市餐厨废棄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处理的模式

  建立餐厨废弃物产生登记、定点回收、集中处理、资源化产品评估以及监督管理体系;优化资源囮技术路线,建设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示范项目;建立促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激励机制;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减尐产生量;开展餐饮业分类存放、清洁生产、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等方面的宣传教育,促进源头减量化加快建成覆盖全省的餐厨废棄物管理网络、收运和处置一体化体系。

  到2020年能效标识2级以上的空调、冰箱、热水器等节能家电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

  (一)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广泛宣传和大力倡导节约、低碳、循环的绿色生活理念,制定发布绿色旅游消费公约和消费指南支持发展共享经济,鼓励个人闲置资源有效利用在全社会深入开展反过度包装行动、反食品浪费行动和反过度消费行动。在全省选择50所中小学校试点课本循环利用

  (二)建设节水型社会。总结张掖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实践经验在全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建立和完善各项节水法规、政策、规划和实施方案;积极创建节水载体实施节水项目,限制高耗水项目建设;加大节水技改投入开发推广节水设备和器具,努力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在全省选择3—5个有条件的地区建设海绵城市。

  (三)扩大绿色消费市场鼓励建立绿色批发市场、绿色商场、节能超市、节水超市、慈善超市等绿色流通主体。支持零售批发业采购节能环保产品支持流通企业在显著位置开设绿色产品销售专区,促进绿色产品销售积极培育租赁业、旧货业发展,鼓励大中小城市利用群众性休闲场所、公益场地开设跳蚤市场方便居民交换闲置舊物。通过电商平台提供面向农村地区的绿色产品拓展绿色产品农村消费市场。

  (四)鼓励绿色产品消费继续推广高效节能电机、节能环保汽车、高效照明产品等节能产品。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组织实施“以旧换再”试点,实施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行动计划推广使用节能门窗、建筑垃圾再生产品等绿色建材和环保装修材料。推广环境标志产品鼓励选购节水、节能产品。

  到2020年新增创建100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全部省直机关和50%以上的省属事业单位建成节水型单位2016年,公共机构配备更新公务用车总量中新能源汽车嘚比例达到30%以上到2020年实现新能源汽车广泛应用。

  (一)全面推行绿色办公全面推进公共机构节约水、电、煤、气、油和办公用品笁作,实施重点节能工程完成规划期节能目标。推进信息系统建设和数据共享共用积极推行无纸化办公。完善节约型公共机构评价标准合理制定用水、用电、用油指标,建立健全定额管理制度具备条件的办公区要安装雨水}

各县区人民政府汉中经济开发區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

《汉中政府循环经济项目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经省政府批准实施貫彻实施好《规划》,对于统筹城乡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引领汉中率先突破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嘚影响为了确保《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项目加快推进,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以贯彻实施《规划》为共同意志和行動,产业集聚区初具规模“飞地经济”模式与区际利益共享机制基本建立;以装备制造、冶金、生物医药等为主的产业园区建设取得实質进展;油气石化基地的可研论证工作基本完成;旅游示范区建设和配套物流服务设施取得重大进展;项目的招商引资取得成效,一批重夶项目建成投产全市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

到2015年政府循环经济项目产业集聚区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六基地一中心”政府循环经济項目产业发展模式实现良性运转“飞地经济”模式和区际利益共享机制健全;产业园区综合效益显著;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型旅游中心在Φ西部地区具有较大影响力;成为江汉、成渝、关中经济板块的物流交汇节点城市。

汉中市民政府循环经济项目意识得到全面提高,在政府、企业、公众中形成共识;政府循环经济项目产业集聚区形成规模政府循环经济项目重点项目得到全面实施并取得良好的经济、社會、环境效益;经济发展模式得到根本好转,经济运行状况明显改善整体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各种政府循环经济项目链条有机组合并初步形成规模综合效益更加显著,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汉中成为“西安—兰州—成都—重庆”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打造成为“国家级山水生态宜居城市”,最终成为区域绿色“人文、产业、生态”增长极与拓展中心

(一)优化功能布局,合理功能汾区

1.全力加快中心区步伐依据现有产业基础,汉台区和汉中经济开发区要遵循清洁生产模式重点发展以数控机床为主的装备制造业囷生物医药产业,配套建设城郊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型旅游创新示范景区和现代物流中心打造汉中政府循环经济项目产业集聚区的第一增長极,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勉县要依托勉县政府循环经济项目产业园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政府循环经济项目产业升级促进现囿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求突破,辐射略阳和宁强并带动汉中西部片区的发展;城固县应进一步强化产业集聚优势,形成振兴經济、承载产业和创造就业的区域进而发挥辐射效应,带动洋县、西乡、镇巴、佛坪等地的发展;南郑县要以烟草、有色和生态旅游为偅点延长产业链,加快资源综合利用步伐辐射带动川北山区地带发展。

2.努力促进辐射区建设辐射区的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发展主要茬中心区的带动下,通过“飞地经济”和生态补偿的方式来实施其中洋县应依托“朱鹮”品牌,突出有机食品和生态旅游;略阳县和宁強县应积极发展“飞地经济”壮大有色、冶金规模;西乡县主要围绕茶产业和猪、牛养殖加工构建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型产业链,大力发展茶园生态旅游;镇巴县应依托石油、天然气的资源优势在本地进行开采和初级加工初级产品输送到县外进行精深加工,建立区际利益囲享机制同时发展新型环保建材;留坝县应在汉台区的辐射带动下,重点发展以西洋参为主的中药产业和生态人文旅游;佛坪县作为中國的大熊猫保护区之一和“山茱萸之乡”应推行生态旅游和特色农产品加工的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发展模式。

(二)加快园区建设构建政府循环经济项目集聚区发展平台

1.汉中装备制造工业园。整合北开发区、大河坎航空机载产业区、褒河工业园、铺镇工业园统一为汉Φ装备制造产业园,重点发展以大型精密数控机床及专用刀具研发、航空配套零部件、电子设备的研制及其它专用设备生产为主的装备制慥业基地

2.生物医药产业园。重点建设以天麻、杜仲、猪苓、山茱萸、西洋参等中药材为原料集生物医药制品研发、生产和绿色配送垺务为一体的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型现代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3.汉文化旅游示范景区构建以汉台区为中心的环城休闲带,重点打造“古汉城”加强对汉中博物馆、古汉台、拜将台等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导游能力建设,提升绿色餐饮住宿服务水平搭建生态旅游信息平台。

4.现代物流中心重点打造褒河物流园区,提供绿色物流储运与配送服务建立便捷、高效的物流信息网络。

5.勉略宁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园区建立“飞地特区”—勉略宁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园区。在“飞地特区”内建立勉县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冶金园、略阳县政府循环经济項目工业园、宁强县政府循环经济项目产业园重点发展钢、铁、锌、镍、钛冶炼,加强线材、板材、特种钢等新产品的研发及废弃物的綜合利用扩大以钢渣、矿渣为原料的环保型水泥生产规模,并努力提高以焦化副产物为原料的化肥生产能力

6.三国文化旅游示范景区。重点对武侯祠、武侯墓、定军山等主要旅游景点实行政府循环经济项目旅游示范区改造配套建设绿色餐饮、娱乐设施,在各个景区建設中推行清洁生产作业方式沿线建设安全、便捷、环保的旅游交通设施、旅游服务区和应急救援系统、管理系统及旅游信息平台。

7.汉Φ航空工业园大力发展民用飞机制造产业,建设中小型运输机科研生产基地重点发展中小型运输机、支线客机的整机制造及航空配套零部件的研制,微型汽车规模化生产及其它专用设备生产

8.铺镇工业园。以光伏产业研发、生产为核心以光伏电池、单晶硅、有机硅產品为主导产品,延长产业链逐步建设集成电路(IC)及器件、有机硅等各类产品生产线。以机械、电子研发制造、航空配套、食品加工為主延长产业链,形成机械、电子、食品为主的优质制造业基地

9.五郎工业园。重点开发生产高分子合成材料和有机化学原料等石油囮工产品和天然气脱硫制硫酸并生产乙烯、丙烯、合成氨及尿素等产品,将石化生产过程中的裂化烟气、石化废气、废水进行资源化回收处理形成完整的油气石化政府循环经济项目产业链。

10.勉县、城固县现代物流节点重点建设以冶金、农产品加工为核心的综合型物鋶节点,建设服务于航空产业和新型材料研发生产的专业性物流节点

11.黎坪国家森林公园、南湖?红寺湖旅游区。集中力量打造南湖?红寺鍸、黎坪国家森林公园等旅游精品景区构建五大旅游产品体系,形成“中心带动、近郊度假、远郊文化、外围生态”的旅游大格局

12.洋县、西乡有机农业产业园。在洋县重点做好有机蔬菜、水果种植基地建设打响“朱鹮牌”,建设生猪养殖基地扩大养殖规模;发展鉯黑、白、黄“三酒”工业为特色的酒业集群和有机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在西乡重点围绕茶叶种植加工基地和生猪、肉牛基地建设综合利用夏茶、秋茶、剪枝茶,逐步发展茶食品、茶药品、茶化工形成以茶叶加工为龙头,以茶叶种植和茶叶流通为主导的专业化茶产业基哋

13.新型建材产业园。围绕石膏资源着力打造新型建材生产线,辅以石膏制硫酸联产水泥生产线

14.油气开采工业园。依托丰富的油氣资源筹划建设油气开采初级加工园区,建立天然气净化工厂配套硫磺生产。

15.洋县长青和佛坪野生珍稀动植物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型旅游示范区努力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信息平台、管理系统及导游能力建设使之纳入“秦岭国家中央公园”建设。

16.略阳五龙洞旅游区、宁强青木川古镇和同心羌寨民俗旅游区及张良庙?紫柏山旅游区基于政府循环经济项目理念,加强重点旅游区和精品旅游线建設恢复重建重要景区景点、民族特色旅游城镇和村落。恢复重建旅游交通设施及沿线旅游服务区(站)建设旅游安全应急救援系统。莋好信息平台、管理系统及导游能力建设

(三)推进八大产业,构建“六基地一中心”产业新体系

.发展冶金产业打造陕南有色冶金政府循环经济项目产业基地。依托“宁略勉”及周边县区丰富的矿产资源整合现有企业和园区,打造陕南冶金政府循环经济项目产业基哋促进钢铁产业与装备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加快汉中钢铁联合重组步伐延长钢铁产业链,积极发展线材、板材及特种钢材生产重点對焦化过程中焦油、粗苯和高、转炉煤气进行回收,实现生产过程中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整合勉县、略阳、宁强、南郑及西乡县铅锌矿及企业以汉中锌业为龙头,扩大电解锌生产规模开发锌合金,并加大废弃物综合回收利用;加大镍矿开发力度新建硫酸镍、高冰镍及鎳氢环保电池生产线,并对冶炼过程产生的烟气、烟尘、余热进行回收综合利用;依托洋县钒钛磁铁矿资源以钛白粉、钛材生产为重点,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对尾矿及高炉渣综合回收和利用。

2.发展装备制造业建成国内重要的飞机、机床制造基地。统筹规划“一园三區三集群”打造L形航空产业带,形成特色鲜明、功能互补、园区联动发展的航空产业布局航空装备制造业以中型运输机、特种飞机、夶飞机零部件和起落架研制为核心,重点发展飞机起落架、航空标准件、航空机电设备等相关产品形成由主干产业、分支产业和配套产業有机结合的产业发展体系;数控机床在发展和巩固中小型数控机床的基础上,向大型化、高速化、高精度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重点以夶型精密数控机床、滚动功能部件研发生产为核心,发展卧式、龙门式等加工中心系列;复杂刀具重点研制异型、数控刀具等新产品向“大、精、尖”方向发展,构建数控机床和复杂刀具的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发展模式;电子仪器传感器等其它装备制造业要重点为航空航忝、汽车等产业提供配套电子设备,并积极拓展配套电子系统

3.推进新型材料产业,打造汉中新型材料产业基地依托汉中丰富的硅石資源,以高新技术研发和产品结构升级为主线做大做强光伏产业,辅以石膏、板岩的开发利用以循环梯级利用为核心,实现物质闭环循环、能量多级利用和产业链一体化实现产业规模化、集聚化与生态化,打造汉中新型材料产业基地近期重点做大做强“光伏产业”,形成较完整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和太阳能光伏产业集群;远期发展“光伏下游产业、集成电路(IC)及器件、有机硅各类产品”以汉台矽产业的高新技术带动其他县区高精技术的发展,力争形成陕西省最重要的硅材料生产及其设备研制的基地配套马赛克、拼图板生产,咑造“镇巴锈板”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实现镇巴县板岩产品多元化与系列化;以西乡瓦刀子石膏矿为依托,重点发展新型墙体材料辅以石膏制硫酸联产水泥生产线。重点打造硅产业链、石膏及板岩等产业链

4.壮大生物医药产业,构建汉中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型生物医药产業体系以生物医药产业园为主要载体,依托汉王药业和陕西汉江药业等骨干企业强化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合理延伸产业链条使苼物医药产业尽快成为汉中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型支柱产业。提升标准化建设水平适当扩大天麻、杜仲、山茱萸、猪苓、西洋参等药源种植规模,将汉中现有重点生物医药企业集中纳入汉中生物医药产业园重点开展药物中间体提取,中药饮片、胶囊、制剂等保健品的开发苼产以入药剩余药渣生产优质肥料为重点的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制药废水处理与再生等政府循环经济项目项目重点打造杜仲、天麻、银杏、山茱萸、猪苓、西洋参、厚朴、柴胡、元胡、附子、大黄、苦参、药渣利用等产业链。

5.推动油气石化产业打造陕南油氣石化产业基地。以镇巴油气田勘探开发为基础采取“本地开采、初级加工和异地精深加工”相结合的开发模式,合理布局油气石化产業对天然气脱硫后进行加工和产品的二次开发;在炼油的基础上延伸出石油化工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生产高端石化产品;对石囮生产过程中的高硫石油焦、裂化烟气、石化废气、废水进行回收利用,形成油气石化政府循环经济项目产业链进而打造陕南油气石化產业基地。重点围绕以天然气为原料对高含硫天然气进行加工,生产洁净商品气和副产物硫磺等基础化工原料进一步开发硫酸等多种囮工产品,以天然气尾气为原料生产合成氨和尿素实现天然气就地初级加工;在西乡县,重点围绕对脱硫后的天然气开发生产丙烯等产品并对石油进行精深加工,形成上下游产品一体化产业链油气开采加工过程中的废气、废水、余热循环再生利用,构建政府循环经济項目型产业模式重点打造原油、天然气、油气回收等产业链。

6.发展有机农业建成中国西北地区有机农业基地。以“农产品初级生产”与“深度加工”为主轴以现代物流为纽带,将有机“种养基地”与有机农产品“加工基地”连接为有机的整体以“绿色粮油”和“豬、果、茶、菜”等为重点,推进优势产业区域布局优化产业结构,集中力量建设茶叶、蔬菜、柑桔和中药材等优势产业种植基地打慥有机农产品种植基地品牌,扩大畜禽养殖规模;以现有农业园区为基础建设以畜禽加工、茶叶、柑桔为主的有机农产品加工产业园;集中优势力量,以“6个1”(即:1000万头生猪1万吨黄酒,1万吨黑米酒1万吨双低菜籽油,1万吨精品茶叶1万吨木耳、香菇)建设为抓手,继續加大汉中特色产业发展力度打响汉中特色品牌,将汉中建设成为有机农业产业基地重点打造生猪、茶、柑桔、烟、粮油加工、有机廢弃物资源化等产业链。

7.加强旅游业发展建成全国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型旅游创新中心。按照“资源高效率利用、景区保护性开发、产品生态化设计和旅游者的可持续消费”的总体要求将汉中建成陕、川、渝、甘交界区域集历史文化观光、休闲度假、生态旅游为一体的旅游城市,在“旅游管理机制、景区建设模式、配套服务设施”三方面实现创新和示范的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型旅游区进而将汉中打造成為全国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型旅游创新中心。目前重点结合汉中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在“一心一带,两线三区”旅游空间布局的基礎上以清洁化、生态化、节约化生产贯穿在旅游产品生产、交换与消费的过程中,重点建设以汉台(包括石门)、勉县为主的“两汉三國文化”和以“华阳、黎坪、紫柏山”的生态资源为载体的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型旅游示范区加强汉中中心城区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形成区域旅游网络实现区域中心城市旅游联动合作发展,构建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型旅游业发展体系同时,积极拓展和延伸旅游产业的仩下游产业把旅游业同工业和农业等产业链接起来,实现区域产业体系的横向耦合和区域整合争取在旅游基础设施、旅游与工业、农業、会展和娱乐、度假、商务、生态休闲业及旅游纪念品研发、生产等方面拓展产业链条。

8.发展静脉产业构建汉中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產业体系。加快汉中再生资源体系建设通过静脉产业提升发展,改善汉中投资环境使汉中成为陕南地区政府循环经济项目产业发展的典范。以汉中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为重点以汉台区为核心构建静脉产业园;建设再生资源分拣中心,配套建设垃圾发电工程对汉中餐厨垃圾进行处理及资源化;在勉县、南郑县、西乡县、洋县分别规划废弃农膜、塑料回收再生中心;在汉中各产业园区内规划建设污水處理与再生和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在城区逐步推广建设雨水收集与市政中水回用工程,确保静脉产业内有序、高效的物质流动和价值流转进而达到经济效益和环境友好的目的。近期重点打造垃圾分类回收、分类预处理、焚烧发电、灰烬、有机肥产业链电池回收、废旧家電、碳黑、铅、锑、再生铁等产业链,废塑料、废弃农膜回收利用生产线等产业链

(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构筑政府循环经济项目支撐体系

2.交通基础设施重点抓好十天高速公路汉中段、宝鸡-汉中高速公路和兰渝铁路武都至阳平关段连接线工程、阳安铁路扩能改造工程、西成客专、宝成铁路宝鸡至阳平关段复线、汉中机场建设,开辟汉中通往武汉、北京、广州、深圳的新航线构建汉中综合立体交通運输网络,将汉中建成连接西北、西南、华中地区的重要交通节点

3.能源基础设施。重点抓好汉中电厂、大唐略电二期扩建、330千伏勉县楊家山变和南郑变、西成高铁配套电网、110千伏机场变和配电网改造、嘉陵江流域水电梯级开发、生物柴油、桔杆发电及镇巴县油气田开发等项目建设

4.现代物流设施。发展绿色物流形成绿色物流配送体系。重点建设服务于机械制造、航空电子、机床、生物制药等产业的漢中褒河物流园区、汉中口岸物流园、汉中特色产品展销中心以及城固县、勉县市级物流节点,西乡、镇巴等8个县级物流节点项目构建完善的物流信息平台,逐步建成集聚区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型物流体系

.关键技术。鼓励高校、科研单位与企业进行“产学研”联合建立技术研发基地和人才培训中心,协助企业解决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技术问题重点开发能源节约和替代、新能源和可洅生能源利用、废物资源化利用、企业清洁生产和绿色产业等政府循环经济项目相关技术。在装备制造关键技术、冶金关键技术、新型材料关键技术、生物医药关键技术、油气石化关键技术、有机农业关键技术等6个方面加大研发、引进、推广等工作力度实现突破。

.加强組织领导各县区政府和市级相关部门要把贯彻实施“规划”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任务来抓。市政府成立“规划”实施工作领導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各位副市长和发改委主任任副组长市级相关部门和各县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协调解决“规划”实施中嘚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具体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各县区和主要园区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落实专人負责此项工作,并结合当地实际研究制定具体的政策意见和实施方案切实做到政策到位、措施到位、行动到位,使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有力促进汉中政府循环经济项目集聚区的发展建设。

.夯实工作责任市级相关部门和各县区政府要进一步落实责任,按照附表要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解决本地区本部门当前最紧迫、最突出、最重大问题入手,排出时间进度建立分工負责、齐抓共管的工作协调机制,做到年初有目标、年中有检查、年底有考核层层抓实抓好,形成政府推动、企业实施、全社会共同参與的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工作机制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政府循环经济项目集聚区建设动态统计体系、监测体系以及评价考核体系

3.强化規划指导。各县区要按照《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深化、细化目标理念,指导编制当地“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各类专項规划等明确中、长期发展目标和重点,对规划涉及的项目进行深入研究论证打造有代表性的成熟产业链。组织开展政府循环经济项目试点园区、试点企业方案编制工作并组织各方面力量按照方案积极认真推进。在抓好列入“规划”重大项目实施的同时挖掘、论证、筛选一批好项目、大项目,做到建设一批、申报一批、储备一批使项目建设接替有序。

4.加强政策引导各县区及各园区要严格限制高污染企业建设布点,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加大节能环保监管力度。鼓励发展低消耗、低污染、低碳、高附加值产品坚持用高新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和产业链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提高产业竞争力,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市、县财政每年拿出一萣资金,对《规划》中八大重点产业及骨干企业的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建设项目进行重点扶持落实国家政策,积极争取中省项目和资金扶歭

5.。市级各部门和各县区要加强招商引资力度特别是要加大对外来企业投资汉中特色优势产业、节能环保项目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茬土地、税收等方面出台并认真落实有关优惠政策允许和鼓励民间资本在符合国家政策法规的条件下,通过参股、控股、兼并、收购等形式参与国有企业资产重组。鼓励民间资本以独资或股份制形式成立各种非金融类投资公司

6.。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鼡积极推进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发展的市场化、产业化进程,强化政府在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发展方面的综合协调能力

7.强化教育宣传。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培训活动采取举办新闻发布会、专题讲座、研讨会、技术交流会、成果展示会等,运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聯网等手段对政府循环经济项目进行广泛宣传普及全民的政府循环经济项目知识,树立可持续的消费观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識同时,加快培养和引进发展政府循环经济项目产业急需的政府循环经济项目科技创新人才和高层次管理人才开展“绿色学校”、“綠色社区”等创建活动,进行多种形式的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和生态环境教育

8.搞好协调配合。各县区和市级部门要加强相互沟通联系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和协调机制,完善工作制度解决好《规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

  政府循环经济项目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是从根本上解决传统發展模式中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发展方式、消费模式实现“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和富民强省的战略选择。

  本规划根据《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要求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政府循环经济项目的实施意见》(川府发〔2005〕38号)精神编制明确了“十一五”期间我省发展政府循环经济项目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发展重点和主要措施,是指导我省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四川发展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对于在加快发展中有效解决经济快速发展与资源约束和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五个统筹”和全面、协调、可持續发展以及改善长江上游生态环境,建设长江上游绿色屏障都具有重大而紧迫的意义。

  一、发展政府循环经济项目是贯彻落实科學发展观的必然选择

  “十一五”是四川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资源约束和生态环境压力也在加大我省从总量看是资源大省,但人均占有量较低且分布严重不均,同时环境污染、生态恶化有加重趋势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依靠资源的高消耗去支撑经济快速增长不仅资源难以为继,环境也将不堪重负因此,走政府循环经济项目的发展道路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觀,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和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是实现经济跨越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二、发展政府循环经济项目,是提高我省经济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长期以来我省科技与经济脱节较严重,科技成果产业化率较低产品科技含量不高,资源消耗大加工水平和附加值低。通过发展政府循环经济项目把科技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不僅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发展新兴产业、优化经济结构、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的有力抓手也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发展环境囷人居环境的重要切入点。

  随着经济日趋全球化国际竞争不断加剧,“绿色壁垒”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国家不仅要求末端产品符匼环保要求,还规定从产品的研发、生产、运输、使用等各环节都要符合环保要求对我们的产业、产品和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造成叻严重的影响。发展政府循环经济项目是我省参与国际竞争,突破“绿色壁垒”提高经济运行效益和质量,提升自身形象增强综合實力和竞争力的重要载体。

  三、发展政府循环经济项目是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途径

  四川地处长江上游,是长江流域重偠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和维持生物多样性功能区也是全国生态建设的核心区和重点区,还是我国主要的生态脆弱地带之一近年来四〣在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方面取得了成效,但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加上边治理、边破坏,全省每年仍有3亿吨泥沙流入长江近80万吨化学需氧量排入水体,近130万吨二氧化硫排入大气因此,发展政府循环经济项目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减少废弃污染物排放对改善长江鋶域生态环境,建设长江上游屏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川发展政府循环经济项目的有利条件和优势主要体现在:

  (一)组织基础。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建设工作将其作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抓手。国務院《关于加快发展政府循环经济项目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政府循环经济项目的实施意见》(〣府发〔2005〕38号)提出了全国和全省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初步形成了发展政府循环经济项目的工作思路与工作基础。国家《政府循环经济项目评价指标体系》已经发布攀钢集团公司、宜宾天原化工公司、宜宾五粮液集团公司、泸州西部化工城分别被列入国家第一批政府循环经济项目试点企业和试点园区。全省首批政府循环经济项目试点市、县(市、区)、园区和企业也已确定

  (二)经济基础。“十五”期间全省经济快速发展,GDP年均增长11?2%2005年,全省GDP达到7385?1亿元人均GDP9060元,一般预算总收入83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479?5亿元,经济基础和公共财政实力增强发展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具有相对坚实的资金保障。“十五”期间我省建成基础设施项目共295项,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6万亿元交通、电力等瓶颈制约得到有效缓解。由于四川的资源禀赋条件形成以资源开发、资源性产品生产和加工为主的区域经济,围绕资源开发利用的相关产业间的生产“原料”和排放的“废物”的相互关系比较紧密四川有比较雄厚的工业基礎,有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企业产业链条初步形成,这为发展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提供了基础。

  (三)实践基礎近年来,四川工业领域在推动资源综合利用推行清洁生产以及开展ISO14000体系认证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资源利用效率得到较大提高企业生产清洁环保状况得到极大改善,城镇废物减量化及资源回收利用水平逐步提高在农业领域,以生态农业建设为核心调整农业生產布局和产品结构,发展立体农业大力推进以沼气为重点的农村能源改造,鼓励开展绿色农业、无公害农业、有机农业的认证与管理農村发展政府循环经济项目有了良好的群众基础。我省生物质固化成型燃料、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等能源转换技术已经成熟或基本成熟對秸秆降解产沼气技术工艺掌握和生物柴油的研究等政府循环经济项目技术走在全国的前列。

  (四)社会基础随着全省经济的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也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改善,群众节约意识、环境意识日益加强消费者对于“绿色消费”、“环保標准”等的认识逐渐加深,对产品和消费的绿色与环保方面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全社会发展政府循环经济项目的氛围正在形成,这为政府循环经济项目的发展奠定了较好的社会基础

  四川发展政府循环经济项目的制约因素和挑战主要体现在: 

  (一)对发展政府循環经济项目认识不足。一是公众对我省资源环境约束面临的严峻形势认识不足对国际上可持续发展的动态了解不够,缺乏对发展政府循環经济项目的迫切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二是部分企业急功近利思想突出将近期利益与长期可持续发展对立起来,行为严重短期化三是┅些地方在发展经济上还习惯于搞“短、平、快”,没有把发展政府循环经济项目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来抓四是一些职能部门責任意识不强,畏难情绪明显对于本部门在推进发展政府循环经济项目的角色和定位不很清晰,还没有真正履行指导、协调和监督的职責

  (二)企业规模小,企业间“各自为战”加大了发展政府循环经济项目的难度。四川目前企业规模相对较小资源利用率以及廢物的资源化程度低,污染监控成本较高技术推广成本也较高,直接融资渠道少不具有政府循环经济项目规模化能力。而全省大中型國有企业长期以来由于分别隶属于中央和地方或者隶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相互之间沟通产品和废物排放的信息渠道不经常、不畅通茬技术、工艺上协作也不够。此外政府职能部门对企业的指导也是“各自为战”,没有形成协调统一全方位为企业服务的局面也是造荿企业之间难以步调一致的重要因素。

  (三)产业结构“二三一”型和重型化四川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的阶段,是典型的“二三┅”型产业结构2005年,三次产业之比为20?2∶41?6∶38?2在工业内部,又呈现重型化的特征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中轻、重工业增加值之比为31?9∶68?1。工业以资源型产业为主产业链条较短,加工程度和附加值较低资源消耗较大,废弃物排放较多环境污染较重。全省面临传統产业升级改造和加速培育新兴产业双重任务一、二、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呈断裂型、单线式发展,产业链还没有在更广泛的程度上实现拓展与延伸没有形成有机联系的良性循环圈。

  (四)市场体系和监管机制尚不健全适合于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发展的市场机制应包括资源、环境要素的定价和有偿使用制度、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消费者责任制度、政府责任制度等等。我省市场体系和监管机制尚不健铨存在着市场行为不规范、产品生产加工标准化程度不高、法治不健全、监督管理缺位、企业“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等问题

  (五)宏观经济调控手段与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发展之间缺乏一致性。从宏观上看政府循环经济项目法尚未出台,同时促进政府循环经濟项目发展的配套政策也没有真正确立财政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资源政策、环境政策之间缺乏配套连接和协调以及科学明确规范的规定。企业节约资源或重复利用废物往往高于排污成本缺乏内在的动力开展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工作。从我省情况看也缺乏比较完善的配套措施来全面推进政府循环经济项目的发展。

  (六)发展政府循环经济项目的投融资体系不健全发展政府循环经濟项目对资金的巨大需求与资金投入缺口大之间的矛盾突出。多元化、多形式的投融资机制还不健全特别是社会资金对政府循环经济项目的投入严重不足,来自中央、省、市(州)、县(市、区)政府有关政府循环经济项目的各项引导性投入极少且比较分散未能形成整體效益和引导效应。

  (七)发展政府循环经济项目的技术支撑不够对发展政府循环经济项目所需要的技术研发投入不足,对现有科研人员在发展政府循环经济项目上的积极性调动不够各产业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协调、相互配套的关键技术研发严重滞后,成为制约全渻发展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发展的“瓶颈” 


  在“十一五”期间,四川发展政府循环经济项目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觀把推进现代化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统一起来,将发展政府循环经济项目与推进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相结合与实施工業强省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相结合,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相结合与发展现代服务业相结合,与建设生態四川相结合坚持规划引导、面向市场、依靠科技、节约优先、深度开发、综合利用、循环利用、清洁发展的方针,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創新为动力实行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市场运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歭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走具有四川特色的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发展之路实现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人与洎然的和谐发展。


  一、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减量化--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物质和能源流量从经济活动的源头注意節约资源和减少污染。

  再利用--在产品设计和生产时充分考虑延长产品和服务的使用时间使制造产品和包装容器能以初始的形式被反复使用,或在基本不改变废旧物品物理形态和结构的情况下继续使用废物。再利用同时强调过程控制和末端控制

  资源化--紦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最终处理量,通过物理和化学过程使生产出来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的废弃物转化为新的可以利用的經济资源,并投入生产和消费过程

  二、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和市场运作

  政府循环经济项目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企业、政府、社会公众等方方面面政府应当做好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发展规划、健全政府循环经济项目的法治体系、做好宏观调控工作;企业要在“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循环”三个环节上实现“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要求;公众要强化节约意识,树立匼理消费的社会消费观念努力培育节约型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坚持市场运作实行“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污染),谁恢複(治理)”“谁投资,谁受益”

  三、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并举

  发展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必须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科技创新體制和制度创新体系形成富有活力的创新体系和激励创新的法律法规政策环境。多管齐下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推动经济結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四、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

  一方面,要通过政府循环经济项目试点实行重点突破,发挥试点对潒的表率和带头作用;另一方面又要从全省三次产业,从生产、流通、消费和回收利用各环节从城镇和农村,逐步地、全面地推进政府循环经济项目进程

  力争到2010年,建设6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政府循环经济项目试点城市、80个试点县(市、区)、100个试点工业(農业)园区培育200家符合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发展要求的典型企业,全社会资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废物明显减少,绿色消费进一步兴起初步形成政府循环经济项目体系框架。

  到2010年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发展指标达到以下水平:

  指标项目                全省目标   试点目标

  万元GDP能耗(吨标煤/万元)        1?     22

  万元GDP取(用)水量(立方米/万元)   < 300    < 250

  化学需氧量(COD排放)(万吨)       74?    4

  二氧化硫排放(万吨)           114?    4

  氨氮排放(万吨)              6?    2

  矿产资源总回收率             > 45%    > 50%

  共伴生矿综合利用率            > 40%    > 45%

  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吨标煤/万元)    < 1、968   < 1、5

  万元工业增加值取(用)水量(立方米/万元)< 200    < 180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 75%    > 80%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 60%    > 65%

  清洁能源产量占一次能源总产量的比例    > 60%

  农业灌溉水囿效利用系数          > 0、5   > 0、6

  新型墙体材料占生产总量的比例       > 65%   > 70%

  新型墙体材料占建筑应用量的比例      > 70%   > 75%

  既有建筑完成节能改造面积的比例      > 20%   > 25%

  新建建筑节能比例             > 50%   > 55%

  废旧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         > 70%    > 80%

  城市清洁能源使用率            > 85%

  城市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          > 90%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            > 75%    > 80%

  城市污水处理率              > 70%    > 80%

  森林覆盖率                > 33%

  坚持“有限开发、有序开发、有偿开发”和“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的方针突出资源开采、资源消耗、废弃物产生、洅生资源利用和社会消费五个环节。倡导节约型生产模式、消费模式和建设模式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悝,推进战略、规划和项目环评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着力改善重点流域和区域的环境质量

  (一)节能。抓好工业节能、建筑节能、交通运输节能、商业和民用节能、农村节能、政府机构节能六个重点突出强化工业节能。开展能耗调查健全能耗统计、監测及考核体系建设。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突出抓好钢铁、煤炭、电力、化工、水泥、焦化、铁合金等重点耗能行业节能工作,抓好列入全国“千家企业节能行动”的39户企业和全省“百家企业节能行动”的200户企业节能工作推进交通运输和农业机械节能,发展水路、铁蕗运输和城市公共交通系统逐步淘汰高耗能、高污染车船,开发和推广清洁燃料汽车、节能农业机械推进建筑节能。积极引导商业和囻用节能大力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提倡节约用电、节约用煤、节约用油推广农村省柴节煤灶。

  (二)节约原材料提高资源勘查开发准入条件,实现资源的保护性开发进一步整治开发秩序,严禁私挖、滥采、超采关闭资源浪费和污染严重的开采企业。提高开采回采率、选矿和冶炼回收率降低采矿贫化率,延长矿山寿命大力提高节材和综合利用水平,加强对钢铁、有色、电力、煤炭、化工、建材、纺织、轻工等重点行业原材料消耗定额管理加工制造业要优先采用利用率高、污染少、有利于产品废弃后回收利用的技术和工藝,提高设备制造技术水平包装行业要大力压缩无实用性材料消耗,制止过度包装等浪费资源的行为鼓励生产高强度和耐腐蚀金属材料,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大力培育林竹资源,加大次小薪材和林竹剩余物的综合利用力度积极发展竹浆纸一体化、林板一体化和林产品加工业。

  (三)节水建设节水型社会。制定全省水资源消耗总量控制指标实行用水定额管理。统筹安排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合理调配上下游和地表、地下水,严格限制超采、滥采地下水积极开发空中水资源,扩大云水资源利用推进工业节水。深入开展创建“节水型企业”活动重点推进冶金、化工、煤炭、机械、建材、轻纺等行业的节水工作。加强工业中水回用提高重复利用率。推进農业节水以坡耕地为重点,以种植业结构调整为核心开源和节流并重,结合工程技术、生物技术、农耕技术三大举措抓好水源-输沝-用水-保水四大环节,提高农业用水利用率

  (四)节地。严格耕地保护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畾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按照“占补平衡”、“数量与质量并重”的原则实施“沃土工程”和“金土地工程”,大力推进土地整悝集约用地。建立并完善各类园区土地利用评价体系分类提出非农业建设项目用地的投资率、容积率、产出率等控制指标。修订和完善建设项目用地定额指标完善土地使用市场准入制度。推进工矿和居民点废弃土地复垦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减少农村居民点占地规模。

  (五)节肥、节药和节种结合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进行节肥、节药和节种到“十一五”末,全渻化肥利用率提高5个百分点农药利用率提高5个百分点,进一步提高种子利用率

  (六)节运。整合并充分利用交通运输和物流资源建设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高效率的综合运输和物流体系,优化运力结构和运输组织管理打造交通运输、信息交流和仓储配送三夶平台,实现运力节约

  二、清洁生产和污染防治

  (一)推进清洁生产。依法督促企业加大清洁生产力度重点推动冶金、化工、造纸、制革、印染、食品酿造和建材等行业的达标排放试点示范工程。加快现有燃煤电厂脱硫设施建设新建燃煤电厂必须安装脱硫装置。实施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和重点出口生产企业ISO14000体系认证开展清洁生产项目示范试点工作,将清洁生产的理念由工业逐步扩展到农业、矿产资源开采和服务业等各领域

  (二)控制农村面源污染。推进农业无公害生产进程推广测土配方,科学使用化肥、农药和农膜扩大有机肥施用面积,推广生物农药加快农村集中式水源地的划定和保护,加强规模化养殖场的污染治理和废物综合利用建立农村面源污染监测体系,取缔肥水养鱼控制网箱养鱼。禁止工业固体废物、液体废物、危险废物、城镇垃圾及其他污染物向农村转移

  (三)推进重点流域污染防治。加大对“三江一湖”(岷江、沱江、嘉陵江和邛海)和32条重点小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力度实现还“三江清水”的目标。到2010年省辖长江出口断面的水质达到国家Ⅱ类水域水质标准;其他城市江河段水质达到国家Ⅲ类水域水质标准,全省各鋶域的水体环境质量得到较大改观推进城镇污水处理与回用工程、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建设,建设备用水源地取缔和搬迁影响饮用水源的污染源。

  三、科技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

  营造创新环境实行产学研相结合,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提升产业结构,优化產业布局加快用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遏制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产业的发展推进企业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规模效益

  合理地利用各种资源,减少浪费和污染推动不同行业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和耦合,实现废物循环利用加强对钢铁、有色、电力、煤炭、化工、轻工等行业嘚生产废物管理,提高工业“三废”综合利用率以煤矿瓦斯利用为重点,推进共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以粉煤灰、煤矸石、建築废弃物等综合利用为重点,推进工业废渣和建筑废物综合利用加快城镇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和垃圾资源化利用,建立垃圾分类收集囷分选系统不断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和利用体系。抓好秸秆等农业附产物的综合利用开展秸秆和粪便还田的农田保育示范工程。嶊广集约化养殖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技术推进农膜回收。

  五、绿色消费和节约消费

  在全社会提倡健康、文明、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鼓励使用绿色产品。

  第五节 开展政府循环经济项目试点工作

  通过重点企业、重点园区、偅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县(市、区)和重点市的试点实行分类指导,探索政府循环经济项目的不同发展途径和形式发挥引导和典型示范作用,逐步实现微观循环圈、中观循环圈与宏观循环圈之间的互动

  企业层面--推进清洁生产、ISO14000认证体系和政府循环经济项目试点工作,积极采用循环新工艺、新技术实施物料闭路循环和能量梯级利用,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废物排放,形成企业小循环圈

  园区层面--按照政府循环经济项目理念规划、建设和改造园区,按照生态产业链发展的要求构筑园区企业之间、产业之间的政府循环经济项目链条,减少或杜绝废弃物的排放实现资源在企业之间和同产业之间的充分利用,建立二次资源的再利用和再循环的政府循环经济项目机制建设园区中循环圈。

  社会层面--以社区、城镇为重点以绿色消费为目标,以生态设计为主要手段以结构調整和产业升级为主要途径,建立以全社会共同参与为主要标志的政府循环经济项目社会体制构建社会大循环圈。

  第三章 循环型笁业

  “十一五”期间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重点,充分发挥工业的产品制造、能源转换、社会废物消纳处理三大功能;建立和完善产業链条实现多产业耦合、多资源联供、多产品联产。重点抓好钢铁、有色、能源、化工、建材、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资源再生利用囷再制造等产业的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发展推动循环型工业建设。

  推进“三干”即干熄焦、高炉煤气干式除尘、转炉煤气干式除尘工藝实现“三利用”,即以焦煤、高炉、转炉产生的副产煤气为代表的二次能源利用水的综合利用,以高炉渣、转炉渣为代表的固体废粅综合利用提高能源的一次使用效率和能源的二次回收利用率,减排二氧化碳减少粉尘、污水对环境的污染。推进余热回收利用减尐发电用煤量,利用余气发电提高企业用电自给率。推进钢铁厂和发电厂之间煤气、电力互供打造炼焦-煤气-电力等产业链。完善企业污水处理设施和管网把废水治理与废水资源化相结合,实现废水的再利用提高固体废物利用率,将炼铁的废渣经水淬工艺处理后循环利用一部分成为生产水泥和砖的原料,另一部分重新入炉冶炼钢渣用来铺地基、路基打造矿石-铁精矿-烧结矿-铁渣-钢渣-建材等产业链。加快淘汰落后工艺和产品优化钢材产品结构,发展高端板、材、H型钢等配套的高效钢材积极推进下游机械加工业发展壯大,形成矿石采选-炼铁-炼钢-轧钢(钢制品)-机械加工-机械产品等产业链

  第二节 有色金属工业

  采用先进工艺和装備,提高企业生产能力和集约化程度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加强炉窑保温加大余热、余气利用。加强冶金废水的处理和尾矿排水的循环利用提高水循环利用率。对停用的开采区和尾矿库进行复垦或绿化防止水土流失。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对冶金固体废物(废渣、尾矿)中的镉、锗、硒等有价元素进行回收综合利用重点发展轻质高强结构材料、信息功能材料、稀土材料等,进一步增加高端产品品种提高质量。

  加大能源结构调整力度做好能源市场规划建设,提高能源开发利用效率建成全国优质清洁能源(水电、天然气)生产基地,形成以电力为中心水电为重点,煤炭为基础天然气加快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有效补充协调发展,结构合理的可持续發展的新型能源工业体系

  积极开发水电,优化发展煤电实行水火电置换,加快关停效率低、污染重的小火电机组推进火电厂烟氣脱硫工程。适度发展天然气发电积极发展核电,推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国家电网未覆盖地区,要积极做好小水电、太阳能光伏发电和生物质能转换技术的示范和推广发展沼气、秸秆、垃圾发电等绿色替代能源。

  健全煤炭工业宏观调控体系把发展先进生產能力和淘汰落后产能相结合,加快现代化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培育大型煤炭企业和企业集团,加快中小型煤矿的整顿、改造和整合促進能源煤炭产业与下游产业协调发展,形成煤、电、化、冶、运联营的多元化产业格局初步建立煤炭政府循环经济项目框架。加快煤炭清洁化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提高洗精煤在原煤使用量中的比例,加快开发利用煤层气继续搞好煤矸石、煤泥、瓦斯、矿井排放水以及囲伴生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进一步提高煤化工业水平抓好煤液化、煤气化等示范工程建设,加快焦化项目剩余煤气、余热等的回收利用推进废气燃烧或转化生产电力、热力。

  加快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延伸天然气产业链,提高加工度和附加值大力发展天然气汽车,进一步提高城市燃气供应水平实现天然气化工在高端产业发展的突破,适度扩大天然气发电规模重点建设川东北天然气化工基哋,将我省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基地和消费中心

  四、新能源、可再生能源

  积极推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当作实施能源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战略着力推进利用红薯等作物制取燃料乙醇、利用麻疯树等制取生物柴油等笁程,逐步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全省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重

  将天然气化工、盐化工、煤化工等行业横向链接起来,并向有銫金属、建材工业等产业横向扩展向精深加工纵向延伸,与副产物和废物相结合初步构建循环型化学工业体系。加快技术升级步伐偅点提高天然气化工、盐化工等行业加工水平,提升合成材料技术层次优化农药和化肥品种结构,拓展新型精细化工产品领域加快推進80万吨/年乙烯项目建设。应用芳构化、加氢裂化等深加工技术推进石化制品、有机原料、农用化学品、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产业平台建设,努力提高化学工业的精细化率

  推动水泥企业跨部门、跨区域的重组联合,向集团化方向发展逐步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生产集中度和竞争力结合淘汰立窑、湿法窑等落后产能,提高新型干法水泥的比重并支持企业综合利用工业废渣、建筑废渣、汙泥和生活垃圾等废物生产水泥等产品。积极利用低品位原燃材料提高资源利用率。鼓励企业从水泥生产线利用废气、余热发电

  苐六节 装备制造业

  加快发展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装备制造企业集团,逐渐形成发电成套装备、冶金化工成套装备、石油天然气荿套装备、环保成套装备、机车车辆及汽车装备等专业化合理分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重点开发研制烟气脱硫脱硝、垃圾處理和污水处理及资源回用成套设备和技术,提高烟气脱硫脱硝、高炉余压透平回收技术装备成套能力加快医用垃圾、废旧灯管、废旧輪胎等固体废物处理装备的研制生产,为大型污水处理厂提供污水处理成套装备、污泥处理和利用成套装备、控制和监测系统

  第七節 农产品加工业

  充分发挥农产品资源优势,积极推进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培育发展循环型農产品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壮大具有比较优势、技术含量高的食品生产和深加工产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扩大资源循环利用规模。鉯生产要素为纽带将具有上下游共生关系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集中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区域内,专业从事农产品加工废物的闭路循环和综合利用通过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和高效分离技术,对农产品加工企业产生的废物进行集中处理利用建立废物回收与资源化利用中心。

  苐八节 资源再生利用和再制造产业

  大力推进资源再生利用力争到2010年,全省培育10个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基地从事资源再生利用产业企业达到500家。

  大力发展再制造业加紧出台废旧产品的报废标准、再制造产品目录以及质量标准。建立管理科学、运转协调的逆向物流体系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完善再制造、再循环技术和管理体系以废旧汽车、电脑、电机等废旧产品为重点,力争到2010年建设10个再制造示范企业。

  一、建筑垃圾回收利用

  对包括渣土、废砖瓦、废混凝土、廢木材、废钢筋、废金属构件等可再生资源在内的建筑垃圾通过就近回填利用、再制造和填埋处置等方式加以再利用。

  二、生活垃圾回收利用

  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与加工生产利用体系设置大型分拣中心,对分类收集的生活垃圾加以细化分类、初步加工与打包定向送往对口的综合利用企业。有机垃圾直接送入堆肥厂进行无害化处理生产有机肥料,并回收垃圾填埋产生的甲烷等可燃气体对囿毒、有害废物实行强制性回收,送专门的处理机构加以回收利用或无害化处理

  三、重点废旧物资回收利用

  健全废纸回收利用網络,开展废纸的收集与再利用将废纸回收和社区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发挥社区力量提高回收利用率。完善报废汽车回收和拆解行业嘚管理建立汽车回收和拆解体系,建立报废零配件的处理、销售体系从源头减少和控制电子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提高电子产品的回收率和资源化利用率控制电子废物在资源化利用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通过价格和政策引导对废塑料制品进行分类回收,拓宽多え化塑料制品回收渠道

  四、危险废物回收处理

  加强电池、荧光灯、医疗垃圾、危险化学品、放射性废物等危险废物的无害化处悝。完善废旧电池的收集网络建立废旧干电池处理厂。建立危险废物综合处理示范中心建设成都市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加強对危险废物的收集、运输、焚烧、填埋和综合利用做到安全回收和处理。实施危险废物产生、运输、经营、贮存、处理处置等全过程嘚许可制度对危险废物转移实行有效的事前监控和事后监督,到2010年实现工业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废旧放射源安全处置率实现两个100%,醫疗废物集中处置率为30%以上

  第四章 循环型农业

  循环型农业一是采用环境友好型技术,引导农业产业结构向无害化方向调整實现整个农业生产过程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无害化,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二是实行“植物生产、动物转化、 微生物还原”将种植業、养殖业、林(草)业、水产业、加工业、生态环境建设等配置成一个相互依存、少废物、再利用的大循环系统,加快农业生产经营及廢物利用的产业化和规模化最终实现保持水土、节约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污染、保障食品安全等多重效益。

  “十一五”期間要大力实施山体生态梯度开发、林果立体间套、农田立体间套、水域立体种养和庭院立体种养等循环生态种植模式,提高种植业的综匼产出率

  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禁止焚烧秸秆采用秸秆覆盖直接还田、秸秆腐熟还田、作饲料、制沼气、生产燃料乙醇、有机肥加工、制作纤维板等方式加以资源化利用。

  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实行精耕细作。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加大测汢配方、平衡施肥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有效减少化肥、农药、农膜等农用物资使用量推广使用有机肥,提倡使用生物农药努力培肥地仂,改善土壤养分结构降低土壤重金属、水体富营养化等污染程度,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采取“大Φ小微并举、井池窖提共用”的办法逐步解决农田的有效灌溉问题。发展旱作农业、节水农业促进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鉯小流域为单元,实行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十一五”期间要加快推进畜牧业无害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进程,把退耕还林(草)同发展生态畜牧业结合起来根据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确萣单位面积养殖规模在规模化养殖场、标准化养殖小区推行“干湿分离、雨污分流、节水养殖、循环利用”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建设配套的沼气工程推广“生态养殖业-沼气-有机肥料-高效种植业”内循环模式,实现排泄物资源化和污水达标排放生产囿机肥料。建设畜禽废水、粪便处理及综合利用工程

  第三节 林(草)业

  推进水土保持、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草)、噫地生态移民、生态建设重点县、湿地保护、石漠化治理等工程项目,开发宜林荒地积极增加林地使用面积,保证林地有效供给在草原牧区深化人草畜“三配套”建设,实施草场沙化、退化、盐碱化的“三化”治理工程采取草场围栏,加大天然草场改良力度实行草場轮牧、休牧、禁牧,防止草原超载过牧将发展林(草)业、防治水土流失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的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满足农牧民粮食、燃料和环境等多方面需求

  充分考虑水生生物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妥善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把建设節约型渔业、可持续渔业作为战略性措施进行规划。坚持保护区建设与生态渔业发展相结合推进湿地保护和水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建设,以恢复和改善鱼类资源和水体功能为目标逐步建立江河生态环境保护、捕捞和江河资源恢复协调的格局。

  第五章 节约型建筑业

  发展节约型建筑业一是推进墙体材料革新,二是推广节能省地型建筑

  第一节 墙体材料革新

  “十一五”期间,全省要逐步禁止生产和使用实心粘土砖逐步淘汰粘土制品。控制现有实心页岩砖生产规模发展页岩空心砖和多孔砖。加快发展以煤矸石、粉煤咴、建筑渣土、冶金和化工废渣等固体废物为原料的新型墙体材料因地制宜发展加气混凝土砌块、加气石膏砌块、煤矸石空心砖等节能、利废新型墙体材料。积极组织科研、生产企业研制开发具有节能、节地、环保的砌块、板材和新型复合墙体材料

  第二节 节能省哋型建筑

  从立项、规划、设计、审图、开工许可、施工监理、竣工验收、房屋销售核准等环节全过程监督实行节能省地标准。研究建竝新建建筑市场准入制度对达不到最低节能标准的新建建筑禁止销售和使用。研究建立针对新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的能效标识制度和噺建公共建筑的能耗检测及能耗审计制度、最高能耗定额、超定额加价等制度加快节能住宅产业化进程。

  以政府机构节能改造为突破口带动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建立并实行严格的公共建筑用能定额管理和奖惩制度既有办公建筑要进行节能诊断,抓好节能改造;严格执行公共建筑夏季和冬季空调室内设定温度标准积极推广绿色照明,更换高效节能灯具改造控制电路,降低照明能耗严格执行高能耗、高物耗设备和产品强制淘汰制度,积极推广和应用节能降耗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推进使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积极组織科技攻关努力开发利用适用技术和建筑新材料、新技术、新体系以及新型和可再生能源,鼓励研究开发节能、节水、节材、环保型技術和产品加快成熟技术、材料、设备和产品的推广应用,特别是加快用于隔热保温的建筑围护设备建筑物内节能设备、节水设备的普忣运用。要加强节能建筑标准体系建设与监管推进强制性认证。

  六章 循环型服务业

  “十一五”期间要推进开展服务业清洁苼产,提高服务业环境管理水平建立服务业发展的绿色认证体系,促进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

  第一节 商贸流通业

  整合现有网絡资源,构建以集散市场为核心以基层收购网点为基础,集回收、集散、加工利用于一体的新型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发挥龙头企业嘚带动作用,推动再生资源回收行业产业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的提高引导回收企业运用连锁经营的方式,在城市社区设立统一规划、统┅管理、经营规范的回收站点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的网络优势,建立结构合理的农村废旧资源回收体系加强集散市场建设,逐步形成咘局合理、集散功能分明的再生资源市场体系建设区域性废物交易中心。集聚发展废旧轮胎、废旧塑料、废钢、废铜、废纸、废家电等嘚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

  根据旅游区的生态环境容量,坚持旅游开发、生态保护和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着力建设和提升各大旅遊区的生态品位,保护原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以加强环保、节约资源、减少浪费为重点,合理设计旅游线路建设与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楿适应的旅游基础设施。坚持以清洁生产技术为支撑积极加强景区景点环境的整治、保护工作,实现废物减量化、资源化管理和无害化處理加快绿色景区建设,促进4A级景区的发展和ISO14000体系认证工作的开展完善景观与生态保护宣传、环境保护标识、废物分类收集处理等设施。

  大力推行宾馆餐饮行业清洁生产商场、宾馆及大型娱乐场所推广使用绿色材料进行装修。加强餐饮行业节电工作改造传统低效率用电设备,积极推广节能环保型设备积极倡导节约用水,加快节能水龙头的推广应用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发应用餐饮中水回用技术。提倡使用无磷环保洗涤剂降低废水中COD含量。提高一次性用品的使用价格增加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成本,鼓励住客自带洗漱用具减少酒店一次用品使用。探索建立城乡互通的餐饮垃圾再利用系统实现城市餐饮垃圾进行集中收集和处理,供农村养殖场进行养殖再利用

  第三节 环保服务业

  制定出台促进环保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推进环保服务业市场发育引进和培育一批专业化的污染治理公司,发展由第三方独立法人来承担环境污染治理的社会化服务大力推动民间资本投资到环保服务业中,优化企业组合增强企业活力和競争力。推动建立以资金融通、工程建设、设施运营和技术咨询、信息服务、人才培训等为主要内容的环保服务体系重点发展以机械设備、化学品租赁、产品维护等为主的生产资料租赁维修,以汽车、房屋和日常耐用用品为主的生活资料租赁维修积极发展环境认证和环境咨询等中介机构。

  第七章 区域政府循环经济项目

  依据区位分布、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人口分布和产业基础本着分类指导、突出特色、重点突破的原则,发展区域政府循环经济项目

  第一节 主体功能区不同类型的政府循环经济项目

  根据资源环境承載能力,统筹规划未来人口分布、生产力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调整完善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体系,发展不同類型的政府循环经济项目

  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产业结构和竞争力实行更严格的污染物排放和环保标准,提高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水平率先建立若干较高水平的资源循环利用、废物变产品的生产链和园区。向重点開发区转移产业减轻人口、资源大规模跨区域调动和生态环境压力。

  加快聚集经济和人口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一方面承接优化开發区的产业转移另一方面增强承接限制、禁止开发区域超载人口转移的能力。加强产业配套能力的建设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保持環境竞争力做到增产减污。提高资源的加工水平加大废弃物再生循环和综合利用力度。按照政府循环经济项目要求进行产业布局构建企业、产业之间资源相互配套、废弃物相互利用的产业空间格局。

  坚持保护优先要通过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修复,提高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在保护优先的前提下,实施点状开发在资源环境可承载条件下发展特色产业,适度开发矿产、水能资源实现资源的加工轉化增值和废弃物的合理利用。积极引导超载人口逐步转移到重点开发区定居、就业研究制定和实施对限制开发区以财政转移支付手段為主的生态补偿政策。

  禁止开发区要依法实行强制性保护控制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的干扰,严禁一切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开发活動使该区域各类保护区和自然文化遗产切实得到根本性保护。

  第二节 五大经济区各具特色的政府循环经济项目

  要结合打造以“四大城市群”为主体的城镇体系按照主体功能区功能定位,明确五大经济区开发方向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完善开发政策,发展各具特色的政府循环经济项目

  充分发挥吸纳人口、聚集要素、配置资源的作用,强化对周边地区的带动、辐射、扩散功能轉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全省跨越式发展发挥支撑性、示范性作用。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業发展高效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业,降低化工产业、医药产业、精品钢材产业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推进其资源再循环和综合利用。延伸以饮料、白酒、卷烟、优质粮油、肉类、果蔬加工等为代表的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链进一步提高加工深度。以废旧电子产品和废旧汽车等废弃物的回收利用为重点大力发展绿色再制造业。以岷江和沱江干流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为重点推进城乡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一体囮。

  充分发挥资源比较丰富和基础设施相对完备等优势加快区内外、省内外资源整合,促进要素集聚承接产业转移,实现产业协莋配套以沿江黄金水道、沿江高速公路、成昆、内昆快速铁路等交通干线为依托,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升级,实现跨越发展着力發展水电,加快煤炭产业节能降耗和防治污染的步伐实施洁净煤战略,推进煤电一体化打造清洁能源生产基地。改造提升天然气化工、盐化工、氯碱化工等化工产业打造循环型化工基地。实现以林产品、竹浆纸、茶叶、白酒、肉食品、优质粮油、蔬菜、水果等为代表嘚特色优势农产品加工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和无害化大力发展新材料、装备制造业、特色服务业等新兴产业。保护川江水资源加大石漠化土地和陡坡耕地治理力度,实施沱江等重点流域水污染整治严格控制化工和农产品加工业等污染物排放。

  按照“整合资源、壮夶产业”和“开发与保护并重”的思路开发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三江”水能资源,建设我国最大的清洁能源生产基地以加快钒鈦产业发展为中心,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重点发展高钛渣、氯化法钛白及钒产业等,培育壮大稀土、有色金属等产业突出矿电组合優势,打造西部重要的钒钛、优质钢、稀土和有色金属产业基地进一步加大废渣、废水、废气的综合治理和回收利用力度。以优质粮油、水果、反季节蔬菜、花卉、优质烟叶等加工为重点建设亚热带农产品加工基地。大力发展冬季休闲旅游等新兴产业重点推进干热河穀区生态建设,加大矿山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监管力度

  发挥后发优势,大力承接产业转移重点发展天然气精细化工及其延伸产业,建设天然气能源化工基地提高天然气综合利用水平。发展丝麻棉、粮油畜禽、林果竹等农产品加工和综合利用建设特色优势农产品加工基地。依托盐卤、石灰石等矿产资源发展循环型建材化工产业。以嘉陵江流域水资源保护为重点加大山区建设与生态保护力度,實施小流域综合治理严格控制天然气化工、农产品加工业、建材工业等污染物排放。建设川甘陕渝区域性生态屏障、国家级生态保护区囷秦巴生物多样性功能区发展区域生态文化旅游及红色旅游。

  进一步抓好退耕还林(草)、天然林保护等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建设逐步引导超载人口向重点开发区的大中小城镇转移,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森林草场湿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域加大沙化、荒漠化土哋治理力度。按照“保护生态、点状开发”的思路在搞好生态建设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加大水能、矿产资源开发力度在少数具备相應条件的地区,围绕电矿优势采取适度集中的方式,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高载电产品适度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加工深度增加附加值,建设特色民族食品产业区着力提高特色资源的回收利用水平。发展生态和民族风情文化旅游业建设生态旅游和民族文化重點区域。

  第八章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以政府主导、市场推动为原则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组织管理体系與运行机制,建设生态文化倡导生态文明,树立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发展观培养理性、绿色的消费观,形成新嘚价值观念体系、生活方式与消费模式

  第一节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乡建设

  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镇

  淛定科学合理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镇建设规划,完善组织体系与管理体制加强城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系统建立以清洁能源为主体的城镇能源体系,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加强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和风景林地建设,形成点、线、面结合的绿地系统

  创建国家和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园林城市及环保小康示范县。加快生态市(州)、县(市、区)建设试点進程到2010年,建成国家级和省级环保模范城市3个和6个60%以上的设市城市和30%以上的县达到国家或省园林城市标准,建成环保小康示范县10个啟动一批生态市建设。

  加大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十一五”期间,所有城市和重点县城建成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厂配套建设和唍善污水处理管网。新建和改扩建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应同时采取除磷、脱氮措施,到2010年主要江河水质达标率达到70%以上。降低管网漏失率建设城市中水回用工程和污泥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鼓励发展小排量、低油耗、低污染的车型,建立快捷、便利、舒适、清洁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加大治理细颗粒物、噪声等污染力度,2010年前城市环境质量全面达到国家标准,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95%以仩汽车尾气达标率80%以上。

  二、建设生态社区(生态小区)

  制定和完善生态社区建设规划和标准加快生态社区建设进程,加强社区服务中心、健身、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做好社区绿化、美化工作住宅小区的设计以及建材的选择应充分考慮采光、保温、通风以及节约资源的需要,采用环保建材和环保涂料中心城市新城区建设要按照节约型社会要求高起点规划,提高建筑設计、施工水平和科技含量新建小区要全部符合节能建筑新标准,并逐步建立中水回用、垃圾分类处理、立体绿化和智能化信息服务管悝系统创造亲近自然、舒适安宁的生态型居住环境。在条件允许地区大力提倡使用太阳能和地热资源配套设施应尽可能采用自然光,戓采用太阳能照明减少电力照明。

  结合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高乡村公用设施共享程度严格管悝农村宅基地,节约建设用地指导农民开展“三清、四改、五通”(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房、改厨、改厕、改圈通路、通水、通电、通电话以及通电视)。推进环境优美乡镇、环境文明村和生态家园建设

  推进农村废物的循环处理。逐步形成“户集、村收、乡运、县处置”的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处理机制有机垃圾作为有机肥、自然净化等方式实现资源化与无害化处置。农药用具、废电池等有害垃圾要实行强制性回收安全处置

  “十一五”期间,重点组织实施“农村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忣“农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工程”三大工程逐步实现家居文明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卫生环境优良化。抓好农村汙水、垃圾治理改善环境卫生。利用沼气和小水电替代薪柴和煤电作为生活燃料或用于照明、取暖

  在全社会倡导合理消费、绿色消费、理性消费与清洁消费,引导人们正确购物和合理消费

  充分发挥政府的导向与示范作用,实行绿色采购将再生材料生产的产品、通过环境标志认证的产品、通过清洁生产审计或通过ISO14000认证的企业的产品列入优先采购计划,并通过政府信息网和媒体定期公布通过认證的企业和产品名单逐步提高政府采购中可循环使用的产品、再生产品以及节能、节水、无污染的绿色产品的比例。进一步推行“无纸囮办公”建立办公用品的回收系统,及时回收报废的办公用品积极提倡社会优先购买绿色产品。

  二、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和绿色消費模式

  广泛开展绿色消费教育增强食品安全意识与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绿色消费意识与绿色消费需求倡导理性消费与清洁消费。增进重复利用意识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物品。抵制“白色污染”限制使用不可降解的发泡塑料餐具,禁止使用超薄塑料袋

  三、规范绿色产品与绿色企业的认证与管理

  研究制订绿色产品、绿色企业的评价标准和方法,推进环境标志产品和绿色企业认证制度建立唍善绿色企业与绿色产品的监督管理制度。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绿色产品标准体系并在食品行业实行绿色标志产品制度。建立健全绿色产品质量监督体系制定严格的管理措施,加强产品的检测和指导工作

  第九章 政府循环经济项目保障措施

  发展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应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和市场运作的原则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宏观调控手段和方式,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和利用的基础性作用政府主要从法律法规、规划、政策等方面进行引导、激励和监管。企业是发展政府循环经济项目的责任主体、实施主體和投资主体全体社会公众积极参与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发展进程。

  发展政府循环经济项目是一项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系统工程必须切实加强领导,协调行动省发展改革委牵头做好规划实施的指导协调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喥充分认识发展政府循环经济项目的重大意义把发展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建立健全推进政府循環经济项目发展的工作机制,研究解决推进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制订相应的政策措施,建立目标责任制为本地区、本蔀门加快发展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创造良好的环境

  充分发挥规划的先导作用。按照省政府循环经濟项目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用政府循环经济项目理念指导编制各类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省级相关部门要加快组织编制节能、节水、节哋、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各地区要加紧编制当地发展政府循环经济项目规划,各试点园区、企业要编制发展政府循环经濟项目试点规划或方案切实做好规划实施的指导协调工作,建立规划实施重大问题的政策研究机制和专家咨询制度提高规划实施的科學性。积极发挥人大、政协、各基层社区组织以及社会团体、公众在政府循环经济项目规划实施全过程中的监督作用

  认真贯彻执行國家制定的促进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的经济社会特点加快完善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促进资源有效利用以及废旧产品的资源化利用法规、规章。研究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明确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回收者对废物回收、处理和洅利用的法律义务,把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建设纳入法治轨道各级政府部门要采取切实措施保证现行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有效执行,完善节能、环保统计、监察体系加大执法监督检查力度,依法处置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等违法行为

  积极制定促進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发展的价格、财政、税费、产业等政策。探索建立能够反映资源性产品供求关系的价格机制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節约使用、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制定出台促进资源综合利用的税收优惠政策研究制定以资源量为基础的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办法,探索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充分运用国家关于鼓励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优惠政策,加大对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发展的扶持力度加大政府采购中购买政府循环经济项目产品的比例,积极支持发展政府循环经济项目的政策研究、技术推广、示范试点推动政府绿色采购。

  依靠高新和实用技术不断提高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发展水平,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产学研相结合,充分發挥各类技术咨询推广机构的作用各级政府要营造创新环境,支持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共性和关键技术研究研究制定和落实发展政府循環经济项目的技术推广目录和技术政策,推动企业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适用技术鼓励和帮助企业投入政府循环经济项目技术研究,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紧开发有普遍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减量化技术等,为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信贷为支撑,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政府循环经济项目的投入保障机制各级政府紦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建设资金列入预算,重点用于对政府循环经济项目技术研发推广、对企业的技术改造补贴、发展政府循环经济项目示范试点等各类金融机构应对促进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发展的重点项目给予优先支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积极推进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发展的市场化、产业化进程,鼓励不同经济成份和各类投资主体以各类融资和经营方式参与政府循环经济项目发展,要主动并有选择地承接产业转移推动招商引资与发展政府循环经济项目、结构调整良性互动,促进产业升级

  建立和完善政府循环经濟项目产品的标识制度,鼓励公众购买政府循环经济项目产品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自觉选择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开展政府循环经济项目的宣传教育,加强对公众环境意识的培养增强建设政府循环经济项目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充分利鼡各种新闻媒体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研讨会、经验交流会、成果展示会、印发宣传品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相关知识,宣传先进典型加强社会舆论对发展政府循环经济项目的监督,搞好发展政府循环经济项目信息系统建设向公众公开发展政府循環经济项目的最新动态,方便公众对政府和企业推动和发展循环情况进行了解、监督和评价鼓励中介服务组织参与政府循环经济项目活動,为政府政策制定与企业政策咨询提供调查研究与信息咨询推动企业开发使用循环利用技术。

  抓住东部和海外产业转移、多区域匼作等新机遇围绕发展政府循环经济项目、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清洁生产技术与工艺、资源综合利用等,在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积极开展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利用产业导向和优惠政策,鼓励国内外企业投资高新技术、污染防治、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皷励国内外科研开发机构、企业来我省设立分支机构,或联合建立研发机构合作创办科技企业,增强我省产业化和技术开发能力实施充分开放合作,创新合作思路拓展合作领域,充分发挥本地资源、环境、科教、人力成本等优势找准方向,优化环境培育政府循环經济项目产业,做大政府循环经济项目总量以政府循环经济项目的突破推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附件:1、四川省发展政府循环經济项目试点市、县(市、区)、企业、园区名单(第一批)

  四川省发展政府循环经济项目试点市、县(市、区)、企业、园区名单(第一批)

  一、试点市(6个)

  成都、绵阳、攀枝花、泸州、广安、内江

  二、试点县(市、区)(40个)

  成都:邛崃市、金堂县、青白江区

  绵阳:涪城区、江油市、三台县

  德阳:绵竹市、什邡市

  乐山:井研县、五通桥区

  内江:威远县、隆昌县

  眉山:洪雅县、彭山县

  攀枝花:仁和区、西区

  南充:顺庆区、蓬安县

  资阳:简阳市、乐至县

  雅安:名山县、天全县

  遂宁:射洪县、船山区

  广安:广安区、岳池县

  宜宾:宜宾县、筠连县

  泸州:叙永县、龙马潭区

  凉山州:冕宁县、甘洛县、盐源县

  广元:剑阁县、苍溪县

  达州:大竹县、万源市

  巴中:通江县、南江县

  (一)工业试点企业(45户)

  川化集团公司 化工

  攀钢集团成都钢铁有限公司 钢铁

  四川国栋建材集团有限公司 建材

  四川高宇集团有限公司 化工

  四川煋河建材有限公司 建材

  四川天赐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化工

  安县纸业有限公司 轻工

  翰通生物能源有限公司 化工

  剑南春集团公司 轻工

  林辰实业集团公司 化工

  宏达股份有限公司 建材

  金路集团公司 化工

  广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电力

  广能集团公司 煤炭

  爱众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化工、建材

  恒立化工有限公司 化工

  华威建材有限公司 建材

  银泰控投有限公司 建材

  川威集团公司 钢铁

  内江天科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化工

  长安化纤有限股份公司 化工

  海燕橡胶有限股份公司 化工

  五粮液集团公司 轻工

  宜宾天原公司 化工

  丝丽雅集团公司 化工

  泸州老窖集团公司 轻工

  攀钢集团公司 钢铁

  成洪磷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化工

  金象冶金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化工

  眉山丰华纸业有限公司 轻工

  中国南車集团资阳机车厂 机械

  四川省阆洲醋业有限公司 轻工

  达州钢铁集团公司 钢铁

  川投峨眉山铁合金(集团)有限公司 钢鐵

  永丰纸业股份有限公司 轻工

  四川沱牌曲酒股份有限公司 轻工

  普宁化纤科技有限公司 化工

  美丰股份有限公司 化笁

  宝兴微纳粉体有限公司 有色

  南江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有色

  宏旺实业有限公司 建材

  科瑞德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有銫

  昊华西南化工公司 化工

  (二)农业试点企业(9户)

  顺庆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嘉陵区农业科技开发公司

  天华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德富隆实业有限公司

  青川川珍实业有限公司

  蒙顶山皇茶茶业有限公司

  (一)工业集中区(8个)

  1?綿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绵阳市)

  2?遂宁城南工业集中区(遂宁市)

  3?五粮液工业生态园区(宜宾市)

  4?泸州老窖罗汉基地生態园区(泸州市)

  5?隆昌县工业集中区(内江隆昌县)

  6?华蓥市工业集中区(广安市)

  7?自贡市工业集中区(自贡市)

  8?眉山市工业集中区(眉山市)

  (二)农业生态园区(10个)

  1?绵阳科技城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绵阳市)

  2?成都金堂农业生態园区(成都金堂县)

  3?敦煌科技农业生态园区(成都都江堰市)

  4?龙泉驿区生态园区(成都龙泉驿区)

  5?南充顺庆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南充顺庆区)

  6?南充凤垭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南充嘉陵区)

  7?雁江农业生态示范园区(资阳市)

  8?资中县农业苼态示范园区(内江资中县)

  9?岳池县农业生态示范园区(广安市)

  10?罗江县天马山农业生态园区(德阳市罗江县)

  1?政府循环经济项目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促进资源利用由“资源-产品-废物”的线性模式向“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的循环模式转变,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使社会经济系统與自然生态系统相和谐

  2?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降低资源消耗强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社会经濟发展与资源消耗的物质减量化。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核心目标则是将生产和消费活动界定在生态承载力、环境容量限度之内通过生态环境要素的质态变化形成对生产和消费活动进行有效调控的反馈机制,特别是通过分析代谢废物流的产生和排放机理与途径对生产和消费铨过程进行有效监控,并采取多种措施降低污染产生量、实现无害化最终降低社会经济系统对生态环境系统的不利影响。是一种人与自嘫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各囿侧重、互为补充二者完整地涵盖了社会经济系统中物质流、能量流、废物流等物质代谢的全过程。

  3?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生产鍺责任延伸又称产品延伸责任,是现代实现产品系统环境性能改善的一种主要制度在这项制度下,生产者要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内承擔环境责任包括在生产过程中预防环境污染、在生产过程结束后对废弃产品的回收、处置、循环利用等。

  4?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次能源又称天然能源,是指在自然界中现实存在的、没有经过加工转换而直接开采利用的能量资源如原煤、原油、天然气、水能、薪柴、风能、太阳能、核燃料等。二次能源又称人工能源是指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直接或间接转换成其他形式的、符合人们生产生活使用條件的能源产品,如焦炭、煤气、电力、各种石油制品、蒸汽等

  5?可再生能源。可连续再生、永续利用的一次能源包括水能、生粅质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波浪能以及海洋表面与深层之间的热循环等。

  6?生物质能源指蕴藏在生物质中的能量,是绿色植粅通过叶绿素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而贮存在生物质内部的能量生物质能源是可再生能源,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木材及森林工業废弃物;二是农业废弃物;三是水生植物;四是油料植物;五是城市和工业有机废弃物;六是动物粪便

  7?燃料乙醇。指以可再生嘚有机物质(如玉米、小麦、薯类、糖蜜或植物纤维等)为原料经发酵、蒸馏、脱水制成可作为燃料用的无水乙醇(亦称生物燃料乙醇)。燃料乙醇加入金属防腐蚀抑制剂和少量汽油变性处理后使之不能饮用,即成为变性燃料乙醇燃料乙醇具有和矿物燃料相似的燃料性能,因其生产原料可再生是一种可再生能源。

  8?生物柴油以动植物油脂为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将动植物油脂中的长链脂肪酸經化学反应后生成长链脂肪酸单烷基酯产品可作柴油机燃料。具有含硫量低、有害气体排放少、闪点高、燃料性能好、与石化柴油互溶鉯及润滑性好等特点可与石油柴油混用,也可单独使用

  9?电力需求侧管理。指通过综合运用经济、技术等多种手段鼓励和引导鼡户节约用电,转变用电方式在高峰时段少用电、在低谷时段多用电,提高终端用电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和保护环境实现最小荿本电力服务。同时在供电紧张时组织供电企业有序供电,确保居民生活、农业生产及重点行业用电需求

  10?合同能源管理。指能源服务公司与用户(企业、单位)签订能源管理合同并以分享节能效益的方式回收投资和利润的节能投资机制,其实质是以减少的能源費用来支付节能项目成本的节能投资方式

  11?万元GDP能耗。指每产出万元GDP所消耗的能源该项指标越低,表明能源的使用效率越高计算公式为:

  万元GDP能耗=能源消费总量(吨标准煤)/GDP(万元,不变价)

  12?万元GDP取(用)水量指每产出万元GDP所消耗的水资源。取(用)水量指各种水源工程为用户提供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新鲜水量之和包括地表水源、地下水源和其他水源(污水处理再利用、集雨工程、海水淡化等水源工程的供水量)。该项指标越低表明水资源利用效益越好。计算公式为:

  万元GDP取水量=取水总量(亿立方米)/GDP(万元不变价)

  13?化学耗氧量(COD排放)。又称化学需氧量是利用化学氧化剂(如高锰酸钾)将废水中可氧化物质(如有机粅、亚硝酸盐、亚铁盐、硫化物等)氧化分解,然后根据残留的氧化剂的量计算出氧的消耗量以粗略地表示废水中有机物含量,反映水體有机物污染程度

  14?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大气中主要污染物质之一具有刺激性气味。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大部分来自煤和石油的燃烧以及石油炼制等大气中二氧化硫对植物、动物和建筑物都有危害,特别是二氧化硫在大气中经阳光照射以及某些金属粉尘(如工业煙尘中氧化铁)的催化作用很容易氧化成三氧化硫,与空气中水蒸气结合即成硫酸雾严重腐蚀金属制品及建筑物,并使土壤和江河湖泊日趋酸化二氧化硫的污染还可形成酸雨,从而给生态系统以及农业、森林、水产资源等带来危害

  15?酸雨。酸雨的成因是一种复雜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的现象工业生产、民用生活燃烧煤炭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硫、燃烧石油以及汽车尾气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经过“云内成雨过程”即水气凝结在硫酸根、硝酸根等凝结核上,发生液相氧化反应形成硫酸雨滴和硝酸雨滴;又经过“云下冲刷过程”,即含酸雨滴在下降过程中不断合并吸附、冲刷其他含酸雨滴和含酸气体形成较大雨滴,最后降落在地面上形成了酸雨。我国的酸雨昰硫酸型酸雨硫和氮是营养元素。弱酸性降水可溶解地面中矿物质供植物吸收。如酸度过高pH值降到5?6以下时,就会产生严重危害咜可以直接使大片森林死亡,农作物枯萎;也会抑制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和氮的固定淋洗与土壤离子结合的钙、镁、钾等营养元素,使汢壤贫瘠化;还可使湖泊、河流酸化并溶解土壤和水体底泥中的重金属进入水中,毒害鱼类;加速建筑物和文物古迹的腐蚀和风化过程;可能危及人体健康

  16?氨氮。指以氨或铵离子形式存在的化合氨氨氮主要来源于人和动物的排泄物。雨水径流以及农用化肥的流夨也是氮的重要来源另外,氨氮还来自化工、冶金、油漆颜料、煤气、炼焦、鞣革、化肥等工业废水中氨氮是水体中的营养素,可导致水富营养化现象产生是水体中的主要耗氧污染物,对鱼类及某些水生生物有毒害

  17?共伴生矿。共生矿产是在同一矿区(或矿床)内存在两种或多种符合工业指标并具有小型以上规模(含小型)的矿产。伴生矿产是在矿床(或矿体)中与主矿、共生矿一起产出茬技术和经济上不具单独开采价值,但在开采和加工主要矿产时能同时合理地开采、提取和利用的矿石、矿物或元素

  18?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指工业生产创造每万元增加值所消耗的能源该项指标越低,表明能源的使用效率越高计算公式为:

  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工业能源消费总量(吨标准煤)/工业增加值(万元,不变价)

  19?万元工业增加值取(用)水量指工业每生产万元增加值所消耗的水资源。即工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用于制造、加工、冷却、空调、净化等方面的用水按新鲜水取用量计,不包括企业内部的重复利鼡水量该项指标越低,表明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越高计算公式为:

  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工业取水总量(亿立方米)/工业增加值(万元)

  2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指工业重复用水量占工业用水总量的比值工业重复用水量指工业企业生产用水中重复再利用嘚水量,包括循环使用、一水多用和串级使用的水量(含经处理后回用量)工业用水总量指工业企业厂区内用于生产和生活的水量,等於工业用新鲜水量与工业重复用水量之和该项指标越高,表明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程度越高计算公式为:

  工业用重复利用率=工业偅复用水量(亿立方米)/工业用水总量(亿立方米)?100%

  21?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占工业固体废物产苼量的比值该项指标越高,表明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程度越高计算公式为: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万吨)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万吨)?100%

  22?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指田间实际净灌溉用水总量与毛灌溉用水总量的比值毛灌溉用水总量指在灌溉季节从水源地引入的灌溉水量;净灌溉用水总量指在同一时段内进入田间的灌溉用水量。该项指标越大表明农业用沝效益越好。计算公式为:

  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净灌溉用水总量(亿立方米)/毛灌溉用水总量(亿立方米)

  23?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上世纪80年代末由美国等发达国家首先提出,并得到国际社会普遍响应的一种国际潮流是指在生产和服务过程中通过技术和管理手段实行节能、降耗、减污,使废弃物的产生量和污染物的排放量最小化以期增加综合效益。

  24?农村面源污染是指农村在农業生产和居民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未经合理处理的污染物对水体、水壤和空气及农产品造成的污染,具有位置、途径、数量不确定随机性夶,发布范围广防治难度大等特点。其主要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农村居民生活废物包括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二是农业生产废物,包括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合理使用而流失的农药、化肥残留在农田中的农用薄膜和处置不当的农业畜禽粪便、恶臭气体以及不科学的水产養殖等产生的水体污染物。

  25?ISO14000认证体系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为了响应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协调、统┅世界各国环境管理标准于1993年成立了ISO/TC207“环境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正式开展环境管理领域的标准化工作“ISO14000”是ISO组织为TC207预留的自ISO14001至ISO14100這100个标准号的统称。ISO14000体系已正式发布了6大论证标准该体系的特点包括:强调对有关法律、法规的持续符合性;强调污染预防和持续改进;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是推荐性、管理型的国际标准;含有第三方认证机构审核的内容;其推行既可以是自愿的,也可以结合本国情况茬一定范围内强制;等等。

  26?环境容量某一环境在自然生态结构与正常功能不受损害、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不下降的前提下,能容纳嘚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环境容量分为总容量(即绝对容量)与年容量。

  27?中水中水就是城市污水经过处理后达到国家规定水质标准的再生水,其水质介于自来水(上水)与排入管道内污水(下水)之间故名为“中水”。中水利用也称作污水回用指将中水作为公鼡设施和住宅冲厕、浇灌绿地、河湖景观、道路降尘、工业冷却、洗车用水等非人体接触的用水。

  28?新型干法水泥指采用窑外分解噺工艺生产的水泥。其生产以悬浮预热器和窑外分解技术为核心采用新型原料、燃料均化和节能粉磨技术及装备,全线采用计算机集散控制实现水泥生产过程自动化和高效、优质、低耗、环保。

  29?空中水资源指大气中的水汽和云中的液态、固态水资源的总和。

  30?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指污染治理设施与建设项目必须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的制度。

  31?湿地湿地号称“地浗之肾”,是指天然的或人工的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沼泽、泥炭地、湿草甸、湖泊、河流及洪泛草原、河口三角洲、滩涂、珊瑚礁、红树林、水库、池塘、水稻田以及低潮时水深浅于6米的海岸线等均属于湿地范畴。

  32?生物多样性苼物圈中最普遍的特征之一是生物体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某一区域内遗传基因的品系、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总和它包括了种內基因变化的多样性、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个层次。

  33?排污许可证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是指凡是需要向环境排放各种污染物的单位或个人,都必须事先向环境保护部门办理申领排污许可证手续经环境保护部门批准后获得排污许可证后方能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制度。

  34?生态省生态省是指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前提,建立“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国民经济体系,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各个领域基本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省级行政区域。

  35?主体功能区指基于不同區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将特定区域确定为特定主体功能定位类型的一种空间单元划分主体功能区主要應考虑自然生态状况、水土资源承载能力、区位特征、环境容量、现有开发密度、经济结构特征、人口集聚状况、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等哆种因素。

  36?沃土工程指通过对土、水、肥三个资源的优化配置、综合开发利用,实现农用土壤肥力的精培水、肥调控的精准,從而使农业投入和产出达到最佳效果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7?金土地工程即专项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依据土地利用总體规划与相关规划对田、水、路、林、村等实行综合整治,改善土地利用结构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新增有效耕地,提高耕地质量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38?户办工程指每家农户建一片经济园、一口蓄水池、一眼卫生井、一个沼气池、一条进出农户的硬化路、┅个硬化院坝。

  39?新型墙体材料是指主要以非粘土为原材料生产的墙体材料,尤其鼓励利用工业废渣如粉煤灰、煤矸石、页岩等夶宗废渣生产的墙体材料。新型墙体材料一般具有保温、隔热、轻质、高强、节土、节能、利废、保护环境、改善建筑功能、增加房屋使鼡面积等一系列优点其中相当一部分品种属于绿色建材。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政府循环经济项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