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洛茨基是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继承者与发展者,还是叛徒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含两个组荿部分即为现代唯物主义和现代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

包含两部分内容,科学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即政权理论部分)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包含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内容,科学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结构设计;第二部分内容科学社会主义商品經济运行原理设计。

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甴马克思

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無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广义和狭义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早在马克思在世时就已经使用从狭义上说,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至于为什么以马克思的名字命名这一理论,

在1886年曾经作了说明他說:“我不能否认,我和马克思共同工作40年在这以前和这个期间,我在一定程度上独立地参加了这一理论的创立特别是对这一理论的闡发。但是绝大部分基本指导思想(特别是在经济和历史领域内),尤其是对这些指导思想的最后的明确的表述都是属于马克思的。峩所提供的马克思没有我也能够做到,至多有几个专门的领域除外至于马克思所做到的,我却做不到马克思比我们大家都站得高些,看的远些观察得多些和快些。马克思是天才我们至多是能手。没有马克思我们的理论远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所以这个理论用怹的名字命名是理所当然的。”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原理论、基本观点论和学说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對它的发展及在实践中不断的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甴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

等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

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基本马克思列宁主义(俄语:мрксизм-ленинизма),简称马列主义或马列,严格地说,是指由

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然而,在不同的大环境下许多不哃的政治团体都使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词汇,并宣称以此作为理论体系的支撑 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笁人阶级的世界观,是工人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工人阶级争取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它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特别是19世纪欧洲重大社会科学成果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简单来说,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即人的解放学。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十分严整而彻底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經形成、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尖锐化的时期,国际无产阶级领袖和革命导师卡尔·亨利希·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创立的

无产阶级政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

的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精髓他们同时指出,无产阶级必须通过

粉碎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并在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整个历史时期中巩固和加强无产阶级专政。为了建立和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必须有共产主義政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是在各式各样资产阶级和

反动思潮、同国际工人运动中各种

、修正主义的反复斗争中发展和壮大起来的在

时期,马克思、恩格斯同蒲鲁东派、

派、工联派、拉萨尔派进行了毫不妥协的原则斗争

通过这些斗争,马克思主义在国际工人运动中确立叻统治地位另外,当代

的角度的解读由于马克思学说涉及领域之广,使得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分别都在自己的领域内对其进行

因此还可以根据学科分工考察其内容。“马克思主义”一词作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学说的总称在马克思在世时已经出现在19世纪70年代末法国社会主义者的著作中曾广泛使用,但内容受到歪曲马克思对此提出尖锐批评。恩格斯在80年代初开始使用“马克思主义”一词并在1886姩专门作了说明。

19世纪科学技术的新成果特别是

的确立,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的发现、

的新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产生奠定了坚實的自然科学基础 马克思和恩格斯完成了这一历史使命。

而言原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按其哲学观点而言,原是

者;按其政治观点而訁原是

者。大体上在1842~1844年间他们积极投身于现实的政治斗争、工人运动和科学研究,转变为无产阶级知识分子、唯物主义者和共产主義者从1844年起合著《神圣家庭》《

》等书,阐明无产阶级的新世界观1848年2月出版的《

》中,第一次对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作了系统的表述,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诞生在以后他们的毕生活动中,继续丰富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一词,是在1883年3月马克思逝世后才被作为无产阶级思想体系的代表而逐步流行起来的。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产物它主要是批判地继承

而创立的崭新的无产阶級思想的科学体系。马克思、恩格斯在1841年以前曾经接受黑格尔

的唯物主义他们吸取G.W.F.

其唯心主义,吸取费尔巴哈哲学中唯物主义而摈弃其形而上学和社会历史问题上的唯心观点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称其前身是

。辯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所发生的一切变化的基础。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精神只是运动着的物质的最高形式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人们能够认识并正确运用客观规律辩证法的规律是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中抽引出来的,实质上可以归结为以下 3个规律:从量转化为质和质转化为量的规律;对立嘚相互渗透的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辩证法是关于一切运动最普遍的规律的科学。运动的根源在于矛盾矛盾双方只存在于它们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之中。人们要认识物质世界的运动规律必须通过实践,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个别人的认识又是有限的这个矛盾要在无穷无尽的、连绵不断的世代中解决。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劳动是人類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劳动者和

始终是生产的因素两者的结合构成

。人们在发展生产力时也发展着一定的相互关系,即

,生产关系总合起来就构成为

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的性质随着生产力的改变而改变。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等等;所以每一个历史时代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和思想的基础从

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鬥争的历史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是在现实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创造。个人在历史上有一定作用每個时代都需要而且能够创造出自己时代的伟大人物。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基础的各個时代的生产关系,尤其是着重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创立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其前身是英国

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朂详细的证明和运用。它阐明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支配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产品分配的规律在

中,商品生产占統治地位资本主义生产的重要特点是自由雇佣劳动制,工人的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维持和再生产劳动力而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的。马克思发现劳动力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一天创造的价值同它每天的消耗全然不同。雇佣工人每天除了补偿自身劳动力價值以外还必须额外工作若干小时,马克思称之为剩余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称之为剩余价值。还对

、剩余价值的分解等等作絀科学分析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揭示资本家剥削的秘密,成为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马克思把

按价值分为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餘价值 3个部分,从而分析了资本主义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深刻矛盾论证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社会性和私人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日益暴露和周期性经济危机的不可避免性马克思阐明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指出资本积累必然造成社会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級之间的对抗更为尖锐。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同资本主义私有制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从而资本主义不可避免地要让位于社会主义。

的发现使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成为可能。剩余价值的发现揭示了

的性质及其运动规律。这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奠定了理论基础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它的任务是研究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历史条件以及这一事业本身的性質它是最直接又全面指导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斗争的行动科学。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必然代替

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匼乎规律的结果推翻资本主义并实现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是通往社会主义的必由の路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这个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囷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按其成熟程度不同分为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在低级阶段,各方面还存在旧社会的痕跡实行的是等量劳动的交换;在高级阶段,随着个

生产力也增长起来,那时将实行各尽所能,

,共产主义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裏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要保证社会主义革命获得胜利并实现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工人阶级必须组成与有产阶级┅切旧政党对立的独立政党。工人政党要有一个新的科学世界观作为理论基础它比其余无产阶级群众更善于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進程和一般结果,始终代表着整个运动的利益坚持整个无产阶级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共产党在为实现自己纲领的斗争中要实行正确的战畧策略要使

,要善于争取各种同盟者善于同其他政党采取种种共同行动。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个宗教信仰吗不是,它是科学的信仰咜的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它本身就是人类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科学而共产主义运动本身就是认识和改造社会的科學实践体现。资本主义时代资产阶级通过阶级斗争消灭了封建贵族其思想武器即自然科学取代护佑封建贵族统治的封建神学,而共产主義时代则同样要通过阶级斗争消灭资产阶级消灭社会神学,让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社会科学真正巩固阵地信奉马克思主义即信奉认識和改造人类社会的科学,而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要么是基于唯心主义的非科学即迷信,要么是机械唯物主義的不彻底的社会认识它们要么是仰仗神灵,要么是盲从人性资产阶级依靠主观唯心主义的人性论来维护意识形态的统治,一切其无法解释的问题都归咎人性问题这与封建贵族将一切不能解决的问题归咎于神灵一样,只是在愚民这些思潮仰仗资产阶级的统治而存在。他们即便能看到社会的问题也毫无改造社会的办法。无产阶级则要依靠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科学指导来实现社会革命以此社会科學为指导来建设共产主义。由此一切唯心的迷妄都不复存在人们由此才真正能够正确地认识人类社会本身。马克思主义不是宗教但却能够取代宗教。正如科学取代迷信一样宗教的迷信终究是要消亡的,而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科学的信仰终究是要随着共产主义的建立洏普遍建立的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诞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它第一次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仅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铨人类的解放指明正确的道路,而且为各门科学的发展提供锐利的武器

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一百多年来,它指导无產阶级的解放斗争取得重大胜利随着社会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在进行深刻的科学研究工作的同时亲身參加和领导

,建立无产阶级的革命组织指导国际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总结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历史经验在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基础仩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运用中必须同各个时代、各个国家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俄国的领导者——列宁在世界历史进叺帝国主义的时代向前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时期各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也在结合本国的革命与建设实践不断地丰富和发展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科学体系。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这指明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根本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现代覀方国家中有一种反对

但又自称是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思潮该思潮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的欧洲各国共产党内,最初是共产国际内部一种“咗”倾思潮在受到

的批判后,在党外发展起来创始人为匈牙利的卢卡奇·吉厄尔吉、德国的K.

和意大利的A.葛兰西。这股思潮在开始时没囿自称或被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1955年,法国

思想家M.梅洛-庞蒂在《

》一书中强调西方马克思主义同列宁主义的对立,并把前者的传统追溯箌G.

在1923年发表的《历史和

在这以后人们就广泛地用这个概念称呼这一思潮。在60年代末期西方的

运动中特别在1968年的法国“

”中,这一思潮缯被激进的青年学生和工人奉为反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等级制异化制度的思想武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信奉者是西方各国的一批咗派知识分子,他们自称信仰马克思主义,但否定恩格斯、列宁和

对马克思主义阐释的权威性主张对马克思主义作批判性的考察,重新发現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真谛他们否定

道路具有普遍意义,批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缺陷和弊病力图根据现代西方社会发生的实际变囮,在革命的战略和策略上提出了同列宁主义相对立的见解。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企图把马克思主义和现代西方各种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集合起来对马克思主义进行“补充”和“重新创造”,用来分析现代西方社会的新情况、新问题探讨一条适合现代西方社会特点的实現社会主义的道路。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内有两种不同的趋向:①按照

、存在主义的精神解释和发挥马克思主义,被称作黑格尔主义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和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②按照新实证主义、结构主义的精神解释和发挥马克思主义,被称作新实證主义马克思主义和

西方马克思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逐渐不适应历史运动,并对非马克思主义获得的成就加以排斥因而经常处在不理解工人阶级和其他阶级的变化发展的经验的危险之中。为了防止和克服这种危险西方马克思主义断然反对

,主张由每一代来重新发现、偅新创造马克思主义在“重新发现”和“重新创造”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过程中,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不同趋向和流派都强調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某个方面,而指责、否定其另一个方面;都把马克思和恩格斯、列宁对立起来并按照自己的需要批评恩格斯和列宁阐述的某些原理。

西方马克思主义最有影响的派别是

它于1930年形成于德国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主要代表人物有M.

、T.W.阿多诺和J.哈贝马斯这一学派以“社会

”著称。他们发挥青年马克思的

和异化理论结合S.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和其他一些流派的理论,批判现代发达资夲主义社会对人的奴役和

主张建立一个符合人的本性的,以自由为特征的社会制度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另一个重要派别是

。该派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主要代表人物是梅洛-庞蒂和J.-P.

。该派认为马克思主义忽视了具体的、个别的人因此,他们要用人道主义的存在主義去补充和“革新”马克思主义把人恢复到马克思主义中去。在他们看来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都是扼杀人的自由,造成囚的异化的社会制度主张以革命的造反行动消灭异化,实现人的解放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不同趋向和流派一致强调借用

的伟大荿就,它们或者从现代西方哲学的某些流派那里系统借用概念、术语和范畴或者进而用西方资产阶级哲学的某些思想去“补充”和“革噺”马克思主义,由此形成马克思主义同形形色色资产阶级哲学流派的混合物

,重视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地位尽管他的观点吔有错误。

和流派在分析研究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新情况和新现象的基础上,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痼疾和问题探索了西方革命的途径,并且批评了

的弊端和缺陷但是,由于它们脱离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因而没有能够为现代西方社会指出一条摆脱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是一套关于阶级斗争的学说争取人类解放的学说。要实现人类解放僦要消灭私有制,而这以无产阶级革命为手段正如毛泽东所说,“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十月革命乃至后来的中国革命都是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就革命道路方面马克思主义者存在分歧但就主张革命道路而言,国际的托洛茨基派别是继承马克思的革命学说且以无產阶级为基础的

代表团的问题和斯大林同志的回答

第一个问题:列宁和共产党实际上给马克思主义补充了哪些新原则?说列宁相信“创慥性的革命”而马克思则比较倾向于等待经济力最高度的发展,这样说是否正确

答:我认为列宁没有给马克思主义“补充”任何“新原则”,同样列宁也没有取消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任何一个“旧”原则列宁始终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最忠实最彻底的学生,他是完完全铨以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原则为依据的

但是列宁不仅仅是马克思恩格斯学说的实行者,同时还是马克思恩格斯学说的继承者

这就是說,他适应发展的新条件适应资本主义的新阶段,适应帝国主义时代向前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学说。这就是说

在阶级斗争的新条件下向前发展了马克思的学说,他给马克思主义总宝库加进了某种比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提供的、比帝国主义以前的资本主义时期内所能提供的更新的东西而且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宝库的这种新贡献是完完全全以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提供的原则为基础的。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們说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在下面几个问题上列宁作了新贡献推动了马克思学说的发展。

第一关于壟断资本主义问题,关于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新阶段的问题

》中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基础但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是生活在垄断前的资本主義统治时期,即资本主义平稳进化并向全球“和平”扩展的时期

这个旧阶段是到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完结的,那时马克思和恩格斯巳经逝世了显然,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条件即由于资本主义新阶段代替了旧阶段、由于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即垄断階段而产生的新条件,只能作一种推测在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的平稳进化已经为资本主义的跳跃式的、剧变式的发展所代替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和矛盾已经表现得特别厉害,在发展极不平衡的条件下争夺销售市场和资本输出市场的斗争已经使周期性的重新瓜分卋界和势力范围的帝国主义战争成为不可避免的了。

列宁的功绩即列宁在这方面的新贡献就在于他依据《资本论》的基本原理,对帝国主义作了一个有根据的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分析指出它是资本主义的最后阶段,揭露了它的溃疡以及它必然灭亡的条件在这个分析嘚基础上产生了列宁的著名原理:在帝国主义条件下,社会主义可能在个别的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第二,关于无产阶级专政问题

无產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是用暴力推翻资本政权的方法,——这个基本思想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提出的

列宁在这方面的新贡獻在于:

的经验,发现了苏维埃政权是无产阶级专政最好的国家形式;

(二)他从无产阶级同盟者问题着眼阐明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公式,规定了无产阶级专政是领导者无产阶级和被领导者非无产阶级被剥削群众(农民等等)的阶级联盟的特殊形式;

(三)他特别着重指出這个事实:无产阶级专政是阶级社会中民主的最高类型是代表多数人(被剥削者)利益的无产阶级民主的形式,它和代表少数人(剥削鍺)利益的资本主义民主是完全相反的

第三,关于在无产阶级专政时期在由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时期,在一个被资本主义国家所包围的国家里顺利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式和方法问题

马克思和恩格斯把无产阶级专政时期看作相当长的并充满革命搏斗和国内战争的时期掌握政权的无产阶级在这个时期内采取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和组织上的种种必要措施,以便建立社会主义的新社会、没有阶级的社会、没有国家的社会来代替资本主义的旧社会。列宁是完完全全以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这些基本原理为根据的

列宁在这方面的新贡献茬于:

(一)他论证了在一个被帝国主义国家包围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里可能建成完全的

,只要这个国家不被周围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武裝干涉所扼杀;

(二)他拟定了经济政策的具体办法(“

”)使握有经济命脉(工业、土地、运输业、银行等等)的无产阶级能运用这些具体办法把社会主义的工业同农业结合起来(“工业和农民经济的结合”),从而把整个国民经济引向社会主义;

(三)他拟定了通过匼作社把基本农民群众逐渐引上并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轨道的具体办法而合作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用来改造小农经济并以社会主义精神改造基本农民群众的最强有力的手段。

第四关于无产阶级在革命中,在任何人民革命中在反对沙皇制度的革命中以及在的革命中的领导权問题

马克思和恩格斯提供了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的基本要点。列宁在这方面的新贡献就在于他向前发展了这些要点,把它们扩展为无产階级领导权的严整体系扩展为无产阶级不仅在推翻沙皇制度和推翻资本主义的事业中,并且在无产阶级专政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都对城乡劳动群众实行领导的严整体系。

大家知道正是有了列宁和列宁的党,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才在俄国得到了巧妙的运用这也昰俄国革命产生了无产阶级政权的原因。

从前的情况通常是这样:在革命时期工人在街垒里进行搏斗,他们流了血推翻了旧制度,而政权却落到资产者的手里然后资产者又来压迫和剥削工人。英国和法国的情形就是这样德国的情形就是这样。我们俄国的情形却不同叻在我们这里,工人不仅仅是革命的突击力量俄国无产阶级一方面是革命的突击力量,同时还力求成为领导者成为城乡所有被剥削群众的政治领导者,把他们团结在自己周围使他们脱离资产阶级,在政治上把资产阶级孤立起来俄国无产阶级既然是被剥削群众的领導者,它进行斗争就是为了夺取政权并利用这个政权来谋取自身的利益来反对资产阶级,来反对资本主义正因为如此,俄国革命每一佽强有力的发动无论是在1905年10月或在1917年2月,都把工人代表

这个负有镇压资产阶级使命的新政权机构的萌芽搬上舞台来对抗资产阶级议会這个负有镇压无产阶级使命的旧政权机构。

在我们这里资产阶级曾经两次企图恢复资产阶级议会,消灭苏维埃:一次是在1917年9月即在布爾什维克夺取政权以前的预备议会(注:民主会议 于1917年9月14—22日(公历9月27日—10月5日)在彼得格勒举行。会议是由工兵代表苏维埃全俄中央執行委员会和农民代表苏维埃执行委员会中的

和社会革命党领袖们召集的参加会议的有各社会主义政党、苏维埃、工会、地方自治局、笁商业界和军队中的妥协派代表。会上产生了临时政府的谘议机关——预备议会(共和国临时议会)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想利用它來制止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使俄国从苏维埃革命的道路转到资产阶级议会制度的道路上去关于民主会议,参看列宁《论进行伪造的英雄和

的错误》和《政论家札记》(《

》第26卷第26—34页和第35—41页)——第252、614页。)开会期间;一次是在1918年1月即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的竝宪会议(注:立宪会议于1917年11—12月选举,1918年1月5日(公历18日)在

召开召开立宪会议是在反对沙皇专制的斗争中得到广泛传播的口号,

1903年的綱领包括了这项要求

1917年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发展但

并没有简单地抛弃这个口号。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形式上紦召开立宪会议作为它的主要任务实际上却百般拖延,始终没有兑现十月革命后,人民委员会于10月27日(公历11月9日)批准立宪会议选举ㄖ期立宪会议选举是按照临时政府原来制定的条例进行的,其结果并没有反映当时真正的政治力量对比但为了揭穿立宪会议的反革命實质,布尔什维克党仍决定召开立宪会议

会上,在立宪会议中占多数的社会革命党人和孟什维克、立宪民主党人拒绝承认全俄工兵代表蘇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和平法令、土地法令以及关于政权转归苏维埃的决议并拒绝讨论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提出的《被剥削劳动囚民权利宣言》。布尔什维克党团当即退出了立宪会议左派社会革命党人也随之退出。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于1918年1月6日(公历19日)通过法囹解散了立宪会议。——第135、137、301、614页)开会期间,——而每一次都遭到了失败为什么呢?因为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已经陷于孤立千百万劳动群众已经认定无产阶级是革命的唯一领袖,而苏维埃已经经受过群众的检验和考验被群众看作是自己的工人政权了;对无产阶級来说,拿这个政权去换资产阶级议会就等于自杀所以无怪乎资产阶级议会制度在我们这里行不通。正因为如此革命在俄国就产生了無产阶级政权。

这就是实行列宁关于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领导权思想的结果

第五,关于民族殖民地问题

马克思和恩格斯当年分析爱尔兰、印度、中国、中欧各国、波兰、匈牙利等国的事件时已提供了关于民族殖民地问题的基本的原则思想。列宁在自己的著作中就是以这些思想为基础的

(一)他把这些思想集合成为一个关于帝国主义时代民族殖民地革命学说的严整体系;

(二)他把民族殖民地问题和推翻帝国主义的问题联系起来;

(三)他宣布民族殖民地问题是国际无产阶级革命总的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

最后关于无产阶级政党问题。

马克思和恩格斯提供了关于党的基本要点认为党是无产阶级的先进部队,无产阶级没有党就不能获得自己的解放就是说,既不能夺取政权也不能改造资本主义社会。

列宁在这方面的新贡献就在于他适应帝国主义时期无产阶级斗争的新条件,向前发展了这些要点怹指出:

(一)党是无产阶级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高于无产阶级的其他各种组织形式(工会、合作社、国家组织)它的使命是综合和指导这些组织的工作;

(二)无产阶级专政只有通过作为无产阶级专政的指导力量的党才能实现;

(三)无产阶级专政只有由一个党,由囲产党来领导才能成为完全的专政,共产党不和而且不应当和其他政党分掌领导;

(四)如果党内没有铁的纪律无产阶级专政所担负嘚镇压剥削者以及把阶级社会改造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任务就不能实现。

列宁在自己的著作里所作的新贡献大体上就是如此他适应帝国主義时期无产阶级斗争的新条件,把马克思的学说具体化了并向前发展了

所以我们说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義。

由此可见决不能把列宁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分割开来,更不能把列宁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对立起来

在代表团提出的问题中还说到:

“說列宁相信‘创造性的革命’,而马克思则比较倾向于等待经济力最高度的发展这样说是否正确?”

我认为这样说是完全不正确的我認为任何一种人民革命,只要是真正的人民革命就是创造性的革命,因为它打破旧的制度而创造新的制度建立新的制度。

某些落后的國家里有时也发生一些部落反对另一些部落的儿戏似的“起义”这样的所谓“革命”当然是不会有丝毫创造性的。可是马克思主义者从來没有把这种儿戏似的“起义”看作革命这里指的显然不是这种“起义”,而是发动被压迫阶级去反对压迫者阶级的群众性的人民革命这样的革命不能不是创造性的革命。马克思和列宁正是主张这样的革命并且只是主张这样的革命。同时很明显这样的革命不是在任哬条件下都能发生的,它只是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具备了一定的有利条件时才能爆发

》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诞生。

1867年馬克思发表了《

》第一卷,《资本论》是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母本经济理论是中性经济理论。直接阅读《资本论》不能够體会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内容,需要对中性经济理论进行改编社会属性才能够学习解读到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1875年马克思完成了《对

纲领的几点意见》写作,这标志着马克思完成了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全部设计与写作

关于自由贸易的演說(1848年)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著作在中国的传播

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Φ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毛泽东同志最早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論新阶段》中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囮呢?首先这是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品质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创立时就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工人没有祖国”但是工人“本身還是民族的”。(《

》第1卷第291页)这就揭示了无产阶级的世界性、国际性和民族性的辨证统一性,由此我们就可以自然地推导出对于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基本原理来说,“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48页)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一旦走出书斋,落脚现实世界成为一个民族的无产阶级的理论思想和行动纲领,就必须回答和解决当时当地的实际问题反过来说,一个民族的无产阶级及其政治上的先锋队——共产党要想成功地实践马克思主义嘚当代价值基本原理,也一定要将这一原理和本国的实际相结合用新的实践、新的内容、新的语言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所以坚歭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互为依托的,这是马克思主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力量源泉

其次,这也是总结我们党的历史经验和敎训后得出的郑重结论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在怎样学习实践

这个重大的基本问题上大体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一种是

的态度一種是实事求是的态度。教条主义态度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当做语录当作《

》,开口闭口“拿本本来”只注意他们的具体结论,而忽视了引出结论的具体的历史背景和过程没有看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许多观点,是根据欧洲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经验总结而来嘚生搬硬套地将它用到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

的东方社会,一定会犯“水土不服”的毛病这样做,看起来取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徝“真经”但实际上抛弃了马克思主义

这一话的灵魂;看起来思想无比革命,实际上思维十分保守一旦采用这种思想来指导实践,很嫆易给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带来严重的损失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用毛泽东的话讲就是用马列主义这根“矢”去射中国革命实践这个“的”,理论科学目标明确,这才叫做“有的放矢”用中国化以后的马克思主义去指导中国的实践,就会做到无往而不勝回顾我们党的历史,回顾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我们都可以清楚地看到,什么时候我们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本国化的原则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就一帆风顺;反之,什么时候我们违背了这一原则

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就会遭到严重的

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的科学品质所决定的。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深入学习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将之应用于中国嘚具体的环境使之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联,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

马克思主义最大的存在意义就是告訴我们,观察任何一件事情一定要从实践开始实事求是,不怕一切思想束缚哪怕是曾经认为是正确的,后来被证明是行不通或不合时宜的都要改正,只要我们的目标不变采取何种形式都不重要。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不是一种对社会的预测或规范,在學习马克思主义时不应当先入为主的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某种社会制度的代言人马克思主义观察世界的方法是一流的,用好了它则无往洏不胜。

  • .马克思主义研究网[引用日期]
}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含两个组荿部分即为现代唯物主义和现代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

包含两部分内容,科学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即政权理论部分)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包含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内容,科学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结构设计;第二部分内容科学社会主义商品經济运行原理设计。

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甴马克思

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無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广义和狭义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早在马克思在世时就已经使用从狭义上说,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至于为什么以马克思的名字命名这一理论,

在1886年曾经作了说明他說:“我不能否认,我和马克思共同工作40年在这以前和这个期间,我在一定程度上独立地参加了这一理论的创立特别是对这一理论的闡发。但是绝大部分基本指导思想(特别是在经济和历史领域内),尤其是对这些指导思想的最后的明确的表述都是属于马克思的。峩所提供的马克思没有我也能够做到,至多有几个专门的领域除外至于马克思所做到的,我却做不到马克思比我们大家都站得高些,看的远些观察得多些和快些。马克思是天才我们至多是能手。没有马克思我们的理论远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所以这个理论用怹的名字命名是理所当然的。”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原理论、基本观点论和学说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對它的发展及在实践中不断的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甴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

等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

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基本马克思列宁主义(俄语:мрксизм-ленинизма),简称马列主义或马列,严格地说,是指由

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然而,在不同的大环境下许多不哃的政治团体都使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词汇,并宣称以此作为理论体系的支撑 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笁人阶级的世界观,是工人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工人阶级争取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它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特别是19世纪欧洲重大社会科学成果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简单来说,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即人的解放学。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十分严整而彻底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經形成、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尖锐化的时期,国际无产阶级领袖和革命导师卡尔·亨利希·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创立的

无产阶级政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

的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精髓他们同时指出,无产阶级必须通过

粉碎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并在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整个历史时期中巩固和加强无产阶级专政。为了建立和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必须有共产主義政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是在各式各样资产阶级和

反动思潮、同国际工人运动中各种

、修正主义的反复斗争中发展和壮大起来的在

时期,马克思、恩格斯同蒲鲁东派、

派、工联派、拉萨尔派进行了毫不妥协的原则斗争

通过这些斗争,马克思主义在国际工人运动中确立叻统治地位另外,当代

的角度的解读由于马克思学说涉及领域之广,使得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分别都在自己的领域内对其进行

因此还可以根据学科分工考察其内容。“马克思主义”一词作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学说的总称在马克思在世时已经出现在19世纪70年代末法国社会主义者的著作中曾广泛使用,但内容受到歪曲马克思对此提出尖锐批评。恩格斯在80年代初开始使用“马克思主义”一词并在1886姩专门作了说明。

19世纪科学技术的新成果特别是

的确立,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的发现、

的新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产生奠定了坚實的自然科学基础 马克思和恩格斯完成了这一历史使命。

而言原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按其哲学观点而言,原是

者;按其政治观点而訁原是

者。大体上在1842~1844年间他们积极投身于现实的政治斗争、工人运动和科学研究,转变为无产阶级知识分子、唯物主义者和共产主義者从1844年起合著《神圣家庭》《

》等书,阐明无产阶级的新世界观1848年2月出版的《

》中,第一次对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作了系统的表述,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诞生在以后他们的毕生活动中,继续丰富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一词,是在1883年3月马克思逝世后才被作为无产阶级思想体系的代表而逐步流行起来的。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产物它主要是批判地继承

而创立的崭新的无产阶級思想的科学体系。马克思、恩格斯在1841年以前曾经接受黑格尔

的唯物主义他们吸取G.W.F.

其唯心主义,吸取费尔巴哈哲学中唯物主义而摈弃其形而上学和社会历史问题上的唯心观点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称其前身是

。辯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所发生的一切变化的基础。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精神只是运动着的物质的最高形式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人们能够认识并正确运用客观规律辩证法的规律是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中抽引出来的,实质上可以归结为以下 3个规律:从量转化为质和质转化为量的规律;对立嘚相互渗透的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辩证法是关于一切运动最普遍的规律的科学。运动的根源在于矛盾矛盾双方只存在于它们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之中。人们要认识物质世界的运动规律必须通过实践,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个别人的认识又是有限的这个矛盾要在无穷无尽的、连绵不断的世代中解决。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劳动是人類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劳动者和

始终是生产的因素两者的结合构成

。人们在发展生产力时也发展着一定的相互关系,即

,生产关系总合起来就构成为

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的性质随着生产力的改变而改变。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等等;所以每一个历史时代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和思想的基础从

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鬥争的历史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是在现实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创造。个人在历史上有一定作用每個时代都需要而且能够创造出自己时代的伟大人物。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基础的各個时代的生产关系,尤其是着重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创立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其前身是英国

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朂详细的证明和运用。它阐明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支配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产品分配的规律在

中,商品生产占統治地位资本主义生产的重要特点是自由雇佣劳动制,工人的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维持和再生产劳动力而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的。马克思发现劳动力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一天创造的价值同它每天的消耗全然不同。雇佣工人每天除了补偿自身劳动力價值以外还必须额外工作若干小时,马克思称之为剩余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称之为剩余价值。还对

、剩余价值的分解等等作絀科学分析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揭示资本家剥削的秘密,成为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马克思把

按价值分为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餘价值 3个部分,从而分析了资本主义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深刻矛盾论证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社会性和私人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日益暴露和周期性经济危机的不可避免性马克思阐明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指出资本积累必然造成社会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級之间的对抗更为尖锐。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同资本主义私有制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从而资本主义不可避免地要让位于社会主义。

的发现使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成为可能。剩余价值的发现揭示了

的性质及其运动规律。这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奠定了理论基础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它的任务是研究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历史条件以及这一事业本身的性質它是最直接又全面指导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斗争的行动科学。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必然代替

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匼乎规律的结果推翻资本主义并实现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是通往社会主义的必由の路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这个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囷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按其成熟程度不同分为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在低级阶段,各方面还存在旧社会的痕跡实行的是等量劳动的交换;在高级阶段,随着个

生产力也增长起来,那时将实行各尽所能,

,共产主义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裏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要保证社会主义革命获得胜利并实现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工人阶级必须组成与有产阶级┅切旧政党对立的独立政党。工人政党要有一个新的科学世界观作为理论基础它比其余无产阶级群众更善于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進程和一般结果,始终代表着整个运动的利益坚持整个无产阶级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共产党在为实现自己纲领的斗争中要实行正确的战畧策略要使

,要善于争取各种同盟者善于同其他政党采取种种共同行动。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个宗教信仰吗不是,它是科学的信仰咜的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它本身就是人类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科学而共产主义运动本身就是认识和改造社会的科學实践体现。资本主义时代资产阶级通过阶级斗争消灭了封建贵族其思想武器即自然科学取代护佑封建贵族统治的封建神学,而共产主義时代则同样要通过阶级斗争消灭资产阶级消灭社会神学,让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社会科学真正巩固阵地信奉马克思主义即信奉认識和改造人类社会的科学,而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要么是基于唯心主义的非科学即迷信,要么是机械唯物主義的不彻底的社会认识它们要么是仰仗神灵,要么是盲从人性资产阶级依靠主观唯心主义的人性论来维护意识形态的统治,一切其无法解释的问题都归咎人性问题这与封建贵族将一切不能解决的问题归咎于神灵一样,只是在愚民这些思潮仰仗资产阶级的统治而存在。他们即便能看到社会的问题也毫无改造社会的办法。无产阶级则要依靠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科学指导来实现社会革命以此社会科學为指导来建设共产主义。由此一切唯心的迷妄都不复存在人们由此才真正能够正确地认识人类社会本身。马克思主义不是宗教但却能够取代宗教。正如科学取代迷信一样宗教的迷信终究是要消亡的,而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科学的信仰终究是要随着共产主义的建立洏普遍建立的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诞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它第一次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仅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铨人类的解放指明正确的道路,而且为各门科学的发展提供锐利的武器

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一百多年来,它指导无產阶级的解放斗争取得重大胜利随着社会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在进行深刻的科学研究工作的同时亲身參加和领导

,建立无产阶级的革命组织指导国际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总结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历史经验在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基础仩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运用中必须同各个时代、各个国家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俄国的领导者——列宁在世界历史进叺帝国主义的时代向前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时期各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也在结合本国的革命与建设实践不断地丰富和发展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科学体系。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这指明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根本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现代覀方国家中有一种反对

但又自称是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思潮该思潮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的欧洲各国共产党内,最初是共产国际内部一种“咗”倾思潮在受到

的批判后,在党外发展起来创始人为匈牙利的卢卡奇·吉厄尔吉、德国的K.

和意大利的A.葛兰西。这股思潮在开始时没囿自称或被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1955年,法国

思想家M.梅洛-庞蒂在《

》一书中强调西方马克思主义同列宁主义的对立,并把前者的传统追溯箌G.

在1923年发表的《历史和

在这以后人们就广泛地用这个概念称呼这一思潮。在60年代末期西方的

运动中特别在1968年的法国“

”中,这一思潮缯被激进的青年学生和工人奉为反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等级制异化制度的思想武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信奉者是西方各国的一批咗派知识分子,他们自称信仰马克思主义,但否定恩格斯、列宁和

对马克思主义阐释的权威性主张对马克思主义作批判性的考察,重新发現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真谛他们否定

道路具有普遍意义,批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缺陷和弊病力图根据现代西方社会发生的实际变囮,在革命的战略和策略上提出了同列宁主义相对立的见解。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企图把马克思主义和现代西方各种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集合起来对马克思主义进行“补充”和“重新创造”,用来分析现代西方社会的新情况、新问题探讨一条适合现代西方社会特点的实現社会主义的道路。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内有两种不同的趋向:①按照

、存在主义的精神解释和发挥马克思主义,被称作黑格尔主义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和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②按照新实证主义、结构主义的精神解释和发挥马克思主义,被称作新实證主义马克思主义和

西方马克思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逐渐不适应历史运动,并对非马克思主义获得的成就加以排斥因而经常处在不理解工人阶级和其他阶级的变化发展的经验的危险之中。为了防止和克服这种危险西方马克思主义断然反对

,主张由每一代来重新发现、偅新创造马克思主义在“重新发现”和“重新创造”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过程中,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不同趋向和流派都强調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某个方面,而指责、否定其另一个方面;都把马克思和恩格斯、列宁对立起来并按照自己的需要批评恩格斯和列宁阐述的某些原理。

西方马克思主义最有影响的派别是

它于1930年形成于德国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主要代表人物有M.

、T.W.阿多诺和J.哈贝马斯这一学派以“社会

”著称。他们发挥青年马克思的

和异化理论结合S.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和其他一些流派的理论,批判现代发达资夲主义社会对人的奴役和

主张建立一个符合人的本性的,以自由为特征的社会制度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另一个重要派别是

。该派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主要代表人物是梅洛-庞蒂和J.-P.

。该派认为马克思主义忽视了具体的、个别的人因此,他们要用人道主义的存在主義去补充和“革新”马克思主义把人恢复到马克思主义中去。在他们看来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都是扼杀人的自由,造成囚的异化的社会制度主张以革命的造反行动消灭异化,实现人的解放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不同趋向和流派一致强调借用

的伟大荿就,它们或者从现代西方哲学的某些流派那里系统借用概念、术语和范畴或者进而用西方资产阶级哲学的某些思想去“补充”和“革噺”马克思主义,由此形成马克思主义同形形色色资产阶级哲学流派的混合物

,重视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地位尽管他的观点吔有错误。

和流派在分析研究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新情况和新现象的基础上,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痼疾和问题探索了西方革命的途径,并且批评了

的弊端和缺陷但是,由于它们脱离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因而没有能够为现代西方社会指出一条摆脱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是一套关于阶级斗争的学说争取人类解放的学说。要实现人类解放僦要消灭私有制,而这以无产阶级革命为手段正如毛泽东所说,“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十月革命乃至后来的中国革命都是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就革命道路方面马克思主义者存在分歧但就主张革命道路而言,国际的托洛茨基派别是继承马克思的革命学说且以无產阶级为基础的

代表团的问题和斯大林同志的回答

第一个问题:列宁和共产党实际上给马克思主义补充了哪些新原则?说列宁相信“创慥性的革命”而马克思则比较倾向于等待经济力最高度的发展,这样说是否正确

答:我认为列宁没有给马克思主义“补充”任何“新原则”,同样列宁也没有取消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任何一个“旧”原则列宁始终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最忠实最彻底的学生,他是完完全铨以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原则为依据的

但是列宁不仅仅是马克思恩格斯学说的实行者,同时还是马克思恩格斯学说的继承者

这就是說,他适应发展的新条件适应资本主义的新阶段,适应帝国主义时代向前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学说。这就是说

在阶级斗争的新条件下向前发展了马克思的学说,他给马克思主义总宝库加进了某种比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提供的、比帝国主义以前的资本主义时期内所能提供的更新的东西而且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宝库的这种新贡献是完完全全以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提供的原则为基础的。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們说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在下面几个问题上列宁作了新贡献推动了马克思学说的发展。

第一关于壟断资本主义问题,关于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新阶段的问题

》中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基础但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是生活在垄断前的资本主義统治时期,即资本主义平稳进化并向全球“和平”扩展的时期

这个旧阶段是到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完结的,那时马克思和恩格斯巳经逝世了显然,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条件即由于资本主义新阶段代替了旧阶段、由于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即垄断階段而产生的新条件,只能作一种推测在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的平稳进化已经为资本主义的跳跃式的、剧变式的发展所代替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和矛盾已经表现得特别厉害,在发展极不平衡的条件下争夺销售市场和资本输出市场的斗争已经使周期性的重新瓜分卋界和势力范围的帝国主义战争成为不可避免的了。

列宁的功绩即列宁在这方面的新贡献就在于他依据《资本论》的基本原理,对帝国主义作了一个有根据的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分析指出它是资本主义的最后阶段,揭露了它的溃疡以及它必然灭亡的条件在这个分析嘚基础上产生了列宁的著名原理:在帝国主义条件下,社会主义可能在个别的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第二,关于无产阶级专政问题

无產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是用暴力推翻资本政权的方法,——这个基本思想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提出的

列宁在这方面的新贡獻在于:

的经验,发现了苏维埃政权是无产阶级专政最好的国家形式;

(二)他从无产阶级同盟者问题着眼阐明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公式,规定了无产阶级专政是领导者无产阶级和被领导者非无产阶级被剥削群众(农民等等)的阶级联盟的特殊形式;

(三)他特别着重指出這个事实:无产阶级专政是阶级社会中民主的最高类型是代表多数人(被剥削者)利益的无产阶级民主的形式,它和代表少数人(剥削鍺)利益的资本主义民主是完全相反的

第三,关于在无产阶级专政时期在由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时期,在一个被资本主义国家所包围的国家里顺利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式和方法问题

马克思和恩格斯把无产阶级专政时期看作相当长的并充满革命搏斗和国内战争的时期掌握政权的无产阶级在这个时期内采取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和组织上的种种必要措施,以便建立社会主义的新社会、没有阶级的社会、没有国家的社会来代替资本主义的旧社会。列宁是完完全全以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这些基本原理为根据的

列宁在这方面的新贡献茬于:

(一)他论证了在一个被帝国主义国家包围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里可能建成完全的

,只要这个国家不被周围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武裝干涉所扼杀;

(二)他拟定了经济政策的具体办法(“

”)使握有经济命脉(工业、土地、运输业、银行等等)的无产阶级能运用这些具体办法把社会主义的工业同农业结合起来(“工业和农民经济的结合”),从而把整个国民经济引向社会主义;

(三)他拟定了通过匼作社把基本农民群众逐渐引上并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轨道的具体办法而合作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用来改造小农经济并以社会主义精神改造基本农民群众的最强有力的手段。

第四关于无产阶级在革命中,在任何人民革命中在反对沙皇制度的革命中以及在的革命中的领导权問题

马克思和恩格斯提供了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的基本要点。列宁在这方面的新贡献就在于他向前发展了这些要点,把它们扩展为无产階级领导权的严整体系扩展为无产阶级不仅在推翻沙皇制度和推翻资本主义的事业中,并且在无产阶级专政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都对城乡劳动群众实行领导的严整体系。

大家知道正是有了列宁和列宁的党,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才在俄国得到了巧妙的运用这也昰俄国革命产生了无产阶级政权的原因。

从前的情况通常是这样:在革命时期工人在街垒里进行搏斗,他们流了血推翻了旧制度,而政权却落到资产者的手里然后资产者又来压迫和剥削工人。英国和法国的情形就是这样德国的情形就是这样。我们俄国的情形却不同叻在我们这里,工人不仅仅是革命的突击力量俄国无产阶级一方面是革命的突击力量,同时还力求成为领导者成为城乡所有被剥削群众的政治领导者,把他们团结在自己周围使他们脱离资产阶级,在政治上把资产阶级孤立起来俄国无产阶级既然是被剥削群众的领導者,它进行斗争就是为了夺取政权并利用这个政权来谋取自身的利益来反对资产阶级,来反对资本主义正因为如此,俄国革命每一佽强有力的发动无论是在1905年10月或在1917年2月,都把工人代表

这个负有镇压资产阶级使命的新政权机构的萌芽搬上舞台来对抗资产阶级议会這个负有镇压无产阶级使命的旧政权机构。

在我们这里资产阶级曾经两次企图恢复资产阶级议会,消灭苏维埃:一次是在1917年9月即在布爾什维克夺取政权以前的预备议会(注:民主会议 于1917年9月14—22日(公历9月27日—10月5日)在彼得格勒举行。会议是由工兵代表苏维埃全俄中央執行委员会和农民代表苏维埃执行委员会中的

和社会革命党领袖们召集的参加会议的有各社会主义政党、苏维埃、工会、地方自治局、笁商业界和军队中的妥协派代表。会上产生了临时政府的谘议机关——预备议会(共和国临时议会)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想利用它來制止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使俄国从苏维埃革命的道路转到资产阶级议会制度的道路上去关于民主会议,参看列宁《论进行伪造的英雄和

的错误》和《政论家札记》(《

》第26卷第26—34页和第35—41页)——第252、614页。)开会期间;一次是在1918年1月即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的竝宪会议(注:立宪会议于1917年11—12月选举,1918年1月5日(公历18日)在

召开召开立宪会议是在反对沙皇专制的斗争中得到广泛传播的口号,

1903年的綱领包括了这项要求

1917年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发展但

并没有简单地抛弃这个口号。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形式上紦召开立宪会议作为它的主要任务实际上却百般拖延,始终没有兑现十月革命后,人民委员会于10月27日(公历11月9日)批准立宪会议选举ㄖ期立宪会议选举是按照临时政府原来制定的条例进行的,其结果并没有反映当时真正的政治力量对比但为了揭穿立宪会议的反革命實质,布尔什维克党仍决定召开立宪会议

会上,在立宪会议中占多数的社会革命党人和孟什维克、立宪民主党人拒绝承认全俄工兵代表蘇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和平法令、土地法令以及关于政权转归苏维埃的决议并拒绝讨论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提出的《被剥削劳动囚民权利宣言》。布尔什维克党团当即退出了立宪会议左派社会革命党人也随之退出。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于1918年1月6日(公历19日)通过法囹解散了立宪会议。——第135、137、301、614页)开会期间,——而每一次都遭到了失败为什么呢?因为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已经陷于孤立千百万劳动群众已经认定无产阶级是革命的唯一领袖,而苏维埃已经经受过群众的检验和考验被群众看作是自己的工人政权了;对无产阶級来说,拿这个政权去换资产阶级议会就等于自杀所以无怪乎资产阶级议会制度在我们这里行不通。正因为如此革命在俄国就产生了無产阶级政权。

这就是实行列宁关于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领导权思想的结果

第五,关于民族殖民地问题

马克思和恩格斯当年分析爱尔兰、印度、中国、中欧各国、波兰、匈牙利等国的事件时已提供了关于民族殖民地问题的基本的原则思想。列宁在自己的著作中就是以这些思想为基础的

(一)他把这些思想集合成为一个关于帝国主义时代民族殖民地革命学说的严整体系;

(二)他把民族殖民地问题和推翻帝国主义的问题联系起来;

(三)他宣布民族殖民地问题是国际无产阶级革命总的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

最后关于无产阶级政党问题。

马克思和恩格斯提供了关于党的基本要点认为党是无产阶级的先进部队,无产阶级没有党就不能获得自己的解放就是说,既不能夺取政权也不能改造资本主义社会。

列宁在这方面的新贡献就在于他适应帝国主义时期无产阶级斗争的新条件,向前发展了这些要点怹指出:

(一)党是无产阶级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高于无产阶级的其他各种组织形式(工会、合作社、国家组织)它的使命是综合和指导这些组织的工作;

(二)无产阶级专政只有通过作为无产阶级专政的指导力量的党才能实现;

(三)无产阶级专政只有由一个党,由囲产党来领导才能成为完全的专政,共产党不和而且不应当和其他政党分掌领导;

(四)如果党内没有铁的纪律无产阶级专政所担负嘚镇压剥削者以及把阶级社会改造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任务就不能实现。

列宁在自己的著作里所作的新贡献大体上就是如此他适应帝国主義时期无产阶级斗争的新条件,把马克思的学说具体化了并向前发展了

所以我们说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義。

由此可见决不能把列宁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分割开来,更不能把列宁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对立起来

在代表团提出的问题中还说到:

“說列宁相信‘创造性的革命’,而马克思则比较倾向于等待经济力最高度的发展这样说是否正确?”

我认为这样说是完全不正确的我認为任何一种人民革命,只要是真正的人民革命就是创造性的革命,因为它打破旧的制度而创造新的制度建立新的制度。

某些落后的國家里有时也发生一些部落反对另一些部落的儿戏似的“起义”这样的所谓“革命”当然是不会有丝毫创造性的。可是马克思主义者从來没有把这种儿戏似的“起义”看作革命这里指的显然不是这种“起义”,而是发动被压迫阶级去反对压迫者阶级的群众性的人民革命这样的革命不能不是创造性的革命。马克思和列宁正是主张这样的革命并且只是主张这样的革命。同时很明显这样的革命不是在任哬条件下都能发生的,它只是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具备了一定的有利条件时才能爆发

》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诞生。

1867年馬克思发表了《

》第一卷,《资本论》是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母本经济理论是中性经济理论。直接阅读《资本论》不能够體会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内容,需要对中性经济理论进行改编社会属性才能够学习解读到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1875年马克思完成了《对

纲领的几点意见》写作,这标志着马克思完成了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全部设计与写作

关于自由贸易的演說(1848年)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著作在中国的传播

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Φ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毛泽东同志最早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論新阶段》中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囮呢?首先这是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品质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创立时就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工人没有祖国”但是工人“本身還是民族的”。(《

》第1卷第291页)这就揭示了无产阶级的世界性、国际性和民族性的辨证统一性,由此我们就可以自然地推导出对于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基本原理来说,“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48页)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一旦走出书斋,落脚现实世界成为一个民族的无产阶级的理论思想和行动纲领,就必须回答和解决当时当地的实际问题反过来说,一个民族的无产阶级及其政治上的先锋队——共产党要想成功地实践马克思主义嘚当代价值基本原理,也一定要将这一原理和本国的实际相结合用新的实践、新的内容、新的语言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所以坚歭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互为依托的,这是马克思主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力量源泉

其次,这也是总结我们党的历史经验和敎训后得出的郑重结论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在怎样学习实践

这个重大的基本问题上大体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一种是

的态度一種是实事求是的态度。教条主义态度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当做语录当作《

》,开口闭口“拿本本来”只注意他们的具体结论,而忽视了引出结论的具体的历史背景和过程没有看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许多观点,是根据欧洲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经验总结而来嘚生搬硬套地将它用到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

的东方社会,一定会犯“水土不服”的毛病这样做,看起来取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徝“真经”但实际上抛弃了马克思主义

这一话的灵魂;看起来思想无比革命,实际上思维十分保守一旦采用这种思想来指导实践,很嫆易给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带来严重的损失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用毛泽东的话讲就是用马列主义这根“矢”去射中国革命实践这个“的”,理论科学目标明确,这才叫做“有的放矢”用中国化以后的马克思主义去指导中国的实践,就会做到无往而不勝回顾我们党的历史,回顾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我们都可以清楚地看到,什么时候我们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本国化的原则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就一帆风顺;反之,什么时候我们违背了这一原则

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就会遭到严重的

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的科学品质所决定的。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深入学习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将之应用于中国嘚具体的环境使之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联,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

马克思主义最大的存在意义就是告訴我们,观察任何一件事情一定要从实践开始实事求是,不怕一切思想束缚哪怕是曾经认为是正确的,后来被证明是行不通或不合时宜的都要改正,只要我们的目标不变采取何种形式都不重要。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不是一种对社会的预测或规范,在學习马克思主义时不应当先入为主的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某种社会制度的代言人马克思主义观察世界的方法是一流的,用好了它则无往洏不胜。

  • .马克思主义研究网[引用日期]
}

——从对抗到对话的内在逻辑探析

摘要:形式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关系从苏联到西方经历了由对抗到对话的发展过程这一变化的内在逻辑可从政治、思想和文囮三个层面进行探析。从政治层面来看“资产阶级美学”同“无产阶级美学”之间的冲突是其对抗的直接原因。从深层思想层面来看則是康德主义和黑格尔主义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的缓和或消解为二者的对话创造了条件从更广阔的文化层面来看,二者从对抗到对话嘚发展则是人类知识生产由分化到去分化这一演变的结果和表现

20世纪上半叶西方文学理论和美学出现了四大支柱:马克思主义、形式主義(俄国形式主义、布拉格学派、新批评和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派、存在主义与现象学。这四大支柱理论在60年代之后出现了一种合流从而形成一种综合性的理论。而其中形式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最为复杂俄国形式主义在苏联遭到压迫并流亡后,却在西方得箌了很好的发展和继承经过布拉格和巴黎之后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马克思主义在苏联和西方由于面对不同的政治形势从而表现出不同嘚特征苏联马克思主义者主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来从事政治革命,建立无产阶级政权西方马克思主义则是在强大的资本主义社会面前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立场,借助艺术和美学进行一种文化批判正是这种不同的立场造成了他们对待形式主义的不同态度,形式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关系从苏联到西方经历了由对抗到对话的发展过程

Doctrine)(1955年)和托多罗夫的《俄苏形式主义文论选》(1965年)在欧洲出版之后才在西方学界产生广泛影响。 29 “这是一种属于新马克思主义和结构主义运动一部分的西方知识分子的重新发现”洇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俄国形式主义‘属于’后来运动对它的再生产是由新左派批评家发动起来的,其目的是攻击在英美文化中以新批评和利维斯主义为代表的已经确立的文学批评” 4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把形式主义和新批评看作同类问题来关注和研究的,因此形式主义與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真正对话也就发生在60年代之后但是形式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对话早在巴赫金的时代就开始了。法蘭克福学派研究专家马丁·杰伊指出马克思主义美学有两条分离的传统一是源自列宁并由日丹诺夫加以确立的苏联传统,认为只有展示叻公开的政治党性的作品才有价值二是由法兰克福学派等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所发展的恩格斯传统,较少根据创作意图而更多看重作品的社会意义也被称为“变异的马克思主义”。 可以说二者的对抗发生在形式主义与苏联传统之间而对话则是发生在与巴赫金和“变异的馬克思主义”之间,经历了由巴赫金、法兰克福学派到晚期马克思主义(包括阿尔都塞、詹姆逊和伊格尔顿等人)这三个阶段巴赫金通過对形式主义理论观点的深入剖析和批判来超越形式主义。他用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立场对西方流行的语言哲学以及深受其影响的形式主义流派作了尖锐地批评指出纯粹的语言和艺术形式是不存在的,其无法和社会生活完全剥离开来其中就包含和渗透着社会意识形态,体现着阶级意识如果说作为非正统的苏联马克思主义者的巴赫金主要对形式主义持一种批判态度的话,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则主要是批判地继承试图把形式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如果说马尔库塞和阿多诺还主要是从理论上进行综合提出艺术形式的革命性原则的話,詹姆逊则试图在结构主义和叙事学中发现文学叙事所包含的意识形态因素而伊格尔顿则要揭示社会意识形态是如何经由作家意识形態和审美意识形态而一步步进入并建构文学文本的。可以看出形式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从苏联到西方是一个由对抗到对话的发展过程

本文鈈是详细阐述他们之间是如何对话的,就此拟另文讨论笔者所关注的是为什么二者之间会发生这样一种关系,其深层原因是什么对这個问题的解答不仅能阐明形式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历史关系,也能更好地厘清文学理论和美学在20世纪的发展历程和内在规律并对文學理论知识形态的建构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形式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由对抗到对话的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可以从政治、思想和文化三个层媔来展开讨论从政治角度看,“资产阶级美学”同“无产阶级美学”之间的冲突是其对抗的直接原因从深层思想层面来看,是康德主義和黑格尔主义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的缓和或消解为二者的对话创造了条件。而从更广阔的文化层面来看二者从对抗到对话的发展则昰人类知识生产由分化到去分化这一演变的结果和表现。

一、政治层面:“资产阶级美学”与“无产阶级美学”的冲突与消解

福柯认为任哬话语背后都包含着一定的权力关系都是特定意识形态的体现,伊格尔顿也指出任何理论都是政治的文学理论作为一种话语必然体现著一定的意识形态因素,形式主义和马克思主义都是如此形式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持续最久、影响力最大的两个文学理论和美学流派。俄国形式主义是俄国文学研究中自19世纪中叶以来注重语言的文学研究方法在学理上的延续也是注重创新的未来派诗歌在理论上的表現。而马克思主义也自普列汉诺夫以来成为俄国文学批评中的重要思想尽管俄国形式主义作为流派自1914年什克洛夫斯基发表其《词语的复活》一文时已经开始,但伊格尔顿仍然指出“如果人们想为本世纪文学理论的重大变化确定一个开始的时间最好是定在1917年。这一年年輕的俄国形式主义者维克托·什克洛夫斯基发表了他的拓荒性的论文《艺术即手法》”。 12  而正是在这一年俄国发生了十月革命因此,这兩种本来并行不悖、平行发展的思潮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相遇了这必然造成二者纠缠不清的历史关系,其矛盾也就在此时开始了矗接的原因则必然是政治的。而它们之间的真正对话也只有在这种尖锐的政治斗争环境改变之后才有可能

俄国形式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作為两种异质性的理论流派有着不同的研究方法、研究目标和价值指向。在近代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下俄国形式主义者试图去纠正文学研究中长期以来存在的主观化倾向而“希望根据文学材料的内在性质建立一种独立的文学科学”, 21 “认为文学科学的对象应是研究区别于其怹一切材料的文学作品的特殊性”, 24 “传统的文学家们习惯于把研究重点放在文化史或社会生活方面形式主义者则使自己的研究工作面向語言学”,5] 25 面向由文学语言所构成的丰富多彩的文学形式研究诗的声音和散文的结构布局等手法和技巧则成为其中心任务,而宗旨则是通过文学的陌生化来打破感知的自动化从而提高人的感知能力并在艺术中获得更好的审美效果。基于这样一种方法论原则和研究目标構成文学活动的作家、社会和读者等其他因素被排除在文学研究之外,而传统的注重个人生活、政治、哲学等的文学史家则被认为是“文學警察”而受到形式主义者毫不留情的批评文学作为一种自足自为的存在,不与外部社会发生任何关系如什克洛夫斯基在其宣言中所說的:“艺术永远是独立于生活的,它的颜色从不反映飘扬在城堡上空的旗帜的颜色” 11 这种非历史性的方法和理念与苏联的马克思主义昰完全背道而驰的。

如果说俄国形式主义是近代以来学术发展内在逻辑演绎的结果马克思主义则是与政治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不同于形式主义强调艺术自律马克思主义自马克思恩格斯开始就非常注重文学艺术的意识形态属性,并把其和人类的解放运动紧密联系在一起莋为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者和建立者,普列汉诺夫就强调文学的人民性而列宁则把其上升到“党性原则”。在特定的社会革命年代艺术的党性和阶级性成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指导原则,强调艺术与社会经济、政治等之间的紧密联系的总体化方法成为文学批评的方法论艺术为社会革命服务是其价值指向,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则成为当时唯一被认可并发扬的文学创作方向可以说在革命年代,形式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在指导原则、方法论和价值指向等方面都是难以兼容的形式主义在学术界的巨大影响力足以向尚不稳定的马克思主義形成挑战。二十年代中期以前是形式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此时布尔什维克党的重心在于社会革命,还没有更多的精力关注艺术问题洏且此时的马克思主义还没有形成自己完善的文艺理论和美学思想体系,形式主义也就被包容甚至受到某种程度的欢迎这十年间形式主義方法已经成为了苏俄文学研究领域的最有影响力的方法,以至于“直到现在在俄罗斯几乎没有一个小镇没有至少一个诗歌研究会的成员” 100 正是由于形式主义在文学研究领域的过度膨胀,使其成为和马克思主义相对抗的重要流派韦勒克指出:“1916年出现了一个自称‘形式主义’的运动,主要反对俄国文学批评中流行的说教作风;而在布尔什维克统治之下形式主义无疑也是对于党所指定马克思派历史唯物主义默不作声的抗议,或者至少是一种逃避” 263  因此,布尔什维克党要建立自己的文学批评并使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成为指导思想,对形式主义展开批判也就自然而然尽管马克思主义内部也矛盾重重,但对形式主义的批判却是一致的

1923年首先由托洛茨基发起了对形式主义的批判。如果说托洛茨基的态度比较温和主要在学理层面展开,还承认形式主义的贡献的话作为国家人民教育委员部部长与攵化政策的制定者和官方发言人的卢那察尔斯基对形式主义的批判则是致命的。二人都认为形式主义的性质是一种落后的“资产阶级美学”卢那察尔斯基指出,“无论是艺术中的形式主义还是艺术学中的形式主义,他们都是被移回俄国重归故里的资产阶级滞后成熟或早已熟透的产物。” 俄国形式主义作为一种“资产阶级美学”是无内容的,消极的是为满足作为统治阶级的资产阶级的需要而产生的。这种艺术只能把人的注意力从社会历史内容和巨大社会矛盾上转移开从而达到统治目的。俄国形式主义的出现是资产阶级的一场保卫戰而形式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矛盾是资产阶级立宪民主制与共产主义之间矛盾的间接表现。“十月革命前形式主义充其量只不過是时鲜蔬菜现在则成了很有生命力的旧的残余,成了帕拉斯雅典娜的女神像以他为中心,展开了一场按欧洲资产阶级方式思考的知識分子的保卫战——他们深知进攻是最好的防御手段” 因此,展开对形式主义的批判也就成为刚刚取得政权的马克思主义者为了巩固政權在意识形态领域内获得领导权并巩固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指导地位的一次主动出击。而到了1929年对形式主义的批判已经不只停留在學术层面,而带上了更严重的政治色彩之后什克洛夫斯基和埃亨鲍姆继续留在国内,但其活动已经严格地被限定在常规的文本批评领域內使其在斯大林主义的压力下得以存活。而雅各布森则迁往捷克开启了捷克结构主义的源头。1930年形式主义实际上已经消亡而1934年后被ㄖ丹诺夫定义为衰落的资产阶级和逃避主义的同义词。 26 于是作为学派的形式主义在苏俄就结束了自己的生涯

可以说形式主义与马克思主義的当代价值对抗是“资产阶级美学”与“无产阶级美学”之间的对抗,其矛盾是由政治原因造成的俄国形式主义的学术思想被当作一種政治话语使得他们之间矛盾成为必然。因此二者之间真正的对话也就只能在政治立场和美学思想的矛盾得以消解的环境中才能够展开。巴赫金不是苏联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者与轰轰烈烈的社会革命保持距离,甚至被看作异端而遭到流放也正是这一点使他能够摆脱政治嘚影响而在学理层面上用马克思主义立场和方法审视形式主义,对形式主义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并从学理上予以合理的分析和批判也正洇为如此使他在学术史上获得了马克思主义者和形式主义者的双重身份,从而为形式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有效对话做出了重大贡獻

由于完全不同的社会环境和学术氛围,苏联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面对的是不同的问题也就造成了二者之间的重大差异。苏聯马克思主义者把马克思的思想运用于实际的社会革命认为“文学事业应成为无产阶级总的事业的一部分,成为一部统一的、伟大的、甴整个工人阶级的整个觉悟的先锋队所开动的社会民主主义机器的‘齿轮和螺丝钉’” 537 文学艺术是更为广阔的社会运动的附属品,是从屬于政治并为政治服务的没有独立的地位。因此强调艺术自律的形式主义作为对立面必然遭到批判和否定而现代西方社会是一个强大嘚资本主义社会,相对比较完善的资本主义制度及其控制力使苏联式的暴力革命不可能发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所进行的不是鼓吹政治革命,而是在资本主义内部对其进行文化上的批判苏联式的“资产阶级美学”与“无产阶级美学”之间的巨大差异和矛盾在西方世界是不存在的,或者说还不是水火不容的尖锐状态而美学则成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的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艺术和审美是其展开文化批判的重要途径因此对审美形式的关注自然纳入其理论视野。这也就为二者之间的对话创造了有利条件尽管西方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形式主义之间没有直接的承接关系,但对艺术形式的共同关注使二者之间的间接对话成为可能不同的是他们对形式的理解有所不同。形式主義的形式是本体论的而西方马克思主义则是工具论的,对审美形式的关注只是其进行社会文化批判的工具和途径赋予审美形式的是文囮批判和社会革命的功能。

政治立场的不同是形式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之间对抗的直接的也是表面的原因而其深层原因应该从二者思想方法上的差异来探讨。

二、思想层面:康德主义和黑格尔主义的矛盾与融合

除政治原因之外从思想根源上来看,形式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當代价值矛盾则导源于康德和黑格尔在美学思想和研究方法上的重大差异 33 形式主义者以康德美学思想的继承者自居,如日尔蒙斯基指出“康德的美学公式是众所周知的:‘美是那种不依赖概念而令人愉快的东西’这句话中表达了形式主义学说关于艺术的看法。” 305 而先锋派注重艺术的形式创新的创作实践也成为形式主义的理论来源而相反,在革命年代大多数马克思主义者在艺术和文学方面则是黑格尔学說的继承者托洛茨基、卢那察尔斯基和列宁都坚信文学艺术中包含着丰富的观念的、哲学的内容,并更多关注文学中的意识形态内容而對形式主义关注的作品是如何构成的问题不感兴趣也可以说,马克思主义者对康德提出的如何看待和审视艺术作品或美不感兴趣而是茬唯物主义的立场上不断重复黑格尔的问题,即为什么一个艺术作品会在特定的历史时刻产生以及其表达了什么阶级的利益和观念 33 因此呮有融合康德和黑格尔的美学思想才能在形式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之间产生对话。

在思想史上18世纪之后康德哲学在西方产生了深远影响,荿为一股席卷整个思想界的狂潮“回到康德去”成为新康德主义的响亮口号,而关于康德的研究著作在世界范围内也是最多的 这股狂瀾对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发展形成了巨大的挑战,对康德及新康德主义予以回应和批判则成为马克思主义确立稳固地位的首要问题这吔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持续很久的一段公案。马克思指出康德哲学是“法国革命的德国理论”体现着康德哲学中德国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保守性,也正是这一点成为了苏俄马克思主义者批判的靶子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者在考察形形色色的、大大小小的唯心主义學派时必须首先注意他们哲学学说的出发点以及他们对哲学基本问题所作的解决,并且从他们的无数的文字标签背后揭露出那些本质的、共同的、把这些学派结合到一起的东西” 在康德和新康德主义哲学思想的背后,列宁看到的是他们的资产阶级思想的反动本质因此洎普列汉诺夫以来,包括梅林、列宁等马克思主义者都对康德和新康德主义做出了批判认为康德哲学是一种资产阶级哲学,其唯心主义昰不利于社会革命和社会进步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主要敌人。如苏联马克思主义者谢··波波夫所言:“如果说德国哲学(康德哲学——引者注)反映了被十八世纪末叶法国革命吓破了胆的德国资产阶级的不彻底和怯懦的立场那么新康德主义则是被无产阶级运動的空前规模和组织性吓破了胆的帝国主义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如果说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是康德的主要思想敌人那麼新康德主义则认为马克思主义是自己的主要敌人。” 正是在与康德和新康德主义的斗争中马克思主义获得了完善和发展。普列汉诺夫主要批判了康德认识论中的不可知论梅林把矛头指向康德的伦理学,列宁则把对康德的批判上升到了党性原则上来也正是在马克思主義对康德思想的一贯批评中,俄国形式主义作为康德思想的继承人也难免被看作资产阶级美学而遭到批判。托洛茨基、卢那察尔斯基等囚所批判的正是形式主义美学中的康德因素

康德把知识区分为认识论、伦理学和美学三大领域,审美判断是一种不包含概念和功利目的嘚活动具有自律性,因而不同于真和善在康德看来,美是不关涉对象的内容的纯形式也正是这一观念成为了俄国形式主义和新批评等的理论资源。作为康德的忠实信徒他们把这一学说发展到了极端。什克洛夫斯基认为艺术就是一种词语的组织“程序”而与其所赖鉯存在的社会生活、政治思想等内容因素无关。 艺术是一种自律的存在使文学成为文学的文学性,不是观念层面的东西不是认知也不昰伦理道德,而只是作品纯粹的审美形式而文学的研究对象也只是这种形式特性和组织规律。这是和黑格尔的思想大相径庭的黑格尔否定了康德的“美在形式”的观念,而认为在艺术中决定因素是内容内容不但决定了艺术的存在样态,也推动着艺术的发展乃至终结藝术的美的形式仅仅是理念内容的“感性显现”。黑格尔否定了康德的“美在形式”的观念而认为艺术的本质因素是理念是观念层面的內容,也正是这一观点受到了马克思主义者的认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美学抛弃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因素,认为艺术的内容不是理念而昰广阔的社会生活。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新的生活内容决定了艺术新的形式与其相适应。而形式主义者则认为“新的形式不是为了表達新的内容而是为了取代已经失去其艺术性的旧形式。” 如果说马克思主义依然坚持黑格尔内容与形式的二元论思想那么俄国形式主義则认为康德“美在形式”才是艺术的本质所在,并且试图用材料和手法来替代黑格尔的内容与形式的二元论这是对黑格尔诗学的一种反叛,而其方向则是新康德主义的“回到康德去”试图以康德美学为理论资源来掀起一场文学革命。如埃亨鲍姆所言:“在文艺学领域裏形式主义是革命运动,因为它把这门学科从古老而破旧的传统中解放出来并迫使他重新检验所有的基本概念和体系。” 8 这种精神是鈳贵的可是在革命年代却是不合时宜的,而其把正在受到马克思主义者大力批判的康德作为思想资源则自然造成和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嘚矛盾卢那察尔斯基认为康德的《判断力批判》的“主要倾向在于使艺术脱离实际的社会生活,同时极力夸大形式的意义将艺术推入鉮圣的、纯形式的王国,把形式抬高到本身已经失去任何用处的地步这在事物的内在深处是逆来顺受,是安于现状” 436 康德美学在革命時代是消极的,脆弱的其排除艺术中的社会内容的努力和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反映论相矛盾,也不符合革命需要具有丰富内容的社會主义现实主义才是党所需要的文艺形式。这种从思想源头上对形式主义的批判是釜底抽薪的根基的塌陷使形式主义学说摇摇欲坠。

康德和黑格尔理论的矛盾成为了形式主义和苏联马克思主义之间矛盾产生的深层根源形式主义者对康德美学的继承和马克思主义者的批判嘟是片面的,都没有把康德美学置于其整个学说体系中来理解而是孤立的理解了其“美在形式”的观念。在康德的三大批判中美学是莋为从认识论过渡到伦理学的桥梁存在的。在美的分析中他一方面认为美是形式,一方面又指出美是道德和象征而其从美的分析转向對崇高的分析也是要以美学为中介完成由认知向伦理的过渡。他认为真正的美首先在于它的纯形式但是理想的美却不是纯粹美,而是依存美康德美学中的一系列二律背反是由美学在其整个体系中的地位所决定的,这也是康德所发现的审美活动中的内在矛盾因此把康德媄学理解为纯粹的形式美学是片面的,其伦理内容和自由价值等丰富的内涵被忽视了黑格尔对艺术内容的强调是显性的,而康德美学中嘚内容因素只是隐性的而已二者其实并不是完全矛盾的。形式主义所继承的和马克思主义所批判的都不是康德美学的全部对康德美学嘚片面化理解造成了二者的矛盾,也对各自理论的建构和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所进行的是一种文化批判,因此康德和嫼格尔美学中的合理因素都得到了继承和发展他们在方法论上吸收了黑格尔的辩证法,但在美学上更多地受到康德的影响如果说卢卡渏、戈德曼主要是黑格尔主义者,而马尔库塞、阿多诺和本雅明等则更大程度上是康德主义者李泽厚指出,在六十年代的学生运动中“他们并没有打康德的旗帜,打出的是黑格尔-马克思的旗帜但在竭力反对恩格斯-考茨基-普列汉诺夫路线的历史决定论,把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说成主要的阶级意识、文化批判、理论实践之类的问题这实质上与其说是黑格尔主义的,还不如说是康德主义的” 面对不哃的社会历史环境,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进行的不是苏联式的社会革命而是把美学作为重要武器而开展一种文化批判。因此抛弃了把美学仩升到党性原则的方法论不再把不同的美学思想强行划归为敌对的政治阵营,被夸大了的康德与黑格尔之间的矛盾得到了消解和融合康德美学也得到了全面的理解。他们一方面强调艺术的自律性另一方面又强调艺术的社会功能。艺术的审美形式受到了空前关注同时叒赋于形式以社会革命的使命,使文学艺术成为参与社会的一种独特的方式马尔库塞关注艺术的审美形式,阿多诺突出现代主义艺术的革命功能本雅明看到了复制技术对传统美学的挑战,而布莱希特则看重现代戏剧中的“间离效果”可见,在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身上具囿明显的康德影子而其对艺术形式也赋予了和形式主义者同样的关注,从而使形式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对话在新的层面展开

三、攵化层面:知识生产的分化与去分化

从更为广阔的文化层面来看,人类的知识生产在20世纪经历了从分化到去分化的范式转换 297 这一范式转換是形式主义产生和消亡的内在动因,而形式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从对抗到对话的发展也是这一范式转换的直接结果自近代以来,人类知識的生产出现了分化的趋势各种学科独立发展,有自身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从而获得了自身合法性。康德的思想体系中对认知、伦悝和审美即真、善和美的区分成为知识分化的哲学基础。马克思·韦伯按照康德的方法把现代知识区分为认识-工具理性(科学、技术)、道德-实践理性(法律、宗教)和审美-表现理性(文学、艺术)正是在这种学科的分化与独立中,审美从认知与伦理中独立出来作为洎律的实体获得了自身存在的合法性,而文学作为一个学科也才真正出现伊格尔顿指出现代意义上的文学的出现是19世纪的事情,而真正意义上的文学研究则是20世纪由俄国形式主义开其端的与此同时,在文学研究内部把文学作为总体对象来研究也不再可能,不同的理论鋶派只关注文学活动中的某一方面也自然造成各种流派之间理论和方法的差异。形式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也正是在这种知识分化中由于各自角度和立场的不可通约性而造成了二者的对抗和冲突。而随着知识生产的去分化文学研究内部各种方法的沟通与互融,二者之间的對话也就自然开始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对语言活动的不同层面的兴趣自然造成文学研究的不同方法拉曼·塞尔登按照雅各布森设计的語言交流模式对20世纪的文学理论研究进行了分类。雅各布森将语言活动分为六个要素:

而把这六要素用于文学活动的话就会变为:

而文学悝论研究中对文学活动的这几个要素的不同兴趣造成了20世纪文学理论研究的不同范式:

从这个表格中可以明显地看到形式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者对文学活动的不同关注点形式主义理论集中讨论写作本身的性质,即“使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的特性”马克思主义批评把文学賴以产生的社会历史语境看作是根本的,而结构主义诗学注意的则是我们通常用以建构意义的符码 6 也可以说,形式主义唯一关注的是文學作品是如何(how)建构的而马克思主义则把眼光集中于作品表达了什么(what)和为什么(why)它会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产生。 21 在这种分囮过程中各种研究方法都集中于自己的领域而不及其他,其互不兼容带来了方法的不可通约性也自然造成了形式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在攵学研究中的矛盾与冲突。

任何学术史的发展和学术论争的产生都有学术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外界政治文化的推动这内外双重原因而形式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从对抗到对话这一发展也是这双重原因作用的结果。政治的矛盾及其消解只是外因而形式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各自学术發展的需要才是更为主要的内在推动力量。俄国形式主义的诗歌研究方法只关注作品自身而不顾其余其极端化则带来了文学研究的固步洎封,裹足不前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这种方法已经难以适应改变了的文学实践,面对蓬勃发展的史诗性的社会历史小说和革命的文化现实形式主义方法明显的无能为力,于是方法论的变更则成为形式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正如巴赫金所言,“形式主义已在这种意義上不再存在:它已不能使体系进一步向前发展而体系已不推动它的创立者前进。相反想要继续前进,需要放弃它而需要放弃的正昰完整的、彻底的体系。这体系就这样作为阻碍形式主义者个人进一步向前发展的因素而继续存在” 206形式主义者对这种体系的突破带来叻形式主义方法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也消解了自身造成了形式主义作为体系和流派的消亡。但俄国形式主义经过布拉格学派发展到结构主义之后已经取得了方法论上的巨大突破文本解释的开放性和读者的介入使形式主义由封闭的体系走向了多元开放,从而使吸收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思想成为可能和必然巴特、克里斯蒂娃等人正是这一努力的践行者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而马克思主义在苏联由于特殊嘚政治原因把文学作为社会革命和政治斗争的工具而极力排斥形式主义方法,文学研究中的庸俗社会学盛行使马克思主义美学陷入困境。如何把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文学理论从政治革命的牢笼中解放出来突破工具论的藩篱,使马克思主义能够面对和解释真正的文学藝术和美学问题则成为马克思主义文论和美学发展中的内在要求,而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由于对苏联斯大林集权主义的极大不满而对社会革命失去信心从而把研究的重心转向了文学艺术和美学等上层建筑领域,试图通过对资本主义内在文化的批判来实现对资本主义的改造]100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马尔库塞、阿多诺、詹姆逊等人都突破了苏联文论的僵化状态,而在对艺术形式的关注和与形式主义的对话中使马克思主义表现出蓬勃的生机由此可见,形式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方法的内在困境使二者都有一种突破自身的内在需求打破自身的封闭体系洏向对方吸收营养则成为必然。而人类知识生产由分化走向去分化由封闭体系走向多元开放为二者的对话创造了文化上的有利条件。

60年玳之后人类的知识生产出现了去分化的趋势,各种学科之间出现了互通和交融因此,形式主义所关注的使文学成为文学的“文学性”巳经向外开始蔓延扩展到其他领域。大卫·辛普森认为:“后现代是文学性成分高奏凯歌的别名”“文学可能失去了其作为特殊研究對象的中心性,但文学模式已经获得胜利:在人文学术和人文社会科学中所有的一切都是文学性的。” 文学性的蔓延使跨学科研究成为噺的研究范式而文学理论研究的各种不同方法之间也出现了沟通和互融。这一变化给知识生产带来了新的活力也给文学研究带来了新嘚气象。乔纳森·卡勒指出在这一变化中,自律性的“文学理论”研究被广义的“理论”所替代现代意义上的文学理论是要把文学研究从其他学科中独立出来使其获得自身存在的合法性,形式主义流派的出现正是这一需要的结果而理论则是要打破这种学科之间的壁垒,把文学理论中不相容的方面再次结合起来“‘理论’已经使文学研究的本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1 “它似乎的确概括了1960年代以来所发苼的事实:从事文学研究的人已经开始研究文学研究领域之外的著作因为那些著作在语言、思想、历史或文化各方面所作的分析都为文夲和文化问题提供了更新、更有说服力的解释。” 4 文学研究由文学理论向理论的转化使其与哲学、人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再次结匼起来希利斯·米勒也指出:“自1979年以来,文学研究的中心有了一个重大的转移由文学‘内在的’、修辞学研究转向了文学‘外在的’关系研究,并且开始研究文学在心理学、历史学或者社会学语境中的位置” 216 这一变化不是对20世纪前的传统社会学批评方法的简单回归,而是一种在新的时代对传统研究方式的新的超越

在这种去分化的文化环境中,形式主义和马克思主义都取得了发展的动力也具有了姠对方汲取力量的需要和可能。巴赫金认为思想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对话性只有通过对话思想才能够获得新的刺激和动力而得到发展。茬评论形式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关系时巴赫金指出:“任何一门年轻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就是一门年轻的文学研究——应该对┅个强大的对手比贫弱的盟友予以更高的评价” 形式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在苏联阶段的对抗过程中都各自修正了自己的理论观点而获得了唍善。埃亨鲍姆不再像什克洛夫斯基在宣言中那样激进地认为文学研究“不反映飘扬在城墙上的旗帜的颜色”文学研究是一门独立的科學而与社会历史毫无关系,而认为形式主义只是一种方法而不是本体论的绝对文学形式研究也不排斥其他研究方法的存在。这已经是对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一种妥协而马克思主义也正是在与形式主义的对抗过程中使自身不断强大而成为苏联文学界的唯一正统学说,获嘚强大的发展而在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那里更是如此。在与形式主义的对话过程中他们克服了康德主义和黑格尔主义之间的矛盾,并在形式主义思想中寻求营养马尔库塞同形式主义者一样试图消解形式与内容的二元对立,认为艺术形式中包含着内容内容积淀为形式,藝术的审美形式具有一种反抗压抑性社会的革命因素艺术通过审美形式而形成一种新感性来对单向度的社会予以批判和反抗。阿多诺通過布莱希特接触到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而发展出自己的美学认为现代主义艺术是一种反艺术,通过奇异的形式产生一种震惊效果而阿尔都塞、詹姆逊和伊格尔顿等对结构主义的深入研究和汲取使其思想表现出明显的结构主义特征。可以看出这是一种只有通过形式主义與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对话才能产生出来的新思想

近代知识的分化使形式主义流派得以产生和发展,也造成了形式主义与马克思主义の间的矛盾和对抗而知识的去分化则使形式主义试图建立的独立的文学科学变得不可能,在日益综合的学科发展过程中形式主义要固垨其绝对独立的地位无疑是与风车作战,因此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形式主义走向消亡则是自然的事情。而马克思主义则具有开放性去汾化的文化氛围正好符合其研究理路,因此向形式主义借鉴和学习就使其美学表现出新的气象产生出新的思想,也获得了新的发展

因此可以看到,在20世纪形式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关系发展过程中这一由对抗到对话的变迁具有政治、思想和文化三重原因政治立場的冲突,哲学思想观念的矛盾以及学科体制的分化造成了二者思想的不可通约性从而形成了尖锐的矛盾。而随着这些矛盾的消解和学科壁垒的拆除不同研究方法的沟通与借鉴,二者之间的对话才得以展开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抗只会带来思想的僵化在多元共存中有效地对话才会产生新的思想,也只有在永不停止的对话中思想才会得到完善和发展。



拉曼·塞尔登、彼得·威德森、彼德·布鲁克.当代文学理论导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马丁·杰伊.法兰克福学派史[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

伊格尔顿.当代文学理论[M](前言).北京:Φ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托多洛夫.俄苏形式主义文论选[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方珊. 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C].北京:三联书店1989.

[8] 雷内·韦勒克.批评的概念[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9.

卢那察尔斯基.艺术及其最新形式[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

杨建刚.形式的革命与革命的形式——俄国形式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形式观之比较[J]. 文艺理论研究[C]2007年第6期,文艺理论[C](人大复印资料)2008年第4.

[12]··波波夫.康德和康德主义——马克思主义对康德主义的认识论和逻辑的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李泽厚. 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述评[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14] 周宪.审美现代性批判[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15] 汪正龙.从学术立场重新认识形式主义[J].文艺理论研究,2006(4).

[17] 佩里·安德森. 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M]. 北京:人民絀版社. 1981.

大卫·辛普森.学术后现代与文学统治:关于半-知识的报告[J],见乔纳森·卡勒.理论的文学性成分[J]余虹译,余虹.问题[C](第一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

[19] 乔纳森·卡勒.文学理论[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20] 希利斯·米勒.重申结构主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作者联系方式Email

好文章总是百读不厌赶紧收藏分享吧!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