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恋signal破解汉化有什么破解的方法吗

结爱千岁大人的初恋关皮皮为什么会被诅咒 怎么破解_百度知道
结爱千岁大人的初恋关皮皮为什么会被诅咒 怎么破解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擅长:暂未定制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校园恋爱日记甜蜜初恋破解版_校园恋爱日记甜蜜初恋解锁完整破解版下载 - 手游帮手机应用就上手游帮!|||||当前位置:&/&&/&校园恋爱日记:甜蜜初恋解锁版下载校园恋爱日记:甜蜜初恋解锁版校园恋爱日记:甜蜜初恋(High School Crush First Love)是由Coco Play By TabTale所推出的一款以校园为题材的模拟恋爱养成游戏,已进行破解,令你可以在拥有如初恋般甜蜜回忆的校园恋爱日记甜蜜初恋完整版游戏里,把玩所有关卡,并通过穿上时尚的服装,与暗恋对象,展开聊天、约会、跳舞等一系列浪漫的恋爱旅程!过程中,你需要先通过化妆,装扮成全场最受欢迎的女生,令你暗恋的他,迫不及待的想要抓住你,与你共舞,带领你体验一些最怦然心动的美好时刻!下载地址中文名:校园恋爱日记:甜蜜初恋游戏热度:1万+适用平台:安卓游戏类别:游戏语言:英文游戏大小:78.56MB更新日期:标签:校园恋爱日记甜蜜初恋|恋爱|养成|模拟校园恋爱日记:甜蜜初恋(High School Crush First Love)是由Coco Play By TabTale所推出的一款以校园为题材的模拟恋爱养成游戏,已进行破解,令你可以在拥有如初恋般甜蜜回忆的校园恋爱日记甜蜜初恋完整版游戏里,把玩所有关卡,并通过穿上时尚的服装,与暗恋对象,展开聊天、约会、跳舞等一系列浪漫的恋爱旅程!过程中,你需要先通过化妆,装扮成全场最受欢迎的女生,令你暗恋的他,迫不及待的想要抓住你,与你共舞,带领你体验一些最怦然心动的美好时刻!游戏特色-为入学第一天精心装扮!商场里有大量时髦服装供你挑选-为毕业舞会设计舞蹈!大量真实舞蹈动作任你选择-收集爱心,赢得人气值!成为整所高中最有人气的女生-美容时间——从大量化妆品中选择,设计发型-去水疗中心好好宠爱一下自己——进行面部清洁,你将感到无比清新-去美甲沙龙美甲——打磨、绘制并设计指甲样式-成为校报明星!每个人都在谈论你破解说明解锁为完整版,可体验游戏完整内容!推荐下载|||||抵制不良游戏 拒绝盗版 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 绿色安全上网 享受健康生活Copyright (C)
摸摸手游帮 www.ai7.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号-1破解周恩来法国初恋夭折的谜团
我的图书馆
破解周恩来法国初恋夭折的谜团
如果我想望欧洲的水,我只想望
马路上黑而冷的小水潭,到傍晚,
一个满心悲伤的小孩蹲在水边,
放一只脆弱得象蝴蝶般的小船。
1937年上半年,张若名女士正在北平用心剖读法国著名诗人蓝泡的作品。当读到蓝泡成名作《醉舟》之时,她一定会想起夭折于欧洲的爱,想起“西安事变”以来频繁出现于报刊的“周恩来”,感慨自己的命运恰如上述蓝泡诗句中脆弱的小船。
1958年6月18日,“五四运动”期间杰出的爱国女青年之一,周恩来所创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最早的成员之一,中国最早的法国文科女博士,194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著名作家纪德的红颜知已,56岁的张若名,舍身跳入云南昆明的盘龙江,化身为自由的蝴蝶。
从1992年以来,感谢英国著名作家韩素音,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德,以及作家徐泓,被隐藏了半个多世纪的秘密逐渐公诸于世,原来张若名是周恩来留学法国期间的初恋女友。
& & (引图)&留法期间的张若名、周恩来照片
2013年6月,笔者拜读了张若名的代表作《法国象征派三大诗人鲍德莱尔、魏尔莱诺与蓝泡》,发现其文笔优美,语意如诗,不禁对这位传奇女士的身世产生了好奇之心。
关于张、周恋的介绍,大多雷同,且未脱离徐泓文章的大意。查阅了张若名之子杨在道、香港学者黄嫣梨分别编辑的专集之后,笔者认为张若名的生平事迹,尤其涉及与周恩来的恋情,尚存不少疑点和空白。为纪念张若名女士去世55周年,兹撰此文揭晓以下四方面谜团:
& &周、张恋的开始和过程之谜
张若名,河北清苑县人,生于1902年2月,家族为当地的首富。1919年张若名在直隶北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读书,积极组织天津女学生参与“五四运动”,不久与男学生代表年长四岁的周恩来相识。同年9月,周恩来、张若名、郭隆真、邓颖超、于兰渚、刘清扬等二十余人组建了革命团体——觉悟社。
&(引图)1920年觉悟社成员合影,前排左一张若名,左二邓颖超,后排右一周恩来
1920年1月19日,因赴京请愿,张若名、周恩来、郭隆真、于兰渚一同被捕入狱,半年后获释。这段特殊的经历,迅速拉近了张若名与周恩来心灵间的距离。得知周恩来要撰写《警厅拘留记》,张若名便将自己在狱中的日记交给对方做参考。从交付日记的细节看,此时张若名很可能对周恩来萌发了情愫。
为了革命,周恩来在觉悟社成立之初已公开宣扬独身主义。尽管如此,周、张身边的朋友们,包括比张若名小三岁的邓颖超,都认为如果英俊潇洒的周恩来不坚持独身主义的话,可能和漂亮多才的张若名最合适了。
& & &(引图)
1920年7月出狱之后的合影,前排左一张若名,左二郭隆真,四排右二周恩来
1920年11月7日上午,197名中国学生乘“波尔多号”法轮离开上海杨树浦码头,远赴法国勤工俭学,其中女生只有张若名、郭隆真、李筏三人,而觉悟社的成员只有周恩来、张若名、郭隆真。
出港之前,江苏常州人沈沛霖()偶与郭隆真相识。郭隆真,河北大名人,比张若名年长8岁,性格直爽。经郭隆真介绍,沈沛霖与周恩来在船上握手言欢。1949年8月,沈沛霖因工作问题曾写信求助于周恩来,后来得到了妥善解决。沈沛霖晚年回忆道:“在船中郭隆真与张若名形影不离,引人注目”,“(张若名)有时与郭隆真一起,有时与一男子交谈散步”。这位“男子”与张若名极其熟悉,显然只可能是周恩来。由于众说周知的原因,更何况当时邓颖超尚在世,因此沈沛霖刻意隐匿了“周恩来”的姓名。
郭隆真与周恩来非常熟悉,为何船中要回避以成全张若名单独与周恩来亲密交流?从这个反常的情形分析,此时张、周之间的感情当非天津共事期间那样简单。
1920年12月13日,“波尔多号”抵达法国的马赛港。将近四十天的海上旅程,足以使张、周之间培养出美妙的恋情。笔者以为,周恩来与张若名确立恋爱关系的时间正是在“波尔多号”船上。
1920年11月周恩来、张若名赴法所乘波尔多号轮
次日,周恩来、张若名、郭隆真等学生改乘火车离开马赛来到法国的里昂。江苏人盛成()比周恩来等人提前一年到法国俭学。早在1919年,盛成作为长辛店京汉铁路工会的代表之一,已与周恩来相识于北平。盛成在里昂热情接待了周恩来、张若名和郭隆真。①
周恩来按计划要先到巴黎,然后赴英国留学,于是拜托盛成关照张若名、郭隆真。在盛成的安排下,张、郭暂居法国南部的蒙彼利埃补习法语。由于资质聪颖,张若名的法文水平进步神速,不久盛成就让张若名单独辅导郭隆真。
1921年1月30日周恩来在英国伦敦写信寄给国内的表兄陈式周。信中,周恩来谈到了自己的爱情观和家庭观:
吾虽主无家庭之说,但非薄爱情者,爱情与家庭不能并论之见,吾持之甚坚。忆去岁被拘时,曾在狱中草一文,惜其稿为警厅人员所没收,不得资之以为讨论耳!即兄所谓“等量并进,辅翼同功,精神健越”,亦不外示爱情之可贵,固无以坚家庭之垒也。弟于此道常深思,有暇甚愿与兄有所深论,兹特其发端耳。过来人亦愿为之证其曲直是非邪?特嫌勾兄心事殊甚,是为过矣。
此时,周恩来否认自己是“薄爱情者”,不再坚持“独身主义”的主张,因为张若名已经成为其初恋的女友,爱神在其心中播下了生机勃勃的种子。不过,周恩来对是否结婚组建家庭尚存顾虑。
1921年2月中旬周恩来离开英国,返回巴黎。不久,周恩来迁居法国中部的布鲁瓦补习法文,并为天津《益世报》撰写稿件。同年夏天,张若名、郭隆真也来到布鲁瓦。作为北京《晨报》驻法通讯员,张若名写下了二十多篇稿件寄回国内。
布鲁瓦的重聚,当使张若名与周恩来的恋爱关系从此公开化,二人进入了热恋。这年秋天,张若名、郭隆真考入了法国provine女子高等学校,遂移居巴黎,并在一家云母片厂勤工俭学。
1922年6月,周恩来、赵世炎、李富春等人在巴黎创建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后改名为“旅欧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很快,张若名、郭隆真被发展为成员。因为张若名能流利阅读法文,于是经常在小组学习上担任主讲人,同时还负责与法国共产党的联络工作,对周恩来所负责的文宣工作帮助颇大。为撰文方便,张若名取笔名为“一峰”或“V”。
&&(引图)张若名协助周恩来在法国编印的《少年》、《赤光》机关刊物
1923年春,张若名、郭隆真来到里昂组建团支部,居住在与里昂中法大学相邻的“协和饭店”。由于国、共合作,旅欧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成员集体加入了国民党。同年11月15日,国民党旅欧支部在里昂成立,张若名任评议员,周恩来则担任执行部主任。
& &&(引图)张若名、郭隆真在里昂所住“协和饭店”旧照
1923年12月,旅欧社会主义青年团召开第四次代表会议,选举出由李富春、刘伯庄、张若名三人组建执行委员会的书记局,李富春任委员长,刘伯庄任秘书,张若名任会计,周恩来任委员会的宣传部主任,任卓宣则任训练部主任。但令人不解的是,张若名却“因工作困难,提出辞职”,于是会上另选穆清接任张若名一职。
1924年1月3日,张若名、郭隆真联名写信给邓颖超,就如何办好《妇女日报》提出建议,说明其仍继续从事革命活动。如今分析,之前张若名草率辞去书记局会计的要职,是其人生转折点和悲惨命运的伏笔,至于真实原因,或许与其身体虚弱有关,或许因其恋人周恩来未被选举为执行委员长,心生不满故而弃任。
①徐泓一文引盛成的晚年回忆,称周恩来在新加坡下船,等待蔡元培、刘清扬、张申府、陶尚钊所乘“高尔基尔号”,抵达里昂的时间比张若名、郭隆真、盛成相见迟了九天。但同船的沈沛霖、谢树英晚年分别回忆,称周恩来并未离开过“波尔多号”。另根据《所忆——张申府回忆文选》,张申府明确记载周恩来比其“早一个月到法国”。因此,周恩来中途离开“波尔多号”之说,有误。
& &周、张分手之谜
1921年刘清扬与张申府在巴黎相恋而同居,1923年3月蔡畅与李富春在巴黎相恋而同居。刘清扬是觉悟社的女成员,张申府是周恩来的入党介绍人,蔡畅是旅欧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女活跃份子,李富春则是周恩来的同事。考虑到这二个先例的共性,以及后来周恩来不忘旧情三访张若名的经历,海外所谓周恩来与张若名曾经在法国同居之说,似乎不是空穴来风。
根据郭隆真生前填写的自传,周恩来、尹宽等人于1923年春介绍郭隆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②(张绍麟、孟令彪《郭隆真生平的几则考证》)后来蔡畅、刘清扬分别回忆,旅欧共产党支部的女成员包括了郭隆真、张若名。如此看来,1923春张若名当经周恩来、尹宽等介绍亦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共产党旅欧支部不对外公开,而是与社会主义青年团合并活动。
&1955年在昆明与周恩来相见时,张若名主动提及昔日由周恩来在法国介绍入党之事,未料周恩来以一句话答复:“你当时参加的是团,不是党。”让张若名百思不得其解。久经党内政治斗争的周恩来如此回答,应有多重考虑,他很可能预计到张若名迟早会因退党问题受到严酷无情的政治审查,而退团的后果无疑比退党轻多了。
1924年1月24日,里昂团支部负责人任卓宣()不顾张若名的危险,令其出席法国共产党举办的追悼列宁仪式并代表中方发言,结果张若名的身份暴露,引起法国秘密警察屡次盘问、跟踪,差点被驱逐。
张若名不得不隐藏形迹,尽量减少公共露面。这期间周恩来忙于编辑、出版中共旅欧组织和旅欧共青团合办的机关刊物《赤光》。而张若名依旧撰文,积极支持周恩来的宣传工作。
1924年7月下旬,周恩来、刘伯庄等人因任务在身离法归国。二个月前归因于张申府的推荐,周恩来被批准担任广州黄埔军校的副主任。此行,周恩来特地将张若名所著《剩余价值》、《阶级斗争》二篇文章带在身边。归国后,他将这二篇文章寄至团中央。后来团中央将张若名、陈独秀等文章合辑出版,使之成为了重要的革命文献。
周恩来离开法国之时,张若名并未退党,二人也没有分手,否则周恩来不可能将张若名的二篇文章带回祖国出版。既然如此,周恩来为何不携张若名归国?理由很简单,若无意外情况出现话,未经组织批准,任何党员不得擅自脱离组织归国。而归国前,周恩来很可能寄希望不久张若名会被组织安排到苏联学习。
任卓宣接任了旅欧共产党以及社会主义青年团的负责大权。任卓宣一贯自负独断,工作作风粗暴,甚至不把周恩来放在眼里。1922年任卓宣伙同他人将张申府从旅欧少年共产党开除,次年还召开会议弹劾周恩来在处理张申府一事上态度懦弱。张若名的好友郭隆真,曾屡遭任卓宣责骂,被骂得痛苦流涕。
1928年任卓宣叛变共产党,从此视周恩来为天敌。1949年任卓宣逃往台湾,成为国民党内反共最积极、最资深的理论大员。奇怪的是,任卓宣晚年几乎不谈及年青时在法国的岁月。笔者怀疑,1924年周恩来离开法国之后,任卓宣很可能追求过张若名,因追求不成而刁难张若名,使之苦不堪言。
1924年9月22日,旅欧共产党选派聂荣臻、李林、熊味耕、傅烈、穆清等二十余人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其中穆清正是替代张若名担任书记局会计之人。由于任卓宣的干扰,张若名、郭隆真被排除在名单之外。张若名未被批准的公开理由是,家庭背景导致政审未通过。此事件应为张若名退党的导火索。
出国之前,张若名已与家庭彻底断绝了关系。在法国,她不顾安危,一直积极忘我地参加革命,后因被秘密警察跟踪,难以顺利开展革命工作,因此迫切需要改变生存环境,却没想到政审上未被组织通过,顿时张若名难以接受。恋人周恩来远在祖国,杳无音信,好友郭隆真则自身难保,孤立无援的张若名意识到自己在法国将是死路一条,无奈之下毅然退党,决定抓住盛成所认干姐法国议员夫人碧细提供的赞助机会入里昂大学攻读本科。
& &&&&&&&&&&&&&&
&(引图)法国期间张若名(坐)、郭隆真(立)的合影
&1927年张若名入读里昂中法大学所填表格
1924年12月27日,郭隆真、蔡畅、李富春等五人离开法国赴苏联学习。送别郭隆真之后,张若名潜居一所教会学校中,完全杜绝与外界的联系,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之中。
估计张若名退党一个月后,远在广州的周恩来便得到信息。根据觉悟社成员谌小岑的回忆,当时周恩来对张若名此举非常生气。但由于信息不畅,周恩来根本不理解张若名退党的原因和背景,直到1930年才从郭隆真处知道了实情。
退党之事,无形中宣告了周恩来与张若初恋情的结束。失恋后的周恩来意识到与自己通信多年的邓颖超才是革命道路上的知已,于是很快向天津的邓颖超写信表达爱意。次年8月,邓颖超便走入了周恩来的婚姻生活。
邓颖超晚年曾告诉身边的工作人员赵炜,周恩来追求她的举动“连我自己都有些纳闷”,其实邓颖超应当猜得出周恩来为何主动追求自己,也明白觉悟社好友张若名在周恩来心中的重要位置。
& &周恩来与邓颖超的婚恋之谜
在不知道张若名为周恩来的初恋女友之前,邓颖超、周恩来恋爱史的一些细节还从未引起外人的置疑。
1987年9月30日,邓颖超在中南海西花厅宴请来访的日本客人竹入义胜等人。她介绍了自己的恋爱史,关于周恩来的法国之行叙述如下:
不久,恩来同志去法国留学,我在天津当教员,彼此常通信。来信中,话里话外也有含意。不过我未动心,不相信他的话。因为我有一位女同学和恩来很熟,很要好,也在法国。我判断恩来同志会和我这位女同学好,所以一直未考虑他的意见。但是,恩来同志继续不断来信,提出进一步要求,说和那位女同学政治上合不来,已经不来往了。来信写得越来越明确,要和我明确关系。我倒不那么急,回信也不快,我想还需要和母亲商量商量,而恩来同志则书信频繁,信越来越多越快,催我表态。1923年我们明确了恋爱关系。从1923年到1925年之间,我们通信就很少谈爱情方面的事了,主要是谈思想,谈国家的命运,谈革命工作。
1988年4月邓颖超撰写了《西花厅忆旧》,又谈到此事:“我们是经过三年时间,有选择地确定了我们的相爱关系。又经历了三年的考验,一直等到党中央调你回国,才在我们两地党的组织同意下,我从天津到广州,于1925年8月结婚了。
1925年8月周恩来与邓颖超在广州结婚后所拍合影
2002年出版的周秉德《我的伯父周恩来》一书,记载了1956年周恩来对作者主动讲说的初恋史,此时距周恩来前往昆明看望张若名、杨堃夫妇相隔不过一年。
“秉德,你知道吗,我在和你七妈(指邓颖超)结婚之前,在巴黎曾经有过一个女朋友,长得还算不错。”
“开始的确不错。在巴黎,我们先后加入了‘中国少年共产党’,当年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主要采取互教互学的办法。张若名的法文较好,经常担任主讲人,还曾将自己的讲稿整理成文,发表在‘少共’的机关报《赤光》上。后来,这些文章还被团中央编入了介绍马列主义的通俗读物中。但是,后来,因为出身问题,她在党内受到审查,又因参加社会政治活动,遭到法国警察几次跟踪和盘问。她感到委屈和不满,经过一段时间的思想斗争,她决定脱离政治活动,退出党组织,留在法国专心读书,学成后再回国效力。……我是认定马克思主义,一定不变的,既然我誓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奋斗终生,并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我的终生伴侣,理所当然必须是志同道合的经得起革命的艰难险阻的战友,这一点,你七妈是当之无愧的,于是,我主动与张若名说清楚,转向你七妈频繁通信,还求婚。“
根据邓颖超的观点,周、邓确立恋爱关系的时间是在1923年春。顾及邓颖超的感受,周恩来并未说出全部实情。但根据周恩来的说法,他是在1924年张若名退党之后结束初恋,改与邓颖超通信、求婚。显然,邓颖超、周恩来各自叙述的恋爱起始时间相互冲突。参照前述张若名的法国经历,可以确信只有周恩来的说法才是准确的,即邓、周确立恋爱的时间,只可能是1924年7月周恩来归国之后。
1982年7月邓颖超亲自撰写《为题〈石评梅作品集〉书名后志》:
那是一九二五年一月,高君宇同志在上海参加我们党的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后,返回北京的途中,他特地在天津下车,到我任教的学校里看望我,因为,他受周恩来同志的委托来看我并带一封信给我,这样我们有缘相见,一见如故,交谈甚洽。高君宇同志和周恩来同志是在党的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相识的,两人欢谈甚深,彼此互通了各人的恋爱情报,于是高君宇同志做了我和周恩来同志之间的热诚的‘红娘’。
这里,邓颖超透露出高君宇是自己与周恩来恋爱的“红娘”。经专家考证,1924年11月,高君宇离开广州,陪同孙中山北上。12月4日一行到达天津,孙中山因病滞留天津二十余天,在此期间高君宇看望邓颖超,将周恩来的信给了对方。③(宋诚《关于高君宇传记中几则史实的辨正》)据此分析,周恩爱向邓颖超写信求爱的时间,是在1924年11月,此时距张若名退党不过一个多月。
尽管邓颖超的说法,相互矛盾,今天不少官方文章介绍周、邓的恋爱时间时,仍然采用邓颖超所称1923年之说。邓颖超《从西花厅海棠花忆起(代序)》提到了1923年之说的依据:
有一次,我突然接到你寄给我的印有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像的明信片,你在明信片上写了“希望我们两个人,将来也像他们两个人那样,一同上断头台”这样英勇的革命的誓言……我们之间的书信,可以说是情书,也可以说不是情书,我们信里谈的是革命,是相互的共勉。我们的爱情总是和革命交织在一起……三年过去,虽然你寄给我的信比过去来的勤了,信里的语意,我满没有在心,一直到你在来信中,把你对我的要求明确地提出来,从友谊发展到相爱,这时我在意了,考虑了。经过考虑,于是我们就定约了。
按照韩素音的统计,周恩来在欧洲四年期间给国内的友人寄出了数以百计的明信片,其中就包括1919年遇害的德国革命家李卜克内西、卢森堡夫妇像。查阅《周恩来年谱》,可知1923年1月16日周恩来曾致信觉悟社好友天津的李毅韬、谌小岑夫妇,并附有李卜克内西、卢森堡像的明信片一张,表示对照片中人和遇害的黄爱、庞人铨之怀念。
众所周知,1920年周恩来出国之前,虚岁十七的邓颖超送给周一件自己织成的毛衣,毛衣内侧绣了“给你温暖,小超”六字。1923年春周恩来给邓颖超寄去李卜克内西、卢森堡像的明信片,或许容易引起误解,但并无示爱之意。周恩来之所以不避嫌,是其知道邓颖超深深地暗恋着自己,因此希望对方和自己志同道合,坚持将革命进行到底。
邓颖超坚持1923年恋爱之说,应当有二个目的,其一,维护周恩来的形象,时间上提前断绝张若名与周恩来的牵连,以避免周恩来因张若名的退党而受到负面影响;其二,明显撇清自己并非导致周恩来、张若名分手的第三方。
其实,周恩来与张若名在法国的初恋广为人知。默契的是,留法的知情者,无论周恩来的革命战友,清流故交,或敌人(如任卓宣),出于各种原因,后来均对这段恋爱史保持了沉默,几乎不提及“张若名”其人,共同编造了周恩来初恋空白的谜团。幸亏,周恩来本人将自己的初恋告诉了韩素音和周秉德,否则周、张恋永沉海底,不见天日。
& &周恩来寻访张若名之谜
1925年8月8日邓颖超、周恩来在广州请客办宴,宣告结婚。从苏联归国后的李富春、蔡畅夫妇刚到广州,及时赶上了婚宴。据赵炜《周恩来与邓颖超的婚姻》等文章记载,周恩来大醉,坚持不让蔡畅离开,而是同蔡畅、邓颖超畅谈通宵。
新婚洞房之夜,一向冷静的周恩来竟然失态,不让女同胞蔡畅离开,无疑有难言之隐情。想必周恩来见到蔡畅,自然会忘不了一年前尚与蔡畅共事的张若名,见到蔡畅、李富春夫妇的恩爱场景,难免对自己夭折的初恋感到失落。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1946年周恩来以军调部代表身份数次来北平参与美国将军马歇尔主持的国共谈判,这期间曾化装寻访位于沙滩北街嵩祝寺的张若名宅,可惜不遇。1955年4月8日,周恩来、陈毅取道云南赴印尼,专程在昆明接见了张若名、杨堃夫妇,整个过程中周恩来与杨堃攀谈所谓民族问题,而让陈毅陪张若名聊法国文学,中午又一起进餐,虽然刻意回避与张若名的直接交流,但牵挂之情溢于言表。相比之下,1930年法国里昂的重逢情景最为神秘,因为整个过程只有周恩来、张若名最清楚,连邓颖超都未必了解。
&(引图)日中国国庆日,法国里昂中法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合影,前排右数第五当为张若名
1930年春,从事地下活动的郭隆真在上海与邓颖超偶然相遇。当从郭隆真处,周恩来对张若名退党的原因有了彻底的了解。同年3月初,为向共产国际汇报中共的诸多近况,周恩来离开上海,以留学欧洲为名,独自乘船取道法国赴苏联。
& & (引图)里昂中法大学的校园和宿舍楼,张若名住在宿舍楼入口上的二层
该年4月,张若名正在里昂中法大学攻读文科博士学位。某夜,张若名在宿舍里听到外面有人叫唤自己的名字,出来后才发现是分别近六年的初恋情人周恩来。惊喜之余,二人行至某咖啡馆畅谈。周恩来告诉了张若名自己已经结婚,并介绍了昔日一些革命同事的近况。
周恩来停留里昂的具体天数,不详。同年4月27日,周恩来已来到德国,在此前后又与脱离革命活动的好友叶挺相见。按照周秉德的记载,张若名曾陪周恩来在里昂购买了一块女士手表。后来这块女表归邓中夏,邓送给其新娶不久的妻子李瑛。
当因牵挂周恩来的缘故,重逢之时,张若名已保持独身六年。周恩来离开里昂抵达苏联后不久,1930年5月30日张若名与追求自己多年的留法学生杨堃结婚,成为中国第一对博士夫妇。同年底,二人归国,在北平任教。
& (引图)1930年张若名的结婚照
杨堃,河北大名人,在法期间由郭隆真介绍于张若名相识。后来杨堃加入旅法社会主义青年团,与周恩来、邓小平等相识。早期杨堃随郭、张在里昂开展团的工作,后期任旅法国民党支部的代表,是非常活跃的革命青年。1927年国、共分裂,从此杨堃退出政治活动,专门在法国从事民族学研究。上世纪末叶张若名之子杨在道曾经撰文,称其父杨堃婚后不了解张若名的革命历史,欲掩弥彰。杨在道试图抹去其母张若名的初恋,然而面对1924年杨堃、周恩来等人在法国的合影照就立即露出了破绽。
(引图)1924年7月旅欧社会主义青年团代表为周恩来归国送行照,二排左数第二杨堃,一排左数第一聂荣臻、第三任卓宣、第四周恩来、第五李富春,四排右数第三邓小平
杨在道曾经撰文,介绍周恩来、张若名于里昂重逢的情景,但将重逢的时间误系于1928年,此年周恩来、罗章龙等人参加“中共六大”之后并未取道欧洲,而是从东北的绥芬河归国。杨文记载,周恩来称自己该年5月赴苏联时在哈尔滨遇险的经历,盖抄袭自1985年邓颖超在《人民日报》所刊回忆,文中所谓郭隆真“仍在不顾一切地从事革命活动”,明显与事实不符,因为1927年4月至1928年底郭隆真一直被关押在京师第一监狱。
周、张里昂重逢的时间,与张若名、杨堃结婚的时间非常接近,相隔不过一个多月。为了避嫌,杨在道很可能有意将周、张重逢的时间误系于1928年夏。
1947年12月杨堃收到云南大学校长熊庆来的来信,获聘该校民族学教授。次年春,杨堃夫妇举家迁居至遥远的昆明。当时共产党部队在北方势如破竹,杨堃提出南迁的初衷,无疑是远离政治斗争的旋涡以及周恩来的光环影响。
&& &(引图)
1955年左右张若名、杨堃的合影
1958年,与周恩来昆明重逢后第三年,命运坎坷的张若名跳江自尽。关于自尽的原因,杨在道认为,当时母亲迫切申请重新入党,思想偏激,积极向党交心,将家中的私信交给了云南大学的党组织,导致自己被定为右派,而母亲本人因退党问题也遭批判。美国作家Marilyn在其著作《Chinese
Communists in Europe during the
Twenties》中则称,张若名自尽,系因其身患癌症,同时遭反知识份子运动打击所致。
笔者以为,张若名投江自尽,有复杂的原因,其中不排除保护周恩来的缘故,因为要被迫交待清楚在法国退党的过程以接受组织上审查,必然会使其初恋情人周恩来受到牵连,会导致周恩来光辉完美的形象受到影响,只有死亡可以将记忆尘封。张若名死后数年,据说邓颖超来到昆明,将张若名的档案全部调走。因邓颖超督促,1963年云南大学党委就工作方式不当向杨堃致歉。不过,邓颖超调档的动机,恐非杨堃父子想像的那样单纯。
1980年,流放近二十年的杨在道获得自由。杨在道随即向邓颖超写信为其母张若名鸣冤。在邓颖超的关注下,张若名获得平反。1997年杨堃去世,2008年杨在道去世,张若名已无直系亲属在世。如今张若名的骨灰盒是否尚借寄于云南省昆明市火葬场一个偏僻的角落,不得而知。
1920年1月张若名、郭隆真、于兰渚、周恩来因参加爱国运动而一同入狱。1928年于兰渚牺牲于河北玉田,1931年郭隆真牺牲于山东济南。张若名比于兰渚、郭隆真幸运,总算目睹了革命胜利那一天的到来。然而好景不长,如同初恋夭折的无奈,日张若名无奈选择了死亡,选择了28岁博士论文《纪德的态度》中的一句话做为自己人生的终结语:&
&放弃自我,
继而得到永生。
推一荐:&&|&&
[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坦白说破解方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