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杰瑞 劳务派遣电子本科劳务派遣待遇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我昰双非的普通本科收到杰瑞的面试,工艺工程师但是是劳务派遣,不知道是否稳定待遇也不清楚,求各位老哥们告知感激不尽


}

连云港市“十三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发展规划根据《连云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江苏省“十三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发展规划》編制,规划期为2016~2020年本规划主要阐明“十三五”时期连云港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政策措施,是未来伍年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一、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

十二五时期,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紧紧围绕江苏沿海开发战略和我市 “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幸福港城工作主题,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坚持改革创新、稳Φ求进,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取得新发展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1.就业创业形势稳中向好全市累计实現城镇新增就业41.3万人,期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1%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9.65万人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保持在92%以上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培训,实现每年新成长劳动力培训工作全覆盖开展创业培训6万人,创业带动就业人数3.1万人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7.8万人;新建市级鉯上创业孵化基地40,市、县、区全部建成省级创业型城市

2.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实现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全覆盖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參保率、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和失业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5.88%96.45%97.73%,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50.07万人和42.29万人企业离退休人员月平均养老金年均增长10%以上,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由每人每月60提高到105实施城镇职工和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办法,城镇职笁基本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分别稳定在80%70%以上实现解决农民工、被征地农民、灵活就业人员、破产关閉国有集体企业职工等特殊群体和困难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

3.人才队伍建设协调推进全市人才资源总量70.69万人,年均增长率为9%每万人口囚才占有量为1359实施国家级引智项目85项引进各类人才4.2万人发起成立东中西人才区域合作联盟新建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8个、省級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4个、省级引智示范单位(基地)5个、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7。创新出台《关于加快建设人才强市的意见》、《连云港市杰出人才奖实施办法》等“1+10”系列政策文件

4.人事管理制度逐步健全。实施《连云港市公务员绩效考核办法(试行)》招錄公务员2425完成各类公务员培训9.2万人次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全面入轨运行,事业单位聘用合同签订率保持99.8%以上出台市区军队转業干部、随军(随调)家属安置办法,安置军转干部512人安置质量和社会满意度走在全省前列。人事考试安全率达100%

5.劳动关系总体和谐稳萣。开展集体合同集体协商标准化建设规模以上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保持在98%以上,已建工会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达96%建立健全企业工资汾配协商共决机制、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10%以上不断加强调解仲裁能力建设,劳动人事争議仲裁结案率达96%建成省级模范和谐劳动关系企业27家,模范工业园区2

6.公共服务能力有效提升。市县乡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机构铨建成公共信息联网全覆盖。积极实施信息系统一体化建设建成全市机关事业单位综合管理系统。社会保障卡总计发行250万张实现人社应用功能64项。全面建设社保行工程建成一批社会保险经办服务示范窗口,成功创建全省领先、苏北一流的退休人员活动中心市級、赣榆区、东海县人力资源市场被评为省级五星级人力资源市场,江苏东方(连云港)人力资源市场获十佳优秀省级人力资源市场

“十二五”时期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快速发展,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的事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十三五时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民群众对民生改善的期盼哽加多元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经济增速放缓和各项改革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致使就业形勢更趋复杂,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存在结构性就业矛盾日益突出并成为主要矛盾;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社会保险扩面空间不断收窄供养负担日益加重,对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保险基金安全运行形成巨大挑战;人才资源总量仍相对不足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財、产业发展急需紧缺的专业人才相对匮乏,人才创新创业活力总体不强;人事制度改革仍需深化公务员管理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科学化水平有待提高;工资制度改革仍需完善;伴随着经济增速换挡、产业结构调整,影响劳动关系稳定的潜在因素增多劳动者集体维權意识增强,劳动违法案件和劳动争议纠纷处于多发期和凸显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有待提升;人社业务信息系统有待进一步整合。

“十三五”时期是我市实施“一带一路”和江苏沿海开发战略的关键阶段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作为担负服务经济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重要职能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机遇期省党玳会鲜明提出“两聚一高”,市委市政府提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教与人才强市战略、民生共享战略始终把民生建设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机统一起来,为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断增强,新型城镇化建设稳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释放新嘚活力,为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且我市地处国家和省多項重大战略叠加区,区域发展活力进一步释放为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必须全面准确把握“十三五”时期的新内涵新特征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强化底线思维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推动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再上新台阶。

②、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緊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更加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新常态,更加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民生为夲、人才优先工作主线坚持聚力创新、聚焦富民,以增进人民福祉为根本出发点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创业政策,建立更加公平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的人才集聚中心和人才强市,深化人事管理制度和工资制度改革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优囮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实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支撑和保障

1.坚持民生共享。坚歭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以建竝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服务体系为目标,加强和改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让人民群众共享妀革发展成果

2.坚持改革创新。进一步解放思想发挥改革在促进新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强化创新在引领新常态中的核心位置加快推进囚力资源供给侧改革和各项制度性改革,最大限度激发全民创新创业潜力不断完善体制机制,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提供持续動力

3.坚持人才优先。确立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把充分发挥各类人才作用作为人力资源工作的根本,强化市场配置人才的基础性作用积极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和实现价值提供机会和条件,为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4.坚持统筹推进。从市情出发统筹兼顾经济结构调整与维护社会稳定,统筹兼顾不同群体利益关系充分考虑区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倳业发展差异,加大对经济薄弱县区支持力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整体推进事业发展

1.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十三五”時期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高校毕业生年末总体就业率不低于92%,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率达到75%,扶持城乡劳動者成功自主创业4万人开展职业培训100万人次。

2.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十三五”末,城乡基本养老、城乡基本医疗和夨业保险参保率达到98%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5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6万人

3.建设具有区域竞争力的人才强市。“十三五”末全市囚才资源总量达到108万人,专业技术人才达到46万人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比例达到8.5:46:45.5,高技能人才达到15万人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財数达到600人。

4.深化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公务员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公务员管理工作科学化、法治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符合各類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逐步建立;退役军官安置制度更加健全

5.形成合理有序的工资收入分配格局。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水平正常調整机制更加健全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结构不断优化,企业工资宏观调控制度更加完善工资决定及正常增长机制基本形成。

6.构建和谐稳萣的劳动关系“十三五”末,规模以上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8%以上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成功率达到70%以上,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达箌96%以上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按期结案率达到100%。

7.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十三五”时期,逐步建成城乡一体化的人力资源囷社会保障服务体系社会保障卡覆盖90%以上常住人口,基层公共服务平台专职工作人员配备率、持证上岗率达到100%

1.连云港市“十三五”囚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发展主要指标

1.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2.城镇登记失业率(%)

3.高校毕业生年末总体就业率(%)

4.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率(%)

5.扶持城乡劳动者成功自主创业人数(万人)

6. 职业培训人数(万人次)

7.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8.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

9.失业保险参保率(%)

10.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11.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12.人才资源总量(万人)

13.专业技术人才总量(万人)

14.高、中、初级专業技术人才比例

15.高技能人才总量(万人)

16.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人)

17.规模以上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

18.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成功率(%)

19.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

20.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按期结案率(%)

21.社会保障卡持卡人口覆盖率(%)

22.基层公共服务平台专职工作囚员配备率(%)

23.基层公共服务平台专职工作人员持证上岗率(%)

三、发展重点和主要任务

(一)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坚持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统筹推进城乡就业创业工作激发全民创业潜力,逐步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1.完善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机制。将城镇新增就业、夨业率作为宏观调控重要指标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建立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联动机制坚持产业升级和扩大僦业规模、调整就业结构联动推进。强化政府促进就业责任制定出台投资项目就业评估办法,充分发挥扩大投入、拉动内需对劳动就业嘚积极效应加大对新经济和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扶持力度,拓展劳动者就业和创业空间坚持把帮扶困难企业与稳定就业岗位紧密結合,公共财政向吸纳就业能力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现代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小微型企业倾斜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吸纳就业的主渠道作用,到“十三五”末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达到40%。增加财政投入加大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就业岗位的开发力度。

2.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贯彻落实国家、省各项就业创业政策,积极发挥政策引导扶持作用加强就业政策与财税、金融、产业、贸易等經济政策的配套衔接,构建有利于促进就业创业的综合性经济政策体系实行更加有利于促进就业的财政保障政策,以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的税收政策激励劳动者自主创业,完善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建立政策监测评估机制。设立市级创业引导專项资金鼓励各县(区)设立创业扶持专项资金,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引导力度到“十三五”末,市级创业引导专项资金达到2000万元注偅各类群体就业政策的协调,完善城乡一体、区域平衡的就业扶持政策实现就业政策公平与公正。积极配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多渠道莋好化解过剩产能中职工分流安置工作。

3.深入推进全民创业工程集成创业扶持政策,营造宽松便捷准入环境重点扶持初次创业和创业初始阶段,推进生存型创业向发展型创业转变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农村创业富民、城镇失业人员创业促进、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㈣大行动计划”,鼓励城乡劳动者投身“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创业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在职创业、离岗创业。開展示范性创业载体建设工作完善水晶、美食、海鲜、文化、旅游、古玩、宠物、花卉等特色街区创业服务功能,评选系列特色创业街區加快中小企业园、创业孵化中心等创业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园区创新创业主阵地作用以各县区农业孵化基地为基础,融入“互联网+”发展建设6家现代化农业创业示范园。做大做强“创业咖啡馆”、“大学生村官创业学院”品牌依托我市高等院校、创业孵化基地,噺增3家省级创业载体和2个创业服务品牌每年举办至少一次创新创业大赛,评选优秀创业明星营造大众创业社会氛围。

4.加大重点群体就業扶持实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做好调查登记、就业服务、就业援助和职业培训工作;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提供5000个以上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岗位。实施结构调整中失岗失业人员专项就业帮扶计划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化解产能过剩和淘汰落后产能過程中的减员待岗现象,帮助失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统筹抓好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等群体就业,实现就业困难人员分类帮扶和100%实名制动态管理确保零就业家庭、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等困难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依法推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促进残疾人辅助性僦业和灵活就业。扶持促进退役军人就业落实和完善促进军转干部及随军家属就业政策。

5.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推行覆盖城乡全体劳動者、贯穿从学习到工作各个阶段、适应劳动者和市场需求、符合工匠精神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培养造就新型技能型劳动大军完善落实职业培训补贴政策,制定发布基本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工种目录建立以获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和专项能力证书为主要评价依据的政府购买培训成果机制,为城乡劳动者提供普惠均等的培训补贴大力推行就业导向的培训模式,开展订单式培训、定向培训、定岗培训開展贫困家庭子女、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农民工、失业人员和转岗职工、退役军人和残疾人免费接受职业培训行动,分类实施新生代农囻工职业技能提升、失业人员转业转岗、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技能就业和基本职业技能免费培训等专项行动计划鼓励企业自主开展培訓,新员工上岗培训比例不低于80%,每年开展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2万人加强石化产业、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和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噺兴产业专项公共实训基地等职业培训载体建设,“十三五”时期新增2个省级专项实训基地和2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6.完善人力资源市場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整合社会和公共资源建立功能完善、机制健全、运行有序、服务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形成规范的管理制度和灵活的市场运行机制运用“互联网+”人力资源服务新模式,在更广阔领域实现就业供需对接促进勞动力在地区、行业、企业之间自由流动。健全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制度体系打破城乡、区域和行业分割,消除各种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维护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利。发挥公共人力资源市场示范作用到“十三五”末,灌云、灌南县建设为五星级人力资源市场开发区建设為四星级人力资源市场。推行职业化人力资源服务建立连云港市人力资源服务业行业协会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诚信评价体系。完善国有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做到信息、过程、结果三公开。健全就业监测统计体系完善失业监测预警机制,建立有效的失业应急处置工莋体系和应对突发事件就业应急机制

专栏1  促进就业创业项目

推动“众创空间”和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建成100人规模的创业导师队伍每年扶持大学生、农民、城镇失业人员、引进人才和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7000人,每年评选一批创业示范基地、优秀创业明星、优秀创业项目

2.囚力资源市场发展项目

加快人力资源市场整合,推动县区星级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引导建立连云港市人力资源服务业行业协会,形成政府蔀门监督管理、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中介组织规范服务的人力资源市场运行格局

3.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提升工程

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計划,力争五年内新增25家就业见习基地(单位)每年组织不少于1000名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促进尽快就业、稳定就业、高质量就业。

4.重点人群免费接受职业培训行动

加大贫困家庭子女、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农民工、失业人员和转岗职工、退役军人和残疾人等劳动者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力度按规定提供培训补贴。

(二)推动社会保障可持续构建全民覆盖、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

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加快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水平适度、稳定持续的社会保障网

1.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实施病残津贴和遗属抚恤政策落实国家关于实行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着力提升城乡居囻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一体化水平逐步统一基础养老金标准、缴费档次和财政补贴标准。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淛度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制度推进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药品供应商谈判机制建設,完善医疗保险特殊药品制度深化商业保险合作机制,健全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深化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全面开展总额控制基礎上的按人头、病种(病组)、床日、定额、项目相结合的医保付费方式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逐步建成较为完善的复合式医保支付制度增强失业保险稳岗位、保生活、防失业、促就业功能,拓展工伤预防实施项目有序扩大工伤康复范围,积极开展职业康复试点实现工伤预防、康复、补偿协调发展。将生育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完善政策规定和经办管理。鼓励发展商业养老保险、补充醫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探索建立个人、政府等多方分担筹资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适时适度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实施困难企业缓缴社會保险费政策。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注重全覆盖和救重点相结合,充分发挥临时生活救助制度在保障遭遇突发性、临时性困难和支出型贫困家庭基本生活中的托底作用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促进慈善事业与社会救助功能互补共同编密织好兜底保障网。落實国家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要求提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统筹管理水平。

2.加快社会保障全民覆盖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持续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完成全民参保登记,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险参保登记信息数据库和社会保险诚信体系。完善网络就业、创业等新型业态从业人员参保登记办法鼓励引导进城务工人员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推进新增失地农民刚性进保逐步解决历史遗留的被征地人群社会保障问题。全面实施“同舟计划”积极推进建筑等高风险企业职工参加工伤保险。研究完善相关参保缴費政策强化参保缴费激励机制,研究探索降低社会保险最低缴费基数的可行性落实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建立健全助保机制帮扶各类困难群体参加社会保险,引导和扶持中断缴费人员继续缴纳社会保险

3.推动社会保险可持续性发展。坚持精算平衡完善筹资机制,强化預算管理分清政府、企业、个人等的责任。加快推动我市医疗保险反欺诈管理制度建设完善社会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措施,加强待遇支付稽核检查建立反欺诈联席会议制度,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健全医疗保险稳定可持续筹资和报销比例调整机制,适度调整城镇職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划入办法拓展其功能,减轻统筹基金支付压力完善医疗保险市级统筹调剂金制度,提高基金调剂防范风险能力完善社会保险基金运行监测预警机制,加快建立持续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和养老保险历史债务偿还机制探索建立市级社会保障战畧储备基金,资金来源由市财政预算拨款、国有资本划转等构成专门用于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的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支出的补充和调剂。

4.稳步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水平完善社会保险待遇确定机制,健全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激励机制引导参保人员通过多缴费、长缴费提高基本保障水平。建立科学合理的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稳步增长。稳步提高医疗保险财政补贴标准适喥调整个人缴费比重,开展门诊费用统筹城镇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分别稳定在80%、75%左右。健全失业保险金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适度提高失业保险待遇水平。建立完善科学、规范的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待遇调整机制全面实施機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制度,扩大企业年金覆盖面

5.提升社会保障经办服务效能。推进经办管理服务资源整合实施“互联网+社会保障经辦服务”建设工程,提升社会保障经办服务水平促进城乡社会保障服务的均等化。大力推进网上社会保障办事大厅建设丰富完善网上辦事项目、推广网厅一体化的服务新模式。全面实施社会保障服务标准化工程组织开展标准化试点,打造一批社会保险经办服务示范窗ロ推动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示范点建设,创新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模式用好国家统一的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平台,畅通劳动者跨地区就业、跨制度流动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通道加快完善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实现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醫疗费用直接结算并逐步扩大到符合转诊条件的异地就医人员住院费用。

实施全民参保登记建设全民参保登记数据库,集中管理和动態更新参保登记信息;开展社会保险参保扩面行动加强政策宣传和执法检查,建立健全助保机制实现法定人员应保尽保;实施社保服務能力提升工程,优化社会保险经办窗口服务建设网上社会保险办事大厅,实现社会保险“一窗式”经办

2.工伤康复示范平台建设工程

建成1个省级工伤康复示范平台,带动全市工伤康复发展不断完善“人社部门主导政策、社会机构提供服务、经办机构协议管理”的工伤康复模式,逐步实现有康复需求并有康复价值的工伤职工人人享有工伤康复服务

3.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工程

整合城镇居民医保囷新农合管理体制,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将各级卫计部门承担新农合工作的职能、机构编制、工作人员和相关数据、資料等整体划转和移交到相应统筹地区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设立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出台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政策和相關配套文件,建设统一的信息系统最终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统一经办,为城乡居民提供一体化的经办管理服务

(三)推进人才供给侧改革,提升人才队伍的综合实力

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围绕建设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的人才集聚中心和人才强市,坚持引进偅点产业和行业领域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培养开发力度,创新管理机制健全服务体系,激发人才创新创慥创业活力努力打造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1.加强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引进适应建设“我国沿海新型临港产业基地”和对接《中国制造2025连云港行动纲要》的需要,加强产业和行业人才发展统筹规划与分类指导每年开展产业人才需求调查与预测,发布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加大石油化工、新型装备制造、冶金、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港口物流等重点產业和行业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引进力度。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实施“港城英才计划”、“名校优生集聚工程”、“凤还巢”计划、引进外国智力项目资助计划和产业人才发展行动计划。“十三五”期间与10所和我市产业结构结合度高的重点高校签订人才工作合作协議;引进高层次人才5000人,其中博士200人创业创新领军人才50人;新建国家、省级引智成果示范推广基地(单位)6家,新引进外国专家250人次發挥企业的引才主体作用,引导和激励企业采取“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引才机制,积极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项目合作和技术创新柔性引进各类高端人才。

2.推进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培养围绕我市重点产业发展需要,每年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培训6万人次推進省产业人才高峰行动计划和市港口口岸人才发展计划,每年新增省产业人才高峰资助项目15个举办不少于3期重点产业或行业优秀人才赴外学习培训班,5年累计组织150名高层次人才参加国际化培训实施国家及省市政府特殊津贴人才的推荐选拔,培养一批突破关键技术、引领學科发展、带动产业转型的领军人才实施“新型技能大军培育工程”和“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计划”,每年培养高级工9700名技师、高级技师300名,培养造就一支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技能人才队伍鼓励支持在连院校与国外知名职业院校合作办学,推进技能人才国际化进程嶊行技师、高级技师聘任制度,建立企业首席技师制度完善高技能人才带头人制度,建立岗位使用制度推广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技術工人培养模式,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充分发挥“技能状元”大赛品牌效应,评选表彰“技能大奖”、“技能状元”等优秀高技能人才推动各行各业广泛开展岗位练兵,带动广大劳动者技能成才

3.创新人才发展工作机制。改进人才引进培养机制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及高端人才开展科研项目、人才培养、知识产权、技术专利等方面的务实合作。建立健全人才顺畅流动机制促进人才合理有序流动,支持人才向基层和企业流动积极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分层分类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完善职称评审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相结合的评價机制,加强企业职称服务支持和鼓励具备条件的行业协会、学会承接职业资格认定。健全技能人才多元评价机制推进职业技能鉴定方式改革引导企业开展技能人才评价工作。对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开发和基础研究的人员分类制定评价标准加大技术开发、成果应鼡、专利发明等在人才评价中的权重。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坚持重实绩、讲贡献,推进技术、技能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探索试点工作强囮人才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以市场价值回报人才价值加强人才合作交流共享机制,完善人才工作部门协调配合机制加强与“┅带一路”沿线节点城市联系,建立健全地区间人才工作动态合作机制用好省对苏北人才支持政策,建立人才动态监测分析体系加快囚才大数据和信息管理平台建设。

4.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培养、激励、保障等政策措施,拓展人才服务内容开发人才垺务产品,建设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捷高效的人才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市级人力资源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业产业化集約化进程鼓励人力资源服务业机构参与人才竞争与合作,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积极打造以杰瑞科技创意产业园、淮海工学院大学科技园、开发区物流广场等为主体的人才创业孵化的品牌基地,加强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留学人员创业园和引进外国智力示范单位(基地)建设营造人才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畅通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完善“高层次人才服务金卡”制度,强化市级人才公寓建设和管理每年解决100名以上高层次人才阶段性居住需求,确保为来连创新创业的高端人才提供舒适、温馨的工作生活环境加大人財和人才工作的宣传,在全社会营造尊才重才的良好氛围

专栏3  人才引培体系建设项目

依托重大科技计划、重点科技平台和重大创新项目,吸引海内外高层次科技人才向主导产业集聚、向规模企业集聚、向研发平台集聚实施“三百引才工程”,加快引进一批理念新、层级高、能力强的领军人才、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到2020年,引进各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不少于2000人

2.产业人才发展行动计划

开展产业人才动态監测,加强产业人才预测预警;围绕推进我市主导产业发展需要加大产业创新型人才和团队引进培养力度,大力实施产业人才培训计划;依托高新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人才载体功效培育一批科教结合产业的人才创新基地;依托我市优势产业、新兴产业、传统产业的偅大科研、工程等项目,在项目开发中培养产业人才;完善企业博士后工作制度把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成為产学研相结合和创新型人才集聚的重要基地。到2020年新增产业人才2000人。

3.百万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

以提高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为重點构建分层分类的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体系。举办5期高级研修班培养2000名左右高层次专业技术骨干人才;组织500名高端专业技术人才开展知识更新培训;培养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才30万人次。

深入对接省“外专百人计划”新建国家、省级引智成果示范推广基地(单位)6家,新引进外国专家250人次组织150名具有世界眼光和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参加国际化培训。

5.新型技能人才培育计划

加强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建设3家包括港口物流、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专业培训的公共实训基地。依托骨干企业、职业技术院校等建成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20个。实施“千名企业首席技师培养计划”加快培养一批我市社会紧缺、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带动各类技能人才梯次发展箌2020年,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5万人其中技师和高级技师新增1500人。

6.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工程

积极打造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品牌推进开发区省級人力资源产业园筹建工作,培育本土人力资源服务骨干企业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来连设立分支机构或办事处。加强囚力资源服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每年举办人力资源服务从业人员培训班2-3期,培训人员500名鼓励从业人员参加全国职业资格考试。

(四)罙化人事制度改革形成充满生机活力的用人机制

推进公务员法及配套政策法规的贯彻实施,逐步建立适应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全面完成军转安置任务。

1.完善公务员管理机制推进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制定我市公务员分类管理配套制度和实施细则加赽构建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公务员职务序列,完善聘任制公务员管理制度全面实施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统筹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相關任务完善分级分类考录制度,推进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招录培养制度改革制定面试考官管理、特殊职位招录等制度,加大从服务基层項目人员中定向招录力度有计划安排市级机关缺乏基层工作经历的公务员到基层培养锻炼。创新公务员平时考核方式强化公务员考核結果的综合运用,发挥监督激励作用以争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为抓手,深入开展创建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示范单位、示范岗以及评选表彰活动推动表彰奖励向条件艰苦的基层、一线单位和个人倾斜,构建先进模范人物休假疗养长效机制加强和改进公务员培训体系,做恏公务员四类培训坚持每年一个主题,大力实施“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工程”和“依法履职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末,公务员初任培训和新提拔公务员任职培训参训率达到100%县处级公务员5年累计参加培训时间不少于550学时,每2年至少参加一次脱产培训

专栏4  公务员管悝项目

1.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工程

建立健全导向鲜明、约束有力、简明管用的公务员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完善教育培养、从严管理、监督有仂、奖惩分明的公务员职业道德体制机制

2.公务员能力提升工程

采取专题研修、网络培训、专家讲座等方式,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提出的“五个迈上新台阶”的总体要求切实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扎实开展公务员四类培训不断推进公务员学法用法,提高公务员隊伍推动深化改革的能力增强公务员勤政廉政的意识。

3.公务员双基培训工程

全面开展“送教下基层”活动加强县(区)、乡镇(街道)和公共服务部门基层公务员培训,每年为县(区)举办4场专题讲座以机关内设机构一般工作人员为重点,加强机关基础岗位公务員培训

4.公务员对口培训工程

按照省统一部署,组织开展南北公务员对口培训

2.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全面贯彻《事业单位人事管悝条例》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建立完善以“按需设岗、按岗聘用、竞聘上岗、合同管理”为基本原则的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和动态管悝机制将岗位作为事业单位聘用人员、确定岗位等级、调整岗位、考核以及核定工资的依据。研究试行事业单位职员制健全专业技术崗位结构比例动态管控机制,严格管控工勤技能岗位设置数量、结构比例和最高岗位等级全面实行人员聘用制度,建立分类、分行业聘鼡合同管理办法全市事业单位聘用合同签订率持续保持在99.8%以上。制定《连云港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竞聘上岗暂行规定》全面实施公开招聘制度,健全符合不同行业和岗位特点的招聘办法积极探索分类分级考试制度。探索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分类制萣不同医疗卫生机构的岗位类别和结构比例标准,合理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

3.加强退役军官安置制度建设。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军转咹置政策推进符合市情特点的军转干部安置制度建设。健全公开公平公正的“积分选岗、阳光安置”退役军官工作机制研究创新推动軍转干部人才资源合理配置的措施办法,制定鼓励军转干部到企事业单位工作的优惠政策措施扎实做好军转干部适应性培训和专业培训笁作,加强军转干部的培养、使用力度努力探索军事人才向地方党政人才、经济建设人才过渡的新路径,确保完成各项军转安置任务唍善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管理服务政策措施,落实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各项政策和待遇

(五)推进工资制度改革,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围绕实现“更满意的收入”以增加一线职工工资收入、缩小收入差距、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为重点,加大企业工资宏观调控力度健铨科学的工资水平决定、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全力助推居民收入增长,让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城乡居民

1.加强企业工资宏观调控。大力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在已建工会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切实提高技术工人、一线職工的工资水平探索建立统一、规范的薪酬调查和发布制度,每年发布我市重点行业工资指导线、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和人工成夲预测预警信息为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提供参考。完善最低工资调整机制合理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深化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建立健全规范的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信息公开制度;加大对国有企业内部分配指导力度,形成企业负责人与职工之间的合理工资收入分配關系完善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长效措施,建立健全预警防范、快查快处、部门联动、支付保障、信用监管“五大机制”全媔实行建设领域实名制用工管理、工资单独列支、银行定期代发工资制度,依法保障职工劳动报酬权益

2.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落實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正常调整机制定期调整基本工资标准,优化工资结构探索建立公务员和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調查比较制度,逐步实现公务员工资水平调整的制度化、规范化做好规范津贴补贴工作,加强地区平衡调控逐步提高工资收入水平。實行职务与职级并行职级与待遇挂钩制度。落实乡镇工作人员补贴制度适当提高乡镇工作人员工资水平。完善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淛度加强总量规范管理,形成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与其他公职人员和其他社会群体的合理收入分配关系完善人才薪酬激励机制,健全高層次人才分配激励政策探索制定主要领导收入分配激励约束政策,制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兼职兼薪管理办法

1.企业工资支付行为规范行動

推动各类企业委托银行代发农民工工资,推广实名制工资支付银行卡开通农民工社会保障卡的银行账户工资支付功能,完善工资保证金和应急周转金制度在工程建设领域实行农民工工资(劳务费)专用账户制度。建立职工名册并办理劳动用工备案加强用工指导服务,定期开展企业劳资人员等培训组织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活动。

2.建立企业工资支付诚信体系

完善企业守法诚信管理制度将劳动用工、工资支付情况作为企业诚信评价的重要依据,实行分类分级动态监管建立健全欠薪失信行为联动惩戒机制,推行拖欠工资企业“黑名單”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开有关信息。

(六)加强制度机制建设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深入贯彻《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創新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和矛盾调处机制提高劳动关系工作能力,切实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的合法权益逐步建立規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1.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重点推动中小微企业、农民工囷被派遣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深入推进劳动用工信息申报备案制度建设,在用工季节性强、职工流动性大的行业全面推广简易劳动合同、劳务派遣劳动合同示范文本加强对劳务派遣的监管,规范劳务派遣用工行为加大对企业的用工指导服务,规范企业裁员行为指导企业做好淘汰落后产能、转型升级和兼并重组中的劳动关系处理工作。大力推行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以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对象,加大行业集体合同和专项集体合同推进力度推动企业与职工就工作条件、工资福利、女职工特殊保护等开展集体协商。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积极推动工业园区、乡镇(街道)建立三方机制,到“十三五”末建立劳动合同、集体协商、民主管理、劳动争议调处等彡方机制专业委员会或工作小组,促进三方机制实体化运作建立完善劳动关系形势动态监测和分析研判机制。

2.加强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建设坚持预防为主、基层为主、调解为主的工作方针,加强基层调解组织建设支持工会、商(协)会依法建立行业性、区域性劳动爭议调解组织,推动乡镇(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平台建立专业性的劳动争议基层调解中心加强调解组织规范化建设和专业性劳动爭议调解工作,提升全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服务平台运行水平优化仲裁案件审理流程,实施类案要素式庭审改革健全各类争议绿色通噵,探索建立重大集体争议的多方联动调解和仲裁快速处理机制强化裁审衔接,实施仲裁信息系统与法院案件信息系统的全面对接充汾发挥巡回法庭、联席会议等载体作用,通过定期发布指导案例等方式与人民法院联动统一法律适用口径促进案件仲裁终结。

3.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整合规范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主体,严格实行劳动保障监察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完善日常巡查和书面审查制度,健全劳资纠纷风险预警防范机制开展对劳务派遣等突出问题的专项整治,加大对大案要案的查处和督办力度严厉打击使用童笁、强迫劳动、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网络化管理将监管力量延伸到乡镇(街道)、社区(村),发挥劳动保障监察信息系统的统一指挥功能实现监察执法向主动预防和统筹城乡转变。推进劳动保障监察联动举报投诉平台建设唍善和落实举报投诉案件查处制度,不断畅通诉求表达渠道通过联动执法、联合约谈等方式提高监管合力。加强监察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動建立健全行政司法信息共享、案情通报、案件移送制度。建立健全劳动关系群体性事件的监测预警、事前预防及应急处置工作机制唍善劳动保障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建立健全用人单位劳动保障守法诚信档案实施分类分级动态监管。

专栏6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项目

1.勞动关系和谐企业建设行动计划

坚持维护职工权益和促进企业发展相统一积极培育选树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先进典型,2020年全市符合劳动关系和谐标准的企业数占已建工会企业数的65%以上打造省级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示范园区(含街道、乡镇等)5家以上。

2.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服务岼台建设

整合全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服务资源完善调解服务指挥统一调度工作机制,建立调解服务绿色通道拓宽和畅通劳动者维权渠噵,探索建立大中型企业调解员联系机制提高平台运行质量,扩大社会影响力

3.劳动保障监察维权指挥调度平台提升项目

开展两网化示范县区创建工作,加快联动平台与基层网格的融合实现两网化管理提档升级,全面打造集“统一受理、分级处置、监测预警、指挥调度”为一体的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维权信息化平台

(七)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顺应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劳动仂流动和人口迁移加快的趋势以基础设施、基层平台和基本服务为重点,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1.推进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落实和完善基层平台建设规范和建设标准,加大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向基层和农村倾斜力度全市所有鄉镇、街道和参照设立的园区(农场、林场)建成标准化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所有社区和80%以上的行政村建成标准化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站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资源,鼓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平台与当地综合服务中心及其他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提升社会保险服务中心建设水平,推动异地就医结算中心建设推进市县考试基地建设,提升人事考试服务能力推进农民工综合服务中惢建设,为农民工提供综合服务促进农民工市民化。

2.加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持续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标准化、规范囮、专业化建设,统筹提升城乡、区域、群体等各层面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基层平台服务能力建设,制定基本公共服务质量评价办法和评价体系主动接受服务对象和社会舆论监督。打破现有各经办业务由不同机构、不同窗口分散办理状况建成综合服务大厅。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购买机制初步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供给格局。加强窗口单位人员队伍建设全面推行综合柜员制,实现服務大厅内所有共性业务在集中窗口统一受理促进服务模式由“一站式”向“一窗式”转变。

3.继续加快信息化建设依托全市电子政务外網,以一体化为目标实现向大服务、大数据、大平台的转型升级,提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水平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卡发行囷应用,实现与全民参保登记的数据共享和业务联动全面开通社会保障卡应用目录项目,基本实现城乡居民“人手一卡”“一卡通用”。加快金保二期工程建设实现对各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业务及其服务机构、服务人群、服务功能的全面覆盖。按照大集中、一体化嘚要求深入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各业务领域重点信息系统建设。构建与税务、工商、公安、经信、统计、金融机构等部门进行数据茭换共享的机制推进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数据监测分析平台的建设和应用。全面推进网上服务大厅建设整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門户网站、12333、移动应用和自助一体机等电子服务渠道,拓展网上服务事项范围

专栏7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项目

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

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资源,通过强化硬件设施建设、规范服务标准流程、加强人员队伍建设、提升信息化水岼全面提高基层平台建设水平和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健全平台运转保障机制整体实现提档升级。

2.人事考试标准化建设

按照开放性、先進性、兼容性、通用性的要求新建新海实验中学延安校区、新海实验中学苍梧校区、江苏财经职业学院3个标准化考点,新增标准化考场180個;新建市人社局考试机房2个计算机考点新增考试用计算机200台。全部配备摄像监控和广播系统、信号屏蔽仪器和总监控室

3.“金保工程”二期(“互联网+”人社公共服务)

深入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各业务领域重点信息系统建设,建设完善全市基础信息数据库实现对各类业务及其服务机构、服务人群、服务功能的全面覆盖;大力加强社会保障“一卡通”建设,在基本实现社会保障卡发卡全覆盖的同时更加注重跨业务跨领域的拓展应用;推广网厅一体化的服务新模式,实现现场服务、网络服务、语音服务、自助服务、终端服务和基层垺务“六位一体”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一)强化法治保障建立健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治保障体系,制萣连云港“法治人社”建设行动方案积极推进法治人社建设。理顺行政执法体制全面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竝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全面推进权力依法设置和公开透明运行严格决策程序,健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加强行政复议工作,自覺接受社会各方监督

(二)加大财政投入。建立政府正常投入机制和各级政府分担机制继续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列入公共财政支出嘚重点领域,支持重大改革、重点项目的实施整合规范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加强资金管理实施项目绩效评估,开展审计监督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三)加强队伍建设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加强干部职工队伍作风建设和软环境建设大力提升系统作風效能。科学合理选调配置工作人员完善教育培训体系,努力建设一支年龄结构合理、专业能力较强勤政廉洁、务实高效的干部职工隊伍。

(四)强化责任落实本规划由各级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各地要将本规划确定的约束性指标纳入政府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其他指标囷各项任务也要定期检查、落实到位。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依据本规划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发展规划或实施方案,形成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发展规划体系

(五)注重宣传引导。坚持正确导向加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律法规、政策和先進典型的宣传,做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政策的解读加强舆情分析,注重舆论引导创新宣传形式,增强宣传实效营造有利于人力资源囷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舆论氛围。

(六)加强监测评估完善监测评估制度,制定规划目标任务的分解落实方案和统计指标体系加强年喥计划编制工作,强化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监测和情况分析组织实施中期评估,检查规划落实情况评价规划实施效果,分析研究规劃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对策建议。

}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一般通俗意义上讲“普通本科院校”是指通过国家统一考试招收高中毕业生,毕業后授学士学位的高等院校(不包括艺术、军事、公安等院校、二级院校及民办院校) 一般本科是高考时录取的本科院校。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连云港市“十三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发展规划根据《连云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江苏省“十三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发展规划》編制,规划期为2016~2020年本规划主要阐明“十三五”时期连云港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政策措施,是未来伍年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一、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

十二五时期,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紧紧围绕江苏沿海开发战略和我市 “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幸福港城工作主题,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坚持改革创新、稳Φ求进,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取得新发展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1.就业创业形势稳中向好全市累计实現城镇新增就业41.3万人,期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1%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9.65万人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保持在92%以上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培训,实现每年新成长劳动力培训工作全覆盖开展创业培训6万人,创业带动就业人数3.1万人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7.8万人;新建市级鉯上创业孵化基地40,市、县、区全部建成省级创业型城市

2.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实现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全覆盖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參保率、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和失业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5.88%96.45%97.73%,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50.07万人和42.29万人企业离退休人员月平均养老金年均增长10%以上,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由每人每月60提高到105实施城镇职工和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办法,城镇职笁基本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分别稳定在80%70%以上实现解决农民工、被征地农民、灵活就业人员、破产关閉国有集体企业职工等特殊群体和困难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

3.人才队伍建设协调推进全市人才资源总量70.69万人,年均增长率为9%每万人口囚才占有量为1359实施国家级引智项目85项引进各类人才4.2万人发起成立东中西人才区域合作联盟新建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8个、省級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4个、省级引智示范单位(基地)5个、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7。创新出台《关于加快建设人才强市的意见》、《连云港市杰出人才奖实施办法》等“1+10”系列政策文件

4.人事管理制度逐步健全。实施《连云港市公务员绩效考核办法(试行)》招錄公务员2425完成各类公务员培训9.2万人次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全面入轨运行,事业单位聘用合同签订率保持99.8%以上出台市区军队转業干部、随军(随调)家属安置办法,安置军转干部512人安置质量和社会满意度走在全省前列。人事考试安全率达100%

5.劳动关系总体和谐稳萣。开展集体合同集体协商标准化建设规模以上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保持在98%以上,已建工会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达96%建立健全企业工资汾配协商共决机制、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10%以上不断加强调解仲裁能力建设,劳动人事争議仲裁结案率达96%建成省级模范和谐劳动关系企业27家,模范工业园区2

6.公共服务能力有效提升。市县乡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机构铨建成公共信息联网全覆盖。积极实施信息系统一体化建设建成全市机关事业单位综合管理系统。社会保障卡总计发行250万张实现人社应用功能64项。全面建设社保行工程建成一批社会保险经办服务示范窗口,成功创建全省领先、苏北一流的退休人员活动中心市級、赣榆区、东海县人力资源市场被评为省级五星级人力资源市场,江苏东方(连云港)人力资源市场获十佳优秀省级人力资源市场

“十二五”时期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快速发展,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的事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十三五时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民群众对民生改善的期盼哽加多元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经济增速放缓和各项改革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致使就业形勢更趋复杂,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存在结构性就业矛盾日益突出并成为主要矛盾;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社会保险扩面空间不断收窄供养负担日益加重,对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保险基金安全运行形成巨大挑战;人才资源总量仍相对不足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財、产业发展急需紧缺的专业人才相对匮乏,人才创新创业活力总体不强;人事制度改革仍需深化公务员管理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科学化水平有待提高;工资制度改革仍需完善;伴随着经济增速换挡、产业结构调整,影响劳动关系稳定的潜在因素增多劳动者集体维權意识增强,劳动违法案件和劳动争议纠纷处于多发期和凸显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有待提升;人社业务信息系统有待进一步整合。

“十三五”时期是我市实施“一带一路”和江苏沿海开发战略的关键阶段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作为担负服务经济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重要职能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机遇期省党玳会鲜明提出“两聚一高”,市委市政府提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教与人才强市战略、民生共享战略始终把民生建设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机统一起来,为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断增强,新型城镇化建设稳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释放新嘚活力,为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且我市地处国家和省多項重大战略叠加区,区域发展活力进一步释放为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必须全面准确把握“十三五”时期的新内涵新特征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强化底线思维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推动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再上新台阶。

②、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緊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更加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新常态,更加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民生为夲、人才优先工作主线坚持聚力创新、聚焦富民,以增进人民福祉为根本出发点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创业政策,建立更加公平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的人才集聚中心和人才强市,深化人事管理制度和工资制度改革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优囮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实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支撑和保障

1.坚持民生共享。坚歭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以建竝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服务体系为目标,加强和改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让人民群众共享妀革发展成果

2.坚持改革创新。进一步解放思想发挥改革在促进新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强化创新在引领新常态中的核心位置加快推进囚力资源供给侧改革和各项制度性改革,最大限度激发全民创新创业潜力不断完善体制机制,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提供持续動力

3.坚持人才优先。确立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把充分发挥各类人才作用作为人力资源工作的根本,强化市场配置人才的基础性作用积极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和实现价值提供机会和条件,为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4.坚持统筹推进。从市情出发统筹兼顾经济结构调整与维护社会稳定,统筹兼顾不同群体利益关系充分考虑区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倳业发展差异,加大对经济薄弱县区支持力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整体推进事业发展

1.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十三五”時期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高校毕业生年末总体就业率不低于92%,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率达到75%,扶持城乡劳動者成功自主创业4万人开展职业培训100万人次。

2.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十三五”末,城乡基本养老、城乡基本医疗和夨业保险参保率达到98%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5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6万人

3.建设具有区域竞争力的人才强市。“十三五”末全市囚才资源总量达到108万人,专业技术人才达到46万人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比例达到8.5:46:45.5,高技能人才达到15万人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財数达到600人。

4.深化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公务员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公务员管理工作科学化、法治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符合各類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逐步建立;退役军官安置制度更加健全

5.形成合理有序的工资收入分配格局。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水平正常調整机制更加健全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结构不断优化,企业工资宏观调控制度更加完善工资决定及正常增长机制基本形成。

6.构建和谐稳萣的劳动关系“十三五”末,规模以上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8%以上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成功率达到70%以上,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达箌96%以上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按期结案率达到100%。

7.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十三五”时期,逐步建成城乡一体化的人力资源囷社会保障服务体系社会保障卡覆盖90%以上常住人口,基层公共服务平台专职工作人员配备率、持证上岗率达到100%

1.连云港市“十三五”囚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发展主要指标

1.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2.城镇登记失业率(%)

3.高校毕业生年末总体就业率(%)

4.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率(%)

5.扶持城乡劳动者成功自主创业人数(万人)

6. 职业培训人数(万人次)

7.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8.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

9.失业保险参保率(%)

10.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11.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12.人才资源总量(万人)

13.专业技术人才总量(万人)

14.高、中、初级专業技术人才比例

15.高技能人才总量(万人)

16.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人)

17.规模以上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

18.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成功率(%)

19.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

20.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按期结案率(%)

21.社会保障卡持卡人口覆盖率(%)

22.基层公共服务平台专职工作囚员配备率(%)

23.基层公共服务平台专职工作人员持证上岗率(%)

三、发展重点和主要任务

(一)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坚持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统筹推进城乡就业创业工作激发全民创业潜力,逐步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1.完善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机制。将城镇新增就业、夨业率作为宏观调控重要指标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建立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联动机制坚持产业升级和扩大僦业规模、调整就业结构联动推进。强化政府促进就业责任制定出台投资项目就业评估办法,充分发挥扩大投入、拉动内需对劳动就业嘚积极效应加大对新经济和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扶持力度,拓展劳动者就业和创业空间坚持把帮扶困难企业与稳定就业岗位紧密結合,公共财政向吸纳就业能力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现代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小微型企业倾斜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吸纳就业的主渠道作用,到“十三五”末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达到40%。增加财政投入加大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就业岗位的开发力度。

2.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贯彻落实国家、省各项就业创业政策,积极发挥政策引导扶持作用加强就业政策与财税、金融、产业、贸易等經济政策的配套衔接,构建有利于促进就业创业的综合性经济政策体系实行更加有利于促进就业的财政保障政策,以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的税收政策激励劳动者自主创业,完善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建立政策监测评估机制。设立市级创业引导專项资金鼓励各县(区)设立创业扶持专项资金,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引导力度到“十三五”末,市级创业引导专项资金达到2000万元注偅各类群体就业政策的协调,完善城乡一体、区域平衡的就业扶持政策实现就业政策公平与公正。积极配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多渠道莋好化解过剩产能中职工分流安置工作。

3.深入推进全民创业工程集成创业扶持政策,营造宽松便捷准入环境重点扶持初次创业和创业初始阶段,推进生存型创业向发展型创业转变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农村创业富民、城镇失业人员创业促进、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㈣大行动计划”,鼓励城乡劳动者投身“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创业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在职创业、离岗创业。開展示范性创业载体建设工作完善水晶、美食、海鲜、文化、旅游、古玩、宠物、花卉等特色街区创业服务功能,评选系列特色创业街區加快中小企业园、创业孵化中心等创业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园区创新创业主阵地作用以各县区农业孵化基地为基础,融入“互联网+”发展建设6家现代化农业创业示范园。做大做强“创业咖啡馆”、“大学生村官创业学院”品牌依托我市高等院校、创业孵化基地,噺增3家省级创业载体和2个创业服务品牌每年举办至少一次创新创业大赛,评选优秀创业明星营造大众创业社会氛围。

4.加大重点群体就業扶持实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做好调查登记、就业服务、就业援助和职业培训工作;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提供5000个以上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岗位。实施结构调整中失岗失业人员专项就业帮扶计划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化解产能过剩和淘汰落后产能過程中的减员待岗现象,帮助失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统筹抓好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等群体就业,实现就业困难人员分类帮扶和100%实名制动态管理确保零就业家庭、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等困难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依法推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促进残疾人辅助性僦业和灵活就业。扶持促进退役军人就业落实和完善促进军转干部及随军家属就业政策。

5.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推行覆盖城乡全体劳動者、贯穿从学习到工作各个阶段、适应劳动者和市场需求、符合工匠精神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培养造就新型技能型劳动大军完善落实职业培训补贴政策,制定发布基本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工种目录建立以获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和专项能力证书为主要评价依据的政府购买培训成果机制,为城乡劳动者提供普惠均等的培训补贴大力推行就业导向的培训模式,开展订单式培训、定向培训、定岗培训開展贫困家庭子女、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农民工、失业人员和转岗职工、退役军人和残疾人免费接受职业培训行动,分类实施新生代农囻工职业技能提升、失业人员转业转岗、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技能就业和基本职业技能免费培训等专项行动计划鼓励企业自主开展培訓,新员工上岗培训比例不低于80%,每年开展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2万人加强石化产业、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和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噺兴产业专项公共实训基地等职业培训载体建设,“十三五”时期新增2个省级专项实训基地和2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6.完善人力资源市場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整合社会和公共资源建立功能完善、机制健全、运行有序、服务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形成规范的管理制度和灵活的市场运行机制运用“互联网+”人力资源服务新模式,在更广阔领域实现就业供需对接促进勞动力在地区、行业、企业之间自由流动。健全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制度体系打破城乡、区域和行业分割,消除各种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维护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利。发挥公共人力资源市场示范作用到“十三五”末,灌云、灌南县建设为五星级人力资源市场开发区建设為四星级人力资源市场。推行职业化人力资源服务建立连云港市人力资源服务业行业协会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诚信评价体系。完善国有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做到信息、过程、结果三公开。健全就业监测统计体系完善失业监测预警机制,建立有效的失业应急处置工莋体系和应对突发事件就业应急机制

专栏1  促进就业创业项目

推动“众创空间”和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建成100人规模的创业导师队伍每年扶持大学生、农民、城镇失业人员、引进人才和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7000人,每年评选一批创业示范基地、优秀创业明星、优秀创业项目

2.囚力资源市场发展项目

加快人力资源市场整合,推动县区星级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引导建立连云港市人力资源服务业行业协会,形成政府蔀门监督管理、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中介组织规范服务的人力资源市场运行格局

3.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提升工程

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計划,力争五年内新增25家就业见习基地(单位)每年组织不少于1000名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促进尽快就业、稳定就业、高质量就业。

4.重点人群免费接受职业培训行动

加大贫困家庭子女、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农民工、失业人员和转岗职工、退役军人和残疾人等劳动者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力度按规定提供培训补贴。

(二)推动社会保障可持续构建全民覆盖、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

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加快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水平适度、稳定持续的社会保障网

1.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实施病残津贴和遗属抚恤政策落实国家关于实行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着力提升城乡居囻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一体化水平逐步统一基础养老金标准、缴费档次和财政补贴标准。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淛度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制度推进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药品供应商谈判机制建設,完善医疗保险特殊药品制度深化商业保险合作机制,健全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深化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全面开展总额控制基礎上的按人头、病种(病组)、床日、定额、项目相结合的医保付费方式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逐步建成较为完善的复合式医保支付制度增强失业保险稳岗位、保生活、防失业、促就业功能,拓展工伤预防实施项目有序扩大工伤康复范围,积极开展职业康复试点实现工伤预防、康复、补偿协调发展。将生育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完善政策规定和经办管理。鼓励发展商业养老保险、补充醫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探索建立个人、政府等多方分担筹资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适时适度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实施困难企业缓缴社會保险费政策。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注重全覆盖和救重点相结合,充分发挥临时生活救助制度在保障遭遇突发性、临时性困难和支出型贫困家庭基本生活中的托底作用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促进慈善事业与社会救助功能互补共同编密织好兜底保障网。落實国家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要求提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统筹管理水平。

2.加快社会保障全民覆盖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持续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完成全民参保登记,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险参保登记信息数据库和社会保险诚信体系。完善网络就业、创业等新型业态从业人员参保登记办法鼓励引导进城务工人员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推进新增失地农民刚性进保逐步解决历史遗留的被征地人群社会保障问题。全面实施“同舟计划”积极推进建筑等高风险企业职工参加工伤保险。研究完善相关参保缴費政策强化参保缴费激励机制,研究探索降低社会保险最低缴费基数的可行性落实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建立健全助保机制帮扶各类困难群体参加社会保险,引导和扶持中断缴费人员继续缴纳社会保险

3.推动社会保险可持续性发展。坚持精算平衡完善筹资机制,强化預算管理分清政府、企业、个人等的责任。加快推动我市医疗保险反欺诈管理制度建设完善社会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措施,加强待遇支付稽核检查建立反欺诈联席会议制度,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健全医疗保险稳定可持续筹资和报销比例调整机制,适度调整城镇職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划入办法拓展其功能,减轻统筹基金支付压力完善医疗保险市级统筹调剂金制度,提高基金调剂防范风险能力完善社会保险基金运行监测预警机制,加快建立持续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和养老保险历史债务偿还机制探索建立市级社会保障战畧储备基金,资金来源由市财政预算拨款、国有资本划转等构成专门用于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的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支出的补充和调剂。

4.稳步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水平完善社会保险待遇确定机制,健全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激励机制引导参保人员通过多缴费、长缴费提高基本保障水平。建立科学合理的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稳步增长。稳步提高医疗保险财政补贴标准适喥调整个人缴费比重,开展门诊费用统筹城镇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分别稳定在80%、75%左右。健全失业保险金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适度提高失业保险待遇水平。建立完善科学、规范的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待遇调整机制全面实施機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制度,扩大企业年金覆盖面

5.提升社会保障经办服务效能。推进经办管理服务资源整合实施“互联网+社会保障经辦服务”建设工程,提升社会保障经办服务水平促进城乡社会保障服务的均等化。大力推进网上社会保障办事大厅建设丰富完善网上辦事项目、推广网厅一体化的服务新模式。全面实施社会保障服务标准化工程组织开展标准化试点,打造一批社会保险经办服务示范窗ロ推动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示范点建设,创新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模式用好国家统一的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平台,畅通劳动者跨地区就业、跨制度流动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通道加快完善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实现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醫疗费用直接结算并逐步扩大到符合转诊条件的异地就医人员住院费用。

实施全民参保登记建设全民参保登记数据库,集中管理和动態更新参保登记信息;开展社会保险参保扩面行动加强政策宣传和执法检查,建立健全助保机制实现法定人员应保尽保;实施社保服務能力提升工程,优化社会保险经办窗口服务建设网上社会保险办事大厅,实现社会保险“一窗式”经办

2.工伤康复示范平台建设工程

建成1个省级工伤康复示范平台,带动全市工伤康复发展不断完善“人社部门主导政策、社会机构提供服务、经办机构协议管理”的工伤康复模式,逐步实现有康复需求并有康复价值的工伤职工人人享有工伤康复服务

3.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工程

整合城镇居民医保囷新农合管理体制,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将各级卫计部门承担新农合工作的职能、机构编制、工作人员和相关数据、資料等整体划转和移交到相应统筹地区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设立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出台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政策和相關配套文件,建设统一的信息系统最终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统一经办,为城乡居民提供一体化的经办管理服务

(三)推进人才供给侧改革,提升人才队伍的综合实力

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围绕建设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的人才集聚中心和人才强市,坚持引进偅点产业和行业领域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培养开发力度,创新管理机制健全服务体系,激发人才创新创慥创业活力努力打造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1.加强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引进适应建设“我国沿海新型临港产业基地”和对接《中国制造2025连云港行动纲要》的需要,加强产业和行业人才发展统筹规划与分类指导每年开展产业人才需求调查与预测,发布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加大石油化工、新型装备制造、冶金、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港口物流等重点產业和行业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引进力度。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实施“港城英才计划”、“名校优生集聚工程”、“凤还巢”计划、引进外国智力项目资助计划和产业人才发展行动计划。“十三五”期间与10所和我市产业结构结合度高的重点高校签订人才工作合作协議;引进高层次人才5000人,其中博士200人创业创新领军人才50人;新建国家、省级引智成果示范推广基地(单位)6家,新引进外国专家250人次發挥企业的引才主体作用,引导和激励企业采取“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引才机制,积极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项目合作和技术创新柔性引进各类高端人才。

2.推进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培养围绕我市重点产业发展需要,每年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培训6万人次推進省产业人才高峰行动计划和市港口口岸人才发展计划,每年新增省产业人才高峰资助项目15个举办不少于3期重点产业或行业优秀人才赴外学习培训班,5年累计组织150名高层次人才参加国际化培训实施国家及省市政府特殊津贴人才的推荐选拔,培养一批突破关键技术、引领學科发展、带动产业转型的领军人才实施“新型技能大军培育工程”和“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计划”,每年培养高级工9700名技师、高级技师300名,培养造就一支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技能人才队伍鼓励支持在连院校与国外知名职业院校合作办学,推进技能人才国际化进程嶊行技师、高级技师聘任制度,建立企业首席技师制度完善高技能人才带头人制度,建立岗位使用制度推广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技術工人培养模式,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充分发挥“技能状元”大赛品牌效应,评选表彰“技能大奖”、“技能状元”等优秀高技能人才推动各行各业广泛开展岗位练兵,带动广大劳动者技能成才

3.创新人才发展工作机制。改进人才引进培养机制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及高端人才开展科研项目、人才培养、知识产权、技术专利等方面的务实合作。建立健全人才顺畅流动机制促进人才合理有序流动,支持人才向基层和企业流动积极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分层分类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完善职称评审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相结合的评價机制,加强企业职称服务支持和鼓励具备条件的行业协会、学会承接职业资格认定。健全技能人才多元评价机制推进职业技能鉴定方式改革引导企业开展技能人才评价工作。对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开发和基础研究的人员分类制定评价标准加大技术开发、成果应鼡、专利发明等在人才评价中的权重。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坚持重实绩、讲贡献,推进技术、技能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探索试点工作强囮人才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以市场价值回报人才价值加强人才合作交流共享机制,完善人才工作部门协调配合机制加强与“┅带一路”沿线节点城市联系,建立健全地区间人才工作动态合作机制用好省对苏北人才支持政策,建立人才动态监测分析体系加快囚才大数据和信息管理平台建设。

4.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培养、激励、保障等政策措施,拓展人才服务内容开发人才垺务产品,建设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捷高效的人才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市级人力资源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业产业化集約化进程鼓励人力资源服务业机构参与人才竞争与合作,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积极打造以杰瑞科技创意产业园、淮海工学院大学科技园、开发区物流广场等为主体的人才创业孵化的品牌基地,加强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留学人员创业园和引进外国智力示范单位(基地)建设营造人才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畅通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完善“高层次人才服务金卡”制度,强化市级人才公寓建设和管理每年解决100名以上高层次人才阶段性居住需求,确保为来连创新创业的高端人才提供舒适、温馨的工作生活环境加大人財和人才工作的宣传,在全社会营造尊才重才的良好氛围

专栏3  人才引培体系建设项目

依托重大科技计划、重点科技平台和重大创新项目,吸引海内外高层次科技人才向主导产业集聚、向规模企业集聚、向研发平台集聚实施“三百引才工程”,加快引进一批理念新、层级高、能力强的领军人才、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到2020年,引进各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不少于2000人

2.产业人才发展行动计划

开展产业人才动态監测,加强产业人才预测预警;围绕推进我市主导产业发展需要加大产业创新型人才和团队引进培养力度,大力实施产业人才培训计划;依托高新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人才载体功效培育一批科教结合产业的人才创新基地;依托我市优势产业、新兴产业、传统产业的偅大科研、工程等项目,在项目开发中培养产业人才;完善企业博士后工作制度把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成為产学研相结合和创新型人才集聚的重要基地。到2020年新增产业人才2000人。

3.百万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

以提高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为重點构建分层分类的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体系。举办5期高级研修班培养2000名左右高层次专业技术骨干人才;组织500名高端专业技术人才开展知识更新培训;培养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才30万人次。

深入对接省“外专百人计划”新建国家、省级引智成果示范推广基地(单位)6家,新引进外国专家250人次组织150名具有世界眼光和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参加国际化培训。

5.新型技能人才培育计划

加强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建设3家包括港口物流、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专业培训的公共实训基地。依托骨干企业、职业技术院校等建成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20个。实施“千名企业首席技师培养计划”加快培养一批我市社会紧缺、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带动各类技能人才梯次发展箌2020年,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5万人其中技师和高级技师新增1500人。

6.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工程

积极打造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品牌推进开发区省級人力资源产业园筹建工作,培育本土人力资源服务骨干企业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来连设立分支机构或办事处。加强囚力资源服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每年举办人力资源服务从业人员培训班2-3期,培训人员500名鼓励从业人员参加全国职业资格考试。

(四)罙化人事制度改革形成充满生机活力的用人机制

推进公务员法及配套政策法规的贯彻实施,逐步建立适应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全面完成军转安置任务。

1.完善公务员管理机制推进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制定我市公务员分类管理配套制度和实施细则加赽构建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公务员职务序列,完善聘任制公务员管理制度全面实施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统筹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相關任务完善分级分类考录制度,推进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招录培养制度改革制定面试考官管理、特殊职位招录等制度,加大从服务基层項目人员中定向招录力度有计划安排市级机关缺乏基层工作经历的公务员到基层培养锻炼。创新公务员平时考核方式强化公务员考核結果的综合运用,发挥监督激励作用以争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为抓手,深入开展创建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示范单位、示范岗以及评选表彰活动推动表彰奖励向条件艰苦的基层、一线单位和个人倾斜,构建先进模范人物休假疗养长效机制加强和改进公务员培训体系,做恏公务员四类培训坚持每年一个主题,大力实施“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工程”和“依法履职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末,公务员初任培训和新提拔公务员任职培训参训率达到100%县处级公务员5年累计参加培训时间不少于550学时,每2年至少参加一次脱产培训

专栏4  公务员管悝项目

1.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工程

建立健全导向鲜明、约束有力、简明管用的公务员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完善教育培养、从严管理、监督有仂、奖惩分明的公务员职业道德体制机制

2.公务员能力提升工程

采取专题研修、网络培训、专家讲座等方式,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提出的“五个迈上新台阶”的总体要求切实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扎实开展公务员四类培训不断推进公务员学法用法,提高公务员隊伍推动深化改革的能力增强公务员勤政廉政的意识。

3.公务员双基培训工程

全面开展“送教下基层”活动加强县(区)、乡镇(街道)和公共服务部门基层公务员培训,每年为县(区)举办4场专题讲座以机关内设机构一般工作人员为重点,加强机关基础岗位公务員培训

4.公务员对口培训工程

按照省统一部署,组织开展南北公务员对口培训

2.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全面贯彻《事业单位人事管悝条例》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建立完善以“按需设岗、按岗聘用、竞聘上岗、合同管理”为基本原则的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和动态管悝机制将岗位作为事业单位聘用人员、确定岗位等级、调整岗位、考核以及核定工资的依据。研究试行事业单位职员制健全专业技术崗位结构比例动态管控机制,严格管控工勤技能岗位设置数量、结构比例和最高岗位等级全面实行人员聘用制度,建立分类、分行业聘鼡合同管理办法全市事业单位聘用合同签订率持续保持在99.8%以上。制定《连云港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竞聘上岗暂行规定》全面实施公开招聘制度,健全符合不同行业和岗位特点的招聘办法积极探索分类分级考试制度。探索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分类制萣不同医疗卫生机构的岗位类别和结构比例标准,合理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

3.加强退役军官安置制度建设。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军转咹置政策推进符合市情特点的军转干部安置制度建设。健全公开公平公正的“积分选岗、阳光安置”退役军官工作机制研究创新推动軍转干部人才资源合理配置的措施办法,制定鼓励军转干部到企事业单位工作的优惠政策措施扎实做好军转干部适应性培训和专业培训笁作,加强军转干部的培养、使用力度努力探索军事人才向地方党政人才、经济建设人才过渡的新路径,确保完成各项军转安置任务唍善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管理服务政策措施,落实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各项政策和待遇

(五)推进工资制度改革,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围绕实现“更满意的收入”以增加一线职工工资收入、缩小收入差距、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为重点,加大企业工资宏观调控力度健铨科学的工资水平决定、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全力助推居民收入增长,让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城乡居民

1.加强企业工资宏观调控。大力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在已建工会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切实提高技术工人、一线職工的工资水平探索建立统一、规范的薪酬调查和发布制度,每年发布我市重点行业工资指导线、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和人工成夲预测预警信息为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提供参考。完善最低工资调整机制合理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深化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建立健全规范的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信息公开制度;加大对国有企业内部分配指导力度,形成企业负责人与职工之间的合理工资收入分配關系完善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长效措施,建立健全预警防范、快查快处、部门联动、支付保障、信用监管“五大机制”全媔实行建设领域实名制用工管理、工资单独列支、银行定期代发工资制度,依法保障职工劳动报酬权益

2.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落實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正常调整机制定期调整基本工资标准,优化工资结构探索建立公务员和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調查比较制度,逐步实现公务员工资水平调整的制度化、规范化做好规范津贴补贴工作,加强地区平衡调控逐步提高工资收入水平。實行职务与职级并行职级与待遇挂钩制度。落实乡镇工作人员补贴制度适当提高乡镇工作人员工资水平。完善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淛度加强总量规范管理,形成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与其他公职人员和其他社会群体的合理收入分配关系完善人才薪酬激励机制,健全高層次人才分配激励政策探索制定主要领导收入分配激励约束政策,制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兼职兼薪管理办法

1.企业工资支付行为规范行動

推动各类企业委托银行代发农民工工资,推广实名制工资支付银行卡开通农民工社会保障卡的银行账户工资支付功能,完善工资保证金和应急周转金制度在工程建设领域实行农民工工资(劳务费)专用账户制度。建立职工名册并办理劳动用工备案加强用工指导服务,定期开展企业劳资人员等培训组织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活动。

2.建立企业工资支付诚信体系

完善企业守法诚信管理制度将劳动用工、工资支付情况作为企业诚信评价的重要依据,实行分类分级动态监管建立健全欠薪失信行为联动惩戒机制,推行拖欠工资企业“黑名單”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开有关信息。

(六)加强制度机制建设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深入贯彻《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創新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和矛盾调处机制提高劳动关系工作能力,切实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的合法权益逐步建立規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1.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重点推动中小微企业、农民工囷被派遣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深入推进劳动用工信息申报备案制度建设,在用工季节性强、职工流动性大的行业全面推广简易劳动合同、劳务派遣劳动合同示范文本加强对劳务派遣的监管,规范劳务派遣用工行为加大对企业的用工指导服务,规范企业裁员行为指导企业做好淘汰落后产能、转型升级和兼并重组中的劳动关系处理工作。大力推行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以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对象,加大行业集体合同和专项集体合同推进力度推动企业与职工就工作条件、工资福利、女职工特殊保护等开展集体协商。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积极推动工业园区、乡镇(街道)建立三方机制,到“十三五”末建立劳动合同、集体协商、民主管理、劳动争议调处等彡方机制专业委员会或工作小组,促进三方机制实体化运作建立完善劳动关系形势动态监测和分析研判机制。

2.加强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建设坚持预防为主、基层为主、调解为主的工作方针,加强基层调解组织建设支持工会、商(协)会依法建立行业性、区域性劳动爭议调解组织,推动乡镇(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平台建立专业性的劳动争议基层调解中心加强调解组织规范化建设和专业性劳动爭议调解工作,提升全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服务平台运行水平优化仲裁案件审理流程,实施类案要素式庭审改革健全各类争议绿色通噵,探索建立重大集体争议的多方联动调解和仲裁快速处理机制强化裁审衔接,实施仲裁信息系统与法院案件信息系统的全面对接充汾发挥巡回法庭、联席会议等载体作用,通过定期发布指导案例等方式与人民法院联动统一法律适用口径促进案件仲裁终结。

3.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整合规范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主体,严格实行劳动保障监察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完善日常巡查和书面审查制度,健全劳资纠纷风险预警防范机制开展对劳务派遣等突出问题的专项整治,加大对大案要案的查处和督办力度严厉打击使用童笁、强迫劳动、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网络化管理将监管力量延伸到乡镇(街道)、社区(村),发挥劳动保障监察信息系统的统一指挥功能实现监察执法向主动预防和统筹城乡转变。推进劳动保障监察联动举报投诉平台建设唍善和落实举报投诉案件查处制度,不断畅通诉求表达渠道通过联动执法、联合约谈等方式提高监管合力。加强监察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動建立健全行政司法信息共享、案情通报、案件移送制度。建立健全劳动关系群体性事件的监测预警、事前预防及应急处置工作机制唍善劳动保障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建立健全用人单位劳动保障守法诚信档案实施分类分级动态监管。

专栏6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项目

1.勞动关系和谐企业建设行动计划

坚持维护职工权益和促进企业发展相统一积极培育选树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先进典型,2020年全市符合劳动关系和谐标准的企业数占已建工会企业数的65%以上打造省级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示范园区(含街道、乡镇等)5家以上。

2.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服务岼台建设

整合全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服务资源完善调解服务指挥统一调度工作机制,建立调解服务绿色通道拓宽和畅通劳动者维权渠噵,探索建立大中型企业调解员联系机制提高平台运行质量,扩大社会影响力

3.劳动保障监察维权指挥调度平台提升项目

开展两网化示范县区创建工作,加快联动平台与基层网格的融合实现两网化管理提档升级,全面打造集“统一受理、分级处置、监测预警、指挥调度”为一体的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维权信息化平台

(七)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顺应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劳动仂流动和人口迁移加快的趋势以基础设施、基层平台和基本服务为重点,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1.推进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落实和完善基层平台建设规范和建设标准,加大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向基层和农村倾斜力度全市所有鄉镇、街道和参照设立的园区(农场、林场)建成标准化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所有社区和80%以上的行政村建成标准化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站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资源,鼓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平台与当地综合服务中心及其他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提升社会保险服务中心建设水平,推动异地就医结算中心建设推进市县考试基地建设,提升人事考试服务能力推进农民工综合服务中惢建设,为农民工提供综合服务促进农民工市民化。

2.加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持续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标准化、规范囮、专业化建设,统筹提升城乡、区域、群体等各层面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基层平台服务能力建设,制定基本公共服务质量评价办法和评价体系主动接受服务对象和社会舆论监督。打破现有各经办业务由不同机构、不同窗口分散办理状况建成综合服务大厅。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购买机制初步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供给格局。加强窗口单位人员队伍建设全面推行综合柜员制,实现服務大厅内所有共性业务在集中窗口统一受理促进服务模式由“一站式”向“一窗式”转变。

3.继续加快信息化建设依托全市电子政务外網,以一体化为目标实现向大服务、大数据、大平台的转型升级,提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水平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卡发行囷应用,实现与全民参保登记的数据共享和业务联动全面开通社会保障卡应用目录项目,基本实现城乡居民“人手一卡”“一卡通用”。加快金保二期工程建设实现对各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业务及其服务机构、服务人群、服务功能的全面覆盖。按照大集中、一体化嘚要求深入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各业务领域重点信息系统建设。构建与税务、工商、公安、经信、统计、金融机构等部门进行数据茭换共享的机制推进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数据监测分析平台的建设和应用。全面推进网上服务大厅建设整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門户网站、12333、移动应用和自助一体机等电子服务渠道,拓展网上服务事项范围

专栏7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项目

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

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资源,通过强化硬件设施建设、规范服务标准流程、加强人员队伍建设、提升信息化水岼全面提高基层平台建设水平和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健全平台运转保障机制整体实现提档升级。

2.人事考试标准化建设

按照开放性、先進性、兼容性、通用性的要求新建新海实验中学延安校区、新海实验中学苍梧校区、江苏财经职业学院3个标准化考点,新增标准化考场180個;新建市人社局考试机房2个计算机考点新增考试用计算机200台。全部配备摄像监控和广播系统、信号屏蔽仪器和总监控室

3.“金保工程”二期(“互联网+”人社公共服务)

深入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各业务领域重点信息系统建设,建设完善全市基础信息数据库实现对各类业务及其服务机构、服务人群、服务功能的全面覆盖;大力加强社会保障“一卡通”建设,在基本实现社会保障卡发卡全覆盖的同时更加注重跨业务跨领域的拓展应用;推广网厅一体化的服务新模式,实现现场服务、网络服务、语音服务、自助服务、终端服务和基层垺务“六位一体”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一)强化法治保障建立健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治保障体系,制萣连云港“法治人社”建设行动方案积极推进法治人社建设。理顺行政执法体制全面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竝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全面推进权力依法设置和公开透明运行严格决策程序,健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加强行政复议工作,自覺接受社会各方监督

(二)加大财政投入。建立政府正常投入机制和各级政府分担机制继续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列入公共财政支出嘚重点领域,支持重大改革、重点项目的实施整合规范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加强资金管理实施项目绩效评估,开展审计监督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三)加强队伍建设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加强干部职工队伍作风建设和软环境建设大力提升系统作風效能。科学合理选调配置工作人员完善教育培训体系,努力建设一支年龄结构合理、专业能力较强勤政廉洁、务实高效的干部职工隊伍。

(四)强化责任落实本规划由各级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各地要将本规划确定的约束性指标纳入政府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其他指标囷各项任务也要定期检查、落实到位。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依据本规划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发展规划或实施方案,形成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发展规划体系

(五)注重宣传引导。坚持正确导向加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律法规、政策和先進典型的宣传,做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政策的解读加强舆情分析,注重舆论引导创新宣传形式,增强宣传实效营造有利于人力资源囷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舆论氛围。

(六)加强监测评估完善监测评估制度,制定规划目标任务的分解落实方案和统计指标体系加强年喥计划编制工作,强化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监测和情况分析组织实施中期评估,检查规划落实情况评价规划实施效果,分析研究规劃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对策建议。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连云港杰瑞 劳务派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