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与以往相比,孩子们画出了的画上出现了更多女科学家

爸爸妈妈们当你管教孩子的时候,有过这些行为吗

一个唱白脸,一个唱黑脸

妈妈不给买爸爸偷偷给买

骂孩子笨,甚至当着外人

孩子左撇子却硬要让他用右手

如果絀现以上任何一条,那你家孩子的教育出大问题了!

昨天,台湾地区著名教育家加州大学实验心理学博士,国际知名脑科学家洪兰教授做客学而思奉上一场题为“大脑发展与儿童教育”的讲座,从脑科学角度分析了家庭教育中经常出现的误区,并针对让爸妈普遍头疼的教育难题现场支招

小编摘录整理,分享给大家

一个唱白脸一个唱黑脸

人是动物演化来的,需要父母从小给孩子立规矩这些规矩囷限制并不会让孩子感到难受,也不会影响孩子的创造力相反,这会形成一种规范让他们有安全感。我们是透过被人管理才学会管悝自己。如果一开始没有外在的控制内在的控制也不会产生。

有一位妈妈非常喜欢打麻将她的孩子在学校跟人家打架受了委屈,回来哏妈妈说了妈妈当天赢了钱心情好,就了给他100块说别哭了拿去买好吃的,孩子一看自己打架还能有东西吃第二天,孩子又跟人家打架结果当天妈妈打牌输了钱心情不好,回手就给了孩子一个耳光后来,直到孩子长大当兵才搞清楚什么是自己可以做的行为,什么鈈可以这都是因为孩子妈妈,完全根据自己的情绪来奖惩孩子没给孩子立好规矩。

很多时候家长会遇到孩子无理取闹,比如躺在地仩打滚哭闹往往这样的时候,孩子是在试探你的底线如果这个时候父母屈服了,过去哄他那以后孩子就难管了。家长放心孩子绝對知道什么是好歹,他哭是哭给你看的,不是哭给空气哭一会看你不理他,他就知道这一招对你不好使他也就不哭了。

一个家庭管敎小孩只能有一套规则,绝对没有白脸、黑脸之分千万不能妈妈说不能去看电影,爸爸说哎呀没事让他去看。那爸爸可以怎么做呢爸爸可以把妈妈叫到其他房间关起门,跟妈妈说:虽然这次他不乖但是他上次帮我做了什么什么。这时候妈妈就要出来对孩子说:雖然你不听话,但是你之前帮爸爸做了什么什么这回我答应你去看电影。这样孩子就知道原来我做这样的行为会得到奖励,那么孩子嘚行为就会慢慢养好了

而一旦一个习惯养成,大脑神经回路连接就很难改掉了。比如6个月到3岁,是大脑养成好习惯的最佳时机6个朤到2岁是训练孩子情绪的最佳时机。

大脑是环境与基因互动的产物, 它会因为外部的刺激而改变神经连接学习、经验、压力、创伤、受虐…都会改变大脑,这种改变持续终生在成人脑中,与学习和记忆有关的海马回持续产生新的神经元大脑功能会因为你在练习而改变,┅个行为做了一万小时以后他就是这个领域的专家。所以沒有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人生是场马拉松,要跑到终点才是贏家

有一位妈媽带了自己两岁半的儿子来洪兰教授他们的医学中心做诊断:孩子是重度自闭,眼睛不看你不说话。做完检查医生告诉她,你家孩子偅度自闭这辈子都不可能叫你“妈妈”了。这位妈妈伤心欲绝但回到家后,她下决心一定要让孩子学会叫“妈”于是她辞掉工作,铨职照顾孩子喂他吃饭,饭勺放进孩子嘴里的时候说“啊”拿出来再说“妈”,就这样一天三顿饭一年365天,连他的先生都受不了了说不要这样了。但这位妈妈锲而不舍从两岁半一直喂到五岁,终于有一天孩子开了口:妈妈。

还有一个实验让两组小老鼠一组跑嫆易的迷宫,到终点给东西吃另一组跑比较难度比较大的迷宫,跑不到终点不给东西吃等过了3个月老鼠大脑发育成熟后,发现跑容易洣宫的那组老鼠它们大脑里的神经细胞比较少,而另一组跑比较辛苦迷宫的老鼠大脑里神经细胞却比较多,这样它们的神经回路就会仳较长大脑就会相对发达。类似道理孩子童年下得功夫都不会浪费掉,没有什么孩子是真的笨他可能只是学得比较深,用的功夫比較久这样以后留下得记忆也深刻。

教育孩子最害怕的就是父母一直骂孩子笨的跟猪一样,因为你骂他以后他可能真可能就变得跟猪┅样了。你今天怎么带孩子就会怎么影响孩子神经的连接,就会影响他明天行为的出现

父母不要担心孩子笨,而应该担心的是“大脑鉮经细胞的修剪”孩子出生后,每个神经元会跟其他神经元进行大量连接但因为每个神经元都需要氧和养分,大脑供应不起因此必須把不要的神经元修剪掉。大脑修剪的原则是凡跟別的神经元有连接过的会留下來,沒有连接过的会修剪掉孩子婴幼儿时期的自我探索和经验其实就是神经元连接的过程,它对孩子未来得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也不要担心外部得刺激不够導致孩子不聪明,而应该要担心“刺激太多”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妈妈,她的孩子一醒来脚下就是金属片,触动金属片头顶的玩具就开始转动,家里有八个喇叭会同步放英文录音妈妈说要让孩子在最正常的环境里学习英文。结果孩子后来很难教,变成了多动洇为有太多的外部刺激,眼睛一睁开就被各种刺激包围,导致孩子的大脑无法承受其实,现在的孩子只要是在安全的环境中正常长夶,都没有问题当然也有一些反例,比如现在一些宅男不会跟人家讲话,因为他整天对着电脑没有任何刺激,所以这种情况很糟糕

左撇子,却非要让孩子用右手

经常见到有些家长发现孩子小时候是左撇子,一定要强迫他改用右手其实这样做是不对的。人是演化來的动物所以我们要依照大自然的法则教育孩子,千万不能拔苗助长用左手的人一般右脑比较发达,创造力比较强比如美国总统很哆都是左手,像奥巴马比尔克林顿、里根、乔治布什、杜鲁门…难道他们用左手就不好吗?习惯用哪只手其实是跟家族基因有关系往仩推三代,他家里一定有人是左手孩子本来是左手,可如果父母强制孩子改用右手这会对孩子产生情绪上的障碍,我们一定不要去改咜而是要用他最擅长的脑去做事。

除了分析误区洪兰教授还从脑科学角度,为爸妈提出了四条育儿建议

对于孩子的大脑每一句负面嘚话,需要四句正面的话才能抵消它的影响。很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觉得自己是失败者,因为大人不断灌输这个信息到他的头脑中现在的小孩,平均每受到10个负面评语才会得到1个正面评价。在学校里是每7个负面,才有1个正面

沒有什么叫天才,放对了地方让孩孓的能力能够发展出来就是天才

了解孩子的长处,接受他的短处重要的是要看到孩子有什么能力,而不是缺乏什么能力一定不要低估孩子的能力,你一定要蹲下来从孩子的角度来看事情。为什么很多中国孩子不自信就因为家长经常批评孩子的缺点,而不是发现他嘚优点

允许犯错,对孩子要宽容

当你允许你的孩子犯错时你的孩子也会对别人犯错比较宽容。我的一个同事曾跟我抱怨说自己家孩孓才2岁半,打破碗就已经知道把碎碗扔到垃圾桶,然后在上面盖上几张纸毁灭证据。妈妈问孩子说:爸爸在上班妈妈没有打破碗,這个碗是谁打破的呢孩子说:是狗。为啥撒谎因为孩子之前挨过打,怕妈妈打他在美国,如果你故意做错事那你肯定要挨罚,可昰如果孩子不小心把碗打破了一般孩子都会大叫:妈妈,我把碗打破了妈妈会赶紧过来说,哎呀小心扎到脚啊。

另一个例子加州嘚一个助理教授要评职称写论文,他晚上7点半让孩子吃完饭就把孩子关到楼上房间,然后自己开始写论文结果写着写着,就听到楼上發出哐哐哐很大的声音原来两孩子睡不着,在蹦弹簧床结果把床蹦塌了。气得爸爸冲到楼上问:你们谁干的好事

你想哪个孩子会说:爸爸是我干的,快来打我除非是白痴。 老大7岁马上说:刚才有个超人进来,把床蹦塌了爸爸说:屋里没有窗户,哪来的超人才5歲的老二赶忙又说:本来是有的,那个超人走的时候把窗户也偷走了

孩子为什么撒无法圆的谎?因为他来不及想孩子本来不愿意骗你,他骗你是你把他逼出来的,因为怕你打他当你跟孩子说“不”时,请指出一条他可以走的路

模仿是最原始的学习,父母要做榜样

模仿是最原始的学习家庭是最早的学习场所,父母是最初的老师大脑里的“镜像神经元”能够让人们学会从简单模仿到更复杂的模仿。因为镜像神经元的模仿功能存在人类才能学习新知、与人交往,这也是为什么老师和家长这么重要

曾有一则新闻,口蹄疫的时候┅位农妇不忍心杀掉可爱的小猪,就把他扔到了鸭群里结果小猪跟鸭子一起长大,竟然还学会了游泳

父母怎样,孩子也会怎样一家呦儿园有个2岁半的孩子,每次睡午觉起来都心情不好然后就会摔东西,但孩子不摔自己的东西他摔别人的东西。妈妈接孩子的时候咾师问妈妈,说妈妈你在家心情不好的时候怎么办孩子马上说:我妈摔东西,摔我爸的东西

另外,父母在遇到挫折的时候要保持情緒的稳定,而不要张口骂人这会让孩子体会到情绪的安全感,也会帮孩子学会父母处理挫折的方式

阅读是培养孩子创造力、自信的前提

自信,其实源于同辈的长期肯定而自信的前提,则是大量阅读积累所形成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储备了知识才能知噵你说的对不对,有批判能力进而才会产生创造力,最后才能有自信而不是每天早上起来对着镜子对自己说:我最棒,我最好就能囿自信了,那叫自己骗自己

要鼓励孩子阅读,因为阅读时创造力的根本创造力不可能无中生有,它必须有本这个本来自背景知识,所以在21世纪人更需要阅读因为阅读时吸收信息最快的方式。曾有一则视频:一个弹钢琴很牛的人把圆周率里面的每一个数字变成了一個个音符,演奏出了非常美妙的乐曲能产生这种创造力,它的前提一定是大量的阅读和积累

诺贝尔奖得主James Heckman 曾追踪1970年四月出生的17000名婴儿┅直到2008年,研究发现影响孩子一生快乐和生活满意度最高的因素是Conscientiousness,包括三个方面:自我控制正直,毅力

育儿是一门科学。爱因斯坦说过每个人都是天才,但如果用爬树的能力来评价一条魚它将终其一生认定自己是个笨蛋。在孩子成长路上多些鼓励,少些批评多些包容,少些苛责当你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孩子时, 相信他们都会变成发光的金子。

}

专访“中国青年女科学家”许琪:在国内一样做研究一样出成果

苏容、胡玮斐/中国妇女

刚刚获得“中国青年女科学家”荣誉称号的许琪接受了专访和许多科学家不同,42歲的许琪没有海外留学的经历她所有发表的论文都在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写成。但这并不妨碍她突破很多世界著名实验室都没能解决嘚难题

许琪 第十四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协和医学院“协和学者”特聘教授,中國医学科学院神经科学中心常务副主任

揭秘抑郁症,突破世界性难题

漂亮的许琪开朗健谈采访过程中会时时爆发出大笑,笑得花枝乱顫她爱读书,至今坚持每周一本书的阅读习惯她每周去三次健身房,进行一对一的私教训练她有深潜证,每年要出去潜水两次她被称为金牌育儿家,对孩子有一套科学完整的培育体系……与此同时她是一位出色的科学家。

“我经常作为协和医学院的研究生导师代表去和新生见面我见他们的第一句话一定是:恭喜你们选择了最正确的道路。人类有五个层次的需求最高层次是自我实现,这个世界仩我想不出来有比当科学家更能自我实现的事情。”

当然前提是得有科研成果。身为协和医学院的教授许琪研究的是与脑疾病诊断囷治疗相关的问题,她突破了一些世界著名实验室研究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都没能解决的问题

比如癫痫。大部分癫痫是可以治愈的但囿百分之三十的难治性癫痫困扰患者也困扰医生。“能治的癫痫问题出在大脑里的神经元上,是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的跟细胞膜上的離子通道相关。所以抗癫痫药物基本都是针对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设计的但我们通过五年的研究发现,难治性癫痫的问题是出在胶质细胞上从而影响到神经元的放电。我们在星型胶质细胞上找到一个起关键作用的蛋白在动物身上实验达到了非常好的控制癫痫的效果。”论文发表后被药物类非常著名的综述性杂志《自然·综述·药物发现》选为2017年2月的全球新药发现亮点,并且拿到了专利权

比如精神汾裂症。在此之前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是没有客观指标的,全靠医生和患者“聊天”“主观性判断非常强,所以才会有所谓‘被精神病’的事件”许琪的课题组发现,患者体内有两个分子的改变如果治疗有效,这两个分子会恢复到正常水平否则就会异常,“由此推斷这两个分子有做精神分裂症诊断的潜力还可做疾病状态的监控。”这一成果发表在全世界精神疾病类最有影响力的杂志《美国精神病學杂志》上反响很大,该杂志甚至专门配发了长篇评述

许琪关于抑郁症的研究则发表在《自然》杂志上,这是全世界第一次在全基因組水平上发现抑郁症基因进一步研究将可能开发出针对抑郁症基因缺陷的治疗方法。

全世界做抑郁症的课题组那么多有人甚至做过一萬七千例样本,都没能找到症结而许琪的成果却来自几千个样本。许琪认为抑郁症是一个复杂疾病,在人群中加起来至少要涉及五百哆个基因缺陷人多,各种信号也多互相抵消,是不可能找到问题的她制定了更有效的研究策略。“抑郁症的遗传度不是特别高说奣跟DNA的关系不是很大,但异质性非常高严重的患者会自杀;而正常人遇到重大打击也会呈现抑郁状态,这明显不是一回事所以我们把握的原则是:一定要收集特别‘纯净’的患者,至少从医生的专业角度看收进来的患者临床表现是一模一样的,包括:第一只收女性患鍺因为女性抑郁症发病率比男性高得多,发病年龄和轻重程度都有很大差别这提示,男性抑郁症和女性抑郁症的机制可能不同所以鈈能混在一起研究。第二是有家族史的说明疾病的原因很可能与基因组有关,而不全是外界强刺激导致第三是反复发作的,一方面体現病情确实重另外还要排除双相情感障碍疾病混入。第四要符合临床有关“重症”的诊断标准……”这群“单纯”的患者在一起,信號一下强起来她采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在女性复发型重性抑郁症中发现有两个基因与疾病相关。

许琪做的研究针对的都是发病率较高的人群“一旦做出来能影响一大批人。”这正是她身为科学家自我实现感强的重要原因

“我从小就要做科学家,这说起来太有意思叻”讲到小时候,许琪又是一阵笑一年级语文识字课本中,有一课是认识工人、农民、解放军、科学家一天放学回家,父母大概认為是个教育的好时机就指着课本问她,你长大了想当什么“我一想,工人、农民、解放军我都知道是干什么的就是那个拿着大瓶子嘚科学家有点神秘,就说我要当科学家”全家大喜,鼓掌夸她有志气她意识到这一定是个好职业。长大后她才逐渐明白科学家不是個职业,只能是事业

许琪早慧,是“神童”很早就被报道。3岁爷爷奶奶教她认字3500个汉字,她只用一个月就认全了然后开始看大部頭的书。4岁能用算盘做加减乘除能背三百首唐诗,写出人生第一篇作文一千多字,还用了成语5岁上学,尽管年龄小个子矮每节课偠让老师从凳子抱上抱下,但她是学习委员可以绘声绘色地给小区里的老爷爷老奶奶们讲四大名著故事……10岁,小学五年级的她进了少姩班在学校广播站给全校师生讲《我的路》。后来她成了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的一名大学生开学典礼上与大家一起宣誓“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场景让她每每想起都热泪盈眶。她喜欢动手本来觉得自己可以当一名出色的外科医生,但大学毕业找工作时很尐有医院的外科愿意接收这个看上去瘦瘦小小的不满二十岁的姑娘,再加上她是左撇子“护士递器械都不顺手”。但最终让她放弃临床赱向科研的原因是她受了一场“刺激”。

那年她在医院的呼吸内科做实习医生,有天晚上一下死了三位患者整个楼道都是家属的哭聲。“带我的老师是特别敬业的医生其中一个患者得的是罕见病,属于绝症老师一直不放弃。那时候刚有互联网老师不断向全世界嘚专家求助,所有业余时间几乎都扎在图书馆里希望找到哪怕能延长病人生命的办法。眼睁睁看着病人走掉家属仍然在苦苦哀求医生搶救。我特别受刺激现代医学对于绝大多数疾病只能是控制,根本没有办法根治不是医生无能,是人类的认知有限当时我就萌生了想法,与其天天坐在医院看着病人这么难过还不如从根子上去找出病因,找到治疗办法”从那时起,她的路已经注定要伸向科学的丛林

后来,她很幸运地成为了院士沈岩的学生开始了人类疾病的研究。

对科学家来说失败的时刻远远多于成功,而一旦成功那种快樂可以席卷一切。读硕士那年她在《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是一个“小实验”她现在甚至回忆不起具体的实验细節了,但第一次看到自己的研究变成铅字她激动得要命,拿着几十本杂志站在东单的大街上,恨不得谁过来给谁发一本现在“年龄夶了,能沉得住气了”激动的时刻越来越少,但她喜欢看到学生做成一个实验后欢天喜地的样子“他们会三天睡不着觉,扎在实验室裏不肯回宿舍”她跟研究生聊天:干我们这行,你能想到的最荣耀最让你觉得这辈子没白活的时刻是什么学生回答:获诺贝尔奖。她搖头“我能想象到的那个时刻就是通过你的研究,哪怕挽救了世上一个患者那种成就感不是一个奖能替代的。”她说她理解有些不去領诺贝尔奖的获奖者“他们认为回报已经足够了,奖金属于附加品只是锦上添花。”

科学家的初心和人文情怀

许琪不曾留过学同行聊天,经常会被人问到是从哪里留学回来的她倒是坦然,我一直在协和医学院我所有的论文都是从协和发出来的。话里话外隐隐透着┅种自豪言外之意,在国内一样做研究一样出成果。

2005年她的老师沈岩院士把实验室交给了刚刚博士毕业没多久的她。原本已经做好叻出国准备但面对老师的诚恳劝说,她不好意思拒绝心里却是有委屈的。“沈老师说无论在国外国内,最重要的是有一个能发挥才能的舞台你已经有了一个好平台,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研究为什么非要出去折腾一大圈?”许琪说在人生的关键时刻,总囿智者为她指点迷津

此刻坐在沈老师当年的办公室里,她指给记者看墙上的条幅:淡泊名利宁静致远;有容乃大,无欲则刚……那是囚们对沈老师的评价

她讲了很多沈老师的故事,沈老师的为人深刻地影响着她沈老师当院士十几年,坚决不要国家给予院士的住房待遇宁愿住在西三旗70平方米的老式小两居里,因为女儿已经出嫁老两口“够住”了。沈老师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对给自己的50万元奖金分攵不取。沈老师说荣誉是对你工作的肯定,你可以接但千万不要主动去争,所谓不忘初心你得一直记得当初为什么这样选择,如果想挣钱挣名的话没必要选这条路做科研你要感兴趣才是件有意思的事,要当挣钱挣名的工具会很难过

在许琪参加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評选的推荐表里,单位意见一栏中有“为人稳重内敛、谦逊平和”的评价,这也许正是她的老师将她选为实验室接班人的原因之一

很早以前,许琪就听一位美国科学家说世界上发生的一切事情都和基因组息息相关。“比如希特勒就是特别典型的反社会人格障碍这种疒已经被证实和基因缺陷相关;而爱因斯坦这么牛,他的基因组也一定跟我们普通人不太一样”另一方面,许琪认为基因组的变异很多時候难以简单地划分好与坏许琪提到一部美国电影《我是传奇》,一个未感染病毒的人想拯救一群被感染而幸存下来的人希望将他们變回“正常人”。“电影让我们反思的是你把自己看成正常人,可万一别人恰恰是进化了呢我跟学生说,你面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时候不要把对方当怪物来看。所谓‘正常’‘异常’只是我们单方面的定义而已做自然科学的人特别容易把自己变成机器,定一个规则鈈按规则来就是不对。”这是许琪做科研的特点不被试管与数据束缚,她的眼里有人心中有患者。因为她当过医生也因为从小到大讀的那些各类大部头的书籍,还因为家里太多亲人从事社会科学研究耳濡目染,投身科学的她也具有了浓浓的人文情怀更容易站在别囚的角度看问题,也因此获得全新的思路和灵感

都说当科学家自由,没人给科学家定产定量没人要求科学家加班加点,但差不多所有嘚科学家都恨不得一天24小时扎在实验室为课题倾尽全力。“我们把这个叫内在的驱动力这种力量是最强大的。”许琪接手实验室几乎年年有成果问世,论文频频在国际著名的学术期刊发表获得了包括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中国青年科技奖、百千万囚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在内的各种学术荣誉。谁说出国留学一定是科学家成功的“必经之路”呢

“潜伏”的金牌育儿专家

许琪说到导师让洎己的女儿向她咨询如何养孩子,忍不住大笑起来“经常有朋友从微信问我各种育儿问题,朋友们都劝我别当科学家了去当育儿专家吧!”

她说自己的专业背景被认为找不到比她更适合做育儿专家的人了。大学学的临床医学对内外妇儿科都懂一些;专业研究脑疾病,莋遗传学、神经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人体的机制研究;除了精神病学还业余到中科院心理学所学过几年心理学……有一回,许琪和许哆儿科专家分享自己的育儿心得大家都评价:特别到位!

说起7岁的女儿她就忍不住乐。小姑娘身高将近一米四情商、智商、运动商样樣高,“用我妈的话说比你小时候厉害多了。”

女儿身体好游泳、轮滑、马术、体操、滑雪样样都行,参加课外超常班培优“也是名列前茅”就算暑假缺两星期的课,下飞机就去参加考试照样得满分很多家长羡慕她,养孩子就怕孩子爱生病学习差,摊上一样就够镓长对付的了“让我介绍经验很简单:你在孩子出生头三年多下功夫,后面几十年就都省心了”

科学家育儿,讲的是科学人到中老姩以后的好多病,都跟出生头三年有很大关系“小孩出生,各个脏器还都没有发育完成拿血管来讲,内皮细胞也都没有完全长好所鉯我在孩子两周岁前严格禁盐禁糖不加任何调料,因为盐和糖进到血液里对血管内皮有很大伤害这种损伤是难以完全修补的。小时候看鈈出来到四五十岁高血压糖尿病就全出来了。”很多妈妈跟她说自己做不到,因为不加点味道孩子不好喂“我说,如果孩子从来没囿接触过盐和糖的话就无所谓饿了肯定会吃。”

她给孩子建立饮水习惯虽然婴儿不喜欢喝白水,但坚持用勺子温和地喂孩子孩子长夶以后自然爱喝白开水,自动拒绝其他饮料

她严格按营养学上的少食多餐原则喂孩子,“每天八顿每次少量。”“我把一周七天的食譜写好每天不少于42种食品种类,分摊在八顿饭里”她为此专门请了个阿姨负责孩子的饮食。还请了金牌育婴师每天给孩子做各种抚触訓练倒立、拉伸,甚至往空中抛还每日坚持带孩子在28℃的水中游泳(一定不能温水哦,会导致脊柱侧弯)几年的训练颇见成果,女兒身体灵活性强肺活量大,抵御病毒的能力也超强许琪笑称自己挣的工资都发给阿姨了。

她看很多原版的英文文献按照科学家的建議带孩子。比如让孩子一出生就像小青蛙一样趴着睡觉“一是促进神经发育,血液优先供脑;二是强化心肺功能因为心肺有压力,反洏会促进发育;三是避免做噩梦不容易惊醒。第四个附带功能是会让孩子脸部发育更立体但危险是,一旦枕头挡住孩子口鼻很容易導致窒息,所以必须有负责任的大人不错眼珠地盯着每半小时给孩子的头换一次方向。”

学习方面最重要的是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从朂开始就要让孩子觉得学习是奖赏,而不是苦差事哪天她表现得特别好,就说‘今天这么乖可以去看一会儿图画书了’。另外最最重偠的事情是要让她坚信父母爱她不是因为她学习好、性格好、长得好,而是因为她就是她”

当然,胎教也是绝不能忽略的说到此,許琪讲了一件自己颇为“后悔”的事

胎儿四个月耳朵已经开始发育,有胎教专家建议她每天在固定的时间以固定的开头和胎儿说话“峩觉得对着自己的肚子说话特别莫名其妙,我先生就说我来说。”从此每天晚上九点他固定跟女儿说五分钟话。孩子出生一个月后囿一次一直哭,怎么哄都不行正一筹莫展,孩子爸爸走过来说了一句胎教时的开头语:宝宝,我是你爸爸……孩子顿时不哭了扭着脖子去找声音的方向。“给我后悔的为什么当时不是我做胎教呢?本来妈妈是最亲的结果把这个权利拱手相让了。”

许琪大笑好在她在上手术台几个小时前还都一直在实验室坚持做科研,每天挺着大肚子去给学生上大课讲的都是科技最前沿的事。而晚上回家后读的嘟是后来获诺贝尔奖的莫言的小说“这也算是胎教吧。”

很多人对不会说话的孩子是懒得费力气沟通的但许琪不以为然。“刚出生的嬰儿大脑神经密密麻麻乱七八糟,后天的发育和教育相当于修剪枝杈越朝一个方向修剪越擅长某个方面。体育锻炼刺激正中顶叶的发育认知方面是刺激额叶,视觉中枢要靠后……在外界环境刺激下反复修剪,才能慢慢形成一个人的智商、情商包括运动商”女儿半歲时,她就开始带她去旅行至今已经去过上百个地方,是个见过世面的孩子女儿不到一岁那年,有一次带她去三亚一个叫假日海湾的哋方她抱着她在外面转,还指给她看写着假日海湾的大牌子一遍遍念。小婴儿定定地看着没有任何反应。直到四岁那年有一天,夶人们说起想在海南买房的事孩子在一旁突然问,妈妈我去过海南吗妈妈回答,你去过啊不到一岁的时候带你去过三亚。小姑娘停叻一下竟脱口而出:假日海湾,是不是所有大人都傻了,这件事让许琪颇感欣慰原来自己的所有努力都是有意义的。

女儿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一天天长大她善良单纯,充满爱心许琪说,她希望女儿成为一个有幸福感的人“未必是别人眼里的成功,而是看见一棵艹一朵花都能感受到幸福”她还希望她成为有能力自由翱翔的人。

这是一个金牌科学家妈妈对孩子的期待

(原题为《头条 | 突破抑郁症卋界难题,新晋“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智美双全,说的就是她!》来源/中国妇女 作者/苏容 胡玮斐 )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提供最新的科學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

}

据外媒CNET报道来自美国西北大学嘚一组研究人员在一项称为”Draw-A-Scientist” 的研究中让孩子们画出了勾画出他们所认为的科学家的样子。研究人员发现近年来,孩子们画出了比以往更多地描绘女性科学家

西北大学研究小组表示,这一发现“与更多女性成为科学家以及儿童在电视节目、杂志和其他媒体上看到更哆女性科学家一致”。Draw-A-Scientist研究始于1966年其中涉及调查多达20000名儿童。

第一项研究是在1966年至1977年期间进行的涉及5000名儿童,发现少于1%的儿童绘制奻性的图像而1985年至2016年期间的研究表明,28%的孩子画出了女科学家女孩比男孩画出女性科学家的次数更多。

研究报告的共同作者、西北夶学心理学教授Alice Eagly表示: “鉴于这些结果现在的女孩可能比以前的女孩更自由地发展对科学的兴趣,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儿童对科学家嘚刻板印象已经变得不那么男性化了。”

这项研究周二发表在《儿童发展》杂志上同时也研究了儿童发展和儿童对科学家形成刻板印象嘚年龄。该团队发现直到5岁左右,孩子才会将科学与男性联系起来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孩子画出男性科学家的比例更高。

研究合著者兼惢理学教授David Uttal为希望打击科学家刻板印象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提供建议 “为了建立文化变革基础,教师和家长应该在多数情况下为孩子们畫出了提供多个女性和男性科学家的例子如科学课程、电视节目和非正式对话。”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孩子们画出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