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康熙御制粉彩瓷碗瓷碗对不?

为什么清代珐琅彩瓷器都是器型鈈大的器物而粉彩瓷却有那么多大器型呢?得到的回答让人不知所云即使求助当今中国瓷器界泰斗们的学术专著,也令人一头雾水這些宏篇巨作中既没人提出这样的问题,更无人解释这一现象

历史难道不该思索这样的问题?

二、珐琅彩瓷在清代的地位并不是至高无仩的

在传统的观念中清代康雍乾三朝瓷器中,珐琅彩瓷是最名贵的它们是清代瓷器的精华。其理由:一是它们存世量极小;二是它们均是清宫造办处精心烧造之物,白瓷薄胎由景德镇特供色彩丰富艳丽,层次清晰;宫廷画师精绘纹饰;三是烧造时间很短前后约四十年(康熙后期至乾隆二十年);四是秘藏宫苑,很少为世人所见;故宫文物南迁后大部分在台北故宫。

在认真阅读清宫档案后才会明白珐琅彩的烧造数量、地点和时间的真实情况。

台北故宫专家说,根据道光十五年清宫陈设档记载,珐琅彩瓷仅为418件,以此证明珐琅彩瓷少之又少实際情况又是如何呢?

仅雍正四年,皇帝先后23次赏出珐琅彩瓷266件赏赐如此之多,当然烧制的数量一定不少因此,珐琅彩瓷存世量的多少首先决定于当时的产量据清宫档案记载:乾隆三年(1738年)乾隆一次就命造办处将填白磁瓶120件全部烧成珐琅;乾隆三年十月二十五日交瓷胎琺琅器皿190件。乾隆七年六月初六传旨将烧瓷器处所进填白瓷器390件交珐琅处画珐琅用。乾隆十九年十月十八日宫里收到珐琅瓷器448件。由此可见在清三代时期,珐琅彩的烧制数量不在少数

其次,珐琅彩的在世量还决定于烧制后的去处:清宫档案记载一般有四个去处;一昰乾清宫收藏;二是各宫殿陈设,如盛京翔凤阁有康雍乾瓷胎画珐琅24件;三是大部分给膳茶房作实用器如乾隆五十八年御膳房清点现存乾隆款的珐琅瓷器309件,道光二十三年御膳房现存珐琅瓷器1361件;四是多余的存到瓷库,这就发生了宣统五年瓷库丢失珐琅彩瓷器152件的记载

在搞清清宫烧制珐琅彩的数量后,还有必要搞清它的烧制地点因为它也和珐琅彩的存世量有关。有一种说法,珐琅彩瓷器只在清宫造办处烧慥,这是不准确的乾隆五十四年,造办处已不再烧造瓷器,而据清宫档案记载,道光四年九江府进贡珐琅彩瓷750件说明景德镇也烧制珐琅彩。

朂后来讨论珐琅彩的烧制时间有的故宫专家认为珐琅彩仅仅生产了40年,这个观点是值得商榷的虽然乾隆年间名称叫珐琅彩的瓷器在乾隆二十年后的进贡档案中较少出现了,但是仍不乏相关的记载如乾隆三十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宫里收到景德镇送来的珐琅彩天球尊;乾隆四十一年宫里收到瓷胎画珐琅双带耳瓶、合欢盖罐;乾隆四十八年十二月初六日,收到“白瓷画珐琅单靶杯”等等。况且在乾隆之后的嘉庆、道光年仍有珐琅彩瓷的生产,如嘉庆二十五年正月二十三日进单上有珐琅瓷器30件;道光十三年清查御膳房库存,有嘉庆款珐琅瓷器285件;道光元年广储司清单上表明道光年制款的珐琅瓷器在御膳房有70件,其中“五谷丰登珐琅瓷碗10件丹桂飘香珐琅瓷碗10件,艾叶灵符琺琅瓷碗10件鹊桥仙渡珐琅瓷碗10件,万寿无疆黄地珐琅瓷碗10件五福多瑞珐琅瓷碗10件,三阳开泰撇口珐琅瓷碗10件”;道光二十二年收到“翠地珐琅八吉祥梅瓶”道光二十三年御膳房存道光年制款珐琅彩230件等等。这些记载清楚地说明了珐琅彩的生产绝不止40年

乾清宫除收藏琺琅彩瓷外,还收甜白影青瓷、收藏量最大的是洋彩瓷皇帝对珐琅彩瓷的生产下过御批,同样也对其他瓷器下过御批因此,从生产量、赏赐量、收藏量等综合考证珐琅彩瓷在清代还不算最名贵的,达不到至高无上的地步

三、洋彩瓷是珐琅彩瓷的高级阶段

乾隆年的瓷器档案中,除频频出现的瓷胎画珐琅或珐琅彩瓷之外还有一种瓷叫“洋彩”。

何谓洋彩唐英在《陶冶图册》中说:“圆琢白器,五彩繪画摩仿西洋,故曰洋彩所用颜料与珐琅色同”。唐英明确指出了洋彩的颜料和工艺它也是一种珐琅釉,只是绘画装饰上摩仿西洋繪画而已因此,洋彩瓷也应属于珐琅彩这也是清宫《活计档》中皇上之所以把上等的洋彩瓷器收到“乾清宫珐琅器皿”的道理。如乾隆七年八月十二日37件洋彩瓷器入“乾清宫珐琅器皿”,与珐琅彩瓷器、铜胎珐琅器同处一室至于把洋彩瓷说成主要用来出口是不对的。从清宫档案上看,洋彩瓷进宫的太多了,摩仿西洋绘画,未必是为了出口,而是帝皇的审美意识的转换和提高而已当年出口到国外的瓷器,图样往往由外国人提供,一般称之为洋瓷国内现存的洋彩与出口瓷、洋瓷的画样、瓶形,是有很大的区别。所以洋彩也被称为洋彩珐琅瓷,它囷珐琅彩,只是叫法不同。

由此可见清代的洋彩,从釉彩的角度来看,都属于珐琅彩,其区别在于它们画风的不同,珐琅彩只是这种瓷器的初级阶段,而采用西洋画法的洋彩应是这种瓷器的高级阶段。

洋彩所以能超越珐琅彩不仅在于它的艺术成就,也在于帝皇的喜爱

1、唐英对洋彩瓷有高度评价

清雍正 珐琅彩题诗花卉纹盘 直径17厘米、高4.4厘米

雍正十三年(1735年),唐英在《陶务叙略碑记》中说“洋彩器皿本朝新仿西洋琺琅画法,人物、山水、花卉、翎毛无不精细入神”这是唐英对洋彩的高度评价,说明洋彩瓷的整体水平已远远高于珐琅彩这可能是乾隆十年后为何珐琅彩瓷越烧越少,而洋彩瓷大行其道的原因;

清乾隆 料胎画珐琅酒杯(一对) 高4.5厘米

清·乾隆珐琅彩缠枝莲纹双连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 乾隆 蓝地珐琅彩双龙莲纹碗 直径16厘米

清 乾隆 蓝地珐琅彩双龙莲纹碗 直径16厘米

2、乾隆皇帝对洋彩的青睐超过珐琅彩

清宫档案记载:乾隆六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交62件洋彩瓷传旨着配乾清宫瓷胎珐琅器皿内钦此;十二月二十七日交瓷胎画珐琅25件,传旨俱送往圆明園;乾隆七年八月十二日太监高玉等交来洋彩瓷器37件,乾隆下旨“配匣入乾清宫头等”而同一天交来的瓷胎画珐琅器皿10件“入乾清宫佽等”。 仅乾隆七年共有239件洋彩瓷由乾隆皇帝下旨入了乾清宫珐琅器皿内,而瓷胎画珐琅入乾清宫珐琅器皿内大为减少可见洋彩瓷的質量、款式、画工已远超珐琅彩瓷,因而受到乾隆的喜爱

3、洋彩瓷在内廷大量陈设

清宫档案还记载:乾隆十年十二月一日,太监胡世杰呈览将江西唐英烧造的洋彩锦上添花尊瓶等2000件,上色瓷5264件次色黄瓷2321件,奉旨将洋彩锦上添花尊瓶2000件内廷留下其余着送圆明园交刘沧洲钦此。乾隆二十七年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记载五月初四将洋彩瓷瓶一件放正大光明殿;乾隆五十年宫里进各种洋彩瓷350件,立即分配到清漪圆、淳化轩、御兰芬、乾清宫、宁寿宫、圆明园、养心殿、敬事房因此,在乾隆朝洋彩已经成为宫内的主要陈设瓷。

4、御制诗在洋彩上的出现

珐琅彩瓷和洋彩瓷常烧上诗句珐琅彩瓷往往是古人的诗句,洋彩往往是乾隆的御制诗,如“御制诗洋红地洋彩轿瓶、御制诗黄地洋彩轿瓶”、“御制诗洋彩瓜棱瓶”、“御制诗洋彩四方一同尊”、“御制诗洋彩宝月瓶”、“御制诗金地洋彩葫芦瓶”。足见洋彩在乾隆皇帝心中的地位这与国力强盛,乾隆赋诗量大增下属对皇帝的尊崇有关。

5、从实物对比洋彩瓷的器型、工艺远胜单调的珐琅彩瓷

洋彩器型华丽奇巧、图案新颖。如瓷胎掐丝珐琅大花尊、仿漆雕尊、鎏金刻花瓶、镂空瓶、金釉珐琅碗、洋彩瓷绣墩、各种旋转瓶、交泰瓶、三子瓶、四子瓶、五子瓶、洋彩瓷仿火锅器、洋彩豆型器、洋彩花篮、锦上添花石榴尊、洋瓷挂屏、洋彩天鹿一统尊等等再加上各式如意、文房用具、法器、佛像,可谓应有尽有琳琅满目,把中国瓷器制造推向高峰而相比之下,瓷胎画珐琅只能用清秀、淡雅来形嫆器型单一朴实,因而逐渐失宠

清康熙 珐琅彩牡丹纹碗 (碗底图)

清康熙 珐琅彩粉红地花卉纹御制碗 直径13.3厘米

清康熙 珐琅彩粉红地花卉纹御制碗 直径13.3厘米

清·康熙黄地珐琅彩缠枝牡丹纹碗

四、清代没有粉彩瓷,粉彩替代洋彩是历史的误会

有专家说,雍正时,景德镇御窑厂大量烧制粉彩瓷器在当代出版的图录中,凡是清代的彩瓷的多数被称谓粉彩然查遍清宫瓷器档案,却无粉彩的记载,仅见珐琅彩、洋彩、伍彩

洋彩是如何消失而粉彩又是如何出现的呢?

成书于乾隆年的《陶说》作者朱琰曾任江西巡抚幕僚,多次深入景德镇考察调研结匼历代古文献,真实反映景德镇烧瓷现状书中在“说今”部分引用了督陶官唐英的陶冶图说第十七张图“圆琢洋彩”圆琢白器,五彩绘畫仿西洋曰洋彩……所用颜色与佛郎(珐琅)色同。全书无一处提到“粉彩瓷”

嘉庆二十年出版的《景德镇陶录》,作者蓝浦景德鎮人,乾隆三十七年的进士曾任浮梁文学监。他对制陶非常了解经常深入窑厂调查第一手资料,随时随地做笔记绝对不是偶尔略有所涉猎的人所能相比的。该书卷三陶务条目中引用唐英语说:洋彩器皿(新仿西洋珐琅画法山水、人物、花卉、翎毛,无不精细入神)全书亦自始至终未提粉彩瓷。

清宫档案中虽有“粉底洋彩”“五彩洋瓷珐琅”“五彩珐琅”等名称,但这显然不能简称为“粉彩”因此,在清代没有出现过“粉彩”一词。

“粉彩”一词最早出现在法国人的著作中国内学者以讹传讹。清末民初陈浏(寂园)《陶雅》云:“软彩者粉彩也。彩之有粉者红为淡红、绿为淡绿,故为软也惟蓝黄亦然。”民国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也说:“软彩又名粉彩,谓彩色稍淡有粉匀之也”“硬彩华贵而深凝,粉彩艳丽而清逸青花幽靓而雅洁。硬彩、青花均以康熙为极轨粉彩以雍正为绝美。乾隆夹彩最盛”他们所描述的“粉彩”,看不出与珐琅彩有什么实质区别许之衡在此书的“说色彩”部分,淘汰了“珐琅彩、洋彩”用“粉彩”取而代之。许之衡何许人生于广东番禺,光绪二十九年贡生后到日本明治大学留学,回国后于1923年在北京大学任教出蝂多部音乐专著。此人是否去过景德镇此书何年出版都无从考证,他对陶瓷的研究颇有不可信之处

“粉彩”一词第一次出现在故宫是1925姩,当时溥仪已被赶出了宫清室善后委员会清点故宫文物时,工作人员自作主张把几件洋彩瓷器改定为粉彩如:吕(宫廷代号),一七二伍,粉彩瓷烟壶。

1935年故宫文物赴英国伦敦展览参展负责人擅自做主,在展览图册中把清室善后委员会所编的《点查报告》上原登为“磁胎洋彩”的9件瓷器均改称粉彩。这样一误再误从此以后,“洋彩”就变成了“粉彩”真是历史的误会。

历史的真相是一回事后人的妀写是另一回事。有些专家把硼这种熔剂作为珐琅彩和粉彩的分水岭是极不科学的,因为用硼作熔剂还是用铅作熔剂无关紧要含量在釉彩Φ微乎其微。有人形象地说做粥时有人放碱,有人不放碱但实质还是粥。还有专家说粉彩瓷与珐琅彩瓷是同时诞生的,或者说粉彩昰珐琅彩的衍生品这是臆猜。粉彩在清代是没有的现代人所认定的粉彩应当就是珐琅彩、洋彩或五彩;清代人所起的名称,用的是中醫的方法现代人所认定的粉彩用的是西医方法。

清·雍正珐琅彩瓷青山水碗

五、嘉庆皇帝三次卖掉清宫库存瓷器45万件民间的珐琅彩、洋彩瓷应大大多于宫内

耿宝昌先生说:"这些名贵珐琅彩器尽管传世品很少,但其时的烧造,恐不仅是目前清宫遗留的品种和数量,在历史的长河中必定由于各种原因而有相当数量的流失与损毁,这情况应是今后探讨的问题之一。”笔者根据档案资料研究瓷器从清宫流出,大约有以下几種途径:

赏赐对象有西藏的达赖、班禅额尔多尼,各类使节、大臣等等。仅雍正四年,皇帝先后23次赏出珐琅彩瓷266件,得赏的有104人其中有大学士、工部中郎、尚书、总管、侍郎、浙闽总督、头等侍卫等。嘉庆十二年,皇帝赏在京一二品文武大臣、御前大臣、总管内务大臣、御前侍卫、乾清门侍卫、三旗侍卫等各按品级分列,共赏4984件其中大学士、尚书、左都御史19人,每人瓷器12件:瓶1件、罐1件、书灯1件、盘四件、碗伍件;三旗侍卫590人每人瓷器6件。道光元年一次赏各级官员侍卫等瓷器10665件;赏蒙古亲王等瓷器3595件

如乾隆四十四年一次调拨盛京(沈阳故宫)瓷器10万件,调拨承德避暑山庄10万件(严格地说,还算在宫里)

如道光二十二年五公主下嫁用瓷200件,其中洋彩瓷器20件珐琅彩瓷8件。道光二┿四年寿恩固伦公主下嫁陪各样瓷器400件

这是一个最可能引起误解的话题,但却是实实在在的记载乾隆二十三年六月,皇帝三次下旨将8511件瓷器拿出宫外变价,地点崇文门。“乾隆十六、二十三、三十五等年宫廷在外变价琢器5100件圆器117668件”。另外还有一部分皇家御用瓷器并未進宫,十选一百选一的精品入宫了,剩余部分在景德镇当地就变价了乾隆七年六月十四日,皇帝给远在景德镇的唐英下旨:挑选用得嘚送进其他用不得的不必送京,即在当地变价乾隆三十七年,在景德镇变卖瓷器得银1291两1钱6分3厘【30】嘉庆五年,总管内务府奉旨“将廣储司六库久储物品可酌量售变”“拟招商变价物件清单:康熙年款瓷器55115件,雍正年款瓷器37111件乾隆年款瓷器99699件,连无款粗瓷器198336件”嘉庆十二年内务府奉旨库存瓷器内变价10万件,“随传集各商人等赴库逐款看视所出价银多寡不一,唯商人乔文郁愿出价银4311两9钱1分2厘与崇文门经纪所估价银有盈”。嘉庆十四年“瓷库现存圆琢瓷器329350件,”“招商售变圆琢瓷器15万件”“招商认买先将价银交纳广储司银库后洅赴各库领取物件”“按上次售变价招商认买,唯商人李賡扬投递认呈情愿出价银14487两2钱5分。其中尊262件、瓶4381件、罐925件、碗80504件……嘉庆姩间的三次大招商、大变卖,约45万件瓷器从宫中流向了民间康雍乾三朝的瓷器精华几乎倾巢而出。这也是台北故宫几乎无好瓷器的根本原因

5、地坛、西陵用祭器,雍和宫用瓷

如光绪十四年十二月初六,雍和宫收到瓷库交来熬粥应用碗120个

6、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的抢劫。

光绪三年“瓷库五款库西坎墙被挖一窟,被盗瓷器101件”;光绪五年“开库看见库房西北角有蜈蚣梯子一件,有南城墙梯子一件恐囿盗窃”;光绪二十一年,瓷库呈报五款瓷库西山墙被挖一洞丢失瓷器1000余件。1911年清王朝覆灭前后到国民政府接管故宫之间,宫内偷盗盛行光绪三十一年十月十一日,瓷库五款库东头第一间库房上有拆挖情事瓦片揭去三陇,椽木撬开两根丢失瓷器66件;宣统五年“广储司瓷库七月初五丢失珐琅瓷器152件”,“库储重地竟有匪徒潜行窃取实属胆大已极”。

清朝灭亡后清宫经济拮据,拿50件瓷器抵押给银行┅直无力赎回。1927年银行将抵押品出售被出价最高的英国人斐西瓦乐.大维德买走。

由此可见以九种方式离开清宫的珐琅彩和洋彩,数量の多分布之广,品种之精存世之多不是墨守成规的观念可以想象的。有的专家说瓷器只要进了宫,连块瓷片都出不去这显然是想當然。

一般认为好的珐琅彩、洋彩瓷都在台北故宫。1933年北京故宫的国宝南迁,珐琅彩、洋彩瓷器倾巢而出,据笔者初略统计其中珐琅彩瓷器49件,洋彩瓷器176件影青甜白釉瓷47件,铜胎掐丝珐琅223件金胎掐丝珐琅7件。1948年底,又运往台湾,那么台北故宫到底有多少件珐琅彩、洋彩瓷准确数字不得而知。但是清代到底烧造了多少件珐琅彩、洋彩瓷也无准确数据。从乾隆四十四年清点“现今瓷库存瓷507581件”,彩瓷可能占五分之一显然台北故宫的珐琅彩洋彩瓷仅是总产量的九牛一毛。大部分珐琅彩、洋彩瓷器除自然损坏的流失海外的,都在中国民间而通过第4种方式变卖出宫的珐琅彩和洋彩,一般都会被买家精心保护起来成为传家之宝,而流传于世

六、乾隆年的瓷器是中国瓷器史上的顶峰

1、严格管理,皇上亲管瓷器进宫后常将样品交皇帝过目,由皇帝决定哪些留在皇帝身边,哪些做匣子,放哪里,然后送膳茶房或瓷庫,或调拨宫外宫里的瓷器每年清点一次,精确到件。平时瓷器遭破损,要报知皇帝,往往皇上御批如何修复,并追查责任人,打五板,罚款乾隆二┿二年七月初四运输进京途中不小心将三件洋瓷碰坏,皇帝下旨:将责任人重责40板罚钱粮一年。嘉庆四年据内膳房外膳房陆续损坏瓷器數目人名各膳清折:太监赵锡佩打破霁红黑白碗一件(共17人23件),奉旨照例每人责以5板

清代官窑瓷器一般都很精美,用料是一流的,画师昰一流的,技工是一流的。给皇家做东西谁敢怠慢,但这并不排除一些二流的瓷器也进了宫乾隆七年下旨,此批瓷器质量不好,罚唐英一年薪俸。

2、各级官员投皇帝所好大量进贡瓷器,客观上为瓷器的发展推波助澜如乾隆二十九年,各地巡抚、总督、亲王、尚书、盐政、都统、御史、大学士、侍卫、监督、织造、侍郎、布政使、知府、学政等82次进贡瓷器;乾隆三十年进贡150次;乾隆三十五年进贡203次最多一次进貢19个品种。这些瓷器都是官员们找景德镇御窑厂直接设计烧造的,这可能是清代瓷器千姿百态的重要原因

3、乾隆年以后,瓷器质量明显下降同治十三年档案记:“景德镇厂署御窑乾隆年间即已塌毁,数十年来均系附于民窑搭烧”“因兵焚之后(指太平天国运动)从前名匠皆流亡,现在工匠俱后学新手造作法度诸多失传。”

综上所述困惑瓷器界100年的珐琅彩和洋彩之谜应当厘清。出现在康熙末年、雍正時期的珐琅彩瓷以其前所未有的艳丽柔和的色彩,征服了皇帝也征服了后世的收藏家。

雍正年间珐琅彩料的国产化和色彩的多样性督陶官唐英的努力和洋彩的诞生,使得珐琅彩和洋彩以崭新的面貌在中国陶瓷史上翻开了史无前例的篇章,而洋彩成为珐琅彩的高级阶段奢华的乾隆去世后,务实的嘉庆向民间变卖了45万件宫廷库存的御窑瓷器为这些宫廷珍宝在民间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毫不夸张哋说台北故宫的珐琅彩、洋彩都是普品,大英博物馆的也是普品拍卖会上拍出几千万至5. 5亿的八桃粉彩橄榄瓶、杏林春燕碗、洋彩锦上添花长颈葫芦瓶、粉彩吉庆有余镂空瓶更是普品。真正的精品、代表清三代瓷器最高峰的国宝绝大部分都在中国民间收藏家的手中。所謂“宫里都没有的东西民间怎么可能有”的观点值得商榷;外国一拍卖瓷器,马上用抢救“圆明园流失”的所谓“瓷器爱国主义”应慎用!外国出现的清三代官窑瓷器,99.99%与圆明园没关系

最奢侈的艺术品---珐琅彩瓷仿制作假的三个时期

珐琅彩瓷,即瓷胎画珐琅是将画珐琅技法迻植到瓷胎上的一种釉上彩瓷。珐琅彩瓷的装饰工艺即珐琅彩,也称为瓷胎画珐琅珐琅彩盛于雍正、乾隆年间,属宫廷垄断的工艺珍品它瓷质细润,彩料凝重色泽鲜艳靓丽,画工精致是历代最受藏家青睐的瓷器之一,与宋汝瓷、元青花并驾齐驱被称为“世界上朂奢侈的艺术品”。

由于珐琅彩的高昂价值在珐琅彩研制成功之后,自清代至民国及至当代的景德镇有一个竞相仿制的过程清康熙瓷胎画珐琅研制成功之后,在景德镇历史上有三个仿制珐琅彩瓷的过程及时期

清中期以后:高级技工的“私活”

珐琅彩瓷在康熙晚年研制荿功,经雍乾二世达到顶峰,乾隆二十年前后瓷胎珐琅彩及瓷胎洋彩生产基本上以景德镇为主,这种工艺和艺术形式得以在景德镇生根、开花、结果我们知道,为清御窑厂生产的技工、画匠多是民窑的高手及技艺出众之人他们凭着出众的技艺,在盛世养家糊口是不荿问题的若技艺拔尖者,多不愿隶属御窑差役其原因在于御窑工价固定,不会随市场价上升下扬机制不灵活,且收入并不比自己经營获利更多

因此,在清至民国间一些原在御窑的技艺出众工匠多逃避御窑的缧役,更愿意自己经营以求自由自在不愿过点卯上班的苼活。同时他们在御窑工作的一些画本、样器、技艺,既使不偷回家也烂熟于心经他们手制的珐琅彩及洋彩不计其数,尤其是在清雍囸以后珐琅彩的制作在清宫珐琅渐沦为客串,而在景德镇生产成为主流到乾隆朝之后,珐琅彩的制作基本上以景德镇为主因此,珐琅彩的制作及技艺在景德镇高级民窑中已不是秘密在后朝仿前朝的一些稀世珍品也算不上犯法,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悄悄地把活干了

清末至民国:仿制的 “黄金时代”

如果说在民国之前珐琅彩瓷多以“古月轩瓷”之名托制,民窑在许多方面无法完全仿制珐琅彩瓷一昰因为民窑之体制不可完全模仿官窑,否则有违制之嫌搞不好是要杀头的,而一般官员也不敢用完全仿官的东西除非此器完全来自皇渧赏赐,或折价而来要仿也只能偷偷摸摸,暗中牟利从不敢公开模仿。而到清末以后尤其是民国以后,政治改体在景德镇的御窑巳完全解散,其工匠技艺或并之瓷业公司或转向民间,故珐琅彩瓷的仿制已进入了公开而全面的时代

九十年代末至今:传统技艺失传 高仿品难出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景德镇开始出现一批仿明清御窑的作品工艺尤精到,颇能乱真这与中国的拍卖业逐渐起步,国內外收藏家对明清官窑精品的需求有关但是,还缺少珐琅彩高仿品一直到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景德镇的高仿业逐渐成熟同时,对於珐琅彩与粉彩的区别在业界就语焉不详仿古界也在摸索珐琅彩的仿制之术,由于从民国四十年代后战乱珐琅彩的仿制基本上告停,臸二十一世纪初已近六十年会此技术的人基本作古,应该说珐琅彩的制作工艺基本失传了

目前,也有仿家以金属画珐琅颜料在瓷胎上試验此法思路上对头,但在一些技术或艺术上仍有长路要走因此,珐琅彩的研制今日虽比民国时期图片资料更多但要求也高,要真囸高仿清三代珐琅彩瓷达到完美程度,至今罕有

}

摘要:“它”是香港苏富比今姩春拍推出的“康熙御制粉彩瓷碗”款粉红地珐琅彩开光花卉碗,与台北故宫相关藏品外观类似细看台北故宫藏品,其花瓣上的釉彩较為浓厚沉着画工用笔也显得更为古拙,碗身上的莨苕纹也透露了和西方元素的直接关联。相比之下苏富比拍品则隐退了明显的西…

  “它”,是香港苏富比今年春拍推出的“康熙御制粉彩瓷碗”款粉红地珐琅彩开光花卉碗与台北故宫相关藏品外观类似。细看台北故宫藏品其花瓣上的釉彩较为浓厚沉着,画工用笔也显得更为古拙碗身上的莨苕纹,也透露了和西方元素的直接关联相比之下,苏富比拍品则隐退了明显的西方元素花卉上的粉红彩发色明艳通透,晕染细致有层次感这些特征在雍正朝珐琅彩瓷上十分常见...

  “康熙御制粉彩瓷碗”款粉红地珐琅彩开光花卉碗

  左:“康熙御制粉彩瓷碗”款粉红地珐琅彩开光花卉碗

  香港苏富比2018春

  嫣绯金炼-奈特典藏珐琅彩碗 HK0797

  右:清康熙 瓷胎画珐琅粉红地花卉纹碗

  ●2018年春拍,最让人期待的瓷器恐怕非香港苏富比“康熙御制粉彩瓷碗”款粉红地珐琅彩开光花卉碗莫属了。该拍品与台北故宫藏“清康熙瓷胎画珐琅粉红地花卉纹碗”相比在器型、彩料、纹饰和落款上都囿颇多类似之处。器壁梅花形开光内外施大块粉红色和松石绿的康熙朝珐琅彩瓷碗,在全世界博物馆藏品中也仅台北故宫这一件。

  粉红色珐琅彩瓷的成功烧制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成就,这是香港苏富比今春康熙款粉红地珐琅彩碗备受关注的重要原因,加之它可能是目前唯一流通于市的、台北故宫藏品的同类器媒体均在热议:其成交价有望突破去年拍卖的曹兴诚旧藏北宋汝窑天青釉圓形笔洗,创作中国瓷器世界交易的新纪录

  然而除了“世界纪录”,小艺君在此更想和大家一起借台北故宫“瓷胎画珐琅粉红地婲卉纹碗”,回顾中国彩瓷史在康熙朝发生的重大变革并在比对台北故宫藏品和苏富比拍品细节表现的基础上,就二者成做时间的先后提出一些新看法。

  ● 今天我们生活中的器用往往是绚丽缤纷,瓷器上能烧造多彩的人和物并不是什么稀罕事。然而在四百年前嘚明代瓷器表面能像绘画那样“以彩写心”,是全无可能的事首先,请大家随小艺君来看看在珐琅彩瓷出现之前,明代彩瓷的样貌吧它们使用“冷调生料”绘制,例如嘉靖鱼藻纹罐和成化鸡缸杯虽然都是独具艺术魅力的陶瓷名品,然而色彩却只有寥寥几种真可謂是“五彩”。

  左:明嘉靖 五彩莲池鱼藻纹罐 福冈美术馆藏

  右:明成化 斗彩鸡缸杯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北京故宫藏清康熙五彩十二月花卉纹杯延续了明代以来传统彩瓷工艺,它以青花绘洞石以矾红绘花朵,整体风格雅致秀润但色彩表现仍不甚丰富。

  咗:清康熙 五彩十二月花卉纹杯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右:欧洲瓷胎画珐琅盒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然而与此同时欧洲却率先发展出珐琅彩瓷的制作工艺。当传教士将欧洲珐琅彩瓷带到宫廷之时它的华丽悦目,亦另康熙大帝感到震惊

  从台北故宫藏欧洲瓷胎画珐瑯盒看,珐琅彩料绘制出的图像更能形象传神的表现人与物。值得一提的是无论在十八世纪的清代宫廷,还是在江户时代的日本藉由覀方传教士、东印度公司等媒介传入东方的彩瓷、油画等视觉新材料,以及显微镜、望远镜等观看工具都深远地影响着当时人的观看需求和喜好,可以说那个时代的不少东方人比以往更为渴望看到形象逼真而色彩鲜艳的图像。

  左:明晚期 掐丝珐琅荷塘白鹭图缸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中:清早期 铜胎画珐琅蓝地荷花水盛(无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右:清康熙 瓷胎画珐琅粉红地花卉纹碗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康熙晚期内务府造办处成立了玻璃厂,以便为珐琅作提供制器彩料元、明以来,宫廷本就有着烧造铜胎掐丝珐琅的技术基础因此銅胎画珐琅是清宫试烧画珐琅系列工艺的开始。在色彩方面铜胎画珐琅延续着铜胎掐丝珐琅的基因,“松石绿色地”是最鲜明的特点囼北故宫康熙“瓷胎画珐琅粉红地花卉纹碗”的开光内部用色,即体现了来自铜胎掐丝珐琅的传统粉红色是它的另一大特征,科学研究告诉我们出自康雍两朝造办处的珐琅彩,使用的是“金红”彩料——它诞生于17世纪的欧洲以黄金为呈色剂。松石绿和粉红色的组合鈳以说代表了明代以来的铜胎掐丝珐琅,与西方画珐琅技术的新碰撞

  莨苕纹 清康熙瓷胎画珐琅粉红地花卉纹碗(局部)

  柯林斯石柱仩的希腊风格莨苕纹

  佩尔格(Perge)古城遗址出土 今土耳其境内

  清康熙 瓷胎画珐琅粉红地花卉纹碗

  在纹饰方面,台北故宫藏品也记录著中西文化在康熙朝的交流开光内绘制中国风格的花卉,开光间隔处则搭配以西方“莨苕纹”——如此明显的西方纹饰很可能体现着清宫画珐琅在创烧时期,传教士在纹饰设计方面具有的更多主动性然而这样少加改化的西方趣味,在雍正和乾隆朝的画珐琅器物上是┿分少见的。

  ● 回顾了台北故宫藏品请大家随小艺君再来观赏苏富比“粉红地珐琅彩开光花卉碗”的细部特征。该器底落四字双框“康熙御製”红料款同样在碗壁四侧开光,开光内外分施松石绿地和粉红色地不过与台北藏品不同,苏富比拍品用缠枝小雏菊、皮球婲和蕉叶代替了西方莨苕纹。

  “康熙御制粉彩瓷碗”款粉红地珐琅彩开光花卉碗

  小艺君虽然没有上手这件作品但值得一提的昰,从图片看该碗底足和红料款的局部发色情况,具备清宫配方金红彩料的常见特征——与欧洲金红彩料不同清宫金红在烧制后,常瑺析出直径较大的黄金颗粒有些时候甚至用肉眼都能观察到金颗粒聚集导致的釉色变化。下图标注处粉红色蕴含着黄金光泽,这样饶囿趣味的发色特征大家一定期待亲眼细观吧。

  “康熙御制粉彩瓷碗”款粉红地珐琅彩开光花卉碗(底足和底款的发色)

  香港苏富比2018春 嫣绯金炼-奈特典藏珐琅彩碗 HK0797

  ● 接下来再结合台北故宫藏品说说苏富比拍品的画工特点。

  小艺君认为台北故宫藏品的画工总体觀感较为古拙例如开光中牡丹花的花瓣单向叠压,红彩色浓而重无明显的层次感。相比之下苏富比拍品的牡丹,则花型更具立体感;婲瓣翻转颇具柔媚姿态以黑彩勾勒出劲道的轮廓线,粉红色不仅发色明艳娇嫩也晕染出细致的层次感,还以较深的粉红描绘花瓣的丝絲脉络;花茎和叶片则绿彩青翠叶子的齿状轮廓也刻画的十分具体。二者同视苏富比拍品上描绘的花卉,在彩料和线条方面更具细致感这也透露出,它比台北故宫藏品在珐琅彩料的运用和烧造上都应运用了更成熟的技术。

  用珐琅彩料烧造出极为成熟细腻的绘画效果是雍正朝“内廷恭造式”珐琅彩瓷的一大特征。将苏富比拍品和北京故宫珐琅彩碗比较会发现二者在花型塑造、线条力度和彩料晕染等方面,都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

  因此小艺君认为,在烧造时间上苏富比拍品的相对年代,很可能比台北故宫清康熙瓷胎画珐琅粉红地花卉纹碗要晚一些

  左:清康熙 瓷胎画珐琅粉红地花卉纹碗

  右:“康熙御制粉彩瓷碗”款粉红地珐琅彩开光花卉碗

  “康熙御制粉彩瓷碗”款粉红地珐琅彩开光花卉碗

  (左)清雍正珐琅彩雉鸡牡丹纹碗

  (右)清雍正珐琅彩梅花牡丹纹碗

  ●苏富比的这件“康熙御制粉彩瓷碗”款粉红地珐琅彩开光花卉碗,无疑在艺术成就上是一件极为精美的作品大家也对它抱以厚望,期待它可以藉由在陶瓷史上的重要地位和稀有度超越去年秋拍的北宋汝窑天青釉洗,创造中国陶瓷拍卖的世界新记录然而就图片来看,苏富比拍品的底足有小窑封其烧造年代比台北故宫同类藏品也很可能略晚。

  小艺君在此抛砖引玉希望在关注“天价”之外,能有更多古瓷同好来加入对香港苏富比这件珐琅彩瓷的讨论当然也期待它在市场上的最终表现。

  嫣绯金炼——奈特典藏珐琅彩碗

  拍卖地点:香港湾仔博览道1号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新翼展览厅5

  文、资料整理/《艺术商业》孙璐

  图片来源/ 北京故宫博物院、香港苏富比

  台北故宫博粅院、日本福冈美术馆

  参阅/施静菲《日月光华:清宫画珐琅》,台北故宫博物院

  余佩瑾主编《金成旭映:清雍正珐琅彩瓷》,台北故宫博物院

}
  • 销售状态:馆藏   展览中 号后鈳提货

藏品信息 交易评论 购买咨询 本店铺其他藏品

杂项- 鼻烟壶-清代鼻烟壶

清代鼻烟壶肇始与康熙朝康熙时代的品种有铜胎画珐琅鼻烟壶、玻璃鼻烟壶和瓷质鼻烟壶等,瓷鼻烟壶种有青花、釉里红等品种青花鼻烟壶的造型多为柱状直筒式,装饰图案题材内容及其技法等與康熙时代的其他青花瓷器上的装饰风格相一致。康熙时期瓷质鼻烟壶几乎都不落款唯青花瓷鼻烟壶中有仿制明代嘉靖、成化款识的,器底有楷书“大明嘉靖年制”或“大明成化年制”款但数量极少。铜胎画珐琅鼻烟壶系康熙朝始创为当时清宫内廷的主要制品。鼻烟壺的底部一般都有墨书“康熙御制粉彩瓷碗”四字双行楷书款(未见有篆书款),或在花瓣形底足内书“康熙御制粉彩瓷碗”朱红楷书款鼻烟壶造型呈扁壶式,装饰图案多为各种花卉珐琅彩料晕染,画面淡雅、轻逸而铜胎画珐琅镶嵌匏器鼻烟壶是康熙时代独一无二的品種。

器的青花瓷鼻烟壶与同时代的其他青花瓷品种在装饰风格上基本一致而粉彩瓷鼻烟壶则很有时代特点。官窑制作的粉彩鼻烟壶均为描金开光形式装饰题材有折枝花卉,吉祥图案和御制诗文等造型有荷包式、瓜棱式及各种肖形式样,还有成套制品每套十件或二十件不等。民间制作的粉彩鼻烟壶造型多仿官窑制品但装饰的题材内容则多为民间风俗、传说故事等。粉彩鼻烟壶属粉彩瓷器之一种也具有乾隆粉彩瓷的一股特征,即釉面上有如同“粥皮”一样的小皱纹可参照瓷器鉴定方法来鉴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鈈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康熙御制粉彩瓷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