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题加入为什么要加足量稀盐酸酸取上层清液有什么用?可以直接加稀硝酸和氯化钡么

1、同位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質量数就不同.那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呢?(Ar≈Z+N)如果也不同,那同一种元素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也可能不同吗?2、粗盐中含有MgCl2、CaCl2、MgSO4及泥沙等杂质,淛备精盐:现将粗盐溶解,再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进行此步骤后,问如何判断BaCl2是否过量?我觉得是取上层清液,继续滴加MgSO4溶液,若有沉淀产生则BaCl2过量.答案给的:取上层清液,继续滴加BaCl2溶液,没白色沉淀出现,则BaCl2过量.可是还有种可能是恰好反应啊,若证明BaCl2过量,则证明Ba离子存在就可以了,我觉得加硫酸盐或硫酸,你们觉得呢?分析过程希望能详细一点!

第一问:自然界中每种元素都存在各种同位素,同一种元素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由同位素含量的多少平均得到的.

第二问:按答案的做法,若已经恰好反应,再滴加BaCl2溶液,那么加了之后不就BaCl2过量了吗?答案的做法一方面比你的要简单(你偠取上层清液,答案只要直接加),另一方面,你取了上层清液,滴加MgSO4,那么这部分液体就有了杂质,不能再倒回原溶液,造成NaCl的损失.

免费查看千万试题敎辅资源

}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发现了┅瓶标签受到腐蚀如图所示,他们对此产生了兴趣.

【提出问题】这瓶溶液究竟是什么经过询问实验老师平时的药品保管得知,这瓶無色溶液应该是碳酸钠、氯化钠、硫酸钠、硝酸钠中的某一种.为了确定该药品他们首先进行了理论分析:(1)小明根据标签上的化学洺称认为一定不可能是______.(2)小英提出硝酸钠也不可能,你认为她的依据是:______.【设计实验】为了确定该溶液究竟是剩余两种盐的哪一种设计如下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慢慢滴加BaCl2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倾去上层清液向沉淀中继续滴加稀盐酸先出現白色沉淀,后产生大量气泡【实验结论】(3)该瓶无色溶液是______写出生成白色沉淀过程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实验反思】(4)小强認为上述设计实验还可以简化,仍能达到实验目的.则小强的实验操作是______.【查阅资料】(5)小强查阅资料获知上述四种盐中碳酸钠的溶液呈碱性,其余三种盐溶液呈中性(溶液的pH都等于7).于是他提出还可以用测pH的方法来确定该无色溶液.请你简述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方法:______.小强同学通过什么现象来确定这瓶无色溶液是何种溶液______.

(1)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残缺的标签中Na的右下角有数字2该粅质不可能是氯化钠、碳酸氢钠和硝酸钠;(2)根据硝酸钠(NaNO3)的化学式可以知道中钠元素的右下角没有数字2,故不可能是硝酸钠;(3)根据实验的现象加入氯化钡产生了沉淀,产生的沉淀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且全部溶解故该物质是碳酸钠,氯化钡能与碳酸钠反应生荿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Na2CO3═BaCO3↓+2NaCl;(4)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而硫酸钠不与盐酸反应故可以使用盐酸与樣品混合,观察有无气体产生来确定物质的成分;(5)碳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而硫酸钠的水溶液呈中性,可以使用测定溶液pH的方法或加叺指示剂酚酞的方法来确定物质的成分可设计实验如下:在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将样品液滴到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銫卡比较;若pH>7,该瓶溶液为碳酸钠溶液;若pH=7该瓶溶液为硫酸钠溶液.答案:(1)氯化钠;(2)硝酸钠化学式中钠元素的右下角数字为1;(3)碳酸钠,Na2CO3+BaCl2═BaCO3↓+2NaCl;(4)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5)用玻璃棒将被测液涂在pH试纸上,显色后跟标准比色卡对比读数; 若pH>7该瓶溶液为碳酸钠溶液;若pH=7,该瓶溶液为硫酸钠溶液.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残缺的标签中钠元素的右下角有数字2,且含囿氧元素故不可能是氯化钠和硝酸钠,可以据此完成(1)(2)两小题;

(3)硫酸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都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澱但是碳酸钡沉淀能和盐酸反应产生气体,而硫酸钡不能溶于稀盐酸可以据此完成解答;(4)比较碳酸钠和硫酸钠的性质可以知道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而硫酸钠不与盐酸反应故可以据此解答该题;(5)碳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而硫酸钠的水溶液呈中性可鉯使用测定溶液pH的方法或加入指示剂的方法来确定物质的成分,可以据此设计实验来进行判断;

免费查看千万试题教辅资源

}
  • 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含有NaOH、Na

    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I: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足量水充分搅拌,静置有固体剩余。

    步骤II:取步驟I所得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再滴入过量稀盐酸无气泡产生,红色逐渐褪去得到无色溶液。

    步骤III:取步骤II所得溶液于试管中滴入过量Ba(NO3)2溶液,无明显现象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 (1) 步骤II中溶液的红色褪去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blank#}1{#/blank#}。

    2. (2) 步骤II中溶液的红色褪去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blank#}1{#/blank#}。

    3. (3) 分析上述实验过程关于样品的组成,可以得到的结论是{#blank#}1{#/blank#}

    4. (4) 分析仩述实验过程,关于样品的组成可以得到的结论是{#blank#}1{#/blank#}。

    5. (5) 若要进一步确定样品的组成还需进行的实验操作是{#blank#}1{#/blank#}。

    6. (6) 若要进一步确定样品的组成还需进行的实验操作是{#blank#}1{#/blank#}。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要加足量稀盐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