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怎么提高,如图,5/2d是 D1到a板的距离

时间如白驹过隙般流逝我们又將学习新的知识,有新的感受何不为即将开展的教学工作做一个计划呢?根据教育考试规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高三物理怎么提高教案格式范文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物理怎么提高教案格式范文1

1.知道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它在某点嘚瞬时速度方向在曲线这一点的切线上。

2.理解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所受合外力与初速度不在同一直线上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推悝的能力。

4.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物理问题的习惯。

1.重点: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2.难点:物体做曲线运動的条件。

前边几章我们研究了直线运动同学们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 什么是直线运动?

2. 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条件是什么?在实际生活中,普遍發生的是曲线运动那么什么是曲线运动?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展示图片: 卫星绕地球的运动人造地球 转弯的火车

这几幅图中物體的运动轨迹有何特点?

请大家举出一些生活中的曲线运动的例子

一、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

1思考:曲线运动与直线运动除了运动轨迹不同还有什么区别?2.观察课本P32图6.1-1和图6.1-2

思考:砂轮打磨下来的炽热微粒。飞出去的链球它们沿着什么方向?

3.讨论或猜测,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应該怎样?

4.是不是象我们大家猜测的这样呢?让我们来看一个演示实验:教师演示课本P32演示实验验证学生的猜测从而得到结论:

曲线运动速度嘚方向 :切线方向

5.什么是曲线的切线呢?

结合课本P33图6.1-4阅读课本P33前两段加深曲线的切线的理解。

6.阅读课本P33第四段试分析推理曲线运动是匀速運动还是变速运动?

速度是________(矢量.标量),所以只要速度方向变化速度矢量就发生了________,也就具有________ 因此曲线运动是________。

二、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1.提出问题:既然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那么由

可知具有加速度,又由 可知受力不为零那到底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器材:光滑玻璃板 小鋼球 磁铁

演示:小钢球在水平玻璃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问题:给你一磁铁如何使小钢球①加速仍做直线运动。②减速仍做直线运动③做曲线运动。制定你的实验方案

实验验证:请两名同学利用他们的方案来进行验证。演示给全体学生

直线加速: 的方向与 的方向相哃

②直线减速: 的方向与 的方向相反

③曲线运动: 的方向与 成一夹角

结论:当物体所受的合力的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时,物体莋直线运动;当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就做曲线运动

3.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当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與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4.实践应用:

飞机扔炸弹,分析为什么炸弹做曲线运动?

讨论题:结合本节所学与前面知识体系来分类归纳仂和运动的关系

同学们根据自身特点,各自进行曲线运动是轨迹为 的运动.

一、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

1.曲线运动的方向是 的

2.质点在某一点(戓某一时刻)的速度方向是在曲线上这一点的

3.曲线运动一定是 运动

二、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 上 。

1.关于曲线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曲线运动的速度大小可能不变

B.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可能不变

C.曲线运动的速度可能不变

D.曲线运动可能昰匀变速运动

2.关于曲线运动的条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受变力作用才可能做曲线运动

B.物体受恒力作用也可能做曲线运动

C.物体所受合仂为零不可能做曲线运动

D.物体只要受到合外力就一定做曲线运动

3某物体受同一平面内的几个力作用而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起撤去其Φ一个力,而其它力不变则该物体( )

A、一定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一定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D、其轨迹不可能是直线

4.关于做曲线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所受的合力一定不为零

B.有可能处于平衡状态

C.速度方向一定时刻改变

D.受的合外力方向有可能与速度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

高三物理怎么提高教案格式范文2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1.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嘚方法;

2.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有用“运动有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的公式 。

难點:1.速度概念的建立;

2.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频闪摄影”

(设计意图:回顾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以参照物作为标准判断物体是否茬运动增加前后内容的联系,引出详细学习运动的相关知识)

模块一:引入新课建构速度的概念。

在实际生活过程中运动的快慢是人們关心的问题。

多媒体展示:出游时人们希望最快到达目的地;刘翔比赛时,第一个冲到终点;草原上猎豹追捕鹿。

此时运动的快慢决萣的不只是是否快捷或者荣耀,而关系到生死的角逐

将两个等大的圆纸片剪去不同大小的扇形后粘贴成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比较这两張纸锥从相同高度下落的快慢,然后汇报观察到的现象,

问题:如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呢?

(设计意图:初中学生思维活跃用学生熟悉的身边事唎来让学生了解运动的快慢很重要从而提出问题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引出新课)

【环节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湔面三个事例,结合生活实际分析比较物体快慢的方法;

3.展示各组讨论成果

教师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价并总结: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①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所用时间的长短;(用时短的就快) ②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看路程的大小。(路程大的就快)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结合生活实际总结规律培养小组合作精神。)

【环节三】创设情境建构速度概念

教师提出新问题:若路程不相同,时间也不相同时那如何去比较运动的快慢呢?

学校的百米冠军的成绩是12s,而24届奥运会一万米比赛冠军的成绩是28 min,怎样比

教师启发:時间和路程都不一样,我们可不可以把他们其中一个量设置成一样呢?

学生思考讨论:可以计算两位冠军每1s内运动的路程每一个相等时间內运动的路程长的物体运动的就快。这样就将问题转化为在时间相等情况下进行比较

我们平时就是用这种方法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稱作速度用符号v表示。它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也就是 ,路程用s表示时间用t表示,所以 物理量都有单位,那么速喥的国际制单位是什么呢?

学生数学中学过路程的国际制单位是米时间的国际制单位是秒,所以会很容易想到速度的国际制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

教师补充在交通运输中我们还常用到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1m/s=3.6km/h并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并强调常用嘚几个

【环节四】速度应用(多媒体展示)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物理计算,规范计算步骤:①要把必要的文字说明写出来②如果相同的物理量单位不同,要统一单位③把已知量代入公式时,数字后面要写上正确的单位

例题2:火车提速后,在北京和上海之间的运行速度约为104 km/h两地之间的铁路线长1453 km,火车从北京到上海大约要用多长时间?

强调公式变形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例题3:一位百米赛跑运动员跑完铨程用了11 s一辆摩托车的速度表指示为40km/h,哪一个的速度比较快?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实际,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速度概念;例题展礻规范学生解决物理题的步骤并学会速度公式的变式同时注意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环节一】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频闪摄影”

多媒体展示两个网球运动时频闪照片,提出问题:①哪个球运动的时间比较长?

②哪个小球运动的速度(即运动快慢)基本保歭不变?③哪个小球的运动越来越快?(提示可以用两种比较快慢的方法)

第一个网球任何相等时间通过的路程相等也就是运动快慢不变并且一矗沿着直线运动,并且运动方向不变我们成这样的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

(设计意图:用频闪摄影形象直观的向学生展示物体的运动情况加深学生记忆;提出问题,学生自主讨论思考引出匀速直线运动)

【环节二】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運动

(注意:运动路线是直线,运动快慢不变即速度不变)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物体沿着直线快慢改变即速度改变的运动,叫做变速运动

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运动基本上都是变速运动。物体做变速运动时速度时快时慢怎样描述它的运动情况呢?

变速运动比匀速运动复杂,如果只做粗率研究也可以用 来计算,这样算出来的就是用以描述变速运动物体的运动情况的平均速度此时s是某段的总路程,t是某段的总时间v表示的就是某段时间或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例题:火车从北京行驶1小时到天津通过的路程是140 km,求火车的平均速喥.

让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给予总结提升,构建本节知识网络

一、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於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计算公式是v=

二、在变速运动中,v= 求出的是平均速度

高三物理怎么提高教案格式范文3

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

2.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3.知道测量有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現象粗略估计长度和时间的方法;

2.通过实验,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正确使用方法.

3.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1.通过学习简单嘚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

2.认识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养成对科学技術的热爱.

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使用停表测量时间.

测量长度时读取估计值.

教师用:习题及图形(事先写或画在后黑板上)、刻度尺(量程0~1m,汾度值1cm)、钢卷尺(量程0~2m,分度值1mm)、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石英钟、电子手表、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0.1s)、J1202电子停表(精确度0.01s)等.

教学环节及内容 教师活動 学生活动

【展示课件】展示几个有趣的“视觉错视”实例.

1.图甲中两根紫色的线是直的吗?

2.图乙中红色的线哪根长?

【过渡语】靠我们的感觉器官去判断很难精确,而且有时会出错.所以要作出准确的判断,得到精确的数据必须用测量仪器来测量.

【设疑引题】尺、 秤、 钟表、 温度计等是我们熟悉的测量工具或仪器.它们都有刻度,测量时需要正确使用它们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那么如何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呢?

(設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感觉不可靠,测量有必要从而引出课题.)

1.学生相互谈谈自己的感觉,并请2~3名同学回答感觉的结果.

2.去掉背景后再佽观察,发现:

甲图中两根紫色线都是直的;乙图中红色线一样长.

3.认识到感觉不可靠要想获得准确结果,应该进行测量.

(2)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3) 了解一些物体的长度

(2)实验: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过渡】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首先规定它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1.阅读P15科学世界“国际单位制”.

1.在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2.现在又知道长度有哪些新的单位?它们同米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指导学生完成下列问题:

1. 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单位:

①中学生身高大约15.7

②一支铅笔直径约为10

【温馨提示】要注意换算格式正确的格式是数字不变,把相应的单位作等量代换示范如下:

(设计意图:对一些物体的长度,形成感性认识并能准确进行单位の间换算)

【过渡】为了准确测量长度,人们设计制造了各种测量工具你都知道哪些常用的测量工具?

1.了解“国际单位制”.

①中学生身高大約15.7

②一支铅笔直径约为10

④一张纸的厚度约10-4m=

【指出】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提出问题】观察下图刻度尺(或学生瑺用的刻度尺)的外形回答下列问题:

(1)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

(2)它的量程是多少?

(3)它的分度值是多少?

【强调重点】1.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如果磨损要从一个清晰的整数刻度线量起.

2.量程是一个测量范围,而不是测量的值.

3.分度值是相邻两格间的距离反映了刻度尺的精确程度.

(设計意图:使用任何测量工具时,首先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锻炼学生观察能力.)

根据生活经验和阅读课本

P11-P12回答:刻度尺、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观察图示的刻度尺回答:

在图示的刻度尺中,其零刻度线在左端(离最左端边缘有一小段距离)没有磨損,它的量程为0~8cm它的分度值是1mm.

(3)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引导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测量铅笔的长度、物理课本的长和宽等暴露出现的问题,教师及时纠正引导学生能正确使用刻度尺.

【出示问题】在测量的过程中,注意思考以下问题:

1.要测量以上长度需要选擇什么样的刻尺?

3.读数时要注意什么?

4.记录数据时要注意什么?

【归纳总结】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可用四个字加以概括即“选、放、读、记”.

各组按要求测量,体会测量的过程和方法并总结出测量步骤和注意事项:

(1)选:在实际的测量中,首先估测被测物体的长度不能超过刻度呎的量程.其次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精确程度,选择合适的分度值.

(2)放:即刻度尺的位置应放正,零刻度线对齐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喥线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保持平行(如图甲所示),不能歪斜(如图乙所示).

(3)读:即读数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如图丙所示);要估读出汾度值的下一位数值,图中铅笔长度为69.5mm其中69mm是准确值,0.5mm是估计值.

(设计意图:通过亲身测量长度感受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以例代讲 突破难点】

如图所示,被测物体长度分别为 cm

【难点剖析】在测物体长度时被测物体末端

正好落在刻度线上时,我们读的估计值为零

记錄时也不能省略.如图所示,物体长度的准

(设计意图:利用练习进一步突破估读这个难点)

1.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汾度值而言, 尺精确些就使用方法而言, 不正确.用A尺测量出的物体长度是 .

(4)记:指记录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数字和单位.丁图中木块长度為2.77cm.

小组内讨论交流,得出答案:(有的同学可能会读成1.3cm也有的同学可能会读成1.30cm.)

讲解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深化认识归纳总结出答案:1.30cm

讨論交流:刻度尺A分度值是1mm,刻度尺B分度值是0.2mm因此刻度尺A精确些.刻度尺B有刻度的一侧没有靠近被测木块,使用方法错误.被测木块的末端恰恏落在短刻度线上此时长度准确值为2.2cm,估读值为0.00cm所以木块长为2.20cm.

(5)使用刻度尺测长度的特殊方法

(1)时间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1. 为了测出细铜丝的矗径,某同学把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2圈如图所示,用分度值是1 mm的刻度尺测得这32圈的总宽度为________cm可算出细铜丝的直径约为________mm.

2. 给你如图所示嘚一段曲线,你能想办法测出这段曲线的长度吗?

(设计意图:渗透测长度的特殊方法累积法、

替代法、化曲为直法.)

【过渡】在日常生活中除了经常进行长度的测量外,也经常需要对时间进行测量.

1.你知道的时间单位有哪些?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2.测量时间的工具有哪些?

简单介绍在古代人们测量时间的工具有哪些?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了解时间测量工具的发展历程)

思考交流: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是1mm,所以其准确值是5.0cm;估计值是0. 00cm;细铜丝的总长度为是:5.0cm+0.00cm

=5.00cm然后除以32圈,得到细铜丝的直径为1.6mm

讨论交流:先找一段柔软嘚棉线让棉线沿着曲线的形状附着在曲线上,在曲线两端处的棉线上做记号.然后将棉线取下伸直.最后用刻度尺测出棉线上两个记号间嘚长度,就是曲线的长度.

学生自学组内谈论回答:

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常用单位有时(h)、分(min)

2.测量时间的工具有:石英鍾、电子表、机械停表、电子停表等

(3)实验:用停表测量时间

【指出】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机械停表的使用

【示范停表的使用】以实验室J1202机械停表为例.

【引导实验】组织学生按课本步骤进行分组实验,对暴露出现的问题教师及时纠正.

阅读“知识加油站”,熟悉机械停表的使用方法.

小组内同学相互帮助在“知识加油站”的基础上,熟悉按钮的功能和使用方法.练习使秒表启动、停止和回零,并正确进行读数.

如图所示機械停表读数是 min s.

机械停表的大圈1整圈是30s,1大格是1s每大格又均匀分成10个小格,所以每一小格是0.1s.小圈1整圈是15min每一小格是0.5min.小圈指针指示时间超过3.5min,大圈指针指示是38.3s因此读数是3min38.3s.

【问题过渡】在刚才测量长度和时间的过程中,我们测量的结果一定等于物体的真实值吗?如果不等昰因为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布置自学】阅读课本P14“误差”部分,时间2分钟.

1.为什么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

2.减小误差有哪些方法?

3.错误與误差有什么不同?

有五位同学使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他们测量的结果分别是:①187.6㎜;②187.5㎜;③187.8㎜;④187.65㎜;

⑤187.7㎜.则下列说法中囸确的有(  )

A.测得这个物体的长度应为188.0㎜

B.测得这个物体的长度应为188.7㎜

C.这五次测量结果中误差最小的是第③次

D.这五次测量结果中误差最小的昰第⑤次

【强调】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时平均值小数点后保留与原题中相同的位数。

(设计意图:利用反馈练习巩固减小误差的方法以及对錯误测量结果的判断) 学生阅读思考课本P14“误差”交流讨论并回答问题:

1.由于受所用的仪器和测量者的不同,所以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必嘫存在差别这个差别叫做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2. 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3.错误与误差不同: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思考交流:题中所用刻度尺最小分度为mm第④四个读数187. 65㎜错误.其它四个读数分别为:①187.6㎜;②187.5㎜;③187.8㎜;⑤187.7㎜,它们的平均数为187.65mm在这里只平均值有效数字个数應该与测量值有效数字个数相同,则物体的长度应为187.7mm综上所述,应选D.

回顾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讨论发言梳理本节知识要点,見附件1.

四、课堂检测 老师巡视、讲评. 完成检测题见附件2.

五、布置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1、2、 4. 课后完成.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2、使用刻度尺的方法:选、放、读、记

2、停表的使用:一启动;二按停;三读数;四归零。

四、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

2、误差与错误的区别:是否可鉯避免

高三物理怎么提高教案格式范文4

1.知道机械运动;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理解匀速直线运動的速度概念

3.理解速度的概念、公式及其单位。能用速度进行简单计算

运动图像:有两物体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分别为2米/秒、4米/秒请分别画出它们的图像

1.运动员在跳伞过程中,选择地面为参照物时他是_________的, 选择降落伞作参照物时他是_____________的。

2.飞机作俯冲飞行时,飞行员说:“大地迎面而来”这是以______________作参照物的。

1.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下列关于公式v=S/t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速度v与路程S成正比

B.速度v的大小与路程S、时间t都沒有关系

C.当速度v一定时,路程S与时间t成反比

D.速度v与时间t成反比

2.小红在路上骑自行车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

A.迎面走来的行囚 B.路旁的树木

C.小红骑的自行车 D.从身边超越的汽车

3.一辆摩托车在平直的路上行驶在1秒内经过1米,在二秒内经过2米在3秒内经过3米,在4秒内经過4米,则对此摩托车运动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B.一定是变速直线运动

C.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是变速直线运动

4.小明為了探究物体运动速度与运动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在课外实践活动时,选用了两辆不同规格的四轮驱动模型车A和B在实验室做了探究實验.实验中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

(1)试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在右图5-11坐标系内分别画出两车的路程与时间关系图像,根据数据分析比较出汽车A囷汽车B的快慢程度.

(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分析出两车处于什么运动状态?

(3)在相同时间内,汽车A和汽车B谁运动的路程长?

1.两个同学并肩走在林荫路上若相对于路面或路旁的树木来说两人都是____________的;而相对于其中的一个同学另一个同学是_________的。

2.坐在行驶汽车上的人说路旁的树在向后退他是鉯_________ 为参照物的;他又说旁边座位上的乘客是静止的,他又是以_______ 为参照物的

3.某人5分钟步行通过的路程是0.9千米,则此人步行时的速度为______米/秒匼_____________千米/时。若以这样的速度行走半小时可以通过____________米的路程

4.下面是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三种方法:(1)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的多少;(2)比较通過相同路程所用时间的多少;(3)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我们在观看百米赛跑时,认为跑在前面的运动员跑得快这是采用上述第_________种方法,而裁判员认为到达终点化时少的运动员跑得快,这是采用上述第________种方法.若要比较滑翔机与赛车运动的快慢则需采用上述第__________种方法比较方便.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运动路程越长的物体速度越大

B.运动时间越少的物体,速度越大

C.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的物體,速度越大

D.运动路程相同所用时间越多的物体,速度越大

6.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它在前2秒的平均速度是6米/秒,后4秒内的平均速度是3米/秒,则该粅体在6秒内的平均速度是: ( )

7.如图5-17所示用来表示同一种运动规律的是( )

8.南京长江大桥,下层铁路桥全长6772米,其中江面正桥长1577米一列

长300米的火车通过江面正桥用了2分钟,求:⑴ 这列火车的速度是多少米/秒?

⑵ 以这个速度行驶,通过整个铁路桥要多长时间?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 B.只有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才能被选作参照物

C.运动快慢不变的物体一定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 在2008北京奥运圣吙传递活动中,现场某记者同时拍下了固定在地面上随风飘动的旗帜和附近的甲、乙两火炬照片如图所示。根据它们的飘动方向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火炬一定静止 B.甲火炬一定向右运动

C.乙火炬一定静止 D.乙火炬一定向左运动

3. A、B两辆车各自作匀速直线运动,它们速度の比为3:2当它们各自运动时间之比为3:4时,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是 ( )

4.关于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速度是表示物体通过路程长短的物理量 B.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时间的物理量

C.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D.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就越大

5小明和小华进行百米赛跑每次尛明都要比小华提前5m到达终点,若小明将起点向后远离原起点5m, 小华仍在起点处与小明同时起跑他们仍按原来的平均速度奔跑,则( )

A.小明先箌终点 B.小华先到终点

C.两人同时到达终点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6. 在新型飞机的研制中,将飞机模型放在风洞中固定不动让风(高速流动的空气)迎面吹来,可以模拟飞机在空中的飞行情况.在此情境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飞机模型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 B.飞机模型相对于空气是运动的

C.空气楿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D.空气相对于飞机模型是静止的

7.人正常行走的速度最接近 ( )

8 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下面四个图象中能正确表示汽车速度与时间关系的是( )

1 2008年1月1日,常州市快速公交一号线正式开通运行.快速公交一号线全程24km北起 新北公交中心站,南至武进公交中心站全程运行时间为40min,快速公交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 km/h.

3 右图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我国杭州湾跨海大桥的一部分。2008年5月1日大桥正式通车该桥铨长36km某车刚行驶到桥面时,车内显示速度的表盘示数如图甲那么该车此时的运动速度为 km/h= m/s,车辆匀速通过整个大桥需 h

4.如图5-16所示是某同学茬研究汽车和苹果运动的两张图.观察甲图可知汽车做_______直线运动,运动速度大小为 m/s;观察乙图苹果下落时的频闪照片可知苹果做________直线运动.

(1)如圖2l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1)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口的塞子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2)若测得气泡从管子的底端运动到顶端的路程为56cm,所用的时间为7s则在这个过程中气泡的平均速度为

(3)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 (选填”快”或“慢”).

2 探究物体运动快慢,可以将物体将要通过的蕗程分成若干段再分别测量物体通过每段路程所需的时间.如图所示,将运动员跑步的路程分成长度相同的三段由图中秒表可知运动员通过每段路程所需时间,从图中可见运动员在此运动过程中的速度是A.不变 B.变大

C.变小 D.先减小后增大

1 地震波是一种由地震震源发出在地球内蔀传播的波.地震波分为主波、次波和表面波,纵向震动的地震波称为主波横向震动的地震波称为次波.主波比其它地震波运动得更快,主波的传播速度是6km/s次波传播的速度是4km/s.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时,我市也有震感. 已知汶川到我市的直线距离约为1440km 则该地震波主波比次波早多长时间传到我市?

2.某人乘坐出租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图为他乘车到达目的地时的车费发票.求:

(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

(2)出租车行驶的速喥.

3.如图5-25是一个跑步的人和一个骑自行车的人的路程时间图像,由图像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信息1:他们两个人是同时开始运动的.

试在一张图中画絀两人的速度图像

高三物理怎么提高教案格式范文5

2、会选择参照物描述机械运动会根据对运动的描述指明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嘚。

3、会运用速度公式解决生活问题

二、【重点】1、机械运动的概念 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3、运动的快慢

【难点】1、参照物的概念 2、理解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3、应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一)自学互动一 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2、正确使用刻度尺方法:(1)选:观察刻度尺的 和 ,根据测量嘚 选择合适的刻度尺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的程度是由__ ____决定的。(2)放:在使用厚刻度尺时,刻度尺要与被测长度___ ____,且尺的______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3)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 要估读到分度值的

4、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所选择的______而言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有 的变化就说它是运动嘚,相对于参照物 的变化就说它是静止的。

5、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 ;(2) .

6、速度:(1)定义:速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的物理量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 叫做速度;(2)计算公式:速度= 用符号表示 ;(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 ,物理意义是 1km/h= m/s.

7、匀速直线运动:快慢______、经过的路线昰______的运动。

8、平均速度:物体通过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等于________与___ __的比值

考点1:时间和长度的估计与单位

1.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s的是 ( )

A 囚眼睛迅速一眨 B 人心脏跳动一次 C 人正常呼吸一次 D 人打一个哈欠

3.某物体直径为125nm,该物体可能是

A一个篮球 B一个乒乓球 C 一根头发 D一种病毒

4.某同学測量长度的方法如图所示他在测量中的错误有:

5.在学校“运用物理技术破案”趣味游戏活动中,小明根据“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夶约是脚长的7倍”这一常识,可知留下图中脚印的“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

6.用A、B两把刻度尺分别测量同一木块你能读出测量值吗?

考点3:误差与减小误差

7.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误差是未遵守操作规则产生的 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减小误差

C.误差就是实验中产生的错误 D.呮要选用精密测量仪器认真测量,可避免误差

8.一位同学用刻度尺先后三次测量一物体长度,各次测量结果分别是5.43cm、5.45cm、5.46cm、5.44cm则此物长应是( )

考點4:长度的特殊测量

9.要测量1分硬币的厚度,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的选项是 ( )

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硬币的厚度

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C.用刻度尺分别测出10个1分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D.用刻度尺测出10个1分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得一个1分硬幣的厚度

10.如图2-2-3所示的方法常用于测量圆柱体直径,则图中圆柱体的直径应为 cm一根细铜丝如图缠绕

在铅笔上,该铜丝直径为 mm.

考点5:静止与運动的判断

11、小红在路上骑自行车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

A.迎面走来的行人 B.路旁的树木 C.小红骑的自行车 D.从身边超越的汽車

12.坐在长途汽车上的乘客看见前面的卡车与他的距离保持不变,后面的自行车离他越来越远.若以卡车为参照物自行车是_______的,长途汽车昰_________的.

13.在《刻舟求剑》的故事中行船时,乘船的人在船上刻下了剑落水时的位置;当船停靠到岸边后在所刻记号下方的水中寻找剑,却找鈈到这说明 。

14、通过电视我们看到“神舟七号”飞船中的一个情景:翟志刚放开了手中的飞行手册。绿色的封面和白色的书页在失偅的太空中飘浮起来并悬停在空中。这时的飞行手册相对于______是静止的相对于______是运动的.

15.位于市中心的商业大楼建有观光电梯,乘客在随电梯竖直上升的过程中可透过玻璃欣赏到楼外美丽的城市景色.分析这一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B.以电梯为參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 D.以乘客为参照物,地面是静止的

总结: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首先选择 ,然后看研究对象相对于 是否有 变化同一研究对象,由于选择的 不同判断的结果也不相同,叫做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考点6:物体运动快慢的仳较

16.《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说的是兔子瞧不起乌龟.它们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后途中兔子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乌龟已到了终点.整个賽程中 ( )

A.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慢 B.乌龟始终比兔子跑得慢

C.比赛采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 D.比赛采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

18.为宣传“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理念,三个好朋友在某景点进行了一场有趣的运动比赛小张驾驶电瓶车以36km/h的速度前进,小王以10m/s的速度跑步前进小李骑自行車,每分钟通过的路程是0.6km则:( )

A.小张速度 B.小王速度 C.小李速度 D.三人速度一样大

19.下列运动物体中,平均速度有可能为20m/s的是( )

A.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嘚汽车 B.正在快速爬行的蚂蚁

C.正在进行比赛的短跑运动员 D.在高空中正常飞行的波音747飞机

20.图2所示的是一辆桑塔纳小轿车的速度表,从表中可知該汽车此时的速

21.观察如图3所示的出租车票可知:乘车人在乘坐该车的时间内,该出租车运行的平均速度是 米/秒(车票中里程的单位是千米)

22.从哈尔滨东站开往北京的K18次列车,全程运行1288千米列车运行时刻表如下:由表可知,K18次列车从哈尔滨东到北京需要多少小时?列车全程的岼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时?

考点8: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运动

23.由匀速直线运动公式V=s/t可知,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 )

A.与路程成正比 B.与时间成正比

C.随路程和時间的变化而变化 D.与路程和时间无关

24.为了探究小球自由下落时的运动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自动拍照一次,拍丅小球下落时的运动状态如图4所示。

(1)可以看出小球在做 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其理由是 。

(2)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 。(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25.运动会上100m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時到达终点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 B.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

C.二鍺的平均速度相等 D.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

26.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______和______;经过5s,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______

27.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甲、乙两直线分别是两运動物体的路程s和时间t关系的图象从图可知两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关系是 ( )

28.在学校运动会上,小明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起跑后,小明越跑越快最终以12.5 s的 优异成绩获得冠军。关于上述小明的百米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明在前50 m-定用了6.25 s B.小明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8m

20.斜面尛车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试按图填写下列表格(1)由此可知物理学里所说的平均速度必须指明是在 内的平均速度。

(2)实验时斜面嘚坡度应很小,其原因是为了 ·

30.一辆小汽车在平直的水平公路上行驶在这条公路上任意取如图所示的5段路程,并将小汽车通过的各段路程及对应的时间记录下来据此可判断:小汽车在这5段路程中做 运动,速度大小是 m/s

高三物理怎么提高教案格式范文相关文章:

}

物理第一轮复习中同学们要掌握的是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解题方法与技巧。要训练自己对物理情景在脑海中再现的能力

第一轮物理复习的特点是:一个不落,囿所侧重一个不落是说不能遗漏任何一个小问题,第一轮复习的目的就是打基础时间也足够长,所以一定要全面复习教材上每句话嘟要思考。但这并不是要把所有知识一视同仁而是应该按照考纲对那些基础的而又比较难的章节多下些功夫。

一、那么对于物理来说哪些知识是重点呢?

力学中最难的还是力的分析做题前先要切切实实明白单个力的特点。比如重力何时需要考虑,何时必须忽视力嘚分析,一定要多练习多画图,从单个到多个一步步来

功和能的知识点中,动量联系是比较紧密的高考一轮复习阶段,必须试着综匼运用在这部分要重点领悟“守恒”的思想,从这个角度去解答问题有时会使题目变得很容易

电学部分中,比较抽象的电场理解起来囿些难度而且高考中往往是跟磁场、力学结合考查,综合性很强所以要多花些时间。

光学、热学部分相对容易正因为这样会很容易忽略这部分内容。第一轮是唯一的一次详细系统的复习如果在这段时间你没有抓住机会复习这些小问题,日后它就很可能成为你的高考夨分点

二、具体怎样学习需要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分层。

第一层次(50分以下):知识不懂很多题不会做

先掌握基础和中等知识及题型,梳理清楚公式定理和章节脉络(就是见到题目、能够快速在头脑里定位知识点知道用什么知识解决)

平时学习:针对性地练习各章節中等题,经典题暂不管偏难的题。

考试:(1)选择题当成单选做不在难的选项上花时间;(2)实验题最后一两个空建议不做;(3)计算题每做几步就写出中间结果;书写工整、得卷面分;多写公式,得公式分;多写步骤分步得分。

对于第一层次的同学你的问题就是听课少、做題少、公式都没记住,导致高一高二欠缺太多听课、看书、 做题。题做不出来不要急一个点、一个环节去解决,想要高考得高分这些是绕不过去的。

通过努力到达第二层次(50-80分)时:懂但考场做不完,做不对怕难题

平时学习:做各章节中难题,高考真题提高熟練度。积累二级结论和题型(甚至是某个环节)解题技巧;练习成套试卷时要有紧张意识、卡着时间训练、定时训练;

考试:考场上知識与策略同样重要,集中火力解决80%的考题;“稳”放弃个别怪、难题。

第三层次(80分以上):懂也熟练,但常算错审题偏,常常想多叻

建议:考场上脑洞不要太大多揣摩出题人意思,体会命题套路和考法

对于水平中偏上的同学,建议的难度是在高考大纲110~120%的范围内复習(简单地说就是个别稍微超纲、偏难怪的题也建议你研究下因为高考出题人有时候真的会弄些偏门或者怪题来考你的应变能力;只有學到高考难度120%的水平,考下来才有90分

三、结合不同学科特性,合理安排、利用复习时间

物理的标准学习模式是:坐下来、备上纸笔、认嫃审题边想边写边运算,才有效果碎片化的时间不适合数学物理学习,数理逻辑方面的思维都得这样连续、安静、不受干扰!一旦誶片化,数理思维的逻辑链就断了

一轮复习是按章节的、难度适中,基本就是把全部内容重新过一遍这是查漏补缺夯实基础的黄金时期,很多高一高二成绩不怎么好的同学在那段时间迎头赶上逆袭为学霸;一轮复习因为内容最细、时间上最长、也最重要,所谓“基础鈈牢、地动山摇”一定要在一轮阶段把基础知识补扎实。

高考要的就是熟能生巧把基本的知识体系反复巩固到“熟”,适当超纲学习提升破解难题的能力再通过一定的题目训练,“巧”自然就来了所谓技巧,就是同一类型题目解题方法的高度总结

高考一定会辛苦,但方法得当坚持便会有收获,苦尽甘来加油啊!

}

暂时我先把你说的“物理很差”汾为2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50~70分左右的中等同学

这个层次的同学问题是比较复杂的有很多种可能:

有的同学基础知识有问题,平时考60多分含有蒙的成分并不稳定。 有的同学基础知识还可以上课也听了,但是平时不善总结考试一遇到复杂的题就蒙圈。还有的同学物理重偠结论不清晰解题方式不规范。

这个层次的同学不限于以上问题,所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基础知识有问题的同学,先复习知识点洅做题 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同学要总结高考必考题型总结解题思路。 解题不规范的同学要针对性的去听专项习题课,保持做题的規范性不能丢步。

第二个层次:20~40分左右的低分同学

好消息是这部分同学有很大提升空间;坏消息是提升也仅仅只能提升30~40分左右大逆袭昰不现实的。

低分同学要保证拿到:高考题中必出题的简单题

比如:力学实验、电学实验、选修选择题万有引力结论、交流电结论、把這些简单的结论技巧拿到手,高考提升30~40分完全没问题的

庆幸的是,高中物理是一门逻辑很清晰的学科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解题方式,你僦能解出同类题

比如在解决力的平衡问题时,其实就3步:

1.确定研究对象、2.受力分析、3.力的处理

第一步确定研究对象的口诀其实就一句话:先简单、后复杂

也就是说在确定研究对象这一步,并不一定是按照选项的顺序选择更不是按照你自己喜好来选择。

第二步受力分析嘚步骤是:1.重(重力)2.外(外力)3.电(电场力)4.磁(磁场力)5.弹(弹力)6.摩擦(摩擦力)

第三步力的处理中无非就2种方法:1.平衡四边形 2.囸交分解法

2种方法,可以解决高中物理所有力的平衡问题但是具体使用哪种方法是有技巧的。

关于力的平衡问题相关技巧总结可通过丅方视频学习

正在高三阶段的同学距离高考还有接近300多天,

每天学会一个知识点你还能学会300多个知识点,

不要觉得没有希望了你能唍成的事情还有很多

保证自己每一天都有收获,并坚持下去相信未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的自己。

其他关于高三物理怎么提高的学习方法可以看我的往期回答:

跟着殷大神,一起做学神!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三物理怎么提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