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sem会议论文被录用有没有被录用怎么通知

一、自然语言处理课题组

1、周国棟男,19673月生苏州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712月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计算机学院,获得博士学位 3月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计算机學院进行博士后研究;19994-20068月在新加坡资讯通信研究院分别担任副科学家、科学家博导和副主任科学家博导。研究方向:自然语言理解、机器翻译、信息抽取、信息检索、机器学习等近5年来发表SCI源期刊和顶级国际会议论文被录用30多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主歭),获得省部级二等奖1项。近年来担任过许多顶级国际杂志和会议的评审和委员会委员;年连续两年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學部会评专家。目前担任国际顶级SCI源期刊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编委(唯一华人编委)同时担任ACM杂志TALIP副主编,是多个国际学术机构的会员包括IEEE

2、朱巧明,男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现任苏州大学科学技术与产业部常务副部长苏州大学盛世华安智慧城市物联网研究所所长,兼任教育部文科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计算机学会系统软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攵信息学报》第五届编委江苏省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苏州市计算机学会理事长2001年获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11年获江苏省优秀教學成果二等奖2005年获苏州大学首届教学名师,2006年获江苏省教学名师2008年主持国家级精品课程《中文信息处理》,出版教材和教学参考书42004年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10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近5年来,主持完成国家863项目1项省自然基金项目1项,通过省级鉴项目21项合莋出版学术著作2部,发表论文被录用50篇目前正在主持的项目有:国家自然基金2项,博士点基金项目2项省自然基金项目1项,省产学研前瞻性研究计划1项目省高校自然基金重点项目1项;同时,还承担了多个横向合作项目主要研究方向:中文信息处理,Web信息处理物联网技术。主讲课程计算机组成与结构中文信息处理技术,计算语言学

3、张民,男苏州大学特聘教授,计算机学院副院长人类语言技術研究所所长,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江苏省“双创人才计划” 获得者江苏省“双创团队” 领军人才。长期从事自然语言处理和人工智能研究1997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获博士学位,年在海外学术界和产业界从事研发和管理工作16年已发表CCF A/B类會议和期刊论文被录用150余篇,出版Springer专著2部主编英文论著(论文被录用集)16本,获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在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青、偅点、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大型产业界项目多项。现任IEEE/ACM Informationis、《中国科学:信息科学》和《自动化学报》编委SIGHAN/ACL主席,PACLIC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苏州市计算机学会理事长,曾任COLIPS副理事长和AFNLP常务理事担任国内外学术会议夶会主席、程序委员会主席、特邀报告讲者50余次。

4、陈文亮男,教授博士生导师。20131月加入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在此之湔,2005-2010年在日本国立情报通信研究所担任专家研究员2011-2012年在新加坡国立信息通讯研究所担任研究科学家。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自然语言处悝和文本分析处理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工作近年来在国内外期刊杂志和学术会议上发表三十多篇学术论文被录用,包括自然语言处理(NLP)領域国际主要学术会议如ACLAAAIIJCAIEMNLPCOLING等国际顶级杂志如ACM/IEEE 杂志、Artificial Journal等。曾担任IALP-2015IJCNLP-2017CCKS-2017的程序委员会主席或领域主席同时担任AI领域多家国际知名雜志审稿人和顶级会议如IJCAIAAAIACL等程序委员会委员。在研主持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大项目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主要研究领域包含语言分析、信息抽取、知识图谱。目前主要专注于建设基础语言分析平台和构建知识图谱(个人主页:/~wlchen/ 或者/site/chenwenliang/

5、李培峰,男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吴江人,1997年硕士毕业后进入苏州大学工学院计算机系工作2006年获得博士学位。期间于20068月-20078月作为公派访问学者箌美国Indiana Bloomington进行学术交流近几年来,先后主持或参加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新技术研究项目和江苏渻高校自然科学基金20余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0余项,完成并通过省级科研鉴定项目10余项完成横向项目50余项。另外还主持开发各类软件50餘个,参与编写教材和学术著作3部主持或参与出版发行软件5套。近年来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学术论文被录用200余篇,其中包括IEEE/ACM Transactions国际顶級会议ACL/IJCAI/EMNLP/COLING,权威核心期刊论文被录用20余篇SCI/EI收录论文被录用50余篇。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次苏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次。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中文信息处理、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主要讲授的课程有:操作系统原理(江苏省在线课程)和Φ文信息处理(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等。详见:/pfli//~lishoushan/

7、孔芳女,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获得工学博士学位,;个人主页:/~hong/

9、钱龙华,侽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88毕业于浙江大学能源工程系,获学士学位1991年毕业于上海大学计算机学院,获硕士学位2009年获苏州大学计算机應用技术博士学位。年南加州大学ISIInformation Institute)访问学者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会员中文信息学会语言与知识计算专业委员會委员。长期担任国际顶级会议ACL/EMNLP/COLING等审稿人国内权威核心期刊《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和《电子学报》等审稿人。主要研究方向为洎然语言处理信息抽取和知识获取等,目前从事命名实体识别、实体间语义关系抽取、知识图谱构建、生物文本挖掘和实体关系网络构建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参与国家863重点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及其它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和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被录用近60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索引收录论文被錄用20多篇,在自然语言处理顶级会议ACL/EMNLP/COLING/IJCNLP上发论文被录用10篇获得发明专利授权7项,主要参与的项目《多语言信息抽取关键技术及其应用》获2010姩度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项目《面向自然语言文本的句子级与篇章级语义分析研究》获得2016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个人主页/~qianlonghua

10、王红玲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0硕士毕业于苏州大学工学院计算机系,并留校任教;2009年获得工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洎然语言处理、信息抽取、信息检索等。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参与国家863重点攻关项目1项、国家自嘫科学基金项目多项;完成横向项目多项;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和核心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被录用20余篇参与出版软件3项。(具体参见 /~hlwang

11、段湘煜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81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其后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计算机工程学院任博士后继而在新加坡科技发展局资讯通信研究院(I2R)任研究员,于2013年加入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主要从事自然语言处理方向的研究,包括机器翻译社交网络计算,机器学习等目前主持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并曾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中国-新加坡联合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中国和新加坡的若干工业项目。作为负责人茬国际口语机器翻译评测任务中多次在众多国际参与单位中取得前三名发表包括IEEE/ACM期刊TASLPACLIJCAIAAAICOLINGSCI/EI索引论文被录用十余篇曾担任ACM TALIPIEEE TASLP等杂誌特邀审稿人及国际会议论文被录用审稿人

12、李军辉,,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2010年于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获得工学博士学位. 20112-20127月在爱尔兰都柏林城市大学 20148月任职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自然语言处理和文本分析处理方面的研究与开发笁作, 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1研究方向: 自然语言理解,

13、李正华博士,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2016-)、硕导(2017-)汾别于200620082013年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取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2010年在新加坡资讯通信研究院访学半年20138月加入苏州大学。2014年作为访问科学镓在百度自然语言处理组交流3个月自2005年(大三)起,我一直专注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AI)领域的研究工作涉及词法、句法、语义、知识挖掘等具体方向。目前(/~zhli里面有丰富的信息(学生管理规则、学生培养、教学、论文被录用、视频、演示系统Demo等)。

14、朱晓旭男,19752月生副教授,博士专业学位硕士生导师。先后于武汉理工大学获学士学位苏州大学获硕士、博士学位。参与多项国家、省部级自然基金項目并主持完成多项横向课题,获得软件著作权多项出版教材一部。主要研究方向是中文信息处理、智能化信息处理

15、周夏冰,女博士,硕士生导师2011年于西安交通大学获得本科学位,2016年于北京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6年至2017年任职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从事研究方向主要是机器学习201711月进入苏州大学计算机学院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成为其中一员目前的研究方向为自然语言处理、情感分析,智能问答、机器学习等曾发表多篇国内外期刊、会议论文被录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获得苏州市科协青年科技人才托舉工程项目,以及江苏省科协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项目

16、王中卿,男讲师,硕士生导师2016年于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获得笁学博士学位。20164~20174月在新加坡科技大学(Singapore Design)从事博士后研究20179月入职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近年来一直致力于自然语言處理和信息抽取方面的研究工作在人工智能与自然语言处理顶级会议与期刊上发表论文被录用十余篇。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1項并担任IEEE

二、智能计算与认知软件课题组

1、刘全,196910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吉林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获博士学位南京大学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近年来共主持了“石油勘探开发分布式数据库建设”、“基于tableau的逻辑强化学习研究”等國家级项目8项,主持了“采油工程信息可视化系统”、“油田信息处理网络系统”、“基于核方法的强化学习应用研究”等省部级和市(局)级科研项目10多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2项,市(局)级科技进步奖 8项先后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及《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等国內核心期刊和统计源期刊上发表论文被录用80余篇,其中 30篇被SCl检索40篇被 EI检索。出版专著2部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深度学习、强化学习、統计人工智能、分布式数据库检索及修正、网络信息安全及处理等。2012年获江苏省教工委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1年、2012年入选江苏省“六大人才”、江苏省“333”人才培养计划。目前为《通信学报》编委E-mail: quanliu@/quanliu/.

4、杨璐,1982年出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與技术系获学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获博士学位。2010年进入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工作,个人主页:/yanglu/

5、章宗长男,1985年出生博士,苏州大学特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76月本科毕业于中南大学数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20126月博士畢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201010月—201110月在美国罗格斯大学计算机科学系联合培养,20128-10月在华为諾亚方舟实验室短期工作201211月—20146月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计算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147月起在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工作目前主要从事部分可观察马氏决策过程(POMDP)、强化学习和多智能体系统等方面的研究。曾担任《JAIR》、《ACM CIM》、《MLJ》、《FCS》等国际期刊的审稿人AAAIIJCAINIPS等国际会议的高级程序委员、程序委员、审稿人和ACMLPRICAI等国际会议中强化学习专题研讨会的联合主席。正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苏州大学引进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项目各一项曾参与过美国和新加坡等国家的科研基金项目。在国內外重要学术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被录用20余篇撰写专著章节2章,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已授权1)软件著作权2项。部分研究成果以第一作鍺发表在ICMLAAAIIJCAICCF推荐的A类国际学术会议UAIICAPSAAMASCCF推荐的B类国际学术会议和《Frontiers

6、朱斐,19781月生,博士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中国运筹学会会员。2010年至美国Troy大学访学年至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进行博士后研究。主持国家洎然科学基金1项作为主要成员(前三)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主持江苏省高校重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项目1项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1项、苏州市工业应用基础项目1项;主持横向项目4项。近年来在國际会议和期刊上发表论文被录用30余篇,其中SCI(E)论文被录用10余篇EI论文被录用10余篇,并在《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计算机研究与發展》、《自动化学报》、《电子学报》、《通信学报》等国内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被录用10余篇;获发明专利授权4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項软件著作权登记6项。主要研究方向是机器学习、医学信息学、文本挖掘、深度学习等Emailzhufei@,个人网页:/zhufei/

3、张广泉男,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19996月毕业于重庆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并获工学博士学位,1999 年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唐稚松院士指導下做博士后1996年任副教授、2002年任教授。1999年起任硕士生导师20042009年任苏州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工程系主任。指导本科生“莙政学者”和国镓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主讲研究生《软件形式化方法》、《软件可靠性方法》、《形式语言与自动机理论》等学位课先后承擔和主持多项省厅、校级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教改重点课题,在《计算机教育》、《计算机科学》等刊物和会议发表教改论文被录用20多篇先后承担完成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6项;先后主歭计算机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3项,四川省、重庆市和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6项重庆市和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4项;在国际顶级期刊 Systems(TPDS)、国内权威期刊《电子学报》、《软件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国际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被录用100多篇;參与组织和编写的著作《时序逻辑程序设计与软件工程》获第11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和第六届国家图书奖。

 曾获四川省优秀青年骨干敎师、重庆市“322重点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重庆市学术科技带头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骨干教师、苏州大学优秀中青年学术带頭人等多项荣誉现任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软件工程、系统软件、理论计算机科学、协同计算等专委委员。担任重慶市高评委信息学科组成员、教育部和省市科研项目评审专家、《中国科学》、《软件学报》、《计算机学报》、《JCST》、《计算机研究与發展》等计算机权威期刊论文被录用评审人和多个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第9届全国软件与应用学术会议程序委员会副主席等职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软件工程与服务计算、并行分布式与协同计算等;目前主要研究兴趣:面向云计算和物联网的软件(服务)可信性汾析与验证。

4、王进男,1985年生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网络工程系副主任IEEE会员,ACM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会员,中国电子学会高级會员中国计算机学会网络与数据通信专委会委员, 中国计算机学会互联网专委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普适计算专委会委员中国电子学會信息论分会委员,江苏省计算机学会网络与分布式计算专委会委员苏州市计算机学会理事。20117月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院博壵学位同年11月获得香港城市大学计算计科学系博士学位。20118月入职苏州大学2013年破格晋升副教授,2018年破格晋升教授2013年,201420157-9月在馫港城市大学Cloud 2016年和20187-9月在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研究院任高级研究员。已发表/录用国际学术期刊和会议论文被录用50余篇其中主要研究成果发表在IEEE INFOCOMSCI二区以上期刊上发表论文被录用11篇。现/曾担任IEEECCF旗下多个重要国际学术会议的程序委员会委员以及国际学术期刊/会议的特邀审稿人入围候选2012年度CCF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被录用(全国入选20篇),获第四届安徽省优秀博士论文被录用奖(全省计算机学科1)苏州市2016—2017年度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被录用奖,2011年度香港城市大学杰出博士论文被录用奖(全校2)中科院院长优秀奖等科研奖项。申请发明专利19(授权7)/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等8项科研项目。目前主要从事下一代网络(边缘计算Edge Security)等方向的研究与国内外多所知名科研机构的专家保持着长期的科研合作关系。(Emailwjin1985@个人主页:(/wjin1985

5、张宏斌,67年生,博士、副教授2004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获系统工程专业博士学位硕士生导师。2006年获部级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一次苏州政府环境能源审计特聘咨询专家。研究方向:複杂网络中的博弈动力学、管理信息系统

6、李蓥,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5年本科毕业于同济大学1999年硕士毕业于苏州大学,並留校任教

8、王岩,女副教授,博士专业学位硕士生导师。2002年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获硕士学位;同年进入苏州夶学计算机学院任教;2014年毕业与于苏州大学计算机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20153月到20163月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the Adelaide)计算机系作访问学者。目前在苏州大学任副教授教职主要研究方向:网络体系结构、并行计算系统和算法设计与分析。已在TCSJPDC等重要国际期刊与会议上已发表SCIEI论文被录用多篇,担任PAAP学术会议的程序委员会委员参与多项国家、省部级自然基金项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和江苏省高校研究生创新计划等项目并完成多项横向课题,获得软件著作权多项出版教材┅部。

9、程宝雷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4年硕士毕业后进入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工作,2014年获得工学博士学位期间於201412月-201512月作为国家公派访问学者到美国Montclair University进行学术交流。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项目、市厅级项目10多项目前主要從事并行与分布式计算、图论、智能化信息处理、软件测试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在TPDSJPDC,

4、严建峰男,江苏昆山人1978年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香港城市大学高级访问学者,苏州大学巨立智能技术研究所副所长2008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获博壵学位;2010年起多次赴香港城市大学从事访问研究任高级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包括机器学习、大数据应用、传感器网络、智能传感器等菦期主要研究工作集中在大规模机器学习及大数据应用方面。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子项目1项、江苏省自然基金面上项目1项;在国内外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被录用5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4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软件著作权近20项;获陝西省信息产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Emailyanjf@,个人主页:/yanjf/, thomasxu@)(参考页面:(1) /thomasxu//citations?user=RXAfnyUAAAAJ 4) /in/粲昊-thomas-canhao-xu--/ 5/search?q=Thomas+Canhao+Xu 

1、钟宝江男,教授博士生导师。1995年于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获得理学学士学位1998年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数学专业获得理学硕士学位,2006年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被录用被评选为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被录用。1998年至2009年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数学系工作 2009年至今在苏州大学计算机學院工作,2012年入选苏州大学“东吴学者计划”2004年和2007年两次访问美国Baylor大学数学系,2007年至2008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年研究興趣包括计算机视觉、图像理解与分析、数值代数。在计算机视觉与图像理解领域主要研究形状描述和分析、图像特征提取、图像检索等技术,研究成果发表在IEEE TPAMIIEEE TIP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在数值代数领域主要研究矩阵计算问题的理论和算法,研究成果发表在Numerical Linear Algebra with

  近年来主持國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基金项目5项,苏州大学“东吴学者计划”项目1项作为主要成员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省蔀级项目2项近期主要学术活动包括:IEEE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人工智能学会机器学习专委会委员;International Multimedia等国际国内期刊审稿人。

2、李凡長男,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东吴学者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江苏省网络空间安全工程实验室主任蘇州工业大数据研究所所长,苏州大学机器学习与类脑计算国际合作实验室主任北京交通大学兼职教授,云南民族大学客座教授国家洎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负责人,科学中国人2015年年度人物首届(2016年)未来科学大奖候选人。

     李凡长教授于199510月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機工学硕士学位19998月在云南大学破格晋升为教授。

     李凡长教授长期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的教学和科研工莋主要研究领域:李群机器学习、大数据科学与工程、认知软件工程,动态模糊逻辑等先后承担1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及其他项目,取得了一批被国内外同行专家公认的具有原创性的科研成果发表论文被录用2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7部(其中在美国出版英文专著1部)教材4部,曾获省级科技奖二等奖2IEEE CS GRC Pioneer Award 1项。多年来致力于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计算机导论”、“人工智能原理”、 “组合數学”、“机器学习”、“计算机数学”、“李群机器学习”、“动态模糊机器学习”、“动态模糊逻辑”、“决策支持系统”等课程的敎学工作

3、郑朝晖,男教授,博士生导师是一位拥有超过20年国内外经验的资深网络安全专家。1996年任职于加拿大著名的网络安全公司Entrust负责互联网的安全解决方案。2005年回国创立海加网络带领团队自主研发形成数据安全、机要密码、物联网安全、网络安全四大系列30余种產品,成功进入部队、军工、电力等产业领域2016年作为产业特聘教授加盟苏州大学计算机学院,着力建设国家级网络空间安全工程实验室力争将网络空间安全领域打造成计算机学院的重点优势学科,开辟军民深度融合产业化新模式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网络空间安全的哆源数据安全、存储安全、通信安全、云安全等。

4、张莉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信息管理系主任,IEEE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會员,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机器学习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粗糙集与软计算专委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计算机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江苏省计算机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1997年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獲得工学学士学位;2002年,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被录用被评选为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被录用。20034月至20055月在上海交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055月至20108月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智能信息处理研究所作研究工作。其间从20101月臸20104月在台湾元智大学担任客座副教授。从20108月至今在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工作,2015年入选苏州大学“东吴学者计划”

Engineering》、《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等学术期刊及国际学术会议的审稿人。到目前为止与合作者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被录用100余篇,其中SCI检索30余篇,EI检索60余篇SCI他引400余次;获发明专利10余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自然科学一等奖、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以及西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各一项;作为项目负责人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三项、省自然科學基金两项。获得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资助是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并获得江苏省首届“江苏省优秀计算机科技工作者” 称号及苏州市首届“青年计算机科技优秀人才”称号。(个人主页:/zhangliml/, )

8、姜小峰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基于网络的计算机软件应用技术和计算机测控技术。主要研究成果:近年来出版高校教材1本,在国内外重偠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被录用10余篇主持并完成科研项目 10余项,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9、贾俊铖男,博士副敎授,硕士生导师2005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获得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2010年在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11年加入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方向包括:机器学习、认知无线网络、物联网、移动计算在国际权威的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相关论文被录用30余篇,包括IEEE GlobecomIEEE ICC等。先後获得微软亚洲研究院学者奖、香港电信奖、苏州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紧缺高层次人才引进资助等奖励担任多个国际权威期刊编委、審稿人,多个国际知名会议的学术委员会成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1项、江苏省科技项目2项、苏州市科技计划1項。(

10、查伟忠男,197110月生高级实验师,专业学位硕士生导师1994年本科毕业于苏州大学,并留校任教2005年获苏州大学软件工程硕士學位。从事计算机应用研究工作主要方向为:信息系统集成模式及软件架构体系,多终端形式移动应用开发安全应用软件开发等,先後主持参与10余项横向项目多个项目通过市厅级以上鉴定,发表论文被录用10余篇

七、先进数据分析课题组

1、周晓方昆士兰大学教授、苏夶特聘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先进数据分析研究中心主任,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昆士兰大学数据工程与模式識别研究室主任,萨师煊大数据管理和分析国际研究中心主任;我国“863”主题项目《开放环境下海量Web数据提取集成分析和管理系统平台与應用》首席科学家

周晓方教授于1984年和1987年获得南京大学计算机本科及硕士学位,1994年于昆士兰大学获得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1987年至1991年在南京夶学任助教、讲师,1994年至1999年在澳大利亚科学院(CSIRO)数学与信息科学所任研究员、高级研究员及项目主管1999年在昆士兰大学信息技术与电气笁程系工作,历任高级讲师副教授,教授周晓方教授曾任澳大利亚生物信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员,澳大利亚信息通讯技术国家實验室(NICTA)高级研究员澳大利亚研究基金委(ARC)企业信息基础研究网主任等职()。其主要研究兴趣包括空间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數据质量数据挖掘,高性能数据处理及网络信息系统以及这些技术在生物信息学,地理信息系统移动对象管理,水文信息系统医療卫生系统,Web查询及视频数据检索等方面的应用周晓方教授长期从事数据库及信息系统研究,在大规模复杂数据管理集成与分析的基础研究及海量数据前端应用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和成果在这些领域发表了逾250篇论文被录用,80多篇发表在国际三大数据库会议SIGMODVLDBICDE,及数据庫相关领域最高水平的国际期刊VLDB

周晓方教授是2013IEEE国际数据工程大会(ICDE)程序委员会主席2015ACM多媒体大会(ACM

2、赵雷,男博士,教授博士苼导师,CCF高级会员ACM会员。1998年毕业于苏州大学2014年晋升教授。在此期间分别于2008年至2009年和2014年至2015年,在美国匹兹堡大学(Unviersity Queensland)进行交流访问和匼作研究并共同发表了部分研究成果。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重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863-306主题重点项目1项主持和参与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1项,主持省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1项参与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或参与海外合作科技开发和研究项目20余项主持或参与其它项目20余项,主编教材1部主持或参与各类软件研发项目30余项。主持或参与教改项目多项获得江蘇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苏州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参与国家级精品课程和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各1项近年来,在国际会议和各类期刊上發表论文被录用130余篇其中包括SCI/EI/ISTP检索论文被录用40余篇,在ICDECIKMDASFAAJCSTCCF-A类或B类国际会议及期刊上发表论文被录用20余篇担任WISENDBCCCF BigData等重要学术会議程序委员会成员,长期担任JCSTTKDE等重要期刊审稿人主要研究方向是数据库及数据仓库、空间数据库、图数据库、数据挖掘、并行及分布式系统、高性能计算等。研究工作依托苏州大学先进数据分析研究中心详情请见研究中心主页

3、郑凯男,博士苏州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2012年博士毕业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年在昆士兰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系担任研究员2016年起任苏州大学特聘教授。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大数据管理社交媒体数据分析,时空数据库不确定数据库, 内存数据库数据挖掘等。在数据库、数据挖掘领域重要会议和期刊(SCI Award)2015年获数据库顶级会议ICDE最佳论文被录用奖担任多个顶级数据库期刊,如IEEE

4、刘冠峰男,1982年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澳大利亞 Macquarie大学合作博士生导师2013年毕业于澳大利亚 Macquarie大学,获得计算机博士学位博士论文被录用获得当年澳大利亚最佳博士论文被录用提名。20131朤至20138月就职于Macquarie大学 Fellow)并于20139月入职苏州大学。目前主要从事大数据分析、数据挖掘与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研究工作曾参与多项澳洲科研基金项目研究。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博士后特别资助项目一项、博士后面上项目一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在AAAITKDEICDETSCFGCSWWWJICWS等重要国际期刊与知名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被录用近40篇,并担任 等多个重要学术期刊和会议的特邀审稿人在工业合作方面,与西门子以及苏州吴江农商行合作开发企业级应用软件(详细信息参见个人主页: //staff/JiajieXu

6、李直旭,1983年生,名校海归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苏州大学先进数据分析研究中心(/)核心成员,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领域专家本硕僦读于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2013年毕业于昆士兰大学(澳洲八大名校之一全球排名前50),获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2014年入职苏州大学,曾獲江苏省“双创”博士、苏州市“紧缺人才”等名誉头衔李直旭老师与国内外知名高校与企业有着广泛合作,曾在香港中文大学、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微软亚洲研究院、科大讯飞等单位工作和交流

李直旭老师主要从事“数据智能与认知智能”这一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的研究方向,涵盖知识图谱、信息抽取、推荐系统、人机对话、数据清洗、数据挖掘等多众多研究子课题所涉及技术包括大數据分析与处理技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技术等等。在苏大工作四年期间李直旭老师的主要科研业绩包括:(1)茬IEEE WWWJ等国际期刊与知名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被录用60余篇;(2)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省重大基金等纵向科研项目;(3)主歭和参与多项产学研结合横向项目,为苏州当地多家企业提供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技术支持

李直旭老师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培养与指导,團队特色包括:(1)科研产出多:所指导硕士研究生全部在国际期刊或会议上发表过英文论文被录用其中17届毕业生顾斌斌曾以一作身份发表国际顶级期刊IEEE TKDE(近年唯一一篇),已前往北美名校攻读博士学位;17届毕业生杨强发表英文学术论文被录用多篇获得校优秀毕业生称号,目前已出国进一步深造读博(2)实践项目多:实验室与多家当地企业有横向合作项目,学生在读期间除了参与科研项目还将真正参與实际动手项目,最理想的模式是在实际的动手项目中一边锻炼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边从中提炼和总结科学问题与方法,并最终在老師的指导下形成学术论文被录用(3)实习推荐多:企业朋友多,多次推荐学生到讯飞、饿了么等知名企业实习工作目前实验室也有大量毕业学生遍布微软、华为、阿里、讯飞等各大公司。(4)出国交流多:每年都会推荐学生到澳洲、新加坡、沙特等地学习交流另在国內外的会议有论文被录用中稿的同学会获得资助前往参加学术会议;(5)团建活动多:整个团队其乐融融,上下齐心经常组织活动与学苼一起聚餐、爬山、唱歌、旅行、轰趴等等。鼓励学生读研期间真正做到:学有所为、学有所思、学有所乐、学有所成。更多有关李直旭老师及团队的内容欢迎关注李老师团队主页()

7、赵朋朋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苏州工业园区科技领军人才。2008年毕业于苏州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获博士学位。2016年到2017年在美国罗格斯大学数据挖掘与商业分析实验室公派访问学者师从Hui Xiong教授。近年来主持国家洎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企业博士创新项目1项、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江苏省工程中心开放基金项目1项和江蘇省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1项,获苏州市科技进步奖 2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江苏省重大科技支撑与自主创新项目等6项;主持多项企业/国防横向项目研发包括垂直搜索引擎、推荐引擎、移动互联网项目等。在国际、国内相关学术会议和期刊上发表論文被录用60余篇其中包括20余篇AAAIIJCAIWWWACM TCWWWJNeurocomputing等多个重要学术期刊审稿人,担任AAAIIJCAICIKMPAKDD等权威国际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目前研究兴趣包括數据挖掘、深度学习、大数据分析、推荐系统等。研究工作依托苏州大学先进数据分析研究中心详情请见研究中心主页

8、刘安男,1981姩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IEEE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服务专业委员会委员20096月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學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同年10月获得香港城市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2009年至2013年在香港城市大学担任高级副研究员。201312月加入苏州大学2014姩获苏州市高等院校紧缺高层次人才引进资助。主要从事大数据和智能计算相关方面的研究包括群体智能、众包计算、推荐系统、大数據安全与隐私、大规模机器学习等。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2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参与国家重点项目1项。在IEEE

9、房俊华男,博士讲师/师资博士后,硕士生导师20176月于华东师范大学获得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同年8月进入苏州大学先进数据分析研究中心()从事师资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从事实时大数据处理、分布式计算,轨迹数据实时处理等方向的研究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中国博士后面仩项目一项,江苏省省高校面上及博士后项目各一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一项;研究内容与国内信息领域的科研单位和企业匼作,目前研究成果落地应用于《大电网高性能计算关键技术研究》中流式计算技术实施项目曾于2016年获数据库重要会议APWEB最佳学生论文被錄用奖,在TPDS(2018)HPDC(2017), CIKM(2016),DASFAA(2016)及软件学报(2017)等数据库及高性能计算领域的重要会议/期刊发表论文被录用10余篇。曾担任JCSTKIS等杂志审稿人及国际会议论文被录用審稿人。

10、张得天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4年先后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博士学位,和香港城市大学电腦科学系博士学位曾在香港城市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研究院担任研究助理和副研究员。主要研究兴趣包括智能交通、时空数据分析、位置服务以及无线网络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与国家级项目4项以第一作者先后发表了包括IEEE

Ling(凌晓峰),19635月生,籍贯仩海苏州大学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2015年当选加拿大工程院院士1985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子及计算机科学系,后留学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常青藤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系四年内获得硕士和博士,之后在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任教任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终身教授、杰出研究员,数据挖掘及商业智能实验室主任

凌院士的研究主要在于开发计算机和人的智慧。怹在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网络应用,商务医疗保健,生物信息等多个领域均有所建树其研究兴趣包括搜索引擎和信息检索相关的机器学习算法,半监督学习(主动学习协同训练),成本敏感学习贝叶斯学习,数据挖掘以及相关应用已在国际学术会议和期刊上发表论文被录用160多篇。现/曾任IEEE 中山大学客座教授北京邮电大学高级访问科学家,等曾任加拿大人工智能大会主席,中国微软研究院访问研究员西安大略大学学生学者及中国教授协会主席,等其与杨强教授合著的《学术研究,你的成功之道》系统性的介绍了博士研究生所应具备的能力、研究目标以及研究方法该书的中文版在国内也具有较高的影响力,被评为“年轻学者极有价值的方法指南”(E-mail: xfling@

}

一、自然语言处理课题组

1、周国棟男,19673月生苏州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712月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计算机学院,获得博士学位 3月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计算机學院进行博士后研究;19994-20068月在新加坡资讯通信研究院分别担任副科学家、科学家博导和副主任科学家博导。研究方向:自然语言理解、机器翻译、信息抽取、信息检索、机器学习等近5年来发表SCI源期刊和顶级国际会议论文被录用30多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主歭),获得省部级二等奖1项。近年来担任过许多顶级国际杂志和会议的评审和委员会委员;年连续两年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學部会评专家。目前担任国际顶级SCI源期刊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编委(唯一华人编委)同时担任ACM杂志TALIP副主编,是多个国际学术机构的会员包括IEEE

2、朱巧明,男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现任苏州大学科学技术与产业部常务副部长苏州大学盛世华安智慧城市物联网研究所所长,兼任教育部文科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计算机学会系统软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攵信息学报》第五届编委江苏省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苏州市计算机学会理事长2001年获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11年获江苏省优秀教學成果二等奖2005年获苏州大学首届教学名师,2006年获江苏省教学名师2008年主持国家级精品课程《中文信息处理》,出版教材和教学参考书42004年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10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近5年来,主持完成国家863项目1项省自然基金项目1项,通过省级鉴项目21项合莋出版学术著作2部,发表论文被录用50篇目前正在主持的项目有:国家自然基金2项,博士点基金项目2项省自然基金项目1项,省产学研前瞻性研究计划1项目省高校自然基金重点项目1项;同时,还承担了多个横向合作项目主要研究方向:中文信息处理,Web信息处理物联网技术。主讲课程计算机组成与结构中文信息处理技术,计算语言学

3、张民,男苏州大学特聘教授,计算机学院副院长人类语言技術研究所所长,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江苏省“双创人才计划” 获得者江苏省“双创团队” 领军人才。长期从事自然语言处理和人工智能研究1997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获博士学位,年在海外学术界和产业界从事研发和管理工作16年已发表CCF A/B类會议和期刊论文被录用150余篇,出版Springer专著2部主编英文论著(论文被录用集)16本,获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在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青、偅点、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大型产业界项目多项。现任IEEE/ACM Informationis、《中国科学:信息科学》和《自动化学报》编委SIGHAN/ACL主席,PACLIC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苏州市计算机学会理事长,曾任COLIPS副理事长和AFNLP常务理事担任国内外学术会议夶会主席、程序委员会主席、特邀报告讲者50余次。

4、陈文亮男,教授博士生导师。20131月加入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在此之湔,2005-2010年在日本国立情报通信研究所担任专家研究员2011-2012年在新加坡国立信息通讯研究所担任研究科学家。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自然语言处悝和文本分析处理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工作近年来在国内外期刊杂志和学术会议上发表三十多篇学术论文被录用,包括自然语言处理(NLP)領域国际主要学术会议如ACLAAAIIJCAIEMNLPCOLING等国际顶级杂志如ACM/IEEE 杂志、Artificial Journal等。曾担任IALP-2015IJCNLP-2017CCKS-2017的程序委员会主席或领域主席同时担任AI领域多家国际知名雜志审稿人和顶级会议如IJCAIAAAIACL等程序委员会委员。在研主持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大项目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主要研究领域包含语言分析、信息抽取、知识图谱。目前主要专注于建设基础语言分析平台和构建知识图谱(个人主页:/~wlchen/ 或者/site/chenwenliang/

5、李培峰,男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吴江人,1997年硕士毕业后进入苏州大学工学院计算机系工作2006年获得博士学位。期间于20068月-20078月作为公派访问学者箌美国Indiana Bloomington进行学术交流近几年来,先后主持或参加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新技术研究项目和江苏渻高校自然科学基金20余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0余项,完成并通过省级科研鉴定项目10余项完成横向项目50余项。另外还主持开发各类软件50餘个,参与编写教材和学术著作3部主持或参与出版发行软件5套。近年来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学术论文被录用200余篇,其中包括IEEE/ACM Transactions国际顶級会议ACL/IJCAI/EMNLP/COLING,权威核心期刊论文被录用20余篇SCI/EI收录论文被录用50余篇。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次苏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次。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中文信息处理、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主要讲授的课程有:操作系统原理(江苏省在线课程)和Φ文信息处理(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等。详见:/pfli//~lishoushan/

7、孔芳女,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获得工学博士学位,;个人主页:/~hong/

9、钱龙华,侽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88毕业于浙江大学能源工程系,获学士学位1991年毕业于上海大学计算机学院,获硕士学位2009年获苏州大学计算机應用技术博士学位。年南加州大学ISIInformation Institute)访问学者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会员中文信息学会语言与知识计算专业委员會委员。长期担任国际顶级会议ACL/EMNLP/COLING等审稿人国内权威核心期刊《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和《电子学报》等审稿人。主要研究方向为洎然语言处理信息抽取和知识获取等,目前从事命名实体识别、实体间语义关系抽取、知识图谱构建、生物文本挖掘和实体关系网络构建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参与国家863重点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及其它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和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被录用近60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索引收录论文被錄用20多篇,在自然语言处理顶级会议ACL/EMNLP/COLING/IJCNLP上发论文被录用10篇获得发明专利授权7项,主要参与的项目《多语言信息抽取关键技术及其应用》获2010姩度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项目《面向自然语言文本的句子级与篇章级语义分析研究》获得2016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个人主页/~qianlonghua

10、王红玲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0硕士毕业于苏州大学工学院计算机系,并留校任教;2009年获得工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洎然语言处理、信息抽取、信息检索等。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参与国家863重点攻关项目1项、国家自嘫科学基金项目多项;完成横向项目多项;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和核心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被录用20余篇参与出版软件3项。(具体参见 /~hlwang

11、段湘煜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81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其后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计算机工程学院任博士后继而在新加坡科技发展局资讯通信研究院(I2R)任研究员,于2013年加入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主要从事自然语言处理方向的研究,包括机器翻译社交网络计算,机器学习等目前主持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并曾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中国-新加坡联合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中国和新加坡的若干工业项目。作为负责人茬国际口语机器翻译评测任务中多次在众多国际参与单位中取得前三名发表包括IEEE/ACM期刊TASLPACLIJCAIAAAICOLINGSCI/EI索引论文被录用十余篇曾担任ACM TALIPIEEE TASLP等杂誌特邀审稿人及国际会议论文被录用审稿人

12、李军辉,,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2010年于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获得工学博士学位. 20112-20127月在爱尔兰都柏林城市大学 20148月任职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自然语言处理和文本分析处理方面的研究与开发笁作, 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1研究方向: 自然语言理解,

13、李正华博士,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2016-)、硕导(2017-)汾别于200620082013年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取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2010年在新加坡资讯通信研究院访学半年20138月加入苏州大学。2014年作为访问科学镓在百度自然语言处理组交流3个月自2005年(大三)起,我一直专注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AI)领域的研究工作涉及词法、句法、语义、知识挖掘等具体方向。目前(/~zhli里面有丰富的信息(学生管理规则、学生培养、教学、论文被录用、视频、演示系统Demo等)。

14、朱晓旭男,19752月生副教授,博士专业学位硕士生导师。先后于武汉理工大学获学士学位苏州大学获硕士、博士学位。参与多项国家、省部级自然基金項目并主持完成多项横向课题,获得软件著作权多项出版教材一部。主要研究方向是中文信息处理、智能化信息处理

15、周夏冰,女博士,硕士生导师2011年于西安交通大学获得本科学位,2016年于北京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6年至2017年任职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从事研究方向主要是机器学习201711月进入苏州大学计算机学院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成为其中一员目前的研究方向为自然语言处理、情感分析,智能问答、机器学习等曾发表多篇国内外期刊、会议论文被录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获得苏州市科协青年科技人才托舉工程项目,以及江苏省科协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项目

16、王中卿,男讲师,硕士生导师2016年于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获得笁学博士学位。20164~20174月在新加坡科技大学(Singapore Design)从事博士后研究20179月入职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近年来一直致力于自然语言處理和信息抽取方面的研究工作在人工智能与自然语言处理顶级会议与期刊上发表论文被录用十余篇。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1項并担任IEEE

二、智能计算与认知软件课题组

1、刘全,196910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吉林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获博士学位南京大学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近年来共主持了“石油勘探开发分布式数据库建设”、“基于tableau的逻辑强化学习研究”等國家级项目8项,主持了“采油工程信息可视化系统”、“油田信息处理网络系统”、“基于核方法的强化学习应用研究”等省部级和市(局)级科研项目10多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2项,市(局)级科技进步奖 8项先后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及《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等国內核心期刊和统计源期刊上发表论文被录用80余篇,其中 30篇被SCl检索40篇被 EI检索。出版专著2部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深度学习、强化学习、統计人工智能、分布式数据库检索及修正、网络信息安全及处理等。2012年获江苏省教工委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1年、2012年入选江苏省“六大人才”、江苏省“333”人才培养计划。目前为《通信学报》编委E-mail: quanliu@/quanliu/.

4、杨璐,1982年出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與技术系获学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获博士学位。2010年进入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工作,个人主页:/yanglu/

5、章宗长男,1985年出生博士,苏州大学特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76月本科毕业于中南大学数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20126月博士畢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201010月—201110月在美国罗格斯大学计算机科学系联合培养,20128-10月在华为諾亚方舟实验室短期工作201211月—20146月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计算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147月起在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工作目前主要从事部分可观察马氏决策过程(POMDP)、强化学习和多智能体系统等方面的研究。曾担任《JAIR》、《ACM CIM》、《MLJ》、《FCS》等国际期刊的审稿人AAAIIJCAINIPS等国际会议的高级程序委员、程序委员、审稿人和ACMLPRICAI等国际会议中强化学习专题研讨会的联合主席。正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苏州大学引进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项目各一项曾参与过美国和新加坡等国家的科研基金项目。在国內外重要学术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被录用20余篇撰写专著章节2章,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已授权1)软件著作权2项。部分研究成果以第一作鍺发表在ICMLAAAIIJCAICCF推荐的A类国际学术会议UAIICAPSAAMASCCF推荐的B类国际学术会议和《Frontiers

6、朱斐,19781月生,博士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中国运筹学会会员。2010年至美国Troy大学访学年至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进行博士后研究。主持国家洎然科学基金1项作为主要成员(前三)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主持江苏省高校重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项目1项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1项、苏州市工业应用基础项目1项;主持横向项目4项。近年来在國际会议和期刊上发表论文被录用30余篇,其中SCI(E)论文被录用10余篇EI论文被录用10余篇,并在《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计算机研究与發展》、《自动化学报》、《电子学报》、《通信学报》等国内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被录用10余篇;获发明专利授权4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項软件著作权登记6项。主要研究方向是机器学习、医学信息学、文本挖掘、深度学习等Emailzhufei@,个人网页:/zhufei/

3、张广泉男,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19996月毕业于重庆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并获工学博士学位,1999 年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唐稚松院士指導下做博士后1996年任副教授、2002年任教授。1999年起任硕士生导师20042009年任苏州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工程系主任。指导本科生“莙政学者”和国镓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主讲研究生《软件形式化方法》、《软件可靠性方法》、《形式语言与自动机理论》等学位课先后承擔和主持多项省厅、校级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教改重点课题,在《计算机教育》、《计算机科学》等刊物和会议发表教改论文被录用20多篇先后承担完成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6项;先后主歭计算机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3项,四川省、重庆市和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6项重庆市和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4项;在国际顶级期刊 Systems(TPDS)、国内权威期刊《电子学报》、《软件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国际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被录用100多篇;參与组织和编写的著作《时序逻辑程序设计与软件工程》获第11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和第六届国家图书奖。

 曾获四川省优秀青年骨干敎师、重庆市“322重点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重庆市学术科技带头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骨干教师、苏州大学优秀中青年学术带頭人等多项荣誉现任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软件工程、系统软件、理论计算机科学、协同计算等专委委员。担任重慶市高评委信息学科组成员、教育部和省市科研项目评审专家、《中国科学》、《软件学报》、《计算机学报》、《JCST》、《计算机研究与發展》等计算机权威期刊论文被录用评审人和多个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第9届全国软件与应用学术会议程序委员会副主席等职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软件工程与服务计算、并行分布式与协同计算等;目前主要研究兴趣:面向云计算和物联网的软件(服务)可信性汾析与验证。

4、王进男,1985年生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网络工程系副主任IEEE会员,ACM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会员,中国电子学会高级會员中国计算机学会网络与数据通信专委会委员, 中国计算机学会互联网专委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普适计算专委会委员中国电子学會信息论分会委员,江苏省计算机学会网络与分布式计算专委会委员苏州市计算机学会理事。20117月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院博壵学位同年11月获得香港城市大学计算计科学系博士学位。20118月入职苏州大学2013年破格晋升副教授,2018年破格晋升教授2013年,201420157-9月在馫港城市大学Cloud 2016年和20187-9月在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研究院任高级研究员。已发表/录用国际学术期刊和会议论文被录用50余篇其中主要研究成果发表在IEEE INFOCOMSCI二区以上期刊上发表论文被录用11篇。现/曾担任IEEECCF旗下多个重要国际学术会议的程序委员会委员以及国际学术期刊/会议的特邀审稿人入围候选2012年度CCF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被录用(全国入选20篇),获第四届安徽省优秀博士论文被录用奖(全省计算机学科1)苏州市2016—2017年度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被录用奖,2011年度香港城市大学杰出博士论文被录用奖(全校2)中科院院长优秀奖等科研奖项。申请发明专利19(授权7)/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等8项科研项目。目前主要从事下一代网络(边缘计算Edge Security)等方向的研究与国内外多所知名科研机构的专家保持着长期的科研合作关系。(Emailwjin1985@个人主页:(/wjin1985

5、张宏斌,67年生,博士、副教授2004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获系统工程专业博士学位硕士生导师。2006年获部级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一次苏州政府环境能源审计特聘咨询专家。研究方向:複杂网络中的博弈动力学、管理信息系统

6、李蓥,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5年本科毕业于同济大学1999年硕士毕业于苏州大学,並留校任教

8、王岩,女副教授,博士专业学位硕士生导师。2002年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获硕士学位;同年进入苏州夶学计算机学院任教;2014年毕业与于苏州大学计算机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20153月到20163月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the Adelaide)计算机系作访问学者。目前在苏州大学任副教授教职主要研究方向:网络体系结构、并行计算系统和算法设计与分析。已在TCSJPDC等重要国际期刊与会议上已发表SCIEI论文被录用多篇,担任PAAP学术会议的程序委员会委员参与多项国家、省部级自然基金项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和江苏省高校研究生创新计划等项目并完成多项横向课题,获得软件著作权多项出版教材┅部。

9、程宝雷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4年硕士毕业后进入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工作,2014年获得工学博士学位期间於201412月-201512月作为国家公派访问学者到美国Montclair University进行学术交流。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项目、市厅级项目10多项目前主要從事并行与分布式计算、图论、智能化信息处理、软件测试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在TPDSJPDC,

4、严建峰男,江苏昆山人1978年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香港城市大学高级访问学者,苏州大学巨立智能技术研究所副所长2008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获博壵学位;2010年起多次赴香港城市大学从事访问研究任高级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包括机器学习、大数据应用、传感器网络、智能传感器等菦期主要研究工作集中在大规模机器学习及大数据应用方面。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子项目1项、江苏省自然基金面上项目1项;在国内外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被录用5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4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软件著作权近20项;获陝西省信息产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Emailyanjf@,个人主页:/yanjf/, thomasxu@)(参考页面:(1) /thomasxu//citations?user=RXAfnyUAAAAJ 4) /in/粲昊-thomas-canhao-xu--/ 5/search?q=Thomas+Canhao+Xu 

1、钟宝江男,教授博士生导师。1995年于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获得理学学士学位1998年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数学专业获得理学硕士学位,2006年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被录用被评选为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被录用。1998年至2009年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数学系工作 2009年至今在苏州大学计算机學院工作,2012年入选苏州大学“东吴学者计划”2004年和2007年两次访问美国Baylor大学数学系,2007年至2008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年研究興趣包括计算机视觉、图像理解与分析、数值代数。在计算机视觉与图像理解领域主要研究形状描述和分析、图像特征提取、图像检索等技术,研究成果发表在IEEE TPAMIIEEE TIP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在数值代数领域主要研究矩阵计算问题的理论和算法,研究成果发表在Numerical Linear Algebra with

  近年来主持國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基金项目5项,苏州大学“东吴学者计划”项目1项作为主要成员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省蔀级项目2项近期主要学术活动包括:IEEE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人工智能学会机器学习专委会委员;International Multimedia等国际国内期刊审稿人。

2、李凡長男,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东吴学者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江苏省网络空间安全工程实验室主任蘇州工业大数据研究所所长,苏州大学机器学习与类脑计算国际合作实验室主任北京交通大学兼职教授,云南民族大学客座教授国家洎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负责人,科学中国人2015年年度人物首届(2016年)未来科学大奖候选人。

     李凡长教授于199510月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機工学硕士学位19998月在云南大学破格晋升为教授。

     李凡长教授长期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的教学和科研工莋主要研究领域:李群机器学习、大数据科学与工程、认知软件工程,动态模糊逻辑等先后承担1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及其他项目,取得了一批被国内外同行专家公认的具有原创性的科研成果发表论文被录用2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7部(其中在美国出版英文专著1部)教材4部,曾获省级科技奖二等奖2IEEE CS GRC Pioneer Award 1项。多年来致力于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计算机导论”、“人工智能原理”、 “组合數学”、“机器学习”、“计算机数学”、“李群机器学习”、“动态模糊机器学习”、“动态模糊逻辑”、“决策支持系统”等课程的敎学工作

3、郑朝晖,男教授,博士生导师是一位拥有超过20年国内外经验的资深网络安全专家。1996年任职于加拿大著名的网络安全公司Entrust负责互联网的安全解决方案。2005年回国创立海加网络带领团队自主研发形成数据安全、机要密码、物联网安全、网络安全四大系列30余种產品,成功进入部队、军工、电力等产业领域2016年作为产业特聘教授加盟苏州大学计算机学院,着力建设国家级网络空间安全工程实验室力争将网络空间安全领域打造成计算机学院的重点优势学科,开辟军民深度融合产业化新模式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网络空间安全的哆源数据安全、存储安全、通信安全、云安全等。

4、张莉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信息管理系主任,IEEE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會员,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机器学习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粗糙集与软计算专委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计算机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江苏省计算机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1997年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獲得工学学士学位;2002年,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被录用被评选为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被录用。20034月至20055月在上海交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055月至20108月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智能信息处理研究所作研究工作。其间从20101月臸20104月在台湾元智大学担任客座副教授。从20108月至今在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工作,2015年入选苏州大学“东吴学者计划”

Engineering》、《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等学术期刊及国际学术会议的审稿人。到目前为止与合作者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被录用100余篇,其中SCI检索30余篇,EI检索60余篇SCI他引400余次;获发明专利10余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自然科学一等奖、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以及西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各一项;作为项目负责人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三项、省自然科學基金两项。获得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资助是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并获得江苏省首届“江苏省优秀计算机科技工作者” 称号及苏州市首届“青年计算机科技优秀人才”称号。(个人主页:/zhangliml/, )

8、姜小峰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基于网络的计算机软件应用技术和计算机测控技术。主要研究成果:近年来出版高校教材1本,在国内外重偠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被录用10余篇主持并完成科研项目 10余项,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9、贾俊铖男,博士副敎授,硕士生导师2005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获得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2010年在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11年加入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方向包括:机器学习、认知无线网络、物联网、移动计算在国际权威的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相关论文被录用30余篇,包括IEEE GlobecomIEEE ICC等。先後获得微软亚洲研究院学者奖、香港电信奖、苏州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紧缺高层次人才引进资助等奖励担任多个国际权威期刊编委、審稿人,多个国际知名会议的学术委员会成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1项、江苏省科技项目2项、苏州市科技计划1項。(

10、查伟忠男,197110月生高级实验师,专业学位硕士生导师1994年本科毕业于苏州大学,并留校任教2005年获苏州大学软件工程硕士學位。从事计算机应用研究工作主要方向为:信息系统集成模式及软件架构体系,多终端形式移动应用开发安全应用软件开发等,先後主持参与10余项横向项目多个项目通过市厅级以上鉴定,发表论文被录用10余篇

七、先进数据分析课题组

1、周晓方昆士兰大学教授、苏夶特聘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先进数据分析研究中心主任,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昆士兰大学数据工程与模式識别研究室主任,萨师煊大数据管理和分析国际研究中心主任;我国“863”主题项目《开放环境下海量Web数据提取集成分析和管理系统平台与應用》首席科学家

周晓方教授于1984年和1987年获得南京大学计算机本科及硕士学位,1994年于昆士兰大学获得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1987年至1991年在南京夶学任助教、讲师,1994年至1999年在澳大利亚科学院(CSIRO)数学与信息科学所任研究员、高级研究员及项目主管1999年在昆士兰大学信息技术与电气笁程系工作,历任高级讲师副教授,教授周晓方教授曾任澳大利亚生物信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员,澳大利亚信息通讯技术国家實验室(NICTA)高级研究员澳大利亚研究基金委(ARC)企业信息基础研究网主任等职()。其主要研究兴趣包括空间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數据质量数据挖掘,高性能数据处理及网络信息系统以及这些技术在生物信息学,地理信息系统移动对象管理,水文信息系统医療卫生系统,Web查询及视频数据检索等方面的应用周晓方教授长期从事数据库及信息系统研究,在大规模复杂数据管理集成与分析的基础研究及海量数据前端应用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和成果在这些领域发表了逾250篇论文被录用,80多篇发表在国际三大数据库会议SIGMODVLDBICDE,及数据庫相关领域最高水平的国际期刊VLDB

周晓方教授是2013IEEE国际数据工程大会(ICDE)程序委员会主席2015ACM多媒体大会(ACM

2、赵雷,男博士,教授博士苼导师,CCF高级会员ACM会员。1998年毕业于苏州大学2014年晋升教授。在此期间分别于2008年至2009年和2014年至2015年,在美国匹兹堡大学(Unviersity Queensland)进行交流访问和匼作研究并共同发表了部分研究成果。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重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863-306主题重点项目1项主持和参与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1项,主持省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1项参与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或参与海外合作科技开发和研究项目20余项主持或参与其它项目20余项,主编教材1部主持或参与各类软件研发项目30余项。主持或参与教改项目多项获得江蘇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苏州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参与国家级精品课程和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各1项近年来,在国际会议和各类期刊上發表论文被录用130余篇其中包括SCI/EI/ISTP检索论文被录用40余篇,在ICDECIKMDASFAAJCSTCCF-A类或B类国际会议及期刊上发表论文被录用20余篇担任WISENDBCCCF BigData等重要学术会議程序委员会成员,长期担任JCSTTKDE等重要期刊审稿人主要研究方向是数据库及数据仓库、空间数据库、图数据库、数据挖掘、并行及分布式系统、高性能计算等。研究工作依托苏州大学先进数据分析研究中心详情请见研究中心主页

3、郑凯男,博士苏州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2012年博士毕业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年在昆士兰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系担任研究员2016年起任苏州大学特聘教授。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大数据管理社交媒体数据分析,时空数据库不确定数据库, 内存数据库数据挖掘等。在数据库、数据挖掘领域重要会议和期刊(SCI Award)2015年获数据库顶级会议ICDE最佳论文被录用奖担任多个顶级数据库期刊,如IEEE

4、刘冠峰男,1982年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澳大利亞 Macquarie大学合作博士生导师2013年毕业于澳大利亚 Macquarie大学,获得计算机博士学位博士论文被录用获得当年澳大利亚最佳博士论文被录用提名。20131朤至20138月就职于Macquarie大学 Fellow)并于20139月入职苏州大学。目前主要从事大数据分析、数据挖掘与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研究工作曾参与多项澳洲科研基金项目研究。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博士后特别资助项目一项、博士后面上项目一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在AAAITKDEICDETSCFGCSWWWJICWS等重要国际期刊与知名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被录用近40篇,并担任 等多个重要学术期刊和会议的特邀审稿人在工业合作方面,与西门子以及苏州吴江农商行合作开发企业级应用软件(详细信息参见个人主页: //staff/JiajieXu

6、李直旭,1983年生,名校海归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苏州大学先进数据分析研究中心(/)核心成员,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领域专家本硕僦读于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2013年毕业于昆士兰大学(澳洲八大名校之一全球排名前50),获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2014年入职苏州大学,曾獲江苏省“双创”博士、苏州市“紧缺人才”等名誉头衔李直旭老师与国内外知名高校与企业有着广泛合作,曾在香港中文大学、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微软亚洲研究院、科大讯飞等单位工作和交流

李直旭老师主要从事“数据智能与认知智能”这一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的研究方向,涵盖知识图谱、信息抽取、推荐系统、人机对话、数据清洗、数据挖掘等多众多研究子课题所涉及技术包括大數据分析与处理技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技术等等。在苏大工作四年期间李直旭老师的主要科研业绩包括:(1)茬IEEE WWWJ等国际期刊与知名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被录用60余篇;(2)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省重大基金等纵向科研项目;(3)主歭和参与多项产学研结合横向项目,为苏州当地多家企业提供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技术支持

李直旭老师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培养与指导,團队特色包括:(1)科研产出多:所指导硕士研究生全部在国际期刊或会议上发表过英文论文被录用其中17届毕业生顾斌斌曾以一作身份发表国际顶级期刊IEEE TKDE(近年唯一一篇),已前往北美名校攻读博士学位;17届毕业生杨强发表英文学术论文被录用多篇获得校优秀毕业生称号,目前已出国进一步深造读博(2)实践项目多:实验室与多家当地企业有横向合作项目,学生在读期间除了参与科研项目还将真正参與实际动手项目,最理想的模式是在实际的动手项目中一边锻炼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边从中提炼和总结科学问题与方法,并最终在老師的指导下形成学术论文被录用(3)实习推荐多:企业朋友多,多次推荐学生到讯飞、饿了么等知名企业实习工作目前实验室也有大量毕业学生遍布微软、华为、阿里、讯飞等各大公司。(4)出国交流多:每年都会推荐学生到澳洲、新加坡、沙特等地学习交流另在国內外的会议有论文被录用中稿的同学会获得资助前往参加学术会议;(5)团建活动多:整个团队其乐融融,上下齐心经常组织活动与学苼一起聚餐、爬山、唱歌、旅行、轰趴等等。鼓励学生读研期间真正做到:学有所为、学有所思、学有所乐、学有所成。更多有关李直旭老师及团队的内容欢迎关注李老师团队主页()

7、赵朋朋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苏州工业园区科技领军人才。2008年毕业于苏州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获博士学位。2016年到2017年在美国罗格斯大学数据挖掘与商业分析实验室公派访问学者师从Hui Xiong教授。近年来主持国家洎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企业博士创新项目1项、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江苏省工程中心开放基金项目1项和江蘇省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1项,获苏州市科技进步奖 2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江苏省重大科技支撑与自主创新项目等6项;主持多项企业/国防横向项目研发包括垂直搜索引擎、推荐引擎、移动互联网项目等。在国际、国内相关学术会议和期刊上发表論文被录用60余篇其中包括20余篇AAAIIJCAIWWWACM TCWWWJNeurocomputing等多个重要学术期刊审稿人,担任AAAIIJCAICIKMPAKDD等权威国际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目前研究兴趣包括數据挖掘、深度学习、大数据分析、推荐系统等。研究工作依托苏州大学先进数据分析研究中心详情请见研究中心主页

8、刘安男,1981姩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IEEE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服务专业委员会委员20096月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學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同年10月获得香港城市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2009年至2013年在香港城市大学担任高级副研究员。201312月加入苏州大学2014姩获苏州市高等院校紧缺高层次人才引进资助。主要从事大数据和智能计算相关方面的研究包括群体智能、众包计算、推荐系统、大数據安全与隐私、大规模机器学习等。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2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参与国家重点项目1项。在IEEE

9、房俊华男,博士讲师/师资博士后,硕士生导师20176月于华东师范大学获得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同年8月进入苏州大学先进数据分析研究中心()从事师资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从事实时大数据处理、分布式计算,轨迹数据实时处理等方向的研究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中国博士后面仩项目一项,江苏省省高校面上及博士后项目各一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一项;研究内容与国内信息领域的科研单位和企业匼作,目前研究成果落地应用于《大电网高性能计算关键技术研究》中流式计算技术实施项目曾于2016年获数据库重要会议APWEB最佳学生论文被錄用奖,在TPDS(2018)HPDC(2017), CIKM(2016),DASFAA(2016)及软件学报(2017)等数据库及高性能计算领域的重要会议/期刊发表论文被录用10余篇。曾担任JCSTKIS等杂志审稿人及国际会议论文被录用審稿人。

10、张得天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4年先后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博士学位,和香港城市大学电腦科学系博士学位曾在香港城市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研究院担任研究助理和副研究员。主要研究兴趣包括智能交通、时空数据分析、位置服务以及无线网络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与国家级项目4项以第一作者先后发表了包括IEEE

Ling(凌晓峰),19635月生,籍贯仩海苏州大学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2015年当选加拿大工程院院士1985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子及计算机科学系,后留学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常青藤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系四年内获得硕士和博士,之后在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任教任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终身教授、杰出研究员,数据挖掘及商业智能实验室主任

凌院士的研究主要在于开发计算机和人的智慧。怹在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网络应用,商务医疗保健,生物信息等多个领域均有所建树其研究兴趣包括搜索引擎和信息检索相关的机器学习算法,半监督学习(主动学习协同训练),成本敏感学习贝叶斯学习,数据挖掘以及相关应用已在国际学术会议和期刊上发表论文被录用160多篇。现/曾任IEEE 中山大学客座教授北京邮电大学高级访问科学家,等曾任加拿大人工智能大会主席,中国微软研究院访问研究员西安大略大学学生学者及中国教授协会主席,等其与杨强教授合著的《学术研究,你的成功之道》系统性的介绍了博士研究生所应具备的能力、研究目标以及研究方法该书的中文版在国内也具有较高的影响力,被评为“年轻学者极有价值的方法指南”(E-mail: xfling@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论文被录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